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铁4号线工程设计与施工新技术

合集下载

上海地铁4号线工程上海体育馆站换乘方案设计

上海地铁4号线工程上海体育馆站换乘方案设计

、地下管线,尤其是 30 路国际通讯电缆线路无影响;
(2) 消除工作井施工及盾
构进出洞给相邻两栋高层带来的施工风险,将原土建的施工风险转化为机械专业的正常作
业,可节约费用约 500 万元,估计缩短工期 6 个月;
诸如:提高站台之间的换乘通过能力、缩短换乘距离、共享站厅层与出入口、提高换乘服
务水平与施工期间如何保证地铁 1 号线的正常运营、保证漕溪北路高层的安全、避免或减
少对地面交通及地下管线的影响等等因素都是被综合在一起来考虑的。
本项目的
中心点是穿越没有预留措施的地铁车站并形成换乘节点,这在国内还是首例;而项目的实
层时盾构外侧与高层桩基之间的净距约为 1.7m。由于利用了上、下行线路曲线先后起弧
的办法,使换乘交点处的线间距达 16.5m,从而为建筑专业在换乘节点处布置上、下行自
动扶梯、提高换乘通过能力创造了空间条件。
2.1 西侧方案
取消西侧盾构
工作井。当盾构到达原车站地下墙时,拆除盾构内主要设备,加强原盾壳,在盾壳内向外
丁字路口。
地铁 1 号线上海体育馆站呈南北向布置,该车站长 232m,宽 22m,
上覆土 2m,底板埋深 14.4m,坐落在⑤1 层灰色粉砂土上;其下 21.0~26.9m 是⑤2 层
灰色软质粘土,再下面是⑤3 层灰色粘土。该车站以 800mm 厚、26.0m 深的地下连续墙
作围护结构,墙趾处采用了注浆加固,隔水效果较好,在施工期间仅本换乘段东侧有 φ500、φ700 煤气管
各一根、φ700 雨水管一根、35kV 电缆及若干上水管与电话电缆;西侧除有许多一般的管
线外,还有 30 路国际通信电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地铁 4 号线线路将从该车站

特殊环境条件下的上海轨道交通4号线修复工程_省略_述_世界地铁隧道修复设计史上的

特殊环境条件下的上海轨道交通4号线修复工程_省略_述_世界地铁隧道修复设计史上的
3. 3. 3 工程造价比较
根据估算,在不计征地拆迁的前提下,改线修复
方案比原位修复方案工程量多出10% ~20%。若
考虑到约1. 2万m2的建筑物拆迁以及大量道路翻
交和管线搬迁,改线修复方案的实际工程量和总体
造价超出原位修复方案约40%。
3. 3. 4 线路使用条件比较
在改线修复线路方案中,为避让既有建筑物,需
1. 2. 3 水力联系
根据勘察资料,承压水与黄浦江水无直接的水
力联系,但水位受黄浦江江水变化的影响,变幅约
50 cm。
1. 3 事故前后工程地质情况对比
通过对事故后的工程补勘资料与事故前勘察报
告进行分析对比,可得出如下结论:
(1)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基本一致;
(2)由于抢险期间采取了相关注浆措施,第②
层~第⑤层的土性指标略好于事故前指标;
(3)塌陷区第⑥层土性指标变差。
事故发生后地层塌陷错位示意图见图2。
2 工程周边环境
2. 1 地面环境
修复工程场区周边环境极为复杂,地面建(构)
筑物众多,且保护要求较高。地面环境示意见图1,
需保护的主要建(构)筑物情况见表2。
表2 地面建(构)筑物概况一览表
程度的区域塌陷,致使土层受到了深度扰动。为了
更全面地了解事故后的土层情况,对事故发生区域
进行了工程地质补勘。根据补勘报告,场区范围内
工程地质参数见表1。
1. 2 水文地质
1. 2. 1 地下水类型
根据已有勘察资料表明,沿线地下水主要有浅部
黏性土、粉性土层中的潜水及深部粉性土、砂土层中
5.完好隧道内抽水清理渗漏风险; 6.临江花苑大厦保护风险;

地铁既有线施工中的施工法与技术创新

地铁既有线施工中的施工法与技术创新

地铁既有线施工中的施工法与技术创新地铁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交通工具,对于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的出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地铁建设过程中,既有线施工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需要施工方采取合理的施工法与技术创新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和质量的保障。

一、施工法创新1. 断面开挖法地铁既有线施工通常需要在已有的市区道路或轨道上进行,因此,对于地铁线路的开挖有特殊要求。

传统的施工方法可能对周边交通造成较大的影响,为了减少对市区交通的干扰,一种新的断面开挖法应运而生。

该法采用多道挖掘技术,将地铁开挖区域划分为多个小段,在一段小段完成挖掘后,进行边坡和支护结构的施工,然后再挖掘下一段。

这种方法可以将地铁建设的影响降到最低,避免道路封闭时间过长,提高施工效率。

2. 海底隧道盾构法在某些城市,地铁线路需要穿越河流或海洋,这对于施工来说增加了难度。

传统的地铁施工需要先在水下开挖出一条隧道,再将钢管沉入海床,最后进行盖板施工等工序。

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海底隧道盾构法逐渐应用于地铁既有线施工中。

这种盾构法可以在水下进行挖掘和支护工作,大大减少了人工操作的难度和风险,提高了施工效率。

二、技术创新1. 施工机械化传统的地铁施工通常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随着技术的进步,施工机械的应用推动了地铁施工效率的提升和人工操作风险的减少。

例如,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施工机械被应用于地铁施工中,如隧道掘进机、混凝土搅拌车、注浆机等,这些机械设备可以完成传统人工难以胜任的任务,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

2. 智能监测系统地铁既有线施工过程中,对于施工质量和安全的监测至关重要。

传统的监测方式通常依靠人工巡检,存在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为了提高监测的精确度和效率,智能监测系统逐渐引入地铁施工中。

该系统可以通过传感器和数据分析技术,实时监测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变化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预警和修复,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三、案例分析1. 北京地铁十号线北京地铁十号线是一条既有线施工的地铁线路。

道路工程施工四新技术应用

道路工程施工四新技术应用

道路工程施工四新技术应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道路工程建设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为了提高道路工程质量、缩短施工周期、降低能耗和环境污染,新技术在道路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介绍四种在道路工程施工中应用的新技术。

