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新水文地质报告

合集下载

水文地质勘查报告样本

水文地质勘查报告样本

第六章水文地质第一节区域水文地质概况xx区块位于山西断隆以西,鄂尔多斯台坳的东部,为一向西倾斜的单斜构造。

煤田东部边缘广泛出露寒武-奥陶系灰岩,构成了灰岩地下水的补给边界。

由东至西从地表第四系至煤系基盘沉积了巨厚的三叠系、二叠系及石炭系地层,均为泥质岩和砂岩相间成层,岩石胶结致密、裂隙少,纵横方向连通性差,影响了含水层的发育及相互间的水力联系,加之降水量少,上部又发育有巨厚的第四系黄土和第三系红土,因此地下水的补给来源极为贫乏,致使岩石的含水性从上至下逐渐减弱。

中深部、深部山西组、太原组地层含水性极弱,仅在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相适宜的河谷阶地区、基岩风化壳与冲积层潜水及地表水有水力联系地带,岩石富水性较好。

区内主要含水层有碳酸盐岩溶、裂隙含水层与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补给、径流条件较好,地下水矿化度较低。

区域地层根据含水介质的特性,可划分为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岩组、碎屑岩类夹碳酸岩类裂隙含水岩组、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岩组及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四大类,分述如下:一、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岩组寒武-奥陶系灰岩广泛出露于煤田东部的山区,地表灰岩裂隙发育,易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

煤田内部深埋地下,构成了煤系的基盘。

寒武系底部页岩普遍发育,具有区域隔水作用,中、上寒武系和奥陶系以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为主,不仅裂隙发育,而且还具有岩溶孔洞和洞穴,空间上岩溶发育具有不均一性,为不均一富水含水层。

奥陶系特别是中奥陶质纯灰岩是区内主要富水岩层。

一般泉水流量1.8m3/h以上,如河曲县暗子沟泉,流量为421.2m3/h。

在补给区单位涌水量一般为1.00m3/h m,在泻水迳流区钻孔单位涌水量大,如位于黄河河谷中的xx县天桥电站,钻孔单位涌水量达25.2m3/h m,水位标高808.07m,岩溶地下水类型一般为重碳酸或重碳酸、硫酸盐水,矿化度小于1.00g/L。

本区属天桥泉域水文地质单元。

裸露区直接接受降水入渗补给。

水文地质报告【范本模板】

水文地质报告【范本模板】

宁都青塘地区水文地质测绘报告单位:09水工(1)班编写:岳成龙指导老师:刘伦华日期:2011 . 10 . 23目录绪言—-———---—---—---————--————----——--————---—----————--——————2第一章实习区水文地质简介———-—-—--———-—-—----———---——4第二章地层、构造、岩浆岩--———-—-———-—————-—---——-—-—7第三章水文地质条件—--——————-—---—--—-----—————-——-—--—14第四章地下水资源初步评价—--—-—--———-———-————--—————20第五章工程地质概况—--—————--—--——-——-----—---——---—--—22第六章结论与建议——-—-——-—-—--——--—-——--—--------———--—24绪言青塘地区位于江西省中甬部丘陵地带,在宁都县西部与兴国县交界的山区,它是一走向为NE至NNE向的小型盆地,地理坐标为北纬26°23'-26°30',东径115°48'-115°54',国际分幅编号为C1—SO-52—D 有公路通往县城及赣州等地,交通尚称方便。

区内四季分明,最高气温可达42℃,七月份为7℃,最低-5℃,年平均气温19℃,年平均降雨量1500mm多集中在4-6月,11月~次年1月降雨最少,区内最大的河为青塘河,该河由北向南径码后流入盆地内至王村树下急转为由东流向西南至水口芋最后流入盆地之外,常年不干,好水期流量约1。

16m3/s。

区内以农作物为主,是宁都县商品粮生产基地,此外还有其他经济作物,矿产开采和初加工业等是该县工业产地之一.此次实习就在该地区内进行,测绘比例为1:50000地形底图1:2.5万在水文地质测绘结束后,每个测绘小组提交实际材料图一份,每个测绘小组可提交综合水文地质土地貌图各一份并附有泉流量统计表等表格,个人提交实习报告书一份,具体如下:通过此次实习,使我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本完成了实习任务。

水文地质评价报告模板

水文地质评价报告模板

水文地质评价报告模板1. 概述本报告是对XXXX项目区域的水文地质特征进行评价和分析的正式报告。

该评价旨在为项目设计、施工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考。

本报告以水文水资源和地质条件两个方面为重点,对项目区域内的水文地质特征进行综合评价,为项目提供保障。

2. 项目概况XXXX项目位于XXXX,总面积为XXXX。

项目所涉及的地区主要是XXXX,属于XXXX地质构造带。

该地区年平均降雨量为XXXX,年平均气温为XXXX,地表水资源丰富。

3. 地质环境3.1 地质构造XXXX项目区主要位于XXXX地质构造带,该地区属于XXX岩系,地层为XXXX。

岩性以XXXX为主,含有一定量的XXXX。

3.2 地质构造特点本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存在着XXXX构造断层。

该断层对周边地区的地质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

3.3 地质成因XXXX区域地质成因为XXXX。

4. 水文环境4.1 地表水该项目区域内地表水资源丰富,主要有XXXX河、XXXX湖等。

其中XXXX河为本地区的主要水源,流域面积为XXXX,最大断面流量为XXXX。

XXXX湖是该区域另一重要的水源,水体比较清澈,水质较好。

4.2 地下水本区域含水层主要为XXXX岩层。

地下水属于XXXX类型,储量充足。

本区域存在着多个地下水补给区和水电孔洞,这也是该地区水文环境特点之一。

5. 水文地质特征5.1 水文特征本项目区域的气候和水文条件十分适宜农作物生长。

该区域年平均降雨量为XXXX,分布呈现出XXXX特点。

地表水和地下水储量丰富,水质好,水利潜力较大。

5.2 地质特征本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含有较多的XXXX矿。

该区域的地下水含盐量较大,对于灌溉农作物有一定影响。

同时,地表水由于受到人类活动的限制,水质呈现出下降趋势,需要采取相应的水污染控制措施。

6. 水文地质风险评估6.1 自然风险评估本项目区域内含有多个断层,存在较大的地震风险。

同时,在气候异常情况下,暴雨天气可能会导致山洪暴发,给这一地区带来较大的自然灾害风险。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doc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doc

