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语文诗词鉴赏易考知识点画面描述题
2020年中考语文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带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带答案)2020年中考语文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名师精讲解题思路与技巧,值得下载练习)古诗词鉴赏是文学鉴赏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综合性很强、能力层次很高的创造性活动。
诗歌赏析题已成为中考语文试题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考点分析诗是以具有乐感的语言借助意象抒写情思和美的艺术。
诗歌赏析,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审美能力,而且可以培养良好的文学趣味。
对古诗词的考查,主要体现在理解、感悟、欣赏等方面。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中考考试说明》:“初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
”古诗词鉴赏可以充分考查学生的文学鉴赏功底和语言能力。
同时,古诗词鉴赏也是中考语文复习耗时多,见效少的薄弱环节。
二、考点要求古诗词鉴赏作为文学作品欣赏的内容之一,成为中考必备的一类题型。
这类题目的一般特点为:(一)是所选古诗词以课本所学的为主,兼顾少量课外的,侧重于七言绝句的送别诗、咏物咏史诗、励志类诗;(二)是考查的内容较多是常识记忆、画面描述、内容品读,常就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作一些理解分析;(三)是题型以选择题居多,分值上主客观兼顾,思维创新、弘扬个性的开放题成为常态。
除了复习时加强有效训练外,一些鉴赏的思路也有必要帮助学生厘清,解题的技巧更需要合适时点拨。
教学过程:一、鉴赏思路点拨(一)鉴赏字词1.动词。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修饰语。
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2020中考语文诗词鉴赏易考知识点名句赏析题
○1 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该如何理解? ○2 诗歌的某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分析原因。 ○3 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 答题思路
○1 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2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3 从结构作用的角度赏析句子。○4 从写 作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5 从句式特点入手赏析句子。○6 把握内容及思想情感。
了什么感情。可从手法、情感、语言等方面任选一面作答,言之有理皆可。诗歌常见的思 想感情: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怀才不遇,思乡怀人等。这句诗以景衬情,既 实写白露节的清寒,又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写故乡月明,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2.(2019•百色)古代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答案】 因为这两句诗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诗人虽辞官离京,但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
命运的思想感情;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含哲理,格调昂扬向上。
【真题体验】 1.(2019•日照)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月是故乡明”是千古名句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 【答案】 这两句采用移情手法,在自然景物的描述中融入主观感受,写景生情,景随情变,是诗 人深切思念家乡和亲人的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此外,今夜露白、故乡明月的词序稍作变 化,化平凡为神奇,成为千古名句。 【分析】 《月夜忆舍弟》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律。此诗首联和颔联写景,烘托出战争 的氛围。颈联和尾联在此基础上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处,杳无音讯,于是思念之 情油然而生,特别是在入秋以后的白露时节,在戌楼上的鼓声和失群孤雁的哀鸣声的映衬 之下,这种思念之情越发显得深沉和浓烈。全诗托物咏怀,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 熟,结构严谨,语言精工,格调沉郁哀伤,真挚感人。 【解答】 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 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来什么内容,表达
2020中考语文诗词鉴赏易考知识点表达技巧题
4.(2019•赤峰)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问题。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诗歌最后两句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最后两句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 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 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分析】 本诗是作者滞留异乡、思念妻子之作,作者通过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了悲愁、孤寂和 思亲的情感。 【解答】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三、四两句从室内的“空床”移向室外的“青苔”、 “红树”。但并不是客观地描绘,而是移情入景,使客观景物对象化,带上浓厚的主观色 彩。寂居异乡,平日很少有人来往,阶前长满了青苔,更显出寓所的冷寂。红树,则正是 暮秋特有的景象。青苔、红树,色调本来是比较明丽的,但由于是在夜间,在迷蒙雨色、 朦胧夜月的笼罩下,色调便不免显得黯淡模糊。在满怀愁绪的诗人眼里,这“阶下青苔与 红树”似乎也在默默相对中呈现出一种无言的愁绪和清冷寥落的意态。
美好的事物遭到摧残,自然触发了对悲惨际遇的回忆与内心的痛楚。双溪美好 春色使词人
产生泛舟意念,却因愁绪沉重轻舟难以承载而作罢。
示例三 运思缜密独到。将“愁”比喻成可以装载的事物,且以夸张极言愁苦之沉 重, 极富创意。且其紧承上句“轻舟”而来,“轻舟”又是承“双溪”而来,思维 缜密,浑然 天成,构成完整意境。
首联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
