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概念
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
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帮助学前儿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探索和理解科学、自然的原理和现象。
在学前科学教育中,教师需要持续介绍和示范科学概念的表达和操作,激发学习者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和发现的创造性活动,并促进学生建立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从而实现学习的科学过程。
主要内容:
1、观察和分析:观察、分析对象,学习对象的基本特征。
2、实验:通过实践实验,熟悉和了解实验流程,增强实验的信心和能力。
3、探索:通过探索和体验,让孩子们运用观察、分析和实践来认识、分析事物,操作认识和分析这些物体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4、数学:让孩子们尝试用数学思维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理解科学概念,学习加强计算能力,熟悉数理关系,某些科学知识可以以数学形式表达出来。
5、比较:孩子们可以比较不同对象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并运用比较手段分析和思考,熟练掌握科学概念和技能。
6、回顾:在科学教育中,也应定期回顾,让学生复习和熟悉已学习的内容,深化对科学概念的理解。
- 1 -。
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认识和理解1.引言1.1 概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在学龄前阶段,通过科学活动和实践,培养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促进他们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的发展的教育方式。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培养儿童全面发展和培养创造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未来科学素质培养的基石。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科学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改造世界,培养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有助于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科学探索和实践活动,从小培养他们对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态度。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概念和实践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支持。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科学活动的方式,让儿童在玩耍中获得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前阶段,儿童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发展具有旺盛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
因此,通过有针对性的科学教育活动,可以促进儿童自主学习和主动参与,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方式。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科学实验、科学观察、科学解释和科学实践等。
通过这些科学活动,儿童可以亲身体验科学的乐趣,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和观察,了解科学原理和现象,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为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目前在教育实践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例如,如何在儿童发展的各个阶段提供符合他们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的科学教育活动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问题。
此外,培养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和能力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资源,包括教师的专业培训和科学教育的资源开发等。
总之,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对于儿童全面发展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活动和实践,培养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有助于他们在未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未来科学家和工程师。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叙述和分析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答案1-4【完美结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 1(第 1 至 3 章)一、概念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包括人造自然)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2、系统性原则:是指选编的科学教育内容是按照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编排。
3、技术:①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
②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层次,从上到下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即可以分解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并且分别阐述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
二、填空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1、1935 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
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目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
2、以认识春夏秋冬为主线,将儿童科学教育中与之有关的内容集中编排,这是采用以季节为主线选编科学教育内容的方法。
3、按科学素养的不同领域分,科学教育目标包括科学知识教育目标、科学,能力方法教育目标和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
4、注意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不能违背科学事实,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科学性的要求。
5、1999 年,由中国科协提出了一项为期 50 年的国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即“ 2049 计划” 。
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纵向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7、在古代,虽然儿童科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一般的劳动人民子女仍然在家庭中接受科学教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1-4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1(第1-3章)一、概念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答: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包括人造自然)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2、系统性原则答:是指选编的科学教育内容是按照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编排。
3、技术答:①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
②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答: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层次,从上到下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即可以分解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并且分别阐述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1935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
