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功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教案 功

初中物理教案  功

初中物理教案功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功的计算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深入探究功的内涵。

二、教学内容1. 功的概念2. 功的计算公式3. 功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功的概念、功的计算公式。

2. 难点:功的应用,尤其是如何运用公式计算不同情况下的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利用实验、图片、动画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功的概念。

3. 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动画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力学现象,如人提着物体上楼、推车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功的关系。

2. 探究功的概念:提问:什么是功?谁能举例说明?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功是力对物体作用的效果,表示为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

3. 学习功的计算公式:提问:如何计算一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功的定义,推导出功的计算公式:W = F × s × cosθ。

解释:F 表示力的大小,s 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cosθ 表示力和移动方向之间的夹角的余弦值。

4. 应用功的计算公式: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如:一个力为10N 的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 5m,求这个力所做的功。

5.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6.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功的应用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和练习。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同时,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初中八年级物理《功》教学设计

初中八年级物理《功》教学设计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第1节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功的定义,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会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例子的分析讨论得出做功的定义,以及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培养了学生的交流分析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会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用功的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判断力是否做功。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案初中物理 功 教案

教案初中物理  功 教案

教案初中物理功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功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功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运用功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功的计算公式的理解与应用。

2. 实际问题中功的计算。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绳子、小车、斜面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一些与功相关的图片,如人提水、推车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功有什么关系。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功。

二、探究功的概念(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绳子、小车、斜面等器材,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2.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总结出功的计算公式:功 = 力 × 距离× cosθ。

3. 学生代表分享实验结果和功的计算公式,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三、理解功的应用(1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与功相关的实际问题,如电梯上升、人爬楼梯等,引导学生运用功的概念解决这些问题。

2. 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问题,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布置一些关于功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解答,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教师进行点评和鼓励。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探究,如查找有关功的资料、实际测量功等。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功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掌握了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通过巩固练习和总结反思,加深学生对功的理解和应用。

八年级物理功的教案优秀5篇

八年级物理功的教案优秀5篇

八年级物理功的教案优秀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力与运动》第三节“功”,主要内容包括:功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功的性质。

具体涉及教材的第三章第1节和第2节,详细内容如下:1. 功的定义: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着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时,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2. 功的计算方法:功等于力与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即W=Fs。

3. 功的性质:标量、有大小无方向。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功的定义、计算方法和性质,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功的实例。

2. 技能目标:能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能分析物体受力情况下的功。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的定义、计算方法和性质。

难点:理解功的性质,以及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功的计算公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簧测力计、直尺、小车、斜面等。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名学生沿斜面向上推小车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用力推小车?力对小车做了什么?2. 例题讲解:(1)计算一个力F=10N,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s=5m时,力所做的功。

解:W=Fs=10N×5m=50J(2)分析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两个力F1=5N和F2=10N,分别沿水平方向和垂直水平方向,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s=2m时,各力所做的功。

解:F1的功:W1=F1s=5N×2m=10JF2的功:W2=0(因为力的方向与移动方向垂直)3. 随堂练习:(1)一个物体受到力F=15N,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s=3m,求该力所做的功。

(2)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两个力F1=8N和F2=6N,分别沿水平方向和垂直水平方向,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s=4m时,各力所做的功。

4. 知识拓展:介绍斜面、滑轮等简单机械中力的功的原理。

六、板书设计1. 功的定义2. 功的计算方法:W=Fs3. 功的性质:标量,有大小无方向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一个物体受到力F=20N,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s=4m,求该力所做的功。

初中物理做功教学教案

初中物理做功教学教案

初中物理做功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做功的概念,掌握做功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从生活现象中认识做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二、教学内容:1. 做功的概念2. 做功的计算公式3. 做功的实际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做功的概念,做功的计算方法。

2. 难点:做功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认识做功。

2. 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做功的概念。

3. 运用公式法,让学生掌握做功的计算方法。

4. 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提着一桶水走一段路,让学生思考这个过程中是否做了功。

2. 做功的概念:解释做功的含义,即力对物体做功是指力使物体发生位移的过程。

3. 做功的计算公式:介绍做功的计算公式W=FS,让学生明白做功与力、位移的关系。

4. 做功的实际应用:举例说明做功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克服摩擦力做功、重力做功等。

5.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与做功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做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六、课后作业:1. 复习做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思考生活中哪些现象涉及到做功,试着用物理知识解释。

