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中国近代史纲-编年知识点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基础知识(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基础知识(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基础知识(一)
1、中国近代史:184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至今
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目的: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的历
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开放。

(四个选择)
3、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历史文化从未间断、一直延续至今的国家。

4、中国封建社会自公元前5世纪的战国时代到1840年鸦片战争,延续了两千多年。

5、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1、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
济占主导的地位;2、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
主专制制度;3、思想特点,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4、中国封
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特点是族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核心是宗族家长制,突出君权,父权,夫权。

6、 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9、近代中国的社会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10、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
富裕。

11、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主要是: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12、把持海关是外国侵略者控制中国政治的重要手段之一、英国人赫德担任总税
务司长达40余年。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完整版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完整版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上编:综述】Q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1)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3)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4)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Q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4)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中国近代史纲要》必考知识整理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必考知识整理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必考知识整理笔记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选择题:1、清朝唯一盛世时期是康乾盛世。

2、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资本主义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爆发上。

3、所谓的殖民地是指商品倾销市场、廉价劳动力、廉价原料的供应地和自由投资市场。

4、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主要有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5、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1856年,英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了著名的“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并签订《辛丑条约》6、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是在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的。

7、割占中国最多的帝国是俄国,赔款最多的是《辛丑条约》。

8、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各国开始大规模的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9、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阶级。

中国民族资产的特性是革命性、软弱性或妥协性。

10、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广州三元里人民斗争。

11、鸦片战争战死虎门的将领是关天培,镇南关大捷的指挥大将是冯子材,甲午中日战争中战死的爱国将领有邓世昌、林永升、丁汝昌、刘步蟾。

12、要求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的是美国,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的反侵略斗争。

13、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他编写了《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在综合了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及对外政策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严复翻译了《天演论》。

简述题:1、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2、为什么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一次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主权独立受到侵犯,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逐渐沦入国家主权受制于外国列强的半殖民地社会;鸦片战争后,随着五口通商和西方商品在中国的倾销,促使中国传统的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总结大一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总结大一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总结大一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总结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中的一个重要时期,涉及到许多重要的事件和人物。

下面,我将对中国近代史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晚清时期(1840年-1911年)1. 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标志着中国与西方列强的战争,导致中国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

2. 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领导人洪秀全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并与清朝进行了长时间的战争。

3.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清末维新运动的一次重要尝试,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提出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军事改革方案,但最终失败。

4.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政治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二、中华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1. 北洋政府:北洋政府成立于中华民国初期,袁世凯成为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北洋政府是基于北方军阀的统治形成。

2.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文化运动,反对帝国主义和进行了一系列的示威活动,提倡革命和现代化。

3. 国共合作:在北洋政府的统治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开始了合作,共同抵抗外国侵略和反抗北洋政府的统治。

4. 南京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是中国国民党在南京建立的临时政府,蒋介石成为中华民国的领导人,南京国民政府期间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三、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945年)1. 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是指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事件,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2. 二战胜利后:二战胜利后,中国抗日战争结束,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获得了国际社会的承认。

3. 毛泽东:毛泽东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他领导了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

4. 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在中国近代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建立了人民共和国并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改革。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至今)1. 中苏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联签订了友好条约,两国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在国际事务中对外展现了统一战线。

近代史重点知识点大一

近代史重点知识点大一

近代史重点知识点大一近代史是一门涵盖了中国近代发展历程的学科,对于大学历史专业的学生来说,了解和掌握其中的重点知识点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你系统概括大一阶段的近代史重点知识点,帮助你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这门学科。

一、鸦片战争及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中国深受西方殖民主义影响的开端。

此次战争标志着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的确立,中国开始沦为学界所称的“东亚病夫”。

在这一时期,中国面临着外国侵略和列强压迫,国家面临了巨大的危机。

二、戊戌变法与百日维新戊戌变法是中国晚清时期的一次力图改革的运动,其目的是为了振兴国家、拯救中华民族。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戊戌变法最终失败,被康有为等人发动的戊戌政变所取消。

百日维新则是戊戌变法的延续,是一个更为激进的变革运动。

光绪皇帝在慈禧太后的支持下勇敢地主导了这一运动,但受到了保守派的强烈反对。

最终,维新运动仅仅持续了短短的百日,被慈禧太后发动的戊戌政变结束。

三、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也是中国封建帝制的彻底终结。

该革命于1911年爆发,经历了多次起义和战争,最终推翻了清朝统治。

辛亥革命的成功标志着中华民国的建立,孙中山成为了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

四、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的爱国运动,发生在1919年。

该运动是对巴黎和约签订后中国遭受的屈辱的抗议,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高潮。

五四运动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主意识,成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契机。

