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第二讲卢卡奇
卢卡奇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观
摘要:为了纠正第二国际的错误,重新回到“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寻求欧洲无产阶级解放的道路,卢卡奇提出了“正统的马克思主义仅仅在于方法”的观点。
虽然这种观点有理论缺陷,但其对于批判当时的实证主义、教条主义、良主义,对于我们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xx;马克思主义;方法;辩证法一、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争论和卢卡奇观点的提出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以后,第二国际的领导人考茨基等人把马克思主义理解成一种经济决定论,过分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生产力和客观必然性。
以伯恩斯坦为代表的修正主义则反对考茨基的经济决定论。
他批评考茨基等人过分强调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普遍有效性,认为他们“太唯物主义也太决定论了”[1]。
在伯恩斯坦的修正主义与考茨基的经济决定论之间,双方为争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人的权力,而引发了一场关于“正统的”或“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之争。
为捍卫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科学性,卢卡奇结合自己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反思,以及针对欧洲日益低沉的无产阶级革命形势,促进了理论与革命实践的结合,给转入低潮的无产阶级革命指明道路。
卢卡奇深刻地指出:“正统马克思主义并不意味着无批判地接受马克思研究的结果。
它不是对这个或那个论点的‘信仰’,也不是对某本‘圣’书的注解。
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的正统仅仅是指方法。
它是这样一种科学的信念,即辩证的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只能按照其创始人奠定的方向发展、扩大和深化。
而且,任何想要克服它或者‘改善’它的企图已经、而且必将只能导致肤浅化、平庸化和折中主义。
”[2]二、xx的方法的内涵针对“什么是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这个问题,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明确指出,正统的马克思主义仅仅是指方法,而这种方法,简而言之,就是一种辩证法。
卢卡奇的这种辩证法包含有极其丰富的内涵。
首先,革命性。
青年卢卡奇认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一种革命的辩证法,他说:“唯物主义辩证法是一种革命的辩证法。
国外马克思主义
些流派的理论,批判现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奴役和人的异化,主张建立一个符合人的本性的,以自由为特征的社会制度。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重要派别是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该派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
主要代表人物是梅洛-庞蒂和J.-P.萨特。
该派认为马克思主义忽视了具体的、个别的人,因此,他们要用人道主义的存在主义去补充和“革新”马克思主义,把人恢复到马克思主义中去。
在他们看来,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都是扼杀人的自由,造成人的异化的社会制度,主张以革命的造反行动消灭异化,实现人的解放。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不同趋向和流派一致强调借用资产阶级思想的伟大成就,它们或者从现代西方哲学的某些流派那里系统借用概念、术语和范畴,或者进而用西方资产阶级哲学的某些思想去“补充”和“革新”马克思主义,由此形成马克思主义同形形色色资产阶级哲学流派的混合物。
也有人比如齐泽克,重视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地位,尽管他的观点也有错误。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不同趋向和流派,在分析研究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新情况和新现象的基础上,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痼疾和问题,探索了西方革命的途径,并且批评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和缺陷。
但是,由于它们脱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因而没有能够为现代西方社会指出一条摆脱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
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卢卡奇
《历史与阶级意识》创作背景
代表理论:物化理论
•卢卡奇最早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提出物化概念,物化是商品中人与人 的关系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是人通过劳动创造的物反过来控制着人;是资本主
义社会的普遍的必然的现象。
•具体表现: 1、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人们劳动分工日益精细化,劳动局部分工愈加趋向合理 化。产品更多的表现为一种日益合理化、专门化的商品的局部的组合。 2、人变得现实化,机械化,物质化。 3、无产阶级对象化,丧失了制造创新的能力,无产阶级丧失了主体地位。 • 物化意识的危害: 社会机械化抹杀了人的创造力,对工作的热情,以及个人的理想。人们把现存的
于美学和文学批评,如《心灵与形式》等。
1919——1929年:这十年是卢卡奇开创西方马克
思主义思潮的时期,由于这十年卢卡奇主要在维
也纳活动,因此也可以称作“维也纳时期”。。 这一时期最大的事件是他的《历史与阶级意识》
的问世
1930-1945年:卢卡奇相对远离政治,在苏联莫斯科
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潜心研究理论的时期,这一阶段 卢卡奇总的思想倾向是从《历史与阶级意识》向回退, 更接近于共产国际的官方马克思主义立场,因此往往 被称作卢卡奇的“斯大林主义时期”或“苏联时期”。 这一时期著作颇多,如《青年黑格尔》、《理性的毁 灭》及《存在主义还是马克思主义》。
东西的不合理,都看做合理的必然的,无产阶级丧失了对资产阶级的批判。
THANKS
谢
谢!
