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伦的诗歌创作
she walks in beauty 象征手法
she walks in beauty 象征手法?答:"She Walks in Beauty" 是一首浪漫主义诗歌,由英国诗人拜伦(Lord Byron)创作。
这首诗使用了一些象征手法来传达作者对女性的赞美和美丽之情。
1. 色彩象征:诗中使用了黑暗和光明的比喻,描绘了女性迷人的外貌。
例如,"She walks in beauty, like the night / Of cloudless climes and starry skies",将她与夜晚的无云星空相比较,表达出她的美丽和神秘感。
2. 自然象征:拜伦利用自然元素来描述女性的美丽。
他将她的美丽比作 "tender light","a cloudless moon","the raven tress" 等等,通过与自然景观的比喻,突出女性的纯洁和优雅。
3. 对比象征:诗中运用了对比来强调女性的美丽。
例如,"She walks in beauty, like the night / And all that's best of dark and bright",将黑暗与光明进行对比,突出了女性同时具有温柔和光芒的特质。
4. 和谐象征:作者通过使用平衡和和谐的词语和句子结构,以表达女性的美丽。
例如,"One shade the more, one ray the less / Had half impaired the nameless grace",这种对称和平衡的结构传递了女性外貌的完美和调和之美。
通过以上象征手法,拜伦将女性的美丽与自然景观和人类情感相联系,创造出一种浪漫而深情的描绘。
这些象征手法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诗歌中所表达的美丽和赞美之情。
简述拜伦及其创作
简述拜伦及其创作拜伦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1.早期作品(1)拜伦的早期作品有《懒散的时日》、《英格兰诗人与苏格兰评论家》、《东方叙事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
(2)《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第一次以政治和社会问题为题材,内容独特而新颖。
长诗主人公恰尔德·哈洛尔德是“拜伦式英雄”的雏形。
(3)《东方叙事诗》是以东方为背景的浪漫主义组诗,共6篇:《异*教*徒》、《阿比托斯的新娘》、《海盗》、《莱拉》、《巴里西纳》、《科林斯的围攻》。
在组诗中,诗人对封建的资本主义的现实提出了强烈抗议,进行了彻底否定。
由于这种抗议和否定带有浪漫主义的抽象性而缺乏明确的规定性,所以变成了对一切社会制度的抗议和否定,有虚无主义和个人主*义倾向。
(4)拜伦式的英雄拜伦诗中的主人公都是悲剧性的孤傲的叛逆者。
他们都有非凡的才能和力量,但在F败的社会中却无法施展。
他们为自己的无所作为而感到痛苦,因自己的才能和情感的虚耗而感到绝望。
他们以挑战示威的态度,以异样的勇敢和热情,以不屈不挠的意志和毫不妥协的精神,或报*复或反*抗社会的专*制与压迫。
在这些主人公身上,有诗人本人生活遭遇的明显印迹,被称为“拜伦式的英雄”。
2.现实主义的创作(1)拜伦于1820年参加了意大利有名的烧炭党秘密组织,投身炎热的斗争中。
这反映在诗歌创作中,他开始了其现实主义的创作,进入了他一生中最光辉灿烂的时期。
(2)长诗《但丁的预言》是号召意大利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统一的诗体宣言。
(3)《该隐》取材于圣J传说。
诗剧鲜明的反宗J倾向,在“神圣同盟”以宗J、神圣掩盖他们血*腥罪*行的历史条件下,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政治意义。
(4)《青铜时代》是拜伦重要的政治讽刺诗。
拜伦在诗中痛斥“神圣同盟”的政策,歌颂西班牙人民的英勇斗争,颂扬俄国人民反拿破仑侵略的卫国战争。
(5)《堂璜》a.《堂璜》是一部未完成的长篇叙事诗,是诗人最后也是最优秀的一部诗作。
《拜伦诗选》若我会见到你,事隔经年。我如何和你招呼,以泪眼,以沉默
作品简介作者:拜伦(英国)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1788年 --- 1824年),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唐璜》等。
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
拜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他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
乔治·戈登·拜伦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
他们孤傲、狂热、浪漫,却充满了反抗精神。
他们内心充满了孤独与苦闷,却又蔑视群小。
恰尔德·哈罗德是拜伦诗歌中第一个“拜伦式英雄”。
拜伦诗中最具有代表性、战斗性,也是最辉煌的作品是他的长诗《唐璜》,诗中描绘了西班牙贵族子弟唐璜的游历、恋爱及冒险等浪漫故事,揭露了社会中黑暗、丑恶、虚伪的一面,奏响了为自由、幸福和解放而斗争的战歌。
拜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他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
必须承认,拜伦的浪漫主义只有一半真诚。
有时候,他会说波普的诗比他自己的诗好,但是这个意见多半也只是他在某种心情下的想法。
世人向来一味要把拜伦简单化,删掉他的广大无边的绝望及对人类的明言轻蔑中的故作姿态的因素。
拜伦和许多其他著名人物一样,当作神话人物来看的他比真实的他重要。
看作一个神话人物,特别在欧洲大陆上他的重要性大极了。
拜伦一生为民主、自由、民族解放的理想而斗争,而且努力创作,他的作品具有重大的历史进步意义和艺术价值,他未完成的长篇诗体小说《唐璜》,是一部气势宏伟,意境开阔,见解高超,艺术卓越的叙事长诗,在英国以至欧洲的文学史上都是罕见的。
拜伦从学生时代开始写诗,第2部诗集《闲暇的时刻》(1807)出版后受到《爱丁堡评论》的攻击,诗人乃答之以《英国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1809)一诗,初次显露了他卓越的才华和讽刺的锋芒。
拜伦
拜伦(1788—1824)“我可以独自兀立人间,但绝不把我自由的思想换取一座王位。
”在他看来,为自由献身无比美好:“啊!自由,你在牢狱里才最灿烂!”一、生平和创作破败的贵族家庭思想的启蒙(1801-1808)进入哈罗公学和剑桥大学后,他一方面阅读各国文史哲著作,也结识了对他日后有深远影响的自由主义者。
1807年处女诗集《懒散的时刻》1809—1811年间游历葡萄牙、西班牙、马耳他、希腊、土耳其等国家,写成《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一、二两章(三、四章是后来写的,完成于1817年)1813—1816 “东方故事诗”共6部:《异教徒》《阿比道斯的新娘》《海盗》《莱拉》《柯林斯之围》《巴里西纳》1816-1823年,(雪莱)意大利时期,创作的辉煌时期,政治,《哈》末两章;长诗《塔索的哀歌》《威尼斯颂》《但丁的预言》:激励意大利人反抗压迫;故事诗《别波》《马赛普》《岛》:人生的愉快和享乐;历史悲剧:民主政治思想、反暴政主题神秘剧《该隐》《天与地》:反抗主题讽刺诗《审判的幻景》《爱尔兰的化身》《青铜世纪》:讽刺统治者;最高成就:《唐璜》第一、二章:1809-1811年间诗人在葡萄牙、西班牙、希腊、阿尔巴尼亚等国的见闻。
