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文《看雪》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看雪》优秀的教学教案设计

《看雪》优秀的教学教案设计

《看雪》优秀的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雪景,认识冬季的自然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雪景。

(2)运用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对雪的喜爱和欣赏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享受生活中的美好时光。

(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观察和描述雪景,培养欣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中所描述的雪景的理解和想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看雪》的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的卡片或板书。

(3)与雪景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准备好笔记本,记录生字词和学习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雪景,引导学生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雪的感受和经历。

(3)引导学生思考雪的特点和冬季的自然现象。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或板书,引导学生学习。

(2)学生跟读生字词,教师辅导发音和书写。

(3)学生运用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进行练习。

4. 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2)学生回答问题,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3)教师通过讲解或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请家长帮忙听写生字词,巩固学习效果。

2. 学生选择一幅与雪景相关的图片,用所学生字词描述雪景,并发挥想象,写一段小故事。

《看雪》教学设计精选3篇

《看雪》教学设计精选3篇

《看雪》教学设计9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3.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4.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方面本文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但又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意绪,应引导学生批判地对待,历史地分析。

能力方面1.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

2.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3.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

2、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教学方法:1、诵读法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本文文字较浅显,注释较详细,学生自读课文,把握文意不成问题。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语言风格。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冬季中最温暖的日子无疑是下雪的日子,那飘扬的雪花,凝聚了春雾夏雨秋露的情绪,播撒而来,从每一个点上摩挲着我们,感化着我们,让我们享受热烈、静穆、自由。

啊,下雪,真好!多媒体显示“西湖雪景”让我们步入张岱的世界,去品品《湖心亭看雪》。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多媒体显示: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蝶庵、天孙,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

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

《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他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

文笔清新生动,饶有情趣,风格独特。

张岱曾有《自题小像》一文,“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

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著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

之人耶有用没用?”覆瓮,比喻著作毫无价值,只可以作盖酱罐用,多用为谦词。

作者在自嘲中讽世骂时,显示自己的卓然独立。

三、朗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句,整体感知文意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设置背景音乐,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把握字音及停顿。

《看雪》教学设计15篇整理

《看雪》教学设计15篇整理

《看雪》教学设计15篇整理《看雪》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关心到我们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看雪》教学设计,盼望能够关心到大家。

《看雪》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基本内容,熟读课文。

初步了解白描的写作手法2、扫除语言障碍,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3、通过想象,品尝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流露出的情感教学重点:1、雪后奇景的赏析2、描写手法——白描教学难点:理解的精神世界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杭州西湖自古以来以美景而名扬天下,文人墨客慕名而来,纷纷留下颂扬的诗文。

同学们能不能找出几句描写西湖的诗句呢?(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适宜。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究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然而我们发觉诗文多描写西湖春的娇,夏的艳,对秋冬的萧瑟与凄清很少提及。

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却与众不同,描写了西湖漂亮的雪景。

今日就随着张岱去《湖心亭看雪》吧。

二、张岱及其书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

字宗子,号陶庵,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他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末以前未曾出仕,始终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

明亡以后,消极避居山中,用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

《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肤浅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他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

文笔清爽生动,饶有情趣,风格独特。

三、解题湖心亭: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据说是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心亭。

这是欣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看雪》教案设计

《看雪》教案设计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恰当 、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积极性。
课堂氛围与互动
教师是否能够营造积极、和谐的课堂 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和 讨论。
作业与反馈
教师布置的作业是否适量、有针对性 ,是否能够及时给予学生有效的反馈 和指导。
改进措施与建议
针对学生表现,教师可以采取个别辅 导、小组讨论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的 指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展示与雪相关的图片 、图表等视觉资料,帮助 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点 。
实验演示
通过简单的实验或演示, 让学生观察雪的形成、特 点等,加深对知识点的理 解。
讲解与讨论
结合实例详细讲解知识点 ,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 交流,促进知识的消化和 吸收。
04
学生活动安排
小组讨论与交流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 人,围绕《看雪》的主题和情节 展开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
文。
人物形象分析
深入剖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探讨 人物性格、行为动机及其与主题的 关系。
主题思想阐释
讲解课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引导 学生思考课文传递的深层含义和价 值观。
难点问题探讨
01
02
03
地域文化差异
讨论南北地域文化差异对 人们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的影响,帮助学生理解课 文中人物行为的合理性。
通过描述或展示与雪相关的场景 ,引起学生的兴趣,为新课的导 入做铺垫。
问题导入
提出与雪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 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新课导入技巧
衔接导入
回顾之前学过的与雪相关的知识,自 然过渡到新课内容。
悬念导入
通过讲述与雪相关的有趣故事或现象 ,留下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看雪》 教案

