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5章_三角形》小学数学-有答案-单元测试卷(5)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5章_三角形》小学数学-有答案-单元测试卷(5)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5章三角形》小学数学-有答案-单元测试卷(5)一、填一填.(15分,每空1分)1. 三角形中,∠1=50∘,∠2=80∘,∠3=________.这个三角形按边分是________三角形,按角分是________三角形。

2. 三角形中,∠1=70∘,∠2=15∘,∠3=________.这个三角形按角分是________三角形。

3. 一个等腰三角形,如果顶角是64∘,它的一个底角是________.如果一个底角是70∘,则它的顶角是________.4. 用三根长6厘米的小棒摆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每个角都是________.这个三角形按边分是________三角形,按角分是________三角形。

5. 一个三角形,两条边分别长3cm和5cm,另一条边长可能是________cm.6. 把一个大三角形剪成两个小三角形,每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________.7. 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________形。

二、仔细推敲,分辨是非.对的打“√”,错的打“×”.(10分,每题2分)任何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高。

________.(判断对错)有两个锐角的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________.(判断对错)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________.(判断对错)一个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3cm和7cm,则另一条边可以是3cm或7cm.________(判断对错)一个三角形,不是等腰三角形就是等边三角形。

________(判断对错).三、计算.(17分)计算下面三角形未知的内角度数。

(1)∠1=120∘∠2=35∘∠3=________;(2)∠1=________∠2=64∘∠3=51∘.请你算出下面等腰三角形中未知内角的度数。

求出三角形指定角的度数。

(1)每个角是________∘(2)一个底角是________∘(3)另一个锐角是________∘.四、按要求解决问题.(28分)在下列三角形中分别画出指定底边的高。

四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5.三角形 人教新版(含解析)

四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5.三角形 人教新版(含解析)

四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5.三角形一、单选题1.一个底角是40°的等腰三角形,它的顶角是()A. 40°B. 60°C. 80°D. 10 0°2.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3厘米和7厘米,第三条边的长度不可能是()。

A. 5B. 7C. 9D.113.有两根小棒,一根长12厘米,另一根长18厘米。

明明准备用一根小棒与它们围成一个三角形,第三根小棒的长可能是( )厘米。

A. 5B. 25C. 30D.384.一个等腰三角形,其中一个角是30°,它的底角是( )A. 30°B. 75°C. 150°D. 不能确定二、判断题5.一个三角形只有一条高.6.五边形可以分成3个三角形,所以它的内角和是:180°×3。

()7.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一个角是锐角,那么这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8.一个三角形可能有两个钝角。

三、填空题9.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和是85°,这个三角形是________三角形,另一个角是________°。

10.求出下面角的度数。

∠A=________ ∠C=________ ∠B=________11.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是________度.12.如果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分别是3厘米和5厘米,那么第三条边的长可能是大于________厘米小于________厘米.13.在一个直角三角形里,如果有一个锐角是36.5°,另一个锐角是________°.四、解答题14.求下面角的度数.=________15.实践操作(1)画出三角形ABC边上的高。

(2)根据右图中提供的信息,不用测量任何数据,画一个与三角形ABC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五、综合题16.填空(1)∠B=________(2)∠A=________六、应用题17.嘉嘉家住在A处,她要去超市,共有三条路,走哪条路最近?为什么?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答案】D【解析】【解答】解:180°﹣40°×2=100°,答:顶角是100°.故选:D.【分析】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解决问题.2.【答案】D【解析】【解答】解:7-3=4(厘米),7+3=10(厘米),第三边大于4厘米小于10厘米,所以不可能是11厘米。

四年级下册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单元三角形测试卷(包含答案解析)

四年级下册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单元三角形测试卷(包含答案解析)

四年级下册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单元三角形测试卷(包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内角是50°,另外两个内角().A. 一定是50°和80°B. 一定都是65°C. 可能是50°和80°,也可能都是65°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3厘米和6厘米,那么第三条边可能是()。

A. 2厘米B. 3厘米C. 6厘米3.下面各组线段能围成三角形的是()。

A. 3厘米、4厘米、7厘米B. 4厘米、3厘米、6厘米C. 6厘米、6厘米、12厘米4.用3个小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这个大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度。

A. 540B. 180C. 3605.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80°,那么另外两个内角分别是()。

A. 40°和60°B. 80°和20°C. 50°和50°6.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分别是45°、45°、90°,这个三角形一定是()A. 锐角三角形B. 等边三角形C. 等腰直角三角形D. 钝角三角形7.在一个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度数比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和大2°,这个三角形是()。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8.下面三组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是()。

A. B. C.9.莉莉用三根小棒摆成一个三角形,两根小棒的长度分别是4厘米和7厘米,第三根小棒的长度不可能是()。

A. 3厘米B. 4厘米C. 5厘米10.下面第()组的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

(单位:cm)A. B. C.11.一个等腰三角形,其中两条边的长度分别是8厘米和4厘米,那么它的第三条边的长度一定是()厘米。

A. 4B. 5C. 6D. 8 12.下面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是()A. 4cm、5cm、8cmB. 3cm、3cm、6cmC. 6cm、9cm、12cm二、填空题13.三角形ABC中,∠A=35°,∠B=52°,∠C=________,这是一个________三角形.14.________三角形的两个锐角的和一定小于90°。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单元测试题(答案及解析)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单元测试题(答案及解析)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测试题一.选择题(共10小题)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80°,则它顶角的度数是()A.80°B.80°或20°C.80°或50°D.20°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6,则它的周长为()A.9 B.12 C.15 D.12或153.如图,△ABC中,D为AB上一点,E为BC上一点,且AC=CD=BD=BE,∠A=50°,则∠CDE的度数为()A.50°B.51°C.51.5°D.52.5°4.一个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4cm,另一边长为5cm,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A.13cm B.14cm C.13cm或14cm D.以上都不对5.如图,在△PAB中,PA=PB,M,N,K分别是PA,PB,AB上的点,且AM=BK,BN=AK,若∠MKN=44°,则∠P的度数为()A.44°B.66°C.88°D.92°6.如图所示,底边BC为2,顶角A为120°的等腰△ABC中,DE垂直平分AB于D,则△ACE的周长为()A.2+2B.2+C.4 D.37.如图,∠B=∠C,∠1=∠3,则∠1与∠2之间的关系是()A.∠1=2∠2 B.3∠1﹣∠2=180°C.∠1+3∠2=180° D.2∠1+∠2=180°8.如图在等腰△ABC中,其中AB=AC,∠A=40°,P是△ABC内一点,且∠1=∠2,则∠BPC等于()A.110°B.120°C.130°D.140°9.如图,在△ABC中,AB=AC,BD=CE,BE=CF,若∠A=50°,则∠DEF=()A.55°B.60°C.65°D.70°10.如图所示,在△ABC中,已知点D,E,F分别为边BC,AD,CE的中点,且S△ABC=4cm²,则S阴影等于()A.2cm²B.1cm²C.cm²D.cm²二.填空题(共5小题)11.等边三角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它有______条对称轴.12.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48°,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的度数为______.13.在等腰△ABC中,AB=AC,AC腰上的中线BD将三角形周长分为15和21两部分,则这个三角形的底边长为______.14.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70°,它一腰上的高与底边所夹的度数为______.15.如图,已知:∠MON=30°,点A1、A2、A3 在射线ON上,点B1、B2、B3…在射线OM上,△A1B1A2、△A2B2A3、△A3B3A4…均为等边三角形,若OA1=a,则△A6B6A7的边长为______.三.解答题(共8小题)16.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AE⊥BE于点E,且BE=.求证:AB平分∠EAD.17.如图,已知AC⊥BC,BD⊥AD,AC与BD交于O,AC=BD.求证:△OAB是等腰三角形.18.如图,已知△ABC中,AB=BD=DC,∠ABC=105°,求∠A,∠C度数.19.如图,在△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N,交BC的延长线于点M,若∠A=40°.(1)求∠NMB的度数;(2)如果将(1)中∠A的度数改为70°,其余条件不变,再求∠NMB的度数;(3)你发现∠A与∠NMB有什么关系,试证明之.20.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BD⊥AD,垂足为D,过D作DE∥AC,交AB于E.求证:△BDE是等腰三角形.21.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点D是BC的中点,DE⊥AB于点E,DF ⊥AC于点F.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22.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BE⊥AC于点E.求证:∠CBE=∠BAD.23.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上任意一点,过D分别向AB,AC引垂线,垂足分别为E,F,CG是AB边上的高.(1)当D点在BC的什么位置时,DE=DF?并证明.(2)DE,DF,CG的长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3)若D在底边BC的延长线上,(2)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不成立,又存在怎样的关系?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测试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80°,则它顶角的度数是()【解答】解:①80°角是顶角时,三角形的顶角为80°,②80°角是底角时,顶角为180°﹣80°×2=20°,综上所述,该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为80°或20°.故选B.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8,则它的周长为()A.12 B.16 C.20 D.16或20【解答】解:①当4为腰时,4+4=8,故此种情况不存在;②当8为腰时,8﹣4<8<8+4,符合题意.故此三角形的周长=8+8+4=20.故选C.3.如图,△ABC中,D为AB上一点,E为BC上一点,且AC=CD=BD=BE,∠A=50°,则∠CDE的度数为()A.50°B.51°C.51.5°D.52.5°【解答】解:∵AC=CD=BD=BE,∠A=50°,∴∠A=∠CDA=50°,∠B=∠DCB,∠BDE=∠BED,∵∠B+∠DCB=∠CDA=50°,∴∠B=25°,∵∠B+∠EDB+∠DEB=180°,∴∠BDE=∠BED=(180°﹣25°)=77.5°,∴∠CDE=180°﹣∠CDA﹣∠EDB=180°﹣50°﹣77.5°=52.5°,故选D.4.一个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4cm,另一边长为5cm,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A.13cm B.14cm C.13cm或14cm D.以上都不对【解答】解:当4cm为等腰三角形的腰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是4cm,4cm,5cm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周长为13cm;当5cm为等腰三角形的腰时,三边分别是,5cm,5cm,4cm,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周长为14cm,故选C5.如图,在△PAB中,PA=PB,M,N,K分别是PA,PB,AB上的点,且AM=BK,BN=AK,若∠MKN=44°,则∠P的度数为()A.44°B.66°C.88°D.92°【解答】解:∵PA=PB,∴∠A=∠B,在△AMK和△BKN中,∴△AMK≌△BKN,∴∠AMK=∠BKN,∵∠MKB=∠MKN+∠NKB=∠A+∠AMK,∴∠A=∠MKN=44°,∴∠P=180°﹣∠A﹣∠B=92°,故选:D.6.如图所示,底边BC为2,顶角A为120°的等腰△ABC中,DE垂直平分AB于D,则△ACE的周长为()A.2+2B.2+C.4 D.3【解答】解:过A作AF⊥BC于F,∵AB=AC,∠A=120°,∴∠B=∠C=30°,∴AB=AC=2,∵DE垂直平分AB,∴BE=AE,∴AE+CE=BC=2,∴△ACE的周长=AC+AE+CE=AC+BC=2+2,故选:A.7.如图,∠B=∠C,∠1=∠3,则∠1与∠2之间的关系是()A.∠1=2∠2 B.3∠1﹣∠2=180°C.∠1+3∠2=180° D.2∠1+∠2=180°【解答】解:∵∠1=∠3,∠B=∠C,∠1+∠B+∠3=180°,∴2∠1+∠C=180°,∴2∠1+∠1﹣∠2=180°,∴3∠1﹣∠2=180°.故选B.8.如图在等腰△ABC中,其中AB=AC,∠A=40°,P是△ABC内一点,且∠1=∠2,则∠BPC等于()A.110°B.120°C.130°D.140°【解答】解:∵∠A=40°,∴∠ACB+∠ABC=180°﹣40°=140°,又∵∠ABC=∠ACB,∠1=∠2,∴∠PBA=∠PCB,∴∠1+∠ABP=∠PCB+∠2=140°×=70°,∴∠BPC=180°﹣70°=110°.故选A.9.如图,在△ABC中,AB=AC,BD=CE,BE=CF,若∠A=50°,则∠DEF=()A.55°B.60°C.65°D.70°【解答】解:∵AB=AC,∴∠B=∠C,在△DBE和△ECF中,∴△DBE≌△ECF(SAS),∴∠EFC=∠DEB,∵∠A=50°,∴∠C=(180°﹣50°)÷2=65°,∴∠CFE+∠FEC=180°﹣65°=115°,∴∠DEB+∠FEC=115°,∴∠DEF=180°﹣115°=65°.故选:C.10.如图所示,在△ABC中,已知点D,E,F分别为边BC,AD,CE的中点,且S△ABC=4cm2,则S阴影等于()A.2cm2 B.1cm2 C.cm2 D.cm2【解答】解: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知: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即有:S阴影=S△BCE=S△ABC=1cm2.故选:B.二.填空题(共10小题)11.等边三角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它有 3 条对称轴【解答】解: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像,它有三个顶点,所以对应3条对称轴故答案为:312.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48°,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的度数为69°或21°.【解答】解:分两种情况讨论:①若∠A<90°,如图1所示:∵BD⊥AC,∴∠A+∠ABD=90°,∵∠ABD=48°,∴∠A=90°﹣48°=42°,∵AB=AC,∴∠ABC=∠C=(180°﹣42°)=69°;②若∠A>90°,如图2所示:同①可得:∠DAB=90°﹣48°=42°,∴∠BAC=180°﹣42°=138°,∵AB=AC,∴∠ABC=∠C=(180°﹣138°)=21°;综上所述:等腰三角形底角的度数为69°或21°.故答案为:69°或21°.13.在等腰△ABC中,AB=AC,AC腰上的中线BD将三角形周长分为15和21两部分,则这个三角形的底边长为16或8.【解答】解:∵BD是等腰△ABC的中线,可设AD=CD=x,则AB=AC=2x,又知BD将三角形周长分为15和21两部分,∴可知分为两种情况①AB+AD=15,即3x=15,解得x=5,此时BC=21﹣x=21﹣5=16;②AB+AD=21,即3x=21,解得x=7;此时等腰△ABC的三边分别为14,14,8.经验证,这两种情况都是成立的.∴这个三角形的底边长为8或16.故答案为:16或8.14.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70°,它一腰上的高与底边所夹的度数为35°或20°.【解答】解:在△ABC中,AB=AC,①当∠A=70°时,则∠ABC=∠C=55°,∵BD⊥AC,∴∠DBC=90°﹣55°=35°;②当∠C=70°时,∵BD⊥AC,∴∠DBC=90°﹣70°=20°;故答案为:35°或20°.15.如图,已知:∠MON=30°,点A1、A2、A3 在射线ON上,点B1、B2、B3…在射线OM上,△A1B1A2、△A2B2A3、△A3B3A4…均为等边三角形,若OA1=a,则△A6B6A7的边长为32a .【解答】解:∵△A1B1A2是等边三角形∴∠B1A1A2=60°,A1B1=B1A2=A1A2∵∠MON=30°∴∠OB1A1=30°(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外角和∠OB1A1=∠B1A1A2-∠MON)∴OA1=A1B1(等边对等角)∴OA1=A1A2=a同理,根据∠MON=∠OB2A2,可得:A2A3=A2B2=OA1+A1A2=2A1A2=2a同理,可推出:A3A4=2A2A3=4a同理,可推出:A4A5=2A3A4=8a同理,可推出:A5A6=2A4A5=16a同理,可推出:A6A7=2A5A6=32a 即题目所求另外我们不难发现,第n个(△A1B1A2为第一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AnAn+1=(2^n-1)a 注:2的n-1次方倍的a三.解答题(共8小题)16.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AE⊥BE于点E,且BE=.求证:AB平分∠EAD.【解答】证明:∵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BD=BC,AD⊥BC,∵BE=BC,∴BD=BE,∵AE⊥BE,∴AB平分∠EAD.17.如图,已知AC⊥BC,BD⊥AD,AC与BD交于O,AC=BD.求证:△OAB是等腰三角形.【解答】证明:∵AC⊥BC,BD⊥AD∴∠D=∠C=90°,在Rt△ABD和Rt△BAC中,,∴Rt△ABD≌Rt△BAC(HL),∴∠DBA=∠CAB,∴OA=OB,即△OAB是等腰三角形.另外一种证法:证明:∵AC⊥BC,BD⊥AD∴∠D=∠C=90°在Rt△ABD和Rt△BAC中∴Rt△ABD≌Rt△BAC(HL)∴AD=BC,在△AOD和△BOC中,∴△AOD≌△BOC(AAS),∴OA=OB,即△OAB是等腰三角形.18.如图,已知△ABC中,AB=BD=DC,∠ABC=105°,求∠A,∠C度数.【解答】解:∵AB=BD,∴∠BDA=∠A,∵BD=DC,∴∠C=∠CBD,设∠C=∠CBD=x,则∠BDA=∠A=2x,∴∠ABD=180°﹣4x,∴∠ABC=∠ABD+∠CDB=180°﹣4x+x=105°,解得:x=25°,所以2x=50°,即∠A=50°,∠C=25°.19.如图,在△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N,交BC的延长线于点M,若∠A=40°.(1)求∠NMB的度数;(2)如果将(1)中∠A的度数改为70°,其余条件不变,再求∠NMB的度数;(3)你发现∠A与∠NMB有什么关系,试证明之.【解答】解:(1)∵在△ABC中,AB=AC,∠A=40°,∴∠ABC=∠ACB=7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N,交BC的延长线于点M,∴MN⊥AB,∴∠NMB=90°﹣∠ABC=20°;(2)∵在△ABC中,AB=AC,∠A=70°,∴∠ABC=∠ACB=55°,∵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N,交BC的延长线于点M,∴MN⊥AB,∴∠NMB=90°﹣∠ABC=35°;(3)∠NMB=∠A.理由:∵在△ABC中,AB=AC,∴∠ABC=∠ACB=,∵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N,交BC的延长线于点M,∴MN⊥AB,∴∠NMB=90°﹣∠ABC=∠A.20.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BD⊥AD,垂足为D,过D作DE∥AC,交AB于E.求证:△BDE是等腰三角形.【解答】解:(1)∵AD平分∠BAC,DE∥AC,∴∠EAD=∠CAD,∠EDA=∠CAD,∴∠EAD=∠EDA,∵BD⊥AD,∴∠EBD+∠EAD=∠BDE+∠EDA∴∠EBD=∠BDE,∴DE=BE,∴△BDE是等腰三角形.21.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点D是BC的中点,DE⊥AB于点E,DF ⊥AC于点F.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解答】证明:∵AD平分∠BAC,DE⊥AB于点E,DF⊥AC于点F,∴DE=DF,在Rt△BDE和Rt△CDF中,,∴Rt△BDE≌Rt△CDF(HF),∴∠B=∠C,∴△ABC为等腰三角形.22.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BE⊥AC于点E.求证:∠CBE=∠BAD.【解答】证明:∵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BE⊥AC,∴∠CBE+∠C=∠CAD+∠C=90°,∠CAD=∠BAD,∴∠CBE=∠BAD.23.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上任意一点,过D分别向AB,AC引垂线,垂足分别为E,F,CG是AB边上的高.(1)当D点在BC的什么位置时,DE=DF?并证明.(2)DE,DF,CG的长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3)若D在底边BC的延长线上,(2)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不成立,又存在怎样的关系?【解答】解:(1)当点D在BC的中点时,DE=DF,理由如下:∵D为BC中点,∴BD=CD,∵AB=AC,∴∠B=∠C,∵DE⊥AB,DF⊥AC,∴∠DEB=∠DFC=90°,在△BED和△CFD中,∴△BED≌△CFD(AAS),∴DE=DF.(2)DE+DF=CG.证明:连接AD,则S△ABC=S△ABD+S△ACD,即AB•CG=AB•DE+AC•DF,∵AB=AC,∴CG=DE+DF.(3)当点D在BC延长线上时,(1)中的结论不成立,但有DE﹣DF=CG.理由:连接AD,则S△ABD=S△ABC+S△ACD,即AB•DE=AB•CG+AC•DF∵AB=AC,∴DE=CG+DF,即DE﹣DF=CG.同理当D点在CB的延长线上时,则有DE﹣DF=CG,说明方法同上.。

