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考点复习】专题十一题组训练(2020-2021)

合集下载

新高考生物总复习分层集训:专题11 基因的分离定律

新高考生物总复习分层集训:专题11 基因的分离定律

新高考生物总复习分层集训专题十一基因的分离定律基础篇考点一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1.(2023届河南郑州四中二调,20)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遗传因子成对出现,雌、雄配子数量相等属于作出假设B.用假说内容推导F1自交后代类型及其比例属于演绎推理C.把演绎推理的结果用测交实验来检验属于实验验证D.孟德尔用“假说—演绎法”揭示了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答案C2.(2022黑龙江哈一中月考,8)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

下列对其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的基础上B.孟德尔所作假说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C.测交实验的后代中有30株高茎豌豆和34株矮茎豌豆属于演绎推理D.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解释有性生殖生物所有相关性状的遗传现象答案A3.(2023届河北秦皇岛摸底,8)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时,学生在正方体1和正方体2的六个面上用A和a标记,在正方体3和正方体4的六个面上用B和b标记,将四个正方体同时多次掷下。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用正方体1和正方体2可以模拟分离定律的性状分离比B.每个正方体上A和a(或B和b)的数量均应为3个C.统计正方体3和正方体4的字母组合,出现Bb的概率为1/2D.统计四个正方体的字母组合,出现Aabb的概率为1/16答案D4.(2022辽宁沈阳月考,19)(不定项)将纯种高茎豌豆(DD)与纯种矮茎豌豆(dd)杂交,得到F1均为高茎豌豆(Dd),种下F1让其自交得到F2,种下F2豌豆种子,发现有高茎和矮茎两种植株,且高茎∶矮茎为3∶1。

下列属于实现F2中高茎∶矮茎为3∶1的条件的是()A.在F1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形成D、d两种比例相等的雌或雄配子B.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C.不同基因型的种子必须都有适宜的生长发育条件D.不同基因型种子发芽率有差异答案ABC考点二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其应用5.(2023届重庆一联,17)玉米是同株异花植物,雄花位于植株顶端,雌花位于叶片基部。

新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检测11 基因的分离定律

新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检测11  基因的分离定律

新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检测专题十一基因的分离定律专题检测题组 A组1.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顶端为雄花,叶腋处为雌花,间行种植可以进行同株异花传粉和异株异花传粉。

玉米的宽叶对窄叶为显性,并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纯合宽叶玉米和纯合窄叶玉米间行种植,后代中会出现窄叶玉米B.杂合宽叶玉米和窄叶玉米间行种植,后代中会出现纯合宽叶玉米C.纯合宽叶玉米和杂合宽叶玉米间行种植,后代中不会出现窄叶玉米D.用玉米做人工杂交实验,不需要进行去雄,但需要对雌蕊进行套袋答案C纯合宽叶玉米和杂合宽叶玉米间行种植,杂合宽叶玉米同株异花传粉,后代中会出现窄叶玉米,C错误。

2.β-地中海贫血(简称β-地贫)是由β-珠蛋白基因单核苷酸发生替换、缺失或增添所致,使得β-珠蛋白完全不能合成(即β0)或仅能部分合成(即β+)引起血红蛋白的α、β链合成比例失衡,从而导致溶血。

如表为β-地贫的表型与基因型的关系,有关说法错B.一对患轻型β-地贫夫妇生出重型β-地贫患者的概率为1/4C.中间型β-地贫患者与正常人的后代均为轻型β-地贫患者D.表型与基因型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答案Bβ0和β+是β-珠蛋白基因的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是基因突变产生的,A正确;轻型β-地贫患者基因型为β0β或β+β,因此生出重型β-地贫患者(β0β0)的概率不一定为1/4,B错误;中间型β-地贫患者基因型为β0β+或β+β+,正常人基因型为ββ,其后代基因型为β0β、β+β或β+β,均为轻型β-地贫患者,C正确;根据表格可知,多种基因型可以对应一种表型,表型与基因型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D正确。

3.玉米和豌豆的茎秆都有高矮之分,分别将两者的纯种高茎和矮茎植株间行种植并进行相关研究。

若不考虑变异,可能出现的结果和相关推断,正确的是( )A.矮茎玉米植株中所结种子种到地上,长出的植株只有矮茎,矮茎对高茎为显性B.高茎玉米植株中所结种子种到地上,长出的植株有高茎和矮茎,高茎对矮茎为显性C.矮茎豌豆植株中所结种子种到地上,长出的植株只有矮茎,矮茎对高茎为显性D.高茎豌豆植株中所结种子种到地上,长出的植株只有高茎,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答案A矮茎玉米植株既能自花传粉,也能接受高茎植株传来的花粉,所结种子种到地上,长出的植株只有矮茎,则矮茎对高茎为显性,A正确;高茎玉米植株可以自花传粉,也能接受矮茎植株传来的花粉,所结种子种到地上,长出的植株有高茎和矮茎,则矮茎对高茎为显性,B错误;豌豆自然状态下只能自花传粉且为纯合体,矮茎豌豆植株中所结种子种到地上,长出的植株只有矮茎,无论矮茎是显性还是隐性,都会出现该现象,故无法判断显隐性,C错误;豌豆自然状态下只能自花传粉且为纯合体,高茎豌豆植株中所结种子种到地上,长出的植株只有高茎,无论高茎是显性还是隐性,都会出现该现象,故无法判断显隐性,D错误。

