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到10章教育学答案
教育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1.涂尔干说:“教育史成年一代对社会生活尚未成熟的年轻一代所实施的影响。
其目的在于,使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状况都得到激励与发展,以适应整个政治社会在总体上对儿童的要求,并适应儿童将来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
”这种论断正确地指出了(A.教育具有社会性)。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主张,建设学习化社会的关键在于(C.实施终身教育)。
3.人的发展总是受到社会的制约,这意味着(B.教育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
4.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教育是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力量。
这一理论的主要缺陷是(C.忽视了劳动力市场中的其他筛选标准)。
二、辨析题教育能推进一个社会的民主化进程。
正确。
教育推进着政治民主化,政治民主化是现代社会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个国家的政治是否民主,与人民的文化素质、教育水平密切相关。
一个国家的教育普及程度越高,公民素质也就越高,就越能具有公民意识,认识民主的价值,推崇民主的措施,同时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积极履行民主的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
因此,国民教育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是推进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三、简答题简述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功能。
1.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发展,培养个体的主体性;2.教育促进人的个体特征的发展,形成个体的独特性;3.教育促进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开发个体的创造性。
四、分析论述题“每逢新学期开始,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凤凰镇寄宿制小学的学生……”试结合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一般原理,对此加以深入分析。
1.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教育经济学的研究表明:当代经济发展已由依靠物质、资金的物力增长模式转变为依靠人力和知识资本增长的模式;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关键,而教育是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因素。
教育通过提高国民的人力资本,促进国民收入和经济的增长。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现代教育正是通过人的素质的提高和专门劳动力的培养,对经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第十章教育学习题参考答案
第十章课外活动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我国的教育专著《学记》中就提出“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的( B )相结合的教育思想。
A.游戏与学习B.课内与课外C.学习与思考D.学习与行动2.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称为( C )。
A.体育活动 B.课余活动 C.课外活动 D.群众活动3.课外活动不包括( D )。
A.社会活动 B.科技活动 C.文学艺术活动 D.选修课4.课外活动的主体是( B )。
A.教师 B.学生 C.少先队组织 D.学校管理人员5.以实践作业为主的兴趣小组属于( A )。
A.技术小组 B.学科小组 C.艺术小组 D.体育小组6.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是( B )。
A.科技活动 B.学科活动 C.体育活动 D.社会活动7.学校举办法制教育报告会属于课外活动中的( B )。
A、小组活动B、群众性活动C、学科活动D、科技活动8.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创造精神为主的课外活动是( C )。
A.学科活动 B.文学艺术活动C.科技活动D.社会活动9.我国于1986年第一次将( D )正式列入课程总计划。
A.体育活动 B.群众活动C.文娱活动 D.课外活动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学校工作要以教学为主,这就是说教学是学校唯一的工作B.课外活动就是活动课程,两者没有质的区别C.《学记》中就提出了“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居学”的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教育思想D.向学生传授知识是教师的根本的任务11.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B )。
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 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C.师生共同参与的D.学生自愿选择的12.课外活动的内容不受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的限制,它的内容深度、广度,以及学习的进展速度,是以参加者有愿望、爱好、特长和接受水平来确定的,说的是课外活动的(A )特点。
小学教育学第六章练习与答案
小学教育学第六章练习与答案第六章教学(上)一、单项选择题1.教学从其本质上讲,是( )。
A.一种主体活动 B.一种实践活动C.一种认识活动 D.一种文化活动C2.教学是学校教育的( )。
A.唯一工作 B.中心工作C.必要工作 D.重要工作B3.教学认识的主要方式是( )。
A.直接经验 B.科学实验C.社会实践 D.间接经验D4.“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 ( ) 。
A.知识的传授 B.发展学生的能力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B5.学校实现教育目的培养人的基本途径是( )。
A.政治思想品德教育 B.教学C.课外活动 D.学校管理6.取得教学成功的内因是( )。
A.教师的主导作用 B.学校的管理作用C.教材的媒体作用 D.学生的主体作用D7.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是( )。
A.卢梭B.洛克C.赫尔巴特D.斯宾塞B8.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 )。
A.发展智力 B.培养思想品德C.传授知识 D.发展个性C9.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
A.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C.培养品德和审美情趣D.关注学生个性发展A10.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其提出者是( )。
A.孔子B.昆体良C.杜威D.夸美纽斯A11.学生通过认识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这反映了下列教学过程特点中的( )。
A.引导性 B.间接性C.简捷性 D.交往性12.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B.昆体良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D13.教学过程阶段的中心环节是( )。
A.领会知识 B.巩固知识C.运用知识 D.检查知识A二、填空题1.在教和学的协同活动中,______是学习的主体,______在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学生/教师2.学校工作(课程计划)必须坚持“ ______ 、全面安排”的原则。
以教学为主3.孔子把学习过程概括为 ______的统一过程。
山东省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课后题答案6-10章
第6章课程1,什么是课程?简述课程的内涵。
答: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是指学校开设的教学科目的总和以及它们之间的开设顺序和时间比例。