(人教版数学)初中8年级上册-单元检测-第11章 三角形 单元检测

(人教版数学)初中8年级上册-单元检测-第11章 三角形 单元检测

三角形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共7小题)1.已知如图等腰△ABC,AB=AC,∠BAC=120°,AD⊥BC于点D,点P是BA延长线上一点,点O 是线段AD上一点,OP=OC,下面的结论:①∠APO+∠DCO=30°;②△OPC是等边三角形;③AC=AO+AP;④S△ABC=S四边形AOCP.其中正确的有()个.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如图,四边形ABCD是直角梯形,AB∥CD,AD⊥AB,点P是腰AD上的一个动点,要使PC+PB 最小,则点P应该满足()A.P B=PC B.P A=PD C.∠BPC=90°D.∠APB=∠DPC3.如图,△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EF是一个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将D放在BC的中点上,转动△DEF,设DE,DF分别交AC,BA的延长线于E,G,则下列结论:①AG=CE ②DG=DE③BG﹣AC=CE ④S△BDG﹣S△CDE=S△ABC其中总是成立的是()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4.如图:△ABC中,∠ACB=90°,∠CAD=30°,AC=BC=AD,CE⊥CD,且CE=CD,连接BD,DE,BE,则下列结论:①∠ECA=165°,②BE=BC;③AD⊥BE;④=1.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5.如图,BC∥AM,∠A=90°,∠BCD=75°,点E在AB上,△CDE为等边三角形,BM交CD于F,下列结论:①∠ADE=45°,②AB=BC,③EF⊥CD,④若∠AMB=30°,则CF=DF.其中正确的有()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如图,在△ABC中,AB=AC,∠BAC=90°,直角∠EPF的顶点P是BC的中点,两边PE、PF分别交AB、AC于点E、F,连接EF交AP于G.给出四个结论:①AE=CF;②EF=AP;③△EP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④∠AEP=∠AGF.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1个B.2个C.3个D.4个7.如图,AM、BE是△ABC的角平分线,AM交BE于N,AL⊥BE于F交BC于L,若∠ABC=2∠C,下列结论:①B E=EC;②BF=AE+EF;③AC=BM+BL;④∠MAL=∠ABC,其中正确的结论是()A.①②③B.①④C.①②③④D.①②二.解答题(共8小题)8.如图,在△ABC中,AB=AC,E在线段AC上,D在AB的延长线,连DE交BC于F,过点E作EG⊥BC于G.(1)若∠A=50°,∠D=30°,求∠GEF的度数;(2)若BD=CE,求证:FG=BF+CG.9.如图,直角坐标系中,点B(a,0),点C(0,b),点A在第一象限.若a,b满足(a﹣t)2+|b﹣t|=0(t>0).(1)证明:OB=OC;(2)如图1,连接AB,过A作AD⊥AB交y轴于D,在射线AD上截取AE=AB,连接CE,F是CE 的中点,连接AF,OA,当点A在第一象限内运动(AD不过点C)时,证明:∠OAF的大小不变;(3)如图2,B′与B关于y轴对称,M在线段BC上,N在CB′的延长线上,且BM=NB′,连接MN 交x轴于点T,过T作TQ⊥MN交y轴于点Q,求点Q的坐标.10.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4,4),点B、C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S四边形=16.OBAC(1)∠COA的值为_________;(2)求∠CAB的度数;(3)如图2,点M、N分别是x轴正半轴及射线OA上一点,且OH⊥MN的延长线于H,满足∠HON=∠NMO,请探究两条线段MN、OH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给出证明.11.如图,已知A(a,b),AB⊥y轴于B,且满足+(b﹣2)2=0,(1)求A点坐标;(2)分别以AB,AO为边作等边三角形△ABC和△AOD,如图1试判定线段AC和DC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3)如图2过A作AE⊥x轴于E,F,G分别为线段OE,AE上的两个动点,满足∠FBG=45°,试探究的值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不变,请说明理由并求其值;如果变化,请说明理由.12.(2013•日照)问题背景:如图(a),点A、B在直线l的同侧,要在直线l上找一点C,使AC与BC的距离之和最小,我们可以作出点B关于l的对称点B′,连接A B′与直线l交于点C,则点C即为所求.(1)实践运用:如图(b),已知,⊙O的直径CD为4,点A 在⊙O 上,∠ACD=30°,B 为弧AD 的中点,P为直径CD上一动点,则BP+AP的最小值为_________.(2)知识拓展:如图(c),在Rt△ABC中,AB=10,∠BAC=45°,∠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E、F分别是线段AD和AB上的动点,求BE+EF的最小值,并写出解答过程.13.(2013•六盘水)(1)观察发现如图(1):若点A、B在直线m同侧,在直线m上找一点P,使AP+BP的值最小,做法如下:作点B关于直线m的对称点B′,连接AB′,与直线m的交点就是所求的点P,线段AB′的长度即为AP+BP的最小值.如图(2):在等边三角形ABC中,AB=2,点E是AB的中点,AD是高,在AD上找一点P,使BP+PE的值最小,做法如下:作点B关于AD的对称点,恰好与点C重合,连接CE交AD于一点,则这点就是所求的点P,故BP+PE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2)实践运用如图(3):已知⊙O的直径CD为2,的度数为60°,点B是的中点,在直径CD上作出点P,使BP+AP的值最小,则BP+AP的值最小,则BP+AP的最小值为_________.(3)拓展延伸如图(4):点P是四边形ABCD内一点,分别在边AB、BC上作出点M,点N,使PM+PN+MN的值最小,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14.(2013•抚顺)在Rt△ABC中,∠ACB=90°,∠A=30°,点D是AB的中点,DE⊥BC,垂足为点E,连接CD.(1)如图1,DE与BC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2)如图2,若P是线段CB上一动点(点P不与点B、C重合),连接DP,将线段DP绕点D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DF,连接BF,请猜想DE、BF、BP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3)若点P是线段CB延长线上一动点,按照(2)中的作法,请在图3中补全图形,并直接写出DE、BF、BP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15.(2013•东营)(1)如图(1),已知:在△ABC中,∠BAC=90°,AB=AC,直线m经过点A,BD⊥直线m,CE⊥直线m,垂足分别为点D、E.证明:DE=BD+CE.(2)如图(2),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ABC中,AB=AC,D、A、E三点都在直线m上,并且有∠BDA=∠AEC=∠BAC=α,其中α为任意锐角或钝角.请问结论DE=BD+CE是否成立?如成立,请你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拓展与应用:如图(3),D、E是D、A、E三点所在直线m上的两动点(D、A、E三点互不重合),点F为∠BAC平分线上的一点,且△ABF和△ACF均为等边三角形,连接BD、CE,若∠BDA=∠AEC=∠BAC,试判断△DEF的形状.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7小题)1.已知如图等腰△ABC,AB=AC,∠BAC=120°,AD⊥BC于点D,点P是BA延长线上一点,点O 是线段AD上一点,OP=OC,下面的结论:①∠APO+∠DCO=30°;②△OPC是等边三角形;③AC=AO+AP;④S△ABC=S四边形AOCP.其中正确的有()个.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4387773分析:①利用等边对等角,即可证得:∠APO=∠ABO,∠DCO=∠DBO,则∠APO+∠DCO=∠ABO+∠DBO=∠ABD,据此即可求解;②证明∠POC=60°且OP=OC,即可证得△OPC是等边三角形;③首先证明∴△OPA≌△CPE,则AO=CE,AC=AE+CE=AO+AP.④过点C作CH⊥AB于H,根据S四边形AOCP=S△ACP+S△AOC,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解.解答:解:连接OB,∵AB=AC,AD⊥BC,∴BD=CD,∠BAD=∠BAC=×120°=60°,∴OB=OC,∠ABC=90°﹣∠BAD=30°,∵OP=OC,∴OB=OC=OP,∴∠APO=∠ABO,∠DCO=∠DBO,∴∠APO+∠DCO=∠ABO+∠DBO=∠ABD=30°;故①正确;∵∠APC+∠DCP+∠PBC=180°,∴∠APC+∠DCP=150°,∵∠APO+∠DCO=30°,∴∠OPC+∠OCP=120°,∴∠POC=180°﹣(∠OPC+∠OCP)=60°,∵OP=OC,∴△OPC是等边三角形;故②正确;在AC上截取AE=PA,∵∠PAE=180°﹣∠BAC=60°,∴△APE是等边三角形,∴∠PEA=∠APE=60°,PE=PA,∴∠APO+∠OPE=60°,∵∠OPE+∠CPE=∠CPO=60°,∴∠APO=∠CPE,∵OP=CP,在△OPA和△CPE中,,∴△OPA≌△CPE(SAS),∴AO=CE,∴AC=AE+CE=AO+AP;故③正确;过点C作CH⊥AB于H,∵∠PAC=∠DAC=60°,AD⊥BC,∴CH=CD,∴S△ABC=AB•CH,S四边形AOCP=S△ACP+S△AOC=AP•CH+OA•CD=AP•CH+OA•CH=CH•(AP+OA)=CH•AC,∴S△ABC=S四边形AOCP;故④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关键是正确作出辅助线.2.如图,四边形ABCD是直角梯形,AB∥CD,AD⊥AB,点P是腰AD上的一个动点,要使PC+PB 最小,则点P应该满足()A.P B=PC B.P A=PD C.∠BPC=90°D.∠APB=∠DPC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直角梯形.专题:压轴题;动点型.分析:首先根据轴对称的知识,可知P点的位置是连接点B和点C关于AD的对称点E与AD的交点,利用轴对称和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可得.解答:解:如图,作点C关于AD的对称点E,连接BE交AD于P,连接CP.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得∠DPC=∠EPD,根据对顶角相等知∠APB=∠EPD,所以∠APB=∠DPC.故选D.点评:此题的关键是应知点P是怎样确定的.要找直线上一个点和直线同侧的两个点的距离之和最小,则需要利用轴对称的性质进行确定.3.如图,△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EF是一个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将D放在BC的中点上,转动△DEF,设DE,DF分别交AC,BA的延长线于E,G,则下列结论:①AG=CE ②DG=DE③BG﹣AC=CE ④S△BDG﹣S△CDE=S△ABC其中总是成立的是()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考点: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4387773专题:开放型.分析:连DA,由△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点为BC的中点,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AD⊥BC,AD=DC,∠ACD=∠CAD=45°,得到∠GAD=∠ECD=135°,由∠EDF=90°,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得到∠1=∠2,所以△DAG≌△DCE,AG=E C,DG=DE,由此可分别判断.解答:解:连DA,如图,∵△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点为BC的中点,∴AD⊥BC,AD=DC,∠ACD=∠CAD=45°,∴∠GAD=∠ECD=135°,又∵△DEF是一个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EDF=90°,∴∠1=∠2,∴△DAG≌△DCE,∴AG=EC,DG=DE,所以①②正确;∵AB=AC,∴BG﹣AC=BG﹣AB=AG=EC,所以③正确;∵S△BDG﹣S△CDE=S△BDG﹣S△ADG=S△ADB=S△ABC.所以④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全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也考查了等腰直三角形的性质,特别是斜边上的中线垂直斜边并且等于斜边的一半.4.如图:△ABC中,∠ACB=90°,∠CAD=30°,AC=BC=AD,CE⊥CD,且CE=CD,连接BD,DE,BE,则下列结论:①∠ECA=165°,②BE=BC;③AD⊥BE;④=1.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考点:等腰直角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4387773分析:①根据:∠CAD=30°,AC=BC=AD,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ECA=165°,从而得证结论正确;②根据CE⊥CD,∠ECA=165°,利用SAS求证△ACD≌△BCE即可得出结论;③根据∠ACB=90°,∠CAD=30°,AC=BC,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ACD≌△BCE,求出∠CBE=30°,然后即可得出结论;④过D作DM⊥AC于M,过D作DN⊥BC于N.由∠CAD=30°,可得CM=AC,求证△CMD≌△CND,可得CN=CM=AC=BC,从而得出CN=BN.然后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①∵∠CAD=30°,AC=BC=AD,∴∠ACD=∠ADC=(180°﹣30°)=75°,∵CE⊥CD,∴∠DCE=90°,∴∠ECA=165°∴①正确;②∵CE⊥CD,∠ECA=165°(已证),∴∠BAE=∠ECA﹣∠ACB=165﹣90=75°,∴△ACD≌△BCE(SAS),∴BE=BC,∴②正确;③∵∠ACB=90°,∠CAD=30°,AC=BC,∴∠CAB=∠ACB=45°∴∠BAD=∠BAC﹣∠CAD=45﹣30=15°,∵△ACD≌△BCE,∴∠CBE=30°,∴∠ABF=45+30=75°,∴∠AFB=180﹣15﹣75=90°,∴AD⊥BE.④证明:如图,过D作DM⊥AC于M,过D作DN⊥B C于N.∵∠CAD=30°,且DM=AC,∵AC=AD,∠CAD=30°,∴∠ACD=75°,∴∠NCD=90°﹣∠ACD=15°,∠MDC=∠DMC﹣∠ACD=15°,∴△CMD≌△CND,∴CN=CM=AC=BC,∴CN=BN.∵DN⊥BC,∴BD=CD.∴④正确.所以4个结论都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等腰直角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此题有一定的拔高难度,属于难题.5.如图,BC∥AM,∠A=90°,∠BCD=75°,点E在AB上,△CDE为等边三角形,BM交CD于F,下列结论:①∠ADE=45°,②AB=BC,③EF⊥CD,④若∠AMB=30°,则CF=DF.其中正确的有()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考点:直角梯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4387773分析:由BC∥AM得∠CDA=105°,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CDE=60°,则∠EDA=105°﹣60°=45°;过C作CG⊥AM,则四边形ABCG为矩形,于是∠DCG=90°﹣∠BCD=15°,而∠BCE=75°﹣60°=15°,易证得Rt△CBE≌Rt△CGD,则BC=CG,得到AB=BC;由于AG=BC,而AG≠MD,则CF:FD=BC:MD≠1,不能得到F点是CD的中点,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则不能得到EF⊥CD;若∠AMB=30°,则∠CBF=30°,在Rt△AMB中根据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得到BM=2AB,则BM=2BC,易得∠BFC=75°,所以BF=BC,得MF=BF,由CB∥AM得CF:FD=BF:MF=1,即可有CF=DF.解答:解:∵BC∥AM,∴∠BCD+∠CDA=180°,∵∠BCD=75°,∴∠CDA=105°,∵△CDE为等边三角形,∴∠CDE=60°,∴∠EDA=105°﹣60°=45°,所以①正确;过C作CG⊥AM,如图,∵∠A=90°,∴四边形ABCG为矩形,∴∠DCG=90°﹣∠BCD=15°,而△CDE为等边三角形,∴∠DCE=60°,CE=CD,∴∠BCE=75°﹣60°=15°,∴Rt△CBE≌Rt△CGD,∴BC=CG,∴AB=BC,所以②正确;∵AG=BC,而AG≠MD,∴CF:FD=BC:MD≠1,∴F点不是CD的中点,∴EF不垂直CD,所以③错误;若∠AMB=30°,则∠CBF=30°,∴在Rt△AMB中,BM=2AB,∴BM=2BC,∵∠BCD=75°,∴∠BFC=180°﹣30°﹣75°=75°,∴BF=BC,∴MF=BF,而CB∥AM,∴CF:FD=BF:MF=1,∴CF=FD,所以④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梯形的性质: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且有一个直角.也考查了矩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6.如图,在△ABC中,AB=AC,∠BAC=90°,直角∠EPF的顶点P是BC的中点,两边PE、PF分别交AB、AC于点E、F,连接EF交AP于G.给出四个结论:①AE=CF;②EF=AP;③△EP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④∠AEP=∠AGF.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1个B.2个C.3个D.4个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4387773分析: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AP⊥BC,AP=BC,AP平分∠BAC.所以可证∠C=∠EAP;∠FPC=∠EPA;AP=PC.即证得△APE与△CPF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性质判断结论是否正确.解答:解:∵AB=AC,∠BAC=90°,直角∠EPF的顶点P是BC的中点,∴AP⊥BC,AP=BC=PC,∠BAP=∠CAP=45°=∠C.∵∠APF+∠FPC=90°,∠APF+∠APE=90°,∴∠FPC=∠EPA.∴△APE≌△CPF(ASA).∴①AE=CF;③EP=PF,即△EP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是BC的中点,∴AP=BC,∵EF不是△ABC的中位线,∴EF≠AP,故②错误;④∵∠AGF=∠EGP=180°﹣∠APE﹣∠PEF=180°﹣∠APE﹣45°,∠AEP=180°﹣∠APE﹣∠EAP=180°﹣∠APE﹣45°,∴∠AEP=∠AGF.故正确的有①、③、④,共三个.因此选C.点评:此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综合性较强.7.如图,AM、BE是△ABC的角平分线,AM交BE于N,AL⊥BE于F交BC于L,若∠ABC=2∠C,下列结论:①BE=EC;②BF=AE+EF;③AC=BM+BL;④∠MAL=∠ABC,其中正确的结论是()A.①②③B.①④C.①②③④D.①②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4387773分析:根据角平分线定义求出∠ABE=∠EBC=∠C,根据等角对等边求出BE=CE,即可判断①;证△ABE∽△ACB,推出AB2=AE×AC,求出AF2=AB2﹣BF2=AE2﹣EF2,把AB2=AE×AC代入入上式即可求出BF=AE+EF,即可判断②;延长AB到N,使BN=BM,连接MN,证△AMC≌△AMN,△AFB≌△BLF,推出AB=BL,即可判断③;设∠LAC=x°,∠LAM=y°,则∠BAM=∠MAC=(x+y)°,证△AFB≌△BLF推出∠BAF=∠BLF,∠BAF=∠BAM+∠MAL=x°+y°+y°,∠BLA=∠C+∠LAC=∠C+x°,得出方程x°+y°+y°=∠C+x°,求出∠C=2y°,∠ABC=4y°,即可判断④.解答:解:∵BE是∠ABC的角平分线,∴∠EBC=∠ABE=∠ABC,∵∠ABC=2∠C,∴∠ABE=∠EBC=∠C,∴BE=EC,∴①正确;∵∠ABE=∠ACB,∠BAC=∠EAB∴△ABE∽△ACB,∴=,∴AB2=AE×AC,在Rt△AFB与Rt△AFE中,由勾股定理得:AF2=AB2﹣BF2=AE2﹣EF2,把AB2=AE×AC代入入上式得:AE×AC﹣BF2=AE2﹣EF2,则BF2=AC×AE﹣AE2+EF2=AE×(AC﹣AE)+EF2=AE×EC+EF2=AE×BE+EF2,即(BE﹣EF)2=AE×BE+EF2,∴BE2﹣2BE×EF+EF2=AE×BE+EF2,∴BE2﹣2BE×EF=AE×BE,∴BE﹣2EF=AE,BE﹣EF=AE+EF,即BF=AE+EF,∴②正确;延长AB到N′,使BN=BM,连接MN′,则△BMN′为等腰三角形,∴∠BN′M=∠BMN′,△BN′M的一个外角∠ABC=∠BN′M+∠BM′N=2∠BN′M,则∠BN′M=∠ACB,在△AMC与△AMN′中,∴△AMC≌△AMN′(AAS),∴AN′=AC=AB+BN′=AB+BM,又∵AL⊥BE,∴∠AFB=∠LFB=90°,在△AFB与△LFB中,,∴△AFB≌△BLF(ASA),∴AB=BL,则AN′=AC=AB+BN′=AB+BM=BM+BL,即AC=BM+BL,∴③正确;设∠LAC=x°,∠LAM=y°,∵AM平分∠BAC,∴∠BAM=∠MAC=(x+y)°.∵△AFB≌△BLF,∴∠BAF=∠BLF,∵∠BAF=∠BAM+∠MAL=x°+y°+y°,∠BLA=∠C+∠LAC=∠C+x°,∴x°+y°+y°=∠C+x°,∴∠C=2y°,∵∠ABC=2∠C,∴∠ABC=4y°,即∠MAL=∠ABC,∴④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角平分线性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知识点的综合运用.二.解答题(共8小题)8.如图,在△ABC中,AB=AC,E在线段AC上,D在AB的延长线,连DE交BC于F,过点E作EG⊥BC于G.(1)若∠A=50°,∠D=30°,求∠GEF的度数;(2)若BD=CE,求证:FG=BF+CG.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4387773专题:证明题.分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求出∠C,再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CEG,然后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求出∠CEF,然后计算即可得解;(2)过点E作EH∥AB交BC于H,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ABC=∠EHC,内错角相等可得∠D=∠FEH,然后求出∠EHC=∠C,再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EC=EH,然后求出BD=EH,再利用“角角边”证明△BDF和△HEF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BF=FH,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CG=HG,即可得证.解答:(1)解:∵∠A=50°,∴∠C=(180°﹣∠A)=(180°﹣50°)=65°,∵EG⊥BC,∴∠CEG=90°﹣∠C=90°﹣65°=25°,∵∠A=50°,∠D=30°,∴∠CEF=∠A+∠D=50°+30°=80°,∴∠GEF=∠CEF﹣∠CEG=80°﹣25°=55°;(2)证明:过点E作EH∥AB交BC于H,则∠ABC=∠EHC,∠D=∠FEH,∵AB=AC,∴∠ABC=∠C,∴∠EHC=∠C,∴EC=EH,∵BD=CE,∴BD=EH,在△BDF和△HEF中,,∴△BDF≌△HEF(AAS),∴BF=FH,又∵EC=EH,EG⊥BC,∴CG=HG,∴FG=FH+HG=BF+CG.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主要利用了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的性质,等角对等边的性质,(2)作辅助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9.如图,直角坐标系中,点B(a,0),点C(0,b),点A在第一象限.若a,b满足(a﹣t)2+|b﹣t|=0(t>0).(1)证明:OB=OC;(2)如图1,连接AB,过A作AD⊥AB交y轴于D,在射线AD上截取AE=AB,连接CE,F是CE 的中点,连接AF,OA,当点A在第一象限内运动(AD不过点C)时,证明:∠OAF的大小不变;(3)如图2,B′与B关于y轴对称,M在线段BC上,N在CB′的延长线上,且BM=NB′,连接MN交x轴于点T,过T作TQ⊥MN交y轴于点Q,求点Q的坐标.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非负数的性质:绝对值;非负数的性质:偶次方;坐标与图形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4387773分析:(1)根据a=t,b=t,推出a=b即可;(2)延长AF至T,使TF=AF,连接TC,TO,证△TCF≌△AEF,推出CT=AE,∠TCF=∠AEF,再证△TCO≌△ABO,推出TO=AO,∠TOC=∠AOB,求出△TAO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3)连接MQ,NQ,BQ,B′Q,过M作MH∥CN交x轴于H,证△NTB′≌△MTH,推出TN=MT,证△NQB′≌△MQB,推出∠NB′Q=∠CBQ,求出△BQ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解答:(1)解:∵a,b满足(a﹣t)2+|b﹣t|=0(t>0).∴a﹣t=0,b﹣t=0,∴a=t,b=t,∴a=b,∵B(t,0),点C(0,t)∴OB=OC;(2)证明:延长AF至T,使TF=AF,连接TC,TO,∵F为CE中点,∴CF=EF,在△TCF和△AEF中∴△TCF≌△AEF(SAS),∴CT=AE,∠TCF=∠AEF,∴TC∥AD,∴∠TCD=∠CDA,∵AB=AE,∴TC=AB,∵AD⊥AB,OB⊥OC,∴∠COB=∠BAD=90°,∴∠ABO+∠ADO=180°,∵∠ADO+∠ADC=180°,∴∠ADC=∠ABC,∵∠TCD=∠CDA,∴∠TCD=∠ABO,在△TCO和△ABO中∴△TCO≌△ABO(SAS),∴TO=AO,∠TOC=∠AOB,∵∠AOB+∠AOC=90°,∴∠TOC+∠AOC=90°,∴△TAO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AF=45°;(3)解:连接MQ,NQ,BQ,B′Q,过M作MH∥CN交x轴于H,∵B和B′关于关于y轴对称,C在y轴上,∴CB=CB′,∴∠CBB′=∠CB′B,∵MH∥CN,∴∠MHB=∠CB′B,∴∠MHB=∠CBB′,∴MH=BM,∵BM=B′N,∴MH=B′N,∵MH∥CN,∴∠NB′T=∠MHT,在△NTB′和△MTH中∴△NTB′≌△MTH,∴TN=MT,又TQ⊥MN,∴MQ=NQ,∵CQ垂直平分BB′,∴BQ=B′Q,∵在∴△NQB′和△MQB中∴△NQB′≌△MQB (SSS),∴∠NB′Q=∠CBQ,而∠NB′Q+∠CB′Q=180°∴∠CBQ+∠CB′Q=180°∴∠B′CB+∠B′QB=180°,又∠B′CB=90°,∴∠B′QB=90°∴△BQ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Q=OB=t,∴Q(0,﹣t).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坐标与图形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相等垂直平分线,偶次方,绝对值等知识点的综合运用.10.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4,4),点B、C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S四边形=16.OBAC(1)∠COA的值为45°;(2)求∠CAB的度数;(3)如图2,点M、N分别是x轴正半轴及射线OA上一点,且OH⊥MN的延长线于H,满足∠HON=∠NMO,请探究两条线段MN、OH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给出证明.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4387773分析:(1)过A作AN⊥OC于N,AM⊥OB于M,得出正方形NOMA,根据正方形性质求出∠COA=∠COB,代入求出即可;(2)求出CN=BM,证△ANC≌△AMB,推出∠NAC=∠MAB,求出∠CAB=∠NAM,即可求出答案;(3)求出∠HON=∠NMO=22.5°,延长OH至点P使PH=OH,连接MP交OA于L,求出∠HON=∠NMO=∠LMN,求出OL=ML,证△OLP≌△MLN,推出MN=OP,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1)过A作AN⊥OC于N,AM⊥OB于M,则∠ANO=∠AMO=∠COB=90°,∵A(4,4),∴AN=AM=4,∴四边形NOMA是正方形,∴∠COA=∠COB=×90°=45°.故答案为:45°;(2)∵四边形NOMA是正方形,∴AM=AN=4,OM=ON=4,∴OC×AN+OB×AM=16,∴OC+OB=8=ON+OM,即ON﹣OC=OB﹣OM,∴CN=BM,在△ANC和△AMB中,,∴△ANC≌△AMB(SAS),∴∠NAC=∠MAB,∴∠CAB=∠CAM+∠MAB=∠NAM=360°﹣90°﹣90°﹣90°=90°,即∠CAB=90°;(3)MN=2OH,证明:在Rt△OMH中,∠HON+∠NMO+∠NOM=90°,又∵∠NOM=45°,∠HON=∠NMO,∴∠HON=∠NMO=22.5°,延长OH至点P使PH=OH,连接MP交OA于L,∴OM=MP,∠OMP=2∠OMN=45°,∴∠HON=∠NMO=∠LMN,∴∠OLM=90°=∠PLO,∴OL=ML,在△OLP和△MLN中,∴△OLP≌△MLN(ASA),∴MN=OP,∵OP=2HO,∴MN=2HO.点评: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知识点的应用,题目综合性比较强,有一定的难度.11.如图,已知A(a,b),AB⊥y轴于B,且满足+(b﹣2)2=0,(1)求A点坐标;(2)分别以AB,AO为边作等边三角形△ABC和△AOD,如图1试判定线段AC和DC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3)如图2过A作AE⊥x轴于E,F,G分别为线段OE,AE上的两个动点,满足∠FBG=45°,试探究的值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不变,请说明理由并求其值;如果变化,请说明理由.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非负数的性质:偶次方;非负数的性质:算术平方根;坐标与图形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4387773专题:探究型.分析:(1)根据二次根式以及偶次方都是非负数,两个非负数的和是0,则每个数一定同时等于0,即可求解;(2)连接OC,只要证明OC是∠AOD的角平分线即可判断AC=CD,求出∠ACD的度数即可判断位置关系;(3)延长GA至点M,使AM=OF,连接BM,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出△BAM≌△BOF,△FBG≌△MBG,故可得出FG=GM=AG+OF,由此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1)根据题意得:a﹣2=0且b﹣2=0,解得:a=2,b=2,则A的坐标是(2,2);(2)AC=CD,且AC⊥CD.如图1,连接OC,CD,∵A的坐标是(2,2),∴AB=OB=2,∵△ABC是等边三角形,∴∠OBC=30°,OB=BC,∴∠BOC=∠BCO=75°,∵在直角△ABO中,∠BOA=45°,∴∠AOC=∠BOC﹣∠BOA=75°﹣45°=30°,∵△OAD是等边三角形,∴∠DOC=∠AOC=30°,即OC是∠AOD的角平分线,∴OC⊥AD,且OC平分AD,∴AC=DC,∴∠ACO=∠DCO=60°+75°=135°,∴∠ACD=360°﹣135°﹣135°=90°,∴AC⊥CD,故AC=CD,且AC⊥CD.(3)不变.延长GA至点M,使AM=OF,连接BM,∵在△BAM与△BOF中,,∴△BAM≌△BOF(SAS),∴∠ABM=∠OBF,BF=BM,∵∠OBF+∠ABG=90°﹣∠FBG=45°,∴∠MBG=45°,∵在△FBG与△MBG中,,∴△FBG≌△MBG(SAS),∴FG=GM=AG+OF,∴=1.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涉及到非负数的性质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难度适中.12.(2013•日照)问题背景:如图(a),点A、B在直线l的同侧,要在直线l上找一点C,使AC与BC的距离之和最小,我们可以作出点B关于l的对称点B′,连接A B′与直线l交于点C,则点C即为所求.(1)实践运用:如图(b),已知,⊙O的直径CD为4,点A 在⊙O 上,∠ACD=30°,B 为弧AD 的中点,P为直径CD上一动点,则BP+AP的最小值为2.(2)知识拓展:如图(c),在Rt△ABC中,AB=10,∠BAC=45°,∠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E、F分别是线段AD和AB上的动点,求BE+EF的最小值,并写出解答过程.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4387773分析:(1)找点A或点B关于CD的对称点,再连接其中一点的对称点和另一点,和MN的交点P 就是所求作的位置.根据题意先求出∠C′AE,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E,即可得出PA+PB的最小值;(2)首先在斜边AC上截取AB′=AB,连结BB′,再过点B′作B′F⊥AB,垂足为F,交AD于E,连结BE,则线段B′F的长即为所求.解答:解:(1)作点B关于CD的对称点E,连接AE交CD于点P此时PA+PB最小,且等于AE.作直径AC′,连接C′E.根据垂径定理得弧BD=弧DE.∵∠ACD=30°,∴∠AOD=60°,∠DOE=30°,∴∠AOE=90°,∴∠C′AE=45°,又AC′为圆的直径,∴∠AEC′=90°,∴∠C′=∠C′AE=45°,∴C′E=AE=AC′=2,即AP+BP的最小值是2.故答案为:2;(2)如图,在斜边AC上截取AB′=AB,连结BB′.∵AD平分∠BAC,∴点B与点B′关于直线AD对称.过点B′作B′F⊥AB,垂足为F,交AD于E,连结BE,则线段B′F的长即为所求.(点到直线的距离最短)在Rt△AFB′中,∵∠BAC=45°,AB′=AB=10,∴B′F=AB′•sin45°=AB•sin45°=10×=5,∴BE+EF的最小值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利用轴对称求最短路径问题以及锐角三角函数关系等知识,根据已知得出对应点P位置是解题关键.13.(2013•六盘水)(1)观察发现如图(1):若点A、B在直线m同侧,在直线m上找一点P,使AP+BP的值最小,做法如下:作点B关于直线m的对称点B′,连接AB′,与直线m的交点就是所求的点P,线段AB′的长度即为AP+BP的最小值.如图(2):在等边三角形ABC中,AB=2,点E是AB的中点,AD是高,在AD上找一点P,使BP+PE的值最小,做法如下:作点B关于AD的对称点,恰好与点C重合,连接CE交AD于一点,则这点就是所求的点P,故BP+PE 的最小值为.(2)实践运用如图(3):已知⊙O的直径CD为2,的度数为60°,点B是的中点,在直径CD上作出点P,使BP+AP的值最小,则BP+AP的值最小,则BP+AP的最小值为.(3)拓展延伸如图(4):点P是四边形ABCD内一点,分别在边AB、BC上作出点M,点N,使PM+PN+MN的值最小,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考点:圆的综合题;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4387773专题:压轴题.分析:(1)观察发现:利用作法得到CE的长为BP+PE的最小值;由AB=2,点E是AB的中点,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E⊥AB,∠BCE=∠BCA=30°,BE=1,再根据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得CE=;(2)实践运用:过B点作弦BE⊥CD,连结AE交CD于P点,连结OB、OE、OA、PB,根据垂径定理得到CD平分BE,即点E与点B关于CD对称,则AE的长就是BP+AP的最小值;由于的度数为60°,点B是的中点得到∠BOC=30°,∠AOC=60°,所以∠AOE=60°+30°=90°,于是可判断△OA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AE=OA=;(3)拓展延伸:分别作出点P关于AB和BC的对称点E和F,然后连结EF,EF交AB于M、交BC于N.解答:解:(1)观察发现如图(2),CE的长为BP+PE的最小值,∵在等边三角形ABC中,AB=2,点E是AB的中点∴CE⊥AB,∠BCE=∠BCA=30°,BE=1,∴CE=BE=;故答案为;(2)实践运用如图(3),过B点作弦BE⊥CD,连结AE交CD于P点,连结OB、OE、OA、PB,∵BE⊥CD,∴CD平分BE,即点E与点B关于CD对称,∵的度数为60°,点B是的中点,∴∠BOC=30°,∠AOC=60°,∴∠EOC=30°,∴∠AOE=60°+30°=90°,∵OA=OE=1,∴AE=OA=,∵AE的长就是BP+AP的最小值.故答案为;(3)拓展延伸如图(4).点评:本题考查了圆的综合题:弧、弦和圆心角之间的关系以及圆周角定理在有关圆的几何证明中经常用到,同时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轴对称﹣最短路径问题.14.(2013•抚顺)在Rt△ABC中,∠ACB=90°,∠A=30°,点D是AB的中点,DE⊥BC,垂足为点E,连接CD.(1)如图1,DE与BC的数量关系是DE=BC;(2)如图2,若P是线段CB上一动点(点P不与点B、C重合),连接DP,将线段DP绕点D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DF,连接BF,请猜想DE、BF、BP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3)若点P是线段CB延长线上一动点,按照(2)中的作法,请在图3中补全图形,并直接写出DE、BF、BP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4387773分析:(1)由∠ACB=90°,∠A=30°得到∠B=60°,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性质得到DB=DC,则可判断△DCB为等边三角形,由于DE⊥BC,DE=BC;(2)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到∠PDF=60°,DP=DF,易得∠CDP=∠BDF,则可根据“SAS”可判断△DCP≌△DBF,则CP=BF,利用CP=BC﹣BP,DE=BC可得到BF+BP=DE;(3)与(2)的证明方法一样得到△DCP≌△DBF得到CP=BF,而CP=BC+BP,则BF﹣BP=BC,所以BF﹣BP=DE.解答:解:(1)∵∠ACB=90°,∠A=30°,∴∠B=60°,∵点D是AB的中点,∴DB=DC,∴△DCB为等边三角形,∵DE⊥BC,∴DE=BC;故答案为DE=BC.(2)BF+BP=DE.理由如下:∵线段DP绕点D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DF,∴∠PDF=60°,DP=DF,而∠CDB=60°,∴∠CDB﹣∠PDB=∠PDF﹣∠PDB,∴∠CDP=∠BDF,在△DCP和△DBF中,∴△DCP≌△DBF(SAS),∴CP=BF,而CP=BC﹣BP,∴BF+BP=BC,∵DE=BC,∴BC=DE,∴BF+BP=DE;(3)如图,与(2)一样可证明△DCP≌△DBF,∴CP=BF,而CP=BC+BP,∴BF﹣BP=BC,∴BF﹣BP=DE.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SSS”、“SAS”、“ASA”、“AAS”;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也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15.(2013•东营)(1)如图(1),已知:在△ABC中,∠BAC=90°,AB=AC,直线m经过点A,BD⊥直线m,CE⊥直线m,垂足分别为点D、E.证明:DE=BD+CE.(2)如图(2),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ABC中,AB=AC,D、A、E三点都在直线m上,并且有∠BDA=∠AEC=∠BAC=α,其中α为任意锐角或钝角.请问结论DE=BD+CE是否成立?如成立,请你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拓展与应用:如图(3),D、E是D、A、E三点所在直线m上的两动点(D、A、E三点互不重合),点F为∠BAC平分线上的一点,且△ABF和△ACF均为等边三角形,连接BD、CE,若∠BDA=∠AEC=∠BAC,试判断△DEF的形状.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4387773专题:压轴题.分析:(1)根据BD⊥直线m,CE⊥直线m得∠BDA=∠CEA=90°,而∠BAC=90°,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得∠CAE=∠ABD,然后根据“AAS”可判断△ADB≌△CEA,则AE=BD,AD=CE,于是DE=AE+AD=BD+CE;(2)与(1)的证明方法一样;(3)与前面的结论得到△ADB≌△CEA,则BD=AE,∠DBA=∠CAE,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ABF=∠CAF=60°,则∠DBA+∠ABF=∠CAE+∠CAF,则∠DBF=∠FAE,利用“SAS”可判断△DBF≌△EAF,所以DF=EF,∠BFD=∠AFE,于是∠DFE=∠DFA+∠AFE=∠DFA+∠BFD=60°,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可得到△DEF为等边三角形.解答:证明:(1)∵BD⊥直线m,CE⊥直线m,∴∠BDA=∠CEA=90°,∵∠BAC=90°,∴∠BAD+∠CAE=90°,∵∠BAD+∠ABD=90°,∴∠CAE=∠ABD,∵在△ADB和△CEA中,∴△ADB≌△CEA(AAS),∴AE=BD,AD=CE,∴DE=AE+AD=BD+CE;(2)∵∠BDA=∠BAC=α,∴∠DBA+∠BAD=∠BAD+∠CAE=180°﹣α,∴∠CAE=∠ABD,∵在△ADB和△CEA中,∴△ADB≌△CEA(AAS),∴AE=BD,AD=CE,∴DE=AE+AD=BD+CE;(3)由(2)知,△ADB≌△CEA,BD=AE,∠DBA=∠CAE,∵△ABF和△ACF均为等边三角形,∴∠ABF=∠CAF=60°,∴∠DBA+∠ABF=∠CAE+∠CAF,∴∠DBF=∠FAE,∵BF=AF在△DBF和△EAF中,∴△DBF≌△EAF(SAS),∴DF=EF,∠BFD=∠AFE,∴∠DFE=∠DFA+∠AFE=∠DFA+∠BFD=60°,∴△DEF为等边三角形.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SSS”、“SAS”、“ASA”、“AAS”;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也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题:等腰三角形(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题:等腰三角形(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题:等腰三角形(含答案解析)第一题已知等腰三角形ABC中,AB = AC,角BAC = 70°。

