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和氮的氧化物测试题
2020届福建省泉州重点中学高三11月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二)化学试题(解析版)

2020届福建省泉州重点中学高三11月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二)化学试题(解析版)1.我国的科技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甲醇制取低碳烯烃”技术可获得聚乙烯原料B. “嫦娥四号”使用的SiC―Al材料属于复合材料C. 5G芯片“巴龙5000”的主要材料是SiO2D. “东方超环(人造太阳)”使用的氘、氚与氕互为同位素【答案】C【解析】【详解】A. “甲醇制取低碳烯烃”技术可生产乙烯,乙烯是制备聚乙烯的原料,故A正确;B. SiC―Al材料是SiC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故B正确;C.计算机芯片的主要材料是单质Si,故C错误;D. 氕、氘、氚质子数都是1,中子数分别是0、1、2,所以互为同位素,故D正确;选C。
2.2019 年是“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
1869 年门捷列夫把当时已知的元素根据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排列,准确预留了甲、乙两种未知元素的位置,并预测了二者的相对原子质量,部分原始记录如下。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甲位于现行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第ⅢA族B. 原子半径比较:甲>乙> SiC. 乙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强于CH4D. 推测乙的单质可以用作半导体材料【答案】C【解析】【详解】从示意图可以看出同一行的元素在同一主族,同一列的元素在同一周期,甲元素与B和Al在同一主族,与As同一周期,则甲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是第四周期第ⅢA族,为Ga元素,同理,乙元素的位置是第四周期第ⅣA族,为Ge元素。
A.从示意图可以看出同一行的元素在同一主族,同一列的元素在同一周期,甲元素与B和Al在同一主族,与As同一周期,则甲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是第四周期第ⅢA族,A项正确;B.甲元素和乙元素同周期,同周期元素核电荷数越小半径越大,甲元素的原子序数小,所以甲元素的半径大于乙元素。
同主族元素,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大,乙元素与Si同主族,乙元素核电荷数大,原子半径大,排序为甲>乙>Si,B项正确;C.同主族元素的非金属性从上到下越来越弱,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来越弱,元素乙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弱于CH4,C项错误;D.乙为Ge元素,同主族上一个元素为硅元素,其处于非金属和金属元素的交界处,可用作半导体材料,D 项正确;本题答案选C。
高中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测试题(含答案)

B.为保护草场,减少沙化,要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
C.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灾害,应将其天敌引入我国
D.对于珍稀濒危物种,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并买卖
5.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臭氧层能降低太空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
B.人类活动对大量野生生物的灭绝没有影响
(2)为筛选适合白洋淀镉污染修复的沉水植物,用不同浓度镉溶液处理本地4种沉水植物4天后,检测其对镉(Cd)的耐受性和富集能力,结果如表和图。
沉水植物
半数抑制浓度
(mg·L−1)
黑藻
0.51
狐尾藻
0.81
金鱼藻
0.03
菹草
0.12
(半数抑制浓度是指抑制沉水植物半数生长的外部Cd浓度)
表数据显示4种沉水植物中对镉的耐受性最大的是________。结合图1的实验结果,选择黑藻和菹草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对象,不选用狐尾藻和金鱼藻的原因是_______。
A.SO2的排放B.氟利昂的泄露
C.PM2.5的含量升高D.燃料的不完全燃烧
3.下列有关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是的
A.臭氧减少将危及地球上所有生物
B.化石燃料的燃烧使CO2的全球平衡受到严重干扰
C.全球气候变暖可使农业生产能力提高
D.酸雨中所含的酸,主要是硫酸和硝酸
4.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正确的是
C.对岛上的动物进行物种多样性研究,应采用样方法
D.对该群岛进行生物多样性研究,应包括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两个方面
19.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当今主题,人们进行植树造林,并在许多城市建造了湿地公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 专题 常见氮肥及其使用 氮氧化物的无害化处理 (2)

专题7分层作业11 常见氮肥及其使用氮氧化物的无害化处理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1.下列氮肥中,不含铵根离子的是( )A.碳铵B.硫铵C.硝酸钾D.氨水2.(河北唐山高一期末)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铵态氮肥加入草木灰,可替代复合肥B.碳酸氢铵易溶于水,可用作氮肥C.氨易液化,可用来作制冷剂D.铁与浓硝酸不反应,可用铁槽车贮运浓硝酸3.硫和氮及其化合物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但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造成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汽车尾气中含有NO、CO等多种大气污染物B.CO2、NO2和S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成因C.雷雨天气有少量HNO3降落地面,可促进植物生长D.工业废气中的SO2可采用石灰法进行脱除4.欲同时对农作物施用含N、P、K三种元素的化肥,现有:①K2CO3,②KCl,③Ca(H2PO4)2,④(NH4)2SO4,⑤氨水。
最适合的组合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②③⑤5.尿素是人工合成的有机物,其结构简式为。
下列关于尿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尿素是一种氮肥B.尿素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一种产物C.尿素在水中可以电离出N H4+D.尿素的分子式为CH4N2O6.根据表中所列化肥的性质,从下列使用注意事项中选择合适的项(可选多项)填入表中。
a.贮存和运输时要密封,不要受潮或暴晒;施用后要盖土或立即灌溉。
b.不要与碱性物质混放或混用。
c.不能与易燃物质混在一起;结块时,不要用铁锤砸碎。
d.不宜长期使用。
编化肥性质使用注7.(北京丰台区高一期末节选)氮肥的制备和应用,其主要转化途径如下(转化所需试剂及条件已略去):N2→NO2→HNO3硝酸盐(如NH4NO3)。
(1)写出NO2→HNO3的化学方程式: 。
(2)将HNO3转化为NH4NO3,列举两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M:(填化学式)。
B级关键能力提升练8.下列对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复合肥料就是多种化肥的混合物,大量使用可以促进农作物生长、增产B.农药能破坏害虫与天敌间的生态平衡,造成害虫数量增加C.大量使用农药时,残留在农作物上的农药会危害人体健康D.过量的化肥随雨水流入水域,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产生水华、赤潮等污染现象9.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B.春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应把“爆竹声声辞旧岁,总把新桃换旧符”发扬光大C.工业上燃烧煤时,加入少量石灰石是为了减少CO2的排放D.“雾霾天气”“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PM2.5”等都与汽车尾气排放有关10.(河北石家庄高一阶段练习)用ICP/SIFT方法可将汽车尾气中的NO x(x≥1)和CO转化为无污染的气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整个过程中Zn+作催化剂B.反应过程中涉及的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C.过程Ⅰ中发生的反应为Zn++2NO x N2+Zn2++2xO-D.总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x11.研究表明,氮氧化物(NO x)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硫、氮氧化物对人体、环境的危害酸雨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硫、氮氧化物对人体、环境的危害酸雨一、单选题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化学与环境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与2.5微米的颗粒物,这些颗粒分散在空气中都会形成胶体B.C、N、S的氧化物会使雨水的pH<7,因此我们把pH<7的雨水称之为酸雨C.含磷合成洗涤剂易于被细菌分解,故不会导致水体污染D.为了减少煤燃烧废气中SO2的含量,可以加入适量的石灰石2.“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A.森林遭到乱砍滥伐,破坏了生态平衡B.工业上大量燃烧含硫燃料C.汽车排出大量的尾气D.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3.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说法错误的是A.燃料的脱硫脱氮、SO2的回收利用和NO x的催化转化都是减少酸雨产生的措施B.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C.二氧化碳可用作镁燃烧的灭火剂D.Ba2+浓度较高时危害健康,但BaS04可服入体内,作为造影剂用于X射线检查胃肠道疾病4.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方法之一。
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金属冶炼方法与金属活泼性有很大的关系,银和汞可以用热分解的方法冶炼B.某雨水的pH小于5.6,说明雨水中一定溶解了SO2C.某八宝粥商标中注明没加蔗糖,所以糖尿病人可以放心食用D.将镁片和铝片分别投入浓NaOH溶液,只有铝片表面产生气泡,说明铝比镁活泼5.研究表明,大气中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受紫外线作用可产生二次污染物——光化学烟雾,其中某些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整个过程中O3作催化剂B.反应III的方程式为O2+O===O3C.光化学烟雾中含甲醛、乙醛等刺激性物质D.反应I、反应Ⅱ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6.生活、科技、社会活动中,不正确的说法有A.石墨可用作原子核反应堆的电极材料和慢化剂等B.雨水的pH值一般小于7C.Cl2、O3、ClO2、皆可用作饮用水的消毒剂D.AgI和干冰都可用于人工降雨7.化学与生成、生活等密切相关。
202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常考题型18氮及其化合物含解析

