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3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高中政治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高中政治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二单元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5.1意识的本质[教学目标] 理解意识的本质[教学重点]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教学难点]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教学方法]理论与生活相结合,自主探究【导学】1、意识是的产物。

(从意识的起源看)(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2)意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的形成.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 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

【提示】物质世界≠物质,物质世界是指万事万物(物质具体形态)的总和,分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

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提示】意识是人脑(不是大脑)特有的思维活动,动物的大脑活动是一种本能活动。

电脑≠人脑:电脑思维”是对人脑思维的模拟,它同人脑思维有本质的区别。

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从意识的内容看)人脑是生成意识的,意识反映的客观对象是,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原材料)(中介)(加工机)(产品)【注意】意识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反映的形式(如感觉、判断等)是主观的,正因为如此,对同一客观事物才会形成不同的意识。

意识的来源是实践。

4、如何理解意识(什么是意识)?(1)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 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人脑的机能。

(3)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结论】:以上三点可以说明: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

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课堂巩固】一、判断题1、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2、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有了人脑就能产生意识。

3、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则是人脑主观自生的。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教案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教案-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人脑和动物脑的区别:首先,从重量上看,人脑的重量远远超过了动物脑。

其次,从构成来看,人类大脑皮层的面积远远超过了动物脑。

动物脑在复杂性上是无法超过人脑的。

这就决定了动物脑机能是无法赶上人脑的水平。

人脑的功能——运动中枢、感觉中枢、书写中枢、语言表达中枢、听觉中枢、听觉语言中枢、视觉中枢、视觉语言中枢。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这是由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的。

1、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是人脑(不等于大脑,不等于电脑)。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师:有人认为,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所以有了人脑也就有了意识。

谈谈你的看法。

生:……
2、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没有人脑一定没有意识,有了人脑,不一定有意识)
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意识就是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产生的反映。

【语言注释】第一信号系统是指具体刺激引发的反射,如受惊吓时的表情。

第二信号系统是指在语言刺激下产生的反射,如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实验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都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是人所特有的,意识产生于二者的基础上。

反射,反射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其中无条件反射,
集体备课教案。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的本质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秘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二必修4政治教学案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的本质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秘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二必修4政治教学案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第一框意识的本质[学习目标]1.明确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和内容。

2.理解意识的本质,培养区分物质与意识的能力。

3.树立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进一步坚定唯物主义信念。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2)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背景材料从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再到人类意识,人类意识的产生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某校高二(1)班学生通过网络搜集了以下材料:甲学生:铁生锈,岩石风化,水滴石穿。

乙学生:向日葵始终向着太阳,蚯蚓受到针刺立即收缩身体。

丙学生:狗的条件反射,在喂狗前先摇铃,一段时间后,狗只要听到铃声就会迅速跑来,并且嘴巴分泌唾液。

问题探究(1)甲、乙、丙三学生准备的材料分别体现了什么?它们对人类意识的产生有什么作用?(2)纯粹的运动心理能否自发地形成人的意识?意识为什么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答案:(1)甲: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

乙: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丙: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2)不能。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因此,意识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知识升华劳动是意识产生的决定性因素的原因(1)人的劳动同动物活动的根本区别在于制造和使用工具。

在劳动过程中,由于交流的需要而产生了语言。

语言的产生推动了人类意识的发展。

(2)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猿脑变成了人脑,并随着社会劳动的进步而日趋完善,这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必修4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秘教学案教案

必修4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秘教学案教案
A 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C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5近年来,日本朝野某些人士否认历史事实,否认侵华的历史,否认南京大屠杀。2000年5月公演的《自尊,命运的瞬间》,肆意美化和吹捧当年发动侵华战争的甲级战犯东条英机,把侵略战争描述成“自卫战争”。这表明( )
A 意识不一定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B 错误的意识纯属人脑主观自生的东西
C 历史是由意识决定的 D 错误的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歪曲反映
6之所以对牛弹琴是愚蠢的,是因为( )
A 牛的意识与人的意识不同
B 牛脑没意识,无法欣赏音乐
C 牛没有神经生理系统
D 牛欣赏音乐的能力过于低下
7<三国演义>写尽了十八般兵器,但没有写到手枪;<封神榜>写尽商纣宫廷的奢华,却没有提到互联网和高尔夫.这是因为
C 动物的动机是主动的,人的意识是客观的 D 动物心理与人的意识有本质区别
3 狼孩的事例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 没有社会实践,就不会形成意识 B 意识不一定是人脑的机能
C“狼孩”的脑子不是人脑 D 早期教育对人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4 近年来,约有7000条新词产生.诸如房奴、车奴、超女、快男、恐怖分子等等。从哲学上看,这一事实说明了
2人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反映和动物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反应有什么区别?
结论:
结论:
三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材料五:狼孩的故事
材料六:科幻片《地球一号》剪辑片段
1狼孩为人所生,他的大脑与普通的人脑有区别吗?为什么它不能产生意识呢?
2你见过外星人吗?影片中外星人的摸样你喜欢吗?你能画出自己喜欢的外星人吗?
结论:
结论:

