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短文两篇(第1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16课《短文两篇》导学案(无答案)
《陋室铭》导学案学习目标1.记住“铭”这种文体的特点和作者的重要情况||,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
2.翻译课文||,记住重点字词含义、特殊句式||。
3.概括课文所写内容||,理清层次||,归纳主旨||,总结写法||。
4.感受作者高洁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自学预习1.目标一:【材料链接】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一般都是用韵的||,读来朗朗上口||。
本文作者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
曾参加王叔文的政治改革||,反对宦官和蕃镇势力||,多次被贬||,有《刘梦得文集》||。
★(1)记住“铭”的特点||,说说“陋室铭”的含义||。
陋室铭含义:★(2)记住作者情况||,回忆(搜集)一首他的诗||。
作者的诗:【提示】《乌衣巷》《竹枝词》《秋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给生字注音||,标注韵脚||。
生字注音:韵脚:★★(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达到背诵||。
【朗读建议】(1)韵脚要读得清晰响亮||,有延长音||。
(2)前四句读后稍作停顿||,再缓缓读出“斯是”二句||。
(3)“苔痕”二句写环境||,要读得有点美感||。
(4)以下六句写室中生活图景||,要读得轻才有韵味||。
(5)“南阳”二句读后要作一停顿||,然后用肯定语气读出最后两句||。
(6)注意句中停顿(断句)||。
2.目标二:【提示】结合书下注解翻译课文||,注意留、换、删、补、调、扩;和现代汉语意思差别大的词、多义词、活用词为重点词||。
★(1)将课文翻译在下面的横线上||,并标注出重点解词||。
译文:重点解词:★★(2)在下面横线上归纳整理课文中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倒装句、省略句||。
3.目标三:(1)★课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这句话又是怎样提出来的?【提示】分析主旨句前面句子的内容和写法(写作手法和修辞方法)||,思考主旨句与前面句子在内容上的关系||。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短文两篇》学案设计 新人教版
16 短文两篇陋室铭学习目标1.掌握字词,背诵默写全文。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赏析写作特色,体会对偶、拟人等修辞手法对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
学习过程一、基础积累1.读加点字的字音德馨.( ) 苔.痕( )鸿儒.( ) 案牍.(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①有龙则灵.( )②斯.是陋室( )③惟.吾德馨( )④鸿.儒( )⑤无丝竹之乱..耳( )( )⑥无案牍之劳.形( )⑦调素.琴( )3.从原文中选出相关的语句填空①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②表示主人在陋室的活动的句子是:③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④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⑤文中表现中心的语句是:二、整体感知,初识陋室你认为文中能够概括主旨的语句是什么?围绕这一主旨可将这篇短文分为几个层次?三、解读探究,走进陋室1.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2.选出你喜欢的一句来欣赏,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3.文中有两处运用了类比的手法,你能找出来是哪两处吗?四、推荐阅读我的空中楼阁李乐薇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十分清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
世界上有很多已经很美的东西,还需要一些点缀,山也是。
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
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小屋点缀了山,什么来点缀小屋呢?那是树!山上有一片纯绿色的无花树;花是美丽的,树的美丽也不逊于花。
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
树的美在于姿势的轻健或挺拔,苗条或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有了这许多树,小屋就有了许多特点。
树总是轻轻摇动着。
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而小屋别致出色,乃是由于满山皆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
小屋后面有一棵高过屋顶的大树,细而密的枝叶伸展在小屋的上面,美而浓的树荫把小屋笼罩起来。
七年级新人教版语文下册:第4单元16短文两篇第1课时教学案新人教版
16 短文两篇【导学目标】1.识记重点文言词语,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背诵、默写这两篇短文。
2.理解文章主旨,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3.体悟两位作者高洁的人生志趣,做品德高尚的人。
【课时计划】2课时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学法指导一:概括文段内容法1.语言要凝炼。
2.扣住文段核心。
3.要点要全面。
4.字数要符合要求。
第一课时学习《陋室铭》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中国有句古话“玉碎不改其白,竹焚不毁其节”,说的是古代的仁人志士很注重个人的修养与气节,不因外物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标准和道德底线。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陋室铭》讲的正是这样一种精神。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字音字形德馨.(xīn)苔痕.(hén)鸿儒.(rú)案牍.(dú) 西蜀.(shǔ)2.一词多义之无丝竹之乱耳(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何陋之有(倒装标志)往来往来无白丁(表示交往的人)其中往来种作(表示来来往往的人)3.词类活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著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名词活用为动词,显出灵异。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名词活用为动词,此指居室主人道德美好高尚。
)无丝竹之乱.耳(动词用作使动词,使……受到扰乱。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配套导学案16短文两篇
16.短文两篇陋室铭【自主学习】1、读一读,写一写(给加横线的字注音)惟吾德馨()鸿儒()调素琴()案牍()西蜀子云亭()苔痕()2、读一读,译一译(解释下面句中加横线的词)(1)有仙则名()(2)有龙则灵()(3)斯是陋室()(4)何陋之有()(5)苔痕上阶绿()(6)草色入帘青()(7)谈笑有鸿儒()(8)往来无白丁()(9)可以调素琴()(10)无案牍之劳形()(11)惟吾德馨()()3、读一读,理一理(整体感悟课文)(1)《陋室铭》的作者是,他是代诗人,字。
题目中的“铭”是指:。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例如《陋室铭》用的就是韵,有等字在句末做韵脚,读来琅琅上口。
(2)本文紧紧扣住“陋室不陋”立意。
开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隐喻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
