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论 笔记

合集下载

史学概论·笔记整理

史学概论·笔记整理

【史学概论·笔记整理(一)】[导论]重点:史学概论的性质和内容体系难点:史学概论课程的产生与中外历史学科发展的关系一、课程性质与基本内容。

1、何谓“史学概论”?史学概论努力阐明史学研究过程各个阶段在历史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不同特点。

(姜义华《从<史学要论>到<史学概论>》,《书林》1985年1期)2、《历史学概论》的基本内容(1)相关争论(2)历史学的结构与史学概论的内容历史学的结构:①历史哲学(理论与方法,是史学的指导部分):A.史学论:关于历史学本身的理论探讨;B.本体论:关于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的理论探讨;C.认识论:关于历史认识主体认识历史客体的理论问题;D.方法论:关于史学研究方法的理论问题。

②历史重构(复原与解释,是史学的主体部分):A.以时间为顺序的重构——编年、大事记、人物年谱等;B.空间位置——区域史、地方史、国别史等;C.史实内容——各专门史。

③历史痕迹(信息与材料,是史学的基础部分):A.心理痕迹:一切人类发展过程留下来的文学材料与信息;B.行为痕迹:一切人类发展过程中留下来的遗址、遗迹、遗物等;C.遗风痕迹:一切人类发展过程留下来的习俗、传统等。

二、“史学概论”的产生与学科地位1、从中外史学史的角度看“史学概论”的产生(1)传统史学的依附经学到近代史学的学科独立(2)西方中世纪史学依附神学到近代史学的理性解放民族国家2、史学观念的转变与历史学的“范式”革命(1)史学概论与史学观念的密切关系(2)历史观与历史学研究的“范式”(革命与近代化)三、20世纪中国“史学概论”研究状况[第一章]什么是历史?①广义:是指一切事物以往的运动发展过程,它可以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②狭义:专指人类史,即与自然界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人类社会已往的运动发展过程。

历史学的特性:时序性、整体性、实证性。

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纵向观察、横向观察、证据与历史有关的学问:①文字资料:文献学、档案学、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辑佚学、收藏学;②非文字资料:考古学、文物学、金石学、古器物学、陶瓷学、印章学、古钱币学、古建筑学;③辨伪学、训诂学、考据学一、辨伪学伪书伪事二、校勘学客观原因:水、火、虫、乱主观原因:误、脱、衍、倒三、辑佚学类书四、版本学善本、孤本、殿本、局本、坊刻本、家刻本五、考据学:①外考证:决定某种材料之真伪;②内考证:决定某种材料陈述之真假。

中学历史教学论笔记

中学历史教学论笔记

中学历史教学论笔记一、名词解释1、历史课程标准历史课程标准是历史教学的纲领性和规范性文件,规定了历史教学的目标、过程、范围及教学要求等重要内容,对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编写、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评估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就是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所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

教学方法的确定,要考虑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设备及教师本身的教学特长等因素。

3、维格教学也称微型教学或小型教学。

就是将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成许多容易掌握的具体单一技能,如“导课技能”、“结尾技能”等,并对每一种技能提出训练目标,在较短时间内对师范生或在职教师进行反复训练,以提高受训者教学技能的师资培训模式。

4、讲述法讲述法是由教师运用口头语言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

5、叙述法叙述就是按照历史事件发展或历史人物活动的时间顺序,对其史实进行全面、系统的讲授。

叙述一般以叙事为主,所以也称为叙述式讲授。

6、描述法为进一步帮助学生在头脑中重现逼真的历史场面,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历史教师在必要时还要对某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场面、某些重要历史人物的外貌形象进行描述。

其特征是生动、形象、逼真。

7、讲解法讲解法是对史实运用分析、综合、对比的方法进行科学的论证,形成历史历史概念和提示历规律的讲授方法。

8、图表示意教学法简称图示法,就是用简明的文字、字母、数字、表格、符号等表示历史事实或历史概念,用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

9、谈话法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实践经验,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回答,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方法。

10、讨论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是由教师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交换意见,从而达到互相启发、弄懂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

11、提问技能提问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出问题以及学生回答作出反应的技巧和能力。

