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1 光和影 教科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光和影》优质课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光和影》优质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b2191387c24028915fc364.png)
《光和影》教学设计毛益绒教学内容: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光和影》。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光源、遮挡物和屏是影子产生的条件。
2、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3、物体影子的长短和光源照射的角度有关;物体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
过程与方法: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找到它们之间的关系。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子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游戏指导学生认识影子形成的条件;通过图片和结合生活实际知道什么是光源.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影子的特点.教学准备教师演示:课件、手电筒、长方体的小木块。
分组实验:手电筒、长方体的小木块、记录表。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表演。
不过,同学们要一边看,一边思考:这是什么表演?(播放课件:手影表演视频)学生观看。
结束观看,师:谁来告诉大家,这是什么表演?(生答:手影表演。
)师:影子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呢?学生猜测。
师:影子的形成需要光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索光和影的关系。
(板书:光和影)二、新知探究。
(一)、影子的形成需要的条件。
1、师:请同学利用桌上的材料,分小组设计一个能看见影子的实验,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完成的小组请以正确的坐姿告诉老师,开始。
2、学生分组实验。
师行间辅导。
3、汇报实验情况。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演示一下你们的实验。
让一个小组上台演示。
师:同学们看见影子了吗?(看见了)师问上台演示的学生:你们为什么要选择手电筒呢?生:手电筒能发光,有了光才能形成影子。
师:为什么选择小木块呢?生:小木块可以遮挡一部分光线,木块遮挡了一部分光线,就可以行成影子。
五年级科学上册《光和影》教案设计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光和影》教案设计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a83adc43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2e.png)
五年级科学上册《光和影》教案设计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和影子形成的原理。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了解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探究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2. 影子形成: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影子的形成原因,了解阳光、灯光等光源产生的影子特点。
3. 光的折射:通过实验,观察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的折射现象。
4. 光的反射:通过实验,观察光在平面镜上的反射现象。
5. 生活中的光和影:联系生活实际,分析光和影在生活中的应用和现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光的传播原理、影子形成的原因、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
难点: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实验法: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光传播、影子形成等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 讨论法: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分享实验现象和感受。
3. 联系生活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和影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生活中的光和影现象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光和影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光的传播:讲解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引导学生理解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3. 影子形成: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光源产生的影子特点,探讨影子形成的原因。
4. 光的折射:实验探究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折射原理。
5. 光的反射:实验观察光在平面镜上的反射现象,讲解反射原理。
8.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采用小组讨论、实验报告、观察日记等多种形式,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能力。
2. 关注学生在实验操作、问题解答、交流分享等方面的表现,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光和影》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光和影》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cf719273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06.png)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光和影》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掌握光的传播方式,理解碰到不同物体光的变化。
2.了解光和影的关系以及光的反射现象。
3.学习使用简单的光学器材,实验验证光的反射。
二、教学内容及方法1. 光的传播方式教学内容1.光的传播方式:直线传播、反射传播。