第三、四章:为旅居比利时、瑞士、意大利等地的见闻。
长诗中有两个主人公:(1)哈洛尔德——孤独、忧郁、悲观的所谓“拜伦式的英雄”(2)抒情主人公“我”——目光犀利的观察家、批评家、热爱生活、善于斗争的民主战士三、《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通过哈洛尔德的游历和抒情主人公的评论,反映了十九世纪初期欧洲的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他歌颂西班牙人民反对拿破仑侵略的斗争;同情受奴役的希腊人民;凭吊瑞士、比利时的古迹;谴责反动的神圣同盟;号召意大利人民为自由独立而奋起。
表达了渴望政治自由,憎恨暴君统治,反对侵略和奴役,歌颂民族解放斗争的政治主题。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恰尔德·哈洛尔德:是忧郁、孤独、不满现实的资产阶级民主战士、青年漂泊者的形象。
拜伦的诗歌代表作有哪些
拜伦的诗歌代表作有哪些拜伦的代表作乔治·戈登·拜伦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所以他的一生做了很多诗篇,其中拜伦的代表作有《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唐璜》等。
《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是拜伦的代表作之一,这是拜伦在游历欧洲诸多国家之后所著的。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主要是通过恰尔德和诗人自己的浪漫抒情,表现了对拿破仑的侵略、英国干涉民族独立运动等各种暴政的愤怒,另一方面对莱茵河、以及意大利建筑和雕刻美的喜爱和欣赏,对卢梭、伏尔泰等历史伟人的尊敬,对反抗压迫争取独立与自由的各国人民的赞美和鼓动,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厌恶,这一诗篇有“抒情史诗”之称。
拜伦之所以会创作这一巨作的背景是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处于社会长期动荡不安的时期。
一方面,封建势力在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冲击和影响下遭到了严重的打击,逐渐露出了衰落的形势,同时也在作最后的垂死针扎。
另一方面,法国大革命所灌输的革命思想解放了人民的思想,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国家的独立。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拜伦的生活道路相结合,因此激发了拜伦对封建统治势力的痛恨和了解。
同时,他的贵族身份不实现他贵族生活方式,这也促使了他在他的精神世界中走得愈来愈远。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中的主人公恰尔德·哈洛尔德,实际上就婉转地呈现出拜伦漂泊流离的生活和反对封建专制暴政的思想。
拜伦式英雄的特点拜伦是英国19世纪初期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被公认为浪漫主义文学首屈一指的代表人物。
拜伦的一生写下了很多大量的诗歌,他的诗歌具有他自己独特的思想性格特征的叛逆者,也称为“拜伦式英雄”。
在拜伦的诗歌《东方叙事诗》中,出现了一种侠骨柔肠的硬汉,他们中有异教徒、海盗、被放逐者,这些人是十分的高傲、孤独、倔强的叛逆者,他们与罪恶的社会势不两立,与命运抗争,追求自由,最后都是以失败告终。
拜伦通过他们的斗争来表达对社会不妥协的反抗精神,同时反映出自己的孤独和苦闷。
拜伦《春逝》赏析
1. 诗歌背景与情感: 《春逝》是拜伦创作于 1813 年的一首诗歌,诗中表达了诗人与 一个已故的爱人之间的离别和痛苦。诗人在诗中表现出对往昔爱情的强烈情感,以及 因为分离带来的伤痛和失落。这首诗歌被认为是拜伦个人情感的真实反映,深刻而动 人。
4. 语言运用与节奏: 拜伦的语言运用非常抒情而富有节奏感。他运用押韵和节奏的手 法,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感情表达。例如,诗中的“以往,以往”和“永远”等押韵部 分,营造出朗朗上口的节奏,使诗歌更具吸引力。同时,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 仗等也使诗歌更加生动。
5. 对爱情的思考: 《春逝》不仅仅是对个人感情的抒发,更是对爱情本质的思考。诗 人通过描写个人的痛苦和失落,探讨了爱情的脆弱和短暂。他表现出爱情不仅仅是美 好的,还可能带来深刻的伤痛。这种对爱情的深刻思考,使诗歌更具普遍性和深度。
6. 对逝去的思念: 诗人对已逝爱情的深切思念贯穿了整首诗。他追忆往昔的美好,感 慨时光的流逝,以及爱人的冷漠。这种对逝去的思念,既表现了个人情感,也反映了 人们对于流逝时光和逝去爱情的普遍感受。
7. 悲剧的美感: 《春逝》虽然表达了痛苦和失落,但其中透露出一种悲剧的美感。诗 人通过对失落情感的深刻表达,使诗歌具有了强烈的情感冲击力。这种悲剧美感让诗 歌更加感人和动人。
拜伦及其代表作《唐璜》
后期创作
讽刺诗《别波》(1818》、《审判的幻景》
(1822),后期诗作。 压卷之作《唐璜》(1818——1823)
拜伦长期侨居意大利参加 烧炭党的革命活动。1823年希 腊反抗土耳其奴役的斗争高涨, 拜伦放下写作,去希腊参加斗 争,他卖掉自己庄园,为希腊 军筹集资金。他当选希腊军总 司令,1824年4月19为一个心地善良的 热血青年。他在16岁爱上了一个少妇,事败被迫离家远航, 经历了海上风险,死里逃生。在海岛上和海盗的女儿相爱。 被海盗卖为奴隶,到了土耳其苏丹后宫。因不愿阉割出逃, 参加俄军攻打土耳其,成为俄军英雄。他来到彼得堡,成为 女皇叶卡捷琳娜的宠臣。最后作为俄国的外交使节派往英国, 活跃于上流社会。 作品未完成,诗人参加希腊革命而牺牲。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第二节 拜 伦
一、生平与创作
拜伦(BYRON,1788-1824) 英国19世纪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 人,他的诗篇洋溢着民主理想和 民族解放斗争的激情。毕生为民 主自由而战,是西方文学史上用 生命去殉从理想的著名代表。
出生伦敦破落贵族家庭,父亲在拜伦4岁时 游荡而死。母亲把对丈夫的怨恨发泄在儿子身上。 拜伦天生跛脚,常常受人欺负。从小养成忧郁、 孤独、反抗的性格。10岁继承男爵爵位,成年后 以世袭议员的身份进入上议院。
《恰尔德· 哈洛尔德》
长诗(1809-1817)早期代表作。共4章,描
写孤独的漂泊者恰尔德· 哈洛尔德出游欧洲的 见闻,被看作是诗人的自述。
1812年拜伦在上议院发表演说,反对把罢工和捣毁 机器的工人处以死刑的法案,为暴动工人辩护,不 见容于英国政府。 讽刺诗《法案制订者颂》《勒德分子之歌》
拜伦的不朽