2020年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20套附答案及解析

2020年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20套附答案及解析

2020年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20套2020年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01)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A. 细胞内核糖体的形成都与细胞核内的核仁有关B. 绿色植物的体细胞中都有线粒体、大液泡和叶绿体C. 洋葱根尖细胞中无叶绿体,用根尖细胞培养出的洋葱幼苗属于白化苗D. 核膜使DNA和蛋白质的合成分别在两个区域内进行,彼此互不干扰2.下列关于细胞呼吸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给含有酵母菌的发酵液连续通气可以提高产酒量B. 适当降低温度和氧浓度有利于果蔬储藏C. 利用乳酸细菌制作酸奶过程中需密闭隔绝空气D. 黑暗条件下绿豆萌发成豆芽的过程中有机物总量不断减少3.有人将大肠杆菌的DNA聚合酶、4种脱氧核苷三磷酸(其中的脱氧腺苷三磷酸即dATP已被某种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微量的T2噬菌体DNA的混合液在有Mg2+存在的条件下于37℃时静置30min,检测发现,DNA分子被该种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无DNA合成,因为缺乏能量供应B. 无DNA合成,因为细菌DNA聚合酶不能催化噬菌体的DNA复制C. 有DNA合成,新合成DNA的碱基序列与T2噬菌体相同D. 有DNA合成,新合成DNA的碱基序列与大肠杆菌相同4.1914年,匈牙利科学家拜尔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结果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证明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拜尔这个实验的对照组可以设计为()A. 去除胚芽鞘的尖端,单侧光照射B. 去除胚芽鞘的尖端,遮光处理C. 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的正中,单侧光照射D. 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的正中,遮光处理5. 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图所示)。

由此可以推测()A. Ⅱ片段上有控制男性性别决定的基因B. Ⅱ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率与性别有关C. Ⅲ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女性D. Ⅰ片段上某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6.红蟋蟀、滨州蟋蟀和富尔顿蟋蟀形态相同,鸣声的强弱和频率不同,交配只在发生同一鸣声的种内进行。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11-1 教材基础实验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11-1 教材基础实验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专题十一实验与探究明考点·析考情·谈趋势考点1.能独立完成“课程标准”中所列的生物学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并能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考情1.考查题型:基础实验部分常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实验技能方面常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

2.命题趋势:基础实验部分常考查实验中的实验步骤、原理和注意事项;实验技能方面常结合一些核心考点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包括实验设计、评价与分析。

1.(必修1 P5科学方法)归纳法是指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

归纳法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由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很可能是________的,因此可以用来预测和判断,不过,也需要注意存在例外的可能。

2.(必修1 P50探究·实践)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用细胞质基质中的________的运动作为标志。

3.(必修1 P51科学方法)用物理性质特殊的同位素来标记化学反应中原子的去向,就是____________法。

同位素标记可用于示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

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同位素有的具有放射性,如14C、32P、3H、35S等;有的不具有放射性,是______________同位素,如15N、18O等。

4.(必修1 P91探究·实践)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____再变____。

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情况。

5.(必修1 P92科学方法)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________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对实验对象的影响,这样的实验叫作________实验。

届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十一植物的激素调节作业含解析

届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十一植物的激素调节作业含解析

专题十一植物的激素调节1.下图表示用燕麦胚芽鞘做的实验,A、B不照光,C、D给予右侧光照,能够向左弯曲生长的处理是()解析:A不照光,琼脂块不会阻挡生长素的向下运输,直立生长;B不照光,左侧玻璃片不会阻挡生长素的向下运输,但是右侧玻璃片会阻挡生长素的向下运输,B向右侧弯曲生长;C没有尖端,即使照右侧光也不会感光,而右侧放含生长素的琼脂,会向左侧弯曲生长;D玻璃片会阻挡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不生长也不弯曲。

答案:C2.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运输的描述,正确的是()A.太空空间站中横放的植物幼苗,因为未受到重力影响,所以生长素无法极性运输B.细胞分裂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主要从幼芽、未成熟的种子等合成部位通过相关结构运输至作用部位C.在菜豆叶柄切段中,14C标记的脱落酸向基部运输的速度是向顶部运输速度的2~3倍,说明脱落酸的运输方式为极性运输D.对胚芽鞘施用2,4.二硝基苯酚(呼吸抑制剂),发现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受到阻断,说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主动运输解析: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不受重力的影响,A错误;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B错误;在菜豆叶柄切段中,14C标记的脱落酸向基部运输的速度是向顶部运输速度的2~3倍,说明脱落酸的运输方式为非极性运输,C错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细胞呼吸提供的能量,对胚芽鞘施用2,4.二硝基苯酚(呼吸抑制剂),发现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受到阻断,说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主动运输,D正确。

答案:D3.除五大类植物激素外,植物体内还有一些天然物质也在调节着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如油菜素(甾体类化合物)可以有效促进植物营养器官的生长,已被确认为第六类植物激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油菜素作为基因表达的直接产物,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B.油菜素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调节代谢的信息C.在促进植物的营养器官生长时,油菜素与生长素存在协同作用D.人工合成的油菜素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可广泛用于农业生产解析:油菜素属于甾体类化合物,基因表达的直接产物是多肽或蛋白质,A错误;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只作为信息分子来调节细胞代谢,B正确;油菜素和生长素都能促进植物体的生长,两者具有协同作用,C正确;人工合成的油菜素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可广泛用于农业生产,D正确。

2020-2021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训练:合格演练测评 专题十一 生物的进化