2.碰到不同物体光的变化:透过物体、被物体遮挡、照射到物体表面。
教学方法1.教师可以先用多面镜子组成一个迷宫来演示光的反射传播方式。
2.教师让学生自己找一个有阳光照射的地方,观察光对物体的变化。
2. 光和影的关系教学内容1.光源、投影物、背景和影的位置关系。
2.光和影的大小和形状关系。
教学方法1.教师可以用手电筒、纸、剪刀等工具组成一个简单的光影实验器材,观察不同位置和形状的影子。
2.在黑板上画出不同光源、投影物、背景和影的位置关系的图形,用于讲解和学生练习。
3. 光的反射现象教学内容1.光的反射现象。
2.光的反射定律。
教学方法1.教师可以使用反射器、平面镜等光学器材,让学生实地观察并实验验证光的反射现象和反射定律。
2.通过讲解和问题解答的方式深入学生记忆。
三、教学步骤1. 第一节课1. 课前导入通过实地参观、图片展示、问题提问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光和影的一些基本概念。
2. 新课讲解教师讲解和示范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传播方式以及碰到不同物体光的变化。
3. 实验操作教师用多面镜子组成一个迷宫,让学生自己体验光的反射传播方式。
4. 课堂练习通过画图、填空、选择等练习提高学生的光与影的基本概念,并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2. 第二节课1. 课前复习让学生自己回忆和总结上节课所学的光和影的基本概念。
2. 新课讲解教师讲解和演示光和影的大小和形状关系,以及其中所涉及的角度、位置等物理概念。
3. 实验操作教师通过简单的光影实验器材,让学生实地观察不同位置和形状的影子,体验光和影的大小和形状关系。
4. 课堂练习通过填空、解答、实验等练习深入学生对光和影大小和形状关系的理解和记忆。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光和影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光和影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fc17709ab307e87100f69613.png)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光和影教科版第1课时光和影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艺1、先生要知道发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2、明白判别光源的规范: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收回的光3、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动而改动;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外形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正面的外形有关4、从不同正面照射失掉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途进程与方法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停止记载2、依据实验结果剖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1、看法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络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教学预备教员预备:有窗帘的教室、课件分组实验:手电筒、A4开的记载单、长方体的小木块、铅笔、尺子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设计并探求影子特点的实验。
2、教学难点:依据实验结果剖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和影之间的关系,得出影子的特点。
教学进程1、教学引入引导语:关于光,我们都很熟习,那么关于光,我们都曾经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我们这个单元的学习是要探求光的秘密。
2、关于影子发生的条件1) 同窗们有看过皮影戏吗?请看大屏幕〔播放皮影戏片断〕2)谁会玩手影的游戏?请几个同窗下台扮演手影游戏。
3〕先生说说还有什么中央看到影子?4〕看看皮影戏和手影游戏,你们有什么效果要问吗?先生提效果。
〝为什么会发生影子?影子是怎样发生的?影子为什么是黑的?〞5〕那我们就先来研讨影子是怎样发生的,也就是影子发生需求什么条件呢?6〕师:从刚才的皮影戏和手影游戏中,你们发现影子发生需求什么条件?先生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知道影子的发生不只需求光、遮挡物体〔不透明物体〕,还需求屏〔墙面、空中等〕师板书这节课我们一同研讨光和影的关系。
出示课题«光和影»3、看法什么是光源1〕影子的发生需求光,那么,哪些物体能发光呢?先生罗列课件出示各种光2〕引导先生停止分类,自己发光和反射其他物体的光3〕得出光源的描画:像电灯这样正在发光,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4〕引导先生进一步看法影子发生的条件是光源、遮挡物体,屏〔前面的板书补充完整〕4、探求影子变化的特点1〕、在刚才的影子游戏中,我们除了知道影子发生的条件外,还有什么发现吗?有没有留意过我们往常人的影子或物体的影子还有什么变化特点?先生猜想:大小、方向、长短、外形师板书2〕师:怎样经过实验来证明我们的想法,预备怎样做实验。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光和影|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光和影|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32a6184a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6e.png)
《光和影》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
本课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影子产生的条件,第二部分是什么是光源,第三部分是影子的特点。
本课的探究活动有三个:第一个是探究影子的长短、位置与什么有关。
第二个活动是探究影子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第三个是影子的形状与什么有关。
本课是第二单元的起始课,从本课到第四课将指导学生认识光的传播特点。
认识光的传播特点从影子开始,因为影子的许多特点,比如说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等现象,显示了光的传播是直线的。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影子的产生和特点已经积累不少经验。
他们知道影子产生必须要有光和物体。
影子会随着光的改变而改变。
但对于影子产生的条件需要屏,却说不太出。
对影子的其它特点的认识也比较模糊。
因此有必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实际地去观察,去发现光和影之间的规律。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从而发现新知。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是光源、遮挡物、屏。
