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课堂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知识创新的基础在于教育,教育能否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人,是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
现在的小学生是祖国新一代接班人,如何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开拓精神的跨世纪人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教育一样也要创新,其着力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这已成为我们教育教学活动所面临的迫切任务。
怎样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在实践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一、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基础1.关爱每一个学生,发现闪光点,激发兴趣由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教育条件和生理、心理因素的不同,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作为教师应关爱每一个学生。
心理学研究证实:良好的心境可以使学生想象活跃,思维敏捷,可以增强创新敏感性;积极的激情能极大地激发创新意识和敏感性。
兴趣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心理动力,能充分调动和有效组织智力因素,同时也能有效激发非智力因素。
科学调查研究表明:如果教师偏爱优等生,厌恶落后生,就会使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受到冷遇。
试想,学生总是怕说错,怕老师批评,总是忐忑不安,缺乏良好的心境、激情、热情,他们就会对数学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和自卑感,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丧失自信心,从厌恶教师进而发展到厌恶该教师所教的学科。
这样一来,怎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素质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改善不和谐的师生关系,改变教师是指挥者、传递者、看护者,学生是接受者、服从者的关系,彻底放下自己高高在上的架子,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师生平等的心态实施教学,关爱每一个学生,提问、板演、发表看法、提供建议、个别辅导等都要一视同仁。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像太阳一样把知识和智慧的阳光撒向每一个学生,在他们的心目中树立一个可亲、可爱、可敬的形象。
这样,他们就会“爱屋及乌”,表现出很高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学会善待每一个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学生的新发现,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尽管有些发现对老师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对学生来说却是一种创新,一次激励。
如何才能有效培养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意识
2019年24期┆159教法研究如何才能有效培养小学 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意识王怡明摘 要:小学生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对他们而言,从小就具备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不仅能够从小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而且也完全符合当前的教育发展形势。
虽然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的方式和途径多种多样,但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应该严格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将学生的创新能力逐渐培养起来。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同时也是培养人才的关键因素。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质很强的学科知识,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理念的深入影响下,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对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也格外重视。
而如何才能有效培养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创新意识,则是需要学校以及小学数学教师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
本文主要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进行浅谈。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一)符合当下素质教育理念要求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中格外重视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数学作为人类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也承载着极高的文化价值。
小学数学其实也就是由数字符号所组成的一种语言表达方法,它对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从小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不仅符合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而且也更加有利于培养小学生从小就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逻辑推理能力。
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格外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显得尤其重要。
(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由此可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当务之急,同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必定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兴趣,这样他们才更愿意花费时间去探索数学学习中的内容。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新大纲指出: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
一、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乐“做”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微笑的表情,信任的眼神,甜美的语言,饱满的情怀,使学生沉浸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要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还应有三个特许:(一)当学生集中力基本集中的前提下,允许他们有自由的坐姿,不必要使学生正襟危坐,造成生理疲劳。
(二)当学生课堂上有疑问时,可以不举手就直接发言,这样能随时捕捉学生智慧火花的闪现。
(三)允许学生说错、做错,并允许学生随时改变自己的说法,这样会激起学生说得更多更好的愿望。
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消除了胆怯和依赖心理,可以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地探索和思考,并逐步形成一种以创新精神来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和获取新知的性格特征。
二、设计巧妙的教法,使学生能“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如果教师能够抓住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创设富有激发新异感的学习情境,那么学生的创新意识便会孕育而生。
如我在教学《统计》这一课时,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师:这节课,老师请同学们都当校长,比一比看谁有领导才能。
好吗?师:一直以来,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我校向学生家长承诺二年级学生的数学家庭作业不超过15分钟。
昨天,郭萍萍的妈妈找校长说:昨天郭萍萍的作业写了40分钟,老师留的作业太多了。
请问在座的各位校长,面对这个问题,您准备怎么办呢?生1:花这么长的时间完成作业,说明老师布置的作业确实太多,建议老师作业少布置一点。
小学数学小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完整版】
小学数学小学生创新意识培养一、创新情境数学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情境式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不同的情境来讲授知识能够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由情境可认启发学生对解题思路的独特的想法与思路,这一过程既是形成数学构思的过程,也是展开合理解题思路的思维过程。