《小说理论》是卢卡奇在马克 斯· 韦伯的类型学方法的引导下 完成的一部文论著作,它对小 说的本质和小说形式的类型进 行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开创性研 究,并因此被同时代人称为“ 精神科学运动最重要的出版物 ”。
代表 作品
《历史与阶级意识》开启了西方马 克思主义思潮,使得卢卡奇被誉为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和奠基人 。该书和科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和 哲学》,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 “圣经”。 卢卡奇在此书中以物化、总体性、 阶级意识、主客体的统一等范畴所 表述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新的理解在 国际马克思主义理论界产生了轰动 效应,成为一些理论家反对正统马 克思主义中的机械论、宿命论和经 济决定论等错误倾向的重要理论立 场。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述评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述评马克思主义是指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建的一种思想体系。
它是一种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资本论》为核心理论基础的社会制度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的设想之上。
早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阐释和发展,对其思想进行了批判性探讨,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对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贡献进行述评。
1. 卢森堡卢森堡是德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马克思主义运动中具有重要地位。
她早期对资本主义垄断阶段的论述,对资本主义内部矛盾和危机的研究,为后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她主张无产阶级革命,以及对垄断资本主义的批判和揭露,对当时的资本主义体制进行了深刻剖析。
卢森堡的理论贡献在于她对资本主义垄断阶段的研究以及对革命的呼吁,深刻影响了后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2. 康德拉季耶夫俄国马克思主义者康德拉季耶夫是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之一。
他从哲学、政治经济学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不断革命的理论,指出无产阶级革命必须不断推进,直至实现共产主义。
他还对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进行了深刻思考,将国家视为阶级斗争的产物。
康德拉季耶夫的理论为后来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3. 卢卡奇匈牙利马克思主义者卢卡奇是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杰出代表之一。
他的著作《现代性的瓦解》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现代性已经瓦解,导致了人的异化和文化的危机。
他提出了文化工业理论,认为文化已经被资本主义体系所统治和变异,这对后来的文化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卢卡奇的理论为后来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4. 马尔库塞德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马尔库塞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他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批判性探讨。
第二章 卢卡奇的哲学思想
第二章卢卡奇的哲学思想李庆霞马克思主义学院乔治·卢卡奇(1885~1971)——传奇的一生考试题:简要说明卢卡奇物化思想的理论基础及其基本内涵。
(黑格尔、马克思、西美尔、韦伯)第一章卢卡奇的哲学思想引言: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的开头,便引用马克思的一句话:“以往的哲学家只使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光是思想竭力体现为现实是不够的,现实本身应当力求趋向思想。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第460页)“只有当意识同现实有了这样一种关系时,才可能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只有当意识的产生成为历史过程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个目的来自人的意志,但不取决于人的任意妄为,也不是人的精神发明的)所必须采取的决定性步骤时;只有当理论的历史作用在于使这一步骤称为实际可能时;只有当出现一个阶级要维护自己的权利就必须正确认识社会这样的历史局面时;只有当这个阶级认识自身就意味着认识社会时;只有因此这个阶级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认识的客体,而且按这种方式,理论直接而充分地影响到社会的变革过程时,理论的革命作用的前提条件——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才能成为可能。
