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13运输巷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分析报告
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分析报告

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分析报告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分析报告一、概况该掘进工作面位于1号变电所东北,属于5采区范围内,作为3采区回风兼材料运输,固命名为5采区回风巷,该段巷道设计掘进526m,梯形工字钢支护,断面6.12m2,均能满足运料及回风使用。
二、水文地质情况矿区内属丘陵地貌,地形总体形势为南高北低,冲沟发育,便于大气降水的自然排泄。
据了解,当地正常地下水位在+250米左右,矿山周围无大的河流及水库等地表水体,也无法发现大的断裂构造与远处水体沟通。
矿山东部虽有白沙水库,但距矿山尚有4000米,因此,地表水不构成对矿床充水的水源,但是,该矿床主要位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下,其地下水必须靠机械外排。
本区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区域西嵩箕小区,区域地层出露从老到新为太古宇登封群,下元古界嵩山群,中远古界无佛山群以及寒武系、奥陶系、石灰系、二叠系、三叠系、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系地层。
大地构造属华北地台嵩箕中台隆,构造形态主要表现为褶皱及断裂构造。
区内矿产以煤、铝土矿为主,二1煤层基本全区可采,其他煤层局部可采,是地方的支柱矿产。
石灰岩也是区内重要的矿产之一,铝土矿局部可采。
本矿区位于荣阳一芦店向斜南翼东段,矿区总体构造为一走向90度左右,倾向180度左右,倾角8-13度左右的单斜构造。
三、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本矿区有主要含水层3个1、第四系松散层含水层:矿山内新生界第四系砂质粘土,厚度0—20米。
富水性弱,局部底洼处富水,一般不含水,为松散孔隙型弱含水层。
2、二1煤层上部二叠系砂岩裂隙含水层组:主要有二1煤层顶板砂岩下石盒子组底部砂岩等数层含水层构成,累计厚度20米左右。
矿山内含水层主要有山西组大占砂岩段、香炭砂岩段;下石盒子组砂锅窑砂岩;下盒子组底部老君庙砂岩;期间均有厚层泥岩相隔阻。
上述砂岩多为中-粗粒砂岩,泥硅质胶结,裂隙不发育,富水性及透水性较弱。
属孔裂隙承压水,为二1煤层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
据矿井生产情况,该含水层主要以顶板淋水形式向矿井充水。
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和水害防治措施

禹州神火隆源矿业有限公司11011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及水害防治措施一、工作面概况1、工作面地面位置工作面对应地表位于张湾村西南处农田,地表为第四系所覆盖,地势较为平坦,设计巷道最低处与地表间隔167m。
2、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11011工作面北部为西高村一矿、二矿采空区,南部为本矿11031工作面(未采),西侧为11采区轨道、皮带上山,东侧为矿井井田边界。
3、巷道布置11011风巷工程359m,工作面开口于原11011工作面二联巷上口,沿二1煤层顶板,按方位角74°掘进与11011切眼贯通。
巷道由西向东为2°~4°上坡。
11011机巷工程量397m,工作面开口于原11011工作面二联巷下口,沿二1煤层顶板,按方位角74°掘进与11011切眼贯通。
巷道由西向东为2°~4°上坡。
11011切眼工程量83m,工作面开口于原11011风巷里口,沿二1煤层顶板,按方位角164°掘进与11011风巷。
巷道由西向东为15°~17°下坡。
二、地质构造情况1、工作面主要沿着二叠系山西组二1煤层掘进,二1煤层直接顶为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含白云母及黄铁矿结核。
厚度约25m,局部夹二3煤,厚度(0-0.2m)。
二1煤底板为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及灰色细粒砂岩或粉砂岩。
细砂岩薄层状,含较多小白云母及炭质,含菱铁质结核,夹不规则泥质条带,具波状、透镜状、槽状层理,平均厚5m。
煤(岩)层倾角15~17°,平均16°。
2、根据矿井地质报告,结合附近巷道实际施工揭露情况分析,预计工作面掘进范围内无断层,工作面局部底板可能有轻微褶存在。
三、水文地质情况1、地表水本工作面位于补给径流区,李楼河从工作面上部流过,河流流量随季节性变化在0.145~0.992m3/s之间。
地表水会通过冒落裂隙带向深部微弱下渗,由于煤层顶板有厚层砂泥岩隔水层阻隔,因此地表水体对巷道掘进影响微弱。
11511地质说明书

地表地
貌概况
本区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中北部,地貌单元属黄土丘陵地区,黄土覆盖全区,11509运输、回风顺槽掘进工作面最高处位于杨家圪塔西南部,标高1286.5m,11509运输、回风顺槽掘进工作面最低处位于鱼河卯沟水坝南部500米位置,标高1136.5m,相对最大高差150m。
井下位置
及四邻采
掘情况
一、影响工作面的水文地质因素主要有:
1、1、大气降水形成的洪水;
2、2、V号煤层顶板砂岩含水层水。含水层段富水性弱,渗透性差。
3、主要防治水措施:
4、严格执行“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查明的水害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排除水害隐患后,再安排掘进工作,防止突水造成灾害,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生产并通知调度室及相关科室;
5、根据巷道掘进情况,该地区可能局部存在煤层裂隙渗水或巷道顶板淋、滴水,掘进时注意在合适的位置安装水泵排水,防止积水对生产造成影响。
二、掘进期间涌水量预计:
该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煤层赋存条件稳定,区域受褶皱影响。出现淋水,水源为V号煤层顶板砂岩裂隙水,砂岩含水层富水性弱,渗透性差。水量预计3——5m³/h,对回采影响不大。
11509掘进工作面运输、回风顺槽位于西回风大巷南部,工作面西部目前无工作面形成,南部为井田边界线,东部为11507回风顺槽(施工过程中),北部为西运输大巷与西回风大巷。
对地
面设施的
影响
从井上下对照图上看出,工作面地表无住户,位于11509工作面上方,有部分乡村道路。掘进过程中不会对地表造成影响。
工作面几 何尺寸
厚度(m)
岩性及物理力学性质
老 顶
中细粒砂岩
6.3
浅灰色,长石石英砂岩,泥质胶结,含植物茎杆化石。
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及水害防治实用措施.doc

