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下册单元试题及答案解析
【单元卷】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3章 数据分析初步 单元质量检测卷(一)含答案与解析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单元质量检测卷(一)第3章数据分析初步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___注意事项: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试题共27题.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等信息填写在试卷规定的位置.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为了增强学生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识与防控能力,某学校组织了“抗击疫情,我们在行动”学生手抄报比赛活动.其中八年级五个班收集的作品数量(单位:幅)分别为:42,48,45,46,49,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A.44幅B.45幅C.46幅D.47幅2.某企业复工之后,举行了一个简单的技工比赛,参赛的五名选手在单位时间内加工零件的合格率分别为:94.3%,96.1%,94.3%,91.7%,93.5%.关于这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均数是93.96% B.方差是0C.中位数是93.5% D.众数是94.3%3.甲、乙、丙、丁四人进行射击测试,每人10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均是9.2环,方差分别为:S甲2=0.48,S乙2=0.52,S丙2=0.56,S丁2=0.58,则成绩最稳定的是()A.甲B.乙C.丙D.丁4.一组数据6,7,9,9,9,0,3,若去掉一个数据9,则下列统计量不发生变化的是()A.平均数B.众数C.中位数D.方差5.某校为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随机抽取了一个班的学生,对他们一周的课外阅读时间进行了统计,统计数据如下表,则该班学生一周课外阅读时间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读书时间6小时及以下7小时8小时9小时10小时及以上学生人数 6 11 8 8 7A.8,7 B.8,8 C.8.5,8 D.8.5,76.某校射击队从甲、乙、丙、丁四人中选拔一人参加市运会射击比赛.在选拔赛中,每人射击10次,他们10次成绩的平均数及方差如下表所示:甲乙丙丁平均数/环9.7 9.5 9.5 9.7方差/环2 5.1 4.7 4.5 4.5 请你根据表中数据选一人参加比赛,最合适的人选是()A.甲B.乙C.丙D.丁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了解长沙市中学生的睡眠情况,应该采用全面调查的方式B.一组数据1,5,3,2,3,4,8的众数和中位数都是3C.某种彩票的中奖机会是1%,则买100张这种彩票一定会中奖D.若甲组数据的方差s甲2=0.1,乙组数据的方差s乙2=0.2,则乙组数据比甲组数据稳定8.为了让市民享受到更多的优惠,相关部门拟确定一个折扣线,计划使50%左右的人获得折扣优惠.某市针对乘坐地铁的人群进行了调查.调查小组在各地铁站随机调查了该市1000人上一年乘坐地铁的月均花费(单位:元),绘制了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每人乘坐地铁的月均花费最集中的区域在80~100元范围内;②每人乘坐地铁的月均花费的平均数范围是40~60元范围内;③每人乘坐地铁的月均花费的中位数在60~100元范围内;④乘坐地铁的月均花费达到80元以上的人可以享受折扣.A.①②④B.①③④C.③④D.①②9.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救助重灾区.某校某小组7名同学积极捐出自己的零花钱支援灾区,他们捐款的数额分别是(单位:元):100,45,100,40,100,60,155.下面有四个推断:①这7名同学所捐的零花钱的平均数是150;②这7名同学所捐的零花钱的中位数是100;③这7名同学所捐的零花钱的众数是100;④由这7名同学所捐的零花钱的中位数是100,可以推断该校全体同学所捐的零花钱的中位数也一定是100.所有合理推断的序号是()A.①③B.②③C.②④D.②③④10.对于三个数a,b,c,用M{a,b,c}表示这三个数的平均数,用max{a,b,c}表示这三个数中最大的数,例如:M;max{﹣1,2,3}=3,max若M{4,x2,x+2}=max{4,x2,x+2};则x的值为()A.2或B.2或﹣3 C.2 D.﹣3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不需写出解答过程,请把答案直接填写在横线上)11.若一组数据1,3,x,5,4,6的平均数是4,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2.