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名人
无锡名人的励志故事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汉族,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县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景星学社社员。
徐悲鸿出身贫寒,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6岁时跟着父亲读四书五经,后来又学绘画)。
出生在屺亭桥镇的一个平民家庭的徐悲鸿,原名寿康,年长后改名为“悲鸿”。
父亲徐达章是私塾先生,能诗文,善书法,自习绘画,常应乡人之邀作画,谋取薄利以补家用。
母亲鲁氏是位淳朴的劳动妇女。
徐悲鸿9岁起正式从父习画,每日午饭后临摹晚清名家吴友如的画作一幅,并且学习调色、设色等绘画技能。
10岁时,已能帮父亲在画面的次要部分填彩敷色,还能为乡里人写“时和世泰,人寿年丰”等春联。
13岁随父辗转于乡村镇里,卖画为生,接济家用。
背井离乡的日子虽然艰苦,却丰富了徐悲鸿的阅历,开拓了其艺术视野。
17岁时,徐悲鸿独自到当时商业最发达的上海卖画谋生,并想借机学习西方绘画,但数月后却因父亲病重而不得不返回老家。
曾短暂求学于南京艺术学院的前身上海美专。
在20岁时再度来到上海,在友人的扶助下,他考入法国天主教会主办的震旦大学(现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为日后的赴法留学打下了一定的法语基础 [6] 。
其间认识了著名的油画家周湘、岭南画派的代表人物高奇峰、高剑父,在画作上得到了他们的赞许和指点,增强了绘画创作的信心。
他还结识了维新派领袖康有为,在其影响下确立了自己的创作思路。
在康氏“鄙薄四王,推崇宋法”的艺术观念影响下,他对只重笔墨不求新意的“四王”加以贬薄,认为只有唐代吴道子、阎立本、李思训,五代黄筌,北宋李成、范宽等人的写实绘画才具精深之妙。
在康有为的支持下,他观摩各种名碑古拓,潜心临摹《经石峪》《爨龙颜碑》《张猛龙碑》《石门铭》等,深得北碑真髓,书法得以长进。
后获得赴日本东京研究美术的资助,在日本,徐悲鸿饱览了公私收藏的大量珍品佳作,深切地感受到日本画家能够会心于造物,在创作上写实求真,但在创作上缺少中国文人画的笔情墨韵,无蕴藉朴茂之风。
无锡名人
薛福成(1838.4.12-1894.7.21)字叔耘,号庸庵。
江苏无锡宾雁里人。
出生于书香门第、官宦之家。
近代散文家﹑外交家。
自幼即受时代影响﹐广览博学﹐致力经世实学﹐不做诗赋﹐不习小楷﹐对八股尤为轻视。
薛福成一生撰述甚丰,著有《庸庵文编》四卷、《续编》二卷、《外编》四卷、《庸庵海外文编》、《筹洋刍议》十四卷、《出使四国日记》六卷、《续刻》、《庸庵笔记》、《出使奏疏》二卷、《出使公牍》十卷等书。
薛福成的著作基本上均已编入《庸庵全集》。
其《出使日记》及续刻﹐近年又被编入《走向世界丛书》。
钱钟书,原名仰先,字哲良,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
曾为《毛泽东选集》英文版翻译小组成员。
晚年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任副院长。
书评家夏志清先生认为小说《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
钱钟书在文学,国故,比较文学,文化批评等领域的成就,推崇者甚至冠以“钱学”。
其夫人杨绛也是著名作家。
秦邦宪(1907年~1946年),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
又名博古。
江苏无锡人。
早年就读于苏州工业专门学校,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
1925年入上海大学学习,参加五卅运动。
同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4月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书记。
之后又任中共临时中央局成员、临时中央政治局书记和负责人。
1934年10月参加长征。
1935年在遵义会议上被解除中共最高领导职务。
后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红军野战部队政治部主任。
1946年4月8日由重庆返延安汇报工作,因飞机失事在山西兴县遇难张闻天(1900-1976),江苏省南汇县(今属上海市)人,原名应皋(也作荫皋),曾化名洛甫,字闻天;张闻天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理论家、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张闻天同志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并出席遵义会议,对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起了重要作用;1959年被错定为反党集团成员;文化大革命中受尽迫害,于1976年7月1日含冤病逝,1979年8月,中共中央对其冤案予以平反昭雪。
无锡名人作文
无锡名人作文《阿炳:无锡的音乐传奇》无锡,是个充满故事的江南水乡,这里出过不少名人,阿炳就是其中独树一帜的存在。
阿炳的大名,真可谓如雷贯耳。
在无锡的大街小巷,似乎都还飘荡着他二胡那独特的旋律。
我曾经有一次特别的体验,那是个阴沉沉的傍晚,我走在无锡的老街上。
天上的云就像被浓重的墨汁泼洒过一样,随时都要下雨的样子。
昏黄的路灯一盏盏亮起来,周围的一切都被罩上了一层迷离的色调。
走着走着,突然听到一阵悠扬的二胡声,那声音简直就像有魔力一样,勾着我的脚,使我不由自主地朝着声音的源头走去。
那是一个小亭子,拉二胡的是一位衣衫有些破旧但看上去很精神的老人。
他闭着眼睛,神情专注,二胡在他的手中仿佛是有生命的伙伴。
随着他手指的跳动和琴弓的拉扯,一个又一个音符飘荡在空气中。
我心想,这演奏的不会就是阿炳的曲子吧。
凑近一听,果不其然是那首《二泉映月》。
周围已经围了一些人,大家都安静地站着,仿佛被这音乐带到了另一个世界。
听着这曲子,我不禁联想到阿炳的一生。
他双目失明,生活困苦,经历了那么多的磨难。
可是就像这二胡弦一样,哪怕经过无数次的拨弄,哪怕有时候被按得紧紧的很痛苦,但依然能发出最美的声音。
阿炳就通过他的二胡,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将无锡这座城市的悲欢离合都融入到了那简单的两根琴弦之中。
在无锡的日子里,没有人不会哼唱几句阿炳的曲子。
不管是街头巷尾的孩子,还是古老茶馆里的老人。