禹州神火隆源矿业有限公司11011 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及水害防治措施一、工作面概况1、工作面地面位置工作面对应地表位于张湾村西南处农田,地表为第四系所覆盖,地势较为平坦,设计巷道最低处与地表间隔 167m。
2、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11011 工作面北部为西高村一矿、二矿采空区,南部为本矿 11031 工作面(未采),西侧为 11 采区轨道、皮带上山,东侧为矿井井田边界。
3、巷道布置11011 风巷工程 359m,工作面开口于原 11011 工作面二联巷上口,沿二1煤层顶板,按方位角 74°掘进与 11011 切眼贯通。
巷道由西向东为 2°~ 4°上坡。
11011 机巷工程量 397m,工作面开口于原11011 工作面二联巷下口,沿二 1 煤层顶板,按方位角74°掘进与11011切眼贯通。
巷道由西向东为2°~4°上坡。
11011 切眼工程量 83m,工作面开口于原 11011 风巷里口,沿二1煤层顶板,按方位角 164°掘进与 11011 风巷。
巷道由西向东为 15°~ 17°下坡。
二、地质构造情况1、工作面主要沿着二叠系山西组二 1 煤层掘进,二 1 煤层直接顶为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含白云母及黄铁矿结核。
厚度约25m,局部夹二3煤,厚度()。
二 1 煤底板为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及灰色细粒砂岩或粉砂岩。
细砂岩薄层状,含较多小白云母及炭质,含菱铁质结核,夹不规则泥质条带,具波状、透镜状、槽状层理,平均厚 5m。
煤(岩)层倾角 15~17°,平均 16°。
2、根据矿井地质报告,结合附近巷道实际施工揭露情况分析,预计工作面掘进范围内无断层,工作面局部底板可能有轻微褶存在。
三、水文地质情况1、地表水本工作面位于补给径流区,李楼河从工作面上部流过,河流流量随季节性变化在~ s 之间。
地表水会通过冒落裂隙带向深部微弱下渗,由于煤层顶板有厚层砂泥岩隔水层阻隔,因此地表水体对巷道掘进影响微弱。
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

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为加强矿井的防治水工作,保障职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做好贯彻落实水害防治工作的责任感,严防工作面突水事故的发生,结合我矿实际水文地质情况,特针对主、副、回风斜井巷道掘进工作面进行水文地质情况分析。
一、井田水文地质情况:井田内煤系地层及以上的各含水层富水性弱,2、4号煤层的底板赋存最低标高高于岩溶水位标高,但2号煤层存在采(古)空区积水;7、8、9号煤层的底板赋存最低标高低于岩溶水位标高,但突水系数小于受构造破坏块段临界突水系数值。
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属中等。
二、水文地质条件的充水因素:1、本井田主要可采煤层的矿井充水因素将主要来自顶板以上含水层的渗漏,特别是随着煤层采空,顶板垮落形成塌陷裂隙,会导致上部含水层的水沿裂隙下渗,影响2、4号煤层的开采。
2、由于井田2、4北部煤层接近露头,埋藏浅,特别是雨季时应注意防范渗漏,其对矿井的开拓布置有一定的影响。
3、地表水体对巷道充水影响:井田内河流不发育,只发育有冲沟,各沟谷均为季节性排洪沟谷,平时为干沟,对矿井开拓开采影响不大。
4、本区2、4号煤层底板赋存最低标高高于奥灰岩溶水位标高+882~+883m,奥灰岩溶地下水对井田2、4号煤层开采没有威胁。
5、本井田内7、8、9号煤层底板赋存最低处的标高低于奥灰岩溶水位标高,根据《矿井地质报告》对突水系数的计算,7、8、9号煤层均小于受构造破坏块段临界突水系数值,即奥灰岩溶地下水对井田内的7、8、9号煤层开采影响不大,但须加强导水构造的探测工作,注意观察涌水量变化情况,并制定相应防治水害发生的措施。
6、本井田采(古)空区范围较大,空区的积水对本井田煤层开采威胁最大,尤其是对4号煤层开采,必须加强2、4号煤层采(古)空区积水的探放工作。
7、 F22断层位于井田北部矿界附近,井田靠断层一侧的各煤层标高高于岩溶水位标高,在F22断层附近开采2号煤层时,矿井涌水量未见明显增加,构造对矿井充水因素影响不大。
某矿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报告

某矿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报告尊敬的领导:根据您的要求,我就矿工作面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了评价,并向您呈交以下报告。
一、背景介绍该矿工作面位于市县,地处高山地区,地形起伏较大。
根据前期的勘探结果显示,矿区存在丰富的煤矿资源,但也存在一定的水文地质风险。
为确保矿区开采的顺利进行,必须对该工作面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评价,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二、水文地质调查情况1.水文地质勘探通过水系观察、地质勘探和地下水井的取样分析,我们对该矿工作面的水文地质进行了详细调查。
勘探结果表明,矿区地下水埋深较浅,地下水位波动较大,储量相对较丰富。
同时,附近存在多条地下裂缝及断层,这些地质构造对于地下水的流动形成了一定影响。
2.水文地质参数分析我们对水文地质参数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渗透系数、含水层厚度、渗流方向、渗透率等。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矿区整体上具有较好的渗透性,地下含水层较厚,渗透率较高,适于水资源的开采利用。
三、水文地质风险评价1.地下水涌水风险由于地下水位波动较大,加之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存在地下水涌水的风险。
特别是在矿井开采过程中,由于采动压力的变化,可能导致地下水溢出,给井下工作环境带来一定的困扰。
2.地下裂缝风险矿区周边的地下裂缝和断层对于地下水的流动方式有影响,可能导致地下水的快速流失及水位突变。
因此,在矿井开采前后,需要加强对地下裂缝的监测,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以降低地下裂缝对矿井的影响。
四、防治措施建议1.增加抽水设备针对地下水位波动大的问题,应加强水位监测,及时调整抽水设备,保持井下工作环境的稳定。
2.强化地下裂缝监测在矿井开采前后,应加强对地下裂缝情况的监测,发现异常即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防止地下裂缝的进一步扩展与变形。
3.引入先进的防渗技术通过引入先进的涂层材料、灌浆技术等,加强矿井支护,防止地下水涌入矿井,保证矿井开采的安全进行。
五、结论根据对矿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的评价,全面了解了矿区的地下水位情况、地质构造等关键参数,发现了地下水涌水和地下裂缝风险。
煤矿运输顺槽掘进工作面迎头钻孔涌水情况及水害分析

