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判定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冠脉造影的判读ppt课件

冠脉造影的判读ppt课件
冠脉造影的判读ppt课件
• 冠脉造影简介 • 冠脉造影技术 • 冠脉造影判读基础 • 冠脉造影判读实例 • 冠脉造影判读的挑战与对策 • 总结与展望
01
冠脉造影简介
定义与目的
定义
冠脉造影是一种通过心导管向冠 状动脉注射造影剂,使冠状动脉 显影的技术,用于评估冠状动脉 的狭窄程度和病变部位。
目的
药物准备
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决定是否 需要停用某些药物。
并发症预防
造影前应对患者进行相关培训 ,告知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注
意事项,以便及时处理。
03
冠脉造影判读基础
判读流程与标准
判读流程
冠脉造影图像的判读应遵循一定的流程,首先观察造影剂在冠状动脉内的充盈情 况,然后评估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和病变性质,最后综合分析得出诊断结论。
多支病变是指冠状动脉多支血管同时出现狭窄或阻塞。
详细描述
多支病变是指冠状动脉多支血管同时出现狭窄或阻塞,这种病变通常是由于长期动脉粥样硬化的积累 引起的。多支病变可能导致心肌大面积缺血和心功能不全等症状。
典型病例三:弥漫性病变
总结词
弥漫性病变是指冠状动脉血管广泛性狭窄或阻塞。
详细描述
弥漫性病变是指冠状动脉血管广泛性狭窄或阻塞,这种病变通常比较严重,可能累及多 支血管。弥漫性病变可能导致心肌大面积缺血和心功能不全等症状,治疗难度也较大。
04
冠脉造影判读实例
典型病例一:单支病变
总结词
单支病变通常表现为冠状动脉一支出现明显的狭窄或阻塞。
详细描述
单支病变通常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起的,表现为冠状动脉一支出现明显的狭窄或阻塞,通常在冠状动脉造 影中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这种病变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和心绞痛等症状。

《冠状动脉造影》PPT课件

《冠状动脉造影》PPT课件

术后用药
手术后,患者需要继续服用必 要的药物,如抗凝药、抗生素 等。
康复指导
医生会向患者及家属提供康复 指导,包括饮食、运动等方面 的建议,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03
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解读
正常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总结词
无阻塞性病变
详细描述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冠状动脉通畅,无阻塞性病变,血流正常。
异常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06
冠状动脉造影的未来展望
新技术发展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01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进行分析,提高诊断准
确性和效率。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02
OCT技术能够提供更高分辨率的血管结构信息,有助于更精确
地评估冠状动脉病变。
血管内超声(IVUS)
03
IVUS能够实时监测冠状动脉血管壁和斑块情况,为治疗提供更
精确的指导。
临床应用前景
早期诊断
随着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的不断发 展和完善,未来可能实现更早的
诊断,提高患者生存率。
个性化治疗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患者制 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 果和患者满意度。
预防性干预
通过对冠状动脉病变的早期发现和 干预,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降 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适用人群与禁忌症
适用人群
主要用于疑似冠心病的患者,特别是中老年人、有冠心病家族史、长期吸烟、 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人群。
禁忌症
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出血性疾病、碘过敏等患者应慎用或禁用冠状动脉造 影。
02
冠状动脉造影的过程
术前准备
患者评估
术前用药
医生对患者的病史、心电图、心脏超声等 检查结果进行评估,确定患者是否适合进 行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精选PPT课件

冠状动脉造影精选PPT课件
但是冠脉造影只能提供关于管腔狭窄的信息, 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精选ppt课件最新
2
冠状动脉造影的适应证
以确立冠状动脉疾患诊断为目的
1、不典型胸痛如胸痛综合征、上腹部症状包括胃、食道症状, 临床上难以与心绞痛进行鉴别,为明确诊断者;
2、有典型的缺血性心绞痛症状,无创性检查如运动平板试验、 心肌核素显像等提示心肌缺血改变者;
2)老年性心瓣膜病换瓣手术前;
3)心室壁瘤手术前;
4)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瓣下狭窄术前;
5)先天性心脏病行矫正手术前,尤其法洛氏四联症、大血管转 位等可能合并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者;
6)其它非心血管疾病 肿瘤或胸腹部大手术前须排外冠状动脉 病变,了解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以及评价左心室功能。
精选ppt课件最新
5
以治疗冠状动脉疾病或评价治疗效果为目的
1、稳定型心绞痛,内科治疗效果不佳,影响学习、工作及生 活;
2、不稳定型心绞痛; 3、原发性心脏骤停复苏成功,左主干病变或前降支近端病变
的可能性较大,属高危组,需冠脉评价,尽早干预;
精选ppt课件最新
6
4、急性心肌梗死:因病情重,死亡率高,一般不宜常规进行 冠脉造影,但以下情况可行急诊冠脉造影:
精选ppt课件最新
8
6、其它
高龄患者如原发性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 病、风湿性心脏病及糖尿病等等,为明确是否合 并冠状动脉疾患及选择治疗方案时。
精选ppt课件最新
9
冠状动脉造影的禁忌症
碘过敏或造影剂过敏; 有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手术者;
未控制的严重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律失常、快速房颤及室上 性心动过速等;
发作6小时以内的急性心肌梗死或发病在6小时以上仍有持 续性胸痛,拟行急诊PCI手术;