求角ABC和角ACB的度数。

解析由于AB = AC,所以角ABC = 角ACB,设角ABC和角ACB 的度数都为 x。

根据角度和定理,得到方程:x + x + 70° = 180°解方程得到:2x + 70° = 180°移项得:2x = 110°解得:x = 55°所以,角ABC和角ACB的度数分别为 55°。

第二题在等腰三角形PQR中,PR = PQ,角PQR = 130°。

求角RPQ 的度数。

解析由于PR = PQ,所以角RPQ = 角RQP,设角RPQ和角RQP的度数都为 y。

根据角度和定理,得到方程:y + y + 130° = 180°解方程得到:2y + 130° = 180°移项得:2y = 50°解得:y = 25°所以,角RPQ的度数为 25°。

第三题在等腰三角形XYZ中,XY = YZ,角YXZ = 45°。

求角XYZ 和角YZX的度数。

解析由于XY = YZ,所以角XYZ = 角YZX,设角XYZ和角YZX 的度数都为 z。

根据角度和定理,得到方程:z + z + 45° = 180°解方程得到:2z + 45° = 180°移项得:2z = 135°解得:z = 67.5°所以,角XYZ和角YZX的度数分别为 67.5°。

2020-2021学年沪科版八年级数学第一徐诶第15章轴对称图形与等腰三角形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2020-2021学年沪科版八年级数学第一徐诶第15章轴对称图形与等腰三角形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15章轴对称图形与等腰三角形》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如图,已知∠AOE=∠BOE=15°,EF∥OB,EC⊥OB于点C,EG⊥OA于点G,若EC =3,则OF长度是()A.3B.4C.5D.62.已知:如图,在△ABC中,边AB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AB于点G、D,若△AGC 的周长为31cm,AB=20cm,则△ABC的周长为()A.31cm B.41cm C.51cm D.61cm3.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C=72°,BC=.以点B为圆心,BC为半径画弧,交AC于点D,则线段AD的长为()A.2B.C.D.4.如图,已知直线PQ⊥MN于点O,点A,B分别在MN,PQ上,OA=1,OB=2,在直线MN或直线PQ上找一点C,使△ABC是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C点有()A.3个B.4个C.7个D.8个5.如图,△ABC中,BC=10,AC﹣AB=4,AD是∠BAC的角平分线,CD⊥AD,则S△BDC 的最大值为()A.40B.28C.20D.106.如图的方格纸中,左边图形到右边图形的变换是()A.向右平移7格B.以AB的垂直平分线为对称轴作轴对称变换,再以AB为对称轴作轴对称变换C.绕AB的中点旋转180°,再以AB为对称轴作轴对称D.以AB为对称轴作轴对称,再向右平移7格7.如图,在△ABC中,∠C=90°,点A关于BC边的对称点为A′,点B关于AC边的对称点为B′,点C关于AB边的对称点为C′,则△ABC与△A′B′C′的面积之比为()A.B.C.D.8.一平面镜以与水平面成45°角固定在水平面上,如图所示,一个小球以1m/s的速度沿桌面向点O匀速滚去,则小球在平面镜中的像是()A.以1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上运动B.以1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下运动C.以m/s的速度运动,且运动路线与地面成45°角D.以2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下运动9.将一正方形纸片按下列顺序折叠,然后将最后折叠的纸片沿虚线剪去上方的小三角形.将纸片展开,得到的图形是()A.B.C.D.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坐标为(10,12),点B在x轴上,AO=AB,点C 在线段OB上,且OC=3BC,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MN上有一动点D,则△BCD周长的最小值为()A.B.13C.D.18二.填空题(共8小题)11.如图,已知∠AOB=30°,P是∠AOB平分线上一点,CP∥OB,交OA于点C,PD⊥OB,垂足为点D,且PC=8,则PD的长为.12.如图,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50°,BD垂直平分AE,垂足为D,则∠EBC的度数为.13.在△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D,交AB于E,连接BD,若∠ADE =40°,则∠DBC=.14.如图,线段AB的长度为2,AB所在直线上方存在点C,使得△ABC为等腰三角形,设△ABC的面积为S.当S=时,满足条件的点C恰有三个.15.如图是跳棋盘,其中格点上的黑色点为棋子,剩余的格点上没有棋子.我们约定跳棋游戏的规则是:把跳棋棋子在棋盘内,沿着棋子对称跳行,跳行一次称为一步.已知点A 为己方一枚棋子,欲将棋子A跳进对方区域(阴影部分的格点),则跳行的最少步数为步.16.如图,在△ABC中,∠A=75°,∠C=45°,BC=4,点M是AC边上的动点,点M 关于直线AB、BC的对称点分别为P、Q,则线段PQ长的取值范围是.17.如图所示的商标有条对称轴.18.小明从镜子里看到镜子对面的钟表里的时间是2点30分,实际时间为点分.三.解答题(共8小题)19.已知:如图,△ABC中,AD平分∠BAC,DE∥AB分别交BC、AC于D、C两点,CE =6,DE=5.过D作DF⊥AB于F.DF=4.(1)求AE的长;(2)求△ACD的面积.20.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E为AB的中点,DE⊥AB于点E,∠A=66°,∠ABC=90°,BC=AD,求∠C的度数.21.如图,等腰△ABC中,AB=AC,∠ABC=35°,E是BC边上一点且AE=CE,D是BC边上的中点,连接AD,AE.(1)求∠DAE的度数;(2)若BD上存在点F,且∠AFE=∠AEF,求证:BF=CE.22.如图,△ABC中,∠C=90°,AC=4cm,BC=3cm,若动点P从点C开始,按C→A →B→C的路径运动,且速度为每秒1cm,设运动的时间为x秒.(1)当x=时,CP把△ABC的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并求出此时CP=cm;(2)当x为何值时,△ABP为等腰三角形.23.(1)当a=时,代数式2a+5的值为3;(2)等边三角形有条对称轴.24.已知:如图,已知△ABC中,其中A(0,﹣2),B(2,﹣4),C(4,﹣1).(1)画出与△ABC关于y轴对称的图形△A1B1C1;(2)写出△A1B1C1各顶点坐标;(3)求△ABC的面积.25.如图,在3×3的正方形网格中,有格点△ABC和△DEF,且△ABC和△DEF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请在下面给出的图中,画出3个不同位置的△DEF及其对称轴MN.2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是坐标原点,A(2,2),B(4,﹣3),P是x轴上的一点(1)若PA+PB的值最小,求P点的坐标;(2)若∠APO=∠BPO,①求此时P点的坐标;②在y轴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QAB的面积等于△PAB的面积,若存在,求出Q点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如图,已知∠AOE=∠BOE=15°,EF∥OB,EC⊥OB于点C,EG⊥OA于点G,若EC =3,则OF长度是()A.3B.4C.5D.6【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EG的长度,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OEF=∠COE =15°,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外角和内角的关系求出∠EFG=30°,利用30°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即可得到EF的长,进而得出OF的长.【解答】解:∵∠AOE=∠BOE=15°,EC⊥OB于点C,EG⊥OA于点G,∴CE=EG=3,∵EF∥OB,∴∠COE=∠OEF=15°∴∠EFG=15°+15°=30°,∠EOF=∠OEF,∴OF=EF=2EG=2×3=6.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证出∠EFG=30°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已知:如图,在△ABC中,边AB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AB于点G、D,若△AGC 的周长为31cm,AB=20cm,则△ABC的周长为()A.31cm B.41cm C.51cm D.61cm【分析】根据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GA=GB,根据三角形的周长公式计算即可.【解答】解:∵DG是AB的垂直平分线,∴GA=GB,∵△AGC的周长为31cm,∴AG+GC+AC=BC+AC=31cm,又AB=20cm,∴△ABC的周长=AB+AC+BC=51cm,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3.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C=72°,BC=.以点B为圆心,BC为半径画弧,交AC于点D,则线段AD的长为()A.2B.C.D.【分析】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BC=∠ACB=72°,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A =36°,由作图得出BC=BD,得出∠BDC=∠C=72°,证出∠A=∠ABD,得出AD =BD=BC即可.【解答】解:∵AB=AC,∠C=72°,∴∠ABC=∠ACB=72°,∴∠A=180°﹣72°﹣72°=36°,∵以点B为圆心,BC为半径画弧,交AC于点D,∴BC=BD,∴∠BDC=∠C=72°,∴∠CBD=180°﹣72°﹣72°=36°,∴∠ABD=72°﹣36°=36°,∴∠A=∠ABD,∴AD=BD=BC=;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证出AD=BD=BC是解题的关键.4.如图,已知直线PQ⊥MN于点O,点A,B分别在MN,PQ上,OA=1,OB=2,在直线MN或直线PQ上找一点C,使△ABC是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C点有()A.3个B.4个C.7个D.8个【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分类别分别找寻,分AB可能为底,可能是腰进行分析.【解答】解:使△ABC是等腰三角形,当AB当底时,则作AB的垂直平分线,交PQ,MN的有两点,即有两个三角形.当让AB当腰时,则以点A为圆心,AB为半径画圆交PQ,MN有三点,所以有三个.当以点B为圆心,AB为半径画圆,交PQ,MN有三点,所以有三个.所以共8个.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要分情况而定,所以学生一定要思维严密,不可遗漏.5.如图,△ABC 中,BC =10,AC ﹣AB =4,AD 是∠BAC 的角平分线,CD ⊥AD ,则S △BDC 的最大值为( )A .40B .28C .20D .10【分析】延长AB ,CD 交点于E ,可证△ADE ≌△ADC (ASA ),得出AC =AE ,DE =CD ,则S △BDC =S △BCE ,当BE ⊥BC 时,S △BEC 最大面积为20,即S △BDC 最大面积为10.【解答】解:如图:延长AB ,CD 交点于E ,∵AD 平分∠BAC ,∴∠CAD =∠EAD ,∵CD ⊥AD ,∴∠ADC =∠ADE =90°,在△ADE 和△ADC 中,,∴△ADE ≌△ADC (ASA ),∴AC =AE ,DE =CD ;∵AC ﹣AB =4,∴AE ﹣AB =4,即BE =4;∵DE =DC ,∴S △BDC =S △BEC ,∴当BE ⊥BC 时,S △BDC 面积最大,即S △BDC 最大面积=××10×4=10.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定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利用三角形中线的性质得到S △BDC =S △BEC 是解题的关键.6.如图的方格纸中,左边图形到右边图形的变换是( )A .向右平移7格B .以AB 的垂直平分线为对称轴作轴对称变换,再以AB 为对称轴作轴对称变换C .绕AB 的中点旋转180°,再以AB 为对称轴作轴对称D .以AB 为对称轴作轴对称,再向右平移7格【分析】认真观察图形,找准特点,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及平移变化得出.【解答】解:观察可得:要使左边图形变化到右边图形,首先以AB 为对称轴作轴对称,再向右平移7格.故选:D .【点评】主要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及平移变化.轴对称图形具有以下的性质:(1)轴对称图形的两部分是全等的;(2)对称轴是连接两个对称点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7.如图,在△ABC 中,∠C =90°,点A 关于BC 边的对称点为A ′,点B 关于AC 边的对称点为B ′,点C 关于AB 边的对称点为C ′,则△ABC 与△A ′B ′C ′的面积之比为( )A .B .C .D .【分析】连接CC '并延长交A 'B '于D ,连接CB ',CA ',依据AC =A 'C ,BC =B 'C ,∠ACB =∠A 'CB ',可得△ABC ≌△A 'B 'C ,进而得出S △ABC =S △A 'B 'C ,再根据CD =CE =EC ',可得S △A 'B 'C =S △A 'B 'C ',进而得到S △ABC =S △A 'B 'C '.【解答】解:如图,连接CC '并延长交A 'B '于D ,连接CB ',CA ',∵点A 关于BC 边的对称点为A ′,点B 关于AC 边的对称点为B ′,点C 关于AB 边的对称点为C ′,∴AC =A 'C ,BC =B 'C ,∠ACB =∠A 'CB ',AB 垂直平分CC ',∴△ABC ≌△A 'B 'C (SAS ),∴S △ABC =S △A 'B 'C ,∠A =∠AA 'B ',AB =A 'B ',∴AB ∥A 'B ',∴CD ⊥A 'B ',∴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相等,可得CD =CE ,∴CD =CE =EC ',∴S △A 'B 'C =S △A 'B 'C ',∴S △ABC =S △A 'B 'C ',∴△ABC 与△A ′B ′C ′的面积之比为,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轴对称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及等积变换,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对称的性质: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8.一平面镜以与水平面成45°角固定在水平面上,如图所示,一个小球以1m/s的速度沿桌面向点O匀速滚去,则小球在平面镜中的像是()A.以1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上运动B.以1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下运动C.以m/s的速度运动,且运动路线与地面成45°角D.以2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下运动【分析】利用镜面对称的性质求解.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顺序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解答】解: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顺序与现实中的恰好相反,且关于镜面对称,则小球在平面镜中的像是以1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下运动.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镜面反射的原理与性质.解决此类题应认真观察,注意技巧,充分发挥想象能力.9.将一正方形纸片按下列顺序折叠,然后将最后折叠的纸片沿虚线剪去上方的小三角形.将纸片展开,得到的图形是()A.B.C.D.【分析】严格按照所给方法向下对折,再向右对折,向右下对折,剪去上部分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展开得到答案.【解答】解:易得剪去的4个小正方形正好两两位于原正方形一组对边的中间.故选:C.【点评】主要考查了剪纸问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是比较重要的,做题时,要注意培养.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坐标为(10,12),点B在x轴上,AO=AB,点C 在线段OB上,且OC=3BC,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MN上有一动点D,则△BCD周长的最小值为()A.B.13C.D.18【分析】过A作AH⊥OB于H,连接AD,根据MN垂直平分AB,即可得到AD=BD,当A,D,C在同一直线上时,△BCD周长的最小值为AC+BC的长,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C的长,即可得到△BCD周长的最小值为13+5=18.【解答】解:如图,过A作AH⊥OB于H,连接AD,∵点A坐标为(10,12),AO=AB,∴OH=BH=10,AH=12,又∵OC=3BC,∴BC=5,CO=15,∴CH=15﹣10=5,∵MN垂直平分AB,∴AD=BD,∴BD+CD=AD+CD,∴当A,D,C在同一直线上时,△BCD周长的最小值为AC+BC的长,此时,Rt△ACH中,AC===13,∴△BCD周长的最小值=13+5=18,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最短距离问题,凡是涉及最短距离的问题,一般要考虑线段的性质定理,结合轴对称变换来解决,多数情况要作点关于某直线的对称点.二.填空题(共8小题)11.如图,已知∠AOB=30°,P是∠AOB平分线上一点,CP∥OB,交OA于点C,PD⊥OB,垂足为点D,且PC=8,则PD的长为4.【分析】过点P作PE⊥OA于点E,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可得PE =PD,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POD=∠OPC,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求出∠PCE=∠AOB,再根据直角三角形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出PE=PC=4,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答案.【解答】解:作PE⊥OA于E,∵P是∠AOB平分线上一点,∴∠AOP=∠BOP=15°,∵PC∥OB,∴∠POD=∠OPC,∴∠PCE=∠POC+∠OPC=∠POC+∠POD=∠AOB=30°,∴PE=PC=4,∵P是∠AOB平分线上一点,PD⊥OB,PE⊥OA,∴PD=PE=4,故答案为:4.【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性质,直角三角形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作辅助线构造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12.如图,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50°,BD垂直平分AE,垂足为D,则∠EBC的度数为100°.【分析】根据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BE=BA,得到∠E=∠A=50°,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计算即可.【解答】解:∵BD垂直平分AE,∴BE=BA,∴∠E=∠A=50°,∴∠EBC=∠E+∠A=100°,故答案为:100°.【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13.在△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D,交AB于E,连接BD,若∠ADE =40°,则∠DBC=15°.【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得到∠AED=90°,进一步求出∠ABD=∠A=50°,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计算即可.【解答】解:∵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DE⊥AB,∴∠AED=90°,又∵∠ADE=40°,∴∠ABD=∠A=50°,又∵AB=AC,∴∠ABC=65°,∴∠DBC=15°.故答案为:15°.【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是解题的关键.14.如图,线段AB的长度为2,AB所在直线上方存在点C,使得△ABC为等腰三角形,设△ABC的面积为S.当S=或2时,满足条件的点C恰有三个.【分析】分别以A,B为圆心,AB长为半径作圆,两圆相交于点C1,过点C1作直线l ∥AB,分别交两圆于点C2,C3;分别以A,B为圆心,AB长为半径作圆,在两圆上方作直线l∥AB,与两圆分别相切于点C2,C3,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解答】解:(1)如图所示:分别以A,B为圆心,AB长为半径作圆,两圆相交于点C1,过点C1作直线l∥AB,分别交两圆于点C2,C3,此时满足条件的点C恰好有3个,△ABC1为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其高为∴S=×2×=(2)如图所示:分别以A,B为圆心,AB长为半径作圆,在两圆上方作直线l∥AB,与两圆分别相切于点C2,C3,点C1为l与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此时满足条件的点C恰好有3个,△ABC2和△ABC3均为腰长为2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C1为底边为2,高为2的等腰三角形∴S=×2×2=2故答案为:或2.【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构造圆,结合圆的切线性质及平行线的性质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15.如图是跳棋盘,其中格点上的黑色点为棋子,剩余的格点上没有棋子.我们约定跳棋游戏的规则是:把跳棋棋子在棋盘内,沿着棋子对称跳行,跳行一次称为一步.已知点A 为己方一枚棋子,欲将棋子A跳进对方区域(阴影部分的格点),则跳行的最少步数为3步.【分析】根据题意:分别计算出两种跳法所需要的步数,比较就可以了.【解答】解:如图中红棋子所示,根据规则:①点A从右边通过3次轴对称后,位于阴影部分内;②点A从左边通过4次轴对称后,位于阴影部分内.所以跳行的最少步数为3步.【点评】本题考查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的位置关系是互相垂直,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16.如图,在△ABC中,∠A=75°,∠C=45°,BC=4,点M是AC边上的动点,点M 关于直线AB、BC的对称点分别为P、Q,则线段PQ长的取值范围是.【分析】连接BP、BQ、BM,过点B作BD⊥PQ于点D,由对称性可知PB=BM=BQ、△PBQ等腰三角形,进而即可得出PD=PB,再根据BM的取值范围即可得出线段PQ长的取值范围.【解答】解:∵∠A=75°,∠C=45°,∴∠ABC=180°﹣75°﹣45°=60°,连接BP、BQ、BM,过点B作BD⊥PQ于点D,如图所示.∵点M关于直线AB、BC的对称点分别为P、Q,∴BP=BQ=BM,∠PBA=∠MBA,∠MBC=∠QBC,∴∠PBQ=120°,∵PB=BQ,∴∠BPQ=∠BQP=30°,∴cos30°==,∴PD=PB,∵BC=4,∠C=45°,∴2≤BM≤4,∵BM=PB,∴2≤PB≤4,∴2≤PD≤4×,即≤PD≤2,∵PQ=2PD,∴2≤PQ≤4.故答案为:2≤PQ≤4.【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30度角的性质和三角函数,解题的关键是证得△BPQ是等腰三角形.17.如图所示的商标有两条对称轴.【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意义结合图形画出,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有两条对称轴,如图所示:直线AB和直线CD.故答案为:两.【点评】本题考查了对轴对称图形的应用,注意:在平面内,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对称轴.18.小明从镜子里看到镜子对面的钟表里的时间是2点30分,实际时间为9点30分.【分析】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顺序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分析可得答案.【解答】解:2:30时,分针竖直向下,时针指23之间,根据对称性可得:与9:30时的指针指向成轴对称,故实际时间是9:30.【点评】本题考查镜面反射的原理与性质.解决此类题应认真观察,注意技巧.三.解答题(共8小题)19.已知:如图,△ABC中,AD平分∠BAC,DE∥AB分别交BC、AC于D、C两点,CE =6,DE=5.过D作DF⊥AB于F.DF=4.(1)求AE的长;(2)求△ACD的面积.【分析】(1)依据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DAE=∠ADE,进而得出AE=DE=5;(2)过D作DG⊥AC于G,依据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得到△ACD 的面积.【解答】解:(1)∵AD平分∠BAC,∴∠DAB=∠DAC,∵DE∥AB,∴∠ADE=∠DAB,∴∠DAE=∠ADE,∴AE=DE=5;(2)如图,过D作DG⊥AC于G,又∵DF⊥AB,AD平分∠BAC,∴DG=DF=4,∵CE=6,∴AC=AE+CE=5+6=11,∴△ACD的面积=×AC×DG=×11×4=2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掌握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20.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E为AB的中点,DE⊥AB于点E,∠A=66°,∠ABC=90°,BC=AD,求∠C的度数.【分析】连接BD,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DA=DB,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即可.【解答】解:连接BD,∵E为AB的中点,DE⊥AB于点E,∴AD=BD,∴∠DBA=∠A,∴∠DBA=66°,∵∠ABC=90°,∴∠DBC=∠ABC﹣∠ABD=24°∵AD=BC,∴BD=BC,∴∠C=∠BDC,∴∠C==78°.【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21.如图,等腰△ABC中,AB=AC,∠ABC=35°,E是BC边上一点且AE=CE,D是BC边上的中点,连接AD,AE.(1)求∠DAE的度数;(2)若BD上存在点F,且∠AFE=∠AEF,求证:BF=CE.【分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求∠C,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求∠CAE,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CAD,再根据角的和差关系可求∠DAE的度数;(2)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BD=CD,FD=ED,再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即可求解.【解答】解:(1)∵AB=AC,∠ABC=35°,∴∠C=35°,∴∠CAE=35°,∵D是BC边上的中点,∴AD⊥BC,∴∠ADC=90°,∴∠DAC=180°﹣90°﹣35°=55°,∴∠DAE=∠DAC﹣∠C=55°﹣35°=20°;(2)证明:∵D是BC边上的中点,∴BD=CD,∵∠AFE=∠AEF,∴AF=AE,∵AD⊥BC,∴D是EF边上的中点,∴FD=ED,∴BD﹣FD=CD﹣ED,即BF=CE.【点评】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①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②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③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22.如图,△ABC中,∠C=90°,AC=4cm,BC=3cm,若动点P从点C开始,按C→A →B→C的路径运动,且速度为每秒1cm,设运动的时间为x秒.(1)当x=时,CP把△ABC的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并求出此时CP=cm;(2)当x为何值时,△ABP为等腰三角形.【分析】(1)当CP把△ABC的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时,点P为AB的中点,依据点P运动的路程为6.5cm,即可得到x的值以及CP的长;(2)△ABP为等腰三角形,点P只能在AC上且PA=PB.设CP=x,则AP=BP=4﹣x,依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x的值.【解答】解:(1)∵∠C=90°,AC=4cm,BC=3cm,∴AB=5cm,当CP把△ABC的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时,点P为AB的中点,∴点P运动的路程为6.5cm,∴x=6.5÷1=,此时CP=AB=cm;故答案为:,;(2)△ABP为等腰三角形,点P只能在AC上且PA=PB.设CP=x,则AP=BP=4﹣x,在Rt△BCP中,BC2+CP2=BP2,即32+x2=(4﹣x)2,解之得:x=,∴当x为时,△ABP为等腰三角形.【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3.(1)当a=﹣1时,代数式2a+5的值为3;(2)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分析】(1)根据题意得2a+5=3,解方程即可;(2)轴对称就是一个图形的一部分,沿着一条直线对折,能够和另一部分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依据定义即可求解.【解答】解:(1)由题意得:2a+5=3,解得:a=﹣1,故当a=﹣1时,代数式2a+5的值为3;(2)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故答案为:﹣1,3.【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及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正确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是一个基础题.24.已知:如图,已知△ABC中,其中A(0,﹣2),B(2,﹣4),C(4,﹣1).(1)画出与△ABC关于y轴对称的图形△A1B1C1;(2)写出△A1B1C1各顶点坐标;(3)求△ABC的面积.【分析】(1)根据轴对称变换的性质作图;(2)根据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解答;(3)根据矩形的面积公式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解答】解:(1)所作图形如图所示;(2)A1(0,﹣2),B1(﹣2,﹣4),C1(﹣4,﹣1);=3×4﹣×2×3﹣×4×1﹣×2×2=12﹣3﹣2﹣2=5.(3)S△AB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轴对称变换的性质,掌握轴对称变换中坐标的变化特点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坐标系中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求法.25.如图,在3×3的正方形网格中,有格点△ABC和△DEF,且△ABC和△DEF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请在下面给出的图中,画出3个不同位置的△DEF及其对称轴MN.【分析】本题要求思维严密,根据对称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找出不同的对称轴,画出不同的图形,对称轴可以随意确定,因为只要根据你确定的对称轴去画另一半对称图形,那这两个图形一定是轴对称图形.【解答】解:如图所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是解题的解题的关键.2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是坐标原点,A(2,2),B(4,﹣3),P是x轴上的一点(1)若PA+PB的值最小,求P点的坐标;(2)若∠APO=∠BPO,①求此时P点的坐标;②在y轴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QAB的面积等于△PAB的面积,若存在,求出Q点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分析】(1)根据题意画坐标系描点,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求直线AB解析式,与x轴交点即为所求点P.(2)①作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A',根据轴对称性质有∠APO=∠A'PO,所以此时P、A'、B在同一直线上.求直线A'B解析式,与x轴交点即为所求点P.②法一,根据坐标系里三角形面积等于水平长(右左两顶点的横坐标差)与铅垂高(上下两顶点的纵坐标差)乘积的一半,求得△PAB的面积为12,进而求得△QAP的铅垂高等于6,再得出直线BQ上的点E坐标为(2,8)或(2,﹣4),求出直线BQ,即能求出点Q坐标.法二,根据△QAB与△PAB同以AB为底时,高应相等,所以点Q在平行于直线AB、且与直线AB距离等于P到直线AB距离的直线上.这样的直线有两条,一条即过点P且与AB平行的直线,另一条在AB上方,根据平移距离相等即可求出.所求直线与y轴交点即点Q.【解答】解:(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当A、P、B在同一直线时,PA+PB=AB最短(如图1)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A(2,2),B(4,﹣3)∴解得:∴直线AB:y=﹣x+7当﹣x+7=0时,得:x=∴P点坐标为(,0)(2)①作点A(2,2)关于x轴的对称点A'(2,﹣2)根据轴对称性质有∠APO=∠A'PO∵∠APO=∠BPO∴∠A'PO=∠BPO∴P、A'、B在同一直线上(如图2)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解得:∴直线A'B:y=﹣x﹣1当﹣x﹣1=0时,得:x=﹣2∴点P坐标为(﹣2,0)②存在满足条件的点Q法一:设直线AA'交x轴于点C,过B作BD⊥直线AA'于点D(如图3)∴PC =4,BD =2∴S △PAB =S △PAA '+S △BAA '=设BQ 与直线AA '(即直线x =2)的交点为E (如图4)∵S △QAB =S △PAB则S △QAB ==2AE =12∴AE =6∴E 的坐标为(2,8)或(2,﹣4)设直线BQ 解析式为:y =ax +q或 解得: 或∴直线BQ :y =或y =∴Q 点坐标为(0,19)或(0,﹣5)法二:∵S △QAB =S △PAB∴△QAB 与△PAB 以AB 为底时,高相等即点Q 到直线AB 的距离=点P 到直线AB 的距离i )若点Q 在直线AB 下方,则PQ ∥AB设直线PQ :y =x +c ,把点P (﹣2,0)代入解得c =﹣5,y =﹣x ﹣5即Q (0,﹣5)ii )若点Q 在直线AB 上方,∵直线y =﹣x ﹣5向上平移12个单位得直线AB :y =﹣x +7∴把直线AB :y =﹣x +7再向上平移12个单位得直线AB :y =﹣x +19∴Q (0,19)综上所述,y 轴上存在点Q 使得△QAB 的面积等于△PAB 的面积,Q 的坐标为(0,﹣5)或(0,19)【点评】本题考查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轴对称性质,求直线解析式,求三角形面积,平行线之间距离处处相等.解题关键是根据题意画图描点,直角坐标系里三角形面积的求法()是较典型题,两三角形面积相等且等底时,高相等即第三个顶点在平行于底的直线上.1、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人教版数学四下三角形单元测试卷精选(含答案)3

