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来真正做学问有成就的学者,都不懂得什么......阅读附答案
《事事关心》阅读训练及答案
《事事关心》阅读训练及答案
《事事关心》阅读训练及答案
(1)片面地强调读书,而不关心政治,或者片面地强调政治,而不努力读书,都是极端错误的。
(2)不读书而空谈政治的人,只是空头的政治家,决不是真正的政治家。
(3)真正的政治家没有不努力读书的。
(4)完全不读书的政治家是不可思议的。
(5)同样,不问政治而死读书本的人,那是无用的书呆子,决不是真正有学问的学者。
(6)真正有学问的学者决不能不关心政治。
(7)完全不懂政治的学者,他的学问是不完全的。
(8)就这一点说来,所谓“事事关心”实际上也包含着对一切知识都要努力学习的意思。
既要努力读书,又要关心政治,这是非常明白的道理。
古人尚且知道这种道理,宣扬这种道理,难道我们还不如古人,还不懂得这种道理吗?无论如何,我们应该比古人懂得更充分,更深刻,更透彻!
1.这两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
A.事事关心包含着对一切知识的努力学习。
B.批评了只关心政治而不努力读书的人。
C.批评了只努力读书而不关心政治的'人。
D.既要努力读书,又要关心政治。
8.用“//”给上面的第一个语段划分层次。
(1)(2)(3)(4)(5)(6)(7)(8)
9.写出下列三种“政治家”对待读书的态度。
(1)真正的政治家:
(2)空头的政治家:
(3)不可思议的政治家:
2.选文第一段中加点的“真正有学问”五个字的作用是:强调“真正有学问的学者”必须既要又要。
【参考答案】:
1.D
2.读书;关心政治。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题练习之语意提炼概括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题练习之语意提炼概括含答案小题练习之语意提炼概括1.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一面镜子,照了一辈子人,就是没有照见自己。
有一天它邂逅了另一面镜子,才看见了自己的真面目。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C.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D.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阅读下文,选出与文意相近的一项()一颗愁苦郁闷的心,会因为找到另一颗与它感觉相同、并且能分享其感受的心而获得安宁,就像两个同样离自己国家远走他乡的陌生人,一旦相遇便倍感亲切,这个道理就在于心灵,若是被悲伤之苦所拉近,就不会再因逸乐和虚荣而疏远。
在心灵上,悲伤的联系往往比喜悦来得强固;也只有以泪洗过的爱情,才能够保持着纯美到永远。
(纪伯伦《遇见爱情的翅膀•白色的火焰》)A.爱人者,人恒爱之B.己立立人,己达达人C.同舟共济,安危势同D.兔死狐悲,物伤其类3.下列名言的内涵与朱光潜先生的话主旨一致的一项是(3分)()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我以为无论是讲学问或是做事业的人都要抱有一副‘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把自己所做的学问事业当作一件艺术品看待,只求满足理想和情趣,不斤斤于利害得失,才可以有一番真正的成就。
A.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B.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
C.以出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业。
D.每一个人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把它当成天职来做。
4.下列四个选项中,对语段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我们一定要找到自己的优势,并把这个优势发挥到极致。
优势这块板越长越好,如果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那就更好了。
这样,你就做到了卓越。
而在这一个点上的超越,会给你带来更多的资源和更多的成功。
乔布斯是个完人吗?苹果公司是面面俱到吗?他们的每一块木板都比竞争对手长吗?当他们能把产品做到人人喜欢,就几乎一切都有了。
我们为什么没有苹果,没有乔布斯,正因为我们总是追求样样不落人后,努力活在别人描绘的理想模式之中。
《才能来自勤奋学习》阅读附答案参考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才能来自勤奋学习》阅读附答案参考 ①生而知之者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
人们的才能虽有差别,但主要来自于勤奋学习②学习也是实践,不断的学习实践是人们获得才能的基础和源泉。
没有学不会的东西,问题在于你肯不肯学,敢不敢学。
自幼养成勤奋学习的习惯,就会比一般人早一些表现出有才能,人们却误认为是什幺天才,捧之为神童。
其实,天才和神童的才能主要也是后天获得的。
