4、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

合集下载

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

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

9203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用于指导药品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涉及生物安全的操作,应符合相应国家、行业、地方的标准和规定等。

药品微生物的检验结果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样品中微生物可能分布不均匀、微生物检验方法的误差较大等。

因此,在药品微生物检验中,为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必须使用经验证的检测方法并严格按照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要求进行检验。

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员、培养基、试剂、菌种、设施和环境条件、设备、样品、检验方法、污染废弃物处理、检测结果质量保证和检测过程质量控制结果有效性的保证、实验记录、结果的判断和检测报告、文件等。

人员微生物实验室应设置质量负责人、技术管理者、检验人员、生物安全责任人、生物安全监督员、菌种管理员及相关设备和材料管理员等岗位,可通过一人多岗设置。

从事药品微生物试验工作的人员应具备微生物学或相近专业知识的教育背景。

检验人员必须熟悉相关检测方法、程序、检测目的和结果评价。

微生物实验室的管理者其专业技能和经验水平应与他们的职责范围相符,如:管理技能、实验室安全、试验安排、预算、实验研究、实验结果的评估和数据偏差的调查、技术报告书写等。

实验人员上岗前应依据所在岗位和职责接受相应的培训,在确认他们可以承担某一试验前,他们不能独立从事该项微生物试验。

应保证所有人员在上岗前接受培训内容包括胜任工作所必需的设备操作、微生物检验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如无菌操作、培养基制备、消毒、灭菌、注平板、菌落计数、菌种的转种、传代和保藏、洁净区域的微生物监测、微生物检查方法和鉴定基本技术等,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实验人员应经过实验室生物安全方面的培训,熟悉生物安全操作知识和消毒灭菌知识,保证自身安全,防止微生物在实验室内部污染。

实验室应确定实验人员持续培训的需求,应制定所有级别实验人员的继续教育计划,保证知识与技能不断的更新。

微生物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

微生物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

微生物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微生物实验室管理,提高实验室安全性和工作效率,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微生物实验研究的工作人员。

第三条微生物实验室管理应遵循“严格管理、安全第一、科学研究、诚信守法”的原则。

第四条微生物实验室内禁止随意存放危险化学品和生物样品,严禁私自带入食品和饮料。

第五条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定期接受安全培训,增强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六条实验室工作人员应遵守实验室操作规程,严禁擅自修改实验计划和程序。

第七条实验室主任负责全面管理实验室工作,保证实验室正常运行。

第二章实验室安全管理第八条实验室必须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

第九条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佩戴实验服和防护眼镜,避免直接接触危险物质。

第十条实验室工作人员应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实验。

第十一条实验室内禁止吸烟、喧哗和违规使用手机。

第十二条实验室开展高风险实验时,必须有专人监督和备案,确保安全无事故。

第十三条实验室工作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按照应急预案迅速处理,避免事故扩大。

第十四条实验室安全记录必须真实准确,实验室主任负责安全档案保存和备份。

第十五条实验室在发生安全事故时,应及时上报,并配合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第三章实验室设备管理第十六条实验室设备必须定期检查维护,确保正常运行。

第十七条实验室设备使用前必须检查并确认安全,发现异常及时上报。

第十八条实验室设备故障时应及时联系维修人员处理,严禁私自修理。

第十九条实验室设备的使用人员必须熟悉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

第二十条实验室设备的购置和更新需经过实验室主任审批。

第二十一条实验室设备的使用记录必须真实准确,定期进行数据备份。

第四章实验室样品管理第二十二条实验室样品必须按照标准操作程序收集、储存和处理。

第二十三条实验室样品必须正确标记,保持干燥和密封,避免交叉污染。

第二十四条实验室样品的使用需经过正式申请和审批,避免滥用或浪费。

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

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

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质量管理指导原则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用于指导药品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涉及生物安全的操作,应符合相应国家、行业、地方的标准和规定等。

药品微生物的检验结果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样品中微生物可能分布不均匀、微生物检验方法的误差较大等。

因此,在药品微生物检验中,为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必须使用经验证的检测方法并严格按照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要求进行检验。

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员、培养基、试剂、菌种、设施和环境条件、设备、样品、检验方法、污染废弃物处理、结果有效性的保证、实验记录、结果的判断和检测报告、文件等。

人员微生物实验室应设置质量负责人、技术管理者、检验人员、生物安全责任人、生物安全监督员、菌种管理员及相关设备和材料管理员等岗位,可通过一人多岗设置。

从事药品微生物试验工作的人员应具备微生物学或相近专业知识的教育背景。

检验人员必须熟悉相关检测方法、程序、检测目的和结果评价。

微生物实验室的管理者其专业技能和经验水平应与他们的职责范围相符,如:管理技能、实验室安全、试验安排、预算、实验研究、实验结果的评估和数据偏差的调查、技术报告书写等。

实验人员上岗前应依据所在岗位和职责接受相应的培训,在确认他们可以承担某一试验前,他们不能独立从事该项微生物试验。

培训内容包括胜任工作所必需的设备操作、微生物检验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如无菌操作、培养基制备、消毒、灭菌、注平板、菌落计数、菌种的转种、传代和保藏、洁净区域的微生物监测、微生物检查方法和鉴定基本技术等,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实验人员应经过实验室生物安全方面的培训,熟悉生物安全操作知识和消毒灭菌知识,保证自身安全,防止微生物在实验室内部污染。

