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对提高语文素养作用
如何提高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

如何提高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指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并能够灵活运用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能力。
提高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探讨如何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
一、提升听力水平提高听力水平是提高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首要任务之一。
而良好的听力水平是通过大量的听力训练来培养的。
首先,可以通过听录音或听讲座来提高听力技能,同时锻炼自己的听辨能力。
其次,要培养良好的听觉习惯,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多听外国音乐、看英语电影等,提高对不同语言和音调的敏感度。
此外,可以参加英语角或语言交流活动,与他人进行对话,提高听懂他人意思的能力。
二、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是提高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
为了提高口语表达能力,首先应该积极参与口语训练,例如在班级讨论中积极发言,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其次,可以多听多说,通过模仿榜样或者跟随老师进行口语实践练习,提高口语表达的流利度和准确性。
此外,还可以参加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活动,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提升阅读理解能力阅读是提高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
为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首先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多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报刊杂志和科技资料等,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
其次,要养成细致入微地阅读习惯,注重细节的把握,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参加读书俱乐部或者阅读讨论会等活动,与他人交流阅读体验,拓宽自己的阅读视野。
四、提升写作能力写作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写作能力,首先要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坚持定期进行写作训练。
其次,要积极参加写作比赛或者写作培训班,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此外,要注重积累词汇和句型,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重逻辑性和连贯性,让自己的文章更有条理和凝练。
综上所述,提高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需要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进行全面提升。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的学习和提升是至关重要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介绍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培养阅读习惯阅读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读各类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小说等。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提升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挑选适合自己阅读水平的书籍,并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感悟和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注重词汇的学习和应用词汇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学生的词汇量直接关系到语文表达和理解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如背诵诗歌、学习成语、整理单词本等。
同时,在语文教学中注重词汇的应用,引导学生学会准确运用词汇,丰富自己的表达能力。
三、多样化的写作训练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写作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写作任务,如日记、作文、小说开头延续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同时,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批改和指导,帮助学生提升写作水平。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作文交流和评阅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和提高。
四、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语文学习不仅仅是记忆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情节发展等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语文游戏和趣味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如,教师可以使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来展示和讲解语文知识,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和体验。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等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提升学生的信息获取和综合运用能力。
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语文学习是一个主体性很强的过程,学生需要主动参与和探索。
提高语文素养的途径

通过 同桌互说 ,小组讨论等 方式让每 一
个 学 生 都 有 说 的 时 问和 空 间 ,使 学 生 都
感悟生活。因此 , 我鼓励 学生仔细地观察
身 边 的人 和 事 , 注 家 庭 的 变化 、 校 的 关 学
爱说 、 都想说 。在反馈 时 , 果学 生有不 如
同的想 法 , 即使个别学 生没 有及 时表达 ,
都 可 以 记 在 笔 记
想却无法表达的想法,学生才会想听 , 喜 欢听 , 才能主动听, 认真听。二是组织学生 感兴趣 的材料 , 吸引学生听。教师将生动 的语言与引人入胜 的学 习材 料紧密地结 合在一起 ,感兴趣的内容再加上优美、 精 辟的讲解语言定能牢牢地吸 引住学生 , 让
他们想听, 听 , 进 , 懂。 爱 听得 听得
习的主体 ,达 到全 面培 养学生语文素养 的良好效果。
关 键 词 :学 习 习惯 读 写作 语文素养 阅
不断提高。再者是培养积累材料 的习惯。 阅读实际上是一个获取信息 的过程 , 阅读
质量 的高低 取 决 于 捕 捉信 息 能 力 的高 低 。 做 阅读 笔记 就 是 捕 捉信 息 、 累材 料 的一 积 种 良好方 法 。可 以用分 I ̄ 类 的方 法积 累 ' l -J j
良好学习习惯贯彻到语文教学 的全 过程 之中 ,培 养学 生 良好的学 习习惯必 然会
使 学 生 学 会学 习 、 自觉 学 习 , 正 成 为 学 真
文 字 记 录 , 要 时 把 解 释 记在 书 边 上 、 必 生
“ 听” 倾 是学生 获取信 息 Nhomakorabea 习得 知识
的重 要 途 径 之一 ,学 生 要 学 会 倾 听 教 师
字旁, 也可 以做 一个 生字 、 摘抄本 , 词 这 样 目积月累 , 词汇量逐渐丰 富了 , 写作 时
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1.提供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创设丰富多样的语文教学场景,让学生
在不同的情境中接触和运用语言文字。
例如,组织课堂讨论、辩论赛、演