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1921年在上海正式成立。

五、北伐战争与中华民国的兴衰北伐战争是中国国共两党合作的结果,也是中国近代史中的一段重要历史。

此次战争以击败北洋政府为目标,最终推翻了袁世凯及其接班人的统治。

北伐战争的胜利导致了中华民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进入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然而,由于分裂和内战的存在,中华民国的兴衰成为近代中国历史中的主要矛盾之一。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整理中国近代史纲要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涵盖了1840年到1949年之间的历史事件和社会变迁。

在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帝国主义入侵、封建体制崩溃、革命运动兴起等一系列重要事件。

以下是中国近代史纲要的重点知识点整理。

1.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这场战争是中国与英国的战争,英国为了推销鸦片,侵略中国并迫使中国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

这场战争标志着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这场战争是中国与英国、法国等国的战争,是中国现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战争。

中国在这次战争中再次失败,签订了《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导致中国更多地开放给西方列强。

3.戊戌变法(1898):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运动,旨在推进政治、经济和教育等方面的。

然而,由于保守势力的反对,这次以失败告终,导致了清朝政府的进一步削弱。

4.辛亥革命(1911):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场革命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转折点,也是中国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的建立。

5.五四运动(1919):这是中国现代史上一场重要的知识分子和学生运动,主要反对《凡尔赛和约》中将德属山东割让给日本的决定。

这场运动催生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并促进了中国思想文化的现代化。

6.五卅运动(1925):这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工人运动,起义的直接原因是国际赵皇后压低中国纺织工业工资。

这场运动迫使国际赵皇后政府宣布内政,并为后来的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7.北京政变(1927):这是对中国共产党的大规模清洗,蒋介石逮捕和消灭共产主义者和工人运动领导人。

这次政变导致了国共合作的破裂,开启了中国内战的大门。

8.抗日战争(1937-1945):这是中国抵抗日本入侵的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重要的战争。

这场战争导致了国共两党的合作,中国成为反法西斯的盟军之一以上是中国近代史纲要的重点知识点整理。

大一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

大一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大一笔记一、综述中国近代史的时间范围是从1840 年鸦片战争到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鸦片战争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 鸦片战争的背景-英国等西方列强完成工业革命,迫切需要开拓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

-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晚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 鸦片战争的经过- 1840 年,英国以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鸦片战争。

-战争分为两个阶段,中国军队虽进行了抵抗,但最终失败。

3. 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太平天国运动1.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组织农民起义。

- 1851 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2. 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太平军一路北上,攻占南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平均分配土地的主张。

3.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和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

4. 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提出了一些具有进步意义的思想和主张,对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四、洋务运动1. 洋务运动的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

-一些开明的地主阶级官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

2.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等。

-建立近代海军,如北洋水师、南洋水师等。

-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

3. 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培养了一批近代人才。

-但洋务运动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最终失败。

中国近代史知识知识点大一

中国近代史知识知识点大一

中国近代史知识知识点大一中国近代史知识知识点大全中国近代史是指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至20世纪末的一段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列强入侵、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等众多重大事件。

掌握中国近代史的知识对于理解中国历史发展和国家的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中国近代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鸦片战争鸦片战争(1840-1842年)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一场中国人民反抗西方列强侵略的斗争。

该战争起因于英国从印度输入大量鸦片,并迫使中国签署不平等的《南京条约》。

这场战争的失败揭示了中国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积弱,也影响了中国政府的改革思路。

二、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1850-1864年)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久的农民起义。

由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以反对清朝封建统治为目标,推行平均分田地、反对天津贡院等一系列改革措施。

然而,太平天国最终失败,清朝政府保住了统治地位,同时也揭示了中国农民起义的局限性。

三、戊戌变法戊戌变法(1898年)是中国清朝末年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改革措施,旨在振兴中国,实现国家富强。

戊戌变法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改革派为主导,其中推行了废除科举制度、建设近代化军队、成立地方自治机构等重要改革。

然而,由于保守势力的反对和外国干涉,戊戌变法最终未能成功。

四、辛亥革命辛亥革命(1911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彻底推翻封建帝制的革命运动。

