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76
高三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三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3118986abcd126fff7050bda.png)
高三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测试题第Ⅰ部分选择题(76分)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26小题。
每小题2分,满分5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但世界观并不等于哲学。
下列关于哲学和世界观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哲学是以世界观为研究对象的学说B.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的世界观C.哲学是关于人们对整个世界和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的学说D.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理论,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2.在古代欧洲,有过这样一首诗:那时候,上面的青天还没有称呼,下面的大地也没有名字,其阿玛诗(即海洋)是大家的生母,万物都和水连在一起。
这首诗体现的是()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19世纪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需要一个科学理论的指导,从1845年开始,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工人运动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创作活动,先后撰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纲领》、《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等光辉著作。
据此回答3—4题3.材料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B.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C.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法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D.坚持群众路线4.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学说的缘由可看出()A.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B.哲学都是在批判神学的宗教思想中产生的C.真正的哲学在于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D.哲学就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内容为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精神,广东省委、省政府发出《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决定》。
《决定》强调,要充分认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意义,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推动我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加快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知识分析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知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a9c02a6dd3383c4ba4cd202.png)
5、 哲学是: A.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 律的科学 B.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 D C.一切知识总汇的科学 D.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6.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 科学研究之母,这就是说: A.哲学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界 B.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理论的概括和总结 C.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D D.哲学对自然科学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 明的学问 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 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 的概括和总结
一、生活处处有哲学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⑴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⑵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2)、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 (2)、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 A、任何哲学都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
观是对世界的总看法,把这一总看法用来分析问题, 就转化为方法论。如世界是物质的,这是世界观, 转化为方法论就是承认客观实在性,实事求是、一 切从实际出发;世界上一切存在的事物都是对立统 一的,这是世界观,转化为方法论,就是矛盾分析 的方法,等等。 B、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的统一。世界上一切哲学都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 一,唯心主义哲学是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和方
综 合 探 究
哲学的主要功能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性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意义
(2)高考热点预测:
考点 热点预测 哲学与文化、经济和 ①党的十七大报告 政治的关系 指出,“繁荣发展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 哲学社会科学,推 进学科体系、学术 华 观点、科研方法的 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 创新,鼓励哲学社 用 会科学界为党和人 哲学的主要功能 民事业发挥思想库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 作用。” 要性 ②历史上思想家的 名言,有代表性的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典型观点、趣闻典 的重要意义 故等;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核心知识体系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核心知识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c0288a586294dd88d1d26bab.png)
()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 展开的。
本原
先后
决定
唯物主义
物质
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
意识
先有意识后有物质
意识决定物质
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
常见观点
古代 朴素 唯物 主义
五行说: 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荀子: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王充: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 赫拉克利特: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
(有人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错误的。 ) (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只有坚持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家才不至于在研究活动中迷失方向。
)
含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 学 基 本 问
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 题
内容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注意:判断(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 ) (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发展
形而上学
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片面
孤立
静止
3
( 3)世界观是零散的、朴素的,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
联系
(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世界观与方法Leabharlann 的关系区别世界观是人们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联系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二者不可分割,没有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
也没有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第二课:讲哲学的派别(哲学的具体形态) 哲学的派别是对哲学问题(含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回答不同而形成的。 哲学的派别主要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上课)课件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上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bd48dca360cba1aa811dac0.png)
6.回顾上个世纪,物理学在半导体、集成电路、激光、磁性、超导 等方面的发现是信息革命的科学基础,为生物、医疗、地学、农业提供 了强大的探测手段和研究方法,促进了化学、天文、材料、能源、信息 等学科的发展,同时它又极大地推动了哲学的发展。上述材料说明 B ( ) A.各门具体科学随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B.各门具体科学是哲学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哲学为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基本矛盾 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人民群众 人生价值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实现人生价值
第一轮复习