2020-2021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训练:合格演练测评 专题十一 生物的进化

2020-2021学年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训练:合格演练测评专题十一生物的进化合格演练测评(十一)(生物的进化)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正确率:__________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A.个体B.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答案:B2.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A.产生新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B.改变了基因频率C.形成了地理隔离D.产生了生殖隔离答案:D3.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0%,Aa的个体占20%,aa的个体占10%.A基因和a基因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A.70%、30% B.50%、50%C.90%、10%D.80%、20%答案:D4.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A.单细胞生物,进行有氧呼吸B.多细胞生物,进行有氧呼吸C.单细胞生物,进行无氧呼吸D.多细胞生物,进行无氧呼吸答案:C5.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隔离一定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C.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答案:B6.一种兰花长着细长的花矩,一种蛾类昆虫则具有细长的吸管似的口器,可以从兰花的花矩中吸到花蜜,以上实例说明()A.兰花是单独进化形成的B.蛾类昆虫在斗争中占优势C.生物共同进化D.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答案:C7.生物多样性不包括()A.基因多样性B.物种多样性C.群落多样性D.生态系统多样性答案:C8.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新物种的形成是()A.自然选择的结果B.突变,选择和遗传的综合作用C.用进废退的结果D.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的综合作用答案:D9.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正确的是()A.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B.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地理隔离C.地理隔离一定导致产生生殖隔离D.生殖隔离形成必须经过地理隔离答案:A10.一种果蝇的突变体在21℃的气温下,生存能力很差,但是,当气温上升到25.5℃时,突变体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了。

2021届高三专题练习-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 解析版

2021届高三专题练习-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   解析版

2021届高三专题训练专题十一、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一、选择题1.(仿真模拟冲刺标准练)如图所示,某空间存在正交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电场方向水平向右,磁场方向垂直纸面水平向里.一带电微粒由a点以一定的初速度进入电磁场,刚好能沿直线ab斜向上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微粒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B.微粒的动能可能变大C.微粒的电势能一定减少D.微粒的机械能一定不变解析:C 本题考查了带电微粒在复合场中的运动,意在考查考生综合能量的相关规律处理问题的能力.微粒受到重力、电场力和洛伦兹力作用,在复合场中做直线运动,其合力为零,根据做直线运动的条件可知微粒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所以微粒一定带负电,A错误;微粒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否则速度变化,洛伦兹力大小变化,微粒将做曲线运动,因此微粒的动能保持不变.B错误;微粒由a 沿直线ab运动的过程中,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一定减小,C正确;在微粒的运动过程中,洛伦兹力不做功,电场力做正功,则微粒的机械能一定增加,D 错误.2. (浙江省余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质量检测)如图所示的虚线区域内,充满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和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

一带电粒子a (不计重力)以一定的初速度由左边界的O 点射入磁场、电场区域,恰好沿直线由区域右边界的O'(图中未标出)穿出.若撤去该区域内的磁场而保留电场不变,另一个同样的粒子b (不计重力)仍以相同初速度由O 点射入,从区域右边界穿出,则粒子b ( )A. 穿出位置一定在 0O'点下方B.穿出位置一定在0'点上方C.运动时,在电场中的电势能一定减小D. 在电场中运动时,动能一定减小 【答案】C3.(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柳林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试卷)(多选)如图所示,在水平的匀强电场中,一个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小球,系在一根长为L 的绝缘细线一端,小球可以在竖直平面内绕O 点做圆周运动,AB 为圆周的水平直径,CD 为竖直直径。

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十一伴性遗传与人类遗传病课件

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十一伴性遗传与人类遗传病课件

考点 37
考点 38
考点 39
4.(2018·江苏,12,2分,难度★)通过羊膜穿刺术等对胎儿细胞进行检
查,是产前诊断的有效方法。下列情形一般不需要进行细胞检查的
是( A )
A.孕妇妊娠初期因细菌感染引起发热
B.夫妇中有核型异常者
C.夫妇中有先天性代谢异常者
D.夫妇中有明显先天性肢体畸形者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产前诊断的相关知识,属于对生命观念、科学思
解析人类遗传病是指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发的疾病,主要可以分
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大类,A项
错误。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特点的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B项错误。
杂合子筛查对预防隐性遗传病具有重要意义,防止杂合子双亲将同
一种隐性致病基因同时传给子代,C项错误。遗传病再发风险率估
算需要先确定遗传病类型,然后确定婚配双方的基因型,再计算后
考点 37
考点 38
考点 39
解析表现型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决定,人类普遍缺乏体内合成维生 素C必需的古洛酸糖内酯氧化酶,但正常环境中一般可以满足人们 对维生素C的需求,A项正确;先天愚型即21-三体综合征或唐氏综合 征,患者细胞中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B项错误;先天性心脏病是多 基因遗传病,是涉及许多个基因和许多种环境因素的遗传病,D项错 误;苯丙酮尿症患者体内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因此不能代谢食物 中常有的苯丙氨酸而患病,C项错误。
专题十一 伴性遗传与人类遗传病
2010—2019年高考全国卷考情一览表
考点
2010— 2014
2015
12 卷卷
2016
12 卷卷
3 卷
2017
1

2 卷

2020年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11~15套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

2020年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11~15套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

2020年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11~15套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运输是主动运输,不是被动运输。

【详解】A正确;B正确;C正确;D错误。

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运输是通过极性运输方式进行的,即由细胞极性差异驱动的主动运输。

