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世说新语〉两则》:《咏雪》教案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教案
2. 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具体的描述。通过分析“撒盐空中”和“未若柳絮因风起”等句子,了解古人是如何运用比喻手法来描绘雪的。
举例:解释“未若柳絮因风起”中的“未若”和“因风起”等句式结构。
(2)课文深层含义的挖掘:学生往往难以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文化背景、作者情感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举例:通过了解《世说新语》的背景和作者生平,探讨作者对雪的赞美背后所反映出的审美情趣。
(3)修辞手法的运用: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程度不一,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举例说明,帮助学生学会运用。
举例:“撒盐空中”这一比喻,理解其意义和修辞手法。
(3)培养文学素养: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举例:课文中的“未若柳絮因风起”,分析比喻手法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
(1)古文句式理解: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古文句式的理解和运用是一个难点,需要教师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咏雪》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古文教学的一些挑战和乐趣。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古文的理解和欣赏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但同时他们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也被充分激发。
首先,我意识到在古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学生们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我发现他们的注意力迅速被吸引,这对于后续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当更多地利用学生们的日常生活经验,让他们感受到古文与现实的联系,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详细教案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详细教案第一篇:《世说新语二则》咏雪详细教案《世说新语二则》咏雪详细教案正文:谢太傅韩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学习目标:1、情感及价值观:了解古代聪慧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知识与能力:能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能根据注释理解基本内容,并能分析人物形象。
3、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4、教学难点:分析人物,概括性格,揣摩作者意图。
5、教学方式:讲授法、自主学习与师生合作探究相结合。
一、引语:同学们,从小学升入初中以来,相信你们已经感受到初中语文课与小学语文课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由于中考的相关要求,初中语文无论是从能力要求、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上,都需要适应中考的节奏。
这也无形之中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因此,也给我们的同学提出了更高的学习要求,尤其是在作文、阅读和文言文这三块内容上,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精力。
以上三部分内容,将成为我们日后语文学习过程中最大的重点和难点,希望同学们能够跟随老师认真的进行学习,老师也有信心将你们都培养成能说、会写、饱读诗书的小才子和小才女。
二、导入提到小才子,同学们一定会想到中国古代很多有关神童的故事,比如:文彦博灌穴浮球、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以及最著名的孔融让梨等等。
他们都在很小的年纪就表现出非凡的智慧,千百年来,广为流传。
那今天,老师也给大家讲一个这样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刚才提到的孔融,发生的时间则是在“让梨”之后。
(通过讲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故事,引起学生兴趣,并进而引出《世说新语》)。
三、介绍作品、作者及相关背景同学们,通过刚才这个故事,我们更深入的了解到了孔融在小时候是如何的机智聪慧,而这个故事的出处,就是南朝人刘义庆编著的《世说新语》。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世说新语二则之咏雪教学目标1、积累重点实词的解释,通过注释,读懂浅显的文言文。
2、理解言简意赅的文章里,蕴含着的丰富的人文内涵,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学重点积累重点实词的解释,通过注释,读懂浅显的文言文。
教学难点理解言简意赅的文章里,蕴含着的丰富的人文内涵,高尚的道德情操。
一、导入新课老师问:我国古代文献记录中就有很多聪明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流传至今。
有司马光、曹冲、甘罗、王戎、孔融等,今天我们就随着南朝刘义庆再认识一位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
她是谁呢?请大家随我一同走进《世说新语》——《咏雪》。
二、教学新课1、文体知识介绍《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
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
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
2、作者简介刘义庆(403年~444年),字季伯,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人永初元年(420年)封临川王,征为侍中。
文帝元嘉时,历仕秘书监、丹阳尹、尚书左仆射、中书令、荆州刺史等。
著有《徐州先贤传》《江左名士传》《世说新语》。
3、按节奏朗读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4、重点解释儿女:子侄辈。
俄而:不久,不一会儿。
骤:急,紧。
欣然:高兴的样子。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古今2、5、古今异义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今义:儿子和女儿。
未若柳絮因风起。
古义:趁,乘。
今义:因为。
6、师:学习文言文第二步要读懂意思。
请同学们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
