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社会与社会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如何理解社会的本质
社会,本质上是人们在一定时空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社会的本质,只能在人与人、个人与群体的关系中去把
握。社会的本质既不仅仅在于其“实体性”,也不仅仅 在于其存在于“个体内心”。无论是具有“实体性”特 征的一些内容,如“组织、制度、文化”,还是个体内 心“非实体性”的一些内容,如“同类意识”,都不过
识之中并且依赖个人意识而存在的心理现象混
为一谈。 社会事实的存在为社会学明确了不属于其他学 科范围的研究对象,赋予了社会学以存在的意 义。
2、 国内学术界的看法 ①建国前学术界的主要观点 严复先生《群学肄言》中的观点。 孙本文先生关于“社会行为”的观点。 ②1979年恢复重建社会学以来学术界的观点 社会学研究“社会整体”的观点 社会学研究“社会关系”的观点 社会学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观点
4、社会的形式
微观形式的共同体: 家庭,邻里,同伴团体,班级,科室等。 中观形式的共同体: 社区,组织,城市等。 宏观形式共同体: 区域,国家,全人类等。
1.1.2 社会的本质
关于社会的解释,社会学家中有两大派别: 1、 社会“唯实论”的解释 将社会看作是具有“客观性”的实体。持有这种观点 的学者认为,社会是外在于个人的客观存在、真实的“
赫伯特· 斯宾塞(18201903)英国哲学家和 社会学家
• 通常被认为是社会学 的创始人。这不仅仅 是因为他1838年在 《实证哲学教程》第 4卷中,首次提出 “社会学”一词,而 且因为他提出了关于 建立这门新学科的大 体设想,即将社会学 建成一门实证科学。
奥古斯特· 孔德(1798-1857) 法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
各种“形式”的社会,都是因为人们结成了 特定的关系。如“家庭”,本质是家庭成员 之间结成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各个成员的 社会行为。如“学校”,本质上是教师、学 生、行政管理人员、后勤人员结成的关系及 关系中各种人的社会行为。 思考:试举例说明某种形式的社 会
1.1.3 社会的内容
1、 人们构成相互关系的要素
• 迪尔凯姆的贡献在于 致力于探讨社会整合 的因素,逐渐给予这 门学科以具体的研究 范围(社会现象)和 特定的研究方法(将 社会现象当作客观物 体进行研究,追随科 学的理念),从而形 成一门独立的社会科 学。
法国人,1858—1917
2、 社会“唯名论”的解释
• 将社会的本质看作是个体“内心”或者个体“意志”中
是人们相互关系的“载体”。引例
• 埃利阿斯(Norbert Elias)关于个人-社会关系
的类比:
• Without the dancers, a dance is just an idea about motions in a choreographer’s head. Without a dance, there is just a group of people moving around floor. Similarly, there is no society without the individuals that make it up, and there are also no individuals who are not affected by the society in which they live(Elias 1978).