数学期末总评成绩是将平时、期中和期末的成绩按3:3:4计算,若小红平时、期中和期末的成绩分别是90分、80分、100分,则小红一学期的数学期末总评成绩是分.13.男子跳高的10名运动员成绩如表所示:成绩/m 1.50 1.60 1.65 1.70人数 2 4 2 2根据表中信息可以获知这些运动员的平均成绩为m.14.在一场比赛中,甲、乙两名射击手的5次射击成绩统计如图所示,分别记甲、乙两人这场比赛成绩的方差为S甲2,S乙2,则S甲2S乙2(填“>”或“<”).15.某次射击练习,甲、乙二人各射靶5次,命中的环数如表,通过计算可知==7,S=0.8,S=2,所以射击成绩比较稳定的是.甲射靶环数7 8 6 8 6乙射靶环数9 5 6 7 816.为迎接五月份全县中考九年级体育测试,小强每天坚持引体向上锻炼,他记录了某一周每天做引体向上的个数,如下表:其中有三天的个数被墨汁覆盖了,但小强已经计算出这组数据唯一众数是13,平均数是12,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是.17.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为了倡导“节约用水从我做起”,小刚在他所在班的50名同学中,随机调查了10名同学家庭中一年的月均用水量(单位:t),并将调查结果绘成了如下的条形统计图,则这10个样本数据的平均数是,众数是,中位数是.18.某中学数学兴趣小组在一次课外学习与探究中遇到一些新的数学符号,他们将其中某些材料摘录如下:对于三个实数a,b,c,用M{a,b,c}表示这三个数的平均数,用min{a,b,c}表示这三个数中最小的数.例如:M{1,2,9}==4,min{1,2,﹣3}=﹣3,min{3,1,1}=1.请结合上述材料,解决下列问题:(1)M{(﹣2)2,22,﹣22}=;(2)若min{3﹣2x,1+3x,﹣5}=﹣5,则x的取值范围为.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58分.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9.为了增强学生的防疫意识,某校团委组织了一次“防疫知识”考试,考题共10题.考试结束后,学校团委随机抽查了20名考生的考卷,对考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分析统计,发现所抽查的考卷中答对题量最少为7题,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1)这20名考生每人答对题数的众数:,中位数:;(2)通过计算补全条形统计图.20.某校开展爱“我容城,创卫同行”的活动,倡议学生利用双休日在浜江公园参加评选活动,为了了解同学们劳动时间,学校随机调查了部分同学劳动的时间,并用得到的数据绘制了不完整的统计图,根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2)抽查的学生劳动时间的众数为中位数为.(3)已知全校学生人数为1200人,请估算该校学生参加义务劳动2小时的有多少人?21.某校七年级甲班、乙班举行一分钟投篮比赛,每班派10名学生参赛,在规定时间内进球数不少于8个为优秀学生.比赛数据的统计图表如下(数据不完整):甲班乙班1分钟投篮测试成绩统计表甲班乙班平均数 6.5 a中位数b 6方差 3.45 4.65优秀率30% c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直接写出a,b,c的值.(2)你认为哪个班的比赛成绩要好一些?请简要说明理由.22.为增强学生垃圾分类意识,推动垃圾分类进校园.某初中学校组织全校1200名学生参加了“垃圾分类知识竞赛”,为了解学生的答题情况,学校考虑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部分学生的成绩进行调查分析.(1)学校设计了以下三种抽样调查方案:方案一:从初一、初二、初三年级中指定部分学生成绩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分析;方案二:从初一、初二年级中随机抽取部分男生成绩及在初三年级中随机抽取部分女生成绩进行调查分析;方案三:从三个年级全体学生中随机抽取部分学生成绩进行调查分析.其中抽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的方案是.(填“方案一”、“方案二”或“方案三”)(2)学校根据样本数据,绘制成下表(90分及以上为“优秀”,60分及以上为“及格”):样本容量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最高分最低分100 93.5 100% 70% 100 80分数段统计(学生成绩记为x)分数段0≤x<80 80≤x<85 85≤x<90 90≤x<95 95≤x≤100频数0 5 25 30 40 请结合表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①估计该校1200名学生竞赛成绩的中位数落在哪个分数段内;②估计该校1200名学生中达到“优秀”的学生总人数.23.某次数学测验中,一道题满分3分,老师评分只给整数,即得分只能为0分,1分,2分,3分.李老师为了了解学生得分情况和试题的难易情况,对初三(1)班所有学生的试题进行了分析整理,并绘制了两幅尚不完整的统计图,如图所示.