”——《历史与阶级意识》49页关键词:物化总体性阶级意识无产阶级意识正统马克思主义思考题:1.如何理解卢卡奇的历史概念?2.如何理解卢卡奇对辩证法的界定?3.如何理解物化的基本内涵?4.比较卢卡奇物化概念与马克思异化范畴的异同?(共同点:对资本主义的批判,通过商品拜物教揭示异化。
不同点:背景不同、自由时期和稳定时期;表现不同,四种形式,具体内含;消除方式不同,消灭分工和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无产阶级意识和无产阶级革命)卢卡奇思想总概括:一、历史是马克思社会哲学的本体论基础二、批判异化是马克思社会哲学的主题三、总体性原则是马克思社会哲学方法论的实质一、卢卡奇简介:思想历程;政治生涯;国际影响乔治·卢卡奇(1885~1971),(韦伯1864-1920)匈牙利哲学家,文艺理论家。
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第二讲-卢卡奇
四、《历史与阶级意识》的意义
1
2 开拓了西方马 克思主义的基 本问题领域: 物化、实践、 总体性等
把哲学结合进 马克思主义。 强调马克思主 义的哲学方面
物化的定义:所谓物化指的是在资本主义商品经 济条件下,商品拜物教所表现出来的物的关系取 代和支配人的关系,即人的活动的结果变成某种 客观的、独立于人的东西,成为某种统治人和支 配人的力量。 卢卡奇认为,当代的一切问题都可以在商品结构 中找到它的内在根源。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拜物 教本质导致了物化现象的产生。
3、意识领域的物化 意识的物化表现为一个自觉完成的过程:既 然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普遍的、必然的现 象,这一现象也必然在人们的观念中反映出来, 这就是卢卡奇说的“物化意识”或“物化思想”。 物化的现实只有作为人们意识中的既定“事 实”,成为人们不再追问究竟是什么和为什么的 既定“事实”以后,才能心安理得地按照自己的 心愿,把物化的真正现实继续保持和发展下去 比如:超女现象与娱乐工业;中医遭遇的分 析的西方医学的“标准化霸权”
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卢卡奇特别强调总体性与人 的主体性的本质关联,强调总体性所具有的主客 体统一的本质规定性。 他明确指出:“总体范畴,不仅制约着认识的客 体,而且也制约着主体。……只有论断的主体本 身是一个总体,才谈得上客体的总体性;而且主 体如果想理解自身,它就必须把客体当做一个总 体。” 他还指出:“马克思绝不谈论一般的人,抽象的 绝对化了的人:他总是把人看作为社会这个具体 整体中的一个分子。”
(2)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现象 卢卡奇在分析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时,提出了著 名的“物化”(Verdinglichung, reification) 思想。可以说,他是在马克思所分析的资本主义 社会商品拜物教的基础上,发展出一种经过普遍 化的、扩展了的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批判。
卢卡奇(课堂PPT)
第二讲 卢卡奇的“正统马克思主义”
1
格奥尔格·卢卡奇(Ceorg Lukacs,1885 -1971)是匈牙利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学批评 家,在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演进中占据十分重 要的地位。1923年,他以著名的《历史和阶 级意识》开启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被誉为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和奠基人。
1919年3月成立了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卢卡 奇出任主管文化和教育的人民委员。同年8月匈牙 利苏维埃共和国被推翻,革命宣告失败,卢卡奇同 许多政治流亡者一样,移居维也纳。
4
这一时期最大的事件是他的《历史和阶 级意识》的问世。卢卡奇在此书中以物化、 总体性、阶级意识、主客体的统一等范畴 所表述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新的理解在国际 马克思主义理论界产生了轰动效应,获得 了许多人的赞同与信奉,成为一些理论家 反对正统马克思主义中的机械论、宿命论 和经济决定论等错误倾向的重要理论立场。
2
一、卢卡奇的生平
1885年4月13日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一个
富有的犹太人家庭;29岁时出版了长达千页的
两卷本现代戏剧论集,并以《戏剧的形式》的
论文于1906年在布达佩斯获得博士学位。
1908年前后,为了写作关于现代戏剧的专著
研读了《资本论》。在1912-1917年间,他
先后几次在德国的柏林、海德堡等地攻读德国
11
目录
历史与阶级意识 目录:新版序言(1967) 序言(1922) 什么是正统马克思主义? 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罗莎·卢森堡 阶级意识 物化和无产阶级意识 Ⅰ.物化现象 Ⅱ.资产阶级思想的二律背反 Ⅲ.无产阶级的立场 历史唯物主义的功能变化 合法性和非法性 对罗莎·卢森堡《论俄国革命》的批评意见 关于组织问题的方法论 人名索引