2、 人们构成相互关系的方式与过程
① 人们构成相互关系的方式。(HOW如何构成关系) 互动行为:关系存在于人的意志中。 建立组织与制订制度:关系存在于组织和制度中。 形成习俗与惯例:关系存在于习俗和惯例中。
形成文化:关系存在于人们共同认可的文化中。
② 人们构成相互关系的过程。(HOW构成怎样的关
系)
• ① 作为社会行动主体的个人(WHO谁与谁)。 不可能独立满足自身需要的个人。 • ② 物质资源(USE使用的工具与对象)。 可以为个人利用来满足需要的自然环境与物质资源。 • ③ 满足个人需要的共同活动(WHY为什么,WHAT做什么)。 能够满足所有个人的需要的共同活动。
• 具备上面这些“要素”,人们就必然会构成相互关系。
孙本文所讲的“社会行为”实际上是对社会整体的一种统称, 比我们今天社会学所说的社会行为概念的范围宽泛得多。他 认为,所谓社会行为,就是人与人之间所表现的相互关联的 行为,即社会生活和社会现象中所表现出的共通现象和共同 规律。他在研究过程中不仅仅是探讨当代社会学意义上的社 会行为,“重视文化,同时也重视心理因素,而且亦不蔑视 其他如地境及生物因素” ,以他为代表的综合学派“要点 在于认识社会的整体性及其各种因素的复杂性,并欲确立社 会学的体系”。 孙本文从社会行为角度出发,形成了完整的认识和分析社会 现象的研究方法。他强调在研究社会行为的过程中,社会学 者要运用多种视角来研究社会。正因为如此,孙本文自认既 非文化学派,也非心理学派,而“属于综合派之林。”
• 社会学研究的“实然性”与“应然性”。 社会学作科学研究时的“实然性”,“价值无涉”。为社 会提供服务时的“应然性”,解释社会系统持续稳定运行 的条件和机制。
1.2.2 社会学研究社会的“视角”
• 指社会学关注“社会”时的独特内容,
即是:人们之间“关系的协调性”,社
会“秩序的稳定性”。。
社会学与其它学科的区别
社会行动。社会行动是指的人们的有意识的、
注入了某种社会意义的、并与他人发生关联的
行动。他还区分了社会行动的类型。
迪尔凯姆则将社会事实视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所谓社会事实,是指的这样一类事物。它由外
在于个人又具有控制个人的强制力的行为方式、
Baidu Nhomakorabea
思维方式和感觉方式构成。这种思维方式是不
能和生物现象混为一谈的,因为它们是由表象 和行动构成;它们也不能和仅仅存在于个人意
• 1.3.1 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问题的主要观点
1、国外学术界的看法 • ①认为社会学研究“社会整体” • ②认为社会学研究“个人社会行为” • ③认为社会学研究“社会群体”或者“群体生活” • ④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组织和社会制度”
社会学创立时期的社会学家多是将社会整体
作为研究对象,并力图从宏观上去认识社会,
社会学导论(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哲学系 社会学教研室
第1章 社会与社会学
• 学习目的:了解社会学如何研究社会。 • 主要内容:(1)社会的涵义、本质与内容;(2) 社会学研究社会的目的与视角; (3)社会学的研 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学习重点:社会学研究社会的目的与视角;社 会学的研究对象。
1897年严复翻译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的部分
篇章、发表在《国闻报》上。1903年他将全书译出 并由上海文明译书局出版,名为《群学肄言》。有 学者认为本书见诸报端乃是社会学传入中国的开始, 严复是引入西方社会学的第一人。 他在《群学肄言》的序中说,“群学何?用科学之 律令,察民群之变端,以明既往、测方来也。肄言
实体”。其中的内容,是人类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形成
并积累起来的一整套“制度”、“文化”。 • 代表人物有: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法国社会学孔德、 迪尔凯姆等。
斯宾塞提出社会像一个有 机体——一个自我管理的 体系的思想。通过吸收达 尔文的进化论的思想,他 提出了社会就像物种那样,
由简单向复杂进化。“物 竟天择、适者生存”的信 条也被斯宾塞移植到了社 会中。他指出,能更好的 适应其环境的社会比不能 适应其环境的社会更容易 生存和发展。
• “社”、“会”后来在汉语中也连起来使 用,最早出现在唐代的文献中。《旧唐书
·玄宗上》(本纪第八)中有记载:“礼
部奏请千秋节休假三日,及村闾社会。”
此处意为“村民集会”。后来也广泛用于
人们为祭拜神灵而集合在一起。
2、西方语言中的“socius、society、société”
英语中的society和法语中的société,均源自于拉丁语 socius一词,意为“伙伴”。这里“伙伴”所指称的涵义和 范围,比中国古代“社”、“会”所指称的涵义和范围要宽 泛。 日本学者在明治年间最先将英文society译为与汉语中早 期的“社”、“会”、后来的“社会”等义的词。 近代中国学者在翻译日本社会学著作时也沿用了“社会” 这个词。 以上考察表明,中国古代“社”、“会”,以及西方语言中
