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策略学习的条件[1]

合集下载

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

2014年8月20日星期三认知策略【概念】是指个体用于控制自己的认知活动以提高认知操作水平的能力,是个体利用概念、规则对内办事的能力。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其基本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与整理;二是对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系统储存。

【有效认知策略的特征】一、掌握具体的策略。

二、理解这些策略的用途、重要性和局限性。

三、开发一些有效运用、监控、维持和概括所习得策略的自我调节技能。

【类型】一、复述策略复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二、精加工策略精加工策略是指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它常被描述成一种理解记忆的策略,其要旨在于建立信息间的联系。

联系越多,能回忆出信息原貌的途径就越多,即提取的线索就越多。

精加工越深入越细致,回忆就越容易。

对于比较复杂的课文学习,精细加工策略有说出大意、总结、建立类比、用自己的话做笔记、解释、提问以及回答问题等。

三、组织策略组织策略是将经过精加工提炼出来的知识点加以构造,形成知识结构的更高水平的信息加工策略。

组织策略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归类策略,用于概念、语词、规则等知识的归类整理;一种是纲要策略,主要用于对学习材料结构的把握。

【学生不能使用有效认知策略的原因】1一、对有效的学习策略不理解或产生误解。

二、学生所持有的学习观使他们低估或错误的解释学习任务。

三、缺乏与认知策略相应的知识基础。

四、所接受的学习任务不利于运用复杂的认知策略。

五、学习目标与有效的学习不一致。

六、认为认知学习策略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才能掌握和发挥其作用。

七、对自己的学业学习具有低自我效能感。

【认知策略习得过程】第一阶段:指导认知策略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包括哪些具体的操作步骤。

第二阶段:结合该认知策略适用的情境,对如何运用这一策略进行练习,逐步达到能够熟练甚至达到自动执行认知策略的操作程序。

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

2014年8月20日星期三认知策略【概念】是指个体用于控制自己的认知活动以提高认知操作水平的能力,是个体利用概念、规则对内办事的能力。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其基本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与整理;二是对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系统储存。

【有效认知策略的特征】一、掌握具体的策略。

二、理解这些策略的用途、重要性和局限性。

三、开发一些有效运用、监控、维持和概括所习得策略的自我调节技能。

【类型】一、复述策略复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二、精加工策略精加工策略是指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它常被描述成一种理解记忆的策略,其要旨在于建立信息间的联系。

联系越多,能回忆出信息原貌的途径就越多,即提取的线索就越多。

精加工越深入越细致,回忆就越容易。

对于比较复杂的课文学习,精细加工策略有说出大意、总结、建立类比、用自己的话做笔记、解释、提问以及回答问题等。

三、组织策略组织策略是将经过精加工提炼出来的知识点加以构造,形成知识结构的更高水平的信息加工策略。

组织策略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归类策略,用于概念、语词、规则等知识的归类整理;一种是纲要策略,主要用于对学习材料结构的把握。

【学生不能使用有效认知策略的原因】1一、对有效的学习策略不理解或产生误解。

二、学生所持有的学习观使他们低估或错误的解释学习任务。

三、缺乏与认知策略相应的知识基础。

四、所接受的学习任务不利于运用复杂的认知策略。

五、学习目标与有效的学习不一致。

六、认为认知学习策略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才能掌握和发挥其作用。

七、对自己的学业学习具有低自我效能感。

【认知策略习得过程】第一阶段:指导认知策略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包括哪些具体的操作步骤。

第二阶段:结合该认知策略适用的情境,对如何运用这一策略进行练习,逐步达到能够熟练甚至达到自动执行认知策略的操作程序。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
2021/2/21
1
第五章 作为程序性知识的 智慧技能与认知策略的学习
本章目标:
1. 能陈述技能的分类及其依据; 2. 能举例说明知识怎样向技能转化; 3. 能举例说明智慧技能中的具体概念、定义性
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学习的过程和条件;
4. 能举例说明认知策略学习的一般过程和条件; 5. 能陈述同属于程序性知识的智慧技能和认知
3、提供变式练习的机会。
变式练习不是简单的重复练习。重复练 习只适合动作技能学习,不适合智慧技 能学习,更不适合认知策略学习。
(3)引导他们运用他们从实践中习得的 策略效益的知识进行未来的策略选择。
只有经过这样的引导,二年级小学生才有 90%的时间选择运用较为有效的策略。
2021/2/21
35
(二) 外部条件
从现有认知策略的教学研究来看,认知 策略学习的外部条件涉及教师处理好如 下问题:
1、若干例子同时呈现。 2、指导规则的发现及其运用条件。
(2)从规则到例子的学习。这是下位学 习的一种形式,也称接受学习。其教学方 法简称规—例法。
2021/2/21
26
第三节 认知策略的习得过程和条件
一、 认知策略的性质与分类
(一) 认知策略的性质
1、从过程来看,认知策略是指对人的心 理加工过程起控制和调节作用的执行控制
过程。
2、从结果来看,认知策略的知识在本质
2021/2/21
5
(三)技能的新定义
本书把技能定义为:在练习基础上形成 的、按某些规则或操作程序顺利完成某 种智慧任务或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这 个定义强调技能是一种习得的能力,其 实质是一套办事规则支配了人的行为。 这一定义使技能变得可以捉摸和便于操 作。

教育心理学 考点串讲

教育心理学 考点串讲
10、精加工策略:能帮助学习者将信息储存到长时记忆中去,是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就信息建立联系,以此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学习策略。
11、问题:指在给定的信息(已有状态)和目标状态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或者说是指个人不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因而感到疑难的情境。
12、问题空间:起始状态向目标状态转化的若干可能解答问题方法或途径。
10、有效学习的一般条件:外部:家庭,社会,学校;内部条件: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学习者的主动加工活动。
11、加涅的学习结构分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
12、布鲁姆的学习目标分类: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13、佩维奥的双重编码理论:他认为人们具有言语和表象两个平行的认知编码系统,
1、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一门学科。
2、学习的定义(广):学习者音练习练习或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及倾向比较持久的变化。
3、狭义:凭借经验产生的、按照教育目标要求的、比较持久的行为、能力或倾向变化。
4、表征:知识表征,心理表征,认知表征
5、认知表征:知识内容在头脑中的储存方式。
14、影响概念学习的因素:个体因素:年龄和年级,智力,经验;教学因素:多用变式,多用比较,使用肯定实例和否定实例。
15、认知策略学习的特殊性;内隐性;高度的概括性和灵活性;受人之水平的制约;包含反省认知成分。
16、问题的构成:给定,目标,障碍
17、认知策略学习的条件:外部条件:教师的训练;内部:原有知识背景,学生的动机水平;反省认知水平。
18、解决问题的特点:问题的心理过程:形成问题表征;设计解题计划;执行解题计划;监控解题过程
6、图式:人们把对客体和事件有关属性组合的知识储存方式称之为图式。