历史教师读书笔记_读书笔记_

历史教师读书笔记_读书笔记_

历史教师读书笔记历史教师(一)摘1:历史教学法专家、北京教育学院赵恒烈教授当时也在28中执教,跟我在同一个教研组。

那时候他还是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教师,他的课深受学生欢迎。

他不仅课上得好,而且还潜心于教学法的探索。

他不仅研究教法,而且在与他交谈中,他说“中国还没有一部自己的历史教学法”,流露出要为中国历史教学法闯出一条路子来的宏大志愿。

启示1:成功总是垂青于有理想、肯付出的人!摘2:课余记笔记,写心得,做摘录。

启示2:似乎写笔记,写心得,做摘录是那些成功教师的共性。

成功的教师都应该是生活、工作中的有心人。

摘3:备课三部曲是把教材由薄变厚,再由厚返薄的过程。

启示3:我认为学习应该经过这样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将书本由薄变厚的过程,读出书本中言外之意,读书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是知识的理解过程;第二阶段,是将知识由厚变薄的过程,有了自己的理解,将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知识发生联系,进行纵横联系,经整理之后有序地存入自己的大脑从而丰富自己的认知结构,这是知识的储存过程;第三阶段又是将知识由薄变厚的过程,当我们遇到实际问题,将存于大脑里有序知识源源不断地提取出来,为我们生产、生活服务,这是知识的应用过程。

摘录4:一次备课不能到位,我就来一个长计划短安排,每节课接触一些原始材料,每学期重点备好几节课,有选择地深入攻下几个问题。

积跬步总能致千里,这是我的战略思想。

启示4:做学问,贵在有序、系统和坚持!不要太急功近利,而应做到厚积薄发。

摘录5:我平时备课也总要接触各种看似对当前教学用不着的东西。

更深层的东西,更广泛的涉猎,可以加深功底,可以提高素质。

学问是没有止境的,素质的提高也是没有尽头的。

启示5:中学老师,大学老师只是一个分工不同,不要认为大学老师水平就一定比中学老师水平高。

中学老师的学术追求是永无止境的,相信学习可以改变很多。

摘录6:“寓论于史”、“论从史出”的观点,强调中学历史教学必须言之有史,反对了当时脱离史实、空发议论的偏向。

史学概论笔记

史学概论笔记

第一章历史和史学概论第一节历史和历史学•一、什么是历史:•1、三层含义(p1):(1)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指某种事物的发展过程和个人的经历。

(2)过去事实的记载。

(3)指历史学科。

•历史,广义地说,是指一切事物-----客观世界过去的发展,它可以分好自然发展史和人类发展史。

马克思曾站在广义的历史概念说∶“我们仅仅知道唯一的科学∶就是历史科学。

”但我们平时所言的历史乃狭义好的历史,即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历史,即与自然界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人类社会已往的运动发展过程。

2、人类历史的特点:(1)人被称为“万物之灵”。

有意志、有目的地进行活动,是人类创造自己历史的显著特点。

(2)作为在时间中发展的过程,自然史和人类史都有其一度性,即一去不返的性质3、历史与历史著述对于史学遗产,必须批判地加以总结,而不能简单地抄袭。

孟子本是一个“言必称尧舜”的人,他也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二、什么是历史学历史学是一门关于人类社会以往运动发展过程的学问。

一般说来,它包括历史过程的记录、历史经验的总结、历史规律的探讨和历史发展趋势的预见。

三、为什么要学习历史?所谓历史意识,就是人们理解到自己的现在与过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并从而感到需要学习自己的历史、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

人类产生历史意识的原因在于:历史是现实的前身,现实是历史的延伸。

•正是由于人们普遍需要“史鉴”和“史师”,人们才需要学习历史,而且早在原始时代人类就开始有了这种需要。

•寻求“史鉴”和“史师”的需要,决定了历史学具有其他任何学科不能替代的价值。

第二节历史学的功能历史学的社会功能,也就是有的书中所说的历史学的社会功用或社会价值。

一、“以史为鉴”——认识现在必须了解过去,指导人们社会实践1、“以史为鉴”,就是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用以指导现实的实践。

其前提就是能从历史中寻找某些有规律性的东西。

古今中外,各国的有识之士都十分重视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2、历史科学是大用之学:历史科学决非可有可无,作为认识世界的一个环节,它的作用是至关紧要的。

