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司并购特点-问题与对策资料讲解
公司并购中的七大问题及对应解决方案
公司并购中的七大问题及对应解决方案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公司并购成为许多企业实现快速发展和拓展市场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公司并购的过程中,常常会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公司并购中的七大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帮助企业顺利实现并购目标。
一、战略合理性问题在进行并购之前,公司需要明确并购的战略目标和合理性。
一些企业过于追求规模扩张,但忽视战略匹配度,导致并购失败。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制定明确的并购战略规划,综合考虑市场需求、自身实力和未来发展方向,确保并购具备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二、财务评估问题在并购过程中,进行准确的财务评估是非常关键的。
对被收购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以确保并购后的整合效果和经济效益。
同时,应当谨慎考虑被收购企业的财务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三、文化融合问题在不同企业进行合并时,会面临文化差异的问题。
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经营理念、规范和价值观,在文化融合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开展文化尊重、沟通和融合的工作,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以实现文化的有机融合。
四、组织结构调整问题并购后,企业可能需要对组织结构进行调整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运营效率的提升。
面对这一问题,企业应当进行详细的组织结构设计和人员安排,合理规划并购后的岗位设置、职责分工和人员流动,确保员工的合理安置和岗位匹配,降低组织结构调整给企业带来的不稳定因素。
五、员工福利问题并购可能会导致岗位变动、人员流动,对员工的福利待遇和职业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应当及时与员工进行沟通,依法保障员工的权益,提供良好的培训和发展机会,积极营造稳定的工作环境,以减少员工的不确定性和抵触情绪,促进员工的积极参与和合作。
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在并购中,被收购企业的知识产权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企业在并购前应对被收购企业的知识产权进行调查和审查,确保其合法性和有效性。
我国企业并购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我国企业并购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并购作为一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行为,在西方国家已经有100多年的发展史,其背后有着深刻的经济动机和驱动力以及政治、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
企业并购的浪潮正向全球化推进,对我国经济也造成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一、我国企业并购中存在的问题企业进行并购活动,其目的在于利用并购产生的管理协同效应和财务协调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
我国企业并购起步较晚,在并购中存在许多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一)政府干预过多。
并购应是企业为生存和发展而自愿采取的战略行动,企业的并购动因应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一致。
但在我国,许多并购行为并不是出于纯粹的市场经济动因,政府干预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企业动机,政府干预企业并购的现象比较严重。
政府干预企业并购的目的,主要是帮助企业摆脱亏损局面,使企业走出经营困境,以缓解政府财政压力为。
笔者认为,政府干预企业并购的主要原因是企业产权界定不清,产权关系复杂。
(二)价值评估欠准确。
企业确定并购目标后,最重要的问题莫过于合理估算目标企业的价值并作为收购的底价,这是并购成功的基础。
目标企业的价值取决于并购企业对其未来自由现金流量和时间的预测。
能否准确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取决于并购企业准备并购的时间长短、是善意并购还是恶意并购,目标企业是否是上市公司、最近一次被审计的时间距并购的时间长短等。
也就是说,对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风险根本上取决于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程度。
由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提交的审计报告水分较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充分,并购双方的信息严重不对称,使得并购方很难准确判断目标企业资产价值和盈利能力,在定价中可能接受高于目标企业价值的收购价格,由此导致并购方资产负债率过高,目标企业不能产生预期盈利而陷入财务困境。
(三)支付方式单一。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企业并购的证券化程度低,被并购或交易的资产多为实物形态的资产,而非证券资产,发达国家盛行的换股并购和综合证券并购在国内基本上没有起步。
[对策,中国企业,问题]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深入发展,充分利用国外市场也成了我国企业来寻求提升自身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主要途径,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推行跨国并购的战略。
但是,由于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的影响使得在并购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提升企业的实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就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进行了讨论,希望能够促进我国企业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中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问题;对策一、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特点(一)央企在并购主体中占主导地位,但民营企业步伐加快央企一直是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主力军,占主导地位,并购金额在全国海外并购金额中占据重要位置。