讲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兴趣和能力。
2.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针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精心设计教学
内容和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通过多媒体技术、情境
教学等手段,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3.引导学生多读书:阅读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广泛阅读,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兴趣的文学作品,培养
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同时,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感,丰富他们的语
言表达能力。
4.提供写作指导和机会:写作是语言文字运用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
可以针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供针对性的写作指导和训练,引导学生掌握
写作技巧和方法。
同时,给予学生写作的机会和舞台,如参加作文比赛、
写作展览等活动,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能力。
5.培养良好的语言文字习惯:教师可以通过规范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培养他们良好的语言文字习惯。
例如,注意正确使用语法、词汇,避免使
用粗俗的语言,注重语言文字的审美性等。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语言
文字运用的实践活动,如朗读比赛、演讲比赛等,提高他们的语言文字表
达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需要全面、系统的教学设计和实践
活动。
通过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引导多读书、提供写作
指导和机会以及培养良好的语言文字习惯,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语文素养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语文素养在人生的道路上,学习是一种常态。
而语文素养作为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提升。
而要提升语文素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角度,探讨如何提升语文素养。
一、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学习习惯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学习行为。
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有助于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具体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课前预习、课堂认真听讲、课后复习、独立完成作业、课外阅读等。
这些习惯的养成,不仅可以提高语文学科的学习成绩,还可以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
通过预习,我们可以了解即将学习的内容,找出自己的疑惑点,从而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听讲。
预习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阅读课文、查阅相关资料、做笔记等。
通过预习,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及时寻求老师的帮助。
2.课堂认真听讲课堂认真听讲是学习的关键。
在课堂上,我们要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及时记录重要的知识点。
同时,我们还要学会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从别人的观点中获取灵感。
课堂上的认真听讲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知识,还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课后复习课后复习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
通过复习,我们可以将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复习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阅读课文、做练习、回顾课堂笔记等。
同时,我们还要及时向老师请教,解决自己存在的问题。
4.独立完成作业独立完成作业是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
通过完成作业,我们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弥补。
在完成作业时,我们要认真审题,按照要求完成作业,并注意解题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5.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
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从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中提高语文素养

括 : 词句篇 的积累 、 感 、 维品质 、 文学 习方法 和习惯 、 字 语 思 语 识字 写字 、 阅读 、 作 和 口语 交 际 的 能 力 、 化 品 位 、 美 情 写 文 审 趣 、 识 视 野 、 感态 度 、 维 理 念 。 知 情 思 二、 中学 语 文 教 学 现 状 分 析 当前 . 中学 语 文 教 学 中普 遍 存 在 学 生 不愿 意 学 , 学 习语 对 文 缺 乏 兴趣 和 动 力 , 师 教 起来 索然 无 味 的现 象 。 养学 生 良 老 培 好 的语 文学 习 习惯 是 搞 好 学 习 , 高 教 学 质 量 , 来 成 为 创 新 提 将 人 才 的 有力 保 障 。 习惯 是 一 种 内在 需要 , 了这 种 内在 需 要 , 有 有 利 于调 动 学 习 的 主 动性 .从 理解 和 运 用 语 言 的 能 力 方 面 发 展 和完 善 学 生 的个 性 。 养 习惯 是 培 养 自学 能 力 的 关键 , 促 培 是 进 学 生 语 文 学 习 良性 循 环 、 正 提 高 语 文 素 养 的重 要 手 段 . 真 也 是 语 文 学 科 进 行 素 质 教 育 的一 部分 .对 学 生 的 终 身 教 育 具 有 不 可 忽 视 的作 用 叶圣 陶先 生 说 : 凡 是 好 的 态 度 和好 的 方法 . “ 都 要 使 它 化 为 习 惯 。 有 熟 练 得 成 了 习 惯 , 的 态 度 才 能 随 时 只 好 随 地 表 现 , 的 方 法 才 能 随 时 随 地 应 用 , 像 出 于 本 能 , 辈 好 好 一 子 受 用 不 尽 。” 著名 教育 家 魏 书 生 说 :教 育 就 是 培 养 学 生 良好 “ 的 学 习 习 惯 。” 处 于身 体 发 育 阶 段 , 种 习惯 逐 渐 养 成 , 尚 正 各 但 未 定 型 的 青 少年 具 有 可 塑 性 强 、 正 空 间 大 的 特点 , 养 他 们 矫 培 具 有 良好 的 学 习 习 惯更 具 有 重 大 的现 实 意 义 。
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中学生的语文学习保驾护航

习惯
提高语文素质 .必须要养成 随时记忆 背诵 的
习惯 .这也是我 国传统 的学 习语文的重要方
法, 积 累语言 、 培养语感 的重要途 径 . 有助 于 规范学生的 口头语言 . 提高学生 的表达 能力 因此 . 教师应让学生从小背诵有价值 的经 典 . 使学 生常 常耳 濡 目染 于 圣贤 的智 慧思 想 之 中。 从 而起到潜移默化 的影 响作用
每带 一届学 生. 我都 会要求他们准备一本 “ 积
累本” , 字音字 形 , 成 语释义 , 错题整 理 . 文段 摘 录. 都可 以记 录在册 。 这种 习惯需长 时间下 工夫 . 并坚持到底 . 这样 积累本才能成为学生 的“ 百宝箱” , 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
因此 . 在语文教 学中 . 我们应该重视 中学
3 . 倾听表达交 流的习惯 倾 听是一种美 德, 是现代人必备 的素质。因此 . 我们要有意 识地培养学生静静倾 听的习惯 只有课堂上 静心听讲 .课堂课后讨论 静心听取别人的发
言, 才 可能充分理 解 . 综 合思维 . 取他人 之长 补己之短。此外 。 在语文课堂 上。 教师要给学
语言. 提高学生的 口语交际能力 、 应对 能力以 及养成文明发言的态度