教学设计原理加涅

教学设计原理加涅

教学设计原理加涅教学设计原理加涅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原理加涅,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ADDIE 模型·Analysis(分析)——对教学所要达到的行为目标、任务、受众、环境、绩效目标等等进行一系列的分析。

·Design(设计)——对将要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课程设计。

例如对知识或技能进行甄别、分类,对不同类型的知识和技能采取不同的、相应的处理措施,使其能够符合学习者的特点,并能够通过相应的活动使其从短期记忆转化成为长期记忆等等。

同时,在本阶段中也应针对撰写出来的学习目标进行验证,并设计出相应的评估学习效果策略和手段。

·Development(开发)——针对已经设计好的课程框架、评估手段等,进行相应的课程内容撰写、页面设计、测试等。

·Implementation(实施)——对已经开发的课程进行教学实施,同时进行实施支持。

·Evaluation(评估)——对已经完成的教学课程及受众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柯氏四级评估法针对每一个层级的目的、流程、手段等均有明确的描述。

评估的目的不仅是对课程内容本身的合理性进行评估,更要对培训的效果和绩效的改善进行评估、寻找差距、积极改进。

ADDIE 模型构成成分与子成分1、分析(1) 首先确定需要,即要利用教学来解决问题(2) 进行教学分析以确定教程的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方面的目的(3) 确定期望初学者需要具备的技能以及哪些技能会影响对教程的学习(起点技能与动机特征)(4) 分析可利用的时间以及在这段时间内可以实现多少目的,有些学者还建议进行情境或资源分析(资源和限制条件)2、设计(1) 把教程的目的转换成表现性的结果与主要繁荣教程目标(单元目标)(2) 确定所涵盖的教学主题或单元以及用于每一个主题或单元上的时间(3) 依据教程目标安排单元顺序(4) 充实教学单元,确定每一个单元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5) 确定每一个单元的课与学习活动(6) 开发出评价已习得内容的具体标准3、开发(1) 确定学习活动与材料类型(2) 起草学习材料或学习活动(3) 在目的受众中进行材料和活动的试用(4) 修改、精练、生产材料与活动(5) 开发教师培训或附加材料4、实施(1) 购买材料以便为教师和学生采用(2) 在必要的时候提供帮助与支持5、评价(1) 实施学生评价计划(2) 实施教学评价计划(3) 实施教程维护与修改计划二、加涅五类学习结果加涅对学习结果进行了分类,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

加涅《学习的条件》

加涅《学习的条件》

加涅《学习的条件》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是继布卢姆之后,又一位对目标理论有重大影响的心理学家。

(1)言语信息言语信息作为一种学习结果,是指学习者通过学习以后,能记忆诸如事物的名称、符号、地点、时间、定义、对事物的描述等具体的事实,能够在需要时将这些事实陈述出来。

(2)智慧技能智慧技能作为一类学习结果,是指学习者通过学习获得了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

智力技能与知道“怎样做”有关,例如:通过计算将分数化为小数,在英语的造句中,能够使单数动词与单数主语保持一致等都是相关动作技能习得的实例。

言语信息的学习是从不知到知,由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的过程,智力技能的发展则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3)认知策略随着学习者不断地学习和发展智慧技能及其他性能,他们也发展了用以自我调控其内部学习过程的方式,这便是认知策略的习得。

所谓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借以调节他们自己的注意、感知、记忆和思维等内部心理过程的技能。

在信息加工心理学中,也将认知策略称作执行控制过程。

上面所述的智力技能是运用符号处理问题的能力,即处理外部世界的能力,而认知策略是自我控制与调节的能力,即处理内部世界的能力。

(4)动作技能虽然在有些课程的学习中,动作技能常常没有被放在中心位置,但学校的学习中总是包含各种各样的动作技能,从入学儿童学习使用铅笔和纸写字到学习绘画、唱歌、舞蹈、打球、竞走、跨栏,从学习实验操作到学习语言的发音等。

(5)态度(选择倾向)除了动作技能的之外,学习还会导致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的建立。

这便是加涅所谓的学习的第三大类结果——态度。

态度是习得的、影响个人对特定对象做出行为选择的有组织的内部准备状态。

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既有认知成分,又有情感成分。

全国2017年10月自学考试0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

全国2017年10月自学考试0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

全国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0466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的作者是()A.华生B.孟德尔C.皮亚杰D.维果茨基2.弗洛伊德认为,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是()A.焦虑B.情绪的发展C.性格D.性的发展3.为心理发展提供生物前提的是()A.遗传B.基因C.性格D.父母4.对心理发展动力的看法,既讲外因又讲发展的是()A.桑代克B.联想主义心理学C.皮亚杰D.格式塔学派5.婴幼儿大脑皮层成熟最早的是()A.顶叶B.颞叶C.额叶D.枕叶6.在母亲离开时表现出茫然、迷惑或丧失判断能力属于()A.安全型依恋B.回避型依恋C.矛盾型依恋D.混乱型依恋7.小学生的注意广度特点是()A.男生优于女生B.注意集中C.女生优于男生D.注意分散8.初中生的主要记忆手段是()A.视觉记忆B.意义识记C.动作记忆D.机械识记9.美国心理学家派瑞通过对青少年思维过程的研究认为,思维特点表现为一切事情要看情况来定,说明思维发展处于()A.二元论阶段B.相对论阶段C.多元论阶段D.约定论阶段10.根据初中生同伴关系的发展特点,初中生朋友关系存在一定的()A.稳定性B.独立性C.易变性D.无选择性11.高中生的美感体验更加注重()A.思想性B.多元性C.实用性D.单一性12.根据智力等级分布,智力等级优秀的IQ分是()A.90~109 B.110~119C.120-129 D.130以上13.个体在其特殊领域中表现出的较高能力属于()A.综合才能B.特殊才能C.个别才能D.一般才能14.关于人格的特质差异研究,认为性格是各类特质构成的独特模式的心理学家是()A.恩特维斯威B.柯波C.吉尔福特D.凯夫15.大量研究表明,超常儿童成长的关键是()A.优秀的遗传基因B.单一的重复训练C.良好的早期教育D.良好的时间管理16.心理学家对学习下定义一般是基于()A.学习目标B.学习结果C.学习过程D.学习能力17.学习的过程是顿悟而不是试误。

