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75新编历史教学论(朱汉国)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课二参考教材推荐(二)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课二参考教材推荐(二)](https://img.taocdn.com/s3/m/61fcf6e7ccbff121dc368318.png)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课二参考教材推荐(二)各位考研人,你们好!根据湖南师范大学最新公布的招生简章,我们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的专业课二的参考教材推荐,有19个专业供大家参考,准备考湖南师范大学的同学可以好好看一看!一、学科音乐:962音乐教育学朱咏北、王北海. 新编音乐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二、小学教育:955课程与教学论张传燧主编, 课程与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三、学前教育:957幼儿园课程[1] 侯莉敏.幼儿园课程与教学理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2] 虞永平原晋霞.幼儿园课程[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3] 王春燕.幼儿园课程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M],2007.[4] 冯晓霞.幼儿园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M],2000.四、教育管理:953教育管理学[1] 常思亮著,教育管理学,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2] 葛新斌主编,学校组织与管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五、特殊教育:992特殊教育学雷江华、方俊明主编:《特殊教育学》(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六、心理健康教育:956心理健康教育[1] 姚本先编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 江光荣,《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务》,高等教育出版社七、科学与技术教育:987科学教育原理[1] 刘德华.基于人文立场的科学教育变革[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2] 廖伯琴.科学教育学[M].科学出版社,2013.八、现代教育技术:954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 何克抗、李文光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九、职业技术教育(旅游方向):980旅游学概论(二)李天元主编,旅游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十、职业技术教育(工程设计方向):983职业技术教育学[1] 马建富,职业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2] 夏金星,职业教育学实用专题,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学科教学(历史)专硕必读书目
![学科教学(历史)专硕必读书目](https://img.taocdn.com/s3/m/0776c71e6294dd88d1d26b9f.png)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41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历史学科能力研究》
郑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7
42
《高中课堂有效教学》
张汉林、赵亚夫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5
43
《课程与教学论》
钟启全
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
44
《历史教学法》
(英)特里海顿
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
45
《初中历史有效学习评价》
24
《全球文明史》
皮特·N.斯特恩斯
中华书局,2006
25
《世界文明史》
马克垚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6
《大国的兴衰》
保罗·肯尼迪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6
27
《中国历史研究法》
梁启超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8
《中国史学史纲》
瞿林东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9
《历史的观念》
柯林伍德
商务印书馆,2007
12
《国外历史教育透视》
赵亚夫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3
《历史教学的新视野》
刘军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4
《历史教育学》
叶小兵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5
《中国通史》
白寿彝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16
《中国古代史》
朱绍侯
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
17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陈旭麓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历史与思想》
李振宏
中华书局,2006
31
华南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历史考研经验
![华南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历史考研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83978ae6fab069dc51220110.png)
我是18年考研的,现被华南师大历史学科教学拟录取。
事情忙完了,终于有时间来写帖子了。
作为过来人,我知道考研的艰辛,知道有些人买考研真题、复习资料被骗的。
所以我在此分享自己的考研心得,顺便分享考研资料,希望得到帮助的人能将此项工作继续下去,帮助更多的人。
初试政治:不要相信学长学姐说的政治等到9月再开始复习也不迟,除非你记忆力非常好。
政治每年都要更新,自己买新书,不要用旧的,用肖秀荣的五件套就行。
书买回来后先把每本书前面的介绍看一下,知道这书该怎么利用。
我直到最后都没怎么用过其中的两本书,实在是浪费,就是刚开始时没弄清楚书的用法。
如果新书已经上市了,赶紧买回来,制定计划,决定每天看几页。
如果你觉得现在复习政治为时过早,那你可以每天花20-30分钟看一下政治。
看完相应的部分就做相关的题目,把错题标出来,以用于后期复习。
政治最容易拉开分数的是选择题,尤其是多项选择题,政治知识点多且容易混淆,记不住,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政治要早点开始复习的原因。
政治主观题不用担心,后期会有肖秀荣八套卷和四套卷,把它背熟就差不多了,几乎每年都猜中题,肖爷爷很厉害。
马原在看书时要整理哲学原理和方法论,毛概、思修、中近就整理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就行。