这就是阿炳,他虽然离去很久了,但他就像一颗璀璨的星,永远在无锡的文化天空中闪耀,他的曲子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没有被遗忘,反而越传越远,让无锡这个城市也更加充满了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魅力。
《顾恺之:画画就像在讲无锡的故事》咱们无锡的名人,那是各个都厉害得很呢,顾恺之那更是了不起。
说起顾恺之,那在绘画史上可是响当当的人物。
有一回我去无锡的一个美术馆参观,里面展出了一些古代绘画的仿品,其中就有顾恺之风格的画作。
我站在那一幅幅画前,简直就像穿越了时光回到了古代的无锡。
画里的山水,峰峦叠嶂,树木郁郁葱葱的,似乎山上还冒着些许雾气,就像早晨起来刚下过一场小雨,而画上的人物,一个个眉目清秀,衣袂飘飘。
家乡的名人故事江苏无锡
家乡的名人故事江苏无锡江苏无锡位于中国东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以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众多的名人而闻名。
下面将介绍一些家乡无锡的名人故事,以展现这座城市的魅力。
第一位名人是无锡的鼻祖,无锡大夫葛洪。
葛洪(公元283年-公元363年),字景伯,是东晋末年的一位重要学者和军事家。
他是著名的道教文化研究者,在天文、地理、医学等许多领域都有很高的造诣。
葛洪的著作《肘后备急方》对后世的中医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接下来要说的是无锡的文学巨匠,曹雪芹。
曹雪芹(1724年-1763年),字眉尚,是清代著名小说家。
他的代表作《红楼梦》被称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红楼梦》以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想感染了无数读者,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除了文学家,无锡还有一位杰出的艺术大师,他就是吴镇宇。
吴镇宇(1909年-2000年),是中国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和篆刻家。
他的作品风格独特,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现代艺术的元素,被称为"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吴镇宇的艺术作品被广泛收藏于世界各地的艺术馆和私人收藏家。
说到无锡的名人,还不能忽视无锡的音乐之星,那就是李谷一。
李谷一(1907年-1995年),是无锡的杰出男高音歌唱家。
他在国内外歌剧舞台上扮演了许多重要角色,在音乐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李谷一的演唱深情款款,嗓音高亢激昂,通过音乐传达出了人类的情感和渴望。
无锡还有一位影视明星值得一提,他就是刘晓庆。
刘晓庆(1958年-),无锡人,是中国著名的演员。
她在影视界有着辉煌的成就,出演了众多受欢迎的电影和电视剧。
刘晓庆的演技精湛,塑造了许多经典形象,深受观众喜爱。
最后要介绍的是无锡的体育健将,马晓旭。
马晓旭(1985年-),是无锡籍的职业篮球运动员。
他曾效力于中国国家男子篮球队并取得了很多荣誉,被誉为中国篮球界的传奇人物。
马晓旭在篮球场上展现出出色的技术和无穷的激情,成为无锡和中国篮球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无锡近代英雄人物事迹
无锡近代英雄人物事迹无锡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涌现了许多近代英雄人物,他们为中国的民族独立、人民幸福和繁荣富强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以下是几个无锡近代英雄人物的事迹:1.周建屏:周建屏是无锡宜兴人,他是中国工农红军的杰出将领之一,也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指挥员之一。
他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但他不满足于家庭的生活,而是一心想要为国家做出贡献。
在北伐战争中,他表现出色,得到了提拔。
在抗日战争中,他率领八路军在华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打击日寇,保卫人民。
他作战勇敢,机智灵活,被授予“模范将军”荣誉称号。
2.华蘅芳:华蘅芳是无锡荡口人,他是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之一,也是著名的数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
他从小就非常聪明,后来留学日本和美国,学习科学和工程技术。
回国后,他致力于科学研究、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3.秦邦宪:秦邦宪是无锡玉祁人,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之一,也是中国新闻事业的先驱之一。
他曾在上海、北京等地从事新闻工作,后来创办了《解放日报》和《人民日报》,为中国的新闻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4.钱基博:钱基博是无锡玉祁人,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驱之一,也是著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
他致力于文学创作、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为中国的文化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5.孙治方:孙治方是无锡玉祁人,他是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之一。
他致力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这些无锡近代英雄人物的事迹不仅仅是对个人的表彰和纪念,更是对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历史记忆和传承。
他们的事迹激励着我们在今天的生活中不断前行、不断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无锡十大名人故居
