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的利与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化的利与弊
李:刚才陈双荣讲了经典全球化理论、帝国主义与全球化等。白晓兰补充了反全球化的原因、特点、表现和意义等等。接下来我们几个想对全球化的利与弊这个问题进行一个简单的对话。我们都知道,全球化是新经济的重要内容之一。经过新经济的催发, 全球化如同一股大潮, 汹涌奔腾, 势不可挡, 席卷了地球村里的每一个人。
梁: 其实, 这并不是什么新经济。跨国经营, 是资本内在的扩张的本质所决定的。早在中世纪, 跨越民族国家边界的贸易就已经进行了。在20世纪初, 商品、资本、人员的跨国界流动是很活跃的。英国在191 4年顶峰时代, 净资本的外流占GDP的9%, 比日本、德国80年代的资本外流量还高。是30年代的大萧条, 使各国政府相继控制资本, 以免大量流出而产生金融危机。二战后, 在西方国家之间跨国经营又成为潮流, 只是由于冷战的对峙而受到局限。20世纪90年代, 冷战结束了, 世界进入了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而以信息产业为先锋的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 拉近了世界的距离, 全球化成为一股汹涌的大潮。可以这样说, 市场经济是全球化的本质动力, 跨国公司是全球化的急先锋, 高新技术是全球化的助推器。
覃:是的。正因为如此, “全球化”一词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到1992年, 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在联合国日的致词中说:第一个真正的全球化的时代已经到来。前任秘书长安南也认为:全球化是一个事实。
20世纪末,资本、商品、人员、服务甚至是知识, 都开始了大规模的跨国界流动。据当时的英国《焦点》杂志统计, 世界上有7500万人就职于外资公司, 美国境外至少有2 500万人在为美国公司工作。所以,21世纪的人类社会, 就必然地进入了一个全球化的时代。
李:但是我认为这不是一件好事。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把市场经济消极的东西也同时全球化了, 污染全球化, 移民全球化, 疾病传染全球化, 生态破坏全球化, 毒品泛滥也全球化。即使经济全球化, 也不是所有人的福音。全球化能带来许多好处和机会, 也必将造成许多混乱和不和谐。正如日本报刊所说, 这个全球化是美国的全球化, 充其量是发达国家的全球化, 发展中国家是被动地被纳入其中的。全球化给这个世界造成了更大的不平等。对于全球化, 不是所有人都为之欢呼的。
覃:我不赞同国泉同学的观点。我认为,全球化是一股历史的大潮、时代的大潮, 就像所有人都必然随着地球自西向东转动一样, 不是你加不加入的选择, 而是自觉不自觉地被纳入其中, 是不可抗拒的。发展中国家决不能置身其外, 关键是如何兴利除弊、主动迎战。
梁:是的。我们无法想象一个国家能在封闭的状态下实现发展与腾飞。参与全球化, 是发展中国家后来居上的必由之路。利用全球化的机遇, 发挥”后发效应”, 弥补资本形成的先天不足, 获得更多的技术选择和市场选择的机会, 借发达国家产业梯度转移之机, 加速工业化, 现代化的进程。积极参与全球化, 并不意味着接受“西化”走入“陷阱”。那种认为必须摆脱全球化、走民族主义的道路的观点, 是行不通的。
覃:封闭意味着落后,落后就要挨打。这是近代中国历史证明的真理。中国之所以能在近三十多年里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其中重要一条, 我认为就是坚持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我们提出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方针, 将大步走出国门, 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潮。
李:你们两个说的有一定道理。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 这个全球化是西方主导的。其理论基础是政治上保守、经济上反对国家干预、追求所谓“竞争性秩序”的新自由主义。米尔顿·弗里德曼在《资本主义与自由》中说, 任何追求反市场政策的政府都是反民主的;生产、分配、交换和社会组织都由市场力量决定。这实际上是奉行着弱肉强食的“丛林规则”。安东尼·吉登斯,也写了很多的全球化的著作。哈贝马斯甚至设计了“后民族国家格局”。他们认为, 人们生存于一个全球的“竞争性秩序”之中, 国家的力量挡不住全球化的力量; 市场不再是国家的了, 而是全球的; 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 政治、文化、法律和价值观念等都应全球化。
梁:正因为是这样, 在20世纪末出现了一股反全球化的浪潮。在西雅图召开世界贸易组织会议时, 来自全球各地的几万人把那个城市闹得翻天覆地。人们抗议的主题, 不外是全球化加剧了生态破坏, 加剧了贫富分化的不平等愈演愈烈, 抗议在全球化中很少听到发展中国家的声音。
覃:金风说得对。在全球化的过程中, 发展中国家处于弱者的地位, 好像他们应该反对全球化似的。其实恰恰相反, 这些反全球化的人们, 主要来自发达国家。他们当中的确有担忧跨国公司追逐利润破坏生态环境、加剧财富分配不平等的正义之士, 但也有不少人担心开放国内市场,可能会使他们的工资降低、甚至会丢掉饭碗等。
李:这种反全球化的浪潮恰恰说明了, 在强大的资本力量无孔不入而却缺乏有效管理的情况下, 全球化导致了一股无政府主义倾向的泛滥。
梁:随着全球化的进程, 穷国与富国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了。同时这一进程也带来了基于教育和知识不平等基础之上的“种族歧视”。但是,尽管如此, 正如我刚才所说的:发展中国家并不反对全球化。他们反对的是全球化中的不合理的规则和秩序, 反对一些发达国家全面市场自由的虚伪。冷战结束后, 就连几个最封闭的国家都缓慢地对外开放。现在几乎所有发展中国家的政府, 都渴望平等地加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
李:是的。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是全球化的推动者。这就如一个竞技场, 他们是运动员
, 同时他们也是规则的制定者, 而且还是裁判, 这对于被动地加入其中的发展中国家来说,
自然是不平等的。这就是随着全球化的进展, 一些国家却越来越贫穷的原因, 也是不少人批判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贸组织的原因。而且鼓吹全球化最起劲、总是攻击别人封锁市场的美国, 实行一种双重标准, 国内市场并不全面开放。
梁:说到全球化。我们还不得不提到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是全球化的最重要的载体和主角。全球化使得跨国公司不仅在经济上, 而且通过各种各样的社会阶层、通讯网络、市场关系和生活方式, 超越了民族国家的疆界。
李:全球化的一个代价是民族国家的功能被削弱。这是一系列因素作用的结果, 其中包
括国际资本日益增强的流动性、市场全球化、国际经济组织的功能以及日益增强的国际竞争。这使得各国原有的体制、政治领导能力、社会设施、政策体系、价值观念和文化都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