接着以“”一句统领全篇。
下文则用“”写室外环境之幽雅,用“”写室中人交往之雅,用“”写室中事的情趣之雅。
结尾再用“”予以强调,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4、读一读,问一问学习质疑:【课堂探究】(合作学习最有效)5、读一读,品一品。
(1)写山水对写陋室有何作用?答:《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引入正题,既显得出手不凡,也为以后的陋室歌颂功德埋下了伏笔。
从侧面烘托陋室清幽,宁静。
也表达了陋室是因室主人的德馨而出名的。
(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陋室的特点。
答:地方不大,但是整洁干净,有格调。
(3)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对写陋室有何作用?答:从三个方面来具体论述陋室不陋,即:(1)从自然环境的清幽。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2) 从交往人物的不俗。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从生活情趣的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总之,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目的都在于表明“惟吾德馨”,暗示陋室不陋,这也就为下文“何陋之有”的结论提供了事实依据。
2019年春学期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短文两篇教学导案新人教版
2.陋室不“陋”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明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环境的清幽、雅致,反映出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志趣。“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朋友的贤良儒雅,反映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情怀。“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生活的高雅脱俗,反映出室主人不为琐事萦怀的心态。从居室环境之雅、交往人物之雅、情趣之雅三个方面写陋室不“陋”。
三、板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计
第2课时 《爱莲说》
一、导入新课
荷花也称莲花,它一直是中国画家们喜爱的绘画题材,也是历来为文人墨客所称颂的景物。李白的“涉江弄秋水,爱此荷花鲜”和白居易的“冷碧新秋水,残红半破莲。从来寥落意,不似此池边”分别抒发了诗人不同的感情。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则抒写了满湖荷花带给人们的无尽喜悦。而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在南康郡做官时,曾亲自率领属下开挖了一块四十余丈宽的池塘种莲。他凭栏放目,触景生情,写下了赞美莲花的传世名篇《爱莲说》。
目标导学二:朗读课文,分类积累
1.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难读的字和难解的词句。
2.读准下面的字音。
颐(yí)蕃(fán)淤(yū)濯(zhuó)
涟(lián)亵(xiè)鲜(xiǎn)
3.请一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指出这名学生朗读中存在的问题。
4.自主学习,结合工具书和注释初步疏通文句。
(1)古今异义
明确:古代传说中,山中有神仙,这山就是名山;水中有蛟龙,这水就是灵水。作者在这里运用类比的手法,意在说明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就不在于它是否豪华富贵,而在于主人的德行是否高尚。文章先用山水起笔,暗暗施墨,徐徐点题,如水流直下,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地写出陋室不陋的原因,即后文的“德馨”。
部编版人教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6课 短文两篇 导学案导学单及教学反思》最新精品优秀获奖完美实用
前言:该导学案(导学单)由多位一线国家特级教师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结合教材实际精心编辑而成。
实用性强。
高质量的导学案(导学单)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障。
(最新精品导学案)16短文两篇课题短文两篇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一些文言字词。
2.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
过程与方法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2.把握两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陋室铭》,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
2.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课前预习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
和柳宗元交谊甚厚,世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刘白”。
白居易称之为“诗豪”。
有《刘梦得文集》传世。
著名的诗作有《竹枝词》《西塞山怀古》《秋词》《江南春》《浪淘沙》等。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
他用故乡营道濂溪给自己的书堂命名为“濂溪书堂”,世称“濂溪先生”。
与李宽、韩愈、张栻、黄干、朱熹、1。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第16课《短文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
16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字词。
2.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背景。
3.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
过程和方法目标: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2.把握两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1.学习《陋室铭》,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
2.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欣赏两文的语言之美,手法之美。
教学难点:1.辨析《陋室铭》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的含义,及“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言外之意;理解类比手法的运用。
2. 《爱莲说》文,具有哪些美好品质的人才是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如何辨析“莲之爱”与“菊之爱”?理解映衬手法的运用。
教法学法:朗读法,串讲伐,合作探究法,练习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师生共同研读《陋室铭》,作者及文体简介;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出韵律,读出情感;整体感知文意,着重欣赏本文的写作特色。
一、导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 (唐)二、作者、背景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哲学家。
他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国忧民。