内涵:(1)课程指学校中所要进行的德、智、体、美等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
(2)课程不仅包括各门学科、课内教学,也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等活动。
(3)课程不仅规定了各学科的目的、内容及要求,而且规定了各门学科的顺序和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2,课程的类型有哪些?答:(1)按设计形式:学科课程、活动课程;(2)按学生选课的自主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3)按课程任务: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4)按课程的制定者: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3,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与提供的可能;(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能力基础。
4,简述课程理论的发展情况。
答:(一)萌芽:(1)最早使用“课程”一词的是朱熹《朱子全书.论学》“宽著期限,紧著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工夫”;(2)西方是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中含有:引导学生继续前进并达到预期培养目标的意思;(二)产生与发展:(1)美国学者博比特“活动分析法”;(2)拉尓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编制课程四步骤: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价结果。
(三)现代课程理论:学科中心(布鲁纳、施瓦布)、学生中心(卢梭、杜威、罗杰斯)、社会改造课程理论(莱梅尔德、弗莱雷)。
5,什么是课程计划?课程计划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答: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学习应设置的学科、学科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
它是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组织学校活动的基本纲领和重要依据。
教育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宜宾学院
第一章测试1.教育学以人的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
()A:错B:对答案:B2.标志现代意义上科学教育学开端的著作是()。
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C:新教育的精神D:学记答案:A3.陈独秀是第一位在中国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教育理论家。
()。
A:对B:错答案:B4.以下哪些是杨贤江的著作或者文章()A:新教育是什么B:劳动教育问题C:新教育大纲D:教育者之政治的使命答案:CD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实践工作者尝试以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改革实验,包括以下哪些()A:成功教育B:和谐教育C:主体性教育D:愉快教育答案:ABCD第二章测试1.马克思认为教育起源于()。
A:生物界老动物对幼小动物的照料B:人类的生产劳动;C:本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D:人类早期的心理摹仿答案:B2.在()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是完全分离的。
A:古代B:当代C:近代D:现代答案:A3.在有史以来的教育中,除()以外,都具有阶级性的特征。
A:三代教育B:原始教育C:近代教育D:现代教育答案:B4.汉语中最早将“教”和“学”连用的是在战国时期的哪本著作()A:《论语》B:《礼记·学记》C:《孟子·尽心上》D:《说文解字》答案:C5.教育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在于()A:有明确的目的B:增进知识C:有特定的活动场所D:培养人答案:D6.在原始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合二为一,人人必须劳动,因而人人受教育,但到了古代教育阶段,教育只是少数人才能享受的,所以古代教育不如原始教育。
()A:错B:对答案:A7.人与动物的教育活动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的教育活动具有生产性。
()A:错B:对答案:A8.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有意识的活动,是人类传递经验的一种特殊形式。
()A:错B:对答案:B第三章测试1.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教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
()A:错B:对答案:B2.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教育学10章套题及答案
教育学复习资料导论一、单选题1.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是 D 的出版。
A.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洛克的《教育漫话》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2.“人类教育心理学化”,这一观点是 A 首先提出的。
A.裴斯泰洛齐 B.卢梭 C.杜威 D.赫尔巴特3.提出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的是 CA.培根 B.格斯纳 C.洛克 D.克伯屈4.“把一些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指的是 BA.卢梭的《爱弥儿》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D.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5.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CA.《大学》 B.《论语》 C.《学记》 D.《礼记》二、判断题(正确的用“√”,错误的用“×”)1.《论语》是孔子所写的有关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的著作。
()2.赫尔巴特在论述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手段时是以心理学作为其理论基础的。
()3.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和拉伊主张教育研究要“科学化”。
()一、单选题1.D 2.A 3.C 4.B 5.C二、判断题1.× 2.√ 3.√第一章现代教育的本质一、单选题1.西方近代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第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 A 。
A.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B.教育的心理起源论C.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D.教育的生活起源论2.“君子忧道不忧贫”,故孔子把请学稼、学圃的樊迟视为“小人”。
这反映了 C 。
A.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B.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C.古代教育脱离生产劳动 D.古代教育形式简单3.教育本质的“双重属性说”认为,教育本来具有 A 双重性质。
A.上层建筑和生产力 B.上层建筑和为阶级斗争服务C.为阶级斗争服务和为发展经济服务 D.为发展经济服务和为传递文化和促进人的发展服务4.教育起源于 A 。
A.人类早期的心理摹仿; B.人类的生产劳动;C.生物界老动物对幼小动物的照料 D.本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5.在 A 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是完全分离的。
教育学第六章题目与答案6
hk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 )。
A.备好课B.上好课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D.课外辅导2.课的类型的划分依据( )。
A.教学任务B.教学内容C.教学规律D.教学原则3.难题提供了试题的( )信息。