氮及其化合物一、单选题(共15题)1.硫和氮及其化合物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但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造成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O2和SO2均为红棕色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酸雨的主要成因B.汽车尾气中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为NO、SO2和PM2.5C.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空气中的NO和NO2作为肥料,实现氮的固定D.工业废气中的SO2可采用石灰法进行脱除2.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有关Cu、稀硝酸、稀硫酸化学性质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①中溶液呈蓝色,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说明HNO3被Cu还原为NO2B.实验③中滴加稀硫酸,铜片继续溶解,说明稀硫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的强C.实验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Cu(NO3)2+4H2SO44CuSO4+2NO↑+4H2OD.由上述实验可得出结论:Cu在常温下既可以和稀硝酸反应,又可以和稀硫酸反应3.下列对有关实验操作及现象的结论或解释正确的是A.A B.B C.C D.D4.“绿色化学实验”已走进课堂,下列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的是①实验室收集氨气采用图1所示装置②实验室做氯气与钠的反应实验时采用图2所示装置③实验室中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盐酸和浓氨水做氨气与酸生成铵盐的实验④实验室中采用图3所示装置进行铜与稀硝酸的反应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5.下列关系图中,A是一种正盐,B是气态氢化物,C是单质,F是强酸。
当X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时都有如下转化关系(其他反应产物及反应所需条件均已略去),当X是强碱时,过量的B跟Cl2反应除生成C外,另一产物是盐酸盐。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当X是强酸时,A、B、C、D、E、F中均含同一种元素,F可能是H2SO4B.当X是强碱时,A、B、C、D、E、F中均含同一种元素,F是HNO3C.B和Cl2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D.当X是强酸时,C在常温下是气态单质6.向27.2gCu和Cu2O的混合物中加入某浓度的稀硝酸0.5L,固体物质完全反应,生成NO和Cu(NO3)2,在所得溶液中加入1.0mol/L的NaOH溶液1.0L,此时溶液呈中性。
专题4硫与环境保护单元测试卷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一化学苏教版(2020)必修第一册

专题4 硫与环境保护 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物质的性质、用途正确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明矾溶液呈酸性,可用于净水B .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铅笔芯C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干燥2OD .23Na SiO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作防火材料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于2021年10月24日发布,提出五方面主要目标: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仍然是当前人类利用最多的常规能源B .燃煤中添加石灰石,可以减少SO 2、CO 2的排放,防止污染环境C .通过“人工光合作用”以二氧化碳为原料合成淀粉有利于推动碳中和D .减少火力发电,推广风力、光伏发电等措施有利于实现碳达峰3.向2FeBr 和2FeI 的混合溶液中通入氯气至恰好完全反应,2+--Fe I Br 、、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还原性:+--2I <Br <FeB .通入氯气的总量为5molC .若反应过程中滴入KSCN 溶液,呈血红色,则()2n Cl >amolD .c 点时加入过量NaOH 溶液,反应后溶液中只含++--Na H Cl OH 、、、四种离子4.下列空气污染物与其主要来源对应错误的是A.A B.B C.C D.D5.建设生态文明、和谐发展的美丽安徽,需要全省人民共同努力。
下列说法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A.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B.大力开发使用化石能源C.大力植树造林、保固水土D.对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进行标准化处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6.“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NaClO)、洁厕液(主要成分为HCl)是生活中常见的消毒剂、清洁用品,二者混合使用会产生毒气(Cl2)。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化学必修一课时训练24氮和氮的氧化物大气污染 Word版含答案