点明自己客居长安的处境和季节,渲染了凄凉的气氛,为下文抒发思乡之情作铺垫。 【分析】
这是一首以思乡为主旨的律诗。作者长时间客居长安,时逢秋天,作者长夜无眠,弹琴 不成,唱歌也无法寄托自己的深情。作者心中所想只有那洛阳城了。因为那里是自己的家 乡。作者把乡思写得柔肠百转,令人动容。 【解答】
古诗词鉴赏03 描绘画面-热点难点重点-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
备战2024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研究古诗词鉴赏03 描绘画面○题○型○阐○释描绘画面,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
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用自己的话,描绘某一句(联)所展现的画面”。
○设○题○形○式(1)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所展现的画面。
(2)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例○题○示○范[例3-1]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题目】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齐鲁青未了”所展现的画面。
○闯○关○策○略“诗是动的画,画是动的诗”,古诗词里面有许多写景的联句,展现的画面之美令人心醉。
读古诗,脑海里能描绘出形象鲜明的画面,光影流动,动静参差,那才能说感受到了美,才能叫欣赏。
描绘画面,对考生的想象能力、描述能力、审美能力都有要求。
○分○步○指○导第一步,读懂诗句、理解内容。
譬如上面这句“齐鲁青未了”,先要理解“齐鲁”“青”“未了”各是什么意思。
“齐鲁”是齐国和鲁国,春秋战国时两诸侯国名,泰山以南是鲁,以北是齐,这里指齐鲁大地;“青”,是指山色青翠;“未了”,是无穷无尽的意思。
这句话合起来意思就是:齐鲁大地那青翠的山色无穷无尽。
第二步,结合上下句去联想想象。
结合上一句“岱宗夫如何”(泰山怎么样啊),我们应意识到这一句其实是写作者远望泰山,强烈地感受到它的巍峨、辽阔,它“拔地而起,参天耸立”。
接着用描写性的语言组织答案: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苍翠的山色中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平原。
第三步,运用修辞,生动描绘。
为了增添语言的描写性,我们一可以运用修辞,如比喻、拟人等,使语言更形象、生动;二可以添加联想与想象,把古诗因为追求简练而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
当然,更要有意识地调动自己的全部感受去看、听、触、嗅每一首诗歌。
如欣赏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你可以闭上眼睛,想象出这样一幅图画:浩瀚的戈壁滩上,烽烟孤直上升;奔腾的黄河之上,一轮夕阳悬挂。
2020年中考古诗词考点专题练习
2020年中考古诗词考点专题练习考点一:描述画面1、请发挥你的联想与想象,用语言描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所展现的画面。
2、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
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描述。
4、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
5、描述颈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呈现的画面。
6、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所展现的画面。
7、“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9、《钱塘湖春行》颔联写了怎样的画面?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
10、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
11、“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并分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2、请描绘《题破山寺后禅院》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所展现的画面。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考点二:炼字1、“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 一句中“涨”字有何妙用?2、“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中的两个“笼”字好在哪里?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犹”表现出什么情感?4、“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两句中的“聚”和“怒”用得好,好在哪里?考点三:用典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的颔联中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李贺《雁门太守行》中“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什么感情?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有什么作用?5、《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亲射虎,看孙郎。
”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意思?考点四:修辞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什么修辞?表达了作者怎么的情感?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运用了什么修辞?表达了作者怎么的情感?3、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2020中考语文诗词鉴赏易考知识点名句赏析题
了什么感情。可从手法、情感、语言等方面任选一面作答,言之有理皆可。诗歌常见的思 想感情: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怀才不遇,思乡怀人等。这句诗以景衬情,既 实写白露节的清寒,又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写故乡月明,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2.(2019•百色)古代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简要分析颈联如何体现“诗中有画”的特点。 【答案】 颈联描绘了两幅图画: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这一联以水中月明 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 果十分强烈。 【分析】 本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五律。此诗由写远游点 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 瑰丽,以其卓越的绘景取胜,景象雄浑壮阔,表现了作者少年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 浓的思乡之情。 【解答】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代表作,倍受后人的赞誉和喜欢。是独具特色,脍炙 人口的传世词篇。一七零六年苏轼贬官密州,时年四十一岁的他政治上很不得志,时值中 秋佳节,非常想念自己的弟弟子由内心颇感忧郁,情绪低沉,有感而发写了这首词。其立 意,构思,奇逸飘妙,以超现实的遥想,以虚无飘渺的幻想世界,表现非常现实而具体的 人之常情。在这里,词人通过对月宫仙境的想象,在一种极富神秘色彩的探索和思考中, 表现自己的思想矛盾与波折,人生体验与认识。这种表现不仅超凡脱俗,也构成了本篇的 浪漫主义色调和超旷飘逸的风格。 【解答】