无锡十大名人故居1.薛福成故居薛福成(1838--1894),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外交家和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
薛福成故居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崇安区健康路西侧。
始建于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至1894年(光绪二十年),被誉为“江南第一豪宅”,故居建筑群规模宏大,布局合理,占地超过2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600平方米。
建筑分中、东、西三路,中路自南向北分别为照壁、门厅、正厅、房厅、转盘楼和后花园;东路为花厅、戏台、仓厅及廒仓等;西路有偏厅、杂屋及藏书楼等。
2001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5年4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2.刘氏兄弟故居纪念馆刘氏兄弟纪念馆是江阴市人民政府为纪念中国现代文化名人刘半农、刘天华、刘北茂三兄弟而利用刘氏后裔捐赠的祖籍故居改建的。
刘氏兄弟纪念馆位于江阴市西横街49号,它坐西朝东,前后二进十间三庭院,是一座具有江宅特色的清末建筑,距今约有150年,与古兴国塔、文庙南北呼应,浑然一体,构成江南古城的一个游览区。
小型民居成了江阴城区积淀了深厚人文底蕴的建筑,故宅修复保护的每一步都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
详细3.阿炳故居阿炳故居,位于江苏省无锡旧城区的中心,即为原雷尊殿道馆,阿炳不仅出生于此、逝世于此,而且其传世名曲也大都创作于此。
晚年,他穷困潦倒、贫病交加,屈居在道馆最东面的一间小平房内。
这间平房为硬山顶,约20平方米,内有小阁楼现仍保持着原状。
雷尊殿旧址及其他附房大都保持着原状。
1994年经无锡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4.徐霞客故居徐霞客故居在江阴马镇南岐村(为纪念伟人,马镇已改名为“徐霞客镇”)。
明末遭兵燹,清顺治年间徐之侄孙徐君铨重建。
至1984年,仅存面阔七间二进瓦房,1985年,政府拨款大修。
故居为明式建筑,门庭挂有陆定一同志题写的“徐霞客故居”匾额,展厅内展出有徐霞客传略,旅行路线图和他科学探索经过地区的图片资料,岩溶标本等,在天井右侧还有徐霞客亲手移栽的罗汉松、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无锡的英雄人物事迹
无锡的英雄人物事迹
1. 袁隆平,袁隆平是中国著名的农业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
稻之父”。
他在无锡进行了长期的水稻育种研究,通过杂交育种技术,成功培育出高产优质的杂交水稻品种,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做出
了巨大贡献。
2. 蔡锷,蔡锷是近代中国的革命家、军事家和教育家,他出生
于无锡。
他积极参与辛亥革命,领导了湖南的武装起义,推翻了清
朝统治。
他还创建了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革命军人,为中国的革
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3. 张謇,张謇是清末民初的政治家和教育家,他也是无锡人。
他积极参与维新运动,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主张,倡导了近代教育的改革。
他还参与了辛亥革命,为推翻清朝统治做
出了贡献。
4. 钱玄同,钱玄同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出生于
无锡。
他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之一,提倡文学革新,主张用白
话文写作,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诗歌和散文作品
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被誉为“白话诗之父”。
5. 钱钟书,钱钟书是中国著名的学者、作家和翻译家,他也是
无锡人。
他精通多种语言,翻译了许多西方文学作品,为中国读者
介绍了世界文学的精华。
他的代表作品《围城》被誉为中国现代文
学的经典之作,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这些无锡的英雄人物以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在各自领域做出了
杰出的贡献,他们的事迹不仅彰显了无锡的文化底蕴和创新精神,
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他们的事迹激励着无锡的人们不断追求进步,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无锡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无锡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无锡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有徐秋禹、胡宗德、曹福荣等。
徐秋禹,江苏无锡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无锡剪纸”代表性传承人。
他凭借出色的技艺和创新的设计,为无锡剪纸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命力。
胡宗德,江苏无锡人,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
他擅长制作金属、雕刻、饰品等艺术品,尤其在传统饰品的创作上有着独特的造诣。
曹福荣,江苏无锡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曹福荣在陶瓷艺术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他的作品以典雅精致、造型独特而著称,被誉为“一釉一品、一手一世界”。
以上是无锡的一些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技艺和创作风格,在工艺美术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并对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