《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地位和作用】本单元具有绪论的性质,是《生活与哲学》的逻辑 起点,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要从身边的哲学入手,通过对哲学概念和 哲学基本问题的体会,有助于我们划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界限,以 科学的世界观指导我们现在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因此,本单元的学习, 对我们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考点】(1)哲学是什么: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与其他学 科的关系;哲学与时代精神;哲学的作用。 (2)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 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近代形而上学 唯物主义的特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 (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第 一 单 元
生活处处有哲学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第二课 百舸急流的思想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高中政治必修4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4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a6f1e53f01dc281e53af0bc.png)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根据测试说明编写>考点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A考点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A考点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A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哲学揭示的是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考点4、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B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表现一: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表现二: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统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对这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考点5、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B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考点6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A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考点7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A考点8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础`自然科学基础`理论来源A`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基础;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三大发现即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而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直接理论来源。
考点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A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考点10`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A《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根据测试说明编写>考点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B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81e76c4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e5.png)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是一个深奥而又重要的话题,它涉及到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
以及对世界的认知。
第一单元的知识点主要涉及到哲学的定义、哲学的历史发展以及哲学的基本概念。
首先,哲学的定义是一种探索真理的学科,它涉及到人类的思想、行为和社会
现象。
哲学的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当时有许多著名的哲学家,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苏格拉底,他们探索了人类的本质、宇宙的本质以及人与宇宙之间的关系。
哲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客观世界、主观世界、自由意志、真理、价值观等。
哲学的研究对于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更好地认识自己,更好地把握人生。
哲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人生,更好地把握未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梦想。
总之,第一单元的知识点涉及到哲学的定义、哲学的历史发展以及哲学的基本
概念,它们对于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更好地认识自己,更好地把握人生。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7535d4c06edb6f1aff001fdc.png)
把某种客 观精神当 作世界的 本原
把概念夸大
局限性:二者归根 到底,都是把人的 意识当作世界的本 原,其根本观点是 错误的。
可取处:就其局部 范围而言,它对人 们认识的发展有一 定借鉴意义。
【扩展】客观唯心主义的经典观点: 中外“神创论”(盘古开天地、上帝创世纪) 柏拉图:理念论 黑格尔:绝对观念论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朱熹:理在事先
6.哲学基本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 A.人与人的关系 B.社会与自然的关系 C.人与世界的关系 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D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 题的根据。
•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 和实践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不 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②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③人们创造哲学最终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
④哲学的任务在于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A.①② C.②④
B.②③④ D.①③④
(C)
考点一:哲学是什么
• 从与生活的关系看:
哲学是一种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哲学的起源、本义、功能、任务
(2)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
近代 形而 上学 唯物 主义
认为原 子是世 界的本 原。
进步性: 克服了朴素唯物主义的直观性、猜测性,
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局限性:①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原子)②机
械性、形而上学性③唯心史观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观点: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 物质具有反作用
• 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 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决定着各种 哲学的性质和方向。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edf95177a26925c52cc5bf54.png)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研讨会专题复习交流材料昌邑六中曹秀芬昌邑市教研室姜正伟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一、主干知识图表:*哲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处处有哲学哲学的作用美好生活世界观、哲学的含义的向导哲学是系统化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关于世界观理论化的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的学说哲学与方法论的关系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形成三类具体科学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生活哲学的的基本问题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智慧百舸急流基本问题的内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统一性的问题与的思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时代基本观点精神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基本形态及其各自的特点和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基本观点基本形态及其各自的特点时代精神的哲学与时代精神的关系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总结和升华原因时代精神的精华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的体现哲学史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邓小平理论的三大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二、重、难点解析:1、重点:(1)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哲学是一门非常古老的学问,它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又十分密切。
为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进行了全面部署,如颁布《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大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投入等,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
突破这一重点,要从两方面进行分析说明:第一,学好哲学有助于促进对其他学科的学习;第二,不能以哲学代替具体科学的学习,二者有严格的区别和界限。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江泽民文选》第一、二、三卷于2006年8月10日起在全国发行。
《江泽民文选》的出版发行,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 PPT课件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e3ff64f58fb770bf78a55d9.png)
(2)理论原因:这一问题是探讨人与世界关系必须首先解决的;这 一问题的回答决定哲学的性质和方向,以及其它问题的回答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
围绕世界本 原问题展开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本原是谁? 谁先谁后? 谁决定谁?