题目:水文地质勘察设计院系:地球与环境学院专业班级:水文 11- 1 班学号: 2011300307 学生姓名:项其远指导教师:刘启蒙李小龙2014年7月11日目录一、概述 (3)二、新集二矿F10断层水文地质勘探调查 (4)2.1、矿井概述 (4)2.1.1、自然地理 (4)2.1.2、水文地质 (4)2.1.3、地层 (5)2.1.4、构造 (7)2.1.5、F10断层 (8)2.2、水文地质钻探 (9)2.2.1、设计依据 (9)2.2.2、工程概述 (9)2.2.3、钻孔施工工艺 (10)2.2.4、成孔工艺 (14)2.2.5、成果资料 (16)三、潘北煤矿-490m水平水文地质参数及富水性分区研究 (17)3.1、潘北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17)3.1.1、自然地理状况 (17)3.1.2、潘北煤矿水文地质资料 (17)3.2、放水试验 (23)3.2.1、试验背景 (23)3.2.2、不同阶段流场变化 (25)3.3、采用aquifertest计算水文地质参数(东翼) (29)3.3.1、背景介绍 (29)3.3.2、计算思路 (29)3.3.3、计算方法 (30)3.3.4、东翼参数计算过程 (32)3.3.5、东翼部分区块水文地质参数计算结果 (33)四、总结 (34)五、主要参考资料 (34)附录 (36)附录1:E1水量 (36)附录2:ES2水量 (38)附录3: (40)附录4: (42)一、概述大三下学期我们开设了《水文地质勘查这门课程》,作为我们水文与水资源专业的核心课程,需要进行课程设计来检验我们的学习成果和未来走向工作岗位的工作进行一次模拟。

水文地质勘查谁研究水文地质的主要手段,需要我们运用各种不同的勘查手段(测绘、勘探、试验、观测等),经过一定的勘查程序去查明研究区基本的水文地质条件,解决专门的水文地质问题。

这次我们课程设计的任务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对新集二矿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勘察,主要是对其中的贯穿矿区的F10断层进行调查,通过我们实地的观察和听讲,结合所给的资料对进行水文地质勘探调查;二是对潘北煤矿-490m水平水文地质参数进行计算,通过运用aquifertest进行水文地质参数计算和对水文地质情况进行评估。

新安矿井突水水源的水化学特征分析

新安矿井突水水源的水化学特征分析
大气腐蚀土壤腐蚀电偶腐蚀应力腐蚀缝隙腐由于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出露地表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导致奥陶系水和第四系水的水化学特征相似为第四系水中的硫酸盐含量最高这与当前含硫化合物的大量排放以及大量进入第四系含水层有关同样由于结论由于地下水进入含水层中的运移距离不同使改变原有化学特征的程度不同二叠系水的水化学特征差别较大需联系其时空变化规律来分析研究总体来说二叠系水和石炭系水都属于ph值总矿化度na等值较高二叠系第四系奥陶系依次降低
1 水文地质概况
新安煤矿地处低山丘陵区,西北部低山区由震旦、寒 武、奥陶系组成一级分水岭;东部由二叠系坚硬的平顶山 砂岩及砂质泥岩组成不对称单面山地形,为二级分水岭; 北部多由二叠系砂岩、泥岩及砂岩泥岩构成丘陵地带,冲 沟较发育,水土流失较严重。流经本矿区的河流主要有畛 河,次为石寺河与北冶河,均属黄河水系。
Mg2++Ca2+ Na++K+
13.215 2.209 6.408 0.034 2.209 6.645 0.073 1.089 2.449 0.043 0.043 0.152 0.152 0.077 0.144 0.100 17.827 14.507 17.527 14.507 2.769 5.058 8.389
WANGJie
(XuchangVocationalTechnicalCollege,XuchangHenan461000,China)
Abstract:RegardinghydrologygeologicalconditionofthecollieryofXin’anastheprerequisiteinthis paper,adopting waterchemicalanalysis method,westudythechemicalcomposition of main aquifers,andconfirmthewaterchemicalcharacteristicandthecauseofgushedwatersourceinthe pit.Thosecanbeusedtofindoutthesourceofpitwaterfromgushingandpreventit. Keywords:waterchemicalanalysis;thesourceofgushedwater;thecollieryofXin’an

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

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

12210上付巷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编制单位:地测科技术负责人:编制时间:2012年2月15日12210上付巷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为加强矿井的防治水工作,保障职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做好贯彻落实水害防治工作的责任感,严防工作面突水事故的发生,结合我矿实际水文地质情况,特针对12210上付巷掘进工作面进行水文地质情况分析。

一、井田水文地质情况:本井田北部以魏寨南断层为界,南部以宋大铁路线为界,西以任岗滑动构造为界,井田走向长度×公里,倾斜宽×公里,井田面积为×平方公里,井田范围内没有水库、河流等地表水体。

本井田主要含水层是奥陶系灰岩,含水较丰富,距煤层底板80m左右,对开采造不成大的威胁。

13采区位于井田西部,依《××××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炭资源储量核实(分割)报告》,认定东沟断层南部地段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

13采区中部有东沟断层、任岗断层和滑动构造发育,西部与东沟煤矿相临,西南有七里岗断层和七里岗支断层存在。

矿井11采区、12采区水文地质类型为简单。

井田北部有小煤窑存在,并且与11采区相连通,11采区现已回采完毕,11采区老空水可通过底板泄水巷自流入-150轨道大巷,对矿井生产无影响。

二、12采区位置及范围1、12采区位于矿井-150水平东翼;东至井田东部边界;西、南部至F3断层;北部为11采区采空区。

采区东西走向长约1000m,南北倾斜宽约800m,二1煤层开采上限标高-126m,下限标高-240m。

本区段构造简单,大致呈单斜构造。

煤层走向40°~60°,倾向130°~150°,倾角12°~20°,平均16°。

本采区采二1煤层,为二迭系山西组地层,埋藏稳定,平均厚度5.76米,为稳定型煤层。

根据11采区开采情况知,工作面涌水均为顶板砂岩水,涌水量较小,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新安煤田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及防治水工作建议