课时训练24氮和氮的氧化物大气污染一、NO、NO2的性质1.下列关于NO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NO是红棕色气体B.常温常压下,NO不能与空气中的氧气直接化合C.含等质量氧元素的NO和CO的物质的量相等D.NO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解析:本题考查的是NO的性质,要留意分清NO与NO2性质的差异。
答案:C2.农业上有一句俗语“雷雨发庄稼”,该过程发生的下列变化中不正确的是()A.N2+2O22NO2B.3NO2+H2O2HNO3+NOC.2NO+O22NO2D.HNO3与土壤中的矿物作用生成硝酸盐解析:在放电条件下,N2和O2反应生成NO,不是NO2。
答案:A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NO2能与水反应生成硝酸,故NO2为酸性氧化物B.可用排空气法收集NO和NO2C.NO2与溴蒸气的鉴别可用NaOH溶液,溶于NaOH溶液得无色溶液的是NO2,得橙色溶液的为溴蒸气D.NO2是大气污染物之一解析: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NO2不是酸性氧化物,A错误;NO与空气的密度接近且NO能与氧气反应,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B错误;NO2、溴蒸气分别与NaOH溶液作用均得无色溶液,所以NaOH溶液无法将NO2与溴蒸气区分开,C错误。
答案:D4.关于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种气体都是无色、有毒的气体,且都可用NaOH溶液吸取以消退对空气的污染B.二氧化硫与过量的二氧化氮混合后通入水中能得到两种常用的强酸C.两种气体都具有强氧化性,因此都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D.两种气体溶于水都可以与水反应,且只生成相应的酸解析: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都是酸性氧化物,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
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是SO2能与有机色质发生化合反应。
二氧化硫不具有强氧化性。
答案:B二、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计算5.将15 mLNO和15 mLNO2的混合气体,通入倒置水槽布满水的试管中,最终在试管中能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A.20 mLB.15 mLC.10 mLD.5 mL解析:本题涉及的化学反应为3NO2+H2O2HNO3+NO,15mLNO2溶于水生成5mLNO,故最终在试管中收集到20mLNO。
高中苏教版化学必修1专题4《硫、氮和可持续发展》专题测试卷

专题4《硫、氮和可持续发展》专题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某100 mL混合液中,硝酸和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0.4 mol·L-1和0.1 mol·L-1。
向该混合液中加入1.92 g铜粉,加热使反应发生完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忽略反应前后溶液体积变化)()A.所得溶液中c(Cu2+)=0.225 mol·L-1 B.所得溶液中c(Cu2+)=0.03 mol·L-1C.所得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448 L D.反应中转移0.06 mol的电子2.实验室常用下图装置进行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或试剂的选用错误的是()A.甲试管内溶液变为蓝色B.乙试管中品红溶液红色褪去C.棉花上喷入的溶液可能为氢氧化钠溶液D.棉花上喷入的溶液可能为饱和碳酸钠溶液3.在碳、氮、硫的氧化物中,许多是工业上重要的化工原料,但是当它们分散到空气中时,会带来很多环境问题。
下列有关这些元素的氧化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氢能等新能源将有利于减少这些氧化物的产生B.这些氧化物使雨水的pH<7,我们把pH<7的雨水称之为酸雨C.氮与硫的氧化物还能直接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引发呼吸道疾病D.“温室效应”与二氧化碳的排放有着直接的关系4.下列实验最终能看到白色沉淀的是()A.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通入氯化钙溶液中B.过量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C.过量二氧化硫通入氢氧化钡溶液中D.过量二氧化碳通入硅酸钠溶液中5.某食品袋内充有某种气体,其成分可能是()A.氧气B.氮气C.氯气D.氢气6.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下列因果关系成立的是()A.因为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所以稀有气体不能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B.因为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吸纯氧保持健康C.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D.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卫星变轨发动机的燃料7.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A.液氨B.氨水C.漂白粉D.氯水8.将SO2通入一定量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该溶液溶质组成不可能为()A.Na2SO3和NaOH B.NaHSO3C.NaHSO3和Na2SO3 D.NaOH和NaHSO39.下列物质久置在敞口容器中,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同时溶液质量增加的是()A.澄清石灰水B.浓硫酸C.浓盐酸D.氯化铁溶液10.将24 mL的二氧化氮、一氧化氮混合气体和12 mL的氧气通入倒立在水槽中盛有水的量筒内,充分反应后,量筒里液面上升,最终剩余3 mL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一氧化氮的体积为()①16 ml②16.5 ml③7.5 ml④6 ml⑤18 ml⑥12 mlA.①②B.⑤⑥C.③④D.②④11.下列关于浓硫酸和稀硫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常温时都能与铁发生反应,放出气体B.加热时都能与铜发生反应C.硫元素的化合价都是+6价D.都能作为气体的干燥剂12.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将①中的浓硫酸滴入②中,预测的现象与结论相符的是()A.若②为浓盐酸;产生大量气体产生;说明硫酸的酸性比盐酸强B.若②为铜片;有气泡产生,底部生成灰白色固体;说明浓硫酸有强氧化性C.若②为蓝色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变为白色;说明浓硫酸有吸水性,发生物理变化D.若②为蔗糖;白色固体变为黑色海绵状,有气体放出;说明浓硫酸有脱水性、氧化性13.将体积为V的试管充满NO气体,如图进行实验。
2025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硫及其氧化物练习题(解析)

2025届高考一轮复习 硫及其氧化物一、单选题1.在下列反应中硫元素只表现氧化性的是( ) A .2Al +3S=====△Al 2S 3B .S +2H 2SO 4(浓)=====△2H 2O +3SO 2↑ C .H 2S=====△H 2+SD .3S +6NaOH=====△2Na 2S +Na 2SO 3+3H 2O 答案 A解析 A 项,该反应中S 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S 只体现氧化性,正确;B 项,该反应中S 的化合价由0价、+6价变为+4价,S 体现还原性和氧化性,错误;C 项,该反应中S 的化合价由-2价变为0价,S 只体现还原性,错误;D 项,该反应中S 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4价,S 体现氧化性和还原性,错误。
2.下列关于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硫的非金属性较强,在自然界中只以化合态存在B .可用水溶解过滤分离硝酸钾和硫黄的混合物C .硫与金属或非金属反应时都作氧化剂D .硫的氧化性比氯气强 答案 B解析 硫的非金属性虽然较强,但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既有化合态又有游离态,故A 错误;硝酸钾易溶于水,而硫难溶于水,所以可用水溶解过滤分离硝酸钾和硫黄的混合物,故B 正确;硫与金属反应时作氧化剂,与非金属反应时既可作氧化剂,也可作还原剂,故C 错误;硫的非金属性比氯弱,所以硫的氧化性比氯气弱,故D 错误。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残留在试管内壁上的硫可用热的NaOH 溶液除去B .硫单质与变价金属反应时一般生成低价态的金属硫化物C .汞蒸气有毒,实验室里不慎洒落一些汞,可撒上硫粉进行处理D .单质硫或含硫物质燃烧时,氧气少量时生成SO 2,氧气足量时生成SO 3 答案 D4.单质硫与可溶性硫化物溶液作用生成多硫化物,如Na 2S(aq)+(x -1)S===Na 2S x (x 一般为2~6);多硫化物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易歧化;As 2S 3+2Na 2S 2(aq)===As 2S 5+2Na 2S 。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测试题(1)