推动辛亥革命的重要组织是同盟会,以孙中山为首。

辛亥革命使清朝灭亡,建立了中华民国,标志着中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开始。

五、五四运动五四运动(1919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大影响的爱国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运动。

五四运动的起因是中国政府签署《凡尔赛和约》割让德属胶澳权益,并激起了中国民众的强烈抗议。

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起点,推动了中国社会思想的解放和发展。

六、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中国共产党(1921年)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史进入了新的阶段。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大一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大一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大一中国近代史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对于中国历史的演进和未来的走向具有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介绍中国近代史纲要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1840年至1842年,中国与英国发生了鸦片战争,这场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由于清政府的软弱无能,中国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不平等条约时期。

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严重削弱了中国的主权和独立地位,对于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

该起义由洪秀全领导,标志着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和专制统治的斗争。

虽然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但它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革命运动奠定了基础。

三、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1898年中国发生的一次政治变革,旨在改革清朝政治体制,振兴中国。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兴办近代学堂,设立宪制学堂,推行各项近代化改革等。

然而,由于清政府的抗拒和外国列强的干涉,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

四、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是1911年中国爆发的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旨在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建立一个民主的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的发生极大地震动了中国社会,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转折点。

辛亥革命成功后,中华民国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实现了共和制度。

五、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是1919年中国发生的一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高潮。

五四运动抨击了传统文化,提倡民主、科学、自由、平等的新文化思潮。

这场运动对中国的思想启蒙和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1924年至1927年,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合作,共同推进北伐战争,旨在统一全中国。

在这段时期内,国共两党共同抗击外来侵略,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发展。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国大陆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中国近代史纲要(大一)

中国近代史纲要(大一)

近代史思考题上编综述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主要矛盾及其特征。

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和资本-帝国主义的矛盾(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2、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及其补充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鸦片战争的失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是中国人民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给中国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即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一步步地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是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在经济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由于遭受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而开始解体。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在思想领域也发生了巨大的震动。

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3、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压迫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

后来,帝国主义国家还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使中国处于不统一的状态下。

大一中国近代史纲_编年知识点汇总

大一中国近代史纲_编年知识点汇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840年——1949年)复习提纲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一、鸦片战争 1840—1842年1、原因:2、结果:清政府失败,中英在签订《条约》(1)时间:1842年(2)主要容:①割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率,须同英国商定。

(3)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3、影响:4、向西方学习:(1)源和《海国图志》,根据林则徐的《四洲志》等资料编写,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

(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用来抵抗外国的侵略)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

(2)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影响:对开阔人们的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起了积极作用。

二、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1、爆发的背景:①日本为吞并朝鲜,侵略中国,实现其“大陆政策”而蓄意发动。

②西方列强对日本的侵略采取默许或纵容态度。

③朝鲜东学党起义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提供了契机。

④清政府寄希望于各国的“调停”,不认真备战。

⑤日不宣而战。

2、主要战役有:平壤战役(1894)、黄海战役(1894)、辽东战役(1894)、威海战役(1895)。

3、结果:清朝战败, 签订《马关条约》A、时间:1895年4月B、容: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③开放沙市、、、为通商口岸;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C、影响:《马关条约》是继《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外国资本主义对华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D、反映: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

4、人民的反割台斗争及意义:丘逢甲、徐骧率义军,永福的黑旗军联合抗日。

表现了军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反侵略典。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1、八国联军攻占过程:2.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1)时间和人物:1901年9月,鸿章与八国签订(2)主要容:①清政府向各国赔款4.5亿两,以海关税收作担保,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知识点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社会经济-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遭受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

- 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这种经济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政治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帝国开始,这种制度不断发展完善。

皇帝总揽天下大权,通过庞大的官僚体系对全国进行统治。

- 社会结构-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其核心是宗族家长制,君权、父权、夫权占主导地位,形成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封建礼教。

- 文化思想-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儒家思想经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它强调三纲五常等封建礼教,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规范,在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2. 鸦片战争前的世界- 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16世纪至19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英国在17世纪率先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随后,英国又开展了工业革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基本完成。

工业革命使英国的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成为世界工厂。

- 法国在18世纪末也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美国通过独立战争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之后也开始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制度变革的同时,积极对外扩张,寻求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二、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1. 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的爆发- 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以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借口,于1840年发动了鸦片战争。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中国近代史纲要是指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事件,包括晚清时期的社会变革、辛亥革命、北洋政府时期、抗日战争、国共内战以及新中国的建立等重要历史事件。