当所谓天才和神童一旦被人们发现后,捧场、社交等等因素阻止了他们继续勤奋学习,渐渐落后了,最后竟一事无成者,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
反之,本来不是神童,由于坚持不懈地奋发努力,而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发明家的却大有人在。
③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都不是神童。
牛顿终身勤奋学习,很少在午夜两三点以前睡觉,常常通宵达旦工作。
爱因斯坦读中学的成绩并不好,考了两次大学才被录取,学习也不出众,毕业后相当一段时间找不到工作,后来在瑞士伯尔尼专利局当了七年职员。
就是在这七年里,爱因斯坦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地学习、工作着,利用业命时间勾画出了相对论的理论基础。
发明家爱迪生家境贫苦,只上了三个月的学,在班上成绩很差。
但是他努力自学,对于许多自己不懂得的问题,总是以无比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刻苦钻研。
为了研制灯泡和灯丝,他摘写了四万页资料,试验过一千六百多种矿物和六千多种植物。
由于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比一般人的工作时间长得多,相当于延长了生命,所以当他七十九岁时,他宣称自己已经是一百二十五岁的人了。
任何人付出和他们同样艰苦的努力,都能有这样、那样的贡献,都会获得一定的才能。
④其实不仅是科学,在文学艺术上也是一样。
狄更斯曾说:我决不相信,任何先天的或后天的才能,可以无需坚定的长期苦干的品质而得到成功的。
巴尔扎克说:不息的劳动之为艺术法则,努力学习,报效父母。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 红色经典我的“自白”书北师大版练习题第五十一篇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红色经典我的“自白”书北师大版练习题第五十一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搭配有误的一组是( )。
A、《在出狱欢迎会上的演说》是. —民主人士—邹韬奋B、《绞刑架下的报告》-- 契克夫-- 捷克作家.C、《我的自白书》—陈然-- 革命者.D、《牛虻就义》-- 伏尼契-- 爱尔兰女作家.【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对课文《我的自白书》的理解有误的一组( )。
A、《狱中书简》中没有描绘监狱的黑暗与残酷,而是描写了一些美好的富有生命力的东西。
说明监狱的生活环境很好,文中的主人公生活得很幸福。
B、《我的自白书》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了作者作为一个革命者视死如归、甘愿牺牲个人利益的献身精神。
C、《牛虻就义》中对刑士兵的描写从侧面突出了牛虻视死如归,大无畏的革命气概。
D、《囚歌》《就义诗》《我的“自白”书》三首诗都表达了作者愿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心声。
【答案】:【解析】:第3题【填空题】《我的自白书》标题中“自白书”上的引号表示______,“自白书”在诗中的实际含义是:______。
【答案】:【解析】:第4题【填空题】请再写出一句表达视死如归、凛然正气的诗。
(注明作者)______ 作者:______?【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查字典填空。
“拷”字是______结构,音序是______。
【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得胜时所唱的歌。
______②掩埋尸体。
______?【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指上面的话。
______②衰弱。
又小又弱。
______【答案】:【解析】:第8题【填空题】《我的自白书》第二节中,“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的意思是:______;“乞求”一词刻画了______的丑态,表达了作者______的思想感情。
【答案】:【解析】:第9题【填空题】查字典填空。
“魔”字是______结构,部首是______,音序是______。
阅读答案歪儿冯骥才
阅读答案歪儿冯骥才【篇一:昆山市2015年初三语文第二次模拟测试试卷(含答案)】> 初三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三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规定的答题纸范围内,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第一部分(26分)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
(4分)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4分)教养是细水常流的,它生生不息地繁演在我们的骨髓里。
教养必须要有酵母,在潜移默化和条件反射的共同烘烤下,假以足够的时日,才能自然而然地散发出香气。