无锡有哪些名人故事
无锡有哪些名人故事
阿炳,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
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
他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并广泛吸取民间音乐的曲调,一生共创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间乐曲。
留存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和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六首。
顾恺之(348—409)字长康,小字虎头,汉族,晋陵无锡(今江苏焦溪)人。
工诗词文赋,尤精绘画。
擅肖像、历史人物、道释、禽兽、山水等题材。
画人物主张传神,重视点睛,认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指眼睛)中”。
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
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
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徐悲鸿(1895-1953年),汉族,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市屺亭镇人。
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
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
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
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钱钟书先生,字默存,号槐聚,1910年生于江苏无锡.十岁入东林小汇总
钱钟书先生,字默存,号槐聚,1910年生于江苏无锡。
十岁入东林小学,在苏州桃坞中学、无锡辅仁中学接受中学教育,十九岁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
1932年在清华结识杨绛先生,次年毕业,赴上海光华大学执教。
1935年,先生与杨绛先生完婚,然后同赴英伦留学。
两年以后,先生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一文获副博士(B.litt)学位。
之后随杨绛先生赴法国巴黎大学从事研究。
1938年,被清华大学破例聘为教授,次年转赴国立蓝田师范学院任英文系主任,并开始了《谈艺录》的写作。
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先生被困上海,任教于震旦女子文理学校,其间完成了《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
抗战结束后,先生任上海暨南大学外文系教授兼南京中央图书馆英文馆刊《书林季刊》编辑。
在其后的三年中,其作品集《人兽鬼》、小说《围城》、诗论《谈艺录》得以相继出版,在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
1949年,先生回到清华任教;1953年调到文学研究所,其间完成《宋诗选注》,并参加了《唐诗选》、《中国文学史》(唐宋部分)的编写工作。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先生受到冲击,并于1969年11月与杨先生一道被派往河南“五七干校”。
1972年3月回京,当年8月《管锥编》定稿。
1979年,《管锥编》、《旧文四篇》出版。
1 982年起担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院特邀顾问;19 84年《谈艺录》(补订本)出版;次年,《七缀集》出版。
1998年12月19日,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 88岁。
钱钟书(1910—1998),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
因他周岁“抓周”时抓得一本书,故取名“钟书”。
钱钟书出生于诗书世家,自幼受到传统经史方面的教育,中学时擅长中文、英文,却在数学等理科上成绩极差。
报考清华大学时,数学仅得15分,但因国文、英文成绩突出,其中英文更是获得满分,于1929年被清华大学外文系破格录取。
在这一时期,他刻苦学习,广泛接触世界各国的文化学术成果。
无锡名人——精选推荐
李绅(772—846),唐代诗人,字公垂,生于唐大历七年(772年),祖籍安徽亳州。
父李晤,历任金坛、乌程(今浙江吴兴)、晋陵(今常州)等县令,携家来无锡,定居梅里抵陀里(今无锡县东亭长大厦村)。
李绅幼年丧父,由母教以经义。
15岁时读书于惠山。
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了千古传诵的《悯农》诗2首,内有“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句,被誉为悯农诗人。
贞元二十年(804)李绅再次赴京应试,未中,寓居元稹处。
曾为元稹《莺莺传》命题,作《莺莺歌》,相得益彰,流传后世。
元和元年(806)中进士,补国子监助教。
后离京至金陵,入节度使李掎幕府。
因不满李掎谋叛而下狱。
李掎被杀后获释,回无锡惠山寺读书。
元和四年赴长安任校书郎,与元稹、白居易共倡新乐府诗体(史称新乐府运动),作有《乐府新题》20首。
元和十四年升为右拾遗。
元和十五年任翰林学士,卷入朋党之争,为李(德裕)党重要人物,任御史中丞、户部侍郎等要职。
与李德裕、元稹被誉为三俊。
长庆四年(824年),李党失势,李绅被贬为端州(今广东肇庆)司马。
放逐期间,李绅写了不少描绘路途艰险、发泄心中怨气的诗文。
自宝历元年(825)至太和四年(830),李绅历任江州刺史、滁州刺史、寿州刺史,处境有所改善。
太和七年,李德裕为相,起用李绅任浙东观察使。
开成元年(836年)任河南尹(管理东都洛阳的长官),旋又任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宋毫汴颖观察使。
开成三年八月,编《追昔游诗》3卷,并作序。
诗序历述从少年起至入汴止的经历。
开成五年任淮南节度使,后入京拜相,任中书情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继又晋升为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封赵国公。
