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涉华报道英汉翻译中的叙事建构(华科)

合集下载

外媒涉华报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r ——以天津港爆炸事故的新闻语篇为例

外媒涉华报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r ——以天津港爆炸事故的新闻语篇为例

外媒涉华报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r ——以天津港爆炸事故的
新闻语篇为例
邓婕
【期刊名称】《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7(026)011
【摘要】批评性话语分析是一种将话语研究和社会理论相结合的跨学科的研究范式,旨在揭示语篇所传达的话语、权力与社会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公正报道,但由于新闻报道所代表的权力主体与所受驱动的意识形态的不同,其背后所隐藏的主观意识会对读者的认知与判断造成不同影响.本文对外国媒体关于"天津港爆炸事故"的新闻语篇进行批评性话语分析,从而揭示涉华报道的新闻语篇中某些形式和结构可能所暗含的意识形态.
【总页数】3页(P112-114)
【作者】邓婕
【作者单位】广东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 广东广州 5103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
【相关文献】
1.外媒金融类新闻涉华报道的意识形态及权力关系选择:《纽约时报》有关中国A 股的新闻语篇批评性话语分析研究 [J], 沈雨敏
2.外媒涉华报道英汉翻译中的叙事建构——以环球网“海外看中国”栏目为例 [J],
吕奇;王树槐
3.批评性语篇分析视角下的外媒涉华报道翻译研究--以《经济学人》“苹果在中国”的汉译为例 [J], 王娅妮
4."把关人"视阈中的地方官媒突发事件报道研究r——以天津卫视"天津港8·12特
大火灾爆炸事故"报道为例 [J], 刘利永;徐占品
5.外媒舆情中的中国形象构建研究\r——以《产经新闻》\"一带一路\"涉华报道为
例 [J], 顾晶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带一路”国际新闻英汉编译中的叙事建构

“一带一路”国际新闻英汉编译中的叙事建构

东南传播2019年第12期(总第184期)70“一带一路”国际新闻英汉编译中的叙事建构陶丹丹(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浙江 绍兴 312000 )摘 要:新闻编译是一种具有建构性的再叙事。

编译者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会融入本民族的社会价值观,对原新闻故事中的某些叙事内容进行解构和重构。

针对国际媒体对“一带一路”的相关报道,《参考消息》编译者通过采用多种叙事策略,解构了原报道中的质疑和误读,重构了符合我国立场的新闻现实以维护话语权和正面的国际形象。

关键词:“一带一路” 新闻编译 叙事建构新闻编译是对“已经建构的现实的再建构”。

[1]受制于媒体机构的规范准则和接受语境的影响,编译者通常会强化、弱化或改变原新闻报道中的某些叙事内容,从而参与对社会现实的建构。

“一带一路”倡议是当前国际媒体涉华报道的核心议题,既赢得了广泛的认同和支持,也存在一些质疑甚至误读。

对此进行英汉编译时,如何再叙事才能引导读者准确认知外媒眼中的中国?本文根据蒙娜·贝克的叙事理论,对《参考消息》“一带一路”编译报道进行多维阐释,重点分析编译者采取的叙事建构策略,并论述这些策略对规避舆论误导、消弭立场分歧、重塑中国形象等方面的作用。

一、选择性建构选择性建构是通过省略或添加文本的方式实现的,其目的在于抑制或强调原文中隐含的叙事。

[2] 在新闻编译中主要体现为:过滤不实信息、删除讽刺言论、添加评判意见。

(一)过滤不实信息一些西方媒体企图污名化“一带一路”倡议。

China Builds Bridges and Highways While the U.S. Mouths Slogans (《华尔街日报》2018-01-31)这篇报道,虽总体支持倡议,但在提到人民币日益频繁地成为交易媒介时,穿插了这样一个叙事情节:“‘一带一路’项目使斯里兰卡债务缠身”(原文为 “As Sri Lanka has found,Chinese money supposed to liberate productive forces often ends up sn-arling the recipients in chains of debt.”)。

英语新闻标题中修辞手法的汉译

英语新闻标题中修辞手法的汉译

英语新闻标题中修辞手法的汉译发布时间:2021-12-22T06:11:45.745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9卷20期作者:申蔚琳[导读] 新闻标题是新闻的一扇窗,用简练的文字浓缩了新闻最主要的内容申蔚琳(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350)摘要:新闻标题是新闻的一扇窗,用简练的文字浓缩了新闻最主要的内容。

英语新闻标题用词简明、通俗易懂,综合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增强效果并吸引读者眼球,能否恰当地译出英语新闻的标题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英语报刊杂志中新闻标题,分析了其汉译时运用的各种修辞手段,如头韵、隐喻、平行、套用典故、双关、对照、夸张等,总结出译者在汉译修辞类英语新闻标题的原则。

关键词:新闻标题; 修辞手法; 翻译原则新闻通常由三部分组成:标题、导语和正文,其中标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浏览标题,读者可以快速了解这条新闻的主要内容,属于哪个领域,是否值得阅读等。

好的标题应具有准确、简洁、清晰等特点,这些特点常常通过词汇、语法、修辞手段和标点符号体现。

其中,最有效的表现方法为修辞手法,它综合了隐喻、双关、平行、夸张、重复等多种手法,更加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了新闻的内容和特色。