【答案】 因为这两句诗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诗人虽辞官离京,但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
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精编:诗词鉴赏(一)
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精编诗词鉴赏(一)一、(2020年浙江杭州)温习课内所学,完成古诗赏析任务。
(甲)(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唐]李白[明]李攀龙杨花落尽子规啼,青枫飒飒雨凄凄,闻道龙标过五溪。
秋色遥看入楚迷。
我寄愁心与明月,谁向孤舟怜逐客,随风直到夜郎西。
白云相送大江西。
【知背景】甲诗略。
乙诗:吴国伦字明卿,因违忤奸相严嵩,被贬至江西(古属楚地);当时诗人正在郡城济南养病,吴国伦赴江西途经济南时,诗人写下这首诗为其送行。
1.【析场景】甲诗首句以暮春时节漂泊无依的“杨花”和啼声哀切的“子规”,营造了悲惋的氛围,流露出诗人叹飘零、感离恨的特定心情。
乙诗前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写法】甲诗后两句,想象奇特,诗人将自己的“愁心”寄托于“明月”这一意象,以明月随君到夜郎,表达对朋友的牵挂;借“明月”光明的形象表示对朋友的理解和支持。
乙诗后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20年湖南常德)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题,(5分)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结合内容,比较这两首词情感的异同。
(4分)五、(2020年新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折,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A.首联开篇点题,首先写“客路”,然后写“行舟”,寓漂泊羁旅之情于字里行间。
B.颔联写所见景色。
江水浩渺,两岸开阔,风帆高悬,舟船平顺,令人心情昂扬。
C.颈联中“生”和“入”二字化静为动,写出了红日西沉,春色渐浓的江南美景。
D.尾联紧承上联,遥应首联。
故乡遥遥,书信难达,借鸿雁传书寄托思乡之愁。
六、(2020年浙江绍兴)古诗阅读(6分)月下演东坡语①(其一)[清]汪琬自入秋来景物新,拖筇②放脚任天真。
江山风月无常主,但是闲人即主人。
2020中考语文诗词鉴赏易考知识点内容理解题
2020中考语文诗词鉴赏易考知识点内容理解题知识怎么样才算读懂一首诗?一是弄清楚诗写了什么(内容);二是弄清楚诗为了什么而写(情感);三是弄清楚诗是怎么写的(手法)。
为此,读懂诗歌除必备的诗词基础知识积累外,还要“六必看”: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题材及内容);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必看注解(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等);必看意象(意象传达出作者的抒情倾向,意象创设氛围,营造意境,突出形象);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
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
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
常见问题①诗人描绘的XX形象具有怎样(哪些、什么)的特点?诗人描绘这样的景象,意图是什么?②对本诗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③下面对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思路内容理解题型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解答这类选择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
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
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
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即备选项的表述结论,在诗中找不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⑤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如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等。
错误选项多为:语言语风类错误。
或故意译错实词虚词,或对诗歌的语言风格判断错误;意境意象类错误。
对诗歌的意象的含义判断错误,或对意境的概括错误;技巧手法类错误。
对诗歌运用的写作技巧的类型或作用判断错误;思想情感类错误。
拔高情感(对诗歌中描写的情感故意妄加引申,添上某种光圈),或转移情感;观点内容类错误。
扩大范围(把作家的某一具体作品风格用其整体作品风格来代替)等。
例题解析例1阅读下面古诗词,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中考语文古诗词阅读重点难点复习典型例题 描摹意境画面(带答案)
_描摹意境画面01 典型例题戏题盘石【唐】王维可怜盘石临泉水,复有垂杨拂酒杯。
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
知识讲解 -典型例题展开想象,描绘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在清澈的泉水旁边,一块如席子般大小的巨石矗立,春风习习,垂杨飞舞在岸边,不时拂过高高举起的酒杯。
丞集》《画学秘诀》,存诗约400首。
北宋苏轼评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 王维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山西祁县。
唐朝诗人、画家。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第,为太乐丞。
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
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
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受伪职。
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