课程与教学论,讲义第二章

课程与教学论,讲义第二章

第二章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第一节课程开发的基本模式课程开发:指决定课程的过程以及作决定时所依据的各种思想取向一、目标模式目标模式:是以目标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围绕目标的确定及其实现,评价而进行的课程开发模式(一)泰勒模式泰勒指出开发任何课程和教学计划都必须回答四个基本问题:这四个基本问题构成著名的“泰勒原理”。

"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是:1.学校应该试图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确定教育目标);2.提供什么样的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 (选择学习经验);3.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4.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 (评价教育计划)。

1.学校应该试图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教育目标)教育目标的确定要依据的来源:1对学习者自身的研究(①了解学生现状②把学生的现状和可接受的常规作比较找出差异)2对当代生活的研究(泰勒认为现在社会的特点所决定的)3学科专家的建议(要求学科专家站在学科的立场上、从广阔的教育视野出发而提出教育目标)怎样通过分析当代生活以得出教育目标:1工作分析和活动分析,分析出复杂的当代生活的决定性部分及其中的重要方面2分析当代生活以揭示出使学生有机会应用其在学校中所学内容的领域3致力于使学生理智地理解当代生活问题中的基本原理4当研究当代生活以揭示教育目标所指的方向的时候,特定教育目标的选择一定适合特定年龄阶段儿童的兴趣与需要5通过研究当代生活所的出的教育目标一定要经过可接受的教育哲学的选择,并与教育目标的其他来源结合起来加以权衡。

2.提供什么样的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选择学习经验)泰勒提出的选择学习经验的一般原则:1为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给学生提供的学习经验必须既能使学生有机会实践该目标所隐含的行为,又能使学生有机会处理该目标所隐含的内容2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在从事教育目标所隐含的行为的过程中获得满足3学习经验应该适合学生目前的水平及其心理倾向4有许多特定的经验能够用来达到同样的教育目标5同样的学习经验通常会产生几种结果选择学习经验的内涵:学习经验是指学习者与他能够作出反应的环境中的外部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认知策略的学习(圣才出品)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认知策略的学习(圣才出品)

第6章认知策略的学习6.1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认知策略的含义;2.用自己的话解释认知策略、学习策略、元认知策略三个概念间的关系;3.对常见的几种认知策略进行分类;4.陈述认知策略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5.为认知策略的教学提出若干建议。

6.2复习笔记一、认知策略的性质与分类(一)认知策略的性质从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来看,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来选择和调整其注意、学习、记忆与思维的内部控制过程。

从学习的结果来看,认知策略的知识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程序性知识(或智慧技能)。

认知策略指向的对象是学习者自己的内部认知过程。

(二)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元认知策略1.定义元认知(反省认知、后设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的注意、记忆、思维等认知活动的认知。

学生对自己思维的这种反思叫元认知。

元认知策略是指学习者用来设置学习目的、评估达成目的的进展情况、选择调整其他策略运用的策略。

学习策略(有时简称为策略或策略性知识)是指学习者为成功完成学习任务而制定的认知计划。

2.异同(1)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的异同二者本质上没有区别,都是对内调控;不同点在于功能不同,即元认知策略负责完成对内调控中的设置目标、监督进展情况及调整策略运用的功能。

(2)学习策略与认知策略的异同相同点是可使学习者对信息加工有更好的控制;不同点为学习策略的外延大于认知策略的外延。

学习策略与认知策略本质上虽没有区别,但学习策略包括的内容更多,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都被包括在内。

(3)学习策略的分类麦基奇等人将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三类。

如下图所示:复述策略认知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自我计划策略学习策略元认知策略自我监察策略自我调控策略时间管理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状态管理策略社会支持管理策略(三)认知策略的分类1.根据所支持的学习过程的阶段分类,如下表所示:学习过程支持策略选择性知觉突出、划线、先行组织者、附加问题、列提纲复述释义、做笔记、表象、列提纲、组块语义编码概念地图、分类学方法、类比法、规则/产生式、图式提取记忆术、表象执行控制元认知策略2.根据适用的范围分类(1)专门领域的认知策略:指适合特殊领域的认知策略;(2)一般的认知策略:指跨学科领域的认知策略。

(0796)《学习心理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796)《学习心理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796)《学习心理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1:第一次作业2:第二次作业3:第三次作业4:第四次作业5:第五次作业6:第六次作业7:第七次作业8:第八次作业9:第九次作业10:第十次作业1:[论述题]概念辨析: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参考答案:答:长时记忆是相对于感觉记忆和短时记忆而言的,一般是指信息储存时间在一分钟以上,以至保持终生的记忆;短时记忆是指一分钟以内的记忆。

2:[论述题]概念辨析: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参考答案:答:长时记忆是相对于感觉记忆和短时记忆而言的,一般是指信息储存时间在一分钟以上,以至保持终生的记忆;短时记忆是指一分钟以内的记忆。

3:[论述题]概念辨析:呈现性惩罚和移去性惩罚参考答案:答:呈现性惩罚是指在行为之后出现的刺激会抑制或减少该行为的发生,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惩罚;移去性惩罚,实际上并非是将惩罚移走,而是移去某一刺激,以减少不当行为。

4:[论述题]概念辨析:同化与顺化参考答案:答:同化是指个体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的过程;而顺化则是指有机体调节自己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

5:[论述题]概念辨析: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参考答案:答:外部动机是指由某种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内部动机则是指对活动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它取决于个体内在的需要,如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等。

6:[论述题]概念辨析:连续强化与部分强化参考答案:答:前者指每次个体出现正确反应之后,均提供强化物,后者仅指选择在部分正确反应之后,提供强化物。

7:[论述题]概念辨析:立即强化与延宕强化参考答案:答:一级强化物是满足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的强化物,如食物、水、安全、温暖、性等;二级强化物是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一级强化物反复联合,它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质。