把不理解的词句勾画出来,做上记号,同学提出问题,小组研究相互解决。
统编版语文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世说新语》二则之《咏雪》教案设计
统编版语文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世说新语》二则之《咏雪》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文言文基本词汇和句式,能流畅朗读并翻译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化背景的理解和文本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文人的智慧和情趣,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翻译文言文,理解“撒盐空中”与“柳絮因风起”的比喻含义。
难点:体会古代文人对自然的敏感观察和艺术化表达,以及文中所蕴含的哲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请学生分享自己对雪的观察和感受,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情境。
2. 介绍《世说新语》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二、初读感知(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标注不理解的字词。
2.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注意语调和节奏。
3. 学生尝试翻译课文,教师适时点拨。
三、细读理解(20分钟)1. 分析文言词汇和句式,重点讲解“撒盐空中”与“柳絮因风起”的比喻。
2. 小组讨论:谢道韫为什么选择“柳絮”来比喻雪?这个比喻有什么深意?3. 全班分享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并拓展相关文化知识。
四、情境再现(10分钟)1. 学生分角色扮演谢安家庭的场景,用现代语言进行“咏雪”对话。
2. 角色扮演后,全班评价,教师点评。
五、深化感悟(10分钟)1. 讨论: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可以学习到什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表达美?2. 拓展阅读:推荐其他《世说新语》中的故事,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古代文人生活。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分享自己的收获。
2. 教师总结,强调本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方法。
【作业布置】:1. 背诵并默写《咏雪》全文。
2. 以“雨”为题,模仿文中的比喻手法,写一段小诗或短文。
【板书设计】:1. 《咏雪》——《世说新语》2. “撒盐空中”VS“柳絮因风起”3. 文言词汇解析4. 角色扮演与讨论结果【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观察学生参与度、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表现,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咏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复述故事;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欣赏咏雪名句,明确比喻之精妙在于神似而非形似。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古代诗礼簪缨之家和谐融洽、书香味浓郁的家庭氛围的感知陶冶情操,培养生活雅趣。
教材分析:教学重点:以多种形式诵读课文,达到当堂成诵的效果;积累文言词语,尤其是古今异义的词语。
教学难点:欣赏咏雪名句,探究比喻修辞之精髓在于神似而非形似。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诵读法;品读法;点拨法学法指导:诵读法;四人小组合作讨论法;同桌合作翻译法;质疑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假如此时此刻窗外飘起了漫天飞舞的雪花,你会有什么想法和冲动?(让同学们说一说,学生会说打雪仗、堆雪人等)。
同学们玩儿的兴致很高啊!冬天马上就要来了,寒风凛冽固然让人心存畏惧,可严冬也有令我们期待和憧憬的地方,雪花这个飞舞的精灵给冬天增加了多少意趣和浪漫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诗礼书香之家,看看他们在下雪天会进行哪些有趣的活动。
二、师生共读,感知课文1. 学生自由朗读,勾画有疑难的字音;2. 教师范读,指导诵读(读音和句读);3. 学生自由朗读,力争流畅;4. 鼓励学生毛遂自荐,示范朗读。
三、由浅入深,理解文意1. 组织语言,概括文意;2. 小组合作,讨论翻译;3. 同桌配合,准确翻译;4. 质疑难点,讨论明确。
重点字词:内集:家庭聚会;儿女:子侄辈;讲论文义:讲解诗文;俄而:不久,一会儿;欣然:高兴的样子;未若:不如四、比较两个比喻的优劣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喻大雪纷纷的情景,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么?(以此诱发学生品读、赏析诗文的兴趣,无论学生品读是否到位,只要能谈出自己的感悟,即予以鼓励)讨论之后教师总结:同学们都谈出了自己的体会和见解,老师也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教案
举例:《咏雪》中“未若柳絮因风起”一句,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未若”是对比的手法,“柳絮因风起”则是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来形成意象,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2.教学难点
-文言文理解:对于初中生而言,文言文的阅读理解是一大难点,生字词、特殊句式等都会造成理解上的障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课文《咏雪》的阅读与理解;《咏雪》中的生字词学习;分析《咏雪》的文学特点及修辞手法;了解作者刘义庆及其作品《世说新语》的背景知识;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鉴赏能力。本节课将深入挖掘教材内容,通过解析课文,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咏雪》是东晋文学家刘义庆所著《世说新语》中的一则,它以简洁精炼的文字描绘了雪的美丽。文言文是古代文人表达情感的重要载体,学习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咏雪》这篇课文。通过分析课文中对雪的描绘,学习作者如何巧妙地运用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将雪的飘逸和纯净表达得淋漓尽致。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运用文言文描绘自然美”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写作中的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之一《咏雪》教案