hhA.错误率B.通过率C.平均通过率D.平均错误率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B.课外教学C.现场教学D.课堂教学8.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
A.1856年B.1860年C.1862年D.1866年9.外部分组按照学生的( )来编班。
A.年龄B.发展水平C.知识经验D.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10.我国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制C.现场教学D.启发式教学11.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 )。
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制C.复式教学D.小组教学12.一节课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 )。
A.组织教学B.讲授新教材C.巩固新教材D.检查复习13.考试的核心环节是( )。
A.选择题型B.命题C.确定评分方法D.阅卷17.( )标志着课前的准备,也是上课时的备忘录。
A.教案B.课时计划C.教学方法D.课题计划18.柏克赫斯特创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班级授课B.设计教学法C.道尔顿制D.分组教学19.通常的课堂教学采用( )方式。
A.讲演B.讲解C.讨论D.讲授20.一份教案的核心是( )。
A.提出教学目的B.选择教学方法C.涉及教学进程D.规划板书内容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不答、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 )。
A.上课B.课外辅导C.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D.备课E.批改作业2.根据教学中使用的主要方法划分课的种类,可分为( )。
A.新授课B.实验课C.巩固课D.练习课E.演示课3.班级授课制的五个固定是指( )。
教育学各章练习题答案【精选文档】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填空题1.从形式上看,教育经过了从非形式化教育到形式化教育再到制度化教育的发展过程。
(13)2.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杜威、克伯屈。
(36)3。
元教育学是以教育学本身作为研究对象的理论。
(37)4。
梅伊曼、拉伊是实验教育学流派的代表人物。
(38)二、判断题1.从词源上分析,中文中的“教育”一词的意思是上一代对下一代的培养,强调外塑。
(错,4)2。
从词源上分析,西文中的“教育"一词含有“内发”、“启发”之意.(对,4)3。
自然界、动物界对人的影响不能称之为教育。
(对,6)4。
师傅带徒弟,师傅什么也没教,但徒弟很机灵,在看师傅做的过程中学到了师傅的技艺,这也是教育。
(错,6)5。
纯粹的身体影响不能称之为教育。
(对,7)6。
教人偷盗、教人诈骗、教人说谎,也是教育。
(错,7)7.教育的显性功能是有目的实现的功能,而隐性功能则是主观愿望之外产生的意外结果。
(对,19)8.工具论认为教育是作为人类生存的一种工具而存在的。
(对,23)9.教育的本体功能是指教育促进社会的进步。
(错,25—26)(我不确定)10。
布鲁纳是元教育学的代表人物。
(错,37)PS:1。
培养-灌输 6.教育-教唆 10.布鲁纳—布雷钦卡三、单项选择题1。
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日常生活中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这是哪种教育起源论的观点?( B )(12)A.神话起源论B.心理起源论 C。
生物起源论 D。
劳动起源论2。
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这是哪种教育起源论的观点( C )(11)A。
神话起源论 B.心理起源论 C.生物起源论 D.劳动起源论3.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D )(11)A.勒图尔诺B.达尔文C.沛西·能 D。
孟禄4.原始社会的教育处于( A )阶段。
(13)A。
非形式化教育 B。
形式化教育 C.制度化教育 D。
现代化教育5。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教育处于( B )阶段。
教育学第十章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
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A。
共青团组织 B.教导处C。
总务处 D.班级2。
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
A.埃拉斯莫斯B.夸美纽斯C.洛克D。
卢梭3.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
A。
班级公共财产 B.班级信息 C.学生D。
班级资料7.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A。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B。
全面了解学生 C.培养优良的班风D。
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8。
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的著作是()。
A.《论语》B。
《普通教育学》C。
《大教学论》D。
《理想国》9。
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是()。
A.任课教师B.班主任C.教导处D.校长10。
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
A.运用教学技术手段精心设计各种不同教学活动B。
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C。
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D。
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11。
目标管理的班级管理方法,是由美国的()提出的。
A。
德鲁克 B.马卡连柯 C.杜威D。
布鲁纳12。
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为核心来建立管理机制。
A.学校B.教师C。
教育内容 D.学生13.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A。
有利于教育的原则 B.目标一致的原则 C.可接受性原则D。
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17.我国当前班级管理的实践中,采用的最多的领导方式是()。
A。
“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 B.“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C。
权威型的领导方式D。
民主型的领导方式1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
了解和研究学生B。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
做好个别教育工作D。
统一多方面教育力量19。
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
A。
共同的奋斗目标B。
班主任的要求 C.班级内部的矛盾斗争D。
共同的活动20。
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A。
成立了班委会B。
开展了班级工作C。
形成了正确地集体舆论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不答、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班级管理包括()三个基本环节。
《教育学》章节习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教育学》各章节习题及答案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不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学校的出现是当语言的发展达到较为完备的( )。
A 文化B 文学C 文字D书本2.制度化教育出现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为核心的教育制度的形成。
A 中等教育B 高等教育C 社会教育机构D学校系统3.严格意义上,学校教育系统的基本形成是在()。
A 17世纪下半期B 18世纪下半期C19世纪下半期D20世纪初4.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末的()。
A洋务运动的推行B废科举,兴学校C京师大学堂的成立D北洋大学的创建5.“教育不应再限制于围墙之内”是( )的教育理想.A非制度化B前制度化C制度化D义务教育6.隋唐以后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联系更加制度化的是()。