如金钱,对婴儿它不是强化物,但当小孩知道钱能换得自己需要的东西时,它就能对儿童的行为产生强化效果。

8:[论述题]概念辨析:一级强化物和二级强化物参考答案:答:一级强化物是满足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的强化物,如食物、水、安全、温暖、性等;二级强化物是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一级强化物反复联合,它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质。

中国医科大学2015年1月考试《教育心理学》考查课试题

中国医科大学2015年1月考试《教育心理学》考查课试题

中国医科大学2015年1月考试《教育心理学》考查课试题答案转载请注明来自百度:百度文库-吴德高的专业作品
可以在百度搜索这个名称就能找到我的文库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20 分。


1. 科学取向教学论出现于。

A. 20世纪初
B.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C. 0世纪末
D. 20世纪60年代。

正确答案:D
2. 不适合系列学习研究范型的例子是。

A. 儿童背诗词
B. 记住中国各省份名称
C. 记电话号码
D. 记数学公式。

正确答案:B
3. 下列适合用驱力说解释行为原因的例子是。

A. 猫儿吃饱饭后找水喝
B. 诗人常常一醉方休
C. 穷孩子如饥似渴读书
D. 青少年偷偷抽烟。

正确答案:C
4. 下列情境中代表内在动机的情境是。

A. 课间休息时,小李回到教室里做作业
B. 王老师对张华的单词测验成绩表示满意
C. 校长在全校大会上宣布三好学生名单
D. 陈英每天独自看几小时电视。

正确答案:C
5. 学习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A. 学生
B. 人和动物
C. 动物
D. 儿童
正确答案:A
6. 根据认知发展理论向学前儿童传授科学概念的有效方法是。

A. 言语讲解
B. 行为示范
C. 有指导的发现。

学习过程和条件认知领域学习

学习过程和条件认知领域学习

哺乳动物(原有知识)
a 1 a2 a3 知识)
a4(新知识)
牛 狮子 猫 海豹(新
学习过程和条件认知领域学习
相关下位学习: A(原有知识)
发展经济(原有知识)
B C D E(新知识) 办工厂 进出口贸易 贷款买房(新知 识)
学习过程和条件认知领域学习
2、上位学习 新观念概括水平更高。
A(新知识)
概括
假设错误
条件:
内部条件——学习者应具备辨例证;
并提供反馈信息。
学习的心理机制:上位学习模式,
由辨别例证到发现概念属性的概念习得方式叫概念形
成。
学习过程和条件认知领域学习
(2) 定义性概念的习得与运用 定义性概念一般以直接下定义的方式揭示一类事物的 共同属性。
学习过程和条件认知领域学习
加涅的设计: 这些是三角形:
这是三角形: 这不是三角形: 这是三角形: 这不是三角形:
(三条边) (直边)
学习过程和条件认知领域学习
这是三角形: 这不是三角形:
(封闭图形)
这是三角形: 这不是三角形:
学习过程和条件认知领域学习
(单一图形)
具体概念习得的过程: 知觉辨别 假设 检验假设
正例——写字、听课、做新学的体操、解题等; 反例——身体成长、服用兴奋剂后的成绩提高、
走路等; 概念属性:变化,后天习得的,保持一定时间; 概念定义:学习是学习者行为(能力或倾向)相对持
久的变化。
学习过程和条件认知领域学习
2、概念学习的过程与条件 概念有两类: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 概念类别不同,学习方式上也有差异, 我们分别来看。 (1)具体概念的习得与应用 如果你要给小学生讲授“三角形”这个具 体概念,你将如何讲?

第二节 学习的分类

第二节 学习的分类

• 3.有一套外显的可以操作的训练技术。认知策略是个体对自己的内在 过程的调控活动,很难从外部直接观察到,但是它仍然可以在个体的 认知行为中得到反映。反过来,如果我们把认知策略转化为一套具体 可操作的技术来控制学习者的认知行为,那么我们就有可能培养学生 的良好认知或学习习惯,改变其不良的认知行为或习惯,进而培养他 们的认知策略。 • 许多中小学生,甚至大学生都存在各种阅读困难,这往往是由于 学生的不良阅读策略或阅读习惯造成的结果。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国 内外许多研究者开发了各种各样的技术来帮助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 力。其中一项得到广泛研究的技术为SQ3R,它既可以作为一项阅读 教学程序,也可以作为一种阅读策略。根据该策略的要求,学生在阅 读中应采用如下步骤:(1)浏览(servey),即略读全文,把握大 意;(2)就学习材料的关键部分提出问题(ques-tion);(3)带着 问题阅读课文(read);(4)试着用自己的话来回答每一问题 (recite);(5)尝试回忆已阅读过的材料(review)。如果学生掌 握了这套操作步骤,提高了自己的阅读效果,则可以认为,他已掌握 了这种阅读策略。
三、认知策略学习的条件
• • • • • • (一)原有的知识背景 (二)反省认知发展水平 (三)动机水平 (四)训练方法 (五)变式和练习 (六)有外显的可操作的训练技术
(一)内部条 件
• 1.原有知识背景。根据信息加工过程理论,认知策略对整 个信息加工过程起调控作用,使用策略的目的就是提高信 息加工的效率。 这就使得策略的应用与它所加工的信息 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研究表明,策略的应用离不开被加 工的信息本身,儿童在某一领域的知识越丰富,就越能应 用适当的加工策略。 • 研究发现,当被试记忆熟悉动物的配对词组时,能较 好地利用生成表象策略,记忆成绩也较好。而当他们记忆 陌生动物的配对词组时,策略应用明显存在困难,记忆效 果也较差。由此可见,学生的原有知识背景是策略学习与 应用的一个重要条件。

认知策略的学习

认知策略的学习

(二)合理复习 1、及时复习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2、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 集中复习就是集中一段时间一下子反复学习许屡次。 分散复习就是每隔一段时间反复学习一次或几次。 3、自问自答或尝试背诵 4、过分学习
(三)复述旳措施选用 利用多感官学习,有心理学家证明,人旳学习83%经过 视觉,11%经过听觉,3.5%经过嗅觉,1.5%经过触觉, 1%经过味觉。多种感官旳参加能有效地增强记忆。 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复习 保持主动旳心向、态度和爱好
学习策略
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
资源管理 策略
复述策略 精加工策略 组织策略
自我计划策略 自我监察策略 自我调控策略
时间管理策略 学习环境管理策略 努力状态管理策略 社会支持管理策略
单项选择1题分
学习策略一般涉及( )、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 理策略。
记忆策
•A