但随着民营企业发展的不断加快,其走出去步伐也在快速进行,虽然并购金额仍然不占优势,单笔金额仍然不大,但是涉及企业的数量逐渐上身,占据并购企业数量的半壁江山。
(二)海外并购涉及行业出现新趋势2003年至2009年,海外并购的行业主要集中在能源、矿业和公用事业位居第一,占海外并购所有交易数量的29%,所有交易金额的66%。
而近几年,海外并购不再资源和能源行业一枝独秀,而是向消费品和工业品领域转移。
2013年,民营企业的投资领域则更趋多元化,除上述三大行业外,涉及工业技术、消费品及服务,并开始涉足高科技等行业。
(三)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目的地有所转移2012年,整个美洲大陆尤其是北美地区是吸引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金额最多的区域。
从并购数量来看,美洲、欧洲和亚洲则呈现三分天下的态势,并主要集中在北美洲、欧盟和港澳台地区。
欧洲也逐渐开始成为中国大陆企业海外并购的重要目的地之一,且目标公司主要分布于工业和消费品行业。
(四)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能力参差不齐二、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面临的问题(一)国际政治带来的风险跨国并购一直被各国的政府所关注,因此这也就不单单是一个经济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了一个政治问题。
西方政府担心中国企业在本国的并购中会控制本国资源。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特点(一)跨国并购主体主要为国有大中型企业近年来,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越来越频繁,交易额不断增加,但跨国并购主体主要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据Zephyr《全球并购交易分析库》数据显示,2000—2010年我国国有企业跨国并购数量占全部并购数量的68.3%,披露的国有企业交易金额占全部完成的交易金额的95.2%。
虽然民营企业也有跨国并购行为,且存在很大上升空间,但拥有并购海外大型企业实力的依然是国有大中型国企,如中海油以151亿美元并购尼克森公司、中石油成功收购PK石油,这些均表明国有大中型企业是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主体。
(二)跨国并购产业集中近年来,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主要集中在服务业、矿产业和制造业等产业,根据Zephyr数据库信息,2000—2010年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产业特征显示,制造业占比达48.8%、服务业占比达44.9%、矿产业占比达16.9%。
在这些产业中,石油、煤炭以及铁矿石等海外能源型企业逐渐成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主要对象,这是因为我国是一个能源需求大国,同时也是为了增加我国同类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
据统计,2012年1—11月,中国企业能源及矿产业共完成海外并购22起,涉及金额171.31亿美元(中海油并购尼克森不计入内),所涉金额占海外并购总额高达64.4%。
(三)跨国并购规模不断增长跨国并购在中国发展时间只有20多年,但规模却呈现逐渐上升趋势。
1990—2001年,中国企业的年均跨国并购额只有5.43亿美元。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进程明显加快,2002—2008年期间年均跨国并购额高达70.17亿美元。
其中,2006年、2008年的并购额更是达到156.84亿美元和187.26亿美元。
据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09—2012年,中国企业完成的跨国并购披露金额分别为160.99亿美元、131.95亿美元、280.99亿美元及298.25亿美元。
试论国有企业并购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试论国有企业并购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世界范围内企业间竞争日益激烈,为了提高我国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并购进行资源整合。
实现规模经济优势。
而融资问题乃是决定国企并购能够成功的关键环节。
本文针对我国国有企业并购融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我国国有企业并购融资存在的问题1、资本市场融资发展迟缓。
在并购实践中我国国有企业大部分股权融资是通过发行新股和增发配股等方式筹集所需资金的。
企业通常以首次上市公开发行时募集的资金作为并购资金,或是一些业绩较好的企业通过配股的方式继续募集资金,为并购做准备。
但是我国企业是否具有股票发行资格以及股票发行的规定都比较严格,募集资金数额一般不能超过其发行前一年净资产额的两倍,上市公司发行新股的,募集资金数额一般不能超过其发行前一年净资产额。
加之我国资本市场正处于调整阶段。
系统性风险以及政策因素不容忽,这都限制了国有企业的融资发展。
导致了只是很少一部分企业能够利用上述手段进行并购融资。
2、贷款融资应用有限。
银行信贷资金受银行短期偏好信贷倾向、资本金偏低及计划性经营理念等方面的限制,只是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维持与扩大生产的正常经营所需,很难在企业并购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而且根据有关规定,通过银行借款所融资金不能用于股票二级市场对上市公司的收购,一般只能用于非上市企业的并购或只能用于收购国家股、法人股。
而且银行对企业的并购贷款常常需要提供担保或需要贷款企业以一定的资产作为抵押才能发放。
再加上贷款利息比较高,使企业难能负担此项贷款,因此银行贷款在企业并购融资中发挥的作用不是很大。
3、债券融资比例小。
在我国一般只有上市公司或重点国有企业才可以发行公司债券。
影响一般国有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进行融资的因素有,一是发行债券要经过复杂的审批,往往导致资金筹集与需要的时间上不搭配,由于指标的限制,有限的规模决定了发行人选择的局限性和筹资数量的有限性。
二是发行债券的严格条件将许多国有企业拒之于债券筹资的门外。
试论我国企业并购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试论我国企业并购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引言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并购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于我国企业来说,参与并购活动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然而,在实践中,我国企业并购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还影响了整个经济的健康发展。
因此,有必要对我国企业并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信息不对称在企业并购中,信息的不对称是一个十分常见的问题。
在很多情况下,并购的双方信息的获取渠道不同,导致了信息的不对称。