人教版数学四下三角形单元测试卷精选(含答案)3

人教版数学四下三角形单元测试卷精选(含答案)3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一个等腰三角形中,其中一底角是75度,顶角是()。

A.75度B.45度C.30度D.60度2.一个等腰三角形,其中一个角是30°,它的底角是( )A.30°B.75°C.150°D.不能确定3.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内角是40°,另外两个内角分别是()。

A.40°、100°B.70°、70°C.40°、100°或70°、70°4.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内角是50°,另外两个内角().A.一定是50°和80°B.一定都是65°C.可能是50°和80°,也可能都是65°5.两个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

A.等腰B.等边C.直角D.等腰直角6.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是指这一点到这条直线的()的长。

A.线段B.射线C.直线D.垂直线段7.围一个等腰三角形,其中两条边长分别是6.4cm和3.2cm,围成这个等腰三角形至少需要()cm长的绳子A.9.6 B.12.8 C.168.一个等腰三角形其中两条边的长度分别是15分米和25分米,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A.35分米B.45分米C.1分米D.45分米或1分米9.某三角形中,若其中的两个内角的度数之和等于另一个内角,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二、判断题10.知道三角形一个角的度数就可以判断它是什么三角形了。

(____)11.∠1=65°,∠2=76°,∠3=40°,不能组成三角形。

(____)12.钝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和一定小于90度。

四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5.三角形 人教新版(2014秋)(含答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5.三角形 人教新版(2014秋)(含答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5.三角形一、单选题1.在笔直的公路上有三条小路通往小明家,它们的长度分别是225米、309米、212米,其中有一条小路与公路是垂直的,那么这条小路的长度是()米.A. 225米B. 309米C. 212米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和一个底角和是135度,这个三角形的顶角度数是内角和的()A. B. C.3.一个三角形任意一条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都是这个三角形的对称轴.这个三角形是()A. 等腰三角B. 等腰直角三角形C. 等边三角形二、判断题4.每个三角形里一定有2个锐角。

()5.火眼金睛判对错.三角形任意两个内角的和都大于第三个内角.6.小强画了一个三个角分别是50°、70°、50°的等腰三角形.7.三条长度相等的线段一定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三、填空题8.在三角形中,∠1=30°,∠2=70°,∠3=________,它是________三角形。

9.已知∠1和∠2是直角三角形中的两个锐角。

(1)∠1=35°,∠2=________(2)∠1=28°,∠2=________(3)∠1=47°,∠2=________10.在一个三角形的3个角中,一个是35°,一个是110°,这个三角形既是________三角形,又是________三角形。

11.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的长,叫做这点到直线的________四、解答题12.一块三角尺的内角和是180°。

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成一个三角形,拼成的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13.如图AB=AC,求∠1、∠C的度数?五、综合题14.(1)在一个三角形中,1=42°,2=50°,则3=________°。

(2)等腰三角形中的一个底角是30°,则它的顶角是________°。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5章三角形》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5章三角形》单元测试卷

《第5章三角形》单元测试卷一、填空.(20分)1.(2分)由三条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第三边.2.(2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长3cm和8cm,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3.(2分)在长方形框架上钉上一根木条,使它不容易变形.(在图上画一画)这应用的是稳定性的特点.4.(2分)(如图)明明上学走号路比较近,因为.5.(2分)一个三角形,两个角分别是35°和25°,另一个角是°,它是三角形.6.(2分)一个等腰三角形,如果顶角是30度,底角是°;如果底角是30°,顶角是°.7.(2分)等边三角形一定是三角形,因为它每个角都是°.8.(2分)下列图形能密铺吗?可以的打“√”,不可以的打“×”.9.(2分)如图△ABC中,CE所对应的底是,BC边的高是.10.(2分)根据规律填表.二、判断.(10分)11.(1分)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12.(1分)用2cm、3cm、5cm长的三根小棒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13.(1分)三角形按边分,可以分成普通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14.(1分)两个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15.(1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35°,它一定是钝角三角形..16.(1分)底和高都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它们的形状一定相同.17.(1分)等边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18.(1分)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都能够密铺..19.(1分)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底角是55度,顶角是70度..20.(1分)每个三角形都有无数条高..三、选择题.(10分)21.(1分)下列三角形中,属于锐角三角形的是()A.等腰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C.有两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22.(1分)(如图)被长方形盖住的图形,可能是()三角形.A.锐角B.直角C.钝角D.都有可能23.(1分)如图所示的图形中共有()个三角形.A.7 B.8 C.1024.(1分)用4cm、8cm和()的小棒,都可以围成三角形.(取整厘米数)A.4cm B.4cm~12cm C.大于4cm D.5cm~11cm25.(1分)有三个等边三角形组在一起,小明从A点走到B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走②号路最近B.走①号路的路程是走②号路的2倍C.走③号路的路程是走②号路的2倍D.走③号路比走①号路近一些26.(1分)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不可能是()A.50°、45°B.36°、54°C.88°、2°27.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都不小于60°,这个三角形一定是()三角形.A.等边B.直角C.钝角D.锐角28.(3分)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不能拼成()A.正方形B.平行四边形C.梯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29.(1分)这个三角形原来是()三角形.A.锐角B.直角C.钝角D.无法确定30.(1分)将长方形ABCD沿着竖中线(如图)对折,在折痕处任取一点O,连接OB、OC所形成的△OBC一定是()三角形.A.等腰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四、画一画.(15分)31.(5分)画出每个三角形各底边上的高.32.(5分)画一个底是4cm、高2cm的三角形.33.(5分)画一个周长是6cm的等边三角形.五、算一算.(23分)34.(5分)口算:90°+27°+63°= 180°﹣54°﹣26°= 180﹣25°=180°×(5﹣2)= 27°+58°+73°+42°=35.(12分)求下列各图形中未知的角度.()()()()36.(6分)已知∠1=35°,∠2=20°,∠3=40°,求∠4、∠5、∠6的度数.六、解决问题.(20分)37.(5分)王阿姨准备用一根90厘米长的铁丝围一个等腰三角形相框,如果腰长35厘米,底边长多少厘米?38.(5分)一条篱笆正好可以围成一个边长是20米的正三角形菜地,如果改围成正方形菜地,围成的正方形菜地有多大?39.(5分)一个等腰三角形,顶角是底角的2倍.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和底角各是多少度?40.(5分)一块三角形玻璃被打破成了A、B、C三块.丁丁如果想拿着其中一块去商店配一块新的,拿哪一块一定可以配到与原先的形状一模一样的玻璃?先画一画,看是否能还原成原来的三角形,再选择.(虚线表示破裂部分)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20分)1.(2分)由三条边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解答】解:由三条边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故答案为:边,大于.2.(2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长3cm和8cm,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9厘米.【解答】解:8+8+3=19(厘米)答: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9厘米;故答案为:19厘米.3.(2分)在长方形框架上钉上一根木条,使它不容易变形.(在图上画一画)这应用的是三角形稳定性的特点.【解答】解:由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可作图如下:故答案为:三角形.4.(2分)(如图)明明上学走1号路比较近,因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答】解: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得:明明上学走1号路比较近,因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答案为: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5.(2分)一个三角形,两个角分别是35°和25°,另一个角是120°,它是钝角三角形.【解答】解:180°﹣25°﹣35°=120°,120°是钝角,所以是钝角三角形;故答案为:120,钝角.6.(2分)一个等腰三角形,如果顶角是30度,底角是75°;如果底角是30°,顶角是120°.【解答】解:(1)(180°﹣30°)÷2=150°÷2=75°(2)180°﹣30°×2=180°﹣60°=120°故答案为:75,120.7.(2分)等边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因为它每个角都是60°.【解答】解:根据题干分析可得: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相等,每个角都是60°,所以等边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故答案为:锐角,60.8.(2分)下列图形能密铺吗?可以的打“√”,不可以的打“×”.【解答】解:下列图形能密铺吗?可以的打“√”,不可以的打“×”.9.(2分)如图△ABC中,CE所对应的底是AB,BC边的高是AD.【解答】解:如图△ABC中,CE所对应的底是AB,BC边的高是AD;故答案为:AB,AD.10.(2分)根据规律填表.【解答】解:由分析填表如下:六二、判断.(10分)11.(1分)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错误.(判断对错)【解答】解:因为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所以“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的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错误.12.(1分)用2cm、3cm、5cm长的三根小棒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判断对错)【解答】解:因为2+3=5,不能满足三角形的特性: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所以用2cm、3cm、5cm长的三根小棒,不能拼成一个三角形;故答案为:×.13.(1分)三角形按边分,可以分成普通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判断对错)【解答】解:三角形按边分,可分为两类:不等腰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特殊形式.故答案为:×.14.(1分)两个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判断对错)【解答】解:两个不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不成平行四边形;如图:故答案为:×.15.(1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35°,它一定是钝角三角形.√.(判断对错)【解答】解:180°﹣35°×2=180°﹣70°=110°,因为110°是钝角,所以这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故答案为:√.16.(1分)底和高都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它们的形状一定相同.错误.(判断对错)【解答】解: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形状不一定相同.说成形状一定相同是错误的.例如:下面两个三角形等底等高,但是它们的形状不一样:故答案为:错误.17.(1分)等边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正确.(判断对错).【解答】解:等边三角形每个内角的度数:180°÷3=60°,所以等边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故答案为:正确.18.(1分)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都能够密铺.√.(判断对错)【解答】解: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都能够密铺.故答案为:√.19.(1分)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底角是55度,顶角是70度.√.(判断对错)【解答】解:180°﹣55°×2=180°﹣110°=70°故答案为:√.20.(1分)每个三角形都有无数条高.×.(判断对错)【解答】解:由分析知:任何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高;故答案为:×.三、选择题.(10分)21.(1分)下列三角形中,属于锐角三角形的是()A.等腰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C.有两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解答】解:A、等腰三角形,不一定是锐角三角形,还有可能是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三个角都是60度,都是锐角,所以等边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C、有两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不一定是锐角三角形,因为还有一个角不确定;故选:B.22.(1分)(如图)被长方形盖住的图形,可能是()三角形.A.锐角B.直角C.钝角D.都有可能【解答】解:因为此三角形只知道一个角为锐角,其他角可能有钝角或直角也可能是都是锐角,所以三角形可能为:锐角三角形,也可能是直角三角形,还有可能是钝角三角形;故选:D.23.(1分)如图所示的图形中共有()个三角形.A.7 B.8 C.10【解答】解:根据题干分析可得:4+3+2+1=10(个),答:一共有10个三角形.故选:C.24.(1分)用4cm、8cm和()的小棒,都可以围成三角形.(取整厘米数)A.4cm B.4cm~12cm C.大于4cm D.5cm~11cm【解答】解:8﹣4<第三边<4+8,即4<第三边<12,所以用4cm、8cm和5cm~11cm的小棒,都可以围成三角形.故选:D.25.(1分)有三个等边三角形组在一起,小明从A点走到B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走②号路最近B.走①号路的路程是走②号路的2倍C.走③号路的路程是走②号路的2倍D.走③号路比走①号路近一些【解答】解:因为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所以走②号路最近;走①号路的路程是走②号路的2倍;走③号路的路程是走②号路的2倍;因此只有D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D.26.(1分)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不可能是()A.50°、45°B.36°、54°C.88°、2°【解答】解:A、50°+45°=95°95°≠90°所以A错误.B、36°+54°=90°不符合题意;C、88°+2°=90°不符合题意.故选:A.27.(1分)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都不小于60°,这个三角形一定是()三角形.A.等边B.直角C.钝角D.锐角【解答】解:由分析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不小于60度,即都等于60°,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故选:A.28.(3分)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不能拼成()A.正方形B.平行四边形C.梯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解答】解:因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因拼时用的公用边不同可拼成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如下图:所以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不能拼成梯形.故选:C.29.(1分)这个三角形原来是()三角形.A.锐角B.直角C.钝角D.无法确定【解答】解:因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所以撕去的角的度数=180°﹣25°﹣85°=155°﹣85°,=70°;又因为这三个角都是锐角,所以原来这块纸片的形状是锐角三角形.故选:A.30.(1分)将长方形ABCD沿着竖中线(如图)对折,在折痕处任取一点O,连接OB、OC所形成的△OBC一定是()三角形.A.等腰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解答】解:因为将长方形ABCD沿着竖中线(如图)对折,在折痕处任取一点O,O点所在的直线为对称轴,所以O到B和C的距离相等,所以△OBC一定是等腰三角形;故选:A.四、画一画.(15分)31.(5分)画出每个三角形各底边上的高.【解答】解:画出每个三角形各底边上的高如下:32.(5分)画一个底是4cm、高2cm的三角形.【解答】解:据分析画图如下:33.(5分)画一个周长是6cm的等边三角形.【解答】解:五、算一算.(23分)34.(5分)口算:90°+27°+63°=180°﹣54°﹣26°=180﹣25°=180°×(5﹣2)=27°+58°+73°+42°=【解答】解:90°+27°+63°=180°180°﹣54°﹣26°=100°180°﹣25°=155°180°×(5﹣2)=540°27°+58°+73°+42°=200°.35.(12分)求下列各图形中未知的角度.【解答】解:(1)(180°﹣40°)÷2=140°÷2=70°;(2)90°﹣30°=60°;(3)115°﹣40°=75°;(4)180°﹣115°﹣45°=20°.36.(6分)已知∠1=35°,∠2=20°,∠3=40°,求∠4、∠5、∠6的度数.【解答】解:∠4=180﹣35﹣40=105(度)∠6=180﹣40﹣35﹣20=85(度)∠5=180﹣85﹣20=75(度)答:∠4、∠5、∠6的度数分别是105度、75度、85度.六、解决问题.(20分)37.(5分)王阿姨准备用一根90厘米长的铁丝围一个等腰三角形相框,如果腰长35厘米,底边长多少厘米?【解答】解:90﹣35﹣35=20(厘米),答: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是20厘米.38.(5分)一条篱笆正好可以围成一个边长是20米的正三角形菜地,如果改围成正方形菜地,围成的正方形菜地有多大?【解答】解:20×3÷4=15(米),15×15=225(平方米).答:围成的正方形菜地有225平方米.39.(5分)一个等腰三角形,顶角是底角的2倍.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和底角各是多少度?【解答】解:设底角为x,则x+x+2x=180°4x=180°x=45°;45°×2=90°;答: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45°,顶角是90°.40.(5分)一块三角形玻璃被打破成了A、B、C三块.丁丁如果想拿着其中一块去商店配一块新的,拿哪一块一定可以配到与原先的形状一模一样的玻璃?先画一画,看是否能还原成原来的三角形,再选择.(虚线表示破裂部分)【解答】解:A只保留了一个角及部分边,不能配成和原来一样的三角形玻璃;B则只保留了部分边,不能配成和原来一样的三角形玻璃;而C不但保留了一个完整的边还保留了两个角,所以应该带“C”去,如上图:C可以配出一块和原来一样的三角形玻璃.。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1章三角形单元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1章三角形单元测试(含答案)

第十一章三角形单元测试一、单选题(共10题;共30分)1、如图,小正方形边长为1,连结小正方形的三个顶点,可得△ABC,则AC边上的高是()A、 B、C、D、2、等腰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5cm、4cm,则它的周长是()A、14cmB、13cmC、16cm或9cmD、13cm或14cm3、若一个多边形有14条对角线,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A、10B、7C、14D、64、在四边形的内角中,直角最多可以有()A、1个B、2个C、3个D、4个5、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72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A、4B、5C、6D、76、下列图形中有稳定性的是()A、正方形B、直角三角形C、长方形D、平行四边形7、八边形的对角线共有()A、8条B、16条C、18条D、20条8、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150°,则从此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作的对角线共有()A、8条B、9条C、10条D、11条9、若一个多边形的外角和与它的内角和相等,则这个多边形是()A、三角形B、五边形C、四边形D、六边形10、如图,在证明“△ABC内角和等于180°”时,延长BC至D,过点C作CE∥AB,得到∠ABC=∠ECD,∠BAC=∠ACE,由于∠BCD=180°,可得到∠ABC+∠ACB+∠BAC=180°,这个证明方法体现的数学思想是()A、数形结合B、特殊到一般C、一般到特殊D、转化二、填空题(共8题;共27分)1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厘米、9厘米,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_.12、超重机的底座、输电线路的支架、自行车的斜支架等,都是采用三角形结构,这样做的数学道理是利用了________ .13、若一个多边形从一个顶点可以引8条对角线,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________ ,这个多边形所有对角线的条数是________ .14、现要用两种不同的正多边形地砖铺地板,若已选用正三角形,则还可以选用正________ 边形与它搭配铺成无空隙且不重叠的地面(只需要写出一种即可)15、如果等腰三角形一个角是45°,那么另外两个角的度数为________16、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1620°,则这个多边形是________边形.17、在格点图中,横排或竖排相邻两格点问的距离都为1,若格点多边形边界上有200个格点,面积为199,则这个格点多边形内有________个格点.18、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是108°,你们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________.三、解答题(共5题;共32分)19、如图,已知,l1∥l2, C1在l1上,并且C1A⊥l2, A为垂足,C2, C3是l1上任意两点,点B在l2上.设△ABC1的面积为S1,△ABC2的面积为S2,△ABC3的面积为S3,小颖认为S1=S2=S3,请帮小颖说明理由.20、如图,五边形ABCDE的内角都相等,且∠1=∠2,∠3=∠4,求x的值.21、如图,在△ABC中,∠B=40°,∠C=62°,AD是△ABC的高,AE是△ABC的角平分线.求∠EAD的度数.22、如图,△ABC的中线AD、BE相交于点F.△ABF与四边形CEFD的面积有怎样的数量关系?为什么?23、如图,在7×8的方格纸中,已知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四、综合题(共1题;共11分)24、已知点P为∠EAF平分线上一点,PB⊥AE于B,PC⊥AF于C,点M,N分别是射线AE,AF上的点,且PM=PN.(1)如图1,当点M在线段AB上,点N在线段AC的延长线上时,求证:BM=CN;(2)在(1)的条件下,直接写出线段AM,AN与AC之间的数量关系________;(3)如图2,当点M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点N在线段AC上时,若AC:PC=2:1,且PC=4,求四边形ANPM的面积.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答案】 C【考点】三角形的面积,勾股定理【解析】【分析】以AC、AB、BC为斜边的三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分别为1、1、,因此△ABC的面积为;用勾股定理计算AC的长为,因此AC边上的高为.【解答】∵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小正方形的面积减去三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即S△ABC=4-×1×2-×1×1-×1×2=∵=,∴AC边上的高==,故选C.【点评】此题首先根据大正方形的面积减去三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C的长,最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2、【答案】 D【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析】【分析】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5cm和4cm,但没有明确哪是底边,哪是腰,所以有两种情况,需要分类讨论【解答】当4为底时,其它两边都为5,4、5、5可以构成三角形,周长为14cm;当4为腰时,其它两边为4和5,4、4、5可以构成三角形,周长为13cm.故选D.3、【答案】 B【考点】多边形的对角线【解析】【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对角线与边的关系,n边形的对角线条数为:(n≥3,且n为整数)。