3. 完成课后练习题。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做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如有需要,可在下一节课中进行针对性讲解。

八年级物理功教案人教版说课稿模板7篇

八年级物理功教案人教版说课稿模板7篇

八年级物理功教案人教版说课稿模板7篇八年级物理功教案人教版说课稿模板7篇说课稿是教育部门、上级领导和专家观摩评估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教师应该认真负责地撰写、检查和修改自己的说课稿。

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学生水平等情况来制定说课稿。

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八年级物理功教案人教版说课稿,希望你喜欢。

八年级物理功教案人教版说课稿(精选篇1)一、教学分析1、“功”的地位与作用地位:功是物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又是与能密切联系的一个物理量,它虽然是在力学中引入的,但却贯穿在整个物理学中,可以说一切自然现象都与功和能相联系,通过功(特别以后关于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定律)的教学,充分揭示了物理学各部分间的内在联系。

作用:对功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前两节所学简单机械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力与运动关系等知识来展开的。

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功的研究为以后学习功率、能量的知识奠定基础。

功的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

2、课程标准解读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重视学生应用实例去体验、分析的过程,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3、学生认知发展八年级学生学习的沪科版物理教材,还没有学习关于能的知识,在没有能的转化的知识的情况下,功的定义是很难下的;但学生已有一定的力学基础知识,能够对“力的成效”方面的知识进行理解与运用,充分利用已有认知水平为学生构建“功”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知道机械功的概念,能从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2)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规律,能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能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做功,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3)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中各符号代表的物理意义、单位,并能用来进行简单计算;(4)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的能力,能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

初中物理《功》教案(精选11篇)

初中物理《功》教案(精选11篇)

初中物理《功》教案(精选11篇)初中物理《功》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②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察和思考,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②通过推理、分析与阅读,得出功与力、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定性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激发求知欲,培养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②通过合作性的探究,展示性交流,增强自信,学会合作的意识,追求学生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功的概念及计算。

2、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说出下列词语中“功”的含义:功劳、立功——贡献大功告成、事半功倍——成效师:在力学上“做功”的含义是什么?二、新课教学(一)物理学中的功师: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作了功。

多媒体:投影一组做功的实例和一组没有做功的实例。

(实例联系生活和科技前沿)师:每组实例有什么共同点?两组实例有什么不同点?生:观察并总结共同点和不同点师:功包含哪些必要因素?生:有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

师:如何判断是否做功?生:用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来判断。

师:有哪些情况看似做功,但实际上并不做功?生:1、有力F的作用,但距离S=0 (如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生:2、有距离S,但力F=0 (如惯性运动)生:3、有力F也有距离S,但F ⊥ S(如提一桶水,水平前进)(二)功的计算师:讲述物理学中对功的规定,以及公式、单位。

功的公式:W = F SW—功—焦耳(J)F—力—牛顿(N)S—距离—米( m)功的.单位是:“牛·米”专业名称为:“焦耳”1J=1N·m关于公式的几点说明:1、公式中的各个量W、F、s均用国际单位2、在功的单位中,“牛·米”才能写成“焦”。

八年级功物理教案5篇

八年级功物理教案5篇

八年级功物理教案5篇最新八年级功物理教案5篇功这个词并不陌生,初中物理中学习过功的一些初步知识,学习功的有关知识,绝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要使学生对功的认识再提高一步。

下面给大家分享八年级功物理教案,欢迎阅读!八年级功物理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初步理解功的计算公式、功的单位,学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对1焦耳的功形成一个具体的观念。

【教学重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教学器具】尝试题投影片、投影仪、钩码、示教板(自制)【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师:本节课我们生活中重要现象-功板书:第一节功师:下面请同学们先来完成下面的练习投影出示尝试题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画出它的受力示意图。

2、用细绳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前进时,木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什么力对木块的移动作出了贡献?3、你对功这个词怎样理解的?哪些人可以评功受奖?你知道劳而无功的含义吗?学生练习、讨论,教师巡视。

请一位学生板演题1木块受力示意图,然后请学生举手回答题4、题3并给予指正和肯定。

最后归纳小结:师:力学中功,主要吸收了贡献、成效的意思,指一个力作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对物体的移动作出了贡献,取得成效,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如题2中绳子的拉力对木块做了功。

二、新课教学(一)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师: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一部分的内容,然后再完成尝试题(二)体会一下力学中功的含义。