实验室应确定实验人员持续培训的需求,制定继续教育计划,保证知识与技能不断的更新。

实验室应确定人员具备承担相应实验室活动的能力,以及评估偏离影响程度的能力。

中国药典四部通则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指导原则

中国药典四部通则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指导原则
注:①数据表示建议的环境质量水平,也可根据检测或分析方法的类型确定微生物纠偏限度标准;②可根据洁净区域用途、检测药品的特性等需要增加沉降碟数;③A级环境的样本,正常情况下应无微生物污染;
4. 数据分析及偏差处理
数据分析 应当对日常环境监测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回顾,通过收集的数据和趋势分析,总结和评估洁净实验室是否受控,评估警戒限和纠偏限是否适合,评估所采取的纠偏措施是否合适;
药品洁净实验室物理参数的测试应当在微生物监测方案实施之前进行,确保操作顺畅,保证设备系统的运行能力和可靠性;主要的物理参数包括高效空气过滤器完整性,气流组织、空气流速平均风速,换气次数、压差、温度和相对湿度等,测试应在模拟正常检测条件下进行;
各级别洁净环境物理参数建议标准及最长监测周期见表1,必要时,各实验室应根据洁净实验室使用用途、检测药品的特性等制定适宜的参数标准;物理参数测试方法参照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的现行国家标准中附录D3高效空气过滤器现场扫描检漏方法、附录E12气流的检测、附 录E1风量和风速的检测、附录E2静压差的检测、附录E5温湿度的检测进行;
偏差处理 当微生物监测结果超出纠偏限度时,应当按照偏差处理规程进行报告、记录、调查、处理以及采取纠正措施,并对纠正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5. 微生物鉴定
建议对受控环境收集到的微生物进行适当水平的鉴定,微生物菌群信息有助于预期常见菌群,并有助于评估清洁或消毒规程、方法、清洁剂或消毒剂及微生物监测方法的有效性,尤其当超过监测限度时,微生物鉴定信息有助于污染源的调査;关键区域分离到的菌落应先于非关键区域进行鉴定;微生物鉴定参照微生物鉴定指导原则通则9204进行;
1. 监测方法
药品洁净实验室悬浮粒子的监测照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沉降菌的监测照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浮游菌的监测照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浮游菌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

9205药品洁净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指导原则

9205药品洁净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指导原则

9205 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指导原则本指导原则是用于指导药品微生物检验用的洁净室等受控环境微生物污染情况的监测和控制。

药品洁净实验室是指用于药品无菌或微生物检验用的洁净实验室、隔离系统及其它受控环境。

药品洁净实验室的洁净级别按空气悬浮粒子大小和数量的不同参考现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分为A、B、C、D 4个级别。

为维持药品洁净实验室操作环境的稳定性、确保药品质量安全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应对药品洁净实验室进行微生物监测和控制,使受控环境维持可接受的微生物污染风险水平。

本指导原则包括人员要求、初次使用的洁净实验室参数确认、微生物监测方法、监测频次及监测项目、监测标准、警戒限和纠偏限、数据分析及偏差处理、微生物鉴定和微生物控制。

人员从事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的人员应符合现行《中国药典》通则中“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通则9203)”的相关要求。

确认初次使用的洁净实验室应进行参数确认,确认参数包括物理参数、空气悬浮粒子和微生物。

洁净实验室若有超净工作台、空气调节系统等关键设备发生重大变化时应重新进行参数测试。

药品洁净实验室物理参数的测试应当在微生物监测方案实施之前进行,确保操作顺畅,保证设备系统的运行能力和可靠性。

主要的物理参数包括高效空气过滤器完整性、,气流组织、空气流速(平均风速),换气次数、压差、温度和相对湿度等。

测试应一般首先在静态下测试,符合要求后再在模拟正常检测条件下进行测试。

各级别洁净环境物理参数建议标准及最长监测周期见表1,必要时,各实验室应根据洁净实验室使用用途、检测药品的特性等制定适宜的参数标准。

物理参数测试方法参照《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的现行国家标准中附录D3高效空气过滤器现场扫描检漏方法、附录E12气流的检测、附录E1风量和风速的检测、附录E2静压差的检测、附录E5温湿度的检测进行。

初次使用的洁净实验室其空气悬浮粒子和微生物的确认及监测照以下“监测”进行。

2020版药典微生物变更细则解读

2020版药典微生物变更细则解读

控制菌检查
供试品检查
阳性对照试验 供试品进行控制菌检查时,应做阳 性对照试验。取阳性对照菌于相应选择性培养基
平皿上划线接种,按供试品的控制菌检查方法培
养,观察菌落生长情况。阳性对照试验应检出相
应的控制菌。
100μl
阴性对照试验 取增菌液0.1ml,照相应控制菌检
查法检查,作为阴性对照。阴性对照应无菌生长。
基本要求: 微生态活菌制品的制备方法、工艺应能保证
成品含有足够的活菌数量,保持其稳定性,同时 应防止外源因子的污染。生产和检定用设施、原 材料及辅料、水、器具、动物等应符合“凡例” 的有关要求。
生产用菌种
生产用菌种应符合“生物制品生产检定用菌毒种管理规程”的有关规定
• 名称及来源; • 种子批的建立:三级种子批应分别冻干,
附录3 微生态活菌制品杂菌检查法
新增:
如果供试品本身对某些试验菌具有较强的抑菌 性能,影响试验菌的回收。在此情况下,应根 据原辅料的杂菌负载、生产工艺及产品特性进 行风险评估,保证检验方法的可靠性;在药品 生产、贮藏各个环节中,应严格遵循GMP的指 导原则,以降低产品受杂菌污染的风险。
附录3 微生态活菌制品杂菌检查法
铜绿假单胞菌
项目
供试品检查中 铜绿假单胞菌 结果判定及下 一步鉴定指导
2015版药典
2020版药典
如平皿上无菌落生长或生长的菌 供试品平皿上若 落与阳性对照菌落形态特征不符, 有疑似菌落生长, 判供试品未检出铜绿假单胞菌; 取菌落分离、纯 如平皿生长的菌落与上述菌落形 化后采用氧化酶 态特征相符或疑似,应挑选2-3个 试验及适宜的鉴 菌落,分别放在接种于营养琼脂 定试验,确证是 培养基斜面上,培养18-24小时。 否为制品中的目 取斜面培养物进行革兰氏染色、 的菌或铜绿假单 镜检及氧化酶试验,鉴别是否为 胞菌 制品中的目的菌或铜绿假单胞菌

