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监督管理办法》(省238号令)
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浙江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监督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
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浙江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监督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正文:---------------------------------------------------------------------------------------------------------------------------------------------------- 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浙江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监督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各市、县(市、区)药品监督管理局(分局):为加强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监督管理,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我局制定了《浙江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监督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自2003年8月1日起实施。
我局2000年10月10日发布的《浙江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资格认可实施细则(试行)》同时废止。
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3年6月30日浙江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监督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监督管理,规范医疗器械的经营行为,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监督管理办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分类目录》(2002年版)规定及《医疗器械分类规则》判定的管理类别,确定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分类。
第三条凡在本省开办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均应遵守本细则。
开办第一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取得《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备案表》后,方可经营。
开办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取得《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后,方可经营。
第四条各设区市药品监督管理局(下称“市局”)负责辖区内第一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备案和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审批。
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称“省局”)负责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审批。
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嘉兴市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嘉兴市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嘉兴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11.25•【字号】嘉政办发[2009]143号•【施行日期】2009.11.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药政管理正文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嘉兴市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嘉政办发〔2009〕14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嘉兴市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二○○九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嘉兴市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深入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的工作部署,切实解决影响药品安全的突出问题,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药械市场秩序,全面提升药品安全水平,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根据国家六部局《关于印发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国食药监办〔2009〕342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浙政办发〔2009〕117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标本兼治,着力治本,严格药品准入条件,强化市场监管,落实安全责任,进一步规范药品市场秩序,健全药品安全工作机制,确保公众用药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二)总体目标通过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各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药品安全责任体系,进一步完善药品生产经营规范和质量标准,进一步强化药品市场准入管理和安全监管,进一步优化医药产业结构,使药品质量安全控制水平显著提高,药品生产经营秩序显著好转,企业安全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和人民群众自我保护意识显著增强,努力实现药品质量安全无事故的目标。
浙江省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监督管理办法-(目录版)
浙江省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监督管理办法:浙江省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监督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的监督管理,保证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及其监督管理活动。
第三条省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全省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
市、县(市、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管理制度,明确药品和医疗器械采购、验收、储存、使用、维护、报废等环节的管理职责,并配备符合规定条件的专业人员负责管理工作。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药品和医疗器械采购管理制度,明确采购程序和采购要求,保证采购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符合国家规定的产品质量标准。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药品和医疗器械验收管理制度,对采购的药品和医疗器械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药品和医疗器械储存管理制度,按照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储存要求进行储存,保证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管理制度,严格按照药品和医疗器械的适应症、用法、用量等进行使用,确保患者安全。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药品和医疗器械维护管理制度,定期对使用的药品和医疗器械进行检查、校准和维护,保证其正常使用。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药品和医疗器械报废管理制度,对达到报废条件的药品和医疗器械进行报废处理,防止过期、失效的药品和医疗器械流入市场。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制度,对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和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培训制度,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浙江省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监督管理办法