新安煤田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及防治水工作建议
[5]李 松营 ,李书文 .综合物探 的奥 陶系灰岩突水预警技 术 [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 f自然科学版),2013,32(5):
552-555.
[6]于景郇 ,刘 志新 ,汤金云 ,等.用瞬变 电磁法探查综放工 作 面顶板水体的研究[J].中国矿业 大学学 报 ,2007,36 (4):542—546.
(2)小 窑 水 问题 。新 安 矿 井 田浅 部存 在 小 窑 水 防治 问题 ,需要 探查 小 窑采空 区下 部边 界 和 留 设 的防水 煤柱 。
4 防治水工作建议
通过 对 区域水 文地 质条 件 和矿井 充水 条 件 的 分析 ,根据 目前防治水工作 中存在的问题 ,对防治 水工作提出了以下建议 :① 底板奥灰水 。采用井
[作 者 简 介 ]
张万鹏 (1986一),男 ,工程师 ,工学硕 士 ,毕业于河南理
工大学资源环 境学 院,长期 从事矿井水 文地质方 面的工
作 。
[收稿 日期 :2016—04—28]
[参 考 文 献 ]
[1]张晓亮 ,景剑锋 ,侯 玉新 ,等.山西长 治南部经 坊煤矿 奥陶系 峰峰组水文地 质条件分析 [J]_中国煤炭地质 , 2014,26(1):34—38.
[2]杨 占盈 ,白有社.雅店煤矿水文地质 条件及防治水研 究 [J].中国煤炭地质 ,2010,22(4):45—49.
上 下物 探手 段探 查 富水 区域和 构造 地段 ,综 合分 析后 圈 出突水危 险 区段 ,再结合 钻 探方 法进 行验 证 [ 。对确有突水危险的区段 ,应采取预注浆改 造方法加固底板隔水层 ,消除突水危险 ,或修改设 计 留设 防水 煤 (岩 )柱 避让 ,以确 保采 掘安 全 ;尝试 在 新安 煤 田选择 矿井 开展 疏水 降压 试验 ;随着采 掘范围的延伸 ,需补打奥灰水文观测孔 ,进一步完 善奥灰水观测系统 ,为研究奥灰水动态变化规律 提供依据。② 顶板砂岩水。采用井上下物探手段 探 查顶 板 富水 区域 ,通过 钻探 方法 验证 并预 疏放 顶板 水 ,降低 回采 过 程 中 的突水 强 度 ;在设 计 工 作 面 时应尽 可 能连续 正坡 度掘 进 ,为实 现 自然疏 水创造 条 件 ;在 下巷 挖掘 环形水 仓 或 卧底 式 水仓 , 形成主排水阵地 ,并配备足够的排水设备 。③ 小 窑水 。小 窑水 的防治可 通过 走访 、调查 、测量 、物 探 和钻探等手段 ,在采掘工程平面图等矿 图上标注 浅部 小 窑 (含 小 铝土 矿 )的井 口 、采 掘 和积 水 区域 等 ,重点标 出采掘与下部积水边界 、防水煤柱 、探 水警戒 线 等 ;对 于小 窑老 空积 水 ,可 通过 钻孔 疏 放 彻底 排 出浅部 积水 ,或采 取 隔离手 段 ,留设 足够 的 防 隔水 煤 柱 ,避 免小 窑积 水溃 人大 矿 ,从 而解 除突 水危险。④ 封闭不 良钻孑L。依据采掘接替计划 ,对 可能 产生 水害 的封 闭不 良钻孔 提前 处理 。

水文地质情况报告水文地质情况报告水文地质情况报告水文地质情况报告

水文地质情况报告水文地质情况报告水文地质情况报告水文地质情况报告

水文地质情况报告水文地质情况报告水文地质情况报告水文地质情况报告山西吕梁离石永宁煤业有限公司水文地质情况汇报材料一、矿井水文地质基本条件山西吕梁离石永宁煤业有限公司井田位于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城北街道办下安村,行政区划属吕梁市离石区城北街道办管辖,地表属晋西北黄土高原中低山区,整体地貌为西高东低的侵蚀黄土地貌,以黄土梁、峁为主,沟谷较发育。

井田流域属黄河三川河水系。

井田内没有常年性河流发育,仅在雨季时,沟谷中汇集雨水形成洪流,流入北川河,北川河在离石区西与东川河、南川河汇集,向西流入黄河。

井田总体构造为一轴向近南北的向斜,在此基础上局部发育次级小型的向背斜。

地层倾角一般2°~8°,西缘局部倾角可达20°~24°。

4号煤层采掘中井下揭露2条落差4.5m 的层间正断层和7个陷落柱,无岩浆岩侵入。

矿井在建设施工期间,未揭露大型隐伏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属简单类型。

(1)含水层:井田内主要含水层有奥陶系中统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砂岩裂隙夹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层,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二叠系上下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第四系、上第三系松散层孔隙含水层等5个含水层。

其中奥陶系含水层在井田内全部被覆盖,水质为HCO3—Ca·Mg型,水位埋深180m,推测本井田奥灰水位在805-813m。

石炭系太原组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和二叠系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对井田4号、10号主煤层的开采影响最大,据井田钻孔资料,太原组有3层石灰岩,从上到下分别是L5、K2、L1,石灰岩裂隙发育,水位标高929.44m,单位涌水量0.0047L/s·m,渗透系数0.0131m/d,水质为HCO3·SO4-Mg·Na型,矿化度0.69g/L。

属弱富水性含水层。

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岩性以细、中、粗砂岩为主,裂隙不发育,富水性弱,单位涌水量0.008—0.022L/s·m,渗透系数0.0028—0.012m/d,水位标高955.62—980.4m,水质HCO3ˉ.SO22-—Ca2+.Mg2+.Na+型,矿化度0.696g/L。

水文地质情况评价报告

水文地质情况评价报告

附件1山东新陶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10507里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报告山东新陶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地质测量科二〇一九年六月山东新陶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10507里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报告审查地质测量科: 年月日生产技术科: 年月日机电科:年月日安监处:年月日防治水副总:年月日采煤副总:年月日总工程师:年月日审批意见10507里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报告一、工作面概况10507里工作面面长22~70m,平均59m,推采长度187m,面积11033m²,可采量2.5万吨。

回采标高:-41.2~-54m。

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后退式,倾斜推采,推采方向坡度为4°~6°,平均5°,顶板管理方式为全部垮落式,采煤工艺为高档普采。