事和景物 , 生活 中的一点一滴 . 每一处细节 . 都
可能成为我们 以后作文中的素材资料 其二 . 勤于动笔的习惯 教师应让学生及时把所见所
闻所想记下来 . 哪怕只是只言片语。 此外 . 平时
还要 多写随笔 . 篇 幅可 长可短 . 内容也不 加限 制, 只要是 自己感兴趣的就行 。
学 羁 2 0 1 3 年 第 1 期
6 6 3 0 0 )
如何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如何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如何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说到知识点,大家是不是都习惯性的重视?知识点也可以理解为考试时会涉及到的知识,也就是大纲的分支。
想要一份整理好的知识点吗?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如何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欢迎阅读与收藏。
如何全面提高语文素养1一、听童话故事,培养学生听辨能力听,将信息输入大脑。
21世纪科技大发展,语言的传导运用进一步现代化。
随着电话、电脑的普及,社会生活对人们的视听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教学中我们也发现学生往往因缺乏听的能力而导致学习被动。
喜欢听故事是低年级学生心理特征之一。
为了调动他们的兴趣,教师开始教课时,可先让学生从头到尾地听一遍童话故事。
听时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听清童话故事的大概内容,边听边想。
如教《公鸡的脸红了》这课时,先让学生听故事。
想一想:(1)这个故事讲了几种动物?(2)主要讲谁?(3)主要讲了什么事?这个过程,主要是训练学生对语言的听辨能力和概括能力,养成边听边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读童话故事,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学生读故事,先要读通,遇到生宇、新词能主动查字典解决。
再要求读懂,弄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情节及人物,把故事的原因、经过、结果弄明白。
对于某些重点词句,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情景,加深理解。
如教《公鸡的脸红了》抢修屋顶这一段,教师抓住“深夜”“赶来”“抢修”这三个重点词语,让学生想象深夜里狂风暴雨把公鸡屋顶刮跑,兔子、鸭子、松鼠连忙赶来,一起帮助公鸡抢修屋顶的情景,使学生感悟邻居对公鸡的热心帮助,最后让学生把故事熟读成诵。
童话中的对话,可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以便准确地体会和把握人物的性格,如能配上一定的头饰和面具,让学生上台表演,那效果更好。
三、讲童话故事,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童话语言通俗简洁,故事曲折有趣,可适当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复述,帮助学生积累词汇。
童话教完后,先让学生顺着板书的提纲自己练习讲故事,然后同桌同学互讲,最后到讲台前讲给全班同学听,力求语言准确,表达生动,态度自然。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14学子2017.03XUEZI问题与建议缪红军世界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显而易见,习惯在人的一生中是非常重要的。
因而,学习习惯不仅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圈套的影响。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学生成长必备的素质,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学生也可谓是学会了学习,教师也就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多一个好习惯,心中就将多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人生中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和机遇;多一个好习惯,我们生命就多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
所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语文学科重要的教学目的之一,下面结合我在语文教学中的做法谈谈对于提高小学生语文能力行之有效的学习习惯养成策略。
一、学习习惯要常抓不懈学生学会学习,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知道:成绩优秀的学生,都是从小就培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学生的学习习惯该如何常抓不懈呢?首先要有按计划学习的习惯,学生的计划包括生天的时间安排、双休日的安排、寒暑假安排等,计划要简单明了,什么时间干什么达到什么要求,制定计划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不能替代,应该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并督促学生认真完成。
其次要养成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不少学生,平时学习“磨”得很,看书、做作业,心不在焉,时间耗得很多,学习效果不好,因而,孩子的学习,应该注重速度,质量为重,按要求完成一定数量的任务,既要讲清道理,更需要认真训练。
第三,要养成善于请教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指导孩子随时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向身边的能人请教,提问要讲质量,翻开书本就能解决的,最好自己解决。
二、语文课堂要常讲常提有效课堂教学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是一项重大的教学改革,我们这地区十分重视课堂上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才能学会学习,感受学习的快乐,因而,在语文课堂上应注重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文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关键。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语文思维能力、优化教学方法、提供实践机会。
一、培养语文思维能力1. 提倡阅读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
学生应每天坚持阅读,培养阅读习惯。
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开展文学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此外,通过开展共读活动,学生可以分享彼此的阅读体验,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思考能力。
2. 训练思辨能力学生需要具备思辨能力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讨论课、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观点、辩论交流。
通过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学生的语文素养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优化教学方法1. 融入情感因素情感因素是提高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教师可以通过讲授感人的文学作品、引发学生共鸣的话题、组织情感体验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和积极态度。
情感因素的融入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 个性化教学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和兴趣。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个性化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经验和兴趣相结合,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愿。
例如,可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开展项目研究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