浙江省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监督管理办法
根据《浙江省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监督管理办法》,对浙江省内的医疗机构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进行监督管理。
该办法的具体内容如下:
1. 监督范围:适用于浙江省内的各类医疗机构,包括医院、诊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2. 药品和医疗器械采购:医疗机构应当依法采购符合国家标准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并按照国家和省级规定的采购程序进行采购。
3. 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医疗机构应当确保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合理使用,严禁超范围、超剂量、超疗程使用。
对于有特殊限制和要求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必须按照规定的条件和程序使用。
4. 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监测和不良事件报告: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监测制度,及时发现、收集和报告药品和医
疗器械的不良事件。
医疗机构应积极参与药品和医疗器械的不良事件监测和评估工作。
5. 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估: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和完善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估制度,确保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符合规定标准。
6. 监督检查和处罚:相关监管部门有权对医疗机构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对于违反规定的医疗机构,将给予相应的处罚,并通报社会。
该办法的实施,旨在强化对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的监督和管理,保障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和患者的用药安全。
谈医疗机构不凭处方提供药品违法行为的查处
谈医疗机构不凭处方提供药品违法行为的查处医疗机构未凭医师处方调配药品或未经诊疗直接向患者提供药品的违法行为,扰乱了正常的医疗秩序和药品经营、使用秩序,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管部门都应在各自的行政执法权限内依法予以查处,以期严格规范医疗机构使用药品行为。
标签:医疗机构;调配药品;违法行为查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医疗机构向患者提供的药品应当与诊疗范围相适应,并凭执业医师或者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调配。
但药品执法人员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常常发现基层医疗机构(主要是乡镇卫生院及医疗点、门诊部、村卫生室、医务室、诊所)不凭医师处方、只凭“销售清单”或“笔记本”登记销售药品的违法行为。
因《实施条例》中没有明确其相应的法律责任,故药品执法人员对这一违法行为的查处意见迥异:有的认为可按无证经营药品行为依法查处;有的认为药品监管部门不能查处,应由卫生行政部门查处。
笔者认为,应以监督检查发现的违法事实和证据来正确判定履职查处的执行部门及监管责任,依法实施处罚,否则有医疗机构借持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大量购进药品从事违法销售的行为得不到遏止,势必冲击正常的药品市场秩序,造成严重后果。
1 违法事实1.1 情形一确系就诊患者,经过医师诊疗,但医师未开据用药处方,未凭本医疗机构医师处方调配治疗用药品。
1.2 情形二不是找医师求诊的患者,直接去药房购买药品,药房登记药品名称、数量、销售金额,收下货款后发药。
即不是本医疗机构就诊者,类同到药品零售企业购药。
2 证据调查上述违法事实的“两种情形”有本质区别,即“情形一”能明确未凭医师处方配药的是本医疗机构就诊的患者;“情形二”则无法确定药品购买者是本医疗机构就诊的患者。
违法事实的主要证据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药品销售登记资料;现场检查笔录;药品调配人员及相关人员调查笔录;违法销售药品购进的相关资料。
违法事实“情形一”,应有医疗机构的门诊日志登记、医师的调查笔录为证。
浙江省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监督管理办法
浙江省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监督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浙江省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疗器械的使用监督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和医疗器械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浙江省境内的各类医疗机构、药品生产经营单位、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单位以及从事医疗器械经营的所有企事业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和完善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管理程序,切实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和医疗器械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第二章药品使用管理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药品管理部门或委托专业机构负责药品的采购、配送、储存、使用和监督管理工作,并配备具有药学专业背景的专职人员。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药品采购制度,明确药品的采购程序和要求,确保药品的质量和供应来源合法、合规。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药品的特点和用途,对药品进行分类管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药品的安全使用。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药品储存管理制度,规定药品的储存条件、方法和要求,防止药品受潮、变质等情况发生。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药品配送制度,确保药品的准确配送和及时到位,防止药品配送中的差错和延误。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药品使用的记录和追溯制度,确保药品使用的信息真实可靠,方便追溯和监督管理。
第三章医疗器械使用管理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医疗器械管理部门或委托专业机构负责医疗器械的采购、清洗消毒、维护保养和使用监督管理工作,并配备具有医学工程或相关技术背景的专职人员。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器械采购制度,明确医疗器械的采购程序和要求,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和供应来源合法、合规。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器械清洗消毒制度,规定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方法和周期,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器械维护保养制度,定期对医疗器械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医疗器械的正常使用和有效性。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器械的使用培训制度,对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器械使用的操作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使用技能和安全意识。