认知策
•B

思维策
•C

学习措 •D 施
•提交
• 普雷斯利等人将认知策略旳教学与学习过程描述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将认知策略描述给学生,学生构建出对策略旳了解和认识
。(示范、样例,描述原因、目旳,以及详细使用情景) 第二阶段是给学生提供利用策略旳练习,学习者练习构成策略旳概念
,规则与程序。(监控、诊疗,逐渐淡化教师控制) 第三阶段是给学生提供练习,增进策略利用旳泛化和灵活性。(变式
进行屡次反复 精加工策略:对记忆旳材料补充
细节、举出例子、做出推论使之 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已到达长 久保持旳目旳。 组织策略:将学习材料形成有组 织旳构造以便长久保持。 了解监控策略:元认知策略 情感策略:学习者用以集中和维 持注意、控制焦急、有效使用时 间旳策略。
• 麦基奇等人1990年旳分类

教育心理学(教综)核心考点

教育心理学(教综)核心考点

教育心理学(教综)核心考点1、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的科学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1)关于“学”方面的研究:①提示学习结果的性质②对学习结果进行科学分类③阐明学习的过程④阐明有效学习的条件(2)关于“教”方面的研究: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作出有科学依据的回答3、新教师的特点:(三种错误观念)(1)教学只是传递知识的过程(2)主修某一学科就能提供这门学科所需的全部知识(3)学会教学只不过是经验的积累过程4、教育专业发展的五个阶段:(1)新手水平(2)高级新手水平(3)胜任水平(4)熟练水平(5)专家水平5、专家教师与新手老师的差异表现在:(1)关于专业知识,在专家擅长的领域内,专家运用知识比新手更有效(2)关于问题的解决效率,专家与新手相比,在其专长的领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3)关于洞察力的,专家比新手更有可能找到新颖和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6、教学专长:专家教师所具备的有关教学的知识和能力包括:知识专长,管理专长,教授专长,诊断专长7、影响教师成长因素:个人因素、情境因素、系统过程8、刻意训练:从新手到专家需要经历大量训练活动,以不断促进专业能力水平的提高。

几种主要的形式:(1)以教研组为基地的教研活动(2)微型教学(3)教学决策训练(4)反思训练(5)开展行动研究9、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1)发生认识论(2)建构主义的发展观(3)认知发展:①图式②同化③顺应④平衡10、皮亚杰的认识发展阶段的特征:(1)连续性和阶段性(2)结构性(3)次序不变性(4)交叉性1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的具体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2)前运算阶段(3)具体运算阶段(4)形式运算阶段12、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在教育上的意义:(1)将同化与顺应结合达到平衡,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已有的图式,并创立新的图式(2)考虑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可以帮助老师识别出学生是否达到掌握某项学习内容所必须具备的认知水平,从而设置适合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目标(3)皮亚杰的理论强调认知发展的累积性,即新的认知结构总是建立在原有的结构之上13、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2)心理发展的本质:心理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3)认知发展的三种重要观点:①内化②“最近发展区”理论③支架式教学14、维果茨基理论在教育上的意义:(1)儿童通过将外部的对话加以内化来学习(2)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对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3)语言和思维密切而复杂地联系在一起15、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把人的一生划分为八个互相联系的阶段:(1)婴儿时期:获得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阶段(2)婴儿后期:获得自主感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阶段(3)幼儿期: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阶段(4)儿童期:获得勤奋感避免自卑感阶段(5)青年期:获得同一感避免角色混乱感阶段(6)成人前期: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阶段(7)成人中期:获得创造力感避免自我专注感阶段(8)成人后期:获得完美感避免失望感阶段16、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教育意义:(1)帮助学生渡过勤奋和自卑危机(2)适应同一性和角色混乱危机17、柯尔柏格的道德发展理论把儿童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分别为:(1)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论者的快乐主义定向阶段(2)习俗水平:第三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第四阶段: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的定向阶段(3)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18、柯尔柏格道德发展理论的教育意义(对如何进行道德教育提出的建议):(1)首先要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2)提供稍高于儿童已达到的发展水平的思维模式,使之与现有的水平加以比较,引起冲突(3)帮助个体体会冲突,使他们认识到采用下一阶段的判断方式更为合理(4)把下一个道德阶段作为当然道德教育的目标19、父母教养方式的类型:(1)权威型教养方式:接受+控制(2)专断型教养方式:拒绝+控制(3)放纵型教养方式:接受+容许(4)忽视型教养方式:拒绝+容许20、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影响表现在:(1)学业成绩(2)自我价值感(3)心理健康21、同伴关系在个体发展中具有成人无法替代的作用,表现在:(1)满足儿童多种心理需求(2)为社会能力发展提供背景(3)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22、认知方式:是指学生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所采用的习惯性方式23、认知方式差异:(1)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曼﹒威特金)(2)沉思型与冲动型(杰罗姆﹒卡)(3)整体型与系列型(英国心理学家戈登﹒帕斯克)(4)聚合式思维与发散式思维(5)具体型与抽象型24、智力是指人们认识、理解客观事物,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以及有效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包括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抽象概括能力、创造力等25、认知结构的差异变量:(1)观念的可利用性(2)观念的可辨别性(3)观念的稳定性和清晰程度26、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具体表现在:(1)学生对所用感觉通道的偏好(2)学生对学习环境的偏好(3)对学习内容组织程度的偏好(4)对学科选择的偏好27、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3)运用适应认识差异的教学手段28、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及其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29、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模型分成四层:(1)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2)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3)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4)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30、性格差异的鉴定方式:(1)自陈量表式测验(2)投射测验(3)情景测验(4)自我概念测验31、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1)有的放矢,培养学生良好性格(2)针对学生的不同性格进行教育(3)掌握学生气质和性格特点,发挥教育机制32、特殊儿童是指由于生理、智力、感觉、社会交往方面的障碍,无法在正常教育条件下获得学习效果而需要特殊教育措施及服务来发展其潜能的儿童33、特殊儿童的类型:(1)智力超常儿童(2)智力落后儿童(3)特定认知或学习障碍(学习困难学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4)社交和行为问题(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自闭症)(5)生理和感觉缺陷(生理和健康损伤儿童、视觉损伤儿童、听力丧失儿童、多种严重残疾)34、学习是由于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35、我国流行的学习分类:知识学习、技能学习、社会规范学习36、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37、奥苏伯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分类:有意义学习(符号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概念和命题的运用、解决问题、创造)和机械学习38、经典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代表人物: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1)刺激泛化(2)刺激分化(3)消退(4)恢复39、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斯金纳)(1)强化(2)消退(3)惩罚40、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教学应用——程序教学,基本原则为:(1)小步子(2)要求学生做出积极反应(3)及时反馈(4)学生自定步调(5)低的错误率41、社会学习论的观察学习方式(班杜拉)(1)直接的观察学习(2)抽象性的观察学习(3)创造性观察学习42、观察学习的过程:(1)注意过程(2)保持过程(3)运动再现过程(4)动机过程4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布卢姆)(1)掌握学习(2)自律学习(班杜拉)(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强化)44、布鲁纳认识发现学习理论的观点:(1)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认知过程(2)对儿童心理发展实质的看法(3)重视学习过程(4)强调形成学习结构(5)提倡发现学习45、建构主义的不同倾向:(1)激进建构主义(2)社会建构主义(3)社会文化取向(4)信息加工建构主义46、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共同点:(1)强调复杂学习环境和真实的学习任务(2)强调社会协商和相互作用(3)强调学生用多种方式表征教学内容(4)强调学生理解知识建构过程(5)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47、建构主义学习观包括: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模式和创建与使用、课程设计、学生心理辅导及教师的教育等48、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模式、认识学徒教学模式、随机进入教学、支架式教学、自上而下的教学49、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张:(1)心理学的研究应以正常人的心理为主要对象,着重探讨人类不同于动物的一些复杂心理(2)对人性持乐观态度,相信人性善,且具有无限潜能,强调人人都有追求自我实现的基本动机(3)尊重个人心理与行为的完整性(4)理论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彼此连续的,甚至有部分是重叠的(5)尊重个体心理的差异性与独特性50、人本主义思想在教育上提出一些具浓厚人本色彩的教育理念(1)在平常教学中培养健全人格(2)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3)培养团体精神的合作学习(4)推崇人性中心课程(5)提倡情感型的师生关系51、构建出人本主义的典型教学模式(1)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2)自由学习的教学模式(3)开放课堂教学模式52、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命题、命题网络、图式53、三类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1)符号表征学习(2)概念学习(3)命题学习54、同化过程的三种形式的命题学习:(1)下位学习(派生类属学习、相关类属学习)(2)上位学习(3)并列结合学习55、同化论的核心是相互作用观56、为了培养学生做笔记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师讲课时应注意如下几点:(1)讲课速度不宜过快(2)重复比较复杂的材料(3)把重点写在黑板上(4)为学生提供一套完整和便于复习的笔记(5)为学生做笔记提供结构上的帮助57、加涅的智慧技能层次论把智慧技能分为五个亚类:(1)辨别(2)具体概念(3)定义性概念(4)规则(5)高级规则58、教师需要知道促进辨别学习的下列条件,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1)刺激与反应接近(2)反馈(3)重复59、认知策略是指对人的心理加工过程起控制和调节作用的执行控制过程60、认知策略学习的一般过程: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反省认知阶段61、认知策略学习的特点:(1)支配认知策略的规则具有内潜性(2)支配认知策略的规则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模糊性(3)支配认知策略的规则多数是启发式的62、认知策略学习的条件:内部条件:(1)原有的知识背景(2)反省认知发展水平(3)学生的动机水平外部条件:(1)训练方法(2)变式与练习(3)有一套外显的可以操作的训练技术63、简析认知心理学中的“图式”与“概念”这两个术语含义的异同:概念只包括本质特征,图式中也包括非本质的特征,如鸟的图式中可包括会飞的特征,但鸟的概念中只有羽毛这一特征64、试比较信息加工心理学中的“命题表征”与奥苏伯尔的“命题学习”两者的异同:两者都重视若干概念间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第6章 认知策略的学习