一、BIM技术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是一种基于三维模型的设计、施工、运营一体化管理技术。

在道路工程施工中,BIM技术可以实现对工程项目的全方位、全过程管理。

通过BIM技术,施工人员可以直观地了解工程结构,有效避免施工过程中的冲突和问题。

此外,BIM技术还可以实现工程量自动统计,提高施工精度,降低工程成本。

二、预制构件技术预制构件技术是指在工厂内生产出道路工程所需的混凝土构件,再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

这种技术可以大大提高道路工程的质量,降低施工周期。

预制构件技术在我国道路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例如预制箱梁、预制混凝土面板等。

三、无人机技术无人机技术在道路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工程测量、监测和巡查等方面。

通过无人机携带的高清摄像头、激光雷达等设备,可以实现对施工现场的实时监测,提高施工安全性和效率。

此外,无人机还可以用于道路工程的环境保护监测,确保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四、绿色施工技术绿色施工技术是指在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采用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的施工方法。

绿色施工技术包括:节能减排技术、废物利用技术、绿色建材应用等。

例如,在道路工程施工中采用LED照明、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可以降低能耗;采用再生混凝土、再生砖等绿色建材,可以降低建筑材料对环境的影响。

总之,四新技术在道路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工程质量、缩短施工周期、降低能耗和环境污染。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将有更多的新技术应用于道路工程施工领域,为我国道路工程建设贡献力量。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应结合工程特点,合理选用新技术,实现道路工程的优质、高效、绿色施工。

2003年7月1日上海轨道交通4号线事故

2003年7月1日上海轨道交通4号线事故
一直标榜的“安全第一、生产第二” 我们真的做到了吗?
“这是中国地铁修建史上最大的事故。” 反思-2
杭州市地铁集团总工程师沈林冲:
杭州地铁1号线萧山湘湖站段“地质比较复杂”,地质专家 分析说:“杭州浅部地层主要以软土、砂性土为主,对工 程而言地质性能本身比较差.”而且“湘湖段的土质具有‘液 化’的特性”。“地下工程最关键的两个因素——土和水, 萧山的条件都不是特别好。”(2008年11月16日《东方早 报》)。
2003年7月1日上海轨道交通4号线事故
调查表明引发事故的原因是:施工单位在用于 冷冻法施工的制冷设备发生故障、险情征兆出 现、工程已经停工的情况下,没有及时采取有 效措施,排除险情,现场管理人员违章指挥施 工,直接导致了这起事故的发生。同时,施工 单位未按规定程序调查施工方案,且调整后的 施工方案存在欠缺。总包单位现场管理失控, 监理单位现场监理失职。
Hale Waihona Puke 11月16日,杭州地铁施工塌陷事故现场的积水基本抽干,清淤准 备工作也已同步展开
“这是中国地铁修建史上最大的事故。” 反思-1
灾难触目惊心,救援和善后也正在进行。虽 然坍塌原因仍在调查之中,但是,即便是详 细的事故原因调查和严肃的责任追究也无法 挽回逝去的生命,在争分夺秒地救援和善后 时,我们更应该反思: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一条,安全意识不够,安全管理不善。鉴于地铁 施工的高技术含量和高风险性,从前期勘探、规划,到建设施工、维 护运行无不需要强烈的安全意识、科学周密的安全管理,严格的安全 监管。地铁之类工程,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项考验安全管理的工程,而 坍塌事故频发,不仅是技术、管理之失,更是“安全意识”的“坍 塌”。
“这是中国地铁修建史上最大的事故。”
我国地铁施工事故频频发生,北京、南京、深圳、上海等地 都曾发生过地铁工地塌陷事故。究其原因,起码包括以下几 点:

轨道工程设计中的轨道交通创新技术应用

轨道工程设计中的轨道交通创新技术应用

轨道工程设计中的轨道交通创新技术应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增长,交通拥堵成为大多数城市面临的共同问题。

为了解决交通拥堵、提高出行效率以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各种创新技术在轨道工程设计中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探讨几种轨道交通创新技术在轨道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一、磁悬浮技术磁悬浮技术是一种基于磁力原理的新型交通工具,其与轨道之间通过磁力相互作用使列车悬浮运行。

相比传统的轨道交通方式,磁悬浮列车具备更高的运行速度和更低的能耗。

在轨道工程设计中,磁悬浮技术能够降低轨道的摩擦损耗,提高列车的运行效率,缩短行程时间。

同时,磁悬浮技术还能够减少列车在高速运行时对轨道的振动影响,提高运行的平稳性和安全性。

二、轨道自动驾驶技术轨道自动驾驶技术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和感知技术的创新应用,旨在实现轨道交通的自动化运行。

通过使用传感器和计算机视觉技术,轨道自动驾驶技术能够实时监测和识别交通状况,自动调整列车的速度和位置,从而确保列车的安全运行和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在轨道工程设计中,轨道自动驾驶技术能够帮助轨道设计师优化轨道线路和站点的布局,提高运输效率和减少事故风险。

三、轻量化材料应用轨道工程设计中的创新技术之一是轻量化材料的应用。

传统的轨道材料如钢铁具有较高的密度和重量,而轻量化材料如铝合金和复合材料具有更低的密度和重量。

轻量化材料的应用可以减少轨道结构的自重并提高轨道的强度和刚度,从而减少材料成本并简化轨道工程的施工过程。

此外,轻量化材料还具备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和防火性能,能够提高轨道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四、无线充电技术无线充电技术是一种将电能进行无线传输的技术。

在轨道交通中,由于列车的电动化运行需要大量电能,传统的有线充电方式存在线缆布设麻烦、费时费力等问题。

而无线充电技术能够通过电磁感应原理将电能传输到列车上,不仅简化了充电过程,也提高了列车的运行效率和舒适性。

在轨道工程设计中应用无线充电技术,可以减少对碳基化燃料的依赖,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并改善项目的可持续性。

地铁施工的技术难点与解决方法

地铁施工的技术难点与解决方法

地铁施工的技术难点与解决方法地铁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居民提供了便捷快速的出行方式。