《看雪》 教案

《看雪》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雪的特点,以及作者对雪的感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雪的景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雪的动态视频,让学生感受雪的美丽。

(3)分角色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雪的喜爱。

(2)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友情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教学难点:(1)描述雪的特点,以及作者对雪的感受。

(2)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人物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雪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雪的景象。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雪的感受。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朗读。

(3)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人物情感。

3. 课堂讨论:(1)讨论雪的特点,以及作者对雪的感受。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享自己的体验。

四、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

2. 家庭作业:观察雪的景象,写一段描述雪的文章。

五、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在课堂讨论中,学生能够描述雪的特点,分享自己对雪的感受。

作业设计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雪景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课文中描述的场景,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交技巧。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7篇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7篇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7篇《看雪》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作者借看西湖雪景,表现了自己遗世独立的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全文笔调淡雅流畅,看似自然无奇,而又耐人寻味,西湖的奇景是因了游湖人的存在而彰显了它的魅力,写景与写人相映成趣。

学情分析汇积累的增加,学生对词汇的遗忘率也逐渐增高,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没有提高。

这主要是因为死记硬背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缺乏思考,对文言词语没有真正理解,效果也就达不到要求。

初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有一定的文言词汇积累,这时可以考虑让学生,在教师的提示和指导下自己去翻译文言词句,理解课文,也就是根据学生自己随着文言词的积累和经验自学课文,再经过互相探究讨论、老师点拨,理解意思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及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了解白描的手法。

2、能力目标:学习作者写景和叙事的技巧,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评价作者的性情。

寻求人生的启示。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在深入理解写景特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杭州西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人间天堂”,自古以来就有无数文人墨客为它流下不少传世佳作。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

阳春三月,莺飞草长。

苏白两堤,桃柳夹岸。

两边是水波潋滟,游船点点,远处是山色空蒙,青黛含翠。

此时走在堤上,你会被眼前的景色所惊叹,甚至心醉神驰,怀疑自己是否进入了世外仙境。

今天让我们随着张岱的文笔,去欣赏雪中的西湖。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2、体会本文写景的手法——白描手法,感受作者为我们营造的艺术境界。

三、学生诵读课文诵读指导:1、准确 2、有感情 3、感悟文中所表现出的思想境界。

四、介绍作者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8篇)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8篇)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8篇)《看雪》教学设计篇一(一)复习导入1、出示字卡,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并组词。

(2)听写生字。

2、说说作者按什么顺序写一场赛牦牛的?具体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板书:比赛前——比赛中——比赛后(二)自主研读,理解体味1、默读课文,思考:(1)雪顿节赛牦牛会的哪些情景最有趣?哪些情景最让人揪心?画出有关语句,做好批注。

(2)读一读这些句子。

2、组织交流,教师进行点拨,帮助学生体会(1)读第三自然段的两句话,看图片或者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精神抖擞”“节日盛装”“出征的勇士”的意思,说明什么?(2)“几十头牦牛一起奔跑,场面颇为壮观。

骑手的甩鞭声、牛蹄的砸地声和观众激动的喊叫声交织在一起,气氖热烈极了。

”主人的动作、牦牛往前冲的情景及“甩鞭声、砸地声、叫喊声”客人们的担心,写出了比赛场面的壮观、惊险、热烈。

仿写:过“六一”了,()一起(),场面颇为壮观。

()声、()声、和观众的()交织在一起,气氛热烈极了。

(3)骑在牛背上的主人死死抓住缰绳,紧紧趴在牛背上,随着牛的身体上下起伏。

没过多久,骑手啪的一声被甩下牛背,重重地摔到了地上。

对比理解:去掉划横线的这些词语好不好,为什么?读一读体会。

体现了牛的脾气很大,比赛的紧张和惊险。

引导学生读出比赛的紧张、惊险。

采用抽读,师范读、全班齐读的方式。

(4)“没有取得名次的骑手,也不介意。

”“介意”能不能换个词,说明什么?说明参赛者都有一个好心态,目的是图个好心情,跟着高兴。

引导学生读出藏族人民过雪顿节赛牦牛时的欢乐心情。

【本环节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认真读书、思考、圈画,可按照“读文——找句子——读句子——说感受——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样的思路引导学生学习。