《风中劲草》内容是政治的浓缩精华,差不多到10、11月才出新的,所以你有去年的,平时吃完饭可以念个一两页,不用背,增加熟悉感,知道考点。
出新书了,再买新的,这时你可以背这本书,若时间紧,也可不背,每天读一读就行。
后期政治还会出关于时政的书,到时记得买就行。
这书也不用背,看看熟悉就行。
个人觉得政治不用报班,可以在网上找资源看看别人的讲解视频,最好找权威一点的,因为发生过老师讲错题导致考生做错题的事情。
选肖秀荣的视频有保障,买他的正版书,会带有视频,可以看看。
如果你基础差,到时报一个冲刺班就行,让老师帮你整理一下知识点和思路。
不过,说实话,你能把精讲精练看懂、理解,并不需要报班。
政治就马原较难理解,并且知识点每年变化小,不懂的看看以前的视频就行啦。
湖北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自命题考试大纲 902《历史学科教学论》考试大纲
![湖北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自命题考试大纲 902《历史学科教学论》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8d4ad1b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5d.png)
湖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史学科教学论》考试大纲(科目代码:902)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历史学科教学论》是我校学科教学(历史)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入学必考的专业基础课程。
旨在检验考生历史学科教育教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闭卷,笔试三、考试题型简答题、论述题四、参考书目1.于友西、赵亚夫:《中学历史教学法》(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2.郑林:《中学历史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第一章中学历史教学法基础第一节历史教学法的学科属性第二节历史教学法研究的对象和任务第三节历史教学法的学习途径和方法第四节我国历史教学法的发展历程与展望第二章中学历史课程与教材第一节历史课程的设置与编制第二节历史课程标准研究及其实施第三节历史教材的功能与类型第四节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及其他教材的开发第三章中学历史教学计划与设计第一节有效的教学始于有目的的教学计划第二节理解历史教学过程第三节历史教学原则和模式第四节历史备课与教学设计第四章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第一节课堂教学的功能与组织结构第二节历史课堂常用的教学方法第三节历史课堂教学的技艺第五章中学历史学习指导方法第一节学习指导的意义、条件与有效性第二节历史阅读的学习指导第三节历史写作的学习指导第四节历史表现性活动的学习指导第五节历史课外活动的学习指导第六章网络环境下的历史教学第一节网络环境下如何进行教学第二节网络环境下的历史教学技术第三节大数据时代的历史教学与教师共同体第七章中学历史教学评价与学业评价第一节理解中学历史教学评价第二节中学历史学业评价概述第三节中学历史学业评价的设计第八章中学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第一节历史教师的角色意识与基本素质第二节历史教师的研修与专业发展第三节历史教师的教育研究。
历史教育学
![历史教育学](https://img.taocdn.com/s3/m/b4840202650e52ea551898e4.png)
第一讲
绪
论
教育版); 张静《历史学习方略》(2003年高等教育版); 王宏志《历史教材的改革与实践》(2000年人民 教育版); 臧嵘《历史教材纵横谈》(1999年人民教育版); 朱煜《历史教材学概论》(1999年江苏人民版);
第一讲
绪
论
贺心滋《乡土史的教育与教学》(1999年北京教 育版)
五、存在的问题
第一讲 绪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论
1.了解当前中学历史课程改革及课堂教学的概况, 掌握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初步掌握进行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能够进行 教学反思,尝试写作历史教学论文,通过教学 研究提高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水平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职业道德,激发 对教师职业的热爱
第一讲
绪
论
于友西《历史教育学》( 1999年首都师大版); 白月桥《历史教学问题探讨》( 1997年教育科学 版); 余伟民《历史教育展望》( 2002年华东师大版); 聂幼犁《历史课程与教学论》( 2003年浙江教育 版)等
第一讲
绪
论
2.将历史教育理论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 对它的每一个分支展开深入的研究,代 表性的著作有:
第一讲
绪
论
加强了理论性、学术性,使历史教育研究从“经 验总结型”走向“学术探索型”。
4.历史课程与教学论
(1)新世纪,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动 下,突出对历史课程等问题的研究而出现; (2)2003年,浙江教育出版社率先出版《历史 课程与教学论》,把历史教育研究推向新高度。
第一讲 绪
论
二、本课程的内容及教学目标 (一)本课程的内容 1.中学历史课程目标 目标是可以分为不同层级的; 历史学科在其中承担的任务,是历史教学首先必 须明确的问题 2.中学历史课程的知识体系和内容 选择哪些史实,通过何种形式对史实组织
重庆师范大学考研参考书目
![重庆师范大学考研参考书目](https://img.taocdn.com/s3/m/59d3bef7524de518964b7d1a.png)
据重庆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6年重庆师范大学考研参考书目与考试科目已发布,详情如下:101思想政治理论全国指定大纲和教材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全国指定大纲和教材201英语一全国指定大纲和教材204英语二全国指定大纲和教材211翻译硕士英语参见有关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编制的考试大纲240自命题俄语《大学俄语简明教程》张宝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41自命题法语《法语》(1-3册),马晓宏编著,商务印书馆出版242自命题日语1.《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中级(上册前10课),人民教育出版社2.《新世纪日本语教程》(自学用),清华大学外语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43自命题英语任选一套大学英语教材301数学一全国指定大纲和教材302数学二全国指定大纲和教材303数学三全国指定大纲和教材333教育综合1.《教育学基础》(第二版)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版2.《中国教育史》孙培青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版3.《外国教育史》张斌贤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版4.《教育心理学》(第二版)张大均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版341农业知识综合三1.《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网络技术部分)张高亮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2.《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谭华山等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342农业知识综合四《管理学》(第四版),杨文士,人民大学出版社。