二、工作面构造及老巷工作面煤岩层整体呈单斜构造。

煤岩层走向东西,倾向北。

工作面回采范围内推采方向煤岩层倾角4°~6°,平均5°。

工作面上下两巷、切眼共揭露2条断层,根据工作面掘进期间及上覆9煤层回采资料,区域内地质构造简单。

10507里工作面回采范围内有上覆9煤层老巷。

三、工作面水害因素分析(一)老空水:上覆9煤层已回采完毕。

该工作面北部为本煤层实炭区;南部为本煤层实炭区及10505工作面(1994年回采完毕);西临9507里送料道;东为铁路一号桥保护煤柱及本煤层实炭区。

上覆9507里面(2019年1月回采完毕)。

经综合分析该工作面局部低洼冒落不充分处存有少量老空积水,目前9507里面运中巷密闭墙处返水池涌水量为4.8m3/h,9507里面送料道密闭墙处返水池涌水量为0.2m3/h,合计涌水量5m3/h,经9507新配泄水巷进入-90东水仓,在回采期间要加强原9507里面运中巷、送料道密闭墙处返水池的水情观测,发现不返水时立即停止回采,由地质测量科设计超前疏放钻孔,防治水工区编制安全技术施工措施进行疏水,经防治水专业出具结论由公司总工程师组织审查后,确定无老空积水隐患后,方可恢复生产。

水文地质勘察环评报告书

水文地质勘察环评报告书

水文地质勘察环评报告书【水文地质勘察环评报告书】编号:XXX 日期:XXXX年XX月XX日报告主体:水文地质勘察部分1. 概述水文地质勘察是环评报告中关键的一部分,主要目的是对规划建设项目所处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评估项目可能对水文地质环境造成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建议和对策,以减少和避免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2. 调查范围本次水文地质勘察调查涵盖了项目区域及其周边范围,具体范围如下:(详细描述调查范围的地理位置、面积等信息)3. 调查内容和方法3.1 水文调查(详细描述进行水文调查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水位观测、流量观测、水质采样分析等)3.2 地质勘察(详细描述进行地质勘察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地质剖面观测、钻探取样、岩石分类等)3.3 水文地质数据分析(详细描述对所获得的水文地质数据进行分析的方法和结果,包括但不限于地下水资源评价、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等)4. 环境影响评价本次水文地质勘察结果表明,项目可能对水文地质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详细描述可能的环境影响,如地下水位变化、水质污染等)5.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估基于对水文地质条件的了解,结合项目的设计方案和施工规范,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估,得出以下结论:(详细描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估的结果,如环境影响的程度、范围、持续时间等)6. 建议和对策为减少和避免项目对水文地质环境的不良影响,并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本报告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详细描述建议和对策,如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建立水质监测体系等)7. 结论通过对水文地质勘察的详细调查、数据分析和环境影响评估,得出以下结论:(总结研究结果,强调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8. 参考文献(列举所有在本次水文地质勘察中所使用的参考文献)附录:水文地质勘察相关数据和图表(提供所获得的水文地质数据、剖面图、地质剖面图等附加资料)注意:本报告的主体部分为水文地质勘察结果和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估,报告的其他部分内容为补充材料,供相关部门和人员参考。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实验报告姓名:廖阳班级:农业水利工程201404学号:20140993时间:2016.12.14—2016.12.15地点:汉源县瀑布沟水电站,汉源县城边坡治理;名山区百丈水库及红光水库,牛碾坪万亩茶园,生态湿地一,汉源县瀑布沟水电站简介:瀑布沟水电站是国电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实施大渡河“流域、梯级、滚动、综合”开发战略的第一个电源建设项目,它是国家"十五"重点建设项目,也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

是四川省灾后重建中和本世纪以来投产的单机和总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同时也是大渡河下游的控制性水库,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拦沙等综合效益的特大型水利水电枢纽工程。

水文条件及地质条件[1]:坝址区多年平均气温17.8℃,多年平均降雨量748.4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68%;多年平均流量1230m3/s,年径流量388亿m3;河水多年平均含沙量0.832kg/m3,年输沙量3150万吨,汛期平均含沙量1.21kg/m3,推移质平均输沙量53万吨。

工程区位于川滇南北构造带北段东侧,南北向汉源-昭觉断裂和宜坪-美姑断裂切割的相对稳定的瓦山断块上,在区域构造上属相对稳定区。

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大坝按8度设防。

枢纽区位于大渡河由南北向急转为东西向的“L”形河湾段。

枯水期河水水面高程676~678m,宽度60~80m,水深7~11m,河谷两岸山体雄厚,谷坡陡峻,自然坡度35°~50°。

左岸有较宽的Ⅱ级台地,右岸下游近尼日河口处受河流切割,山体较单薄。

枢纽区岩体由澄江期花岗岩、前震旦系浅变质玄武岩、震旦系下统苏雄组流纹斑岩及流纹质凝灰岩组成,均属坚硬岩体。

中粗粒花岗岩为块状构造,岩体呈块状-整体结构,广泛出露于枢纽左岸;玄武岩致密坚硬,局部具杏仁状、气孔状构造,主要分布于河床底部及右坝肩一带;流纹斑岩致密坚硬性脆,桩状节理发育,分布于枢纽区下游两岸;凝灰岩节理裂隙发育,岩体呈镶嵌-碎裂结构,分布于右坝肩一带。

新安县渠里煤矿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及治水方案初探

新安县渠里煤矿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及治水方案初探

文章编 号 :0 8 9 5 (0 11 — 0 8 0 1 0— 2 X2 1)10 4 — 2
摘要: 新安县渠里煤矿是一座年设计生产能 力 2 万吨/ 1 年的地方国有煤矿 , 矿井 18一 99 年建成投产, 通过技术改造 生产能 力达 ̄ 4 万吨/ 矿 区水文地质条件 中等, '5 1 年 存在 突水 隐患。 何 解决隐患, 生产过程 更加安全 可靠 , 了 如 使 成为 摆在广大科研 工
质 务停 学水方 案
1 矿 区 自然 地 理 、 面积出露 , 岩溶 裂隙发育 , 下渗 条件好 。 补给量丰 富 , 为本 区主要 11 置 交 通 .位 供水 含水层 : 石炭系太原组灰岩含水层 , 矿区北部二 1 层露 沿 煤 接 其他含水层受裂 隙和 渠里煤矿位 于新安县 城北 1 k 的石寺镇 下灯村境 内 , 5m 地理 头分 布 . 受大气降水与潜水含水层 补给 :
≯ 摘要| 力系 自 . 电 统 动化的发展是适应生产力的提高 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全面 建设现代化需求的必然趋势。 现代化市场经 济建设飞速 发展 已经使人们生活水 平和质量得到 了很 高的提升 , 人们对 于服务质量 、 全措施保 障建设、 效 率、 安 工作 电力 系统 以及服 务设施建设等等方 面的要求越来越 高。人们 的这些 高标准严要 求物质文化的 需求 , 为电力 自动化系 统的发展 提供 了非 常强有 力的动 力, 而且为其指 引 了明确 的发展方 向。本 文中。 一 笔者就对 可视化技术进 行浅谈 试议可视 化技 术在 电力 自 化 系 动
绣 之 的应 用 j 。 I
键彦