高中政治必修4《把握思维的奥妙》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4《把握思维的奥妙》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4《把握思维的奥妙》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思维的概念和类型及其特征。

2.认识思维的规律和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3.掌握思维奥妙的实际运用。

二、教学重难点:思维的规律和方法,思维奥妙的实际运用。

三、教学内容:1.什么是思维?2.思维的类型和特征。

3.思维的规律和方法。

4.思维奥妙的实际运用。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

2.小组讨论法。

3.案例分析法。

五、教学过程:Step 1: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教材内容,了解思维的概念、类型、特征、规律和方法,以及思维奥妙的实际运用。

Step 2:思维创新集中学生的头脑,以如下问题为例子,自由讨论。

问题:思维是一种什么样的能力?思维方法可以有哪些分类?常用的思维方法有哪些?思考时间:10分钟Step 3:思维技巧掌握通过小组讨论,掌握不同的思维技巧和方法,如:逆向思维、联想思维、推理思维、概念思维、创新思维等。

Step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例子,深入理解思维奥妙的实际运用。

案例一:哲学思维的实际运用案例二:科学思维的实际运用案例三:哲学思维与科学思维的比较分析Step 5:归纳总结总结思维的概念、类型、特征、规律和方法,以及思维奥妙的实际运用。

六、作业以“做一个聪明人需具备哪些思维能力?”为题,写一篇作文。

七、教学反思思维是帮助人们理解事物、解决问题、创新发现的重要能力,教学中应注重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应得到充分的发扬,让学生在积极的学习中不断提高思维能力。

2021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教学设计

2021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教学设计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思维的基本形式、方法以及哲学中关于思维的理论。
2.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即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难点。
3.倡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为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3.强调逻辑思维的重要性,讲解逻辑思维的基本方法,如归纳、演绎等,并通过实例展示如何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给出几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析案例中涉及到的思维方法和哲学理论。
2.各小组针对案例进行思考、分析和讨论,形成共识,并准备汇报讨论成果。
一、导入新课
1.提问:思维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为什么我们需要了解思维的奥妙?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思维是我们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工具,了解思维的奥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运用它,提高生活品质。
二、课堂讲解
1.讲解思维的本质与特征,引导学生理解思维的基本形式和思维方法。
2.介绍哲学中关于思维的基本理论,如唯物论、辩证法等,并结合生活实例进行分析。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选取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分析其中涉及到的思维方法和哲学理论,并撰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案例分析报告。
2.设计一组关于逻辑思维方法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旨在检验他们对逻辑思维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重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形成全面、深入的见解。
3.重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2024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2024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核心素养术语必背1.政治认同:坚决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重视意识的作用,认同国家有关政策。

2.科学精神:理解意识的本质,意识活动的特点,正确把握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发挥主观能动性与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的关系,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学问阐释相关的现象。

3.公共参加: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活动改造世界。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2.物质是本原的,物质确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3.人能够能动地相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建性。

4.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整和限制作用。

5.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敬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学问体系考点一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一、物质确定意识原理内容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是什么) 物质确定意识为什么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方法论(怎么做)一切从实际动身,使主观符合客观1.正确把握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是对物质的被动反映,也不意味着意识在任何状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2.正确理解物质确定意识。

从时间上看: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从性质上看: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其次性;从地位上看:物质确定意识,意识依靠于物质。

3.物质能够独立存在(不依靠于意识);意识不能独立存在(依靠于物质),但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4.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并不意味着有了人脑就肯定有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在任何状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高中政治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一必修4政治教案