348文博综合1.《中国考古学通论》(修订版)张之恒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中国博物馆学基础》王宏均著,上海古籍出版社354汉语基础参见有关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编制的考试大纲357英语翻译基础1.《英汉翻译教程》张培基等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汉英翻译教程》吕瑞昌等编,陕西人民出版社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参见有关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编制的考试大纲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参见有关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编制的考试大纲510素描《设计素描》(第2版)黄作林、杨悦、李育,重庆大学出版社610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第五版,李秀林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611教育学基础综合1.《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2.《中国教育史》孙培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外国教育史》张斌贤,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4.《教育心理学》陈琦,高教出版社,20115.《教育科研方法》陈时见,高教出版社,2007612基础心理学《心理学导论》(第二版)黄希庭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8月613高等数学Ⅱ《高等数学》(第六版)(上、下册),同济大学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614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何克抗、李文光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615文学1.《中国文学史》(四册)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北京大学出版社616基础英语一《高级英语》(第一、二册)(第三版),张汉熙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历史教师专业发展推荐阅读书目
![历史教师专业发展推荐阅读书目](https://img.taocdn.com/s3/m/42ea9b70cc7931b765ce15f1.png)
历史教师专业发展推荐阅读书目
发布时间:2011-10-25 浏览次数:
1《新编历史教学论》朱汉国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改革中的历史教育》冯一下著四川教育出版社
3《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赵亚夫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
版社
4《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研究———案例分析与点评》聂幼
犁主编天津古籍出版社
5《高中历史学习——新视角、新知识》杨宁一主编人
民出版社
6《民国时期中小学历史教育发展研究》何成刚著岳麓
书社
7《历史课堂教学技能训练》何成刚主编陈亚东夏辉辉副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8《历史研究性学习论》陈辉著现代教育出版社
9《历史教育考试研究》姚锦祥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0《历史学科主体性教育》谢国平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
社
11《历史课程教材教法新探》陈辉主编中国科学文化
出版社
12《高中历史新课程的理论与实践》陈辉主编高等教
育出版社
13《历史教学设计》何成刚、夏辉辉、张汉林、彭禹
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权威解读朱汉国: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释义
![权威解读朱汉国: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释义](https://img.taocdn.com/s3/m/e16e4c03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2e.png)
权威解读朱汉国: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释义朱汉国,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基础教育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专家委员会委员等,主要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和历史教育。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已经正式颁布。
新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较2003年版课程标准的一个重大变化,即是在课程目标上由“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发展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当下,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学科教育界最热的词汇之一。
根据知网刊载文章统计,自2016年以来,知网刊载的有关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文章达470多篇。
学人们根据自己的认识,對“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了种种解读。
但究竟该如何认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如何理解历史学科诸素养内容?仍是见仁见智,莫衷一是。
本文试结合新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谈一点自己的认识。
新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
”“课程结构的设计、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的实施等,都要始终贯穿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这一任务”。
那么,什么是学科核心素养?如何认识和理解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所谓学科核心素养,它是指学生在接受某一学科教育过程中,以学科知识技能为基础,整合了情感、态度或价值观在内的,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能够满足特定现实需求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学科核心素养不是简单的知识或技能,而是既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知识与能力,还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