修辞手段在新闻标题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通过双关语、头韵和其他修辞手段的使用,有意地产生影响”(Develotte & Rechniewski)。

如何将带有修辞手法的英文标题翻译成中文值得深入研究,也成为新闻翻译的重要课题。

1、头韵头韵是在单词中连续出现相同的开头音。

在英语新闻标题中,它常常制造一种强烈的语音效应,增强标题的感染力。

如,Protestants Protest (新教教徒示威抗议),Soldiers Salaries Soar (士兵薪水剧增)。

这两个标题分别运用/p/和/s/构成头韵,在发音上加重语气,达到强调的作用,加深读者对标题的印象。

再如,No Fans? “No fret!” (赛场没人气?咱可没生气!)。

俄罗斯媒体涉华环境叙事感知的维度构建及话语重塑

俄罗斯媒体涉华环境叙事感知的维度构建及话语重塑

俄罗斯媒体涉华环境叙事感知的维度构建及话语重塑目录一、内容描述 (3)1. 研究背景与意义 (4)2. 文献综述 (5)3. 研究内容与方法 (7)二、俄罗斯媒体涉华环境叙事的维度构建 (8)1. 政治维度 (9)1.1 国家形象与地位 (10)1.2 外交政策与立场 (11)1.3 国际合作与竞争 (13)2. 经济维度 (14)2.1 能源合作与贸易往来 (16)2.2 市场准入与投资环境 (17)2.3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18)3. 环境维度 (19)3.1 气候变化与环保政策 (21)3.2 生态安全与资源利用 (21)3.3 环境问题与责任归属 (22)4. 社会文化维度 (24)4.1 人文交流与合作 (25)4.2 人民感情与相互理解 (26)4.3 教育与科技合作 (27)三、俄罗斯媒体涉华环境叙事的话语重塑 (28)1. 话语重构的原则与策略 (29)2. 话语内容的优化与调整 (31)2.1 提升报道真实性与客观性 (32)2.2 强化议题设置与引导作用 (33)2.3 增强话语的互动性与共鸣力 (34)3. 话语方式的创新与运用 (35)3.1 采用多语种与跨媒介传播 (36)3.2 创新叙事结构与话语模式 (37)3.3 加强与受众的互动与对话 (39)四、案例分析 (39)1. 具体案例选择与描述 (41)2. 案例分析 (42)3. 案例讨论与反思 (43)五、结论与展望 (44)1. 研究结论总结 (44)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45)3. 政策建议与实践指导 (47)一、内容描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俄罗斯媒体在涉华环境叙事中的感知维度构建及其话语重塑过程。

通过对俄罗斯主流媒体的调研与分析,本文揭示了俄罗斯媒体在报道中国环境问题时所采取的不同视角和叙事策略,以及这些策略背后的文化、政治和经济考量。

在俄罗斯媒体的叙事中,中国往往被描绘成一个负面的环境角色,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挑战和责任。

从俯视到平视从宏观到微观——近年来外媒涉华报道视角变化案例分析

从俯视到平视从宏观到微观——近年来外媒涉华报道视角变化案例分析

从俯视到平视从宏观到微观——近年来外媒涉华报道视角变
化案例分析
刘蓉蓉
【期刊名称】《对外传播》
【年(卷),期】2018(000)012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国际社会对中国新闻的关注愈发强烈。

在此背景下,外媒尤其是西方媒体报道中国的选题更加丰富,视角也出现了一
些调整和变化。

探究这些变化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加强和改进中国新闻对外报道,
增强报道的海外贴近性和针对性。

近年来,外媒涉华报道在议题设置上呈现多元化
趋势,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社会、法治、教科文卫、生态环境、突发事件等
各个方面无所不及。

根据新华社中国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对美联社、法新社、路透社、美国《纽约时报》。

【总页数】4页(P29-32)
【作者】刘蓉蓉
【作者单位】[1]新华社对外部中国国际传播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12
【相关文献】
1.新疆电视人类学片的创作观念——平视、仰视与俯视视角 [J], 刘贝贝
2.批评性语篇分析视角下的外媒涉华报道翻译研究--以《经济学人》“苹果在中国”
的汉译为例 [J], 王娅妮
3."俯视"与"平视"——浅析新闻报道视角转换 [J], 刘真
4.外媒舆情中的中国形象构建研究\r——以《产经新闻》\"一带一路\"涉华报道为例 [J], 顾晶姝
5.师生相处的视角:俯视、平视与仰视 [J], 吴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外媒涉华报道英汉翻译中的叙事建构(华科)

外媒涉华报道英汉翻译中的叙事建构(华科)