然而,在地铁建设过程中,会面临一系列技术难题。

本文将探讨地铁施工中的技术难点,并提出解决方法。

一、引入盾构技术地铁施工中常见的一个难点是隧道的开挖和地下空间的利用。

传统的开挖方式通常需要挖掘大量土方,不仅造成大面积地貌变化,还容易引发地面塌陷等安全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可以引入盾构技术。

盾构机可以在地下开挖隧道,减少土方开挖量,降低对地表的影响。

此外,盾构机还可以同时进行隧道衬砌的施工,提高工作效率。

二、应对地下水位在地铁施工过程中,常常需要穿越河流、湖泊等水体或在高地下水位区域进行施工。

地下水的泌水和压力会对施工带来不小的困难。

为了应对地下水位,可以采取防水灌浆、冻结法等措施。

防水灌浆可以通过注入特殊的材料,形成防水层来保护施工区域。

而冻结法则是通过使用低温冷冻管冻结周边土层,形成冻结带,以控制地下水位。

三、提升施工效率地铁施工常常面临的一个挑战是工期紧张。

为了提升施工效率,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可以试用全自动化施工设备,如自动化钢筋工作机、剪板机等。

这些设备不仅能够减少人工作业,还能提高工程质量。

其次,在施工中采用模块化构造,可以将零部件预制好后再进行组装,减少现场施工时间。

再者,合理安排施工工艺,提前进行材料储备和施工准备工作,以避免不必要的停工时间。

四、保证施工安全地铁施工是一项高危作业,安全难题是不可忽视的。

为了保证施工安全,可以采取多项措施。

首先,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其次,做好爆破作业的防护,采取措施减少爆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另外,监测隧道内各项参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

五、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地铁施工过程中将穿越大量地下管线,因此如何合理利用地下空间是一项重要任务。

可以将地铁沿线设立应急通道、供电走廊、排水管等,减少地上设施的占地面积,提高城市空间利用率。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创新技术指南的通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创新技术指南的通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创新技术指南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布日期】2019.04.28
•【文号】建办质函〔2019〕274号
•【施行日期】2019.04.28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道路交通管理
正文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创新技
术指南的通知
建办质函〔2019〕274号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直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山东省交通运输厅,上海市交通委员会:
为发挥创新引领作用,我部编制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创新技术指南》(电子版可登录我部门户网站下载,下载路径为:首页-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政策发布),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做好推广应用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
2019年4月28日。

上海轨道交通四号线修复工程综述

上海轨道交通四号线修复工程综述

上海轨道交通四号线修复工程综述余暄平朱卫杰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摘要:本文介绍了上海市轨道交通四号线修复工程方案论证、方案确定以及最终采用的实施方案,分析了修复工程主要的难点和风险,介绍了四号线修复工程的施工过程和一些主要的工艺实施情况。

修复工程在软土地下工程领域创造了很多的第一,攻克了工程中众多的技术难点和风险点。

关键词:轨道交通事故方案论证原位修复施工超深基坑风险控制1、概述上海市轨道交通四号线浦东南路站~南浦大桥站区间隧道工程是一个过江区间段。

工程起始于浦东南路站,终止于南浦大桥站,全长约2000m,其中江中段约440m。

该段区间在浦西岸边设中间风井,位于中山南路和黄浦江防汛墙之间,其北侧为董家渡路,主要建筑物为谷泰饭店等三座5层砖混结构民用建筑;南侧依次为23层的临江花苑大厦、地方税务局和土产公司大楼、光大银行大楼等。

2003年7月1日,进行中间风井下部联络通道施工时,发生了流砂事故,导致隧道塌陷,隧道附近的土体流失,进而使得地面建筑物发生倾斜等问题。

为平衡隧道内外压力,采用了向隧道内注水的方法,地面发生较大沉降的建筑全部拆除。

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即成立了四号线修复方案组,进行了大量现场调研、试验。

并根据多次专家会论证的意见,进行了方案的反复深化。

在综合比选多方面因素后,确定了修复方案。

工程于2004年8月开工,先后攻克了多项技术难点,开创了软土地下工程施工领域的众多第一,工程于2007年6月底顺利实现了结构贯通。

2、修复方案的确定在修复方案的编制和论证过程中,我们邀请了很多国际国内知名专家和专业单位,对修复工程的总体方案、关键技术问题、关键设备开展了多次研讨。

通过这些研讨,我们逐步明确了修复方案的总体思路和关键的技术方案。

2.1 前期调研和试验为验证隧道修复方案的可行性,找出并解决各类技术难点,同时获取相关技术参数资料,为修复工作的展开奠定基础。

在现场进行了水下地形、工程地质补充详细勘察、隧道破损情况钻探。

上海轨道4号线事故调查 三大技术原因酿灾难

上海轨道4号线事故调查 三大技术原因酿灾难

上海轨道4号线事故调查报告姓名:任玲玲班级:工管1201学号;U2012157732015.04.08上海轨道4号线事故调查三大技术原因酿灾难上海轨道交通4号线事故发生段为地铁董家渡段、靠黄浦江260米处、两条隧道之间的一条狭小连接通道,即旁通道。

当时,竖井与旁通道的开挖顺序错误、冷冻设备出现故障导致温度回升以及地下沉压水导致喷沙这三方面不利因素遇在一起,最终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施工方改变开挖顺序据介绍,6月底,轨道4号线浦东南路———南浦大桥段上下行隧道旁通道上方一个大的竖井已经开挖好,在大竖井底板下距离隧道四五米处,还需要开挖两个小的竖井,才能与隧道相通。

按照施工惯例,应该先挖旁通道,再挖竖井。

但是施工方改变了开挖顺序,这样极容易造成坍塌。

事故发生时,一个小竖井已经挖好,另外一个也已开挖2米左右。

断电导致温度回升隧道施工时使用的冷冻技术,相当于一个大的冷却塔,利用氟利昂、盐水等冷却剂循环制冷,将土层冷却到零下10度才能开挖。

专家打比方说,施工单位用于制冷的设备相当于家庭使用的空调机,事故前,冷冻的温度已经达到所需温度,但是6月28日“空调”因断电出现故障,温度慢慢回升,大概回升两度多的时候,技术人员将情况汇报给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项目副经理李柱和。