拜伦的死,震动文坛,引起全英国和欧洲进 步人士的悲悼。报纸上讲,本世纪两个伟大人物 拿破仑和拜伦几乎同时辞世了。人们赞颂他的卓 越天才,更加景仰他的革命壮举。歌德赞他是 “19世纪最伟大的天才”,普希金称他为“思想 界的君王”。 诗人的不朽,都在他们的作品,拜伦的不朽, 还在于他是19世纪初期最伟大的反抗者和行动者。
拜伦简短著名的诗歌精选
拜伦简短著名的诗歌精选拜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他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拜伦简短著名的诗歌精选,仅供大家参考!《给一位淑女》:当人被逐出伊甸园门,在门首盘桓,不忍遽去,眼前的一切都枨触前尘,都叫他诅咒未来的境遇。
此后,他远走异域关山,学会了如何忍受悲苦;对往日良辰只付之一叹,借纷繁景象把心事排除。
亲爱的玛丽!我也像这般,不得不与你芳姿告别;倘若我在你左近盘桓,我也会叹惜往日的一切。
远游能使我明智地脱险,逃离此间魔障的引诱;只要我还能见到这乐园,就不甘默认我无福消受。
扩展资料:拜伦的写作特点:1、时时洋溢着奔放的热情,虽然拜伦诗歌的基调有时会激越昂扬,有时又会讽刺辛辣,但不论是带有悲观情绪还是满怀战斗豪情,其诗歌“始终浸透着抒情的气氛和爱憎分明的深沉感情”。
不仅如此,诗人还在诗歌中,大量运用夹叙夹议的艺术手法,结合对景物的描写,由触景生情而直抒胸臆,随处畅叙他对哲学、社会、政治、历史、宗教和艺术的精辟见解。
所以,若论拜伦抒情叙事诗的卓然不凡,则不仅在于其视野的开阔,文笔的美妙,更在于它的人文知识内涵的丰裕与广博。
2、拜伦是个热情如火的诗人,其热情还主要表现在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之中,他面对统治阶级的不公和对工人阶级的奴役和压迫,在许多诗作中提出过强烈的反抗与辛辣的讽刺,但拜伦不仅讽刺社会的黑暗,他更将热情倾注于战斗的呐喊之中。
作者简介乔治·戈登·拜伦,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唐璜》等,并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
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他们孤傲、狂热、浪漫,却充满了反抗精神。
他们内心充满了孤独与苦闷,却又蔑视群小。
在这些被世人誉为“抒情史诗”的辉煌作品中,诗人拜伦以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将自己亲身游历欧洲诸国的切身体会融入作品之中。
childe harold's pilgrimage, canto 3赏析
childe harold's pilgrimage, canto 3赏析一、概述《恰尔德·哈罗德游记》是英国诗人拜伦创作的一部长篇叙事诗,共分为四卷。
第三歌延续了前两歌的主题,描述了主人公恰尔德·哈罗德在欧洲大陆的游历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哈罗德感叹世事无常,对自然、历史和诗篇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二、主题在第三歌中,孤独、自然、历史与诗篇成为突出的主题。
恰尔德·哈罗德在欧洲大陆的游历过程中,感受到了孤独的压迫。
这种孤独不仅源于他个人的命运,更体现了当时英国社会的现状。
与此同时,他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历史事件的反思,使诗歌具有更深刻的内涵。
三、诗歌形式第三歌采用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形式,诗行丰富多样,既有抒情的五音步诗,又有雄壮的六音步诗。
拜伦巧妙地运用了韵律和格律,使诗歌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音乐性。
四、诗人视角作为诗人,拜伦在《恰尔德·哈罗德游记》中展现了独特的视角和情感取向。
他以第一人称叙述,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其中,表达了对自由、民主和人类命运的关注。
同时,他对欧洲文化的反思和对东方文明的向往,体现出诗人宽广的视野。
五、经典诗句第三歌中有很多经典的诗句,如:“月光下,我独自一人,/心中充满无尽的悲伤。
”(原文:By moonlight, when alone, I fill"d my heart With thoughts that made me sad。
)这句诗表达了恰尔德·哈罗德内心的孤独和忧伤。
又如:“世事如梦,人生如戏,/唯有自然才是真挚的朋友。
”(原文:The world is a dream, and life a play,/Nature alone is our everlasting stay.)这句诗揭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六、作品影响《恰尔德·哈罗德游记》第三歌在英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参考资料拜伦及其作品《唐璜》
参考资料拜伦及其作品《唐璜》拜伦及其作品《唐璜》一、拜伦生平英国诗人拜伦(1788-1824)他天生跛一足,并对此很敏感。
10岁时承袭了拜伦爵士称号。
在剑桥大学就读期间,他发表诗集《闲暇的时刻》(1807)。
面对某些评论的围攻,他以长诗《英国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1809)作为反击。
这首长诗讽刺了文坛的权威,批评了湖畔派诗人,同时强调了文学的社会内容和诗人的社会责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0岁,他出国游历。
1811年回国。
这次旅行大开他的眼界,使他看到西班牙人民抗击拿破仑侵略军的壮烈景象和希腊人民在土耳其奴役下的痛苦生活。
在旅途中写下的长诗《哈罗尔德游记》,长诗在1812年3月出版后,轰动文坛,风靡全国。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是拜伦早期创作的代表作,作者通过哈洛尔德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记述了自己游历和旅居欧洲诸国后的见闻和观感。
在前两章中,拜伦描绘了拿破仑战争时期的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希腊和阿尔巴尼亚的社会风貌,谴责专制统治,支持各国人民争取自由的斗争。
后两章则歌颂欧洲山河的壮丽,缅怀历史上的伟大人物,赞美欧洲的艺术。
诗歌中的恰尔德·哈洛尔德是孤独失意、多愁善感的贵族青年,对上流社会的生活感到厌倦,性格忧郁,“心是冰冷的”,“眼是漠然的”。
这一形象身上也反映了作者本人的某些思想情绪。
抒情主人公是生活的积极观察者和评论者,他爱好自由,歌颂革命,精力充沛,感情强烈,体现了拜伦思想的积极的一面。
长诗内容丰富,以强烈的浪漫主义抒情见长。
此后,拜伦又写了《异教徒》、《阿比托斯的新娘》和《海盗》(1814)《该隐》(1821)《审判的幻景》(1822)等6部长篇叙事诗,总称为“东方叙事诗”。
作品以东欧、西亚一带为背景,充满异国浪漫情调。
诗歌中还塑造了一系列高标独举、孤行傲世、富有叛逆精神的主人公形象。