教育心理学-第6章 认知策略的学习

第一节 认知策略的性质与分类
一、认知策略的性质 从学习过程来看,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来选择和 调整其注意、学习、记忆与思维的内部控制过程 (加涅)

从学习结果看,认知策略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程 序性知识,或一种特殊的智慧技能。
– –
一般的智慧技能指向环境中的客体和事件 认知策略指向学习者自己内部认知过程


第三阶段,给学生提供变式练习,促进策略运用的泛 化和灵活性。
二、认知策略学习特点

支配认知策略的规则具有内潜性

支配智慧技能的规则是对外的,而支配认知策略的规 则是对内的。

支配认知策略的规则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模糊性 支配认知策略的规则多数是启发式的

三、认知策略学习条件
(一)内部条件 1.学生原有知识基础

有研究调查了中学生对划线策略的使用情况后发现, 如果学生对所学习主题知之甚少,划线策略对他们 帮助不大。
2.学生的动机水平 3.学生的元认知发展水平 4.学生所持有的认识论信念
(二)外部条件 教师在认知策略学习过程中处理好如下问题:
– – –

多呈现示例 指导学生发现规则及规则运用条件 提供变式练习的机会 长期系统的练习

认知策略
– – –
复述策略 精加工策略 组织策略 自我计划策略 自我监察策略 自我调控策略 时间管理策略 学习环境管理策略 努力状态管理策略 社会支持管理策略

