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评课稿

全等三角形评课稿
全等三角形评课稿

这样的课堂,学生很喜欢

听了李老师的课感受非常深,有一种受益匪浅的感觉,学到了很多教学经验,课讲得非常务实,非常实用。没有花架子,听起来没有作秀的感觉。李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教态非常自然,举止从容,热情,有亲和力,这为学生课堂学习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大胆地猜想、思考,不受拘束,敢于向困难挑战,发表自己的见解。

李老师的这节课主要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一,是后面几种判定方法的基础,整节课都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相互交流验证来解决问题,圆满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纵观整个过程,我觉得李老师有以下几个方面非常值得我学习:

1、挖掘生活素材,巧妙整合课程资源。

在课题的引入方面,让学生回顾“什么样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当三角形全等时会出现什么性质”这两个问题。既提问复习了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又很好的过渡到怎么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这个问题上来。把知识不知不觉地体现出来,使得学习过程是那么的顺其自然。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课堂更加多姿多彩。

2、尊重学生知识体验,找准学生新知的“最近发展区”。

老师和学生课前都做了充足的准备,学生预习充分,李老师能够根据学生预习的具体情况灵活巧妙的将本节课的课程设计结构渗透给学生,使学生对本节课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并且通过预习,学生更加能够带着疑惑去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尝试,踊跃发言。这是

一个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也是激励彼此的过程。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语言精练,尽量不做过多的讲解,通过引导让学生发现问题并通过动手操作、交流讨论来解决问题。

3、注重开展自主学习。

课堂上教师通过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个三边分别为 2cm 、3cm、4 cm的三角形,并要求同桌之间通过合作比较三角形的大小形状,即三角形全等,最后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得出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边边边公理”。学生通过一个自己动手操作并同桌合作的过程,使得新知识的学习更加轻松愉悦了。

4、练习设计循序渐进,层次分明

李老师的课堂与我们小学课堂最大的不同就是讲练分明,十分高效,新知讲授仅用了课堂一半的时间,剩下时间便是孩子们的练习。且这些练习也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毫无章法,而是经过了李老师巧妙的设计与筛选,不仅具有典型性,而且能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学生能够驾轻就熟,一步一个台阶的去提升,使得学困生能吃饱,学优生能吃好,值得学习!并且李老师非常注重学生做题习惯的培养,通过板书暴露问题,在问题的基础上集体规范格式,一切的一切都体现这数学的规范美,严谨美。

李老师的课堂不仅生动高效,而且细节之处体现爱,不时的摸摸学生的脑袋,不时的给予学生鼓励性的眼神等等,不知不觉一节课就这么过去了,总之,当李老师的学生好幸福呀!

薛欣欣

三角形全等判定的评课稿123

《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SSS)的评课稿 史书宏 张立波:这一节课时关于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的运用,在课下精心设计课件,利用了几何画板的动画演示过程,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陈东琴:本节课首先利用课件进行了复习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在这里让学生回答,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但是,由于设问不够精细,所以学生的反映还不够热烈。 刘牙全:本节课利用课间动态的展示了图形的变化,使学生利用例题复习了判定的。在这里由于提问不够明确,达到的效果也不够好。尹跃生:这节课利用课件讲解了两道例题,更深入的掌握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由于电脑上的限制,无法和学生更好的互动,这里也体现了电脑的局限性。最后一道例题设计的本意是非常好的,可是由于学生刚刚学习全等三角形,掌握的不够熟练,故例题难度大了点,应该只选择第一小问来讲解就很好了。 周雄坤:这节课从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既而探究了满足一个元素、两个元素以及三个元素中的“边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让学生归纳出结论,并能利用这个结论证明三角形全等。李家德:本节课在让学生动手探究的时候稍显匆忙,没有留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因而效果一般。 岳松:在讲解例题的时候,注重对题目的分析过程,让学生学会从结论出发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练习从数量和难度上稍显不够,不利于

新知识的巩固和强化。 黄世进:这节课的容量有点多,由于时间关系,练习中的变式没有时间展开,后面的教学安排有点凌乱,三角形稳定性和作角平分线的理论依据没有足够的时间分析透彻,小结也只是点到为止,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李菊芬:这节课是从回顾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入手,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图,得到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条件,并会简单的应用。陈波: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教材处理比较恰当,教学结构比较合理,课堂气氛的调动也比较好。但在探究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时候,有用手画图的现象,这样会给学生一个不良的示范。在练习的分析上也稍显不够透彻。此外,幻灯片缺乏动态演示,影响 陈红丽:这节课也是从回顾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入手,引发学生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究,通过学生的亲身操作,让学生归纳出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条件,并学会初步的应用。 陈磊: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并很好的体现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紧密围绕目标,并为实现目标服务。 严学坤:重点难点突出,教学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在时间分配上,探究一个条件、两个条件的时候花的时间太多。 陈文华:课堂气氛活跃,直觉印象好。尤其是在探究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时候,能放开让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双边活动非常好,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教学难点在学生的动手和合作交流中被很好的突破。从学生板演来看,教学效果良好。