他们是海盗、异教徒、造反者、无家可归者等,都具有出众的才华、坚强的意志、反叛的热情,敢于蔑视传统秩序和专制暴政,但是他们的反抗总是和孤独、忧郁结合在一起,乃至傲世独立,离群索居,并以悲剧而告终。
浅析拜伦的诗歌《她在美中行》
浅析拜伦的诗歌《她在美中行》作者:林会霞来源:《丝路视野》2019年第15期摘;要:《她在美中行》是一首歌颂女性之美的抒情诗,作者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
这首诗不论是在英语国家还是在中国都享有盛誉,可以说已经成为一首赞美女性的代表诗歌。
本文将从韵律格式、修辞手法、诗中的“她”的形象以及诗歌主题这四个方面来浅析这首著名的抒情诗。
关键词:《她在美中行》;韵律;修辞;主题一、前言《她在美中行》是英国著名诗人拜伦为青年音乐家萨克内森的传统犹太曲调而写的《希伯来歌曲》中的一首抒情诗。
其创作背景是:1814年6月11日,拜伦在好友James W. Webster 的引荐下,到Lady Sitwell的家中。
在舞会上,拜伦与其表妹霍顿夫人(Lady Wilmot Horton)相遇。
当时这位美丽的霍顿夫人仍在服丧期间,穿着一件金箔闪烁的黑色丧服,她美丽的容貌和优雅的仪态令诗人赞叹不已。
第二天,诗人便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记录下他当时的心情以及“她”那不可名状的美丽。
二、诗歌浅析(一)韵律格式该诗一共有三节,每节有六个诗行,遵循基本的抑扬格四音步,即一个非重读音节后跟一个重读音节,从而形成了较好的节奏感。
尾韵格律为ababab cdcdcd efefef。
具体为在第一节中,一三五行押尾韵/ait/,二四六行押/aiz/;第二节中,一三五行押/es/韵,二四六行押/eis/;最后一节中,三五行押/əʊ/,二六行押/ənt/。
值得注意的是,最后一节中有两处押的是眼韵,也即看着押韵,但实际上读法不一样。
如brow/braʊ/与glow/gləʊ/以及below/biləʊ;/,还有spent与eloquent、innocent。
除尾韻之外,诗人也运用了头韵格律,如“cloudless climes”、“starry skies”、“serenely sweet”等。
《唐璜》运用的艺术手法
《唐璜》是一部由拜伦创作的长篇诗歌,它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主人公唐璜的冒险经历。
首先,《唐璜》采用了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
拜伦作为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善于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将现实生活与理想追求相结合。
在《唐璜》中,他通过描绘唐璜的冒险经历,展现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让读者感受到浪漫主义的魅力。
其次,《唐璜》运用了讽刺和幽默的笔法。
拜伦在诗中以机智诙谐的语言,对当时社会现实进行了尖锐的讽刺。
他通过唐璜的种种经历,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弊端,让读者在笑声中感受到诗人的深刻思考。
此外,《唐璜》还运用了象征手法。
唐璜这个名字本身就具有象征意义,代表着一种追求自由、不断探索的精神。
在诗中,唐璜的经历也象征着人生的起伏和变化,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最后,《唐璜》还展现了拜伦卓越的诗歌才华。
他的语言简练明快,节奏感强,形象生动,读起来让人感到非常舒适。
拜伦通过对唐璜形象的塑造和对诗歌语言的巧妙运用,成功地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故事呈现在读者面前。
总之,《唐璜》是拜伦的一部杰作,它运用了浪漫主义、讽刺幽默、象征等多种艺术手法,展现了作者卓越的诗歌才华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the isles of greece鉴赏
the isles of greece鉴赏希腊群岛(The Isles of Greece)是拜伦(Lord Byron)于1823年创作的一首诗歌。
这首诗是他的史诗《灯塔》(The Siege of Corinth)中的一部分,描绘了希腊的美丽景色和人民的勇气与坚韧。
首先,这首诗的标题“希腊群岛”就带我们踏上了一段令人陶醉的旅程。
希腊是一个拥有许多美丽岛屿的地区,这些岛屿散布在爱琴海和伊奥尼亚海上。
拜伦以鲜明的笔触把这些岛屿的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诗中提到了深蓝色的海水、凉爽的海风、郁郁葱葱的森林、沉默的山脉等。
诗中的第一段就描绘了希腊众多美丽的岛屿。
拜伦说:“让我歌颂诸位圣者孕育的阿尔戈斯群岛,穿越千年的文明,这些岛屿以它们各自独特的风景和传统而闻名。
在随后的几行中,拜伦提到了塞萨洛尼基、锡拉岛、伊庇鲁斯等知名的地点。
他喜爱希腊的美丽自然风光,也对这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深感折服。
接着,拜伦在诗中歌颂了希腊人民的勇气和坚韧。
他称赞希腊人民在自由的战斗中展现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他们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而勇敢地奋斗。
拜伦以诗人的方式回顾了希腊人民长期以来的苦难与抗争,比如在奥斯曼土耳其统治下的艰难岁月。
拜伦尤其称赞希腊的英雄们,他们为了自由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拜伦描述说,这些英雄们“将自己的崇高信仰和力量展示给世界”。
这些英雄包括了著名的斯巴达王子列奥尼达斯、雅典诗人索福克勒斯等,他们的勇敢行为激励着希腊人民继续战斗。
此外,拜伦揭示了希腊人民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压迫的抵抗。
他表达了他对奥斯曼土耳其统治的愤怒,以及希腊人民追求独立的决心。
他呼吁其他国家和民族支持希腊人民的斗争,希望他们能够获得真正的自由。
最后,这首诗以一种悲壮的情绪结束。
拜伦表达了自己对希腊远景的担忧和对未来的忧虑。
他认为希腊人民的远景是光明的,但也感到他们会经历许多困难和挫折。
这是一个反映拜伦本人希望希腊能够获得自由和繁荣的情感。
总结来说,《希腊群岛》是一首富有感情和意义的诗歌,通过描绘希腊美丽的岛屿风景和勇敢的人民,表达了拜伦对希腊自由斗争的支持和希望。
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拜伦
歌德:“拜伦是代表时代精神的”,
“他那种人格的力量恐怕也不会再有的” 普希金:拜伦是“思想界的君王” 高尔基:他是“一个人民的诗人,和平与自由 的战士,统治阶级严厉的、无可驳斥的正确的 揭露者”。 鲁迅:“我早期对压迫民族和人民‘哀其不幸, 怒其不争’的思想和‘不克厥敌,战则不止’ 的精神,都是从拜伦那里学来的。”
拜伦为希腊独立而献身。他死于1824年,时年36岁。丁 尼生(Tennyson,1809—1892)说,整个世界因拜伦 之死而黯然。但是,在饱经生与爱的疯狂后,牺牲年轻 的生命,这够多么浪漫!或者,如普希金所说,宁为雄鹰 痛快一时.不作乌鸦苟活百年!
