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社会化

合集下载

《社会学概论》第五章人的社会化

《社会学概论》第五章人的社会化

家庭在未成年个体社会化 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父 母 有意的 有 意 的 子 女 无 意 的 无意的



仿




• 2.学校
学龄期个体的社会化可 分三个阶段: 一是前期阶段 (6、7岁-11、12岁) 二是中期阶段 (11、12岁-14、15岁) 三是后期阶段 (14、15岁-20左右)
• 学校作为社会化的社会 环境条件之一,特点有: 首先,学校是专门为 社会化目的而设立的学 习机构。 其次,学校是一个组织 机构。
行为(技能、天赋和能力 水平)
情感(感觉与感情)
(一)人格发展理论
自我(self)
就是指个体对他们的个人特征 和社会认同的意识与感觉 。
1.库利的“镜中我”理论
“镜中我” (lookingglass self) 这一概念是 由美国著名社会学家、 社会心理学家查尔斯· 霍 顿· 库利(1864—1929)提 出的。

本我(id)

超我 自我(ego) (superego)
“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的部分, 是与生俱来的,“自我”与“超我”都是 由它逐渐分化而来的。“本我”是同肉体 联系着的,它完全是无意识的,不问时机、 不看条件、不顾后果,只按“快乐原则” 行事,一味地追求自我满足。在正常人的 心理活动中,“本我”自然地要被压制, 任其泛滥就将不可收拾。

二、社会化的生命周期




生命周期:一个人从生到死的整 个过程。 儿童期 青年期 成年期 老年期
三、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

早期社会化的困境 儿童和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还不成 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主要是以模仿形式 接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对新奇的东西感受强 烈,但个社会化主体之间往往由于矛盾和冲 突,难以为其提供统一的社会规范和价值标 准以及令人敬佩和信服的社会权威形象,从 而给儿童和青少年的社会化造成不良影响。

人的社会化名词解释

人的社会化名词解释

人的社会化名词解释
人的社会化是指人们在生活中因受社会风气和文化传统的影响
而发生的变化。

这种变化会引起人们的思想、行为和文化价值观等内容上的改变,也就是说,人们会从原始状态转变为文明状态。

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会因受文化影响而产生一些新的行为模式。

社会化最重要的概念就是文化的传播和实现,主要表现在人们在文化中的角色模式上。

它是指在某种文化中,当一个人被接受为某种文化的一份子时,他会接受文化的一些行为规范,并根据这些行为规范来表现自己。

这些规范就是社会化的核心。

另一个重要概念就是文化的传承。

它是指在一个文化中,新一代人接续上一代人。

他们不仅要接受文化中的一些行为规范,还要遵守一些要求,进而将其传承下去。

比如一些文化保护活动,就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方式。

此外,社会化的内容还包括社会地位的内容。

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人会受到不同的影响,由此将会有不同的行为准则和文化价值观念。

比如,一个社会中拥有特殊经济地位的人会有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他们所关注的是社会地位的提升,而不是精神生活上的发展。

总之,社会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它是指人们在文化中普遍存在的一个概念,其中涉及到文化传播、文化传承、社会地位等多个方面。

只有通过这些概念,人们才能够更好的理解文化的多样性,从而更好的参与到社会的发展中来。

- 1 -。

社会学:人的社会化.doc

社会学:人的社会化.doc

社会学:人的社会化.第九章人的社会化第一节人的社会化的涵义及意义(1)含义: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的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2)类型:初始社会化、预期社会化、发展(继续)社会化、逆向社会化、再社会化。

(3)社会化的社会机构:所谓社会化的社会机构,是指承担着社会化任务或者发挥着社会化功能的各种社会机构或社会环境。

这里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工作单位、同龄群体、大众传播媒介和社区等。

(4)意义:社会化是人格培养、文化传承和社会结构延续的必要途径,因此是社会良心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和机制。

在社会化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

(一) 社会化概述(1)社会化的定义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

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人始终的长期过程。

(2)社会化在人与社会相互关系中的作用社会化在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中起着重要作用。