【精选】八年级全等三角形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一、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解答题压轴题(难) 1.如图1,在△ACB和△AED中,AC=BC,AE=DE,∠ACB=∠AED=90°,点E在AB上,F是线段BD的中点,连接CE、FE. (1)请你探究线段CE与FE之间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结果,不需说明理由); (2)将图1中的△AED绕点A顺时针旋转,使△AED的一边AE恰好与△ACB的边AC在同一条直线上(如图2),连接BD,取BD的中点F,问(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说明理由; (3)将图1中的△AED绕点A顺时针旋转任意的角度(如图3),连接BD,取BD的中点F,问(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说明理由. 【答案】(1)线段CE与FE之间的数量关系是CE2FE;(2)(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理由见解析;(3)(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理由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连接CF,直角△DEB中,EF是斜边BD上的中线,因此EF=DF=BF,∠FEB=∠FBE,同理可得出CF=DF=BF,∠FCB=∠FBC,因此CF=EF,由于∠DFE=∠FEB+∠FBE=2∠FBE,同理∠DFC=2∠FBC,因此∠EFC=∠EFD+∠DFC=2(∠EBF+∠CBF)=90°,因此△EF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EF; (2)思路同(1)也要通过证明△EF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来求解.连接CF,延长EF交CB 于点G,先证△EFC是等腰三角形,可通过证明CF是斜边上的中线来得出此结论,那么就要证明EF=FG,就需要证明△DEF和△FGB全等.这两个三角形中,已知的条件有一组对顶角,DF=FB,只要再得出一组对应角相等即可,我们发现DE∥BC,因此∠EDB=∠CBD,由此构成了两三角形全等的条件.EF=FG,那么也就能得出△CFE是个等腰三角形了,下面证明△CFE是个直角三角形.由上面的全等三角形可得出ED=BG=AD,又由AC=BC,因此 CE=CG,∠CEF=45°,在等腰△CFE中,∠CEF=45°,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因此就能得出(1)中的结论了; (3)思路同(2)通过证明△CFE来得出结论,通过全等三角形来证得CF=FE,取AD的中点M,连接EM,MF,取AB的中点N,连接FN、CN、CF.那么关键就是证明△MEF和△CFN全等,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和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我们不难得出 EM=PN=1 2 AD,EC=MF= 1 2 AB,我们只要再证得两对应边的夹角相等即可得出全等的结

平行四边形性质评课稿评

《平行四边形性质(二)》评课稿 有幸听了张老师执教的人教版《平行四边形性质(二)》这堂课,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很多,现就本人的几点想法谈一谈。 一、教学目标设置恰当、得体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生掌握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之后教学的。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教师根据课标理念,确立了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认为张老师所设置的目标具体、明确、全面、可操作性强,关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丰富充实教学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本课教学中,教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讨论、交流等系列活动来主动获取知识,获得情感体验。 张老师在本课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有机利用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的内容丰富多彩,张老师营造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以一个指导者、参与者、组织者的形象,在师生的交流互动中不时擦出智慧的火花。从张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可以看出,张教师在教材的理解与掌握上已深下功夫,才能准确把握住教材的重点,顺利突破教材的难点。张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资源,发挥其有效的价值。 三、教学程序清,教学理念新,教学方法活 张老师这堂课创设情景导入,且贯穿整个教学环节。这堂课设计了温故新知,例题选讲,反馈提升,随堂练习等环节,程序清晰。张老师在整堂课的设计和教学中,始终以学生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们的面前,努力创设情趣盎然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例如:老师设计了用不同的方法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主动获取新知,对平行四边形性质获取了感性认识,

八年级全等三角形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八年级全等三角形易错题(Word版含答案) 一、八年级数学轴对称三角形填空题(难) 1.如图所示,ABC为等边三角形,P是ABC内任一点,PD AB,PE BC ∥,PF AC ∥,若ABC的周长为12cm,则PD PE PF ++=____cm. 【答案】4 【解析】 【分析】 先说明四边形HBDP是平行四边形,△AHE和△AHE是等边三角形,然后得到一系列长度相等的线段,最后求替换求和即可. 【详解】 解:∵PD AB,PE BC ∥ ∴四边形HBDP是平行四边形 ∴PD=HB ∵ABC为等边三角形,周长为12cm ∴∠B=∠A=60°,AB=4 ∵PE BC ∥ ∴∠AHE=∠B=60° ∴∠AHE=∠A=60° ∴△AHE是等边三角形 ∴HE=AH ∵∠HFP=∠A=60° ∴∠HFP=∠AHE=60° ∴△AHE是等边三角形, ∴FP=PH ∴PD+PE+PF=BH+(HP+PE)=BH+HE=BH+AH=AB=4cm 故答案为4cm.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如图,△ABC中,AB=AC,∠A=30°,点D在边AB上,∠ACD=15°,则AD BC =____.