• “本世纪两个最伟大的人物,拿破 仑和拜伦,差不多同时离开人世了 (弃世了) 。”
国会演说
• “这些贱民正是在你们田地上耕作,在家里伺候, 并且组成你们的海军和陆军的人„„但这个时候, 即成千上万陷入迷途而又惨遭不幸的同胞正在极 端困苦也饥饿中挣扎的时候,你们那种远施于国 外的仁慈,现在看来应该推及国内了。” • “这些措施,对饥饿待毙走投无路的人们来说, 又算得了什么?难道那些快要饿死的,在你们的 刺刀面前拼命得困苦到极点的人,会被你们的绞 架吓退么?而看来这是你们所能给出的唯一的解 脱。死能够成为一种解脱时,死能够迫使他们俯 首听命么? ”
拜伦的初恋
• 拜伦爱着一个女子, 她就是Mary Chaworth小姐. 这是少年拜伦的 初恋, 他写了不少诗送给她. 不 幸的是, 这位美丽的女子在拜伦 离家上大学之前, 嫁给了别人
拜伦夫人及女儿
拜伦之女
• 奥古斯塔· 阿达(Ada Augusta Byron) • (1818年-1852年) • 美国国防部据说是花了10年时间,把它所需要软件的全部功能混合在 一种计算机语言中,希望它能成为数千种电脑的标准。1981年,这种 语言被命名为ADA(阿达)语言。1985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更进一 步决定,自翌年元月始,ADA语言将是北约组织指挥控制工程中唯一 使用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 • ADA语言的命名,正是为了纪念杰出的英国女数学家阿达的功绩。人 们现在都认为,阿达是世界上第一位软件设计师,有的书刊甚至称她 是“软件之母”。 • 阿达全名奥古斯塔· 阿达· 拜伦(Ada Augusta Byron),是英国著名大 诗人拜伦的独生女。1815年12月10日,她出生在伦敦城内一幢可以 远眺绿色公园的老房子里。
拜伦作品介绍
• 长诗是以唐璜整个游踪以及数次爱情离线为线 索,加之作者本人的大量插话做成的宏伟诗篇。
内容梗概
• 16岁的唐璜与贵族少妇唐娜·朱丽亚发生爱情纠葛, 母亲为了避免丑事远扬,迫使他出海远航。
• 唐璜在海上遇到风暴,船沉后游抵希腊一小岛,得到 希腊大海盗兰布洛的女儿海蒂的相救。与唐璜牧歌式 相恋,但是海盗归来,两人的爱情被摧毁。此后,唐 璜被当作奴隶送到土耳其市场出卖。又被卖入土耳其 苏丹的后宫为奴,逃出后参加了俄国围攻伊斯迈城的 战争,立下战功后被派往彼得堡向女皇俄国女沙皇凯 瑟琳(叶卡捷琳娜二世)报捷,得到女沙皇的青睐, 成为宠臣。
拜伦的处女作:《闲暇的 时刻》
拜伦式英雄
• 1809-1811年间,拜伦游历西亚与南欧等各国, 写下《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第1、2章)。
• 1816年,拜伦因私生活受到上流社会的排斥, 愤而移居意大利。在意大利,拜伦完成了《恰 尔德·哈罗尔德游记》第3、4两章(1816、 1818年)。首次塑造了一个孤独、忧郁、悲观 的所谓“拜伦式英雄”——哈罗尔德。
谢 谢!