可以说,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该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
在这里有三个关键词非常重要: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这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内涵的三个重要要素,是学科核心素养的三个维度目标。
这三个维度目标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2019年湖南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333教育综合和专业课二考研参考书
![2019年湖南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333教育综合和专业课二考研参考书](https://img.taocdn.com/s3/m/a3f99cf1e009581b6bd9ebdf.png)
3、《333 教育综合真题汇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主编徐影老师 汇集近几年 333 教育综合考研真题,以及凯程独家解析。通过对真题的分析,有利于考生对专业课的考情, 对考题风格和出题思路有更深入的理解。真题除了用以练习,还可以做为后期冲刺阶段模拟考试,检测复 习成果。
物理教学论
③333 教育综合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
④892 普通物理(力学、电磁学) 目:
①电动力学 ②普通物
理(电磁学、光学、原子
物理)
专业名称及研究方向
学习方式 考 试 科 目
备注
012 化学化工学院
联系电话:0731-88872618
联系人:李老师、罗老师、韩老师
0451 教育 045106 学科教学(化学) 01 不区分研究方向 02 不区分研究方向
0451 教育 045109 学科教学(历史)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全日制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二 ③333 教育综合 ④952 历史教学论
复试考试科目: 中学历史教材研究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 目: ①中外通史 ②史学论文写作
007 旅游学院
联系电话:0731-88872077
联系人:梁老师
吴式颖的这本书是中国最权威最详实,体系最完整的外国教育史教材,与 333 大纲的体系完全吻合。这 本书内容已经很多了,涉及各地区,各国家,史料详实,建议读这一本即可。
教育心理学 1.《当代教育心理学》刘儒德,陈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二版(凯程推荐必读)
新编历史教学论朱汉国读后感
![新编历史教学论朱汉国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73a1bf8c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df.png)
新编历史教学论朱汉国读后感一翻开这本书,我就感觉像是被一个知识渊博又特别热情的历史教学老专家拉着唠嗑。
朱老师的文字一点都不故作高深,没有那种让人看了就想打瞌睡的晦涩感。
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船长,带着我这个初涉历史教学海洋的小水手,开始探索这片神秘而有趣的海域。
书中关于历史教学目标的阐述,让我突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以前我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就像是雾里看花,模模糊糊的,只知道要让学生记住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
但是朱老师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细细道来,我才明白原来历史教学目标是一个立体的、多面的东西。
这就好比做一道菜,以前我只想着把菜炒熟就行,现在才知道要考虑色香味俱全,营养搭配合理。
从单纯地给学生“喂”知识,到要注重他们在学习历史过程中的能力培养,像分析史料的能力、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的能力等,还要引导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就像是给学生的成长注入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
说到历史教学方法那一块,朱老师简直就是打开了一个百宝箱。
他介绍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像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等等。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上学的时候,老师总是滔滔不绝地在讲台上讲,我们在下面听,偶尔能提个小问题。
现在我才知道原来教学方法可以这么多样化。
就像吃饭,不能总是一种口味,得变着花样来,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口味”的学生。
探究法就像是一场刺激的寻宝之旅,让学生自己去挖掘历史的宝藏,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
而讨论法又像是一场热闹的茶话会,大家各抒己见,不同的思想碰撞出火花,能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历史问题。
在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中,朱老师就像是一个技艺高超的拆解大师。
他把历史教材拆得七零八落,然后又巧妙地给你重新组合起来,告诉你每一部分的奥秘。
以前我看历史教材就觉得是一堆史实的罗列,最多就是按照时间顺序编排了一下。
读了这本书后,我才发现教材里的每一个章节、每一个图片、每一个思考题都是精心设计的。
历史课程与教学论00775主要参考文献
![历史课程与教学论00775主要参考文献](https://img.taocdn.com/s3/m/702527c7da38376baf1fae54.png)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北京:北师大出版社,20022.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3.钟启泉,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34.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北京:北师大出版社,20015.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朱汉国,王斯德,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北师大出版社,20027.朱汉国,王斯德,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8.课程教材研究所,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历史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9.课程教材研究所,历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00310.