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

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

主要变化
1、名称 “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规范指导原则”(2010年版) “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2015年版) 2、增订
由8个修订为13个,增加了以下5个要素。
-试剂 -样品 -检验方法 -污染废弃物的处理 -检测结果的质量保证和检测过程的质量控制
3、修订 -每一个要素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订 -环境( 实验室的布局 和运行 )
培养基或试剂的批量
培养基或试剂完整的可追溯单位,是指满足产品要求(内部控制) 和性能测试,产品型号和质量稳定的一定量的半成品或成品。这些产 品在特定的生产周期生产,而且编号相同。
培养基及试剂的性能
在特定条件下培养基对测试菌株的反应。
培养基的定义和分类
培养基的分类依据 1 按组成成分分类 2 按状态分类 3 按用途分类 4 按制备方法分类
标准比对
WHO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良好实施规范 (12个要素,5个附录) -人员 -环境 -检验方法验证 -设备 -试剂和培养基 -标准物质和标准菌株 -抽样 -样品处理和确认 -污染废弃物的处理 -检测结果的质量保证和检测过程的质量控制 -实验步骤 -实验报告
附录 1 附录 2 附录3 附录 4 附录 5 区域的实例 设备维护实例 不同实验室设备的校准的检验和周期实例 设备资质和监控实例 标准培养物的使用
培养基的定义和分类
3.按用途分类
(1)运输培养基:在取样后和实验室处理前保护和维持微生物活性
且不允许明显增殖的培养基。运输培养基中通常不允许包含使微 生物增殖的物质,但是培养基应能保护菌株。(例如:缓冲甘油氯化钠溶液) (2)保藏培养基:用于在一定期限内保护和维持微生物活力,防止 长期保存对其的不利影响,或使其在长期保存后容易复苏的培养 基。 (例如:营养琼脂斜面) (3)悬浮培养基:将测试样本的微生物分散到液相中,在整个接触 过程中不产生增值或抑制作用磷酸盐缓冲。 (例如:磷酸盐缓冲 液) (4)复苏培养基: 能够使受损或应激的微生物修复,使微生物恢复 正常生长能力,但不一定促进微生物繁殖的培养基。

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指导原则

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指导原则

动、引起微生物污染的事故、日常操作记录反映出倾向性的数据
时应考虑修改监测频次。
2.监测标准
各洁净级别空气悬浮粒子的标准见表 3、微生物监测的动态
标准见表 4。
洁净度级别
A级 B级 C级 D级
表 3:各洁净级别空气悬浮粒子的标准
悬浮粒子最大允许数/立方米
静态
动态
≥0.5μm ≥5.0μm ≥0.5μm ≥5.0μm
本指导原则包括人员要求、初次使用的洁净实验室参数确 认、微生物监测方法、监测频次及监测项目、监测标准、警戒限 和纠偏限、数据分析及偏差处理、微生物鉴定和微生物控制。
人员 从事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的人员应符合现行 《中国药典》附录中“药品微生物实验室指导原则”的相关要求。
确认 初次使用的洁净实验室应进行参数确认,确认参数包括物 理参数、空气悬浮粒子和微生物。洁净实验室若有人员流动、超 净工作台等重大设备运转、空气调节系统等重大变化时应重新进 行参数测试。 药品洁净实验室物理参数的测试应当在微生物监测方案实
9205 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是用于指导药品微生物检验用的洁净室等受控 环境微生物污染情况的监测和控制。
药品洁净实验室是指用于药品无菌或微生物检验用的洁净 实验室、隔离系统及其它受控环境。药品洁净实验室的洁净级别 按空气悬浮粒子大小和数量的不同参考现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 规范”分为 A、B、C、D 4 个级别。为维持药品洁净实验室操作 环境的稳定性、确保药品质量安全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应对药 品洁净实验室进行微生物监测和控制,使受控环境维持可接受的 微生物污染风险水平。
3520
20
3520
20
3520
29

2022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药品微生物检验、鉴定的技术与应用作业答案-2

2022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药品微生物检验、鉴定的技术与应用作业答案-2

单选题1、三糖铁培养基用于鉴定:()A、大肠埃希菌B、沙门菌C、金黄色葡萄球菌D、铜绿假单胞菌你的答案: B2、微生物鉴定方法的确认一般参考:()A、<9201>药品微生物检验替代方法指导原则B、<9202>非无菌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指导原则C、<9203>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D、<9204>微生物鉴定方法指导原则你的答案: D3、微生物大小的测量单位:()A、毫米B、微米C、纳米D、皮米你的答案: D4、聚合酶链式反应的循环,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变性B、退后C、复性D、延伸你的答案: B5、《中国药典》2015年版收载的基因型鉴定方法是:()A、PFGEB、RiboPrinterC、RT-PCRD、RFLP你的答案: B6、Sanger测序技术指的是:()A、第一代测试技术B、第二代测试技术C、第三代测试技术D、第四代测试技术你的答案: A7、对污染微生物进行溯源最适宜的方法是:()A、表型鉴定B、基因型鉴定C、微生物限度检查D、无菌检查你的答案: B8、以下哪一项不是微生物的表型鉴定方法:()A、革兰染色B、氧化酶试验C、聚合酶链式反应鉴定D、VITEK2生化鉴定你的答案: C9、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用于药品质量控制综合技术平台建设包括:()A、技术要求体系B、应用信息平台C、国家标准核酸信息数据库D、以上全对你的答案: D10、PDA TR13建议产品污染事件(涉及培养基灌装、无菌检查试验)和环境严重异常事件时,微生物鉴定应达到的水平为:()A、菌落和细胞形态B、属C、种D、菌株分型或分子水平鉴定你的答案: D本次得分= 非主观题分数+ 主观题分数= 80.0 + 0.0 = 80.0 分最高得分:80 分。