在情境教学模式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创新思维,并积极主动地发表对解题思路的见解,从积极参与教学的实践中,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就培养起来了。
此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数学语言的使用要与课程内容以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相适应,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情境教学模式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教学“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准备各种圆柱形的实验品,如圆柱的玻璃器皿、圆柱木块等,分发给学生要求其动手量出长、宽、高等所需数据,并通过实践来求得体积。
通过实验启发学生自己总结出计算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并引导学生是否可以用切割、计算体积差等方式求得体积。
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稳定性差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兴趣的驱使下,小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课程,才能在兴趣的驱使下展开更多的创造性思维。
数学教学本身具有理论性强的特点,理论的讲解枯燥乏味,难以吸引小学生的兴趣,也有很多小学生对数学课程有着厌学情绪,这时教师就要注意采用新鲜多样的方式来吸引小学生的兴趣。
例如,利用多媒体、幻灯片等形式,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现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在学习数学上的兴趣。
数学课上教师还要注重将数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拉近数学与小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认识左右、上下、前后”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座位编号的方式,利用学生的座位编号并进行确认练习,学生在相互认识的互动中对左右、前后、上下形成认识,这样能够有效提高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在当今社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成为了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
对于小学生来说,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创新意识不仅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还能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当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呢?一、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首先需要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自由、平等的学习氛围。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这样的教学方式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思维。
因此,教师要转变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例如,在讲解数学概念时,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比如,在讲解“长方形”的概念时,教师可以问:“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形的?”然后让学生们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
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即使学生的回答不够准确或完整,也不要急于否定,而是要通过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逐步完善自己的想法。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创新。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一,利用数学游戏和活动。
数学游戏和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数学猜谜、数学竞赛、数学魔术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魅力。
其二,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价值。
例如,在讲解“小数”的概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超市观察商品的价格标签,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讲解“面积”的概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计算自己房间的面积,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求注重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笔者结合自己的体会谈几点认识:一、了解知识的来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好数学的正确方法是让学生学会进行“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知识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工作;让学生感受到新知识是在自己面前发生的,从而锻炼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比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好得多。
这样不仅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快,而且掌握的牢固。
也就是说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再创造而获得的知识才能真正被掌握并且可以灵活运用,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学习数学最好到数学家的纸篓里找材料,不要只看书上的结论。
”凡是教过数学课的教师大概都很清楚,一节数学课无论教师讲得如何精彩,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能将教材及教师的思维过程转化为学生的思维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再现出来,那么这样的课程是失败的,我想在数学概念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学习是手段,创造才是目的: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的认识”一课时,先出示两组除法算式,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一做,看看得到什么样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教师抓住有利时机进行指导,让学生通过动手算、动脑想、动口说,知道循环小数的形成过程,理解“循环小数”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这样不但掌握了知识,而且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为创新意识的培养奏响了前奏曲。
二、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教学时适当采用灵活、多向、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把机械模仿转化为探索创造,精心设计多向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例如,在进行《角的分类》一课教学时,可出示这样一些问题:角是由什么组成的?分为哪几种角:借助图示,将教师讲与学生听紧密结合起来,将教师的演示与学生的观察紧密结合起来,将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回答紧密结合起来。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数学是小学教育阶段的关键学科,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
但是,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仍存在诸多不足。
例如,没有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等,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小学数学教育的长远发展。
因此,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不断转变教育理念、加大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力度。
一、“双减”与创新意识概述(一)“双减”教育教学工作包括课堂教学、课后作业等诸多环节,学生通过做作业可以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教师和家长过度注重学生的成绩,一直通过增加作业量与课外辅导量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成绩,导致很多学生每天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做作业、在辅导机构上课,这不仅侵占了学生时间,也影响到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为了贯彻落实素质教育、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2021 年7 月24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旨在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负担。