ⅩⅩ县ⅩⅩ煤矿11302运输顺槽掘进工作面迎头钻孔涌水情况及水害分析11302运输顺槽掘进工作面迎头钻孔涌水情况及水害分析11302运输巷为我矿11301采面接替工作面运输顺槽,现已开口掘进122m,在工作面进行探放水作业过程中,巷道中部正前方钻孔在46m出水,为确保水害治理工作安全有效,对水患情况调查分析如下。
一、井田基本情况;1、矿井整合:ⅩⅩ煤矿属整合矿井,由原ⅩⅩ煤矿、原仙水沟煤矿、原罗家营煤矿、原海子湾煤矿整合而成。
ⅩⅩ煤矿井田采煤历史悠久,矿区内沿煤层露头小煤窑分布较多,根据地质储量核实报告提供的相关内容和设计人员到现场收集的资料,整合后矿区范围内煤层露头线处分布的老窑大多为当地村民季节性开采,现已关闭、封停。
大气降水和老窑水是矿床充水的主要因素,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对周边小窑开采和采空区积水情况的调查工作,在采掘过程中,严格执行“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水害防治十六字原则,防止老窑、采空积水对矿井开采的影响。
必须对采空区积水进行疏放,并对可能的突水区域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突水,保证矿井安全生产。
原ⅩⅩ煤矿整合改造前开采K1-b、K9煤层,并在K10煤层布置有接替工作面巷道,K1-b煤层开采走向长度平均320m,倾斜长度平均112m,开采总面积约35800m2,采出煤量约8.40万t,K9煤层开采走向长度平均270m,倾斜长度平均95m,开采总面积约25700m2,采出煤量约4.14万t,已采范围最低标高+1875m,矿井在K10煤层布置有1101回采工作面一个,并在该煤层内布置有1102运输平巷、1102回风平巷掘进头2个;原仙水沟煤矿整合改造前仅开采K18煤层,开采走向长度平均352m,倾斜长度平均116m,开采总面积约40800m2,采出煤量约12.37万t,已采范围最低标高+1755m;原罗家营煤矿整合改造前仅开采K26煤层,开采走向长度平均135m,倾斜长度平均91m,开采总面积约12300m2,采出煤量约1.55万t,已采范围最低标高+1850m;原海子湾煤矿整合改造前仅开采K18煤层,开采走向长度平均120m,倾斜长度平均48m,开采总面积约5720m2,采出煤量约1.87万t,已采范围最低标高+1860m。
水文地质情况报告水文地质情况报告水文地质情况报告水文地质情况报告

水文地质情况报告水文地质情况报告水文地质情况报告水文地质情况报告山西吕梁离石永宁煤业有限公司水文地质情况汇报材料一、矿井水文地质基本条件山西吕梁离石永宁煤业有限公司井田位于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城北街道办下安村,行政区划属吕梁市离石区城北街道办管辖,地表属晋西北黄土高原中低山区,整体地貌为西高东低的侵蚀黄土地貌,以黄土梁、峁为主,沟谷较发育。
井田流域属黄河三川河水系。
井田内没有常年性河流发育,仅在雨季时,沟谷中汇集雨水形成洪流,流入北川河,北川河在离石区西与东川河、南川河汇集,向西流入黄河。
井田总体构造为一轴向近南北的向斜,在此基础上局部发育次级小型的向背斜。
地层倾角一般2°~8°,西缘局部倾角可达20°~24°。
4号煤层采掘中井下揭露2条落差4.5m 的层间正断层和7个陷落柱,无岩浆岩侵入。
矿井在建设施工期间,未揭露大型隐伏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属简单类型。
(1)含水层:井田内主要含水层有奥陶系中统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砂岩裂隙夹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层,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二叠系上下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第四系、上第三系松散层孔隙含水层等5个含水层。
其中奥陶系含水层在井田内全部被覆盖,水质为HCO3—Ca·Mg型,水位埋深180m,推测本井田奥灰水位在805-813m。
石炭系太原组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和二叠系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对井田4号、10号主煤层的开采影响最大,据井田钻孔资料,太原组有3层石灰岩,从上到下分别是L5、K2、L1,石灰岩裂隙发育,水位标高929.44m,单位涌水量0.0047L/s·m,渗透系数0.0131m/d,水质为HCO3·SO4-Mg·Na型,矿化度0.69g/L。
属弱富水性含水层。
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岩性以细、中、粗砂岩为主,裂隙不发育,富水性弱,单位涌水量0.008—0.022L/s·m,渗透系数0.0028—0.012m/d,水位标高955.62—980.4m,水质HCO3ˉ.SO22-—Ca2+.Mg2+.Na+型,矿化度0.696g/L。
11513运输巷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分析报告