A察举制 B 举孝廉C 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7.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学校。
A文法学校B 琴弦学校C 文士学校D骑士学校8.强调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发展比较灵活的教育是()。
A古代印度B 古代埃及C 斯巴达D 雅典9.进入20世纪以后,义务教育普遍向()教育延伸。
A初等B中等 C 高等D成人10.主张“有教无类”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韩非子11.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 孟子C荀子D韩非子12.道家主张教育要()。
A有教无类B 非政C “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建国君民、教学为先13.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A柏拉图B 苏格拉底C 亚里士多德D德谟克里特14.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应该是()的。
A社会B国家 C 社区 D 学校15. 反映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A《理想国》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培养》D《民主主义与教育》16.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教育专著是古罗马教育家()编写的。
教育学第六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4)教师对自己专业范围内的事情有比较大的自主权,能够根据专业的标准进行恰当的处理。
(5)教师有自己的专业团体。
(6)教师根据其专业贡献和作用,在社会和经济等方面,享有专业的地位和待遇。
7.答:
(1)尊师爱生;
(2)民主平等;
(3)教学相长:
8.答:
(1)师生互动:A、关注师生交往和相互影响过程,只有对过程分析,改进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B、教师层面要尊重学生、对学生积极期待,关注学生全体;C、学生层面学生积极主动,理解教师。
(2)师生对话:A、需要各方放弃权威的地位,相互持平等的态度;B、思想的交流,通过讨论和往返使思想趋向正确,决策趋向合理。
第六章
一.选择题
1.C 2.A3.C4.B5.B6.C
二..填空题
1.1681年;
2.教育教学职责
3.学科教育学;
4.发展期,创造期
5.教学能力;研究能力
6.独立;创造。
7.因材施教
8.道德关系;心理关系。
9.民主平等;教学相长。
10.客体;主体
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答题
1.答:
(1)教师有专业功能和伦理。
(2)教师要具有专业性的知识和技能。
2.答:
(1)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掌握该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以及相关的知识
(3)了解学科发展的脉络
(4)掌握学科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5)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3.答:
(1)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
(2)先进的教育理念;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复习题答案(修改)
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复习题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单选题1—5、BBDAB 6—10、ACCBB 11—15、CDBDA 16、D二、多选题1、ABCD2、ABDE3、ABD4、ABC5、CD6、BC三、简答题1.简述传统教育学派与现代教育学派的师生观。
答:传统教育学派的基本观点是,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客体。
受教育者是接受教育、被教育者,认识和塑造的对象,即被认识、被控制的客体。
它忽视了受教育者是具有一定主动性的人,教育是由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所组成的双边活动。
现代教育学派只承认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否认教育者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归根到底是使受教育者得到发展,而受教育者的发展只有通过其自身的活动才能实现,教育者相对于受教育者而言只是外部条件,不能构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
2.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
答:(1)社会生产必须出现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
同时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开始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和专门从事学习的学生。
(2)具有相当数量的经验积累,为学校教育提供特定的教育内容。
(3)文字等记载和传递文化的工具达到了一定水平。
可见学校教育的产生既有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原因,也有文化发展方面的原因。
3、简述教育学的学科特点。
答:第一、研究对象的普遍性、平凡性。
第二,问题域界的恒定性和解答的不确定性。
第三,学科基础的广泛性和跨学科性。
第四、理论类型的多元性、学科路径多样化。
4、简述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答:(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不断扩大。
(2)教育学研究基础的扩展和研究范式的多样化。
(3)教育学学科的细密分化和高度综合同时进行。
(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一、单选题1—5、ACDAC 6—10、AAABD二、多选题1、ABD2、ABCDE3、BCD4、ABCDE5、ABCDE三、简答题1、简述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学(第六至十一章)
教育学(第六⾄⼗⼀章)第六章、教师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之⼀,他对于教育的成败具有关键的作⽤。
正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突出,所以国家对教师的各个⽅⾯⽐较重视。
教师职业有⾃⾝独特的特点,教师有⾃⾝的权利和义务,教师也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素质。
第⼀节、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职业特点1、教师概念(教材192)教师是履⾏教学职责的专业⼈员,承担教书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提⾼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是专业⼈员、教师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教化))2、教师的作⽤:教师是传递和传播⼈类⽂明的专职⼈员。
教师的劳动连接着⼈类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关系着国家和个⼈的前途和命运。
教师是以教育职业或活动为⽣存、发展⽅式的职业群体。
3、我国教育史上第⼀个近代学制“癸卯学制”的颁布实施,使师范教育明确成为学制的⼀部分。
1897年创办南洋公学⽰范园和1902年清朝的《钦定学堂章程》提出京师⼤学专设师范馆,标志着我国师范教育的开始。
4、第⼀部对职业进⾏科学分类的权威性⽂件《中化⼈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典》,⾸次将我国的职业归类为⼋⼤类。
其中教师属于专业技术⼈员。
5、教师是影响教育改⾰进程和成败的关键性因素。
教师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是发展教育、办好学校、推进教育教学改⾰的主体⼒量。
(填)6、《师说》所指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1994年1⽉1⽇我国正式施⾏的《中华⼈民共和国教师法》,简称《教师法》。
P1927、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教师专业化概念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被提出。