表示“伙伴”涵义的“socius、society、société”一词,
其间共通的内涵是:人们结成关系,共同从事活动的场所。
3、 社会的定义
《中国大百科全书》关于“社会”的定义:人类生活的
共同体。社会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只有具体的社会,没
有抽象的社会。具体的社会是指处于特定区域和时期、 享有共同文化并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的共 同体。 我们认为,社会,指两种以上的人们在共同生活和活动 为基础的持续交往过程中形成稳定联系的生活共同体。
社会行动 → 组织与制度 → 习俗与惯例 → 文化
1.2 社会学研究社会的目的与视角
• 社会系统的持续运行,必须满足一系列“必要条件”。 • 社会科学,就是以社会系统的持续运行为研究“目的” 的学科体系。其中不同的学科,则是以社会系统持续运 行必须满足的特定必要条件的知识为学科研究社会的“
目的”。
发现其规律。当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被确立
之后,学者们对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就进一步
具体化了。比如孔德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视
为人的理性的形成和发展;马克思和齐美尔
将社会关系视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韦伯、
早期的帕森斯以及符号互动论者则将社会行
动视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韦伯是第一个提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行动的社
会学家。他认为社会学的任务就是理解人们的
何?发专科之旨趑,究功用之所施,而示之以所以
治之方也。”
在社会学的引进和学科化的过程中,孙本文
做了大量的工作。在20世纪20年代,他主要
介绍了西方社会学,30年代开始他逐渐联系
中国实际试图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他的
《社会学原理》是1949年以前中国社会学界
最重要的教科书和学术著作。他还联系社会 学同仁组成了全国性的中国社会学社。他是 中国社会学发展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 不同的学科因为研究“目的”不同,因此关注“社会系 统”运行时的内容也不同,形成了不同学科研究“社会 ”时独特的“研究视角”。
1.2.1 社会学研究社会的“目的”
• 目的:促进人们之间“关系协调”、社会“秩序稳定”。 • 人们之间“关系协调”、社会“秩序稳定”,是社会系统
持续运行重要的必要条件。
的某种内容。持有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社会”不过
是对内心同样具有这种内容的许多个人的“集合称谓” 而已,只是个“名义”、而非“实体”。有实质意义的 是社会中个体内心的“共同意识”。 • 代表人物有:美国社会学家吉丁斯,德国社会学家韦伯
。
韦伯或许对于现代社会学的 发展具有最重要的影响。他 对社会的大的方面感兴趣, 比如社会组织、社会制度, 从广泛的历史的世界性的角 度展开研究。他的最为著名 的是对科层制和资本主义的 研究。对于社会分层、政治 社会学和宗教社会学他也有 重要的贡献。尤为值得一提 的是,韦伯的多数思想都与 马克思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 学习难点:社会的本质与内容,社会学的研究 对象。
• 授课学时:2-3学时。
本章内容
• 1.1 什么是社会
• 1.2 社会学研究社会的目的与视角
• 1.3 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与研究对象 • 1.4 社会学研究社会的方法
1.1 什么是社会
• 1.1.1 社会的涵义
1、中国古代的“社”与“会” • 用“社”表示祭拜土神的地方。《白虎通·社稷 》说:“封土立社,示有土也”; 也有用指志 同道合者集会的场所,如“文社”、“诗社”等 ; 也用来指人的居住单位,如“二十五家为一 社”。这里“社”突出“空间”。 • 用“会”表示聚集在一起从事活动。如“庙会” ,“香会”。这里“会”突出“主体及活动”。
区别表现在研究社会的目的与视角不同。各学科对社会 的作用与贡献是不同的,独特的。 ① 经济学目的:财富持续增长。视角:资源如何配置。 ② 政治学目的:稳定政治秩序。视角:权力如何运用。 ③ 法学目的:维护社会公平。视角:权利如何设定。 ④ 管理学目的:提高行动效率。视角:如何分工协作。 …………
1.3 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与研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