作品背景:作者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得罪当朝权贵,被一贬再贬,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
在此背景下,他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
什么叫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常用排比、对偶句。
三、检查预习读准下列字音:德馨 xīn 苔痕hén鸿儒hóng rú案牍dú西蜀 shǔ铭míng四、朗读感知朗读课文,注意节奏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16课《短文两篇》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16课《短文两篇》导学案(无答案)《陋室铭》导学案学习目标1.记住“铭”这种文体的特点和作者的重要情况||,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
2.翻译课文||,记住重点字词含义、特殊句式||。
3.概括课文所写内容||,理清层次||,归纳主旨||,总结写法||。
4.感受作者高洁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自学预习1.目标一:【材料链接】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一般都是用韵的||,读来朗朗上口||。
本文作者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
曾参加王叔文的政治改革||,反对宦官和蕃镇势力||,多次被贬||,有《刘梦得文集》||。
★(1)记住“铭”的特点||,说说“陋室铭”的含义||。
陋室铭含义:★(2)记住作者情况||,回忆(搜集)一首他的诗||。
作者的诗:【提示】《乌衣巷》《竹枝词》《秋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给生字注音||,标注韵脚||。
生字注音:韵脚:★★(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达到背诵||。
【朗读建议】(1)韵脚要读得清晰响亮||,有延长音||。
(2)前四句读后稍作停顿||,再缓缓读出“斯是”二句||。
(3)“苔痕”二句写环境||,要读得有点美感||。
(4)以下六句写室中生活图景||,要读得轻才有韵味||。
(5)“南阳”二句读后要作一停顿||,然后用肯定语气读出最后两句||。
(6)注意句中停顿(断句)||。
2.目标二:【提示】结合书下注解翻译课文||,注意留、换、删、补、调、扩;和现代汉语意思差别大的词、多义词、活用词为重点词||。
★(1)将课文翻译在下面的横线上||,并标注出重点解词||。
译文:重点解词:★★(2)在下面横线上归纳整理课文中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倒装句、省略句||。
3.目标三:(1)★课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这句话又是怎样提出来的?【提示】分析主旨句前面句子的内容和写法(写作手法和修辞方法)||,思考主旨句与前面句子在内容上的关系||。
新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第四单元16短文两篇教案
16 短文两篇1.了解“铭”“说”这两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的高洁志趣。
3.学习古代仁人志士的高尚品格和情操。
第1课时《陋室铭》一、导入新课在中国的诸多文化遗迹当中,有很多帝王将相的宫府宅邸,它们或者以豪华气派让人惊叹不已,或者以设计精巧让人流连忘返。
但有一处居所,它既小又简陋,却因主人的一篇铭文而传颂千载。
这就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
下面让我们学习《陋室铭》,一起走进“陋室”,走进刘禹锡的精神世界。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感知背景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
有“诗豪”之称。
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
革新失败后,多次被贬。
本篇是他被贬后写的。
2.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铭”,原来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押韵,内容上多有颂扬或鉴戒之意。
陋室,即简陋的房子。
“陋室铭”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目标导学二:分类积累,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提出朗读中的疑难字句,教师组织同学们相互帮助解答。
2.听录音,学生小声跟读并找出韵脚。
明确:名、灵、青、丁、经、形、亭。
3.自主学习。
结合工具书和注释,初步疏通文句,将自己不理解的词句标出。
(1)一词多义之无丝竹之.乱耳(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2)词类活用①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出名,有名)②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③无案牍之劳.形(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④苔痕上.阶绿(方位名词作动词,长到)4.翻译课文。
目标导学三:品味剖析,领悟意境1.课文名为《陋室铭》,为何结尾是“孔子云:何陋之有?”这是否矛盾?明确:不矛盾。
题目中的“陋”是书房的形陋。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16 短文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1、背诵默写,理解课文及其寓意。
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3、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提高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1、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导读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第一课时《陋室铭》。
〖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生问好;2、板书课题《陋室铭》(刘禹锡)及教学目标;二、学习课文1、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⑴本文题目是什么意思?明确:本文是唐朝文学家刘禹锡为自己简陋的屋子写的一篇散文。
本文为骈体文,简介骈体文的特点。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⑵学生借助课文注释试读课文,标注不能理解的字、词、句等。
⑶学生质疑(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尽量让学生来解答,达到疏通课文字词的目的)⑷如果给课文分三个层次,该怎样划分?明确:第一层从开头到“唯吾德馨”,第二层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为文章结尾。
2、精读课文,品析语句。
⑴“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山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明确: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⑵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景色美不美?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
明确:绿色,青色,景色别致幽雅。
(幽)⑶与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点?明确:鸿儒,无白丁。
(雅)⑷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么?有何特点?明确: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安)⑸作者用什么来类比自己的陋室?明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⑹品析“上”、“入”二字的妙用。