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精通诗书音画,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因笃诚奉佛,有“诗佛”之称。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著有《王右知识讲解 -王维知识讲解 - 典型例题【解题思路】解答本题,要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紧扣诗句所描写的景物的特点,用生动流畅的语言描绘画面,注意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实战演示】首先要找出诗歌前两句中描写的景物,如盘石、泉水、垂杨、酒杯等;然后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结合诗歌内容,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把画面描绘出来。
02 考点解读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诗歌画面的描绘。
解答此类题,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抓住诗歌中描写的主要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绘,注意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作者的情感。
中考语文古诗阅读鉴赏知识梳理(3)——古诗常考题型及解题思路
中考语文古诗鉴赏知识梳理(三)第一部分:知识梳理诗歌常考题型及解题思路一、画面描绘题1.常见提问方式:(1)请用简洁的语言描绘X句诗呈现的景象。
(2)XX句诗让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
2.答题思路:(1)找出描写的意象,找名词,找全。
(2)找出事物的修饰语,找形容词,找准。
(3)连词成句,描述景物。
(4)展开联想,丰富句子。
二、环境描写作用分析题1.常见提问方式:(1)结合诗句,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2)XX句描写XX景物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答题思路:(1)分析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时,首先要简单描绘所写的画面。
(2)分析环境/景物描写的具体作用:①交代诗歌写作的背景(天气、季节、战争等)②渲染……气氛/营造……氛围;③烘托人物/诗人XX心情(3)揣摩诗句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示例:南乡子李珣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1.烟、雨、落花、鹧鸪组合在一起,除了点明暮春时节之外,还有哪些作用?请简要作答。
(2分)词中写岸边烟雨朦胧,花瓣伴着雨滴飘落水中,鹧鸪几声啼叫,(答题点1:描绘画面)寥寥几笔就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氛围,(答题点2:分析作用)借景抒情,为下文渲染了离愁别恨的思乡之情做铺垫。
(答题点3:分析情感)三、赏析题1.常见提问方式:(1)XX句中“X”字好在哪里?(2)XX句中运用了叠词“XX”“XX”,请简要分析其效果。
(3)XX句中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有何作用?(4)诗人善于从感官的角度表现景物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答题思路:(1)首先点明诗句运用的特殊手法(如果赏析的是某个字,且该字未运用特殊手法,则解释该字的意思);(2)分析手法是如何运用的(例:如果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则分析将XXX比作XXX);(3)分析该手法写出了事物/景物什么样的特点;(4)揣摩诗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注】赏析的点多种多样,有字的意思丰富,有词性活用,有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还有语言特色等,如果题目未点明具体赏析哪一点,要多角度考虑。
2020年中考古诗词鉴赏题型解析
11、“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并分析表达 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描绘了残阳尽染、萧瑟的秋景,表达了作者孤寂苦闷之情。 12、请描绘《题破山寺后禅院》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所展现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示例: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鸟儿自由自在地飞翔欢唱; 潭水清澈,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倒映在水中,心中的尘世俗念顿时涤 除。(颈联描绘了一幅空灵幽静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内心愉悦,超 凡脱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6、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黄梅时节 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所展现的画面。 梅子成熟的季节,在乡村的夏夜,点点雨滴敲打 着屋檐,长满青草的池塘传来阵阵蛙鸣。 7、“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绘了 一幅怎样的画面? 在和煦的阳光照耀下,长江对岸的汉阳平野中那 一棵棵葱翠的树木,清晰可辨;江中的鹦鹉洲上, 芳草如茵。
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犹” 表现出什么情感?
示例:“犹”是还的意思,生动深刻地表现了 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之情。
4、“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两句中的“聚”和 “怒”用得好,好在哪里?
示例:“聚”字化静为动,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 的包围之中,“怒”字赋于了黄河人的情绪,形 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这两个字都用了拟人手 法,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潼关的险要.
考场精练: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诗的颔联中借 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闻笛赋: 怀念故友; (2)烂柯人: 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2、李贺《雁门太守行》中“报君黄金台上意,提
携玉龙为君死。”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什么感 情?