个人生来只是自然人、生物人,而不是社会人,他没有社会观念和社会技能,但同时人又必须生活在社会环境之中。

社会环境不同于自然环境,它是一个人造的世界,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晶。

因此,个人只有接受社会化,才能适应社会,在社会环境中生存,同时参与创造社会;而社会也必须由经过社会化的合格的社会成员组成,才能维持正常的运行。

1.从个人方面分析A.社会化是个人得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独立生存的必要前提;B.继续社会化是个人适应社会变迁所必经的途径。

2.从社会方面分析社会化是人类社会及人类文化不断延续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A. 没有经过社会化的人也就没有社会,没有具备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人,社会就不能维持正常运行;B. 没有社会化,社会及其文化就不能保持其一致性,共同的社会目标也就无法实现;C. 没有社会化,社会文化就不能世代延续和发展。

社会学 第四章 人的社会化

社会学   第四章  人的社会化

三种理解“社会化”的角度:
A、文化的角度:社会化被看做是一个文化传递和延续的 过程,社会化的实质是社会文化(核心是价值标准)的 内化。——社会化研究中的文化学派。 B、人格发展的角度:社会化被视为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 发展的过程,社会人就是经由社会化过程而形成有个性 的人。——社会化研究中的心理学派或社会心理学派。 C、社会结构的角度:社会化就是使得人变得具有社会性, 个人逐渐了解自己在群体或社会结构中的地位,领悟并 遵从群体和社会对这一地位的角色期待,并学会顺利地 完成角色义务。社会化的功能在于维持和发展社会结 构。——社会学结构功能主义及冲突论 以上三种研究视角互相联系、互为补充,成为社会学内部 研究社会化的研究工具。


幼儿期(3-6或7):游戏玩耍(学习社会角色)
学龄初期(6、7-12):重大转折时期,口头语言 向书面语言过度,抽象思维逐步形成 少年期(13-15):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道德观 形成的重要时期


青年初期(15-28):延长趋势,“心理上的断乳 期”,生活范围扩大,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
2、继续社会化(二级社会化)


第三节 社会化的过程和社会化的问题
一、早期社会化的困境 1、儿童社会化的问题


城市的儿童社会化问题主要表现在娇惯、过分容 忍一些行为,消费重心主要在儿童身上,众星捧 月,儿童肥胖和营养不良,养育方式导致发育缺 陷。 农村的留守儿童问题。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流动儿童) “小留学生问题”

1、中年危机与自我校正的继续社会化





中年人年富力强,具有比较丰富的人生、工作经验,情绪相对稳定。 通常是工作中的骨干,有的还担负领导责任。从全社会来看,中年人 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这 背后也隐藏着危机。表现在 (1)家庭和事业的矛盾。丈夫早出晚归,难以顾及配偶和子女关系, 由此引发夫妻情感危机;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压力大,由此 对身心的健康带来伤害。英年早逝是值得关注的现象。 (2)现代社会要求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更新和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 技能,但中年的成熟和老练又养成固执,对事物的心理定势不易纠正, 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和欲望减弱,使中年人更新知识的难度加大。社会 变迁带来的失业、下岗,再就业就非常困难。 (3)因婚姻导致的血缘关系和姻亲关系的扩展,使中年人要处理的 社会关系更加复杂化。各种关系都要谨慎处理,才不会引起家庭和亲 友之间的矛盾。中年男子面对婆媳矛盾往往两头不是人。人情世故的 处理不当往往是引发家庭冲突的原由。 因此,中年人的社会化的主要任务是正确处理协调好夫妻关系、父母 子女关系、职业行为及其关系,不断校正原来的目标,不断学习以跟 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弥合代沟,继续社会化。

人的社会化

人的社会化

1、没有经过社会化的人,也就没有社 会。 2、对一个社会来说,如果没有社会化, 社会及其文化就不能保持其一致性, 共同的社会目标也就无法实现。 3、没有社会化、社会文化就不能世代 延续和发展下去。

第二节
社会化的基本知识
一、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1、从社会化的基本活动来看
(1)学习基本生活技能。 生活自理能中的社会化
一、少儿期的社会化 二、青年期的社会化 三、中年期的社会化 四、老年期的社会化


二、社会化的主体

1、家庭 2、学校 3、同辈群体 4、大众传媒 5、工作单位

三、社会化的类型

1、基本社会化 2、继续社会化 3、再社会化
第三节 社会化的重要理论

一、社会心理学派 1、库利的“镜中我” 2、米德的“主我”和“宾我”