这种不对称信息会导致并购谈判中的不公平情况,可能使一方在谈判中处于劣势地位,并最终影响并购交易的效果和结果。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是加强信息披露制度。
政府可以通过立法和监管来规范企业在并购过程中的信息披露行为,增加信息的透明度和对称性。
对于企业来说,应该积极主动地进行信息披露,提高自身的透明度,确保双方在并购谈判中拥有相同的信息基础。
问题二:文化差异在跨国企业并购中,文化差异是一个常见且重要的问题。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有着不同的工作文化、管理风格和价值观念,这些差异往往成为并购整合的障碍。
为了解决文化差异带来的问题,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对策:首先,进行文化调研,充分了解并采纳被并购方的文化特点;其次,进行文化整合,通过各种方式如培训、交流等来促进文化的融合;最后,在领导层的引领下,建立一个共同的企业文化,使并购后的企业能够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问题三:人员流失企业并购往往伴随着组织结构的调整和人员的流动。
而人员流失对企业的稳定发展带来了挑战,尤其是对核心人才的流失更是要不得的。
为了避免人员流失的问题,企业应该在并购前制定一套全面的人力资源规划,包括人才留任计划、培训计划和激励机制等。
同时,企业应该重视对人员的沟通和交流,让员工了解并购的目的和意义,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此外,政府也应该通过政策和法规的制定来保护员工的权益,减少因并购带来的不稳定因素,提高企业并购的可持续性。
企业并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企业并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企业并购是指一个企业通过购买、合并或收购其他企业的股权或资产,以实现自身的扩张或转型战略。
在实施并购过程中,企业可能会面临一系列问题,如文化差异、组织整合、经营风险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企业并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文化差异问题在企业并购过程中,文化差异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不同企业之间可能存在着不同的价值观、管理风格、组织结构等方面的差异,这可能导致员工的不适应和冲突。
为了解决文化差异问题,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共同价值观:在并购前,企业应该对双方的价值观进行充分了解和沟通,寻找共同点,并确立共同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
2. 文化整合:在并购后,企业需要进行文化整合,通过培训、沟通等方式,促进员工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融合,建立一个统一的企业文化。
3. 管理团队调整:如果文化差异较大,企业可以考虑调整管理团队,选择具有跨文化管理经验的人才来帮助企业进行文化整合。
二、组织整合问题组织整合是企业并购过程中另一个重要的问题。
不同企业之间可能存在着不同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决策机制等方面的差异,这可能导致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
为了解决组织整合问题,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梳理业务流程:企业在并购前应对双方的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和对比,找出差异并进行优化,以提高整体效率。
2. 重组组织结构:企业可以考虑对双方的组织结构进行重组,将相似的部门合并,消除重复岗位,实现资源整合和效益最大化。
3. 沟通与协调:并购后,企业需要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确保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和信息流通畅,避免信息孤岛和决策滞后。
三、经营风险问题在企业并购过程中,经营风险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并购可能会导致企业面临市场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等方面的挑战。
为了解决经营风险问题,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充分尽职调查:在并购前,企业应进行全面的尽职调查,对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市场前景、法律合规等进行评估,避免盲目决策和未来风险。
中国企业并购整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企业并购整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10-03-31赛迪顾问的研究表明,中国企业并购案件中真正成功的还不到20%。
这与麦肯锡和科尔尼关于全球市场的并购案例的研究基本一致,中国市场企业并购的成功率低于发达国家企业并购成功率近10个百分点。
中国企业并购功率不高的原因有很多方面,除去政府干涉过多、证券市场不完善、并购法规尚未健全等因素外,对并购后整合管理不够重视是一个主要方面。
正如着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关于并购的研究表明,全球失败的并购案例,70%是由于并购后的整合不足所致。
国内企业的并购,更多地是追求企业规模的扩张,注重形式上对目标企业的控制,在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协同、核心竞争能力的融合方面关注不足,并购后的整合目标不明确,效果较差。
一、中国企业并购整合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具体而言,国内企业并购后整合中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摸石头过河现象普遍存在,并购战略严重缺失国内企业并购盲目性比较大,对并购风险和并购后整合认识不足。
并购战略是基于公司总体发展战略的实施制定的,一个在战略上全面而完整的并购整合计划的实施是并购成功的关键。
成功的并购活动不仅依赖于产业发展的环境、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的资源能力,更重要的是依赖于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资源和能力的协同。
中国企业间的并购活动,关注更多的是目标企业的资源价值,忽视整合过程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并购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追求表面的、简单的规模扩张,没有考虑并购双方的经营方向、企业职能等是否能够协调。
2、业务整合重点不明确不同的整合模式关注的业务整合重点不尽相同。
横向并购模式下的业务整合,更为关注的是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之间的供应链整合、研发与生产流程整合、营销渠道整合、物流整合、客户服务与市场整合,即横向并购关注的是价值链条的整合,注重获区低成本优势和提升市场竞争能力;纵向并购模式下的整合更为关注的是产业链的延伸,注重提升的是产业链的控制能力,通过对产业链的控制分散经营风险,将企业间的竞争转移到产业链之间的竞争。