三、提供实践机会1. 写作训练写作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通过写作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可以安排各种写作任务,如记叙文、议论文等,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反馈。
2. 辩论赛辩论赛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学校可以组织辩论赛活动,让学生在辩论中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论证能力,提高语文学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综上所述,要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需要培养其语文思维能力、优化教学方法以及提供实践机会。
通过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激发其思考与创新能力,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将得到提升。
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实践

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实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素养不仅包括对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语言的积累、语感、思维,也包括一些语文能力,如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还包括品德修养、审美情趣、心理健康等。
由此可见,语文素养的工具性、基础性、综合性非同一般。
因此,我们要关注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一、培养良好习惯叶圣陶先生说:“语文学习首先是一种习惯,良好的习惯既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同时也是语文素养的一种体现”。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
”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
这足以说明,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人一生的重要作用。
在小学阶段,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很多。
如预习、阅读、写字、说话、倾听、思考、复习、写作等第。
每一种习惯的培养需要循序渐进,需要长期的熏陶,需要长期的耳濡目染,需要老师长期有意识的培养。
就说写字吧,现代社会虽是网络时代,但是教学生写好汉字,仍是我们母语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所以从一年级开始,每学一个汉字,都应要求学生读准它的音,记清它的形,掌握它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要求学生在做任何作业时,字都要工工整整地写,要与家长、课任老师共同配合,一起督促学生把字写好。
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写好字的意识就会在学生脑海中烙下痕迹,只要一动手写字,脑神经就高度集中,不由自主的就要把字写好,久而久之,“提笔即是练字时”的习惯就会养成。
良好习惯逐渐养成的同时,学生情操得到了陶冶,学生意志得到了磨练。
二、加强阅读积淀1、读好语文教材“语文教材是语文学习的载体,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例子。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例一部分是名篇佳作,文质兼美,属于经典作品,有一定的蕴涵和深度,经得起吟咏和品味;另一部分是具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的作品,能让学生接受现代文明的熏陶。
优秀学生语文学习经验交流发言稿

大家好!我是来自XX班级的XXX,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语文学习经验。
语文,作为我们国家的母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
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文化、一种情感、一种修养。
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我走过了许多弯路,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今天,我想和大家交流一下我的语文学习心得。
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语文的前提。
以下是我总结的一些习惯:1. 每天坚持阅读:阅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我每天都会抽出一定的时间阅读,包括课内外的经典名著、报纸杂志等。
通过阅读,我不仅扩大了知识面,还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做好笔记:在学习过程中,我会将重点内容、疑问、心得等记录下来。
这样有助于巩固知识,便于复习。
3. 定期复习:语文知识繁多,需要定期复习。
我一般会按照周、月、季度的周期进行复习,确保知识点掌握牢固。
4. 积累词汇:词汇是语文学习的基础。
我会将遇到的生词、好词记录下来,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5. 写作练习: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会定期进行写作练习,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二、掌握学习方法1. 理解课文:在阅读课文时,要注重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同时,要学会分析文章的结构、写作手法等。
2. 重视文言文:文言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
在学习文言文时,要注重积累词汇,掌握语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注重作文训练:作文是语文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重立意、选材、构思和语言表达。
可以多阅读优秀作文,学习写作技巧。
4. 关注时事:关注时事,了解社会热点,有助于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在写作时,可以运用时事素材,使文章更具时代感。
三、培养兴趣1. 喜欢语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的态度。
2. 多参加活动:参加语文活动,如朗诵、演讲、辩论等,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自信心。
3. 与同学交流:与同学交流学习心得,分享阅读体会,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一、培养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阅读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可以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可以通过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如课外读物、报纸杂志、文学作品等,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价值。
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如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提问、讨论等。
二、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可以通过词语、字词的拼写、字音、句子成分的分析等基础知识的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牢固掌握语文的基本要素,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基础扎实。
三、培养优秀的写作能力写作是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可以通过写日记、写作文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可以采用写作小组、写作分享等方式,让学生相互评价和交流,提高写作水平。