国外马克思主义概论读书笔记
国外马克思主义概论读书笔记国外马克思主义概论读书笔记一、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1. 卢卡奇- 物化理论- 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拜物教导致人的异化,人被物所统治。
例如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只是作为机器的附属品,失去了对劳动的创造性和自主性。
- 这种物化现象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包括人的意识领域,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现象。
- 总体性范畴- 强调社会是一个总体,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反对将社会现象孤立地看待。
比如不能只研究经济现象而忽略政治、文化等因素对经济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 阶级意识- 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无产阶级意识到自己的阶级地位和历史使命,才能推动社会变革。
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容易受到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侵蚀。
2. 葛兰西- 文化霸权理论- 统治阶级不仅通过政治和经济手段统治社会,还通过文化手段实现统治。
例如资产阶级通过教育、媒体等传播自己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使被统治阶级接受并认同这种统治秩序。
- 强调知识分子在建立和维护文化霸权中的作用。
有机知识分子能够将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与大众的文化相融合,从而巩固统治。
- 市民社会理论- 市民社会是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领域,包括各种社会组织、文化团体等。
在西方社会,市民社会具有相对独立性,是争夺文化霸权的重要场所。
3. 柯尔施- 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 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总体性的理论,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
这些部分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 批判第二国际对马克思主义的肢解,只注重经济决定论,忽略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革命的总体性内涵。
二、法兰克福学派1. 霍克海默和阿多诺- 启蒙辩证法- 启蒙运动原本是为了摆脱神话和迷信,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却走向了反面。
例如科学技术的发展虽然带来了物质的进步,但也成为了统治人的工具。
- 文化工业理论,大众文化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被工业化生产。
电影、音乐等文化产品成为了标准化、模式化的商品,失去了真正的文化内涵,并且对大众起到了麻醉和控制的作用。
卢卡奇的正统马克思观
卢卡奇的正统马克思观
卢卡奇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观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阶级斗争是驱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
卢卡奇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阶级之间的斗争推动的。
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旧的生产关系与生产方式已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需要,阶级斗争则会爆发,从而推动历史向前发展。
2. 经济作为社会的基础。
卢卡奇认为,经济是社会结构的基础,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变迁都是由生产方式变革所引起的。
因此,要深刻理解阶级斗争,必须理解经济基础的变化。
3. 资本主义具有内在矛盾。
卢卡奇认为,由于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和利润追求,以及生产无计划性、竞争激烈等因素,资本主义社会必然会产生矛盾和危机。
这种内在矛盾和危机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不断增加和加剧。
4. 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卢卡奇认为,由于资本主义内部矛盾和危机的加剧,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成为历史的新阶段。
社会主义将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实现生产和分配的社会主义规划。
5. 立足于实践的马克思主义。