【答案】 22 .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作CE ⊥AB 于E ,作DF ⊥AC 于F ,在CF 上截取一点H ,使得CH =DH ,连接DH ,并设AD =2x ,解直角三角形求出BC (用x 表示)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解:作CE ⊥AB 于E ,作DF ⊥AC 于F ,在CF 上截取一点H ,使得CH=DH ,连接DH . 设AD=2x , ∵AB=AC ,∠A=30°, ∴∠ABC=∠ACB=75°,DF 12= AD=x ,AF 3=, ∵∠ACD=15°,HD=HC , ∴∠HDC=∠HCD=15°, ∴∠FHD=∠HDC+∠HCD=30°, ∴DH=HC=2x ,FH 3=, ∴3x , 在Rt △ACE 中,EC 12 =AC=x 3+,AE 3=3=, ∴BE=AB ﹣AE 3=﹣x , 在Rt △BCE 中,BC 22BE EC = +=2x , ∴22 22AD BC x ==.

三角形全等判定(1)说课稿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数学第十一章第二节《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的的确定、教法学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等几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分析说明。 一教材分析: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是八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是三角形全等判定的第一课,主要讲的是如何利用“边边边”的条件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后展开的,是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重要方法之一。全等三角形是两个三角形最简单、最常见的关系,它不仅是学习后面知识的基础,而且也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重要依据,学生只有很好的掌握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且能灵活地运用它,才能为以后学习《四边形》、《圆》等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已学过线段、角、相交线、平行线以及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并且七年级两册教科书中又安排了一些说理的内容,这些都为本节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做好了准备。学生只要对“边边边”的判定条件掌握好了,并能运用它进行推理论证,那么再学习其它的判定条件就不困难了。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地位和学生实际,依据教学大纲,本着向学生传授知识,

发展思维能力,同时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为目的,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划分为三个层次:①知识目标②能力目标③思想目标。 ⒈知识目标:掌握“边边边”条件的内容,并能初步应用“边边边”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⒉能力目标: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如何探索研究问题,让学生初步体会分类思想,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⒊思想目标:通过画图比较、验证,培养学生注重观察、善于思考、不断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用“边边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学难点: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四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 针对八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和求知欲都非常强,但观察、分析、认识问题能力较弱的特点,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在探究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新课阶段以启发谈话法为主,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讨问题和解决问题,始终让学生参与整个问题的“发生”和“解决”过程,让学生即掌握了新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另外,在这个阶段还运用了电教手段进行直观演示,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这样做也容易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评课稿

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评课 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席忠余黄立新张辉甄刚谭放军张轶 总体印象: 既完成了本节课应完成的知识目标,又使学生掌握了常用的数学解题方法,完成了思维训练,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彰显了学生的个性。 学科性评价: 一、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①等腰三角形性质 ②性质的运用 ③一题多解:切入点不同,思考方式不同,则解题思路也不同。 ④一题多变:条件发生变化,解题思路相似 2其他目标 ①小组合作训练 ②猜想、探究规律 ③发散思维训练 二、本课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运用 本课难点: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辅助线的做法,探求各种方法解题。 本课的知识目标清晰,重点突出。为突出重点,在证明性质时,学生呈现各种辅助线的做法(1、三角形全等证明。2、角平分线性质证明。3、面积证明)后由各小组发言人讲述了一遍证明思路,之后学生各自写出证明过程,小组内交互学习(每人至少看其他两人的证明过程),教师借助电脑灯片做归纳、点评。 在突破本课难点时,采用了平台互动的方式,在教师的引导如何将图形转化,并做出辅助,建立了4个多向度的平台,通过小组合作,学生思维得以发散,学生的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难点得以突破。 在突破难点时,梯度,缓冲度的设置也是非常合理有效的: ①首先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明确了目标方向 ②然后小组进行讨论,在讨论中有思维敏锐的学生早一步想到思路,稍微落后的 学生也初步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了解到一些思路和方法。 ③呈现不同方法,并由小组发言简述各自的思路,此时,大多数学生已能基本理 解各种思路方法。 ④对各种方法分类、归类;教师归纳提升,知识,能力得以结构化,系统化,促 进了知识的迁移。 一步一个台阶,难点得以顺利突破,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在完成证明时,教师充当的是导演的角色,学生才是演员,导演只是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导演是成功的,因为演员们很快入戏了,表演得很投入。 经典性评价:(评价学生) 知识性:目标、重点、难点确定明确,非常好的完成了指示目标。 个性: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尊重和肯定。