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通过开展讨论、辩论等活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发表意见,并在学习过程中提供多元化的思考空间。
可以建设拓展性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五、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于提高语文核心素养非常重要。
可以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愿意主动学习语文。
六、培养语文应用能力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仅是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更要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可以通过生活实践、社区实践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语文的实际应用,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和活动,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也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配合,共同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良好学习习惯为中学生语文学习保驾护航论文

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中学生的语文学习保驾护航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之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将来才能自觉地去学习,去适应社会,去服务社会。
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王极盛先生就学习习惯与考试分数进行了专门的研究,他连续3年走访了200名高考状元,发现这些学生成功的最大秘诀就是热爱学习,并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最后,他的结论是:“学习习惯高于考试分数。
”由此可见,好的习惯对于一个人的人格也有很大影响,正所谓“好习惯,好人生”。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中学生语文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中学生要养成的语文学习习惯有很多,具体来说分为两类,一类为基本习惯,另一类为较高要求的语文学习习惯。
一、语文基本学习习惯1.工整书写的习惯。
“字如其人”,我们通常会通过笔迹来审视一个人内在的品格。
当然,我们不能要求每个学生都成为书法大家,但书写工整清晰却是最基本的要求,更能反映出学生自身治学认真、细致、严谨的精神。
2.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平常教学中,总会碰到学生问我这个字怎么读,怎么写,那个词是什么意思诸如此类的问题,我的回答一概是“自己查字典解决”。
遇到自己完全可以动手解决的问题,却仅仅依靠向老师求助,会使学生养成一种依赖心理。
读书要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让工具书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中学生常备的工具书有《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典》《辞海》《唐诗鉴赏辞典》等等。
3.质难问疑的习惯。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由此可见,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此,要想学好语文,凡是不懂的,有疑惑的,把握不准的,都应当勇于向别人请教。
4.审题的习惯。
学生很多做错的题,不是因为不会,而是在审题时注意力不集中,粗心大意,没读完题便心浮气躁忙于做题。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让语言之花在心中光芒闪耀语文学习,是学生智力发展和精神发育的重要途径,是塑造健全人格的基础。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但能有效提升其语文素养,更能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一、培养阅读习惯,打开知识宝库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石,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生积累语言素材、提升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根本保障。
1. 共同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家长和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泛读,提供丰富多彩的阅读材料,如课外读物、绘本、杂志等,并营造轻松愉快的阅读环境,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2. 培养广泛阅读兴趣: 引导学生泛读不同类型的书籍,拓展阅读范围,从文学作品到科普读物,从历史故事到科学探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培养其对不同文体的鉴赏能力。
3. 注重精读与泛读特点: 精读经典作品,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和写作技巧;泛读大量书籍,扩大知识面,提升阅读理解速度,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培养写作习惯,展现自我风采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写作习惯能够帮助学生清晰地表达思想,展现个人风采。
1. 帮助和鼓励学生表达: 鼓励学生记录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不拘泥于形式,鼓励个性化主题表达,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自信。
2. 注重写作训练: 鼓励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写作练习,如日记、作文、诗歌等,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提升写作能力。
3. 坚持修改润色: 引导学生认真修改自己的作品,注重文笔的流畅、内容的逻辑性和表达的感染力,提升作品质量。
三、培养综合性学习习惯,加强沟通能力口语交际是语文学习的实践环节,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
1. 创建语言环境: 鼓励学生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在生活中主动参与社交活动,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 学习沟通技巧: 教导学生学习基本的沟通技巧,如认真倾听、表达、提问等,避免语言误解,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的学习习惯培养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的学习习惯培养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和小学教育改革的深入,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成为了教师和家长们共同关注的焦点。
在新的教育环境下,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提升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三个方面,探讨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的学习习惯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的基础。
在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首先,教师要教学生正确看待语文学习,强调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如游戏、故事讲解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此外,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活动,满足其学习需求,增强学习兴趣。
二、提高学习积极性学习积极性是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投入、积极探索的态度和行为。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首先,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发展。
