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湖流域景观生态建设研究
关于对湖泊生态的调研报告
关于对湖泊生态的调研报告湖泊生态调研报告一、引言湖泊是自然界中重要的生态系统,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的生态功能。
湖泊不仅是水资源的重要来源,也是许多动植物种群的栖息地和重要的食物链中转站。
然而,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发展的加剧,湖泊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类活动干扰,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破坏。
本调研报告旨在研究湖泊生态系统的现状,以及对其生态保护和恢复的建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选择了某省的四个典型湖泊进行研究。
通过实地考察、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等方式,收集了有关湖泊水质、富营养化程度、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数据。
同时,还进行了社会调查,了解当地居民对湖泊生态的认知与态度。
三、湖泊生态现状1. 水质状况:调研结果显示,四个湖泊的水质普遍较差,存在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现象。
其中两个湖泊明显受到周边农业和工业排放的影响,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超过了国家标准。
2. 湖泊富营养化:湖泊的富营养化是影响湖泊生态的重要因素。
过量的营养物质会引起藻类大量繁殖,形成藻华,破坏水体的透明度,影响浮游植物和底栖动物的生存和繁殖。
3. 生物多样性:通过样本调查和生物量测定,发现湖泊的生物多样性遭到了破坏。
许多原生动物和植物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适应富营养环境的抗逆物种,生物多样性下降。
4. 社会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当地居民对湖泊的水质和生态现状有一定的认知,但很少有人主动参与湖泊生态保护的行动。
部分居民认为生态保护责任应由政府和相关部门来负责,自己没有义务参与。
四、湖泊生态保护建议1. 加强水体污染治理:采取措施减少农业面源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加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提高水质净化效率。
2. 控制土壤侵蚀和养殖污染:推广科学的农业种植技术,减少化肥使用量和农药农药使用,控制土壤侵蚀。
同时,加强养殖污染的监管,推动绿色养殖方式。
3. 增加湖泊保护区和禁渔区:设立湿地保护区和湖泊周边的禁渔区,保护湖泊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4. 提高公众意识:通过教育宣传和社区活动,提高公众对湖泊生态保护的意识,鼓励居民参与湖泊保护工作。
河湖生态治理调研报告
河湖生态治理调研报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的河湖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水污染、水资源短缺、水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日益突出,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进行了一次河湖生态治理的调研,以下是我的调研报告。
一、河湖生态环境现状我国的河湖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据统计,我国的河流总长度达到了22.3万公里,湖泊总面积达到了4.5万平方公里。
但是,由于长期的污染和过度开发,我国的河湖生态环境已经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水质恶化、水生态系统退化、湖泊富营养化等问题日益突出,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二、河湖生态治理的现状为了解决河湖生态环境的问题,我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例如,加强水污染治理、推进水资源节约利用、加强湿地保护等。
同时,我国还建立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例如《水污染防治法》、《水资源保护条例》等,以保护河湖生态环境。
三、河湖生态治理存在的问题尽管我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河湖生态治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政府的投入不足。
虽然政府已经加大了对河湖生态治理的投入,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地方政府对河湖生态治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治理效果不佳。
其次,河湖生态治理的技术手段还不够成熟。
虽然我国已经在河湖生态治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技术难题,例如水污染治理、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等。
最后,河湖生态治理的监管还不够严格。
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但是在实际执行中,监管还存在一些漏洞,导致一些企业和个人违法排污。
四、河湖生态治理的建议为了解决河湖生态治理存在的问题,我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河湖生态治理的投入,特别是对一些贫困地区的治理。
其次,应该加强河湖生态治理的技术研究,特别是在水污染治理、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等方面。
最后,应该加强河湖生态治理的监管,特别是对一些企业和个人的违法排污进行严格的处罚。
五、结论河湖生态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江汉平原四湖流域景观生态规划与流域生态管理研究
江汉平原四湖流域景观生态规划与流域生态管理研究【摘要】:流域是指在一定地形界限范围内收集雨水或由一条河流、水系灌溉的区域,是一个从源头到河口的天然集水单元,是以水资源自然分布为主要特征的相对独立的区域。
流域内各种自然资源和不同区域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是相互制约和互相关联的统一体,流域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必须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科学有效地解决流域的各种问题。