高中政治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一必修4政治教案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一、意识的本质(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2)意识产生的前提: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1)意识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2)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1、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体系,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2、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意识是在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产生的反映。

第二信号系统是人所特有的。

(三)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反映的对象是客观存在。

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总之,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知识理解】正确理解意识的本质(1)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2)意识从生理基础看,它是人脑的机能;从其对象和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只有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完整地把握意识的内容和本质。

(3)意识内容是客观的。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正确的意识是人们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而错误的意识是人们则是歪曲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

二者的区别不在于是否对客观事物做出了反映,而在与对客观事物做出了不同性质的反映。

(4)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客观世界反映到人脑中,必然要进行加工改造,以主观的形式存在,因而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5)总之,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

在意识中体现了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

必修四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教学设计

必修四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教学设计

必修四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教学设计知识导引一、本课主要目标1.了解意识的起源,理解意识的本质,懂得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2.理解意识的作用,懂得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正确理解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4.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既要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既要有高度的革命热情,又要具备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

5.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统一的。

二、本课知识网络三、疑难问题解析1.意识的起源及意识的生理基础(1)意识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

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思维活动,动物的活动是一种本能活动。

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形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上帝赋予的,它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

劳动在意识产生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

(2)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没有高度发达的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3)动物的心理与人的意识的区别。

①二者的物质基础不同。

动物的心理是动物脑的属性、机能;人的意识是人脑的属性、机能。

②二者的反映形式不同。

动物通过感觉、知觉以具体形象的感性形式反映外部世界,是直接的,不需要语言;人的意识主要是以抽象概念的形式,即理性的形式反映外部世界,是间接的,离不开语言。

③二者反映的内容不同。

动物反映外部世界是出自本能,是适应周围环境的结果,它的感性直观形式只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贫乏、肤浅、没有预见性。

人类反映客观世界出自改造世界的需要,它的理性反映形式能深入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丰富、深刻、有预见性。

高中政治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三国时魏国的皇帝曹睿,准备选拔一个有才能的人到朝廷做官。

曹睿对他的大臣说:“选择人才,不能只找有虚名的人。

虚名好像在地上画了一个饼,只能看,不能解决肚子的饥饿问题!这就是画饼充饥典故的由来。

而他的父亲带兵到一个没有水喝的地方,士兵口渴难行。

曹操传令说,前面有许多梅树,又酸又甜。

士兵听后不再感到饥渴,最终坚持到有水的地方。

这就是望梅止渴的故事。

画饼不能充饥,而望梅却能止渴,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第一框意识的本质主干知识梳理一、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是________长期发展的产物。

⑴____________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基础。

⑵_____________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的----________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_________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拓展提升】意识的产生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这个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由一切物质具有反应特性到生命物质的刺激感应性;由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由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类意识的产生。

二、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高度发达的_______,是意识活动的_________,具有产生意识的________,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探究反思】有位老中医擅长治疗肝病,慕名前来求医的人很多。

科技人员根据这位老中医几十年来诊断的经验和所开的处方,把肝病分为八个主型、36个亚型,输入电脑,从而可以可以开发出多种不同的处方,做到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电脑和人脑有哪些区别电脑能进行意识活动吗三、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拓展提升】错误的意识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人们意识中的那些错误的思想、片面的认识,也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只是这种反映是歪曲的,有时甚至是虚幻的。

5.1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说课稿五篇

5.1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说课稿五篇

5.1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说课稿五篇第一篇:5.1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说课稿我说课的课题是《意识的本质》今天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六方面对本框教学进行说明。

首先、教材分析,即本课的教学地位和作用《意识的本质》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第4册,第4册《生活与哲学》第2单元第5课的第1框的内容。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学生们已经明白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以及物质运动的规律性,在此基础上,本框开始学习哲学的另一个重要哲学概念“意识”。

本框教材共设计了三目:即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及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学好本课将有助于学生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观,并对下一框意识的作用打下扎实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每个说1~2个)按照新课标教学目标,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明白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它是客观存在在人脑的反映。