【点睛】细胞吸水和失水是自由扩散过程;胞吐是分泌蛋白的方式之一;神经递质是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物质;植物体内物质运输方式有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两种。

4.下列关于人工授精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工授精可以使不孕夫妻得到后代B.人工授精可以选择优良基因C.人工授精可以减少遗传病的发生率D.人工授精可以提高种畜的繁殖率答案】B解析】人工授精是一种辅助生殖技术,其目的是通过人工手段将注入女性体内,使与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从而达到妊娠的目的。

人工授精不能选择优良基因,只能选择质量好的供体,使不孕夫妻得到后代;人工授精无法减少遗传病的发生率,只能进行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提高生殖健康意识;人工授精可以提高种畜的繁殖率,但是需要注意避免基因的过度集中。

【详解】A正确;B错误;C正确;D正确。

【点睛】人工授精是一种辅助生殖技术,不能选择基因,只能提高繁殖率和帮助不孕夫妻得到后代。

5.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光合作用是一种化学反应,需要光能的参与B.光合作用的产物是葡萄糖和氧气C.光合作用的反应发生在叶绿体中的基质中D.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都需要酶的参与答案】B解析】光合作用的产物是葡萄糖和有机物,氧气是产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副产物。

光合作用是一种化学反应,需要光能的参与;光合作用的反应发生在叶绿体中的基质中,即叶绿体内膜和基质之间的空间;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都需要酶的参与。

【详解】A正确;B错误;C正确;D正确。

【点睛】光合作用的产物是葡萄糖和有机物,氧气是产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副产物;光合作用的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都需要酶的参与。

6.下列关于生物体内酶的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酶是一种催化剂,可以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B.酶的催化作用与温度、pH值等环境因素有关C.酶的催化作用是永久性的,不会因为反应物的浓度变化而改变D.酶的催化作用是选择性的,只对特定的底物起作用答案】C解析】酶的催化作用是可逆的,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变化,酶的催化速率也会改变。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专题十一基因的分离定律-考点二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其应用-高考真题练习(附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专题十一基因的分离定律-考点二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其应用-高考真题练习(附答案)

专题十一基因的分离定律考点二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其应用1.(2022浙江6月选考,9,2分)番茄的紫茎对绿茎为完全显性。

欲判断一株紫茎番茄是否为纯合子,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A.让该紫茎番茄自交 B.与绿茎番茄杂交C.与纯合紫茎番茄杂交D.与杂合紫茎番茄杂交答案C番茄的紫茎对绿茎为完全显性,让该紫茎番茄自交,若后代全为紫茎,则该紫茎番茄为纯合子,若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则该紫茎番茄为杂合子,A法可行;让该紫茎番茄与绿茎番茄杂交,若后代全为紫茎,则该紫茎番茄为纯合子,若后代既有紫茎也有绿茎,则该紫茎番茄为杂合子,B法可行;让该紫茎番茄与纯合紫茎番茄杂交,不论该紫茎番茄是否为纯合子,后代均全为紫茎,C法不可行;让该紫茎番茄与杂合紫茎番茄杂交,若后代全为紫茎,则该紫茎番茄为纯合子,若后代既有紫茎也有绿茎,则该紫茎番茄为杂合子,D法可行。

2.(2022山东,6,2分)野生型拟南芥的叶片是光滑形边缘,研究影响其叶片形状的基因时,发现了6个不同的隐性突变,每个隐性突变只涉及1个基因。

这些突变都能使拟南芥的叶片表现为锯齿状边缘。

利用上述突变培育成6个不同纯合突变体①~⑥,每个突变体只有1种隐性突变。

不考虑其他突变,根据表中的杂交实验结果,下列推断错误的是()杂交组合子代叶片边缘①×②光滑形①×③锯齿状①×④锯齿状①×⑤光滑形②×⑥锯齿状A.②和③杂交,子代叶片边缘为光滑形B.③和④杂交,子代叶片边缘为锯齿状C.②和⑤杂交,子代叶片边缘为光滑形D.④和⑤杂交,子代叶片边缘为光滑形答案C两突变体杂交,若子代叶片边缘为光滑形(野生型),说明这两种突变是由不同基因突变而来的,突变基因互为非等位基因;若子代叶片边缘为锯齿状(突变型),说明这两种突变是由同一基因突变而来的,突变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分析杂交实验结果,可得①③④是由同一基因突变而来的,B正确。

①与②是不同基因的突变,所以②和③是不同基因的突变,A正确。

2021-2022年高三下学期第十一次大练习生物试题含答案

2021-2022年高三下学期第十一次大练习生物试题含答案

2021年高三下学期第十一次大练习生物试题含答案生物部分1.除下列哪项结构或物质外,其余的化学元素组成相同:A.染色体和核糖体B.细胞膜上的受体和抗体C.脂肪和糖原D.酶和叶绿素2.以下关于最多或最少的计算正确的是:A.n个碱基组成的DNA分子片段中,其种类最多可达4nB.控制合成一个由60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的基因中,嘌呤碱基数最少应是180个C.显微镜下观察同等直径的细胞,如果放大50倍时最多可看到视野中的20个完整的细胞,放大100倍时,最多可看到10个完整细胞D.通常情况下,分子式C63H103O45N17S2的多肽化合物中最多含有17个肽键3.下图中,如果横坐标改变,则曲线的变化趋势最大的是:A.①将横坐标的“光照强度”改为“CO2浓度”B.②将横坐标的“温度”改为“O2浓度”C.③将横坐标的“有丝分裂”改为“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D.④将横坐标的“血糖浓度”改为“内环境温度”4.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则小鼠体内S型、R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最可能如下图所示。