•理解正在发光并且是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认识影子的方向和长短随着光源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大小和光源与遮挡物的距离有关、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的侧面的形状有关。
2、过程与方法•通过手影游戏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
•通过对哪些物体是光源的判断知道光源的定义。
•通过做光和影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推理,发现光源、遮挡物和影子之间的关系。
3、情感与态度•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
•提高分析推理能力。
•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影子的方向和长短随着光源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大小和光源与遮挡物的距离有关、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的侧面的形状有关。
难点:实验记录单的填写以及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推理五、教学准备教师:光与影的课件、手电筒、糖果、白炽灯泡学生分组材料:手电筒一个,棋盘一个、螺丝钉一枚、尺子一把、实验记录单一份、塑封纸两张、水彩笔三支。
五年级科学上册《光和影》教案设计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光和影》教案设计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831edfaa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69.png)
五年级科学上册《光和影》教案设计(教科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和影子形成的基本原理。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光和影的关系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和影现象。
教学重点:1. 光的传播和影子形成的基本原理。
2. 实验探究光和影的关系。
教学难点:1. 光的传播和影子形成的原因。
2. 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和影现象。
教学准备:1. 教具:课件、实验器材(光源、物体、屏幕等)。
2. 学具:每人一套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光和影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光和影的关系。
2. 提问:你们见过哪些光和影的现象?光和影是如何产生的?二、探究光的传播(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在透明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光的传播特点:光沿直线传播,透明介质中光传播无阻碍。
三、探究影子形成的原因(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角度下物体产生的影子。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影子形成的原因:光直线传播,遇到不透明物体被阻挡,形成影子。
四、生活中的光和影现象(5分钟)1. 学生举例生活中见到的光和影现象。
2.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光的传播和影子形成的基本原理。
2.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光和影问题?3. 学生展示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了光的传播和影子形成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和影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六、实验探究:光的折射现象(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的折射现象。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光的折射特点: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五年级科学上册《光和影》教案设计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光和影》教案设计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e6a08d67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af.png)
五年级科学上册《光和影》教案设计(教科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和影子形成的原理。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光和影现象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和影现象。
教学重点:1. 光的传播和影子形成的原理。
2. 实验探究光和影现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光的传播和影子形成的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2. 实验操作的技巧和数据的分析。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手电筒、蜡烛、物体(如盒子、书等)、屏幕、直尺、剪刀等。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光和影现象,如日出日落、手影游戏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光和影现象是如何产生的?二、探究光的传播(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手电筒发出的光线在照射不同物体时的传播情况。
2. 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并讨论光的传播特点。
三、探究影子形成的原因(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手电筒和物体制作影子,观察和记录影子的形状和大小变化。
2. 学生讨论影子形成的原因,并解释实验现象。
四、实践活动:光的传播和影子剧(10分钟)1. 学生分组,利用实验材料创作光的传播和影子剧。
2. 学生表演剧本,并解释剧本中的光和影现象。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验和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光的传播和影子形成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2. 学生在实验和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3. 学生对生活中光和影现象的观察和解释能力。