《中学历史教学论》期末考试复习手册

《中学历史教学论》期末考试复习手册

《中学历史教学论》期末考试复习手册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1、历史教学论的学科属性与研究对象2、学习、研究中学历史教学论的意义与方法第二章中学历史课程的设置与发展1、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2、我国中学历史课程设置与演变3、新世纪课改的总体目标4、新课改的具体目标与内容第三章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与教材1、课程标准的定义2、历史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的使用3、历史教科书4、教师如何使用中学历史教科书第四章中学历史教学的任务和原则1、历史学科知识的特点2、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3、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怎样贯彻教师与学生“双主统一”的原则?第五章中学历史教师的备课1、中学历史教师在学期开始前和课时教学前应作哪些准备工作?2、常规教案的结构内容包括哪些?在编写教案的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六章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与方法一、名词解释教学过程;教学模式;综合课;讲述法;讲解法二、问答题1、中学历史教学过程及其结构。

2、介绍几种中学历史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3、谈谈你对综合创新历史教学法的认识。

4、如何选择教学方法?附加课:1、选择与运用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的依据。

2、经济史的讲授方法与要求。

3、政治史的讲授方法与要求。

4、文化史的讲授方法与要求。

5、什么是多媒体教学? 其基本要求有哪些?第七章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艺术第八章中学历史教师的说课1、何为说课?说课与备课、上课的关系怎样?历史教学论学前须知一、理论教学内容1、历史教学论的学科性质及研究对象2、中学历史课程的设置与发展3、中学历史教学的任务与原则4、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与教材(课程资源)5、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类型与结构(教学过程)6、中学历史教学的模式与基本方法7、中学历史教师的备课技能8、中学历史教师的说课技能9、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艺术10、历史学习与指导11、中学历史教师的学习与进修二、参考书目1、白月桥《历史教学问题探讨》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2、赵克礼《历史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于友西《历史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4、李如密等《新世纪教师教学艺术策略》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5、王承吉、闫桂琴《中学历史教学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叶小兵《历史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朱汉国《新编历史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8、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0、姬秉新赵亚夫《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1、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新版) 人教版2017三、历史教研主要期刊1、《历史教学》目前大陆最权威的历史教学研究期刊。

历史教学论重要复习资料

历史教学论重要复习资料

一、技能:指运用知识和经验,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行为方式或一种心智活动方式,它是通过联系获得的。

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二、动作技能:指为顺利完成某项任务而科学合理地组织起来的一整套实际动作。

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是指为顺利完成某项智力思考任务而科学合理地组织起来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

三、教学技能:指教师在课堂上运用专业知识以及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相关知识,为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而将一般技能模式教学化或将一般技能模式在教学情境中进行潜移默化。

四、课程标准:是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

是对一定层级学校的教学科目及其内容范围和教学组织程序的严格规定。

课程标准一般包括课程标准总纲和各种课程标准两部分。

五、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学任务,围绕课程,进行共同参与,对话和合作,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

六、教学语言技能:教学语言是一种专业语言,是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针对特定的学生对象,使用规定的教材,采用一定的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为达到某一预想的效果而采用的语言。

七、强化技能:心理学家认为“使有机体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增强某种重复反应的力量”,就是强化。

强化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因素,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促进学习进展而需要认真研究的一个主要变量。

八、结束技能:指教师在教学内容或教学任务临了阶段,通过反复强调,概括总结,训练思考等方式将所学知识和能力进行系统和重点强化,使之稳固纳入学生认知结构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

九、组织技能:指教师不断组织学生注意,引导学习,严格纪律,保持秩序,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达到预定教学目标的行为方式。

十、提问技能: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出问题,并对学生回答做出反应的能力技巧和艺术。

十一、板书语言:是书面语言的一种,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传播教学信息的主要形式之一。