这两句诗,引用了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 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委婉含蓄地表现了将士们 誓死杀敌,以死报国的决心。
最新2020年中考语文课内外古诗词鉴赏训练(有答案解析)
2020年中考语文课内外古诗词鉴赏训练班次姓名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送友人黄鹤楼李白崔颢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两首诗都写到愁情:《送友人》写送别友人的愁情,《黄鹤楼》写的________愁情。
【答案】思乡【解析】《黄鹤楼》通过诗人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想,烘托出作者清冷的思想之情和自己深重的漂泊之感。
抒发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念。
所以可概括为“思乡”之情。
2.以下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万里”“千载”都有悠远之意。
B.“故人”“昔人”都指曾经的老朋友。
C.“青山”“晴川”都写了山色秀美之景。
D.“浮云”“白云”都暗示诗人漂泊的身世。
【答案】 A【解析】 B.“故人”是老朋友。
“昔人”是指过去的仙人。
C.“青山”写了山色秀美之景。
“晴川历历汉阳树”:如今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过去的时光一去不复返。
“晴川”写物是人非之感。
D.“浮云”暗示诗人漂泊的身世。
白云千载空悠悠: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唯有悠悠白云仍然千载依旧。
“白云”指白云悠悠,仙去楼空,岁月不再,物是人非,世事茫茫。
故选A。
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小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这首诗的作者苏轼,号___居士。
【答案】东坡【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2.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潋滟”意为波涛汹涌,写出雨后水量充沛。
2020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鉴赏答题方法与技巧 (附练习与答案)
2020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鉴赏答题方法与技巧一、古诗文(包括诗、词、歌)鉴赏答题方法与技巧:一)、古诗文鉴赏常用答题关键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衬托、对比、用典等。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表现手法: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思想情感: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词句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二)、古诗文鉴赏常用答题思路与要点:1:把握中心内容【方法指导】(1)看题材。
题材往往决定诗词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如:送别诗、咏怀诗多写如何叮咛对方、歌颂对方;咏史诗、怀古诗多写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缅怀先贤,或倾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边塞诗或描写壮丽的边塞风光,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等。
(2)抓题目。
诗词的题目往往是诗词内容的高度概括。
(3)析词义。
因为诗词都是用文言文写成的,所以须调动文言文以及相关历史知识的积累,必逐步揣摩关键词语的含义,扫清诗词中的阅读障碍,断不能一知半解,否则无从把握内容,更谈不上分析技巧和情感了。
(4)联背景。
有些诗词,仅仅从字面意义去理解还难以真正把握其内容,这时,便要借助对背景的分析。
2:句子理解与欣赏【方法指导】(1)描述画面。
描述画面的时候要正确理解诗词,抓住诗词中的主要景物;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忠实于诗词原意的基础上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以丰富画面的境界。
(2)体会意境。
结合诗句的意象,领悟诗人所绘之景与所抒之情融合后所形成的艺术境界。
概括诗词意境的常见词有:清新明丽、萧瑟凄冷、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
(3)把握情感。
体会诗句中诗人所抒发的情感,表明的观点或志向等。
(4)领悟哲理。
品味诗句,悟出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5)把握语言风格。
①清新自然,晓畅易懂。
代表人物:山水田园诗人。
2020年中考“古诗词赏析”重点考向例析
2020年中考“古诗词赏析”重点考向例析考向一:鉴赏形象特点【典例】(2020湖北鄂州卷)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的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解析】“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对诗人的形象有一个具体的刻画。
烽火连月,家信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
眼前一片凄惨景象,内心焦虑至极,不觉于极无聊赖之时,搔首徘徊,青丝变成白发。
自离家以来一直在战乱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于长安数月,头发更为稀疏,用手搔发,白发又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可见其苍老之态,他因忧国伤时而过早衰老,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