居相位4年。
会昌四年(844年)因中风辞位。
后又出任淮南节度使。
会昌六年病逝扬州,终年74岁,归葬于故乡无锡。
赠太尉,溢文肃。
作品流传至今的有《追昔游诗》3卷、《杂诗》1卷,收录于《全唐诗》。
另有《莺莺歌》,保存在《西厢记诸宫调》中。
无锡人杰苑,重识无锡名人
无锡人杰苑,重识无锡名人★旅游地点:无锡鼋头渚之人杰苑沿着西鹿路下行,到山脚下就是一座四方的石亭,亭内用铁栅围着,竖着一块碑,碑刻记录的是中日友好交往的见证。
大家都知道鼋头渚的樱花久负盛名,每年樱花盛开的时候,游人如织,这也是鼋头渚游客最盛的一个季节。
樱花栽种的历史、品种和数量在国内居首。
1986年在日本友人的倡导和推动下,日本民间组织了“日本友谊林建设实行委员会”与鼋头渚景区结下友谊,建“友谊亭”于此,立碑纪念。
樱花楼是鼋头渚最佳赏樱的地方之一,在此登楼远眺,层林尽梁霞色,云蒸霞蔚的美景不知让多少游客留连忘返。
这个季节当然是见不到樱花的,登上三楼,这里的游客甚至还不如鹿顶。
凭心而论,即使是冬季,这里的景色也还是不错的。
樱花树自然是枯的,但夹杂其间的绿树依然青翠,一枯一荣,自成山景。
这枯树,来年便是樱花漫坡。
换个方向,可以看到无锡人杰苑的建筑掩映在树林间,灰色的屋顶十分素雅。
而一条小河,更为这一方景致增添了几分水灵。
楼下悬着一块牌子“太湖樱花文化展示馆”,并不开放。
事实上,我还没有见过展示馆对外开放过,即使在三月的樱花季。
下楼沿着小径往前走,这里就是向来游客不怎么喜欢逗留的无锡人杰苑。
毕竟对于外地游客来说,鼋头渚太大,而时间太少,无锡的名人们对于他们来说也没有太多直观的印象,大多只是走马观花而已。
过桥,左侧是王选的雕像。
这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是当代中国印刷业革命的先行者,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被称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被誉为“有市场眼光的科学家”。
虽然出生于上海,却是地地道道的无锡人。
东林书院一侧,还有王选院士的事迹陈列馆。
往赏樱路方向是三尊江阴人的雕像:刘半农、刘天华、徐霞客,每一位都在历史上留下过浓墨重彩的篇章。
刘半农,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
一首“教我如何不想她”成为江阴人诗歌的名片。
现在我们用得十分普遍的“她”字,正是由刘半农先生创造的。
无锡历史人物第一:泰伯 王山阳
无锡历史人物第一:泰伯王山阳我本邹人,曾就读于鲁地,后游学于金陵,现落脚于无锡小邑。
以“孔孟之乡”后人自居的我,对孔孟之学知之甚浅,也并没有身体力行。
虽不至于坐井观天,但真是到无锡后始知有泰伯,后数次前往梅村泰伯庙、鸿山泰伯墓瞻仰凭吊,却也没有认真地深入理解之。
无锡虽小,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基本以“县”治,但在百年前的民族工商业和三十年前的乡镇企业大潮中,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教育兴盛,逐渐站稳脚跟,也敢于在城市竞争中发出振聋发聩之音了。
从改革开放之初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到现在的通过文化的发掘、整理与重建,来提升城市的精神品格与文化内涵,也算作是“继往圣之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了。
从政府的层面讲,着力成为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范例,从而形成历史文化保护的“无锡模式”;并提出“尚德、务实、和谐、奋进”的城市精神。
为之提供历史文化支撑的,就是被无锡拿来做文章的“吴文化”了。
而无锡之所以敢于以“小邑”身份来言“吴文化”之事,比如说年前在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所作的专题片《说吴》,多是因为“吴文化”的始祖泰伯。
而在民间的层面上,因为行政区划的缘故,加上民众自有的地缘主义,通常在“谁大谁小”、“谁住谁次”的问题上争论不休。
比如泰伯奔吴之梅里到底是否“去无锡东三十里的梅里平墟”,此处是属无锡,还是位于苏州;再如阖闾城之争,一方面是苏锡常三地围绕着“大小阖闾城”争得不亦乐乎,一方面锡常二地也争着做交界处的“阖闾城遗址”的主人。
孰不知,在被人为分割的行政区划后面,更多是衣食住行等风土人情都接近的地缘文化。
在搜集资料时,看到一篇名为《吴文化的背影:无锡城市精神批判》的文章。
对无锡新提出的八字精神赞不绝口,而对千余年来的孔子、司马迁等“儒家”视角下的泰伯“三让”之“至德”精神提出质疑,很是不满和愤懑。
作者认为,“泰伯三让”是一种无原则的“为让而让”的不作为行为,正是这种精神导致了吴国的灭亡;无锡现在需要的是一种积极进取的城市精神。
无锡名人故居古诗词
无锡名人故居古诗词无锡,那可是个充满韵味的地方,有着众多名人故居。
而这些名人故居呢,就像是一本本古老的诗集,静静地散发着文化的墨香。
先说说钱钟书故居吧。
钱钟书先生那可是文学界的泰斗呢。
他的故居里呀,仿佛能听到古诗词的轻声吟诵。
像“约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这等楚辞里的句子,用在描绘钱钟书先生在文学道路上的坚守与外界偶尔的干扰,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出处是屈原的离骚,这句子表达了一种被辜负后的哀怨。
注释的话,“约黄昏以为期兮”,就是说原本约定在黄昏的时候相会,这里可以理解为一种美好的约定或者期望,“羌中道而改路”,羌是个发语词,中道就是中途,改路就是改变了道路,整句话就是说中途改变了道路,违背了约定。
翻译过来大概就是,本来约定在黄昏时见面,可是却在中途改变了路径。
赏析一下呢,屈原用这样的句子表达了自己对楚怀王听信谗言、改变治国方略的悲愤之情。
从钱钟书先生的故居联想到这个句子,是因为钱钟书先生在学术之路上也有类似的坚持,外界的诱惑或者干扰,他都不为所动,坚守着自己的文学理想。
再看阿炳的故居。
阿炳,那个二胡拉得让人心碎的民间艺人。
他的故居里,仿佛能看到“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这句诗来自我最爱的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
出处大家都知道啦。
注释呢,弦弦掩抑就是说每根弦的声音都低沉抑郁,声声思,每一声都充满了情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就好像在诉说着一生都不得志的遭遇。
翻译过来就是,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说着她一生的不如意。