概念: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真正成为⼀个职业,并且得到社会承认的发展结果和教育从业⼈员成为专业⼈员的过程。
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标准:⼀是教师⾃⾝专业素质的提⾼;⼆是保证教师专业地位和智能发挥的客观环境。
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条件:1、国家对教师任职有明确规定的标准;2、教师既要有学术知识,还要有师范能⼒;3、国家对教师有职业道德的要求;4、国家有对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和内容措施;5、国家有对教师资格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6、教师的专业要不断持续的发展;7、教师要不断调整⾃⼰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专业知识和满⾜⾃⾝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
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育学 分章节答案10
一.选择题 1.D 2.A 3.C 4.A 5.C 6.D二、填空题 1.基本单位 2.导生制 3.协调 4.平行影响 5.建立班级民主管理制度 6.德鲁克 7.自我管理 8.放任的 9.教学中心三简答题1 班级管理的功能有哪些?(1)有助于实现教育目标,提高学习效率;(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2 班级的规章制度由哪些部分组成?(1)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规定的有关班集体与学生管理的制度;(2)学校根据教育目标、上级有关指示制定的学校常规制度;(3)班集体根据学校要求和班级实际情况讨论制定的班级规范。
3 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是什么?(1)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
4 怎样才能建立起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5 班集体的基本特征有哪些?(1)明确的共同目标,这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2)一定的组织结构,这是一个班集体所不可缺少的;(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这是完成共同任务和实现共同目标的保证;(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6 良好的班集体具有哪些教育作用?(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在良好班集体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群体意识、集体荣誉感会得到大大的发展。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
通过班级的集体活动和学生群体之间的交往,可使学生积累集体生活的经验,学会交往与合作,学会对环境的适应。
(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班集体是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
7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3)班主任是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教育学题库包含答案
教育学题库包含答案第一章教育学概述一、选择题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 )A.教育问题B.教育现象C.教育事实D.教育规律2、教育学的研究任务在于(d)A.描述教育事实B.探讨教育问题C.分析教育现象D.揭示教育规律3、( d。
)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A.教育规律B.教育价值C.教育原则D.教育问题4、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b )A.《论语》B.《学记》C.《理想国》D.《大教学论》5、XXX的教育思想主要记载在(c)A.《中庸》B.《礼记》C.《论语》D.《学记》6、西方最早的教育论著是(a)A.《论演说家的教育》B.《理想国》C.《大教学论》D.《普通教育学》7、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学者了解和引进西方教育学主要是通过( d。
)A.美国B.德国C.法国D.日本8、下列教育家中( b )提出了“泛智主义”教育思想,主张“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
A.裴斯泰洛齐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赞可夫9、“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 b )A.XXX的《大教学论》B.洛克的《教育漫话》C.XXX的《爱弥儿》D.XXX的《普通教育学》10、下列被尊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的教育家是( a )A.赫尔巴特B.康德C.杜威D.XXX11、我国国内学者开始撰写教育学科方面的教育科学等著作,表现出有介绍,翻译转向以评述为主,联系中国教育时机来著述的特点,这发生在(c)A.19世纪末20世纪初B.20世纪头20年C.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D.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
12、教育学被正式列入大学课程始于十八世纪(c)在XXX讲授教育学。
A.卢梭C.康德B.裴斯泰洛齐D.赫尔巴特13、主张用理解和解释的办法举行教育研究的教育学流派是(b)。
A.实验教育学B.文化教育学C.实用主义教育学D.马克思主义教育学14、制度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是美国教育家(a)。
教育学6-10章测试卷(题目+答案解析)
教育学6-10章测试卷(基础班)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40 分)1.以下不属于德育中的道德教育范畴的是()。
A.公正教育B.尊重他人教育C.举止文雅教育D.尊重生命教育2.在当前世界各国的学制改革中,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化表现特别明显。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一个国家在校大学生人数占同龄人的比例在9%为精英教育B.一个国家在校大学生人数占同龄人的比例在45%为大众化教育C.一个国家在校大学生人数占同龄人的比例在54%为普及教育D.一个国家在校大学生人数占同龄人的比例在90%为义务教育3.我国普遍采用班级授课制,用班级教学替代了长久以来的主要教学方式一一个别教学,这发生在()。
A.洋务运动出现后B.民国成立时C.废科举、兴学堂后D.壬寅学制颁布后4.“学校讲集体主义,家庭讲个人主义,社会讲实用主义”现象是目前德育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德育应该要坚持()。
A.导向性原则B.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职业教育自成系统,代替了实业教育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6.属于榜样示范法中典型的是()。
A.见义勇为的教师B.见义勇为的学生C.见义勇为的公安模范英雄D.英勇就义的革命烈士7.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为()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A.导生制B.班级授课制C.道尔顿制D.特朗普制8.带有等级特权痕迹的,增加了阶级之间的差距,不利于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学制是()。
A.双轨制B.单轨制C.分支型学制D.六三三学制9.学制的结构特点一个系列,多种分段。
这种学制是()。
A.单轨制B.双轨制C.单轨与双轨并列D.分支型学制10.()要求在实施德育时应该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存在。
A.有序渗透原则B.自然渗透原则C.整体渗透原则D.自主选择渗透原则11.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最基本的方法是()。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学》第六章-自测-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每题3分共39分)题目1正确获得1.00分中的1.00分标记题目题干根据学校教育任务和学生一定年龄阶段发展水平,从各门科学中选出最基本的原理、知识,组成各种不同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它们的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的课程是()。