但是李说“不要紧,继续施工”。

到了6月30日,由于工人继续施工,向前挖掘,管片之上的流水和流沙压力终于突破极限值,在7月1日出现险情。

地下沉压水导致喷沙当时在抢险现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院城市设计研究所的郑健吾曾解释说,上海地层属于典型的软土,黄浦江两侧砂土分布比较广,大约分布在浦东浦西两侧10余米至20余米左右。

在上海地下进行作业,就像在蛋糕上做文章,很容易遇到流沙、沉降等情况。

因此“冻结法”施工是解决松软含水地层水平隧道施工的可靠技术。

但是工程地质看不见摸不着,稍不注意就会出大问题。

轨道4号线隧道施工所处土层在地下七层,这位专家介绍说,七层是沙层土,含沙量很高,沙中又含水,而水是有一定压力的,因为水源头与江河湖泊相连,水的压力还会随着潮汐随时变化,根据连通器的原理,通了以后水就会将大量流沙源源不断喷出。

地铁车站工程中防水新型材料及其施工技术分析

地铁车站工程中防水新型材料及其施工技术分析

地铁车站工程中防水新型材料及其施工技术分析地铁车站工程中,防水材料和施工技术的选择非常重要。

目前新型防水材料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工程的防水性能,并且施工技术也更加先进和规范。

本文将对地铁车站工程中新型防水材料及其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防水新型材料1.聚氨酯防水涂料聚氨酯防水涂料是一种具有优异防水性能的新型涂料,它具有较高的粘接力和耐腐蚀性,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和耐热性,可以适应各种复杂的环境条件。

其防水性能稳定,施工方便,可以在潮湿的环境下施工,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聚氨酯防水涂料可以防水、防潮、防腐、防渗,被广泛应用于地下车库、隧道、水池、地下仓库等工程。

2.水泥基防水涂料水泥基防水涂料基本上是由水泥、骨料、添加剂、涂料和填料等组成的。

水泥基防水涂料具有耐水、耐腐蚀、耐磨擦、耐冻融、耐老化的优异性能,能够防止水泄漏、防潮、防渗、防腐蚀,广泛应用于隧道、地下室、水池等地下工程中。

3.高分子防水卷材高分子防水卷材是一种新型的防水材料,主要由高分子聚合物、填充材料、添加剂和纤维增强剂等制成。

高分子防水卷材具有优异的抗渗透和防水性能,可承受高温、低温等极端环境,生命周期长,施工容易。

二、防水施工技术1.基层处理基层处理是防水施工的一项重要环节。

地铁车站体量较大,一般采用混凝土结构,基层处理必须要彻底,否则会影响整个防水层的质量。

基层处理工作包括打磨、清洗、填补缺陷、找平、加强等。

只有基层做的牢固,防水层才能更牢固。

2.防水层施工防水层是地铁车站防水工程的关键。

目前防水层施工技术主要包括刷涂、卷材和无机防水材料等。

刷涂是一种很普遍的防水施工方法,刷涂时应注意涂层的厚度和均匀性。

卷材施工是一种很常见的施工方式,采用胶粘结构,结构牢固,施工速度较快。

无机防水材料具有阻燃、防腐、抗氧化、抗老化、耐候性能好等特点,属于高端防水材料。

3.施工质量控制地铁车站防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十分重要。

施工前要做好防水层设计和施工方案,对材料进行质量检测,并严格把控施工参数。

地铁工程四新技术应用

地铁工程四新技术应用

地铁工程四新技术应用1.地下连续墙墙顶超灌混凝土整体破除技术(1)工艺原理及施工流程本项目5座地下车站围护结构主要采用地下连续墙,地下连续墙墙顶超灌部分破除工作量偏大,传统破除方法不经济,效率低,同时产生粉尘对环境造成污染。

本着提高工效,节约成本,节能环保的原则,计划采用地下连续墙墙顶超灌混凝土整体破除技术,在钢筋笼下放过程中需预埋地连墙墙顶部分的钢筋保护隔离管、破除分界线部分的破裂孔预埋管、混凝土分段预隔离板、预埋吊筋四种构件。

墙顶超灌混凝土整体破除技术预埋构件示意图(2)施工工艺流程加工辅助工具及预埋构件→钢筋笼顶钢筋保护隔离管、破除分界线部分的破裂孔预埋管埋设→测量导墙顶标高,计算混凝土分段预隔离板、预埋吊筋插入深度→在导墙顶标示预埋位置→对混凝土顶面大致平整→安插混凝土分段预隔离板、预埋吊筋。

施工工艺流程示例图表安装隔离管和预埋管安装分段预隔离板、近几年XXXX承建的很多地铁工程和其他类似工程采用地下连续墙墙顶超灌混凝土整体破除技术,施工效益明显,大大节约了成本,提高了工效,也实现了节能环保。

2.单侧悬臂液压式大模板台车施工技术针对地下车站主体结构侧墙施工质量和防水性能要求较高的情况,本项目施工采用单侧悬臂液压模板台车,该台车整体稳定性好,强度高,配套的大钢模板刚度大,周转期长,拆装方便,运行灵活,大幅度降低人工,提高施工机械化程度,使侧墙混凝土质量外观得到显著提高。

单侧悬臂液压模板台车侧墙施工图3.基坑围护结构渗漏水检测技术常规基坑工程在设计、施工时,由于地质调查不充分或者信息不完善,取样不能反映真实的地质条件,其物理力学指标与调查结果相差较大。

而此时若依据这些错误信息进行工程设计和施工,无疑会带来更大的风险。

比如地层的力学指标高估、复杂地质条件忽略和工程边界条件复杂,导致理论计算与实际情况差别较大时,此时的设计安全储备会受到较大影响,甚至可能变得危险。

基坑工程主要在于解决周边土体、建筑和自身结构稳定问题,以及控制周边土体水份过多流失问题,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上海地铁四号线线路走向、车站分布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上海地铁四号线线路走向、车站分布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上海地铁四号线线路走向、车站分布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一.概述
(一)城市规划的重要性
地铁线路选线要服从地铁路网规划,而地铁路网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交通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服从于总体规划。