2、能力目标:通过对意识起源和本质原理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观,具有正确认识意识现象、分辨物质和意识的界限、把握二者之间辩证关系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的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牢固树立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思想观点,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的信仰。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各说2~3个)本着高二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难点在于为什么说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本知识点的理解对于学生来讲需要很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也是本门课程的一个基础知识点,正确认识意识的本质对于以后学习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四、说教法和学法我们知道,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创新教育的精神和我们政治学科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指导思,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高中政治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第一框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第一框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第一框意识的本质【课标要求】解析客观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掌握的事例,印证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把握客观规律。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识记意识的本质;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通过对自然界各种物质的反映的事例,分析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通过人与动物心理的形成区别,分析说明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能力目标:通过对意识起源和本质原理的学习,使自己逐步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观,具有正确认识意识现象、分辨物质和意识的界限、把握二者之间辩证关系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意识的本质的学习,理解人的意识的形成,进一步感悟唯物主义世界观。

【基础预习】(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是______ _____的产物。

一切物质都具有的______ ____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_________________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

2.意识一开始就是________的产物,_________的产物。

意识不仅是_____ ________的产物,更重要的还是____________的产物。

(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没有_____ __________,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

意识是_______的机能。

(三)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1.意识的形成,不仅需要人脑,还必须有_____ _______。

不管是_____________还是_____________,都是人脑对_____________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________________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因此,意识是_________的主观映象。

离开了_________,意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

2.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__________ ____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______________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______________的主观映象。

高中政治 2.2《把握思维的奥妙》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2.2《把握思维的奥妙》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一、@§本课设计意图(一)@§教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意识的起源。

○@§意识的本质。

○@§意识的作用。

(2)@§理解○@§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劳动的产物。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运用@§○结合所学哲学原理,分析在从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映特性,到一切生命物质所具有的刺激感应,再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的过程中,人的意识产生的条件,论证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结合所学哲学原理,谈谈人为什么能够认识世界,论证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得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结论。

@§○结合人的意识的主观能动性原理,列举生活实例,说明人是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活动改造世界。

@§○列举生活实例,依据有关原理,说明要想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必须既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既要有高度的革命热情,又要具备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既要反对无限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保守主义。

2.@§能力目标(1)@§通过对意识起源和本质原理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观,具有正确认识意识现象、分辨物质与意识的界限、把握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的能力。

(2)@§通过学习意识作用的原理,使学生对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一个正确的估计,逐步培养起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98(3)@§通过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原理的学习,让学生明确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途径,培养学生具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高度的革命热情与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相结合的能力。

2021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教学设计

2021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教学设计
2.教学过程:
(1)教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哲学基本问题,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分析。
(2)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认真做好笔记,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确保学生掌握哲学基本问题。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哲学观点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活动:展示与哲学相关的现实生活案例,如科技发展、社会现象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哲学问题。
2.理论讲解,深入浅出: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哲学基本概念和观点,帮助学生学基本概念和观点进行讲解,促进学生理解。
3.小组讨论,互动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交流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
(3)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强调重点知识,布置课后作业。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哲学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选择一个哲学观点(如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等),分析该观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撰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心得体会。
教学活动:设计具有启发性的讨论题目,引导学生展开深入讨论,互相交流观点,提高思辨能力。
4.实践活动,学以致用: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哲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撰写小论文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哲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反思总结,提升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提升学生的哲学素养。
2.教学过程:
(1)教师呈现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背后是否存在哲学问题?
(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现象,提出自己的疑问。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五课把握思维奥妙》3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五课把握思维奥妙》3课时教案

第五课掌握思想的巧妙教育教课目的:一、知识目标1、识忆目标:意识的发源、实质和作用2、理解目标(1)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劳动的产物;(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应;(4)全部从实质出发,实事求是;3、运用目标(1)联合所学哲学原理,剖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久发展的产物。

(2)联合所学哲学原理,说说人为何能够认识世界,论证世界上只有还没有认识的事物,没有不行认识的事物,得出生界是可知的结论。

b5E2RGbCAP(3)联合意识的主观能动性原理,列举生活实例,说明人能够在乎识的指导下经过实践活动改造世界。

(4)列举生活实例,依照有关原理,说明要想做到全部从实质出发,实事求是,一定既要尊敬客观规律,又要充足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既要有高度的革命热忱,又要具备谨慎踏扎实实的科学态度;既要反对无穷夸粗心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重申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保守、无所作为的保守主义。

p1EanqFDPw二、能力目标1、经过经过意识发源和实质原理的学习,使学生逐渐确定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观,拥有正确认识意识现象、分辨物质与意识的界线、掌握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的能力。