我国企业并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企业并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经济进入市场经济运行周期,企业采用垂直及水平并购成为一种迅速发展的增长模式。
企业并购有许多独特的优点,可以改善企业的规模效率、降低成本、改善竞争力以及形成有效的企业治理结构。
然而,企业并购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本文将深入了解我国企业并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采取的对策。
第一,我国企业并购存在的问题有:(一)投资者保护问题。
由于我国目前的投资者保护相对薄弱,投资者可能会将资金投入不正当的并购活动,造成资金损失。
尽管中国有资本市场监管机构,但投资者保护仍然存在着种种漏洞,监管不及时、审慎程序不严格,投资者缺乏足够的选择机会。
(二)信息不对称问题。
由于双方参与并购活动的信息不对称,客观上存在信息不对称,被收购方可能不明确地被操纵,面临技术、财务、经营等方面的损失。
(三)收购有风险的隐患。
当一家企业通过并购把其他公司收购时,面临法律、道德及金融上的风险,如企业收购后存在财务不清楚真实情况、收购方的不良债务、合同没有经过有关部门审核、财务报表假象等。
(四)管理风险增加。
企业并购中,无论是收购方还是被收购方都可能面临管理风险的增加,即双方企业经营管理存在混乱不堪以及把控不到位的情况。
第二,应对我国企业并购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的对策有:(一)加强投资者保护。
加强投资者保护,向投资者提供完整的信息,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减少投资者在并购活动中被损害的可能性。
(二)健全信息披露制度。
通过信息披露,使并购双方拥有完整、公正、准确的信息,可降低信息不对称对双方带来的风险。
(三)强有力的风险控制。
应采取科学的风险防范措施,并购双方收集、分析加强和控制风险,从而确保双方的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止受到收购方的虚假宣传和隐瞒等影响。
(四)加强公司治理。
要注重企业治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向公司提供管理、指导、监督、保护和激励有效的服务,以减少操作风险,降低并购成本,获得更好的发展成果。
综上所述,在企业并购过程中存在许多风险隐患,因此,有关部门应加强对企业并购的监管,健全投资者保护制度,加强信息披露,加强风险控制,加强公司治理,以期减少企业并购所带来的风险,创造一个安全、高效、有序的企业并购市场环境。
企业并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共五则范文)
企业并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共五则范文)第一篇:企业并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企业并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 企业并购是产权自由交易、资本自由流动的重要表现,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企业并购的目的不是在于单纯的追求企业形式的扩大化,而是在于追求并购以后所能够给公司带来的效益即获取竞争优势,实现资源互补,达到内部的一体化,从而产生1+1大于2的效果。
由于目前我国企业并购在理论研究,方法策略操作程序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不足.公司并购中期及后期均存面临一些问题,本文就吉利收购沃尔沃为例,阐述了其主要问题和有效措施关键字公司并购问题措施吉利并购案一、企业并购过程中存在问题概述 1企业文化冲突企业并购预示着公司及其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业务发展和职业生涯的大变化,在这一过程中,个人价值观、行为与外来文化极易发生冲突。
很多研究表明,并购整合的最大障碍来自于一体化中不同公司文化的冲突。
1、文化冲突一个人的文化是在多年的生活、工作、教育影响下形成的,处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各方管理人员、员工由于不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习惯风俗等的差异,对企业经营的一些基本问题往往会有不同的态度和反应。
跨国并购的企业由于受各国语言、文字、价值观等文化差异的影响,企业中处在不同“文化边际域”的人们不可避免地会在行为和观念上产生冲突。
如果优势企业中的经理坚持自己的文化价值优越感,在行为上以“自我参照标准”为准则来对待与自己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员工,必然会遭到抵制,进一步扩大文化冲突,从而给企业的经营埋下危机。
2、经营方式和经营模式的差异不同的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在企业并购后,并不能马上整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种冲突是会产生的。
一方面,并购企业认为自己是优势企业,对劣势企业的并购,因此,被并购企业一切要按并购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来行事,不管正确与否,事实上,并购企业的这种优越感限制了他们的正确思维,被并购企业被剥夺了以原有方式、模式处理事情的权力,自然会产生抵触情绪,如果引导不好,就会产生内耗,文化冲突就产生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企业并购总会面临两种不同的企业文化和管理风格的冲突 2财务风险并购过程中的各环节都可能产生风险。
我国企业并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企业并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存在问题1.并购动机不明确在我国企业并购实践中,许多企业为了追求规模扩张、多元化经营等短期利益,盲目地进行并购。
这些企业缺乏明确的战略目标和并购动机,往往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风险评估,导致并购后无法实现预期的效益。
2.并购整合不力企业并购后的整合是并购成功的关键。
然而,在我国企业并购中,许多企业往往只注重并购前的谈判和交易过程,而忽略了并购后的整合工作。
这导致并购后企业内部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如组织结构、管理风格、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冲突,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
3.缺乏并购经验和管理能力企业并购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丰富的并购经验和管理能力。
然而,我国企业在并购实践中,往往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导致并购过程存在许多漏洞和不足。
例如,并购团队组建不合理、并购策略不科学、估值不合理等问题,都会影响并购的顺利进行。
4.法律法规不健全企业并购涉及到众多的法律法规,包括公司法、证券法、反垄断法等。
然而,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体系还存在许多不足和漏洞,对企业并购的规范和管理还存在盲区。