赏析的话,白居易通过对琵琶女弹奏的描写,实则是在抒发自己被贬谪后的愤懑和对命运的感慨。
阿炳的一生也是充满坎坷,他的音乐就像这诗句一样,充满了对生活的哀怨和不甘。
还有顾毓琇的故居。
顾毓琇先生是个多才多艺的大家。
在他的故居里,能感受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是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中的名句。
出处不用多说啦。
注释的话,长风破浪,表示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直挂云帆济沧海,就是扬起高帆渡过茫茫大海。
无锡太湖地区名人的故事
无锡太湖地区名人的故事太湖,自古人杰地灵,名人辈出。
而出生在百里镇东冲口的王大枢正是太湖众多名人中的一位杰出代表。
从好思敏学到考中举人,从谪贬伊犁到戍守边关,从著书赋诗到流芳千古,无不饱蘸着一位才子佳人视权贵疾恶如仇、被贬官保疆卫国的爱国豪情。
如今,在王大枢的祖地,山空清寂,松竹参天。
原先的几间旧瓦房历经风雨洗礼,纷纷倒塌,唯留下两重各一间见证沧桑。
据传说,王大枢旧居上下两重各三间,两厢楼,四合院。
但王大枢家的房子与同在一起居住的几家农户相比,却与众不同。
本来,坐落在三面环山之中的约莫六百平米的屋基,门前一口水塘,别的农户房屋均是依照风水而建,可惟独王大枢家的大门朝向却坐东朝西,正对一座大山,人称“绝地”,门风不旺。
直至现在王氏几代过去,仅剩一女招亲生子,传承香火。
后来,同居的几户人家纷纷迁走,搬出此地。
唯留王氏独门独户,静居山林。
在王大枢故居的废墟上,唯存至今,已经破损的“介于石”。
上刻有王大枢于嘉庆甲子年四月十二73岁生日之时亲笔所书之字,横书“介于石”三字,下刻“得磊之一,在豫之二,公不易三,士不算四”等语,留给后人推析、领悟。
众说轶事称奇才:王大枢的一生,保蘸着坎坷不平,充满着传奇色彩。
他少孤力学,以过人的睿智、耿直的品性、犀利的笔墨、豪放不羁的儒士风度,看不惯官场的显贵权恶,看不惯官员的腐败堕落,看不惯官宦的相互勾结,藐视官绅,忤触官府,善写诉状,替民伸冤,遭致朝廷的不满,饱受委屈,充军伊犁。
但从今天看来,王大枢那个时代的思想却代表了千千万万贫苦大众反对权贵之争、腐化没落的心声。
直至今日,民间还流传着王大枢大量的人文轶事,令人深思。
描写无锡名人的作文
描写无锡名人的作文篇一:无锡名人——阿炳他,从小热爱音乐,但遭遇不幸,悲叹一生;他,是一位穷苦而又伟大的民间艺人;他把自己的心声化作音符融入《二泉映月》之中;他就是我们无锡的象征人物——阿炳。
阿炳原名华彦钧,民间艺术家,江苏无锡人。
幼年随父亲学习音乐,能演奏多种民间乐器。
中年后双目失明,卖艺度日。
就是在如此疾苦的生活中,他依然坚持创作,写下了《听松》、《龙船》等著名乐曲。
是啊,虽然阿炳的一生充满艰辛与苦难,但这并没有泯灭他对音乐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所以他一直为之努力着,奋斗着……《二泉映月》这首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二胡曲就是他奋斗的最好象征。
这首二胡曲把阿炳心中的叹息,哭泣,激愤,表现得淋漓尽致。
听,起初琴声委婉连绵,犹如一声百感交集的轻轻叹息,让人不禁联想到一个衣衫褴褛的盲艺人戴着墨镜,背上背着一把琵琶,二胡挂在左肩,咿咿呜呜地拉着,发出凄凉哀怨的袅袅之音……在听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强烈而又激愤。
最后,琴声舒缓而又起伏,自然流露出阿炳对音乐的爱,对家乡的爱,对生活的爱!阿炳的作曲中融入了他的所有情感:有悲,有恨,有爱。
著名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曾在北京听二胡演奏家姜建华演奏《二泉映月》,聆听中,顿生断肠之感,不禁黯然泪下,他流着眼泪告诉别人:“像这样的乐曲应该跪下来听!”可见,《二泉映月》带给人们的震撼之大,阿炳的成就之辉煌!阿炳不仅是一的令人折服的音乐天才,他,还是一个嫉恶如仇,充满正气的人。
人们称阿炳是三不穷:人穷志不穷(不怕权势);人穷嘴不穷(不吃白食);人穷名不穷(正直)。
抗战时期,日寇占领无锡,一个叫章士钧的人当了汉奸,阿炳知道后,就编词骂他,又遭到一顿毒打。
后来,这个汉奸被日本人杀了,阿炳拍手称快,并编了一首《汉奸的下撤沿街演唱,无锡人士无不叫好。
阿炳,你真是我们无锡的骄傲。
我为有你这样一个热爱音乐,热爱生活,一身正气的人而感到无比自豪。
篇二:徐悲鸿——无锡人的骄傲徐悲鸿是我们无锡的一位著名画家。
无锡的一位名人和一处风景介绍作文
无锡的一位名人和一处风景介绍作文
朋友,今天我想给你唠唠咱无锡的人和景。
先来说说无锡的一位名人——阿炳。
阿炳啊,那可是无锡响当当的人物。
你要是走在无锡的老街上,仿佛还能听到他二胡的袅袅余音。
阿炳原名华彦钧,他的一生就像一部充满悲喜交加情节的大戏。
阿炳小时候跟着老爸在道观里生活,他老爸是个道士,而且在音乐上相当有造诣。
阿炳就在这样的环境里,跟音乐打上了交道。
再来说说无锡的一处风景——鼋头渚。
这地方啊,就像是大自然专门为无锡打造的一颗明珠。
你一走进鼋头渚,就像是走进了一幅水墨画卷。
那大片大片的樱花是一绝。
春天的时候,樱花树像是被仙女施了魔法,满树的樱花都开了。
风一吹,花瓣就像雪花一样飘落下来,地上铺了一层厚厚的“樱花雪”。
你要是在樱花树下漫步,感觉自己就像是个花仙子,或者是个掉进了粉色梦境里的幸运儿。
除了樱花,鼋头渚的湖那也是美得不像话。
太湖的水在这儿变得特别温柔,波光粼粼的,就像一面巨大的镜子,把蓝天、白云、青山都给映了进去。
湖面上时不时有小船划过,船桨在水里划出一道道涟漪,就像给这面镜子画上了一幅动态的画。
远处的小岛像是镶嵌在湖面上的绿宝石,若隐若现的,充满了神秘的气息。
站在鼋头渚的高处眺望太湖,你会感觉自己的心胸都变得开阔了,那些平日里的烦恼啊,一下子就被这浩渺的湖水给冲走了。
无锡啊,就是这么一个有故事的人和绝美的景相得益彰的地方。
阿炳的音乐如同鼋头渚的风景一样,让人陶醉,让人难以忘怀。
无锡太湖名人故事简短介绍
王昆仑:太湖之畔走出的传奇革命家明媚秀丽的太湖鼋头渚公园内一处碧波环绕的山头上,翠柏掩映中有一座典雅别致的近代建筑,这里就是无锡籍爱国革命家王昆仑青年时期居住、读书并进行革命活动的“七十二峰山馆”。
1985年王昆仑逝世之后,无锡人民为纪念缅怀这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卓越的领导人和著名红学家,特意将七十二峰山馆辟为“王昆仑故居”,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邓颖超还亲笔题写了故居的横匾。
时光荏苒,24年之后的2011年,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无锡市委、市政府斥资数百万元重新修缮了“王昆仑故居”。