(医学课件)冠状动脉造影PPT幻灯片

(医学课件)冠状动脉造影PPT幻灯片
44
股动脉穿剌置管3
扩张套管沿导丝旋转推人股动脉内, 将导丝和扩张管一并退出,外销管留 在股动脉内。
股动脉明显迂曲狭窄时更换泥鳅导丝在 X线下小心向前推送,切忌遇阻力时猛推 导丝,导致动脉夹层、斑块脱落造成动脉 栓塞等并发症。
45
股动脉穿剌置管4
要点和注意事项:
–穿刺针应稍靠外朝内上方进针,尽量不要损 伤股神经和动脉后壁,因动脉内高压易在局 部形成血肿;
51
插管操作技术3
电影时间与造影剂推注的关系:为电影 开始头1-2s不推注造影剂,以便观察钙 化及冠状动脉支架的位置,直至造影剂完 全排空后1s停止电影,以观察血流速度、 有无造影剂滞留等。
52
插管操作技术4
RCA插管和造影:左前斜位450送管。导 管送至升主动脉底部时,先回拉导管少许, 缓慢顺时针旋转并回拉导管,使其尖端转 向正前方(即主动脉左前方),尖端轻轻向 前窜动提示导管导入RCA,其余同LAD造影。 相对于LCA来说,RCA造影技术难度较大。
多体位投照或至少取2个相互垂直的体位, 才能准确估计冠脉病变。如左前斜-右前 斜、足位-头位。
27
投照体位2
LM: 正位、正位/足位、左前斜位/头位(适于
垂位心) 右前斜位/足位、左前斜位/足位(蜘蛛位,
适于横位心)
28
投照体位3
LAD: LAD近段经常采用右前斜、左前斜或正位
心电、压力监护系统:常用I~II个心电 图导联。冠脉造影全过程需要监测心电 图和压力,每次插管后和投射前须确认心 电图和压力无异常时才能推注造影剂。
21
22
备齐必要设备2
造影剂注射系统:三联三通板、加压盐 水袋、手推注射器和造影导管。连接时 要特别注意排气。

冠状动脉的影像学检查ppt课件

冠状动脉的影像学检查ppt课件
不稳定心绞痛:内科保守治疗无效
ppt课件完整
8
冠状动脉造影的适应征-2
---明确诊断
不典型胸痛 上腹部症状,无消化系统体征、药物治疗无效 心绞痛样症状,但运动试验及/或MIBI(-) Holter及/或运动试验(+),但无临床症状 ECG有非特异性ST改变或 T 波异常,需除外 冠心病 成功复苏的卒死患者 特殊职业需除外冠心病
ppt课件完整
39
冠状动脉造影的并发症及处理
心律失常:早搏、心动过缓、传导阻滞、 严重时可出现室速及室颤
心绞痛发作 心肌梗塞:原因为痉挛、栓塞及内膜撕裂 栓塞:血栓或气栓等 血肿及出血、外周动脉损伤、肾功障碍 死亡
ppt课件完整
40
造影剂反应
皮肤反应
神经系统:头痛、肌肉抽搐等
呼吸系统:呼吸困难、哮喘、咳嗽、喉头 水肿痉挛等
脉内硝酸甘油50 -300μg, 或持续静脉点 滴硝酸甘油10-20μg/min 心动过缓或迷走神经亢进时可酌情予阿托品 临时起搏器的使用
ppt课件完整
38
冠脉造影术后处理
拔除动脉鞘管,局部压迫止血 穿刺股动脉者,穿刺侧下肢制动,沙袋加压
桡动脉穿刺者,腕关节制动 注意血压、心律、心率、有无过敏反应 检查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嘱患者多饮水,进食易消化食物 特殊情况酌情处理:如左主干病变等
ppt课件完整
14
增加冠脉造影危险性的因素(3)
抗凝或出血性疾病 未控制的高血压 严重外周血管疾病 近期脑卒中病史 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ppt课件完整
15
冠脉造影术前准备
详细了解病情,做出初步的临床诊断 必要的术前检查
心电图,超声心动图,Holter,运动试验, LVEF,感染筛查 血生化(肝肾功能及电解质),血常规 详细了解过敏史 检查动脉搏动情况