1、下列各现象中,什么力对物体移动有贡献?什么力对物体做了功?①人推小车前进②马拉车前进③起重机吊起重物2、当你端着一盆水不动时,你累吗?你有没有做功?为什么?3、当你使劲地用力拉(固定在地面上的)讲台,讲台移动了吗?你累吗?你做了功没有?4、人推木箱前进时,重力和支持力对木箱有没有做功?为什么?5、人提前水桶沿水平地面前进时,提力有没有做功,为什么?6、抛出的小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时,有没有力对它做功?学生看书、讨论,教师巡视,,师生一起讨论完成试题二的解答。

八年级下册物理《功》教案

八年级下册物理《功》教案

八年级下册物理《功》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功》教案教学目标1. 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 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 知道功的原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功的概念。

【教学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教学工具木块、木板、细绳、弹簧测力计、小车,杠杆和支架、钩码、滑轮、细线、刻度尺(两个)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提问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功”的含义。

思考力学里所说的“功”含义。

演示实验:在水平长木板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别拉一木块和小车。

观察木块、小车的运动状态,思考并评价这两个力的作用成效。

在实验基础上引入本课内容。

二、进行新课1.由课前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力学中关于“功”的确切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请学生观察教材图14.1-1中力做功和14.1-2中力不做功的实例,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分组讨论总结。

板书: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3.实例分析(突破难点)举例说明在你的周围你发现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谁对生活观察得最仔细?学生可能举很多的例子?如起重机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马拉车前进等等。

教师对正确的例子予以肯定,对错误的例子引导改正。

接下来看老师这里的几个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况存在?(1)举重运动员在把杠铃举高过程中是否对杠铃功。

举在高处停留5秒过程中是否做功?(2)小球在光滑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什么力的作用?是否做功?在水平方向上是否受力?是否做功?(3)起重机使货物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移动一段距离,拉力对货物做功了吗?引导学生根据以上事例分析、总结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了做功不能离开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又知道有三种情况下不做功,那么我们猜想一下,力学中的功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

关于八年级物理功的教案5篇

关于八年级物理功的教案5篇

关于八年级物理功的教案5篇关于八年级物理功的教案5篇通过数学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和欣赏数学的美,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并在学习和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

下面给大家分享八年级物理功的教案,欢迎阅读!八年级物理功的教案(篇1)(一)教材: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二)教学要求:(l)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认识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2)理解计算功的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三)教具:木块、木板、细绳,小车。

(四)教学过程一、进行新课1.力学中的“功”(1)引言:在物理学里,经常要提到“功”的概念。

力学里所说的功有它的特殊含义。

什么叫功?从本章起开始学习有关功的知识。

板书:“第十四章功一、功”(2)学生阅读本节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并参看图1及图注。

提问并由学生回答讨论以下问题:①力学里所说的“功”,它的含义是什么?要求回答: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通过一段距离,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②分析图1,做功的实例:货物、铁塔、火箭和原木在什么力作用下,(这个力的方向是怎样?)沿什么方向移动通过了一段距离?什么力对物体做了功?要求回答:货物在竖直向上的举力作用下,竖直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叉车的举力对货物做了功。

铁塔在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下,竖直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直升飞机的拉力对铁塔做了功。

火箭在竖直向上的燃烧的气体压力作用下,竖直向上起飞通过了一段距离,燃烧的气体的压力对火箭做了功。

原木在沿水平向前的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向前通过了一段距离,马的拉力对原木做了功。

③力学里的功包括哪两个必要因素?(3)教师总结并板书:“1.力学里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着重指出:“两个必要因素”的含义是指“缺一不可”。

只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而没有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即如果物体仍静止不动,这个力就没有对物体做功。

初中物理 功教案

初中物理 功教案

初中物理功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公式。

2. 能够运用功的概念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了解功的意义,理解功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功的概念和定义。

2. 功的计算公式:W = F × s × cosθ。

3. 功的实际应用举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功的概念,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功?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有功的概念?二、讲解功的概念和定义(15分钟)1. 讲解功的定义:功是力对物体作用的结果,表示为W,单位是焦耳(J)。

2. 讲解功的计算公式:W = F × s × cosθ,其中F是力,s是力的作用点的位移,θ是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的夹角。