数学八年级上册 全等三角形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数学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易错题(Word版含答案) 一、八年级数学轴对称三角形填空题(难) ∥,1.如图所示,ABC为等边三角形,P是ABC内任一点,PD AB,PE BC ++=____cm. ∥,若ABC的周长为12cm,则PD PE PF PF AC 【答案】4 【解析】 【分析】 先说明四边形HBDP是平行四边形,△AHE和△AHE是等边三角形,然后得到一系列长度相等的线段,最后求替换求和即可. 【详解】 ∥ 解:∵PD AB,PE BC ∴四边形HBDP是平行四边形 ∴PD=HB ∵ABC为等边三角形,周长为12cm ∴∠B=∠A=60°,AB=4 ∥ ∵PE BC ∴∠AHE=∠B=60° ∴∠AHE=∠A=60° ∴△AHE是等边三角形 ∴HE=AH ∵∠HFP=∠A=60° ∴∠HFP=∠AHE=60° ∴△AHE是等边三角形, ∴FP=PH ∴PD+PE+PF=BH+(HP+PE)=BH+HE=BH+AH=AB=4cm 故答案为4cm.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ABC与△DEF是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BAC=∠D=90°,6.现将 △DEF与△ABC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叠放在一起,使△ABC保持不动,△DEF运动,且满足点

E在边BC上运动(不与B,C重合),边DE始终经过点A,EF与AC交于点M.在△DEF 运动过程中,若△AEM能构成等腰三角形,则BE的长为______. 【答案】363 【解析】 【分析】 分若AE=AM 则∠AME=∠AEM=45°;若AE=EM;若MA=ME 则∠MAE=∠AEM=45°三种情况讨论解答即可; 【详解】 解:①若AE=AM 则∠AME=∠AEM=45° ∵∠C=45° ∴∠AME=∠C 又∵∠AME>∠C ∴这种情况不成立; ②若AE=EM ∵∠B=∠AEM=45° ∴∠BAE+∠AEB=135°,∠MEC+∠AEB=135° ∴∠BAE=∠MEC 在△ABE和△ECM中, B BAE CEN AE EII C ∠=∠ ? ? ∠=∠ ? ?= ? , ∴△ABE≌△ECM(AAS), ∴CE=AB6, ∵AC=BC2AB=3 ∴BE=36; ③若MA=ME 则∠MAE=∠AEM=45° ∵∠BAC=90°, ∴∠BAE=45° ∴AE平分∠BAC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说课稿4 人教版

《全等三角形》说课稿 四川省蓬安县城北中学唐鹏 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全等三角形》,源自于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3章第1节。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阐述,请多多指教。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本小节是全章学习的开篇课,也是本章学习的主线和进一步学习其它图形的基础之一。在知识结构上,以后学习的几何图形很多要通过全等三角形来加以解决;在能力培养上,无论是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可在全等三角形的教学中得以启迪和发展。因此,本小节的教学对全章乃至以后的学习都是至关重要的。 (二)学习任务分析:本节先通过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引出全等三角形及其对应元素这些核心概念,然后直观演示图形的平移、翻折、旋转,从中体会图形变换的思想,逐步培养学生动态研究几何的意识,进而理解本节课的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三)学生情况分析:本小节是在学过了线段、角、相交线、平行线、三角形的有关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说理内容之后来学习的,为学习全等三角形奠定了基础。通过本小节的学习,可以丰富和加深学生对已学图形的认识,同时为学习其它图形知识打好基础。然而由于学生在图形识别能力上的不足,教材要求学生会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也就成了学生有待突破的难点。 (四)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怎样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能应用符号语言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2)能熟练地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并能用其解决简单的问题。 其依据是:新课标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总体目标规定“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