鬯 步
纪蜃统 应 用

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 和生活质量 的不断提升 .越来越多 的 本 保障 , 那么 , 如何保证 电力 自 化系统可视 技术 的安全 . 动 已经 关注安全用 电和安 全生产 等问题 , 主要从事故故 障的发 生 、 时 成 为了至关重要的问题。笔者认为 , 及 想要保证 电力系统 自动化的 的排除和中断危 险继 电保护技术得 到了充分发挥 电力 自动化 网络安全 。 我们要对 网络操作 系统可靠性进行 提高 . 电力 自动化 系统 主要是 根据计算 机的产品技术发展趋 势进行开发 的数据传 操 作系统是 计算 机网络的核心 .也是可视 化技术得 以应用 的基 输、 采集 、 电气设备遥控 以及 电气设 备遥测 的系统 , 电力 自动 化 础 , 因此 , 我们应该 选择那些稳定 的 、 具有完 善访 问控 制 以及 完 系统具有极 其丰富的配电管理 的功能 .并且 能够方便和其它 网 善系统设计 的操作系统进行很好 的运行 络 系统进行联 网. 实现数据 的共享 可视技术作为 当前的主流技 二 、 视 技 术 发展 趋 势 可 术 . 电力 自动化系统 中被 广泛 的应用 , 面 , 在 下 笔者就 对可视 化 将 可视技术应用到 电力 自动 化系统之 中去 .这是 一种可视 技术在电力 自动化系统 中的应用进行浅谈 。 化技术 的发展趋势 , 但是 , 可视化技术 还要 向哪些领域 、 哪些方 可视技术在电力 自动化系统应用 的主要功能 向发展 , 笔者认为 , 可视化技术还 应该 向着集成化 、 能化 、 智 市场 电力 自动化系统 的主要功 能主要包括 : 数据 的采集 、 对 事故 化 以及数字化这 四个方 面发 展 .这也就是 可视 化技术 的发展趋 追忆 、 事件顺 序记录 、 画面 编辑 与显示 、 多媒体语音报警 、 报表生 势 。 成、 历史库管理 、 实时数据库 的管理 、 报警处理等等 。想要实现 电 三、 结论 力 自动化系统的这些 功能 。 我们需要从 以下工作 中人手 : 电力 自动化系统 已经成为 了保证经济 可靠运行 以及 电网安 f ) 一 可视技术在 电力 自动化系统应用 主要 功能之 电力 自动 全 的重要支柱手段 . 伴随着 电网的不 断发展 . 电网管理和运行 管 化系统主站设计 理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 可视技术 也就得 到了很高的重视 本 由于电网的规模不 断扩大 .这就要求 电力 保护系统 以及 电 文 中 .笔者首先从 电力 自动化系统主 站设 计以及 电力系 统 自动 力调度控制要安全 、 、 经济 可靠的运行 。各级 调度的 中心需要更 化 网络安全这 两个 方面对可视技术在 电力 自动化系统应用 的主 加 多的信息 .以便做到对变 电站 以及输 电网运行情况进行及 时 要功能进行了浅谈 .接着又对可 视技术发展趋势进行 了简要的 的掌握 .这也就要求了我们要将对 于电力 自动化系统 主站的设 分析 计 力度进行加大 在进行主站设计 时 .我们一定要达 到两个 目 标: 一个是定 值及设定方 式的修改 和查 询 , 在用 于权限之 内 , 对 参考文献 : 其历史数据进行删除 . 显示 并且打印其查 询的结果和编制报表 , 『1 1 张仰飞 , 李先允 , 郝思鹏. 可视化软件包 Pw r r i . o e l Smu wo d 与此 同时 , 我们还要 结合电力 自动化系统 运行 的环境特点 , 将存 1 o 在 电力系统教学 中的应用肌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 院学 ar t 盘、 显示部 分变成单独线 程 , 通信部分用 特定 的事 件显 现 , 主接 报.0 6( ) 2 0 . 4. 0 f刘 志宏 , 静 , 2 1 杨 何建 军. 网调 度 防误 的研 究及 其运用 配电 线的 图显示也应该放在窗 口 完成 在 电力 自动化 系统运行 以 来 A. 0 2 后, 我们要使其 自 动的启动存盘 、 显示线程, 使其 自动启动其定 f1 05中 国电机工 程学会 电力 系统 自动 化专委会全 国供用 电 时器 . 动 的打开数据库并且 自动实现通信 。另一个 目 自 标就是在 管理 自动化学术 交流暨供用 电管理 自动化 学科 组第二届年会论 C. 0 。 2 其 正常运行 的状态下 。 对其进行 采集 系统运行数据 , 显示监控设 文集 【】 0 5 备遥 信量状态 、 显示监控设备 遥测量数 据 、 显示 主线 图 、 监视设 f 张坤峰 , 3 1 徐海丹. 消息 中间件在 电力调度 软件体 系结 构 中 备 的实时情况 。在指 定的时间内将得到的数据进行存档 。 并且对 的应用[ 1 A. 中国水力 发电工程学会 电力系统 自动化专委会 2 0 08 遥测量 曲线进行绘制 。 年年会 暨学术 交流会论文集f1 0 8 c. 0 . 2 『 郑建华 , 4 1 王世梅 , 童富果 , 彭辉 , 李善平 . 滑坡三维有限元计 ( ) 二 可视 技术在电力 自动化 系统 应用主要功能 之电力系统 算前后处 理技 术『1 A. 湖北省机械工 程学会青年分会 20 年年会 06 自动化 网络安全 ’ 可靠 的电力 自动化 系统都是 输配电网络安全稳 定运 行的基 暨第 2 届机械学 院院长 ( 系主任 ) 会议论文集( ) 】06 下 【 . 0. C2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范本模板】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范本模板】