DXDiTa9E3d2、经过学习意识作用的原理,使学生对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正确的预计,逐渐培育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RTCrpUDGiT3、经过对全部从实质出发,实事求是原理的学习,让学生明确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门路,培育学生拥有理论与实质相联合、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敬客观规律联合、高度的革命热忱与谨慎扎实的科学态度相联合的能力。

5PCzVD7HxA三、德育目标1、坚固建立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对物质拥有反作用的思想看法,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的崇奉。

2、人们在尊敬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掌握客观规律。

这要求我们一定保持优秀的精神相貌和旺盛的斗志,踊跃投身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实践中去。

jLBHrnAILg3、经过对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的认识,加强自觉贯彻和履行党的全部从实质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自觉性。

高二政治第5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复习教案

高二政治第5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复习教案

高二政治第5课把握思维的奥妙复习教案一、考点整合:(一)意识的本质 P35-381、意识的含义:(1)从起源上看,意识是产物。

(2)从生理基础上看,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机能。

(3)从内容上看,意识是反映。

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世界。

注意:1.意识是人类特有的思维活动,动物的活动是一种本能活动。

2.不能把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看成是直观的镜子对事物的反映。

因为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特点。

3、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放映。

因此,动物的大脑不能产生意识。

4、电脑≠人脑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电脑思维”只是对人脑思维功能和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它同人类思维有本质的区别。

电脑不能产生意识。

2、意识的内容和形式(1)意识的内容: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2)任何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第一,正确的意识、错误的意识第二,人的具体感觉和抽象思维第三,人们对现状的感受与认识,对过去的思考与总结,对未来的预测,例1、(2005年文综全国卷30)意境不是意和境简单相加,而是意与境谐,并在此基础上生出“景外之景”、“象外之象”、“韵外之致”。

例如王维《雪中芭蕉图》将夏日的芭蕉和雪景画在一起,产生出独特的美感。

这表明() A.艺术创作是意识能动性的集中体现 B.艺术创作不需要反映现实生活C.艺术创作不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D.艺术创作纯属人的主观创造例2、(2005年文综全国卷,29)意境最充分地体现了()A.主观和客观的统一B.形式和内容的统一C.社会和个人的统一D.继承和创新的统一(二)意识能动性的特点和表现 P38-40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是指意识通过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特别是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对实践起指导作用。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3)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必修4 第5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教案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必修4 第5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教案

必修4 第5课把握思维的奥妙一、复习目标1.一个本质: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2.一对关系: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3.一个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4.两条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5.三个特点:意识活动的特点二、复习要点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2.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3.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授课过程考点一物质决定意识1.意识的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2.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3.意识的内容与形式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拓展升华1.正确理解意识的本质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意识具有内容的客观性和形式的主观性。

内容的客观性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无论深刻的意识还是肤浅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形式的主观性①从意识的主观形式上看,意识是由知识、情感、意志等各种反映形式共同组成的完整体系②从意识的主观差别上看,对于同一对象或同一客观过程,不同的人由于社会地位、知识水平等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反映③从意识的主观特征上看,意识作为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不仅是对客观对象的近似真实的摹写,还可能是对现实的歪曲的、虚幻的反映温馨提示:把握意识本质问题要明确三个“并不意味着”:①意识依赖于物质,并不意味着意识是对物质的被动反映;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并不意味着有了人脑就一定有意识;③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2.全面把握物质决定意识从时间上看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从性质上看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统一于物质,意识依赖于物质从地位上看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2016·高考全国2卷)《韩非子·说林上》记载:一年春天,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冬天返回时迷失了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教育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忆目标: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2、理解目标(1)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劳动的产物;(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3、运用目标(1)结合所学哲学原理,分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结合所学哲学原理,谈谈人为什么能够认识世界,论证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得出世界是可知的结论。

(3)结合意识的主观能动性原理,列举生活实例,说明人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活动改造世界。

(4)列举生活实例,依据有关原理,说明要想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必须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既要有高度的革命热情,又要具备严谨踏踏实实的科学态度;既要反对无限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保守主义。

二、能力目标1、通过通过意识起源和本质原理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观,具有正确认识意识现象、分辨物质与意识的界限、把握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的能力。