浙江省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监督管理办法
浙江省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监督管理办法浙江省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监督管理办法导语:为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的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制定本办法。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浙江省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监督管理办法,欢迎阅读。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药品和医疗器械是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特殊商品。
加强对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的监督管理,确保用药用械安全、有效、合理,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也是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各县(市、区)政府、市级各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办法》实施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疗器械质量可控和使用安全。
二、深入学习,广泛宣传《办法》涵盖了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的全过程,内容丰富,措施具体,专业性强,工作要求高。
各级各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学习宣传和教育培训工作。
各级政府要带头学习《办法》,做好表率作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办法》作为当前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中心任务之一,力争全市系统干部职工特别是基层一线执法人员尽快熟练掌握《办法》内容和精神实质,提高监管能力;卫生、工商、物价、质量技术监督、人口和计划生育等有关部门要把《办法》的学习宣传作为当前和“五五”普法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真制订学习宣传计划,切实抓好落实;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要组织开展面向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单位的宣传培训工作,要使行政相对人知晓《办法》,主动遵守《办法》。
要广泛开展社会宣传工作,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积极宣传《办法》出台的目的、意义及内容,争取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努力营造公众共同关注的良好社会氛围。
各新闻单位要积极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加强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监管的举措及成功经验,对忽视管理导致发生药械安全事故的典型案例要及时予以曝光。
浙江省医疗机构药品和器械监督管理办法
浙江省医疗机构药品和器械监督管理办法引言医疗机构药品和器械的监督管理对于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为了规范浙江省医疗机构药品和器械的监督管理工作,维护药品和器械市场的秩序,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浙江省境内的医疗机构药品和器械的生产、销售、使用和管理等相关行为。
第三条定义医疗机构:指在浙江省境内设立的各级医疗机构,包括医院、门诊部、诊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药品和器械:指药品、医疗器械和其他相关产品。
第二章药品和器械生产管理第四条生产资质医疗机构从事药品和器械生产必须获得相关的生产资质,并按照国家和浙江省相关规定进行管理。
第五条生产设备和环境医疗机构应当配备符合要求的生产设备和生产环境,确保药品和器械的生产质量和安全性。
第六条生产记录和质量控制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药品和器械的生产记录和质量控制制度,确保生产的药品和器械符合相关要求。
第三章药品和器械销售管理第七条销售资质医疗机构从事药品和器械销售必须获得相关的销售资质,并按照国家和浙江省相关规定进行管理。
第八条储存条件和期限医疗机构应当储存药品和器械的条件符合要求,并按照规定的期限进行销售,不得销售过期或不合格的药品和器械。
第九条销售记录和追溯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销售记录和药品、器械追溯制度,并按照规定进行记录和追溯。
第四章药品和器械使用管理第十条使用资质医疗机构使用药品和器械必须持有相关的使用资质,并按照规定进行使用管理。
第十一条药品和器械使用说明医疗机构在使用药品和器械时,必须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确保使用的药品和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十二条不良反应和事故报告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药品和器械不良反应和事故报告制度,及时报告药品和器械不良反应和事故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第五章药品和器械管理第十三条药品和器械分类管理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药品和器械的特点,进行分类管理,确保药品和器械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一次性使用无菌器械管理制度
1、目的:为了加强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器械的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2、参考文件:《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办法》《浙江省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监督管理办法》《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试行)》3、内容:一次性使用无菌器械是指无菌、无热源、经检验合格,在有效期内一次性直接使用的医疗器械,如无菌注射器、无菌注射针、无菌输液器、无菌输血器和无菌输液袋等。
3.1权责3.1.1临床使用部门使用前必须检查一次性无菌器械是否在灭菌期内,包装是否破损等。
3.1.2采购中心采购人员审核供应商资质并进行计划订购。
3.1.3采购中心库房管理人员负责一次性无菌器械的进货验收,出入库管理工作。
3.2一次性无菌器械招标采购3.2.1定期组织一次性无菌器械的招标工作,选择质量、性价比高的产品,并对招标过程进行记录,对招标资料进行保存。
3.2.2从生产或经营企业采购一次性无菌器械,应验明生产或经营企业的必要证件(生产许可证、产品注册证、经营许可证)、生产商 (直接或间接)合法销售授权书、企业法人给具体业务人员的授权书、销售人员的合法身份证明:必要的证件须加盖生产或经营企业的公章并存档。
3.2.3采购人员应根据一次性无菌器械的日常用量及时进行订货,以保障临床的使用。
3.2.4做好一次性无菌器械采购、验收记录。
采购验收记录至少应包括:购进产品的企业名称、产品名称、型号规格、产品数量、生产批号、灭菌批号、产品有效期等。
按照记录应能追查到每批无菌器械的进货来源及领用部门。
3.2.5采购验收不合格的,参照相关制度执行。
3.3一次性无菌器械的保存3.3.1一次性无菌器械应注意存储条件、有效期管理。
根据日常用量计算合理库存,发放时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对超过有效期的产品必须进行换货或退货,不得进入临床使用环节。
3.3.2一次性无菌器械的保存环境温度、湿度等应符合国家药品食品管理部门相关要求。