卢卡奇强调马克思主义要紧紧联系实际,把理论联系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
他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
西方马克思主义
对于辩证法,他又具体地将其限制在历史和社会领域:“这里把方法 限制在历史和社会领域,极为重要。”P51 这样,在卢卡奇看来,马克思 主义就是一种社会理论。
在1967年的新版序言中,“它在客观上代表了马克思主义内部的一种 倾向……,我指的是将马克思主义仅仅看作是一种关于社会的理论、社会 的哲学,因而忽视或者否认它同时也是一种关于自然的理论的倾向。”P10
另两篇序言:1922年的序言和1967年新版序言。
第一章 二、《历史与阶级意识》的基本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社会理论
1、背景:
卢卡奇面对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是什么?卢卡奇明确指出:马克思 主义的正统就是辩证的方法。“正统马克思主义并不意味着无批判地接受 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结果,它不是对这个或那个论点的‘信仰’,也不是对 某本‘圣书’的注解。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的正统仅仅指方法”。 P48
劳动对象专门化;劳动的机械化;劳动者的孤立化; (2)意识的物化:物化的过程最终必然地要落实在意识的物化,而意识的物化反过
来又不断地加深和加剧着物化的过程。 物化理论的两种理论表现形式:粗糙的经验主义;抽象的乌托邦主义。
第一章 二、《历史与阶级意识》的基本内容
第二讲:政治意识形态
第二讲:政治意识形态提出问题:什么是政治意识形态?各种政治意识形态所强调的主题、理论与原则是怎样?各种政治意识形态如何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呢?如何理解意识形态的兴起与衰落呢?政治意识形态可能终结吗?讲解提要:一、什么是政治意识形态?二、自由主义(一)自由主义的要素;(二)古典自由主义;(三)现代自由主义三、保守主义(一)保守主义要素;(二)家长式保守主义;(三)新右派四、社会主义(一)社会主义的要素;(二)马克思主义;(三)社会民主主义五、其他政治意识形态传统(一)法西斯主义;(二)无政府主义;(三)女性主义;(四)环境主义;(五)宗教基本教义派六、意识形态的终结?何谓政治意识形态?从使用的角度看,目前政治意识形态越来越趋向于中性的看法,其一般指涉一种脉络可循的社会哲学或世界观。
然而长久以来,政治意识形态被视为用来充当一种政治武器,并用来攻击和批判敌对的原理或学说。
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形态的特征在于其欺骗性与虚伪的特性:用来迷惑被剥削阶级并无视所有阶级社会最根本的阶级矛盾。
在他看来,有必要区分科学与意识形态(注:他认为自己的论证是科学的)、真理与虚伪之间的差异。
不过,后来到了列宁、葛兰西(Gramsci)那里,他们不仅使用“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也采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等足以使马克思自己感到困惑的词汇;到了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出现了独裁的体制,波谱(Karl Popper)、额兰(Hannah Areendt)等人将意识形态视为社会控制的机制。
特别到了冷战时期,西方国家使用该词将其视为一种思想上“封闭”的共产主义体系,其指责对方垄断对真理的诠释,拒绝容忍不同的意见和想法;自由派人士主张开放、容忍,自然拒绝自由主义被当作意识形态来加以看待;而保守派人士因为主张世界大部分超乎人类心灵理解的范围,宁可主张将保守主义描述成一种立场、一种心灵的态度(Attitude of mind),并将自己的信念定位在经验主义、传统与历史上。
卢卡奇
卢卡奇本人把写作《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说 成是对自己的哲学良心的一种自我批判。确实, 在《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中,充满着对其以 前的缺点、错误,特别是他青年时代的著作《历 史与阶级意识》一书的批判精神。1967年,他为 《历史与阶级意识》的新版写了序言,在这篇序 言中,他对这本书中重要的理论错误作了反思。 在《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中,这种反思、自 我批判则更加系统化、理论化了。所以,考察 《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首先应考察卢卡奇是 怎样改正以前的理论错误的。
无产阶级:同一的主体—客体 “只有当这个阶级认识自身就意味着认 识整个社会时;只有因此这个阶级既 是认识的主体,又是认识的客体,而 且按这种方式,理论直接而充分地影 响到社会的变革过程时,理论的革命 作用的前提条件—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才能成为可能。”
只有无产阶级产生以后,整个社会就是这 个阶级的生产和再生产,这个阶级的命运 成为一个总体的社会的命运,因而“对于 这个阶级来说,自我意识同时意味着对整 个社会的正确认识”,“这个阶级同时既 是认识的主体,又是认识的客体”。 “这个同一的主—客体,这个行动的主体, 这个发生中的‘我们’,就是无产阶级”。
3、反思的、更新的晚年(1945-1971 年)