二、精神分析学派 1、弗洛伊德的无意识 2、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 论
第四章
人的社会化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化
一、社会化的涵义
1、狭义和广义的社会化。 狭义:从出生到成年 广义:从生到死
2、社会化的定义。 社会化就是指个人从生物人发展 成为社会人,不断认识社会、适 应社会、从而形成、发展和完善 自己人格并积极作用于社会的过 程。
二、社会化的基本特征 1、社会强制性。 2、主观能动性 3、终身持续性。 4、相互性。
三、社会化的条件 1、人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 2、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3、人有语言能力 4、人有思维能力

四、社会化的意义
(一)从个人角度分析

1、社会化是个人得以适应社会、 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独 立生存的必要前提。

2、继续社会化是个人适应社会 变迁所必经的途径。

社会学概论第三章人的社会化

社会学概论第三章人的社会化

第三章人的社会化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化一、社会化的含义1.狭义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取得社会成员资格的过程,这一过程大致包括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初期、学龄中期和青年期五个阶段。

2.广义社会化:是指个人学习社会文化、扮演社会角色并形成独立人格的整个一生。

3.社会化就是将一个生物人逐步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是人的生物本能被消减,社会性增强的过程。

二、社会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1.必要性①个体角度:从未成年到成年,个人离不开社会化的过程。

②社会角度:社会有自我维持和发展的倾向,社会的延续和传承需要对成员的社会教化。

2.可能性1)人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①所谓生活依赖期,是指人类个体在出生后由于生理、心理、意识、智力等尚未发育健全,不能自力更生、独立生活,从而在生活上、心理上依赖他人,受他人照顾、监护的时期。

②恰恰是这种长期依赖生活的特点、可塑性特点,既为个体提供了学习、掌握、接受和适应知识、技能、社会规范的充足时间,又为父母和家庭管教个体提供了可能——个体既然在生理和心理上依赖父母和家庭,就不能不听父母和家庭的话。

2)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人类学习和积累知识的能力之所以大大优于其他动物,一个重要原因是人能通过思维、通过实践使学来的知识内化,变成自己的观念、思想、动机和行为。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人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模仿过程,也是一个创造过程。

3)人有语言能力语言是人类进行社会化的强有力的工具和扛杆,它进一步丰富了人们社会化的内容,扩大了社会化的范围,加速了人们社会化的进程。

三、社会化的基本内容1.哈威格斯特:人生六阶段都有社会化任务•幼儿期:学习吃饭、穿衣、走路、说话等,形成社会与事物的简单概念;•儿童期:通过游戏学习动作、与伙伴建立关系、学习文化知识和发展道德情感;•青年期:同龄男女交往、学习和理解社会行动的价值和社会伦理体系、准备择业、为组建家庭做准备;•壮年期:结婚、生养孩子、就业;•中年期:养家糊口、独立承担事业、教育下一代、奉养年迈的父母;•老年期:适应退休后生活、适应老年孤独和配偶离去、适应被人照顾等。

人的社会化名词解释

人的社会化名词解释

人的社会化名词解释人的社会化是指一个人在社会中逐步适应并采纳社会规范、价值观以及社会角色的过程。

通过社会化,人们学会与他人建立关系、扮演不同的角色、遵守社会规则,并在社会中获得归属感和认同感。

社会化是一个人从出生开始的过程,包括家庭、学校、朋友圈、工作场所等各种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化有以下几个重要方面:首先,社会化涉及个人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形成。

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个人会受到来自不同角色的期望和社会规则的约束,从而形成和接受一套标准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例如,在家庭中,孩子会从父母那里学会道德观念和家庭价值观;在学校中,学生会接受教师的指导,学习基本的学术规范和行为准则。