目录一、工程概况二、场区地层及水文地质条件三、试验井的布置及施工四、水文地质试验五、结论与建议附录:1、井(孔)标高明细表2、勘探试验生产井竣工图3、勘探试验生产井大样图4、抽水试验综合图5、回灌试验综合图6、水质分析成果表7、取、回水井平面布置图一、工程概况本文勘测主要目的是:1、解和掌握厂区地层、颗粒特性,含水层分布特点及地下水流向;2、测试地下水温度;3、分析场区内地下水质;4、评价该场区能否满足该新建工程采用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所需的地下水取、回水能力;5、确立取、回水地段和地下水温度场间控距离;6、推荐取、回水构筑物型式;7、确定取、回水井的最佳布设方案(取、回水井数量和各水井间距离、位置等)。

为新建工程采用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提供科学的水文地质依据:本次勘察功罪执行的技术规范为:GB50027-2001《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20296—99《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50366—2005《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DB21/1643-2008《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本次勘测工作于2012年5月15日至2012年5月25日完成外部工作。

二、自然地理、地址、地貌及水文地质条件(一)自然地理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由于受大陆性和海洋性气团控制,冬季漫长寒冷,春季多风干燥,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润凉爽。

据气象台多年资料统计:气温多年平均为7.9℃,最高为35.7℃,最低为-30.5℃;降水量多年平均为675mm,集中在6-9月份。

(二)场区地质、地貌场区地形起伏较小,地貌上属于浑河冲积阶地。

第四系地层覆盖厚度较大,主要为冲、洪积成因的粉质粘土和砂类土及碎石土等地层组成.(三)地下水资源开采利用情况及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1、场地及周边地下水资源开采利用情况该场地内拟建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勘察期间,在2#井的东侧80米处有1眼施工临时取水井,最大取水量为10m3/h.据勘察规范要求(距项目500M以内)进行调查得知,距离本场地东侧边线约400米左右,最大取水量约为100m3/h。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目录1.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简介1.1 调查目的1.2 调查范围1.3 调查方法1.4 调查成果2. 地质背景2.1 地质构造2.2 地质年代2.3 地层特征3. 水文特征分析3.1 地下水位3.2 水质分析3.3 地下水流动方向4.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4.1 地震风险4.2 泥石流风险4.3 地表沉降风险5. 建议与措施5.1 地质灾害防范措施5.2 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建议5.3 地质环境保护建议1.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简介1.1 调查目的本报告旨在深入调查该地区的水文地质情况,为相关规划和工程提供准确的地质数据支持。

1.2 调查范围本次调查范围包括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地质年代,地质地层等内容,旨在全面了解地质情况。

1.3 调查方法调查过程中采用了地质调查、水文调查、实地勘探等多种方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1.4 调查成果通过调查工作,获得了该地区地下水位、水质、地下水流动方向等重要数据,为后续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2. 地质背景2.1 地质构造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包括多种构造形式,如断裂、褶皱等,对地质灾害形成有一定影响。

2.2 地质年代经过年代测定,该地区地质年代横跨多个时代,形成了独特的地质特征。

2.3 地层特征地层分布较为复杂,包括不同的岩层和土层,对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具有重要的影响。

3. 水文特征分析3.1 地下水位根据水文调查数据分析,该地区地下水位变化较大,需要进一步加强管控和调整。

3.2 水质分析经过水质分析,该地区地下水水质整体较好,但部分地区存在轻微污染情况,需要引起重视。

3.3 地下水流动方向地下水流动方向主要受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的影响,流向多样,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4.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4.1 地震风险根据地震危险性评估,该地区存在一定的地震风险,需要加强防范和准备工作。

4.2 泥石流风险由于地形陡峭,该地区存在一定的泥石流风险,需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矿区水文地质报告模板

矿区水文地质报告模板

矿区水文地质报告模板概述本报告主要针对矿区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分析和解读,通过研究区域内的地质、水文条件及矿山开采活动等因素,为矿区的管理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概况该矿区所处地区属于XX造山带,主要由花岗岩、石英闪长岩等岩石构成。

地层倾角较大,有断裂、节理等地质构造。

同时,该矿区流经的河流属于XX河流系统,具有较大的水量和水流速度。

水文条件1.降雨量:该矿区年平均降雨量约为XXX毫米,以夏季为主要雨季。

降雨集中时间较短,容易造成地表径流。

2.水文地质特征:地下水主要分为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其中深层地下水水质较好。

矿区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来自于周围山区的冰川和雪水,地下水的流动速度较快。

3.水资源利用:矿区周围的居民主要依靠地下水和地表水进行生产和生活用水。

同时,部分地下水被开采用于冶炼和生产活动。

环境影响评价矿区的开采活动对周围地质、水文环境以及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位下降。

矿山开采会通过矿井和暗挖等方式将大量的地下水抽取至地面,造成地下水补给不足。

2.深部水质的变化。

由于矿山开采影响了矿区周围的水文环境,导致深层地下水的水质发生变化。

3.生态环境的破坏。

矿山开采活动会破坏周围的生态环境,导致植被覆盖度降低及土壤侵蚀等问题。

管理建议为更好地管理和保护矿区的水文地质环境,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加强矿山用水管理,严格控制地下水的抽取和利用,通过科学管理方式保证地下水供应稳定。

2.加强环境监测,对地下水和地表水进行定时监测和调查,根据监测情况进行合理利用。

3.强化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公众教育和宣传,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结论通过对矿区水文地质情况的分析和总结,结合矿山开采活动的影响,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的管理建议,在矿区的管理和开发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新安煤田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时空差异