客流量是确定车站规模及站内设备的基础,地铁客流预测要依照人口规划进行,地铁线路的走向要考虑城市主客流的方向,并与地面公共交通密切衔接。

此外,城市中的保护性建筑、文物古迹不能损坏;高层建筑、地下管线及地下构筑物对线路平面、纵断面有重要影响。

再者,线路经过地区在城市中所处的位置,决定了其空间位置。

城市中心区,地铁线路,尤其是车站,宜设于地下。

因为市中心区多为商贸经济繁华区、政治和文化中心,建筑物高大密集,人口拥挤,车流量大,街道狭窄,公交线路较多,拆迁量大,噪声影响大。

而在市郊区,建筑物少,人口密度、车流量均较小,拆迁工程少,施工干扰少,可采用地面线或高架的形式。

二.地铁路网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
地铁路网规划是城市交通规划的组成部分,而城市交通规划又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地铁线路选线、车站分布要考虑的因素
1.客流及地面公共交通
2.文物古迹及保护性建筑
3.地面高层建筑、高大建筑物
4.地下管线及地下构筑物。

上海地铁4号线重大事故分析

上海地铁4号线重大事故分析
6月24日回路温差大于要求
事故原因
(3)施工单位对于险情征兆没有采
取有效措施:
压力水流出
土温上升 水压力达到承压水压力,没有紧急
止水措施,没向隧道公司和监理公 司汇报;
事故原因
(4)中煤上海分公司严重违章,擅
自凿洞;
(5)监理公司现场监理人员失职:
仅在6月25日、30日下井两次: 29、30日日记:“各项工作均正常” (6)隧道公司现场管理人员失职:
灰色粉质粘土 暗绿--草黄色粉质粘土 草黄色砂质粉土 草黄色粉砂
3.50
4.50 4.30 9.20
-16.14
-20.64 -24.94 -34.14
从地质报告中可知道在30M深度以下,地层为第七层(⑦1层、⑦2层),该土 层砂性重,透水性好,易液化。联络通道位于第七土层,同时该土层为上海第 一承压水层,承压水最高水位为地面以下7.58M,最高水头为21.7M。
为防止隧道塌陷延伸,7月4日~7月5日在塌陷范围西南侧区
域处上下行线隧道顶钻孔,并向隧道内灌注砼。
钻孔点
砼封堵
塞的完成增
强了隧道的
整体刚度, 提高了抵御 土体扰动的 能力,阻止
了隧道损坏
的延伸。
刹车点浇筑混凝土
(5)跟进向隧道内灌水
随着水泥封堵墙完成和钢筋砼封堵墙施工,从7月2日晚开 始在消防的配合下及时跟进向隧道内灌水,不断促使隧道内外 的水土压力平衡,保护隧道管片,并通过水压自动监控系统, 实时检测水位、水压和流量。
隧道注水水位和压力表
截至时间 7月7日 22:00 7月8日 6:00 7月8日 19:00 7月9日 19:00 7月10日 19:00 7月11日 19:00 7月12日 12:00 7月12日 19:00 7月13日 19:00 7月14日 19:00 7月15日 19:00 7月16日 7:00 浦东(水位标高) 上行线(m) -7.8 -7.7 -7.55 -5.2 -5.2 -4.7 -4.3 -4.48 -4.28 -4.15 -4.12 -3.35 水压力(MPa) 0.03 0.038 0.035 0.06 0.058 0.058 0.058 0.053 0.058 0.058 0.06 0.066 下行线(m) -10.25 -8.9 -8.0 -7.2 -6.2 -6.0 -6.15 -6.2 -6.0 -6.0 -6.2 -6.05 水压力(MPa) 0.021 0.04 0.04 0.05 0.058 0.059 0.059 0.059 0.043 0.047 0.047 0.047 浦西(水位标高) 上行线(m) -8.63 -6.2 -6.2 -6.2 -6.1 -6.2 -6.2 -6.2 -6.2 -6.2 -6.2 -6.246 下行线(m) -7.82 -6 -8.0 -6.6 -6.4 -6.3 -6.8 -7.0 -7.0 -7.0 -7.5 -7.5

地铁口连接通道施工技术方案

地铁口连接通道施工技术方案

地铁口连接通道施工技术方案世贸路社会停车场及华茂国际广场项目地铁口连接通道施工技术方案编制:___(集团)有限公司复核:华茂国际广场项目经理部审批:华茂国际广场项目经理部一、工程概况1.1 编制依据本技术方案编制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经过专业技术人员充分论证。

1.2 项目概述本工程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世贸路地铁站B口出口,主要包括地铁口连接通道及其周边道路、广场、停车场等配套工程。

二、地铁口连接通道施工技术方案2.1 施工前准备工作施工前,应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勘测,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教育。

2.2 施工总体流程介绍本工程施工总体流程包括:施工准备、地铁口连接通道主体结构施工、地铁口连接通道装饰装修施工、道路、广场、停车场施工等。

2.3 临时围挡及施工区域内临时照明、排风设施安装在施工过程中,应设置临时围挡,保证施工区域的安全性。

同时,应安装临时照明、排风设施,保证施工区域内的通风和照明。

2.4 施工工艺介绍地铁口连接通道主体结构施工采用隧道掘进法,装饰装修施工采用吊装、拼装等工艺。

道路、广场、停车场施工采用挖掘、填筑等工艺。

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标准进行施工,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附图四和附图五分别展示了地铁口连接通道的平面布置图和剖面图。

通过现场踏勘采集的相关资料和量测单位提供的测量数据,结合我单位以往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和工法优化设计,本施工方案旨在针对3#出入口与华茂连接通道原轨道主体施工地下连续墙、水泥土墙及地铁设计门洞位置主体结构凿除施工。

在施工前,需要搞好施工现场的围护工作,确保现场围护符合设计规范,牢固、连续、封闭。

同时,地铁相关单位需要配合,拆除施工区域内装饰板、广告屏及靠剪力墙侧水电消防等设备管线。

为满足施工照明及通风排烟要求,还需设置施工照明大灯及风机排气设备。

在施工过程中,应协调好各方面关系,接受监理及业主对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的监督和检查,并按要求进行施工,保证工程质量,保障各个环节安全生产无事故。