3.4一次性无菌器械的使用及销毁3.4.1使用部门在一次性无菌器械临床使用前若发现小包装已破损、标识不清的一次性无菌器械,应立即停止使用、封存、并及时与生产厂家联系,予以更换,3.4.2若发现不合格一次性无菌器械,应立即停止使用、封存,并及时报告所在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得擅自处理。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制度
义乌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制度第一条为加强我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浙江省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实施细则》及《浙江省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监督管理办法》,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全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市卫生局负责全市医疗卫生机构中与实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有关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全市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卫生机构,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站,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市卫生局。
本制度适用于已上市的药品和医院制剂不良反应的监测管理。
第四条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卫生局和有关单位应鼓励单位和个人报告药品不良反应。
第五条为有效开展全市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卫生机构应根据实际设置本单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并确定专(兼)职监测员。
第六条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站应配备医学、药学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并能有效地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的分析工作。
第七条我市根据需要设置义乌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专业技术委员会,该委员会应配备医学、药学、流行病学、法学等专业的专家,必要时也可聘请其他专业的专家参与分析评价药品不良反应。
第八条义乌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全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管理工作,履行以下主要职责:(一)根据国家、省药品不良反应相关管理规章和政策,会同义乌市卫生局制定全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的有关规定,并共同监督、组织实施与检查;(二)会同市卫生局组织全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三)对本市的突发、群发、影响较大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药品不良反应,会同市卫生局组织调查、确认、上报和处理;(四)会同市卫生局执行落实上级监管部门已确认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药品的紧急措施;(五)对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站的专业技术工作及其专项经费使用等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第九条义乌市卫生局在全市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履行以下主要职责:(一)负责医疗卫生机构中与实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相关工作的管理;(二)负责对医疗卫生机构中已确认存在严重不良反应的药品依法采取相关的控制措施;(三)会同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完成相关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工作。
《药品经营和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解读答案-2024年浙江药学初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药品经营和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解读答案2024年浙江药学初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1.《药品经营和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自(C)起施行。
A.2023年9月27日B.2023年12月1日C.2024年1月1日D.2024年7月1日2.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从事(D)的,应当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
A.药品经营活动B.药品销售活动C.药品批发活动D.药品零售活动3.主管全国药品经营和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是(B)A.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B.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C.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D.市县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4.仅从事乙类非处方药零售活动的,申请人提交申请材料和承诺书后,符合条件的,准予许可,(A)颁发药品经营许可证。
A.当日B.自许可决定作出之日起五日内C.自许可决定作出之日起十五日内D.自许可决定作出之日起二十日内5.药品经营许可证有效期为(C)A.一年B.三年C.五年D.十年6.药品经营许可证编号中两位分类代码第一位C表示(C)A.批发企业B.药品零售连锁总部C.零售连锁门店D.单体药品零售企业7.处方药、甲类非处方药、乙类非处方药称为(A)A.经营类别B.经营类型C.经营范围D.以上都可以8.药品零售企业被其他药品零售连锁总部收购的,按照(B)。
A.重新审查发证申请B.变更药品经营许可证程序办理C.注销药品经营许可证程序办理D.补办药品经营许可证程序办理9.药品经营企业的法定代表人(D)A.应当符合GSP规定的条件B.全面负责药品质量管理工作C.全面负责企业日常管理D.对药品经营活动全面负责10.药品经营企业可以经营(D)A.疫苗B.医疗机构制剂C.中药配方颗粒D.注射剂11.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经营企业购销活动中的有关资质材料和购销凭证、记录保存不得少于(D)。
A.药品有效期满后一年B.三年,且不少于药品有效期满后一年C.五年D.五年,且不少于药品有效期满后一年12.药品零售企业按规定凭处方销售处方药,处方保留不少于(C)A.药品有效期满后一年B.三年,且不少于药品有效期满后一年C.五年D.五年,且不少于药品有效期满后一年13.医疗机构购进药品,应当索取、留存合法票据,票据保存不得少于(A)A.三年B.三年,且不少于药品有效期满后一年C.五年D.五年,且不少于药品有效期满后一年14.对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经营企业检查频次,(A)A.每半年不少于一次B.每年不少于一次C.每年确定一定比例开展GSP符合性检查,三年内全部进行检查D.原则上每年不少于一次15.药品经营企业未按规定办理药品经营许可证登记事项变更的,(C)A.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B.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C.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D.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浙江省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实施细则的通知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浙江省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实施细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日期】2018.01.12•【字号】浙食药监规〔2018〕1号•【施行日期】2018.03.