1. 教学重点
- 文言文阅读:正确朗读《咏雪》原文,理解文章的基本情节和主旨。
- 词语理解:掌握文章中出现的关键词语,如“谢安”、“内集”、“儿女”等,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 句子翻译:能够准确翻译文章中的关键句子,如“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理解其深层含义。
- 写作手法分析:识别并理解文章中的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7. 课后习题解答:针对课后习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8. 创作实践:布置与《咏雪》相关的创作实践作业,如写一篇以“雪”为主题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作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咏雪》一文的内容和寓意,感受古人的智慧与情感。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之一《咏雪》教案
一、教学内容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之一《咏雪》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咏雪》原文阅读:引导学生正确朗读文言文,理解文意,把握文章主旨。
2. 词语解释:讲解文章中出现的重点词语,如“谢安”、“内集”、“儿女”等,帮助学生理解句子含义。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 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咏雪》的基本内容。这篇文章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了雪的景象,展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美的感悟。这种感悟是古代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2. 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文章中的关键句子,如“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分析作者是如何巧妙地运用比喻来描绘雪的。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咏雪》这一课时,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存在一定难度。在授课过程中,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例子来解释文言文中的难点,比如通过比较雪与撒盐的动作,帮助学生理解比喻的修辞手法。这种教学方法似乎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我感觉还可以进一步优化。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教学设计(通用12篇)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教学设计(通用12篇)《世说新语》两则-咏雪篇1自主开放有序创新——《咏雪》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重点诵读课文,多角度的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过程 :三、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播放刀朗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作为背景音乐。
)多媒体展示雪花纷飞的图片,学生赏析。
然后过渡到问题设计:你觉得雪花像什么呢?用什么比喻好呢?进而问他们,既然这样,你们想知道古人用什么来比喻雪花的呢?从而导入所学课文.四、整体感知自主探究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作以点拔。
2、学生示范朗读并做以点评。
3、扫除字词上的障碍,请同学们借助注解,读准字音,理解字词的含义。
4、用学过的“加字法”和“换字法”翻译课文,并试背诵课文。
五、分组讨论质疑体会学生按学习小组进行“合作探究,互问互答”。
教师适时点评,自然过渡。
六、生生交流拓展延伸让学生再举几例古人吟咏白雪时用的比喻的诗句。
把事先找好的诗句和学生做交流。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群《对雪》七、运用比喻想像写作古人咏雪的诗句写得如此精妙——(问题设计)怎样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归纳:由“形似”到“神似”!让学生尝试比喻句的写作: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个联结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同时适时师生共点评!八、教师小结及作业的布置。
欢迎各位老师莅临指导!!二零零五年十月《世说新语》两则-咏雪教学设计篇2自主开放有序创新——《咏雪》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小荷尖角,谢家玉树——《咏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译读感知,积累文言知识,疏通文意,培养文言语感,赏宴会雅景。
2、处境析情,品析宴会雅言,小组合作探究语言妙处。
3、感宴会雅风,知人论世,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
【教学重点】1、译读感知,积累文言知识,疏通文意,培养文言语感,赏宴会雅景。
2、处境析情,品析宴会雅言,小组合作探究语言妙处。
【教学难点】感宴会雅风,知人论世,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某日,窗外突观雪花潇洒舞动,出门观之,似白羽之物落之以鼻,欣喜之时,仆人奉上家宴邀请函一封。
家宴邀请函久未通函,展信如唔。
今晓时分忽见窗外大雪盛景,兴味盎然,乃邀族内亲友莅临寒舍,行人间乐事,赏美景吟诗。
一赏乐景二品才情,为家中小辈学问指点迷津。
雪重路难行,切记小心。
顺颂时祺。
谢安亲笔作为谢氏家族成员,请你应邀出席宴会。
情境任务:任务一:译读感知,赏宴会雅景任务二:处境析情,品宴会雅言任务三:谢家玉树,感宴会雅风二、宴前准备早闻谢家叔父家学渊博,盛名在外,许久未见,你倍感压力。
故请搜集《世说新语》相关知识,了解亲友,盛装赴宴。
1、编者介绍: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刘义庆。
刘义庆(公元403--444年),南朝宋(南北朝刘宋)王朝宗室,文学家。
字季伯。
他秉性简素,爱好文史,喜欢招聚文学之士,《世说新语》是他组织编写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是六朝志人小说代表作,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体小说代表作。
2、作家作品:《世说新语》原书八卷,今本作三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篇,主要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的名士的言行与轶事,较全面地反映出当时士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