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易错题(Word版含答案) 一、八年级数学轴对称三角形填空题(难) 1.△ABC与△DEF是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BAC=∠D=90°,AB=AC=6.现将 △DEF与△ABC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叠放在一起,使△ABC保持不动,△DEF运动,且满足点E在边BC上运动(不与B,C重合),边DE始终经过点A,EF与AC交于点M.在△DEF 运动过程中,若△AEM能构成等腰三角形,则BE的长为______. 【答案】363 【解析】 【分析】 分若AE=AM 则∠AME=∠AEM=45°;若AE=EM;若MA=ME 则∠MAE=∠AEM=45°三种情况讨论解答即可; 【详解】 解:①若AE=AM 则∠AME=∠AEM=45° ∵∠C=45° ∴∠AME=∠C 又∵∠AME>∠C ∴这种情况不成立; ②若AE=EM ∵∠B=∠AEM=45° ∴∠BAE+∠AEB=135°,∠MEC+∠AEB=135° ∴∠BAE=∠MEC 在△ABE和△ECM中, B BAE CEN AE EII C ∠=∠ ? ? ∠=∠ ? ?= ? , ∴△ABE≌△ECM(AAS), ∴CE=AB6, ∵AC=BC2AB=3

∴BE=23﹣6; ③若MA=ME 则∠MAE=∠AEM=45° ∵∠BAC=90°, ∴∠BAE=45° ∴AE平分∠BAC ∵AB=AC, ∴BE=1 BC=3. 2 故答案为23﹣6或3.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掌握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如图,∠MON=30°,点A1、A2、A3…在射线ON上,点B1、B2,B3…在射线OM上,△A1B1A2,△A2B2A3,△A3B3A4…均为等边三角形,从左起第1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记a1,第2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记为a2,以此类推,若OA1=3,则a2=_______,a2019=_______. 【答案】6; 3×22018. 【解析】 【分析】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得出A1B1∥A2B2∥A3B3,以及a2=2a1=6,得出 a3=4a1,a4=8a1,a5=16a1…进而得出答案. 【详解】 解:如图,

全等三角形复习课教案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复习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回顾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来证明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使知识系统化。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证明、归纳的过程,发展学生合情合理的推理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共同参与,激发数学求知欲,并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惯。 教学重点:利用全等三角形证明线段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全等三角形的构造与证明。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 如图,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三片,现在他要到玻 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形状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带哪一块去配? 基础演练: 1.已知:如图∠B=∠DEF,BC=EF,补充条件 求证:ΔABC ≌ ΔDEF (1)若要以“SAS ”为依据,还缺条件 _____; (2) 若要以“ASA ”为依据,还缺条件____; (3) 若要以“AAS ”为依据,还缺条件_____; (4)若要以“SSS ” 为依据,还缺条件_____; D E F A B C

2已知:如右图,已知AB =AC ,BE =CE ,延长AE 交BC 于D ,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 ) A 1对 B 2对 C 3对 D 4对 3、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是((A )一锐角和斜边对应相等(B )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C )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相等(D )两个锐角对应相等 4、下列四组中一定是全等三角形的为 ( ) A .三内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 B 、斜边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 C 、两边和其中一条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D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二、师生共探,合作交流: 例1.已知:如右图 ∠ABC=∠DCB, AB=DC , 求证: (1)AC=BD; (2)S △AOB = S △DOC 变式训练: 如上图,已知∠ABC=∠DCB,要使△ABC ≌△DCB ,只需添加一个条 件是 _____________。 例2.已知:如图AB=AE, ∠B=∠E ,BC=ED ,AF ⊥CD 求证:点F 是CD 的中点 二探索结论型: C A B D C O

数学组评课报告

关于杨金鑫“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一课的评课报告 学校领导: 六月二十一日第一节课,杨金鑫老师在七年五班实施:“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第一课时(共两课时)的教学。下面就本科实施过程中的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做如下报告。 一、教学内容说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是八年级上册教材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的内容,是继全等三角形性质及判定之后,利用全等三角形知识进行探究、学习的内容,是掌握利用全等三角形性质证明线段等的方法后证明垂线段相等的又一种新方法的学习。本节课的教材安排只概括:角平分线的画法以及角平分线性质及证明过程,并没有明确的性质应用。这对教者和学者都是一个难点。特别是对“角平分线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这句极精确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就七年级平行班学生不仅陌生而且很难理解命题中的题设和结论。若缺乏老师的讲解和引导的自学,效果不会理想。 二、教学设计:从课堂实施过程看,小杨老师是精心准备,不仅潜心研究了教材安排的内容,而且对各个教学环节都做了明确的划分。抓住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角平分线性质的探究,难点一是对性质的理解,难点二是从文字语言叙述的性质中找出题设和结论,从而转化成教学语言。制定的教学目标中既有对学过知识的运用,又有对新知识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切合学生实际,承上启下作用突出,特别是设计了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折纸)实现对性质的证明的过程,体现了教师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学习和突破难点一的策略高明。 三、教学流程:在教学过程中,能按照教学设计清晰地展示各个环节,首先向学生出示学习目标(4条),通过全班齐读,不仅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及达成要求,而且还营造了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改变了师生之间陌生的关系,缓解了学生的紧张心理。之后用自制的角的平分仪平分一个已知角的演示,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边边边证明全等三角形,判断对应角相等)解释其中蕴藏的道理,从而启发学生寻求画角平分线的方法,并通过自学的方式学会用尺规作图的方法画一个已知角的平分线,很快通过3名学生到黑板上对直角、钝角、平角的平分得到了相应的法则:学生对学习目标中的第一、二目标达成了。其他同学的作图也得到了老师恰当的评价和鼓励。是学生在知识上有收获,情感上有满足。 之后用折纸的方式进一步明确了平分一个已知角的方法,并自然地过渡到对第一条折痕(角平分线性质)的探究环节上。 通过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参照教材的提示,进行折纸,小组内交流折法,锻炼能力,