这些事件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有着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对中国近代史纲要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一,晚清时期的社会变革。

自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逐渐与西方列强接触,开始面临着来自外部的冲击。

这一时期,中国遭遇了战争的屈辱,诸多国家不平等条约被迫签订。

同时,出现了国力减弱、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等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晚清时期的社会变革也包括了自内部主导的维新运动,旨在推动中国社会和政治的改革。

这一时期的社会变革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第二,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为中国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

辛亥革命的成功,使得中国人民迈入了近代国家建设的道路上。

第三,北洋政府时期。

中华民国建立后,北洋政府成为中国的临时中央政权。

由袁世凯领导的北洋政府在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推动了一系列现代化的改革。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包括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和对国内军阀的过度依赖,北洋政府时期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局限性。

第四,抗日战争。

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对中国发动全面侵略。

中国人民迎来了他们抵御外敌入侵的时刻。

在此期间,中国人民以抗战救亡为目标,进行了艰苦的抵抗战斗。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中一个重要的篇章,同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令世界瞩目,也铭刻在中国人民心中。

第五,国共内战。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矛盾逐渐升级,最终引发了国共内战。

这场内战从1946年持续到1949年,最终以共产党的胜利而告终。

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第六,新中国的建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成立。

高一历史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

高一历史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

高一历史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中国近代史是中国近代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于了解中国现代化进程和国家命运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高一历史中国近代史纲要的知识点:1. 鸦片战争及其影响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发生在1839年至1842年。

它标志着中国的封闭状态被打破,中国输掉了战争,签订了《南京条约》。

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和政治产生了长期的影响,引发了对国家命运和现代化的反思。

2. 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中的一起重大农民起义。

它由洪秀全领导,于1850年爆发,持续了十多年。

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封建统治体制造成了严重冲击,同时也揭示了中国社会矛盾的深入。

3. 戊戌变法及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发生在1898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改革尝试。

变法目的在于推动政治、军事、教育、财政等方面的现代化。

然而,由于改革过程中遭到保守派势力的反对,戊戌变法未能取得成功。

随后,义和团运动爆发,以排外主义和反西方为主要特征,对外国世界产生了极大威胁。

4. 辛亥革命及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政治革命,发生在1911年,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次革命标志着中国近代史进入了民主革命时期。

在这个时期,孙中山成为了中国民主革命的领袖,提出了三民主义的思想。

5. 北洋政府与中国共产党的兴起北洋政府是辛亥革命后的临时政府,领导者是袁世凯。

然而,北洋政府的统治并不稳定,在袁世凯死后陷入了各种冲突和动乱。

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在这一时期崛起,成立于1921年,为中国近代史带来了重要的变革力量。

6. 第二次国共合作与抗日战争中共与国共两党在1937年开始了第二次合作,共同抵抗日本侵略。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抗日游击战争,并成功开辟了抗日战场,对日本侵华战争起到了重要作用。

7. 中国内战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中国内战是指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的冲突。

这场战争始于国共合作的瓦解,最终1949年以共产党的胜利告终,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整理《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整理

整理《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整理

整理《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整理《中国近代史纲要》是一本系统总结中国近代史发展脉络和重要历史事件的教材。

下面是我整理的重点知识点:第一章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1.近代史的起点:19世纪中叶,中国逐渐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近代史的特点:帝国主义侵略、封建社会和专制制度的动摇、爱国主义思潮的兴起等。

第二章帝国主义侵略与中国的历史变革1.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发动,签订南京条约,开启中国被迫开放的大门。

2.辛亥革命:推翻清朝满清政权,建立中华民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第三章新文化运动与中国的新思潮1.新文化运动:以胡适、陈独秀为代表,提倡实用主义和科学主义,呼吁变革封建文化。

2.运动的影响: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潮传入中国,培养了一批新的文化和政治领袖。

第四章五四运动与中国的民主革命潮流1.五四运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主张民主和科学,在当时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2.五四运动的影响: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城乡工人运动的兴起,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开辟了道路。

第五章巩固民众革命力量的探索与坚持1.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推翻北洋政府,建立联俄联共的政权。