阿尔斯通与在华合资公司为上海地铁3、4号线提供牵引系统

阿尔斯通与在华合资公司为上海地铁3、4号线提供牵引系统

阿尔斯通与在华合资公司为上海地铁3、4号线提供牵引系统佚名【摘要】由上海阿尔斯通交通电气有限公司和阿尔斯通公司组成的联合体(阿尔斯通联合体).与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合同.为上海地铁3、4号线提供先进的牵引系统.该牵引系统将于2014年投入运营。

【期刊名称】《电气技术》【年(卷),期】2012(000)012【总页数】1页(PJ0001-J0001)【关键词】上海地铁;牵引系统;合资公司;阿尔斯通公司;签订合同;联合体【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70.35由上海阿尔斯通交通电气有限公司和阿尔斯通公司组成的联合体(阿尔斯通联合体),与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合同,为上海地铁3、4号线提供先进的牵引系统,该牵引系统将于2014年投入运营。

根据合同规定,阿尔斯通与上海阿尔斯通交通电气有限公司将为上海地铁3、4号线35列6编组地铁列车共210辆地铁列车提供最先进的“OPTONIX”牵引系统。

“OPTONIX”是采用最新技术的牵引系统,由阿尔斯通公司特别针对中国市场设计开发,能够缩短行车时间,并提高列车运行的频率。

专为地铁列车研制的“OPTONIX”牵引系统,设计轻巧,运行性能卓越。

这一系统已经成功应用于北京地铁15号线,该线已于2010年底实现全线运营。

上海3号线(又称明珠线)采用阿尔斯通提供的Metropolis地铁车辆和ONIX牵引系统,自2002年起投入运营。

该线路共设车站29座,起于上海宝山区江杨北路站,止于徐汇区上海南站。

上海4号线是一条环状线,穿过黄浦江,延伸至浦东地区。

“为上海地铁3号线提供地铁车辆和牵引系统是阿尔斯通于1999年进入中国以来签订的第一份合同。

”阿尔斯通交通运输亚太区总裁兼阿尔斯通中国区总裁濮利康评论道,“这项新合同的签订清晰地表明了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对阿尔斯通的技术和解决方案的信任。

阿尔斯通不断加强的本土化战略和上海阿尔斯通交通电气有限公司不断提升的研发、技术水平,使得阿尔斯通成为中国地铁牵引系统的优选供应商。

地铁施工工程亮点(3篇)

地铁施工工程亮点(3篇)

第1篇1. 高效的施工组织与管理在地铁施工过程中,施工组织与管理至关重要。

以上海地铁18号线一期工程为例,该工程采用了建设单位为主导、项目规划阶段即制定全生命周期的BIM技术应用策略,通车时同步上线智慧运维平台。

这种高效的管理方式,使工程进度得到有效控制,确保了工程按时、按质、按预算完成。

2. 创新的施工技术在地铁施工过程中,不断涌现出各种创新技术,以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确保施工安全。

例如,青岛地铁9号线一期工程中,成功克服了诸多挑战,进行了多项技术改造,使盾构机具有优良性能。

此外,北京地铁1号线支线工程采取泥水平衡盾构的机型,解决穿越富水卵石层的风险。

3. 绿色环保的施工理念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绿色环保的施工理念在地铁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上海地铁18号线一期工程采用水平MJS加固冻结管棚复合围护结构的全断面冻结暗挖施工,有效降低了施工过程中的噪音和振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4. 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在地铁施工过程中,对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也成为一大亮点。

以上海静安区张园东区项目为例,通过平移顶升25幢地面建筑,建设三层地下空间,实现了历史建筑风貌区平移及修缮历史上的首次尝试。

这种技术在保护历史建筑的同时,也为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5. 先进的设备与工艺地铁施工工程中,先进的设备与工艺是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

例如,大连地铁4号线项目在梭鱼湾站施工现场,采用大型机械设备进行土石方开挖和桩基施工,确保了工程进度。

此外,盾构机、混凝土搅拌站等先进设备的应用,也为地铁施工提供了有力保障。

6. 高标准的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地铁施工工程关系到公共安全,因此,建立高标准的安全质量管理体系至关重要。

在地铁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总之,地铁施工工程亮点众多,涵盖了施工组织与管理、创新技术、环保理念、历史文化保护、设备工艺以及安全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

地铁隧道施工新技术研究与应用

地铁隧道施工新技术研究与应用

地铁隧道施工新技术研究与应用
地铁隧道施工一直是城市地铁建设中的关键环节,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技术在地铁隧道施工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本文将介绍一些最新的地铁隧道施工新技术,并探讨它们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1.无人机在地铁隧道勘察中的应用
传统的地铁隧道勘察需要大量人力和时间,而无人机技术的应用为地铁隧道勘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无人机可以快速、高效地完成隧道周边的勘察工作,并且可以获取高清晰度的影像数据,为隧道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2.3D打印技术在地铁隧道支护中的创新
隧道支护结构的设计和施工一直是地铁工程中的难点之一,而近年来
3D打印技术的应用为地铁隧道支护带来了新的可能。

通过3D打印技术,
可以快速制造出符合设计要求的支护结构,提高了施工效率和支护结构的质量。

3.智能机器人在地铁隧道施工中的角色
智能机器人在地铁隧道施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们可以承担起一些繁重、危险的工作,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施工安全性和效率。

智能机器人在隧道开挖、支护和通风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地铁隧道施工也在不断创新和进步。

无人机、
3D打印技术和智能机器人等新技术的应用,为地铁隧道施工带来了更高的
效率、更好的质量和更安全的施工环境。

未来,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地铁隧道施工将迎来更多的创新和突破,为城市交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技术的进步是推动地铁隧道施工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期待更多科技的应用能够为地铁工程带来更多的惊喜和便利。

上海地铁四号线修复工艺及设备配置

上海地铁四号线修复工艺及设备配置

上海地铁四号线修复工艺及设备配置
周贤彪
【期刊名称】《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
【年(卷),期】2004(017)012
【摘要】2003年7月1日凌晨,正在施工中的上海地铁四号线浦东南路至南浦大桥区间隧道的联络通道发生渗水事故。

随后,大量流沙涌入隧道,引起部分地面沉降,造成地面建筑中山南路847号8层楼房倾斜,裙房坍塌。

据事故调查组有关专家分析:造成事故的三个技术原因是竖井与旁通道的开挖顺序错误、冷冻设备出现故障导致温度回升以及地下承压水导致喷沙,这三方面不利因素遇到一起,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这起事故直接经济损失1.5亿元。