王斯德,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200411.朱汉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京:北师大出版社,2001-200312.“国立编译馆”,国民中学历史(1-4册),台北:“国立编译馆”出版,1998-200013.张元,高级中学历史(上),台北:龙腾文化事业,200014.李孝悌,高级中学历史(下),台北:龙腾文化事业,200015.周樑楷,世界文化历史篇,台北:龙腾文化事业,200016.王仲孚,高级中学历史,台中:大同资讯,1999-200017.陈丰祥,高级中学历史,台北:建宏出版社,200118.余炎光等,互动中国历史,香港:文达出版有限公司,200019.施方良,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20.廖哲勋,田慧生,课程新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21.李雁冰,课程评价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22.王策三,教学论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23.李柄德,教学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4.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25.王伦信,清末民国时期中学教育研究,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26.王建军,中国近代教科书发展研究,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27.陈瑶,课堂观察指导,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28.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29.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30.黄炳煌,社会学习领域课程设计与教学策略,台北:师大书苑,200231.。
杭州师大考研复试书目
![杭州师大考研复试书目](https://img.taocdn.com/s3/m/b7329905cc175527072208c8.png)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人民音乐出版社
上海音乐出版社
713和声与曲式分析
1、《曲式分析基础教程》(2001年版)高为杰、陈丹布
2、《和声学教程》(2000年增订重印版)斯波索宾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人民音乐出版社
833教育管理学(二)
《新编教育管理学》(2000年版)吴志宏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2000年3月第一版)Rod Ellis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826日语语言学
《日语语言学》翟东娜主编,2006年5月第1版
『日本語(新版)』(上、下),金田一春彦、岩波新書1988年1月1刷
『日本語の文法』,高橋太郎他著ひつじ書房2005年4月初版
上海书画出版社
西泠印社出版社
824美术史论(二)
《中国美术史》(2003年版)洪再新编著
《外国美术史》(2003年版)欧阳英等著
《世界现代设计史》(2002年版)王受之著
《中国工艺美术史》(1993年版)周旭、卞宗舜著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841美术史论(三)
822专业论文
结合专业方向写作。参考书任选
823美术史论(一)
《中国美术史》(2003年版)洪再新编著(所有考生)
《外国美术史》(2003年版)欧阳英等著(所有考生)
《历代书法论文选》(1979年版)(限书法方向考生)
《印学史》(1987年版)沙孟海(限书法方向考生)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11年历史学考研参考书目全
![2011年历史学考研参考书目全](https://img.taocdn.com/s3/m/81f57b3043323968011c9200.png)
2011年历史学考研参考书目历史学全国统考,统一命题,没有指定2011年历史学考研参考书目。
勤思考研根据北师大专家教授的建议和广大考生的经验,2011年参加历史学统考的考生推荐2011年历史学考研参考书目:第一套是北师大版的教材:晁福林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宁欣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郭大钧主编:中国当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周启迪主编:世界上古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孔祥民主编:世界中古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做为全国师范类教育内的排头兵,其编订的教材一直受到各本科院校的推崇,体系编排合理,严密,适合日常教学,学生易于学习,清晰明白。
但是,有些问题涉及不深,点到为止。
学术性不够。
但是足以应付考研。
因为历史学考研考得就是基础。
第二套:1.朱绍候《中国古代史》(上下册)福建人民出版社2.李侃《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第四版3.王绘林《中国现代史》北师大版(高教版)4.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高教版5.齐世荣《世界史》六卷本,高教出版社这套教材,也就是网上通常所说的历史学考研11本书。
其中,《中国古代史》是一部比较经典的教材,但缺点是内容庞杂,分量很重,对于跨专业的同学是个不小的负担。
不过还是一部很经典的教材。
李侃的《中国近代史》,也是一部历史很悠久的教材,但是这部教材已经多年未版,许多观点比较陈旧。
齐世荣六卷本《世界史》是一部多次获奖的教材,是名家领衔编写,其特点是学术性很强,各家观点都有,是国内学术界关于《世界史》研究的较为全面的观点。
但是,在体力编排上面,有所欠缺,稍显凌乱。
总之,教育部考试中心不规定教材也是有道理的。
因为,无论那部教材,都不会毫无缺点。
但是,可以这样说,无论你选择什么样的教材,最基础的教材有一套,精看细看,然后有时间,有余力,看些学术性的书籍,则可对考研大有裨益。
朱汉国历史课程标准解读
![朱汉国历史课程标准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05744493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07.png)
朱汉国的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可能涉及以下方面:
历史课程的重要性:朱汉国可能会强调历史课程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它如何帮助学生了解过去、理解现在和塑造未来。
课程目标:朱汉国可能会详细解释历史课程的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理解历史事件、掌握历史技能等。
课程内容:朱汉国可能会介绍历史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各个时期的历史、各种历史事件和人物等。
教学方法:朱汉国可能会讨论适合历史教学的方法,包括讲述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并强调如何通过这些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评价与反馈:朱汉国可能会讨论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及如何提供有效的反馈,以帮助学生不断提高他们的历史学习水平。