选择一项:A. 综合课程B. 学科课程C. 显性课程D. 分科课程E. 活动课程反馈正确答案是:学科课程题目2正确获得1.00分中的1.00分标记题目题干从学生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学生活动为中心,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的课程是()。
选择一项:A. 学科课程B. 综合课程C. 显性课程D. 分科课程E. 活动课程反馈正确答案是:活动课程题目3正确获得1.00分中的1.00分标记题目题干根据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水平,从各门科学中选择出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教学科目的课程是()。
选择一项:A. 显性课程B. 综合课程C. 学科课程D. 分科课程E. 活动课程反馈正确答案是:分科课程题目4正确获得1.00分中的1.00分标记题目题干一种双学科或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强调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和相互整合的课程是()。
选择一项:A. 综合课程B. 显性课程C. 分科课程D. 学科课程E. 活动课程反馈正确答案是:综合课程题目5正确获得1.00分中的1.00分标记题目题干根据国家规定的教育方针、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和科学发展水平,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和颁布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
选择一项:A. 课程计划B. 课程标准C. 课程规范D. 课程方案E. 课程结构反馈正确答案是:课程计划题目6正确获得1.00分中的1.00分标记题目题干()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选择一项:A. 课程方案B. 课程标准C. 课程计划D. 课程结构E. 课程规范反馈正确答案是:课程标准题目7正确获得1.00分中的1.00分标记题目题干自上而下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是()。
《教育学》章节习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教育学》各章节习题及答案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不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学校的出现是当语言的发展达到较为完备的( )。
A 文化B 文学C 文字 D书本2.制度化教育出现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为核心的教育制度的形成。
A 中等教育B 高等教育C 社会教育机构 D学校系统3.严格意义上,学校教育系统的基本形成是在()。
A 17世纪下半期B 18世纪下半期 C19世纪下半期D20世纪初4.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末的()。
A洋务运动的推行 B废科举,兴学校 C京师大学堂的成立 D北洋大学的创建5.“教育不应再限制于围墙之内”是( )的教育理想.A非制度化 B前制度化 C制度化 D义务教育6.隋唐以后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联系更加制度化的是()。
A察举制 B 举孝廉C 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7.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学校。
A文法学校 B 琴弦学校 C 文士学校D骑士学校8.强调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发展比较灵活的教育是()。
A古代印度 B 古代埃及 C 斯巴达 D 雅典9.进入20世纪以后,义务教育普遍向()教育延伸。
A初等 B中等 C 高等 D成人10.主张“有教无类”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韩非子11.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 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12.道家主张教育要()。
A有教无类 B 非政 C “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建国君民、教学为先13.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着名的教育家是()A柏拉图 B 苏格拉底 C 亚里士多德 D德谟克里特14.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应该是()的。
A社会 B国家 C 社区 D 学校15. 反映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着作是()。
A《理想国》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培养》D《民主主义与教育》16.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教育专着是古罗马教育家()编写的。
简明教育学教程1、2、3、5、6、7、8、9、10章习题与参考答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选择题1.原始社会末期,担负教育年轻一代主要任务的是(B)A.学校教育B.家庭教育C.社区教育D.社会教育2.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B)A.四书五经B.六艺C.自然科学D.生产技能3.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B)A.孔子B.孟子C.许慎D.朱熹4.构成教育活动最基本的要素是(D)。
A.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形式B.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形式C.教育内容、教育形式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5.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B)。
A.模仿性B.目的性C.规律性D.社会性E.复杂性6.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 C )A.《大学》B.《中庸》C.《学记》D.《春秋》7.教育的“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 B )。
A.生产劳动B.模仿C.语言D.动物本能8.我国当前教育最薄弱的环节是(D)。
A.普通教育B.职业教育C.高等教育D.学前教育9.“官守学业”、“学在官府”体现了教育的( D)。
A.强迫性B.民主性 C.基础性D.阶级性10.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具有(B)。
A.生物性B.永恒性C.历史性D.阶级性11.学校教育产生于(B)。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12.人类最早的学校产生于(A)。
A.公元前2500年的埃及B.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C.公元前3000年的古巴比伦D.公元前2500年的印度二、辨析题1、教育是人类社会永恒的普遍的现象。
(√)解析: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具有永恒性。
2、教育同生产劳动相分离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解析:教育同生产劳动相分离是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才是现代教育的特征。
3、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两大教育思潮。
《教育学》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教育学》各章节习题及答案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不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A 文化2A3A 174A5A6A察举制7A8A9.进入20世纪以后,义务教育普遍向()教育延伸。
A初等B中等 C 高等D成人10.主张“有教无类”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韩非子11.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 孟子C荀子D韩非子12.道家主张教育要()。