【总页数】3页(P33-35)
【作者】周贤彪
【作者单位】《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杂志社记者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746
【相关文献】
1.上海市轨道交通四号线修复工程综述 [J], 余暄平;朱卫杰
2.地下连续墙接头形式及其在上海四号线修复工程中的应用 [J], 付军;杜峰
3.综合工程物探在上海地铁四号线抢险工程中的应用 [J], 王治华;夏学礼
4.“上海地铁四号线隧道内接触网液压补偿装置”通过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技术鉴定 [J], 张依群
5.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配置
——以佛山市城市轨道交通四号线一期工程为例 [J], 刘翔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地铁4号线工程设计与施工新技术【摘要】地铁4号线工程在上海轨道交通规划网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本文结合该工程的建设情况,简单介绍了方案中线路设计、换乘方式和盾构穿越地下墙时所体现的新思路。

详细总结了车站施工和盾构推进过程中为保护周围环境和控制地层移动,所采取的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新技术和新措施。

【关键词】地铁车站“八”字形线路换乘方式玻璃钢纤维(GFRP)冻结法施工盾构上下重叠推进远程监控系统1 前言根据上海城市2050远景总体规划,最终规划轨道交通线路总长562Km,共21条轨道交通线,其中地铁11铁,轻轨10条。

绝大多数成放射状,而明珠线二期(M4)与明珠线一期(M3)西部线路相结成环,是轨道交通系统中唯一的城市环线。

它是联系其他线路的纽带,其主要功能是将其他轨道线路联系起来,使整个上海轨道交通网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对于现阶段来说,地铁4号线首先要与已建的1号线、2号线、明珠一期线西部线路接轨,形成“申”字形轨道交通网络的基本骨架。

本文将主要介绍地铁4号线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设计及施工不同于以往的一些新的技术特点,以供交流。

2 地铁4号线工程概况2.1 线路规模和走向地铁4号线工程线路全长22.032KM,其中高架线1.25KM,其余均为地下线。

共设17座车站,其中地下一层半站2座,地下二层站10座,地下三层站5座,平均间距为1.238KM。

设停车场1座。

M4工程线路走向为:M3宝山路站——溧阳路——临平路——长阳路——杨树浦路——浦东大道——张杨路——浦电路——蓝村路——浦东南路——南浦大桥——西藏南路——鲁班路——大木桥路——东安路——天钥桥路——上体场路——宜山路——M3虹桥路站。

如图1所示。

图1 上海轨道交通地铁4号线工程线路示意图2.2 建设工期及工程筹划本工程建设年限为2000年初~2004年底,2004年底建成试通车,2005年完成运行设备调试,建设总共期为5年。

各工程项目建设进度如表1所示,盾构的工程筹划如图2 所示。

表1 地铁4号线工程项目建设进度表2.3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沿线地铁车站一般埋深10~20m,基坑内土性以第①层填土、第②1层褐黄色粉质粘土、第②3层灰色砂质粉土、第③层灰色淤泥质粘土、第④层灰色淤泥质粘土为主。

沿线区间隧道埋深一般在14~21m,隧道主要穿越第④层灰色淤泥质粘土以及第⑤1层灰色粘土为主。

浅部土层中潜水埋深浅,一般离地面0.3~1.5m,年平均地下水位离地面05~0.7m;第②3、③2、⑤2层地下水具有微承压水特征;⑦1、⑦2层中的地下水,为承压含水层,承压水头离地面埋深5.0~18.0m。

3 设计新特点地铁4号线工程作为上海地铁规划中最重要的环线,城市平面投影完全落在内环线以内的中心城区,与已建、在建、将建地铁线有众多的交叉换乘,是上海地铁交通实现辐射功能的中枢,其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建筑、结构、机电、车辆、通信、信号、环控等多个方面。

3.1线路设计特点1)成环,包括共环与独立成环。

在初期运营时(2005-2015年),地铁4号线与已建好的明珠一期成环共营,远期(2030年以后)再考虑独立成环,中期阶段(2015-2030)考虑两者共存。

由于前者17个车站全为地下,后者9个车站全为高架车站,针对不同时期的运营要求,既要考虑与明珠一期的设施与界限的兼容性,又要考虑今后的升级,这就意味着,地铁4号线的线路设计,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设计,需要从建筑、结构、机电、信号、通信等多个方面考虑不同阶段的要求,关系是相当复杂的;2)障碍条件多,线路设计限制多。

上海属于典型的软土地区,又是中国工业化、城市近代化最早的城市,也是近十年来中国发展最快、城市基本建设投入最大的城市之一,地下新老构筑物众多,且存在很多不明障碍物,地面高层建筑、交通市政设施繁多,因地质条件差,大多地面建筑、构筑物都采用桩基(包括近年建造的多层和小高层),加之地铁4号线正好全部建在繁华的中心城区的地下,线路选择的一个基本原则是逢桩就让,遇到不可克服的障碍物也要让,这就决定了要最终选定一个符合功能要求的、满足车辆运行的、经济合理的路线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3)小半径区间多。

产生小半径区间,一种原因是成环本身就决定的,因为从虹桥路站转到宝山路站的环转向近270度,由于某些转角偏大,甚至形成了曲线车站,如上体场车站;另一种原因,就是由于许多障碍物的限制导致的,比如从宜山路站、上体场站到蒲汇塘停车场方向去的线路,在不到1公里范围内其连续穿过明珠一期高架及内环高架的数个桥墩之间,由此产生了许多小半径区间及缓和曲线,半径最小的才150米,大的不过300米。

过小的半径对盾构施工及车辆运行的要求都较高。

4)桥隧结合。

正是由于前述地下线路与高架线路成环的特点,形成标高上的过渡,导致线路“上天入地”,在地铁4号线工程的两个端头,形成桥梁、隧道过渡(中间还有暗埋与光栅坡段)的线路特点。

5)局部线路上下变位重叠。

在地铁4号线工程的浦东南路站-南浦大桥站区间及南浦大桥-西藏南路站区间,由于南浦大桥站周围存在密集的桥墩桥基(长桩),使得线路接近南浦大桥站时,水平方向空间不足,不得已改变线形,在近南浦大桥两端头井的二百多米范围内,两区间线路垂直重叠,用垂直空间换水平空间,形成地铁4号线一大特色。