2、通过学习意识作用的原理,使学生对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正确的估计,逐步培养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3、通过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原理的学习,让学生明确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途径,培养学生具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高度的革命热情与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相结合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1、牢固树立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思想观点,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的信仰。

2、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把握客观规律。

这要求我们必须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和旺盛的斗志,积极投身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实践中去。

3、通过对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的认识,增强自觉贯彻和执行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难点:1、意识的本质、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2、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3、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4、动物心理为什么不能发展为人的意识教学课时安排:3课时【导入新课】2005年10月17日凌晨,5天前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起航的“神舟”六号飞船,在平安飞行115个小时32分后重返神州,缓缓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的草地上。

我国首次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当费俊龙和聂海胜先后自主出舱,面带胜利的微笑,现场参试人员欢呼雀跃,亿万中华儿女为之自豪,幸福写在每个人的脸上。

神六飞行是一次非常完美的飞行任务,又一次让载人航天精神“从地面升到天空,从天空安全返回”。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

新一代航天人在攀登科技高峰的伟大征程中,以特有的崇高境界、顽强意志和杰出智慧,铸就了载人航天精神,这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

【思考讨论】“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体现怎样的哲学道理?我国为什么要提倡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一、意识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起源)【课堂探究】P35页想一想,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生物的反应形式同人的意识是什么关系?【探究提示】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等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A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这是物体在外部的作用和影响下,发生的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反应。

如滴水穿石、风吹草动、铁皮生锈。

B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

【介绍】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接受外界刺激进行的简单应答活动,具有一定趋利避害的选择性。

如:向日葵、含羞草、喇叭花。

【介绍】感觉――动物依靠感觉能从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各个方面,分别反映外界对象的属性。

如:蚯蚓没有听觉和视觉,但凭着身体的触觉能分辨明暗、干燥与潮湿。

蝙蝠双耳有超声波探测器,能在黑暗中飞翔、捕捉飞虫。

蜘蛛织网,有昆虫落网,网的颤动刺激感观去捕食。

【介绍】心理――动物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发展到哺乳动物,有了发达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大脑,能把各种个别的感觉联系起来,形成统一的反映,这就是动物的心理。

动物的心理除感觉外还包括知觉、表象和情绪。

这种心理还不是意识,但包含着发展到人类意识的可能性。

【课堂探究】P35页A谈谈你所熟悉的动物有哪些复杂的心理反应。

B上述动物的心理为什么不能发展为人的意识?【探究提示】A狗见主人会亲昵,见生人会狂吠、扑咬;鸽子送信;鹦鹉学舌;老马识途;猎狗帮助人类拦截猎物、协助破案;B意识的产生有一个重要的条件,这就是社会和劳动。

意识是劳动的产物,是社会的产物。

【举例】黑猩猩舀水灭火(前苏联巴甫洛夫的实验)将黑猩猩爱吃的水果放在湖中的小船上,水果周围燃有烛火,船的旁边有一个木排,上面有水缸。

同时训练黑猩猩学会拧开水缸的水龙头,拿杯子盛水去灭火。

当把黑猩猩放到船上后,它发现附近水面的木排上有水缸,但水缸与它所在之处相隔一段较宽的水面。

黑猩猩如何取火?(提问)只见黑猩猩用自己身边的短竹竿结成长竿,利用长竿爬到了木排上,拧开了水龙头,盛水后再返回原地,灭了烛火,吃到了美味的水果。

【评价】黑猩猩为什么会舍近求远?因为它没有水的综合性概念,没有抽象思维概括的能力。

黑猩猩虽然聪明,但其智力水平仍然属于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图表】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反应特性刺激感应感觉心理意识(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A意识是劳动的产物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分析】a劳动推动了古猿向人类的进化,促进了人脑的发展由于劳动,如用前肢觅食,促进手脚的分离,原始人能直立行走,使头部各种感觉发达起来,脑子能接受更多的信息。

由于劳动,人类的食物由少数果实发展到多种植物、肉食和熟食,输入人体的养料日益丰富,为脑髓的发达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由于劳动,脑容量加大,脑的结构复杂化,促进了脑的机能。

b劳动推动了语言的产生原始人在生产中互相帮助、共同协作,就产生了交流思想的必要,在到了非说不可的地步时就产生了语言。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有了语言,人们能够交流思想积累经验,形成了日益丰富的人类认识,促进了人类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可见,没有劳动就没有从古猿到人的转变,就没有意识的产生。