这导致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存在法律风险和合规问题,严重影响了并购的合法性和可行性。
二、对策建议1.明确并购动机和战略目标企业在并购前应该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风险评估,明确自身的战略目标和并购动机。
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和市场环境,制定合理的并购计划和目标,确保并购活动的可行性和效益性。
2.加强并购整合工作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并购整合的重要性,加强并购后的整合工作。
在整合过程中,企业应该注重组织结构、管理风格、企业文化等方面的融合,确保企业内部稳定和协同发展。
同时,企业还应该建立有效的整合管理团队,加强整合过程的监督和控制。
3.提升并购经验和能力企业应该加强自身在并购方面的专业能力和经验,提高并购活动的科学性和成功率。
企业可以聘请专业的并购顾问或咨询机构,提供专业的并购策略和方案设计,确保并购活动的顺利实施。
浅析企业并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企业并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引言企业并购是现代经济中常见的一种经营策略。
通过合并、收购或兼并等方式,企业可以获得更大的规模和资源,提高市场竞争力。
然而,企业并购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企业并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问题一:文化差异在企业并购过程中,文化差异是一个常见且重要的问题。
不同企业之间的价值观、管理风格、沟通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如果不加以妥善处理,可能导致员工离职、业务混乱等问题。
对策:在并购前进行充分的文化审查和尽可能的沟通与了解。
在并购完成后,建立文化整合团队,制定合理的沟通和协作机制,积极推动文化融合。
问题二:人才流失企业并购可能引起人才的流失。
对于被收购的企业,员工可能感到不安、不满和不确定性,进而选择离职。
而对于收购方企业,员工可能感到不满意新合作对象的文化、管理方式等,也可能选择离职。
对策:在并购前制定人才留住计划,包括提供激励制度、职业发展机会等,以增加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并且,在并购完成后进行全面的人力资源整合和培训,以提高员工的适应能力和满意度。
问题三:业务整合业务整合是企业并购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不同企业的业务模式、流程、系统等方面存在差异,如何将其整合起来,形成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新模式,是一个关键问题。
对策:在并购前制定详细的业务整合方案,明确目标、时间表和责任。
在并购完成后,积极推进各业务部门的互动和合作,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确保整合的顺利进行。
问题四:财务风险企业并购可能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
并购需要支付大量的资金,如何筹措充足的资金,并确保并购后的企业能够正常运营和偿还债务,是一个挑战。
对策:在并购过程中,进行充分的财务尽职调查,评估被收购企业的财务状况和风险。
制定合理的资金筹措方案,并确保合并后的企业能够稳定运营和偿还债务。
结论企业并购是企业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处理好文化差异、人才流失、业务整合和财务风险等问题,是确保并购成功的关键。
我国企业并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本结构 试点 ,至 19 年 ,试 点城 市扩 大到 了1 0 ,促 使企业 97 1个 并购 向全 国范围 内展开 。这一 阶段 的并购活动数量 出现 了大幅 度的增 长 ,专业化程度有 了明显的提高 ,企业 并购逐步走 向正 规。 ( )发展 扩大 阶段 ( 0 0 三 2 0 年至 今 ) 自我 国加入WT O以后 ,经济逐步实现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 这一 阶段 企 业并购 的外部环 境逐 渐 改善 ,并购 方 式更加 多元 化 ,企业 并购 以更成 熟的势头进一步发展 ,出现了许多 “ 战略 性并购”、 “ 强强联合”等成功 的企业并购案例。
~
企业 的短 期利 益 ,导致 某些企 业 并购 缺乏 战略性 的考 虑 。一 是盲 目扩 张规模 。近几年来 ,国内一 些经营业 绩较好的企业 , 在经 历 了短 缺 经济 时期之 后 ,觉 得要 想成 功 ,就 应把企 业 做 大 ,混淆 了规模 经济与经济规模 的概 念 ,把规模 经济混 同经济 规模 ,于是 ,为了追求规模 ,争 夺市场容量 ,而争先恐 后地 实 施 一次又一次 的并购 ,却没有将 注意力放在创 造新的竞争优 势 上 ,最终导致规模 不经济 。如在 我国家 电企业 的发展过程 中 , 就存在着片 面强调规模经济而盲 目扩张这一 问题 。二是盲 目追
8 . 现代商业 MODE 4 RN BUSNE S I S
资本运营 T eE pl[ u kE mp h a i L c a : a
方式 、经营理 念等方面发生冲 突。这种冲 突差不能很好 的磨 合 并相容 ,可能导致员工 的不满情绪 ,最 终可能导致并购 的最终 失败。 ( )并购支 付方式 单一 ,融资 渠道有 限 五 在 并购支付 口,常用的支付方 式主要有 现金支付 、股票等 有价 证券或 、} 合 支付等方式 。在 我国企业 并购 中 ,由于企业 昆 并购 的证 券化程度很低 ,企业 并购 大多采用现金支付方式 ,现 金 收购对资金 的需 求量大 ,如果企 业本身没有大量 闲置资金 , 就需 要对外筹集资 金 ,以保证 并购 的顺利进行 。由于 我国资本 市 场发展滞后 ,缺少 相应的金融 制度的支持 ,从银行 体系获得 的资金有 限,对 社会资金 的动 员能力弱 ,再加上 投资银行业介 入 不够 ,致使企 业并购缺乏必 要的资金支持 ,无 法筹集所需资 金,从而 限制 了企 业并购交易的规模 、范 围与活跃程度 。 方位的 ,具体 应做好 以下工作 :一是实现资源 整合。并购方根 据 自身 的发展 战略和当前 的经营 战略 ,在全公 司范围 内对其 资 产进行统一 规划和和整合 ,使企 业的资产实现 高效运行 ,同时 对其它生产 要素 ,如技术 的研 发 、生产工 艺流程的再造 、分 销 渠道 的配 置、客户 关系 的继承等方面 也要进行 统一的整合 ,以 增 强企 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 是实现组织和 管理 整合 ,在 并购 完 成后 , 常常会面临机构重叠 、人员富余 的问题 ,因此并购方根 据具体情 况对组织机构进行 精简和调整 ,建立 融洽 、高效有 序 的组织机构系统 。三是人力资源整合。 靠并购迅速崛起的世界 网络行业第一 巨头——美 国思科公司的总裁钱伯斯认为 :“ 衡量 兼 并成功与否 ,最重要 的就是看2 年 之后是否 留住 了被 兼并 —3 公司的人才。”并购方 应尽 快 了解并 熟悉被 并购企业 的人 员信 息 ,正确评估评估其管理 人才和技术人 才的的价值 ,给予恰 当 地安排和聘用 ,留住人才 、稳定人才、激励人才 , 减少因并购 而 引起 的人员震荡 ,最 大限度地调动所有 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 四是文化整合 。文化整合 是并购整合 中难 度最大的部分 。并购 方应 加强 与被 并购方 员 工 的沟通 ,消 除他 们的排 斥和 焦 虑情 绪 ,详细 了解两种 企业文化 的差异及 相容程度 ,在 此基 础上选 择 合适的整合模 式 ,循序渐进地实 现企 业文化 的导入和 深化 , 培 养企业员工形成 共同的价值观和 经营理 念 ,形成 并购 后统一 的企业文化 。