【解题技巧】1.鉴赏人物形象一般从以下方面回答:①分析角度,即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②结合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及生活环境;③结合人物个性;④结合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①要在文段的开头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②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
2.鉴赏景物形象一般从以下方面回答:①明确全诗表达的情感;②抓住景物与情感的融合点;③紧扣景物的特点;④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答题步骤:①描写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③联系诗人的生平,分析景物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
3.鉴赏事物形象一般从以下方面回答:①明确全诗表达的情感;②抓住事物与情感的关联;③紧扣事物的特点;④分析表现手法——象征、拟人、比喻、借代、移情于物、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等。
答题步骤:①概括总结出诗中所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②结合诗句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態、色泽等)和环境特点,着重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③概括塑造此形象的意义。
【答案模板】诗中描摹了一个……形象,突出了其……的特征,表现了作者……的情感,揭示了一个……道理,或给我们……的启迪。
古诗描绘画面(讲义)-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初三年级综合复习中考古诗描绘画面学习目标:1.描绘诗歌画面题也是古诗阅读中的常考题型之一,出现频率极高。
要求我们能准确翻译诗句内容,并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合理想象。
2.了解描绘诗歌画面题的设问方式3.掌握描绘诗歌画面题具体的答题方法如果让你发挥想象描述一件事你会如何描述?是不是觉得很简单呢?那么要是让你描绘诗歌画面呢?1. 最奇特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2. 最荒凉的地方: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3. 最贵的书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4. 世上最长的脸:去年一滴相思泪,今年刚流到腮边(苏小妹戏东坡)5. 最快的船: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6. 最害羞的人: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7. 最多的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8. 最消瘦的人: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9. 最憔悴的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10. 最忧愁的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其实也不难,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描绘诗歌画面题的答题方法吧!知识点一、古诗画面描述【知识梳理】诗歌的分类:山水田园诗咏物诗思乡怀人边塞诗送别诗咏史怀古诗哲理诗讽喻诗《还珠格格》“送别诗”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有这样一个情节:乾隆皇帝带小燕子、紫微江南出巡,在江边见一群儒生摇头晃脑作诗赠别朋友“老铁”。
乾隆见诗后便说:“我家丫头也会作这样的诗。
”于是叫紫微露一手。
紫微便吟道:“你作诗来送老铁,我也作诗送老铁。
”众人一听,哈哈大笑:这能叫诗吗?谁知紫微笔锋一转,又续诗道:“江南江北蓼花红,都是离人眼中血。
”后两句通过比喻,把离别之情渲染得登峰造极,众人赞不绝口。
题型: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请展开想象和联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这首诗或者某一联的画面描绘出来。
方法归纳总结:1.找景物2. 抓特点3. 多联想4. 增修饰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
2020中考语文诗词鉴赏易考知识点画面描述题
2020中考语文诗词鉴赏易考知识点画面描述题画面描绘,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
这种题型,主要考察学生赏析诗歌意境的能力。
意境的前提是意象,没有意象就没有意境。
体味意境,主要靠分析诗歌的意象来完成。
诗歌很多意象的意义指向都已固定、明确,如杨柳、孤蓬、浮云多用来表达离愁别情,明月、鸿雁、杜鹃多用来表达思乡怀人之情,梅、兰、竹、菊多用来表达志趣情操等。
营造意境的手法较多,一般来说主要有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
描述诗歌的意境特点时一般多用双音节词组合进行概括。
如幽深僻远、清幽宁静、雄浑壮阔、雄浑刚健、孤寂凄清、萧瑟凄凉、恬静优美、恬淡闲适、热爱自然等。
常见问题:①诗句XX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②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3用自己的话,描绘某一句(联)所展现的画面”。
……答题思路四步法:○1找全描写的事物(主要找名词)。
○2找出事物的修饰语(形容词、动词为主,修饰语要找准)。
○3连词成句描述景物(加修饰语和其他句子成分)。
○4展开联想想象丰富句子连缀成画面(尽量加上人物活动,用生动富有艺术感的语言写)。