第五章 历史教学论

第五章 历史教学论

第二节 中学历史教学原则
二、 中学历史教学原则 4、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能动作用相统一的 原则
(1)千方百计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第二节 中学历史教学原则
二、 中学历史教学原则 5、阶级分析和历史主义相统一的原则 (1) 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 法。 (2)不要苛求古人。
第一节 中学历史教学过程
四、中学历史教学过程阶段 2、从教师的教来看 (1)教学前准备阶段 通常也称为备课阶段。这是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活动的 起始,大体可以分为四个环节: ①明确教学目标 明确教学目标首先要专研中学历史教学标准。 ②钻研教材 历史教材是教师进行历史教学活动的蓝本和依据。教师在钻研教 材时: A、要通读教材,熟悉教材 B、要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C、要以教材为依据,充实讲课内容 ③分析学生 ④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就是要在前面三个环节的基础上,设计选择采用何种方 法、何种手段来进行教学。
第一节 中学历史教学过程
四、中学历史教学过程阶段 1、从学生认识活动的规律来看 (3)巩固历史知识的阶段 巩固所学知识,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必要一环,是学生运用知识 的前提。在这一阶段要求: ①使学生把所学历史知识能牢固保持在记忆中 ②培养发展学生的记忆能力 ③在学生运用历史知识时能准确迅速的再现出来
第二节 中学历史教学原则
四、 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现状与问题 2、历史课堂教学模式面临的问题 (1)理论基础薄弱 (2)对历史学科性质的认识不一致 (3)教科书在教学模式建构中的地位不明确 (4)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需要调整
第二节 中学历史教学原则
五、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模式
1、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 2、构建新课程的目标体系 (1)新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必须做到“五个注重”: (2)注重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学由教师为主转为学生为本; (3)注重在全面把握课程标准、活用教材和对学生全面分析 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4)注重教学整体结构的设计,在设计学生学的基础上设计 教师的教; (5)注重教学方案与策略要适合教师的个性化特点; (6)注重对学生全面、整体评价,既要评价结果,也要评价 过程。

中国教育史笔记版

中国教育史笔记版

中国教育史笔记版中国教育史笔记版第一章名词解释:1、学在官府学在官府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主要体现在:①礼不下庶人,学术和教育为王宫及各级政府把持,礼器也全由官府掌握,民间没有条件举行学术活动,更无学校。

②官师不分,学校设在官府之中,官吏既是教育官员,也是学校教师。

③政教合一,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教育与行政合一。

2、六艺是西周官学的基本教育内容,即礼、乐、射、御、书、数,有“大艺”、“小艺”之分,书、数是小艺,主要是小学课程,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

汉代以后也把经孔子整理并作为教材的《诗》、《书》、《礼》、《易》、《乐》、《春秋》称为“六艺”。

3、明人伦“明人伦”是孟子提出的学校教育的目的,所谓“明人伦”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后世也称为“五伦”。

孟子着眼于处理好五种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其目的在于维护上下尊卑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观念。

4、虚壹而静:是荀子提出主张培养的学习态度,强调学习要专心有恒。

虚,即虚心,就是不要先入为主;壹,即专心,不要一心二用,也不以已有的知识或见解排斥对新知识或见解的研究和掌握;静,即静心,不能用胡思乱想或情感的冲动来扰乱人的理智和正常的思维活动。

5、三纲领八条目:这是南宋朱熹归纳出来的《大学》中所提出的关于大学教育的纲领和目标。

所谓“三纲领”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体现了儒家修已治人的理想目标。

所谓“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个步骤。

实际上前五条都是修身的原则措施,后三条是修身的扩展和递进,先到国家,再到国,再到整个世界。

6、豫时孙摩:这是《学记》总结出的四条重要教学原则。

“豫”是预防性原则,要求事先估计到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倾向,采取预防措施;“时”是指及时施教原则,掌握学习的最佳时机,适时而学,适时而教:“孙”是指循序渐进原则,教学要遵循一定的顺序进行;“摩”是指学习观摩原则,学习中要相互观摩,取长补短。