元认知策略
– – –

资源管理策略

– – –
三、认知策略的分类

根据学习过程的阶段分类(见下图) 根据适用的范围分类


一般领域/专门领域

教育心理学-技能学习

教育心理学-技能学习

2、认知策略的分类 〔加工阶段
学习过程
支持学习过程的策略
选择性知觉
复述
语义编码 提取 执行控制
集中注意;划线;先行组织者;附 加问题;列提纲;解释意义;
作笔记;运用表象;形成组块;概 念示图法
类比法;规则/产生式;图式 记忆术; 运用表象;元认知策略
3、认知策略与智慧技能
范畴 性质 作用
智慧技能
认知策略
属于信息加工范畴,是指通过 符号与信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
属于信息控制范畴,是通过概括化过程 而发展起来的、更为特殊的、习得的智 慧技能,用来指导自己的注意、学习、 记忆和思维的能力
是解决外部问题的能力
对内调控的技能,是方法问题
是运用符号办事,解决外部世 是处理内部世界的能力,是自我控制与
界的能力
样例学习:就是学生通过学习或阅读样例 题〔一套通向问题解决的解题程序,从中找 出解决问题的条件,根据条件采取行动,最 终形成解决问题的产生式系统.
试干学习:是指只给出一个问题,让学习者 努力尝试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解 题的方法、步骤,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产生 式系统.
6、智慧技能的迁移
智慧技能的学习是获得一系列的产生式,运 用已获得的产生式去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
6、认知策略学习的条件
内部条件 1原有知识背景 ;2学生的动机水平 ;3反省认
知发展水平 . 外部条件 1若干例子同时呈现 ;2指导规则的发现及其运
用条件 ;3提供变式练习的机会 ;4练习的系统 化.
7、认知策略的迁移
认知策略的学习要经过陈述性知识的获得,然后 在相同或不同的情境中应用,转化为程序性知识, 认识到一套操作步骤使用的条件,达到反省认知 阶段,才有广泛迁移的可能性.

认知策略学习的条件

认知策略学习的条件

认知策略学习的条件与言语信息及智慧技能相同,认知策略的学习也有其独特的内部和外部条件。

(一)内部条件1.原有知识背景。

根据信息加工过程理论,认知策略对整个信息加工过程起调控作用,使用策略的目的就是提高信息加工的效率。

这就使得策略的应用与它所加工的信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研究表明,策略的应用离不开被加工的信息本身,儿童在某一领域的知识越丰富,就越能应用适当的加工策略。

研究发现,当被试记忆熟悉动物的配对词组时,能较好地利用生成表象策略,记忆成绩也较好。

而当他们记忆陌生动物的配对词组时,策略应用明显存在困难,记忆效果也较差。

由此可见,学生的原有知识背景是策略学习与应用的一个重要条件。

2.反省认知发展水平。

前面已经提到,认知策略中的反省认知成分是策略训练成败的关键,也是影响策略可迁移性的重要因素。

而反省认知成分的掌握情况则主要取决于个体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高低。

一般来说,儿童先有对外部事物认识的发展,然后才有自我意识的发展。

由于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水平较低,对他们来说,策略的应用达到反省水平相对比较困难,这也是低年级儿童使用策略效果较差的原因之一。

研究表明,反省认知能力是个体在学习中随经验的增长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要经历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或经过几次教学就能达到反省认知能力的改进。

据达菲等人的研究发现,他们在10 月份开始训练被试的阅读策略,直到次年 2 月份被试才出现反省认知能力的提高。

正是由于反省认知发展水平的这种限制,使我们不可能随意对儿童进行策略训练。

3.学生的动机水平。

任何认知或学习策略都可以用一套规则来描述。

早期研究学习技能的心理学家以为,告诉学生某些有关学习方法的规则,就可以使他们掌握该策略,提高学习成绩。

后来的研究表明,学生仅记住论述学习策略的小册子中的条文,并不能改进他们的学习。

只有当外来的指导被学生接受并改变他们的信息加工过程时,才能改进学习。

而且策略性知识必须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作为一种概括化的策略能力迁移到与原先的学习任务不同的新任务中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策略学习的条件与言语信息及智慧技能相同,认知策略的学习也有其独特的内部和外部条件。

(一)内部条件1.原有知识背景。

根据信息加工过程理论,认知策略对整个信息加工过程起调控作用,使用策略的目的就是提高信息加工的效率。

这就使得策略的应用与它所加工的信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研究表明,策略的应用离不开被加工的信息本身,儿童在某一领域的知识越丰富,就越能应用适当的加工策略。

研究发现,当被试记忆熟悉动物的配对词组时,能较好地利用生成表象策略,记忆成绩也较好。

而当他们记忆陌生动物的配对词组时,策略应用明显存在困难,记忆效果也较差。

由此可见,学生的原有知识背景是策略学习与应用的一个重要条件。

2.反省认知发展水平。

前面已经提到,认知策略中的反省认知成分是策略训练成败的关键,也是影响策略可迁移性的重要因素。

而反省认知成分的掌握情况则主要取决于个体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高低。

一般来说,儿童先有对外部事物认识的发展,然后才有自我意识的发展。

由于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水平较低,对他们来说,策略的应用达到反省水平相对比较困难,这也是低年级儿童使用策略效果较差的原因之一。

研究表明,反省认知能力是个体在学习中随经验的增长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要经历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或经过几次教学就能达到反省认知能力的改进。

据达菲等人的研究发现,他们在10月份开始训练被试的阅读策略,直到次年2月份被试才出现反省认知能力的提高。

正是由于反省认知发展水平的这种限制,使我们不可能随意对儿童进行策略训练。

3.学生的动机水平。

任何认知或学习策略都可以用一套规则来描述。

早期研究学习技能的心理学家以为,告诉学生某些有关学习方法的规则,就可以使他们掌握该策略,提高学习成绩。

后来的研究表明,学生仅记住论述学习策略的小册子中的条文,并不能改进他们的学习。

只有当外来的指导被学生接受并改变他们的信息加工过程时,才能改进学习。

而且策略性知识必须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作为一种概括化的策略能力迁移到与原先的学习任务不同的新任务中去。

进行这样的学习,若学生没有强烈的要求改进自己认知加工过程的愿望(即学习动机),是难以奏效的。

比格斯(J.B.Biggs)的一项研究表明,学生的动机决定他们选择什么策略,并决定他们使用这些策略的效果。

具有外部动机的学生倾向于选择和使用机械学习的策略,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倾向于选择和使用有意义的和起组织作用的策略。

动机强的学生倾向于经常使用他们习得的策略,动机弱的学生对策略的使用不敏感。

(二)外部条件1.训练方法。

训练方法是影响策略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外部条件。

关于认知策略的训练方法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

总结起来可以归纳为三种对立的观点和方法。

第一种观点涉及直接训练还是间接训练的问题。

许多人认为策略可以离开教材内容单独训练,因此在许多国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专门训练思维方法的程序。

也有人认为,策略不能离开教材内容单独训练,而必须通过教材内容迂回教学。

当前的研究结果表明,策略学习以与教材内容学习相结合为宜。

例如,在教授外语单词的同时进行记忆方法的指导。

在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初,纽厄尔和西蒙等通过人工智能的研究发现,一般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中非常有效。