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专项复习《第5单元 三角形》单元测试题(含解析)

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专项复习《第5单元  三角形》单元测试题(含解析)
30.在一个三角形中,∠1,∠2,∠3为三角形的三个角,已知∠1=45°,∠2比∠1大15°,求∠2和∠3的度数分别是多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分析】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减去直角的度数就是两个角的度数。已知其中一个锐角是另一个锐角的3倍。那么这两个锐角的和相当于较小的锐角的(3+1)倍,根据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求出较小的锐角是多少度,然后用这个锐角的度数乘3就是较大的锐角的度数。据此解答。
【解答】解:因为95度的角是钝角,所以这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特征及应用。
4.【分析】根据三角形形成的条件: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进行判断。
【解答】解:可搭出不同的三角形为:
①2cm、3cm、4cm;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三角形》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美美同学做了一个直角三角板,其中一个锐角是另一个锐角的3倍。较大的锐角是( )
A.30°B.60°C.22.5°D.67.5°
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锐角,按角分,这个三角形( )
A.一定是锐角三角形B.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C.一定是钝角三角形D.无法确定
②2cm、4cm、5cm;
③2cm、5cm、6cm;
④3cm、4cm、5cm;
⑤3cm、4cm、6cm
⑥3cm、5cm、6cm;
⑦4cm、5cm、6cm;
共7个。
故选:A。
【点评】考查三角形的边时,要注意三角形形成的条件: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当题目指代不明时,一定要分情况讨论,把符合条件的保留下来,不符合的舍去。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测试卷含答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测试卷含答案

2023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第五单元测评卷(含答案)班级:姓名: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附加题总分得分一、认真填空。

(每空1分,共19分)1.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锐角是55°,另一个锐角是()。

2.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周长是30厘米,它的每条边的长度是()厘米。

3.右图中,∠B为()度,按边分,右图是()三角形,按角分,右图是()三角形。

4.等腰三角形中的一个角是50°,另外两个角可能是()°和()°,也可能是()°和()°。

5.一个三角形,最大的一个角是70°,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6.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60°,它的一个底角是(),它又叫作()三角形。

如果底角是30°,顶角是(),它是()角三角形。

7.妙妙想用三根长度都是整厘米数的小棒围三角形,其中两根小棒的长度分别是12cm和8cm,围成的三角形周长最大是()cm,最小是()cm。

8.任意一个四边形都可以分成()个三角形。

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

所以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都是()。

二、判断。

(对的画“√”,错的画“×”)(10分)1.等腰三角形一定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不可能为等腰三角形。

()2.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大于180°。

()3.一条直线把一个三角形分成两个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也为180°。

()4.任何一个三角形的内角中,至少有两个锐角。

()5.底和高都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它们的形状一定相同。

()三、精挑细选。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2分)1.从非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画的高,比这个顶点的两条边都()。

A.长B.短C.相等2.下面没有运用三角形稳定性的是()。

A. B. C.3.下面各组角中,第()组中的三个角能组成三角形。

A.60°,70°,90°B.50°,50°,50°C.80°,95°,5°4.把两个完全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这个大三角形是()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等腰三角形》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等腰三角形》单元测试卷及答案等腰三角形单元测试卷本卷共10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10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选择题1.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是(A)(A)- A. 相等的- B. 相加等于 $90^{\circ}$- C. 相等且相加等于 $90^{\circ}$2. 已知等腰三角形 $ABC$,$AB=AC$,$AD$ 垂直于 $BC$,那么以下等式正确的是(C)(C)- A. $\angle ADB=\angle ADC$- B. $\angle ADB=\angle ABC$- C. $\angle ADB=\angle ACB$3. 在等腰三角形 $ABC$ 中,$AB=AC$,$\angle A=80^{\circ}$,则 $\angle B=\angle C=$ (B)(B)- A. $50^{\circ}$- B. $50^{\circ}$- C. $100^{\circ}$填空题4. 等腰三角形两个等角分别是 $60^{\circ}$,则其底边的夹角为 $60^{\circ}$。

$60^{\circ}$。

5.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为 $120^{\circ}$,则底角的大小为 $30^{\circ}$。

$30^{\circ}$。

计算题6. 一张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是12cm,等腰边长是10cm,问这张等腰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 48cm^248cm^27. 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8cm,底边长为4cm,问等腰边是多少长?并计算出其高。

7cm, $\sqrt{45}$7cm, $\sqrt{45}$8. 有一个等腰三角形,其周长是20cm,它的面积是$24\sqrt{3}\text{cm}^2$,问它的高是多少?$6\sqrt{3}\text{cm}$$6\sqrt{3}\text{cm}$解答题9. 某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40cm,底边长是12cm,问它的面积是多少?并计算它的高。

等腰三角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等腰三角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等腰三角形典型例题练习一.选择题(共2小题)1.如图,∠C=90°,AD 平分∠BAC 交BC 于D ,若BC=5cm ,BD=3cm ,则点D 到AB 的距离为( )A . 5cmB . 3cmC . 2cmD .不克不及确定2.如图,已知C 是线段AB 上的任意一点(端点除外),分别以AC 、BC 为边而且在AB 的同一侧作等边△ACD 和等边△BCE,连接AE 交CD 于M ,连接BD 交CE 于N .给出以下三个结论:①AE=BD ②CN=CM ③MN∥AB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 . 0B . 1C . 2D .3二.填空题(共1小题)3.如图,在正三角形ABC 中,D ,E ,F 分别是BC ,AC ,AB 上的点, DE⊥AC,EF⊥AB,FD⊥BC,则△DEF 的面积与△ABC 的面积之 比等于 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15小题)4.在△ABC 中,AD 是∠BAC 的平分线,E 、F 分别为AB 、AC 上的点,且∠EDF+∠EAF=180°,求证DE=DF .5.在△ABC 中,∠ABC、∠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 ,过点O 作DE∥BC,之马矢奏春创作等腰三角形典型例题练习分别交AB、AC于点D、E.请说明DE=BD+EC.6.>已知:如图,D是△ABC的BC边上的中点,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且DE=DF.请判断△ABC是什么三角形?并说明理由.7.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BD是AC边上的高,延长BC至E,使CE=CD.连接DE.(1)∠E等于多少度?(2)△DBE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8.如图,在△ABC中,∠ACB=90°,CD是AB边上的高,∠A=30°.求证:AB=4BD.9.如图,△ABC中,AB=AC,点D、E分别在AB、AC的延长线上,且BD=CE,DE与BC相交于点F.求证:DF=EF.10.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BC是斜边.∠B的角平分线交AC于D,过C作CE与BD垂直且交BD延长线于E,求证:BD=2CE.11.(2012•牡丹江)如图①,△ABC中.AB=AC,P为底边BC上一点,PE⊥AB,PF⊥AC,CH⊥AB,垂足分别为E、F、H.易证PE+PF=CH.证明过程如下:如图①,连接AP.∵PE⊥AB,PF⊥AC,CH⊥AB,∴S△ABP=AB•PE,S△ACP=AC•PF,S△ABC=AB•C H.又∵S△ABP+S△ACP=S△ABC,∴AB•PE+AC•PF=AB•CH.∵AB=AC,∴PE+PF=CH.(1)如图②,P为BC延长线上的点时,其它条件不变,PE、PF、CH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测,并加以证明:(2)填空:若∠A=30°,△ABC的面积为49,点P在直线BC上,且P到直线AC 的距离为PF,当PF=3时,则AB边上的高CH= _________ .点P到AB边的距离PE= _________ .12.数学课上,李老师出示了如下的题目:“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E在AB上,点D在CB的延长线上,且ED=EC,如图,试确定线段AE与DB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小敏与同桌小聪讨论后,进行了如下解答:(1)特殊情况,探索结论当点E为AB的中点时,如图1,确定线段AE与DB的大小关系,请你直接写出结论:AE _________ DB(填“>”,“<”或“=”).(2)特例启发,解答题目解:题目中,AE与DB的大小关系是:AE _________ DB(填“>”,“<”或“=”).理由如下:如图2,过点E作EF∥BC,交AC于点F.(请你完成以下解答过程)(3)拓展结论,设计新题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E在直线AB上,点D在直线BC 上,且ED=EC.若△ABC的边长为1,AE=2,求CD的长(请你直接写出结果).13.已知:如图,AF平分∠BAC,BC⊥AF于点E,点D在AF上,ED=EA,点P在CF 上,连接PB交AF于点M.若∠BAC=2∠MPC,请你判断∠F与∠MCD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14.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E分别在BC、AC边上,且AE=CD,AD 与BE相交于点F.(1)线段AD与BE有什么关系?试证明你的结论.(2)求∠BFD的度数.15.如图,在△ABC中,AB=BC,∠ABC=90°,F为AB延长线上一点,点E在BC上,BE=BF,连接AE、EF和CF,求证:AE=CF.16.已知:如图,在△OAB中,∠AOB=90°,OA=OB,在△EOF中,∠EOF=90°,OE=OF,连接AE、BF.问线段AE与BF之间有什么关系?请说明理由.17.(2006•郴州)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上任意一点,过D分别向AB,AC引垂线,垂足分别为E,F,CG是AB边上的高.(1)DE,DF,CG的长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2)若D在底边的延长线上,(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不成立,又存在怎样的关系?请说明理由.18.如图甲所示,在△ABC中,AB=AC,在底边BC上有任意一点P,则P点到两腰的距离之和等于定长(腰上的高),即PD+PE=CF,若P点在BC的延长线上,那么请你猜测PD、PE和CF之间存在怎样的等式关系?写出你的猜测并加以证明.等腰三角形典型例题练习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小题)1.如图,∠C=90°,AD平分∠BAC交BC于D,若BC=5cm,BD=3cm,则点D到AB 的距离为()A .5cm B.3cm C.2cm D.不克不及确定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由已知条件进行思考,结合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点D到AB的距离等于D到AC的距离即CD 的长,问题可解.解答:解:∵∠C=90°,AD平分∠BAC交BC于D∴D到AB的距离即为CD长CD=5﹣3=2故选C.2.如图,已知C是线段AB上的任意一点(端点除外),分别以AC、BC为边而且在AB的同一侧作等边△ACD和等边△BCE,连接AE交CD于M,连接BD交CE于N.给出以下三个结论:①AE=BD②CN=CM③MN∥AB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 .0 B.1 C.2 D.3考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分析:由△ACD和△BCE是等边三角形,根据SAS易证得△ACE≌△DCB,即可得①正确;由△ACE≌△DCB,可得∠EAC=∠NDC,又由∠ACD=∠MCN=60°,利用ASA,可证得△ACM≌△DCN,即可得②正确;又可证得△CMN是等边三角形,即可证得③正确.解答:解:∵△ACD和△BCE是等边三角形,∴∠ACD=∠BCE=60°,AC=DC,EC=BC,∴∠ACD+∠DCE=∠DCE+∠ECB,即∠ACE=∠DCB,∴△ACE≌△DCB(SAS),∴AE=BD,故①正确;∴∠EAC=∠NDC,∵∠ACD=∠BCE=60°,∴∠DCE=60°,∴∠ACD=∠MCN=60°,∵AC=DC,∴△ACM≌△DCN(ASA),∴CM=CN,故②正确;又∠MCN=180°﹣∠MCA﹣∠NCB=180°﹣60°﹣60°=60°,∴△CMN是等边三角形,∴∠NMC=∠ACD=60°,∴MN∥AB,故③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共1小题)3.如图,在正三角形ABC中,D,E,F分别是BC,AC,AB上的点,DE⊥AC,EF⊥AB,FD⊥BC,则△DEF的面积与△ABC的面积之比等于1:3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分析:首先根据题意求得:∠DFE=∠FED=∠EDF=60°,即可证得△DEF是正三角形,又由直角三角形中,30°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得到边的关系,即可求得DF:AB=1:,又由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即可求得结果.解答:解:∵△ABC是正三角形,∴∠B=∠C=∠A=60°,∵DE⊥AC,EF⊥AB,FD⊥BC,∴∠AFE=∠CED=∠BDF=90°,∴∠BFD=∠CDE=∠AEF=30°,∴∠DFE=∠FED=∠EDF=60°,,∴△DEF是正三角形,∴BD:DF=1:①,BD:AB=1:3②,△DEF∽△ABC,①÷②,=,∴DF:AB=1:,∴△DEF的面积与△ABC的面积之比等于1:3.故答案为:1:3.三.解答题(共15小题)4.在△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E、F分别为AB、AC上的点,且∠EDF+∠EAF=180°,求证DE=DF.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分析:过D作DM⊥AB,于M,DN⊥AC于N,根据角平分线性质求出DN=DM,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和平角定义求出∠AED=∠CFD,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AS推出△EMD≌△FND即可.解答:证明:过D作DM⊥AB,于M,DN⊥AC于N,即∠EMD=∠FND=90°,∵AD平分∠BAC,DM⊥AB,DN⊥AC,∴DM=DN(角平分线性质),∠DME=∠DNF=90°,∵∠EAF+∠EDF=180°,∴∠MED+∠AFD=360°﹣180°=180°,∵∠AFD+∠NFD=180°,∴∠MED=∠NFD,在△EMD和△FND中,∴△EMD≌△FND,∴DE=DF.5.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过点O作DE∥BC,分别交AB、AC于点D、E.请说明DE=BD+EC.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分析:根据OB和OC分别平分∠ABC和∠ACB,和DE∥BC,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和等量代换,求证出DB=DO,OE=EC.然后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在△ABC中,OB和OC分别平分∠ABC和∠ACB,∴∠DBO=∠OBC,∠ECO=∠OCB,∵DE∥BC,∴∠DOB=∠OBC=∠DBO,∠EOC=∠OCB=∠ECO,∴DB=DO,OE=EC,∵DE=DO+OE,∴DE=BD+EC.6.>已知:如图,D是△ABC的BC边上的中点,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且DE=DF.请判断△ABC是什么三角形?并说明理由.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用(HL)证明△EBD≌△FCD,从而得出∠EBD=∠FCD,即可证明△ABC是等腰三角形.解答:△ABC是等腰三角形.证明:连接AD,∵DE⊥AB,DF⊥AC,∴∠BED=∠CFD=90°,且DE=DF,∵D是△ABC的BC边上的中点,∴BD=DC,∴Rt△EBD≌Rt△FCD(HL),∴∠EBD=∠FCD,∴△ABC是等腰三角形.7.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BD是AC边上的高,延长BC至E,使CE=CD.连接DE.(1)∠E等于多少度?(2)△DBE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考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分析:(1)由题意可推出∠ACB=60°,∠E=∠CDE,然后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知:∠ACB=∠E+∠CDE,即可推出∠E的度数;(2)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知,BD不单为AC边上的高,也是∠ABC的角平分线,即得:∠DBC=30°,然后再结合(1)中求得的结论,即可推出△DBE是等腰三角形.解答:解:(1)∵△ABC是等边三角形,∴∠ACB=60°,∵CD=CE,∴∠E=∠CDE,∵∠ACB=∠E+∠CDE,∴,(2)∵△ABC是等边三角形,BD⊥AC,∴∠ABC=60°,∴,∵∠E=30°,∴∠DBC=∠E,∴△DBE是等腰三角形.8.如图,在△ABC中,∠ACB=90°,CD是AB边上的高,∠A=30°.求证:AB=4BD.考点: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分析:由△ABC中,∠ACB=90°,∠A=30°可以推出AB=2BC,同理可得BC=2BD,则结论即可证明.解答:解:∵∠ACB=90°,∠A=30°,∴AB=2BC,∠B=60°.又∵CD⊥AB,∴∠DCB=30°,∴BC=2BD.∴AB=2BC=4BD.9.如图,△ABC中,AB=AC,点D、E分别在AB、AC的延长线上,且BD=CE,DE与BC相交于点F.求证:DF=EF.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过D点作DG∥AE交BC于G点,由平行线的性质得∠1=∠2,∠4=∠3,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2,则∠B=∠1,于是有DB=DG,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易得△DFG≌△EFC,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证明:过D点作DG∥AE交BC于G点,如图,∴∠1=∠2,∠4=∠3,∵AB=AC,∴∠B=∠2,∴∠B=∠1,∴DB=DG,而BD=CE,∴DG=CE,在△DFG和△EFC中,∴△DFG≌△EFC,∴DF=EF.10.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BC是斜边.∠B的角平分线交AC于D,过C作CE 与BD垂直且交BD延长线于E,求证:BD=2CE.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延长CE,BA交于一点F,由已知条件可证得△BFE全≌△BEC,所以FE=EC,即CF=2CE,再通过证明△ADB≌△FAC可得FC=BD,所以BD=2CE.解答:证明:如图,分别延长CE,BA交于一点F.∵BE⊥EC,∴∠FEB=∠CEB=90°,∵BE平分∠ABC,∴∠FBE=∠CBE,又∵BE=BE,∴△BFE≌△BCE (ASA).∴FE=CE.∴CF=2CE.∵AB=AC,∠BAC=90°,∠ABD+∠ADB=90°,∠ADB=∠EDC,∴∠ABD+∠EDC=90°.又∵∠DEC=90°,∠EDC+∠ECD=90°,∴∠FCA=∠DBC=∠ABD.∴△ADB≌△AFC.∴FC=DB,∴BD=2EC.11.(2012•牡丹江)如图①,△ABC中.AB=AC,P为底边BC上一点,PE⊥AB,PF⊥AC,CH⊥AB,垂足分别为E、F、H.易证PE+PF=CH.证明过程如下:如图①,连接AP.∵PE⊥AB,PF⊥AC,CH⊥AB,∴S△ABP=AB•PE,S△ACP=AC•PF,S△ABC=AB•CH.又∵S△ABP+S△ACP=S△ABC,∴AB•PE+AC•PF=AB•CH.∵AB=AC,∴PE+PF=CH.(1)如图②,P为BC延长线上的点时,其它条件不变,PE、PF、CH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测,并加以证明:(2)填空:若∠A=30°,△ABC的面积为49,点P在直线BC上,且P到直线AC 的距离为PF,当PF=3时,则AB边上的高CH= 7 .点P到AB边的距离PE= 4或10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分析:(1)连接AP.先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分别暗示出S△ABP,S△ACP,S△ABC,再由S△ABP=S△ACP+S△ABC即可得出PE=PF+PH;(2)先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C=2CH,再由△ABC的面积为49,求出CH=7,由于CH>PF,则可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①P为底边BC上一点,运用结论PE+PF=CH;②P为BC延长线上的点时,运用结论PE=PF+CH.解答:解:(1)如图②,PE=PF+CH.证明如下:∵PE⊥AB,PF⊥AC,CH⊥AB,∴S△ABP=AB•PE,S△ACP=AC•PF,S△ABC=AB•CH,∵S△ABP=S△ACP+S△ABC,∴AB•PE=AC•PF+AB•CH,又∵AB=AC,∴PE=PF+CH;(2)∵在△ACH中,∠A=30°,∴AC=2CH.∵S△ABC=AB•CH,AB=AC,∴×2CH•CH=49,∴CH=7.分两种情况:①P为底边BC上一点,如图①.∵PE+PF=CH,∴PE=CH﹣PF=7﹣3=4;②P为BC延长线上的点时,如图②.∵PE=PF+CH,∴PE=3+7=10.故答案为7;4或10.12.数学课上,李老师出示了如下的题目:“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E在AB上,点D在CB的延长线上,且ED=EC,如图,试确定线段AE与DB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小敏与同桌小聪讨论后,进行了如下解答:(1)特殊情况,探索结论当点E为AB的中点时,如图1,确定线段AE与DB的大小关系,请你直接写出结论:AE = DB(填“>”,“<”或“=”).(2)特例启发,解答题目解:题目中,AE与DB的大小关系是:AE = DB(填“>”,“<”或“=”).理由如下:如图2,过点E作EF∥BC,交AC于点F.(请你完成以下解答过程)(3)拓展结论,设计新题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E在直线AB上,点D在直线BC上,且ED=EC.若△ABC 的边长为1,AE=2,求CD的长(请你直接写出结果).考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D=∠ECB=30°,求出∠DEB=30°,求出BD=BE即可;(2)过E作EF∥BC交AC于F,求出等边三角形AEF,证△DEB和△ECF全等,求出BD=EF即可;(3)当D在CB的延长线上,E在AB的延长线式时,由(2)求出CD=3,当E在BA的延长线上,D在BC的延长线上时,求出CD=1.解答:解:(1)故答案为:=.(2)过E作EF∥BC交AC于F,∵等边三角形ABC,∴∠ABC=∠ACB=∠A=60°,AB=AC=BC,∴∠AEF=∠ABC=60°,∠AFE=∠ACB=60°,即∠AEF=∠AFE=∠A=60°,∴△AEF是等边三角形,∴AE=EF=AF,∵∠ABC=∠ACB=∠AFE=60°,∴∠DBE=∠EFC=120°,∠D+∠BED=∠FCE+∠ECD=60°,∵DE=EC,∴∠D=∠ECD,∴∠BED=∠ECF,在△DEB和△ECF中,∴△DEB≌△ECF,∴BD=EF=AE,即AE=BD,故答案为:=.(3)解:CD=1或3,理由是:分为两种情况:①如图1过A作AM⊥BC于M,过E作EN⊥BC于N,则AM∥EM,∵△ABC是等边三角形,∴AB=BC=AC=1,∵AM⊥BC,∴BM=CM=BC=,∵DE=CE,EN⊥BC,∴CD=2CN,∵AM∥EN,∴△AMB∽△ENB,∴=,∴=,∴BN=,∴CN=1+=,∴CD=2CN=3;②如图2,作AM⊥BC于M,过E作EN⊥BC于N,则AM∥EM,∵△ABC是等边三角形,∴AB=BC=AC=1,∵AM⊥BC,∴BM=CM=BC=,∵DE=CE,EN⊥BC,∴CD=2CN,∵AM∥EN,∴=,∴=,∴MN=1,∴CN=1﹣=,∴CD=2CN=113.已知:如图,AF平分∠BAC,BC⊥AF于点E,点D在AF上,ED=EA,点P在CF 上,连接PB交AF于点M.若∠BAC=2∠MPC,请你判断∠F与∠MCD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和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求出AB=AC=CD,推出∠CDA=∠CAD=∠CPM,求出∠MPF=∠CDM,∠PMF=∠BMA=∠CMD,在△DCM和△PMF中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即可.解答:解:∠F=∠MCD,理由是:∵AF平分∠BAC,BC⊥AF,∴∠CAE=∠BAE,∠AEC=∠AEB=90°,在△ACE和△ABE中∵,∴△ACE≌△ABE(ASA)∴AB=AC,∵∠CAE=∠CDE∴AM是BC的垂直平分线,∴CM=BM,CE=BE,∴∠CMA=∠BMA,∵AE=ED,CE⊥AD,∴AC=CD,∴∠CAD=∠CDA,∵∠BAC=2∠MPC,又∵∠BAC=2∠CAD,∴∠MPC=∠CAD,∴∠MPC=∠CDA,∴∠MPF=∠CDM,∴∠MPF=∠CDM(等角的补角相等),∵∠DCM+∠CMD+∠CDM=180°,∠F+∠MPF+∠PMF=180°,又∵∠PMF=∠BMA=∠CMD,∴∠MCD=∠F.14.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E分别在BC、AC边上,且AE=CD,AD 与BE相交于点F.(1)线段AD与BE有什么关系?试证明你的结论.(2)求∠BFD的度数.考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知∠BAC=∠C=60°,AB=CA,结合AE=CD,可证明△ABE≌△CAD,从而证得结论;(2)根据∠BFD=∠ABE+∠BAD,∠ABE=∠CAD,可知∠BFD=∠CAD+∠BAD=∠BAC=60°.解答:(1)证明:∵△ABC为等边三角形,∴∠BAC=∠C=60°,AB=CA.在△ABE和△CAD中,∴△ABE≌△CAD∴AD=BE.(2)解:∵∠BFD=∠ABE+∠BAD,又∵△ABE≌△CAD,∴∠ABE=∠CAD.∴∠BFD=∠CAD+∠BAD=∠BAC=60°.15.如图,在△ABC中,AB=BC,∠ABC=90°,F为AB延长线上一点,点E在BC 上,BE=BF,连接AE、EF和CF,求证:AE=CF.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根据已知利用SAS即可判定△ABE≌△CB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即可得到AE=CF.解答:证明:∵∠ABC=90°,∴∠ABE=∠CBF=90°,又∵AB=BC,BE=BF,∴△ABE≌△CBF(SAS).∴AE=CF.16.已知:如图,在△OAB中,∠AOB=90°,OA=OB,在△EOF中,∠EOF=90°,OE=OF,连接AE、BF.问线段AE与BF之间有什么关系?请说明理由.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分析:可以把要证明相等的线段AE,CF放到△AEO,△BFO中考虑全等的条件,由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得AO=BO,OE=OF,再找夹角相等,这两个夹角都是直角减去∠BOE的结果,当然相等了,由此可以证明△AEO≌△BFO;延长BF交AE于D,交OA于C,可证明∠BDA=∠AOB=90°,则AE⊥BF.解答:解:AE与BF相等且垂直,理由:在△AEO与△BFO中,∵Rt△OAB与Rt△OEF等腰直角三角形,∴AO=OB,OE=OF,∠AOE=90°﹣∠BOE=∠BOF,∴△AEO≌△BFO,∴AE=BF.延长BF交AE于D,交OA于C,则∠ACD=∠BCO,由(1)知∠OAE=∠OBF,∴∠BDA=∠AOB=90°,∴AE⊥BF.17.(2006•郴州)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上任意一点,过D分别向AB,AC引垂线,垂足分别为E,F,CG是AB边上的高.(1)DE,DF,CG的长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2)若D在底边的延长线上,(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不成立,又存在怎样的关系?请说明理由.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1)连接AD,根据三角形ABC的面积=三角形ABD的面积+三角形ACD的面积,进行分析证明;(2)类似(1)的思路,仍然用计算面积的方法来确定线段之间的关系.即三角形ABC的面积=三角形ABD的面积﹣三角形ACD的面积.解答:解:(1)DE+DF=CG.证明:连接AD,则S△ABC=S△ABD+S△ACD,即AB•CG=AB•DE+AC•DF,∵AB=AC,∴CG=DE+DF.(2)当点D在BC延长线上时,(1)中的结论不成立,但有DE﹣DF=CG.理由:连接AD,则S△ABD=S△ABC+S△ACD,即AB•DE=AB•CG+AC•DF∵AB=AC,∴DE=CG+DF,即DE﹣DF=CG.同理当D点在CB的延长线上时,则有DE﹣DF=CG,说明方法同上.18.如图甲所示,在△ABC中,AB=AC,在底边BC上有任意一点P,则P点到两腰的距离之和等于定长(腰上的高),即PD+PE=CF,若P点在BC的延长线上,那么请你猜测PD、PE和CF之间存在怎样的等式关系?写出你的猜测并加以证明.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分析:猜测:PD、PE、CF之间的关系为PD=PE+CF.根据∵S△PAB=AB•PD,S△PAC=AC•PE,S△CAB=AB•CF,S△PAC=AC•PE,AB•PD=AB•CF+AC•PE,即可求证.解答:解:我的猜测是:PD、PE、CF之间的关系为PD=PE+CF.理由如下:连接AP,则S△PAC+S△CAB=S△PAB,∵S△PAB=AB•PD,S△PAC=AC•PE,S△CAB=AB•CF,又∵AB=AC,∴S△PAC=AB•PE,∴AB•PD=AB•CF+AB•PE,即AB(PE+CF)=AB•PD,∴PD=PE+CF.。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3章《三角形》单元测试试卷及答案(3)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3章《三角形》单元测试试卷及答案(3)