1963 年 , 《 审 美 特 征 》 (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是计划中的三卷本的《美学》 的一卷。(《审美特征》、《艺术作品与审美 态度》、《艺术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 1971 年 , 《 关 于 社 会 存 在 的 本 体 论 》 (Ontology of Social Being),是计划中的两卷 本的《伦理学》的一卷。(《关于社会存在的 本体论》和《伦理学》)。
重建总体的人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深化与延伸的过程, 必须把人纳入到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确立作为历史 主体的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
刍议卢卡奇《什么是正统马克思主义》
刍议卢卡奇《什么是正统马克思主义》
1978年,卢卡奇写下了《什么是正统马克思主义》这篇著名的文章。
该文为他的正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阐述,也引起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和争议。
卢卡奇在文章中阐述了正统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和内涵,他认为正统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科学分析资本主义制度为基础,以无产阶级革命为出路,追求人类社会全面解放的革命理论。
正统马克思主义追求“科学性”和“无产阶级战斗性”,并且抵制“改良主义”、“反动的统一战线”等对其原则的侵蚀。
卢卡奇同时也指出了那些偏离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思想,尤其是苏联“斯大林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扭曲和误解。
他认为,由于斯大林主义的错误,马克思主义被扭曲成为一种教条主义和拘泥于经典的宗教信仰,失去了创新性和新陈代谢的能力。
卢卡奇在文章中强调了正统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和变异性。
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真正的科学理论,但它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和变异。
因此,要把握住正统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就必须理解它是一种历史的和动态的理论。
卢卡奇的文章对当时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
一些马克思主义者对卢卡奇的正统马克思主义存在怀疑,并认为其过于理想化和僵化。
但也有一些人认为,正统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真正还原为科学性和革命性,对恢复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卢卡奇的《什么是正统马克思主义》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界具有重要地位,不仅是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清晰的范畴和内涵,而且也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刍议卢卡奇《什么是正统马克思主义》
刍议卢卡奇《什么是正统马克思主义》卢卡奇是20世纪最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杰出代表,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三巨头”之一。
他的著作《什么是正统马克思主义》被誉为批判理论的里程碑,在其中对马克思主义的真谛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和思考。
下面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卢卡奇《什么是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所在。
卢卡奇在《什么是正统马克思主义》中对所谓“正统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
他指出:“正统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封闭的、僵化的教条主义,它把马克思主义固化成一种教义,排斥一切不合乎其标准的思想。
这种“正统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异化的马克思主义,它剥夺了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和革命性,使之成为一种保守、僵化的意识形态。
卢卡奇强调,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革命的,它要不断地与现实相结合,要不断地自我批判和自我超越,而不是僵化成为一种教条和教义。
卢卡奇在《什么是正统马克思主义》中着重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精神。
他认为,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是一种经济学理论或者社会政治学说,更是一种关于人类解放和全面发展的人道主义理念。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是关心人类的解放和幸福,它追求的是一个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没有人的压迫和剥削的人类社会。