化妆可以使脸面繁花似景,但只有内在的建硕,才禁得住冲刷和考验。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10分)①子曰:“,可以为师矣。
”(《论语八则》)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③采菊东篱下,(陶渊明《饮酒》)④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郦道元《)⑤,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⑥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⑦几处早莺争暖树,。
《钱塘湖春行》)⑧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4.名著阅读。
(5分)①《阿长与山海经》中这样写到:“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
”请写出“我”所记得的“麻烦的礼节”中的一个,并说说是什么事让“我”觉得“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
②下列选项是《西游记》中相关情节的概述,其中没有错误的是哪一项?a.孙悟空原是傲来国海中花果山上的一个石猴,本领高强,机智过人,因率先发现水帘洞被众猴拥戴为王,自封为齐天大圣。
b.孙悟空大闹天宫,不仅偷食蟠桃美酒,还吃尽太上老君的金丹。
众天神斗不过他,只好请来观音菩萨,把他压在五行山下。
c.孙悟空一行在火云洞受阻,他请龙王洒雨水反被烧伤,八戒被红孩儿假扮观音捉去。
最终观音降伏红孩儿,收作善财童子。
《阅历与读书》阅读题及答案
《阅历与读书》阅读题及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阅历与读书赵迎辉④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之所以如此,是由于阅历的缘故。
有无阅历、阅历多少不仅影响着读书的倾向,某些时候甚至关系到读书的效果。
②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缘由在于阅读并非是对作品的简约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制造过程,人生的经受与生活的阅历都会参加进来。
正如歌德所说的:“阅历丰富的人读书时,经常是一只眼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那么留心看纸的背而。
”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③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生活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年龄亲密相关。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经受的人和事越来越多,获得的阅历和教训也越来越多,对一些事物的看法渐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时我们的阅历就会日趋丰富。
不过这并不是绝对的。
有的人年龄虽然不大,但却走过很多地方,经过诸多历练,体验过各种身份和角色,经受过繁复岗位的熬炼和艰苦生活的磨砺,这种经受同样可以让他拥有丰富的阅历。
人既然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那么要想增加自己的阅历,就要努力拓宽生命的宽度。
培根认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测得之”,只有亲身体验,躬行践履,才能精确把握社会现实,不断提高理解技能,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从而更加深入地领悟书中蕴含的寓意和韵味。
④然而阅历不等于经受。
并不是说只要经受过的,就会自然而然地成为人们的阅历。
经受只是一种经过.或走过,或听过,或看过,形成的是事物的表象,是感性的。
而阅历那么是一个人对社会、对事项的经受及理解程度,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受进行思索、领悟、概括、提炼,是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
⑤读书增长阅历,阅历助益读书,但这并不意味着读书和阅历可以相互代替。
人类进展的历史反复证明,读书和阅历都是猎取知识的重要源泉,也是提高技能的必经之路,二者不可偏废。
杂文四则 杂文
杂文四则杂文一、教学目的:1、理解这四篇文章都是从不同角度来谈与学习、治学有关的问题。
2、认识学习的根本诀窍是专心致志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文中所谈学习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难点:正确理解作者独创的见解和引用阐述论点。
三、教学时数:自读课文两课时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作者简介:邓拓(1912--1966),原名邓子健,又名邓云特,福建省闽侯县人,是当代著名的思想理论家和散文作家。