流域生态管理以流域为单元,通过流域生态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水土流失,维持土地资源的持续生产能力,提高流域各种资源管理水平,满足各种生态用水需要,防止或降低灾害损失,优化流域内产业结构,保持和加强流域内可再生资源的恢复与发展,促进流域内生物多样性尤其是现有珍稀濒危动物的保护和繁育,协调和改善流域内各种资源尤其是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管理,促进生态的良性循环和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景观生态规划和景观生态建设是流域生态管理的基础、手段和重要内容。
景观生态规划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景观资源的优化利用方案。
其基本任务是协调和改善景观内部结构和生态过程,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发展经济生产与环境质量的关系,进而改善景观生态系统的功能,提高其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保护自然界的生态完整。
四湖流域即长江中游一级支流内荆河流域,位于江汉平原腹地。
因流域内排水总干渠分别贯穿长湖、三湖、白鹭湖和洪湖而得名,东、南、西3面濒临长江,北接汉江及其支流东荆河,流域总面积11618.51km~2,总人口500×10~4人。
洪涝灾害、水污染和血吸虫病是四湖流域面临的最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四湖流域生态环境问题与流域景观结构和空间格局关系密切。
因为水是流域的核心要素和联系纽带,水文联系和水循环的破坏必然导致流域生态系统结构的失衡和功能的衰退,四湖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实质和根源正在于此。
采用遥感和GIS技术对四湖流域景观结构进行空间分析,结果表明,四湖各景观类型所占比例差异较大,湿地景观分布不太均匀。
四湖流域综合管理研究
四湖流域综合管理研究尹发能【摘要】流域内各种自然资源和不同区域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是相互制约和互相关联的统一体.四湖流域存在洪涝灾害、水体污染、生态退化和血吸虫病等生态环境问题,只有通过流域综合管理,采取各种生态措施,加强景观生态建设,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四湖流域内的各种生态环境问题,促进流域生态的良性循环和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期刊名称】《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年(卷),期】2010(000)003【总页数】3页(P58-60)【关键词】四湖流域;流域综合管理;景观生态建设【作者】尹发能【作者单位】湖北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湖北,黄石435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143流域是指在一定地形界限范围内收集雨水或由一条河流、水系灌溉的区域,是一个从源头到河口的天然集水单元,是以水资源自然分布为主要特征的相对独立的区域。
一般说来,流域体现水资源分布及开发利用的地域性特征,是进行水土流失治理、保护生物多样性、发展当地社会经济、提高人类生存环境质量和建设良好生态秩序的基本单元。
流域内的自然资源保护管理和利用往往分属不同的行业,如水资源调配和管理由水利部门负责,水污染防治由环保部门负责,土地利用开发由国土部门负责,野生动植物保护和湿地保护由林业部门负责等等,要做好流域内自然资源保护工作,需要在流域内建立统一的协调机制,在统一的规划和行动下开展工作。
流域生态管理以流域为单元,通过流域生态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水土流失,提高流域各种资源管理水平,满足各种生态用水需要,防止或降低灾害损失,优化流域内产业结构,保持和加强流域内可再生资源的恢复与发展,促进流域内生物多样性尤其是现有珍稀濒危动物的保护和繁育,协调和改善流域内各种资源尤其是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管理,促进生态的良性循环和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四湖流域地处江汉平原,东经120°00'-114°05',北纬29°21'-30°00'之间,是长江中游一级支流内荆河流域的别称,因境内总干渠开挖时贯穿长湖、三湖、白鹭湖、洪湖四大湖泊而得名。
四湖流域治理工程方案
四湖流域治理工程方案一、背景介绍四湖流域位于我国中部地区,是一个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但由于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工业等生产活动的增多,流域水资源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为了改善四湖流域的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人民的生存环境和健康,经过深入调研和分析,制定了综合治理方案。
二、流域特点四湖流域地处内陆,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17-19.5℃,年降水量1000-1300毫米,季风雨热。
地形起伏较大,山地、平原、丘陵交错分布。
流域自然植被以森林、草地为主,植被覆盖率较高。
农田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60%,主要农作物为水稻、小麦、玉米等。
饮用水源主要为河流和湖泊,水质直接影响人民的生存和健康。
三、问题分析1. 水资源污染由于农业、工业废水等的排放,四湖流域水质受到严重污染。
水中富营养化程度高,水体富集了大量氮、磷等有机物质,导致水藻过度繁殖,进而造成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2. 湿地退化近年来,受到人为破坏,四湖流域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破坏,湿地退化的现象严重。
湿地是生态系统的天然调节器,直接影响着水资源的补给和水质的净化,湿地的退化将导致水资源供给不足,水质下降。
3. 生态系统失衡四湖流域生态系统失去了平衡,鸟类、水生植物、藻类等许多物种濒临灭绝。
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四、治理目标1. 改善水资源质量通过综合治理,使得四湖流域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2. 恢复湿地生态系统通过采取合适的措施,恢复湿地生态系统,保障水资源的补给和水质的净化。
3. 保护生态平衡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园区,保护湿地、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保证生态平衡。
五、治理措施1. 控制点源污染加强企业、农村等点源污染的治理工作,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实施分散排放,减少废水排放的数量和浓度。
2. 防治非点源污染加强农田、畜禽养殖等非点源污染的防治工作,推广农田面源污染治理技术,减少农药、化肥对水体的污染。