尤其在“说感受”时教师在尊重学生自由表达的前提下,要给学生适当的点拨、一定的评价,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获得切身的情感体验,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对于学生理解不了的词句,先要指点他们怎样理解——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联系自己的体验,或变换句式,或仿写句子,或找近义词及反义词等】(三)回归整体,深化情感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看雪》教学设计精品3篇

《看雪》教学设计精品3篇

《看雪》教学设计1学习目的:1、诵读积累,理解课文大意,提高学生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2、品读赏析,体会白描手法、人物语言的妙处,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理解提升,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学习难重点:在深入理解写景特点的基础上熟读背诵。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课前准备1、借助注释、工具书,对作者、课文有大概的了解。

2、预习课文,疏通文义,发现并提出问题。

学习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一、同学说雪,激趣引读。

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咏雪》,谢道韫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成为咏雪的佳句,谢道韫因此被誉为“咏絮之才”。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明末张岱的小品文《湖心亭看雪》,看看他又是如何抓住“看”字写雪的。

简介作者: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

喜游山玩水,在文学、戏剧、音乐方面有很深的修养,明亡后隐居山中著书,有《陶庵梦忆》、《西湖寻梦》等。

其小品文多回忆个人经历的生活琐事,同时也是对晚明社会文化风俗的出色平述,其中表现出对乡土和故园的怀念,也流露出不少伤感情绪。

描写细腻生动,风格流丽清新,极富诗情画意,在晚明小品中独树一帜。

二、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1、读一读:①教师范读小品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

教师指导:首先要读得清楚,一要句读分明,二是节奏合理;其次要读得流畅,一是语句要流利,二是音韵铿锵;第三要在疏通文意和熟读的基础上自然成诵,切忌“硬背”。

②学生多种形式朗读,体会文章朴实的语言。

③学生根据自己情况即时背诵。

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疏通文意,试译小品文。

拥毳衣:拥,围裹。

毳衣,细毛皮衣。

,一白:一,全。

一芥(jiè):一棵小草。

芥:小草,形容船小。

更(gèng):还,大白:酒杯名客此:客,客居,作动词用。

,及:等到。

3、说一说:③①作者为什么“独”往湖心亭看雪?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方式。

《看雪》教学设计9篇

《看雪》教学设计9篇

《看雪》教学设计9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以下是漂亮的编辑帮助大家收集整理的《看雪》教学设计9篇。

《看雪》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文,划出生字。

收集台湾风景名胜的资料。

2、准备:北国雪景风光及音乐片段。

3、生字词卡片,文朗读录音带,中国地图。

【教学过程】一时一、复习导入1、大家还记得“识字3”里讲台湾岛的三字经吗?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一听?2、谈话:是啊,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的一部分,台湾人民本来就和我们是一家人。

可是由于各种原因,直到今天,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台湾人民还很难和祖国大陆的亲人团聚。

今天,我们学了《看雪》这篇文,就会更真切地体会到台湾人民远离祖国妈妈的心情。

二、初读文,学习生字1、自读文,划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小组内自查:注意读准翘舌音“省、橱、指、仗”和前鼻音“毯、银”。

3、出示“我会读”:台湾省商店橱窗指了指接着讲故事铺着雪毯银装打雪仗学生自由读、齐读、指名读。

4、借助游戏,巩固识字:⑴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⑴自编短文巩固识字:在省城长途汽车站的对面,有一家新开张的金店。

金店的橱窗里摆放着一闪闪发光的金银首饰样品。

金店地面上铺着红色的地毯。

妈妈看到玻璃柜里的一条银色的项链,便指着这条项链,问营业员多少钱。

营业员拿出这条项链说:“8000元,不讲价。

”妈妈接过项链,觉得挺不错,就买下了。

巩固识字是教学的难点。

以上环节,采用多种方法、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不断地复现所学的词语,让学生快快乐乐地认识生字,为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看雪景,读文1、出示中国地图,请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北京和台湾的位置。