其次,社会化涉及个人角色的认同。

在社会化过程中,人们会扮演多种角色,如儿女、学生、员工、伴侣、父母等,每种角色都有相应的社会期待和责任。

通过扮演这些角色,个人会逐渐认同并内化这些社会期待,形成自己的角色认同感。

角色认同对于个人在社会中的适应性和行为表现起着重要作用。

再次,社会化还涉及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系。

在社会化过程中,个人会与他人建立各种人际关系,如亲密关系、友谊关系、工作关系等。

通过这些关系的建立和维系,个人可以获得支持、合作和奖励,满足自己的社会和情感需求,并获得社会认同感和自尊心。

最后,社会化还涉及个人对社会的整体认同和参与。

通过社会化,个人会逐渐了解和认同社会的组织结构、文化传统和社会目标,并积极参与社会的各种活动和事务。

通过参与社会,个人可以对社会发展产生影响,并在其中获得成就感和自我实现。

总之,人的社会化是指一个人在不同社会环境中适应和接受社会规范、价值观以及社会角色的过程。

社会化涉及个人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形成、角色的认同、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系,以及个人对社会的整体认同和参与。

社会化对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人的社会化》课件

《人的社会化》课件

社会化的过程
基本知识、技能和行 为规范的学习。
履行社会角色、承担 社会责任。
婴儿期
儿童期
青少年期
成年期
老年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基本生活技能和语言 能力的形成。
个性形成、价值观确 立和职业准备。
适应退休生活、传承 文化价值观念。
02
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Chapter
家庭因素
家庭背景
家庭教育方式
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父母的教育程 度等都会影响孩子的社会化过程。
《人的社会化》课件
目录
• 人的社会化概述 • 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 社会化与个体发展 • 社会化与文化传承 • 社会化与道德伦理 • 人的社会化与未来发展
01
人的社会化概述
Chapter
社会化的定义
01
人的社会化是指个体通过学习、适应社会文化、参与社会活动等方式,逐渐成为 社会成员的过程。
02
文化传承是民族认同感的重要 来源,它使人们对自己所属的 民族和国家产生归属感和自豪
感。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传承
文化多样性
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文化相互交流、 碰撞和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 多样性。
文化交流与融合
全球化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 融合,使得各种文化相互借鉴、吸收 和创新。
文化冲突与认同
未来社会的发展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可能性,人们 可以更加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角色,同时也可 以更加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和才能。
THANKS
感谢观看
公共生活伦理
在公共场合遵守公共秩序和规则,尊重他人权利 ,保持良好的社会公德心。
家庭伦理
在家庭生活中,遵循家庭美德,维护家庭和谐, 处理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社会学第三章 人的社会化

社会学第三章 人的社会化
形成社会规范:社会化是个体形成社会规范的过程有助于个体遵守社会规范。
人的社会化的影响因 素
家庭环境:家庭氛围、家庭结构、 家庭文化等
家庭因素
家庭关系:亲子关系、夫妻关系、 兄弟姐妹关系等
添加标题
添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家庭教育:父母的教育方式、教育 理念、教育内容等
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收入、家庭消 费、家庭财富等
添加副标题
人的社会化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人的社会化的概念
03 人的社会化的影响 因素
04 人的社会化的主要 内容
05 人的社会化的结果 和意义
添加章节标题
人的社会化的概念
社会化的定义
社会化是指个体从自然人转变为 社会人的过程
社会化包括学习社会规范、价值 观、行为模式等

老年期:与同 龄人的互动学 习社交技巧和 规则形成自我
意识
社会化的重要性
促进个体成长:社会化是个体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有助于个体的成 长和发展。
建立社会关系:社会化是个体与他人建立关系的过程有助于建立良好的社会 关系。
适应社会环境:社会化是个体适应社会环境的过程有助于个体更好地适应社 会环境。
社会角色的定位和扮演
社会角色:个 体在社会中的
地位和身份
定位:根据社 会规范和期望 确定自己的角

扮演:按照角 色要求进行相 应的行为和表

角色冲突:当 角色要求与个 人意愿或价值 观相冲突时如 何解决和调整
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建立人际关系:通过交流、合作等方式与他人建立联系 维护人际关系: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处理人际关系冲突: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保持和谐稳定的人际关系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通过建立广泛的人际关系网络提高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第三章 人的社会化