湖泊—流域生态系统管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湖泊—流域生态系统管理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湖泊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的自然水体,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湖泊不仅为人类提供了饮用水、农业灌溉水、工业用水、航运等众多服务,还承担着生态调节和保护的重要职责,是近年来生态系统管理研究的热点之一。
湖泊流域是湖泊的自然地理单位,包括了湖泊周围的河流、河道、河谷、森林、草地等生态系统,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湖泊—流域是生态系统的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系统,对于湖泊的管理和保护至关重要。
湖泊流域生态系统管理研究是生态系统学、环境科学和资源管理等领域的交叉研究。
它不仅涉及到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等多个方面,而且在实践中需要有系统性、综合性和跨学科的处理方式。
目前,我国湖泊流域生态系统管理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在实践应用方面还有许多不足和问题。
因此,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湖泊流域生态系统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为实际管理和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二、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围绕湖泊流域生态系统管理的理论及方法展开研究。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湖泊流域生态系统管理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2)湖泊流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征;(3)湖泊流域生态系统管理的途径和方法;(4)湖泊流域生态系统管理案例分析。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借助GIS和遥感技术对湖泊流域生态系统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
三、预期成果及研究意义预期成果包括:(1)建立湖泊流域生态系统管理的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2)分析湖泊流域生态系统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3)提出湖泊流域生态系统管理的对策和建议;(4)撰写相关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
研究成果将有助于:(1)促进湖泊流域生态系统管理理论的发展和应用;(2)完善湖泊流域生态系统管理的实践方法和手段;(3)推动湖泊生态管理和保护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城市湖泊景观规划与治理建议研究
城市湖泊景观规划与治理建议研究城市湖泊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生态系统功能和重要的景观价值。
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中的人为干扰和环境污染等因素,城市湖泊生态环境面临许多问题,如水质恶化、湖泊寿命缩短以及景观退化等。
因此,为了保护和提升城市湖泊的生态环境和景观价值,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与治理。
本文将就城市湖泊景观规划与治理提出几点建议。
首先,加强湖泊水质治理。
城市湖泊通常面临着废水排放和非点源污染等影响水质的问题。
因此,加强城市湖泊的水质治理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建设湿地自净系统,利用湿地植被对污染物进行吸附和分解;建设湖泊直接取水工程,减少湖泊受到的废水排放压力;加强水环境监测,及时发现和治理湖泊水体污染等。
其次,加强湖岸带的生态修复与建设。
湖岸带是城市湖泊重要的景观组成部分,具有生态功能和景观吸引力。
为了保护湖泊生态环境,应对湖岸带进行生态修复与建设。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种植湖滨植物,增加湖岸植被覆盖,减少水土流失,改善湖泊生态系统功能;设置湖滨步道和观景台,提供休闲和观赏场所,增加城市湖泊的景观价值;建设生态湖岸,恢复湖泊与陆地之间的交互关系,促进生物多样性。
第三,加强城市湖泊景观规划。
城市湖泊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利用其景观价值,打造具有美丽景观的城市湖泊。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制定湖泊景观规划,明确景观设计与保护目标;注重景观动态变化,通过景观季节性变化和植物配置等手段,使湖泊景观呈现多样化和生动性;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吸取他们的湖泊景观设计理念,丰富城市湖泊的景观形象。
最后,加强湖泊治理和管理体制建设。
湖泊治理和管理的效果与管理体制的完善程度密切相关。
为了实现城市湖泊的有效治理与管理,应加强湖泊治理和管理体制建设。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建立科学合理的湖泊管理制度,明确治理责任和管理权限;加强湖泊监测和数据统计,为湖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开展湖泊治理和管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和保护意识。
四湖流域湖泊生态保护
四湖流域湖泊生态保护摘要:湖泊是由湖水、湖盆和水中所含的有机物、生物等组成的比较复杂的生态系统,属于湿地生态系统,它和人类的生活具有十分紧密的关系。
湖泊具有维护生态多样性、提供生物栖息地、调蓄洪水、休闲旅游等多种功能。
它作为一种比较重要的自然资源,在调节气候、防洪排涝、提供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在维护本地区的生态平衡,以及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它是人类文明和自然万物的的摇篮。
但是在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时期,人们忽视的对环境的保护,我国的湖泊面临着水体污染、面积萎缩、生态环境因素恶化等一系列问题,加强对湖泊生态的研究和保护成为了现在人们极需解决的问题和关注的焦点。
四湖流域湖泊近年来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下,受到了较为严重的污染,其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失去了其具有的生态功能,本文将围绕四湖流域湖泊的生态破坏和生态保护进行分析。
一、四湖流域湖泊的生态现状四湖流域位于江汉平原的腹地,由于存在长湖、三湖、白露湖、洪湖而得名,其水资源比较丰富,是湖北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四湖流域中的水产养殖业也陷入的过度的开发,湖面被渔网和竹篙等割裂的支离破碎,使四湖流域的生态遭到了较为严重的破坏,自然水生物大大的减少,水草面临着枯竭的局面。