以下关于该图的解释合理的是:A.一开始R型细菌大量死亡可能是营养缺乏所致B.S型细菌繁殖对营养的需要很少C.S型细菌对小鼠的免疫系统有破坏作用D.R型细菌对小鼠的免疫系统有破坏作用5.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定律模拟实验。

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

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

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同学的实验模拟的是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B.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但I、II桶小球总数可不等C.乙同学的实验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D.甲、乙重复100次实验后,统计的Dd、AB组合的概率均约为50%6.某细菌有四种营养缺陷型的突变株,分别在基因1、2、3和4上发生突变,它们不能合成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G。

(精品人教)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十一单元 生物技术实践单元B卷

(精品人教)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十一单元 生物技术实践单元B卷

第十一单元生物技术实践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传统发酵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氧气不充足条件下制作果醋,选用醋酸菌B.在有氧条件下制作果酒,选用酵母菌C.在无氧条件下制作酸奶,选用乳酸菌D.在缺氧条件下制作腐乳,选用毛霉2.下列有关“菌”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酵母菌有线粒体,但能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B.分解尿素的细菌可以利用葡萄糖作为碳源C.乳酸杆菌在细胞质基质中产乳酸和CO2D.醋酸菌只有在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命活动3.下图装置既可用于生产果酒,又可用于生产果醋。

以下对于果酒和果醋生产时的控制条件叙述正确的是()A.生产果酒时,开关1、2、3都要始终关上B.生产果醋时,开关1、2、3都要打开C.生产果醋时,开关1要打开,开关2、3要关上D.生产果酒时,开关1、3要始终关上,开关2要间断打开4.某高校采用如图所示的发酵罐进行葡萄酒主发酵过程的研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夏季生产果酒时,常需对罐体进行降温处理B.乙醇为挥发性物质,故发酵过程中空气的进气量不宜太大C.正常发酵过程中罐内的压力不会低于大气压D.可以通过监测发酵过程中残余糖的浓度来决定何时终止发酵5.下图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①和②都只能发生在无氧条件下B.④过程是生产果醋的唯一途径C.过程①~④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D.随着②过程的进行,发酵液密度逐渐减小6.下列关于腐乳制作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必须有能产生蛋白酶的微生物参与B.含水量大于85%的豆腐利于保持湿度,适宜制作腐乳C.加盐和加酒都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D.密封瓶口前最好将瓶口通过火焰以防杂菌污染7.在腐乳制作过程中,经检测发现一个毛霉细胞中的RNA比一个青霉细胞中的RNA多,最有可能是()A.DNA的含量毛霉比青霉多 B.DNA的含量青霉比毛霉多C.合成的蛋白质毛霉比青霉多 D.合成的蛋白质青霉比毛霉多8.下列有关泡菜制作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按清水与盐的质量比为4∶1的比例配制盐水B.放入蒜瓣,生姜等香辛料的作用是杀灭杂菌C.盐水入坛前要煮沸、冷却,以防止污染D.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以保证坛内无氧环境※推荐※下载※9.下列关于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形成玫瑰红色染料B.制备的标准显色液中亚硝酸钠含量最少是1微克C.制备样品处理液,加入氢氧化铝乳液的目的是除去色素等杂质,得到澄清溶液D.泡菜腌制时间长短会影响亚硝酸盐含量,但温度和食盐的用量不影响其含量10.巴氏消毒法常用于酒、奶等食品的消毒,该消毒法就是将食品加热到70~75℃并保持30 min,或加热到80℃并保持15 min,该方法能杀死一般杂菌和病原菌。

2020年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11~15套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

2020年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11~15套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

2020年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11~15套2020年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11一、选择题:本卷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由蛋白质组成的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 蓝藻中不存在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的结构B. 由蛋白质和DNA组成的结构具有遗传物质载体的功能C. 由蛋白质和RNA组成的结构具有合成蛋白质的功能D. 噬菌体由蛋白质外壳和DNA组成【答案】A【解析】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体现者。

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机器,由R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是真核细胞中的结构,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病毒是非细胞结构的生物,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详解】蓝藻中存在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的结构,比如核糖体,A错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的结构具有遗传物质载体的功能,如染色体,B正确;由蛋白质和RNA组成的结构具有合成蛋白质的功能,如核糖体,C正确;噬菌体由蛋白质外壳和DNA组成,D正确。

【点睛】染色体=DNA+蛋白质;核糖体=RNA+蛋白质;病毒=RNA或DNA+蛋白质。

2.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黑藻叶片和藓类叶片可作为观察叶绿体形态和分布的实验材料B.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蚯蚓的种群密度时标记物不能太醒目C.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必须把碳酸钙和二氧化硅混合后再使用D. 可以用澄清石灰水鉴定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呼吸产物【答案】A【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各类实验的相关知识,联系各实验原理、过程等方面逐一分析选项答题。

【详解】黑藻叶片和藓类叶片可作为观察叶绿体形态和分布的实验材料,A正确;调查蚯蚓的种群密度用样方法,B错误;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不需要必须把碳酸钙和二氧化硅混合后使用,C错误;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呼吸产物为乳酸不可以用澄清石灰水鉴定,D错误。