该政策的主要内容就是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与校外培训负担,避免课后作业与课外培训占据学生的锻炼时间、休息时间以及娱乐时间[1]。
(二)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指的是主动利用现有知识和物质改进或创造新事物的意识,具有主动性与被动性这两种类型。
从本质上看,创新意识包括创造动机、创造兴趣、创造情感以及创造意志等元素。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对人才的创新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以需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双减”背景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数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学习难度相对较大。
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思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例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让学生利用创新思维指导自己的学习,增强学习活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意识是衡量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指标。
在小学数学中怎样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中怎样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意识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所必需的思维方式。
在小学阶段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在未来的发展中获得竞争优势,而且还可以促进他们在课堂上更好地掌握数学学科。
一、激发学生兴趣想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首要任务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可以准备丰富的教学资源,例如生动的课件、趣味性的讲解和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条件。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育方法,如游戏、模拟、制作实物模型等,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二、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小学数学课程中,强调学生实践能力是很重要的一点。
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来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并掌握数学知识。
通过实践,小学生可以更好地思考数学问题,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并在实践中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例如,用实物模型来解决几何问题,制作数学游戏等,这些都可以帮助小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倡导学生思辨能力思辨能力是小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基础之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常常思考、探讨和发问。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或提出自己的猜想,并通过实践或其他途径,解决或验证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到问题的本质,帮助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他们不断地思考和探究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也是小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基础之一。
在数学学科中,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让学生在团队中互相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老师可以通过分组让学生一起讨论问题,并创造一些团队活动,让学员之间相互支持和协作,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团队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并掌握成果。
五、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小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教师对他们的创新思维进行引导。
老师可以多安排一些探究性的任务、问题,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自由发挥,从而引导学生锻炼、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让他们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
创设多种情境,培养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
创设多种情境,培养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1. 引言1.1 引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境,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索解决的方法,从而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还可以锻炼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创设多种情境,培养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创新,让他们在充满乐趣的学习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会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创设多种情境创设多种情境是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设计各种生动有趣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创设多种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的生活场景相联系,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和理解深度。
在学习几何概念时,可以设计各种实际场景,如建筑设计、地图导航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几何知识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创设多种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思考,激发他们寻求解决方案的动力,锻炼他们的逻辑推理和思维能力。
创设多种情境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团队合作的情境中,学生需要相互配合、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2.2 培养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创造力结合的学科,而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还可以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和问题解决,可以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的本质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魏洪玲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魏洪玲小学数学是基础阶段,教师必须注重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下面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一、转变教育观念,诱发创新意识,树立教育价值观首先,《新课标》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它不仅要求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而且应具备自我完善的主观能动性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要敢于打破教育常规,探索创新的教学模式。
其次,教师还要打破对“创新”一词的神秘感,让学生知道“创新”并不是高不可攀。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处处是创新之地,天天是创新之时,人人是创新之人。
”教师要努力使每个学生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在自身发展水平上有所创新。
再者,教师要改革过去评判学生优劣的标准。
其实每个学生都有他的闪光点,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自由发展,坚信每个学生都是最棒的。