例如鱼类的品种有原来的70多种减少到了现在的50多种,而且种群变的比较单一;水生的植物由过去的400多种,下降到了现在的不到100多种,水草的覆盖率由原来的几乎百分之百下降到了几乎没有的境地,除了莲藕之外,其它的经济植物几乎已经消失殆尽。
从某种角度上来看,湖泊的水资源和水生物是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整体。
同时,四湖流域也逐渐的失去了其洪水调节的能力。
2010年,洪湖和长湖流域水位出现暴涨的局面,使洪湖的围堤发生了漫溢的现象,不得不紧急转移人民群众达1.2万余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民的财产损失。
这些现象都和四湖流域的生态遭到了破坏有严重的关系,湖面的萎缩,失去了原有的调节能力,洪水到来的时候就无法容纳,排水能力不足,所以造成洪涝灾害频繁发生。
南四湖文化生态旅游刍论的开题报告
南四湖文化生态旅游刍论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生态旅游正在成为旅游市场的一个热门话题。
在这种情况下,南四湖文化生态旅游的开发和利用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重要的意义。
南四湖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是以“湖泊、湿地、景观、文化、生态”为主要特色,集自然风光、文化遗存、动植物生态等丰富要素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区。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南四湖面临着一系列生态问题,如水质污染、土地过度开发、无序发展等。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南四湖文化生态旅游的开发与保护问题。
二、研究内容本文主要研究南四湖文化生态旅游的开发和保护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南四湖的底蕴和旅游资源。
主要研究南四湖的历史、文化、地理、生态等方面的特点和资源。
2.南四湖生态环境的现状和问题。
对南四湖周边土地利用、水质污染、生态破坏等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问题所在。
3.南四湖文化生态旅游的开发。
提出南四湖文化生态旅游的开发思路和目标,以及如何利用当地资源和优势,开发出更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
4.南四湖文化生态旅游的保护。
对南四湖生态环境的保护进行研究,制定相关的保护政策和措施,保护南四湖的文化生态环境。
5.南四湖文化生态旅游的市场营销。
针对南四湖文化生态旅游的特点和目标市场,提出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和举措,增强南四湖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三、研究方法本文采用实地考察、文献调研、数据收集与分析等方法,对南四湖文化生态旅游进行全面的研究与分析,为南四湖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四、预期目标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能够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结果:1.了解南四湖文化生态旅游的基本情况和现状。
2.探讨南四湖的文化、生态和旅游资源特点及对南四湖文化生态旅游的建设与推动起到的作用。
3.指出南四湖生态环境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为南四湖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4.探讨南四湖文化生态旅游的市场营销策略,为南四湖文化生态旅游的推广和市场推广起到积极作用。
湖泊生态调研报告
湖泊生态调研报告湖泊生态调研报告一、引言湖泊是一种重要的水域生态系统,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为了解湖泊生态系统的状况和面临的挑战,我们进行了一次湖泊生态调研。
本报告将介绍我们的调研目的、方法和结果,以及对湖泊保护和管理的建议。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湖泊的水质、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功能等方面的状况,为湖泊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调研方法我们选择了某地的一座湖泊作为调研对象,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调研:1. 水质采样和分析:我们对湖泊的表层水进行采样并带回实验室进行水质分析,包括水温、pH、溶解氧、叶绿素a等指标。
2. 生物调查:我们使用浮标网和捕鱼网对湖泊中的鱼类进行捕捞,记录不同种类和数量,并进行物种鉴定。
此外,还进行了对湖泊周边的植被、浮游生物等的调查。
3. 资料调研:我们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互联网资料,了解该湖泊的历史变化和相关问题。
四、调研结果1. 水质状况:湖泊的水质总体较好,水温适宜,pH值接近中性,溶解氧含量在正常范围内。
然而,叶绿素a含量较高,说明湖泊富营养化程度较高,可能存在排污和农业面源污染的问题。
2. 生物多样性:湖泊中的鱼类多样性较高,我们共记录到10多个物种,其中包括珍稀濒危物种。
植被方面,湖泊周边的湿地植被较为丰富,为湖泊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
3. 生态系统功能:湖泊具有重要的生态系统功能,如水体净化、水文调节和生物遗传资源保护等。
然而,湖泊面临的河口围封、湖泊开发等人类活动威胁到了湖泊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五、建议为了保护和管理湖泊生态系统,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水质管理:加大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防止农业面源污染,保持湖泊水质的稳定和清洁。
2. 加强湖泊保护:建立湖泊保护区,限制开发活动,并加强对湖泊周边区域的管理,保护湖泊的生态完整性。
3. 进一步研究湖泊生态系统:加强对湖泊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研究,为湖泊生态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生态学 南四湖
南四湖湿地生态工程140234001 刘心悦 140234030 李健欣 140234041金苗一、概况南四湖位于山东省西南部的济宁以南而得名,为淮河流域第二大淡水湖。
上世纪 80年代以来,由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的因素,湿地淤积和水体污染十分严重,过度开发利用湿地资源使得生态系统结构受损,生物多样性降低,导致湖泊湿地生态功能退化,敏感性、脆弱性趋势明显,湿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降低。
南四湖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输水通道和调蓄湖泊, 为保障南水北调的顺利实施,针对南四湖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和研究。