鲁迅称其为“一部名士教科书”。
3、走近亲友——谢安: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中国东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两则之《咏雪》教学设计语文
《世说新语》二则之咏雪【学习目标】1、认识相关《世说新语》的文学知识,累积常有的文言词语,能借助说明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
2、频频朗读,整体感知,理解课文粗心。
3、学习课文摹景状物的方法。
4、深入领会先人家庭文化生活的雅趣,学习古代少年的智慧。
【学习要点】频频朗读,整体感知,理解课文粗心。
【学习难点】学习课文摹景状物的方法。
【课前预习】一、预习任务1、查资料,识记作者及文学知识。
2、有感情的朗诵课文,注意注音、停留、语速等,并累积常有的文言词语。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粗心。
二、预习内容(一)认知前提【知识链接】1.作家和作品刘义庆( 403—444)南朝宋文学家。
这人喜好文学,喜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一部记述魏晋期间人物言谈、轶事的笔录小说。
在内容上分为品德、语言、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
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
语言精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2.谢道韫 (349 —409) “咏絮之才”的发源,魏晋期间的才女。
她自幼聪识有才辩。
是一代名将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之女,成人后又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媳,即王羲之二子王凝之之妻,堪称是身世于诗书荣华之家、礼乐簪缨之族。
(二)新知认知1.给加点字注音:俄而()雪骤()差 () 可拟 () 无奕 () 女2.参照说明或查阅工具书,理解要点词语的含义。
内集子女俄而雪骤欣然差可拟未若3.查阅资料,认识作者及背景:《咏雪》选自,作者,朝家。
该书是小说的代表作。
4.熟读全文,依据自己的理解归纳文章粗心。
5、本文写人主要运用了哪两种描绘方法?试举一例说明。
【预习检测】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按拼音写汉字:太傅()雪 zhòu()欣然()柳xù()凝()韫()2.依据课文增补句子?公欣然曰:“白雪纷繁何所似?”兄子胡儿曰:“。
”兄女曰:“。
”3.翻译句子(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子女讲论文义。
《咏雪》教案【优秀5篇】
《咏雪》教案【优秀5篇】咏雪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3、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4、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多角度的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难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杨氏之子、伯牙绝弦等几篇文言文,基本掌握了了一些朗读和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我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方法进行学习,并努力创造一种氛围,让学生感受咏雪的情境,学习古人的智慧。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分钟)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让我们猜一个歌声,听听唱的是什么?好不好?PPT1雪(学生答)。
让我们来欣赏几幅雪景图PPT1出示雪景动态图,引导学生体验雪景的美丽。
看到这样纯洁、轻盈,漫天飞舞的雪花,你用什么来形容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咏雪,你和文中的才子才女比试比试如何呢?PPT2出示文题二、作家作品PPT3(2分钟)学生齐读课下注释①,教师补充三、诵读课文:(5分钟)同学们,这篇文言文很短小,请同学们先听老师范读课文,注意读音与停顿。
PPT4(一)欣赏课文,出示课文内容,师范读。
刚才,同学们听读了课文,接下来完成读音练习。
PPT5(二)朗读练习。
1、注意以下几个字的读音,自由朗读。
谢太傅f&u俄而&e雪骤zh&ou差可拟ch&anǐ柳絮liǔ_&u无奕y&i王凝之n&ing谢道韫y&un2、指一生读字词3、指一生读课文4、齐读课文四、解读课文:(15分钟)(一)读懂课文,理解重点词熟悉了词语,只是扫除了文字障碍。
要真正读懂课文,我们还需要通过反复的诵读来细加体会。
下面请大家用五分钟的时间,结合注释,读懂文章。
要求学生对照注释读懂课文,解释重点词,找出疑难处并进行交流。
PPT6(出示课文,注意划横线的词)内集:家庭聚会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初中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两则-咏雪教案
咏雪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正确朗读短文,背诵短文。
能力目标: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3、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1、诵读法。
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文本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
我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3.延伸阅读法。
本文用一课时教读,如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一句名言:“自古英雄出少年。
”是啊,我国古代文献记录中就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
我准备了几个智慧少年的故事,看看大家是否了解。
(播放图片)今天我们跟随古人刘义庆去认识古代的一位少年才女,大家打开课本《世说新语》两则----《咏雪》。
二、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学生齐读注解①对刘义庆的介绍,教师补充《世说新语》。
(多媒体显示)三、诵读1、生自读查阅字典,看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注意。
根据内容的不同、语言习惯,看在那些地方需要停顿。
2、字音学习3、断句分析4、听范读录音5、生齐读四、理读1、理解大意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大意。
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然后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
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
《咏雪》教案(优秀18篇)
《咏雪》教案(优秀18篇)语文《咏雪》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3、感受到文化家庭和乐融融的氛围。