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目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
2、以认识春夏秋冬为主线,将儿童科学教育中与之有关的内容集中编排,这是采用以季节为主线选编科学教育内容的方法。
3、按科学素养的不同领域分,科学教育目标包括科学知识教育目标、科学、能力方法教育目标和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
4、注意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不能违背科学事实,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科学性的要求。
5、1999年,由中国科协提出了一项为期50年的国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即“ 2049计划”。
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纵向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7、在古代,虽然儿童科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一般的劳动人民子女仍然在_家庭中_接受科学教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1、什么是科学?(1)科学是知识体系。
科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2)科学是动态活动。
(3)科学是世界观。
2、什么是学前儿童的科学?(1)学前儿童的科学是一种经验层次的科学。
(2)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3)是对世界的独特理解。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学前儿童在教师(直接或间接)的引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探究、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求答案的探索过程。
4、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分为4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到2岁)、前运算阶段(2到7岁)、具体运算阶段(7到11岁)、形式运算阶段(十一二到十七八岁)。
认知结构的图式:动作图式、符号图式、运算图式。
动作时连接主客体的桥梁和中介。
5、布鲁纳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经历了:动作式、映像式、象征式。
6、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8种智能:语言、节奏、数理、空间、动觉、自省、交流、自然观察智能。
7、蒙台梭利的感觉教育:儿童观和儿童发展观。
感觉教育在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成为她的教育实验的重要部分。
蒙台梭利的感观教育包括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的感官的训练。
蒙台梭利的感观教育遵循着一定的原则:循序渐进、自我教育。
8、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制定依据:社会发展需要、儿童发展需要(终身发展观、全面发展、年龄层次观)9、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乐趣。
(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10、学前教育科学教育内容的选编原则?(1)科学性与启蒙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选编的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尊重客观规律,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不违背科学事实。
启蒙性原则是指选编的内容必须符合幼儿的知识经验和智力发展水平,使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一定的努力能够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并以此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及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及答案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1(第1至3章)一、概念题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包括人造自然)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2.系统性原则:是指选编的科学教育内容是按照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编排。
3、技术:①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
②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层次,从上到下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即可以分解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并且分别阐述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
1观察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
2小实验: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或学前儿童利用一些材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
3科学小制作:就是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纸、布、泥或其他自然材料和无毒无害的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简单的玩具或陈列品,使儿童在这种动手动脑的活动中积累简单的科学经验,掌握一些粗浅的科技知识和操作技能。
4分类:亦称“归类”,是根据事物的异同,把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即把一组物体按照特定的标准加以区分,抽取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概括的过程。
1操作性问题:操作性问题是一种可以通过学前儿童自身的操作来寻求答案的问题。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就是指辅助科学教育进行的,用来帮助儿童进行科学学习的各种工具。
既包括教师向区角投放的供儿童自选活动的材料,也包括日常生活中儿童自由探索的材料,还包括在教师专门组织的科学教育活动中为儿童投放的材料。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大纲一、大纲说明1.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同时也是一门统设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全面掌握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有关的专业知识,包括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环境创设和材料选择、活动设计和评价等,从而具有实施幼儿园科学教育工作的实际能力和技能。
2.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一门以教学论的一般原理为依据,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原则,来研究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过程的科学。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虽然是一门教育学科,但它的任务、内容和方法都和生物、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理卫生等自然科学紧密联系。
同时,引导学前儿童学习科学必须以其心理发展规律为依据,根据不同年龄的儿童制订不同的科学教育目标,采用不同的教材内容及方法。
在教育过程中,还要以学前教育的一般原理为根据,来分析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实际问题。
所以,自然科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学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知识基础和理论根据,学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也有助于这几门学科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理解。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还是幼儿园各科教育的组成部分,它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学前儿童体育》等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科学教育为各科教育提供具体的内容,而各科教育又为科学教育的开展给予了生动形象的手段和形式,共同完成学前教育的总目标。