读文,想象文描写的情景。

2、欣赏北国雪景风光音乐片。

3、自由畅谈:欣赏了北国冬日雪景,你想说些什么?4、假设你就是台湾的小朋友,你一定向往北京的雪景,那么带着对北京雪景的向往,再读文。

课文《看雪 》的教案

课文《看雪 》的教案

课文《看雪》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雪的特点和雪景的美丽。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和讨论,激发学生对雪的兴趣和好奇心。

(2)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短语,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练习。

(3)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好。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雪的美景,体会作者对雪的喜爱之情。

2. 生词和短语学习: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雪花”、“飘落”、“白茫茫”等,并进行口语练习。

3.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回答问题如“课文讲述了什么?”、“作者为什么喜欢雪?”等。

三、教学步骤1. 导入:展示雪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雪的印象和感受。

2. 课文朗读: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 生词和短语学习: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进行口语练习。

4.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回答问题如“课文讲述了什么?”、“作者为什么喜欢雪?”等。

5. 口语表达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短语,进行口语表达练习,如描述雪景、表达自己对雪的喜爱等。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评价。

2. 口语表达:评估学生在口语表达练习中的语言流畅性和准确性。

3.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大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看雪》课文。

2. 图片素材:雪的图片。

3. 教学卡片:生词和短语的卡片。

4. 录音设备:用于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看雪》教案范文

《看雪》教案范文

《看雪》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重点句子。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运用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欣赏美景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掌握。

(2)生词和重点句子的学习。

2. 教学难点:(1)生词的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欣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与雪相关的文章或诗词。

(2)询问学生对雪的印象和感受。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生词和重点句子,并做好笔记。

3.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答生词和重点句子的问题。

(2)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讲解生词和重点句子的含义和用法。

(2)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5. 想象与联想:(1)让学生发挥想象,描述自己看到的雪景。

(2)让学生联想雪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和感受。

6. 写作练习:(1)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感受,写一篇关于看雪的短文。

(2)学生互相交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

四、课后作业1. 让学生复习课文内容,巩固生词和重点句子。

2. 让学生收集其他关于雪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欣赏。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以及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并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个别辅导。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雪景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雪景之中,激发学习兴趣。

2. 互动教学:采用提问、讨论、分享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课堂活力。

3. 任务驱动: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9篇)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9篇)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9篇)《看雪》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品味写雪景语句的精妙。

2.感悟雪中赏景的深沉之情。

3.学习白描写景的手法。

学习重点:1.品味写雪语句的精妙。

2.学习白描写情手法。

学习难点:感悟张岱的深沉之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自古风花雪月之事,必能引起文人墨客心头的悸动,特别是遇到洁白的大雪,更是能触动他们容易骚动的心。

你所学过见过的诗词中带有雪的你记有多少呢?(学生做得,不一而足,教师要多鼓励,多赞扬)喔!同学们掌握的还真不少,足见大家的知识的渊博。

在刚才大家所展示的诗句中,柳宗元的《江雪》,我为觉得写雪最为突出,现在大家一起来吟诵一下吧!(学生吟诵)很好!大家从诗中看到了什么样的雪景?(学生可能说出多种情况,教师最后总结。

)这真是:天无飞鸟、路无行人,天寒地冻,万籁俱寂呀!从此雪景中你体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呢?(提示学生可以参考刚学过的《小石河潭记》的作者介绍)孤独,凄凉,因被贬而悲伤的情感。

同样是在冰天雪地之中,我们今天来看看清朝的张岱是什么样的心境呢?二、明确学习目标(学生读记)作者简介。

张岱: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寓居杭州。

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绝代文学名著。

三、踏雪赏景1.现在我们就跟随张岱一起来领略西湖雪景的美丽吧。

请齐读课文(学生齐读)找出文中张岱都看到了哪些雪景?学生找出: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雪景吧!“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读了此句你想到了哪句诗?学生答: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看雪》教学设计3篇

《看雪》教学设计3篇

《看雪》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预习与课堂检测,积累文言字词,理解文章大意。

2、通过诵读感知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感情,理解课文融情于景的写作特点。

3、反复朗读以至成诵,体味美丽的西湖雪景,了解白描手法。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知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感情,理解课文融情于景的写作特点。

【教学设想】一、文学常识本文是张岱的代表作,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

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淡淡的笔触融入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知一二,引导学生从注释中简单了解其生平,从文章分析中明白其孤傲脱俗的文人情趣。