2.在土地革命和江西苏区建设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革命道路。

第六章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斗争的历程1.抗日战争: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取得了胜利,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力量。

2.国共内战:国共两党为了争夺国家政权,展开了长达三年的内战,最终以共产党的胜利结束。

第七章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革命开展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实行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如土地和工商业。

2.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内部的一场重大政治运动,带有浓厚的个人崇拜色彩,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八章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开放:中国经济和对外开放政策的推进,为中国的经济腾飞和社会进步开辟了道路。

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包括开放以来的一系列举措,如土地承包制度、农村产权制度等。

《中 国近代史纲要》必考知识整理笔记

《中 国近代史纲要》必考知识整理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必考知识整理笔记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血泪与抗争、探索与变革的历史。

从 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经了无数的磨难和挑战。

以下是对中国近代史纲要中一些必考知识的整理。

一、鸦片战争1840 年,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

这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的国门被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

鸦片战争的结果是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条约规定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 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太平天国运动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矛盾激化,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不断。

1851 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试图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但由于这一制度具有空想性,未能真正实施。

1859 年,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但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限制,也未能付诸实践。

1864 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三、洋务运动19 世纪 60 年代到 90 年代,清政府中的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

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建立新式海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等。

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培养了一批近代化人才,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但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最终以失败告终。

四、甲午中日战争1894 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大一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大一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大一中国近代史是指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经历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和变革。

这一时期的中国经历了帝国主义入侵、民族独立运动、政治革命和社会转型等一系列重要事件,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就中国近代史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论述。

一、鸦片战争及其影响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教导了我们一些重要的历史教训。

该战争是由清朝政府与英国发生的一场战争,英国以中国禁止鸦片贸易为由,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

这场战争不仅揭示了中国政府的腐败和国力的衰退,也直接导致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二、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也是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重要事件之一。

该运动由洪秀全发起,目标是建立一个平等、公正的天国。

尽管运动最终失败,但它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鼓舞了后来的革命运动,并加速了清末政府的没落。

三、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重要的政治改革运动。

该运动是清政府在近代社会改革的压力下推出的一系列变革,旨在加强清朝政府的实力与机构改革。

然而,由于清政府内部的保守势力和外部的帝国主义压力,这场改革最终失败,进一步削弱了清政府的统治地位,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

四、辛亥革命及其后果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重大政治革命,标志着中国的封建帝制时代的结束。

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

然而,在革命胜利后,中国社会仍面临着政治混乱、军阀割据和内外压力等问题。

辛亥革命的失败主要是由于国内外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使中国进入了动荡不安的时期。

五、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一场具有重大意义的青年运动,发生在1919年。

这场运动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冲突的背景下展开,反对外国帝国主义,呼唤民主与科学。

运动的理念与精神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基础。

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也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标志。

大一近代历史纲要知识点

大一近代历史纲要知识点

大一近代历史纲要知识点近代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阶段,其知识点涉及广泛而深刻。

本文将从近代历史的背景、重要事件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为大一学生提供一个纲要性的综述。

以下是大一近代历史纲要的几个重点知识点:第一,近代历史的背景与特点:近代历史时期主要指从17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的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与封建社会截然不同,具有许多显著特点。

首先,工业革命的爆发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生产力和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其次,帝国主义扩张成为近代历史的一大特点,殖民地的形成和殖民体系的建立使得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最后,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潮的兴起为近代历史带来了新的政治文化风气。

第二,近代历史的重要事件:1. 法国大革命:发生于1789年,是近代最重要的政治运动之一。

法国大革命宣告了封建主义的终结,提出了人权、民主和平等的理念,对于后来世界各地的政治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英国,工业革命的爆发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催生了现代工业体系和资本主义经济。

3. 世界两次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导致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冲突和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39年,持续到1945年,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对整个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4. 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是一个充满变革和战争的时期。

包括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一系列动乱和改革,最终导致了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中国共产党的崛起。

第三,近代历史的影响和启示:近代历史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深刻反思,也是我们从中汲取经验教训的重要依据。

在经济领域,工业革命的经验启示我们,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在政治领域,民主和人权的理念是近代历史最重要的遗产,我们需要坚守并不断推进。

在国际关系领域,帝国主义带来的殖民和剥削给我们留下了深刻教训,我们需要强调平等和合作,维护和平与发展。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梳理总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梳理总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梳理总结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在近代时期(1840年至1949年)的历史发展的纲要。