发挥想象,会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学习重点诵读课文,积累常见文言字词,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学习难点发挥想象,会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刘禹锡的《乌衣巷》,最有名的是后面两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王、谢是当时最有名、最显赫的两个大家族,有“王与谢共天下”的说法。
这两个家族人才辈出。
而谢安无疑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淝水之战,就是时任东晋宰相的谢安指挥的。
本课要学习的就是有关谢安与他子侄辈讲论文义的一篇文章,也就是《咏雪》。
二、作家与作品1、结合课文注释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和刘义庆的知识。
《世说新语》,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全书按内容分类记事,共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
《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三、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读准节奏:(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指导读音。
(2)听课文录音,要求听清停顿,注意节奏。
(3)去标点读,读出停顿,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2、再读课文,读懂文义:1(1)借助课本注释,小组合作,共同翻译。
补充翻译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留:文中的`人名、地名、年号、物品名称、计量单位要保留。
换: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义词。
调:调整句子顺序,使句子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
补:补充省略的词语和句子成分。
删:删掉没有实在意义的词语。
(2)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强调重点字词。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时间:寒雪日地点:家里人物:谢太傅、儿女们事件:与儿女讲论文义提问:家庭聚会的氛围怎样?从哪里看出来。
明确:融洽、愉快、轻松和谐且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气氛。
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
《世说新语》二则之《咏雪》教案
《世说新语》二则学习目标1.明确文言文应该学什么,怎么学。
2.了解《世说新语》。
3.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4、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5、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两则故事。
6、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和方正,拉近与古人的心理距离。
7、了解谦辞和敬辞的概念,注意积累具有文言色彩的谦辞和敬辞,在言语交际中恰当使用,增强文化底蕴。
《咏雪》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明确文言文应该学什么,怎么学2.了解《世说新语》、谢安及谢道韫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咏雪》,直至背诵。
重点难点1.重点:(1)明确文言文应该学什么,怎么学(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直至背诵。
2.难点:明确文言文应该学什么,怎么学教学过程一、猜谜语,激趣导入教师:同学们,我们来猜个谜语:“头戴六角帽,身穿白衣裳,寒冷全不怕,迎风空中舞。
”另外,纪晓岚有一首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千万片,飞入芦花皆不见。
”说的是谁?学生回答:雪教师:你会将雪花比喻成什么?学生回答教师:今天我们跟随古人刘义庆去看看古代的少年才女是如何咏雪的?教师板书课题二、明确文言文的学习要点及方法同学们课前都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有没有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谈谈这篇文章跟我们之前学习的课文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学生回答,由此引出文言文学习要点,教师补充总结并板书)(大屏幕出示)(1)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乃、其、且、然、为、焉、以、因、于、与、则、者、之、诸。
(3)能够正确断句。
(4)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5)分析、把握作者在诗文中的态度、情感、观点。
归纳概括文段的思想内容。
(6)能赏析作品形象。
(7)品味语言表达技巧。
文言文离我们年代久远,你认为我们要怎么做才能学好它呢?可以结合我们学习现代文的方法和学习文言文的要点来考虑。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教案
举例:通过分析文章中的描绘手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古诗表达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的文学创作兴趣。
2.教学难点
(1)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难点:文章中的句子结构和用词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困难。
解决方法:教师可采用逐句讲解、翻译对比等方式,帮助学生逐步理解文章内容。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世说新语二则·咏雪》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加强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讲解。学生在翻译和理解文言文时,对一些词汇和句式的掌握不够熟练。因此,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加大对重点词汇、句式的讲解力度,通过例句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巩固基础。
3.强化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引导学生从文学角度欣赏《咏雪》的艺术魅力,学会用古诗描绘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的文学创作潜能。