冠状动脉造影术PPT课件

冠状动脉造影术PPT课件
感谢观看
03
探索冠状动脉微循环病变的诊断方法,以弥补传统冠状动脉造
影的不足。
对临床实践的影响与价值
提高诊断准确性
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有助 于提高冠状动脉造影术的 诊断准确性,减少漏诊和 误诊。
优化治疗方案
更准确的诊断结果可以为 医生提供更多信息,从而 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降低手术风险
通过改进冠状动脉造影术 的技术和方法,可以降低 手术风险,提高患者的安 全性和预后。
身麻醉。
穿刺
选择合适的血管进行穿刺,通 常选用股动脉或桡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
将导管送至冠状动脉开口处, 注射造影剂,使冠状动脉显影

诊断与治疗
根据造影结果判断冠状动脉病 变情况,如有需要可进行介入
治疗。
术后护理
拔管与压迫止血
手术后拔出导管,对穿 刺部位进行压迫止血,
并加压包扎。
监测生命体征
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生 命体征,观察有无并发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
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获取冠状动脉内部结构的高分辨率图像, 有助于发现早期病变。
未来研究方向
新型造影剂的研究
01
开发具有更高诊断价值的新型造影剂,提高冠状动脉造影的准
确性。
冠状动脉生理功能评估
02
研究如何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术评估冠状动脉的生理功能,为治
疗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冠状动脉微循环病变的பைடு நூலகம்断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历史与发展
1959年,美国医生Dotter首次使用冠 状动脉造影术来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情 况。
随着科技的发展,冠状动脉造影术的 技术和设备不断改进和完善,如数字 化成像、三维重建等技术,使其更加 精准和安全。

冠脉造影ppt课件

冠脉造影ppt课件

1.2 正常的影像差异
左主干长短不一,1-3厘米,个别无左主干 相同名称的冠状动脉其管径相差很大 主要分支血管如对角支、钝缘支和锐缘支的长短及管径也有很大 差异 上述的主要分支血管数目也不相同 胖瘦会影响心脏的位置,相同投照角度下血管走行会有一定差异
2 冠状动脉狭窄的判断方法
目测直径法 通常使用,有经验的术者准确性很高 计算机密度测定法 相对耗时,治疗前为获得准确的病变情况方 使用 冠状动脉内超声面积测定法 是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最准确的 方法,但技术条件要求高,耗费资金大而不作常规
3.1 左主干
发自左冠状窦,横行向左走行绕过肺动脉后,走行于左心耳下到 达前室间沟 LM前方是肺动脉主干,后方是左心房的前壁,左上方是左心耳, 下方是左纤维三角和二尖瓣环的前内侧部分。 充分暴露左主干的最佳体位是前后位或浅右前斜位或浅左前斜位 ,一般角度不超过15度
3.2 左前降支及分支
LAD为左主干的延伸 近段在右前斜位15-30度暴露最清楚 左前斜位时,近段缩短,而中远段暴露较好 1、间隔支动脉(S1为化学消融目标动脉) 2、对角支动脉 3、右室前支(第一支又称左圆锥支) 4、左圆锥支
3.3 左回旋支及其分支
LCX从左主干呈直角发出,走行于左房室沟内,到达左室钝角缘时 开始分支,分支变异较大
左前斜位60度时,暴露最清楚 1、钝角缘支 2、左室前支 3、左室后支:房室结动脉起于此支 4、左房支:分前中后三只,前支称窦房结支 5、Kuger动脉(房间隔前支或心耳大吻合动脉):为重要的侧支循 环途径。
室壁运动定量分析方法
矩形法 辐射法 复合法
射血分数计算
容积计算法 EF=Vstroke/VED=(VED-VES)/VED 影像密度仪计算法 EF=(Vs-Vd)/(Vb-Vd)