04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规范指导原则_PPT课件

04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规范指导原则_PPT课件
的水浴中或采用流通蒸汽进行,只允许一 次,融化的培养基应放在45~50℃的水浴 中,不得超过8小时。
(3)培养基的质量控制 所有配制好的培养基均应进行验证,验证 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无菌检查 或微生物限度检查项下有关规定进行。实验室 配制的培养基的常规监控项目是外观、性状、 pH、促生长试验、定期的稳定性检查以及培 养基有效期的确定。 在实验室中,由同一批脱水培养基配制培
配制培养基使用的容器应是玻璃器皿或搪
瓷器皿如搪瓷筒、量筒、漏斗、三角烧瓶、刻 度吸管、试管、培养皿等。洗净,用蒸馏水冲 净,烘干后方可使用。禁用金属容器如铁、铜、 铝容器,避免金属离子与培养基成分结合,生 成有害物质,影响细菌生长。
配制培养基最常用的溶剂是纯化水,特殊
情况下需要用去离子水和蒸馏水,对热敏感的 培养基应用灭菌水和无菌容器配制与分装,配 制时若需加热助溶应注意温度不要过高。
实验室管理规范: 一个实验室达标与否,以及是否正常运行,更主要地依赖于严格的 管理规范,这不仅是保证检验质量的要求,也是目前实验室认证 认可的主要要求。
标准化研究与发展
人、机、物料和环境
实验室的建设(硬件)
洁净实验条件 有效性:整体10000级、局部100级。 安全性:保护样品、人员和环境。 可操作性:方便、快捷、顺畅。
包括:配制日期、培养基名称、成分、配制数量、 灭菌条件、质量监控结果等进行全面详细记录。
(2)培养基的贮藏 商品化培养基应根据使用说明书上的要
求进行储存。培养基标签上应标有批号,生 产日期、有效期及培养基的有关特性。所采 用的保藏和运输条件应使培养基最低限度失 去水分并提供机械保护。
配制好的培养基应保存在避光的环境。若
一、人员 从事药品微生物试验工作的人员均要受到教 育、培训及具备相关工作的经验。 微生物实验人员应具备微生物学或相近专业 知识的教育背景。 实验室应依据实验人员的岗位及职责对其进

9653药包材微生物检测指导原则

9653药包材微生物检测指导原则

9653药包材微生物检测指导原则
9653药包材微生物检测指导原则是指对药品包材进行微生物
检测时,应遵循的指导原则。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指导原则:
1. 符合法规要求:检测方法和标准应符合相关法规和规范要求,如国家药典、ISO等标准。

2. 参考目标菌群:根据药品包材的用途和特性,选择适当的目标菌群进行检测,包括细菌、酵母和霉菌。

3. 样品收集与保存:正确收集样品,注意防止污染和损坏,采用适当的保存条件避免微生物生长。

4. 检测方法选择:根据样品特性和检测需求,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如菌落计数法、培养法、PCR等。

5. 检测环境控制:确保检测环境符合要求,如温度、湿度、洁净度等,以避免外来微生物引入。

6. 正负对照:应在检测过程中设置正负对照,以验证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7. 结果解读与评估:根据检测结果进行结果解读和评估,确定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8. 合理处理结果:如果检测结果不符合要求,应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调整生产工艺、更换包材源等。

9. 记录和追溯:及时记录检测过程和结果,确保追溯性和可溯源性。

10. 持续改进和质量控制:根据检测结果和经验,持续改进检测方法和程序,加强质量控制,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优质医学)《中国药典》微生物基本知识

(优质医学)《中国药典》微生物基本知识
21
供试品检查部分-耐胆盐革兰阴性菌
取供试品,用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作为稀释剂照“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 检查:微生物计数法”(通则1105)制成1:10供试液,混匀,在20~25 ℃ 培养,培养时间应使供试品中的细菌充分恢复但不繁殖(约2小时)。
取相当于1g或1供试品的上述预培养物接种至适宜体积(经方法适用性试验 确定)肠道菌增菌液体培养基中,30~35 ℃培养24~48小时后,划线接种 于紫红胆盐葡萄糖琼脂平板上,30~35 ℃培养18~24小时。如果平板上无 菌落生长,判供试品未检出耐胆盐革兰阴性菌。
101 : 可接受的最大菌数为20; 102 : 可接受的最大菌数为200; 103 : 可接受的最大菌数为2000:以此类推。 虽然扩大了限度的标准,但是对过程控制的要求有了很大的提高,培养 基的营养能力也有了很多的提高,未来将向参数放行方向发展。
29
1101 无菌检查法-培养基
硫乙醇盐酸流体培养基主要用于厌氧菌的培养,也可用于需氧菌培养;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 用于真菌和需氧菌的培养。
表3 非无菌的药用原料及辅料微生物限度标准(新增) 表4 中药提取物及中药饮片的微生物限度标准(新增)
28
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
限度标准由“数量”向“数量级”转变 非无菌药品的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照“非无菌产品微生物
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通则1105)检查;非无菌药品的控制菌照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通则1106)检查。各 品种项下规定的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标准解释如下:
37
1101 无菌检查法-供试品无菌检查-培养及 观察
38
1101 无菌检查法-结果判断
阳性对照管应生长良好,阴性随着管无菌生长。若供试品管均澄清,或 虽显浑浊但经确证无菌生长,判供试品符合规定;若供试品管中任何一 管显浑浊并确证有菌生长,判供试品不符合规定。