例如教学圆锥体体积公式时学生看完书往往对等底等高条件不太注意,我便巧设陷阱设置悬念让学生进行倒水实验:用圆锥体容器盛满水倒入圆柱体容器,过了一会儿有小组倒了水还没灌满,而另外小组的同学却大叫“水溢出来了”,为什么呢?学生们议论纷纷,这就使学生的认知创新思维得了好的开拓。
二、民主和谐的课堂,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阵地数学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创新人才的主阵地。
数学来源于生活,社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要打破传统被动接受知识的观念,充分发扬民主,采取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大胆想、大胆说、大胆做。
要构建宽松、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让学生感觉不到压力,在平等的气氛中敢于设问质疑,发表不同的意见和见解,充分体现自己的主体地位,始终保持积极思考、敢于创新的热情,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获取知识的乐趣。
比如:我教学正、反比例的区别时,先让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总结出正比例与反比例的不同点,然后打破教师出题或课本原题让学生判断的常规教学模式,让学生轮流当“小老师”出题,请其他同学来判断出是正比例还是反比例,并说出理由(也可以请老师来回答)。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论文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外,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下面是我在十几年教学中积累的点滴经验,写出来与大家共同研讨。
一、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可以从两个方面来介绍。
1 加强实践活动,增强创新能力。
动手、动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实践活动之一。
在教学中,一是组织学生通过实验、制作、动手操作、尝试错误和成功等活动,让学生接触贴近其生活的事例,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身边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
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在探讨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掌握观察、操作、猜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发现意识。
如,教师有意识地设置让学生动手的情境,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的实践活动中去探索新知识。
二是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科学活动,社会考察活动和各种内容的认识实践活动。
在实践活动中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自己制定方案,自行探索研讨等。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使创新思维的结果物化,体验创新快乐,进一步引起创新冲动。
2 鼓励质疑,保持创新的积极性。
教学中,教师一定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尤其是在承上启下的过渡处,新旧知识的连结处,思考问题的转折处,沿着学生的思路认真斟酌,精心设计问题。
使课堂中的问题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真正成为启迪学生思维的“钥匙”。
二要层层设疑提问,不断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在每节课的重点、关键处,要给学生提供引起观察、探索、讨论、发现疑问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开递进式的质疑问难。
三要针对学生实际采取竞赛、评比、游戏等方法,激励学生质疑问难,以维持其探索的动机,不断唤起新的创新意识。
如,一位老师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有个学生发问:“为什么2+2=2×2,而4+4不等于4×4呢?”这是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提出的独特的有价值的问题,这位老师及时予以表扬,并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一、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创新意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思考问题。
在数学课堂上,老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创新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
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能力是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锻炼自己的能力。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实践、思考、尝试,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未来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创新思维导向教学。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不应该只是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可以通过布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
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数学问题的求解方法和思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实践性教学。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数学实验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
比如在学习几何知识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制作简单的几何模型来感受几何图形的特性,通过制作几何图形的过程来巩固几何知识。
通过这些实际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对数学充满兴趣。
3. 提供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方式。
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应该提供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方式,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和尝试。
每道数学题都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尝试不同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鼓励学生展示成果。
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
在学生完成一道数学题后,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解题思路进行介绍,并与同学们进行交流讨论。
在小学数学中怎样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中怎样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小学数学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不仅仅是为了学习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中,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就在小学数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探讨。
一、创新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采取创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被动接受者。
而创新的教学方法则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
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每次上课都可以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经常提醒学生要敢于质疑、敢于思考,并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看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让学生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引导他们去思考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四、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前提。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点,设计一些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化教学、趣味性教学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多角度引导学生思考六、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课堂演讲等方式,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小学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9篇