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质量管理和监督正文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浙江省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实施细则的通知浙食药监规〔2018〕1号各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为加强医疗器械经营监管,规范医疗器械经营行为,提升服务水平,保障安全、有效,促进产业发展,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第8号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施行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公告》(2014年第58号公告)和《关于印发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的通知》(食药监械监〔2015〕239号)以及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实施〈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有关事项的通知》(浙食药监规〔2015〕26号)精神,省局制定了《浙江省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现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医疗器械经营方式分批发、零售、零售连锁三种。
各市市场监管局(食品药品监管局)对第三类医疗器械批发、零售、零售连锁经营企业,依法实施许可;对第二类医疗器械批发、零售、零售连锁经营企业,依法给予备案。
医疗器械零售连锁企业,是指经营同类医疗器械、使用统一商号,在同一总部的管理下,采取统一采购配送、统一质量标准、采购与销售分离、实行规模化经营的组织形式。
零售连锁企业总部按批发经营企业管理,零售连锁企业门店按零售经营企业管理。
二、《实施细则》对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批发、零售经营企业,第一类医疗器械经营者,以及医疗器械零售连锁企业实施《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进行细化。
浙江省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监督管理办法
浙江省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监督管理办法一、概述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增加,药品和医疗器械在医疗机构的使用越来越重要。
为了确保医疗机构使用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合理性和安全性,浙江省制定了《浙江省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监督管理办法》。
二、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1.药品和医疗器械采购医疗机构在采购药品和医疗器械时,应按照药品和医疗器械目录进行选择,并确保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法规要求。
采购过程应公开、公平、透明,并建立采购档案和验收记录。
2.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存储和配送医疗机构应具备适宜的储存条件和设备,保证药品和医疗器械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对于需要特殊储存条件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应进行专门管理,并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
同时,合理规划储存区域,分类储存,确保配送过程的安全和准确。
3.临床使用与管理医疗机构在临床使用药品和医疗器械时,应按照相应的规定和临床指南,保证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医务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术,对使用的药品和医疗器械掌握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对于临床使用中的问题和不良反应,应及时报告,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4.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监控医疗机构应建立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监控制度,定期对存储和使用环境进行检测和评估。
对于药品和医疗器械的不合格问题,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及时通知供应商和相关部门。
同时,建立药品和医疗器械的不良反应报告系统,加强监测,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5.处罚和责任追究对于违反管理办法的医疗机构,将依法进行处罚和责任追究。
同时,对于药品和医疗器械的供应商和生产企业,也将进行监管和处罚,以确保市场的正常秩序和患者的安全。
三、管理办法的意义和影响《浙江省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监督管理办法》的实施,有助于提升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通过规范采购、存储、配送和使用过程,可以有效防止假冒伪劣产品和不合格产品的流入。
《浙江省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监督管理办法》(省238号令)
浙江省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监督管理办法(2007年9月19日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238号公布,自2007年12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的监督管理,保证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使用,维护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疗器械的采购、储存、使用以及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医疗机构,是指依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机构。
对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按照医院类和非医院类进行监督管理。
医院类医疗机构包括各类医院、妇幼保健院和规模较大的卫生院。
规模较大的卫生院的具体标准由省卫生行政部门、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
第四条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应当遵循安全、有效和合理的原则。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的监督管理。
卫生行政部门依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有关事项的监督管理。
工商、价格、质量技术监督、人口和计划生育等有关行政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的相关管理工作。
第六条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药品和医疗器械的使用负全面责任。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其规模和管理需要,设置药品、医疗器械管理组织或者配备管理人员,建立管理制度,明确并落实职责。
第二章药品、医疗器械的采购与储存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药品、医疗器械进货查验制度,对相关证明文件进行查验:(一)从药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首次采购药品、医疗器械的,应当查验《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批准证明文件或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二)从药品批发企业、医疗器械经营企业首次采购药品、医疗器械的,应当查验《药品经营许可证》、药品批准证明文件或者《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三)采购进口药品,应当查验药品进口批准证明文件和进口检验质量报告书;采购进口医疗器械,应当查验医疗器械进口注册证书,有进口质量检验要求的,应当同时查验进口检验质量报告书。
医学装备管理检查方法细则新
医院提供设备采购管理制度,检查两年内20万元以上的设备2台采购论证、技术评估表。
注1:抽查.