微生物实验室管理培训考核试题含答案

微生物实验室管理培训考核试题含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分,共45分)1.药品微生物试验工作的人员在上岗前接受胜任工作所必需的设备操本技术等,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3.微生物实验室的管理者其专业技能和经验水平应与他们的职责范围4.微生物实验室使用的培养基可按处方配制,也可使用按处方生产的符合规定的脱水培养基,在制备培养基时,应选择质量符合要求的脱水培5.6.7.已验证的条件下贮藏。

8.0℃以下存放,因为冷冻可能破坏凝胶特性。

培养基保存应防止水分流失,9.质量下降或微生物污染。

10.11. 微生物检验的实验室应有符合无菌检查法和微生物限度检查要求域。

12. 微生物实验室应按相关国家标准制定完整的洁净室(区)和隔离13. 实验室在使用前和使用后应进行消毒,并定期监测消毒效果,要有足够洗手和手消毒设施, 所用消毒剂和清洁剂的微生物污染状况应进经无菌处理的消毒剂和清洁剂。

14.责进行维护和保管,保证其运行状态正常和受控,同时应有相应的备用设15.实验室应在决定是否检测或拒绝接受样品之前与相关人员沟通。

样品的包装和标签有可能被严重污染,因此搬运和储存样品时应小心以避免污染的告中应有说明。

行。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8分)1.平皿法操作时应先注入培养基,再加入1ml供试液。

(× )2.以稀释液代替供试液进行阴性对照试验,阴性对照试验应无菌生长。

如果阴性对照有菌生长,应进行偏差调查(√ )3.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干燥菌种为0代,试验用菌株的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4.控制菌检查用培养基促生长能力检查、抑制能力检查接种不大于100cfu试验菌于被检培养基和对照培养基中。

(×)5.纯化水的微生物限度质量标准为每lml供试品中需氧菌总数不得过lOOcfu。

(√)6.用于环境监控的培养基须特别防护,最好要双层包装和终端灭菌,如果不能采用终端灭菌的培养基,那么在使用前应进行100%的预培养,以防止外来的污染物带到环境中及避免出现假阳性结果。

药典四部通则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指导原则

药典四部通则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指导原则

药典四部通则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指导原则一、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的目的和意义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是为了确保药品生产过程中的洁净环境,防止微生物污染对药品质量产生影响。

合格的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洁净实验室中的微生物污染。

二、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的内容洁净实验室的微生物监测内容包括环境空气、洁净区域表面、人员手部、物料、试剂、设备等方面的微生物检测。

1.环境空气微生物监测对洁净实验室环境中的空气微生物进行定期监测,可以使用表面培养法、空气采样法等方法,监测的位置应包括不同地点的工作区域、通风设备和隔离装置等。

2.洁净区域表面微生物监测定期对洁净区域的表面进行微生物检测,可以采用悬浮法、滴定法、平板接种法等方法,检测的区域应包括操作台面、墙壁、地面等。

3.人员手部微生物监测对操作洁净实验室的人员手部进行定期微生物检测,可以使用手部刮取法、拭子悬浮法等方法。

4.物料、试剂微生物监测对洁净实验室使用的物料、试剂进行微生物检测,可以使用平板接种法、培养基接种法等方法。

5.设备微生物监测对洁净实验室使用的设备进行定期微生物检测,主要包括培养箱、洁净台、洁净工作台等。

三、洁净实验室微生物控制的指导原则洁净实验室微生物控制的指导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科学的洁净实验室管理制度,并做好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确保人员操作规范。

2.洁净实验室环境要求高,要随时保持干净、干燥和洁净,减少微生物繁殖的机会。

3.对操作洁净实验室的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避免人为污染。

4.对洁净实验室中使用的设备要进行定期的检验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清洁状态。

5.严格对洁净实验室进行清洁消毒,使用合适的消毒剂和方法,杀灭细菌和其他微生物。

6.对洁净实验室中的物料、试剂进行定期的微生物检验,确保其没有受到污染。

7.严格控制洁净实验室中的人员数量,避免过多的人员进入洁净区域造成污染。

9205 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指导原则

9205 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指导原则

-
监测周期
12 个月
监测 药品洁净实验室应定期进行微生物监测和控制,内容包括 非生物活性的空气悬浮粒子数和有生物活性的微生物监测,其中 微生物监测包括环境浮游菌和沉降菌监测,及关键的检测台面、 人员操作服表面及 5 指手套等的微生物检测。 当洁净区有超净工作台、空气调节系统等关键设备发生重 大改变时应重新进行监测;当微生物监测结果或样品测定结果产 生偏离,经评估洁净区可能存在被污染的风险时,应对洁净区进 行清洁消毒后重新进行监测。 1.监测方法 药品洁净实验室悬浮粒子的监测照《医药工业洁净室(区) 悬浮粒子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 沉降菌的监测照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 行;浮游菌的监测照《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浮游菌的测试方法》 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 表面微生物测定是对环境、设备和人员的表面微生物进行监 测,方法包括接触碟法和擦拭法。接触碟法是将充满规定的琼脂 培养基的接触碟对规则表面或平面进行取样,然后置合适的温度 下培养一定时间并计数,每碟取样面积约为 25 cm2,微生物计数 结果以 cfu/碟报告;擦拭法是接触碟法的补充,用于不规则表
洁净度级别
浮游菌纠偏限(1) 沉降菌纠偏限(2)(φ90mm,
(cfu/m3)
cfu/4 小时)
A级 B级 C级 D级
注:
<1(3) 7 10
100
<1(3) 3 5 50
(1)数据表示建议的环境质量水平,也可根据检测或分析方法的类型确定 微生物纠偏限度标准。
(2)可根据洁净区域用途、检测药品的特性等需要增加沉降碟数。 (3)A 级环境的样品,正常情况下应无微生物污染。
到的菌落应先于非关键区域进行鉴定。微生物鉴定参照微生物鉴 定指导原则(通则 9204)进行。