A有教无类B 非政C “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建国君民、教学为先13.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着名的教育家是()A柏拉图B 苏格拉底C 亚里士多德D德谟克里特14.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应该是()的。
A社会B国家 C 社区 D 学校15. 反映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着作是()。
A《理想国》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培养》D《民主主义与教育》16.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教育专着是古罗马教育家()编写的。
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C 柏拉图D昆体良17A18A19A20A21A22A23A24A《理想国》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培养》D《民主主义与教育》25.我国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始于20世纪()。
A50年代以后B60年代以后C70年代以后D80年代以后26.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的是()。
A杨贤江B 蔡元培C 李大钊D王道俊27.杨贤江于1930年出版的教育学着作是()。
A《新编教育学》B《教育学》C《新教育大纲》D《实用教育学》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不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学校教育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有()。
A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 B 社会出现了剩余产品C 有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D 语言发展到文字状态E 社会出现了阶级2.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课程一、选择题1.课程目标的制定既要依据对学生的研究和社会的研究,又要依据对(C)。
A.教法的研究B.时代的研究C.学科的研究D.学法的研究2.设计课程的种类和课程的组织方式,称为( A)。
A.课程类型B.课程目标C.课程结构D.课程模式3.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称为(D )。
A.课的目标B.课的类型C.课的任务D.课的结构4.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读写算的基本能力和公民一般教养的课程是(A )。
A.基础型课程B.发展型课程C.知识型课程D.工具型课程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基础教育建立新的课程体系,试行(D )。
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教育课程改成学校课程D.三者都是6.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B )。
A.课程B.课程标准C.课程计划D.课程目标7.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三个特征是(D )。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8.课程评价中的CIPP 模式是指( A)。
A.背景、输入、过程、结果评价模式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C.目标评价模式D.泰勒模式9.根据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是()。
题目错误把课程文件改为课程任务,则选BA.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B.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研究课程C.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D.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10.美国学者斯克里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这种课程评价模式称为(C )。
A.目标评价模式B.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C.目的游离评价模式D.发展性评价模式11.在泰勒看来,课程编制的首要步骤是( A)。
A.确定教育目标B.选择学习经验C.组织学习经验D.评价教育目标12.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C )。
A.知识、智力、能力B.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力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D.知识、智力、情感13.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A )。
A.课程类型B.教学计划C.教学大纲D.教科书14.( B)提出了著名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
A.裴斯泰洛齐B.泰勒C.斯宾塞D.赫尔巴特15.决定课程不同结构的最根本、最基础的因素是(D )。
超纲题,无需记忆A.教材的编写方式B.教师的教学方式C.教学大纲的制定方式D.学生的学习方式16.50 年代末以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为代表提出来的课程理论是(B)。
A.学科课程理论B.结构主义课程论C.实用主义课程论D.综合课程论17.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D )。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B.综合课程理论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18.在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初中阶段课程设置的特点是(C )。
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D.分科、综合与活动课程相结合二、填空题1.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编订的课程,称__地方课程____。
2.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__教学大纲(学科课程标准)___和教科书。
3.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指设计课程的种类。
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_学校课程_____;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看,可分为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__社会中心课程____。
4.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它有四个方面的规定性;第一,时限性。
第二,具体性。
第三,预测性。
第四,_操作性_____。
5.泰勒提出的“课程原理”包括四个步骤:(1).确定课程目标;(2).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3).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4). _根据目标评价课程_____。
6.CIPP 评价模式包括四个基本环节,即背景、输入、过程、_结果_____。
7.制约课程的三大因素是知识、__社会____和儿童。
8.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可供学生选择的课堂是___学校课程___ 。
9.课程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受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这些经验是教育者按照一定__社会____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_身心发展水平_____,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安排的。
