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鉴别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2020/11/13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14
2020/11/13
慢性硬膜下血肿为什么易误诊?
急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与外伤有密切关系,常不易误诊。慢性 硬膜下血肿常在伤后两周以上出现症状。不能及时诊断,贻误病 情。
部分病人无明显外伤史,部分病例可因剧烈咳嗽,血管本身缺陷, 凝血过程障碍引起。
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常将轻微的头部外伤史遗忘,临床上仅以颅 内高压增高为主,局限性脑功能障碍出现较晚,因此,诊断常造 成一定困难,易误诊为脑肿瘤。
! 桥静脉出血以后,流至硬膜下腔后逐渐凝固,一周以后开始液化,血肿周围形成包膜。
5
2020/11/13
6
2020/11/13
二、影像学表现不同
1、硬膜外血肿: 典型者为双凸透镜形,边缘整齐、锐利 密度均匀;少数者不均匀,系再出血、CSF进入 或有气体影 急性期血肿
CT为高密度;MRI /T1为等信号,T2为低信号
年龄不同的硬膜下血肿病人,其临床表现可各有特点。青壮年由 于血肿的压迫,使脑静脉回流发生障碍,引起脑水肿,产生颅高 压症状。而老年患者,因脑萎缩颅内间隙相对增大,颅高压症状 相对较轻。动脉硬化患者,容易出现神经及精神症状。
13
2020/11/13
硬膜外血肿好发于什么部位及原因:
由于骨折损伤脑膜中动脉引致硬膜外血肿占3/4,其次是损伤静脉 窦、板障静脉、导静脉而导致血肿。因此可根据骨折线通过脑膜 血管和静脉窦的部位来判断血肿部位。故此,硬膜外血肿最好发 部位为颞顶区,其次为额顶矢状窦旁,可单侧或双侧,多为单发, 多发者少见。
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鉴别
5月19日CT室阅片学习
1
2020/11/13
一、形成机制不同
1、硬膜外血肿(EDH)
形成机制
颅骨骨折(90%)致脑膜中动脉(71%-80%)或前动脉破裂出 血,少数者系静脉窦或静脉破裂所致。
血液聚集在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膜外间隙形成局限性血肿,一般不超过颅缝,但可 越过中线。
注:脑膜中动脉是布于硬脑膜的一条主要动脉。颈外动脉的终末 支。颈外动脉分出上颌动脉,上颌动脉在下颌颈深面至颞下窝,经 翼内,外肌之间至翼腭窝.主要分支有脑膜中动脉,向上穿棘孔入颅 腔,分前,后支,贴颅骨内面走行,分布于颅骨和硬脑膜.
亚急性/慢性期血肿
T1及T2均为高信号
7
2020/11/13
8
2020/11/13
2、硬膜下血肿: 典型血肿为新月形,厚度较薄;
亦可为带状影 可因CSF进入或反复出血,致血肿密度不均匀 大量SDH可引起弥漫性占位效应,致灰、白质界面内移,中线结
构对侧移位
9
2020/11/13
10
2020/11/13
CT鉴别诊断:
1、多成梭形;CT值50-70Hu; 2、内缘光滑锐利; 3、急性期质地较均一; 4、常有骨折; 5、中线结构移位较轻; 6、局限,不越过颅缝。
11
2020/11/13
三、临床特点对比:
硬膜外血肿:一般常有明显外伤病史,伴有颅骨骨折损伤血管而 出血,尤其是动脉性出血,因此病程多为急性或亚急性,慢性极 少,故伤后昏迷较深,持续时间较长。有明显颅内压增高改变和 生命体征表现,如头痛、恶心、呕吐,呼吸、脉搏缓慢,血压升 高。
2、硬膜下血肿(SDH)
形成机制
减速性损伤,头颅在快速运动中受阻,发生在着力点对侧称为对冲伤,约半数合并脑实质的挫裂伤. 血液聚集在硬膜下间隙形成较广泛血肿,可覆盖整个大脑半球表
面、扩展至半球间裂沿大脑镰分布,但不能超越中线至对侧
! 60%
! 出血来源多为桥静脉或皮质小静脉。桥静脉是链接大脑浅静脉和静脉窦之间的纽带静脉,一般都是 游离的。上矢状窦、额顶外侧面及内侧面的引流静脉,先是穿破软脑膜、蛛网膜,达到硬膜下,游 离走形一段,这段游离的血管就是桥静脉。由桥静脉进入上矢状窦,由桥静脉进入硬脑膜静脉窦, 再进入上矢状窦。
同时,神经系统定位征一般较明显,如出现中枢性面瘫、失语、 肢体瘫痪等,如不及时清除血肿,会出现脑部症状、瞳孔散大、 对光反射消失等,严重危及病者生命。
12
2020/11/13
硬膜下血肿的分类 :
1、急性期:3天以内;
2、亚急性期:4天—3周;
分类:早中晚三期
3、慢性期:3周以上。
硬膜下血肿临床表现以颅内压增高为主,如头痛、呕吐、视乳头 水肿,意识障碍等。
15
20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