在信息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国际舆论在国际关 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是一国发展不可忽视的力量。 而如何认识我国所处的国际舆论同样不可小觑,这 是我们制定对外传播战略的基础和前提。(王玲宁, 2009:42)因此,如何通过海外媒体对中国的报道, 来管窥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有助于我们较为全面、 客观地认识与定位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形象与地位。
3. 外媒涉华报道英汉翻译中的叙事建构 本文将从叙事建构的四种基本方式切入,对外 媒涉华报道英汉翻译进行多维阐释。选取语料来自 环球网“海外看中国”栏目有关中国的报道,时间 跨度为2014年1月1日至8月1日;剔除源语言为非英 语的报道后,共计371篇。从原文来源看,主要是美 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的主流媒体,不包括这些 国家的华媒和侨报,其中美媒238篇,英媒97篇, 澳媒22篇,其他英语国家媒体14篇;从原文涉及领 域看涵盖经济、政治、军事、外交、社会、文化、 科技、教育、环境等方面;从原文对华立场看,偏 正面、中立、偏负面皆有。
外媒涉华报道英汉翻译中的叙事建构
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吕 奇 王树槐
目录
1. 引言 2. Mona Baker的叙事理论 3. 外媒涉华报道英汉翻译中的叙事建构 3.1 时空建构 3.2 文本素材的选择性采用 3.3 标示性建构 3.4 人物事件的再定位 4. 结语
1. 引言
近年来,西方学者从社会学和叙事学的角度对 各种翻译现象及其社会机制进行跨学科的综合性研 究,分析影响翻译的生产、传播和接受、具体翻译 策略运用的各种社会制约因素。由此翻译活动不再 是追求精确再现的语言对译,翻译位居不同权力位 阶的文化彼此冲撞和混杂、支配与反扑的前线,翻 译是各种主体及他者塑造和重塑的场所,也是操弄 各种再现系统与不同意识形态交锋的领域。在这些 意义下,翻译可以说是文化政治的场域。(李红满, 2007:8)

科技文章英翻中

科技文章英翻中

科技文章英翻中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科技文章英翻中的重要性
2.翻译科技文章的挑战与策略
3.科技文章英翻中的实践案例
4.提高科技文章英翻中质量的建议
正文
随着科技的全球化,科技文章英翻中的需求日益增长。

科技文章英翻中对于促进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推动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

然而,科技文章英翻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专业术语、语言风格和结构等方面的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译者需要采取一定的策略,如充分了解学科背景、积累专业词汇和保持忠实于原文等。

在科技文章英翻中的实践中,译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科技文章的语言风格通常较为严谨,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要保证译文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其次,科技文章中常常出现大量的专业术语,译者在翻译时需要准确理解这些术语的含义,并在译文中用恰当的词汇表达。

此外,科技文章的结构通常较为复杂,因此在翻译时要注意保持原文的逻辑结构,使译文条理清晰。

提高科技文章英翻中质量的建议有以下几点。

首先,译者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如积累专业知识、拓宽词汇量等。

其次,译者在翻译时要注重与原文的对比,确保译文的准确性。

此外,译者可以多参加相关的培训和研讨会,与同行交流经验,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

总之,科技文章英翻中对于推动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充分了解学科背景、积累专业词汇和保持忠实于原文等策略。

超文本视角下的外媒涉华报道翻译研究

超文本视角下的外媒涉华报道翻译研究

超文本视角下的外媒涉华报道翻译研究作者:连伟煌来源:《校园英语·上旬》2016年第03期【摘要】随着我国综合不断强盛,在我国发生的各种事件也受到世界的关注,因此,国外媒体也越来越多地将目光瞄准中国,对中国的报道也越来越多。

例如:英国知名杂志《经济学人》从2012年1月28日的那一期杂志开始专门开辟了中国专栏,为有关中国的文章提供更多的版面。

本文就选取了该杂志2015年4月19日的一篇报道《China’s policy easing——Mr.Li’s toolbox》,以超文本视角进行汉译分析。

【关键词】超文本视角涉华报道翻译《经济学人》一、超文本因素与涉华报道翻译传统意义上来说,一个作品的超文本因素通常包括:作品的标题、副标题、笔名、序文、献辞、题词、注解、后记、附录、封面、插图等等。

而如今,超文本范畴已从书内外的装饰性手段及传统管理扩大到文本产生的文化环境、经济体制及审查制度等等大环境因素。

张美芳1认为研究某一个超文本成分要包括其所处的情景如(here)、出现和消失的时间(when)、存在的形式(how)、信息发送者与接受者(from whom and to whom)译者写作习惯影响。

长期以来,以英语为媒介的外媒报道具有话语上的领导地位,能够极大左右世界舆论,影响世界人民思想。

在其看似客观公正的言辞下,往往还有着“一言堂”的趋势。

因此,在进行外媒涉华报道翻译的同时,译者应首先从自身出发,根据自身经验和知识建构,对译文进行处理后,再进行翻译,实现自我的主动创造。

这一方面就要求译者应充分考虑翻译中的超文本因素,在保留客观新闻事实的基础上进行翻译。

另一方面,译者发挥主体性必须以国家利益为重,使翻译既达到传播的效果,又与国家的利益和意识形态保持一致。

二、从超文本因素角度出发处理译文1.从中西方新闻报道习惯不同看标题翻译。

标题经常被新闻业内比作“新闻报道的眼睛”,首先来看标题:China’s policy easingMr.Li’s toolbox在刘宓庆所著的《文体与翻译》2中提到了标题翻译的注意事项:“……即使是明白、易懂的新闻标题,我们在汉译时也常需加上逻辑主语,或电讯中有关的人的国籍、事情发生地点等等,总之必须增补介绍性、注释性词语以利中国读者理解,避免读者产生误解。