幼年酷爱文学艺术,1930年加入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在30年代就开始发表散文。
1945年初在晋察冀边区主持编辑了我国第一部《毛泽东选集》。
建国后,曾经任《人民日报》总编辑。
1958年秋,调任北京市委书记,主编理论刊物《前线》。
60年代初以马南村等笔名,创作了一批引人入胜,启人心智的杂文,其中最著名的是《燕山夜话》和与吴晗、廖沫沙合写的《三家村札记》。
在文革中,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制造了所谓三家村反党集团冤案,邓拓首当其冲,被诬为三家村主将而遭受残酷迫害,于1966年5月18日含冤去世。
在30年笔走龙蛇的生涯中,邓拓留下了大量散文瑰宝,以杂文的成就最突出,仅代表作《燕山夜话》就发行数十万册。
《燕山夜话》包括150多篇杂文,思想深刻针对性强,知识丰富,不拘一格,做到了于知识之中见思想,在议论之间藏情趣,熔百家典籍于一炉,寓郑重严肃于愉悦,具有极强的战斗性、教育性和趣味性,被誉为一部小百科全书。
老舍先生读后,情不自禁地称赞作者是大手笔写小文章,别开生面,独具一格。
邓拓是一位对党的事业,对人民的利益至为关切的作家。
本篇所选的四篇杂文谈论的都是学习中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角度各异,风格有别,教育性极强,对于今天有志于为四化学习读书的人,特别是青年人,无疑是极好的治学修养的教科书。
词语补释:穿凿(chuānzùo)把没有这种意思的说成有这种意思。
《才能来自勤奋学习》阅读附答案参考
《才能来自勤奋学习》阅读附答案参考①生而知之者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
人们的才能虽有差别,但主要来自于勤奋学习②学习也是实践,不断的学习实践是人们获得才能的基础和源泉。
没有学不会的东西,问题在于你肯不肯学,敢不敢学。
自幼养成勤奋学习的习惯,就会比一般人早一些表现出有才能,人们却误认为是什么天才,捧之为神童。
其实,天才和神童的才能主要也是后天获得的。
当所谓天才和神童一旦被人们发现后,捧场、社交等等因素阻止了他们继续勤奋学习,渐渐落后了,最后竟一事无成者,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
反之,本来不是神童,由于坚持不懈地奋发努力,而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发明家的却大有人在。
③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都不是神童。
牛顿终身勤奋学习,很少在午夜两三点以前睡觉,常常通宵达旦工作。
爱因斯坦读中学的成绩并不好,考了两次大学才被录取,学习也不出众,毕业后相当一段时间找不到工作,后来在瑞士伯尔尼专利局当了七年职员。
就是在这七年里,爱因斯坦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地学习、工作着,利用业命时间勾画出了相对论的理论基础。
发明家爱迪生家境贫苦,只上了三个月的学,在班上成绩很差。
但是他努力自学,对于许多自己不懂得的问题,总是以无比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刻苦钻研。
为了研制灯泡和灯丝,他摘写了四万页资料,试验过一千六百多种矿物和六千多种植物。
由于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比一般人的工作时间长得多,相当于延长了生命,所以当他七十九岁时,他宣称自己已经是一百二十五岁的人了。
任何人付出和他们同样艰苦的努力,都能有这样、那样的贡献,都会获得一定的才能。
④其实不仅是科学,在文学艺术上也是一样。
狄更斯曾说:我决不相信,任何先天的或后天的才能,可以无需坚定的长期苦干的品质而得到成功的。
巴尔扎克说:不息的劳动之为艺术法则,正如它之为生存法则一样。
⑤总之,人们的才能主要是由勤奋努力学习得来的。
马克思终身好学不倦,为了写《资本论》,花了四十年的功夫阅读资料和摘写笔记。
他在伦敦,每天到大英博物院图书馆阅读,竟在座位前的地板上踩出一双脚印。
谈读书与治学
谈读书与治学
“治学态度”:答案就是“实事求是”四个大字。
“空喊读书的人”:有三种人:第一种人自己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读不下去,又觉得读书很有必要,于是就成了空喊。
第二种人有一些误解,以为拿起书来从头到尾读下去,就会变成读死书,所以还不敢也不肯这么做,于是也变成了空喊。
第三种人因为太懒了,不愿意自己花时间去读书,只希望能得到什么秘诀,不必费很大力气,一下子就能吸收很多知识,所以叫喊要读书,实际上却没有读。
“不要秘诀也就是秘诀”有些读者一见有秘诀就满心欢喜,结果不免上当。
历来真正做学问有成就的学者,都不懂得什么秘诀。
“耳读法”:依靠耳朵听别人读书的一种读书方法。
“耳读法”适用于老年人和自己不能看书的人。
另外,还要善于利用图书馆的各种资料和工具书。
要学会查阅《册府元龟》、《太平御览》、《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
等工具书,寻找与你的专题研究有关的条目,也许会得到必要的文献线索。
然后你再去借阅那些文献,相信你定会大有收益。