明确:“上”、“入”二字生动传神,以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一个多么幽静安宁的环境。
⑺“鸿儒”可否换成“群儒”?明确:不能。
“群儒”则无“大”之义,显得太多了。
3、再读课文,领悟内涵。
(男、女生分角色各读一遍)⑴“往来无白丁”含什么感情?明确:清高自赏(含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作者的阶级局限性所决定)。
(导学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 短文两篇
第16课 短文两篇
课内精读
爱莲说
一、字词理解、句子翻译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 多。 )。晋陶
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
( 只。 )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而不妖. ( 艳丽。 ),
第16课 短文两篇
课内精读
二、内容理解
1.内容理解填空(简答)题。
(1)文章开头点出世人对牡丹的态度是“ 甚 爱 ”,
后面接着点明其原由是“ 牡 丹 , 花 之 富 贵
者 也 ”,最后以“ 牡 丹 之 爱 ,宜 乎
众 矣 ”一语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的世风的
鄙视。(用原文语句回答)
第16课 短文两篇
2.综合分析选择题。
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分析,不. 正.确.的一项是 ( D)
A.选文以爱莲之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 态度,同时还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 的鄙弃。
B.文章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描写了莲花 的超凡脱俗,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 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的高尚品质。
中通外直,不蔓. (
横生藤蔓。
)不枝.
第16课 短文两篇
课内精读
( 旁生枝茎。 ),香远益. ( 更加。 )清, 亭亭净植. ( 竖立。 ),可远观而不可亵. 玩. ( 靠近赏玩。亵,亲近而不庄重。 )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
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鲜. ( 少。 )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 丹之爱,宜. ( 应当。 )乎众矣。
《短文两篇》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短文两篇》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短文两篇》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短文两篇》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作为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必修教材,短文是学生接触英语阅读的重要媒介。
而本导学案主要针对短文两篇这一单元,提供了一些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短文阅读技巧和文化知识。
一、教学目标1.了解短文的基本结构和语言特点。
2.掌握分析短文的方法,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3.学习短文所表达的文化背景和知识,拓宽视野。
二、教学内容1.《寻常小路》2.《A Winter Walk》三、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讲述相关经历,引导学生复述或描述相关背景和文化知识。
2.预习让学生先自行阅读一遍短文,并在理解意思的前提下,进行简单的概括和思考。
3.读课文让学生再次阅读短文,并根据导师的提示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
4.理解课文让学生集中注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单句和段落结构分析,还原作者的意图,帮助理解和加深记忆。
5.交流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和理解程度,进行自我评价和交流讨论。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6.拓展阅读提供更多相关的英语阅读资料,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文化背景和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7.总结复习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复习,并进行相关作业和测试,提高学习效果和成果。
四、教学方法1.任务型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和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帮助学生建立主动学习和思考的习惯。
2.交际式教学法通过让学生自由交流和讨论,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增强课程的互动性。
3.多元化教学法通过引入多种媒体和教具,如图片、音频、视频等,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果。
五、教育思想本导学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现能力,通过任务导向和交际互动的方式,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水平。
同时,也重视学生的文化理解和拓展,让学生从阅读中不仅获得语言技能,也获得人文修养本导学案注重教育思想的引导,通过任务和交际的双重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现能力,并注重学生的文化理解和拓展。
人教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短文两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铭”“说”这两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的高洁志趣。
3.学习古代仁人志士的高尚品格和情操。
第1课时《陋室铭》一、导入新课在中国的诸多文化遗迹当中,有很多帝王将相的宫府宅邸,它们或者以豪华气派让人惊叹不已,或者以设计精巧让人流连忘返。
但有一处居所,它既小又简陋,却因主人的一篇铭文而传颂千载。
这就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
下面让我们学习《陋室铭》,一起走进“陋室”,走进刘禹锡的精神世界。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感知背景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
有“诗豪”之称。
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
革新失败后,多次被贬。
本篇是他被贬后写的。
2.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铭”,原来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押韵,内容上多有颂扬或鉴戒之意。
陋室,即简陋的房子。
“陋室铭”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目标导学二:分类积累,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提出朗读中的疑难字句,教师组织同学们相互帮助解答。
2.听录音,学生小声跟读并找出韵脚。
明确:名、灵、青、丁、经、形、亭。
3.自主学习。