一、选择题1.如图是氮氧化物(NO x)储存还原的工作原理:NO x的储存过程与还原过程在不同时刻是交替进行的。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还原”过程中,Ba(NO3)2转化为BaOB.在储存还原过程中,Pt作催化剂C.在储存还原过程中,参加反应的NO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D.若还原性气体为H2,则参加反应的H2与生成的N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5∶12.新教材实验,如图所示,在注射器里吸入20mLNO(标况),然后吸入5mL水。
若再吸入30mL空气(标况,O2占15计算),夹住弹簧夹,让内外大气压相同,观察。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可观察到注射器内气体由无色变成红棕色,最后变成无色B.可观察到注射器的活塞缓缓向右移动C.最终剩余气体体积约为36mLD.所得硝酸溶液的浓度约为0.07mol/L3.可用于检验SO24的试剂是A.稀硝酸B.NaOH C.BaCl2D.KNO34.固体粉末X中可能含有Cu、FeO、Fe2O3、NaHCO3、Na2CO3、Na2S2O3、NaAlO2中的若干种。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确定该固体粉末的成分,取X进行连续实验,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乙和气体丙都为纯净物B.固体粉末X中一定含有FeO、Na2S2O3、NaAlO2,可能含有NaHCO3、Na2CO3C .溶液丁中一定含有H +、Fe 2+,可能含有Fe 3+D .溶液甲中一定含有AlO 2-,可能含有CO 23-5.运输化学药品浓硫酸的车辆,应该张贴的标志为( )A .B .C .D .6.下列各组物质,不满足组内任意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发生反应的是( )甲乙 丙A()()32Fe NO aq()32NH H O aq ⋅ ()3HNO aqB NaOH(aq) ()3NaHCO aq ()24H SO aqC ()2SiO s C(s)()2H O gD()2Cl g ()3FeBr aqNaI(aq)A .AB .BC .CD .D 7.下列化合物能由两种单质直接化合生成的是 A .FeCl 2B .NO 2C .CuSD .SO 28.下列有关实验描述正确的是A .在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证明其中含有CO 2-3B .要证明某烧碱溶液中可能含有Cl -,应先加稀盐酸酸化,再滴加AgNO 3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其中含有Cl -C .焰色反应时,观察到火焰呈黄色,可以推测肯定含钠元素,可能含钾元素D .在某溶液中加入BaCl 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盐酸,沉淀不溶解,证明其中含有SO 2-49.如图所示,试管中盛装的是红棕色气体(可能是混合物),当倒扣在盛有水的水槽中时,试管内液面上升,但不能充满试管,当向试管内鼓入氧气后,可以观察到试管中液面继续上升经过多次重复后,试管内完全被充满,原来试管中盛装的气体是A .可能是N 2和NO 2的混合气体B .可能是NO 2一种气体C .一定是NO 与NO 2的混合气体D .一定是NO 2气体10.某废催化剂主要成分有SiO 2、ZnO 、ZnS 和CuS 。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测试题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测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8 分)答题卡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答案一、务实双基(每小题 4 分,共32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在一定条件下,下列各物质均可作氧化剂的是()- B.MnO4- F2 HNO3A.Br 2 O2 I3+ Na+ K C.HClO Cl2 Cl-C.Fe2、用下列方法制取O2①KClO3 受热分解②Na2O2加水③H2O2 溶液中加入MnO2④HgO 加热分解为O2 和Hg。
若制得相同质量的氧气,反应中上述物质的电子转移数目之比为:()A.3:2:1:2:4B.1:1:1:1:1C.2:1:1:2:2D.1:2:1:2:12+Y2- 3、单质X与Y相互反应生成化合物X。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①X被氧化②X是氧化剂③X具有氧化性④XY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⑤XY中的Y2- 具有还原性⑥XY中的X2+具有氧化性⑦Y 的氧化性比XY中的2+氧化性强XA. ①④⑤⑥⑦B. ①③④⑤C. ②④⑤D. ①②⑤⑥⑦2++yH++O 3++H 3+的判断正确的是()4、在xR 2=mR 2O的离子方程式中,对m和R3+是氧化产物 B. m=2y ;R3+是氧化产物A.m=4 ;R3+ 3+C.m=2 ;R 是还原产物D. m=y/2 ;R是还原产物)参与反应时,既可作为氧化剂,也可作为还原剂。
当它作为5、亚硝酸(HNO2氧化剂时,可能生成的产物是()A. 氨气B. 硝酸C. 二氧化氮D. 三氧化二氮6、根据反应CuSO4+FeS2+H2O→Cu2S+FeSO4+H2SO4 , 判断1molCuSO4 能氧化硫元素的物质的量是()A.3/14B.1/7C.5/7D.4/77、下列反应中,属于一种元素氧化两种元素的氧化还原反应是()点燃高温A、2H2S+3O2 2H2O+2SO2B、4FeS2+11O2 2Fe2O3+8SO2△C、2KMnO 4===K 2MnO4+MnO2+O2↑D、2CO2+2Na2O2 2Na2CO3+O2↑8、在反应2H2S+SO2 3S↓+2H20 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硫元素的质量比为()A.1:2 B.2:1 C.17:32 D.16:17二、提高能力(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n-离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把Mn2+离子氧化为MnO4-,若R2O8n-离子变为9、R2O82-离子,又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 2,则n 的值为RO4()A.4B.3C.2D.110、现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FeCl2+bKNO3+cHCl=d FeCl3+eKCl+f X+gH2O若b=1,d=3,X为生成物,其分子式应为( )A. NH4ClB. NO2C. NOD. N 22+能氧11、11P + 15CuSO4 + 24H2O = 5Cu3P + 6H 3PO4 + 15H 2SO4 , 反应中,1molCu化P的物质的量是()A.2/5molB.11/5molC.1/5molD.1/3mol12、用硫酸酸化的CrO3 遇酒精后,其颜色会从红色变为蓝色,这个现象可以测定司机是否酒后驾车。
高中化学必修2 20192020学年第5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单元测试题

单元素养评价(五)(第五章)(90分钟100分)【合格性考试】(60分钟7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1.(2019·全国卷Ⅰ)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解析】选A。
氧化铁是红色的,俗称铁红,所以瓷器的青色不来自氧化铁。
2.(2019·泰州高一检测)下列物质中不能用化合反应的方法制得的是( ) ①SiO2②H2SiO3③Na2O2④Al(OH)3⑤FeCl3⑥CaSiO3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⑤D.②④【解析】选D。
①Si+O2SiO2;③2Na+O2Na2O2;⑤2Fe+3Cl22FeCl3;⑥CaO+SiO2CaSiO3;②无法通过化合反应来制备;④一般用铝盐和氨水反应来制备,但不属于化合反应。
3.氮、氧、硫、氯是四种重要的非金属元素,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NO在加热条件下才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B.氮、硫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溶液均具有很强的氧化性C.Cl2不与硫化钠溶液反应D.四种元素的单质中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N2,其次是硫【解析】选D。
NO在常温下即可与空气中的O2反应,A错误;稀硫酸的氧化性较弱,B 错误;Cl2与硫化钠溶液反应生成S和NaCl,C错误。
4.由下列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由SiO2不能与水反应生成H2SiO3可知,SiO2不是酸性氧化物B.由SiO2+2C Si+2CO↑,可知碳的非金属性大于硅C.CO2通入Na2Si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可知酸性H2CO3>H2SiO3D.SiO2可与NaOH溶液反应,也可与氢氟酸反应,可知SiO2为两性氧化物【解析】选C。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含答案)