• 其他人物:贵族、海盗、苏丹、女王、将军、 政客……(妇女形象突出)
表现手法
• 《唐璜》最突出的特点是以兼叙兼议为主, 在第三人称的叙述中插入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人称的谈话。
• 拜伦还借鉴了意大利滑稽史诗所用的“8行 三韵体”。
“潇洒风格的大师”!—— 奥顿
主要思想
• 对英国贵族和资产阶级的拜金主义作了淋漓尽致 的揭露和讽刺。
• 出使英国 弗芝·甫尔克公爵夫人
人物
• 《唐璜》中的主人公唐璜源自西班牙传说中的 人物,传统的唐璜形象是个玩弄女性,没有道 德观念的花花公子。
拜伦式英雄
1、拜伦式英雄:1813年到1816年,拜伦创作出一组统称为“东方叙事诗”的传奇作品,其中包括《异教徒》、《阿碧道斯的新娘》、《海盗》、《莱拉》、《柯林斯之围》、《巴里西纳》六部作品。
作品的故事都发生在具有异国情调的东方,主人公共同的特征是:具有愤世嫉俗的思想,叱咤风云的勇气和各种狂热而又浪漫的冒险经历。
他们是单枪匹马的复仇者,有崇高的道德观和狭义心肠,爱好自由,矢忠爱情,但结局是悲剧的,最后都成为社会的牺牲品。
2、湖畔派: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形成的浪漫主义诗歌流派,代表人物是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赛。
因为他们都曾居住在英国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并且写过许多描写湖区的诗歌作品,故称为湖畔派。
政治上拒绝资本主义文明,主张恢复宗法制;艺术上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在创作中,他们喜欢选取远离社会斗争的题材,讴歌宗法制的农村生活和自然景色,描述奇特神秘的故事和异国风光,通过缅怀中古时代的传统来否定现代都市文明。
3、多余人: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贵族知识青年的一种典型,当时一批有才华的贵族青年,他们接受了欧洲启蒙思想和国内进步思想的影响,对庸俗的上层社会不满和厌恶,但又摆脱不了贵族社会的习惯和偏见,不能与这个社会彻底脱离,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有聪明的头脑,想过有意义的生活,但缺乏勇气和坚持工作的毅力,他们自视清高,不甘与庸俗的贵族青年为伍,但又脱离人民,他们不满意他人,也不满意自己,整日苦闷忧郁,不能自拔,终于成为一事无成的多余人。
多余人的形象包括普希金笔下的《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奥涅金、莱蒙托夫笔下的《当代英雄》中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中的罗亭、赫尔岑笔下的《谁的罪过》中的别尔托夫、冈察洛夫笔下的《奥博洛莫夫》中的奥博洛莫夫等。
4、小人物: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所塑造的一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被剥削,被欺凌的典型形象。
他们在社会中官阶卑微,地位低下,生活困苦,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己,性格懦弱,胆小怕事,因此,成为显赫人物统治下被侮辱,被损害的牺牲者,俄国文坛上一批具有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的作家,通过这些形象的塑造,表达了对他们的同情、怜悯和批判,并鞭挞了俄国沙皇专制制度。
the first kiss of love 拜伦 赏析
the first kiss of love 拜伦赏析【概述作品背景和作者简介】《初恋》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创作的一首抒情诗。
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是19世纪英国文坛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个性,主题丰富多样,风格独特。
这首诗歌描述了青年初恋时的甜蜜和忧郁,展现了人性的美好和真挚。
【分析诗歌主题和情感表达】《初恋》的主题是爱情,具体来说是初恋这种特殊类型的爱情。
诗中描绘了主人公初次感受到爱情时的喜悦、矛盾和无奈。
通过细腻的描绘,拜伦传达了初恋的美好和纯洁,同时也揭示了人在面对感情时的无措和困惑。
诗歌的情感表达真挚动人,令人产生共鸣。
【赏析诗歌中的文学手法和语言特色】这首诗歌采用了抒情诗的传统形式,结构紧凑,韵律优美。
在文学手法方面,拜伦运用了比喻、象征、拟人等手法,丰富了诗歌的内涵。
例如,将初恋比喻为“清晨的露珠”和“初升的太阳”,生动地展现了初恋的珍贵和美好。
此外,拜伦还善于运用细腻的描绘,如“她的眼眸如星,她的微笑如花”,使诗歌形象生动,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在语言特色方面,拜伦的诗句简练优美,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
他擅长运用押韵、叠词等手法,使诗歌具有独特的韵律美。
同时,他的诗歌富有诗意,如“初恋的甜蜜和忧郁,如同琴弦上的颤音”,让人陶醉其中。
【总结诗歌的价值和启示】《初恋》这首诗歌以其真挚的情感、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风格,成为了拜伦的代表作之一。
它传达了初恋的美好和纯洁,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青春恋爱的画卷。
同时,诗歌中表现出的对爱情的无措和困惑,也让我们思考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这首诗歌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能给读者带来心灵的启示和共鸣。
总的来说,《初恋》是一首描绘初恋美好和纯洁的抒情诗,通过拜伦独特的文学手法和语言特色,传达了人性的美好和真挚。
the first kiss of love 拜伦 赏析
the first kiss of love 拜伦赏析
【提纲】
1.作品背景介绍
《初恋的吻》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一首抒情诗。
拜伦(1788-1824)是英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以豪放、激情、反叛著称。
这首诗歌创作于1814年,是他献给初恋情人的一首爱情诗。
2.诗歌内容概括
《初恋的吻》全文共四节,描绘了诗人与初恋情人在月下约会的情景。
在这美好的夜晚,诗人感受到了爱情的甜蜜,用诗意的语言描绘了初恋的喜悦。
诗歌通过描绘月光、树林、夜莺等自然景象,展现了恋人之间浓厚的情感。
3.诗歌艺术特点分析
拜伦的诗歌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充满激情和幻想。
在这首诗中,他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月光如银”、“夜莺歌唱”等,使诗歌具有强烈的视觉和听觉效果。
此外,诗人还运用了押韵、叠词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具有优美的音韵。
4.诗歌主题解读
《初恋的吻》是一首表达诗人对初恋美好回忆的爱情诗。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讲述一段甜蜜的恋情,传达了对美好青春的怀念。
同时,诗歌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纯洁爱情的向往,表达了对现实世界中虚伪、功利爱情的批判。
5.作品价值评价