,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 3 章《三角形》单元测试试卷及答案(3)一、填空题(共 10 小题)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 3cm 和 7cm ,则它的周长是_________ cm .△2.若∠A=∠B=2∠C ,则 ABC 是 _________ 三角形.(填“钝角”、“锐角”或“直 角”)△3.如图, ABC≌△DEF ,△ABC 的周长为 25cm AB=6cm ,CA=8cm ,则 DE= _________ , DF= _________ ,EF= _________ .4.如图,AB=AD ,BC=DC ,要证∠B=∠D ,则需要连接 _________ ,从而可证 _________和 _________ 全等.5.如图,AD ,AE 分别是△ABC 的角平分线和高线,且∠B=50°,∠C=70°,则∠EAD= _________ .△6.如图,CA⊥BE ,且 ABC≌△ADE ,则 BC 与 DE 的关系是 _________ .7.如图,有一块边长为 4 的正方形塑料模板 ABCD ,将一块足够大的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 点落在 A 点,两条直角边分别与 CD 交于点 F ,与 CB 延长线交于点 E .则四边形 AECF 的 面积是 _________ .8.如图,BA∥CD,∠A=90°,AB=CE,BC=ED,则△CED≌_________,根据是_________.△9.如图,ABC中,AB=AC,BC=8,BD是AC边上的中线,△ABD与△BDC的周长的差是2,则AB=_________.10.如图,对面积为1的△ABC逐次进行以下操作:第一次操作,分别延长AB,BC,CA,得到A B C,至点A,B,C,使得A B=2AB,B C=2BC,C A=2CA,顺次连接A,B,C△1 11111111111记其面积为S;第二次操作,分别延长A B,B C,C A至点A,B,C,使得A B=2A B,11111112222111,得到A B C,记其面积为S;…;按B C=2B C,C A=2C A,顺次连接A,B,C△221112111222222B C,则其面积S=_________.此规律继续下去,可得到A△5555二、选择题(共8小题)11.在下列四组线段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2,2,5B.3,7,10C.3,5,9D.4,5,7△12.(2011•宿迁)如图,已知∠1=∠2,则不一定能使ABD≌△ACD的条件是()A.AB=AC B.BD=CD C.∠B=∠C D.∠BDA=∠CDA 13.如图,∠ACB=90°,CD⊥AB,垂足为D,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图中有三个直角三角形B.∠1=∠2C.∠1和∠B都是∠A的余角D.∠2=∠A14.如图,AC⊥BC,CD⊥AB,DE⊥BC,分别交B C,AB,BC于点C,D,E,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AC是△ABC和△ABE的高B.DE,DC都是△BCD的高C.DE是△DBE和△ABE的高D.AD,CD都是△ACD的高15.角α和β互补,α>β,则β的余角为()A.α﹣βB.180°﹣α﹣βC.D.△16.根据下列已知条件,能唯一画出ABC的是()A.AB=3,BC=4,AC=8B.AB=4,BC=3,∠A=30°C.∠A=60°,∠B=45°,AB=4D.∠C=90°,AB=6△17.下列各组条件中,能判定ABC≌△DEF的是()A.AB=DE,BC=EF,∠A=∠DB.∠A=∠D,∠C=∠F,AC=EFC.AB=DE,BC=EF,△ABC的周长=△DEF的周长D.∠A=∠D,∠B=∠E,∠C=∠F△18.如图,DAC和△EBC均是等边三角形,AE、BD分别与CD、CE交于点M、N,有如下结论:①△ACE≌△DCB;②CM=CN;③AC=DN.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3个B.2个C.1个D.0个三、解答题(共7小题)19.如图,在小河的同侧有A,B,C,D四个村庄,图中线段表示道路.邮递员从A村送信到B村,总是走经过C村的道路,不走经过D村的道路,这是为什么呢?请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说明其中的道理.20.如图,AB=AD,BC=DC,AC与BD相交于点E,由这些条件你能推出哪些结论?(不再添加辅助线,不再标注其它字母.不写推理过程,只要求写出四个你认为正确的结论即可)21.如图是一个平分角的仪器,其中AB=AD,BC=DC,将点A放在角的顶点,AB和AD 沿着角的两边放正,沿AC画一条射线AE,AE就是角平分线,请说明它的道理.22.如图,A、B两个建筑物分别位于河的两岸,为了测量它们之间的距离,可以沿河岸作射线BF,且使BF⊥AB,在BF上截取BC=CD,过D点作DE⊥BF,使E、C、A在一条直线上,则DE的长就是A、B之间的距离,请说明理由..23.如图,公园有一条“Z”字形道路 ABCD ,其中 AB∥CD ,在 E 、M 、F 处各有一个小 石凳,且 BE=CF ,M 为 BC 的中点,请问三个小石凳是否在一条直线上?说出你推断的理 由.△24.如图, ABC 中,AB=BC=CA ,∠A=∠ABC=∠ACB ,在△ABC 的顶点 A ,C 处各有 一只小蚂蚁,它们同时出发,分别以相同速度由 A 向 B 和由 C 向 A 爬行,经过 t (s )后, 它们分别爬行到了 D ,E 处,设 DC 与 BE 的交点为 F .(△1)证明 ACD≌△CBE ;(2)小蚂蚁在爬行过程中,DC 与 BE 所成的∠BFC 的大小有无变化?请说明理由.25.我们知道,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那么在什 么情况下,它们会全等? (1)阅读与证明:对于这两个三角形均为直角三角形,显然它们全等.对于这两个三角形均为钝角三角形,可证它们全等(证明略) 对于这两个三角形均为锐角三角形,它们也全等,可证明如下:已知: ABC 、 A △1B C 均为锐角三角形,AB=A B ,BC=B C ,∠C=∠C .1 1 1 1 1 l l求证:ABC≌ A △1B C .1 1(请你将下列证明过程补充完整.)证明:分别过点 B ,B 作 BD⊥CA 于 D , 1B D ⊥C A 于D .1 11 11 则∠BDC=∠B D C =90°, 1 1 1∵BC=B C ,∠C=∠C , 1 11∴ BCD≌ B △1C D ,1 1∴BD=B D .1 1(2)归纳与叙述:由(1)可得到一个正确结论,请你写出这个结论.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共10小题)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cm和7cm,则它的周长是17cm.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专题:分类讨论.分析:等腰三角形两边的长为3cm和7cm,具体哪条是底边,哪条是腰没有明确说明,因此要分两种情况讨论.解答:解:①当腰是3cm,底边是7cm时:不满足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因此舍去.②当底边是3cm,腰长是7cm时,能构成三角形,则其周长=3+7+7=17cm.故答案为:17.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已知没有明确腰和底边的题目一定要想到两种情况,分类进行讨论,还应验证各种情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进行解答,这点非常重要,也是解题的关键.△2.若∠A=∠B=2∠C,则ABC是锐角三角形.(填“钝角”、“锐角”或“直角”)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和已知条件设未知数,列方程求解,再判断形状.解答:解:设三角分别是∠A=a°,∵∠A=2∠B=3∠C,∴∠B=a°,∠B=a°,则a+a+a=180°,解a≈98°.所以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故答案为钝角.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正确的设出一个角并表示出其他角是解决此题的关键.△3.如图,ABC≌△DEF,△ABC的周长为25cm,AB=6cm,CA=8cm,则DE=6cm,DF=8cm,EF=11cm.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ABC的周长求出BC,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解答即可.解答:解:∵△ABC的周长为25cm,AB=6cm,CA=8cm,∴BC=25﹣6﹣8=11cm,∵△ABC≌△DEF,∴DE=AB=6cm,DF=AC=8cm,EF=BC=11cm.故答案为:6cm;8cm;11cm.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的性质,熟记性质并准确找出对应边是解题的关键.4.如图,AB=AD,BC=DC,要证∠B=∠D,则需要连接AC,从而可证△ABC和△ADC全等.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连接AC,根据AB=AD,BC=DC,AC=AC即可证明△ABC≌△ADC,于是得到∠B=∠D.解答:解:连接AC,在△ABC和△ADC中,∵,∴△ABC≌△ADC(SSS),∴∠B=∠D.故答案为△AC,ABC,△AD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知识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其判定定理,此题基础题,比较简单.5.如图,AD,AE分别是△ABC的角平分线和高线,且∠B=50°,∠C=70°,则∠EAD= 10°.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求出∠BAC,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BAD,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B AE,然后根据∠EAD=∠BAE﹣∠BAD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B=50°,∠C=70°,∴∠BAC=180°﹣∠B﹣∠C=180°﹣50°﹣70°=60°,∵AD是△ABC的角平分线,∴∠BAD=∠BAC=×60°=30°,∵AE是△ABC的高线,∴∠BAE=90°﹣∠B=90°﹣50°=40°,∴∠EAD=∠BAE﹣∠BAD=40°﹣30°=10°.故答案为:10°.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高线的定义,是基础题,准确识图找出各角度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6.如图,CA⊥BE,且ABC≌△ADE,则BC与DE的关系是相等且垂直.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BC=DE,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C=∠E,根据垂直的定义求出∠BAC=90°,然后求出∠B+∠E=90°,从而得到∠BFE=90°,即BC⊥DE.解答:解:∵△ABC≌△ADE,∴BC=DE,∠C=∠E,∵CA⊥BE,∴∠BAC=90°,∵∠B+∠C=180°﹣∠BAC=180°﹣90°=90°,∴∠B+∠E=90°,∴∠BFE=180°﹣(∠B+∠E)=180°﹣90°=90°,∴BC⊥DE,故BC与DE的关系是相等且垂直.故答案为:相等且垂直.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主要利用了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垂直的定义,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有一块边长为4的正方形塑料模板ABCD,将一块足够大的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A点,两条直角边分别与CD交于点F,与CB延长线交于点E.则四边形AECF的面积是16.△S AEB =S△=S△ , 考点: 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 由四边形 ABCD 为正方形可以得到∠D=∠B=90°,AD=AB ,又∠ABE=∠D=90°,而∠EAF=90°由此可以推出∠DAF+∠BAF=90°,∠BAE+∠BAF=90°,进一步得到∠DAF=∠BAE ,所以可以证明△AEB≌△AFD ,所以 AFD ,那么它们 都加上四边形 ABCF 的面积,即可四边形 AECF 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从而求出 其面积.解答: 解:∵四边形 ABCD 为正方形,∴∠D=∠ABC=90°,AD=AB , ∴∠ABE=∠D=90°, ∵∠EAF=90°,∴∠DAF+∠BAF=90°,∠BAE+∠BAF=90°, ∴∠DAF=∠BAE , ∴△AEB≌△AFD ,△∴S AEB AFD∴它们都加上四边形 ABCF 的面积,可得到四边形 AECF 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16.故答案为:16.点评: 本题需注意:在旋转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全等三角形,应根据所给条件找到.8.如图,BA∥CD ,∠A=90°,AB=CE ,BC=ED ,则△CED≌ △ABC ,根据是HL .考点: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 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求出∠DCE=90°,然后利用“HL”证明△CED 和△ABC 全等.解答: 解:∵BA∥CD ,∠A=90°,∴∠DCE=180°﹣∠A=180°﹣90°=90°, ∵在 Rt△CED 和 Rt△ABC 中,,∴ CED≌ ABC (△HL ). 故答案为: ABC ,△HL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求出∠DCE=90°是解题的关键.△9.如图, ABC 中,AB=AC ,BC=8,BD 是 AC 边上的中线,△ABD 与△BDC 的周长的 差是 2,则 AB= 10 .考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 根据三角形中线的定义可得 AD=CD ,然后求出△ABD 与△BDC 的周长的差=AB﹣BC ,再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答: 解:∵BD 是 AC 边上的中线,∴AD=CD ,∴△ABD 与△BDC 的周长的差=(AB+AD+BD )﹣(BC+CD+BD )=AB ﹣BC , ∵△ABD 与△BDC 的周长的差是 2,BC=8, ∴AB ﹣8=2, ∴AB=10.故答案为:10.点评: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腰上的中线的定义,求出△ABD 与△BDC 的周长的差=AB﹣BC 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本题的难点.10.如图,对面积为 1 的△ABC 逐次进行以下操作:第一次操作,分别延长 AB ,BC ,CA 至点 A ,B ,C ,使得 A B=2AB ,B C=2BC ,C A=2CA ,顺次连接 A ,B ,C △1,得到 A B C ,111111111 1 1记其面积为 S ;第二次操作,分别延长 A B ,B C ,C A 至点 A ,B ,C ,使得 A B =2A B , 11 11 11 12222 1 1 1B C =2B C ,C A =2C A ,顺次连接 A ,B ,C △2,得到 A B C ,记其面积为 S ;…;按 2 11 12 11 1222 2 22此规律继续下去,可得到A △5BC ,则其面积 S = 195 .5 5 5考点: 三角形的面积. 专题: 压轴题;操作型.分析: 根据高的比等于面积比推理出A △1BC 的面积是 A △1BC 面积的 2 倍,则 A △1B B 的11面积是A △1BC 面积的 3 倍…,以此类推,得出 A △2BC 的面积.2 2解答: 解:连接 A C ,根据 A B=2AB ,得到:AB :A A=1:3,111因而若过点 B ,A 作△ABC 与 AA △1C 的 AC 边上的高,则高线的比是 1:3, 1因而面积的比是 1:△3,则 A BC 的面积是△ABC 的面积的 2 倍,1设△ABC 的面积是 △a ,则 A BC 的面积是 2a , 1同理可以得到A △1BC 的面积是 A △1BC 面积的 2 倍,是 4a ,1则 A △1B B 的面积是 6a ,1同理B △1C C 和 A △1C A 的面积都是 6a ,11△A B C 的面积是 19a ,1 1 1即 A △1B C 的面积是△ABC 的面积的 19 倍, 1 1同理A △2BC 的面积是 A △1B C 的面积的 19 倍,2 21 1即 A △1B C 的面积是 △19, A B C 的面积 192,1 12 2 2依此类推,AB C的面积是S=195=2476099.△5555点评:正确判断相邻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之间的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本题的难度较大.二、选择题(共8小题)11.在下列四组线段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2,2,5B.3,7,10C.3,5,9D.4,5,7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求解.解答:解:A、∵2+2=4<5,∴2,2,5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B、∵3+7=10,∴3,7,10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C、∵3+5=8<9,∴3,5,9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D、4,5,7能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熟记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是解题的关键.△12.(2011•宿迁)如图,已知∠1=∠2,则不一定能使ABD≌△ACD的条件是()A.AB=AC B.BD=CD C.∠B=∠C D.∠BDA=∠CDA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专题:压轴题.分析:利用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ASA,SAS,AAS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A、∵∠1=∠2,AD为公共边,若AB=AC,则△ABD≌△ACD(SAS);故本选项正确,不合题意.B、∵∠1=∠2,AD为公共边,若BD=CD,不符合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不能判定△ABD≌△ACD;故本选项错误,符合题意.C、∵∠1=∠2,AD为公共边,若∠B=∠C,则△ABD≌△ACD(AAS);故本选项正确,不合题意.D、∵∠1=∠2,AD为公共边,若∠BDA=∠CDA,则△ABD≌△ACD(ASA);故本选项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的理解和掌握,此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13.如图,∠ACB=90°,CD⊥AB,垂足为D,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图中有三个直角三角形C.∠1和∠B都是∠A的余角B.∠1=∠2 D.∠2=∠A考点: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在△ABC中,∠ACB=90°,CD⊥AB,因而△ACD∽△CBD∽△ABC,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就可以证明各个选项.解答:解:∵∠ACB=90°,CD⊥AB,垂足为D,∴△ACD∽△CBD∽△ABC.A、∴图中有三个直角三角形Rt△ACD、Rt△CBD、Rt△ABC;故本选项正确;B、应为∠1=∠B、∠2=∠A;故本选项错误;C、∴∠1=∠B、∠2=∠A,而∠B是∠A的余角,∴∠1和∠B都是∠A的余角;故本选项正确;D、∴∠2=∠A;故本选项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把这个三角形分成的两个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14.如图,AC⊥BC,CD⊥AB,DE⊥BC,分别交B C,AB,BC于点C,D,E,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AC是△ABC和△ABE的高C.DE是△DBE和△ABE的高B.DE,DC都是△BCD的高D.AD,CD都是△ACD的高考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分析:三角形的高即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对边引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根据概念可知.解答:解:A、AC是△ABC和△ABE的高,正确;B、DE,DC都是△BCD的高,正确;C、DE不是△ABE的高,错误;D、AD,CD都是△ACD的高,正确.故选C.点评:考查了三角形的高的概念.15.角α和β互补,α>β,则β的余角为()A.α﹣βB.180°﹣α﹣βC.D.考点:余角和补角.分析:根据互为补角的两个角的和等于180°表示出α+β,再根据互为余角的两个角的和等于90°列式整理即可得解.解答:解:∵角α和β互补,∴α+β=180°,∴β的余角为:90°﹣β=(α+β)﹣β=(α﹣β).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余角和补角,利用90°和180°的倍数关系消掉常数是解题的关键.△16.根据下列已知条件,能唯一画出ABC的是()A.AB=3,BC=4,AC=8C.∠A=60°,∠B=45°,AB=4B.AB=4,BC=3,∠A=30°D.∠C=90°,AB=6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专题:作图题;压轴题.分析:要满足唯一画出△ABC,就要求选项给出的条件符合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不符合判定方法的画出的图形不一样,也就是三角形不唯一,而各选项中只有C选项符合ASA,是满足题目要求的,于是答案可得.解答:解:A、因为AB+BC<AC,所以这三边不能构成三角形;B、因为∠A不是已知两边的夹角,无法确定其他角的度数与边的长度;C、已知两角可得到第三个角的度数,已知一边,则可以根据ASA来画一个三角形;D、只有一个角和一个边无法根据此作出一个三角形.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三角形的作图方法等知识点;能画出唯一三角形的条件一定要满足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不符合判定方法的画出的三角形不确定,当然不唯一.△17.下列各组条件中,能判定ABC≌△DEF的是()A.AB=DE,BC=EF,∠A=∠DB.∠A=∠D,∠C=∠F,AC=EFC.AB=DE,BC=EF,△ABC的周长=△DEF的周长D.∠A=∠D,∠B=∠E,∠C=∠F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三组对应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SSS))可得当AB=DE,BC=EF,AC=DF可判定△ABC≌△DEF,做题时要对选项逐个验证.解答:解:A、满足SSA,不能判定全等;B、AC=EF不是对应边,不能判定全等;C、符合SSS,能判定全等;D、满足AAA,不能判定全等.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在应用判定方法做题时找准对应关系,对选项逐一验证,而AAA,SSA不能作为全等的判定方法.△18.如图,DAC和△EBC均是等边三角形,AE、BD分别与CD、CE交于点M、N,有如下结论:①△ACE≌△DCB;②CM=CN;③AC=DN.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3个B.2个C.1个D.0个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性质得出AC=CD,BC=CE,∠ACD=∠BCE=60°,求出∠ACE=∠BCD,根据SAS证△ACE≌△BCD,推出∠NDC=∠CAM,求出∠DCE=∠ACD,证△ACM≌△DCN,推出CM=CN,AM=DN,即可判断各个结论.解答:解:∵△DAC和△EBC均是等边三角形,∴AC=CD,BC=CE,∠ACD=∠BCE=60°,∴∠ACD+∠DCE=∠BCE+∠DCE,∴∠ACE=∠BCD,在△ACE和△BCD中∴△ACE≌△BCD(SAS);∴①正确;∵∠ACD=∠BCE=60°,∴∠DCE=180°﹣60°﹣60°=60°=∠ACD,∵△ACE≌△BCD,∴∠NDC=∠CAM,在△ACM和△DCN中∴△ACM≌△DCN(ASA),∴CM=CN,AM=DN,∴②正确;∵△ADC是等边三角形,∴AC=AD,∠ADC=∠ACD,∵∠AMC>∠ADC,∴∠AMC>∠ACD,∴AC>AM,即AC>DN,∴③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辨析能力.三、解答题(共7小题)19.如图,在小河的同侧有A,B,C,D四个村庄,图中线段表示道路.邮递员从A村送信到B村,总是走经过C村的道路,不走经过D村的道路,这是为什么呢?请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说明其中的道理.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分析:延长AC交BD于E,根据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得AD+DE>AC+CE,CE+BE>BC,然后整理得到AD+BD>AC+BC,从而得解.解答:解:如图,延长AC交BD于E,在△ADE中,AD+DE>AC+CE,在△CBE中,CE+BE>BC,∴AD+DE+CE+BE>AC+CE+BC,∴AD+BD>AC+BC,因此,邮递员由A村到B村送信,经过C村路程近些,所以,他总是走经过C村的道路,不走经过D村的道路.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熟记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是解题的关键.20.如图,AB=AD,BC=DC,AC与BD相交于点E,由这些条件你能推出哪些结论?(不再添加辅助线,不再标注其它字母.不写推理过程,只要求写出四个你认为正确的结论即可)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开放型.分析:由AB=AD,BC=DC知,AC是BD的中垂线,∴DE⊥AC,可由SSS证得△ABC≌△ADC及AC平分∠BAD等.解答:解:由已知得,AC垂直平分BD,即直线AC为四边形ABCD的对称轴,由对称性可知:DE=BE,DE⊥AC于△E,ABC≌ADC,△AC平分∠BAD等.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做题时要从已知开始思考,结合全等的判定方法进行取舍.21.如图是一个平分角的仪器,其中AB=AD,BC=DC,将点A放在角的顶点,AB和AD 沿着角的两边放正,沿AC画一条射线AE,AE就是角平分线,请说明它的道理.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专题:证明题.分析:AC为公共边,其中AB=AD,BC=DC,利用SSS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题.解答:证明:△ABC与△ADC中,∵AB=AD,BC=DC,AC=AC,∴△ABC≌△ADC(SSS),∴∠BAC=∠DAC.即AE平分∠BAD.不论∠DAB是大还是小,始终有AE平分∠BAD.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这种设计,用SSS判断全等,再运用性质,是全等三角形判定及性质的综合运用,做题时要认真读题,充分理解题意.22.如图,A、B两个建筑物分别位于河的两岸,为了测量它们之间的距离,可以沿河岸作射线BF,且使BF⊥AB,在BF上截取BC=CD,过D点作DE⊥BF,使E、C、A在一条直线上,则DE的长就是A、B之间的距离,请说明理由.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分析:可以沿河岸作射线BF,且使BF⊥AB,在BF上截取BC=CD,过D点作DE⊥BF,使E、C、A在一条直线上,证明出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从而可得到结论.解答:解:∵∠ACB=∠DCE,BC=CD,∠B=∠EDC=90°,∴△ACB≌△ECD,∴AB=DE.点评: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关键是证明三角形全等,从而得到线段相等,得到结论.23.如图,公园有一条“Z”字形道路ABCD,其中AB∥CD,在E、M、F处各有一个小石凳,且BE=CF,M为BC的中点,请问三个小石凳是否在一条直线上?说出你推断的理由.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分析:首先连接EM、△MF,再证明BEM≌△CFM可得∠BME=∠FMC,再根据∠BME+∠EMC=180°,可得∠FMC+∠EMC=180,进而得到三个小石凳在一条直线上.解答:解:连接EM、MF,∵AB∥CD,∴∠B=∠C,又∵M为BC中点,∴BM=MC.,∴在△BEM和△CFM中∴△BEM≌△CFM(SAS),∴∠BME=∠FMC,∵∠BME+∠EMC=180°,∴∠FMC+∠EMC=180°,∴三个小石凳在一条直线上.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证明△BEM≌△CFM,证明出∠FMC+∠EMC=180°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4.如图,ABC中,AB=BC=CA,∠A=∠ABC=∠ACB,在△ABC的顶点A,C处各有一只小蚂蚁,它们同时出发,分别以相同速度由A向B和由C向A爬行,经过t(s)后,它们分别爬行到了D,E处,设DC与BE的交点为F.(△1)证明ACD≌△CBE;(2)小蚂蚁在爬行过程中,DC与BE所成的∠BFC的大小有无变化?请说明理由.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分析:(1)根据小蚂蚁的速度相同求出AD=CE,再利用“边角边”证明△ACD和△CBE 全等即可;(2)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EBC=∠ACD,然后表示出∠BFC,再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CB,从而得到∠BFC.解答:(1)证明:∵小蚂蚁同时从A、C出发,速度相同,∴t(s)后两只小蚂蚁爬行的路程AD=CE,∵在△ACD和△CBE中,,∴△ACD≌△CBE(SAS);(△2)解:∵ACD≌△CBE,∴∠EBC=∠ACD,∵∠BFC=180°﹣∠EBC﹣∠BCD,∴∠BFC=180°﹣∠ACD﹣∠BCD,=180°﹣∠ACB,∵∠A=∠ABC=∠ACB,∴∠ACB=60°,∴∠BFC=180°﹣60°=120°,∴∠BFC无变化.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主要利用了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根据小蚂蚁的速度相同求出AD=CE是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关键.25.(2006•绍兴)我们知道,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它们会全等?.△1B △1(1)阅读与证明:对于这两个三角形均为直角三角形,显然它们全等.对于这两个三角形均为钝角三角形,可证它们全等(证明略) 对于这两个三角形均为锐角三角形,它们也全等,可证明如下:已知: ABC 、 A △1B C 均为锐角三角形,AB=A B ,BC=B C ,∠C=∠C .1 1 1 1 1 l l 求证:ABC≌ A △1B C . 1 1 (请你将下列证明过程补充完整.) 证明:分别过点 B ,B 作 BD⊥CA 于 D ,1 B D ⊥C A 于 D . 1 1 1 1 1则∠BDC=∠B D C =90°,1 1 1 ∵BC=B C ,∠C=∠C ,1 1 1 ∴ BCD≌ B △1C D ,1 1 ∴BD=B D . 1 1 (2)归纳与叙述:由(1)可得到一个正确结论,请你写出这个结论.考点: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专题: 压轴题;阅读型.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首先易证得 ADB≌ A △1B C 然后易证出 1 1 ABC≌ A C .1 1解答: 证明:(1)证明:分别过点 B ,B 作 BD⊥CA 于 D ,1 B D ⊥C A 于 D . 1 1 1 1 1 则∠BDC=∠B D C =90°,1 1 1∵BC=B C ,∠C=∠C ,1 1 1 ∴ BCD≌ B △1C D ,1 1 ∴BD=B D . 1 1 补充:∵AB=A B ,∠ADB=∠A D B =90°.1 1 1 1 1 ∴ ADB≌ A △1D B (HL ),1 1 ∴∠A=∠A , 1又∵∠C=∠C ,BC=B C ,1 1 1 在△ABC 与 A △1B C 中,1 1∵,∴ ABC≌ A △1B C (AAS );1 1(△2)解:若两三角形( ABC 、 AB C )均为锐角三角形或均为直角三角形或均 1 1为钝角三角形,则它们全等(AB=A B,BC=B C,∠C=∠C△1,则ABC≌A△1B C).111111点评:命题立意: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阅读理解能力及分析归纳能力.做题时要认真读题,明白题意,然后按要求答题.。