第三章 人的社会化

后喻文化,即人们所称的“青年文化”, 这是一种和前喻文化相反的文化传递过程, 即由年轻一代将知识文化传递给他们生活在 世的前辈的过程。 在这全新的历史时代面前,年长者的经验不 可避免地丧失了传喻的价值。人类已经将自 己所熟知的世界抛在身后,开始生活在一个 完全陌生的新时代中。 “二次大战以前出生 和长大的每一个人都是时间上的移民,正如 他们的祖先曾是空间上的移民一样。” 如果说“过去存在若干长者,凭着在特定的 文化系统中日积月累的经验而比青年们知道 得多。但今天却不再如此”。古往今来,没 有任何一代能象今天的年轻一代经历这林林 总总的变化,同样也没有任何一代能象他们 这样“了解、经历和吸收在他们眼前发生的 如此迅猛的社会变革”。
(一)艾里克森 的人生成长阶段说
1、信任与不信任(婴儿时期 0——1岁)。 婴儿如果能得到父母或他人的良好照料,各 种需要得到充分满足,能使其对周围环境产 生信任感,否则相反。 2、自主与怀疑(幼儿时期 2——3岁)。这 一阶段儿童开始学习对自己的肢体活动加以 自主控制,用自己感官来熟悉周围环境。父 母应有意识地鼓励孩子的自主性行为,过多 的指导和责怪或限制会使儿童产生羞耻感。
二、社会化的过程
(一)艾里克森 的人生成长阶段说 7、关注后代和关注自我(中年期或成年期)。个人 社会成就相对达到顶峰,子女逐渐长大,使个人增加 对他人特别是下一代的关心。那些因为种种原因没有 形成对后代关注的人,会沉溺于对自我、事业和生活 的关注中。
8、完善与绝望(成熟期或老年期)。在人生最后阶 段中,个人会经常回忆和总结自己一生的活动,力图 给自己的一生作出一个使自己满意的解释,并给它画 上一个完满的句号,如果个人不能找到这样一种满意 的解释,将陷入一种追悔和绝望的情绪之中。

第三章人的社会化

第三章人的社会化

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1856-1939 ),犹太人,奥地利精神病 医生及精神分析学家。精神 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人格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 是受“无意识”驱动的。 人格分为三个部分:本我 (id)、自我(ego)和超我 (superego)。 人格发展五个时期。
精神分析理论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 《自我和伊底》《文明及其缺陷》 等。
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独立生存的必要前提。 2、继续社会化是个人适应社会变迁所必经
的途径。 (二)从社会角度分析 社会化是人类社会运行及社会文化不断延续
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四、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1、教导生存技能 衣食技能;职业技能 2、传递社会文化 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规范: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泳
3)电视防碍人们积极地思考。
二、社会化的特点
1、终身性 活到老学到老 2、自主能动性 正向社会化;反向社会化 3、个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是辩证的统一过

第三节 社会化的理论和过程
一、社会化若干理论 (一)自我意识和人格发展理论 1、弗洛伊德的理论 2、米德“角色扮演“理论 3、R.哈维格斯特六阶段理论 4、库里的“镜中我”理论
角色扮演理论初创
米德通过对自我的研究发现,自我是通过学习 、扮演其他人的角色发展起来的,是他人对自 己看法的总和,是各种角色的总和,代表对占 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所期望的行为。 角色扮演是在与他人交往和实际社会生活中, 一个人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特定行为。在不同 场合,人们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这就要求 人们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适当地调整自己所 扮演的角色。每个人所扮演的角色是在人际互 动中实现的。这就是米德最初的角色扮演理论 。

2第二章 人的社会化

2第二章 人的社会化
第二章 人的社会化
第一节
1
社会化概述
什么是人的社会化? 社会化的分类 社会化的特点
2
3
一、社会化(socialization)的概念
社会化是个体通过学习掌握社会经验与规 范,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角色与心理行为模式, 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 ---佐斌 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学习社会 知识,掌握社会技能,建立社会经验,并通过自身 不断的选择和建构,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 -行为模式,成为社会成员的过程。 ---金盛华 社会化就是个体经过同他人交往,接受社会 文化影响,学习掌握社会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 的过程。 ---孙时进
三、社会化的特点