B.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O2+4H++4e-=2H2O
C.溶液中阴离子向正极移动
D.放电后电解质溶液的碱性增强
11.以下反应可表示获得乙醇并用作汽车燃料的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6CO2(g)+6H2O(l)=C6H12O6(s)+6O2(g)ΔH1
15.图甲、乙所示装置分别进行实验,图中两个烧杯里的溶液为同浓度的稀硫酸,乙中G 为电流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__。
A.甲乙装置中锌片均是负极
B.两烧杯中铜片均产生气泡
C.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
D.甲电池工作时,电子经电解质溶液回到Zn极形成闭合的回路
(2)若反应过程中有2mol电子发生转移,则生成的氢气在标况下的体积为__。
(3)以元素a的单质为燃料,以f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电解质溶液,请写出该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方程式_________。
Ⅱ. (1)根据下列信息判断氢气燃烧生成水时的热量变化:
①H2(g)与O2(g)反应生成1molH2O(g)时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kJ;
②图中甲、乙、丙中物质所具有的总能量由大到小顺序为:________;
②C6H12O6(s)=2C2H5OH(l)+2CO2(g)ΔH1
③C2H5OH(l)+3 O2(g)=2CO2(g)+3H2O(l)ΔH3
A.6CO2(g)+6H2O(g)=C6H12O6(s)+6O2(g)ΔH4,则ΔH4>ΔH1
B.2ΔH3=-ΔH1-ΔH2
C.植物光合作用通过反应①将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一单元同步测试题及答案全册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一单元同步测试题及答案全册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一 1.1关注空气质量同步测试一、单选题(共9题;共18分)1.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巴黎召开,签署了《巴黎协定》.该协定要求各国采取更有效的“节能减排”措施控制温室效应.下列做法不利于“节能减排”的是()A. 减少使用化石燃料B. 大力发展火力发电C. 改变能源结构,开发使用清洁能源D. 将煤气化或液化,以提高其综合利用率2.导致下列现象的主要原因与排放SO2有关的是( )A. 酸雨B. 光化学烟雾C. 臭氧空洞D. 温室效应3.世界气候大会与2009年12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商讨2012至2020年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协议.下列物质属于温室气体的是()A. N2B. H2C. CO2D. O24.下列说法,你认为不可能的是()A. 只用米汤就可以鉴定食盐是否加碘B. 一滴水中的分子数比全球人口还多C. 汽车尾气中含有氮的氧化物D. 可口可乐pH=2.25.下列关于垃圾处理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 处理常用的方法是卫生填埋、堆肥和焚烧B. 将垃圾分类并回收是处理的发展方向C. 填埋垃圾不需要治理,只需深埋即可D. 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污染空气的物质,故不宜采用此法6.化学与能源开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应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B.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C. 实现化石燃料清洁利用,就无需开发新能源D. 若某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7.有些垃圾可以用卫生填埋、焚烧、堆肥等方法处理。
下列垃圾中,不适合用这样的方法处理的是()A. 塑料垃圾B. 果皮C. 卫生纸D. 纯棉纺织品8.酸雨的pH小于5.6,下列气体排放可能会形成酸雨的是()A. N2B. COC. SO2D. 氟氯代烷9.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下列做法中,不利于环保的是()A. 任意排放污水B. 推广使用脱硫煤C. 减少汽车尾气排放D. 推广使用无磷洗涤剂二、填空题(共3题;共11分)10.化学与材料密切相关,材料科学的发展和新材料的开发都离不开化学.①明祖陵,被称为“明代第一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神道全长250多米,两侧立望柱二对,石像十九对,石像经风吹雨淋,逐渐被腐蚀,其罪魁祸首就是酸雨,硫酸型酸雨是由空气中的 ________含量过高引起,向燃煤中加入石灰石,可大大减少该酸雨的发生,最终可将煤中的硫转化为 ________(填化学式)②在快中子反应堆中得以广泛应用的钠钾合金在常温下呈液态,这个事实说明合金的熔点比其成分金属的熔点 ________(填字母).a.高b.低c.可能高也可能低③下列物质中,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 ________(填字母).a.聚苯乙烯b.棉花c.光导纤维.11.随着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召开,增强生态文明建设首度被写入国家五年规划.①天然水的处理可用明矶作混凝剂,其含有的铝离子水解生成的________(填化学式)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并使之沉降.含有油类、氰化物、硫化物等的工业废水可以用________(填“中和”、“氧化还原”或“沉淀”)法处理,②生活垃圾的处理与再利用,既可以保护环境又可以节约资源.废纸、塑料、废金属等属于________(填“有机垃圾”、“危险废物”或“可回收垃圾”)•生活垃圾常用的三种处理方法是堆肥、卫生填埋和________ ③酸雨是指pH<5.6的降水,主要是由人为排放到大气中的________等酸性气体转化而成的.在煤中加入适量的石灰石作脱硫剂,可以减少煤燃烧时产生的S02,脱硫后产生的废料中含有的CaS04可用于制造建筑材料,则石灰石脱硫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12.调查表明,嘉陵江大桥锈蚀速度每年为0.16mm,远远超过瑞典斯德哥尔摩大桥每年0.03mm的锈蚀速度;1982年6月8 日,重庆市下了一场大雨,市郊1300多公顷水稻突然枯黄,好像火烧过一样,几天后,局部枯死.上述材料中出现的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污染问题.三、综合题(共2题;共12分)13.(2011•合肥模拟)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汽车尾气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换器”便可以使汽车的尾气转换成无毒气体.如用●表示碳原子,用○表示氧原子,用表示氮原子,如图为气体转换的微观过程.请你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A、B、C三种物质可以归为一类的依据是________(2)将C归为化合物,将D归为单质的理由是________(3)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 .化学变化过程中消耗的A物质和生成的C物质的质量比为________(4)从微观的角度去描述你获得的关于化学变化的有关信息(答出一条即可)________14.某工厂排出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Fe2+、Cu2+和SO42﹣.Ⅰ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如图流程以回收铜和硫酸亚铁.请回答:(1)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2)操作①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填序号).a.烧杯b.漏斗c.玻璃棒d.酒精灯(3)固体成份是________(填名称).(4)原料②的名称为________.Ⅱ回收的铜可用于制备胆矾(CuSO4•5H2O).,可将铜和一定浓度稀硫酸混合后并在加热的情况下通入氧气,发生如下反应:2Cu+2H2SO4+O22CuSO4+2H2O.制得硫酸铜溶液后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可得胆矾.①请分析2Cu+2H2SO4+O22CuSO4+2H2O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填化学式).②用双线桥标出上述反应的电子得失________.四、实验探究题(共1题;共4分)15.某化学实验室产生的废液中含有Fe3+、Cu2+、Ag+三种金属离子,实验室设计了方案对废液进行以下三步处理,并回收金属.请回答:(1)步骤①中得到的沉淀含有的金属单质有________.(2)步骤②是将Fe2+转化为Fe3+,还可以选用的试剂是.A. Fe粉B. NaOH溶液C. 新制氯水D. 稀硫酸(3)步骤③中加入氨水生成红褐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B【解析】【解答】解:A.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故A正确;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消耗化石能源,增大环境污染,故B错误;C.改变能源结构,开发使用清洁能源,可减少污染,故C正确;D.将煤气化或液化,以提高其综合利用率,可减少能源的消耗,减少污染,故D正确.故选B.【分析】节能减排即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特别是减少化石燃料的利用,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措施,如节约电能、减少汽油的消耗、提高煤炭的利用率等都属于节能减排的措施,以此解答该题.2.【答案】A【解析】【解答】A.酸雨的形成与氮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有关,A符合题意;B.光化学烟雾的形成与氮的氧化物有关,B不符合题意;C.臭氧空洞的形成与氮的氧化物和卤化代烃有关,C不符合题意;D.温室效应的形成与二氧化碳、氯氟烃(CFC)、甲烷、低空臭氧和氮氧化合物气体有关,D不符合题意。
硫和氮的氧化物练习题10.18