《学者有四失》阅读答案3篇
《学者有四失》阅读答案3篇《学者有四失》阅读答案3篇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具有开放性,不是唯一的,我们要敢于辨证扬弃,吸取精华,弃其糟粕,使其更完善。
一份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称之为好阅读答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者有四失》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学者有四失》阅读答案1学者有四失②,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③,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④。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注释:①选自《礼记·学记》。
②失:过失,缺点。
③失则多:意思是,失之于学得过多((而不去实践))。
④心之莫同也:心理各有不同。
25、解释句中字体加粗的词。
2分(1)、或失则多(2)、长善而救其失者也26、下列句中的“之”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是( )2分A、教者必知之B、虽与之俱学C、此四者,心之莫同也D、学而时习之2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28、假如你是一名教者,针对学者存在的缺点,会运用什么方法来教育他们?1分参考答案::译文:学习的人往往有四个方面的缺点,教育者必须知道(它)。
人们学习,有的缺点是学得太多(而不去实践),有的缺点是学得太少,有的缺点是把学习看得太容易,有的缺点是遇到困难就停止不前。
这四种人,心里各有不同。
(教育者)知道了他们的不同心理,然后才能补救其不足。
做教师的,就是要发扬(他们)的长处,补救他们的缺点的啊。
25、(1)、有的人(2)、发扬26、C 27、(教育者)知道了他们的'不同心理,然后才能补救其不足。
28、围绕“因材施教”谈即可。
《学者有四失》阅读答案2学者有四失②,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③,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④。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注释:①选自《礼记?学记》。
②失:过失,缺点。
③失则多:意思是,失之于学得过多((而不去实践))。
《以真性情做真学问邓正来印象》 语文阅读题及答案
《以真性情做真学问邓正来印象》语文阅读题及答案《以真性情做真学问-邓正来印象》语文阅读题及答案①在当今中国学术界,邓正来是我特别欣赏的一个人。
我之所以欣赏他,一是因为他有真学问,二是因为他有真性情。
②今日混迹学界的人多矣,但真学者甚少。
有一些人俨然学界的大名人大忙人,挂着各种学术头衔,不停地举办或参加各种学术名目的活动,却永远坐不下来认真做一点学问。
还有一些人仅仅因为职业的需要而在做着学问,但心里并不喜欢,学问只是谋取职业利益例如职称、津贴、课题经费的手段。
人们常说,做学问要耐得寂寞,这当然不错,耐不得寂寞的人肯定与学问无缘。
可是,倘若一件事本身不能使人感到愉快,所谓耐得寂寞就或者是荒唐的。
一个真爱学问的人与其说是耐得寂寞,毋宁说这种寂寞是他的自觉选择,他在其中自得其乐,获得最大的心灵满足。
③邓正来正是这样。
他本是一个活动能力极强的人,如果想到社会上折腾一番,一定风光十足,能闹出特大的动静。
然而,事实上他比谁都坐得住,十几年如一日地坐在书桌前做学问。
他喜欢用闭关一词描述他的这种状态,据我了解,他的闭关特别是针对各种打着学术旗号的非学术、准学术活动的,他决不去搀和这一类热闹。
④邓正来虽然闭关于书斋,可是,看一看十几年来他所思考和研究的课题,诸如中国市民社会的建构、中国社会科学的自主性、西方自由主义传统等,我们便可知道,其实他是一个有着强烈社会关切的学者。
我特别要赞许的是,他用了五年时间潜心研究当代最重要的自由主义思想家 ___,阅读了哈氏的全部原著以及西方学者研究哈氏的全部重要著作。
在研究过程中,邓正来还做了大量的翻译工作。
目前业已出版的 ___的主要著作,包括《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自由秩序原理》、《法律、立法与自由》和《 ___论文集》,都是他翻译或主译的。
由于他是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翻译的,因此,译文准确而流畅,实为学术译著中的精品。
学界有一些才子不屑于从事翻译,仿佛那是大材小用,他们只喜欢领导翻译。
我们说有成就的人有学问 阅读答案
我们说有成就的人有学问阅读答案我们说有成就的人有学问阅读答案①我们说有成就的人有“学问”,既然是“学问”,那么就要既“学”且“问”。
“问”从何而来?从疑而来。
只有多疑、善疑、质疑、探疑,才能获得渊博的知识,用之于人民的事业。
清朝学者认为,学贵有疑,小疑那么小进,大疑那么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
所以,我们说:学贵质疑。
②人们常常把知识比作海洋,海洋是无边无际的,。
一个人,无论他有多大的学问,总会有无知的地方,而多疑、善疑、质疑、探段那么是获取新知识的途径。