二、教学思路作为文言文教学,朗读背诵和文言词语的积累是重点。

本课以读导学,通过五读环节,达成教学目标。

文言词语的积累,不单独讲,而将其放在预习检测部分。

学生已经理解了的,就不再讲;学生没理解的才作强调。

避免教学的枯燥乏味。

本文写景的特点是使用白描手法,勾画出融为一体的苍茫天地间堤、亭、舟、人的渺小和朦胧的美丽画面,引导学生体会和赏析。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诵读感知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感情,理解课文融情于景的写作特点。

要引导学生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基础上,体会作者寓情于景的思想感情,体悟作者的遗世独立、孤芳自赏。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预习】1.搜集描写西湖美景的诗文句子。

2.对照注释或查阅工具书,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文章大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过渡语:上课之前,我想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学过或看见过的描写雪景的诗文名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过渡语:很好,看来大家积累了不少古诗文,我们现在就一起来读一读这几句诗歌。

导入语:美丽雪景在我们的诵读中显得更具魅力了。

看来在不同的人的眼中与笔下,雪景各具特色。

看雪教学设计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8篇)

看雪教学设计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8篇)

看雪教学设计《看雪》教学设计(优秀8篇)《看雪》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认识10个生字。

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盼望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教学重点】1、认读10个生字。

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小朋友们看过雪吗?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个故事名字叫《看雪》,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2、看课题质疑二、自读课文,小组互助学习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正音。

2、小组内自查:注意读准翘舌音、前鼻音。

三、认记生字1、指导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发现认记生字的方法。

2、借助偏旁认记。

四、巩固练习五、扩展活动: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台湾的资料,包括台湾和祖国大陆的关系,台湾的风景名胜,台湾回归问题等。

第二课时一、导入1、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北京和台湾的位置。

再互相交流台湾的`资料。

2、学生回忆下雪的情景,并说说自已回忆后的感受。

二、感悟朗读。

1、假设自已就是台湾的小朋友带着对北京雪景的向往再读课文,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2、复习“识字3”中的“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把以前对台湾的了解运用到本课的学习中。

3、自读课文,提出问题。

4、小组交流解决各自所提问题。

5、各组挑选自己认为最有意思或最有价值的问题,提交全班讨论。

6、选择同学们共同关心的问题,引导大家读书、思考、表达。

7、通过教师范读、分角色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

【板书设计】看橱窗、看雪花看雪、盼、堆雪人想北京、打雪仗【作业设计】一、连一连。

pū tǎn jiǎng chú yín zhàng毯讲仗橱铺银二、看拼音写词语。

jīng shēn qí xiāng北()()体神()互()已()()办尤()故()()奇()手下()()水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看雪》教学设计篇二师:昨天咱们一起初读了课文看雪,学习了生字新词。

《看雪》 教案

《看雪》 教案

《看雪》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雪景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2)培养学生懂得分享、乐于助人的品质。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分析课文中所描绘的雪景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描绘的雪景细节及其象征意义的理解。

(2)学生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展示、音乐播放等方式,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不同场景的雪景,分析其特点及象征意义。

3. 朗读教学法:鼓励学生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提高表达能力。

4. 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表演,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翻译。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雪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雪景的喜爱和印象。

2. 朗读课文:(1)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2)教师引导学生跟读,纠正发音。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朗读并解释。

(2)教师总结并板书重点生字词。

4. 分析课文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不同场景的雪景,分析其特点及象征意义。

(2)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课文中,感受雪景的美妙。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9篇)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9篇)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3.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4.背诵课文。
(二)能力目标
1.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 2.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3.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文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但又 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意绪,应引导学生批判地对待,历史地分析。 教学重点
归纳:——痴行
2、请找出描写西湖雪景的句子,我们一起看看景物描写有没有怪异之处?
齐读“西湖夜雪图”:“雾凇沆砀…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问:请问,这段对“西湖夜雪图”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
明确: 景物特点:空寂、悠远、脱俗
写法:白描写法(简练朴素,不加渲染)
文中白描抓住了景物的特征来写,“一白”、“ 一痕”、“ 一点”、“ 一芥”、“ 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长与短、 点与线、 多与少、 动与静简洁概括,表现出空寂、悠远、脱俗的意味。 在这幅空寂、悠远、脱俗的“西湖夜雪图”中,张岱把自己融入了苍茫的宇
宙自然,天人合一,所以痴人眼中有痴景,人只是自然之景的一分子罢了。
归纳:——痴景
3、问:如此安静的环境,后文突然又写喝酒聊天什么的,是不是意境全破坏了?咱们先到对话中去找。来,请一同学读读“大 喜”一句。
问:客说“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此人”是哪种人,请填出来。
湖中焉得有此雅兴之人。
湖中焉得有此豪情之人。
人的心中寒冰一片呢,他笔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走进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二、检查预习
1、注音
更定 毳衣 雾凇 沆砀 一芥
2、解词