硫和氮的氧化物测试题一、单选择题:1.下列污染现象主要与SO2有关的是()A.臭氧空洞B.酸雨C.光化学烟雾D.温室效应2.下列污染现象主要与NO2有关的是()A.臭氧空洞B.水体富营养化 C.光化学烟雾D.温室效应3.有关亚硫酸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亚硫酸是SO2的水溶液,显酸性B.亚硫酸不稳定,容易分解为水和SO2C.亚硫酸具有漂白性,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D.亚硫酸对人体有害,所以用SO2漂白过的食品不能食用4.实验室中制取的下列气体中,可以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是()A.N2B.SO2C.CO D.NO5.下列气体中,无色无味的是()A.SO2 B.NO2 C.Cl2D.N26、在常温常压下,下列各组气体不能共存的是()A.SO2与O2B.NO2与NO C.O2与N2D.NO与O27.下列气体溶解于水,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SO2溶解于水B.NO2溶解于水C.Cl2溶解于水8.酸雨给人类带来了种种灾祸,严重地威胁着地球生命生存的生态环境,下列有关减少或者防止酸雨形成的措施中可行的是()①对燃煤进行脱硫;②对含SO2、NO2等工业废气进行无害处理后,再排放到大气中;③人工收集雷电作用所产生的氮的氧化物;④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采用清洁燃料,如天然气、甲醇等。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9.飘尘是物质燃烧时产生的粒状漂浮物,颗粒很小,不易沉降。
它与空气中的SO2和O2接触时,SO2会部分转化为SO3,使空气的酸度增加,环境污染更为严重。
其中飘尘所起的作用可能是:()A.氧化剂B.还原剂C.催化剂D.载体10.某冶炼厂利用炼铜产生的SO2生产硫酸,变废为宝,化害为利。
其原理是()A.利用了SO2的水溶性,将SO2直接通入水中B.利用了SO2的氧化性,将SO2直接通入水中C.利用了SO2的氧化性,使其与O2反应而转化为SO3,再与水反应D.利用了SO2的还原性,使其与O2反应而转化为SO3,再与水反应11.右上图是化学实验常用装置之一,若气体从右管进入,可用来收集的气体是()A.NO B.NO2C.CO D.H212.全社会都在倡导诚信,然而总是有一部分不法商贩却在背道而驰。
备战高考化学氮及其化合物(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附详细答案

备战高考化学氮及其化合物(大题培优易错难题)附详细答案一、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氮的氧化物既是可导致酸雨的物质,也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物质,加大对氮的氧化物的治理是环境保护重要举措。
(1)在一定条件下氨气可用来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污染的物质。
写出氨气和二氧化氮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汽车尾气中含有CO和NO,消除这两种物质对大气的污染的方法是安装催化转化器,使它们发生反应生成对大气无污染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NO2+NO+2NaOH===2NaNO2+H2O2NO2+2NaOH===NaNO2+NaNO3+H2O现有V L某NaOH溶液能完全吸收n mol NO2和m mol NO组成的大气污染物。
①所用烧碱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至少为_________ mol·L-1。
②若所得溶液中c(NO3-)∶c(NO2-)=1∶9,则原混合气体中NO2和NO的物质的量之比n∶m =_________。
③用含n和m的代数式表示所得溶液中NO3-和NO2-浓度的比值c(NO3-)∶c(NO2-)=_________。
【答案】6NO2+8NH37N2+12H2O NO2 NH3 2NO+2CO N2+2CO2 (m+n)/V 3∶2 (n-m)/(3m+n)【解析】【分析】(1)氨气和二氧化氮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和水,反应中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做氧化剂,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做还原剂;(3)①根据气体和氢氧化钠的关系式计算;②根据二氧化氮、一氧化氮和氢氧化钠反应的方程式中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计算;③同一溶液中,c(NO3-):c(NO2-)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
硫和氮的氧化物测考试试题答案