通过退耕还湿,恢复南四湖湖区已破坏的湿地生态环境,使其成为保障南水北调水质的清水廊道。
二、原理及其工艺流程南四湖湿地生态工程采用新的人工湿地设计理念,将两种类型的人工湿地渗透型湿地、表面流型湿地有机地、动态地结合。
在进行生态工程设计时,重点是对湖泊周围湿地生态系统的人工重建,特别是在于陆地生态系统物质能量交换频繁的河流入湖泊处开展人工生态系统的重建,利用不同植物种类对水生生活的适应性状不同,吸收水体中的特定污染物质;不同植物种类构成的生物群落共同作用,提高系统的稳定能力和自净化能力,对湖泊水质达到标准提供可靠的保障。
确定实验区为生态工程建设的主要区域,采用湿地三级处理污水工艺。
整个程系统采用浮游植物作为污水的初级处理设施,污水的二级处理采用湿地植物芦苇、菖蒲,在工程尾段采用沉水植物做最后的处理工作。
第一级:浮游植物区可采用许多池塘均能发现的浮水植物小叶浮萍,它具有很强的生长适宜性,而且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可用于养殖业。
浮水植物对污水起到粗滤作用。
浮水植物的光合作用很强烈,产生大量的氧气,提高湖水中氧气的含量,为下一步芦苇区的去污净化作用提供丰富的氧气。
此外,小叶浮萍还有阻滞水中漂浮物,吸附水中悬浮颗粒的作用。
第二级:芦苇挺水植物区芦苇区该系统是净化污水最主要的区域,系统利用湿地的自净能力将大部分污染物去除。
淡水湖生态修复景观研究——以洪泽湖为例
2019年12月下半月刊淡水湖生态修复景观研究——以洪泽湖为例陈奇媛洪泽湖地处江苏省淮安市,是中国的第四大淡水湖。
幅员辽阔,生物资源多样,历史悠久,不仅是大型水库、航运交通枢纽,而且是各种加工产品的生产基地,经济作用明显。
但是,由于淮河入洪泽湖入湖口周边地区的环境污染以及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洪泽湖的水生生态系统已经显现退化的趋势,造成洪泽湖湖面积减小,生态系统破坏。
本文从生态修复的角度分析洪泽湖生态系统改善的理论、技术、可行性等,从而希望为湿地生态修复提出可施行的技术手段,优化利用湿地生态系统,达到“人类-自然-社会”复合系统的和谐统一。
引言近年来,生态修复意识在国内开始流行,这类修复手法旨在期望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即通过生化系统自然循环等缓慢进行自然修复),利用合理的人工的方法,缓慢修复遭受到人类或者其他破坏的生态结构,让生态系统可以向良性的方向循环发展,让湖水及其周围环境生态系统得到自然改善和优化。
湿地被称为地球的肾、是地球生物的巨大基因库以及人类发展的摇篮,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态系统中首屈一指的,同时,湿地也是对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一、湿地生态修复的原则(一)区域性原则湿地在中国的分布极广,涵盖寒温带到热带、沿海到内陆、平原到高原山各种区域类型的湿地。
因此,根据地理位置、气候的特点、湿地的类型、功能要求以及经济基础等因素,来制定适当的湿地生态修复策略、指标体系和技术途径是进行生态修复的首要原则。
(二)生态学原则湿地生态修复的主要部分是遵循生态学原则进行自然或辅助人工修复,其中主要包括基本的生态演替规律、物种多样性、生态位和生态幅等。
生态学原则认为,自然生态系统的演绎是从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到多个阶段进行缓慢恢复的,且在恢复过程中不断完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受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不断优化利用和循环,从而使土壤、小气候、水文、植被、生物协调共进。
二、洪泽湖周边受损湿地现状调查(一)现状调查洪泽湖的水面幅员辽阔,是中国的第四大淡水湖,生物资源多种多样,具有悠久的历史,洪泽湖不仅仅是大型水库、航运交通枢纽,而且是渔业、农业以及各种加工产品的生产基地,经济作用明显。
荆州市四湖流域生态补水思路初探
荆州市四湖流域生态补水思路初探潘传柏(荆州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湖北荆州434001)【摘要】通过对荆州市四湖流域水资源和水系现状的初步分析,提出了区域生态补水“外引内蓄、引蓄并重、分区治理、科学调度”的基本思路及总体工程布局方案,并就需要实施的主要措施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荆州市四湖流域;生态补水;思路【中图分类号】TV2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066(2019)03-0053-021区域概况1.1自然及社会经济概况四湖流域位于湖北省境内。
地处长江中游荆江北岸、汉江及东荆河以南,为江汉平原心腹地带,因境内原有四个大型湖泊(长湖、三湖、白露湖、洪湖)而得名。
在行政区划上包括荆州市的荆州区、沙市区、江陵县、监利县、洪湖市和石首市的一部分及荆门市的沙洋县、潜江市一部分,流域总面积11547.5km2,内垸面积10375km2,耕地面积约650万亩,人口500多万人。
其中荆州市面积7974.3km2,内垸面积6920.5km2,耕地面积约390.3万亩,人口398.8多万人。
该区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属全国重要粮棉油水产基地。
四湖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区,具有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等特点。
多年平均气温16.2℃,多年平均降雨量1079.7mm,最大降雨量1853.5mm,最小降雨量655.3mm,最大年际差2.8倍,春、夏两季降雨量约占全年70.5%[1]。
四湖流域西北部为荆山余脉向东南延伸成为平原湖区,其东、南、西侧被长江环绕,东北濒临东荆河。
本区地势总体上是北西高(吴淞高程30~35m),东南低(高程23~25m)。
1.2水利工程概况四湖流域地势低洼平坦,水网密布,是湖北省有名的“水袋子”,易受洪涝灾害威胁,下游区域表现尤甚,同时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水文条件,干旱缺水问题也很严重,灌溉及供水问题亦很突出。
历来是湖北省水利工程建设的重点地区。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已形成了防洪排涝、灌溉、供水及航运等工程体系。
推进四湖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大有可为
按照 《 四湖流域综合规划 》,加 输送 、处理新模式 ,控制城市面源污
快推进防洪排涝工程建设。一是长湖 染 ;加快新农村建设 、 “ 城 中村”改
由于历 史原 因造 成过度 开发 围 治理。 目前长湖 防洪能 力约 2 0 年一 造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减少农村面 垦 ,使蓄 泄格 局恶化 ,一 、二级排 遇 ,近期 急需按 5 0 年 一遇 的标 准加 源 污染 ;实施 湖泊 、河 渠 底泥 清淤 、 涝泵 站比例 失调 ,排水渠道 淤塞严 固长湖湖堤 ,对入湖支流进行治理 ,
全 带 来极 大威 胁 。
( 三 )环 境 污 染 问题 日益 突 出
千米 ,其 中高程在 2 7 . 5 米 以下 的低 建设 ,创新体制机制 ,全力维护河湖 矮堤段有 l 6 千米 ,因风浪冲刷形成 生命健康 ,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的推 的浪坎达 3 0 千米 ,特 别严重的地方 展奠定基础 。