小学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9篇第一篇一、做好预设,引导兴趣小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奇。
虽说数学课比较枯燥,但是只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精心预设,就能逐渐地培养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进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圆的认识”这一课,我手上拿着一个球,走上讲台,提问:这是圆形吗?有学生回答道:“球是圆形。
”有的却说:“球不是圆形。
”同学们立即讨论起来。
我立即拿起粉笔板书“是”和“不是”,分别在后面加上问号。
同学们感到很奇怪,到底是不是?我告诉学生不能只说:“是”与“不是”,要说出是与不是的理由。
同学们又议论开了。
有的同学说:“球是可以滚动的,所以球是圆形的。
”有的同学说:“球是滚滚圆圆的球体,不是圆形。
”还有的同学说:“我从前往后看球就是圆的。
”看来同学们谁也说服不了谁。
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入地讨论,我第二次拿出实物和图片让学生进一步观察,并让学生到黑板前把这些图形分成两大类,学生一会儿就完成了。
这时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拿出圆规画圆,孩子们很快就画好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刚才是怎样画圆的?”因为有了刚才画圆时的感性认识,同学们很快就说出了自己对圆的已有认知: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我则顺势进行小结:圆和长方形、正方形一样,是一个平面图形,而球占有一定的空间,是一种立体图形。
这样学生对圆的认识就更深入了。
学生在这样的教学预设中,积极参与,大胆思考,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在主动求知的过程中,情绪高涨,积极探索。
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产生了。
二、乐于学习,培养兴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有了问题学生才会积极思考,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有积极探索的欲望。
那么数学课怎样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呢?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故事情境:兔妈妈和它的三个孩子过着快乐而又幸福的生活,兔妈妈做的饼是又大又香,它的三个孩子可喜欢吃了。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中创新意识的培养对策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中创新意识的培养对策创新意识是一种高级思维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创新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中,创新意识的提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趣味数学题目让小学生通过游戏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
通过创设趣味数学题目,可以增加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设计趣味数学题目时,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寻找合适的难度和趣味性,让小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
二、鼓励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给小学生留一些思考的时间,鼓励他们自己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同时,还可以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小学生自行探究并解决,从而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引导小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数学不仅是一种抽象的知识,更是一种实用的工具。
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小学生通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可以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对于实际生活的意义和重要性。
同时,也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他们在实际问题中寻找解决方案,从而培养小学生的实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培养多元思维培养多元思维能力,是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方法。
多元思维能力是指能够发散思维、多角度思考和灵活运用思维方式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思维导图、三分法、六顶思考帽等方式,引导小学生发散思维、拓展思路,从而增强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中,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通过多种有效的方法,引导小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才能让他们具备创新思维,为今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小学数学中怎样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中怎样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小学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对于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怎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探讨在小学数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培养问题意识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数学是一门重视问题解决的学科,因此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在数学课堂中,老师可以选择一些富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让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考和实践,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促使他们在学习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创新精神。
二、注重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力的教学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观察、实验和发现中得出一些自己的结论,并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提出一个简单而具有启发性的问题,通过讨论和合作,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五、注重实践与实用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实践性和实用性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数学是一门实用性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和意义,培养他们的实践意识和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
通过实践性和实用性教学,学生可以在实际应用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阶段,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启发式教学、实践性教学、合作式学习以及实践与实用性等多方面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可修改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浅谈小学数学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当前,在新课程的指导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教师们的关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根据数学学科及学生的身心特点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
一、加强创新教育理论学习,树立素质教育新观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理论的学习,创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方法的教育手段。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质量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全面主动的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转变观念,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并正确处理好数学知识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面向全体学生施教与发展学生的个性。