三、举例讲解功的计算(15分钟)1. 举例讲解:一个物体受到一个力的作用,移动了一定的距离,如何计算这个力对物体做的功?2.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不一致,如何计算功?四、讲解功的实际应用(15分钟)1. 讲解功的意义:功是物理学中衡量能量转化的量度,它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 举例讲解:功在机械设备中的应用,如电梯、汽车等。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 让学生思考:功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六、总结(5分钟)1. 总结功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2. 强调功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 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练习情况,了解学生对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及时进行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功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使学生掌握了功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功的意义和重要性,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3年八年级物理功教案5篇

2023年八年级物理功教案5篇

八年级物理功教案5篇八年级物理功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机能:1、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能从生产、生活的实例中,判断哪些力做功,哪些力不做功。

2、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 中各符号代表的物理意义、各自的单位;并能用来进行简单的计算。

3、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二)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讨论总结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利用对生活中具体事例的分析,加强对功的概念的理解。

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抽象概念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概念跟生活术语的区别。

培养学生树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结合教材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事例,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功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并会计算功。

三、教具准备:弹簧测力计,斜面,小车,木块,刻度尺,鸡蛋四、教学步骤:(一)引入课题。

以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一上课便向学生播放关于盘山公路,供轮椅通行的斜坡的动画引导学生思考,提出“有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这一问题,造成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再给学生举例进一步引入课题,当我们提着一桶水在水平方向前进了一段距离时,因为我们用了力,我们说自己在“工作“。

然而在物理学中功的概念是怎么定义的?怎样才叫做功?又怎样计算做功的多少?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和研究的内容。

(二)新概念“功”的导入。

(体现重点)当你举高物体时,你就应用储存在体内的化学能,使物体的位置升高了。

在物理学中,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

举起相同的高度,物体的重力越大,举起它所需要的力也就越大,力做的功也就越多;对于同样重的物体,举起的高度越大,力做的功也就越多。

那么“什么是功?”在物理学中,把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称为机械功,简称功。

如果我们用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初中物理功的优质教案

初中物理功的优质教案

教案标题:初中物理——功的概念与计算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了解功的概念,掌握计算功的公式和单位。

- 能够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 通过实例分析,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提高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1. 理解功的概念及计算。

2. 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人推车”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功?二、新课教学(一)物理学中的功- 讲解功的概念: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我们称这个力做了功。

- 强调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二)功的计算- 介绍功的计算公式:W = F × s × cosθ,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移动的距离,θ表示力和移动方向之间的夹角。

- 讲解功的单位:焦耳(J)。

三、实例分析- 通过多媒体展示实例,让学生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并解释原因。

- 让学生尝试计算实例中的功。

四、巩固练习-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对功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五、总结与拓展-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 拓展学习:介绍功率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

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讲解、实例分析和课后练习,评价学生对功的概念和计算的掌握程度。

-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意识,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初二物理功的优质课教学设计

初二物理功的优质课教学设计

初二物理功的优质课教学设计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了解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学中的许多现象。

因此,初二物理课程中的功是必须掌握的内容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种优质的初二物理功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理解功的概念,能够简单地解释功的意义和单位。

2. 掌握计算功的方法,能够用公式计算功。

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的功、比较不同物体的功等。

二、教学内容1. 功的概念和单位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探索物体在运动中所做的功的现象来引入功的概念。

例如,让学生思考刹车时的汽车、人推车、电梯上升下降等情况,来引导学生理解物体在运动中所做的功。

然后,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功的概念和单位,并且让学生自主探究功的计算方法。

2. 计算功的方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功的方法,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验或者观察活动。

例如,让学生测量物体的重量和高度,然后计算物体下落时所做的功。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简单工具,如弹簧测力计、测量角度的仪器等,来进行功的计算实验。

通过这些实验和观察,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功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3.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学生掌握了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来帮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让学生比较不同物体在同一高度下所做的功,或者计算推车上坡和下坡时所做的功等。

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功的实际应用,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讲解、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

这些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四、教学评价为了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笔试、实验报告、小组讨论、口头报告等。

这些评价方法可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初中物理_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一节《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一节《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1节《功》教学设计新授课 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

2.知道不做功的三种情况.3.学会功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利用W=FS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难点】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细绳、小车。

【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新课程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尽量的给学生时间与空间,尽可能的让学生自学,让学生充分交流和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但是也许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积极参与课堂的习惯,在交流的过程没中,有的学生发现了问题,但没有大胆的提出来。

因为老师过于考虑课堂的进程化推进,所以没有安排充分的时间,或者说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鼓励学生把不清楚的问题全部都提出来。