新安煤田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时空差异

新安煤田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时空差异吕东亮;李松营;张春光;杨培;张万鹏【摘要】To grasp the spatiotemporal differences in the Xin'an coalfield coalmine water filling condition accurately , formulate targeted and time-efficient water control measures , have collected dynamic data from 500 more surface and underground boreholes and reser-voirs, analyzed recharge , runoff, and discharge conditions in Xin'an hydrogeological unit , and studied spatiotemporal differences in re-gional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 .The study has shown that the obvious temporal differences have been existed in regional hydrogeologi -cal conditions before and after impounding of the Xiaolangdi reservoir;early and late stages of impounding;as well as before and after coal mining.Also, obvious spatial differences have been existed between eastern part and western part , shallow part and deep part of the coalfield , between different aquifers , same aquifer but different sectors .The Cambrian and Ordovician limestone aquifers are the main aquifers in the area .On the plane can be divided into recharge area , bedding runoff area , turning confluence area , sluggish vis-cous flow area and discharge area;while the intensive runoff zones are concentrated in turning confluence area .Spatiotemporal differ-ences inXin'an coalfield area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 have decided the complexity and diversity of coalmines water filling condition in the region.%为了准确把握新安煤田矿井充水条件的时空差异,制定有针对性、时效性的防治水措施,收集500余个井上下钻孔以及水库动态资料,分析了新安水文地质单元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研究了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时空差异.研究表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在小浪底水库蓄水前后以及前期后期与开采前后存在明显的时间性差异;煤田东部与西部、浅部与深部、不同含水层之间以及同一含水层的不同区段也存在明显的空间性差异;寒武系及奥陶系灰岩含水层是区域主要含水层,在平面上,可以划分为补给区、顺层径流区、折向汇流区、缓流滞流区和排泄区,强径流条带集中在折向汇流区.新安煤田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时空差异决定了区域内矿井充水条件的复杂性与差异性.【期刊名称】《中国煤炭地质》【年(卷),期】2017(029)011【总页数】6页(P35-40)【关键词】水文地质条件;时空差异;水文地质分区;大型地表水体【作者】吕东亮;李松营;张春光;杨培;张万鹏【作者单位】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石壕煤矿,河南三门峡 472000;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地质研究所,河南义马 472300;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地质研究所,河南义马 472300;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地质研究所,河南义马472300;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河南焦作 454003;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地质研究所,河南义马 472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1.4+.61新安煤田矿井充水条件复杂,面临多种水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密市安新煤业有限公司一1煤层水文地质报告编制报告单位:郑州祥隆地质工程有限公司提交报告单位:新密市安新煤业有限公司二〇〇九年七月新密市安新煤业有限公司一1煤层水文地质报告(2009年7月)提交单位:新密市安新煤业有限公司编制单位:郑州祥隆地质工程有限公司编制:唐娜新审核:张保国技术负责:张秋成单位负责:刘丙申目录甲:文字第1章绪论 (1)1.1 目的和任务 (1)1.2 交通位置与自然地理 (1)1.3 矿井概况及周边小煤矿 (3)1.4 本次工作情况 (4)第2章矿区地质特征 (4)2.1 区域地质背景 (4)2.2 矿区地质 (4)2.2.1 地层 (4)2.2.2 构造 (6)2.2.3 岩浆岩 (6)2.2.4 煤层与煤质 (6)2.3 工程地质 (6)第3章水文地质 (7)3.1 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7)3.2 矿井充水条件 (7)3.2.1 含水层 (7)3.2.2 隔水层 (8)3.2.3 充水因素分析 (8)3.2.4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10)3.3 矿井涌水量预计 (10)3.2.1 矿井涌水量情况 (10)3.2.2 矿井涌水量预计 (10)3.4 矿井水排放及处理 (11)3.5 矿区水文地质工作 (11)第4章矿井排水系统 (11)4.1 矿井排水系统情况 (11)4.2 矿井排水系统评价 (11)4.3 问题与建议 (12)第5章矿井防治水系统现状及存在问题 (12)5.1 防治水现状 (12)5.1.1 防治水工作情况 (12)5.1.2 矿井水文安全条件分析 (13)5.1.3 矿井水文地质资料 (13)5.2 矿井防治水措施 (13)5.2.1 排水系统 (13)5.2.2 探放水设备 (13)5.2.3 留设防水煤(岩)柱 (14)5.2.4 排水设备、设施检测 (14)5.2.5 地面防治水 (14)第6章安全措施及建议 (14)6.1 防治水安全措施 (14)6.2 防治水系统建议 (15)乙:附图1.新密市安新煤业有限公司综合水文地质图(1:2000)2.新密市安新煤业有限公司一煤层矿井充水性图(1:2000)1丙:附件第1章绪论1.1 目的和任务1.1.1 目的新密市安新煤业有限公司由原新密市苟堂石庙新加来煤矿、原新密市苟堂建安煤矿整合而成,属于新密市资源整合矿井,位于新密市苟堂镇石庙村。

2005年11月30日依法取得了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许可证,2008年5月19日换发新的采矿许可证,证号为4100000830120,批准开采二叠系太原组一1煤层,设计生产能力15万吨/年。

为了矿井安全生产需要,做好矿井水文地质工作,掌握矿井水文地质规律,研究和解决矿井生产建设中的水文地质问题,防治水害,安新煤业委托郑州祥隆地质工程有限公司对其矿井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并编制水文地质报告。

1.1.2 任务依据矿方委托书的要求和《矿井水文地质规程》,确定本次完成以下任务:1.收集矿井技改期间的水文地质资料,对矿井生产后水文地质条件进行预分析与评价。

2.对水文地质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总结成果,编写水文地质报告。

3.对矿井今后的防治水工作及防治水措施,提出意见和建议。

1.1.3 资料依据编制本报告的过程中大量收集了原矿井地质勘探资料及矿井地质报告。

主要资料来源:1、矿山开采、生产实际资料及煤矿范围内的小煤矿调查资料。

2、矿山实际统计的地质、水文资料。

3、矿井生产主要图件(井田井上下对照图、底板等高线及储量计算图、采掘工程平面图、钻孔柱状图及素描图等)1.2 交通位置与自然地理1.2.1位置、范围安新煤业位于新密市苟堂镇石庙村,行政隶属苟堂镇管辖。

地理坐标为东经113°27′53.34″~113°28′44.90″,北纬34°24′25.08″~34°25′07.29″。

矿区范围为河南省国土资源厅批准的采矿许可证(证号:4100000830120)所确定。

矿区东西长830m,南北宽800m,面积为1.08km2,一1煤层开采标高-160~+205m,拐点坐标如下:矿区范围拐点坐标一览表表1-11.2.2交通本区东距新密市城区约20km,南距苟堂镇约2km,新密~新郑公路从矿区东部500m外通过,至苟堂镇和乡镇各乡村公路相通,北有新密支线,南有地方窄轨铁路,交通运输较为便利(见交通位置示意图1-1)。

图1-1 安新煤业交通位置示意图1.2.3自然地理本矿区地表属丘陵地形,区内地势相对较为平坦,呈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地面标高在188.70m~247.20m之间,最大相对高差58.50m左右。

地表无河流水体,本区属淮河水系。

本区属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旱。

据新密市气象站资料:该区历年(1963~1997年)降雨量在347.4~1180.8mm,平均654mm,降雨多集中在每年的七、八、九三个月;年蒸发量大于年降雨量,平均年蒸发量为2123.0mm;年平均气温13.7~15℃,最高42℃,最低-15.8℃;最大积雪深度15cm,最大冻土带深度20cm;最大风速为19m/s,夏季多东北风及东风,冬季多西北风及西风。