六、深入学习光的折射(10分钟)1. 学生观看课件,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折射现象。
2.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光从空气进入水或玻璃等透明介质时的折射现象。
3.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讨论折射现象的原因。
七、探索光的反射(10分钟)1. 学生观看课件,了解光在平面镜等反射面上的反射现象。
2.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光在平面镜上的反射情况。
3.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讨论反射现象的特点。
五年级科学上册《光和影》教案设计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光和影》教案设计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c09284d9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8e.png)
五年级科学上册《光和影》教案设计(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和影的形成,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光的传播特点和影的产生原因。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第1节:光的传播1. 光的传播途径2. 光的传播速度第2节:影的形成1. 影的种类2. 影的形成原因第3节:光的折射1. 折射现象2. 光的折射定律第4节:光的反射1. 反射现象2. 光的反射定律第5节:生活中的光和影1. 光的应用2. 影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光的传播途径、影的种类和形成原因、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
难点:光的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 利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3.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直观感受。
五、教学步骤:第1节:光的传播1. 引入话题:探讨光的传播途径和速度。
2. 实验演示:光的传播实验。
3. 学生动手操作:自己设计实验验证光的传播速度。
4. 讨论交流:分享实验结果,探讨光的传播特点。
第2节:影的形成1. 引入话题:介绍影的种类和形成原因。
2. 实验演示:影的形成实验。
3. 学生动手操作:自己设计实验观察不同类型的影。
4. 讨论交流:分享实验结果,解释影的形成原因。
第3节:光的折射1. 引入话题:探讨光的折射现象和定律。
2. 实验演示:光的折射实验。
3. 学生动手操作:自己设计实验验证光的折射定律。
4. 讨论交流:分享实验结果,理解光的折射现象。
第4节:光的反射1. 引入话题:介绍反射现象和定律。
2. 实验演示:光的反射实验。
3. 学生动手操作:自己设计实验观察反射现象。
4. 讨论交流:分享实验结果,掌握光的反射定律。
第5节:生活中的光和影1. 引入话题:探讨光和影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调查:收集生活中的光和影的应用实例。
五年级科学上册《光和影》教学设计1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光和影》教学设计1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27d0c259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8f.png)
五年级科学上册《光和影》教学设计1教科版第一篇:五年级科学上册《光和影》教学设计1 教科版《光和影》教材依据本课是五年级上册科学光单元的第一课。
这一单元中内容是这样安排的。
从本课到第4课将指导学生认识光的传播特点。
认识光的传播特点从观察影子开始,因为影子有许多特点,比如说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等现象显示了光的传播是直线的。
设计思想五年级的学生对影子的产生和传播特点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他们知道影子的产生必须要有光和物体,影子随着光的改变而改变等等,但是他们这些认识还比较模糊,因此必须要通过教师的指导,去观察、去发现光和影子之间的规律。
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是:从生活现象出发、引出相关概念,然后通过活动探究规律,最后用规律解释现象,同时深化对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纸、墙壁、黑板等),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2、明白判断光源的标准: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
3、物体影子的长短和光源照射的角度有关,影子的方向和光源的方向相反;物体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
过程与方法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教学准备一个关于影的视频,有投影仪的教室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一次“头脑风暴”,老师说一个事物,请你快速的说出你听到这个事物之后头脑中最先想到的,听好,提到光,你会想到什么?学生迅速回答(并且有学生会提到影子),教师揭示课题,我们这个单元就是要探索光的秘密。
二、关于影子产生的条件播放准备的视频给学生们看。
一边看一边思考:1、这是什么表演?2、表演时需要准备什么?(一个手影表演的视频,在此处运用能极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直观的展现出影子的产生需要光源、遮挡物和屏,为影子的产生需要什么条件的教学铺平了道路。
小学科学五年级教案(优秀10篇)
![小学科学五年级教案(优秀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272a6db3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89.png)
小学科学五年级教案(优秀10篇)小学科学五年级教案篇一一、教学内容本节内容为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一课《光和影》。
主要通过手影游戏明白影子形成的三个条件,再通过几个探究实验,获得影子的相关特点:影子的长短、方向随光源的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形状有关。
二、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光源、遮挡物和屏是影子产生的必要条件。
(2)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3)并不是所有的影子都是投影。