例如:力的方向与物体移动方向垂直时,做功为零。

现在反思,如果让学生充分的把不清楚的问题能够提出来,通过充分的讨论,这些问题应该是不难解决的。

学情分析本班有学生50人,其中女生23人,男生27人,作为一个农村初中学校,学生在物理学习上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

总体情况来看,女生的学习自觉性比较强,学习效率也很高。

而男生学习习惯相对较差,多数男生在学习上都不甚操心,需要老师和家长随时提醒。

15岁左右的初中生抽象思维还不成熟,在学习过程仍需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实验和实例分析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本节之前学生还没有学习关于能的知识,在没有能的转化的知识的情况下,功的定义是很难下的;但学生已有一定的力学基础知识,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认知水平来构建“功”的概念。

总之,在学习习惯上,还需要花功夫来培养。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1节《功》效果分析一、效果分析应重视评价1、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思维、情感的变化与发展。

初中物理《功》教案

初中物理《功》教案

初中物理《功》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功的计算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1. 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功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2. 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实例图片或实物。

3. 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力的作用效果,即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 提问: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什么关系?二、探究功的概念(15分钟)1. 介绍功的定义:力对物体做功,就是力使物体移动了一段距离,并且力的方向和物体的移动方向相同。

2. 讲解功的计算公式:功 = 力 × 距离× cosθ,其中θ是力和物体移动方向的夹角。

3. 引导学生理解功的单位:焦耳(J)。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出示实例图片或实物,让学生分析力对物体做功的情况。

2. 让学生用功的计算公式计算实例中的功。

四、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5分钟)1. 出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力和距离,以及如何计算功。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即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提问: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力的作用效果,引入功的概念,并通过实例分析和实际问题解决,让学生掌握功的计算公式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功的计算公式的含义,以及如何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初中物理功教案模板

初中物理功教案模板

初中物理功教案模板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让学生掌握力的基本单位,了解牛顿的概念。

3. 让学生了解力的作用效果,包括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力的概念及基本单位。

2. 力的作用效果。

教学难点:1. 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观察和分析。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橡皮筋、小车、木块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力的动画,引导学生思考力的概念。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力的基本单位,介绍牛顿的概念。

2. 讲解力的作用效果,包括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利用弹簧测力计演示力的作用效果,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数据。

2. 让学生用手拉伸橡皮筋,观察力的作用效果。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教师批改练习题,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力的概念、基本单位和作用效果。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观察和分析。

2. 举例说明力的作用效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小组讨论(15分钟)1. 发放讨论题目,让学生分组讨论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观察和分析。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教师批改练习题,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了力的概念、基本单位和作用效果。

在实验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并分析力的作用效果,提高了观察和实验能力。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讨论热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八年级物理功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八年级物理功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第1篇《功》教学设计教材简析:在学习《功》这一节以前,我们已学习了运动和力、力和机械、压强等知识,功是力的另一种效果。

学习功是对前面知识的延续和应用,同时也是学习后面功率、机械效率、能等知识的必要知识储备。

本节从日常生活常见的具体实例入手,让学生分析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不同效果,从而理解做功的必要条件。

然后教材直接介绍了功的公式、单位以及应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本教材将功的原理引入本节,是本节的一个难点。

教材通过提出问题、演示探究了功的原理——“使用机械不省功”。

现行教材只是谈到,使用机械所做的功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所做的功,这样的教材编写,使实验结论容易得出,但是,如应用此原理解决课后的实际问题,学生会束手无策。

因此,我认为对原理进行适当引申是必要的。

如原理延伸为“如忽略了机械自重(包括摩擦力),使用机械所做的功将会等于不用机械所做的功这样不仅有利于解题,而且为下节课的额外功等内容埋下了伏笔。

设计理念本节课教学设计采用“双课堂”的教学模式, 笔者称之为“预习—展示”型教学模式。

具体体现在一半教学形式在课下,进行有指导性的“预习”,首先学生通过预习,一方面理解了力学中做功的条件,学会了计算功的方法。

然后通过课前有序的引导探究,得出了“功的原理”,同时通过尝试性的完成课后练习题,检验了学生的预习效果。

另一半教学形式是在课堂上“展示”,而课堂教学的过程不在是以教师讲为主,而是学生自我展示的过程,按“预习提示”的问题逐一讨论,在展示和交流中,反馈学生预习的成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情况进行点拨,规范其不准确的表述,解答其疑惑的问题,纠正其错误的理解。