《看雪》的课堂教案设计

《看雪》的课堂教案设计

《看雪》的课堂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雪景的特点,以及作者对雪的感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学会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体会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

(3)学会从课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思维训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 描述雪景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雪的感受。

三、教学难点1. 学会从课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思维训练。

2. 体会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

3.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看雪》2. 多媒体设备3. 生字词卡片4. 雪花图片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雪花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雪的感受和经历。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辅导学生梳理思路。

(2)学生讨论课文中描述的雪景特点,以及作者对雪的感受。

5. 情感体验(1)学生闭眼想象课文中描绘的雪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7.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以“雪景”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创作。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展示雪花图片和播放雪的声音,为学生创造一个直观、生动的学习情境,增强学生对雪景的感知和体验。

《看雪》教案教学设计

《看雪》教案教学设计

《看雪》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看雪》,了解作者、作品背景及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感,增强对雪的喜爱和向往。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看雪》的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2)联系实际生活,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雪的向往:提问学生对雪的印象,引导学生分享自己见雪的经历。

(2)简介课文作者及作品背景,引入课文《看雪》。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汇报自学情况,教师点拨、指导。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2)全班交流: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创作一篇关于雪的短文。

(2)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展示优秀作品。

5. 情感拓展(1)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谈自己对雪的感受和期待。

(2)教师总结,引导学生珍惜美好生活,热爱大自然。

四、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学习,总结课文《看雪》的内容和主旨。

2. 回家后,与家人分享自己对雪的感受和期待,感受家庭的温暖。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3.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联系实际生活,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 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雪的美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7篇)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7篇)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7篇)《看雪》教学设计篇一在备课《湖心亭看雪》时总想选择一个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作为综合分析的突破点,引导学生理解文本。

一般来说,文章的标题、开篇、篇末那些带强烈感情的词语,有一定深度的议论抒情的句子,与理解课文内容关系密切的语言点,往往是我们教学问题设置的突破点。

思虑良久还是选择了“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为教学的突破口,设置主问题:“相公痴”中“相公”指谁?何以见得其“痴”?于是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便走近了张岱,了解到张岱的“痴”行和眼中的“痴”景;“更有痴似相公者”中“痴似相公者”指谁?他们与张岱一样吗?带着这个问题学生们再次走近,认识到张岱之“痴”是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此时变“走近张岱”为“走进张岱”,张岱自有自己用痴情与旷达酿造的纯美境界,普通人未能及也?!水到渠成,主问题设置卓见成效。

其实,在日常教学中,在“突破点”寻寻觅觅中,在抓住“突破点”设置适度合理有效的主问题反复思量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了。

看雪的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3.体会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4.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1.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2.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本文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但又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情绪,应引导学生批判地对待,历史地分析。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和闲情雅趣。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课型:赏读课教学方法:读读,说说,议议。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冬季,最浪漫的无疑是下雪,最美丽的无疑是银妆素裹的雪世界,你心中雪景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随张岱一同去湖心亭看雪。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1、湖心亭:位于西湖中,据说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在山上建成亭阁,取名“湖心亭”。

《看雪》教学设计(10篇)

《看雪》教学设计(10篇)

《看雪》教学设计(10篇)《看雪》教案篇一说课活动分课前说课和课后说课两种形式,不论是课前说课还是课后说课上述内容必须阐述清楚。

课前说课还应说疑点,说明在备课中自己拿不准的疑点,求教于其他教师。

课后说课还应包括学生学得怎样的教学效果评估。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看雪》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到您!《看雪》说课稿一。