以下是中国近代史的知识点梳理和总结:1. 鸦片战争(1839-1842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与西方列强发生的第一次正面军事冲突。

战争的结果是中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开放五个通商口岸,赔偿大笔赔款,并承认外国人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

2. 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结束。

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也是中国近代史中第一次民主革命运动,为中国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础。

3. 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是由一系列学生和知识分子的抗议活动组成的,起因是对巴黎和会上对中国的背叛。

这次运动提出了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倡导民主、科学、民主、科学、民族主义和反对封建传统等思想,对中国现代文化和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4. 国共合作(1924-1927年):国共合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临时合作,旨在推翻北方军阀政权并实现国家统一。

这一时期的合作最著名的是北伐战争,推翻了北方军阀政权并取得了一些重要战略胜利。

5.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共产党致力于推翻封建帝制和帝国主义的统治,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6. 二战期间的中国(1931-1945年):二战期间,中国成为盟军对抗日本侵略的重要战场。

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军队的斗争,成为团结一致的象征,也是中国民族意识觉醒的重要时期。

二战结束后,中国取得了对台湾和东北的控制权,为中国内战奠定了基础。

7. 新中国的建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节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取得了内战的胜利,建立了中国共产主义的国家。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社会转变为一个工业化的社会。

这些知识点涉及了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阶段,对于理解和研究中国近代史非常重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整理一、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1.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中国在军事技术、政治制度和外交政策上与西方列强存在巨大差距。

2.《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中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割让香港、赔偿巨额赔款,并开放五个通商口岸。

二、太平天国运动和清朝1.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大的农民起义,迅速崛起并发展成帝国。

太平天国运动成为中国近代史中最重要的一股政治力量。

2.太平天国失败后,清朝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军事和文化。

但这些未能持续,清朝逐渐变得腐败,国力逐渐衰退。

三、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1.戊戌变法是清政府进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尝试。

变法以学习西方国家的制度和文化为主要目标,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最终失败。

2.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激烈的反对外国侵略的民族运动。

尽管义和团起源于农民阶级,但后来得到清政府和大部分人民的支持。

四、辛亥革命和建立民主共和国1.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社会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这也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辛亥革命后,中国建立了第一次民主共和国,孙中山成为临时大总统。

但由于内部分裂和外部压力,民主共和国持续时间很短。

五、北洋政府和国共合作1.北洋政府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民主法制政府,袁世凯成为首任大总统。

但政府内部腐败严重,民主体制未能建立。

2.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起步。

共产党通过国共合作,与国民党联盟以推翻北洋政府和推进民主革命。

六、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解放战争。

中国军民经历了八年艰苦的战斗,并以牺牲巨大代价最终取得了抗日胜利。

七、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革命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2.解放后,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包括土地、合作化运动、三反五反和大跃进等。

八、文化大革命和开放九、中国的现代化进程1.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始于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全面发展和国家实力的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840年——1949年)复习提纲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1、原因:2、结果:清政府失败,中英在南京签订《南京条约》(1)时间:1842年(2)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率,须同英国商定。

(3)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3、影响:4、向西方学习:(1)魏源和《海国图志》,根据林则徐的《四洲志》等资料编写,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

(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用来抵抗外国的侵略)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

(2)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影响:对开阔人们的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起了积极作用。

二、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1、爆发的背景:①日本为吞并朝鲜,侵略中国,实现其“大陆政策”而蓄意发动。

②西方列强对日本的侵略采取默许或纵容态度。

③朝鲜东学党起义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提供了契机。

④清政府寄希望于各国的“调停”,不认真备战。

⑤日不宣而战。

2、主要战役有:平壤战役(1894)、黄海战役(1894)、辽东战役(1894)、威海战役(1895)。

3、结果:清朝战败, 签订《马关条约》A、时间:1895年4月B、内容: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C、影响:《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外国资本主义对华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D、反映: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

4、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及意义:丘逢甲、徐骧率台湾义军,刘永福的黑旗军联合抗日。

表现了台湾军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反侵略典范。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1、八国联军攻占北京过程:2.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1)时间和人物:1901年9月,李鸿章与八国签订(2)主要内容:①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收作担保,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③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④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3、影响:(1)《辛丑条约》的签订,西方列强完全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2)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知识联想:中国是怎样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中国近代化探索近代化:政治思想民主化,经济工业化。

一、第一阶段: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洋务运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