教师角色:朱汉国可能会强调教师在历史教学中的角色,包括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历史事件等。
历史教育价值:朱汉国可能会讨论历史教育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影响,以及它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和世界。
以上只是可能的方面,具体解读内容还需参考相关资料或听取相关课程讲解。
新编历史教学论朱汉国书评 -回复
![新编历史教学论朱汉国书评 -回复](https://img.taocdn.com/s3/m/2f1c832e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68.png)
新编历史教学论朱汉国书评-回复题目:新编历史教学论朱汉国书评一、引言(100-200字)《新编历史教学论朱汉国》是一本重要的教育理论著作,以朱汉国先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经验为基础,对历史教学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
本文将从该书的内容、方法和意义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书评。
二、内容介绍(400-600字)1. 历史教学的研究现状《新编历史教学论朱汉国》首先对当代历史教学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作者指出了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不高、传统的教学模式陈旧呆板等。
同时,作者还对国内外历史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进行了梳理,为后续的历史教学理论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2. 朱汉国的历史教学理论朱汉国先生在研究历史教学过程中,提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一整套独特的历史教学方法。
他强调历史教学需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个人经验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此外,作者还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具体建议和措施。
三、方法评述(600-800字)1. 强调教学与学生的关系本书将学生视为历史教学的重要主体,强调教学应当基于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朱汉国先生认为,历史教学应当关注学生的发展潜能,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建立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2. 注重开展实践活动本书还强调了历史教学中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朱汉国先生提倡通过实地考察、实验、模拟等形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历史事件的重现和解读,从而增强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他还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实践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方法,如历史游戏、历史剧等,为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指导。
3. 引入多媒体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朱汉国先生也在本书中提到了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他认为多媒体技术能够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新编历史教学论朱汉国书评
![新编历史教学论朱汉国书评](https://img.taocdn.com/s3/m/f97de97b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0f.png)
新编历史教学论朱汉国书评《朱汉国书评》是一本新编历史教学论的著作,该书主要对朱汉国的历史进行评述和分析。
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这本书进行全面回答。
首先,从内容角度来看,《朱汉国书评》主要关注朱汉国的历史,对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这本书可能会介绍朱汉国的起源、发展、衰落等历史事件,以及朱汉国的统治者、社会结构、军事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朱汉国的历史。
其次,从教学角度来看,《朱汉国书评》是一本历史教材,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朱汉国这一历史时期。
这本书可能会提供丰富的历史资料、图片、地图等,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的历史知识。
同时,书中可能会提供一些教学案例、习题和思考题,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朱汉国历史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再次,从研究角度来看,《朱汉国书评》可能会涉及到一些独特的研究方法和观点。
作者可能会运用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朱汉国的历史进行深入研究。
同时,作者也可能会提出一些新的观点和解释,以丰富对朱汉国历史的认识。
这对于历史研究者和学者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
此外,从评价角度来看,《朱汉国书评》可能会对朱汉国的历史进行评价和评分。
作者可能会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对朱汉国进行评估,探讨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这些评价可能会涉及到朱汉国的成就、局限性、影响力等方面,读者可以通过这些评价来形成对朱汉国历史的综合认识。
总结起来,《朱汉国书评》是一本新编历史教学论,内容涵盖了朱汉国的历史、教学、研究和评价等方面。
通过这本书,读者可以全面了解朱汉国的历史,并且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
希望这个回答能够满足你的需求。
中国历史朱汉国编教学参考书
![中国历史朱汉国编教学参考书](https://img.taocdn.com/s3/m/b4020650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81.png)
中国历史朱汉国编教学参考书中国历史朱汉国编教学参考书一、引言在中国历史教学中,朱汉国编教材被广泛引用,成为历史教学的主要参考书之一。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中国历史朱汉国编教学参考书进行全面评估,深入探讨其价值和影响。
二、对朱汉国编教材的综合评价1. 内容广度和深度朱汉国编教材详细介绍了中国历史的演变过程,从夏商周时期一直到现代的各个历史阶段,深入探讨了中国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迁。
其内容广度和深度值得肯定,能够帮助学习者全面了解和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