《中学历史教学法》读书笔记

《中学历史教学法》读书笔记

《中学历史教学法》读书笔记如何阅读历史传记1.要关注历史任务材料的真实性2.要关注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时代因素3.要关注历史人物的特征和关键节点4.要尽可能与心理体验结合起来中学历史教学法的学科属性1.边缘学科2.历史学科3.教育科学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1.课程和教科书2.教师和学生3.教学方法和技能历史教学法的研究任务1.发挥学科独特的教育功能2.全面提升学科的教学质量3.帮助教师让学生学会学习和改变学习历史教学法的意义1.体现教育科学的发展和影响2.历史教师的专业化要求3.科学技术发展所施加的影响学习历史教学法的途径和方法1.理解课程体系,掌握课程内容3.重视教学技能,磨练学科基本功4.拓展教学视野,尝试各种方法学习和运用历史教学法的实践性活动1.知道相关的专业要求2.基于教学模式把握不同的教学法特征3.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学法的科学性和艺术性4.牢记历史教学法的目标是什么5.多用途拓展教学法知识6.要经历“少、多、少”的过程我国古代的教学理论、原则和方法1.培养生员树立人生目标2.启发式教学思想3.教学要循序渐进4.教学要按照学生的心性而进行5.重视教师,提出教师的资格、条件的问题6.强调“博学”和“笃行”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1.学会求知2.学会做事3.学会合作4.学会做人5.学会改变历史课程的特点1.思想性2.基础性3.人文性4.综合性编制历史课程的依据:遵循历史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凸显历史课程的特点。

编制历史课程的原则:1.体现历史学科教育功能2.期和历史课程标准3.适应学生学习历史的认知发展规律课程目标分类:1.认知类2.技能类3.情感类4.应用类历史课程的类型1.按学科领域分科设计的分科课程或学科课程2.按生活活动设计的活动课程或生活课程3.以专题为中心设计的核心课程4.打破学科界限,把有关学科合并为广阔领域设计的广域课程或综合课程。

我国中小学课程的三个层次1.国家课程2.地方课程3.校本课程生本理念1.适应社会需要的全体学生的发展2.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3.学生有个性的发展4.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可持续的终生发展历史课程功能的转变1.从强调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历史教育的社会本位,转向社会发展需要与个人发展的辩证统一2.从注重“专业知识”转向注重“通识知识”3.从关注历史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转向关注学生的发展性要求。

历史老师读书笔记3篇

历史老师读书笔记3篇

历史老师读书笔记3篇历史老师读书笔记3篇读书笔记是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

以下是小编收集的历史教学读书笔记,欢迎查看!《新编历史教学论》读书笔记1课题研究开始后,按照课题的要求,我开始有计划的阅读一些相关的历史教学理论图书,其中包括《新编历史教学论》。

《新编历史教学论》中提出“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中学历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一个特点。

现代化教学手段比一般直观教具更为生动形象,更吸引学生,因此它对于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历史,是过去的历史,既不会重演,又无法实验,那么如何凸显历史课生动、有趣的一面,改变传统历史课的枯燥乏味,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这是历史教师一直在探讨的问题。

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就大大解决了这一问题。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综合运用声音、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的现代手段。

他独特的功能,极大的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改变了过去历史教学的单调乏味,使历史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可见,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柏拉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

运用多媒体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比如:在《辽、西夏与北宋并立》这一课中我,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赵匡胤画像,并用flash再现了陈桥兵变的历史史实,通过制作的拼图、图片配上音乐、欣赏歌曲和精美的画面以及战争的线路演示等等,使原本枯燥的民族关系内容变得活跃,使原本死气的课堂完全活跃起来,激起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而且,通过多媒体的使用,每一个学生都真正认识了民族关系,学生学的明白,思路清晰,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中学历史教学论笔记

中学历史教学论笔记

中学历史教学论笔记历史教学笔记一、名词解释1、历史课程标准历史课程标准是一份纲领性和规范性文件,规定了历史教学的目标、过程、范围及教学要求等重要内容,对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编写、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评估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所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

教学方法的确定,要考虑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设备及教师本身的教学特长等因素。

3、维格教学维格教学是将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成许多容易掌握的具体单一技能,如“导课技能”、“结尾技能”等,并对每一种技能提出训练目标,在较短时间内对师范生或在职教师进行反复训练,以提高受训者教学技能的师资培训模式。

4、讲述法讲述法是由教师运用口头语言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

5、叙述法叙述法是按照历史事件发展或历史人物活动的时间顺序,对其史实进行全面、系统的讲授。

叙述一般以叙事为主,所以也称为叙述式讲授。

6、描述法历史教师在必要时还要对某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场面、某些重要历史人物的外貌形象进行描述,以进一步帮助学生在头脑中重现逼真的历史场面,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其特征是生动、形象、逼真。