2、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3、代表人物:中央以奕忻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

4、时间:19世纪60——90年代,掀起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5、内容6、结果:失败。

A、破产的标志: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B、洋务运动破产的主要原因:7、评价洋务运动(1)性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目的: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3)作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客观地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一、第二阶段: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1、戊戌变法(维新变法)A、兴起:公车上书(时间:1895年春)(1)背景:《马关条约》的签定(2)主要人物:康有为、梁启超(3)作用:为维新变法运动拉开了序幕。

B、发展:严复。

康有为称他为“中国西学第一”,著有《天演论》把西方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他是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

C、高潮:百日维新(1)时间:1898年6月—9月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前后103天(2)标志: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3)内容:经济:发展工商业;军事:训练新式陆海军;政治: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文化教育:开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废除科举考试中的八股文,创办报刊。

(注:后来除京师大学堂外,新政全部废除)D、结果:失败。

(1)失败的标志: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派,废除新政诏令。

(2)失败原因:①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只采用改良的办法,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

②在顽固势力的进攻面前,寄希望于袁世凯和外国侵略者,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③封建顽固势力强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根本原因)。

(3)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

(局限性: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得到彻底改变,革命果实被窃取。

)2、 辛亥革命1911年A 、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时间:1905年8月。

地点:日本东京。

领导人:孙中山为总理。

性质: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目标: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革命旗帜(指导思想):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影响: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B 、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和士兵打响起义的第一枪。

起义取得胜利,在它的影响下,仅一个多月时间,就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这年是农历辛亥年,这次革命又称辛亥革命。

C 、中华民国成立: 时间:1912年1月1日 地点:南京。

人物: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标志:颁布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教训: ⑴历史意义:①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

②推翻清王朝,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即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中华民国(资产阶级共和国)。

从此,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③打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

⑵教训:①没有同帝国主义完全决裂;②没有依靠人民群众,实行土地制度改革。

(3)评价: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得到彻底改变(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一、 第三阶段: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1、 背景:①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失败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并加紧侵略中国。

②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

③思想文化方面;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和民主共和思想的熏陶,但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2、兴起的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3、宣传阵地:《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4、两面大旗(口号):民主(德先生)和科学(赛先生)5、代表人物:(1)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掀起新文化运动,明确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2)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论》,提出文学改良“八不主义”,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3)鲁迅: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用犀利的文字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真面目,对封建统治和封建道德进行了深刻批判。

他将反封建的革命内容与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

6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7、地位和作用:①是中国近代的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运动。

②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③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④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局限性:新文化运动中也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小结: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睁眼看世界,寻求革新救国的方法。

下列是不同时期的代表人中国近代化的启示⑴、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实现中国近代化的努力以失败告终,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完成反帝反封任务,近代化建设取得长足进展。

由此可见,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和近代化前提。

⑵、明清闭关锁国,导致中国愚昧落后,而中国近代化历程实际上是在敞开国门、不断向西方学习,不断融入世界的过程中进行的。

由此可见,对外开放,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思想文化,是世界历史发展潮流,是中国实现近代化的保证。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一、五四运动1、爆发的原因:①帝国主义的侵略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②北洋军阀政府的黑暗统治,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③无产阶级力量的发展壮大。

④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⑤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导火索)。

2、时间:1919年5月4日;3、两个中心:(1)开始在北京(前期5月4日),学生为先锋,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2)转折:上海(后期6月5日)工人为主力,标志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4、斗争方式:学生罢课(前期)、工人罢工(后期)5、结果:取得了初步胜利。

(1)北洋政府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人的职务(2)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6、五四精神: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

7、意义:①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的革命运动(性质)。

②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③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共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④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二、中共的诞生A、标志:1921年7月21日中共一大在上海的召开(1)一大的内容:①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②党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③党的当前任务: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④党的机构:产生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2B、条件: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后,该思想得到广泛传播)阶级基础:工人的斗争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三、北伐战争1、前提: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1924年,中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国共两党和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成立。

从此开始领导国民革命运动。

2、概况①时间:1926年7月——1927年4月②目的——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

③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③主战场:湖南、湖北⑤主力和先锋:主力是国民革命军;先锋是第四军叶挺独立团,取得汀泗桥、贺胜桥、武昌等战役胜利,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⑥性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⑦结果:两湖战场消灭了吴佩孚主力;出师不到半年,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