镇雄县宝树煤矿11513运输巷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分析报告及水害防治措施编制:审核:总工程师:编制单位:地测科2020年6月10日11513运输巷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分析报告一、概况一盘区11513运输巷及辅助工程开口点位于一盘区集中运输巷皮带机尾南约5米处开口,布置于C5a煤层顶板岩层中,见煤后沿C5a煤层顶板掘进。
巷道设计长度共计534m,其中11513运输巷426米,11513回风联络巷108米,开口方位角a=205°0′0″,该巷北侧为未采区,东侧为一盘区集中运输巷,南为F30断层边缘,西为矿井边界,故对周边无大的影响。
二、水文地质情况1、地形地貌矿区属构造侵蚀剥蚀低中山地貌,地势总体呈中部与东北面高、西北部、南西部及南东部低,最高点为矿区东北部老鹰嘴山头,海拔+2104.6m,最低点在矿区北部,海拔+1810.30m,相对高差276.30m。
地形坡度15~55°,局部陡立,一般为30~45°。
2、地表水本区域地处云贵高原乌蒙山系北段,矿区地表水属乌江水系,位于赤水河和乌江的上游分水岭地带,地表水系不发育,矿区内仅发育3条溪沟,据调查,旱季其流量1.41~2.25L/s,雨季流量较大,流出矿区后汇入木纳湾河,向南进入贵州后,注入六冲河,进入乌江上游。
矿区地表水对矿床开采影响不大。
三、水文地质情况分析1、主要含(隔)水层根据地层岩性组合、富水性、地下水类型等特征,将矿区地层划分为以下含(隔)水层。
现由新至老分述如下:(1)第四系(Q)砂砾石土弱-中等孔隙含水层分布于矿区西南及西北部,厚0-15m。
岩性为残坡积、崩积、冲积、滑坡物堆积之砾石、砂、亚砂土和粘土组成,结构松散,透水性较好,含孔隙潜水。
矿区内无泉水出露,据原镇雄煤矿区北部井田西段详勘报告,泉水旱季流量0.022-5.860 L/s、一般小于 1.0L/s,泉水雨季流量0.253-7.600 L/s、一般0.600-1.700L/s,富水性弱-中等,并随季节变化而变化。
运输上山水害分析报告

xxxxxxxxx运输上山掘进工作面水害分析报告编制:xxxxxxxxxxxxxx日期: 2018年3月20日运输上山掘进工作面水害分析报告为实现煤矿安全生产,运输上山掘进工作面现开口掘进20米,需要进行掘进工作面第二次探放水作业,防止掘进工作面水害事故的发生,但在5号钻孔孔底有出水现象,为确保水害治理工作安全有效,切实达到对水害的分析和预测预报,针对运输上山掘进工作面探放水的水害分析情况如下。
一、工作面概况1、工作面布置位置于在一盘区+1957回风上山口上14m处开口(标高+1971),以方位角147°掘进。
2、工作面位置南部属于F7正断层,走向N80°左右,倾向SW,倾角60-70°。
主要表现为:在地面上地层重复出现,1702南侧,P2x3、T1k地层大部或部分重复,经过生产勘探中最主巷通过该断层的实际情况看:该断层的落差仅为20-50m,由西向东变大,由浅向深变小。
根据9煤掘进工作面第二次探放水资料可以推断该断层有可能与矿区东部的F65断层相交,位置基本可靠。
二、探放水情况2018年3月18日,运输上山掘进工作面在20米处进行探放水工作,在探放水5号钻孔有出水现象,出水时无压力,水量较小,水质无色、无异味、透明,出水时涌出量约1m3/h,出水后无变大现象。
三、水害情况分析(一)水文观察情况:1、经5号钻孔出水情况观察,均为正常涌水量,约1m3/h。
2、涌水水质:无杂质、无异味,水质透明,被水浸泡区域无水锈,颜色正常。
3、涌水量相对均衡,无变大趋势。
(二)水源分析:1、根据运输上山掘进工作面的探水钻孔资料分析,有可能是F65断层裂隙水。
2、现采动区域地表无河流、湖泊,无地表水威胁,地层内无暗河通过。
(三)水害分析:1、根据水文情况分析,水质无色、无味、无臭、无杂质,水质呈透明状,可以排出老窑水可能,根据钻孔资料分析,有可能是断层裂隙,形成导水通道。
(四)水害分析结果:经水文、水质及水源的情况分析,该工作面涌出水源为断层裂隙水,根据工作面涌水量变化情况分析,涌水情况对该工作面掘进无大的影响,但因运输上山掘进工作面区域内存在小断层、裂隙等构造,必须严格执行《煤矿防治水规定》,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原则。
1151掘进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1151掘进工作面设计说明书1151采面巷道布置设计说明书工作面地质情况该巷道位于安底背斜南段西南翼,为一单斜构造,位于+1060水平首采区顶部,沿5#煤层等高线顺层施工。
经调查,上部曾经有大量小煤窑开采,西部为1121回风顺槽、1265运输石门联络巷和采区行人上山、轨道上山及回风上山,东南为已施工的1240进风石门和1273回风石门。
在向南延伸时需要注意防止个别老窑深入,其余无其他采掘活动。
该面工作面走向长659m,倾斜长200m,面积m2,工业储量吨,设计可采储量吨。
井上下对照关系地面位于猫猫冲至岩脚西一带,地形为缓斜坡局部呈凹字形地形,西南方向为长兴灰岩形成的陡坎,北高南低。
位于煤系中,地面多被农作物、灌木覆盖。
无大的水体,零星居民建筑物分布。
煤层赋存情况5#煤层走向为193°,倾向为287°,倾角为30°,该巷道沿5#煤层顶部掘进,在1265运输石门F0305~K0+116m处开场分岔,走向为193°。
根据地质报告预测巷道东南方向煤层逐渐变薄,局部有起伏,巷道沿煤层倾角起伏变化。
5#煤层为黑色,以半亮型煤、亮煤为主,其次为半暗煤,条痕色为黑色,玻璃光泽,块状构造,层状构造。
参差状断口,硬度低,性脆,个别点相变为炭质泥岩,偶含少量黄铁矿晶粒,构造简单,个别点含一层粉砂岩夹矸。
顶板多由细粒砂岩、粉砂岩组成,个别工程点为粉砂岩、砂质泥岩,底板为细粒砂岩,个别点为砂质泥岩、泥岩。
该煤层属于较稳定的大部可采煤层,可采率85.71%。
硬度系数f=0.5~2,上距3#下煤层5.75~14.02m,平均8.59m。
煤厚~3.70m,平均1.76m。
2#煤层灰分10.05%~26.17%,平均18.77%;硫分0.46%~1.63%,平均0.95%,属低中灰分低硫煤。
煤层顶底板情况老顶为粉砂质泥岩、粉砂岩,灰色中厚层状粉砂质泥岩,偶含黄铁矿晶粒,间夹粉砂岩条带,厚度为5.6m。
1151运输巷Y8号点前14m物探报告(2017年8月28日)