《第1章三角形的证明》单元测试题-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含答案) (4)

《第1章三角形的证明》单元测试题-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含答案) (4)

第1章三角形的证明单元测试考试范围:第1章三角形的证明;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2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2022·天津市第七中学八年级期末)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50︒,则这个三角形的一个底角的大小是()A.65︒B.40︒C.50︒D.80︒2.(2021·黑龙江五常·八年级期末)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4,5,则它的周长是()A.13B.14C.13或14D.9或12=,3.(2021·辽宁铁岭·八年级期末)如图,E是等边ABC∆中AC边上的点,12∠=∠,BE CD ∆是()则ADEA.等腰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C.不等边三角形D.无法确定4.(2021·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实验中学八年级阶段练习)满足下列条件的△ABC,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A.△A:△B:△C=5:12:13B.a:b:c=3:4:5C.△C=△A﹣△B D.b2=a2﹣c25.(2021·浙江瑞安·八年级期中)如图,在3×3的方格纸中,已知点A,B在方格顶点上(也称格点),若点C也是格点,且使得△ABC为直角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C点有()A.1个B.2个C.3个D.4个6.(2021·湖南·永州市剑桥学校八年级期中)已知△A,△B为直角△ABC两锐角,△B=54°,则△A=()A.60°B.36°C.56°D.46°7.(2021·黑龙江平房·八年级期末)到三角形三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是此三角形()A.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B.三条中线的交点C.三条高的交点D.三边中垂线的交点8.(2021·广西三江·八年级期中)如图,AB垂直平分CD,若AC=2cm,BC=3cm,则四边形ACBD的周长是()A.5 cm B.8 cm C.9 cm D.10 cm9.(2021·湖南·株洲市天元区雷打石学校八年级期末)如图,在△ABC中,AB=AC,△A=36°,AC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E,点D为垂足,连接EC.如果BC=6,△BCE的周长是17,那么AB的长为()A .12B .11C .10D .510.(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如图,在ABC 中,90C ∠=︒,DE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AD 恰好平分BAC ∠.若3DE =,则BC 的长是( )A .9B .6C .7D .511.(2021·四川南充·八年级期末)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BD 平分△ABC 交AC 于点D ,过点D 作DE △BC 交AB 于点E ,△ABC =30°,DC =2.动点P 从点B 出发,沿着B →C →A 运动,当S △PBE =4时,则△PEB 度数是( )A .105°B .75°或105°C .150°D .75°或150° 12.(2022·全国·八年级)如图所示,,AB CD O ∥为BAC ∠与ACD ∠平分线的交点,OE AC ⊥于,E 若2OE =,则AB 与CD 之间的距离是( )A .2B .4C .8D .无法确定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3.(2022·广东东莞·八年级期末)若一条长为24cm 的细线能围成一边长等于9cm 的等腰三角形,则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_____cm .14.(2021·广东南沙·八年级期末)如图,△ABC 中,AB =AC =DC ,D 在BC 上,且AD =DB ,则△BAC =_____.15.(2021·江苏赣榆·八年级期末)如图,点P 是等边△ABC 内的一点,PA =6,PB =8,PC =10,若点P ′是△ABC 外的一点,且△P ′AB △△PAC ,则△APB 的度数为___.16.(2021·辽宁铁岭·八年级期末)如图,△80A ︒=,O 是AB ,AC 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则BOC ∠的度数是________︒.17.(辽宁省抚顺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如图,ABC 中,90C ∠=︒,AC BC =,AD 是CAB ∠的平分线,DE AB ⊥于点E ,已知8cm AC ,则BD DE +=______cm .18.(2021·广西隆安·八年级期中)如图,已知ABC 的周长是23,,OB OC 分别平分ABC ∠和,ACB OD BC ∠⊥于D ,且4,OD ABC =的面积是_______.三、解答题一(每小题8分,共16分)19.(2021·广东南沙·八年级期末)如图,在△ABC 中,AD △BC ,垂足为D .(1)尺规作图:作线段AC 的垂直平分线EF ,分别交BC 、AC 于点E 、F .(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若AB =EC ,AC =6,CD =5,求△ABC 的周长.20.(2021·陕西临渭·八年级期中)如图,在△ABC中,AB=7cm,AC=25cm,BC=24cm,动点P从点A出发沿AB方向以1cm/s的速度运动至点B,动点Q从点B出发沿BC方向以6cm/s 的速度运动至点C,P、Q两点同时出发.(1)求△B的度数;(2)连接PQ,若运动2s时,求P、Q两点之间的距离.21.(2021·湖北·监利市朱河镇初级中学.八年级期中)已知:如图,在△ABC中,△ABC和△ACB 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P,且PE△AB,PF△AC,垂足分别为E、F.(1)求证:PE=PF;(2)连接AP,若△ACB=80°,求△APB的度数.BC,22.(2022·辽宁大石桥·八年级期末)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延长BC到点E,使CE=12若D是AC的中点,连接ED并延长交AB于点F.(1)若AF=3,求AD的长;(2)求证:DE=2DF.23.(2021·湖北·监利市朱河镇初级中学.八年级期中)如图,△ABC中,AB=AC,BF△AE于E 交AF于点F,连结CF.△BAC;(1)如图1所示,当EF=BE+CF,求证△EAF=12△BAC,求证:CF=BF+2BE.(2)如图2所示,△EAF=1224.(2022·四川仁寿·八年级期末)如图,已知△ABC中,△C=90°,AC=5cm,BC=12cm,P、Q是△ABC边上的两个动点,其中点P从点A开始沿AC运动,且速度为每秒1cm,点Q从点C开始沿CB运动,且速度为每秒2cm,其中一个点到达端点,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它们同时出发,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1)当t=2秒时,求PQ的长;(2)求运动时间为几秒时,△PQC是等腰三角形?(3)P、Q在运动的过程中,用含t(0<t<5)的代数式表示四边形APQB的面积.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2022·天津市第七中学八年级期末)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50︒,则这个三角形的一个底角的大小是( )A .65︒B .40︒C .50︒D .80︒ 【答案】A【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即可求解.【详解】解:△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50︒,△这个三角形的一个底角的大小是()118050652︒-︒=︒ . 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 2.(2021·黑龙江五常·八年级期末)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4,5,则它的周长是( )A .13B .14C .13或14D .9或12【答案】C【分析】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两腰长相等,需进行分类讨论:当腰长为5,底边长为4时;当腰长为4,底边长为5时,分别计算三角形周长即可.【详解】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两腰长相等,需进行分类讨论:当腰长为5,底边长为4时,周长为:25414⨯+=;⨯+=;当腰长为4,底边长为5时,周长为:24513故选:C.【点睛】题目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对等腰三角形进行分类讨论是解题关键.=,3.(2021·辽宁铁岭·八年级期末)如图,E是等边ABC∆中AC边上的点,12∠=∠,BE CD ∆是()则ADEA.等腰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C.不等边三角形D.无法确定【答案】B【分析】先证得△ABE△△ACD,可得AE=AD,△BAE=△CAD=60°,即可证明△ADE是等边三角形.【详解】解:△△ABC为等边三角形△AB=AC,△BAE=60°,△△1=△2,BE=CD,△△ABE△△ACD(SAS),△AE=AD,△BAE=△CAD=60°,△△ADE是等边三角形.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关键在于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4.(2021·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实验中学八年级阶段练习)满足下列条件的△ABC,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A.△A:△B:△C=5:12:13B.a:b:c=3:4:5C.△C=△A﹣△B D.b2=a2﹣c2【答案】A【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勾股定理逆定理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利用排除法求解.【详解】解:A、△△A:△B:△C=5:12:13,△△C=180°×1325=93.6°,不是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正确;B、△32+42=52,△是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C、△△A﹣△B=△C,△△A=△B+△C,△△A+△B+△C=180°,△△A=90°,△是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D、△b2=a2﹣c2,△a2=b2+c2,是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主要利用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勾股定理逆定理.5.(2021·浙江瑞安·八年级期中)如图,在3×3的方格纸中,已知点A,B在方格顶点上(也称格点),若点C也是格点,且使得△ABC为直角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C点有()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C【分析】根据题意,结合图形,分两种情况讨论:①AB为直角△ABC斜边;②AB为等腰直角△ABC 其中的一条直角边.【详解】解:如图,分情况讨论:①AB为直角△ABC斜边时,符合条件的格点C点有2个;②AB为直角△ABC其中的一条直角边时,符合条件的格点C点有1个.故共有3个点,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判定;解答本题关键是根据题意,画出符合实际条件的图形,数形结合的思想是数学解题中很重要的解题思想.6.(2021·湖南·永州市剑桥学校八年级期中)已知△A,△B为直角△ABC两锐角,△B=54°,则△A=()A.60°B.36°C.56°D.46°【答案】B【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互余计算即可.【详解】解:△△A,△B为直角△ABC两锐角,△9036∠=︒-∠=︒,A B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余是解题的关键.7.(2021·黑龙江平房·八年级期末)到三角形三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是此三角形()A.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B.三条中线的交点C.三条高的交点D.三边中垂线的交点【答案】D【分析】由题意根据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性质,则有三角形三边中垂线的交点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距离相等.【详解】解:△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的点是三角形三边中垂线的交点.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8.(2021·广西三江·八年级期中)如图,AB垂直平分CD,若AC=2cm,BC=3cm,则四边形ACBD的周长是()A.5 cm B.8 cm C.9 cm D.10 cm【答案】D【分析】由AB垂直平分CD,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D=AC=2cm,BD=BC=3cm,继而求得答案.【详解】解:△AB垂直平分CD,△AD=AC=2cm,BD=BC=3cm,△四边形ABCD的周长是:AC+BC+BD+AD=10(cm).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注意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9.(2021·湖南·株洲市天元区雷打石学校八年级期末)如图,在△ABC中,AB=AC,△A=36°,AC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E,点D为垂足,连接EC.如果BC=6,△BCE的周长是17,那么AB的长为()A.12B.11C.10D.5【答案】B【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CE=AE,从而得出答案.【详解】解:△AC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E,点D为垂足,△CE=AE,△BE+AE=BE+CE=AB,△△BCE的周长是17,△BC+CE+BE=17,△BC=6,△BE+CE=17﹣6=11,△AB=11,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熟知性质是解题的关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10.(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如图,在ABC 中,90C ∠=︒,DE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AD 恰好平分BAC ∠.若3DE =,则BC 的长是( )A .9B .6C .7D .5【答案】A【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上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可得AD BD =,再根据等边对等角的性质求出DAB B ∠=∠,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与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30B ∠=︒,再根据直角三角形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求出BD ,然后求解即可.【详解】解:AD 平分BAC ∠,且DE AB ⊥,90C ∠=︒,3CD DE ∴==,DE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AD BD ∴=,B DAB ∴∠=∠,DAB CAD ∠=∠,CAD DAB B ∴∠=∠=∠,90C ∠=︒,90CAD DAB B ∴∠+∠+∠=︒,30B ∴∠=︒,26BD DE ∴==,639BC BD CD ∴=+=+=,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熟练掌握角平分线上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等边对等角;直角三角形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11.(2021·四川南充·八年级期末)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BD 平分△ABC 交AC 于点D ,过点D 作DE △BC 交AB 于点E ,△ABC =30°,DC =2.动点P 从点B 出发,沿着B →C →A 运动,当S △PBE =4时,则△PEB 度数是( )A .105°B .75°或105°C .150°D .75°或150°【答案】D【分析】 分两种情况:当点P 在BC 边上时,连接EP ,过点E 作EF BC ⊥于F ,根据平行线之间距离相等可得:2EF CD ==,由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可得:24BE EF ==,再结合三角形面积即可得出BP BE =,最后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等腰三角形性质即可;当点P 在AC 边上时,过点P 作PG AB ⊥于点G ,利用角平分线判定定理可得出:BP 平分ABC ∠,即点P 与点D 重合,再利用平行线性质即可.【详解】解:当点P 在BC 边上时,如图1,连接EP ,过点E 作EF BC ⊥于F ,△∥DE BC ,EF BC ⊥,DC BC ⊥,△2EF CD ==,在Rt BEF 中,90BFE ∠=︒,30ABC ∠=︒,△24BE EF ==,△4PBE S =,△1242BP ⨯⨯=,△4BP =, △BP BE =,△()()11180180307522PEB ABC ∠=⨯︒-∠=⨯︒-︒=︒;当点P 在AC 边上时,如图2,过点P 作PG △AB 于点G ,△4PBE S =,△142BE PG ⨯⨯=,即1442PG ⨯⨯=, △2PG =,△PC BC ⊥,PG AB ⊥,2PG PC ==,△BP 平分△ABC ,即点P 与点D 重合,△∥DE BC ,△180********DEB ABC ∠=︒-∠=︒-︒=︒,即150PEB ∠=︒,综上所述,75PEB ∠=︒或150︒,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性质,角平分线性质和判定定理,平行线性质,等腰三角形性质等,添加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题关键.12.(2022·全国·八年级)如图所示,,AB CD O ∥为BAC ∠与ACD ∠平分线的交点,OE AC ⊥于,E 若2OE =,则AB 与CD 之间的距离是( )A .2B .4C .8D .无法确定【答案】B【分析】 过点O 作MN AB ⊥于M ,交CD 于N ,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出OM 、ON ,最后即可求出AB 与CD 之间的距离.【详解】如图,过点O 作MN AB ⊥于M ,交CD 于N ,//AB CD ,MN CD ∴⊥,AO BAC ∠是的平分线,,,2OM AB OE AC OE ⊥⊥=,2∴==OM OE ,CO 是ACD ∠的平分线,OE AC ⊥,ON CD ⊥,2∴==ON OE ,4∴=+=MN OM ON ,即AB CD 与之间的距离是4.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熟练地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相等,求出对应相等的边,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3.(2022·广东东莞·八年级期末)若一条长为24cm 的细线能围成一边长等于9cm 的等腰三角形,则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_____cm .【答案】9或7.5或9【分析】分9是底边和腰长两种情况,分别列出方程,求解即可得到结果.【详解】解:若9cm为底时,腰长应该是12(24-9)=7.5cm,故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7.5cm、7.5cm、9cm,△7.5+7.5=15>9,故能围成等腰三角形;若9cm为腰时,底边长应该是24-9×2=6,故三角形的三边为9cm、9cm、6cm,△6+9=15>9,△以9cm、9cm、6cm为三边能围成三角形,综上所述,腰长是9cm或7.5cm,故答案为:9或7.5.【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周长,掌握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是解题的关键.14.(2021·广东南沙·八年级期末)如图,△ABC中,AB=AC=DC,D在BC上,且AD=DB,则△BAC=_____.【答案】108°108度【分析】先设△B=x,由AB=AC可知,△C=x,由AD=DB可知△B=△DAB=x,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知△ADC=△B+△DAB=2x,根据DC=CA可知△ADC=△CAD=2x,再在△ABC中,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求出x的值,从而求解.【详解】设△B=x,△△C=△B=x,△AD=DB,△△B=△DAB=x,△△ADC=△B+△DAB=2x,△DC=CA,△△ADC=△CAD=2x,在△ABC中,x+x+2x+x=180°,解得:x=36°.△△BAC=108°.故答案为:108°.【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进行逻辑推理15.(2021·江苏赣榆·八年级期末)如图,点P是等边△ABC内的一点,PA=6,PB=8,PC =10,若点P′是△ABC外的一点,且△P′AB△△PAC,则△APB的度数为___.【答案】150°【分析】如图:连接PP′,由△PAC△△P′AB可得PA=P′A、△P′AB=△PAC,进而可得△APP′为等边三角形易得PP′=AP=AP′=6;然后再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可得△BPP′为直角三角形,且△BPP′=90°,最后根据角的和差即可解答.解:连接PP′,△△PAC△△P′AB,△PA=P′A,△P′AB=△PAC,△△P′AP=△BAC=60°,△△APP′为等边三角形,△PP′=AP=AP′=6;△PP′2+BP2=BP′2,△△BPP′为直角三角形,且△BPP′=90°,△△APB=90°+60°=150°.故答案为:15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等知识点,灵活应用相关知识点成为解答本题的关键.∠16.(2021·辽宁铁岭·八年级期末)如图,△80=,O是AB,AC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则BOCA︒的度数是________︒.【答案】160【分析】首先需要根据条件作出辅助线OA,根据垂直平分线得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和该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可以构造等腰三角形,即可进行角度转换求解,解得BCO∠的度数为10︒,最终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得BOC∠的度数为160︒.CBO【详解】解:如图所示:连接OA,△△A=80°,△△ABC+△ACB=180°-△A =100°,△O是AB,AC垂直平分线的交点,△OA=OB,OA=OC,△△OAB =△OBA ,△OCA =△OAC ,OB =OC ,△△OBA +△OCA =△OAB +△OAC =△A =80°,△△OBC +△OCB =100°﹣80°=20°,△OB =OC ,△△BCO =△CBO =10°,△△BOC=180°-△BCO -△CBO =180°-10° - 10°=160°故答案为:160°.【点睛】本题重点考查的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的运用,利用性质进行构造等腰三角形,并进行求解是解本题的关键. 17.(辽宁省抚顺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如图,ABC 中,90C ∠=︒,AC BC =,AD 是CAB ∠的平分线,DE AB ⊥于点E ,已知8cm AC ,则BD DE +=______cm .【答案】8【分析】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CD =DE ,则BD +DE =BD +CD =BC ,由此进行求解即可.【详解】解:△DE △AB ,△C =90°,AD 是△BAC 的角平分线,△CD =DE ,△BD +DE =BD +CD =BC ,又△AC =BC =8cm ,△BD +DE =8cm ,故答案为:8.【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记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18.(2021·广西隆安·八年级期中)如图,已知ABC 的周长是23,,OB OC 分别平分ABC ∠和,ACB OD BC ∠⊥于D ,且4,OD ABC =的面积是_______.【答案】46【分析】连接AO ,过点O 作OE △AB 于点E ,OF △AC 于点F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可得OD =OE ,OD =OF =4,再由ABC AOB BOC AOC S S S S =++△△△△,即可求解.【详解】解:如图,连接AO ,过点O 作OE △AB 于点E ,OF △AC 于点F ,△,OB OC 分别平分ABC ∠和,ACB OD BC ∠⊥,4OD =,△OD =OE ,OD =OF =4,△111222ABC AOB BOC AOC S S S S AB OE CB OD AC OF =++=⋅+⋅+⋅ ()114234622OD AB BC AC =⨯⨯++=⨯⨯= . 故答案为:46【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熟练掌握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一(每小题8分,共16分)19.(2021·广东南沙·八年级期末)如图,在△ABC 中,AD △BC ,垂足为D .(1)尺规作图:作线段AC 的垂直平分线EF ,分别交BC 、AC 于点E 、F .(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若AB =EC ,AC =6,CD =5,求△ABC 的周长.【答案】(1)见解析;(2)16;【分析】(1)利用基本作图,作AC的垂直平分线即可;(2)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EA=EC,则AB=AE,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D =ED,然后利用等线段代换得到△ABC的周长=2CD+AC.【详解】解:(1)如图,EF为所作;(2)连接AE,如图,△EF垂直平分AC,△EA=EC,△AB=CE,△AB=AE,△AD△BC,△BD=ED,△△ABC的周长=AB+BD+CD+AC=CE+DE+CD+AC=2CD+AC=2×5+6=16.【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基本作图:熟练掌握5种基本作图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也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20.(2021·陕西临渭·八年级期中)如图,在△ABC中,AB=7cm,AC=25cm,BC=24cm,动点P从点A出发沿AB方向以1cm/s的速度运动至点B,动点Q从点B出发沿BC方向以6cm/s的速度运动至点C,P、Q两点同时出发.(1)求△B的度数;(2)连接PQ,若运动2s时,求P、Q两点之间的距离.【答案】(1)△B=90°;(2)P、Q两点之间的距离为13cm【分析】(1)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依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进行判断即可;(2)依据运动时间和运动速度,即可得到BP和BQ的长,再根据勾股定理进行计算,即可得到PQ的长.【详解】解:(1)△AB=7cm,AC=25cm,BC=24cm,△AB2+BC2=625=AC2,△△ABC是直角三角形且△B=90°;(2)运动2s时,AP=1×2=2(cm),BQ=2×6=12(cm),△BP=AB﹣AP=7﹣2=5(cm),Rt△BPQ中,2222+=+=,PQ BP BQ51213cm△P、Q两点之间的距离为13cm.【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和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根据题意求出△B=90°.四、解答题二(每小题10分,共20分)21.(2021·湖北·监利市朱河镇初级中学.八年级期中)已知:如图,在△ABC中,△ABC和△ACB 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P,且PE△AB,PF△AC,垂足分别为E、F.(1)求证:PE=PF;(2)连接AP,若△ACB=80°,求△APB的度数.【答案】(1)见解析;(2)130°【分析】(1)过点P作PD△BC于D,可得PD=PE=PF;(2)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求出△BAC+△ABC=100°,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AP平分△BAC,从而得出△PAB+△PBA,再次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求出△APB.【详解】解:(1)过点P作PD△BC于D,△△ABC和△ACB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P,且PE△AB,PF△AC,△PD=PE,PD=PF,△PE=PF;(2)△△ACB=80°,△△BAC+△ABC=180°-80°=100°,△△ABC和△ACB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P,△AP平分△BAC,△△PAB+△PBA=1(△BAC+△ABC)=50°,2△△APB=180°-50°=130°.【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三角形内角和,熟记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2.(2022·辽宁大石桥·八年级期末)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延长BC到点E,使CE=12 BC,若D是AC的中点,连接ED并延长交AB于点F.(1)若AF=3,求AD的长;(2)求证:DE=2DF.【答案】(1)6;(2)见解析【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C=BC,△A=△ACB=60°,求出△E=△CDE,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D=DE,求出AD的长即可;(2)连接BD,求出BD=DE,根据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D=2DF,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1)△△ABC为等边三角形,△AC=BC,△A=△ACB=60°,△D为AC中点,△CD=AD=12 AC,△CE=12 BC,△CD=CE,△△E=△CDE,△△ACB=△E+△CDE,△△E=△CDE=30°,△△ADF=△CDE=30°,△△A=60°,△△AFD=180°-△A-△ADF=90°,△AF=3,△AD=2AF=6,(2)连接BD,△△ABC为等边三角形,D为AC中点,△BD平分△ABC,△ABC=60°,△△DBC=△ABD=12△ABC=30°,△△BFD=90°,△BD=2DF,△△DBC=△E=30°,△BD=DE,△DE=2DF,【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等知识点,能综合运用定理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五、解答题三(每小题12分,共24分)23.(2021·湖北·监利市朱河镇初级中学.八年级期中)如图,△ABC中,AB=AC,BF△AE于E 交AF于点F,连结CF.△BAC;(1)如图1所示,当EF=BE+CF,求证△EAF=12△BAC,求证:CF=BF+2BE.(2)如图2所示,△EAF=12【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在EF上截取EH=BE,由“SSS”可证△ACF△△AHF,可得△CAF=△HAF,可得结论;(2)在BE的延长线上截取EN=BE,连接AN,由“SAS”可证△ACF△△ANF,可得CF=NF,可得结论.【详解】解:(1)如图,在EF上截取EH=BE,连接AH,△EB=EH,AE△BF,△AB=AH,△AB=AH,AE△BH,△△BAE=△EAH,△AB=AC,△AC=AH,△EF =EH +HF =BE +CF ,△CF =HF ,在△ACF 和△AHF 中,AC AHAF AF CF HF=⎧⎪=⎨⎪=⎩,△△ACF △△AHF (SSS ),△△CAF =△HAF ,△△BAE +△CAF =△EAH +△FAH =△EAF ,即△EAF =12△BAC ;(2)如图,在BE 的延长线上截取EN =BE ,连接AN ,△AE △BF ,BE =EN ,AB =AC ,△AN =AB =AC ,△AN =AB ,AE △BN ,△△BAE =△NAE ,△△EAF =12△BAC ,△△EAF +△NAE =12(△BAC +2△NAE )△△FAN =12△CAN ,△△FAN =△CAF ,在△ACF 和△ANF 中,AC AN CAF NAF AF AF =⎧⎪∠=∠⎨⎪=⎩,△△ACF △△ANF (SAS ),△CF =NF ,△CF =BF +2BE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添加恰当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本题的关键.24.(2022·四川仁寿·八年级期末)如图,已知△ABC 中,△C =90°,AC =5cm ,BC =12cm ,P 、Q 是△ABC 边上的两个动点,其中点P 从点A 开始沿AC 运动,且速度为每秒1cm ,点Q 从点C 开始沿CB 运动,且速度为每秒2cm ,其中一个点到达端点,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它们同时出发,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1)当t =2秒时,求PQ 的长;(2)求运动时间为几秒时,△PQC 是等腰三角形?(3)P 、Q 在运动的过程中,用含t(0<t <5)的代数式表示四边形APQB 的面积.【答案】(1)PQ =5cm ;(2)t =53;(3)S 四边形APQB =30﹣5t +t 2.【分析】(1)先分别求出CQ 和CP 的长,再根据勾股定理解得即可;(2)由△C =90°可知,当△PCQ 是等腰三角形时,CP =CQ ,由此求解即可;(3)由S 四边形APQB =S △ACB ﹣S △PCQ 进行求解即可.【详解】解:(1)由题意得,AP =t ,PC =5﹣t ,CQ =2t ,△△C =90°,△PQ 2222(5)(2)PC CQ t t +-+,△t =2,△PQ 22345cm +,(2)△△C =90°,△当CP =CQ 时,△PCQ 是等腰三角形,△5﹣t =2t ,解得:t =53,△t =53秒时,△PCQ 是等腰三角形;(3)由题意得:S 四边形APQB =S △ACB ﹣S △PCQ=1122AC CB PC CQ ⋅-⋅=11512(5)222t t ⨯⨯-⨯-⨯=30﹣5t +t 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列函数关系式,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进行求解。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十一章《三角形》单元测试题(配套练习附答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十一章《三角形》单元测试题(配套练习附答案)
∴∠C=60°,
∵BD平分∠ABC,
∴∠DBC=35° ,
∴∠BDC=180°﹣60°﹣35°=85°.
故答案为85°.
17.若n边形的内角和是它的外角和的2倍,则n=.
【答案】6
【解析】
此题涉及多边形内角和和外角和定理
多边形内角和=180(n-2),外角和=360º
所以,由题意可得180(n-2)=2×360º
16.如图,在△ABC中,∠A=50°,∠ABC=70°,BD平分∠ABC,则∠BDC的度数是_____.
【答案】85°.
【解析】
【分析】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得出∠C=60°,再利用角平分线得出∠DBC=35°,进而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得出∠BDC的度数.
【详解】∵在△ABC中,∠A=50°,∠ABC=70°,
【答案】2cm2
【解析】
【分析】
由点E为AD的中点,可得△ABC与△BCE的面积之比,同理可得,△BCE和△EFC的面积之比,即可解答出.
【解析】
解:如图2,连接BE,由对顶三角形可得,∠C+∠D=∠CBE+∠DEB.∵五边形ABEFG中,∠A+∠ABE+∠BEF+∠F+∠G=540°,即∠A+∠ABC+∠CBE+∠BED+∠DEF+∠F+∠G=540°,∴∠A+∠ABC+∠C+∠D+∠DEF+∠F+∠G=540°.故答案为540.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内角和定理的运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作辅助线构造“对顶三角形”以及五边形,并得出∠C+∠D=∠CBE+∠DEB.解题时注意,五边形的内角和为540°.