《初恋的吻》是拜伦爱情诗中的代表作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这首
诗歌以其优美的诗意、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主题,吸引了无数读者。
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精神风貌。
在我国,这首诗歌也备受赞誉,被认为是一部值得品读的经典之作。
英国文学byron最著名的诗歌
英国文学byron最著名的诗歌一、概述英国文学自古以来就以其丰富多样的作品而著称于世。
在英国文学的各个时期,不乏有许多伟大的作家,他们以其卓越的文学天赋和深邃的思想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其中,拜伦(Byron)是英国文学史上备受瞩目的一位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对英国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拜伦简介1. 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1788年1月22日-1824年4月19日),是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
2. 他在当时的社会风靡一时,被誉为“罗马尼亚的英雄”和“欧罗巴的逐日之鹰”。
3. 拜伦少年时代家境富裕,受过良好教育,因此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三、拜伦的代表作品1. 《恰尔德·哈罗》该诗歌作品是拜伦最为著名之作,以具有浓厚英雄史诗色彩的手法,描写了主人公恰尔德哈罗的英勇与忠诚,展现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在诗中,拜伦表现了对自由与正义的向往,对于压迫和不公的愤懑,以及对于人性内心深处的悲悯,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唐璜》《唐璜》是另一部由拜伦创作的诗篇,描绘了我国唐代一位勇敢的战士唐璜的故事。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叙述方式和鲜明的形象塑造而备受推崇。
3. 《玛索雷利》《玛索雷利》是拜伦的又一杰作,描述了一位迷人而又坚韧的女英雄的故事。
在这部诗歌中,拜伦展现了他对女性形象的敬重和塑造的独特才华,这也是拜伦诗歌作品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四、拜伦诗歌的艺术魅力1. 浪漫主义拜伦的诗歌作品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他倾向于描绘个人情感、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对社会不公的愤慨。
这种情感的宣泄在他的诗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也成为了他作品的魅力所在。
2. 叙事技巧拜伦擅长叙事,他能够通过精彩的叙述和生动的描写,将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这种叙事技巧为他的诗歌增添了更多的魅力,使其作品更加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3. 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拜伦的诗歌作品中,往往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议论,他以批判的眼光审视社会的黑暗面,以诗人的身份呼吁社会正义和人道主义。
拜伦生平及作品简介
拜伦生平及主要作品简介2008-03-28 16:21拜伦生平及主要作品简介(http://202.113.96.26/wx/unit/uint6-2-1.htm)一、拜伦的身世、性格及与诗歌创作的关系1、评价:19世纪初叶英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非常有影响。
世界诗歌史上罕见的天才,不可模仿,蘸着心灵的液滴写在天空之上。
他广泛地被人模仿着,也广泛地被人辱骂着。
他是一个复杂的人,并喜爱描写自己的复杂性。
在整个19世纪,他成为具有浪漫主义情调的“拜伦式英雄”的同义语:一个神秘、爱嘲弄、甚至有罪恶的艺术形象,当然也是一个被驱逐的流浪者。
本世纪初,由于人们对于人的性格十分关注,以致于对作者的兴趣远远超过对作品的兴趣。
有一种意见认为,拜伦的诗歌是低质量的,他的唯一力量,在于自我戏剧化和自我宣传方面。
但现代的批评家和学者却日益认识到拜伦诗歌中具有的独特力量和自我意识,这种力量和意识使拜伦不仅成为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而且也可能是浪漫主义诗人中最“现代”的一个。
2、生平:(George Gordon Byron, 1788-1824)1788年生于伦敦。
真正的贵族世家,但趋于没落。
其父约翰.拜伦是个浪荡的花花公子,为追逐财产而结婚。
败掉自己的财产和妻子的嫁妆后,离家出走,另找新欢,最后死在法国。
母亲是苏格兰富裕的贵族家庭出身,但文化水平不高,而且性格乖僻,丈夫死时小拜伦刚刚三岁,她和儿子移居苏格兰,过着拮据孤独的生活。
在那里拜伦受到了苏格兰长老教会的加尔文教徒的道德熏陶。
由于母亲没有良好教养而脾气乖戾,对拜伦有时溺爱,有时暴躁,这对形成拜伦放荡不羁的习性有一定影响。
奇特的心灵,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叔爷去世后,把勋爵封号传给年仅10岁的拜伦,使他成为拜伦勋爵六世,还有两处地产--纽斯泰德寺院和罗岱庄园,是亨利八世封给拜伦家族的。
在拜伦30岁时卖掉以支持农民起义。
这里也是罗宾汉的地盘。
当时英国最大的工业中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人物形象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有两个主要人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 物:哈洛尔德和抒情主人公。 物:哈洛尔德和抒情主人公。 恰尔德·哈洛尔德的形象,使这首叙事长 恰尔德·哈洛尔德的形象,使这首叙事长 诗的各个部分互相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 叙述恰尔德· 叙述恰尔德·哈洛尔德游历生活,使诗人有 可能随时抽出笔来描写大自然的风光,各 地的风土人情,使诗人能够对时代的最重 要的事件发表意见。
一、生平和创作(2 一、生平和创作(2)
1813—1816年,拜伦写了一系列以东方故事为题材 1813—1816年,拜伦写了一系列以东方故事为题材 的,富于积极浪漫主义精神的传奇诗,即《东方叙事诗》。 的,富于积极浪漫主义精神的传奇诗,即《东方叙事诗》 长诗中的主人公都是一些与罪恶社会势不两立的、孤独而 倔强的“拜伦式的英雄” 倔强的“拜伦式的英雄”。 斗争的实践,写作技巧的成熟,使拜伦的创作进入了 一个新的阶段——倾向于现实主义的阶段。这一时期,他 一个新的阶段——倾向于现实主义的阶段。这一时期,他 创作了许多重要作品,其中有诗剧《马利诺·法利哀洛》 创作了许多重要作品,其中有诗剧《马利诺·法利哀洛》 (1820)和《读隐》(1821)、讽刺长诗《别波》 1820)和《读隐》 1821)、讽刺长诗《别波》 (1818)、《审批的幻景》(1822)和《青铜世纪》 1818)、《审批的幻景》 1822)和《青铜世纪》 (1822);最著名的诗体长篇小说《唐璜》。 1822);最著名的诗体长篇小说《唐璜》 拜伦非常密切地注视希腊人民刚开始的反土耳其的解 放战争,并前往参加。1823年 放战争,并前往参加。1823年7月,他来到希腊,受到希 腊人民的热烈欢迎。1824年 腊人民的热烈欢迎。1824年4月19日,病死于希腊。时年 19日,病死于希腊。时年 仅36岁。. 36岁。.