7、讲解法讲解法是对史实运用分析、综合、对比的方法进行科学的论证,形成历史历史概念和提示历规律的讲授方法。

8、图示法图示法是用简明的文字、字母、数字、表格、符号等表示历史事实或历史概念,用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

9、谈话法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实践经验,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回答,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方法。

10、讨论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是由教师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交换意见,从而达到互相启发、弄懂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

11、提问技能提问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出问题以及学生回答作出反应的技巧和能力。

它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双向交流的桥梁和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纽带。

历史学教学论复习资料 (2)

历史学教学论复习资料 (2)

一卷
一、简答题
1.形成学生空间概念的方法。

2.简述历史人物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3.如何确定和保证历史教学的重点?
4. 简述历史教学中提问有哪些功能?
二、论述题
1.试论如何才能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
2.试述中学历史老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一卷答案
一、简答题
1.形成学生空间概念的方法。

(1)提示地点与历史发展联系的方法。

(2)科学地使用历史地图。

(3)培养学生识图、填图的能力。

(4)纵横联系,以求“类通”,从而了解历史地理概念的作用。

(5)讲述、描述相结合,以求生动地教授历史地理概念,便于学生记忆。

(6)采取多种形式的历史地图和不同的用图方式,以求得历史地理概念教学的最佳效果。

(答对3点给4分,4点给5分,5点给7分)
2.简述历史人物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1)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对学生进行品德和情操教育。

(3)对学生进行真理和理想教育。

(4)对学生进行无产阶级革命传统教育。

(5)对学生进行刻苦学习和治学的教育。

(6)对生学进行启迪和借鉴教育。

(7)对历史上的反而人物,使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接受历史教训。

(8)对学生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教育。

3.如何确定和保证历史教学的重点?
确定和保证重点均应以课的教学目的为根本依据。

北师大史学理论与方法笔记

北师大史学理论与方法笔记

史学理论与方法笔记基本内容:历史与历史学历史学的学科结构历史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历史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历史学的功能和史学工作者的使命历史研究的方法历史论著的写作第一章历史和历史学第一节何谓历史一基本概念1 《辞海》:广义的历史泛指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包括自然史和人类史,但通常仅指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这种解释只涉及了客观历史发展过程,一次性,不可逆。