四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4.三角形 西师大版(含答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4.三角形 西师大版(含答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4.三角形一、单选题1.一个底角是40°的等腰三角形,它的顶角是()A. 40°B. 60°C. 80°D. 1 00°2.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不小于60°,这个三角形一定是()三角形。

A. 等边B. 直角C. 钝角3.如图所示,张海将自己剪的一个三角形给损坏了,你能判断它是一个()三角形.A. 锐角三角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无法准确判断4.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30°,它的顶角是()A. 30°B. 60°C. 120°二、判断题5.直角三角形全都是直角6.两个底角都是28°的三角形,一定是钝角三角形。

7.一个三角形里有两个锐角,必定是锐角三角形。

8.三条长度相等的线段一定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三、填空题9.三角形三个角∠A、∠B、∠C之和为180°,∠A=70°,∠B=45°,求∠C=________°10.算出下面各个未知角的度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1:1:3,这个三角形中最大的角是________度,按角分它是________三角形,按边分它是________三角形。

12.三角形按边分类可分为________三角形,________三角形和________三角形。

13.用四个完全一样的等边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这个大三角形的内角和是________。

四、解答题14.求下面角的度数.=________15.已知∠1=42°,2=75°,3=18°,求∠4、∠5、∠6的度数.五、综合题16.列式计算.(1)如图,如果大米进货12吨,那么玉米进货是多少吨?(2)如图,∠A=63°,∠C=?°六、应用题17.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周长是36厘米,它的一条边长是多少厘米?它的每个角是多少度?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答案】D【解析】【解答】解:180°﹣40°×2=100°,答:顶角是100°.故选:D.【分析】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解决问题.2.【答案】A【解析】【解答】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不小于60°,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腰三角形典型例题练习等腰三角形典型例题练习一.选择题(共2小题)1.如图,∠C=90°,AD平分∠BAC交BC于D,若BC=5cm,BD=3cm,则点D到AB的距离为()A.5cm B.3cm C.2cm D.不能确定2.如图,已知C是线段AB上的任意一点(端点除外),分别以AC、BC为边并且在AB的同一侧作等边△ACD和等边△BCE,连接AE交CD于M,连接BD交CE于N.给出以下三个结论:①AE=BD②CN=CM③MN∥AB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0B.1C.2D.3二.填空题(共1小题)3.如图,在正三角形ABC中,D,E,F分别是BC,AC,AB上的点,DE⊥AC,EF⊥AB,FD⊥BC,则△DEF的面积与△ABC的面积之比等于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15小题)4.在△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E、F分别为AB、AC上的点,且∠EDF+∠EAF=180°,求证DE=DF.5.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过点O作DE∥BC,分别交AB、AC于点D、E.请说明DE=BD+EC.6.>已知:如图,D是△ABC的BC边上的中点,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且DE=DF.请判断△ABC是什么三角形?并说明理由.7.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BD是AC边上的高,延长BC至E,使CE=CD.连接DE.(1)∠E等于多少度?(2)△DBE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8.如图,在△ABC中,∠ACB=90°,CD是AB边上的高,∠A=30°.求证:AB=4BD.9.如图,△ABC中,AB=AC,点D、E分别在AB、AC的延长线上,且BD=CE,DE与BC相交于点F.求证:DF=EF.10.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BC是斜边.∠B的角平分线交AC于D,过C作CE与BD垂直且交BD延长线于E,求证:BD=2CE.11.(2012•牡丹江)如图①,△ABC中.AB=AC,P为底边BC上一点,PE⊥AB,PF⊥AC,CH⊥AB,垂足分别为E、F、H.易证PE+PF=CH.证明过程如下:如图①,连接AP.∵PE⊥AB,PF⊥AC,CH⊥AB,∴S△AB P=AB•PE,S△ACP=AC•PF,S△ABC=AB•CH.又∵S△ABP+S△ACP=S△ABC,∴AB•PE+AC•PF=AB•CH.∵AB=AC,∴PE+PF=CH.(1)如图②,P为BC延长线上的点时,其它条件不变,PE、PF、CH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2)填空:若∠A=30°,△ABC的面积为49,点P在直线BC上,且P到直线AC的距离为PF,当PF=3时,则AB 边上的高CH= _________ .点P到AB边的距离PE= _________ .12.数学课上,李老师出示了如下的题目:“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E在AB上,点D在CB的延长线上,且ED=EC,如图,试确定线段AE与DB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小敏与同桌小聪讨论后,进行了如下解答:(1)特殊情况,探索结论当点E为AB的中点时,如图1,确定线段AE与DB的大小关系,请你直接写出结论:AE _________ DB(填“>”,“<”或“=”).(2)特例启发,解答题目解:题目中,AE与DB的大小关系是:AE _________ DB(填“>”,“<”或“=”).理由如下:如图2,过点E作EF∥BC,交AC于点F.(请你完成以下解答过程)(3)拓展结论,设计新题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E在直线AB上,点D在直线BC上,且ED=EC.若△ABC的边长为1,AE=2,求CD的长(请你直接写出结果).13.已知:如图,AF平分∠BAC,BC⊥AF于点E,点D在AF上,ED=EA,点P在CF上,连接PB交AF于点M.若∠BAC=2∠MPC,请你判断∠F与∠MCD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14.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E分别在BC、AC边上,且AE=CD,AD与BE相交于点F.(1)线段AD与BE有什么关系?试证明你的结论.(2)求∠BFD的度数.15.如图,在△ABC中,AB=BC,∠ABC=90°,F为AB延长线上一点,点E在BC上,BE=BF,连接AE、EF和CF,求证:AE=CF.16.已知:如图,在△OAB中,∠AOB=90°,OA=OB,在△EOF中,∠EOF=90°,OE=OF,连接AE、BF.问线段AE与BF之间有什么关系?请说明理由.17.(2006•郴州)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上任意一点,过D分别向AB,AC引垂线,垂足分别为E,F,CG是AB边上的高.(1)DE,DF,CG的长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2)若D在底边的延长线上,(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不成立,又存在怎样的关系?请说明理由.18.如图甲所示,在△ABC中,AB=AC,在底边BC上有任意一点P,则P点到两腰的距离之和等于定长(腰上的高),即PD+PE=CF,若P点在BC的延长线上,那么请你猜想PD、PE和CF之间存在怎样的等式关系?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等腰三角形典型例题练习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小题)1.如图,∠C=90°,AD平分∠BAC交BC于D,若BC=5cm,BD=3cm,则点D到AB的距离为()A.5cm B.3cm C.2cm D.不能确定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由已知条件进行思考,结合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点D到AB的距离等于D到AC的距离即CD的长,问题可解.解答:解:∵∠C=90°,AD平分∠BAC交BC于D∴D到AB的距离即为CD长CD=5﹣3=2故选C.2.如图,已知C是线段AB上的任意一点(端点除外),分别以AC、BC为边并且在AB的同一侧作等边△ACD和等边△BCE,连接AE交CD于M,连接BD交CE于N.给出以下三个结论:①AE=BD②CN=CM③MN∥AB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0B.1C.2D.3考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分析:由△ACD和△BCE是等边三角形,根据SAS易证得△ACE≌△DC B,即可得①正确;由△ACE≌△DCB,可得∠EAC=∠NDC,又由∠ACD=∠MCN=60°,利用ASA,可证得△ACM≌△DCN,即可得②正确;又可证得△CMN是等边三角形,即可证得③正确.解答:解:∵△ACD和△BCE是等边三角形,∴∠ACD=∠BCE=60°,AC=DC,EC=BC,∴∠ACD+∠DCE=∠DCE+∠ECB,即∠ACE=∠DCB,∴△ACE≌△DCB(SAS),∴AE=BD,故①正确;∴∠EAC=∠NDC,∵∠ACD=∠BCE=60°,∴∠DCE=60°,∴∠ACD=∠MCN=60°,∵AC=DC,∴△ACM≌△DCN(ASA),∴CM=CN,故②正确;又∠MCN=180°﹣∠MCA﹣∠NCB=180°﹣60°﹣60°=60°,∴△CMN是等边三角形,∴∠NMC=∠ACD=60°,∴MN∥AB,故③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共1小题)3.如图,在正三角形ABC中,D,E,F分别是BC,AC,AB上的点,DE⊥AC,EF⊥AB,FD⊥BC,则△DEF的面积与△ABC的面积之比等于1:3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分析:首先根据题意求得:∠DFE=∠FED=∠EDF=60°,即可证得△DEF是正三角形,又由直角三角形中,30°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得到边的关系,即可求得DF:AB=1:,又由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即可求得结果.解答:解:∵△ABC是正三角形,∴∠B=∠C=∠A=60°,∵DE⊥AC,EF⊥AB,FD⊥BC,∴∠AFE=∠CED=∠BDF=90°,∴∠BFD=∠CDE=∠AEF=30°,∴∠DFE=∠FED=∠EDF=60°,,∴△DEF是正三角形,∴BD:DF=1:①,BD:AB=1:3②,△DEF∽△ABC,①÷②,=,∴DF:AB=1:,∴△DEF的面积与△ABC的面积之比等于1:3.故答案为:1:3.三.解答题(共15小题)4.在△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E、F分别为AB、AC上的点,且∠EDF+∠EAF=180°,求证DE=DF.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分析:过D作DM⊥AB,于M,DN⊥AC于N,根据角平分线性质求出DN=DM,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和平角定义求出∠AED=∠CFD,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AS推出△EMD≌△FND即可.解答:证明:过D作DM⊥AB,于M,DN⊥AC于N,即∠EMD=∠FND=90°,∵AD平分∠BAC,DM⊥AB,DN⊥AC,∴DM=DN(角平分线性质),∠DME=∠DNF=90°,∵∠EAF+∠EDF=180°,∴∠MED+∠AFD=360°﹣180°=180°,在△EMD和△FND中,∴△EMD≌△FND,∴DE=DF.5.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过点O作DE∥BC,分别交AB、AC于点D、E.请说明DE=BD+EC.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分析:根据OB和OC分别平分∠ABC和∠ACB,和DE∥BC,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和等量代换,求证出DB=DO,OE=EC.然后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在△ABC中,OB和OC分别平分∠ABC和∠ACB,∴∠DBO=∠OBC,∠ECO=∠OCB,∵DE∥BC,∴∠DOB=∠OBC=∠DBO,∠EOC=∠OCB=∠ECO,∴DB=DO,OE=EC,∵DE=DO+OE,∴DE=BD+EC.6.>已知:如图,D是△ABC的BC边上的中点,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且DE=DF.请判断△ABC是什么三角形?并说明理由.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用(HL)证明△EBD≌△FCD,从而得出∠EBD=∠FCD,即可证明△ABC是等腰三角形.解答:△ABC是等腰三角形.证明:连接AD,∵DE⊥AB,DF⊥AC,∴∠BED=∠CFD=90°,且DE=DF,∵D是△ABC的BC边上的中点,∴BD=DC,∴Rt△EBD≌Rt△FCD(HL),∴∠EBD=∠FCD,∴△ABC是等腰三角形.7.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BD是AC边上的高,延长BC至E,使CE=CD.连接DE.考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分析:(1)由题意可推出∠ACB=60°,∠E=∠CDE,然后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知:∠ACB=∠E+∠CDE,即可推出∠E的度数;(2)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知,BD不但为AC边上的高,也是∠ABC的角平分线,即得:∠DBC=30°,然后再结合(1)中求得的结论,即可推出△DBE是等腰三角形.解答:解:(1)∵△ABC是等边三角形,∴∠ACB=60°,∵CD=CE,∴∠E=∠CDE,∵∠ACB=∠E+∠CDE,∴,(2)∵△ABC是等边三角形,BD⊥AC,∴∠ABC=60°,∴,∵∠E=30°,∴∠DBC=∠E,∴△DBE是等腰三角形.8.如图,在△ABC中,∠ACB=90°,CD是AB边上的高,∠A=30°.求证:AB=4BD.考点: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分析:由△ABC中,∠ACB=90°,∠A=30°可以推出AB=2BC,同理可得BC=2BD,则结论即可证明.解答:解:∵∠ACB=90°,∠A=30°,∴AB=2BC,∠B=60°.又∵CD⊥AB,∴∠DCB=30°,∴BC=2BD.∴AB=2BC=4BD.9.如图,△ABC中,AB=AC,点D、E分别在AB、AC的延长线上,且BD=CE,DE与BC相交于点F.求证:DF=EF.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过D点作DG∥AE交BC于G点,由平行线的性质得∠1=∠2,∠4=∠3,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2,则∠B=∠1,于是有DB=DG,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易得△DFG≌△EFC,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证明:过D点作DG∥AE交BC于G点,如图,∴∠1=∠2,∠4=∠3,∵AB=AC,∴∠B=∠2,∴∠B=∠1,∴DB=DG,而BD=CE,∴DG=CE,在△DFG和△EFC中,∴△DFG≌△EFC,∴DF=EF.10.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BC是斜边.∠B的角平分线交AC于D,过C作CE与BD垂直且交BD延长线于E,求证:BD=2CE.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延长CE,BA交于一点F,由已知条件可证得△BFE全≌△BEC,所以FE=EC,即CF=2CE,再通过证明△ADB≌△FAC可得FC=BD,所以BD=2CE.解答:证明:如图,分别延长CE,BA交于一点F.∵BE⊥EC,∴∠FEB=∠CEB=90°,∵BE平分∠ABC,∴∠FBE=∠CBE,又∵BE=BE,∴△BFE≌△BCE (ASA).∴FE=CE.∴CF=2CE.∵AB=AC,∠BAC=90°,∠ABD+∠ADB=90°,∠ADB=∠EDC,∴∠ABD+∠EDC=90°.又∵∠DEC=90°,∠EDC+∠ECD=90°,∴∠FCA=∠DBC=∠ABD.∴△ADB≌△AFC.∴FC=DB,∴BD=2EC.11.(2012•牡丹江)如图①,△ABC中.AB=AC,P为底边BC上一点,PE⊥AB,PF⊥AC,CH⊥AB,垂足分别为E、F、H.易证PE+PF=CH.证明过程如下:如图①,连接AP.∵PE⊥AB,PF⊥AC,CH⊥AB,∴S△ABP=AB•PE,S△ACP=AC•PF,S△ABC=AB•CH.又∵S△ABP+S△ACP=S△ABC,∴AB•PE+AC•PF=AB•CH.∵AB=AC,∴PE+PF=CH.(1)如图②,P为BC延长线上的点时,其它条件不变,PE、PF、CH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并加(2)填空:若∠A=30°,△ABC的面积为49,点P在直线BC上,且P到直线AC的距离为PF,当PF=3时,则AB 边上的高CH= 7 .点P到AB边的距离PE= 4或10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分析:(1)连接AP.先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分别表示出S,S△ACP,S△ABC,再由S△ABP=S△ACP+S△ABC即可△ABP得出PE=PF+PH;(2)先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C=2CH,再由△ABC的面积为49,求出CH=7,由于CH>PF,则可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①P为底边BC上一点,运用结论PE+PF=CH;②P为BC延长线上的点时,运用结论PE=PF+CH.解答:解:(1)如图②,PE=PF+CH.证明如下:∵PE⊥AB,PF⊥AC,CH⊥AB,∴S△ABP=AB•PE,S△ACP=AC•PF,S△ABC=AB•CH,∵S△ABP=S△ACP+S△ABC,∴AB•PE=AC•PF+AB•CH,又∵AB=AC,∴PE=PF+CH;(2)∵在△ACH中,∠A=30°,∴AC=2CH.∵S△ABC=AB•CH,AB=AC,∴×2CH•CH=49,∴CH=7.分两种情况:①P为底边BC上一点,如图①.∵PE+PF=CH,∴PE=CH﹣PF=7﹣3=4;②P为BC延长线上的点时,如图②.∵PE=PF+CH,∴PE=3+7=10.故答案为7;4或10.12.数学课上,李老师出示了如下的题目:“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E在AB上,点D在CB的延长线上,且ED=EC,如图,试确定线段AE与DB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小敏与同桌小聪讨论后,进行了如下解答:(1)特殊情况,探索结论当点E为AB的中点时,如图1,确定线段AE与DB的大小关系,请你直接写出结论:AE = DB(填“>”,“<”(2)特例启发,解答题目解:题目中,AE与DB的大小关系是:AE = DB(填“>”,“<”或“=”).理由如下:如图2,过点E作EF∥BC,交AC于点F.(请你完成以下解答过程)(3)拓展结论,设计新题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E在直线AB上,点D在直线BC上,且ED=EC.若△ABC的边长为1,AE=2,求CD的长(请你直接写出结果).考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D=∠ECB=30°,求出∠DEB=30°,求出BD=BE 即可;(2)过E作EF∥BC交AC于F,求出等边三角形AEF,证△DEB和△ECF全等,求出BD=EF即可;(3)当D在CB的延长线上,E在AB的延长线式时,由(2)求出CD=3,当E在BA的延长线上,D在BC的延长线上时,求出CD=1.解答:解:(1)故答案为:=.(2)过E作EF∥BC交AC于F,∵等边三角形ABC,∴∠ABC=∠ACB=∠A=60°,AB=AC=BC,∴∠AEF=∠ABC=60°,∠AFE=∠ACB=60°,即∠AEF=∠AFE=∠A=60°,∴△AEF是等边三角形,∴AE=EF=AF,∵∠ABC=∠ACB=∠AFE=60°,∴∠DBE=∠EFC=120°,∠D+∠BED=∠FCE+∠ECD=60°,∵DE=EC,∴∠D=∠ECD,∴∠BED=∠ECF,在△DEB和△ECF中,∴△DEB≌△ECF,∴BD=EF=AE,即AE=BD,故答案为:=.(3)解:CD=1或3,理由是:分为两种情况:①如图1过A作AM⊥BC于M,过E作EN⊥BC于N,则AM∥EM,∵△ABC是等边三角形,∴AB=BC=AC=1,∵AM⊥BC,∴BM=CM=BC=,∵DE=CE,EN⊥BC,∴CD=2CN,∵AM∥EN,∴△AMB∽△ENB,∴=,∴=,∴BN=,∴CN=1+=,∴CD=2CN=3;②如图2,作AM⊥BC于M,过E作EN⊥BC于N,则AM∥EM,∵△ABC是等边三角形,∴AB=BC=AC=1,∵AM⊥BC,∴BM=CM=BC=,∵DE=CE,EN⊥BC,∴CD=2CN,∵AM∥EN,∴=,∴=,∴MN=1,∴CN=1﹣=,∴CD=2CN=113.已知:如图,AF平分∠BAC,BC⊥AF于点E,点D在AF上,ED=EA,点P在CF上,连接PB交AF于点M.若∠BAC=2∠MPC,请你判断∠F与∠MCD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和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求出AB=AC=CD,推出∠CDA=∠CAD=∠CPM,求出∠MPF=∠CDM,∠PMF=∠BMA=∠CMD,在△DCM和△PMF中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即可.解答:解:∠F=∠MCD,理由是:∵AF平分∠BAC,BC⊥AF,∴∠CAE=∠BAE,∠AEC=∠AEB=90°,在△ACE和△ABE中∵,∴△ACE≌△ABE(ASA)∴AB=AC,∵∠CAE=∠CDE∴AM是BC的垂直平分线,∴CM=BM,CE=BE,∴∠CMA=∠BMA,∵AE=ED,CE⊥AD,∴AC=CD,∴∠CAD=∠CDA,∵∠BAC=2∠MPC,又∵∠BAC=2∠CAD,∴∠MPC=∠CAD,∴∠MPC=∠CDA,∴∠MPF=∠CDM,∴∠MPF=∠CDM(等角的补角相等),∵∠DCM+∠CMD+∠CDM=180°,∠F+∠MPF+∠PMF=180°,又∵∠PMF=∠BMA=∠CMD,∴∠MCD=∠F.14.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E分别在BC、AC边上,且AE=CD,AD与BE相交于点F.(1)线段AD与BE有什么关系?试证明你的结论.(2)求∠BFD的度数.考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知∠BAC=∠C=60°,AB=CA,结合AE=CD,可证明△ABE≌△CAD,从而证得结论;(2)根据∠BFD=∠ABE+∠BAD,∠ABE=∠CAD,可知∠BFD=∠CAD+∠BAD=∠BAC=60°.解答:(1)证明:∵△ABC为等边三角形,∴∠BAC=∠C=60°,AB=CA.在△ABE和△CAD中,∴△ABE≌△CAD∴AD=BE.(2)解:∵∠BFD=∠ABE+∠BAD,又∵△ABE≌△CAD,∴∠ABE=∠CAD.∴∠BFD=∠CAD+∠BAD=∠BAC=60°.15.如图,在△ABC中,AB=BC,∠ABC=90°,F为AB延长线上一点,点E在BC上,BE=BF,连接AE、EF和CF,求证:AE=CF.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根据已知利用SAS即可判定△ABE≌△CB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即可得到AE=CF.解答:证明:∵∠ABC=90°,∴∠ABE=∠CBF=90°,又∵AB=BC,BE=BF,∴△ABE≌△CBF(SAS).∴AE=CF.16.已知:如图,在△OAB中,∠AOB=90°,OA=OB,在△EOF中,∠EOF=90°,OE=OF,连接AE、BF.问线段AE 与BF之间有什么关系?请说明理由.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分析:可以把要证明相等的线段AE,CF放到△AEO,△BFO中考虑全等的条件,由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得AO=BO,OE=OF,再找夹角相等,这两个夹角都是直角减去∠BOE的结果,当然相等了,由此可以证明△AEO≌△BFO;延长BF交AE于D,交OA于C,可证明∠BDA=∠AOB=90°,则AE⊥BF.解答:解:AE与BF相等且垂直,理由:在△AEO与△BFO中,∵Rt△OAB与Rt△OEF等腰直角三角形,∴AO=OB,OE=OF,∠AOE=90°﹣∠BOE=∠BOF,∴△AEO≌△BFO,∴AE=BF.延长BF交AE于D,交OA于C,则∠ACD=∠BCO,由(1)知∠OAE=∠OBF,∴∠BDA=∠AOB=90°,∴AE⊥BF.17.(2006•郴州)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上任意一点,过D分别向AB,AC引垂线,垂足分别为E,F,CG是AB边上的高.(1)DE,DF,CG的长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2)若D在底边的延长线上,(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不成立,又存在怎样的关系?请说明理由.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1)连接AD,根据三角形ABC的面积=三角形ABD的面积+三角形ACD的面积,进行分析证明;(2)类似(1)的思路,仍然用计算面积的方法来确定线段之间的关系.即三角形ABC的面积=三角形ABD的面积﹣三角形ACD的面积.解答:解:(1)DE+DF=CG.证明:连接AD,则S△ABC=S△ABD+S△ACD,即AB•CG=AB•DE+AC•DF,∵AB=AC,∴CG=DE+DF.(2)当点D在BC延长线上时,(1)中的结论不成立,但有DE﹣DF=CG.理由:连接AD,则S△ABD=S△ABC+S△ACD,即AB•DE=AB•CG+AC•DF∵AB=AC,∴DE=CG+DF,即DE﹣DF=CG.同理当D点在CB的延长线上时,则有DE﹣DF=CG,说明方法同上.18.如图甲所示,在△ABC中,AB=AC,在底边BC上有任意一点P,则P点到两腰的距离之和等于定长(腰上的高),即PD+PE=CF,若P点在BC的延长线上,那么请你猜想PD、PE和CF之间存在怎样的等式关系?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分析:猜想:PD、PE、CF之间的关系为PD=PE+CF.根据∵S△PAB=AB•PD,S△PAC=AC•PE,S△CAB=AB•CF,S△PAC=AC•PE,AB•PD=AB•CF+AC•PE,即可求证.解答:解:我的猜想是:PD、PE、CF之间的关系为PD=PE+CF.理由如下:连接AP,则S△PAC+S△CAB=S△PAB,∵S△PAB=AB•PD,S△PAC=AC•PE,S△CAB=AB•CF,又∵AB=AC,∴S△PAC=AB•PE,∴AB•PD=AB•CF+AB•PE,即AB(PE+CF)=AB•PD,∴PD=PE+C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