3.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理论及实践的问题,并且与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改革的实践密切结合。
教学中应全面具体向学生介绍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结合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改革的现状,思考和分析问题。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本课程是理论与实践性都比较强的学科,在教学方法上宜采取讲述、讨论、案例分析及实践演练等方式。
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对儿童发展的意义与价值
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对儿童发展的意义与价值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在儿童三至六岁之间,通过游戏、探索、观察和实验等方式,培养儿童科学思维和方法,并开发其科学兴趣和潜能的教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对儿童发展的意义和价值主要如下:
1.促进智力发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加强了儿童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和实验能力,有利于儿童整体智力的发展。
2.提高学习兴趣:科学是一门生动有趣的知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能够激发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培养科学素养: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可以让儿童从小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的探究精神,有利于儿童长大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4.提高社交能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一种团体教育,可以通过科学的活动提高儿童的社交能力,增强儿童内在的互助与合作精神。
5.保护环境意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能够使儿童从小就认识到科学和技术的重要性,从而更加重视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促进儿童环境文明素养的培养。
综上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对儿童的智育、德育、体育、美育等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尤其是能够帮助儿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范围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范围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背景和意义进行描述。
以下是概述部分的内容示例:概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方法和教学内容,促进学前儿童在科学领域的综合发展和能力培养的过程。
科学教育在学前阶段的重要性备受重视,因为这是儿童认知和探索能力快速发展的阶段,也是培养其科学兴趣和探索精神的黄金时期。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飞速发展,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核心素养之一。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探索、观察和实验,培养其科学探究的思维习惯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涉及广泛,包括自然科学、生命科学、物理科学等多个科学领域。
在这个阶段,儿童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探索自然界的奥秘,学习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通过科学实验和游戏活动,儿童可以锻炼自己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此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还注重培养儿童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方法。
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技能和对科学的态度三个方面。
通过培养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激发他们对科学问题进行提问和思考的能力,从而逐渐形成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态度。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实施存在一定的挑战和困难,例如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方法的更新等问题。
因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配合,共同推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发展,为孩子们提供更加科学、丰富和有趣的学习环境。
通过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实施,我们有望培养出更多具有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未来人才,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整篇文章将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定义和意义、基本原则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给读者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接下来的章节将依次阐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和实施策略,最后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范围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发展方向。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基础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基础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和意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基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模式与方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资源与环境•学前儿童科学教师的素质与能力0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和意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针对0-6岁儿童的科学教育,培养儿童对科学的好奇心、探究兴趣和探究能力,促进儿童科学素质的全面发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涵包括自然科学、数理逻辑、生命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技术与工程等多个领域,同时注重跨学科的融合和拓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定义与内涵学前儿童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期,通过科学教育可以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培养创新思维科学教育通过探究和实践,促进儿童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
促进认知发展学前儿童对世界充满好奇,科学教育可以激发其对自然、社会和科技的兴趣,培养其主动探究的习惯。
培养探究兴趣基于标准的科学教育制定明确的科学教育标准,明确不同年龄段儿童应掌握的核心概念和技能。
强调以问题解决为导向,引导儿童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和得出结论。
打破传统学科界限,整合自然、社会、技术和工程等多个领域,培养儿童的综合素质。
重视培养儿童自主探究的能力,鼓励儿童主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将科学教育与技术、工程和数学等STEM领域相融合,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问题解决的科学教育亲少儿科学教育科学教育与STEM…跨学科的科学教育0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基础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感知运动阶段、前操作阶段、具体操作阶段和形式操作阶段。