英语作文新闻报道范文及翻译

英语作文新闻报道范文及翻译

英语作文新闻报道范文及翻译看新闻报道,了解社会,看英语版本,提高自己的英语阅读能力。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英语作文新闻报道范文及翻译,供大家参阅! 英语作文新闻报道范文及翻译:铁路旅客手指被夹自动门不得不跟随高铁列车一起跑Video footage shows a man forced to run alongside amoving high speed train after getting his fingerclamped between one of the doors.视频显示一名男子手指被夹自动门,不得不跟随高铁列车跑起来。

The video was filmed on May 15 at a station inChangzhou, east China's Jiangsu province, accordingto the People's Daily Online.视频拍摄于5月15号江苏常州站,人民网报道。

After some time, the man manages to pull his fingeraway from the closed doors.一会之后,这名男子成功的将手指挣脱开来。

In the footage the man can be seen moving along with the train.从视频中可以看出男子和列车一起跑了起来。

According to Xinmin, the man boarded the wrong train thinking it was the G7080 train.据称男子上错车,以为那是G7080列车。

As soon as he realised his mistake, he tried to exit the train.意识到自己上错车后,他立马走出车门。

However as he left in a hurry, he got a finger on his left hand trapped in the automatic doors.然而在他匆忙下车时,他左手手指被夹在了自动门里。

浅谈英汉新闻翻译及其翻译策略

浅谈英汉新闻翻译及其翻译策略

浅谈英汉新闻翻译及其翻译策略新闻翻译是将英文新闻内容译为汉语的过程。

它是一种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能够使不同语言背景的人们了解外国新闻,并加深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

由于英文与汉语之间的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英汉新闻翻译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采取一些翻译策略来解决这些问题。

英汉新闻翻译要注意语言差异。

英文和汉语在语法、词汇以及表达方式上有很大差异。

英文新闻一般使用被动语态,而汉语新闻则更倾向于使用主动语态。

英语的名词短语描述细节更多,而汉语新闻则更倾向于简洁明了的表达。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根据目标语言的特点进行调整,以保持新闻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英汉新闻翻译还要考虑文化差异。

英语和汉语所代表的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影响到新闻翻译的准确性和质量。

译者需要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并在翻译中进行文化转换。

这包括对地名、人名的翻译,对文化习惯和价值观的理解等。

英汉新闻报道的重点和结构也有所不同。

英文新闻更注重事实陈述,而汉语新闻则更加注重背景介绍和情感表达。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进行调整,以保持新闻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在英汉新闻翻译中,译者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来提高翻译质量和效果。

译者可以采用意译。

有些英文新闻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并没有相应的对应词汇或表达方式,这就需要译者进行意译。

意译的目的是更好地传达新闻的内容和意思,而不是简单地翻译词语。

英文中常用的俚语和口头语在汉语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表达方式,译者需要根据上下文和目标读者的理解能力进行意译,以确保新闻的流畅性和准确性。

译者可以采用拆分和替换的策略。

有些英文新闻中的长句和复杂结构可能在汉语中难以翻译,这就需要译者对原文进行拆分和替换。

拆分的目的是将原文的长句拆分为简短的句子,以便读者理解。

替换的目的是用相应的汉语表达方式替代原文中的复杂结构和词汇。

英文中的从句可以使用简单的句子来替换,以保持新闻的流畅性和易读性。

译者可以采用适当的注释和补充说明。

简析汉英互译里新闻翻译的特点

简析汉英互译里新闻翻译的特点

简析汉英互译里新闻翻译的特点【摘要】在汉英互译里,新闻翻译具有独特的特点。

首先是语言的差异,汉英两种语言结构不同,翻译需要准确把握双方的语言特点。

其次是文化的差异,翻译要考虑双方文化差异,确保译文表达准确。

政治因素也会影响新闻翻译,译者需要谨慎处理政治敏感话题。

新闻报道的目的也会影响翻译策略,要保持客观中立。

传播效果是翻译的重要考量因素,确保信息传达准确完整。

了解汉英互译里新闻翻译的特点对于提高翻译质量至关重要。

建议翻译人员不断学习提升,保持跨文化交流的敏感度和适应能力。

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翻译工具的使用将会更加普及,但人工翻译仍是不可或缺的。

【关键词】新闻翻译,汉英互译,特点,语言差异,文化差异,政治因素,传播效果,新闻报道目的,引言,背景,结论,总结,展望,建议1. 引言1.1 介绍在汉英互译中,新闻翻译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种类型的新闻报道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传播,汉英互译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新闻翻译的特点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和分析,以便更好地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传播需求,促进信息的准确传达和有效交流。

新闻翻译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转换,更是涉及语言、文化、政治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

汉英互译里新闻翻译的特点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以便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和传播效果。

通过对语言的差异、文化的差异、政治因素、传播效果和新闻报道的目的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新闻翻译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1.2 背景汉英互译是指汉语和英语之间的相互翻译和交流。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汉英互译在新闻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新闻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传播的重要形式,它涉及到语言、文化、政治等多个方面的因素,需要翻译人员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新闻翻译的特点与普通翻译有所不同。