正是基于这一点,法国伟大作家巴尔扎克说:“翻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地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
”确实如此,如果达尔文没有对“特创论”的疑心,就不会有“自然选择学说”确实立。
所以说,只有疑才能使我们的智慧之树开出艳丽的花,结出丰的果。
③但是,我们必须明白,疑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和认真思考之上的,绝不是无端的'猜疑或随便的疑心。
达尔文对“特创论”的疑心,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在于他随“贝格尔”号帆船环球旅行之后,观察和采集了大量的动植物标本,考察和研究了无数的地质资料,经过综合探讨之后,才向根深蒂固的“特创论”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
这是一场真理对谬误的挑战,其结果自然是真理胜利。
可见,任何有效的疑心,都依赖于对事实的仔细分和对理论的深入研究。
④可是我们有许多青年,他们不善于疑心,不善于发现。
他们相信,但凡书上写的便是正确的,但凡前人说的便是真理。
他们迷信书本,崇拜前人,不敢越雷池一步。
这样的人,自然不会有什么发现,更不可能有什么创见。
他们对于社会的进步没有什么奉献,还可能成为社会前进的绊脚石,阻碍人类文明的开展。
这样的人多了,我们的社会就不会进步,人类的文明就会停滞不前。
所以我们必须提倡疑心精神。
半个多世纪以前,先生就曾通过《狂人日记》倡导这一精神。
如今,历史的车轮已转过了一周又一周,我们也早该拿起反向思维这把钢枪,作为我们向科学进军的武器了。
不要秘诀的秘诀阅读训练与答案
不要秘诀的秘诀阅读训练与答案阅读文章,答复下列问题。
历来真正做学问有成就的学者,都不懂得什么秘诀,你即便问他,他实在也说不出。
明代的学者吴梦祥自己定了一份学规,上面写道:古人读书,皆须专心致志,不出门户。
如此痛下工夫,庶可立些根本,可以向上。
或作或辍,一暴十寒,那么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
看来这个学规中,除了“不出门户”的关门读书的态度不值得提倡以夕卜,一般都是很好的见解。
事实确实是这样。
不管你学习和研究什么东西,只要专心致志,痛下工夫,坚持不断地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
最怕的是不能坚持学习和研究,抓一阵子又放松了,这就是“或作或辍,一暴十寒”的状态,必须注意克服。
吴梦祥的这个学规对我们今天仍然有一些用处。
这种学规早在宋代就十分流行,特别是朱熹等理学家总喜欢搞这一套。
但是其中也有的不是学规,而是一些经历之谈。
如陈善的《扪虱新话》一书写道:读书须知出入法。
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
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
盖不能入得书,那么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那么又言下。
惟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也。
用现在的眼光读这一段文字,也许觉得他的见解很平常。
然而,我们要知道,陈善是南宋淳熙年间,即公元12世纪后半期的人。
在那个时候他就能够提出这样鲜明的主张,也算是难能可贵的了。
他主张要读活书而不要读死书,就是说要知入知出;要体会古人著作的精神和实质而不要死背一些字句,就是说要体会古人用心处而不可言下。
不但这样,他还反对为读书而读书的倾向。
他主张读书要求实际运用,并且要用得灵活,即所谓“透脱”。
你看他的这些主张,难道不是一种反教条主义的主张吗?他的这个主张,过去很少有人注意,因为他的声名远不如朱熹等人,但是他根据自己读书的经历而提出了这种主张,我想这还是值得推荐的。
宋儒理学的代表人物中,如陆九渊的读书经历也有可取之处《陆象山》有一那么写道:“如今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
”接着,他又举出下面的一首诗:“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①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高二下 《不要秘诀的秘诀》(沪教版)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课件、地理课件、 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Download prompt: This PPT courseware has been carefully prepared by our store. We hope that after downloading, it can help everyone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fter downloading the PPT courseware, i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关于读书的作文(10篇)