3.下列关于动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说法错误的是A.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顺相对含量梯度跨膜运输的过程B. 消化酶由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以囊泡形式运输C. 神经递质经突触间隙的组织液运输后能作用于肌肉或腺体D. 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运输到尖端以下的运输方式为被动运输【答案】D【解析】细胞失水和吸水过程是水分子自由扩散的过程;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是通过胞吐进行的;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突触间隙中的液体属于组织液;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过程。

202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习题(11) 细胞的增殖

202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习题(11) 细胞的增殖

202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习题(十一)细胞的增殖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2021·海南卷)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解体和重构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Ⅰ时期,核膜解体后形成的小泡可参与新核膜重构B.Ⅰ→Ⅱ过程中,核膜围绕染色体重新组装C.Ⅲ时期,核膜组装完毕,可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D.组装完毕后的核膜允许蛋白质等物质自由进出核孔D解析:真核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会发生核膜解体,即图中的Ⅰ时期,核膜解体后形成的小泡可参与新核膜重构,A正确;根据题图可知,Ⅰ→Ⅱ过程中,核膜围绕染色体的变化重新组装,B正确;真核细胞有丝分裂末期核膜会重新合成,即对应图中的Ⅲ时期,重新合成的核膜为下一次细胞分裂做准备,C正确;核膜上的核孔可以允许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但核孔具有选择性,大分子物质不能自由进出核孔,D错误。

2.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分为G1期、S期和G2期)和分裂期(M期)。

下图标注了某动物(2n=12)甲种细胞细胞周期各阶段的时长及DNA含量,若向该种细胞的培养液中加入过量胸苷,处于S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处于其他时期的细胞不受影响。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处于M期的染色体数目变化是12→24→12B.加入过量胸苷约7.4h后,甲种细胞都将停留在S期C.G1期发生的变化主要是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D.若乙种细胞周期为24h,M期为1.9h,选择甲种细胞观察有丝分裂染色体变化更合适C解析:M期的前期和中期染色体数目为12,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为24条,而分裂结束又恢复为12条,A正确;加入过量的胸苷后,DNA的复制被抑制,而复制刚结束的(G2期细胞)经过2.2+1.8+3.4=7.4(h)进入S期,分裂过程被抑制,所以加入过量胸苷约7.4h后,甲种细胞都将停留在S期,B正确;从题图中看出DNA的复制发生在S期,C错误;观察有丝分裂染色体变化应该选择分裂期比例较大的细胞,而甲种细胞分裂期所占比例为1.8/(3.4+7.9+2.2+1.8),而乙种细胞分裂期所占比例为1.9/24,甲种细胞分裂期所占比例较大,所以选择甲种细胞观察有丝分裂染色体变化更合适,D正确。

2020年高考真题:生物(新课标ⅰ)【含答案及解析】

2020年高考真题:生物(新课标ⅰ)【含答案及解析】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6分)新冠肺炎疫情警示人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公共卫生安全意识。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戴口罩可以减少病原微生物通过飞沫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B.病毒能够在餐具上增殖,用食盐溶液浸泡餐具可以阻止病毒增殖C.高温可破坏病原体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煮沸处理餐具可杀死病原体D.生活中接触的物体表面可能存在病原微生物,勤洗手可降低感染风险2.(6分)种子贮藏中需要控制呼吸作用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若作物种子呼吸作用所利用的物质是淀粉分解产生的葡萄糖,下列关于种子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产生的CO2与乙醇的分子数相等,则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B.若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与释放CO2的相等C.若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且产物是乳酸,则无O2吸收也无CO2释放D.若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和无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比释放CO2的多3.(6分)某研究人员以小鼠为材料进行了与甲状腺相关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切除小鼠垂体,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机体产热减少B.给切除垂体的幼年小鼠注射垂体提取液后,其耗氧量会增加C.给成年小鼠注射甲状腺激素后,其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增强D.给切除垂体的小鼠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其代谢可恢复正常4.(6分)为达到实验目的,需要选用合适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

下列实验目的与实验材料的对应,不合理的是()实验材料实验目的A大蒜根尖分生区细胞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B蝗虫的精巢细胞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C哺乳动物的红细胞观察细胞的吸水和失水D人口腔上皮细胞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A.A B.B C.C D.D5.(6分)已知果蝇的长翅和截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多只长翅果蝇进行单对交配(每个瓶中有1只雌果蝇和1只雄果蝇),子代果蝇中长翅:截翅=3:1.据此无法判断的是()A.长翅是显性性状还是隐性性状B.亲代雌蝇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C.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D.该等位基因在雌蝇体细胞中是否成对存在6.(6分)土壤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

【高考推荐】2020-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选习练题(7)(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推荐】2020-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选习练题(7)(含解析)新人教版

人教生物2019高考一轮选习练题(7)李仕才一、选择题1、脂质体是以磷脂等物质制备的中空膜泡状结构的人工膜。

转基因技术中的做法是将磷脂、胆固醇或其他脂质的乙醚溶液加入DNA溶液中,经特殊处理而得到单层或双层的带DNA的脂质体小泡,其可被受体细胞胞吞而实现基因转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脂质体介导基因转移的原理是膜的流动性B.脂质体介导基因转移的过程起到了运载体的作用C.转移前对植物受体细胞去壁可提高转移效率D.动物对导入的脂质体小泡会产生免疫反应【解析】选D。