全等三角形全章易错题大全

全等三角形全章易错题大全 、选择题 1、下列命题:①有两个角和第三个角的平分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② 有两条边 和第三条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③有两条边和第三条边上的高对应相等 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2、 如图所示,/仁/2 ,AE 丄OB 于E,BD 丄OA 于D ,交点为C,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 ( ) A 、2对 B 、3对 C 、4对 D 、5对 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 三角对应相等的2个三角形全等;②三边对应相等的2个三角形全等;③两角、一边相 等的2个三角形全等;④两边、一角对应相等的 2个三角形全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 如图,D 在AB 上,E 在AC 上,且/ B=Z C,则在下列条件: ①AB=AC ;②AD=AE ;③BE=CD .其中能判定 △ ABE ^ △ ACD 的有( ) 6、 有以下四个说法: ① 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或第三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 角形全等;② 两角和其中一角的角平分线(或第三角的角平分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全等;③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或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其中正 确的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0个 7、 如图,在 △ ABC 与厶ADE 中,/ BAD=Z CAE, BC=DE 且点C 在DE 上,若添加一个条件, 能判定△ ABC ^^ ADE ,这个条件是( ) D 、3个 5、△ ABC 中, AB=AC,三条高AD, BE, CF 相交于0,那么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 A 、5对 B 6对 C 、7对 D 、8对 8、如图,已知 AB=AC, D 是BC 的中点, E 是AD 上的一点,图中全等三角形有几对( A 、0个 B / B=Z D A 、/ BAC=Z DAE C AB=AD D 、AC=AE 9题

全等三角形边角边说课稿

全等三角形判定…??边角边公理说课稿 武威十三中杨发鑫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2 章《全等三角形》第2节课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一一边角边》。下而,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法学法分析及教学过程等几个方而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在知识结构上,它是同学们在学习了三角形有关要素、全等三角形的概念的学习以及学习第一种识别方法“SSS”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为后续的学习内容奠定了基础,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在能力培养上,无论是动手操作能力,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可在都可在全等三角形的教学中得以培养和提高。利用全等三角形可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学好全等三角形对平行四边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全等三角形的教学对以后的学习是至关关重要的。 1.教学目标: (1)探索并正确理解“SAS”的判定方法。 (2)学生会用边角边判定方法证明三角形全等。

(3)了解“SAS”不能作为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2.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课程目标,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如下:教学重点: 理解边角边判定方法,并能利用它证明线段相等和角相等。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探索发现边角边判定方法并能灵活运用。下面为了讲清重点和难点,使学生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 1.教学手段;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充分利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并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演示,在探索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边角边”的过程中,不是简单的让学生去记住课本上给出的判别方法,而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经历知识形成,从而调动、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合作探究、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进而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教师给予充分肯定,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学会自己探索知识,发现掌握,主动探取知识的能力。逐步养成通过合作交流形成勇于探索的意识,从而养成尊重客观事实和形成质疑的习惯。

石家庄市精英中学数学全等三角形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石家庄市精英中学数学全等三角形易错题(Word版含答案)一、八年级数学轴对称三角形填空题(难) 1.在等腰△ABC中,AD⊥BC交直线BC于点D,若AD=1 2 BC,则△ABC的顶角的度数为 _____. 【答案】30°或150°或90° 【解析】 试题分析:分两种情况;①BC为腰,②BC为底,根据直角三角形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判断出∠ACD=30°,然后分AD在△ABC内部和外部两种情况求解即可. 解:①BC为腰, ∵AD⊥BC于点D,AD=1 2 BC, ∴∠ACD=30°, 如图1,AD在△ABC内部时,顶角∠C=30°, 如图2,AD在△ABC外部时,顶角∠ACB=180°﹣30°=150°, ②BC为底,如图3, ∵AD⊥BC于点D,AD=1 2 BC,