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化乐乡朝阳煤矿1151运输巷富水性瞬变电磁探测探测报告福州华虹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7月2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化乐乡朝阳煤矿1151运输巷迎头瞬变实验名称电磁探测富水性情况探测探测地点1151运输巷Y8号点前14m处迎头及左右帮探测内容预报巷道迎头前方顶板、顺层、底板及左右帮富水性探测设备YCS512本安型探水仪探测时间2017年7月28日朝阳煤矿:完成单位福州华虹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程旭本实验报告编制依据的标准为:(1)《煤炭电法勘探规范》(MT/T898-2000);(2)《地面瞬变电磁法技术规程》(DZ/T 0187-1997);报告(3)《煤炭资源勘探工程测量规程》;提交单位福州华虹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编制审核目录1、工程地质概况及探测任务 (4)1.1工程概况及目的 (4)1.2地球物理勘探前提 (4)2、矿井瞬变电磁法概述 (4)3、技术工作方法 (5)3.1仪器设备 (5)3.2测线布置 (6)4、数据解析及结果 (7)4.11151运输巷处探测结果分析 (7)5结论 (8)5.1探测结论与分析 (8)1、工程地质概况及探测任务1.1工程概况及目的为探测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化乐乡朝阳煤矿(以下简称朝阳煤矿)1151运输巷迎头前方富水性探查,2017年7月28日在上述巷道相关位置处进行瞬变电磁法探测,具体探测情况如下表所示。
探测任务探测地点探测方向1151运输巷迎头富水性探测Y8号点前14m处顶板45°顺层底板45°1.2地球物理勘探前提从电性上分析不同地层的电性分布规律为:煤层电阻率值相对较高,砂岩次之,粘土岩类最低。
由于煤系地层的沉积序列比较清晰,在原生地层状态下,其导电性特征在纵向上有固定的变化规律,而在横向上相对比较均一。
当存在构造破碎带时,如果构造不含水,则其导电性较差,局部电阻率值增高; 如果构造含水,由于其导电性好,相当于存在局部低电阻率值地质体。
11502采煤工作面采前水文地质条件评价报告和水害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

贵州金鑫煤业有限公司贵州百里杜鹃红林乡黔鑫煤矿11502采煤工作面采前水文地质条件评价报告和水害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编制单位:地测科编制日期:2021年6月14日目录一、工作面位置 (1)1、地面位置 (1)2、井下位置及四邻情况 (1)二、地质情况评价 (1)三、水文地质情况分析及评价 (2)1、地表水文地质 (2)2、顶底板含水层 (2)3、地质构造水 (5)4、老空水 (5)5、钻孔水 (6)四、工作面涌水量预测 (6)五、水害隐患探查及治理情况评价 (7)1、水害隐患排查 (7)2、治理情况 (7)六、结论及建议 (8)1、结论 (8)2、建议 (8)11502采煤工作面采前水文地质条件评价报告和水害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一、工作面位置1、地面位置11502采煤工作面位于+1562水平一采区中部,布置于15煤层中,工作面走向平均长度874m,倾向斜长平均152m,煤层平均高度1.8m,工作面平均倾角+6°,回采面积132848m²,可回采煤量32.28万吨,计划回采时间为:2021年6月20至2021年12月31日。
2、井下位置及四邻情况11502采煤工作面布置于一采区15煤层中,11502运输巷及回风巷均在副斜井内开口,东面为矿区边界,西面为三条主要井筒,北面为11503采煤工作面(已布置),南面为11501采煤工作面(已回采);矿井可采煤层4层,自上而下分别是4号、9号、14号和15煤层,各煤层平均间距分别为30.5m、47.84m和12.7m,一、二采区范围内9号煤层已采空;回风斜井西侧至矿区边界范围内+1525水平以上15煤层已由原沟底煤矿回采结束,副斜井至东侧矿区边界范围内15号煤层均为未开采区域,11502采煤工作面范围内无15号煤层老巷及老空区;地表相对位置为山坡丛林;地表无房屋建筑、公路、河流、池塘、水库及其它构筑物。
二、地质情况评价矿区位于北东向纸厂背斜南西段转折端附近,大地构造位于扬子地台黔北台隆遵义断拱之毕节北东向构造变形区内。
煤矿探放水总结