五是 制度 整合 。为实现 整合后的价值观 的具体贯 彻 ,强化 了新 文化 在员工思想上 的积 淀 ,应按照新企 业文化的 要求 ,在采购 、生 产 、销售 、财务 、人事 、绩效考 评、等方面 建立一整套新的规章制度 ,实现企业的有效运作。 ( )合 理选择 支付方 式 五 不同的支付方 式会导致不 同融资方式 的选 择 ,企业 需根据 自身情况 、资金实 力 、资本结构 及考 虑并购后 的净 收益等一系 列 因素 ,然后 与 目标企业进行协 商制定最有利 的付 款方式 。从 全球来看 ,混合 支付方式呈上升趋 势。伴 随着我 国企 业并购法 规的完善和 并购程 序的进一步规 范 ,企业应立 足于 长远 目标 、 结合 自身 的财 务状况 ,在支付方 式上采用现金 、债务 、股权和 杠杆支付 等方 式的不 同组合 ,利用企业 内部和 外部的资金渠道 在短期内筹集到所需的资金是并购活动 能否成功的关键。 并购作 为一种市场行 为 ,在我 国企 业改革 中起 到了不可替 代 的作用 。但 是 我们 也应 看到我 国的企业 并购 活动 中还 存在 众多需要 解决 的 问题 ,而这 些问题有企业本 身的 ,也有机制上 的 ,还有 外部 环境 的影 响,而要 妥善解决这些 问题 也不是一朝 夕 的,它 的发展与完善还 需要 长期的过程 政 府当局与企业 界都应树 立忧患意识 ,通 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促 进我国企业 并购
我国企业并购问题与对策
我国企业并购问题与对策我国企业自1980年起出现了三次并购浪潮。
有学者把我国加入WTO后的经济转型、体制转轨及股权多元化下的企业并购称为我国企业兼并的第三次浪潮。
但此次并购浪潮形成的并购市场和西方发达国家规范的并购市场相比,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尤其是在目前我国产权改革尚不到位、市场经济体制没有完全建立的经济转轨时期,这种明显带有中国特色痕迹的并购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但也暴露了诸多实际的问题。
一、我国企业并购中存在的问题(一)财务风险大。
企业并购是一项高风险的产权交易活动,其中以财务风险最为突出。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客观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主观上的偏差和失误,使企业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相背离,从而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它贯穿于整个并购活动,是决定并购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又大致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融资活动带来的财务风险。
企业并购的资金一般可通过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获得。
内部融资的最大风险就是企业流动资金占用过多,从而会降低资金的流动比率以及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快速反映和调适能力;外部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外部渠道筹集并购资金。
目前,我国对股票融资要求苛刻、申报材料审批复杂,不利于企业抢占并购先机;而且股票融资可能会改变企业的股权结构,甚至出现大股东丧失控股权的风险。
第二,并购支付方式单调带来的财务风险。
目前,我国企业的并购主要采用现金支付。
现金支付具有较大的财务风险:首先,并购的规模和并购的成功与否受主并方现金流量和融资能力的约束。
企业都希望通过并购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如果主并购方现金流量不佳或融资能力有限,都会影响并购的规模,甚至可能使并购计划搁浅。
其次,当并购与国际资本市场相联系时,现金支付会使主并方面临汇率风险。
再次,目标企业股东由于不能分享合并后企业的发展机会和盈利、也不能享受延迟纳税的优惠,有可能对主并方怀有抵触情绪,增加主并方的财务风险。
第三,对目标企业进行价值评估的过程中产生的财务风险。
市场化条件下我国企业并购的特点及问题分析
市场化条件下我国企业并购的特点及问题分析在我国目前市场化条件下,企业并购具有如下特点:政府主导型的并购;处于探索期的并购。
存在的问题是:政府干预不规范;企业产权关系模糊,并购主体的自主性受到限制;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并购的中介机构不发达;企业盲目扩张,规模经济和战略价值动因过度。
标签:市场化条件企业并购特点问题一、我国企业并购历史的简要回顾从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前,我国企业并购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相应采取了三种形式:第一,1949年10月~1956年公有经济对私营工商企业的兼并;第二,1958年~1960年调整时期国营企业的关、停、并、转;第三,试办托拉斯。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逐渐扩大,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逐渐分离,通过企业并购来促进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合理配置资源,盘活存量资产乃至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作用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并购的发展过程大致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1984年~1987年间是我国企业并购探索中的起步阶段;第二,1988年~1992年,是我国企业并购活动从少数城市向全国扩展的发展阶段;第三,1992年至今,我国企业并购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二、市场化条件的基本特征目前,我国市场化进程加快推进,企业并购,应当是在市场化条件下的并购,因此,就必须符合市场化条件的基本规律。
首先,独立的企业制度。
从规范的市场经济体制来看,独立的企业制度主要包括三层含义:一是企业拥有明确和独立的产权并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二是企业有充分的决策权,能够根据市场信息的变化自主决策;三是企业对自己的决策和行为负民事责任。
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其次,有效的市场竞争。
竞争是市场经济有效性的最根本保证,市场机制正是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迫使企业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改善管理、积极创新,从而达到提高效率和优化资源配置的结果。
但竞争必须有效,否则也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
【推荐下载】关于我国公司并购的问题与对策
关于我国公司并购的问题与对策十年来,我国公司并购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与美国和我国香港地区公司并购实践比较,存在很大差距。
一、我国公司并购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一部综合调控公司并购活动的法律或法规 我国公司并购立法与收购实践比较尚嫌落后。