∴AD =BD =CD , ∴∠B =∠BAD ,∠C =∠CAD , ∴∠BAD +∠CAD = 12 ×180°=90°, ∴顶角∠BAC =90°, 综上所述,等腰三角形ABC 的顶角度数为30°或150°或90°. 故答案为30°或150°或90°. 点睛:本题考查了含30°交点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 2.在Rt △ABC 中,∠ABC=90°,AB=3,BC=4,点E ,F 分别在边AB ,AC 上,将△AEF 沿直线EF 翻折,点A 落在点P 处,且点P 在直线BC 上.则线段CP 长的取值范围是____. 【答案】15CP ≤≤ 【解析】 【分析】 根据点E 、F 在边AB 、AC 上,可知当点E 与点B 重合时,CP 有最小值,当点F 与点C 重合时CP 有最大值,根据分析画出符合条件的图形即可得. 【详解】 如图,当点E 与点B 重合时,CP 的值最小, 此时BP=AB=3,所以PC=BC-BP=4-3=1, 如图,当点F 与点C 重合时,CP 的值最大,

全等三角形说课稿(新)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说课稿 授课教师:曾琴芬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在学生学习了全等三角形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其他条件、为将来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条件和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提供很好的模式和方法,因此本节课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之前他们已了解图形全等的概念及特征,掌握全等图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的关系,这为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画图能力,对探索事物有求知的热情和愿望,这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本节课的操作、探究。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 知识目标: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条件,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能力目标: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及其运用的过程中,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初步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情感目标:通过探索活动,体验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是重点。 教学难点: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条件的分析和探索是难点。 四、教法学法分析 (一)教法分析 主要采用“探索发现”的教学方法,并与小组讨论法、实验法相结合,将直观操作和简单推理结合起来,通过画一个三角形和已知三角形全等,引导学生动手实验、仔细观察、大胆猜想、交流探究,从而发现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及其稳定性:并充分利用教具、多媒体,并通过创设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学法指导 新课改的精神在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通过让学生画一画、剪一剪、比一比、做一做,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知识回顾引入新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索发现合作交流、现学现用巩固新知、再创情景联系实际、反思小结提炼规律、布置作业提高升华。 第一环节知识回顾,引入新知 活动内容:回顾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及其性质。 (设计意图:回忆前面学习过的知识,为探究新知识作准备。) 第二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活动内容:怎样才能画两个三角形全等?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但引入了本课的课题,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体会探索的过程是为了解决问题的实际需要。按照三角形“边、角”元素进行分类,师生共同归纳得出: 1. 一个条件:一角;一边

全等三角形复习课 优秀教学设计

全等三角形复习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灵活运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性质和角的平分线性质解决问题;体会构建知识框架。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建立整章框架的过程,领会分析、总结的方法。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关注学生在观察、思考、探究、交流中主动参与的程度以及交流的意识,从而启迪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把全等三角形全章系统化和全等三角形开放性问题。 【教学难点】:全等三角形开放性问题 【教学突破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忆已学知识,并通过相应练习进行巩固,最后学生用图表小结来构建知识框架。 【教法、学法设计】:合作探究式分层次教学,教师引导归纳,学生以练习巩固为主。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B

巩固练习: A 组 1、如图,已知AB=AD ,要使△ABC ≌△ADC ,可增加条件BC=DC , 理由是 SSS 定理。或∠BAC=∠DAC ,SAS 或∠B=∠ D=90°,HL. 2、如图,△ABC 中,∠C=90o,AD 平分∠CAB 交BC 于点D ,DE ⊥AB ,垂足为E , 且CD=6cm ,则DE 的长为( B ) A 、4cm B 、6cm C 、8cm D 、10cm 第1题 A 第2题 A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 、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B 、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 C 、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 D 、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直角三角形全等 4、三角形内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的点是(A ) A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B 、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 C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的交点 D 、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5、在△ABC 中,∠A=70o,∠B=40o,则△ABC 是( B ) A 、钝角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等边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 B 组 6、如图,AE=BE ,∠C=∠D ,求证:△ABC ≌△BAD 。 证明△ACE ≌△BDE (AAS ),那么AC=BD ,CE=DE ,因为AE=BE ,所以AE+DE=BE+CE ,即AD=BC ,所以△ABC ≌△BAD (AAS ) (第7题)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的专家点评