在汉英互译里,新闻翻译通常要求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同时要适当考虑到目标语言读者的背景和习惯。

新闻报道的语言通常更加简洁明了,需要翻译人员具备快速准确的翻译能力。

英语新闻语篇的解读与翻译策略——基于中国南海冲突新闻报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英语新闻语篇的解读与翻译策略——基于中国南海冲突新闻报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英语新闻语篇的解读与翻译策略——基于中国南海冲突新闻
报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韦忠生
【期刊名称】《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4(028)012
【摘要】批评性话语分析认为话语体现权利和意识形态。

《纽约时报》和《时代》周刊有关南海冲突的11篇新闻报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显示西方新闻报道渗透着对新闻话语权的操控,主要体现在语篇、标题、词语分类和对话性。

西方主流媒体对
华新闻报道深受意识形态的影响,总是在语言形式上进行有意识的选择,使语言表述功能最终服务于文本。

在解读新闻时,读者必须对其进行批评性分析,把握媒体的政治意图。

为了颠覆西方主流媒体对华负面报道,可以采用变译、改译和删译的翻译
方法。

【总页数】7页(P127-133)
【作者】韦忠生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外国语学院,福建福清350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59
【相关文献】
1.批评性话语分析与美国英语新闻语篇中的霸权主义——以两篇新闻报道为例
2.
英语新闻语篇的解读与翻译策略——基于中国南海冲突新闻报道的批评性话语分
析3.英语新闻语篇转述引语的批评性话语分析——以一篇新闻报道为例4.及物性视角下英语新闻语篇的批评性话语分析——以中美贸易战的新闻报道为例5.英语新闻语篇转述引语的批评性话语分析——以一篇新闻报道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外传播中的叙事和传播策略

对外传播中的叙事和传播策略

对外传播中的叙事和传播策略作者:王一多赵鹏来源:《对外传播》2017年第08期2009年11月23日英国驻华使馆以卡梅伦访华之旅为契机在华创建了首个驻华使馆微博账号,一时间粉丝数量飙升至三万多。

之后各国纷纷效仿,“抢滩”微博外交。

美国继英国之后于2010年5月21日在华创建了第二个使馆帐号,截至2014年5月9日,其粉丝数量达到了87万之多,比上一年增加了20万①。

社交媒体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国际传播平台,如何利用好这一平台开展对外传播成为重要议题。

研究美国在这方面好的做法,对我国如何开展对外传播活动工作大有裨益。

一、叙事学与对外传播如何讲好中国的事情是传播者在对外传播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认为可以借鉴叙事学的叙事理论来进行探讨,因为对外传播和叙事学有相通之处。

首先,什么是叙事,“顾名思义,就是叙述事情(叙+事),即通过语言或其他媒介来再现发生在特定时间和空间里的实践”。

②叙事是讲述“我们赖以生存的日常故事”③,而对外传播是用世界接受的语言向国际社会讲述本国的事情。

其次,话语的生产都会按照一定的程序而被控制、选择、组织和再传播,话语是一种实践活动,在书写、阅读和交换中展开。

对外传播是一种跨国界、跨语言、跨文化的对外交流活动,这种交流活动不仅涉及到文本,也涉及到社会、文化、外界等要素。

虽然经典叙事学的探讨只局限于文本内部,但后经典叙事学走出了文本的桎梏。

再次,从理论层面,叙事学对对外传播存在观照的可能。

经典叙事学的叙事时间、叙事视角、叙事结构等结构概念可以用于对对外传播进行微观的文本分析,后经典叙事学对读者、语境、意识形态等非结构的关注可用于对对外传播进行宏观的意识形态解读。

所以,在进行对外传播的时候,不仅要关注经典叙事学所关注的文本分析,也要关注后经典叙事学所关注的语境、受众和意识形态等等。

对于传播的了解和进行叙事分析有助于提高传播者对表达的重视,从而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二、美驻华使馆微博使用情况考察本文随机抽取了美国驻华使馆新浪微博在2015年4月20日至28日的微博记录作为分析研究的对象。

海外华文和英文媒体的中国报道——基于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和The Strait Times(《海峡

海外华文和英文媒体的中国报道——基于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和The Strait Times(《海峡

海外华文和英文媒体的中国报道———基于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和The Strait Times (《海峡时报》)网站的比较分析戴明※一、背景介绍“一带一路”是由中国提出的新的发展合作倡议,主要目标是中国要与相关国家在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开展合作与交流,实现“五通”。

其中之一的“民心相通”指的就是中国要与“一带一路”沿线的人民加强沟通和了解。

因此,要通过媒体来实现“民心相通”,对“一带一路”有关国家的媒体如何报道中国进行研究具有现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作为人们了解国际事务的主要信息渠道,新闻摘要:结合“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和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本文选择新加坡的主流华文和英文媒体为研究对象,以社区结构理论框架和互动概念为支撑,采用量化内容分析方法,对《联合早报》网站和The Strait Times 网站上关于中国的新闻内容和报道方式进行了比较。