《冠脉造影术》PPT课件

《冠脉造影术》PPT课件

蜘蛛位:观察LM、LAD、LCX开口病变,LCX体部、OM开口和体部
冠造常用穿刺部位
股动脉
肱动脉
桡动脉〔最常用〕
冠脉造影导管
套管连接末端 -连接造影导管,注射器或高压注射器 抗扭力段 -靠近套筒式连接末端,增强其抗折能力 管身 -导管的主体局部 头部近端 -用以支持造影导管的插入 头部远端 -造影导管头部最柔软的末端 侧孔 -使造影剂成团状显影效果,提高造影导管的稳定性,尤其是在注射造影剂时
血管及病变部位确实定 狭窄程度的测定 冠脉病变形态学分类 冠状动脉血流分级
狭窄程度测定
计算机辅助的定量分析法〔QCA〕: 以造影导管为参考〔通常选用5F造影导管,1F=0.33cm〕,通过电视密度法由计算机辅助测定参考血管直径、病变节段直径狭窄百分数和病变长度,推算面积狭窄百分数。
冠状动脉造影
定义
冠状动脉造影是利用造影导管对冠状动脉解剖即左、右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进展的放射性影像学检查,属介入性诊断技术。
冠状动脉解剖学特点
冠状动脉血管树解剖示意图
1.左主干
12.圆锥支
2.前降支近段
13.右冠状动脉近段
3.前降支中段
14.右冠状动脉中段
禁忌症
冠造常用投照体位
正位(AP):图象增强器直接对着胸骨。 左、右侧位:图象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者左侧或右侧,其X线与正位垂直。 左、右前斜位(LAO,RAO):图象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者左侧或右侧且斜向观测心脏。
头、足位:图象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者的头部或足部。 右前斜+头位〔右肩位〕: 从受检者右肩观测心脏。 左前斜+头位〔左肩位〕: 从受检者左肩观测心脏。 右前斜+足位〔肝位〕: 从受检者肝区观测心脏。 左前斜+足位〔脾位、蜘蛛位〕:从受检者脾区观测心脏。

冠状动脉造影识图ppt课件

冠状动脉造影识图ppt课件
19
冠脉造影常用体位
左冠状动脉:6个 RAO30°+CRA、Cau20 °;AP+ CRA、
CAU30 °;LAO45 ° + CRA、CAU20 ° ; 右冠状动脉:3个
LAO45°; RAO20°+CRA 20 ° ; RAO30°
20
21
冠状动脉造影
左前斜(LAO) 45º+ 头位(Cra) 20º
8
冠状动脉解剖
美国心脏病学会(AHA)分段标准
9
CAG-RCA(均衡型)
Ⅰ Ⅱ
Ⅲ Ⅳ
Ⅰ Ⅱ Ⅲ
ⅪV Ⅳ
10
CAG-LCA(均衡型)








XIII



Ⅶ Ⅷ
XIII Ⅸ
Ⅻ Ⅹ
11
冠状动脉分段(国内)
2冠状动脉分段
➢左前降支动脉分段:
近段 (Ⅵ):左主干末端到第一间隔支或第一对角 支发出处
中段(Ⅶ):第一间隔支到左前降支转角处 远段(Ⅷ):左前降支转角处以下部分
➢回旋支动脉分段:
近段 (Ⅺ):开口部到第一钝缘支发出处 远段 (XIII): 第一钝缘支发出处到回旋支动脉 终末
12
冠状动脉分段(国内)
2冠状动脉分段 ➢ 右冠状动脉分段:
近段(Ⅰ):开口到右冠第一个较大的右室支动 脉发出处或第一个弯曲部 中段 (Ⅱ):第一个较大的右室支动脉发出处到 锐缘支动脉发出处 远段(Ⅲ):锐缘支动脉到后室间沟止
左前斜(LAO) 45º
32
右冠状动脉呈“L”型,观察RCA远端分 支及其开口情况
后前位(AP)+ 头位(Cra) 20º
33