注2:2009年1月至检查日,台帐上医疗设备仪器。
(3)、医疗设备与耗材的采购(招标)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和管理规定。
医院提供2年内医疗设备与耗材各2种项目的采购(招标)的档案记录,检查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和管理规定。
检查工作制度(P),有否开展工作的记录,包括会议记录,不良事件报告(D)对医疗器械安全事件(不良事件)、各职能部门反馈的医疗器械使用中的安全隐患问题分析讨论,协调处理、提出改进的方案,要求医院提供这种协调处理的案例1件。
注1:0分:无该项记录/1分:有记录与报告无分析与讨论/2分:有记录、报告,并有分析和讨论,但无处理结果或未采取措施/3分:全部都有,以下类同
注1:设备科查出入库情况,及与临床科室查使用登记情况是否相符。
注2:科室二级库房管理检查也在此项。
注3:库房环境条件检查也在此项。
(5)制定临床使用的植入与介入类医疗器械使用登记制度,植入与介入类医疗器械使用后必须保存原始资料记录。
现场检查临床使用科室、库房是否使用存在过期、失效或者技术上淘汰的医疗器械;抽查2年内植入与介入类医疗器械使用后的原始资料记录是否完整是否。(检查2份记录)。
(2)、如果发现有一台被检查设备在没有标明待修和报废情况下,而不能正常开机、部分主要功能不能正常工作、有部分安全报警功能失效的均为完好率不合格。
(3)、如果发现使用科室登记在设备台帐上的在用医疗设备并在使用登记上是有正常运行记录的,而实际上没有在使用科室使用的也认为完好率不合格。
三类指标
(一)、无“*”标记检查要点:采用常规计分方法,按优、良、中、差评分。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公布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公布行政规范性文件
清理结果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公布日期】2013.12.17
•【字号】
•【施行日期】2014.01.17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法制工作
正文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公布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结
果的通知
各设区市、义乌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局机关各处室、直属各单位,省食安办各处室:
为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浙政令〔2010〕275号),我局将2012年12月31日之前的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全面清理,继续有效的行政规范性文件158件,失效和废止的35件,现将清理结果予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
附件:1、继续有效的行政规范性文件目录。
2、失效或废止的行政规范性文件目录。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13年12月17日附件1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继续有效的规范性文件(149件)
附件2
附件3
附件4。
浙江省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监督规定
浙江省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监督规定一、总则为了加强对浙江省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的监督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浙江省内各类医疗机构,包括但不限于医院、诊所、药店等。
三、药品采购和存储医疗机构应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药品采购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进行采购。
医疗机构应建立合理的药品采购渠道,保证采购的药品来源正规合法。
药品采购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药学知识和采购经验,确保采购的药品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并按照要求保留相应采购记录。
医疗机构应设立符合要求的药品仓储设施,保证药品的存储环境符合规定的要求。
四、药品配送和使用医疗机构在药品配送过程中,应做好配送记录,包括配送单位、配送人员、配送时间、配送数量等信息,保证配送的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药品的使用管理制度,规定药品使用的程序和要求。
医疗机构应当合理制定用药指南,明确药品使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提高用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医疗机构应加强药品的处方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开具和使用处方。
五、药品质量监督医疗机构应建立药品质量监督制度,指定专人负责药品质量的监督检查工作。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存储的药品进行检查,对即将过期的药品及时处理,确保药品质量符合规定的要求。
医疗机构应积极参与药品抽检工作,配合有关部门进行药品质量监督检验。
六、违规处理对于违反本规定的医疗机构,将进行相应的追责处理,包括但不限于警告、罚款、暂停业务等。
对于严重违规的医疗机构,将依法撤销其药品经营许可证,暂停其医疗服务行为。
七、监督检查监管部门应定期对各医疗机构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并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医疗机构应积极配合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工作,如实提供相关资料和情况。
八、附则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监督部门对本规定的解释权归属于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注:本规定所称医疗机构包括公立医疗机构和私立医疗机构。
医用耗材管理制度
1、目的:为了进一步规范医用耗材管理,促进医用耗材合理使用,切实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参考文件:《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浙江省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监督管理办法》《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管理办法(试行)》3、内容:3.1名称定义3.1.1医用耗材,是指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使用次数有限的消耗性医疗器械,包括一次性及可重复使用医用耗材。
3.1.2新增医用耗材,是指因医疗、教学和科研需要,质量符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办法》要求,在本院现供应品种以外的医用耗材及器械。
3.2医用耗材的遴选与采购3.2.1医用耗材管理部门应当从已纳入国家或省市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目录中遴选本院供应目录。
确需从集中采购目录之外进行遴选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3.2.2从生产或经营企业采购医用耗材,应验明生产或经营企业的必要证件(生产许可证、产品注册证、经营许可证)、生产商合法销售授权书、企业法人给具体业务人员的授权书、销售人员的合法身份证明等。