本文发现,《联合早报》与The Strait Times 在报道中国时有相似的议题和倾向性,但是《联合早报》的报道内容具有更高的原创性,而The Strait Times 多依赖西方通讯社来报道中国。

另外,在报道中国的方式方面,《联合早报》更侧重于人机互动,而The Strait Times 更侧重于人际互动。

但是,《联合早报》与The Strait Times 都没有充分利用网络的融合传播优势。

本文讨论了华文媒体相对于主流媒体的比较优势。

关键词:“一带一路”;华文媒体;联合早报;The Strait Times [中图分类号]G2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479(2018)02-0083-07※华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China News on Overseas Chinese and Mainstream English Media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Websites of LianheZaobao and The Strait TimesDai MingAbstract :Within the contexts of “the Belt and Road ”and media convergence ,the study analyzed overseasChinese and mainstream English media by using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the concept of interactivity.Through a quantitative content analysis ,this study compared the content and form of the news about China on the websites of LianheZaobao and The Strait Times in Singapore.The study showed that both newspaperscovered similar topics with a similar tone.While Lianhezaobao had more original contents in the news ,The Strait Times relied more on western news agencies.In addition ,in regard to the form of news about China ,LianheZaobao showed a higher level of user-to-computer interactivity while The Strait Times showed a higher level of user-to-useinteractivity.However ,both newspapers did not fully exploit the multimedia capacity of the internet.The study alsodiscussed the relative advantages of overseas Chinese media over the mainstream media.Key Words :the Belt and Road ;Overseas Chinese Media ;LianheZaobao ;The Strait Times83媒体不仅影响着一个国家在受众眼中的形象,同时也会影响到受众如何看待这个国家的外交行为以及本国的相关外交政策①。

“疫情”时期中西方新闻报道的翻译技巧及应用

“疫情”时期中西方新闻报道的翻译技巧及应用

“疫情”时期中西方新闻报道的翻译技巧及应用作者:钮胤羲史红梅韩波来源:《记者观察·下旬刊》2021年第03期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的背景下,西方一些媒体不同程度地把病毒标签化,不准确的翻译时常会引起误解或断章取义,因此新闻报道尤其需要专业人才进行翻译。

对于我国能否在国际舞台上树立正确的舆论形象、争夺舆论焦点的话语权的问题,翻译的影响举足轻重。

为了更好地对外宣传中国有力、有效的抗疫行动,我们需要掌握新闻报道的翻译原则、技巧与跨文化能力。

新闻报道的翻译原则与技巧翻译原则在国际间的新闻报道翻译中,译者通常有以下几条原则需要遵守:一是保持新闻报道的时效性;二是保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三是提取新闻报道的重点。

首先,新闻报道的时效性描述的是事件发生之时与其作为新闻被报道之时的时间间隔,以及新闻报道引起的社会反响。

为了确保新闻的时效性,即新闻的“新”,译者必须熟练地掌握翻译技巧及相关领域的背景知识,及时对所报道的事件作深入了解,以保证译文产出快速而准确。

其次,新闻报道的真实性要求翻译过程必须遵循客观事实,也就是要坚持用事实说话,译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都要同发生的事实相一致。

此外,由于不同文化的表达习惯和受众偏好的读取方式不同,国际新闻在翻译中,不管是在句、段的表达还是在文章结构上,译者都应挑其重点优先择译。

翻译技巧如果新闻标题意义简明,且不包含文化色彩强烈的词汇表达时,我们一般采用直译的方法来翻译标题;否则,一些表达就需要意译。

无论采用何种方法,译者都应遵从原文进行翻译。

新闻的正文部分,译者一般可采用的最基本的翻译技巧分别有全译、摘译和编译。

无论采用的是其中的哪种方法,译者都不能掺杂个人的态度和观点,应遵循原文主旨。

全译是把新闻报道的源语言全部转化为目标语的翻译技巧。

当报道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性,或行文较短时,为了保留该报道的新闻价值,译者一般需采用全译的方式准确、完整地对其进行语言上的转化。

涉华英文新闻特稿的翻译——难点及对策分析

涉华英文新闻特稿的翻译——难点及对策分析

学校代码:10036例矽手芗豸(节贸易声学ofInternationalBusinessandEconomicsUniversity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笔译项目报告涉华英文新闻特稿的翻译——难点及对策分析培养单位:英语学院专业名称:英语笔译培养方向:商务笔译项目性质:英译汉作者:邱惠琳指导教师:张立刚实践导师:徐兴堂论文日期:二。

一二年五月ProjectReportforMasterofTranslationOnTranslationofChina·-relatedEnglishNewsReports———DifficultiesandRemediesByQiuHuilinAdvisor:Dr.ZhangLigangInternTutor:Mr.XuXingtangSchoolofInternationalStudiesUniversityofInternationalBusinessandEconomicsMay,2012毕业报告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报告,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实践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报告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所涉及的笔译项目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特此声明报告作者签名:卿孪.槲\加以年歹月2f日毕业报告版权使用授权书本人完全了解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报告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报告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报告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毕业报告;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毕业报告全文或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照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毕业报告;在以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毕业报告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