对于教材中的实验——“探究功的原理”,让学生在“预习提示”的指导下课前完成,这样可以让学生有充分时间,利用“搬入教室的实验室器材”去实验、去探究,真正落实了探究教学,这样解决了探究教学时,由于学生思维发散,授课时间难以控制,出现拖堂、完不成教学计划等影响教学进度的问题。

初二物理《功》教学设计

初二物理《功》教学设计

初二物理《功》教学设计初二物理《功》教学设计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二物理《功》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过程】功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功率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2、知道功率的公式、单位,3、会计算简单的功率问题。

并对人和一些事物的功率数值有具体的概念,过程与方法1、从身边生产和生活实际中,认识做功不但有多少之分,而且有快慢之别2、通过类比把速度的知识迁移到比较做功快慢上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功率的概念、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和计算公式教学难点:用功率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设计实验估测人的功率三、教具体重计、秒表、刻度尺四、学习过程(一)、导入课题:师:小明的教室在五楼,通常他上楼需1.5分钟,有一次,他跑步只用了40秒,这两种情况也何异同?生:他做的功______,所用的时间,他做功快慢_______(选填是否相同)。

师:这说明了做功不但有多少的问题,还有快慢的问题,那么如何比较做功的快慢呢?想一想能否与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方法作类比,生:比较物体运动快慢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相同路程比_______,一般赛跑都是用这种方法(裁判员的方法);还可用另一种方法,是相同时间比______(观众的方法),物理学上常采用后一种方法。

师:同样比较做功的快慢也可依此采用两种方法。

生:做功相同的情况下比,或者相同时间的情况下比。

师:物理学中,则采用后一种方法来表示做功的快慢,并引入了一个新的物理量-----功率。

(二)、新课学习:一)、功率:师:请同学们参照书本P65认识功率,生:完成下列填空1、定义:_ 叫功率。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物理功教学设计
初二物理功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功的原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功的概念。

【教学难点】
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教学工具
木块、木板、细绳、弹簧测力计、小车,杠杆和支架、钩码、滑轮、细线、刻度尺(两个)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问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功”的含义。

思考力学里所说的“功”含义。

演示实验:在水平长木板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别拉一木块和小车。

观察木块、小车的运动状态,思考并评价这两个力的作用成效。

在实验基础上引入本课内容。

二、进行新课
1.由课前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力学中关于“功”的确切含义: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请学生观察教材图14.1-1中力做功和14.1-2中力不做功的实例,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分组讨论总结。

板书: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实例分析(突破难点)
举例说明在你的周围你发现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谁对生活观察得最仔细?学生可能举很多的例子?如起重机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马拉车前进等等。

教师对正确的例子予以肯定,对错误的例子引导改正。

接下来看老师这里的几个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况存在?
(1)举重运动员在把杠铃举高过程中是否对杠铃功。

举在高处停留5秒过程中是否做功?
(2)小球在光滑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什么力的作用?是否做功?在水平方向上是否受力?是否做功?
(3)起重机使货物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移动一段距离,拉力对货物做功了吗?
引导学生根据以上事例分析、总结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
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了做功不能离开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又知道有三种情况下不做功,那么我们猜想一下,力学中的功的大
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

三、功的计算
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和物体沿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板书:功的计算公式:
功=力×距离W=Fs
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
1焦=1牛o米(1J=1Nom)
出示例题,启发学生分析计算。

四、功的原理
1.启发学生提出探究的话题:使用机械是否省功。

2.指导学生探究实验。

3.分析实验数据,启发学生讨论归纳出功的原理
提出问题,猜想。

在教师的启发下,设计实验方案,并在实验基础上进行分析、论证。

请学生谈自己知道本节哪些知识,还想知道哪些内容及对本课的感受,教师进行情感激励。

五、布置作业
估算一下你上楼到教室时,克服自身重力做多少功?
各小组进行本节课的评估与交流。

初二物理功教学设计练习题:
一、判断题
1.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举力做了功.
2.人提着一重物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一段距离,提力对重物做了功.
3.苹果从树上落下,重力对苹果做了功.
4.小球在光滑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桌子的支持力对小球做了功.
二、填空题
1.力学里的功包含两个必要因素:一是______;二是______.
2.把一个鸡蛋举高2m,做的功大约是_____J.
3.用20N的水平拉力把重为100N的物体沿水平桌面拉动2m,拉力所做的功为___J,重力做的功为_____J.。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