2.过程与方法:(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子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激发探索光的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光源的意义;探究影子的变化和光源、遮挡物之间的关系。
难点:并不是所有的影子都是投影。
三、教学准备:课件手电筒、橡皮、实验记录单四、教学过程(一)手影表演,激趣引入1、手影视频引入,初步感受影子产生的条件1)提问引题:今天的教室有没有什么不同?(比较暗)对了,这是为了学习光和影特别布置的。
2)说到影子,同学们玩过影子的游戏吗?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非常好看的手影表演,想看吗?不过大家要在看的过程中思考一个问题:影子是怎么产生的?课件出示视频。
2、好看吗?你们能玩的这么好吗?那降低要求,同学们能制造一个影子吗?(二)影子游戏,探究影子产生条件1、同学们认为只要有光源和遮光物就会产生影子,真的是这样吗?(师拿手电筒照到手上,投影到远处的墙上,怎么找不到影子呢?)2、引出另外一个条件:屏(教师适当解释下屏的定义:接受光的屏幕)3、课件出示:影子产生需要光源、遮挡物、屏这三个条件。
4、改变屏的位置,请学生指出光源、遮挡物、屏这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
(三)认识光源,奠定基础1、影子的产生需要光,那么你知道哪些物体能发光?(学生举例)图片(电灯、月亮、太阳、镜子、火柴、萤火虫),它们会发光吗?2、都是自己发光吗?为什么?3、总结梳理,揭示“光源”概念: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光和影》教学案例
![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光和影》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a258bba0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ee.png)
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光和影》教学案例巧妙嫁接,让课堂意外变得精彩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科学课程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是科学家那样展开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自学科学的快感,快速增长科学探究能力,以获取科学知识。
但在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总会发生这样那样的不幸,使教师防不胜防。
既有人为的因素,例如实验器材拿走了;小手刺破了……也存有自然因素,例如室外观测活动时下雪了,实验器材不准确等等,影响着我们的教学效果。
使之前设计出来的“轻松教案”时常触礁,措手不及,但这样的一些“不幸”就是难免的,也就是很正常的,细细品味这些“不幸”后,竟辨认出它们就是如此精彩。
我在效力《光和影》这节在课时,就碰到这样一个不幸。
【教学背景】《光和影》是科教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光》单元的第一课。
教材安排了三个学生探究活动,通过具体的探究活动来理解光和影之间的规律。
为此我在课前也做了充分的准备,为每组准备了手电筒、木块等实验器材。
本堂课的探究活动需要在光线比较暗的环境中实施,这样效果会好些。
可是上课那天却出现了意外,那天下午第二节课我领着学生一到实验室就傻眼了,一束强烈的阳光从南面中间窗口斜射到实验桌上,实验室变得明亮无比,窗帘也挂不上去了。
这可怎么办?手电筒那一丁点光根本起不了作用,今天的实验肯定要糟糕了。
课还是要上的,灵光中想到如何利用这“大手电筒”来为课堂服务?【教学片段】片段一:阳光逃走影,引人入胜师:今天有一只可爱的小狗也要来参加我们的探究活动,大家欢迎吗?生:欢迎。
(教师走进存有一束阳光的实验桌前搞了一只小狗的影子游戏,由于阳光猛烈影子准确极其,芭蕉叶上“谢谢,谢谢”的声音,一下子迎合了所有的学生,好多学生弯曲脖子,几乎闭上眼睛了体温,瞪大眼睛观赏。
)1师:你们晓得这只调皮的小狗就是怎样产生的吗?(学生很快就被导入至光和影的研究中回去了。
)片段二:抽屉洞实验,激动有意思(教师在一束阳光下搞了一个手影)师:你能够使这个手影转到反方向的边线吗?生1:老师,让太阳移到北边去,就可以了。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光》教案范文8篇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光》教案范文8篇](https://img.taocdn.com/s3/m/23e3f90c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78.png)
【导语】光是⼀个物理学名词,其本质是⼀种处于特定频段的光⼦流。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光和影 ⼀、教学⽬标 科学概念 1、学⽣要知道产⽣影⼦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2、明⽩判断光源的标准:正在发光⽽且是⾃⼰发出的光 3、物体影⼦的长短、⽅向随着光源位置、⽅向的改变⽽改变;物体影⼦的⼤⼩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的形状有关 4、从不同侧⾯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活中很有⽤处 过程与⽅法 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记录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准备 教师演⽰:有窗帘的教室 分组实验:⼿电筒、4开的⽩卡纸、长⽅形的⼩⽊块、铅笔、尺⼦ 三、教学重、难点 探究影⼦的特点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引⼊ 引导语:对于光,我们都很熟悉,那么对于光,我们都已经知道些什么 还想知道些什么?我们这个单元的学习是要探索光的秘密。
2、关于影⼦产⽣的条件 1)谁玩过影⼦的游戏?我们怎样才能看到⾃⼰的影⼦? 2)想⼀想:影⼦是怎么产⽣的,亲⾃做⼀做,看看需要有什么条件? 3)在实际操作、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学⽣知道影⼦的产⽣不仅需要阳光、挡光物体,还需要屏(墙⾯、地⾯等) 3、关于“光源”的教学 1)影⼦的产⽣需要光,那么,哪些物体能发光呢?学⽣列举 2)引导学⽣进⾏分类,⾃⼰发光和反射其他物体的光 3)得出光源的描述:像电灯这样可以⾃⼰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4、影⼦的特点 1)在刚才的影⼦游戏中,我们除了知道影⼦产⽣的条件外,还有什么发吗? 2)我们再通过⼀些活动继续探究光源和影⼦的秘密,现⾃学科学书第25页,看看是否明⽩实验的⽅法、步骤、要求。
小学科学精品教案:《光和影》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精品教案:《光和影》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7812020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cd.png)