( 四 )推 进 水生 态修 复
决定 了其水生态 文明建设 直接关 系 了一定成效 。几十年 的实践表明,流
( 二 )统 筹水 环境 治理
因此应 尽快实施 四湖 流域江河湖 库
水 系 连 通 工 程 ,增 加 流 域 水 资 源 的
供给 。同时 ,统筹 考虑 区域 降雨 、
湖面近 7 0 % 的植被 遭到破坏 ,水体
自净能力几近丧失 。
二 、 四湖流 域 水环 境 治理 措旌
从2 0 世纪 8 0 年 代末 期 开始 ,四 河湖水位水质 、外江水位水质情况 , 湖 流域 的水 环境 治理 逐 步得 到社 会 的 制 定 科 学 的 运 行 调 度 规 程 ,合 理 安
四湖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探讨
b sn wae n i n n, trp l t n a dwae n io me t u cin lc tg r s o h a i o u a i tre vr me t wae ol i n tre vrn n n to a ae o i , n te b ss fs mmigu h o u o f e n p te
江 .流域 面积 1 4 . k .其 中 约 1 75 mz 5
7 % 在 荆 州 市 境 内 四 湖 流 域 拥 有 中 0
国 第 七 大 、湖 北 省 最 大 的 淡 水 湖 泊
— —
类 的恶化 水质 与 此 同时 . 流域 内长
湖 、 湖 湿 地 和 大 部 分 河 流 的 生 态 环 洪 境 也 发 生 了 巨 大 变 化 . 生 植 物 群 落 水 退 化 . 禽 和天然鱼类 资源急剧 减少 . 水 湿 地生 物 多样性 受到 一定 程 度威 胁 . 水 生 动 物 的 栖 息 环 境 受 到 一定 程 度 破 坏 . 泊调蓄 功能和环境 功能下 降 . 湖 局 部 生 态 环 境 恶 化 保 护 四 湖 流域 湿 地
中图分类 号 : 7. X1 1 4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0 0 12 (0 1 1 — 0 8 0 10 — 1 3 2 1 )3 0 1 — 3 的 湖 泊 湿 地 生 态 系 统 ,拯 救 濒 危 、 珍 稀 动植 物 . 护 生 物 多 样性 . 护湿 保 保
流域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是地理学和生态学的交叉学科, 流域生态学则是淡水生态系统向 陆地生态系统的一个拓展。
流域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流域形成的古地理和古气候历史背景及发展过程 流域景观系统的结构(不同生态系统或要素间的空间关系, 即与生态系统的大小、
形状、数量、类型、构型相关的能量、物质和物种的分布), 功能(空间要素间的相 互作用, 即生态系统组份间的能量、物质和物种的流)和变化(生态镶嵌体结构和功 能随时间的变化) 流域生物多样性测度, 生态环境变化过程对流域景观格局(如水生、陆生及水陆交 错带生物群落和物种)的影响与响应 流域内主要干、支流的营养源与初级生产力, 干、支流间的能量、物质循环关系 及其规律, 流水与静水生境之间营养源和能源的动力学研究以及江湖阻隔的生态 效应
流域生态学的由来背景
长期以来, 湖沼学一直作为生态学思考和管理实践的领导者而十分自豪, 但现代生态学研究更为 迫切地需要与数学、地学、计算机科学等之融合, 景观生态学是较好的例子。然而景观生态学不易与 淡水科学结合, 因为水体常作为不透明的、异质的嵌块在景观地图上被描绘, 并且水体科学家不常借 用景观生态学的工具和概念解释它们。这是因为淡水生态系统格局很难被看到(多一个水的介质、可 视的格局也很短暂) , 淡水是陆地海洋的“生境岛屿 ”(空间上断裂、功能上隔离)。但通过区域湖沼 学和湖泊区域 的研究, 已做了某些尝试外, 由于生态系统的开放性, 就水而论水可能存在障碍, 应从更 高一个层次研究水体, 将视野从水体扩大到汇水区域(对静水水体而言) , 或流域(对流水水体而言) , 开 展流域生态学研究。
四湖流域治理工程方案最新
四湖流域治理工程方案最新一、引言四湖流域位于我国中部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流域,流域面积约4000平方公里。
由于地形复杂,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利用率低,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导致了流域生态环境恶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和水资源利用效率,我们制定了四湖流域治理工程方案。
二、流域概况四湖流域位于我国中部山区,涵盖了四个湖泊,分别为A湖、B湖、C湖、D湖,是当地重要的水利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域。
流域具有典型山区地貌特征,地形复杂,坡度陡峭,土壤贫瘠,易发生水土流失。
同时,因为地处山区,降雨量较大,洪水易发。
加之近年来气候变化的影响,使得流域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
三、存在问题1. 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化严重。
2. 湖泊水质污染严重,生态环境受损。
3. 水资源利用率低,农田灌溉效率低。
4. 洪水易发,山洪灾害频发。
四、基本原则1. 生态保护优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2. 综合治理,加强流域环境综合整治。
3. 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水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4. 整体推进,牵一发而动全身,综合协调,形成合力。
五、工程方案1. 水土保持工程(1)加强生态破坏严重地段的植被恢复工程,采取退耕还林还草措施,逐步恢复生态平衡。
(2)推行梯田水稻种植,防止土壤水土流失,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建设排洪渠道和集雨水设施,有效减少洪灾的发生。
2. 湖泊治理工程(1)加强湖泊水质监测,开展水质改善工程。
(2)建设人工湿地,实现湖泊生态保护和水质净化。
(3)规范湖泊周边的建设,严格控制污染源的排放。
3. 水资源利用工程(1)修建水库和水渠,提高水资源的储存和输送效率。
(2)推行滴灌和微喷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水利用率。
(3)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避免过度开采。
4. 生态保护工程(1)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激励农民积极投入生态环境保护活动。
(2)加强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野生种群。
淡水湖生态修复景观研究
淡水湖生态修复景观研究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越来越多的淡水湖面临着生态破坏和污染的问题,湖泊的水质逐渐恶化,湖岸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为了保护淡水湖的生态环境,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淡水湖生态修复景观,旨在恢复湖泊的自然生态系统,提升湖泊的生态环境和景观价值。