2. 知识体系和逻辑性朱汉国编教材构建了完整的知识体系,各个历史时期的事件和人物被有机地连接在一起,逻辑性强,有助于学习者形成对历史发展的系统性认识。
3. 客观性和权威性朱汉国编教材在呈现历史事件和人物时,力求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展现历史的真实面貌。
编写者的权威性也得到了广泛认可,使其教材在历史教学领域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三、对朱汉国编教材的个人观点和理解朱汉国编教材作为中国历史教学的重要参考书,其价值不言而喻。
在我看来,该教材的编写者汲取了大量历史文献和研究成果,经过精心的整理和梳理,使其成为了一部深入浅出的历史教材。
通过学习朱汉国编教材,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历史悠久而丰厚的底蕴,对历史的认识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和加深。
四、总结和回顾通过对朱汉国编教材的全面评估,我们不难发现其内容广度和深度、知识体系和逻辑性、客观性和权威性等方面的优秀之处。
作为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教材,朱汉国编教材在中国历史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学习者深入了解和把握中国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五、结语在历史教学中,朱汉国编教材不仅是一部优秀的参考书,更是一部载入史册的经典之作。
我对其在中国历史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充满敬意,期待更多的学习者能够通过学习朱汉国编教材,领略中国历史的博大精深,启迪历史的智慧。
六、朱汉国编教材的现实意义和未来发展1. 现实意义朱汉国编教材在中国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0775新编历史教学论(朱汉国)00775历史教育学《新编历史教学论》绪论一、历史教学论的课程目标历史教学论是一门研究中学历史教学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
二、历史教学论的课程内容1、中学历史课程的目标,这是本课程的重要内容;2、中学历史课程的知识体系和内容;3、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理论;4、中学历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5、中学历史教学评价;6、中学历史教师的职业发展。
三、怎样学好历史教学论1、课堂学习与课外阅读相结合;2、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3、总之,除了听教师授课、看各种教学杂志外,还应通过见习、社会调查等活动,深入了解中学历史教学的实际;通过试讲,参加中学历史教学实习,逐步掌握历史教学的各种方法。
第一章历史课程论第一节历史课程的沿革一、什么是历史课程1、课程的定义: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教育理论界对课程的定义有三种观点:A:课程是知识: 这是一种产生比较早,影响相当深远的观点。
从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开始,这种观点对西方的课程产生了很大影响。
特点在于:课程体系是以科学逻辑组织的;课程是社会选择和社会意志的体现;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课程是外在学习者的,并且基本凌驾于学习者之上的。
B:课程是经验: 是在对前一观点分析和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的。
它强调只有被学生真正经历、理解和接受了的东西,才能称得上是课程。
其特点是:课程往往是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和设计的;课程是与学习者个人的经验相联系、相结合的;强调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的角色。
C:课程是活动: 这是一种更新的观点,它认为课程作为知识、经验也有局限性。
其基本思想是:课程是受教育者各种自主活动的总和。
特点有:强调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以及作为主体的能动性;强调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中介实施课程;强调活动的完整性,突出课程的综合性和完整性,反对过于详细的分科;强调活动是人的心理发生、发展的基础,重视学习活动的水平、结构、方式,特别是学习者与课程各要素的关系。
2、当前,我国学者对“课程”的理解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A:课程是教学内容及进程的总和; B:课程是家乡的目标或计划;C:课程就是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 D: 课程是一门学科或一类活动。
13、当前课程内涵变化的主要趋势: A:从过分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B: 从强调目标计划到重视学习过程本身的价值; C:从单一强调教材到重视教师、学生、教材、环境诸要素的整合; D: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 E:从强调实际课程到实际课程与空无课程并重; F:从只强调学校课程到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整合。
从整体上看,课程的重心由应该给予学生什么和教师教了些什么,转向更关注学生实际获得了什么。
4、什么是历史课程:历史课程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历史课程是指历史学科和历史活动的总和,包括历史教学计划、历史教材、历史教学活动等。
广义的历史课程指的是学校教育中为学生提供和重建的人类历史知识和历史经验的在总和。
具体说来,历史课程是以唯物史观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按课程计划精选历史课程内容,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会学习,获得作为现代公民应具备的基本历史知识和技能,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
二、在中学设置历史课程的价值取向1、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2、基础教育历史课程的设置:初中阶段(7-9 年级)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 ,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3、史学的社会功能一般有:A:揭示规律的功能。
这是史学最高层次的社会功能。
B:借鉴经验的功能。
史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而总结经验教训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后人保持清醒的头脑,能够趋利避害,择善而从。
C:服务的功能。
史学要为历史、军事、工业等博物馆的陈列,文物资料的搜集保护,为历史戏剧、历史电影的拍摄服务,为城市建设、工商业活动服务,甚至为国家政策的制定、军事战略的策划等方面提供历史依据,其智囊团的服务作用。
D:教育的功能。
史学的教育功能在于帮助学生形成民族认同感和自信力,具有世界意识,养成健全的人格,具备现代人的素养。
4、史学社会功能发挥的途径:A:着眼宏观,阐明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用历史发展的规律性来武装人们。
B:致力微观,着眼研究一人一事,为历史科学内容添砖加瓦。