认知发展阶段论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的过程是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方式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
平衡化过程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布鲁纳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获取知识,并按照自己的方式将知识组织起来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对儿童发展的意义
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对儿童发展的意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在儿童幼儿园和家庭环境中,通过科学实践和教育活动,培养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促进儿童的综合发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意义重大,对儿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能够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科学实践活动中,儿童需要观察、思考、推理和解决问题。
通过观察和实践,儿童能够培养对事物的敏锐观察力,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逻辑推理能力。
这些能力的培养对儿童的整体认知和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有助于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科学实践活动中,儿童需要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和实践探索,发现新的事物和现象,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
科学实践中的失败和成功经历,可以激发儿童对问题的独特见解和解决方案的创新思维。
这种培养对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还能够培养儿童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科学实践活动中,儿童需要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探索,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儿童能够锻炼手眼协调能力,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这种培养对儿童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还能够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科学实践活动中,儿童需要与其他儿童一起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通过合作和团队活动,儿童能够培养自己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
这种培养对儿童的社交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对儿童发展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它能够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培养儿童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通过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实践活动和教育环境,儿童能够全面发展自己的认知、智力、创造性思维、实践能力和社交能力,为儿童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一、名词解释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包含人造自然〕进行感知、观察、操作、觉察,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究过程。
.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是指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的开展,由教育者创设、规划的一种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环境。
.3.系统性原则:是指编选的科学教育内容是按照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编排。
.4.科学小制作:就是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纸、布、泥或其他自然材料和无毒无害的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简单的玩具或陈列品,使儿童在这种动手动脑的活动中累积简单的科学经验,掌握一些粗浅的科技知识和操作技能。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是以科学教育为对象,依据肯定的目标,采纳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完成程度,做出价值推断的过程。
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是指辅助科学教育进行的,用来援助儿童进行科学学习的各种工具。
7.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到检验和开展。
8.学前儿童教育活动:是指有目的、有方案引导儿童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
集体教学活动:就是教师依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有方案、有目的地选择课题,决定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并创设相应的环境,提供适宜的材料,面向全体学前儿童开展的科学教育活动。
简单的说,是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的集体性的科学教育活动。
9.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指学前儿童由外界情景诱发引起,并围绕着偶然发生的科学现象展开的一种科学探究活动,是科学教育中特有的一种活动。
10.观察的方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方案地组织和启发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根底上逐渐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
11.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养的教育。
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完成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
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
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针对3-6岁儿童进行的科学教育,旨在通过科学实验、观察、探究等方式,培养儿童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提高他们的科学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自然科学的学习,儿童可以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创造力。
在自然科学的学习中,可以通过实验、观察、探究等方式,让儿童亲身体验科学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儿童了解植物的生命规律;通过实验探究水的性质,让儿童了解水的变化过程和水的重要性等。
二、物理科学物理科学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物理科学的学习,儿童可以了解物理世界的规律和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创造力。
在物理科学的学习中,可以通过实验、观察、探究等方式,让儿童亲身体验科学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通过实验探究磁铁的性质,让儿童了解磁铁的吸引和排斥规律;通过观察天空的变化,让儿童了解天气的变化和气象知识等。
三、化学科学化学科学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化学科学的学习,儿童可以了解化学世界的规律和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创造力。
在化学科学的学习中,可以通过实验、观察、探究等方式,让儿童亲身体验科学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通过实验探究酸碱的性质,让儿童了解酸碱的特性和应用;通过观察食物的变化,让儿童了解食物的成分和营养等。
四、生命科学生命科学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生命科学的学习,儿童可以了解生命的规律和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创造力。