2:唯物主义的三种形态:
唯心主义的产生有一 定的历史根源,对人类认 识的发展有一定积极作用; 唯物主义不是唯物质主义, 不要庸俗理解。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注意各自特点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唯心主义的两种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对意识存在不同理解)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4:“二元论”和“多元论” 认为世界的本原不是一个而是两个或者多个 这种观点最终会引发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5: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哲学史上的基本派别和“两个对子”
(1)具体科学
世界
客观世界
自然 社会
主观世界
认识与思维
自然科学知识 社会科学知识
思维科学知识
反 思 哲学
哲学的研究对象与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3)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定形态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形 态的经济、政治
社会经济结构:生产力、生产 关系、阶级
社会政治结构:政治法律制度
社会文化结构:各种思想观念
(2)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 哲学是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是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3)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升华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4e8aaf80524de518964b7db6.png)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哲学的智慧不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并不是搞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只要留心思考,就会发现它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即爱智之学。
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
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电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二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1)区别①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②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
(2)态度:既反对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学说,也反对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之是哲学家的事情。
(1)区别:①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
②方法论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联系:二者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不可分割。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具体知识:①自然科学知识: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知识②社会科学知识:认识和改造社会的知识③思维科学知识:人的认识和思维的知识(2)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6209e7d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fe.png)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知识点一、人类存在的意义人类存在的意义是哲学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西方哲学中有两种主要观点,一种是相信生活的目的在于获取快乐和满足,另一种是认为生活的目的在于追求真理和正义。
这两种观点各有其优点和缺点,需要个体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理念进行选择。
二、人的自由人的自由是指人类在行动过程中具有的自主性和选择性。
哲学家们对人的自由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有的哲学家认为人的自由是绝对的,个体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选择行动,而有的哲学家则认为人的自由是相对的,个体的选择受到一定的外在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制约。
三、伦理道德伦理道德是研究人类行为准则和道德原则的学科。
人类在生活中需要遵守一定的伦理规范和道德准则,以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公平正义。
不同的文化和社会对伦理道德的要求有所不同,但基本的原则包括尊重他人权益、遵守诚实正直、不伤害他人等。
四、价值观五、人生的意义和目标人生的意义和目标是人们在追求幸福和满足的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哲学家们提出了各种关于人生的意义和目标的观点,包括追求智慧、追求快乐、追求个人成长和追求社会公益等。
六、心灵与意识心灵与意识是哲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人类在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思维活动的基础上,产生了对自己的心理和认知活动的反思。
心灵与意识的研究包括人类意识存在的本质、意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潜意识的作用等方面。
七、时间与空间时间与空间是哲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
时间是人类感知事物变化和秩序的基础,空间是人类感知事物分布和关系的基础。
哲学家们对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存在方式和归属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八、自然界与人类自然界与人类的关系是哲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与自然界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哲学研究中涉及到自然界的起源、自然规律、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问题。
以上就是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的主要知识点的介绍。
这些问题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存在的意义和生活的意义,从而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扰。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知识点.doc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知识点.doc](https://img.taocdn.com/s3/m/0cf2eb73915f804d2b16c189.png)
高二政治学业水平测试《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生活智慧和时代精神一、哲学是什么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A)(1)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也是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从与具体知识的关系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描和总结。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A)(1)区别: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人们以一定的世界观为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和根木原则。
(2)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A)(1)区别:%1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1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屮抽象出最一般的木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联系:%1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与具体科学Z间是共性与个性关系。
%1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1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A)(1)哲学的基木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冋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冋答,分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A)(1)标准: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
(2)凡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意识决定物质的,就是唯心主义。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B)(1)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冇物质后冇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索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0c5a63890c69ec3d5bb75b0.png)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关系的基本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第1页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首先要回答和无法回避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