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合理的能力结构、灵活的思维方式和坚强的人格特征。
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开放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把课堂搞得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学生在课堂中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提高。
这也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创造性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形成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创新学习习惯和富于联想,敢于求异的创新品质。
二、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品质(一)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丰富学生的想象,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
”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
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问题,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充分利用一式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等方式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
(二)扩展学生的思维面,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首先应从数学知识的纵横联系上进行扩展。
在数学教学时,教师应注意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教学,在知识联系上下功夫。
在小学数学中怎样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中怎样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培养:1. 提倡自主探究: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机会进行探索和发现。
可以设计一些情境或问题让学生去解决,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新思维。
让学生观察一种数学模式或规律,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猜想和解释。
2.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并思考如何解决。
可以通过提供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给学生一个数学游戏,让他们自己发现规律,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3. 创设情境,激发创意:在教学中创设一些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意和创新能力。
可以通过故事、游戏、实物等多种方式来创设情境,让学生从中获得启示和灵感。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讲述数学家的故事,展示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4. 鼓励多样性思维:培养学生多样性的思维方式,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
可以通过提供不同的解题方法和策略,让学生意识到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
5. 提供合作学习机会:鼓励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合作学习,通过合作交流和融合不同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合作性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并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6. 鼓励独立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的能力,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猜想和解决方案。
可以通过给学生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他们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
7. 提供机会展示成果: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成果的机会,鼓励他们将自己的创新思维展示出来。
可以在班级内举办一些数学展览或演示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想法,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信心。
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给予他们自主探究的机会,引导思考和提出问题,创设情境,鼓励多样性思维,提供合作学习机会,鼓励独立思考和表达,并提供展示成果的机会。
对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论对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具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是当务之急,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知识经济时代赋予教育的责任。
一、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传统的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正襟危坐,一味地听讲,死啃课本。
老师则过分迷信教材、教参和教案集,受这些框框的限制,不敢对教材作大胆的处理。
上课时常常不敢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
这样,学生被束缚在教师和课堂的圈子中,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不利于思维的发展和创新。
我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克服上述弊端,启发学生的思维,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进行了适度的超内容范围的提问设计,有意创设情境,促进学生思维的创新。
例如,在三年级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过程中,在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时,按照教材是教学分子相同和分母相同的两种形式的分数大小比较。
当学生掌握了这两种形式的分数大小比较后,我提出下面的问题:“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能比较大小吗?”学生一听感到很新奇,纷纷议论起来。
见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我紧接着把问题具体化:“你知道5/7和3/8谁大吗?”学生又展开了一番讨论。
最后,我让一位举手的同学回答,这位同学的回答完全正确:“5/7大于3/8。
”“为什么?”“因为5/7大于3/7,3/7又大于3/8,所以5/7大于3/8。
”我立刻面向全体问:“他回答的有道理吗?”这时学生很兴奋,齐答:“有!”我紧接着鼓励:“太棒了!”就这样,全体同学共同得到了一种通过确定“中间量”来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解决了到四年级学习“通分”后才能解答的问题。
从而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唤起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也让学生感受了发现与探究的乐趣。
二、鼓励质疑,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生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新的基础。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数学问题可以在教学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认知矛盾”,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引发求知欲,激发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中怎样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中怎样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
作为数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数学教育不仅关乎学生的学业发展,也关系到其
创新意识的培养。
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教育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思维的发散和创
造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勇于尝试新方法的精神。
下面将从数学教学的方法和内
容两方面探讨在小学数学中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数学教学的方法