社会强制性 个体能动性 终身持续性 与个性的统一性
第二节
影响社会化的因素分 析
1
内在因素 外在因素
2
一、影响社会化的内在因素
(一)生物遗传因素 1.生物遗传
是指由上代传给下代的关于生物体构造、生 理机能等方面的因素。
2.婴儿的生物、情感需求 婴儿最初社会性接触来自于其生物需求。婴
如何把握好父亲角色?
1.多亲吻、拥抱、抚摸孩子,给孩子提供欢笑 、轻松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在快乐中成长,多 与孩子进行语言沟通,关心孩子的思想,与孩 子相互袒露内心深层感受,提供孩子温暖的力 量,并坚持每天与孩子共渡一段时光; 2.与孩子共同探讨家庭教育环境,做到宽严相 济,提供孩子成长所需的民主空间; 3.言传身教,以身示范,不断学习,努力经营 学习型家庭。
(二)自尊的形成线索
自尊的形成除受自我概念影响之外, 主要还受以下几个因素影响: 1、个人生活生活中的成败经验 成功提升自尊,失败降低自尊。生活中, 人们一般具有自我提升的动机,所以常常 避开那些失败的环境。

第四讲 人的社会化

第四讲 人的社会化

为老社会服务的需求迅速膨胀:目前,由于 社会转型、政府职能转变、家庭养老功能弱 化,为老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难以满足庞 大老年人群,特别是迅速增长的“空巢”、 高龄和带病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以养老机构 和床位数为例,目前,中国共有各类老年社 会福利机构3.8万个,养老床位120.5万张, 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床位仅有8.6张,与发达 国家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养老床位数50-70 张的水平相差甚远。其他生活照料、精神慰 藉等许多为老服务也都存在发展缓慢的问题, 不能满足老年人群日益增长的需求。
9
社会化的机构(中介)
社会化中的两个行为主体:施教者和受教 者 家庭:家庭模式、所处的阶层 同龄群体 学校:与家庭的互补 工作单位:劳动技能、观念 大众传播媒介
10
家庭
11