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贯彻哲学发展的始终。
史唯物主义
2 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3 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唯心主义的两种形态
两种形态
基本观点
唯
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的本源,认为整个客观
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而存在。
心
主观唯心主义
主
把客观精神夸大为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整个现实
客观唯心主义
世界就是这种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1.哲学属于思想文化范畴。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在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就是因为它正确地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 住了时代脉搏,正确的总结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提和要求。 5、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
结合起来;(2)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 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6、求真务实,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7、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哲学依据: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
《生活与哲学》目录
![《生活与哲学》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96c526d9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be.png)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导游
生活到处有哲学
对于世界观的学说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哲学的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髓
真实的哲学都是自己的时代上的精髓哲学史上的伟大改革
综合研究走进哲学问辩人生第二单元研究世界与追求真谛
第四课研究世界的本质
世界的物质性
认识运动掌握规律
第五课掌握思想的奇妙
意识的本质
意识的作用
第六课求索真谛的历程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在实践中追乞降发展真谛
综合研究求真求实与时俱进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世界是广泛联系的
用联系的看法看问题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世界是永久发展的
用发展的看法看问题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本质与中心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用对峙一致的看法看问题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建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综合研究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寻找社会的真谛
社会发展的规律
社会历史的主体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
价值与价值观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的创建与实现
综合研究坚定理想铸就绚烂。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高中政治)](https://img.taocdn.com/s3/m/2e691e7487c24028905fc33e.png)
例如: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着不顺,满盘皆输—— 整体和部分 牵牛要牵牛鼻子—— 抓主要矛盾:重点、关键
第 15 页
第 16 页
启问:人的思想观念与其为人处世方法之间有什么关系?
命由天定→ 逆来顺受 人定胜天→ 积极奋争 热爱世界→ 积极进取 看破红尘→ 无所作为
思 想→ 行 动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
存在决定思维
思维决定存在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谁为第一性)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思维能正确反 映存在
否认认识世界 的可能性
可知论
不可知论
(有无同一性)
第三课 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第 31 页
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产生条件
自然科学基础 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必修4《生活与哲学》 第1 页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第2 页
毕达哥拉斯
卢梭
笛卡尔
叔本华
尼采
黑格尔
康德
杜威
萨特
马克思
胡塞尔
罗素
毛泽东
(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第3 页
生活需要哲学智慧
刻舟求剑
第4 页
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运动
第5 页
东 施 效 颦
一切从实际出发
第6 页
注意: ①“何者为本原”的别称:
“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 性”。
②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③唯物主义:存在决定思维;或物质决定意识。
④唯心主义:思维决定存在;或意识决定物质。
⑤哲学的两大阵营、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1、我们常见的许多成语本身就包含着哲理,如“画饼充饥”包含着“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不能代替物质”的哲理,“拔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杞人忧天”否认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等等。
这说明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B、哲学就在我们的身边C、哲学主宰着我们的生活D、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2、人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做人做事。
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深处困境时消极等待,逆来顺受;有人认为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斗,不屈不挠。
材料说明A、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C、哲学是自发产生的世界观D、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3、“推动哲学家前进的,绝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
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
”上述材料说明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B、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C、哲学对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D、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4、哲学是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C、关于世界观的学问D、对整个世界的认识5、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A、方法论决定世界观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C、世界观体现方法论D、世界观与方法论互相决定6、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社会科学②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③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④哲学是伟大的认识工具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7、“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
”恩格斯的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A、哲学的智慧是凭空产生的B、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C、哲学的智慧指导人的实践活动D、哲学与改造自然的活动无关8、哲学的任务是A、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B、指导人们正确地改造世界C、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哲学是文化的灵魂9、关于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①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②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④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A、①②B、②C、②③④D、①②③④10、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C、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11、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A、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B、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C、划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标准D、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12、在实际生活中,学生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师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实际的关系。