(超纲题,不用记忆)10.课程设置在内容上,主要是指教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及学科编制和学周安排。
三、判断题1.课程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
(错,课程目标制定的依据是对儿童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和对社会需求的研究)2.在泰勒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基础上涉及的课程评价模式是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错,在泰勒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基础上涉及的课程评价模式是目标评价模式)3. 教材就是教科书。
(错,教材除了教科书,还包括讲义、参考书、活动指导手册以及视听材料等)四、简答题1.简述课程实施的结构。
? 安排课程表;? 分析教学任务;? 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 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规划教学单元和课;? 组织教学活动;? 评价教学活动2.简述教科书的编写所遵循的原则。
? 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 内容基础性? 不同地区和学校的普适性? 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受教育者心理顺序的统一? 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
3.什么是学校课程,其开发形式有哪些?学校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
开发形式有新编、改编、选择和单项活动设计等4.试述决定课程的进步和发展的内部基本矛盾(基本关系)。
(超纲题,不用记忆)试述决定课程的进步和发展的内部基本矛盾(基本关系)。
课程的进步和发展要受制于政治、经济因素和自身成长发展的特殊规律,其基本问题(关系):(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2)知识与能力(3)分科与综合(4)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五、论述题1.论述课程的目标评价模式。
这一评价模式是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的,是针对20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是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
评价原理可概括为七个步骤或阶段:(1)确定教育计划的目标;(2)根据行为和内容来介绍每一个目标;(3)确定使用目标的情境;(4)设计呈现情境的方式;(5)设计获取记录的方式;(6)确定评定时使用的计分单位;(7)设计获取代表性样本的手段。
泰勒在这一评价原理的基础上,结合课程编制的实践,提出了更引人注目的“课程原理”。
可概括为四个步骤或阶段:(1)确定课程目标;(2)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3)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4)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2.论述课程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
从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到实际的课堂教学目标,经历了一系列的转化。
如果以目的和目标的概括性程度为准则,可以依次区分为四种不同的目标:教育目的(总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教育目的是指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是根据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确定的。
它反映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制定教育目标、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培养目标是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
它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自己学校的性质及任务,对培养对象提出的特定要求。
课程目标指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它有四个方面的规定性: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操作性。
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师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标准。
总之,从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行政部门确定的培养目标,到课程工作者所要明确的课程目标,以及教学工作者要考虑的教学目标,经历了一系列的转化。
3.结合实际论述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超纲题,不用记忆)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有(课程计划本身的特点;教师的特征;学校的特点;校外环境。
)第七章教学(上)一、选择题1.教学方法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 D)。
A.教师教育学生的方法B.教师讲授课程的方式C.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D.师生共同活动的方式2.教育过程既是学生认知过程,又是(D )。
A.教师完成教育任务的过程B.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C.促进教师发展的过程D.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3.教育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B)。
A.引起学习动机B.领会知识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4.《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 C)。
A.循序渐进原则B.直观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5.一份教案的核心是(A)。
A.提出教学目的B.选择教学方法C.涉及教学进程D.规划板书内容6.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B)。
A.个别教学制B.班级授课制C.现场教学D.小组教学7.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A )。
(超纲题,无需记忆)A.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B.系统理论、控制理论、信息理论C.系统理论、传播理论、教学理论D.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经验之塔”理论8.“大有大成,小有小成”是教学原则具体(D )运用的结果。
A.自觉积极性B.启发性C.巩固性D.因材施教9.通过准备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交流、对过程及时总结是运用( B)。
A.练习法B.讨论法C.谈话法D.对话法10.从本质上学,教学活动的是一种(D)。
A. 课堂活动B. 交往活动C..实践活动D. 认识活动11.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防止发生教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要求贯彻( B)教学原则。
A.系统性B.量力性C.巩固性D.直观性12.“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这句话反映的是(B )。
A.启发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系统性原则13.直观的具体手段一般有(A )。
A.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B.实物直观、挂图直观、语言直观C.实物直观、模象直观、挂图直观D.模象直观、挂图直观、语言直观14.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是(A )。
A.讲授法B.谈话法C.练习法D.发现法15.启发性原则的提出是符合(D )。
A.教学的目的B.教学任务C.知识本身的特点D.学生的认识规律16.一节课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