卢卡奇强调,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人道主义精神,关心人的尊严和权利,反对一切形式的压迫和剥削。
只有在人道主义的精神指引下,马克思主义才能成为一种真正的解放理论,才能与人类共同迈向幸福和自由的理想。
卢卡奇在《什么是正统马克思主义》中对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他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是批判的方法,是历史的方法,是实践的方法。
批判的方法是指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分析和批判,揭露社会的种种不正义和不合理,寻求社会变革的方向和办法;历史的方法是指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现实的历史性分析,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找出社会变革的动力和前进的方向;实践的方法是指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的实践性分析,把握社会变革的根本力量,指导人们走向革命的胜利。
卢卡奇的批判理论
卢卡奇的批判理论卢卡奇(Lucien Goldmann)是一位法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家和哲学家,同时也是卢梭和黑格尔的研究专家。
他的著作Universalité de la pensée dialectique(辩证思维的普遍性)成为了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的里程碑之一。
本文将探讨卢卡奇的批判理论。
一、卢卡奇的批判理论卢卡奇的批判理论主要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批判。
他强调每个时代的文化和思想都是受到经济、政治和社会结构的支配的,在这个框架下,卢卡奇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人类文化的普遍性相结合,创造了一种独特的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
首先,卢卡奇认为文化和思想的形成是受到某一时代的物质和经济条件的影响的,这一点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一致。
但卢卡奇认为,物质和经济条件是通过一个总的文化和意识形态模式来介入人类的,从而塑造出一个整体的文化和思想体系。
这个模式被卢卡奇称为“精神形态”。
其次,卢卡奇认为,文化和思想的精神形态是解释的对象,它是通过对社会底层的物质关系进行反演而产生的。
这样,卢卡奇的批判理论从根本上颠覆了资产阶级唯心主义。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的存在决定意识,而不是意识决定人的存在。
”卢卡奇在这个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原理进一步发扬光大。
最后,卢卡奇的批判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的精神形态是假象,它通过自我欺骗来掩盖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和市场营销的真相。
在这一点上,他借鉴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假幸福”。
同时,卢卡奇也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真相:市场是一个剥削性的、非均衡性的、不公正的规则。
二、卢卡奇批判理论的现实意义卢卡奇的批判理论不仅有理论意义,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首先,它对于当代市场经济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危机,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市场的剥削性和非公正性。
卢卡奇的批判理论的内容正是这些问题的阐述和解答,因此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卢卡奇之前的“正统马克思主义”:机械化和教条 化
第二国际的梅林—普列汉诺夫正统:
1、马克思逝世后,特别是90年代初开始,在拉法格、 梅林、考次基、普列汉诺夫等马克思、恩格斯的学生 与追随者那里,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把马克思主义机 械化的倾向
2、在梅林的理论著述中,较多地注重社会经济生活 和精神生活的相互关系问题,当他研究历史时,犯了 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错误。因而,他不善于充分地 揭示社会生活各种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总是过 多地注重经济的方面
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第二讲卢卡奇
本节内容:
1 卢卡奇生平与思想发展阶段 2 卢卡奇之前的“正统马克思主义
”
3 卢卡奇思想肖像(以《历史与阶级意识》为基础) 4 《历史与阶级意识》的意义
一、卢卡奇生平与思想发展诸阶段:
前马克思主义时期 “左”的马克思主义时
(1885—1918)
期
(1919—1929)
❖ 卢卡奇认为,马克思的辨证方法的核心是“总体 性”