说教材《看雪》是人教版第三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全文共11个自然段,通过一个在中国台湾教书的老师给孩子们讲述自己的童年在故乡北京冬天玩雪的情境,以及冬天的台湾省很难看到雪,通过中国台湾孩子渴望看雪玩雪的心情表现了中国台湾儿童与祖国大陆儿童盼望着祖国早日统一的共同心愿,课文的语言简洁生动,背后却蕴含了丰富真挚的情感。

全文以盼贯穿,中国台湾小朋友盼望去北京看雪,北京的小朋友也盼望和中国台湾小朋友一起玩,其中体会文中老师和小朋友对北京,对北京的雪的向往是本课重点之一。

体会中国台湾与大陆期盼祖国统一的心愿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认识省、店、橱等10个生字。

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引导学生在自主体会和朗读中感悟课文的思想感情。

4、重点: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难点: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两岸人民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

三、说学情二年级的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对雪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并且在学习本文之前,学生已通过《识字3》和《北京》的学习,对中国台湾和北京这两个地方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的关系也有一定的认识。

又因为二年级学生好奇,正处于识字和词汇语句积累阶段,因此生字学习,优美语句的品读还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根据儿童的已有认知规律,把实践与认识结合起来,让学生自主发现,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丰富学生语言感受能力。

四、说教法学法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结合教材特点和二年级学生思维活跃,爱动脑筋,乐于表达,乐于交流的学习特点,采取了自主识字、自读体验法、创设情境、激发想象等方法,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课文《看雪》教学设计
小学课文《看雪》教学设计
《看雪》是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共11个自然段,讲在冬天,我国台湾省很难看到雪,北京却能看到雪,通过看雪表现了宝岛台湾的儿童与祖国大陆的儿童盼望着祖国早日统一的共同心愿。

教学本课,教师应培养学生理解字词句的能力,体会句子的意思,弄清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1、出示日月潭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转入课题:台湾四季常青,很少见雪,只有过春节的时候,孩子们才能在商店的橱窗里看到美丽的雪景。

2、运用课件展示北方雪景图,引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下雪的景致,及孩子们在雪地里嬉闹的情境。

二、初步感知,情感体验
1、教师配音范读课文,学生闭目想像课文再现的画面。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借助拼音,熟读课文。

3、同桌互相听读课文,帮助对方纠正误读的地方。

4、圈出生字,同桌交流记住字音和字形。

5、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给同学们听,检查读课文的情况。

三、融入情感,愉快教学
1、自学课文,与自己的学习伙伴交谈一下自己明白了什么。

2、结合课文提出问题,同学帮助解决,教师点拨如何解决难点。

3、引导学生品析词句:第*自然段一共写了几句话?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在这段中你喜欢哪个词语,为什么?
4、学习第3~11段,看看孩子们向教师提出了哪几个问题,把他们提的问题用横线画下来。

指导学生在读中设疑、质疑、逐步解疑。

你看见过真的雪吗?你是在哪儿见过的?北京离这儿很远吧?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
5、请同学们看课件雪景图,然后闭上眼睛想像雪景,听教师描述第9自然段,让学生进入情境。

(看到雪花纷纷扬扬,看到大地铺上了厚厚的白雪,看到孩子们在堆雪人、打雪仗的开心世界。

)6、看到北京孩子玩雪的情境,想像台湾孩子们的心情会怎样?(羡慕,想到北京去看雪。


7、老师是怎么说的呢?盼着是什么意思?(北京的小朋友也盼望台湾的小朋友能到北京来。


8、让学生提出问题,品析词、句、段。

在这几段中你喜欢哪些段落,为什么?喜欢哪些词语、哪些句子,为什么?
9、分组讨论:你希望台湾的小朋友到北京来吗?两岸小朋友的愿望能实现吗?(充分发表学生自己的意见。


10、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第3~11自然段中学生的四问和老师的三答。

四、加深理解,情感升华
教师小结:是啊,台湾省是祖国的宝岛,它在大陆的东南端,台湾小朋友永远是我们祖国大家庭中的一员,不久的将来,海峡两岸的小朋友一定会相聚在北京。

五、拓展训练,表达心声
小朋友们,我们学了《看雪》这篇课文,你们想对台湾的小朋友说些什么?让学生大胆地发挥创造性想像,把各自的心里话说出来。

学生的情感是丰富的,更是神奇的,教学《看雪》这篇课文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爱国热情,促进情感体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行爱国主义的情感熏陶,更好地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