《1.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评课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晰,层层递进,过渡自然.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全等图形,对于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第1课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引导学生经历了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过程,在实践中得到“SAS”的基本事实,帮助学生积累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数学活动的经验.本节课的各环节的设计层次分明,环环相扣,使学生从知识到能力逐步得到发展.学生活动充分、有效. 2.重视知识的生成过程及应用过程,有效诠释了新教材的设计意图. (1)教师从一个简单的动画演示——“图形的旋转”入手,唤起学生对全等的定义及性质的回忆,承上启下的引导学生从“形”的重合到“量”的思考,提出本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教师将新知的探究在3个活动中循序渐进地铺开,活动一:通过任意剪——剪得的直角三角形不全等;再动手——组内寻找统一的参考量,在对比与思考中,确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活动二:在活动一的基础上,将三角形的形状一般化,既而得出猜想,从而引发出本节课的第3个活动:由学生利用尺规作图的方法,亲历实验操作过程,验证“两边及其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这个猜想的正确性.知识的生成过程看似花去了很多时间,但无论是隐形思维还是显性活动,学生始终处于活跃积极的氛围中,消除了课堂上学生被动接受的静止状态. (2)锻炼学生几何说理的同时,培养学生几何直观的能力.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便是利用“SAS”进行几何说理,对于刚刚步入八年级的学生而言,演绎推理的能力还很薄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强调并规范说理的书写过程,将书写过程归纳为“指明图形,列出条件,得出结论”,特别强调写出每一步的说理依据,并将对应字母写在对应位置上,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几何素养和严谨的逻辑表达.教师能深刻领悟教材,除几何说理外,还引导学生用“运动变换”的观点看待问题,直观地理解数学.这也正是新教材的“出新”之处,平面几何教材经历了重演绎推理、重直观感悟到现在的“并举”——用“运动变换”来研究、揭示图形的性质,发展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用几何说理发展逻辑思维推理能力.教师在今后的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要研究教材设计意图,充分体现出“几何直观”与“推理能力”密不可分的关系. 3.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 (1)《新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策略,本节课教师在

八年级上册数学 全等三角形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数学全等三角形易错题(Word版含答案) 一、八年级数学轴对称三角形填空题(难) 1.如图,已知等边ABC ?的边长为8,E是中线AD上一点,以CE为一边在CE下方作等边CEF ?,连接BF并延长至点,N M为BN上一点,且5 CM CN ==,则MN的长为_________. 【答案】6 【解析】 【分析】 作CG⊥MN于G,证△ACE≌△BCF,求出∠CBF=∠CAE=30°,则可以得出 1 2 4 CG BC ==,在Rt△CMG中,由勾股定理求出MG,即可得到MN的长. 【详解】 解:如图示:作CG⊥MN于G, ∵△ABC和△CEF是等边三角形, ∴AC=BC,CE=CF,∠ACB=∠ECF=60°, ∴∠ACB-∠BCE=∠ECF-∠BCE, 即∠ACE=∠BCF, 在△ACE与△BCF中 AC BC ACE BCF CE CF = ? ? ∠=∠ ? ?= ? ∴△ACE≌△BCF(SAS), 又∵AD是三角形△ABC的中线 ∴∠CBF=∠CAE=30°, ∴ 1 2 4 CG BC ==, 在Rt△CMG中,2222 543 MG CM CG =-=-, ∴MN=2MG=6,

故答案为:6. 【点睛】 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解此题的关键是推出△ACF≌△BCF. 2.如图,在△ABC中,AB=10,∠B=60°,点D、E分别在AB、BC上,且BD=BE=4,将 △BDE沿DE所在直线折叠得到△B′DE(点B′在四边形ADEC内),连接AB′,则AB′的长为______. 【答案】2. 【解析】 【分析】 【详解】 过点D作DF⊥B′E于点F,过点B′作B′G⊥AD于点G, ∵∠B=60°,BE=BD=4, ∴△BDE是等边三角形, ∵△B′DE≌△BDE, ∴B′F=1 B′E=BE=2,DF=23, 2 ∴GD=B′F=2, ∴B′G=DF=23, ∵AB=10, ∴AG=10﹣6=4, ∴AB′=27.

初中: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说课稿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说课稿 / 初中说课稿 / 初中说课稿范文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说课稿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说课稿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各位评委: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章第1节《全等三角形》。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与教材处理及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学地位和作用 全等三角形是《三角形》这一章的主线,在知识结构上,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的平分线等内容都要通过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来加以解决;在能力培养上,无论是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可在全等三角形的教学中得以培养和提高。因此,全等三角形的教学对全章乃至以后的学习都是至关重要的。为此,我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全面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他们学习的能力,让他们充分的掌握该知识点,同时尽量扩充他们的知识范畴。在教学中,采用的是“设疑——实验——发现——总结”的教学方法,并采用“变式练习”方法来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1.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全等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3)能熟练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 2.能力目标: (1)通过全等三角形有关概念的学习,提高学生数学概念的辨析能力; (2)通过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感受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美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技巧。 三、教学重点: 1.能准确地在图形中识别出对应边,对应角;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利用其基本性质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解决方法:利用动画的形式让学生直观的识别抽象的图形和知识点从而突出和掌握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