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第一章 解直角三角形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下解直角三角形训练1 九年级下第一章解直角三角形教材分析

锐角三角函数刻画了直角三角形中边角之间的关系,它的直接应用是解直角三角形,而解直角三角形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锐角三角函数又是高中阶段学习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基础,也是整个三角学的基础.因此,本章内容也是初中阶段数学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 一、教学内容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锐角三角函数和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有关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以及锐角三角函数在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问题中的应用.

研究图形中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并把这种关系进行量化,是分析和解决问题中常用的一种数形结合的方法,这种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因此本章还包含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现实生活中与边角有关的实际问题

锐角三角函数

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

锐角三角函数的运用

解直角三角形

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实际问题

本章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可用如下的结构框图表示:

框图说明:

(1)现实生活中的边角之间存在着确定的数量关系,例如当斜面的倾斜角确定时,斜面的高度与斜面在水平方向的距离之比随之确定,说明斜面的倾斜角和斜面的高度与斜面在水平方向的距离的比值之间存在着某种函数关系.

(2)锐角三角函数是指本学段所学的三角函数限定在锐角,本章所指的锐角三角函数包括正弦(sinA)、余弦(cosA)和正切(tanA)三种.

(3)三角函数的计算包括已知锐角求三角函数值和已知三角函数值求锐角两个方面,当已知角或所求的角不是30、45和60这三个特殊角时,需要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4)锐角三角函数的运用主要包含解直角三角形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两个方面,而能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的实际问题,都可归结为解直角三角形的数学问题,因此,锐角三角函数的运用核心是解直角三角形.

二、教学要求

目标类别

目标层次

知识点及相关技能知识技能目标过程性目标

了解理解掌握灵活

运用经历

(感受) 体验

(体会) 探索

锐角三角函数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锐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

正弦、余弦、正切的符号(sinA,cosA,tanA)

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三角函数的计算用计算器求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用计算器根据三角函数值求锐角

解直角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

运用三角函数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三、各节内容分析

1.1 锐角三角函数

本节有2课时.

第1课时为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经历锐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的探索过程.

1.本节课以两个物体在两个坡角不同的斜面上向上运动为背景引入课题,并配以倾斜角不同的电梯作节前图,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设计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如山坡、屋顶的斜面,或用木板现场搭建斜面等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熟悉的问题情境中,从已有经验出发,研究其中的数量关系.

2.合作学习中的三个问题是采用由特殊到一般的实验方法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之间的关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交流.问题1、2分别是将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研究当边长变化时,其三边长两两之间的比值分别不变.当学生完成取点、测量和计算比值的操作后,应及时引导学生交流,从交流中发现,其三组比值与在角边上所取点的位置无关,由此体验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边长变化时,其三边长两两之间的比值分别不变.同时引导学生比较问题1、2所得出的结论,发现锐角不同,相应的比值不同,即比值随角度的变化而变化.问题3是将1、2中的问题一般化,教学时应先引导学生根据问题1、2所得出的结论进行猜测,然后用相似三角形加以证明.

3.三角函数的概念比较抽象,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回顾函数的概念,并比较合作学习中所得的结论,感受把三个比值定义为锐角a的函数的合理性,由此突破教学难点.

4.正弦、余弦和正切符号sinA,cosA和tanA的读法和书写教学中都要进行示范.

5.用sinA,cosA和tan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时要引导学生结合图形进行,渗透数形结合,避免死记硬背.

6.通过例1的教学,进一步巩固直角三角形中一锐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所对应的两边之比.教学中要注意解题过程的示范,并归纳在直角三角形中求三角函数值时,往往要结合勾股定理的应用.

第2课时为特殊角(30、45和60)的三角函数值.

1.本节课是在上节课已建立三角函数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探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在回顾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关系(勾股定理),以及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等知识的基础上,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自主探求30、45和60角的三角函数值.然后引导学生交流探求的结果,归纳出三个特殊角的9个三角函数值.

2.由于三个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应用广泛,因此课本以表格的形式引导学生归纳.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分别观察30、45和60角的三个正弦值、三个余弦值及三个正切值之间的差别及存在的联系,以及其间蕴涵的规律:如30、45和60角的三个正弦值由小到大,分母均为2,分子依次为1、、;而余弦函数值则正好相反. 30、45和60角的三个正切函数值也由小到大,且三个数值存在着某种对称,以45角是正切值1为对称中心,30和

60角的正切值分别是和,互为倒数,且形式上存在对称美.由此可突破特殊角三角函数值多、容易混淆的难点.

3.例2中首次出现三角函数平方( )的书写方法,教学时要明确它的含义并进行书写示范.

4.例3是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实际问题,以学生熟悉的做操动作为问题情境.教学的难点是当手臂与水平方向成60角时,想象从手指尖向水平方向作垂线,所得的垂线、水平线和手臂之间构成直角三角形,从而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问题.在例3的教学中,可以请学生模拟问题情境,共同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得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构造直角三角形,求出当手臂与水平方向成60角时,手臂的垂直高度.另外,本例也是首次在直角三角形中利用三角函数值求边长,其中体现了方程思想,教学时应加以归纳点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