但根据历史遗存与记录,历史被后人所知。

2 历史的记录二历史1和历史2,即客观进程和历史记录。

历史1的首要特点:客观性历史2的首要特点:主观性历史记录核心手段:语言、文字是人类主观意识的结果恩格斯认为,历史1与历史2是两条平行线。

历史工作者则努力使二者最大限度接近。

客观历史是由人记录,阐发,创造的历史。

举例:李白和杜甫,孙中山与黄兴,汀泗桥与贺胜桥。

有些人认为,分为原生态历史、有记录的历史、被激活的历史三个方面有些人认为,分为真实的历史、记录的历史、解读的历史、接受的历史四方面。

老师倾向于:历史是人类的集体记忆。

第二节何谓历史学一基本概念溯源历史学是对客观进程的认识“历史”“历史学”是外来语。

二历史学的三个层次与本性层次:历史的叙述(史实),历史的解释(史学),历史的诠释学。

现代史学工作重点是历史诠释学,事实上是再阐释过程。

历史学本性:介于科学与艺术之间,有二重性。

19世纪法国实证主义,认为一切现象都可以用科学解释,因而出现了“历史科学”这一概念,但如果历史学是科学,则所有人的研究结果应是一致的。

与科学:1 历史的研究对象是人非物,是精神层面的人而非物化的人2 科学的方法、手段、经验积累都可以用于历史学,而且历史学的努力方向也是科学的精密准确。

3 二者不能等同的重要因素:学科载体与媒介。

历史学以语言文字为载体,有民族性、模糊性、歧义性。

与艺术:1 将久远的历史碎片串联是需要想象力的。

2 艺术核心是虚构和想像,历史不是。

历史只可构建不可再现。

第二章历史学的学科结构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第一节历史学的学科结构下设一级学科: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三个层面:1 以客观历史为研究对象2 以历史资料为研究对象3 以历史学本身为研究对象一以客观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各学科------是主要部分按空间划分:世界史、国别史、地区史按时间划分:通史、断代史按人类活动领域分:专门史(1)世界史:总体上研究世界上不同国家民族相互联系和总体趋势的学科(严格来说是近代以后的产物)(2)国别史:以特定国家的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选修一教学笔记人民版1(优秀教案)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选修一教学笔记人民版1(优秀教案)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选修一教学笔记人民版1(优秀教案)专题九戊戌变法【模块链接】一、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必修Ⅰ专题二)二、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必修Ⅰ专题三)三、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必修Ⅱ专题二)四、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必修Ⅲ专题三)【学习要求】从社会背景、阶级基础、思想基础等方面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了解戊戌政变,探讨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学习康、梁等维新志士们力图改革现状、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情操。

【知识结构】一、背景㈠客观原因: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㈡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㈢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㈣思想基础:维新思想的形成。

二、过程㈠阶段:宣传维新思潮→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开始的标志:年公车上书)→百日维新→失败⒈涉及领域比较广泛,下至经济基础上至上层建筑(政治、军事、思想文化),体现了除旧布新的新气象,但未涉及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即变封建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

⒉从推行范围来看,仅限于社会上层,没有深入到广大民众中,因而没有形成变革的巨大力量。

⒊从推行者来看,由没有实权的皇帝来推行,显示出维新力量的薄弱。

⒋从性质上看,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⒌从目的上看,变法图强,救亡图存。

⒍从作用上看,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传播。

⒎从推行来看,变法措施过于急躁,分不清轻重缓急,措置失当。

㈣失败⒈失败标志:年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⒉失败原因:⑴根本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⑵主观上:①维新派缺乏领导核心,脱离群众,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②缺乏政治策略,急于求成;③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⑶客观上:封建顽固势力比较强大(表现:慈禧太后掌握实权,从中央到地方大多数高级官吏反对新政);⒊启示: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中国近代化进程漫长而曲折。

李秉德《教学论》笔记和课后题详解(课程论)【圣才出品】

李秉德《教学论》笔记和课后题详解(课程论)【圣才出品】

李秉德《教学论》笔记和课后题详解(课程论)【圣才出品】第6章课程论6.1 复习笔记⼀、课程的意义、地位和历史发展1.课程的意义在中⽂中,课程的最初含义是指课业及其进程;在英⽂中,课程⼀词的词源意为跑道,后引申为学业进程或教学进程。

课程的定义:课程就是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标体系,是教学和学⽣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过程。

(1)历史上对于课程的界定①课程即教学科⽬从我国古代的课程“六艺”以及西⽅中世纪的课程“七艺”来看,⼈们把课程视作教学科⽬已经有很久的历史了。

⽽最早采⽤“课程”⼀词的斯宾塞,也是从诸学科的⾓度来探讨问题。

②课程即学习经验这是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观点。

杜威认为⼿段和⽬的是同⼀过程不可分割的部分,课程不是预先决定的⽬的,⽽是学⽣的学习经验。

⽬前,西⽅的⼀些⼈本主义课程论者都趋向于这种观点,开始把课程的重点从教材转向个⼈。

③课程即⽂化再⽣产鲍尔斯和⾦蒂斯是这⼀观点的代表⼈物。

他们认为,课程事实上都是某种社会⽂化的反映,学校的教育职责是要再⽣产对下⼀代有⽤的知识和价值。

也就是说,课程是“从⼀定社会的⽂化⾥选择出来的材料”。

④课程即社会改造的过程巴西的弗莱雷是这⼀主张的代表。

该观点认为课程不是要使学⽣适应或顺从于社会⽂化,⽽是要帮助学⽣摆脱社会制度的束缚。

建议课程的重点放在当代社会的主要问题和主要弊端、学⽣关⼼的社会现象,以及改造社会和社会活动规划等⽅⾯。

(2)美国学者古德来德归纳出五种不同的课程①理想的课程,是指由⼀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②正式的课程,是指由教育⾏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和教材等;③领悟的课程,是指任课教师所领会的课程;④实⾏的课程,是指在课堂⾥实际展开的课程;⑤经验的课程,是指学⽣实际体验到的东西。

2.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1)课程内容的选择要受教育⽬的的制约,⽽课程的内容⼜对教学过程有着直接的制约作⽤,教学⽅法、⼿段和组织形式的选择,都要在很⼤程度上取决于课程内容的性质和特点。