光与影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课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起始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感知光源的概念,探究物体在光源照射下影子变化的特点。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光源。
同学们平时接触的光很多。
到底什么才是光源呢?教材中提供的图片分别是:蜡烛、太阳、日光灯和萤火虫。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教科书上是这样定义的:“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给出光源的定义之后,让同学们想一想,还有哪些光源,并分析月亮是不是光源,从而让学生们掌握光源的特点。
第二部分:影子。
教材在引入部分通过“皮影游戏”让学生们了解影子产生的条件。
而本部分主要是通过三个探究活动,认识在光的照射下影子的变化规律,要求学生通过实验,用线条和图形画出影子的变化,并能根据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和影之间的关系。
最后让学生认识投影,发现物体的形状和影子之间的关系。
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影子的产生和特点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他们知道影子的产生必须要有光和物体,影子随着光的改变而改变等,但是,他们的这些认识还比较模糊,因此,有必要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实际观察区发现光和影子之间的规律。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2.明白判断光源的标准: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光。
3.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4.了解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多用处。
过程与方法1.探究影子产生的条件,观察影子、光源和物体之间的关系,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
2.探究物体的投影和被照射面的关系,了解投影在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也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影子的特点。
难点:总结出影子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教师:手电筒、木棒、圆柱体、自制皮影戏学生:笔、白纸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新课教师谈话:“今天,森林将举行一年一度的森林大会,一起来看看有哪些小动物出席了这次会议。
第1课 《光和影》教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
![第1课 《光和影》教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4e1895a6844769eae109ed73.png)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1课《光和影》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及学情分析】本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影子的产生和特点已经累计了不少经验,他们知道影子的产生必须要有光和物体,影子随着光的改变而改变,等等,但是他们的这些认识还比较模糊,没有一个整体的科学概念。
因此通过本课的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发现光和影子之间的规律。
本课的教学设计将从生活现象出发,引出相关概念,然后通过活动探究规律,最后用规律解释现象,同时深化对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像电灯这样能自己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产生影子必须要有光、遮挡物、屏。
影子的长短和光的照射位置有关,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光的方向相反的。
影子的大小变化与物体和光之间的距离有关;影子的形状和光所照射的物体的侧面的形状有关;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是很有用处的。
2、过程与方法: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的进行记录。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子之间的关系。
3、价值观与情感态度:(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从童趣的游戏中发现光的奥秘,激发探索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难点】探究影子的变化和光源、遮挡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手电筒、屏、课件、拱形铁丝,橡皮。
教学过程一、激趣揭题1.播放手影戏,问:这是什么表演?(板书:影)2.指名回答:在我们身边影子无处不在,但影子只有哪个朋友在才会现形?(板书:光)看来光和影真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进行一次光和影的探秘之旅吧。
(板书补充课题:和)二、认识光源1.同学们都认为影的产生需要光,那么,我们身边哪些物体能发光?学生举例说明。
2.引导学生思考,没有点燃的蜡烛,没有通电的电灯会不会发光?学生会很明确地做出判断。
教师接着提问,月亮可以自己发光吗?学生会说月亮不是自己发光,而是太阳反射照在上面的光。
五年级科学上册光第1课光和影教学建议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光第1课光和影教学建议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85c38befe87101f69f31956b.png)
第1课光和影(一)背景和目标本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从本课到第4课将指导学生认识光的传播特点。
认识光的传播特点从观察影子开始,因为影子的许多特点,比如说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等现象,显示了光的传播是直线的。
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影子的产生和特点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他们知道影子的产生必须要有光和物体,影子随着光的改变而改变,等等,但是他们的这些认识还比较模糊,因此有必要通过教师的指导,实际地去观察、去发现光和影子之间的规律。