B意识是社会的产物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重要的还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意识不仅产生时是社会的产物,而且一直是社会的产物。

一个人即使生理正常,如果脱离社会,同样不会有意识。

【举例】我国明代,明成祖为了夺取建文帝的皇位,就把建文帝的儿子朱文圭(gui)囚禁起来,不准任何人同他交谈。

当时朱文圭2岁,放出来时57岁,但连牛马都不认识,智力低下如同白痴。

【举例】狼孩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东北的一个叫米德纳波尔的小城,人们常常看到一种神秘的生物出没于附近森林。

一到晚上,有两个四肢走路像人的怪物尾随在3只大狼的后面。

后来人们打死了大狼,在狼窝里发现这两个“怪物”,原来是两个裸体的女孩,大的有七八岁,小的只两岁。

这两个女孩被送到孤儿院去抚养,还给她们取了名字,大的叫卡玛雅,小的叫阿玛雅。

第二年阿玛雅死了,卡玛雅一直活到16岁。

【举例】猪孩重返人类社会辽宁省有一个女孩出生后无人照顾,不满周岁时就与母猪相依为命。

饿了吃猪奶,吃猪食;困了,与母猪睡在猪圈里。

夏天,她与母猪一起打泥,冬天挤在猪群中取暖。

9岁时她听不懂一句话,也不会说一句话。

她象猪一样爬行走路,完全养成了猪的生活习性。

被称之为猪孩,是一个智力低下、心理严重畸形的纯生物人。

1984年,这个在猪圈里活了10年的猪孩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政府采取了种种措施对其进行社会化训练,帮助她重塑人性。

后来她能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认识汉字1200多个,能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并学会骑自行车、使用缝纫机,具备了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发育正常,并有了求偶要求。

(84年前无意识,因为她脱离了人类社会)因此,意识是自然界的产物,是社会的产物,即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生理基础)(1)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好比是人体的司令部)【介绍】人脑的复杂结构人脑由小脑、脑干、间脑、后脑、大脑等组成,约有1000亿个神经细胞。

大脑是最高级的部位。

大脑分成左右两半球,表面覆盖厚2-3毫米的大脑皮层,上面购回密布,皮层上的140亿个神经细胞可以储存1000万亿信息量。

大脑皮层有许多功能区:视区、听区、运动区、语言区,这些功能区分工协作,形成复杂的神经网络,并同全身各个器官相联系,接受体内外的信号,进行分析综合。

人脑的某个部位一旦遭到破坏,人的相应功能就会丧失,人的意识功能就会受影响甚至丧失。

【举例】中风-瘫痪【举例】丈夫喝醉酒回家,蹑手蹑脚地摸进卫生间,找来橡皮膏,对着镜子往自己酒醉闹事留下的伤口上贴,然后悄悄爬上床。

第二天早晨,他被妻子愤怒的喊声惊醒:“你说不再喝酒了,可仍然说话不算数,昨日又喝醉了,你瞧卫生间的镜子上,横七竖八贴了多少橡皮膏?”(人脑被酒精麻痹,无法产生正常人的意识)【介绍】脑容量的比例比较现代人脑的重量约1500克,大致相当于体重的1/50;黑猩猩的脑重不足400克,大致相当于体重的1/150;大猩猩脑重约540克,大致相当于体重的1/500。

因此,只有组织严密、功能复杂、高度发达完善的人脑才能承担起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课堂探究】P36页A有没有一种高等动物的脑在复杂性上超过人脑?B动物的脑在机能上有没有可能达到人脑的水平?【课堂提示】A没有一种高等动物的脑在复杂性上能够超过人脑。

B永远不可能。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产生意识活动的生理基础。

(2)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图表】第一、第二信号系统无条件反射:动物遗传的本能反射第一信号系统:具体事物的刺激(人和动物共有)条件反射第二信号系统:语言刺激(人类特有)【结合图表讲解】反射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动物由遗传获得的本能。

(如吃、喝、拉、撒;)条件反射有两种:一种是由于具体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反射;,叫做第一信号系统,这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如看到美味流口水;望梅止渴;见到恐怖场景毛骨悚然);一种是在语言刺激下产生的反射,叫做第二信号系统,这是人所特有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