4.增强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通过学习重要词汇、句式和翻译练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文言文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咏雪》一文的大意,把握文章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本次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文言文的掌握程度较好,而另一部分学生则相对吃力。针对这一情况,我将在课后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弥补不足,提高整体水平。
最后,注重课后反馈。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需要通过课后作业和测试来检验。我将加强对学生课后作业的批改和反馈,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度,调整教学策略。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咏雪》《世说新语》教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举例:介绍《世说新语》成书的历史背景,以及当时文人墨客的风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4)诗词意境的把握:对于《咏雪》中的意境,学生可能难以深入理解,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图片等辅助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感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和文言文的断句、词义理解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咏雪》《世说新语》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运用托物言志描绘生活中的事物。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创作练习,尝试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创作小诗。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托物言志和文言文的基本概念。《咏雪》通过描绘雪景来表达诗人的情感,这是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而《世说新语》则是魏晋时期文言文的代表作,它以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当时的人物风貌。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咏雪》和《世说新语》中的具体案例。通过分析诗中的描绘和文言文中的对话,了解这些作品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古人生活和思想。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练习。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世说新语》中的人物形象及其现实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说课稿(通用3篇)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说课稿(通用3篇)世说新语二则咏雪篇1教材分析:《咏雪》选自《世说新语笺疏》,文章讲的是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
《世说新语》文笔简洁明快,语言含蓄隽永,本文只有70多字,却鲜明地塑造了几个人物。
“咏雪”成为流传千古的一段佳话,由此也有了“柳絮才高、咏雪之才、咏絮之才”等典故。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复习巩固作者及《世说新语》;2、掌握“俄而、骤、欣然、差可拟、因”等文言词语;3、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形象,组织讨论有争论的问题,鼓励有创见性的意见。
2、同伴互助,解决疑难词语,并归纳整理;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教学方法:1、朗读法:课前预习反复朗读,课堂朗读,注意字音、断句,强调“似”“差”的读音。
2、同伴互助,讨论解疑答难,掌握字词,老师引导归纳整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
课前准备布置预习:1、熟读《咏雪》,掌握作家作品;2、搜集学过的关于雪的诗句。
教学过程:【复习回顾】引入新课学习。
【新课探究】1、出示教学目标:(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内集”“俄而”、“欣然”、“差可拟”、“未若”。
(2)疏通文意。
(3)背诵课文2、指导学生自学:(1)检查预习(2)朗读课文:①学生听读课文,要求:注意语气、节奏、情感。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③学生齐读④分组读⑤指名读(3)研读课文: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并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
3、教师强调的问题:积累重点词语:“内集”“俄而”、“欣然”、“差可拟”、“未若”、“因”等。
【跟踪练习】1、《咏雪》这篇文章中营造了怎样的一种家庭氛围?从文中哪些词语看得出来?2、用“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哪一个更好?3、文章末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4、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教案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学生在理解难点内容时仍有一定困难。比如,对典故中人物品质的深入理解和词语的准确运用。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通过更多实例分析和练习,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其次,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世说新语》这部著作的了解程度有限。因此,我适时调整了教学内容,加强了背景知识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典故。同时,通过对比分析两个典故,让学生体会到不同人物品质的特点,这种方法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诗词创作活动让学生们热情高涨。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创作出了许多有趣的小诗。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较为沉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古诗词创作还不够自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地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尝试,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4.词语积累:学习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如:谢安、孙康、咏雪、映雪等。