有关公司并购的法律规定散见于民法通则、合同法、行政许可法、证券法、公司法、金融法及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上市公司收购报告书、要约收购报告书、被收购公司董事会报告书、豁免要约收购申请文件、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公司暂行规定,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的通知、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公司股权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等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
这些法律、法规、规章与规范性文件对我国公司并购的规范较分散,协调性差,甚至存在自相矛盾和法律冲突的地方。
如对上市公司股票回购,有关收购A股、B 股、H股之间,国家股、法人股和个人股之间的价格换算与利益区分方面的规定不尽一致和详细;对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权利保护方面也存在矛盾与冲突。
例如证券法规定,强制要约是指并购公司持有目标公司的股票达到一定比例时,必须对目标公司全体股东发出收购要约。
一般而言,并购公司控制了30%的股票以后,就已取得目标公司实际控制权。
但《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一方面确定中、小股东享有与大股东平等的机会,另一方面又没有针对中、小股东权利规定具体、可操作性强的保护措施。
只是让这种理论上的机会能否实现取决于并购公司的意志与并购实践,致使广大中小股东的权利难以实现。
2.对反收购制度缺乏明文规定 虽然我国公司并购多以协议收购为主,反收购的案例极少。
但从公司并购实践来看,并不是所有的公司并购活动都成功,都取得了不俗的回报。
有些上市公司在收购后的经营业绩处于下滑趋势,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均不显著。
我国除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九条不显山不露水地规定了股份回购这一反收购措施外,对其他反收购手段如中止协议、白衣骑士、反噬防御的规定尚属空白。
我国企业并购的特点与风险
我国企业并购的特点与风险一、特点:1. 政府支持:我国政府积极鼓励企业并购,通过制定相应政策和法规来支持并购活动,提供财务、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2. 资本市场活跃: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迅速,提供了丰富的融资渠道,企业可以通过股权并购、债务融资等方式进行资金筹措。
3. 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并购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推动行业整合,提升企业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
4. 强化企业实力:通过并购,企业可以快速扩大规模,提高市场份额,增强核心能力和竞争力。
5. 实施国际化战略:通过并购,企业可以获取国外先进技术、品牌和渠道资源,加快国际化进程。
二、风险:1. 价格风险:并购交易涉及巨额资金,价格谈判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市场波动、估值不准确等,存在价格风险。
2. 经营风险:并购后,企业需要整合资源和管理团队,如果整合不当,可能导致经营困难和亏损。
3. 法律风险:并购活动需要遵守法律法规,如反垄断法、证券法等,如果违反相关法规,可能面临法律风险和处罚。
4. 文化冲突:并购涉及不同企业的文化差异,如果无法有效整合企业文化,可能导致员工流失和团队不稳定。
5. 不确定性风险:并购涉及多方利益关系,如股东、员工、供应商等,不确定因素较多,可能导致交易无法顺利完成。
6. 管理风险:并购后,企业需要重新分配资源和管理体系,如果管理能力不足,可能导致管理风险和运营困难。
总结起来,我国企业并购具有政府支持、资本市场活跃、产业结构调整、强化企业实力和实施国际化战略等特点。
然而,企业并购也存在价格风险、经营风险、法律风险、文化冲突、不确定性风险和管理风险等风险。
因此,在进行并购活动时,企业需要谨慎评估风险,合理规划并购策略,加强尽职调查和风险控制,以确保并购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并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公司并购特点、问题与对策中国内地公司并购十多年来如火如荼地展开,但与美国五次公司并购浪潮及中国香港公司并购实践比较,在并购效能、企业整合及公司文化沟通与融合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为充分发挥中国内地公司并购的效益,实现公司并购的公正与效率,我们试就中国内地公司并购特点、问题与对策作一系统深入探讨,以期有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
一、中国内地公司并购的特点1、目标公司分布广中国内地上市公司按行业分类有:公用事业、电子通讯、纺织服装、化工、建材建筑、交通运输、金融房地产、能源、食品酒业制造、农林牧副渔、轻工产品、商贸旅游、冶金工业、医药卫生、重型工业、综合加工17大类。
中国内地2003年上市公司并购的目标公司在以上行业均有分布。
目标公司分布在17大类行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宪法修正案保护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的法制因素,又有加入世贸组织后快速发展的形势所逼因素,还有私营与外资经济强盛的因素。
一是向私营与外资开放的行业增加。
如为适应加入WTOR的需要颁布的《外商投资民用航空业规定》,使中国民航率先对外资公司开放,此外,市政公用事业、燃气、热力、供排水亦相继对私营经济和外资公司敞开大门。
二是对并购公司而言,加入世贸组织后可利用比较优势,策划公司并购策略,结合国外及港澳台市场开拓公司并购业务;对目标公司而言,人世后各行各业都存在投资机会,都可能被兼并、收购。
三是宪法修正案规定保护公民私有财产权和人权,促进私营经济、个体经济与其它非公有制经济加速发展。
在这种形势逼迫下,公有制经济迅速退出原有领域,如中国一汽以14.21亿元并购天津汽车。
随着私营经济的发展,私营经济并购公司规模也在日益扩大,如上海复兴以16.5亿元并购南钢股份。
2.公司并购主体变化快速一是外资公司并购快速,二是MBO并购流行;三是私营并购大幅增快。
(1)2003年第一件外资公司并购就是美国花旗银行海外投资公司并购浦发银行5%的股权。
该年外资公司并购加快了50%。
外资公司并购中国内地上市公司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收购公司多系港资;二是以产业兼并、收购为主,有70%的并购公司与目标公司的主营业务一致;三是并购溢价率较高。
如华润轻纺,并购溢价率为75.39%。
外资公司并购加速的原因在于,美国的五次公司并购浪潮证明,并购整合一般以产业并购为主,旨在利用比较优势得到更大的发展机会。
另一方面,由于地理位置及公司文化、产业结构方面近似,港资在并购中国内地目标公司方面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故港资在外资公司并购中所占比例较大。
(2)管理层收购(MBO)流行。
管理层收购(MBO)采取对目标公司母公司进行改造的方法:一是为了理顺母子公司两个独立法人之间的人财物关系,为并购公司与目标公司的整合创造机会;二是实行“金色降落伞”,稳定安抚目标公司及其母公司员工,帮助当地实现治安与市场的稳定祥和。
(3)私营公司并购大幅加快。