关于读书的作文(10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只要投入到书籍中,你就会发觉:有喜又忧,既能丰富自己的语言,又能增长学问,这就是读书的乐趣。
小时候,读书为了玩。
自己在书上学到的学问和故事,便和伙伴们一起共享。
伙伴们纷纷出题目,讲故事给大家,每当我讲完一个故事,伙伴们都啧啧欣赏,把艳羡的目光投向我,那种美滋滋的成就感真让人难以忘记。
如今回想起来,那只是些乱七八糟的故事,但是,没方法,伙伴们喜爱呗,我当然就无比欣喜了!懂事了,读书存在困难。
我读的是一些无聊的差书,远不如有些同学从外地买的好书那般精彩。
他们的书内容丰富,情节精炼;而我的书却内容贫乏,情节无趣。
同学的讥讽,使我无比的自卑,无比的忧愁……但是,没方法,没有忧愁的苦痛,哪来欣喜得快乐?长大了,读书有了收获。
由于读书,我的语言丰富了。
在丰富的语言,与人的对话更加生动了。
在小伴侣面前,我们当然就成了“学问渊博”的长辈了!有欣喜,有忧愁,有收获,这就是读书的乐趣!关于读书的作文2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很喜爱这句格言,由于我也很爱看书。
从我上二班级开头,妈妈就为我在县图书馆办一张借书卡,我每星期都会去借两本书,每天一放学我就冲到房间,快速地拿出书看起来,一看书,我就纹丝不动的,不管妈妈怎样叫我,我只是随口的容许一句,直到时把整本书看完,才去做别的事,为此妈妈常常说我有了书就不要吃不要睡了。
三班级时,我迷上了《笑猫日记》,每次去图书馆,我都要借,由于这套书里的仆人公笑猫经受的事深深吸引着我,它的悲欢离合都会令我牵肠挂肚。
有一次,我借了笑猫系列的《那个黑色的下午》这本书,我津津有味的看着,当我看到大地震来临时笑猫一家失散的情景,我泪落如珠,这时妈妈催我睡觉了,可是我依旧坐着没有离开的意思,眼睛还是目不转睛地盯着书,结果把妈妈弄生气了,很很地批了我一顿,没方法,我只好依依不舍地合上书去睡觉。
瞧,我就是这样爱看书,我爱与书作伴,做个欢乐的读书人。
《学者的本分》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文,达成以下各题。
学者的安分胡成①学术研究的主旨,在于知识创新意义上的发现和发明。
就其成败得失来看,假如套用托尔斯泰的那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像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那么似能够说成功的学者都很相像,不可功的学者各有各的烦忧和悲伤。
一般说来,学术上能够成功之人,是在正确的时间里研究正确的问题,需要天分、训练、勤劳,自然还要有点运气。
这就注定只有很少量人能够崭露头角,成为学术研究的佼佼者。
毕竟,在未知世界里的探究,前方充满了太多不确定性,大部分人平生不过在黑暗中趔趔趄趄,虽忘餐废寝,废寝忘食,却不见得能有收获。
②自然,有幸做出点成绩者大有人在。
可是,若是不可以进入学术史意义上的“发凡起例”,或许说带来科学革命意义上的“范式转换”,那点成绩也不过为他人建筑雄伟大厦增砖添瓦。
这就像吾人进到北京故宫,第一映入眼帘而赞美不已的,是炫丽的房顶、庄严的大殿、堂皇的拱门、挺秀的圆柱;不会有多少人注意修造这些建筑所用的青砖绿瓦。
幸亏,平生以学术为业之人,多多少少都有些病态的自恋情结。
即便生不逢时、身处窘境,也没有太多想到知难而退。
③由此说来,学术生涯确如马克斯·韦伯所说是“一场疯狂的冒险”,多半人注定一无所得,失落而归。
韦伯意味深长地责问那些年青学生:“你能够年复一年看着平凡之辈一个接一个爬到你的前方,而既不怨怼也无创痛吗?”在他所谓学术生涯是“一场疯狂的冒险”的叙述里,很难说没有自己心理不均衡和受挫感的投射。
④韦伯的这一责问怕还有实实在在物质生活上的羞怯和失落。
当前好多大学的薪酬制度,采行的是“比赛制”,教授分为“基底工资”加“岗位津贴”。
就基底薪资而言,几乎全部学者都没法过上风光的生活。
作为赔偿,基底薪资之上加了必定数目的“岗位津贴”,评定标准是所谓数字化的业绩查核。
因此,当下“不可功”的学者,最后假如能够坚持下来而不至于失魂落魄,必定比当年的韦伯更能经受住各样“折腾”。
⑤人生的崎岖和困蹇,原来就不不过单调负能量。
《才能来自勤奋学习》—阅读题答案
《才能来自勤奋学习》—阅读题答案才能来自勤奋学习①生而知之者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
人们的才能虽有差别,但主要来自于勤奋学习。
②学习也是实践,不断的学习实践是人们获得才能的基础和源泉。
没有学不会的东西,问题在于你肯不愿学,敢不敢学。
自幼养成勤奋学习的习惯,就会比一般人早一些表现出有才能,人们却误认为是什么天才,捧之为神童。
其实,天才和神童的才能主要也是后天获得的。
当所谓天才和神童一旦被人们发觉后,捧场、社交等等因素阻挡了他们继续勤奋学习,慢慢落后了,最末竟一事无成者,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
反之,原来不是神童,由于锲而不舍地发奋努力,而成为闻名遐迩的科学家、发现家的却大有人在。
③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都不是神童。
牛顿终身勤奋学习,很少在午夜两三点以前睡觉,经常夜以继日工作。
爱因斯坦读中学的成果并不好,考了两次高校才被录用,学习也不出众,毕业后相当一段时间找不到工作,后来在瑞士伯尔尼专利局当了七年职员。
就是在这七年里,爱因斯坦在艰苦的条件下坚韧地学习、工作着,利用业命时间勾画出了相对论的理论基础。