本区历史上无大的自然灾害,地震烈度为Ⅵ度。

1.3 矿井概况及周边小煤矿1.3.1矿井概况新密市安新煤业有限公司由原新密市苟堂石庙新加来煤矿、原新密市苟堂建安煤矿整合而成。

新密市苟堂石庙新加来煤矿始建于1995年1月,1996年6月投产,开采一1煤层,原设计生产能力1万吨/a,2002年经技改后设计生产能力提高到6万吨/a。

本矿有4个立井,采用立井单水平上山开采,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式,落煤工艺采用炮采与人工手镐相结合,全部垮落管理顶板,通风方式为机械抽出式通风。

本矿井涌水量相对较小,属低瓦斯矿井,煤尘有爆炸性,属不自燃煤层。

由于资金、市场等原因影响,本矿井一直未正常生产,截止2005年9月,动用储量14.37万吨。

新密市苟堂建安煤矿于1995年动工基建,1996年建成投产,开采二1煤层;矿井设计生产能力3万吨/a,一对立井开拓。

矿井正常涌水量为5 m3/h,属低瓦斯矿井,煤尘有爆炸性,属自燃煤层。

2001年参加乡镇煤矿整顿。

截止2005年9月,动用储量25.84万吨。

新密市安新煤业有限公司现采用主副风3个立井开拓全井田,开采水平标高+60m,限采开采一1煤层,设计生产能力为15万吨/年。

矿井为抽出式通风方式,沿主井筒敷设排水管路。

改扩建情况为:在井田上部新建主立井和副立井两个井筒,利用原新加来煤矿副井作为风井;采用前进式开采方法,分别布置工作面跳采和沿空送巷开采,主要开拓巷道布置在一1煤层中。

1.3.2相邻矿井及小煤矿矿井四周无直接相邻煤矿。

1.4 本次工作情况本次工作在收集、分析和研究以往勘查成果和矿井开拓、开采所揭露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本次资源整合后技术改造揭露的水文地质资料,对本区水文地质资料进行分析、论证,对原有水文地质报告进行补充、修改。

第2章矿区地质特征2.1 区域地质背景该矿所处井田位于昆仑-秦岭纬向构造带北亚带的东延部分,嵩山背斜与凤后岭背斜之间,区域地质构造展布呈东西向,以高角度正断层为主,次为褶皱。

本区地层划为华北地层区豫西分区嵩萁小区,区域内主要发育地层为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和第四系,其中石炭系和二叠系为主要含煤地层。

区域矿产主要是煤、粘土和铝土矿。

区域煤系地层以上未发现岩浆岩。

2.2 矿区地质2.2.1 地层本区全部为第四系所覆盖,据钻孔和矿井工程揭露资料,地质由老至新发育有:中奥陶统马家沟组、中石炭统本溪组和上石炭统太原组,下二叠统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和第四系。

现由老至新分述于下:1.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O2m)以灰色、致密质纯的灰岩为主,下部为豹皮状灰岩,底部有一层黄色角砾状泥质白云岩,顶部为一层浅灰色或灰黄色薄层泥质灰岩,与下伏寒武系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2.石炭系(C)仅发育有上统本溪组和太原组地层,与下伏奥陶系地层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1)上统本溪组(C2b)厚度4.50~12.00m,平均10.58m,厚度变化大,为浅灰-青灰色铝土岩,呈豆状或鲕状结构,粒径1.5~2.0mm,含黄铁矿结核和黄铁矿晶粒,具滑面,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2)上统太原组(C2t)本组地层厚度50.0~90.00m,平均70.34m。

为—套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的灰岩、泥岩、砂质泥岩、砂岩及煤层组成。

据岩性组合特征可分为三段:下部灰岩段、中部砂泥岩段及上部灰岩段。

含灰岩9层(L7-L9),其中L1~L4和L7~L8全区发育,其它灰岩厚度变化大。

灰岩内含蜓类及蜿足类化石。

本组地层含煤9层,其中一1煤层层位稳定,厚度2.0~3.0m。

本区开采范围内一1煤层大部可采,其它煤层均不可采。

3.二叠系(P)本区主要保留有下统的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及少量上统的上石盒子组地层,上部地层因剥蚀缺失。

(1)山西组(P1s)厚度48.00~91.50m,平均68.00m。

主要由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和煤层、煤线组成。

其中含煤2~4层。

其中二1煤层全区发育,层位稳定。

下部岩层的颜色普遍较深,砂岩发育,层面上含有较多的白云母片。

煤层顶板大占砂岩多为中粒砂岩,灰-灰白色,具水平层理,偶有斜层发育,硅质胶结,层面含大量白云母片和炭质面,为煤层顶板标志层。

底板部含菱铁质颗粒,含泥质团块或泥岩包括体,岩层厚度变化大,有时为砂质泥互层、粉砂岩、砂质泥岩所代替,有时为二1煤层直接顶板。

上部地层颜色以灰色、灰白色为主,富含植物化石,泥岩中铝质含量较高,含细小的鲕粒及紫斑。

与下伏石炭系太原组地层整合接触。

(2)下统下石盒子组(P l x)以浅灰、灰白色为主,由中粒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组成,本组平均厚度167.53m。

底部砂岩为砂锅窑砂岩,中粗粒结构,含黑色矿物,节理发育,为硅质胶结,下部粗而向上逐渐变细,分选及磨园度中等,厚层状构造,具大型斜层理及交错层理,底部具冲涮面,含砾石。

厚度8m左右,层位稳定,与山西组呈整合接触。

(3)上统下石盒子组(P2sh)地层总厚77.00~263.00m,平均厚150.26m。

含六个煤段。

主要由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和煤线组成,砂岩颜色多为灰白色,中至粗粒,硅质胶结,厚层状构造,节理发育,含暗色矿物;砂质泥岩、泥岩多含紫斑,多具鲕状结构,含植物化石碎片。

4.第四系(Q)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厚40m左右,主要为疏松黄土层、红土和砾石等组成。

矿区内广泛分布。

2.2.2 构造本区总体构造形态为一单斜构造,地层走向大致65°,倾向155°,倾角9~11°。

区内断层不发育,仅在中南部发育有关口断层、邵沟断层。

本区地质构造简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