本文将探讨淡水湖生态修复景观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淡水湖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二、淡水湖生态修复景观的意义1. 生态环境保护淡水湖是自然生态系统,拥有独特的水域生态系统和湖岸生态系统,现代城市的发展对湖泊的生态环境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对湖泊的生态修复和景观设计,有助于提升湖泊的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湖泊的水质和生态环境,减少城市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2. 提升景观价值淡水湖是城市的自然景观资源,通过生态修复和景观设计,可以提升湖泊的景观价值,改善城市的景观环境。
湖泊的生态修复景观还能够吸引游客,促进当地的旅游业发展,提升城市的软实力和文化品位,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关于淡水湖生态修复景观的研究,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生态修复技术目前,淡水湖生态修复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浮岛生态修复、湿地生态修复、水生植物修复、水体调控等技术。
这些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提升湖泊的自然生态系统,改善湖泊的水质和生态环境,保护湖泊的生态环境及其生物多样性。
3. 景观规划管理淡水湖生态修复景观的规划和管理是淡水湖生态修复景观研究的重要内容。
通过科学合理的景观规划和管理,可以有效地提升湖泊的生态环境和景观价值,保护湖泊的自然生态系统,促进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2. 景观设计创新未来的淡水湖生态修复景观将会更加注重景观设计的创新,包括湖岸景观设计、岛屿景观设计、湖泊水景设计等方面,通过合理的景观设计提升湖泊的景观价值,改善城市的景观环境。
五、结论淡水湖生态修复景观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对于保护湖泊的生态环境、提升湖泊的景观价值、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环湖生态调研报告
环湖生态调研报告调研背景在当前环境保护意识日益增强的背景下,生态调研成为了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次调研旨在全面了解某湖泊的生态状况,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调研目的1. 掌握某湖泊周边生态系统的基本情况,包括动植物群落的组成和分布、生态位及其功能等;2. 分析某湖泊水质状况,探究湖泊的营养状况、富营养化程度等;3. 了解某湖泊的自然保护措施和管理模式,评估其对生态系统恢复和保护的效果。
调研方法1. 采集生态调查资料:通过对某湖泊周边进行实地观察和样本采集,获取植被、鱼类、昆虫等物种的分布和数量数据。
2. 实验室分析水样:采集某湖泊的水样,经过分析仪器和方法检测水质指标,包括溶解氧、叶绿素、总磷、总氮等。
3. 调研问卷调查:对相关工作人员、居民和游客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于某湖泊生态环境的认知、关注程度和实际行动等。
调研结果与分析1. 生态系统组成与分布:某湖泊周边的植物群落主要由水生植物、湿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组成。
其中,多年生水生植物分布较广,占据湖泊的相对较深处;湿生植物主要分布在湖泊边缘和浅水区;陆生植物则分布在湖泊周边的湿地区域。
2. 湖泊水质状况:根据水质分析结果显示,湖泊水体富含营养物质,总磷和总氮浓度较高,属于富营养化状态,需要进一步加强水质控制措施。
3. 环境保护措施与管理模式:相关部门实施了一系列自然保护措施,包括湿地修复、禁止捕捞、禁止乱倒垃圾等。
管理模式采用联合管理,由相关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但还存在管理效率不高的问题。
结论与建议1. 针对湖泊富营养化问题,应加强水质监测和管理,完善废水处理设施,减少污染源的输入。
2. 提倡沿湖居民和游客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减少对湖泊的人为干扰和破坏,如乱倒垃圾等行为。
3. 加强湿地修复工作,恢复湖泊周边的湿地生态系统,提高湿地生物多样性。
经过本次环湖生态调研,我们对某湖泊的生态状况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能为湖泊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如水生
维管植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净化效果明显 ; 藻类能有效去除 有毒物质等。有研究表明 , 茭白、 慈菇对城市污水 BOD 的 去除率可达 80 % 以上 ; 芦苇、 香蒲、 眼子菜和凤眼莲等可 去除石油废水的有机污染物达 95 % 以上; 每公顷凤眼莲 每年可吸收氮 1 989kg , 磷 322kg , 钾 3 188kg, 香蒲每年每 公顷可吸收氮 2 630kg , 磷 403kg , 钾 4 570kg 。
动, 还是对地区的生态环境都是不可替代的。在 20世纪 50- 60年代围湖造田使三湖、 白鹭湖消失, 洪湖逐步被蚕 食之后, 如今得以保留的湖体更弥足珍贵了。 一是其 调 蓄 能 力 有 限 , 而 且 洪 湖 围 堤 以 内 面 积 ( 444km ) 中有 42个内垸, 总面积达 111km , 其中非法围 湖的内垸 40个 ( 面积 94km ) , 即内垸占去洪湖 1 /4 的面 积。 二是随着洪湖蓄水位的提高, 其调蓄作用也受到某些 限制。洪湖水位在 26 . 0m 以下时, 福田寺以上、 高潭口排 区 ( 通过洪排河与子贝渊、 下新河 ) 和下区 ( 通过下内荆河 小港 ) 的涝水可进入洪湖调蓄 ; 而当湖水位超过 26. 0m 高 程时, 只有福田寺以上来水可以入湖调蓄 . 因为洪排河与 下内荆河的允许高水位是 26. 0m. 此时下区还有新滩口、 南套沟等加足马力排水 ( 流量达 280 - 300m / s), 而高潭 口排区则外排能力不足 ( 210m / s) 。 1996 年、 1991年的实 际情况正是如此
24 . 2 387 . 012 25 . 4 765. 753 6 26 . 5 1 112 . 933
资料来源 : 四湖流域水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综合研究 !项目报告 收稿日期 : 2010 01 20 作者简介 : 尹发能 , 博士 , 副教授 , 主要研究方向为自然地理学。
181
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
23. 6 195. 875 24. 8 576. 382 8 26 955. 124 4 27 1 278 . 744
23 . 8 259 . 37 25 639 . 506 4 26 . 2 1048 . 248 27 . 2 1 333. 866
24 323. 888 4 25 . 2 702 . 63 26 . 4 1 081 . 367 27 . 4 1 396 . 99
[ 3] 3 3
阳、 伍岔河分别建进洪闸、 伍岔河伍场附近建泄水闸。另 外开挖精养鱼池 34km 。超过 10年一遇洪水才考虑开闸 分洪规划调蓄。
2
2 湖泊河流生态修复