上述材料体现了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辩证法一形而上学争论的焦点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13、关于唯物主义的观点表述正确的是A、追求物质的满足,就是唯物主义者B、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C、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物质D、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14、关于唯心主义表述错误的是A、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决定物质B、对唯心主义必须彻底否定C、唯心主义是“一朵无实花”D、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15、从哲学的基本派别来看,两大阵营是①辩证法②形而上学③可知论④不可知论⑤唯物主义⑥唯心主义A、①与②B、③与④C、⑤与⑥D、①②与⑤⑥16、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上,如果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则这种观点属于A、不可知论B、形而上学C、唯心主义D、唯物主义1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A、物质和意识是同一的B、世界的本质是物质C、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8、“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的合理性在于①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②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③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④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19、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20、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②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21、下列选项与“我思故我在”观点相一致的是A.未有这事,先有这理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D.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22、“我看到苹果的颜色和形状,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就形成对苹果的认识,所以苹果的存在就是我的感觉的相加。
”这种观点属于A.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23、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A.心外无物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C.理在气先D.存在就是被感知24、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
”这说明A.自然科学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B.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C.自然科学以哲学为基础D.哲学为自然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25、下列选项和漫画寓意相反的是A.存在即被感知B.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C.天地合而万物生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2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是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C.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D.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27、“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
”恩格斯的话表明,哲学对社会变革可以发挥下列作用①决定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②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③预见和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④动员和掌握群众,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8、面对有限资源和无限开发的矛盾,世界正在寻找确定新的价值取向,有学者称,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发展的哲学”,这里“发展的哲学”说明A. 哲学是一种智慧,是我们寻找新的价值取向的向导B. 哲学是对人生的一种最本质的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C. 哲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产生于我们对自然界的实践D. 哲学与实践息息相关,来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思考29、“哲学总揽一切,综括一切,仰观宇宙之穷,俯究万类之运动,观古今于须舆,抚四海于一瞬。
”这段话说明A. 哲学揭示的是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规律B. 哲学是对万事万物反思和升华的综合性科学C. 哲学是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概括和总结D. 哲学是超越各门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30、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这主要说明A.自然科学领域的发现,是唯物主义不断发展的原因B.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其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C.哲学就是对各自然科学揭示的特殊规律的概括和总结D.自然科学是哲学研究对象,其发现推动着哲学的发展31、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对某种事物的存在与否感到难以预料时,往往就认为“信则有,不信则无。
”从哲学上看,这种观点认为A.世界是物质的,事物是由人创造的 B.社会存在是客观的,决定人的思维C.世界观不同,对事物的看法就不同 D.思维是世界的本原,思维决定存在32、下列说法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A.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B.“形存而神存,形谢则神灭”C.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 D.“物是观念的集合”33、国家发改委的一份报告指出,在发展新兴产业过程中,要从我国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尊重新兴产业发展的规律,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新兴产业发展之路,这说明A. 存在决定着思维B. 思维影响着存在C. 思维与存在不能分离D. 思维与存在本质相同34.下列不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是A.子不语怪、力、乱、神 B.天不变,道亦不变C.天为阳,地为阴 D.万物是我们的表象35、日常生活中经营看到这样一种情况:有的干部不研究市场,不懂行情,拍脑袋决策,造成工作上的严重失误。
这种“拍脑袋决策”从哲学上说,是A.否认意识决定物质的客观唯心主义 B.否认物质决定意识的主观唯心主义C.否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否认意识决定物质的古代扑素唯物主义36.孔子提出“畏天命”的观点,说“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这是属于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37. 列宁把唯心主义哲学称作“一朵无实花”,是因为唯心主义①其思想观念都是错误的②把认识世界离不开感觉,夸大为世界的存在依赖于人的感觉③把思维离不开概念,夸大为概念是脱离物质的神化了和绝对④与唯物主义相比较,它只提供方法论而不提供世界观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38.恩格斯说:“一切都来自经验,都是现实的反映——正确的或错误的反映。
”这说明A.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哲学观点都是正确的C.哲学的智慧是人们主观产生的 D.学生哲学使人聪明39.达尔文的进化论不仅是生物学上的革命,还带来哲学史上的革命。
它沉重打击了上帝创造物种论,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目的论和物种不变论,并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供了科学依据。
这说明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②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神创论的荒谬性逐渐暴露出来③具体科学是哲学的科学前提④具体科学的发展为哲学的丰富的发展提供了条件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4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使哲学获得了真正科学的性质,成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主义哲学的主要缺陷是:①具有形而上学性②不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③不承认存在决定思维④对社会历史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1、李载仁是唐朝皇族的后裔,他生性迂腐,从不吃猪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