修缮后的王昆仑故居占地一百余平方米,仿歇山式,三面环廊,中有玲珑庭院,面朝烟波浩渺的太湖,后山坡上植满桂花和龙柏,空间开阔,环境幽雅,并增设了“万方楼会议旧址”和“王昆仑与红楼梦”两个展馆,故居前安放着无锡本土青年雕塑家顾飚历时半年多时间精心打磨而成的王昆仑半身石塑像。
建筑、塑像、图片、文字,以及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在向我们深情诉说着王昆仑这位传奇革命家走过的不平凡的风雨人生历程……投身革命洪流王昆仑原名汝玙,字鲁瞻,1902年出生于江苏无锡城内姚宝巷,少年时期随父母迁居北京,先后在北京新开路小学、第四中学和北京大学求学。
从江南小城无锡到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王昆仑亲眼目睹了清政府腐朽无能、帝国主义肆意侵略、国家民族苦难深重的现状,幼小的心灵早早植入了革命的种子。
1917年,王昆仑入读北京大学预科,次年以优异成绩正式考入北大哲学系,校内各种思潮风起云涌,相互激荡,王昆仑如饥如渴的读书学习,吸纳各种进步思想,立志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其中,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和“天下为公”思想对王昆仑影响巨大。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作为北大一年级学生会主席的王昆仑带领同学积极参加了爱国宣传和示威游行。
1922年,为反对北洋政府委派彭允彝出任教育总长,王昆仑作为学生代表赴上海寻求各界支持,期间,拜见了孙中山,因其爱国热情、超群胆识和出众才华受到孙中山先生的赏识,亲自介绍他加入中国国民党。
无锡名人
无锡名人薛福成(1838.4.12-1894.7.21)字叔耘,号庸庵。
江苏无锡宾雁里人。
出生于书香门第、官宦之家。
近代散文家﹑外交家。
自幼即受时代影响﹐广览博学﹐致力经世实学﹐不做诗赋﹐不习小楷﹐对八股尤为轻视。
薛福成一生撰述甚丰,著有《庸庵文编》四卷、《续编》二卷、《外编》四卷、《庸庵海外文编》、《筹洋刍议》十四卷、《出使四国日记》六卷、《续刻》、《庸庵笔记》、《出使奏疏》二卷、《出使公牍》十卷等书。
薛福成的著作基本上均已编入《庸庵全集》。
其《出使日记》及续刻﹐近年又被编入《走向世界丛书》。
钱钟书,原名仰先,字哲良,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
曾为《毛泽东选集》英文版翻译小组成员。
晚年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任副院长。
书评家夏志清先生认为小说《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
钱钟书在文学,国故,比较文学,文化批评等领域的成就,推崇者甚至冠以“钱学”。
其夫人杨绛也是著名作家。
秦邦宪(1907年~1946年),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
又名博古。
江苏无锡人。
早年就读于苏州工业专门学校,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
1925年入上海大学学习,参加五卅运动。
同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4月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书记。
之后又任中共临时中央局成员、临时中央政治局书记和负责人。
1934年10月参加长征。
1935年在遵义会议上被解除中共最高领导职务。
后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红军野战部队政治部主任。
1946年4月8日由重庆返延安汇报工作,因飞机失事在山西兴县遇难。
张闻天(1900-1976),江苏省南汇县(今属上海市)人,原名应皋(也作荫皋),曾化名洛甫,字闻天;张闻天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理论家、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张闻天同志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并出席遵义会议,对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起了重要作用;1959年被错定为反党集团成员;文化大革命中受尽迫害,于1976年7月1日含冤病逝,1979年8月,中共中央对其冤案予以平反昭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薛福成(1838.4.12-1894.7.21)字叔
耘,号庸庵。
江苏无锡宾雁里人。
出生于书香门
第、官宦之家。
近代散文家﹑外交家。
自幼即受
时代影响﹐广览博学﹐致力经世实学﹐不做诗赋
﹐不习小楷﹐对八股尤为轻视。
薛福成一生撰述
甚丰,著有《庸庵文编》四卷、《续编》二卷、《外编》四卷、《庸庵海外文编》、《筹洋刍议》十四卷、《出使四国日记》六卷、《续刻》、《庸庵笔记》、《出使奏疏》二卷、《出使公牍》十卷等书。
薛福成的著作基本上均已编入《庸庵全集》。
其《出使日记》及续刻﹐近年又被编入《走向世界丛书》。
钱钟书,原名仰先,字哲良,
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
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
曾为《毛
泽东选集》英文版翻译小组成员。
晚年
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任副院长。
书
评家夏志清先生认为小说《围城》是“中
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
钱钟书在文学,国故,比较文学,文化批评等领域的成就,推崇者甚至冠以“钱学”。
其夫人杨绛也是著名作家。
秦邦宪(1907年~1946年),中国
共产党早期领导人。
又名博古。
江苏无锡人。
早年就读于苏州工业专门学校,积极参加学
生爱国运动。
1925年入上海大学学习,参加
五卅运动。
同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
4月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书记。
之后又任
中共临时中央局成员、临时中央政治局书记和负责人。
1934年10月参加长征。
1935年在遵义会议上被解除中共最高领导职务。
后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红军野战部队政治部主任。