C:注重史料普及,传播科学历史知识,丰富精神文化。
5、历史课程在基础教育新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A:历史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基础课程。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具有三个特点,即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
高中历史课程的基础性主要表现在普及性、非专业性,意义在于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阐述人类发展的近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B:历史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C:历史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选修课程。
D:历史课程是人文教育的核心课程。
强调历史课程的人文性是此次历史新课程改革的突出亮点。
26、历史课程中的人文性:人文性就是对人及人类社会的关怀,强调个人以及与社会的和谐。
表现在:A:对人类社会的正确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社会观念和社会意识。
B: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
关怀和尊重生命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历史课程在这个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历史主要是以人及人类社会及其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一切以人的存在为基础,必须以人为中心,这是尊重生命的出发点。
其次,历史课程中有大量关爱和尊重生命的素材值得我们去挖掘。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C:对不同意见和观念的尊重与包容。
三、我国历史课程设置的历史1、我国历史课程设置的历史: 我国的历史课程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
夏商时期,便有了专门的教育场所痒、序,史官就是历史教师。
春秋时期,诸侯国都设有史官,各国有编年史书,这就是最早的历史教材。
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历史教材编订者。
战国后,五经一直是学子必读的课程。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的宋文帝设玄、儒、文、史,历史从经学中独立出来。
唐以后的科举考试中,历史课程占有相当的分量。
五代开始,我国出现了新的教育机构——书院。
《史记》、《汉书》、《后汉书》即三史被列为书院学生的必学课程。
清代学院规定学生需学史学,记日记。
2、历史作为一门正式的课程,是从近代实行新的教育制度开始的。
1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在教育改革方面,开始废科举,设立新学堂,制定新学制。
1902 年,清政府颁布《钦定中学堂章程》,规定中小学设“史学”。
1904年,清政府又颁布《奏定中学堂章程》,建立起我国第一个近代化的新学制,史称“癸卯学制”,标志着我国近代学校教育的开始,并正式将中外史学改为历史。
3、近代历史课程的设置:A:清末中学堂历史课程的设置。
1904 年《奏定中学堂章程》规定历史课程包括三门,即中国史、亚洲各国史和欧洲美洲史。
清末中学堂历史课程设置具有如下特点:1历史课程采用分科课程形式,设置中国史、亚洲各国史、东西洋各国史三门,突破了笼统设置中国史、外国史的课程模式;2没有设置历史选修课程,尤其是对于准备升入高等专门学堂的学生也没有设置程度比较高的历史选修课;3拿《奏定中学堂章程》所规定的历史课程与日本明治三十二年(1899 年) 《中学校令施行规定》中所规定的普通中学历史课程作比较,不难看出,无论是课程名称还是历史课程内容教材的编写原则和选材标准都模仿日本,这对于20世纪初中国学者自己编写中国历史教科书有直接影响;4历史课程的培养目标既有宣扬封建道德文化,鼓吹效忠君上,又具有振发国民之志气的教育功能,并贯穿于历史课程内容之中。
B:民国时期中学校历史课程的设置:民国(1912-1949)是我国近代为适应新式教育的发展而发展而产生变革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学历史课程在整个近代课程史占有重要地位,突出的表现在这一时期的历史课程设置既有分科型历史又有综合性社会科,历史课程呈现“螺旋式”排列。
31南京临时政府中学校历史课程的设置: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将“学堂”改为学校,中学学制四年。
2北洋军阀政府时期中学校历史课程的设置:1922 年学制改革,北洋军阀政府颁布“壬戌学制”,确定了小学、初中、高中“六三三”学制,规定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均开设历史课,内容包括中国史和世界史。
初级中学的历史课程属社会科,高级中学的历史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这种历史课程结构是借鉴美国中学历史课程的结果。
3抗战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于1947年再次修订中学历史课程的设置,于1948年2月正式公布,新的历史课程在教学时数、课程内容以及课本体例方面,均有所改善。
总之,民国时期中学校的历史课程随时代的发展有增有减。
历史课程呈“螺旋式”排列,即历史教材的内容在各个教学阶段中重复出现,但其深度和广度则逐步加深和扩大。
这样螺旋式不仅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规律,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巩固,而且还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
这为21世纪初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思想和启迪。
同时,历史课程还效仿西方国家,注重历史与地理、公民等学科的整合。
4、建国以来我国中学历史课程的设置:A:历史课程设置的第一次改革(1950 年) 1950 年,我国中学历史课程在课程设置上,借鉴旧中国中学历史课程的结构,先中后外,采取螺旋式上升、逐步加深的方法。
B:第二次改革(1953 年) 在课程设置上,从1953年秋天起,把历史课程原有的“先中后外”变成了“先外后中”,从多讲本国史少讲外国史,变成了中外历史各占一半。
这种历史课程的设置深深打上了苏联式的印记,是苏联历史课程结构的变种。
C:第三次改革 (1959 年) 为了贯彻“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1959 年,历史课程压缩每个年级的课程,高中只设置中国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两门课程周学时3 课时改为2 课时。
另外,“打破王朝体系”厚今薄古,不恰当的删减历史教材。
历史教材开始大量引用语录。
D:第四次改革(1963 年) 1964年春,社会上又掀起了教育必须“彻底改革”的浪潮,新编中学历史教材尚未问世,就受到这股浪潮的冲击而夭折。
历史课程改革和试验变成了单纯的政治理论课程。
第四次历史课程是在“左”倾思想影响下“关门闭户式”的盲目的改革和实验,发出了巨大代价。
E:第五次改革(1978 年) 1977 年,十年“文革”动乱结束教育部决定将十年制作为我国中小学的基本学制,于 1978 年制定了《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规定学制为小学五年,中学五年,初中三年高中两年。
F:由于各地教育基础参差不齐,学生的程度不同,师资水平较差,加上我国还处在普及初中教育阶段,如果学生不到高中学习,就无法接受世界历史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