硫和氮的氧化物测试题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四种含硫物质按一定规律排列如下:H2S、S、Na2SO3、SO3。
下列各组物质的排列顺序与上述规律完全一致的是( )。
答案:CA.OH4、C、Na2CO3、CO2B.NH3、N2、NaNO2、NO2C.HCl、Cl2、KClO3、Cl2O7D.PH3、P、Na2HPO4、P2O5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AA.SO2能使FeCl3,KMnO4水溶液褪色B.可以用澄清石灰水鉴别SO2和CO2C.硫粉在过量的纯氧中燃烧可以生成SO3D.少量SO2通过浓的CaCl2溶液能生成白色沉淀解析:SO2中硫为+4价,具有较强还原性。
在水溶液中,SO2可以将氧化剂FeCl3,KMnO4等迅速还原而使溶液褪色;SO2通入澄清石灰水跟CO2通入澄清石灰水反应现象类似;通常情况下,SO2很难被氧气氧化,只有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才反应生成SO3,且是可逆反应;SO2的水化物是H2SO3,H2SO3的酸性比盐酸弱,不能生成白色沉淀。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于地壳的岩层里含硫及其化合物,因此火山喷出物中含有H2S、SO2等硫的化合物B.化石燃料直接燃烧会产生对大气有严重污染的SO2气体C.硫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SO2,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是SO3D.硫是一种黄色晶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答案:C解析:SO2转化成SO3的条件是催化剂、加热,而S在氧气中燃烧只能生成SO2,不具备SO2转化成SO3的条件。
4.Cl2和SO2都具有漂白作用,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若将等物质的量的Cl2、SO2混合后再通入品红与BaCl2的混合溶液,能观察到的现象是()①溶液很快褪色②溶液不褪色③出现沉淀④不出现沉淀A.①② 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C解析:尽管潮湿的Cl2和SO2都具有漂白作用,但Cl2具强氧化性,而SO2具有还原性,若同时使用,它们将会发生如下反应:Cl2+SO2+2H2O===H2SO4+2HCl。
化学竞赛试题(含答案)

化学竞赛决赛试题(满分100分10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l4O一l6F-19 Mg一24 P一31 S一32 Cl一35.5 K一39 Ca一40 Fe一56 Cu一64 Zn-65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
若有两个答案的错选l个不得分,漏选1个扣l分。
请将答案填在下方的表格内)1.世界环境日为每年的6月5日,它的确立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
2011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旨在配合联合国国际森林年,强调森林的生态价值,提高人们森林保护意识。
下列标记是2011年国际环境日标识的是2.2011年我国用“长征2号FT1”型运载火箭成功地将“天宫一号”送入指定轨道,其后,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实现了成功对接。
这是我国航天领域又一重大突破。
“长征2号FT1”型运载火箭在升空时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火箭点火B.导流槽内的水受热汽化C.隔热材料脱落D.整流罩脱落3.欧洲科研人员成功“抓住”反氢原子长达一千秒,是2011年世界十大科技新闻之一。
科学家认为,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如电子、质子、中子等,都有各自的反粒子,它们在质量上以及其他方面与它对应的粒子一模一样,但所带的电荷正负恰恰相反。
粒子与反粒子碰到一起会同归于尽,化作一束强光,这种现象称之为湮灭。
有反粒子就可能形成反物质、反世界。
较长时间“抓住”反氢原子,有利于对反物质性质进行精确研究。
下列关于反氢原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反氢原子中有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B.反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lC.反氢原子中有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D.反氢原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4.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而获拉斯克奖。
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青蒿素分子式为C15H22O5。
环境空气采样题库及答案