探放水总结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总工:________________ _ 日期:年月日15031运输顺槽第3次探放水总结一、工作面概况15031运输顺槽开口于KI点处,沿方位角215。
施工,工程量预计520米。
巷道规格为矩形,净断面为4.0πιX2.5m,净断面为IO1nz,支护形式采用锚网索联合支护,掘进工作面标高816〜800m。
该巷道北侧为二采区运输巷和二采区回风巷,西侧为未采区,南侧和东侧为IoO105回采工作面煤柱。
对应地面多为丘陵区,周围无任何建筑物、村庄等,地面相对坐标+996〜+950m。
10#煤层位于太原组下段中部,该煤层稳定,结构比较复杂,分为3层,煤层厚度1.7〜2.6m,平均2.4m,煤厚为0.4(0.3)1.0(0.2)0.5。
该区煤岩层为单斜构造,倾角3-8。
,平均6。
10#煤层直接顶板为泥岩,直接底板为砂质泥岩。
煤层上距9m为老顶K2灰岩,该灰岩平均厚度5.8m,岩性坚硬,且有方解石充填,局部裂隙发育,为弱富水性含水层,但在断层处灰岩裂隙相对发育,局部会出现顶板淋水或渗水现象。
该掘进工作面对应地面无地表水,周边无钻孔,前方可能有断层和陷落柱,但均不导水。
掘进前方可能遇到老巷,老巷有积水。
结合相邻的IOO1O5回风顺槽揭露情况,综合分析该巷道主要充水水源为顶板K2灰岩裂隙水和老空水,对施工有一定的影响,预计正常涌水量为1m3∕h,最大涌水量为5m3∕h°为保证安全生产,预防水害事故的发生,在掘进前要进行超前探测。
二、工作面物探和设计情况公司物探队对15031运输顺槽已提前做物探工作,年月日出具的«15031运输顺槽开口145米处物探报告》结论:15031运输顺槽开口145米处向前150m的范围内无低阻异常情况。
根据以上综合分析,结合现场实际钻探条件,地测防治水科编制了“15031运输顺槽探放水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主要探放老空水、顶板含水层及地质构造富水情况。
13回风顺槽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

13回风顺槽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尊敬的领导:根据您的要求,我将为您提供一份详细的分析报告,关于13回风顺槽掘进工作面的水文地质情况。
以下是报告的内容:一、引言在煤矿工作面的掘进过程中,水文地质的情况对矿井的安全和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13回风顺槽掘进工作面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是必要的。
二、工作面的地质背景三、水文地质状况1.地下水位:根据现场测量数据显示,13回风顺槽掘进工作面的地下水位平均为RR米。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近期天气状况不稳定,地下水位可能会发生一定的波动。
2.水文地质类型:在该区域的水文地质调查和前期工程经验分析的基础上,工作面所处的地段主要属于孔隙水和裂隙水共存的类型。
3.储水层特征:工作面所经过的煤层主要由纤维结构的煤和粉煤层组成。
煤层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储水能力强。
四、水文地质问题及应对措施1.地下渗水量较大:由于煤层具有较高的渗透性,可能会导致工作面的地下渗水量较大。
为此,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a)加强巷道支护工作,确保巷道的密封性和稳定性;b)密切监测巷道及工作面的地下渗水情况,及时采取排水措施。
2.断层和溶洞带来的不确定因素:根据前期地质调查和工程经验,工作面所经过的地段存在断层和溶洞等地质差异,这可能会带来一些不确定因素。
为此,我们建议在掘进过程中加强对工作面地质的监测和评估,确保工作面的安全。
3.地下水位波动:由于近期天气状况不稳定,地下水位可能会发生较大的波动。
为此,我们建议加强对地下水位的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掘进方案。
五、结论与建议综上所述,13回风顺槽掘进工作面的水文地质情况较为复杂,存在较大的不确定因素。
为了确保工作面的安全和稳定,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a)加强巷道支护工作,确保巷道的密封性和稳定性;b)密切监测巷道及工作面的地下渗水情况,及时采取排水措施;c)加强对工作面地质的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掘进方案;d)加强对地下水位波动的监测,及时调整措施。
10地质及水文地质预报