3.2.3医用耗材使用科室需要临时性采购供应目录之外的医用耗材,需经医用耗材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同意后方可实施。
对年内重复多次临时采购的医用耗材,应当按照程序及时纳入供应目录管理。
对于集中招标采购的医用耗材,需要按有关程序报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后实施临时性采购。
3.2.4遇有重大急救任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紧急情况,以及需要紧急救治但缺乏必要医用耗材时,可以不受供应目录及临时采购的限制。
3.3医用耗材的验收、储存及发放3.3.1医用耗材验收人员应当熟练掌握医用耗材验收有关要求,严格进行验收操作,并真实、完整、准确地进行验收记录。
由验收人员验收合格后方可入库。
3.3.2使用后的医用耗材进货查验记录应当保存至使用终止后2年。
未使用的医用耗材进货查验记录应当保存至规定使用期限结束后2年。
植入性医用耗材进货查验记录永久保存。
3.3.3设置相对独立的医用耗材储存库房,配备相应的设备设施,库房管理员定期对库存医用耗材进行养护与质量检查,确保医用耗材安全有效储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监督管理办法(2007年9月19日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238号公布,自2007年12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的监督管理,保证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使用,维护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疗器械的采购、储存、使用以及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医疗机构,是指依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机构。
对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按照医院类和非医院类进行监督管理。
医院类医疗机构包括各类医院、妇幼保健院和规模较大的卫生院。
规模较大的卫生院的具体标准由省卫生行政部门、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
第四条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应当遵循安全、有效和合理的原则。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的监督管理。
卫生行政部门依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有关事项的监督管理。
工商、价格、质量技术监督、人口和计划生育等有关行政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的相关管理工作。
第六条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药品和医疗器械的使用负全面责任。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其规模和管理需要,设置药品、医疗器械管理组织或者配备管理人员,建立管理制度,明确并落实职责。
第二章药品、医疗器械的采购与储存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药品、医疗器械进货查验制度,对相关证明文件进行查验:(一)从药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首次采购药品、医疗器械的,应当查验《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批准证明文件或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二)从药品批发企业、医疗器械经营企业首次采购药品、医疗器械的,应当查验《药品经营许可证》、药品批准证明文件或者《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三)采购进口药品,应当查验药品进口批准证明文件和进口检验质量报告书;采购进口医疗器械,应当查验医疗器械进口注册证书,有进口质量检验要求的,应当同时查验进口检验质量报告书。
第八条医疗机构对购进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应当逐批进行验收,并作记录。
医疗机构接受捐助、赠送药品和医疗器械,从其他医疗机构调入急救需要药品和医疗器械,或者从药品零售企业直接购进急救需要药品的,应当按照前款规定进行验收,并作记录。
第九条药品验收记录应当包括药品通用名称、规格、批号、有效期、生产厂商、供货单位、购货数量、购进价格、购货日期、验收日期、验收结论等内容。
医疗器械验收记录应当包括产品名称、规格型号、产品批号(生产日期)、生产厂商、供货单位、购货数量、购进价格、购货日期、验收日期、验收结论等内容;有灭菌批号、有效期的,应当记录灭菌批号、有效期;医疗仪器、设备的验收记录还应当包括相关配置和技术性指标。
验收记录由验收人员签字或者盖章后,归档保存。
验收记录以及相关凭证应当至少保存3年;有产品有效期的,应当保存至超过产品有效期1年。
第十条村卫生室(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医疗机构从药品、医疗器械生产或者经营企业采购药品和医疗器械有困难的,可以委托其他医疗机构代为采购。
委托采购协议应当向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鼓励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直接向医疗机构配送药品、医疗器械。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与其规模相适应的药房(药库)。
药房(药库)应当与生活、办公和医疗区域分开,并具备必要的避光、通风、防虫、防鼠条件以及温度、湿度控制设备。
医院类医疗机构应当设置储存药品、医疗器械的冷库(柜)、阴凉库。
非医院类医疗机构应当根据需要设置冷库(柜)、阴凉库,并尽可能缩短药品、医疗器械的储存期限。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按照产品说明书标明的储存条件存放药品、医疗器械,并监测和记录储存区域的温度、湿度。
医疗机构储存药品、医疗器械实行色标管理,分类存放。
易串味的药品、中药材、中药饮片应当与其他药品分开存放;过期、变质、失效等不合格的药品、医疗器械应当放置在不合格库(区)。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每月对药品、医疗器械进行检查与养护,对储存设施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并建立相应的养护档案。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药品、医疗器械出库复核制度。
过期、变质、失效、国家明令淘汰以及其他不合格的药品、医疗器械不得出库使用。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需要在急诊室、病区护士站等场所临时储存药品、医疗器械的,应当配备药品、医疗器械储存专柜。
对需要冷藏的药品、医疗器械,应当配备相应设备。
第三章药品、医疗器械的使用规范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凭本单位的用药处方向就诊者提供药品,凭本单位的医学证明文件或者根据诊疗需要向就诊者提供医疗器械或者医疗器械服务。
第十七条按照《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规定取得执业资格的乡村医生,除开具中药汤剂处方外,应当在《浙江省乡村医生基本用药目录》规定的范围内开具用药处方。
第十八条用药处方应当按照诊疗规范要求开具,并用中文载明临床诊断,药品通用名称、规格、数量、用法、用量等内容。
中药饮片、医院制剂应当使用经正式批准的药剂名称。
处方应当书写规范,字迹清楚。
就诊者要求提供纸质处方的,医疗机构应当提供,不得拒绝。
第十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在儿童用药处方上设置明显标志,并对儿童用药处方进行专门管理。