环境空气采样题库及答案分类号:G1主要内容①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T194-2005)②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③布点与采样《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④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HJl4-1996)一、填空题1.总悬浮颗粒物(TSP)是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μm的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PM10)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μm的颗粒物。
②答案:100 102.氮氧化物是指空气中主要以和形式存在的氮的氧化物的总称。
②答案:一氧化氮二氧化氮3.从环境空气监测仪器采样口或监测光束到附近最高障碍物之间的距离,至少是该障碍物高出采样口或监测光束距离的倍以上。
③答案:两4.气态污染物的直接采样法包括采样、采样和采样。
③答案:注射器采气袋固定容器法5.气态污染物的有动力采样法包括:法、法和法。
③答案:溶液吸收填充柱采样低温冷凝浓缩6.影响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分布和存在形态的气象参数主要有、、、湿度、压力、降水以及太阳辐射等。
③答案:风速风向温度7.环境空气中颗粒物的采样方法主要有:法和法。
③答案:滤料自然沉降8.在环境空气采样期间,应记录采样、、气样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①答案:流量时间9.在环境空气颗粒物采样时,采样前应确认采样滤膜无和,滤膜的毛面向上;采样后应检查确定滤膜无,滤膜上尘的边缘轮廓清晰,否则该样品膜作废,需要重新采样。
①答案:针孔破损破裂10.使用吸附采样管采集环境空气样品时,采样前应做试验,以保证吸收效率或避免样品损失。
①答案:气样中污染物穿透11.环境空气24h连续采样时,采样总管气样入口处到采样支管气样入口处之间的长度不得超过 m,采样支管的长度应尽可能短,一般不超过 m。
①答案:3 0.512.在地球表面上约 km的空间为均匀混合的空气层,称为大气层。
与人类活动关系最密切的地球表面上空 km范围,叫对流层,特别是地球表面上空2km的大气层受人类活动及地形影响很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硫和氮的氧化物测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飘尘是物质燃烧时产生的粒状漂浮物,颗粒很小,不易沉降。
它与空气中的SO2和O2接触时,SO2会部分转化为SO3,使空气的酸度增加,环境污染更为严重。
其中飘尘所起的作用可能是()A.氧化剂B.还原剂C.催化剂D.载体2.有关亚硫酸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亚硫酸是SO2的水溶液,显酸性B.亚硫酸不稳定,容易分解为水和SO2C.亚硫酸具有漂白性,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D.亚硫酸对人体有害,所以用SO2漂白过的食品不能食用3. 酸雨给人类带来了种种灾祸,严重地威胁着地球生命生存的生态环境,下列有关减少或者防止酸雨形成的措施中可行的是()①对燃煤进行脱硫;②对含SO2、NO2等工业废气进行无害处理后,再排放到大气中;③人工收集雷电作用所产生的氮的氧化物;④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采用清洁燃料,如天然气、甲醇等。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4.某冶炼厂利用炼铜产生的SO2生产硫酸,变废为宝,化害为利。
其原理是()A.利用了SO2的水溶性,将SO2直接通入水中B.利用了SO2的氧化性,将SO2直接通入水中C.利用了SO2的氧化性,使其与O2反应而转化为SO3,再与水反应D.利用了SO2的还原性,使其与O2反应而转化为SO3,再与水反应10. 已知NO2和溴蒸气都是红棕色气体,且都有强氧化性,则下列试剂或方法中不能将NO2和溴蒸气区别开的是()A.向两种气体中加入适量水,振荡B.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到AgNO3溶液中C.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检验D.将两种气体加压、冷却8.将SO2通入BaCl2溶液至饱和未见沉淀生成,继续通入某种气体仍无沉淀生成,则该气体可能是()A.CO2B.NH3C.Cl2D.H2S7. 工业废气中氮氧化物是主要的大气污染源之一。
已知2NO2+2NaOH===NaNO3+NaNO2+H2O,NO2+NO+2NaOH===2NaNO2+H2O。
现有a mol NO2和b mol NO的混合气,若用足量的NaOH溶液将其完全吸收....,则混合气中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必须满足的关系是()A、a=b/3B、2a=bC、a≥bD、a<b8.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一定是CO 2B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无色气体一定是SO 2C .某酸性溶液经分析其中含有大量的S 2-,SO 2-3D .用NaHSO 3,Na 2SO 3与浓硫酸反应都可产生SO 29. 在常温常压下,a 、b 、c 、d 四支相同的试管中,分别装有以等物质的量混合的两种气体。
A 试管内是NO 2和O 2,b 试管内是Cl 2和SO 2,c 试管内是NO 和O 2,d 试管内是CO 和H 2。
将四支试管倒立于水槽中,最终水面上升高度h 的比较,正确的是( )A 、h b >h c >h a >h dB 、h c >h a > h b >h dC 、h d >h a >h c > h b C 、h b > h a > h c >h d10. 将一定量的NO 2充满量筒中并倒立于水槽中,待量筒中的液面不再上升时,向量筒中缓缓通入O 2。
当耗掉O 2 42mL 时量筒中的液面与未通O 2前等高,则NO 2的体积为(设NO 2中不含N 2O 4)( )A 、24mLB 、48mLC 、72mLD 、100mL11. a L CO 2气体通过足量Na 2O 2后所得气体再与b L NO 混合时,可得到c L 气体(气体体积均在相同状况下测定)。
下列表达式错误的是( A ))(,则、若b a c b a A +<<21 )(,则、若b a c b a B +><21 )(,则、若b a c b a C +=>21 )(,则、若b a c b a D +==21 12. 同温同压下,在3支相同体积的试管中分别充有等体积混合的2种气体,它们是①NO 和 NO 2,②NO 2和O 2,③NH 3和N 2。
现将3支试管均倒置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剩 余气体的体积分别为V 1、V 2、V 3,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V 1>V 2>V 3B V 1>V 3>V 2C V 2>V 3>V 1D V 3>V 1>V 213.某氮的氧化物和一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充分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
若测得氮气 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则该氮的氧化物是( )A 、 N 2OB 、NOC 、NO 2D 、N 2O 514.把CO 2和NO 的混合气体40mL ,通入足量的Na 2O 2中,充分反应后,体积缩小为20mL ,则混合气体中CO 2与NO 的体积比可能为A 、1:3B 、≥1的任意比C 、1:2D 、≤1的任意比15.标准状况下,在一不规则的玻璃容器内充满NO 2气体后,将其倒置于水槽中,假设容器中 的物质不扩散至容器外,则充分反应后容器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近似为A .1.0mol ·L —1B .0.045mol ·L —1C .0.020mol ·L —1D .0.12mol ·L —116.现在一固定容积的容器盛满NO 、O 2、NO 2混合气体(标准状况下),将该容器倒置在水槽中。
充分反应后,溶液充满该容器而无剩余气体,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 mol/L ,则m 的值为( )4.2212814.22106.3312.3912812.391<<<<<<<<m D m C m B m A 、、、、 二、填空题17.(10分)A 、B 是两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试根据下列实验事实填空。
(1)写出A ~F 各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F________。
(2)写出A 、B 跟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 ____________。
18. 有A 、B 、C 、D 四种化合物,分别由K +、Ba 2+、SO 42-、CO 32-、SO 32-、OH -中的两种组成。
它们具有下列性质:① A 不溶于水和盐酸 ② B 不溶于水但溶于盐酸并放出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③ C 的水溶液呈碱性,与H 2SO 4反应生成A④D 可溶于水,与H 2SO 4作用时放出的气体E 可使溴水褪色。
试回答以下问题(1)推断A ~E 的化学式:A . ;B . ;C . ;D . ;E . 。
(2)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B 与盐酸反应 ;②C 与硫酸反应 ; ③D 与硫酸反应 ;④E 与溴水反应 。
19.将vmL NO 和NO 2的混合气通过水吸收后,得到amL 无色气体A ,将此无色气体A 与等体 积O 2混合,再通过水充分吸收后,收集到5mL 无色气体B 。
试回答:(1)A 气体是 ,B 气体是 ; (2)A 气体的体积是 mL; (3)v 的取值范围是 。
三、实验题20.(12分)下图是实验室制SO 2并验证某些性质的装置图,试回答:(1)⑥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①中实验现象为___ ______,证明SO 2是______ _ ___气体。
(3)②中现象是________ _______,证明SO2有_____________。
(4)③中现象是______________,证明SO2有__________性。
(5)④中现象是______________,证明SO2有__________性。
(6)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21..将标况下4升NO2和1升O2混合充满烧瓶,然后倒插入水槽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假设硝酸未进入水槽)若是4升NO和3升O2,浓度又是多少?若是NO2、NO、O2的混合气体,也是刚好溶于水完全反应,则溶液的浓度在什么范围内?《硫和氮的氧化物》练习题答案1、C2、C3.D4、C5.D6、D7、BD8、C9、C10、BC11、C12、AB13、B14、A15、C16、A17、D18、A19、B20、B21、B22、B23、D24、NH3、CO2、NO,HCl、Cl2、NO2、O2,H2。
25、(1)H2S、NH3(2)Cl2、H2S、NO2、SO2 (3)NH3、H2(4)HCl、NH3、NO2、SO2(5)HCl、Cl2、H2S、NO2、CO2、SO2(6)HCl、H2S、NO2、CO2、SO2、Cl2(7)Cl2、SO226、(1)A(2)Cu+ +NO2-+2H+=Cu2++NO+H2O(3)3NO=N2O+NO2 (4)2NO2=N2O427、N 2O 328、(1)C (2)a (3)检查气密性;此反应是放热的,可利用反应放热继续维持反应的进行. (4)将装置内空气排出29.(1)NO 2溶于水生成NO ,故A 为NO ,B 为O 2(2)4NO+3O 2+2H 2O=4HNO 3 amLmL a 43 依题意:mL a a a 20,543==-(2分) (3)在VmL 的混合气中,因3体积的NO 2只能产生1体积的NO ,故V 应大于20mL 。
若20mLNO 都由NO 2产生,则V 应为60mL ,已知VmL 气体中已含NO ,故20<V<60(20分)30.0.036mol/L ;0.026mol/L ;0.026mol/L<C<0.036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