大沟煤矿采掘工作面水文地质预报表二0一二年十月.总工程师: 科长: 审核: 制表: 编制日期:2012年9月30日序 号预报水 害地点所属 工区上下 水平 (m)煤层 名称煤厚 (m)倾 角(°) 采掘时间水 害 类 型水 文 地 质 情 况简 述预 防 及 处 理 措 施处 理 单 位备 注111501回风巷掘进工作面 掘 进 队 +1218.3~ +1220.015煤1.5 22顶板砂岩 水 1 该面主要充水因素为顶板砂岩水,预计回采过程中将出现顶板砂岩水淋水现象,有可能随着老塘顶板冒落,造成顶板裂隙水涌出,预计正常涌水量3m3/h,最大涌水量8m3/h,可能更大。
掘进过程中,坚持“先探后掘”的原则,迎头要及时清理干净,并在巷道低洼处备泵排水。
掘进队 技术科211501运输巷掘进工作面 掘 进 队+1185.5~1187.715煤1.5 22顶板砂 岩 水 该掘进头主要充水因素为顶板砂岩水,掘进过程中将出现顶板砂岩水淋水现象,预计最大涌水量0.1m3/h,正常涌水量0.06m3/h。
若有掘进,坚持“先探后掘”的原则,迎头要及时清理干净,并在巷道低洼处备泵排水。
掘进队 钻机班31901回采工作面采 煤 队 +1185.5~11218.39煤 1.4 22顶板砂 岩 水预计最大涌水量0.1m3/h,正常涌水量0.06m3/h。
工区回采前须在溜子道内建立排水能力大于8m3/h的排水系统,并保持排水系统正常完好。
加强观察,若出现涌水,必须及时启用排水巷九月份工作总结:除正常的各出水点观测之外,重点观测1901工作面及材料道的滴水情况,并做好观测记录,巡回检查排水系统。
十月份工作重点:巡回检查各点,重点11501回风巷、运输巷的防治水探钻钻孔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镇雄县宝树煤矿11513运输巷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分析报告及水害防治措施编制:审核:总工程师:编制单位:地测科2020年6月10日11513运输巷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分析报告一、概况一盘区11513运输巷及辅助工程开口点位于一盘区集中运输巷皮带机尾南约5米处开口,布置于C5a煤层顶板岩层中,见煤后沿C5a煤层顶板掘进。
巷道设计长度共计534m,其中11513运输巷426米,11513回风联络巷108米,开口方位角a=205°0′0″,该巷北侧为未采区,东侧为一盘区集中运输巷,南为F30断层边缘,西为矿井边界,故对周边无大的影响。
二、水文地质情况1、地形地貌矿区属构造侵蚀剥蚀低中山地貌,地势总体呈中部与东北面高、西北部、南西部及南东部低,最高点为矿区东北部老鹰嘴山头,海拔+2104.6m,最低点在矿区北部,海拔+1810.30m,相对高差276.30m。
地形坡度15~55°,局部陡立,一般为30~45°。
2、地表水本区域地处云贵高原乌蒙山系北段,矿区地表水属乌江水系,位于赤水河和乌江的上游分水岭地带,地表水系不发育,矿区内仅发育3条溪沟,据调查,旱季其流量1.41~2.25L/s,雨季流量较大,流出矿区后汇入木纳湾河,向南进入贵州后,注入六冲河,进入乌江上游。
矿区地表水对矿床开采影响不大。
三、水文地质情况分析1、主要含(隔)水层根据地层岩性组合、富水性、地下水类型等特征,将矿区地层划分为以下含(隔)水层。
现由新至老分述如下:(1)第四系(Q)砂砾石土弱-中等孔隙含水层分布于矿区西南及西北部,厚0-15m。
岩性为残坡积、崩积、冲积、滑坡物堆积之砾石、砂、亚砂土和粘土组成,结构松散,透水性较好,含孔隙潜水。
矿区内无泉水出露,据原镇雄煤矿区北部井田西段详勘报告,泉水旱季流量0.022-5.860 L/s、一般小于 1.0L/s,泉水雨季流量0.253-7.600 L/s、一般0.600-1.700L/s,富水性弱-中等,并随季节变化而变化。
主井、风井井口附近有少量该含水层分布,但由于其分布范围与厚度有限、且富水性弱,对矿井充水有一定影响。
(2)飞仙关组第三段(T1f3)砂泥岩弱裂隙含水层主要出露于矿区东北部和东部矿界附近,厚109-129m,平均厚116m。
岩性为紫红色薄-中厚层状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夹粉砂岩、细砂岩,粉砂岩与细砂岩具水平层理、斜层理和交错层理。
裂隙较发育,含裂隙水,矿区与区域内无泉水出露,其富水性弱,对矿井充水无直接影响。
(3)飞仙关组第二段(T1f2)砂泥岩弱裂隙含水层出露于矿区中部和东部,厚59-87m,平均厚70m。
上部为紫红色薄-中厚层状粉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下部为黄绿、灰绿色薄-中厚层状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夹紫红色粉砂岩、细砂岩,底部夹3-7层透镜状灰白色薄-中厚层鲕状灰岩和薄层状泥灰岩。
本段裂隙较发育,含裂隙水,矿区与区域内无泉水出露,其富水性弱,对矿井充水无直接影响。
(4)飞仙关组第一段(T1f1)灰岩砂泥岩类弱-中等岩溶裂隙含水层出露于矿区北部、西部、中部和东南部,厚40-64m,平均50m。
上部为浅灰-灰色中-厚层状细晶鲕状灰岩,夹灰绿色、紫红色泥质粉砂岩,细砂岩;下部为灰绿色、紫红色细砂岩与泥岩粉砂质、粉砂质泥岩夹薄层鲕状灰岩。
鲕状灰岩一般有3层,最厚的一层为B9标志层,厚18m左右,全区稳定,质较纯,岩溶中等发育,可见较大的溶蚀裂隙、溶洞。
据原镇雄煤矿区北部井田西段详勘报告,地表出露泉水较多,泉水流量0.022~15.000L/s,一般0.300~1.800L/s,钻孔单位涌水量0.01508-0.37515 L/s·m、渗透系数0.3977-1.81376 m/d(见表5.3-1),富水性弱—强。
矿区内见3个泉水(Q3、Q4、Q5),流量0.220~1.180L/s,富水性弱-中等。
对矿井充水有一定影响。
f1)地层抽水试验成果表表5.3-1 飞仙关组第一段(T1(5)三叠系下统卡以头组(T1k)砂泥岩弱裂隙含水层出露于矿区北面、西面和南面矿界内,厚47-68m,平均厚56m。
岩性为灰绿色中厚层状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细砂岩、薄层灰岩。
本组以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为主(占78.01~99.06%),夹细砂岩(占0~19.21%)或灰岩透镜体(仅占0.09~2.80%),见表5.3-2。