其次,教师可以及时给予学习上的鼓励和肯定,激励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学习。
再次,通过开展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如语文竞赛、写作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积极性。
三、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关键,也是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语文学习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首先,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例如学会查字典、整理笔记等。
其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
再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写作,让学生从写作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语文运用能力。
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的学习习惯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努力,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措施,促进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提高语文素养的作用
【摘要】语文教学必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汉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提升语感。
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语文习惯,提升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中必须注重和认真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语文素质;学习习惯;培养
“语文是工具”它既是生活的工具,又是思维和交际的工具,更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如何,无疑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一、语文素养的内涵
什么是语文素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有这样的表述: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语文素养”涉及多方面的内容。
它要求学生有“语言的积累”“语感”和“思维”作为知识基础,注重“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各种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品德、审美情趣、个性、人格等各个方面及其相互作用,以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那么,如何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就与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密
切相关。
二、中学语文教学现状
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不愿意学,对学习语文缺乏兴趣和动力,老师教起来索然无味的现象。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搞好学习,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有利于为将来提供创新人才。
那么,怎样帮助孩子养成语文学习习惯呢?
叶圣陶先生说:“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
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
”
三、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1.培养学生乐学的习惯
如今的学生敏感,活跃,接受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庞杂,这就为习惯的培养奠定了生理和心理基础。
尤其是受“应试教育”影响的老师,搞机械重复地抄写,背离了语文教学的宗旨和规律,使学生渐渐丧失学习兴趣。
那么,如何培养乐学语文的习惯。
首先,遵循中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既了解他们的共性,又了解其个性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挖掘其内在兴趣。
其次,培养对语文的兴趣。
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才能在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即主动进行学习。
2.培养学生书写规范的习惯
字要写得规范、清楚、匀称、整洁。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悉心指导并严格要求学生:“字要规规矩矩地写”,定期举行展览评比,褒扬
优秀者,特别耐心说服字迹潦草者限期改正,督促其纠正不良的书写态度和习惯。
3.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
这主要指养成做听课笔记的习惯。
要求学生在听课或阅读时在书上“圈、点、勾、划、批注”,把中心句、关键词、过渡、照应和结构层次、主要内容以及学习重点、难点等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出来,并随时把自己的想法和质疑写在旁边,这样边阅读边思考,效果更佳。
4.培养学生养成“好读书”的语文学习习惯
适当增加阅读课,发动和组织自主读书活动,养成“天天读几页,一月一本书”的读书习惯。
凡是习惯大都是经过反复实践养成的。
然后,通过读书比赛、演讲、辩论等语文活动,加大监督力度,督促他们多读书,读好书。
5.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习惯
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作用与日俱增,对初中学生来说,口头表达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基本技能,也是锻炼情商,增强与人交往和沟通能力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那么,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只靠课内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大力开展语文的第二课堂活动,把它纳入有目的,有组织的,有指导的活动之中。
实践证明,通过这些活动的有效组织和开展,同学们不但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性格也活泼开朗起来,为将来参与社会交际做
好心理准备。
6.培养学生质疑、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未知事物进行质疑、探索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也是验证语文教学是否成功的标尺。
在改革与创新的今天。
创新、质疑、探究是语文课程改革的根本要求。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去创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活跃、热烈的课堂氛围。
总之,从一定意义上说,习惯的养成有助于能力的形成,所以在语文教育教改中,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良好习惯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是从根本上改变语文教学尴尬局面的一条有效途径。
我们如果能切实地抓好两三种良好习惯的培养,就可能走出教育困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深信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必将使学生受益匪浅,影响他一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语文素养”构成论.王萍.教育评论,2006.
[2]初中语文教师个人教育观念的研究.郭奇.深圳大学学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