药品生产监督质量控制实验室管理检查重点内容和检查方法指导原则

药品生产监督质量控制实验室管理检查重点内容和检查方法指导原则

药品生产监督质量控制实验室管理检查重点内容和检查方法指导原则1.质量控制实验室布局检查方法:结合有关验证方案、记录,现场检查实验室布局和设施。

检查内容:1.1质量控制实验室是否与生产区分开;设在生产区内中间控制实验室是否对生产也无不利影响,中间控制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是否受生产操作的影响。

1.2质量控制实验室是否有足够的空间用于样品处置、检验和实验用物料、留样、稳定考察样品存放及记录的保存。

1.3生物检定、微生物和放射性同位素的实验室是否彼此分开;有菌实验室(微生物限度检查、菌种传代、阳性菌接种)是否与无菌检查室分开。

1.4阳性菌室是否配备生物安全柜,是否设置直排风保持与其他区域的负压。

1.5 是否设置专门的仪器室,使灵敏度高的仪器免受静电、震动、潮湿、高温或者其他外界因素影响。

1.6产生挥发性气体或者高温的设备是否设置局部排风。

1.7用于滴定液标定储存、稳定性考察药品贮存等对温湿度有特殊要求的房间或者设备,温湿度及其控制精度范围是否符合《中国药典》的规定。

2.质量控制实验室文件管理2.1文件种类检查方法:抽查物料、成品质量标准文件,审查内容是否完整、正确,检查相关检验记录看质量标准是否被正确执行。

检查内容:质量控制实验室是否建立下列详细文件:2.1.1质量标准;2.1.2取样操作规程和记录,检验操作规程和检验记录2.1.3试剂、试液、培养基配制操作规程和记录,滴定液配制标定操作规程和和记录2.1.4检验仪器操作、清洁、维护、校准的操作规程和记录;2.1.5检验报告或证书,必要的环境监测操作规程、记录和报告;必要的检验方法验证报告和记录。

2.2文件、记录管理的基本要求检查方法:选取部分产品、物料,结合现场检查审核相关文件和检验记录。

检查内容:2.2.1药品的每批检验记录是否包括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和成品的质量检验记录,记录是否可以追溯该批药品所有相关的质量检验情况;2.2.2 是否用便于趋势分析的方法保存某些数据(如检验数据、环境监测数据、制药用水的微生物监测数据);2.2.3 记录所有计算均应当严格核对,记录内容是否经过复核,确保结果与记录一致。

中国药典四部通则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指导原则

中国药典四部通则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指导原则
9205 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是用于指导药品微生物检验用的洁净室等受控环境微生物污染情况的监测和控制。
药品洁净实验室是指用于药品无菌或微生物检验用的洁净实验室、隔离系统及其他受控环境。药品洁净实验室的洁净级别按空气悬浮粒子大小和数量的不同参考现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分为A、B、C、D 4个级别。为维持药品洁净实验室操作环境的稳定性、确保药品质量安全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应对药品洁净实验室进行微生物监测和控制,使受控环境维持可接受的微生物污染风险水平。
偏差处理 当微生物监测结果超出纠偏限度时,应当按对纠正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5. 微生物鉴定
建议对受控环境收集到的微生物进行适当水平的鉴定,微生物菌群信息有助于预期常见菌群,并有助于评估清洁或消毒规程、方法、清洁剂或消毒剂及微生物监测方法的有效性,尤其当超过监测限度时,微生物鉴定信息有助于污染源的调査。关键区域分离到的菌落应先于非关键区域进行鉴定。微生物鉴定参照微生物鉴定指导原则(通则9204)进行。
1. 监测方法
药品洁净实验室悬浮粒子的监测照《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沉降菌的监测照《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浮游菌的监测照《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浮游菌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
表面微生物测定是对环境、设备和人员的表面微生物进行监测,方法包括接触碟法和擦拭法。接触碟法是将充满规定的琼脂培养基的接触碟对规则表面或平面进行取样,然后置合适的温度下培养一定时间并计数,每碟取样面积约为 25cm2,微生物计数结果以cfu/碟报告;擦拭法是接触碟法的补充,用于不规则表面的微生物监测,特别是设备的不规则表面。擦拭法的擦拭面积应采用合适尺寸的无菌模板或标尺确定,取样后,将拭子置合适的缓冲液或培养基中,充分振荡,然后采用适宜的方法计数,每个拭子取样面积为约25cm2,微生物计数结果以cfu/拭子报告。接触碟法和擦拭法采用的培养基、培养温度和时间同浮游菌或沉降菌监测。表面菌测定应在实验结束后进行。

药品微生物实验室消毒剂效力评估指导原则

药品微生物实验室消毒剂效力评估指导原则

药品微生物实验室消毒剂效力评估指导原则药品微生物实验室是评估药品的微生物质量和药品微生物控制的重要环节。

为了保证实验室的洁净和无菌状态,消毒剂的使用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药品微生物实验室消毒剂效力评估的指导原则。