k岩性组合特征表表5.3-2镇雄煤矿区北部井田西段T1本组在矿区及区域内未见泉水出露,据钻孔抽水试验资料:单位涌水量0.0019-0.01667L/s·m,渗透系数0.0073-0.04475m/d(见表5.3-3),富水性弱。
表5.3-3 卡以头组(Tk)地层抽水试验成果表1开采浅部煤层时,采空区冒落带导水裂隙可到达该含水层,其地下水对矿井直接充水。
为矿床顶板含水层。
对矿井充水影响较大。
(6)长兴组(P2c)灰岩砂泥岩弱-强岩溶裂隙含水层为次要含煤地层,出露于矿区北面和南面矿界附近,厚36-55m,平均厚45m。
岩性由浅-深灰色薄-中厚层状泥质灰岩、钙质细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和煤层组成。
含煤4-7层,编号煤层4层(C1、C2、C3、C4),其中C1煤层在区域上局部可采外,其余均不可采。
泥质灰岩一般分为5个单层,总厚20m左右,约占全组的50%,单层一般厚5.0-7.0m,最厚11.0m左右,以B5、B6标志层较为稳定,B6标志层厚度最大,为主要含水层。
浅部岩溶中等发育,局部发育小型溶蚀裂隙、溶洞,含裂隙岩溶水。
据原镇雄煤矿区北部井田西段详勘报告,本组出露泉水较多,旱季流量0.027-2.50L/s、雨季流量0.033-26.000L/s,钻孔单位涌水量0.000106-0.106L/s·m,渗透系数0.0004-0.503m/d(见表5.3-4),富水性弱-强。
表5.3-4长兴组(P2c)抽水试验成果表该含水层位于C5a煤层之上,为矿井直接充水含水层,对矿井充水影响大。
(7)龙潭组(P2l)砂泥岩弱裂隙含水层本组为矿区主要含煤地层,仅在矿区西北面矿界外出露,据原镇雄煤矿区北部井田西段详勘报告,地层厚度133-163m,平均厚145m。
岩性为灰色薄-中厚层状泥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含煤10-18层,自上而下编号煤层有12层(C5a、C5b、C5c、C6a、C6b、C6c、C7、C8a、C8b、C9、C10a、C10b),其中可采煤层有C5a、C5b、C6a、C6c共4层。
本组细砂岩占15.10~25.65%,粉砂岩占12.56~33.10%,泥岩占46.21~60.65%(见表5-3-5)。
l岩性组合特征表表5-3-5 北部井田西段P2本组裂隙较发育,含裂隙水。
矿区与区域内无泉水出露,也未进行过抽水试验,据原镇雄煤矿区北部井田西段详勘报告,矿区西北在矿界外的老窑涌水量0.022-0.570 L/s,富水性弱。
主井、风井和巷道位于该含水层中,为矿床直接充水含水层,对矿井充水影响大。
2.邻近老空水区内采煤历史悠久,老窑主要分布在可采煤层露头线附近。
老窑均采用平硐暗斜井开拓,巷道延伸长度20~100m,人工运输,自然通风,自然排水。
由于巷道已废弃多年,窑口已坍塌,矿区范围及周边主要的小窑有原福石煤矿、原示范二厂煤矿、原林沟煤矿、原镇雄县洪水槽子煤矿。
宝树煤矿上部采空区有10个,采空区面积为367275.06m2(0.37km2),部分采空区、废巷均有一定积水均会对今后采掘产生一定影响。
3、地质构造的导水性矿区范围内共发现大小断层5条,规模均较小,落差10~18m,未发现落差>20m的断层。
除F5断层见2m宽破碎带外,其它断层破碎带不明显。
据原镇雄煤矿区北部井田西段详勘断层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0.000032~0.00198L/s·m,渗透系数0.000052~0.023m/d;井下揭露断层时,出现滴水现象。
说明断裂破碎带的富水性弱,对矿井充水影响小。
4.封闭不良钻孔水地质报告中未有不良钻孔的情况。
不受封闭不良钻孔水影响。
5.断层水11513运输巷在掘进范围内没有断层及次一级褶曲或大的裂隙。
因此11513运输巷掘进工作面不受断层水影响。
6、矿井充水因素分析(1)充水水源A、大气降水:是主要的充水水源。
含煤地层裸露,直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其充水强度和降水的强度及持续时间有着密切联系。
B、地表水:区内冲沟发育,切割较深。
有些冲沟常年有水,枯季流量较小,雨季暴涨。
因此,在上述地表水体下采煤应注意地表水灌入。
C、老窑水:区内老窑和小煤矿分布广泛,且开采历史悠久,大部分被关闭。
老窑采空冒落造成地表开裂、塌陷,致使地表水及降雨由裂隙渗入老窑积蓄。
因此,老窑大多有积水。
矿井开采或靠近浅部煤层,应预防老窑水涌入。
D、第四系孔隙水:岩石破碎,透水性较强,特别在雨季期间,第四系松散土层含水饱和度增大。
E、矿井直接充水含水层:含煤地层为矿井直接充水含水层,虽富水性弱,但具一定的承压性,当煤层采空后,顶板岩层发生变形或开裂,则含水层的水沿裂隙进入井下,应做好排水准备。
(2)充水通道A、岩石天然节理裂隙煤矿内的龙潭组含煤地层在接近地表附近,岩石风化节理、裂隙较发育,而深部则发育成岩或构造节理、裂隙,尤其是内部细砂岩等脆性岩石更为发育,是地下水活动的良好通道,并沟通上覆含水层与含煤地层的水力联系。
B、人为采矿冒落裂隙采煤活动将产生大量的采矿裂隙,这些人为裂隙也会沟通上覆含水层与含煤地层的水力联系,成为地下水活动的良好通道。
C、原宝树煤矿采空区原煤矿内废弃采面或巷道会成为采空区积水,当开采煤层至采空区时,巷道勾通采空区会造成突水。
(3)充水方式由于矿井直接充水含水层为龙潭组,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不强,富水性弱,为弱含水层,充水方式以裂隙为主,规模一般不大,少量为断层、采空巷道充水。
因此未来矿井充水方式主要以渗水、滴水、淋水为主,局部可能发生突水。
8、老空水:本矿山浅部和深部均为采空区,推测积存有大量老空、老塘水,是威胁矿井后期生产的潜在危险因素,生产当中,当井巷接近上述区段时,应打超前探、放水钻,并留设足够的防水保安煤柱,以防突水造成淹井事故发生。
9、影响和控制矿井水害的主要因素根据对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和矿井水害特征的分析研究,可以得出影响和控制本矿井水害的主要因素有:大气降水:大气降水作为本区矿井各个充水含水层的最终补给水源,控制和维持着各含水层长期稳定的充水水量。
如果没有大气降水的补给,随着矿井的生产排水,含水层水会逐渐趋于疏干,矿井的涌水量会逐渐减少。
但应该明确的是大气降水是一个不可控因素,很难通过人为因素减少和控制。
含水层的埋藏条件和构造开启性条件:由于主要充水含水层受大气降水的直接或间接补给,而大气降水的补给强度和补给速度主要受含水层的埋藏条件、构造裂隙发育条件和水循环开启性条件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