5.朗读与感悟: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6.思想教育:通过两则故事,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勤奋学习,培养良好的品质。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节课内容紧密联系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道德品质,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的小诗。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咏雪典故在现代生活中的启示”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世说新语‡两则‣教案(2课时)
第一课时(•咏雪‣)
一、出示目标
1、疏通字句,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背诵课文。
2、了解谢太傅对两种咏雪佳句的评价。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二、自主学习
(一)文学常识
1、了解《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今作3卷),按事情性质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分类记述汉末到东晋时期许多上层人物的言谈和逸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对后代笔记体作品影响颇大。
(二)朗读课文,翻译理解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给加点字注音:
谢太傅.fù差.可拟.chànǐ柳絮.xù撒.盐空中sǎ雪骤.zhòu无奕.女yì
2、听读课文,掌握节奏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三)探究课文,把握形象
小组讨论:
1、“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三种理解:一种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二种认为是“笑”前者,“乐”后者;三种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文章没有具体的交代,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2、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
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其他喻体:“鹅毛”“飞花”“梨花”“蒲公英的孩子”“翩翩起舞的蝴蝶”等
3、本文中的“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融洽、欢快、轻松、温馨
4、写出你所知道的咏雪的名句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白雪歌送吴判官归京》岑参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张渭
5、背诵课文
三、当堂训练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请用原文填空。
时间:___ 寒雪日地点:___ 内集(家里)
人物:___家里人(儿女)事件:___ 讲论文义_
2、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紧)
撒盐空中差可拟(大致、差不多)(相比)
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不上)
与儿女讲论文义(子侄辈)
3、对于谢太傅的题目,兄子与兄女分别给出什么答案?
___兄子: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_兄女:__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
4、翻译句子。
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满天飞
5、概括文章主旨:
《咏雪》这则故事,通过谢家子弟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
6.《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给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家庭氛围:融洽、欢乐、轻松、温馨等
“儿女”的含义:
今义:专指自己的儿子和女儿
古义:这里是说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有时也指子女,如杜甫《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课外阅读: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孔文举①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②司隶校尉。
诣③门者,皆俊才清称④及中表⑤亲戚乃通⑥。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⑦亲。
”既通⑧,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⑨有何亲?”对曰:“昔先君⑩仲尼⑾与君先人伯阳⑿有师资之尊⒀,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⒁也。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踖(cù jí)⒃。
注解:①孔文举,即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
少有异才。
②担任。
③诣:前往,到。
④清称:有清高的名称。
⑤中表,古代父亲姐妹的儿女为外表,母亲兄弟姐妹的儿女为内表,合称中表。
⑥乃通:才(予以)通报。
⑦府君:李元礼曾任渔阳太守,故称“府君。
”⑧既通:通报之后。
既,已经。
⑨仆:我,谦称。
⑩先君,死去的祖先。
⑾仲尼:孔子,字为“仲尼”。
⑿伯阳:即老子,姓李,名耳。
⒀有师资之尊:当年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所以说“有师资之尊”。
⒁奕(yì)世为通好:世世代代互相友好往来。
⒂小时了了(liǎo liǎo):小时聪明。
了了:聪明,有智慧。
⒃踧踖(cùjí):非常局促不安。
王戎识李
王戎①七岁,尝②与诸③小儿游④。
看道边李树多子⑤折枝⑥,诸儿竞⑦走⑧取之,唯⑨王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⑩。
注解:①…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
②…尝‟曾经。
③…诸‟众,一些④…游‟玩。
⑤…子‟果实。
⑥…折枝‟压弯(折)了树枝。
⑦…竞‟争着。
⑧…走‟跑。
⑨…惟‟只有。
⑩…信然‟真是这样。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