1946年4月8日由重庆返延安汇报工作,因飞机失事在山西兴县遇难
张闻天(1900-1976),江苏省南汇
县(今属上海市)人,原名应皋(也作荫皋),
曾化名洛甫,字闻天;张闻天是杰出的无产阶
级革命家和理论家、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中
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张闻天同志1925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进入中央革命根据
地,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并出席遵义会议,
对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起了重要作用;1959年被错定为反党集团成员;文化大革命中受尽迫害,于1976年7月1日含冤病逝,1979年8月,中共中央对其冤案予以平反昭雪。
荣氏兄弟,无锡荣
巷人,早年在钱庄当过学徒,
短短几年的钱庄学业生涯,使
荣氏兄弟在创业道路上迈出
了第一步。
1896年,荣氏兄弟开设广生银庄,业务兴旺,但他们认为“钱庄放账,博取微利”,不如投资实业。
当时,他们目睹免税的外国面粉大量进口,销路甚畅,漏卮日盛,遂决定筹办面粉厂。
1900年10月,他们以6000元钱庄盈利作资本,与人合伙创办了第一个面粉厂——保兴面粉厂,产品极受欢迎。
荣氏兄弟之后又创办多家企业,是著名的民族企业家。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
月26日),汉族,江苏宜兴人,生于中国江苏宜
兴屺亭桥。
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
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
书画。
1912年17岁时便在宜兴女子初级师范等
学校任图画教员。
1916年入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并自修素描。
先后留日、法,游历西欧诸国,观摹研究西方美术。
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1933年起,先后在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德国、苏联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和个人画展。
阿炳,原名华彦钧,阿炳,原名华彦
钧,民间音乐家。
生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
江苏无锡人。
后双目失明。
其父华清和为无锡城
中三清殿道观雷尊殿的当家道士,擅长道教音
乐。
华彦钧幼丧母,由同族婶母扶养。
8岁随父在雷尊殿当小道士。
开始在私塾读了3年书,后从父学习鼓、笛、二胡、琵琶等乐器。
12岁已能演奏多种乐器,并经常参加拜忏、诵经、奏乐等活动。
他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并广泛吸取民间音乐的曲调,冲破道教音乐的束缚。
18岁时被无锡道教音乐界誉为演奏能手。
一生共创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间乐曲。
留存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和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六首。
潘汉年(1906年2月—1977年4月14
日),江苏宜兴归径乡人。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党的统一战线领导
人。
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他出色地完成党交给的
各项艰巨任务,尤其在统一战线工作中,取得了许多极具传奇色彩的业绩,赢得了党内外人士的赞誉和爱戴,是党的统一战线工作者的杰出楷模。
蔡振华,1961年9月3日生,江苏无
锡人,1979年进入中国国家乒乓球队。
1981、
1983、1985年连续三届以主力队员身份代表中
国参加世乒赛。
1985年至1989年到意大利国家
乒乓球队执教四年。
1989年回国执教,1991年出任中国乒乓球队男队主教练,1997年出任中国乒乓球队总教练,同时还兼任国家体育总局乒羽中心乒乓部主任、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乒乓球协会副主席。
期间最大的功绩是带领中国乒乓球队尤其是男队重新登上世界乒坛的顶峰,巩固了中国乒乓球超级大国的地位。
2011年12月有消息称,蔡振华将出任中国足协第10任主席。
丁俊晖,中国男子台球队运动员,亚洲
斯诺克选手,被英媒体称做“东方之星”,性格内向
但好胜心很强。
他8岁半接触台球,13岁获得亚洲
邀请赛季军,从此“神童”称号不胫而走。
丁俊晖
打球沉着稳健,善于思考,控球细腻。
2007年1月,
丁俊晖在温布利大师赛上打出单杆147分,是其生涯的第一次满分杆。
2009年12月的斯诺克英锦赛决赛中,丁俊晖战胜希金斯封王。
2011年首次夺得温布利大师赛冠军,2011年斯诺克世锦赛首次杀进
四强。
顾恺之(348— 409 )字长康,
小字虎头,汉族,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
人。
顾恺之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
善绘画。
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
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
谢安
深重之,以为苍生以来未之有。
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
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顾宪成(1550-1612)明代思想家,东林
党领袖。
江苏无锡人,字叔时,号泾阳,因创办
东林书院而被人尊称“东林先生”。
万历八年进士,
授户部主事。
十五年以上疏语侵执政,谪桂阳州
判官。
历迁至吏部员外郎、文选郎中。
二十二年
以廷推阁臣忤旨,削籍归,在里与弟顾允成倡修东林书院,偕高攀龙等讲学其中,往往讽议朝政,朝野应合,东林之名由是大著。
顾宪成和赵南星、邹元标号为“三君”,又同顾允成、高攀龙、安希范、刘
元珍、钱一本、薛敷教、叶茂才时称“东林八君子”,著有《顾端文遗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