❖ 总体性的含义: 第一,从横向的共时性结构看,基本含义就是, “把所有局部现象都看作是整体的因素”。或者 说,整体永远大于部分之和 第二,从纵向的历时性结构看,总体性的基本含 义是:“过程的统一和总体” 第三,总体性是具体的总体性,而不是抽象的总 体性
3、意识领域的物化
❖ 意识的物化表现为一个自觉完成的过程
❖ 物化的现实只有作为人们意识中的既定“事 实”,成为人们不再追问究竟是什么和为什么的 既定“事实”以后,才能心安理得地按照自己的 心愿,把物化的真正现实继续保持和发展下去
比如:超女现象与娱乐工业;中医遭遇的分 析的西方医学的“标准化霸权”
3、“渴望总体性”
5、革命实践:社会现实的改变者
❖ 第一,实践主要指的是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 ❖ 第二,实践和理论统一在历史进程的转变中 ❖ 第三,实践是总体的转变者
四、《历史与阶级意识》的意义
1
把哲学结合进 马克思主义。 强调马克思主 义的哲学方面
2
开拓了西方马 克思主义的基 本问题领域: 物化、实践、 总体性等
1、经济领域的物化 表现四个方面:劳动者相对于劳动对象、劳
动活动、劳动产品和个人自身
2、政治领域的物化 资本主义政治领域的异化,首先表现在对社
会生活合理化、系统化和标准化
表现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都框于法律范围 之内,都受到国家机器的强有力的干预和调治
卢卡奇:
“官僚机构下层工作人员的工作酷似操纵一架机 器,甚至在枯燥无味和单调刻板方面,还经常有 过之而无不及。这不仅仅是一个完全机械的、没 有主动精神的工作问题,而且还是一个处理事情 的方式的问题:一方面在那里,在客观上,一切 事情都被用一种越来越形式化的、标准化的方式 来处理,从而跟官僚的活动所涉及的事情的性质 和本质日益疏远。另一方面,片面的专门化越来 越畸形发展,从而破坏了人的本性。”
❖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辩证法(区别思辨 的辩证法和历史的辩证法)
“光是思想竭力体现为现实是不够的,现实 本身应当力求趋向思想 ”(卢卡奇)
为什么历史辩证法是革命的辩证法? 举例:现代乡建派和邓小平“摸着石头过河”
2、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现象
第一、物化理论的依据
❖ “物化”(reification)概念是贯穿《历史与 阶级意识》全书的一个基础概念。来源于黑格尔 的“对象化”概念。
(四)一部分由经济直接所决定的, 一部分由生长在经济上全部社会政 治制度所决定的社会中的人的心理
(五)反映这种心理特性的各种思想体系
卢卡奇对第二国际“梅林—普列汉诺夫”正统的反驳:
“正统马克思主义并不意味着无批判地接受马克 思研究的结果,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的 正统,仅仅是指方法 ”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
4、无产阶级: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体
❖ 承担和领悟这个总体的主体就是无产阶级 原因在于: 第一,它是整个社会历史进程,特别是大工业生 产的产物,是历史的客体;
第二,与资产阶级不同,资产阶级虽然同样也是 大工业的产物,但是不具有改变现实的主体力量, 或者说资产阶级无意改变现实,他希望维持现实, 使现实永恒化,而无产阶级它承受了物化的资产 阶级社会所带来的苦难,只有他才有内在的革命 动力和资格去认识这个历史和改变这个现实
❖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的哲学模式:主体— —主体的外化、异化——通过外化、异化的扬弃 和克服达到主、客体辩证具体的统一
❖ 通过黑格尔模式,发现了资本主义的二律背反: 一方面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对于历史的进 步意义,另一方面则是给人带来的深重的苦难
第二、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现象
当代的一切问题都可以在商品结构中找到它的内 在根源。
3、考茨基那里,马克思主义被曲解成一种带有浓重 宿命论色彩的机械决定论。当代西方学者把考茨基谑 称为“马克思主义的教皇”
二、卢卡奇之前的“正统马克思主义”:机械化和教条 化
第二国际的梅林—普列汉诺夫正统: 4、普列汉诺夫的一元论公式: (一)生产力的状况
(二)被生产力所制约的经济关系
(三)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生长起来的社会政治制度
谢谢!
•从法律和经 •参与匈牙利 济学转向文学 苏维埃政府
和哲学
的政治实践
•接受德国古 典哲学影响
•发表《勃鲁 姆提纲》
•加入匈牙利
共产党
斯大林主义时期 批评的马克思主义时期 (1930—1945) (1945—1971)
•流亡莫斯 科,研读马 克思的手稿
•与斯大林 主义的微妙 关系
•批判斯大 林主义,
•晚年对马 克思主义的 坚持,重新 审视自己的 全部理论
三、卢卡奇思想肖像:以《历史与阶级意识》为基础 1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社会理论
2
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 现象
3 “渴统 一体
5
革命实践:社会现实的改变 者
1、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社会理论
❖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社会理论、社会哲学(批 评恩格斯的自然辨证法,非法地在自然界领域推 广了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