在生命科学的学习中,可以通过实验、观察、探究等方式,让儿童亲身体验科学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通过观察昆虫的生长过程,让儿童了解昆虫的生命规律;通过实验探究人体的五官,让儿童了解人体的构造和功能等。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王爱星第一章绪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本章提要:本章包括科学与技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发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意义等四方面的内容。
本章重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概念;难点:科学、技术的概念。
1、科学与技术(1)科学与技术的概念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到检验和发展。
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是人们探索世界、获取知识的过程,科学还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法和态度。
技术: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技术是对自然界的控制和利用,技术的表现形式是多元的,技术是成套的知识体系。
科学与技术的联系:相互紧密联系,相互依赖,相辅相成。
(2)科学与技术的功能科学技术有两个功能:认识功能和生产力功能。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1)学前儿童与科学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将儿童的发展分为若干个阶段,并将2——7岁阶段称为“前运算阶段”。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概念的发展是由概念含混、复合思维和抽象思维三个时期组成的,每一个阶段又包含着若干个小阶段。
在幼儿园科学教育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急于将由科学家们发现的科学现象和原理,按成人理解的方式传递给儿童,并要求儿童像成人那样去理解科学家们发现的科学道理。
教师应该顾及到儿童的“天真理论”。
“天真理论”是儿童在学校学习之前已获得的一些关于自然现象的概念,也被称之为“前概念”、“幼稚理论”、“直觉概念”等。
布鲁纳:认为儿童必须先通过操作具体实物发展概念,进而逐渐发展到以抽象符号表达概念的层次。
强调发挥儿童学习的主动性,要求让儿童主动地发现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因此,他竭力倡导发现学习(发现法),并广泛地运用于科学教育。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
名词解释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名词解释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从幼儿园到小学前的这段儿童时期,通过提供适当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帮助儿童发展其认知、科学素养和社交技能。
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儿童的科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以便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在于,这些孩子们正在建立早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
为他们提供适当的科学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发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可以涵盖很多方面,例如自然、物理、化学、生物、环境、科技等。
这些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实验室、实验、观察、游戏等方式进行传授。
除了传授科学知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还可以帮助儿童发展科学素养,包括
观察、实验、推理、解决问题等能力。
这些素养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世界,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还可以培养儿童的社交技能,包括合作、沟通、分享等。
这些技能可以帮助儿童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好地与他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提供适当的科学教育,可以帮助儿童建立正确的科学观念和价值观,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生活
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概念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概念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为3-6岁的学前儿童提供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的教学活动。
其目的是培养学前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发现科学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实验能力。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注重培养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通过观察、实验、探索等活动,让儿童主动参与科学实践,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也注重培养儿童的科学思维,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观察分析和实验设计等科学方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还强调培养儿童的科学素养,包括对科学知识的了解、科学态度的培养和科学方法的掌握。
总体来说,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旨在通过针对性的科学活动和游戏,为儿童提供丰富多样的科学经验,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知识是指人类经过科学研究而积累的、系统的对 客观世界和人类自身的认识。
科学知识要经过不断修正,不断深入,以逐步逼近客 观存在。
科学知识的表现形式有科学事实、科学概念、科学原 理、科学理论和科学模型等。
科学知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真理,更不是绝对的真理, 科学具有开放性。
2、科学是一种过程和方法
二、儿童的科学
➢ 儿童是否能学科学,能否理解真 正的科学?
➢ 儿童是否应该像成人一样理解科 学,应该获得和成人一样的科学?
(一)儿童像科学家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有着与科学家一样的好 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生机勃勃、精力充沛,不知疲倦地探 索周围的世界。孩子总爱问,比如,天为什么会下雨?地球 是圆的,那一端的人为什么不会掉下去?孩子总爱幻想,所 以最喜欢看富于想象的童话故事、动画片。而且,孩子诚实, 否则,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衣》中,为什么只有那个孩 子敢于质疑皇帝的“新衣”呢?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绪论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如何教—— 基本思路
如何学—— 基本要求
如何做—— 实践环节
如何教——思路
基于教材
有详略、有补充、有自学,充分利用教材上的 资源
根据内容布置作业,作业不多,随时进行练习,
边讲边练 作业有些需要小组展示
注重实践
每次课又会有实践内容(交流、分享、展示), 实践分小组进行(机会只有一次)
科学和技术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科学
技术
以认识自然为目的
以改造自然为目的
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 获得新发现
从实践上升到理论 从个别现象上升到一般原理
回答“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获得新发明
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 从一般原理应用于个别问题
大家需要收集的科学小知识,而不是生活 小常识,即需要回答的是“是什么”“为 什么”的问题,而不是要回答“做什 么”“怎么做”的问题。
1、儿童的科学是一种经验层次的科学知识
儿童的科学是具体的、直 接的、描述性的,由感性
什么是风?经验自发形成的主观风认从识哪里来?
儿童的科学
风是很冷的东西
成人的从科天学上是、抽树象上的、风间扇等地方来
风是热的时候吹一吹就变凉 接的、用解声释音性、的动,作是、科语学言进行解释
风是天空的肚子饿了
知识
成人的科学
蒸发到天上而来的
3、儿童的科学是对世界的独特理解
早晨,两位小朋友在街心公园跑步,树枝、草叶 上挂满了露珠,长椅上也是湿漉漉的。幼儿A忽然想 到一个问题,问幼儿B:“你说是白天热还是夜里热?” “当然是白天比夜里热?” 幼儿B回答。 “我认为正
好相反。你看,昨夜热得树木、花草出了那么多汗。”
一天,小女孩问爸爸:“爸爸,人是怎么来的呢?” 爸爸说道:“青青,是这样的,人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 就是人的祖先,就是猴子……”小女孩说:“爸爸说话好 啰嗦呀!”爸爸笑着继续说:“猴子很聪明,又特别喜欢 干活,过了很久很久,猴子学会了站着走路,也学会了说 话,然后就变成了我们现在的人,懂了吗?”