由题可知,脂质体介导基因转移是经特殊处理而得到单层或双层的带DNA的脂质体小泡被受体细胞胞吞而实现基因转移,其原理是膜的流动性,A正确;脂质体介导基因转移的过程实现了基因转移,因此脂质体起到了运载体的作用,B正确;由于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影响脂质体小泡与植物细胞膜的融合,转移前对植物受体细胞去壁有利于脂质体小泡与植物细胞膜的融合,可提高转移效率,C正确;根据题意,该脂质体小泡的膜表面不含糖蛋白,因此动物对导入的脂质体小泡不会产生免疫反应,D错误。

2、如图中Ⅰ、Ⅱ、Ⅲ曲线分别表示夏季某一天24小时的温度、某植物的真正光合速率、表观光合速率的变化,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中曲线Ⅲ在a点上升的原因是温度下降,细胞呼吸减弱B.图中曲线Ⅲ在12点左右d点下降的原因是温度过高,气孔关闭C.叶肉细胞在图中的c、e两点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D.与d点相比,e点ATP的含量下降,C5的合成速率下降【解析】选B。

曲线Ⅱ表示真正光合速率,b点光合作用刚开始进行,所以b点之前只进行细胞呼吸,图中曲线Ⅲ在a点上升,即CO2释放量减少是因为晚上温度降低,细胞呼吸减弱,A正确;曲线Ⅲ在d 点下降,但是在相应时间曲线Ⅱ上升,说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呼吸速率的增加大于光合速率的增加,导致曲线Ⅲ下降,B错误;c、e两点时该植物的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但是对于叶肉细胞来说,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C正确;e点与d点相比较,CO2浓度和温度变化不大,但是光照强度变化很大,所以可以认为e点光照强度减弱,暗反应不变,ATP的产生量小于消耗量,ATP的含量下降,光反应减弱导致暗反应减弱,C5的合成速率下降,D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1.(2017·天津南开区一模,2)为研究动物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人员利用脊蛙(剪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1,将浸有0.5%硫酸溶液的小纸片贴在脊蛙腹部的皮肤上,蛙出现搔扒反射;实验2,去除脊蛙腹部皮肤,重复实验1,蛙不出现搔扒反射;实验3,破坏脊蛙的脊髓,重复实验1,蛙不出现搔扒反射。

关于本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C) A.剪除脑的目的是排除脑对脊髓的控制B.在实验1的搔扒反射中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C.实验2不出现搔扒反射的原因是效应器被破坏D.本实验说明搔扒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解析】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位于脑中的高级中枢的调控,实验中剪除脑是为了排除脑对脊髓的控制;实验2中去除脊蛙腹部皮肤后不出现搔扒反射,其原因是感受器被破坏;在本实验中,剪除脑而保留脊髓的蛙能进行搔扒反射,破坏脊髓的蛙不能进行搔扒反射,说明搔扒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2.(2017·广西上饶一模,6)甲为神经元的动作电位图,乙中的Ⅰ、Ⅱ、Ⅲ是神经元细胞膜上与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有关的转运蛋白。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ab段的出现是转运蛋白Ⅰ活动导致的B.bc段的出现是转运蛋白Ⅱ开启导致的C.cd段的出现是转运蛋白Ⅲ开启导致的D.ab段时的神经元细胞膜为外正内负状态【解析】甲图曲线ab段为外正内负状态的静息电位,由K+外流引起,需要转运蛋白Ⅲ协助;bc段产生动作电位,由Na+内流形成,需要转运蛋白Ⅱ协助;cd段为静息电位恢复阶段,由K+外流引起,需要转运蛋白Ⅲ协助。

3.(2017·黑龙江哈尔滨四校联考,5)如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

刺激a点,以下分析错误的是(C)A.a点接受刺激后,其膜内电位由负变正再变负B.该实验可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C.该实验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D.电表①会发生两次不同方向的偏转,电表②只发生1次偏转【解析】a点未受刺激时膜电位处于外正内负的静息状态,受刺激后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之后又恢复静息状态。

刺激a点后,若电表①②都会偏转,则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若电表②只发生1次偏转,电表①偏转2次,则证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4.(2017·甘肃兰州一中期末,26)科研人员分别给三只正常大白鼠注射了Ⅰ、Ⅱ、Ⅲ三种激素,注射相应激素一段时间后出现的生理反应如下表所示:据此判断Ⅰ、Ⅱ、Ⅲ三种激素的化学名称分别是(A) A.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B.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C.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D.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解析】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体内含量过高时,血糖浓度过度降低,会出现低血糖症状;生长激素具有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与骨的生长的作用;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可以增加产热量。

5. (2017·海南海口中学二模,15)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递质,狂犬病毒侵入人体后,可以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如图所示)。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C)A.狂犬病毒侵入神经细胞能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B.狂犬病毒侵入细胞过程与神经冲动传导方向相同C.狂犬病毒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可能导致相应神经元Na+内流速度减慢D.效应T细胞可与被狂犬病毒侵染的神经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被侵染的神经细胞坏死【解析】由题中信息无法判断狂犬病毒侵入神经细胞会不会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题图中狂犬病毒侵入神经细胞后,病毒RNA会从轴突向胞体转移,该过程与神经冲动传导方向相反;乙酰胆碱为兴奋性递质,与受体结合后会引起Na+大量内流,狂犬病毒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导致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减少,可能导致Na+内流速度减慢;效应T细胞与狂犬病毒侵入的神经细胞密切接触后,会导致该细胞裂解死亡,该过程属于细胞凋亡,而不是坏死。