结合工具书和注释,初步疏通文句,将自己不理解的词句标出。
(1)一词多义之无丝竹之.乱耳(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2)词类活用①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出名,有名)②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③无案牍之劳.形(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④苔痕上.阶绿(方位名词作动词,长到)4.翻译课文。
目标导学三:品味剖析,领悟意境1.课文名为《陋室铭》,为何结尾是“孔子云:何陋之有?”这是否矛盾?明确:不矛盾。
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6 短文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6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疏通文意,识记重点文言词语。
2.背诵、默写全文。
【过程与方法】1.理解文章主旨,领会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背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陋室铭》,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
2.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在中国的诸多文化遗迹当中,有很多帝王将相的宫府宅邸,它们或者以豪华气派让人惊叹不已,或者以设计精巧让人流连忘返。
但有一处居所,它既小且陋,却因主人的一篇铭文而传颂千载。
这就是唐代X禹锡的“陋室”。
下面让我们学习《陋室铭》,一起走进“陋室”,走进X禹锡的精神世界。
基础梳理(1)生字注音德馨.(xīn)鸿儒..(hóng rú)苔.痕(tái)案牍.(dú)西蜀.(shǔ)调.素琴(tiáo)(2)古今异义①山不在.高(古义:在乎,动词。
今义:表示某物在某地,介词)②惟吾德馨.(古义: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今义:芳香)③无丝竹..之乱耳(古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今义:丝绸和竹子)④无案牍之劳形.(古义:身体。
今义:形状)(3)词类活用①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出名)②有龙则灵.(名词作动词,显出灵异)③惟吾德馨.(名词作形容词,品德高尚)④苔痕上.阶绿(名词作动词,蔓上)⑤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扰乱)⑥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4)一词多义何陋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之无案牍之.劳形(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可不译)X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某某(现在属某某省)人,著名诗人。
唐顺宗时,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不久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
后又连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刺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短文两篇
【导学目标】
1 •识记重点文言词语,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背诵、默写这两篇短文。
2 •理解文章主旨,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3•体悟两位作者高洁的人生志趣,做品德高尚的人。
【课时计划】
2课时
彳教学方注柑寻
教法指导:
1 •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 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 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 •合作学习
(1) 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 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 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学法指导一:
概括文段内容法
1. 语言要凝炼。
2. 扣住文段核心。
3 •要点要全面。
4•字数要符合要求。
第一课时学习《陋室铭》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中国有句古话“玉碎不改其白,竹焚不毁其节”,说的是古代的仁人志士很注重个人的修养与气节,不因外物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标准和道德底线。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陋室铭》讲的正是这样一种精神。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 •字音字形
德馨(x I n) 苔痕(h e n)
案牍(d u )西蜀(sh u)
2. —词多义
鸿儒(r u)
词类活聊
之无丝竹之乱耳(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何陋之有(倒装标志)
往来往来无白丁(表示交往的人)
其中往来种作(表示来来往往的人)
3. 词类活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著名。
)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名词活用为动词,显出灵异。
)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名词活用为动词,此指居室主人道德美好高尚。
)
无丝竹之乱.耳(动词用作使动词,使”受到扰乱。
)
无案牍之劳.形(动词用作使动词,使,,感到劳累。
)
4.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洛阳(现在属河南省)人,著名诗人。
唐顺宗时,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不久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
后又连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刺史。
晚年回长安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作品有《刘宾客集》《刘梦得文集》。
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
被白居易
推崇备至,誉为“诗豪”。
5. 背景介绍
文U禹锡被贬期间,只有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
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刘禹锡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咼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在石碑上,立在门前。
6. 文体知识
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诫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内容上有颂扬或鉴戒之意。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 听教师范读,划出朗读的停顿。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2. 大声读课文,划出押韵韵脚。
【交流点拨】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3. 根据注释,疏通文义。
学生质疑,师生互答。
4. 在这篇文章里作者主要写的是什么?