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是:从生活现象出发,引出相关概念,然后通过活动探究规律,最后用规律解释现象,同时深化对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本课的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光源;第二部分是影子。
学生经历的主要活动有:●通过影子游戏,进入新课学习,总结影子产生的条件。
●认识什么是光源。
●探究在光的照射下影子的变化规律。
●认识投影,发现物体的形状和影子之间的关系。
●再次通过影子游戏,验证光和影的关系。
科学概念●光源、遮挡物和屏是影子产生的条件。
●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
过程与方法●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手电筒、4开的白卡纸(屏)、约5厘米高的长方形小木块、铅笔、尺子。
教师准备:有窗帘的教室(本课的活动最好能用窗帘遮挡光线,保证实验效果),投影画形式的交通标示牌、广告等。
(三)教科书说明“影子游戏”这个活动的目的是创设一个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进入探究光和影之间关系的学习,同时从中发现影子产生的条件。
五年级上科学教案光和影_教科版
![五年级上科学教案光和影_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50d74c35a1c7aa00b42acba7.png)
光和影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2、明白判断光源的标准: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3、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过程与方法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二、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有窗帘的教室分组实验:手电筒、4开的白卡纸、长方形的小木块、铅笔、尺子三、教学重、难点探究影子的特点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1、引入引导语:对于光,我们都很熟悉,那么对于光,我们都已经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我们这个单元的学习是要探索光的秘密。
2、关于影子产生的条件1)谁玩过影子的游戏?我们怎样才能看到自己的影子?2)想一想:影子是怎么产生的,亲自做一做,看看需要有什么条件?3)在实际操作、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学生知道影子的产生不仅需要阳光、挡光物体,还需要屏(墙面、地面等)3、关于“光源”的教学1)影子的产生需要光,那么,哪些物体能发光呢?学生列举2)引导学生进行分类,自己发光和反射其他物体的光3)得出光源的描述: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4、影子的特点1)在刚才的影子游戏中,我们除了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外,还有什么发吗?2)我们再通过一些活动继续探究光源和影子的秘密,现自学科学书第25页,看看是否明白实验的方法、步骤、要求。
3)教师着重提示、演示第一个实验4)分组实验,先在屏上画下影子,最后再画到课本上相应的地方5)分组汇报,交流实验发现影子会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距离的关系……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关系……5、回顾和总结1)引导学生回顾:我们今天学了光的哪些知识,发现了什么规律?2)再做一做影子游戏,验证一下我们发现的这些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光和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
2、明白判断光源的标准。
3、物体影子和光源的关系。
4、理解什么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的用处。
(二)过程与方法
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课件、手电筒、白卡纸、长方体的小木块。
分组实验:手电筒、白卡纸、长方体的小木块、小黑板。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播放手影表演《a wonderful word》。
2、生自由说影子产生需要的条件有哪些。
3、师生做实验引出条件:光、遮挡物、屏。
二、组织活动,开展探究
(一)、认识光源
1、生思考教室里哪些物体可以发出光?(正在发光)
2、给出光源的概念: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3、同桌二人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光源?
(月亮是光源吗?为什么不是?月亮是反射太阳光,不是自己发光,从而明确:“必须是自己发光才是光源”这个要点。
)
(二)探究影子的长短和什么有关
我们知道了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影子,那么,是不是同一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产生的影子都一样呢?播放老师自拍的实验视频。
学生观看实验,二人小组填写实验记录。
影子的长短与什么有关实验记录单一:
5、二人小组汇报,形成板书:
(三)、探究影子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影子的长短会发生变化,大小呢?板书:大、小
如何来验证我们的回答,你能提出一个科学问题吗?你们能以小组设计方案来研究这个问题吗?学生以四人小组设计,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自己先设计实验计划,避免了一开始就让学生实验的盲目性,成为有目的、有控制的探究。
)
交流实验计划,并进行实验,填写记录单。
教师巡视指导小组实验过程。
(第二个实验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实验,发展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
汇报实验,总结形成板书:
(四)、研究影子的形状
出示长方体。
这个面是长方形,这个面是正方形。
用光源照射不同形状的两个面,得到的影子形状一样吗?
照射长方形的面影子是什么形状?照射正方形的面呢?
1、学生猜测
2、六人小组演示。
3、小组汇报。
(五)投影的应用
1、学习投影的意义
我们把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生活中很有用处。
2、学习投影的应用
(1)生说说自己所知道的投影应用。
三、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从手影到皮影到电影再到数码投影,人类对投影的认识不断发展,科技的进步把人类对投影的运用不断推向新的高度,我们希望同学们在前人的基础上了展投影,创造美的生活。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投影带给我们的美好时刻,播放北京奥运会点燃圣火的视频。
希望有机会我们下次再次开启科学之旅。
四、板书设计
光和影
光遮挡物屏影子
斜射长
直射短
离光源近大
离光源远小
光照面的形状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