历史教学论

历史教学论

1.现代“课程”内涵变化的主要趋势是什么?答:(1)从过分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

(2)从强调目标计划到重视学习过程本身的价值。

(3)从单一强调教材重要性到重视教师、学生、教材、环境诸因素的整合。

(4)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

(5)注意“实际”课程与“空无课程”并重。

(6)注重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的整合。

2.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目标和内容?答:(1)课程功能的改革。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课程结构的变化。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整体设置在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针对课程内容的改革。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状况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针对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在课程的评价方面,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在课程管理方面,改变课程容量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3.课程标准:她是按学科门类制定的国家文件;规定本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及内容框架;提出了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规定了不同学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4.“课程”标准有哪些特性?答:(1)可评估性。

初中历史教育教学随笔

初中历史教育教学随笔

初中历史教育教学随笔无论想上好哪一门课,背后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初中历史教育教学随笔,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历史教育教学随笔篇1通过课堂实践,我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反思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指导,对教师成长至关重要。

经验+反思=成长。

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在行动和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个“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

现在就初中历史课改谈谈心得。

新课程改革浪潮犹如一缕春风吹遍了祖国神州大地,给教育改革注入了一股崭新的活力。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知道,新课程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着重大的创新和突破。

一、学生更愿意上历史课了新的历史教材,从外观看,图文并茂,色彩鲜艳,深受学生喜爱。

从内容上讲,降低了难度,淡化了知识体系,增加了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给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探究实践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这一点,在《美国经济的发展》一课中,教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讲述硅谷,比尔盖兹等故事,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在欢声笑语中上完一堂课。

还有历史探究活动课,这可是学生们活动的天地,他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纷纷将自己最好的作品展现给大家。

当得到老师的鼓励时,别提有多高兴了,常常是下了课,学生们还围着老师问这问那,意犹未尽。

他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由原来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变为主动探究式的学习。

二、对历史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不断探究的学习理论。

那么,光凭一本书、一张嘴走进课堂是远远不够的。

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充分备好每一堂课,精心设计每一个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历史课堂充满激情,充满生机。

有时需要语言的激发;有时需要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有时需要教师知识的储量大,总之,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

在课改实践中,我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觉得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

往往是上了这一课又要忙着准备下一课的内容,有时为了一个探索性的问题的设计而绞尽脑汗,还总觉得不尽如人意,总觉得自己知识太贫乏,迫切地需要去学习、去充实自己。

《历史教学论》冲刺背诵笔记

《历史教学论》冲刺背诵笔记

绪论一、历史教学论的课程目标第一,了解当前中学历史课程改革及课堂教学的概况,掌握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历史教学的基本技能;第二,初步掌握进行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能够进行教学反思,尝试写作历史教学论文,通过教学研究提高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水平;第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职业道德,激发对教师职业的热爱。

总之,通过这门课程要使学生具备从事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素养、能力,能够在工作以后马上进入角色,承担历史教学任务,并有能力在工作中进一步学习和提高。

二、历史教学论的课程内容第一,中学历史课程的目标。

这是中学历史教学论研究的重要内容。

历史学科的特点和在中学教育总体目标中承担的任务,是历史教学论首先必须明确的问题。

不同时期,因为国家总体教育目标的不同,对历史课程要实现的目标会提出不同的要求。

历史课程目标会随时代发展而变化;第二,中学历史课程的知识体系和内容。

历史课程目标是通过对具体历史史实的教学过程来实现的。

(教材问题,实际就是教学的内容问题,内容选择恰当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第三,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理论。

包括:历史教学的本质、过程、模式、原则,历史知识结构与特点、历史教学的规律等。

这些是中学历史教学的理论基础,只有研究好,才能使历史教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确保历史教学的质量。

第四,中学历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历史教学论要研究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类型、结构和方法,课外活动的目的、要求、组织形式,以及直观教具,尤其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等问题,以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要求。

第五,中学历史教学评价。

评价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教学管理部门以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评价是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第六,中学历史教师的职业发展。

具备哪些基本素养?如何通过继续教育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怎样进行教学研究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成为教育家?三、怎样学好历史教学论第一,课堂学习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第二,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