一、选择合适的消毒剂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是评估实验室消毒剂效力的首要步骤。

消毒剂应具备以下特征:1. 必须是广谱杀菌剂。

消毒剂应能有效杀灭各类微生物,如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2. 必须具备稳定性。

消毒剂应在一定的时间和条件下保持稳定,以保证其杀菌效果。

3. 必须具备低毒性和低刺激性。

消毒剂不能对人体和实验室环境造成损害。

4. 必须便于操作和管理。

消毒剂应具备方便、快速、易于使用和管理的特点。

根据以上特征,常用于药品微生物实验室的消毒剂有酒精、氢氧化物、过氧化氢等。

具体选择应根据实验室的需求、使用场景和经济考虑进行综合评估。

二、确定评估指标为了评估消毒剂的效力,需要确定一些评估指标,常见的有:1. 最小杀菌浓度(MIC)。

最小杀菌浓度是指能够杀灭细菌的最低浓度,通常使用微量稀释法来测定。

2. 最终杀菌时间(D-value)。

最终杀菌时间是指达到杀菌效果所需的时间,通常使用滤膜法或培养法来测定。

3. 杀灭率(Log红杀灭率)。

杀灭率是指消毒剂对微生物的杀灭程度,通常使用滤膜法或培养法来测定。

三、制定评估方法和步骤根据所选择的消毒剂和评估指标,制定相应的评估方法和步骤。

1. 准备细菌悬液。

选择代表性的细菌,培养至对数期,并制备适当浓度的细菌悬液。

2. 准备不同浓度的消毒剂。

根据消毒剂的要求,配制不同浓度的消毒剂。

3. 进行杀菌实验。

将不同浓度的消毒剂加入细菌悬液中,按照一定的时间和温度条件进行杀菌实验。

4. 测定MIC 值。

根据杀菌实验的结果,确定最小杀菌浓度。

5. 测定D-value。

根据杀菌实验的结果,确定最终杀菌时间。

6. 计算杀灭率。

根据杀菌实验的结果,计算杀灭率。

四、进行有效性验证为了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有效性验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监测
应按相关国家标准制定完整的验证和环境监测 SOP;
环 境
监测项目、频率及超标结果应有书面程序; 监测项目应涵盖到位,如悬浮粒子、浮游菌、 沉降菌、表面微生物、物理参数(温湿度、换 气次数、气流速度、压差、噪声等); 环境监测按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 指导原则(附录)进行。
环境监测
与国际标准接轨
从终产品检验向过程控制转变
与GMP的对接
实验室控制系统一般要求
微生物检验技术要求
人员资质及培训要求 设施 无菌及微生物限度检验 等实验区域 教育背景、培训教育
内容
适宜、充分的设施条件 无菌及微生物限度检验等实验区域; 菌种处理、微生物鉴别和阳性对照室; 抗生素微生物检定室; 培养室及其他功能间 。 隔离器、层流柜、灭菌器、过滤器、培养箱 灭菌和消毒方式需经验证合格方可正式使用 按统一操作程序制备菌株保证结果一致性 培养基的制备 、贮藏 、质量控制实验 总数、控制菌、非无菌产品检查频次、内毒素
环 境
实验室的布局和运行 具有开展各类实验独立设置的洁净室;
环 境
相应的功能区域 阳性菌室 培养间 实验结果观察区 准备间 样品间 标准菌种储藏间 阳性物处理间及文档处理等
实验室的布局和运行
无菌室 B级背景下的A级单向流区域或D级保护下 的隔离器条件进行; 微生物限度检查室 不低于受控环境下的B级单向 流区域; A级和B级区域的空气供给应通过终端高校空气过 滤器(HEPA)。
环 境
清洁、消毒和卫生
理想的消毒剂 可杀死广泛的微生物;低毒、无害;不腐蚀或污染设备 ;有清洁剂的作用;稳定、起效快;不易被有机物灭活 ; 残留少; 价格低。 主要消毒剂类型 酚类;季铵盐类;次氯酸钠;二氧化氢;过氧化氢;过乙 酸及过乙酸/过氧化氢混合物;戊二醛/甲醛;醇类等。 70%酒精喷雾
金黄色葡萄球菌 枯草芽孢杆菌
培 养 基
-促生长能力 -抑制能力 -指示能力 -测试菌株 CMCC 与对照培养基进行比较
监管及实施中常见问题
培养基的重要性? 配制方法及效期的确认? 质量控制? 操作规范性?
应有对试剂进行接收、检查和贮存的程 序; 试 剂 关键试剂在开启和储存过程中,对每批 试剂的适用性进行验证; 管理控制 供货商的评估、质量检测、台帐等 保存和记录相关信息。
选择:根据检验目的选择适宜方法。
检 验 方 法
确认:药典方法、标准方法应进行方法 适用性确认; 验证:新方法使用前进行替代方法的验 证(附录-指导原则); 注意对商业系统的试剂盒等检测方法和 数据的确认。
方法适用性
检 验 方 法
检验程序或产品发生变化影响检验结果 时,应重新适用性实验。 无菌检查采用的方法和条件应与方法适 用性实验确认的方法一致。 无菌试验中若需使用表面活性剂、灭活 剂、中和剂等,应证明其有效性,且对 微生物无毒性。
检验方法的验证 (validation of compendial procedures )
检 验 方 法
方法的确认
(verificationd of compendial procedures )
方法的转移
(transfer of analytical procedures)
2015CP:药品微生物检验替代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外部能力验证:CNAS、各系统组织的活 动…
监管及实施中常见问题
实际重视程度? 遵守规范的意识? 人员及设备配置? 培训实效?
培养基的制备 处方、配制、方法、验证、贮存等一般要求 配制培养基、商品化培养基
培 养 基
配制记录、生产记录等要求
培养基的无菌保证和质量保证
除菌方法、验证、 质量保证等要求
强调pH值范围、容器材质 对培养基质量的影响
(一般为玻璃容器)。
培养基的贮存 标示、贮存等一般要求 配制培养基、商品化培养基
标记(信息)等
培 养 基
贮藏、注意事项
温度(高压容器中、0℃及以下)、固体培养基融化 再用(一般水浴或流通蒸汽,1次,8h内)。
培养基的作废及处理原则性要求。
培养基的质控 建立质量控制程序 常规检控pH、适用性试验
框架
样品 设备 环境 菌种 试剂 培养基 人员
相关的教育背景; 上岗前培训、考核; 生物安全方面培训,保证安全; 不断地继续培训,保证知识与技能不断 地更新; 熟悉、规范理解和执行; 能力评估-通过质量控制、能力验证等; 培训、考核等档案。
人 员
能力评估
人员比对
人 员
内部质量控制
留样再测 标准菌株等
环 境
2010版GMP:非最终灭菌产品各工序关键操作环境应为B级背景下 的A级。 无菌检查的洁净环境不得低于生产关键区的洁净环境要求 !
实验室的布局和运行 生物二级试验室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的规定。 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环 境 WS 233-2002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
环 境
实验室的布局和运行
环 境
实验室的布局和运行
环 境
实验室的布局和运行
环 境
实验室的布局和运行
环 境
实验室的布局和运行
环 境
实验室的布局和运行
定期环境监测,增加换气次数及减少人员干预; 控制人员和物品的移动,适当控温湿度;
环 境
良好的清洁和卫生处理,定期清洁消毒,监测清洁剂和消 毒剂的微生物污染,确认在有效期内使用,A、B级区域应 使用无菌处理的清洁剂和消毒剂; 化学消毒剂应证明其消毒效果,定期更换种类以防止产生 耐受菌株; 紫外线不可替代化学消毒; 熏蒸仍是降低死角的微生物污染有效的方法,并应对残留 水平进行验证。
对菌种的理解? 经验与技术? 操作规范性?
实验室的布局和运行 基本原则 最大可能防止微生物污染; 防止对人和环境的危害; 合理划分区域、 避免交叉污染、 提高监测可靠性。
环 境
实验室的布局和运行 要求 设计和建筑材料的适用性; 独立的空气机组或空气净化系统以及其 更换、维护和记录; 温度、湿度、照度、压力、噪声、洁净 度应符合相关要求; 划分为相应的洁净区域和活菌操作区 (生物安全柜等)如检测区。
确认 确认分四个阶段: 一设计确认(DQ) 一安装确认(IQ) 一运行确认(OQ) 一性能确认(PQ)
设 备
20102010-04
42
监管及实施中常见问题
未按照质量 规程进行 管理
仪器检定:周期、资质、期间、 标示、记录等; 规程不合理或未制定。