中美关系与美国主流媒体涉华报道

中美关系与美国主流媒体涉华报道

2015/9摘要:当前,中国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事务,也越来越重视在国际中的国家形象。

而美国作为目前世界上头号传媒强国,美国媒体的舆论对中国的国家形象塑造有着深远的影响。

回顾中美关系与美国涉华报道的演变历史,分析美国国家利益、对华政策与美国涉华报道之间的关系和规律,有利于深入理解美国涉华舆论的复杂现实并寻找打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的对策。

关键词:中美关系对华政策美国涉华报道国家利益与媒体涉外报道的关系面对国际的问题和变动,由于一个国家的成员对领土、主权等国家根本利益有共同的追求,再加上共同文化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紧密联系,以及以共同的法律、制度、军队等国家机器维护的秩序,形成具有一致共同利益和目标的集合体,因此在处理本国和别国的关系和利益问题上,涉外舆论会呈现相近的有利于本国国家利益的声音。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在社会发生变动时,人们形成或是改变态度都是因为要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需求或服务自身利益,即我们都偏好能够达到自我满足的事物。

当然,在一些场合,国内的局部利益、团体利益甚至个人利益的意见也交错在舆论中存在,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使涉外舆论进一步复杂化。

要分析美国对华政策、国家利益与美国涉华报道的关系,首先要了解一个国家的涉外报道或涉外舆论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一)传播学角度———媒介的外部环境。

任何媒体都不是生活在真空当中的,它必然要与社会产生联系,也就是传播学中所说的“媒介外部的关系”。

首先,媒体在内容生产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来自政治、社会、合作者以及受众等外部关系的影响。

媒介与政治的关系在这些外部关系中是首要的。

即使在标榜新闻自由的西方国家,媒介与政府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一方面媒介起监督作用,另一方面媒介又需要政府提供垄断的信息来源,这使得媒体在监督政府的同时又非常依赖政府。