1. 提倡探索性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
观察来发现规律,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鼓励学生表达与交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倡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
述问题、解释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开设小组讨论、分角色表演等方式,让学生通过交流和
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培养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和勇于表达自己独特见解的
勇气,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引
入教具、实验、游戏等方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
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 引入启发性的数学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些启发性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
探索欲望,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数学游戏、数学趣味活动,以及一些“让学生猜的
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游戏中产生求解问题的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课堂创新意识
发表时间:2013-05-29T09:57:43.763Z 来源:《未来教育家》2013年第5期供稿作者:王明霞
[导读] 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是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社会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河北省临城县临城镇东街小学王明霞 054300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是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社会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关键词】:数学课堂、创新意识、培育创新、
创新是人类适应环境、改造环境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活动。
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是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社会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而我从事小学数学的教育,对小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也有深刻的体会。
创新是这一时代的最特色的概念,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作为我们的教育一样也要创新,其着力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那么小学数学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有课堂教堂中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自己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本身就是融为一体。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是这样导入的:教师问学生“在生活中,你们见到过哪些物体上有圆? ”学生举了很多例子:圆桌的桌面是圆的,一元钱硬币的面是圆的,光盘是圆的,汽车轮胎是圆的……教师又问:“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而不做成正方形的和椭圆形的?”学生回答:“做成正方形和椭圆形的车轮滚动起来就不平稳。
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轮滚动起来就平稳呢?”教师的追问令学生难以用学过的知识做出科学、准确的回答.教师就此引入新课:“今天研究了圆的特征,同学们就会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学生带着寻求实际问题的急切心情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教师善于把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现象,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出发,使学生看到所学的数学知识就是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体会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样能更好地激发起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极大兴趣,达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
另外,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启发学生探索,鼓励学生发表意见,交给学生思维方法并加强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例如:创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气氛,提供直观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认识冲突,鼓励学生发问探索,通过不断反复的质疑探索,获得新的发现。
二、创设情境,萌发创新。
小学生的求知欲的形成要经历过好奇---求知---探索三个阶段。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世界上许多重大发明和新技术的发现往往从好奇开始。
牛顿的万有引力的发现离不开对苹果自由落地的好奇。
陈景润的歌德巴赫猜想离不开1+2等于3的好奇。
好奇心使人富有追根求源的精神。
乐于深索事物的奥妙,发现其中的奇异。
课堂上因此要引导学生勇于提出好奇问题。
例如:在教学圆锥体体积公式时,学生在看完书后,往往对“等底等高”这个条件不太注意。
这时我巧设陷阱设置悬念。
学生进行倒水实验:用圆锥体容器盛满水倒入圆柱体容器。
过了一会,一个小组倒了水,还没灌满;而另一小组的同学却大叫:“水溢出来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学生们议论纷纷。
三、主动探索,引发创新。
荷兰文学家费赖登塔尔认为通过自身活动得到的知识与能力比旁人硬塞的理解得透彻,掌握得快。
同时善于应用,一般来说,保持较长久的记忆。
他还认为:发现是一种乐趣。
通过“再创造”活动是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例如在教圆柱体体积公式时,让学生拿出圆柱体按切、拼、旋转步骤操作,得出一般的体积公式后,我对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能不能将拼成的长方体换一个角度摆放下,你又发现了什么?这时学生们纷纷举手说出他们的发现,原来圆柱体的体积还可以用侧面积的一半乘底面半径而得。
学生在认知结构更新完善中创新思维得到了很好开拓。
四、沟通纵横,激发创新。
创新思维简单的说就是有创见的思维如对已有知识经验进行不同方向不同程度组合进行再创造。
从而获得新异独特的有价值的新经验、新知识、新方法等创造成果。
在教学中在培养学生正向思维的同时鼓励学生从相反角度去看待和认识事物去思维。
这样往往别开生面,独具一格常常导致新奇独特发现,取得突破性进展。
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在掌握顺向思路的同时引导学生理解逆向思路。
如“红花比黄花多4朵”让学生不改变题意说出黄花比红花少4朵、红花减少4朵和黄花一样多。
又如六一班学生数是六二班生数的11/12、让学生说出六二班是六一班的12/11、六一班生数和六二班的比是11:12、六一班人数比六二班少1/12等。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训练学生的集中思维同时还给学生创设较多的训练发展思维的机会,设置一些开放性习题,使学生不但善于单向思维而且习惯于多向思维发展学生求异思维。
例如,在“年月日”这一内容时,教师没按课本顺序而是在介绍年月日有关科学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一年多少天?学生纷纷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识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
(1)31*7+30*4+28 31*7+30*4+29(2)90+91+92*2 91*2+92*2(3)31*12-4-3 30*12+7-1 等各自说出了自己的思路充分提高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五、激励成功,培育创新。
心理学研究表明:快乐兴奋的情绪与温和宽松的学习环境对知识创新思维活动具有扩展强化功能。
在教学中我们要力求营造氛围,激励成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展示自己的闪光点。
因此教师必须做到让学生发表意见、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由的相互沟通。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种动力。
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置相对应的习题,让每个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的潜心启迪和培养,充分挖掘教材中和学生身上点点“发散性思维”的火花,利用各种思维训练的有机结合将创造性思维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一定得到充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