科学是一种工具, 一种方法,一套知识体 系。
——杜威
3、科学是一种精神、态度和价值体系
科学价值体系主要包括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科学精神的核心是“求真”,即实事求是和追求真理。
科学精神的内涵包括六个方面: 以证据为基础 理性的怀疑 多元的思考 平权的争论 实践的检验
宽容的鼓励
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颁布的《2061计划》中, 提出儿童通过科学教育应该具有以下的科学态度:
探究的过程
验证假设经历漫长的发现 简约式的重演科学发现的
历程
过程
探究的结果
将结果公之于众,供他人 分享与验证,他们的成果 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只在同伴之间、师幼之间 进行分享交流和相互质疑
儿童不是科学家
(二)儿童的科学的特点
➢ 儿童的科学是一种经验层次的科学知识 ➢ 儿童的科学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 ➢ 儿童的科学是对世界的独特理解
一、什么是科学?
提到“科学”这个
词,你们会想到什么?
1
知识体系
2
过程方法
科学
3
精神态度、 价值体系
1、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
自19世纪开始,科学被定义为 系统化的知识,被视为关于自然界、 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
•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以便从中得出 普遍的规律和结论。
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 (1831-1886)
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
2、儿童的科学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
随着生活经验的丰富和认知能力的发 展,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也在不断 深入。成长过程中,新的经验与原来 的经验之间不断发生冲突,经过同化、 整合,幼儿的认知不断发生改变。
这也是知识的 建构过程
对雨的认识
小班幼儿:认为雨是蓝色,雨随着雨披的颜色而变化 中班幼儿:雨是蓝色的,任何时候都是蓝色的 大班幼儿:雨是透明的,从乌云里来的,乌云是地上的水
科学小实验
每组准备一个,每周展示 两组,第6-10周完成
模拟讲课
自己设计教案,从小组成员 的教案中选出一份教案进行 展示,一人授课,其他人做 小朋友,其他组观察、评价
尝试讲课
从第三章的教案任选一个, 一个组展示,其他组扮演 小朋友、评价(8-12周)
考试成绩
科学与儿童的科学
1 什么是科学 2 儿童的科学
如何学——要求
做好笔记 积极思考 主动参与 分工合作 完成作业
每人需要在书上做好笔记
课堂提问、讨论等,任何答案没有好坏 对错之分,思考就会有收获
讨论、实践、展示、分享,参与越多收 获越多
小组作业组长负责制,有合作也要有分 工
作业包括课后作业、小组作业、随机作 业
如何做——实践
科学小知识
每组收集三个,每周两组分 享,不能重复(2-5周)
好奇心 尊重实证 批判地思考 灵活性 对变化世界的敏感 有尊重生命和环境的觉悟
科学的内涵包括三个基本要素: 科学知识 科学过程与方法 科学态度和价值
总之科学的本质不在于已经认识的真理,而在 于探索真理。
从嫦娥奔月到人类登月
传统农作VS农业新技术
科学的迅速发展,推动了技术、社会经济和 文化的巨大进步,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摘自如果老师的博客
A 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B 儿童关心的问题是最基本的科学问题
C
儿童是用于实践的探索者
儿童像科学家
科学家 探究的对象 面对的是人类的未知
儿童 人类已知而他们自己未知
提出假设
在前人研究和自身观察的 基础上进行推论和假设, 文献资料具有重要意义
只是在自身经验和观察的 基础上进行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