由于这个原因,其会形成南浦大桥站的上下重叠的侧式站台,并导致区间盾构施工的诸多难度。

6)局部线路“八”字形地铁4号线工程停车场选址于中山西路以西蒲汇塘以北处,其出入线以“八”字形分别在上海体育场站和宜山路站与正线接轨,见图3。

出入场线右线接轨于宜山路站南端上、下行正线,然后线路以R=250m曲线跨下行正线后,穿过中山西路,在中山西路南侧设盾构工作井。

此后线路采用明挖法,线路以R=150m的曲线接入车场。

出入场左线接轨于上海体育场站西端下行正线出入场左线,随后以R=300m曲线下穿凯花公寓桩基,下穿中山西路,最后线路再以R=300m曲线折向出入场右线,与出入场右线并行接入车场。

3.2多种站型地铁4号线的线路设计特点,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车站对站台的选择。

多数车站为岛式站台车站,而象临平路车站,则为岛侧式站台车站,而由于前述的原因,在南浦大桥车站形成了上下重叠式侧式站台车站。

从车站层数来说,由于标高的变化、地下开发及处理与其他地铁线路的关系等原因,形成以二层车站为主,兼有一层半(如溧阳路车站)及三层(如上体场车站,浦东南路车站)车站。

3.3换乘点多,换乘方式多样地铁4号线线路的走向及其功能决定了其势必与规划路网中的诸多地铁、轻轨交通线相衔接,形成较多换乘点,17个车站中有11个车站与其他线路形成换乘,而在宝山路及虹桥路接轨段,实现与明珠一期的共线换乘。

本工程以既定的规划路网为依据,因地制宜采取了多种换乘形式,如表2所示:3.4 根据地铁现状及规划,解决连接设计正是由于地铁4号线的环状、与其他线路多个相交的特点,需要解决其与已有线路、在建的及规划线路的连接问题。

1)对于已有线路,地铁4号线在1好线上体馆车站处与上体馆车站实现T型换乘连接,前者的站台层穿过后者的站层下方,形成新老一体化结构。

设计上采用了托换桩梁的方法对老车站结构的荷载托换,通过设后浇带的形式解决新老结构变形协调的问题,通过冰冻矿山法对穿越段进行穿越设计,形成了地铁4号线设计问题中最难的结构设计问题;在2好线东方路站,地铁4号线的张杨路站与2好线实现平行换乘,并利用东方路站的老地下连续墙结构作为围护及支撑受力结构,对既有线路的影响也是非常之大的,形成地铁4号线工程设计中又一突出的结构问题。

2)对于在建线路,如地铁4号线与M8线在西藏南路站十字相交,由于两线具有同步实施的条件,则在此站采取了统一设计的方法,圆满解决二者的连接。

3)对于规划线路,主要采取预留连接措施的办法。

如对于宜山路车站,由于其与R4线相交,R4线盾构将在宜山路车站建成后,在车站底板下穿过,为方便以后盾构的成功穿越,在穿越处地下墙下部11.8米深度范围,采用玻璃钢纤维(GFRP)代替钢筋并采用低标号砼(C10)的设计方案;又如东安路车站,由于其与规划中的M7线相交换乘,因此在设计东安站时就预先考虑了十字换乘而在换乘段采用三层结构,以方面今后新老线路的顺利连接。

3.5 考虑适当开发土地与地下空间资源都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

地铁4号线设计根据上海市的发展阶段与水平,适当地考虑了地下空间开发及与周边的联合开发。

如在浦东南路站、西藏南路站、张杨路站都有数千平方米的地下空间开发量,而在临平路站,则考虑了与周边房地产联合开发设计的可能性。

对于土地开发,由于停车场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如果象老的地铁线路一样,辟出专门土地只用于停车场之用,则非常浪费,因此,地铁4号线工程停车场考虑了相当量的物业开发,拟在地面一层建造停车场,停车场上部通过巨型框架结构及大厚板转换层进行物业开发及景观设计,等于再造了相当于停车场用地的土地面积,必将获得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这方面的尝试与经验,完全可以用作对以前单纯停车场的物业改造。

3.6 土建结构及设备方面不拘一格1)围护设计:采用多种围护结构,有地下连续墙(800与600),SMW墙;多种接头形式(预制接头桩,锁口管柔性接头,十字钢板刚性接头);并对封堵墙加以灵活应用,一般说来,封堵墙在翻交过程中应用较广,而在张杨路车站中,其被用来切割大基坑为小基坑,通过4堵封堵墙将长条形深基坑分成5块,大大降低了基坑施工的风险;2)用时空效应指导挖土、支撑设计。

由于上海的土层基本上属于第四纪海积相软土,土的蠕变效应明显,因此设计将时空效应引入为设计参数,对规范基坑施工及减少环境影响,起到很好作用;3)永久结构采用双墙与单墙形式。

一般说来,上海由于地下水位高,多采用双墙车站形式。

近年,由于地下连续墙施工水平的提高,为地下连续墙作为永久结构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因此在地铁4号线的某些车站(大木桥路、东安路及天钥桥路)采用了单墙结构,效果也不错;4)连续的结构变化:由于地铁4号线的线路特点,对某些车站、区间都出现了从地下暗埋到地面甚至高架的连续的结构变化。

对于车站,如宜山路车站,车站长度达600多米,包括暗埋、明挖基坑、光栅爬坡及高架桥梁等连续结构变化段;对于区间:如宜山路-虹桥接轨站的下行线,中漕井到葡萄糖厂到停车场的出入场线等,出现盾构区段、明挖爬坡及高架桥梁等连续结构变化段。

这些对接头过渡部分的设计有较高要求。

5)设备上的突破。

采用西门子的前推平开式车辆,使地铁4号线的车站的限界设计与以往平开式车辆有所区别;对于车站结构,考虑到乘客安全、分区环控及节能要求,还采用屏蔽门设计。

4 施工新特点4.1 从顺作法到逆作法、框架逆作法及盖挖逆作法地铁4号线工程的绝大多数车站均采用顺作法施工,局部翻交段采用了逆作法,而只有东安路车站采用了全逆作法施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