关键设备(包括净化检测仪器设
备等); 人员资质等。
样品的确认和处理
样品的传递、接收、储存和识别管理程序; 根据规定尽快开检;
样 品
有数量、包装、标签、温度等问题,应尽快与委 托方沟通,以确定是否开检; 防止外包装污染扩散,外部消毒不应影响样品完 整性; 不可忽视内包装; 污染样品应灭菌丢弃。
监管及实施中常见问题
样品污染的不均一性? 样品包装及外观的重要性? 原辅料的检验? 样品来源?
清洁、消毒和卫生 建立清洁、消毒等SOP及检测结果记录;
环 建立污染处理SOP。 境 对消毒剂的要求
低毒高效,无腐蚀; 应对消毒剂的微生物污染进行监控; A级和B级洁净区应使用无菌的消毒剂 和清洁剂。
清洁、消毒和卫生 消毒剂的选择 – 接触时间 – 拟杀灭的微生物种类 – 效力确认 – 毒性 – 残留 – 使导致样品受到污染的位置 – 可以靠近但不要接触样品
中国药典 接种法、薄膜过滤法的方法适用性针对环 节:
设备的维护
定期维护和性能验证并记录, 使用前要重新检查或校准;
设 备
专人管理,特殊设备应持证上岗; 使用自动记录设备; 发生偏差应进行评估并采取纠正措施; 定期清洁和消毒; 清洁灭菌SOP; 特殊设备专用,防止交叉污染。
校准、性能验证和使用监测
校准日期、维修日期和重新校准日期;
设 备
温度测量装置对实验结果有直接影响,要求可靠 质量并确保精确度; 校准应遵需国家或国际标准; 容量测定设备、玻璃器具检定; 离心机的校准; 高效过滤器等专业人员安装、更换,验证; 一次性使用容器的质量控制。
相关文件及要求 美国药典(USP) Microbiological Test 欧洲药典(EP) Microbiological Test(14.K) 微生物检查法 药品检查合作组织(PIC/S) Inspection of Quality Control Laboratories 质量控制实验室检查 GMP2010版 实验室控制系统 GMP 实施指南 微生物检查法
发现污染的调查应该从人、机、料、 法、环各个方面进行调查。
环 境
(1)环境监测数据(粒子、浮游菌、沉降碟等) (2)对人员的监测结果 (3)高效过滤器的完整性检测数据 (4)层流台性能数据(气流流速、压差记录等) (5)区域监控数据(空气流向、工作台面气流方 向速度) (6)人员培训情况,操作资质和能力 (7)干扰模拟的执行情况 (8)无菌室用具和其他相关物品的灭菌储存情况
样品采集
微生物实验室若负责抽取实验室的原
样 品
始样品,应保证样品抽取受控; 随机抽样原则; 抽样的消毒不得危害样品中微生物; 抽样容器的唯一性标志。
样品储存和运输 样 品
样品应在合适的条件下贮存,保证样 品完整性和不改变性状; 尽量减少微生物种群变化,运输中保 持原有储存条件或采取必要措施; 相关记录。
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
及其实施中常见问题探讨
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 国 明
相关文件及要求 Guidance for industry: Sterile Drug Products Produced by Aseptic Processing-Current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工业指导原则:无菌工艺生 产的无菌产品cGMP指南 Guide to Inspections of Microbiological Pharmaceutical Quality Control Laboratories 药品质量控制微生物实验室检查指南 WHO good practices for pharmaceutical microbiology laboratories(WHO Technical Report Series, No. 961, 2011,Annex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