家庭的教育方式:民主/专制/溺爱/打骂 家庭的结构 家庭的背景(社会阶层) 家庭内部的关系
12
同伴群体
13
学校
14
工作单位
15
大众 传播 媒介
16
特殊的社会化机构
监狱 少年劳教所 网络 军队 …
17
讨论:
当代社会中,网络对于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 原因? 该如何管理或引导?
18
网络与青少年
网瘾:中国传媒大学调查统计研究所2010 年2 月3 日所发布的 《2009 年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显示,在我国城市青少年网民 中,网瘾青少年的比例约为14.1%,人数约为2404.2 万人。 犯罪: 2006年安徽大学对当地202名犯罪青少年进行了调查: 这些青少年平均每周上网要花83.12元。面对如此大的开支,他 们当中只有10人认为自己从来没出现过缺钱的情况。其他绝大多 数人普遍存在缺钱的问题。当想上网却没有钱的时候,这些自制 力差的青少年会采取多种手段,或向父母讨要(占31%%),或 借(占20%%),或欺骗父母或亲戚朋友(12.4%%),有的 甚至铤而走险,或偷(12%%),或勒索(11%%),或抢劫 (3%%),从而走上了犯罪道路。犯罪组上网青少年中,超过 50%%的人作案前5个小时还在上网(其中作案前2个小时还在 上网的超过30%%)。并且,该组近30%%的人实施犯罪的目 的就是为筹集上网经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赵歧《孟子题词》:“孟子生 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第一节 什么是人的 社会化
一、人的社会化的概念及 涵义
概念:人的社会化是一个人学习社 会的文化、增加自己的社会性、由生物 人变为社会人的过程。
刚出生的人:生物意义上的人(生物人)
通过长期的社会化:社会的人
人的社会化的涵义的两个方面:
• 2、 嬉戏阶段(play stage):从两岁开始,大约持续 几年时间。—— 客我得到发展
• 3、 游戏阶段(game stage):三、四岁开始,儿童逐 渐走出家庭,与更多的人和群体发生联系。——— 客我的形成过程逐渐完成
四、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的人格由本我、自我、超 我组成。
客我是自我的社会部分-----是受到他人的行为和 态度、社会道德规则和组织制度制约的那部 分。—— 社会化的自我
自我的发展实际上是主我与客我连续的交流过 程,在这一过程中,主我不断地对变化着的客我 做出反应。
米德“自我发展三阶段论”
• 1、 模仿阶段(imitation stage):主要指人生最初 的两年时间。—— 真正的客我尚未发展起来
本我是由一切与身俱来的本能冲动组成。本我 的活动只受快乐原则的支配,一味地追求无条件、 一时的满足。
自我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一部分。它是关注 现实的一部分,受现实的陶冶变得识时务,不盲 目去追求快乐。它使人能在现实生活中理性地、 正常地生活。自我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是我们希望自己是怎样一个人,是理想的 自我。它遵循道德标准,是我们生活中的典范。
当前的大众传媒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 与教育问题关系最密切的是两个方面: 1.大众传媒所宣传的参照系过多,进而导 致儿童的榜样群体多元化,儿童在社会学 习和社会参与方面反而无所适从; 2.“教育功能缺失”现象;
三、生活实践
生活实践是实现知识内化与积累,达 到个人社会化目标的根本途径。个人在 生活实践中实现社会化的具体途径有三:
“我看人看我”:
人其实是用他人看待自己的眼光看待自己。 比如小时候爸妈老师认定你是好孩子,你也就 觉得自己是好孩子,反之亦然。这几乎是太自 然了,自然到你自己完全没有觉察。
三、米德的“自我发展理论”
他把自我分为两个部分:“主我”(I)与 “主我我”包(括m每e)。个人自发的、独一无二的“自然特 征”。-----非社会化的自我
(二)继续社会化
继续社会化指继早期社会化之后的 成年人的社会化,分为中年社会化与老年 社会化两个阶段。继续社会化之所以成 为人的社会化必须的过程 ,原因在于:
一是因为早期社会化的内容较为简 单,且个体的生活经历较少,而一进入 成年期,生活和社会关系等都复杂化了, 社会赋予个体许多新的角色、责任和义 务。
自我:也称自我意识,是对自己的社 会存在及其状况的觉察,是对属于自己 的社会、生理、心理特征及状况的认识。
“用心灵的眼睛去注意自身”(笛卡尔) “我是凡人,我有凡人的要求”。 “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 人被神的光彩笼罩
个体意识的发展
关于马加爵现象的思考
23岁的马加爵是云南某大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 物技术专业2000级学生,因与同班4名同学发生矛盾, 为报复泄愤,于2004年2月13日至15日先后将4名同学 全部杀害。
二、人的社会化的特点
一是强制性。个人在受化过程中,常常 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往往要靠社会的 强制性教化才能达到社会化目的。
二是能动性。个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学 习什么、接受什么,都有一定的选择性, 甚至会有自己的发现和创造,对来自社 会方面的影响并不只是一味被动地接受, 而是具有一定的能动性。
三、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六、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对社会化研究的 主要贡献是他描述了儿童在不同的认知发 展阶段是如何思考的、用什么工具获得知 识等问题。皮亚杰着重于人的智力能力的 增长,关注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人是如何对 自身以及周围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做出日益 复杂的判断的。
皮亚杰的“智力发展阶段”
1岁半到2岁 2岁左右到7岁 7到12岁
1.主动的再社会化
2.特殊的、带高强制性的社会化,它
的教化对象是越轨者。
二、人的社会化的结果