【交流点拨】陋室。
5. 什么是陋室呢?
【交流点拨】室名,意思是简陋的房子。
6. 古代文人总喜欢给自己的房子起一些优雅的名字,如“潇湘阁”等,那作者为什么要给他自己的房子起名
叫“陋室”呢?难道他的房子真的很简陋吗?请大家阅读课文,然后将与陋室有关的内容用括号括起来。
【交流点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学生朗读描写陋室的句子)
7. 刚才我们朗读了刘禹锡描写
他的陋室的语句,我想,每个同学的头脑里都浮现出了不同的画面,你能不
能用一句话来给大家描绘一下你想象的陋室呢?
【交流点拨】描绘时可用上这样的句式:“陋室的”很”你看””
步骤三精读课文赏读语句
1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景色美不美?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
【交流点拨】绿色、青色。
景色别致幽雅。
特点:幽。
2.与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点?
【交流点拨】鸿儒,无白丁。
(雅)
3•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怎样的?有何特点?
【交流点拨】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乱耳,无案牍劳形。
(安)
4•本文题目为“陋室铭”,又说“何陋之有”?这样写矛盾吗?
【交流点拨】不矛盾。
题目中的“陋”为房屋的形陋,尾句中的“陋”为“鄙俗”之义,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
步骤四品读课文学习写法
1. 《陋室铭》是运用什么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情趣的?
【交流点拨】《陋室铭》运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甘居陋室、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作者不慕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2. 探讨分析反向立意的写法。
【交流点拨】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为“德馨”,从而自然地达到了抒怀的目的。
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富贵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以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感。
【小结】作者是从三方面表现陋室不陋的:陋室之景宜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
看来,陋室其实
不陋。
而这一切又是为了陪衬“惟吾德馨”,呼应开头。
正因为室主人道德高尚,名声远扬,陋室才见其不陋。
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托物言志。
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总结课文
《陋室铭》开门见山,运用两个比喻起兴,点明全文主旨。
然后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最后收束全文,说明“陋室”不陋。
2.拓展延伸
试仿写《陋室铭》。
【交流点拨】示例一:写作“铭”
写不在多,有字则灵。
词不在好,能用则行。
斯是作文,惟吾真心。
段落巧安排,构思有创新,叙写中外事,感慨古今情。
可以用记叙,抒真情。
无文体之规范,无语法之束缚。
议论说明文,叙事抒情篇,学子云:好文妙文。
示例二:交友“铭”
友不在多,知心就行。
貌不在美,心仁则灵。
斯是好友,唯吾真情。
遭难舍身救,遇福共分享。
彼此存信
任,处事有默契。
可以同生死,共患难。
无争吵之乱耳,无猜嫉之劳形。
战国廉蔺交,盛唐李孟情。
好友云:君交如水。
板书设计
陋室
铭设喻引题山水喻陋室
仙龙喻德馨
陋室不陋环境清幽(景)
步骤一 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体。
步骤三 精读课文,赏读语句。
步骤四品读课文,学习写法。
步骤五 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当堂演练
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
交往高雅(友) 生活安适(趣) 古先贤自喻诸葛庐 子云亭反问点题安贫乐道 高洁傲岸 交流展示
生成能力
达成目标
查漏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