其次,媒体对于报道对象的处理和态度,必然受制于其所处的政治、文化环境。

尤其在国际事件的报道中,媒体选取什么新闻进行报道、如何叙述、从什么角度、用何种态度报道新闻,都与媒体所处的社会环境、政治环境紧密相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3 省略敏感信息
例3:A few days before the airliner vanished, attackers killed 33 people in a rampage through a crowded train station in Kunming, in southwestern China, slashing throats and hacking limbs with long daggers.(《华尔街日 报》2014年3月12日) 译文:客机消失事件数天前,袭击者在中国西南拥 挤的昆明火车站,用长刀砍杀33人。(美媒:中国 的命运远没有表面上那样笃定,2014年3月13日)
3.3.2 利用标题建构(Titles)
图书、电影和其他材料的标题也是译者建构 (或重新建构)叙事的众多手段之一。(Baker, 2006:132)外媒涉华报道英汉翻译中利用标题建 构的方式有:主题明晰化、赋予情感义、加标点强 化。 例6:China visit is becoming priority for Hollywood stars touting films(《洛杉矶时报》 2014年4月1日) 译文:美媒:好莱坞明星来华讨好媒体争夺观众 (2014年4月3日)
例4:"It's just a bad habit, not everyone is in a hurry," says Zhao from Taiwan, who hopes, with remarkable optimism, that China may resemble Taiwan in just two years.(《今日美国报》2014年4月12日) 译文:“这只是种陋习,并非人人都有急事”,来自台湾的 赵希望两年后大陆会像台湾那样遵守交通规则。(美媒:中 国的自行车文化正演变成为致命交通,2014年4月14日)
3.1.2 文本内部时空碎片重臵
上述时空建构,主要发生在文本外部的宏观层 面,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元建构”。事实上,外媒 涉华报道文本内部也存在时空建构,主要体现为时 空碎片重臵。Baker(2006:50)提出,时间性是 叙事运作的核心特征之一。时间性并不代表以“真 实”时间顺序或是先后顺序来层层铺开叙事,而是 按照“正确”的顺序来重述事件。这种文本内部的 时空碎片重臵在外媒涉华报道英汉翻译中体现得较 为明显。
3.2.2 省略反讽的信息 在涉华报道中,西方媒体有时会以居高临下的口吻,对 中国形象加以反讽,体现在词汇、短语、句子、语篇和语用 等层面;对此,译者会根据需要加以省略。
例3:Officials hope that further integration of the areas will spur more development as well as help to relieve Beijing‟s belching smog, sprawling traffic jams and notoriously long commutes—which in some cases stretch to as long as three hours.(《华尔街日报》2014 年4月5日) 译文:中国官员希望,京津冀的深度一体化将进一步带动经 济发展,同时也有助于解决北京的雾霾、交通拥堵和长途通 勤等问题。(2014年4月9日)
例1:At China’s annual yacht show this weekend, Beijing’s anti-corruption drive seemed to be giving vendors a sinking feeling. The number of brands that exhibited this year at Hainan Rendez-Vous dropped to 72, down from 139 the year prior. Last year there were also a wider range of top luxury names represented, including…(《华尔街日报》2014年3月31日) 译文:三亚“海天盛筵”过去是豪华游艇、珠宝美女和各路 土豪聚集的一场大派对,但在今年的反腐大环境下,中国富 豪作风变得低调。……周末举行的海天盛筵游艇展上,北京 的反腐运动似乎令参展商们感觉不妙,数量从去年的90家减 至今年的72家。 (美媒:中国反腐风暴冲击海南“海天盛 筵”,2014年4月1日)
3.3 标示性建构 这里的标示,指的是使用词汇、术语或短语来 识别人物、地点、团体、事件或叙事中其他任何关 键要素的一切相关过程。(Baker,2006:122)在 外媒涉华报道英汉翻译中,常常使用相互对立的命 名体系和利用标题建构两种手段。 3.3.1 相互对立的命名体系(Rival Systems of Naming) 存在相互对立的人群和传统的地方,可能会存 在相互对立的命名体系,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某个 名称同时就意味着表明某种政治和社会立场,并且 否定与其相对立的立场。(MacIntyre,1988:378)
3. 外媒涉华报道英汉翻译中的叙事建构 本文将从叙事建构的四种基本方式切入,对外 媒涉华报道英汉翻译进行多维阐释。选取语料来自 环球网“海外看中国”栏目有关中国的报道,时间 跨度为2014年1月1日至8月1日;剔除源语言为非英 语的报道后,共计371篇。从原文来源看,主要是美 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的主流媒体,不包括这些 国家的华媒和侨报,其中美媒238篇,英媒97篇, 澳媒22篇,其他英语国家媒体14篇;从原文涉及领 域看,涵盖经济、政治、军事、外交、社会、文化、 科技、教育、环境等方面;从原文对华立场看,偏 正面、中立、偏负面皆有。
叙事与翻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每当某种叙 事版本用另一种语言重述或翻译,它都会被注入某 些叙事元素,这些叙事元素在新情境中传播更为广 泛,或者注入个体叙事或重述(Baker,2006:22) 笔译和口译译者可以采取(他们也的确采取)各种 策略,以显性或隐性的方式来强化或弱化他们介入 叙事的某些方面。这些策略使得他们能够与作者或 发言人所表达的叙事立场划清界限,或者表示认同。 (Baker,2006:105)
3.2.1 省略不实信息 例2:The Chinese dream, commented one widely circulated post, was not only that China‟s soccer team would win the World Cup and the U.N. headquarters would relocate to Beijing, but that a natural disaster would strike Japan, “and no survivors have been found alive yet.” Historian Zhang Lifan said the nation was being brainwashed in a bid to justify one-party rule, and that Xi was playing up the threat from Japan in order to push through reform of this country‟s powerful military. (Washington Post, 18 July, 2014)
正如Lefevere(1992:41)指出,意识形态支 配译者使用的基本策略。那么译者是采用哪些策略 来走出上述两难处境的呢?本文将以Mona Baker (2006)的叙事理论为基础,从叙事建构的视角, 对外媒涉华报道英汉翻译进行多维度阐释,论述中 国语境下译者如何通过参与文本翻译的建构来参与 社会现实的建构。
Baker此处提到的策略,主要是依靠建构 (framing)的方式来实现:译者通过对译文的建构 或重新建构(reframing),来重新调整译文的叙事 特征,从而在目的语语境中建构叙事,依照特定的 意识形态实现对翻译叙事操控。 Bake提出了翻译中的四种叙事建构方式:时空 建构(Temporal and Spatial Framing)、文本素 材的选择性采用(Selective Appropriation of Textual Material)、标示性建构(Framing by Labelling)、人物事件的再定位(Repositioning of Participants)。
3.1 时空建构 3.1.1 文本外部时空建构
Baker(2006:112)提出的时空建构,主要是 指文本外部时空建构,即:选择某个特定文本,将 其植入另一个时空语境当中,纵使源叙事文本涉及 事件所处的时空语境可能会与新的时空语境截然不 同,然而新的时空语境会使得该叙事文本更为凸显, 并且促使我们将其与当前影响我们生活的叙事建立 关联。
2. Mona Baker的叙事理论
总体而言,Mona Baker的叙事理论有别于传统 意义上的文学叙事理论。最根本就在于,Baker采 用的叙事理论侧重于社会学和交际学方面,认为叙 事起着建构现实而不仅仅是描述现实的作用,由此, 叙事理论为阐释翻译的伦理规范提供了基础。(赵 文静,2011:28)所以Baker的叙事理论本质上是 一种社会交际叙事理论。
Baker(2006:19)将叙事定义为:公共和个 人的“故事”,这些故事得到我们的认同,并且指 导我们的行为。这些有关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的故 事,我们不仅仅为他人讲述,而且也为自己讲述。 在这种背景之下,“叙事”和“故事”这两个术语 是可以互换的。Baker将叙事分为四类:本体叙事、 公共叙事、概念叙事和元叙事;她还借鉴Somers & Gibson的观点,提出叙事的八个核心特征。
在信息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国际舆论在国际关 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是一国发展不可忽视的力量。 而如何认识我国所处的国际舆论同样不可小觑,这 是我们制定对外传播战略的基础和前提。(王玲宁, 2009:42)因此,如何通过海外媒体对中国的报道, 来管窥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有助于我们较为全面、 客观地认识与定位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形象与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