注意:描述画面不是指翻译,不一定要按照诗句的顺序,同时可以对时间地点人物等进行合理推测想象,运用修辞或修饰性的句子描述画面,力求语言优美,符合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和诗歌要营造的意境。
字数要求。
例题解析:例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诗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答题步骤:○1找全描写到的事物(找名词):莺、树、燕、泥。
○2找出这些事物的修饰语(找形容词、动词):莺——早;树——暖;燕——新;泥——春。
○3加修饰语和其他句子成分:莺——早出生的黄莺;树——向阳的树木;燕——刚会飞的新燕;泥——春天的泥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中考语文诗词鉴赏易考知识点画面描述题画面描绘,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
这种题型,主要考察学生赏析诗歌意境的能力。
意境的前提是意象,没有意象就没有意境。
体味意境,主要靠分析诗歌的意象来完成。
诗歌很多意象的意义指向都已固定、明确,如杨柳、孤蓬、浮云多用来表达离愁别情,明月、鸿雁、杜鹃多用来表达思乡怀人之情,梅、兰、竹、菊多用来表达志趣情操等。
营造意境的手法较多,一般来说主要有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
描述诗歌的意境特点时一般多用双音节词组合进行概括。
如幽深僻远、清幽宁静、雄浑壮阔、雄浑刚健、孤寂凄清、萧瑟凄凉、恬静优美、恬淡闲适、热爱自然等。
常见问题:①诗句XX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②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3用自己的话,描绘某一句(联)所展现的画面”。
……答题思路四步法:○1找全描写的事物(主要找名词)。
○2找出事物的修饰语(形容词、动词为主,修饰语要找准)。
○3连词成句描述景物(加修饰语和其他句子成分)。
○4展开联想想象丰富句子连缀成画面(尽量加上人物活动,用生动富有艺术感的语言写)。
注意:描述画面不是指翻译,不一定要按照诗句的顺序,同时可以对时间地点人物等进行合理推测想象,运用修辞或修饰性的句子描述画面,力求语言优美,符合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和诗歌要营造的意境。
字数要求。
例题解析:例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诗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答题步骤:○1找全描写到的事物(找名词):莺、树、燕、泥。
○2找出这些事物的修饰语(找形容词、动词):莺——早;树——暖;燕——新;泥——春。
○3加修饰语和其他句子成分:莺——早出生的黄莺;树——向阳的树木;燕——刚会飞的新燕;泥——春天的泥粒。
○4展开联想想象,用生动顺畅的语言,将这些事物连缀成画面(即答案)。
【答案】几只早出生的莺儿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不知谁家刚会飞的燕子已经开始衔啄春天的泥粒,筑建新巢。
例2诗歌赏析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用简洁的语言描绘“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的景象。
【答题步骤】○1找出描写的事物(找名词):木、雁、风、江。
○2找出修饰这些事物的词语:木——落;雁——南(度);风——北;江——寒。
○3连词成句描述景物:树叶凋落,大雁南飞,北风吹过的江上令人感到寒冷。
○4展开联想想象,将这些事物连缀成画面(即答案)。
【答案】秋风乍起,树叶纷纷飘零,大雁南飞,北风呼啸,江上涌起层层巨浪,令人倍增寒意。
真题练习:1、(2019•贺州)按要求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请你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广阔无壤的大漠上,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烽烟直上云霄;黄河如带,一轮落日孤悬于地平线之上,显得又大又圆。
【分析】此题考查古典诗词的综合阅读,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诗文的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熟知诗文的写作手法等,仔细作答。
【解答】此题考查对诗句画面的描绘。
解答此题要理解诗句的大意,然后发挥合理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画面。
诗句中描绘了边塞独有的美丽,其中的意象有“漠”“烟”“河”“落日”,景物的特点“大”“孤”“长”“直”“圆”等,抓住景物的特点,描述即可。
2.(2019•安顺)阅读《满江红》,完成各题。
满江红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展现的画面。
【答案】秋天天空明净,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十分迷人。
【分析】这首词是秋瑾的言志之作,表达了作者匡国济世的凌云志向。
词的上片写与王子芳结婚八年,表面上过着富贵人的生活,实际上是“奴仆不如”的生活,如今与其决裂,突破家庭束缚,实现了“求自立”的愿望。
【解答】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这句话的意思是: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据此来描绘即可。
3.(2019•张家界)阅读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本诗前两句写景,请展开想象,描绘诗句中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鸟声婉转,鸟儿自由飞翔;山花绚丽,树阴浓密。
【分析】《画眉鸟》,前两句写景:画眉鸟千啼百啭,一高一低舞姿翩翩,使得嫣红姹紫的山花更是赏心悦目。
后两句抒情:看到那些关在笼里的鸟儿,真羡慕飞啭在林间的画眉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这里也要了解的是,作者欧阳修此时因在朝中受到排挤而被贬到滁州,写作此诗的心情也就可知了。