1.获得人格和自我 2.培养社会角色 3.实现文化转移 4.完成世代交替
1.获得人格和自我
人格:也称个性,是指一个人通过 社会化而形成的观念、态度、性格与习 惯等,是一个人比较复杂稳定的生理、 心理素质和行为特征的总和。
模式。 ④父母施教是最初的社会化途径。
父母的行为是个体行为的第一 参照系
父母赞赏对于孩子成长的意义
沟通方式不当会影响孩子的成 长吗?
2.学 校
重要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它对儿童进行了长期的系统教育,这 对于儿童社会行为的形成是最为重要的; 第二,学校是社会的雏形,使学生在校园生 活中进行着各种形式的社会互动; 第三,儿童在学校学到的是各种社会角色、 角色规范与角色期望; 第四,儿童在学校学到了社会评价的各种规 则与规范。
美国心理学家艾利克森(E.Erikson)深受 弗洛伊德的影响,但他进行了修正。弗洛 伊德强调本我、重点研究儿童期;艾利克 森强调“理性”的自我,注重人格在人一 生中的发展。艾利克森把自我的发展分为8 个心理阶段,每一个阶段自我都需要解决 不同的“认同危机” 。
艾利克森的八个“认同危机”
婴儿期:信任与不信任 儿童早期(幼儿期):自主与怀疑 学龄前:主动与内疚 学龄期:勤奋与自卑 青春期:认同与角色混乱 青年时期:亲密与孤独 中年期:代际关怀与沉溺自我 老年期:完美与绝望
度的抽象思 考能力,可
从偶然到有目的。儿 童逐渐学会在大脑中 建构和再构客体,对
把精力集中在情境的一 个方面而忽视其他。例 如,他们会认为一个高 而窄的杯子比宽而矮的
根据事物的因 果关系加以联 想,也开始发
以对现实的 可能性进行 思考,建构
他们来说,"视线以 外的东西"意味着是 不存在的。
杯子能装更多的水,即 使他们看到第一杯里的 水倒进了第二个杯子而
一是观察学习; 二是角色扮演; 三是知识积累;
第三节 关于社会化的理论
西方人的社会化理论
G.W.奥尔波特的自我意识形成三阶段 库利的“镜中我理论” 米德的“自我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理论”
艾利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一、自我意识形成三阶段(G.W.奥尔波特) 生理自我(8个月---3岁)
社会的自我(3岁---13、14岁) 心理的自我(青春期---成年)
二、镜中之我或镜映之我(库利)
自我是社会的产物,经历了三阶段:
首先,我们觉察到我们在他人面前的行为 方式;
其次,我们领悟了别人对我们行为的反应; 第三,基于对他人反应的理解来评价我 们的行为,进而获得自我的概念。
他人是一面镜子,我们从他人那里感受 到自己和理解自己,就像照镜子一样。
3.同辈群体
同辈群体是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 文化等条件建立起来的同伴或朋友关系, 对个人社会化有着特殊的影响。特点:
1.社会化过程的限制和陈规最少; 2.选择余地最大; 3.个人是在无意中社会化; 4.多按自己的兴趣社会化; 5.带有鲜明的年龄、性别和文化特征。
4.邻 里
是个体未来生活的大社会的雏形, 情形复杂多变,对个体个性的形成、 人生观的塑造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所 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古代的 “孟母三迁”,都属于这一道理。
5.工作单位
对于社会化的作用: 1.模仿、学习工作技能 2.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3.影响个性养成 4.积累人生经验
6.社 区
社区是社会和文化的缩影,是 个人生活的基本社会环境,影响 着人的社会化的各个方面。
7.大众传播媒介
大众传媒(mass media)是指人们 进行沟通与信息交流的各种手段与工具, 主要指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 电影、网络等。
展出了从他人 角度想象自我
理想,并对 未来进行推
未满出,也如此。
的能力。
理。
第四节 人的社会化的过程
及结果
一、人的社会化的过程
早期社会化
继续社会化
再社会化
(一)早期社会化
婴儿期至青少年时期 (新生儿--20岁左右)
早期社会化也称基本社会化、未 成年人社会化,指人的社会化的初级 阶段。主要是通过家庭、邻里、幼儿 园及学校来进行。
1982年7月11日 大学生张华为抢救群众牺牲
• 1982年7月,西安解放军第四军医 大学二大队学生张华因跳入化粪池 营救一位不慎落入池中的老农而献 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 就在张华舍身救人的事迹广为传播, 张华本人也被授予烈士称号并成为 全国大学生学习的榜样的时候,一 场围绕着张华的争论在全国大学生 中展开。
二是社会的急剧变迁,包括科学技术 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变革、生产条件的 改变、居住环境的变迁等等,使早期社 会化的许多知识、技能、观念变得陈旧、 过时.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继续社会化主要通过成人教育、职业 培训、业余学习、专业进修等途径获得。
继续社会化——“活到老,学到老”
(三)再社会化
再社会化指个体从原有的生活方式 向另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转变、适应和 文化内化的过程。它意味着个体放弃了 原有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以认同一 种新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两种情况:
1. 技能社会化 2.政治社会化 3. 行为社会化 4. 性别角色社会化
第二节 人的社会化 的必要条件
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生活实 践,是实现个人社会化所不可缺少 的三个必要条件。无论缺少哪一方 面,都会直接影响到个人的社会化 程度和水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遗传因素
第一,人类具有超越本能的能力。 第二,人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 第三,人有较强大的学习能力 第四,人有语言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