拜伦的诗歌创作
1.拜伦一方面是一个倔强的、不妥协的、反抗专制统治 拜伦一方面是一个倔强的、不妥协的、反抗专制统治 的斗士;另一方面却又是个极端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者。 的斗士;另一方面却又是个极端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者。 2.拜伦一方面揭露、批判英国及欧洲的罪恶现实,另一 .拜伦一方面揭露、批判英国及欧洲的罪恶现实,另一 方面却又没有一个明确的政治方向。 方面却又没有一个明确的政治方向。 3.拜伦不仅用诗歌(《<制压破坏机器法案>制订者颂》 .拜伦不仅用诗歌(《 制压破坏机器法案>制订者颂》 声援了工人运动,而且还亲身参加了意大利和希腊的民族 声援了工人运动,而且还亲身参加了意大利和希腊的民族 解放运动;但是,他仍然没有摆脱继居于群众之上的个人 解放运动;但是,他仍然没有摆脱继居于群众之上的个人 英雄主义。 4.拜伦的诗歌创作一方面热情地表达了热爱自由、渴望 .拜伦的诗歌创作一方面热情地表达了热爱自由、渴望 自由,并号召被压迫民族为自由而斗争的思想,但另一方 自由,并号召被压迫民族为自由而斗争的思想,但另一方 面又不断地散布浓厚的悲观主义。
二、《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 二、《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是拜伦的浪漫主义代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 表作品。这篇长达4700多行的浪漫主义叙事长诗, 表作品。这篇长达4700多行的浪漫主义叙事长诗, 不仅反映了19世纪初英国社会生活的面貌,也反 不仅反映了19世纪初英国社会生活的面貌,也反 映了当时南欧一些国家的民族生活特征;它既是 一篇生动热情的旅途抒情日记,也是一篇评论当 一篇生动热情的旅途抒情日记,也是一篇评论当 代重大历史事件的政治讽刺诗。 全诗四章是拜伦两次游历欧洲时的诗体记 录。第一、二章的内容是诗人于拿破仑战争期间, 录。第一、二章的内容是诗人于拿破仑战争期间, 1808——1811年间第一次出游葡、西、希、阿等 1808——1811年间第一次出游葡、西、希、阿等 地的所见所闻;第三、四章的内容是诗人于滑铁 地的所见所闻;第三、四章的内容是诗人于滑铁 卢战争以后,被迫永远离开英国,旅居比利时、 瑞士、意大利等地的见闻和感想,这两章分别发 表于1817年和1818年。 表于1817年和1818年。
(四)写作特点
1.强烈的抒情。《游记》情节的全部结构都是为 强烈的抒情。 游记》 诗人的主观抒情所决定的。 2.鲜明的对比。诗人提不出改造社会的政治纲领, 鲜明的对比。诗人提不出改造社会的政治纲领, 只是从主观幻想出发去描写一些理想的与周围日 常生活现象迥然不同的世界,并以此与他那无法 容忍的资产阶级现实作对比。 3.自然景色的描绘。《游记》中有许多段落是描 自然景色的描绘。 游记》 写主人公所到的国家的风景的。用大自然的壮美 突出社会现实的丑恶与贫困,突出诗人对现实的 鄙视态度。 4.语言丰富有力,生动简洁,流畅自然。如威尼 语言丰富有力,生动简洁,流畅自然。如威尼 斯水城的形象描绘与古罗马奴隶角斗场面的描写。
抒情主人公
这就是作者自己。 这就是作者自己。 抒情主人公在精神面貌上和哈洛尔德不同, 他是一位感情炽烈的,精力充沛的旅行家, 他是一位感情炽烈的,精力充沛的旅行家, 他在旅程中对一切面临的问题都作出积极 他在旅程中对一切面临的问题都作出积极 的评论。他拥护什么,反对什么,态度是 的评论。他拥护什么,反对什么,态度是 明确的。 抒情主人公的积极性格特征,正是拜伦思 抒情主人公的积极性格特征,正是拜伦思 想中强有力方面的形象反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思想意义
1.西班牙人民斗争主题 对于西班牙人民反侵略战争 的描写是长诗最动人的部分。拜伦在诗中再现了它的英雄 形象。他严厉谴责了拿破仑的侵略战争 . 2.希腊主题 对于在土耳其统治者奴役下的希腊的悲 惨命运,诗人特别关切。他在《游记》 惨命运,诗人特别关切。他在《游记》的第二章中以敬仰 的心情回忆了希腊英勇的过去,同时又以愤慨的心情抒写 了他屈辱的现在,二者成了鲜明的对照。 3.阿尔巴尼亚主题 对于英雄的阿尔巴尼亚人民英勇 抗敌的精神,诗人是倍加赞颂的。 4.意大利主题 对于意大利争取独立、自由的斗争, 诗人也很关心。为此,他在第四章里进行了生动的描写。 5.反暴政主题 诗人描绘、赞扬和声援南欧各国人民 争取自由、独立的斗争,是和他反对各种形式的暴政的思 想一致的。他反对拿破仑的侵略政策,也斥责“神圣同盟” 想一致的。他反对拿破仑的侵略政策,也斥责“神圣同盟” 的国际宪兵的勾当。更不满英国政府对欧洲民族独立运动 的干涉。
第二节 拜伦
英国诗人拜伦,他的创 作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民主 派的利益,愿望和要求。恩 格斯指出,他“满腔热情的、 辛辣地讽刺现社会”,抗议 暴虐、蛮横的封建反动统治, 揭露欺诈、虚伪的资产阶级 罪恶,同情被压迫民族的解 放斗争,因而他的“读者大 多数也是工人”。
一、生平和创作(1)
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于法国大革命的前一年,即 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于法国大革命的前一年,即 1788年 22日生于伦敦一个破落的古老贵族家庭。父亲是个浪子, 1788年1月22日生于伦敦一个破落的古老贵族家庭。父亲是个浪子, 母亲生于一个富裕的苏格兰贵族家庭。拜伦出世后不久父母就分居了。 十岁时,他继承了家族的爵位和一些领地,到成年即成为英国国 会上议院终身议员。大学毕业后,拜伦就在上议院里获得世袭的职位。 1809—1811年他游历了葡萄牙,西班牙,阿尔巴尼亚,希腊和土 1809—1811年他游历了葡萄牙,西班牙,阿尔巴尼亚,希腊和土 耳其。1812年他发表了《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 耳其。1812年他发表了《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第一、二章)使 他立刻名噪一时。 国内“路德运动”高涨,他在国会中发表第一次演说时(1812年 国内“路德运动”高涨,他在国会中发表第一次演说时(1812年2 月27日),就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出发,竭力反对采取暴力政策对付 27日),就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出发,竭力反对采取暴力政策对付 劳苦工人。当国会通过了以死刑惩治机器破坏者的血腥法案时,拜伦 又在报上发表了《 制压破坏机器法案>制订者颂》 又在报上发表了《<制压破坏机器法案>制订者颂》,痛斥了英国统治 阶级的惨无人道。以后又写了《路德分子之歌》 1816)来声援工人 阶级的惨无人道。以后又写了《路德分子之歌》(1816)来声援工人 斗争。 斗争。
哈洛尔德
哈洛尔德是一个英国贵族阶级的叛逆者。他是一 个忧郁、孤独、悲观失望的漂泊者。他厌倦上流 个忧郁、孤独、悲观失望的漂泊者。他厌倦上流 社会“酒醉饭饱” 社会“酒醉饭饱”,“狂欢无度”的生活,也痛 狂欢无度” 恨英国冷酷的“文明” 恨英国冷酷的“文明”和腐败的习俗,于是下定 决心离开他的祖国. 决心离开他的祖国. 可是他对外国的风土人情,美丽大自然以及各民 族对异国侵略者的斗争都采取旁观的态度,他只 不过是一个消极的观察者。 不过是一个消极的观察者。 这个形象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他概括了当时英国 这个形象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他概括了当时英国 以及欧洲其他国家许多资产阶级民主知识分子既 不满现实,又找不到新的道路的典型特征。 不满现实,又找不到新的道路的典型特征。 哈洛尔德这一形象带有明显的自传性质。他揭示 哈洛尔德这一形象带有明显的自传性质。他揭示 了拜伦的消极情绪和阴暗心理,代表了诗人思想 与创作的消极方面,反映出拜伦早期创作的消极 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