【解答】“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句意:千百声的鸟啭,随着自己的心意任意回荡着,(就在那)山花万紫千红绽放,高低有致的林木里。
描绘林间美好的景象:鸟声婉转,鸟儿自由飞翔;山花绚丽,树阴浓密。
4.(2019•盐城)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问题。
长寿山居元夕①元好问微茫灯火共荒村,黄叶漫山雪拥门。
三十九年何限事②,只留孤影伴黄昏。
【注】○1写此诗时,诗人任河南内乡令,因母亲去世,居丧于长寿山,○2当时金统治者日趋腐败,蒙古军入侵,人民死伤无数。
请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偏僻荒凉的村落里灯火星星点点,人烟十分稀少,枯黄的树叶漫天遍野,大雪堆积在门外。
【分析】这首诗作于诗人任河南内乡令,母亲去世而居丧于长寿山这时。
诗歌的前两句写景,以“灯火”“荒村”“雪拥门”渲染凄凉的气氛,为后两句抒情作铺垫。
后两句抒情,既表达对亡母的思念,独守亡灵的寂寞,又暗含对金统治者无能的痛恨,对饱受蒙古侵略之苦的劳动人民的同情。
【解答】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与画面的描绘。
解答此题,在会翻译诗句的基础上,再加入一些合理的想象,即可得出答案。
诗的一二两句中的意象是:灯火、荒村、黄叶、雪、门,意思是说荒村中有一点微弱的灯光,屋外是黄叶满地,漫山白雪飘飞。
注意描绘时注意语句的生动与优美。
5.(2019•兰州)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好事近▪梦中作①秦观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
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化龙蛇,天矫②转空碧。
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1该作写于词人被贬处州(今浙江丽水)时。
○2[天矫]:形容姿态伸展屈曲而有气势。
请你想象“花动一山春色”所展现的情景,并将它描写出来。
【答案】一场春雨,给山路上增添了许多鲜花,鲜花在风中摆动,又给满山带来了盎然春色。
(意思对即可)【分析】《好事近•梦中作》这首词相传为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秦观被贬监处州盐税时梦中所作。
上片是写词人梦中看到的美景。
下片是写词人的醉酒。
这种物我一体的人生境界,是词人人生遭遇的曲折反映。
现实中无法排遣的压抑和苦闷,在词人假托的有花香和鸟语的美妙梦境中得到了完全的解脱。
他是很无拘无束和无忧无虑的,他的醉酒也不同于以往的借酒浇愁,而是放开心怀痛饮,是和愁伤从此了结的豪饮。
【解答】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画面:一场春雨,给山路上增添了许多鲜花,鲜花在风中摆动,又给满山带来了盎然春色。
6.(2019•娄底)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各题。
送凌十一①归长沙曾国藩昨日微雨送残秋,落叶东西随水流。
世间万事皆前定,行止迟速非自由。
谋道谋食两无补,只有足迹遍九州。
一杯劝君且欢喜,丈夫由来轻万里。
【注】○1凌十一:作者的朋友。
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案】昨日的小雨送别最后的秋天,落叶飘满河沟,任意东西随水漂流。
[【分析】这首送别诗透着乐观豁达,人生聚散、事业成败都是无常,且行且珍惜,且行且欢喜!【解答】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要抓住诗句中“微雨”、“残秋”、“落叶”、“水流”等意象,来描绘画面。
7.(2019•遂宁)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作答。
虞美人•听雨宋•蒋捷①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1蒋捷,字胜欲,生活在宋、元换代之际,一生饱经战乱。
宋成淳十年(1274)进士,几年后宋亡,不仕。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的画面,并说说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画面:客船上,一个壮年男子听着雨声,望着江面,看见江面开阔,云脚低垂,一只失群孤飞大雁在西风中哀鸣。
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孤苦漂泊中悲凉哀伤的思想感情。
【分析】蒋捷的《虞美人•听雨》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表现了少年、壮年、晚年三个人生阶段的不同境遇、不同况味的不同感受。
作者通过时空的跳跃,依次推出了三幅“听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透、融汇其中。
【解答】本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赏析能力以及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然后抓住句子中的形象、扣住画面发挥联想和想象;最后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客船上,一个壮年男子听着雨声,望着江面,看见江面开阔,云脚低垂,一只失群孤飞大雁在西风中哀鸣。
“江阔”、“云低”、“断雁”、“西风”等衰瑟意象,映现出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
8.(2019•广安)古诗鉴赏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睛,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结合这首词,展开合理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上阕内容所展示的画面。
【答案】细密的春雨打的竹叶刷刷的响,诗人穿着蓑衣和芒鞋,手持竹杖,有时长啸,有时吟唱着诗,轻快的在竹林中前行。
【分析】此词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