2. 1 湖泊湿地生态修复与湖滨带生态建设工程 湖泊湿地是流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 具有 纳 污、 灌溉、 渔业、 调蓄洪水、 气候调节、 物种保存等诸多 功 能。湖滨带是湖泊生态系统与流域陆地生态系统间一种 十分重要的生态过渡带, 是湖泊的天然保护屏障 , 且极易 受到外界损害。由于盲目围湖造田, 洪湖、 长湖的湖滨生 态系统遭到破坏, 实施湖滨生态修复工程是两湖治理的关 键。湖滨修复包括生态护坡 ( 岸 ) 建设、 滩地和浅水区水 生植被重建等。生态护坡 ( 岸 ) 工程可以有效治理水土流 水 , 防止湖泊进一步萎缩。岸边植被带形成一道防护 屏 障 , 具有截污、 过滤及净化水质的功能 , 能够阻止农业面污 染源直接入湖。滨水植被如莲、 荷、 芦苇等还是一道亮丽 的景观 , 可以美化环境 , 为生态旅游创造条件。 四湖流域众多湖泊周缺乏湖滨湿地的保护 , 湖泊面临 着萎缩、 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的威胁 , 应该加强湖滨生态 建设, 进行湖泊湿地生态修复 , 重建湖泊良好的生态系统。 如果在洪湖、 长湖等周围建立一定宽度的湖滨湿地 , 并栽 种莲、 荷、 芦苇等水生植被 , 则将具有截污、 过滤及净化水 质的功能 , 能够阻止农业面污染源直接入湖, 形成一道防 护屏障 , 有效地保护天然湖泊水域。将洪湖、 长湖周边洼
[ 2] 3 3 2 2 2
1 退田还湖恢复湖泊湿地
退田还湖扩大湖泊湿地面积, 一方面可以增加调蓄面 积和容积 , 减轻和消除洪涝灾害, 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水环 境容量 , 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减轻水体污染 , 改善态环境。 1. 1 洪湖退田还湖 洪湖的作用无论是对四湖流域的防洪和其它经济活
。
表 1 洪湖全退湖容表 高程 ( m ) 湖容 ( 10 m ) 高程 ( m ) 湖容 ( 10 m ) 高程 ( m ) 湖容 ( 10 m ) 高程 ( m ) 湖容 ( 10 m )
6 3 6 3 6 3 6 3
23 . 3 110 . 312 5 24 . 4 450 . 135 6 25 . 6 828 . 877 2 26 . 6 1 144. 495
23 . 5 166. 387 5 24 . 6 513. 259 2 25 . 8 892. 000 8 26 . 8 1 207 . 619
江汉平原四湖流域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 主要表现在洪 涝灾害、 水体污染和血吸虫病等三个方面, 尤其是天然水 域面积减小, 湖泊湿地萎缩, 生态功能退化 , 对洪水的滞纳 能力和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减弱, 湖泊河道淤塞 , 水流不 畅 , 为钉螺的繁殖孳生创造了条件。四湖流域生态环境的 综合治理和流域生态管理 , 需要通过全流域的景观生态建 设 , 协调天然水域、 人工水域、 水田、 旱地和城镇等各种景 观要素的比例结构和空间布局, 重建结构协调、 功能完善 的流域景观生态系统。
通过比较洪湖入水口子贝渊和出水口小港的水体理 化性质可以说明洪湖的水质净化功能。由表 2可看出 , 由 子贝渊入湖水中的元素含量通常都高于小港出水处相应 元素的含量。子贝渊入湖水电导率年平均为 517, 而小港 出水处年平均为 465, 说明子贝渊水中各类离子总量高于 小港出水处的离子含量。洪湖的污染物主要 是磷和氮。 总磷去除率为 11 . 1 % , 三氮去除率分别为 3 . 5% 、 106. 7% 和 34. 8 % 。这表明洪湖的稀释、 消纳污染物质能力较高, 具有良好的净化水质的能力。 湖北省环境监测站在 2005 - 2006年对入湖区域 ( 蓝 田 ) 和出水口 ( 小港 ) 的 TP 和 NO3 - N 指标进行了监测 , 蓝 田的两项指标分别为 0 . 084m g/ l和 0 . 828m g/ ,l 小港的 TP 和 NO 3 - N 浓度分别为 0. 079m g / l和 0. 556m g / l 。进水口 到出水口的浓度下降百分比分别为 5 . 9% 和 32. 8% 。
2010年
第 3 期 专刊
1. 2 白鹭湖退田还湖 白鹭湖原来是面积 85km 的天然湖泊, 位于四湖流域 中区上半部的中间部位, 至今已萎缩殆尽, 都已改为渔池 和农田了, 只剩下 5. 4km 水面。 白鹭湖退田还湖工程: 连接总干渠和西干渠, 同时接 纳十周河、 龙湖河的来水, 可以形成一个水面为 20km 30km 的湖泊, 作为上游水系入洪湖前的缓冲湖, 对缓解 洪湖水污染大有裨益。湖渠连通, 对流域内涝也可以起到 调节作用。这样不但增大湖泊调蓄洪水的湖容 , 而且水面 扩大对湖泊湿地的恢复也很关键。白鹭湖调蓄洪水的作 相当显著 , 其结果是一方面有助于降低洪湖水位或者说提 高了系统防洪标准 ; 在防洪标准已定的情况下可以减少扩 建泵站的装机 ; 另一方面是可以降低伍场闸以下福田寺以 上的水位, 对于沿线圩垸排涝有好处。由于白鹭河所处地 理位置对调蓄洪水、 削减总干渠水位、 减少下游洪涝灾害 的作用特别显著, 而且还湖后对自然环境的改善也是不言 而谕的。 白鹭湖退田还湖规划面积 20km , 最高水位 28. 7m, 最低水位 26. 5m, 调蓄容积 3 720 ∀ 10 m 。在总干渠 田
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 2010年 第 20卷 第 3期 专刊 CH I NA POPULAT ION , RE SOURCE S AND ENV IRONMENT
Vo . l 20 N o .3
2010
四湖流域景观态建设研究
尹发能
( 湖北师范学院地理科学 系 , 湖北 黄石 435002)
摘要
江汉平原四湖流域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主要表现在洪涝灾害、 水体污染和血吸虫病等三个方面, 需要进行景观生态建设和 综合
[ 4]
182
尹发能 : 四湖流域景观生态建设研究 表 2 洪湖子贝渊进水口和小港出水口水体元素含量变化 ( 1992 - 1993) 项目 子贝渊 ( 进水口 ) 小港 ( 出水口 ) 浓度下降百分比 ( % ) 项目 子贝渊 ( 进水口 ) 小港 ( 出水口 ) 浓度下降百分比 ( % ) TP ( ug / l) 31 . 3 28. 175 11 . 1 SO 4 2( m g / l) 22. 425 18 . 7 19 . 9 PO 4 3( m g / l) 12 . 8 7 . 6 68 . 4 N a+ ( m g / l) 17 . 093 14 . 445 18 . 3 NO 3 - N ( ug/ l) 132. 5 128 3 .5 K+ ( m g/ l) 3 . 42 2 . 67 28. 1 NO 2 - N ( ug / l) 44. 95 21. 75 106. 7 M g2+ ( mg / l) 18. 4 5. 2 253. 8 NH 4 + - N ( ug / l) 111 . 25 82 . 5 34 . 8 C a2+ ( m g / l) 52 . 175 47 11 . 0 HCO3 ( m g/ l) 3 . 745 2 . 86 30 .9 碱度 ( m g/ l) 3 . 745 2 . 86 30 .9 C l( m g/ l) 22 . 2 20 . 95 6 . 0 硬度 11 . 53 10 . 073 14 . 5
治理。主要措施包括: 退田还湖恢复湿地, 扩大湖泊湿地面积; 湖泊河流生态修复与生态建设; 江湖连通与引江济湖工程; 保护湿 地生 物多样性等。 关键词 四湖流域; 景观生态建设; 生态修复 X171.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 2104( 2010) 03专 - 0181- 04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