前几年,在公司并购主体资格方面,公有制公司是私营公司的1-3倍;到2003年,公有制经济与私营经济并购目标公司的数量相当,私营公司并购实现大幅加快。
这是因为加入世贸,放宽中国私营资本的市场准人领域,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经贸方面采取措施,改善私有财产权和人权保护状况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加速发展。
3.公司并购效率较快提高中国内地公司并购效率较快提高表现在:一是简化机构,政府机关对公司收购行政许可审批速度加快;二是目标公司股票转让速度快速,且保证目标公司股票收购方向正确,目的有效、过程增值,这必然导引股份交付速度加快;三是目标公司并购批量化。
中国内地公司并购的主管业务审批机关主要是中国证监会。
该会出台了两个规范性文件《关于重大资产出售、收购和置换的通知》和《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较快提高了公司并购效率:一是并购公司知晓上报中国证监会需要披露的问题;二是中国证监会明确需要关注的事项,有助于节省审阅报告的时间;三是中国证监会对自己的工作时限做了明确规定,如“证监会收到上市公司报送的全部材料后,审核工作时间不超过20个工作日”,充分证明中国证监会规范公司并购行为,提高目标公司并购效率时时效意识。
4.公司并购方法缓慢创新公司并购方法是指并购公司获取目标公司控制权的方法。
“公司并购方法创新”一是指目标公司被并购,收购公司在取得实际控制权中,采取控制现金“流出”的并购方法;二是为了取得目标公司实际控制权,对并购方法不断创新。
中国内地公司并购初期,公司并购方法几乎都是“一进一出”的“等价交换”,并购公司并购目标公司交付现金取得该公司实际控制权,目标公司转让实际控制权得到了现金。
近几年来,收购公司在收购方法中,产生了非现金“流出”的“不等价交换”状况,即并购公司通过收购获取了目标公司实际控制权,并购付出的现金还在并购公司控制之中,目标公司让渡实际控制权也没得到现金。
一是通过对母公司改制获得控制权。
对目标公司母公司的注册资本、股权结构方面进行改造,改变目标公司母公司的控制权归属,从而达到移转目标公司控制权的收购方法称为目标公司母公司改制。
二是通过增资取得控制权。
经过与目标公司母公司的股东合作,对目标公司母公司进行增资扩股,取得目标公司控制权达到控制目的。
在目标公司收购中,无论对目标公司母公司改制,还是与目标公司母公司合资、增资、吸收合并,并购公司取得目标公司实际控制权时,交付的资金仍然是为自己控制。
此类公司收购统称为“非现金流出”。
在2003年公司并购市场中,“非现金流出”收购方法使用日益增加。
在公司收购中,该年度的“非现金流出”占20%,在2002年仅占8.3%,在2001年仅5%,在2000年只占1.9%。
在“壳内”并购目标公司股票是其交付手段。
2003年产生的TCL 通讯、武钢股份、上工股份、ST小鸭的并购案例,在目标公司层面产生了非现金流出的股票交付。
从目标公司母公司“壳外”层面上升到目标公司“壳内”层面,是一种极大的突破。
同时将使中国内地公司并购揭开新的一页。
中国内地公司并购,从1997年到2002年,并购标的额一直处于0.64亿元至2.04亿元之间,而TCL集团以21.15元每股对TCL 通讯0.81亿元流通股进行换股,交付的金额达17.13亿元,突破了公司并购瓶颈的限制。
如果股票在交付中加以推广,必然打破上市公司并购的不平衡,走上中国内地公司并购新台阶。
5.公司并购信托融资在中国内地公司并购中,难点是并购公司从何处筹集并购资金。
在2003年的公司并购市场,实现了经过发行信托计划,收购股份的案例。
中国内地公司并购尚处在初级阶段,从1997年到2002年,中国内地公司并购中,现金收购的交付比例占70%-80%。
融资方面,需要借款人将股权作为贷款抵押,或将其他无瑕疵资产作为贷款抵押。
由于公司并购特质,在策划并购信托融资时,信托公司应注意考查目标对象的产业、企业经营、政策法制、人权保护状况的改善及经营者个人素质各方面因素,以便规定公司并购信托融资最低出资比例。
二、中国内地公司并购存在问题十年来,中国内地公司并购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与美国和中国香港公司并购实践比较,存在很大差距。
中国内地公司并购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缺乏一部综合调控公司并购活动的法律或法规中国内地公司并购立法与收购实践比较尚嫌落后。
有关公司并购的法律规定散见于民法通则、合同法、行政许可法、证券法、金融法及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上市公司收购报告书、要约收购报告书、被收购公司董事会报告书、豁免要约收购申请文件、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公司暂行规定、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的通知、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公司股权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等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
这些法律、法规、规章与规范性文件对中国内地公司并购的规范较分散,协调性差,甚至存在自相矛盾和法律冲突的地方。
如对上市公司股票回购,有关收购A股、B股、H股之间,国家股、法人股和个人股之间的价格换算与利益区分方面的规定不尽一致和详细;对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权利保护方面也存在矛盾与冲突。
例如证券法规定,强制要约是指并购公司持有目标公司的股票达到一定比例时,必须对目标公司全体股东发出收购要约。
一般而言,并购公司控制了30%的股票以后,就已取得目标公司实际控制权。
但《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一方面确定中、小股东享有与大股东平等的机会,另一方面又没有针对中、小股东权利规定具体、可操作性强的保护措施。
只是让这种理论上的机会能否实现取决于并购公司的意志与并购实践,致使广大中小股东的权利难以实现。
2.对反收购制度缺乏明文规定虽然中国内地公司并购以协议收购为主,反收购的案例极少。
但从公司并购实践来看,并不是所有的公司并购活动都成功,都取得了不俗的回报。
有些上市公司在收购后的经营业绩处于下滑趋势,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均不显著。
我国除《公司法》第149条不显山不露水地规定了股份回购这一反收购措施外,对其它反收购手段如中止协议、“白衣骑士”、“反噬防御”的规定尚属空白。
3.公司并购的行政审批与执法部门不统一中国内地公司并购的审批与执法活动涉及中国证监会及各大区和动城市证券办公室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的经贸、工商、立地、税收、银行、环保、知识产权、海关、法院、公安、检察、公证、国资、仲裁请部门,致使政府对公司并购实践的国家干预不统一。
主要表现在:(1)对公司并购的行政审批立法不统一;(2)公司并购批准的权限职责与程序不统一;(3)公司并购案件的仲裁、诉讼(包括不服行政审批机关、复议机关决定而提出的行政诉讼)与行政处罚尺度不统一;4.中介机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中国内地、美国、中国香港公司并购实践表明,中介机构如投资银行、律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产权交易所(中心)在公司并购活动中的策划、介绍融资、咨询、草拟协议、公证、释法、审查、调查、资产评估、出具法律意见书及财务顾问意见书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于诸种因素,中介机构的作用在中国内地公司并购市场未能充分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