例如被称为“一般问题解决者”(general problem solver)的计算机程序能应用“爬山法”、“手段—目的分析”等一般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代数和几何题,甚至能弈棋。

由此而导致认知心理学家强调一般思维策略的训练。

此后通过专家与新手解决问题的差异的比较研究,发现专门领域的知识和策略比一般解决问题的策略更有效。

心理学家在认识上有了一次重大转变,强调策略训练不能离开专门领域的知识和特殊策略的学习。

因此对脱离具体学科进行的一般策略训练持否定态度。

在传统上,学校通过规则的运用来教会学生有关策略或思维方法。

但研究表明,通过分析解决问题的实例并将自己的解答过程与专家的解答过程加以比较,能取得更好的训练效果。

许多心理学家强调应采用有指导的发现法进行策略教学。

因为纯粹的发现法太费时,而且许多策略不可能被学生独立发现。

单纯的规则讲解与练习较难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指导的发现教学法吸取了两者的优点,避免了两者的缺点。

所以较好的方法是:先提供策略应用的实例,通过师生讨论,共同归纳出有关策略,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策略应用的练习。

2.变式与练习。

与智慧技能类似,促使认知策略从陈述性形式向程序性形式转化的最重要教学条件是在相似情境和不同情境中的练习。

这些练习必须有连续性,通过一系列彼此联系的练习,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转化。

例如,在前面的一个教学实例中,在教授学生“抓住事物特点写”这一写作策略时,可以让学生从“具体描述”杨梅的练习到描述皂荚树的练习,这是相似情境的练习。

此外,练习还必须有变化,只有经过在变化的情境中练习,认知策略才能获得迁移,才能灵活运用。

如在上例中,练习从写景物(树)的特点到写动物、人或其他事物的特点,甚至从发展的角度描写他们的特点,这便是不同情境的练习。

这两种练习对于认知策略的学习至关重要。

3.有一套外显的可以操作的训练技术。

认知策略是个体对自己的内在过程的调控活动,很难从外部直接观察到,但是它仍然可以在个体的认知行为中得到反映。

反过来,如果我们把认知策略转化为一套具体可操作的技术来控制学习者的认知行为,那么我们就有可能培养学生的良好认知或学习习惯,改变其不良的认知行为或习惯,进而培养他们的认知策略。

许多中小学生,甚至大学生都存在各种阅读困难,这往往是由于学生的不良阅读策略或阅读习惯造成的结果。

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开发了各种各样的技术来帮助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其中一项得到广泛研究的技术为SQ3R,它既可以作为一项阅读教学程序,也可以作为一种阅读策略。

根据该策略的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应采用如下步骤:(1)浏览(servey),即略读全文,把握大意;(2)就学习材料的关键部分提出问题(ques-tion);(3)带着问题阅读课文(read);(4)试着用自己的话来回答每一问题(recite);(5)尝试回忆已阅读过的材料(review)。

如果学生掌握了这套操作步骤,提高了自己的阅读效果,则可以认为,他已掌握了这种阅读策略。

认知策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同一个问题,有的学生一看就知道正确答案,有的学生要思考一段时间才能找到正确答案,还有一些学生百思而不得其解。

这种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差异,究其原因是多种多样,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在认知策略方面的差异性。

当我们遇到问题要解答的时候,通常情况下是表现为紧张的思考: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哪些知识,解决的方法与步骤是什么。

学习者在个体的内部心智的控制和调节下,定向地紧张思考的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不同于具体的学科知识,也不同于解决具体问题的程序性的知识,但它与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

我们发现,有的人对学科的知识、对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背得滚瓜烂熟,但是在真正解决问题的时候却一筹莫展。

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人光有具体的学科知识,却不知道如何紧张思考、定向组织有效知识和思维,是毫无效果的。

反之,如果离开了具体的学科知识,紧张思考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可以打这样一个比方,具体的学科知识就好比是一颗颗大大小小的珍珠,认知策略就是一根彩色的丝线,我们把这些珍珠,按一定的程序串联起来才能成为一件精美的工艺品。

学习过程中的紧张思考完全是个体的行为。

紧张的思考过程就好比是一个“意识流”,学科的知识、法则、定理和解决问题的程序性的知识就是“意识流”的组成内容。

思考的过程就是把储存于记忆之中的知识、法则等定向有序地进行组合的过程。

有的人这样组合,有的人那样组合,组合的方式常常是多种多样的。

意识流的外化就是问题的解答,就是题目的演算。

一个问题,有的人两三点就择其要害讲清楚了,有的人说了半天还没说到点子上;一道题目,有的人三步五步就算出答案了,有的人算来算去要算十几步。

因此,认知策略又被认为是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的心智加工过程的内部组织的技能。

人们掌握这种技能存在差异性,对于同一问题的认知策略也就必然存在着优劣之分。

联想、组合、尝试、调整是最基本的认知策略。

有效的思考过程必须遵循联想、组合、尝试、调整这样一个基本策略。

学生的思考都是在一定的知识背景下进行的,当学生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首先应该是联想,联想自己所学的与此有关的知识。

如果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某一项知识的迁移运用,则可以直接尝试应用;如果牵涉到多项知识,就必须将这些知识有序组合,而后尝试应用,试用不成,再作调整,直至问题解决。

当然,思考、联想是以完善的知识背景为前提的,首先是知识的完整记忆,其次才是知识的联想。

遗憾的是有相当多的学生看到问题以后不知道应该对自己所储备的知识进行搜索联想,没有定向组合、尝试、调整的思维意念,任思绪漫游。

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知识,不仅仅是指具体的学科知识,也包括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论的知识,即所谓的工具知识。

例如,把复杂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小问题,而后一个个地加以解决;或者是把同类的几个问题综合起来解决。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有效的认知策略只能靠学习者个人的领悟所得,而且只有少数智商水平较高的学生能够习得。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表明,有效的认知策略是可以教授的。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有效的认知策略的形成,还受到EQ(情绪智商)的影响。

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认知策略的训练的同时,应该注重EQ的养成教育。

有效的认知策略必须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才能实现。

学生的有效的认知策略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经过长期训练才能形成的。

在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只需被动地听从教师的讲解,很少主动地进行紧张的思考活动,有效的认知策略由于缺乏一定的训练难以形成。

为使学生形成有效的认知策略,必须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实现从教师讲授为主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为主的转变,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有效的认知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