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习课程标准下的中学环境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学习课程标准下的中学环境教育

作者: 日期:

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环境教育

新课程标准下,通过模块组织教材,新教材更加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师生通过主题学习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新课程注重探究与实践,环境教育也需要探究与实践,方法上是相通的;新课程处处都熔合了环境教育的理念与内容,环境教育又为新课程的实施(特别是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的大量的素材。环境教育的深入开展有助于新课程标准的落实,同时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创造性地开展环境教育提供了技术支持。下面,我就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环境教育谈几点初浅的认识:

-、新课程标准下环境教育的基本理念

(一)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是普遍联系和相互依存的

生态环境的各组成要素之间、全球生态环境与区域生态环境之间不是孤立的,它们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相互依存的整个自然生态系统。个人、家庭、社区以及国家相互之间,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活动之间,同样也存在着紧密的相互依存关系。而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因此认识和尊重自然规律,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二)引导学生珍视生物多样性,关注不同文化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是自然生态环境的活力和潜能的重要表征;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

石。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保持生物多样性与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在全球化进程中,尤其应该重视维护不同物种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权利,尊重各民族在不危害人类共同利益和环境的前提下,为适应和保护自身生存环境而米取的多样化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模式。

(三)引导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取决于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潜能和地球资源的再生潜能。社会环境的健康发展受到自然、经济、文化、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人类应当了解自身行为对环境所产生的正面与负面的影响,在发展的过程中减少乃至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正是在反思历史发展进程的基础上,人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强调人类在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协调发展,要求不同国家和地区在资源利用和环境管理上加强交流、理解与合作,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保护好作为人类后代及其他生命生存和发展基础的资源与环境。

(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解决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环境责任感

引导学生参与解决身边的环境问题是培养学生环境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一方面获得对环境的敏感性和关于环境的知识,另一方面,认识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培养其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和责任感。同时,应帮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会对环境造成不同性质和程度的影响,增强忧患意识,对影响环境的行为采取审慎的态度。

二、新课程标准下环境教育的具体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爱自然,尊重生命

2•关爱和善待他人,能积极、平等、公正地与他入合作,尊重不同的观点意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3.意识到公民在环境方面的权利和义务,有建设可持续未来的愿望

4•关注环境,积极参与有关环境的决策和行动,做有责任感的公民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并分析周围环境的状况及其变化2.识别家庭、学校和社区的环境问题,并设计、实施和评价解决方案3.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主动而有效地搜集与环境有关的信息

4.围绕环境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有效沟通

5.批判性地思考区域或全球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并对比各种解决途径

(三)知识与能力

1.知道人对环境的依赖,反思个人生活对环境的影响

2.理解环境问题及其对个人、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影响

3.知道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演化过程

4.分析和理解经济技术、社会生活、政策法律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5.知道公民参与保护环境的主要途径和方式,并对比其效果

(1)自然生态

(三)经济与技术

(四)参与与决策

三、新课程标准下实施环境教育的方式

“渗透于课堂,师生互动;寄寓于活动,参与体验;示范于师德,行胜于言;训练于习惯,潜移默化;熏陶于环境,润物无声”

四、新课程标准下实施环境教育的途径

1必修课渗透

即在中学学科中,尤其是相关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内容。学科教师运用该科的相关内容及基本原理去帮助学生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使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点时,也增强了环境意识和环保技能。学科渗透是向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经常性渠道,它的实施分为两个单元:

(1)明确各科与环境教育关联的渗透面。例如理科综合是一门集物理、化学、生物为

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它的学习范畴一一物质(生物和非生物)的结构、性质,相互作用及运动规律——涉及环境教育的很多领域,所以可与环境教育关联的渗透面包括:1 生物与

环境。如生物种群的数量、遗传变异及行为活动等对环境的影响;保持生态系统平衡,保

障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对环境的作用;环境保护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等等。U .非生物与环境。

如资源和能源的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物质的工业化生产对环境影响-- 产生噪声、

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等;城市布局、环境规划对环境保护的作用等等。除此之外,生物、地理等学科也明确制定与环境教育相关的渗透面。

(2)确定教材内容与环境教育关联的渗透点。

地理:在地理课程性质方面指出:“高中地理课程是高中阶段学生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在基本理念中强调:高中地理课程要“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在课程的设计思路中,明确了“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来编写教材和教学的要求。由此可见,高中地理课程是渗透环境教育的良好载体。

化学:高中化学新教材的一大特点就是十分重视环境保护的教育,注意环保教育的渗透。必修模块《化学2》还专门将“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列为一级主题,“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为二级主题,教育学生认识人类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新教材中很多章节涉及环境保护内容,并且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污染的成因、危害,特别指出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和赤潮等全球性和区域性环境问题,正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保护自然环境已成为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现例举如下:臭氧层保护问题、酸雨、光化学烟雾、固体废物。

生物:《标准》明确地提出“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课程设计思路,除了观念新、教学内容有所调整并配以相应的评价体系,将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地作为新的课程目标摆到非常重要的位置,也无疑给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达到《标准》提出的三位一体的目标,进行环境教育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

物理:现行中学物理教材中有许多章节就是环境教育的内容。例如:噪声污染、废气污染、放射性污染都是进行环境教育的好材料。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根据教学的内容,寻找实施环境教育的途径,有目的地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揭示物理与环境的关系。还可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