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语文(人教)大一轮复习检测: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探技巧 Word版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专题二
本训练共16题,共88分,训练时间88分钟
一、(原创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导学号15650558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首诗抓住从薄暮到深夜的特征,描绘了一幅“山间初夜图”:夕阳西下、群壑蒙烟、松际月出、风吹清泉、樵人欲归、烟鸟栖定。
B.“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两句写诗人见松月而觉夜凉,听清泉而感山幽,细致地传达出日暮山间听泉时的激动心情,很有韵味。
C.“孤琴候萝径”写诗人独抱古琴,孤零零地伫立在洒满月色、长满藤萝的小径,痴痴期盼友人丁大的到来,期待知音之象栩栩如生。
D.诗人运用视觉、感觉、听觉、味觉等写景,笔意在若有若无间挥洒自如,点染空灵,将暮后山中景色勾勒得极具特色,并寓情于景。
E.从表面上看,前六句只是写景,只有结尾两句才写候友,其实不然,诗人一开始就在写候友,只是诗人暗藏在景物中没有露面罢了。
答: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A给1分;答B、D,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解析]A“樵人欲归”分析不当,“归欲尽”的意思是差不多走尽了。B“激动心情”分析不当。“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两句表现了将要见到友人的惬意。D诗中没有运用“味觉”来写景。
2.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抒情主人公具有怎样的心态?(6分)
答:抒发了对丁大归宿的期盼之意和对丁大的挂念与信任之情。抒情主人公不心焦,不抱怨,表现出异常平静的心态。
[解析]诗题中的“待丁大不至”限定了诗作的感情范围,前三联的环境描写,酝酿了感情基础,“孤琴候萝径”集中展现了诗人的感情所向。
二、(原创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11分)导学号15650559
菩萨蛮
陈克
绿芜墙绕青苔院,中庭日淡芭蕉卷。蝴蝶上阶飞,烘帘自在垂。
玉钩双语燕,宝甃①杨花转。几处簸钱②声,绿窗春睡轻。
【注】①甃:读“zhòu”,井。②簸钱:掷钱为戏以赌输赢。
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上阕写帘内之人眼中的庭院景象,写景由远而近,由动到静。由院墙上绿草杂生、院内青苔满地可以看出,庭院中人的活动很少。
B.“中庭日淡芭蕉卷”一句写正午时分,阳光淡淡地投上蕉叶,一个“卷”字,形象地描绘了蕉叶静静卷心、悄悄生长的自然姿态。
C.“蝴蝶上阶飞,烘帘自在垂”两句选取了“蝴蝶”和“烘帘”这两个特写镜头进行描写,通过庭院幽静自然的环境烘托人物心情。
D.下阕写珠帘不卷,玉钩空悬,双双燕子呢喃,听来是那样低软柔和;杨花在井垣四周,随风飘转飞舞,看起来是那样令人心潮起伏。
E.“几处”二字下得精巧,令人依稀闻得簸钱为戏的声音,笑语嬉闹都在隐约之间,这些景物描写给人以虚无缥缈不可捉摸的印象。
答:答C给3分,答B给2分,答E给1分;答A、D,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解析]A“由动到静”分析不当。上阕先写青苔院、芭蕉,后写蝴蝶、烘帘,应为由静到动。D“令人心潮起伏”分析不当。词人写杨花在井垣四周飘扬旋转,优游自在,给人以闲适之感。E“虚无缥缈”分析不当。簸钱为戏已是人们的常见事物,“几声”便传达出簸钱为戏的场景,词中的描写给人的印象是似有若无,不可捉摸。
4.这首词在抒情上有什么特色?最后一句中的“轻”字有何妙处?(6分)
答:这首词融情于景。通篇写景,但人物的内心活动妙合于景物描绘之中。(3分)最后一句中一个“轻”字活画出主人公似睡非睡、若梦非梦的情态和安静闲适的生活情趣。(3分) [解析]这首词的大意是:绿草丛生的围墙环绕着长满青苔的庭院,庭院中日色淡淡,芭蕉叶儿打着卷儿自我陶醉。蝴蝶在台阶上翩翩起舞,帷帘在微风里自在飘垂。白玉的帘钩上一双燕儿低语呢喃,井垣的四周杨花柳絮飘旋飞转。几处传出簸钱为戏的嬉闹声,绿帘里正做着淡淡的春梦。本题需要用景语来解读情语。
三、(原创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11分)导学号15650560
秋晚登城北门①
陆游
幅巾②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③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人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
【注】①城北门:成都城北门。②幅巾:当时读书人闲居时的一种装束。③杜陵: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诗中用杜陵借指长安,暗喻故都汴京。
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句“幅巾藜杖北城头”描绘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不但紧扣了诗题,而且写出了诗人当时闲散的生活和日趋衰颓的状况。
B.颔联抓住“一点烽”和“两行雁”这两个物象抚今追昔,在远观与俯视中想到岁月空逝,大宋兴复无期,不觉愁绪滚滚,涌上心头。
C.“杜陵秋”明指长安,暗指宋朝故都汴京,它寄寓着诗人对已逝美好生活的深情留恋,浸透着对关中失地和人民的关切与怀念之情。
D.颈联的“山河”代表国家,“身世”指所处的时代,诗人登城“搔首”“倚楼”不禁考问,谁是兴国的英雄?谁是扭转乾坤的豪杰?
E.尾联“横槊赋诗”借指诗人“铁马秋风大散关”的戎马生涯,而现在这些已成往事,“非复昔”三字包含着深沉的悲观失望之情。
答:答D给3分,答A给2分,答E给1分;答B、C,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解析]B“俯视”分析不当,“两行雁”是空中的物象,应为仰视。C“对已逝美好生活的深情留恋”分析不当,应为对故都沦陷的无比忧虑。E“深沉的悲观失望之情”分析不当,应为大势已去的无比感慨。
6.诗人的“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6分)
答:①因登临而起的悲秋之情。诗人登上北城门楼,深秋时节,西风劲吹,寒气袭人,眼前萧条凄凉的景象使诗人愁绪满怀。②山河沦陷、忧国伤时的叹惋。颔联和颈联抒发了诗人对关中失地的关怀,对故都沦陷的怀念之情。③壮志难酬的悲愤。远望烽火,仰视雁阵,想到岁月空逝,兴复无期,而自己却报国无门,悲愁难耐。
[解析]这首诗主要是诗人登城所见所想。首联叙出游地点、时间及感受:深秋时节,西风卷地而来,登上城楼,满目萧条,悲秋之情油然而生。颔联抒写自己远望烽火、仰观雁阵所兴起的失地之愁。颈联由失地而想到国家的命运与自身的遭际,想到亡国之愁。尾联写自己对“横槊赋诗”往事的追忆和壮志难酬的悲哀痛苦。此诗以诗人之“愁”贯穿全篇,感情激愤,意想沉痛。6分,答对一个要点给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