儿童用药处方中使用成人药品的,应当符合药品说明书中儿童用药的相关要求,并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药物功能在年龄上存在的特异性和差异性。
第二十条医疗机构审核处方人员,应当具有药士、中药士以上药学技术职称;调配处方人员,应当具有药士、中药士以上药学技术职称或者药学、中药学专业中专以上学历。
村卫生室(所)的从业人员经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药学专业知识培训合格,可以从事村卫生室(所)的处方审核和调配工作。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村卫生室(所)从业人员的药学专业知识培训不得收取任何费用,所需经费由同级人民政府承担。
第二十一条审核处方人员对处方进行审核后,应当在处方上签名或者加盖专用签章。
审核处方人员认为处方存在用药不适宜时,应当告知处方医师,请其确认或者重新开具处方;认为处方存在不合理用药或者用药错误时,应当拒绝调配,及时告知处方医师,并按照有关规定书面报告。
第二十二条医疗机构用于调配药品的工具、设施、包装用品以及调配药品、集中输液的区域,应当符合卫生要求;配制输液的区域应当相对隔离,并符合相应洁净要求。
第二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诊疗规范的要求配发药品,并在交付药品时提供用药指导。
配发儿童使用药品的,应当详细说明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二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使用医疗器械。
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不得重复使用,对已经使用过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处理,并作出记录。
第二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仪器、设备安全使用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并督促使用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
使用技术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医疗仪器、设备。
医疗机构应当对医疗仪器、设备以及植入性医疗器械的使用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上岗。
培训、考核情况应当形成记录,并存档备查。
第二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仪器、设备维护和安全检测制度,维护情况和安全检测结果应当形成记录,并存档备查。
列入国家强制计量范围的医疗器械的管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使用列入国家重点监管目录的植入性医疗器械,医疗机构应当登记使用者情况,手术日期,手术医师姓名,产品名称、数量、规格型号、生产厂商、生产批号(出厂编号)、灭菌批号、有效期,供货单位等信息。
第二十八条依法取得药物、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资格的医疗机构应当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由专人负责试验用药物、医疗器械的接收、储存、养护、分发、使用以及退回工作,并对使用情况进行跟踪,不得扩大使用范围。
第二十九条医院类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药品和医疗器械非正常使用控制制度,按月度对本单位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发现药品、医疗器械的使用量、使用金额、使用频率异常的,应当组织专家进行合理性分析,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统计情况、分析结果以及所采取的措施应当由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签字,并存档备查。
第三十条医院类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处方评估制度,按不少于5%的比例,每月对处方进行抽查,并进行合理性评估;发现处方存在违规用药、滥用药物、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应当责令处方医师改正,并作为不良记录记入医师考核档案。
评估、处理情况应当形成记录,存档备查。
第三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家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规定,指定专门人员负责监测和报告工作。
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应当按照规定及时上报,同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不良后果扩大,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的调查。
医疗机构不得瞒报、缓报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第三十二条医疗机构发生药品、医疗器械使用安全事故的,应当依照有关应急预案的要求及时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同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后果扩大。
医疗机构不得瞒报、缓报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安全事故。
第三十三条对不合格或者质量可疑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医疗机构应当停止使用,就地封存,并及时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作出处理前,医疗机构不得自行退货、换货和销毁。
第三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如实公布药品、医疗器械使用的价格,并向就诊者如实提供药品、医疗器械使用价格清单,清单中的药品名称应当使用药品通用名称。
就诊者对药品、医疗器械使用的价格有异议的,有权向医疗机构询问,医疗机构应当及时作出答复。
第三十五条发布医疗广告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医疗机构不得利用医疗广告进行药品、医疗器械宣传和推荐。
医疗机构、广告发布者不得利用新闻报道、医疗资讯服务类专题节(栏)目等形式对药品和医疗器械进行或者变相进行广告宣传和推荐。
第四章监督管理第三十六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卫生行政等部门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对医疗机构药品、医疗器械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需要其他部门处理的,应当及时移送。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卫生行政等部门应当相互配合,形成联合检查机制。
监督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应当形成书面记录,由监督检查人员签字后归档。
监督检查活动不得妨碍医疗机构正常诊疗,不得索取或者收受被检查单位的财物,不得谋取其他利益。
医疗机构应当如实提供与被检查事项有关的物品和资料,不得拒绝、隐瞒。
第三十七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医院类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每半年不得少于1次,对非医院类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每年不得少于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