发现家爱迪生家境贫苦,只上了三个月的学,在班上成果很差。
但是他努力自学,对于很多自己不懂得的问题,总是以无比顽强的意志和毅力刻苦钻研。
为了研制灯泡和灯丝,他摘写了四万页资料,试验过一千六百多种矿物和六千多种植物。
由于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比一般人的工作时间长得多,相当于延长了生命,所以当他七十九岁时,他宣称自己已经是一百二十五岁的人了。
任何人付出和他们同样艰苦的努力,都能有这样、那样的贡献,都会获得肯定的才能。
④其实不仅是科学,在文学艺术上也是一样。
狄更斯曾说:我决不相信,任何先天的或后天的才能,可以无需坚决的长期苦干的品质而得到胜利的。
巴尔扎克说:不息的劳动之为艺术法那么,正如它之为生存法那么一样。
⑤总之,人们的才能主要是由勤奋努力学习得来的。
马克思终身好学不倦,为了写《资本论》,花了四十年的功夫阅读资料和摘写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历来真正做学问有成就的学者,都不懂得什么秘诀,你即便问他,他实在也说不出。
明代的学者吴梦祥自己定了一份学规,上面写道:
古人读书,皆须专心致志,不出门户。
如此痛下工夫,庶可立些根本,可以向上。
或作或辍,一暴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
看来这个学规中,除了“不出门户”的关门读书的态度不值得提倡以夕卜,一般都是很好的见解。
事实的确是这样。
不管你学习和研究什么东西,只要专心致志,痛下工夫,坚持不断地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
最怕的是不能坚持学习和研究,抓一阵子又放松了,这就是“或作或辍,一暴十寒”的状态,必须注意克服。
吴梦祥的这个学规对我们今天仍然有一些用处。
这种学规早在宋代就十分流行,特别是朱熹等理学家总喜欢搞这一套。
但是其中也有的不是学规,而是一些经验之谈。
如陈善的《扪虱新话》一书写道:
读书须知出入法。
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
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
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
惟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也。
用现在的眼光读这一段文字,也许觉得他的见解很平常。
然而,我们要知道,陈善是南宋淳熙年间,即公元12世纪后半期的人。
在那个时候他就能够提出这样鲜明的主张,也算是难能可贵的了。
他主张要读活书而不要读死书,就是说要知入知出;要体会古人著作的精神和实质而不要死背一些字句,就是说要体会古人用心处而不可死在言下。
不但这样,他还反对为读书而读书的倾向。
他主张读书要求实际运用,并且要用得灵活,即所谓“透脱”。
你看他的这些主张,难道不是一种反教条主义的主张吗?他的这个主张,过去很少有人注意,因为他的声名远不如朱熹等人,但是他根据自己读书的经验而提出了这种主张,我想这还是值得推荐的。
宋儒理学的代表人物中,如陆九渊的读书经验也有可取之处o《陆象山语录》有一则写道:“如今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
”接着,他又举出下面的一首诗:“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①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
这就是所谓“读书不求甚解”的意思。
本来说不求甚解也并非真的不要求把书读懂,而是主张对于难懂的地方先放它过去,不要死扣住不放。
也许看完上下文之后,对于难懂的部分也就懂得了;如果仍然不懂,只好等日后再求解释。
这个意思对于我们现在的青年读者似乎特别有用。
注:①[涵泳]:深入体会。
(节选自《不要秘诀的秘诀》)1.文中作者肯定的读书态度和方法是什么?(最好用文中语言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面是关于本文行文特点和基本结构的分析,请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A.作者在引述古代学者关于读书学规和方法的经验之谈后,接着对其作阐释和评述,并且融入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B.引述陆九渊的诗句后,作者只对其中一句作了评述,是因为其他诗句与读书方法和态度无关。
C.引述——评述——再引述——再评述,如此循环,是本文行文的主要特点之一。
D.本文虽然有三段引述三段评述,结构看似松散,其实是紧凑的,因为有一条读书方法和态度的主线相牵连。
3.作者在引用陆九渊的诗句后,只对其中的“未晓不妨权放过”作了阐释,而不像前面两段在引用后作全面阐述,这是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结合你的学习体验,谈谈文中倡导的读书态度和方法在我们学习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专心致志;
知出知人;不求甚解2.B3.这段话着重论述读书要不求甚解所以只对“未晓不妨权放过”作了阐释和评述。
4.“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