6.(2018·内蒙古包头一中期末,4)人体细胞之间的通讯多数是通过信号分子传递的。

有些信号分子作用于细胞表面的受体,有些则作用于胞内受体。

生物学上将在细胞外与膜受体结合的信号分子称为第一信使,由其转换而来的细胞内信号分子则称为第二信使,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C)A.细胞表面膜受体的化学本质为糖蛋白B.神经递质和绝大多数激素都是第一信使C.第二信使通过调控细胞核内的翻译过程发挥作用D.第一信使与膜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解析】第二信使的受体位于细胞内,通过启动核内基因的转录,来提高细胞内的某些蛋白质尤其是某些酶的数量,实现对细胞代谢和功能的调节。

翻译过程在细胞质中进行,而不是在细胞核内进行。

7.(2018·四川成都七中期末,13)下面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D)①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②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在下丘脑产生冷觉和热觉④血糖浓度低时,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促进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⑤内环境渗透压的升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兴奋经轴突末梢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A.①②③B.②③④ C.②④⑤D.①④⑤【解析】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错误;冷觉和热觉是在大脑皮层中产生的,③错误。

8.(2017·辽宁大连二模,14)如图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联系,①②③④代表相关激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图中②③分别代表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B.寒冷刺激后,图中③的含量增加先于①和②C.当人饮水过多时,下丘脑可通过垂体释放④来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D.从图中可看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相互影响【解析】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和抗利尿激素;寒冷刺激后,图中①含量的增加明显先于②和③;当人饮水过少时,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可通过垂体释放④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达到调节水盐平衡的目的。

9.(2017·山东青岛一中月考,15)下列关于免疫失调的说法,正确的是(D) A.过敏是由过敏原刺激机体使浆细胞产生组织胺而引起的一系列反应B.艾滋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等都属于免疫缺陷病C.因为过敏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所以不危及生命D.艾滋病患者最终常常死于复合感染或者肿瘤【解析】过敏反应是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吸附在细胞表现的相应抗体结合使细胞释放组织胺而引起的;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属于自身免疫病;剧烈的过敏反应也会危及生命。

二、非选择题10.(2017·闽粤联合体联考,30)胰腺能分泌胰液。

胰液通过导管注入小肠,其中的消化酶用来消化食物。

图甲表示胰液分泌调节的部分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甲(1)图甲中的盐酸刺激____________,从而使其分泌________,经________传送至胰腺,促使其分泌胰液。

该途径表明机体通过________方式调节胰液的分泌。

(2)图甲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途径表明机体还可通过________方式调节胰液的分泌。

(3)胰腺不仅能分泌胰液,还能分泌激素,如图乙为哺乳动物肝细胞内糖代谢的部分过程,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之后,能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图中X物质为________。

在有氧条件下,该物质和水彻底分解成CO2和[H],该过程在________中进行。

(4)胰岛素________(填“能”或“不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葡萄糖。

据此分析,因胰岛素缺乏导致的糖尿病患者体内,脂肪等非糖物质的分解会________(填“加快”“减慢”或“不变”)。

【解析】(1)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后分泌促胰液素,经血液循环运送至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这种调节胰液分泌的方式为体液(激素)调节。

(2)神经中枢经迷走神经传出纤维支配胰腺,这种调节胰液分泌的方式为神经调节,此时胰腺本身就是反射弧效应器的一部分。

(3)葡萄糖经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分解为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在线粒体基质中经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分解为CO2和[H]。

(4)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胰岛素缺乏导致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氧化供能发生障碍,细胞会加速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供能。

【答案】(1)小肠(小肠黏膜)促胰液素体液(血液)体液调节(2)迷走神经传出纤维末梢及其支配的胰腺神经调节(3)丙酮酸线粒体基质(4)能加快11.(2017·山东潍坊统考,30)如图为抗利尿激素调节肾小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变化示意图,图中A、B、C代表不同的结构或物质,a、b代表含水通道蛋白囊泡的不同转运过程。

请据图回答:(1)肾小管上皮细胞之间通过结构A紧密连接而封闭了细胞间隙,能防止B________(填名称)和原尿混合,维持二者的渗透压梯度。

(2)肾小管上皮细胞中水通道蛋白在________上合成,最终经过________加工、包装并转移至囊泡膜上。

(3)抗利尿激素与肾小管上皮细胞膜上C________(填名称)结合后,启动a过程,使囊泡膜与管腔侧细胞膜融合,增加膜上的水通道蛋白数量,从而使细胞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正常人一次饮用100 mL清水,约过半小时后,尿量就开始增加。

其调节过程是①→②→③。

请完善: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管腔侧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在细胞膜的凹陷处集中,然后形成内陷囊泡,b过程增强;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B是肾小管上皮细胞之间的液体,为组织液。

肾小管上皮细胞之间通过结构A紧密连接而封闭了细胞间隙,能防止组织液和原尿混合,维持二者的渗透压梯度。

(2)水通道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最终转移至囊泡膜上。

(3)由图可知,抗利尿激素与肾小管上皮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启动a过程,使囊泡膜与管腔侧细胞膜融合,可增加膜上的水通道蛋白数量,导致肾小管对水的通透性增强。

(4)根据示意图可知,当正常人一次饮用100 mL清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导致抗利尿激素的释放减少;管腔侧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在细胞膜的凹陷处集中,然后形成内陷囊泡,b过程增强,导致管腔侧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减少,降低了管腔侧细胞膜对水的通透性,导致尿量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