冠状动脉造影及结果判读 PPT

冠状动脉造影及结果判读 PPT
右冠状动脉呈“C”型,观察RCA 开口、起始部至后降支
后前位(AP)+ 头位(Cra) 20º
右冠状动脉呈“L”型,观察RCA 远端分支及其开口情况
RCA RAO30°
观察RCA中段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分析顺序
冠脉畸形
优势
病变数量
形态学分类
狭窄程度
病变部位
血流分级
侧支情况
支架及桥血 管通畅程度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冠状介入治疗的历史
1964年,美国放射科医生 Charles Dotter 发明了介入球囊血管成形术, 最早用于治疗股动脉狭窄,开创了介入治疗的时代
冠状介入治疗的历史
1966年和1967年,澳大利亚的Kurt Amplatz和美国的Melvin P. Judkins 分别设计出冠脉造影专用导管,改进了导管尖端形状、弧度和插入技术
冠脉侧支循环:右冠脉→前降支
冠脉侧支循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
冠脉侧支循环:前降支→右冠状动脉
冠脉支架内再狭窄Mehran分型
冠脉造影的穿刺途径
1989年,加拿大医生 Campeau 首先经皮穿刺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1992年,荷兰医生 Kiemenij 首次经桡动脉进行PCI治疗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系统
主动脉窦与冠脉开口
冠状动脉血管树解剖示意图
冠状动脉解剖学
左冠状动脉解剖
左冠状动脉主干(LM):源于主动脉根部左冠窦上部的中央,向左或后伸展 0.2-4厘米,行至前室间沟分为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有时发出中间支。 前降支(LAD):沿前室间沟走行,下行至心尖或绕过心尖,止于膈面。
曲以远 -重度:2个或以上≥90°的弯曲以远
冠状动脉钙化
轻度:仅在心脏活动状态下可见 中度:勿需在心脏活动状态下即清晰可见 重度:严重的明显钙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状动脉造影的特殊影像(三)
钙化:钙质在管壁内或粥样斑块内沉积, 显示密度不均的高密度影象
病理检查提示79%冠心病患者钙化,影 象提示14—58%钙化
影响介入结果
63
钙化
64
钙化
65
钙化
66
钙化
67
冠状动脉造影的特殊影像(四)
夹层:内膜或斑块自发或外力发生断裂, 提示线形充盈缺损
介入手术发生率12.9%,少数引起急性 心梗
狭窄程度分级: 一级:无狭窄 二级:轻度狭窄,<30% 三级:中度狭窄,30—50% 四级:重度狭窄,50—90% 五级:次全闭塞,>90% 六级:完全闭塞,无血流
39
冠状动脉血流流速的分级方法
TIMI 0级:无再灌注或闭塞病变远端无 血流
TIMI Ⅰ级:造影剂部分通过闭塞部位梗 塞区供血充盈不完全
44
向心性狭窄
45
冠状动脉狭窄的形态特征(二)
偏心性狭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以官腔 中心线为中心不均匀向中心缩窄,或在 中心线一侧缩窄;不同投照角度狭窄程 度不相同
特点:合理选择投照角度、以最重狭窄 为准
46
冠状动脉狭窄的形态特征(二)
已证明的偏心病变IVUS中仅63%显示为 偏心性斑块
IVUS和造影评价病变偏心性的一致性仅 为53%
计算得出结论 优点:中等程度狭窄较准确 缺点:严重狭窄可能低估狭窄程度、耗
时、对造影导管及投照体位要求
28
术前造影
29
术前QCA
30
支架释放
31
术后造影
32
术后QCA
33
复查
34
复查QCA
35
冠状动脉狭窄的判断方法(四)
冠状动脉内超声面积测定法 定义:在导丝引导下冠状动脉内超声导
管对冠状动脉横断面积连续测量并计算 病变狭窄程度 优点:最准确 缺点:技术条件要求高、费时、昂贵
36
冠状动脉内超声影象
外膜 外弹性膜边界
内膜 腔
导管
中层
导丝
导丝 影
正常血管
向偏心病变
37
IVUS与QCA的比较
QCA
IVUS
测量
管腔
壁,管腔,粥样斑块
技术差异 测量管腔
评价
局部狭窄程度 低估斑块总负荷 不敏感
管腔及管壁的重构 可分别测量
总斑块体积 斑块结构和稳定性 更敏感
38
冠状动脉狭窄的判断方法(五)
47
偏心性狭窄
48
冠状动脉狭窄的形态特征(三)
局限性狭窄 定义:长度<10毫米的狭窄 特点:最常见
49
局限性狭窄
50
冠状动脉狭窄的形态特征(四)
管状狭窄 定义:长度10—20毫米之间的狭窄 特点:发生率仅次于局限性狭窄
51
管状狭窄
52
冠状动脉狭窄的形态特征(五)
弥漫性狭窄 定义:长度> 20毫米的狭窄 特点:多合并高龄和糖尿病、常伴明显
18
19
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体位
AP+CRA20O
观察LAD LCX 近、中段病变
20
21
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体位
LAO 45O + CRA20O
观察LAD中远段病变、对角支开口病变
22
23
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体位
LAO45O +CAU20O
观察LM LAD LCX开口病变
24
25
冠状动脉狭窄的判断方法(一)
TIMI Ⅱ级:造影剂充盈远端血管,但进 入和清除速度慢
TIMI Ⅲ级:造影剂充盈和清除速度正常
40
TIMI 0级
41
TIMI Ⅰ级
42
TIMI Ⅱ级
43
冠状动脉狭窄的形态特征(一)
向心性狭窄 定义: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以官腔中心线
为中心均匀向中心缩窄,不同投照角度 狭窄程度相同 特点:少见 70%造影提示向心性病变IVUS证明为偏 心性狭窄
68
夹层NHLBI分类
A 很小充盈缺损,造影剂排空无残留 B 有充盈缺损区平行管腔或分为两腔,
造影剂排空无残留 C 管腔外帽子影,造影剂排空后有残留 D 螺旋形充盈缺损 E 新的持续的充盈缺损 F 非以上病变引起血流障碍或闭塞
69
70
71
夹层
72
夹层
73
夹层
74
夹层
75
冠状动脉造影的特殊影像(五)
血栓:造影剂包裹的椭圆形、条索状或 不规则形低密度影象,有造影剂残留
急性心梗4小时87%存在,12—24小时 57%存在
76
血栓+溃疡
77
冠状动脉造影的特殊影像(六)
气栓:气体在冠脉内滞留形成栓子,造 影剂包裹的边缘清楚的圆形透亮区
大量气栓可引发室颤乃至死亡
78
气栓
79
气栓
狭窄及细小
13
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体位
RAO 30O +CAU20O
观察LAD LCX起始部位病变及 LCX 体部、 OM开口和体部病变
14
15
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体位
RAO 30O +CRA20O
观察LAD中段、远端病变
16
17
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体位
AP+CAU20O
观察LM LAD LCX开口、近端病变,LCX 体部、 OM开口病变
目测直径法 计算机密度测定法(QCA) 冠状动脉内超声面积测定法
26
冠状动脉狭窄的判断方法(二)
目测直径法 定义:病变狭窄处直径较其近心端和远
心端正常管径减少的百分率 优点:准确、快捷、经济 缺点:依赖经验、个体差异大
27
冠状动脉狭窄的判断方法(三)
计算机密度测定法(QCA) 定义:通过计算机软件对病变狭窄程度
钙化、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明显
53
弥漫性狭窄
54
冠状动脉狭窄的形态特征(六)
管腔不规则 定义:狭窄程度<25%的弥漫性狭窄,造
影提示长段管壁不规则或不光滑 特点:易痉挛、血栓、急性进展
55
管腔不规则
56
冠状动脉狭窄的形态特征(七)
管腔闭塞 定义:冠状动脉管腔完全闭塞,血流中
断,远端无造影剂充盈 特点:分支难发现、多于近中段,多于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判定
1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概念(一)
透照角度能清楚暴露全部冠状动脉主干、 主要分支、分叉部位
三支冠状动脉无缺如 管径逐渐变细、管壁光滑柔软、无狭窄 血流TIMI Ⅲ 级
2
正常左冠状动脉
3
4
5
6
7
8
9
正常右冠状动脉
10
11
12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概念(二)
影像正常可以存在粥样硬化 影像正常可以存在痉挛 影像正常可以存在钙化 影像正常可以存在迂曲 影像正常可以存在次级血管、末端血管
分叉处
57Biblioteka 管腔闭塞58冠状动脉造影的特殊影像(一)
瘤样扩张:冠状动脉血管内膜及弹力纤 维层破坏,管壁向外扩张
分为局限性扩张(<7毫米),弥漫性扩 张(>7毫米)
59
瘤样扩张
60
冠状动脉造影的特殊影像(二)
溃疡:粥样斑块破溃形成溃疡缺损,造 影提示动脉瘤样改变或龛影
多为不稳定斑块
61
溃疡
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