小知识难度系数的计算公式为:L=,其中L为难度系数,X为样本平均数,W为试题满分值.《考试说明》指出:L在0.7以上的题为容易题;在0.4﹣0.7之间的题为中档题;L在0.2﹣0.4之间的题为较难题.解答下列问题:(1)m=,n=,并补全条形统计图;(2)在初三(1)班随机抽取一名学生的成绩,求抽中的成绩为得分众数的概率;(3)根据右侧“小知识”,通过计算判断这道题对于该班级来说,属于哪一类难度的试题?24.2019年9月,在祖国母亲70华诞即将来临之际,某校团委组织全校2000名学生参加“中国共产党党史”知识大赛.大赛结束后,为了解本次大赛的成绩,校团委随机抽取了其中200名学生的成绩(成绩x取整数,最低分50分,满分100分)作为样本进行统计,制成如图不完整的统计图和如下不完整的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表成绩x(分)频数(人)50≤x<60 1060≤x<70 3070≤x<80 4080≤x<90 n90≤x≤100 50根据所给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n=;(2)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3)这200名学生成绩的中位数落在哪个分数段?(4)若成绩在80分或80分以上为“优”,请你估计该校参加本次比赛的2000名学生中成绩为“优”的学生有多少人?25.我乡某校举行全体学生“定点投篮”比赛,每位学生投40个,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的投篮结果,并绘制成如下统计图表.组别投进个数人数A0≤x<8 10B8≤x<16 15C16≤x<24 30D24≤x<32 mE32≤x<40 n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问题.①本次抽取的学生人数为多少?②统计表中的m=.③扇形统计图中E组所占的百分比;④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⑤扇形统计图中“C组”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⑥本次比赛中投篮个数的中位数落在哪一组.⑦已知该校共有900名学生,如投进个数少于24个定为不合格,请你估计该校本次投篮比赛不合格的学生人数.参考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为了增强学生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识与防控能力,某学校组织了“抗击疫情,我们在行动”学生手抄报比赛活动.其中八年级五个班收集的作品数量(单位:幅)分别为:42,48,45,46,49,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A.44幅B.45幅C.46幅D.47幅【答案】C【分析】根据平均数的定义列式计算即可.【解答】解:(42+48+45+46+49)÷5=46(幅).即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46幅.故选:C.【知识点】算术平均数2.某企业复工之后,举行了一个简单的技工比赛,参赛的五名选手在单位时间内加工零件的合格率分别为:94.3%,96.1%,94.3%,91.7%,93.5%.关于这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均数是93.96% B.方差是0C.中位数是93.5% D.众数是94.3%【答案】D【分析】求出该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再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平均数为:(94.3%+96.1%+94.3%+91.7%+93.5%)=93.98%.因此选项A不符合题意;这组数据有波动,因此方差不为0,因此选项B不符合题意;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94.3%,因此选项C不符合题意;这组数据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是94.3%,所以众数是94.3%,因此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知识点】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3.甲、乙、丙、丁四人进行射击测试,每人10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均是9.2环,方差分别为:S甲2=0.48,S乙2=0.52,S丙2=0.56,S丁2=0.58,则成绩最稳定的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A【分析】直接利用方差的意义求解可得答案.【解答】解:∵S甲2=0.48,S乙2=0.52,S丙2=0.56,S丁2=0.58,∴S甲2<S乙2<S丙2<S丁2,∴成绩最稳定的是甲,故选:A.【知识点】算术平均数、方差4.一组数据6,7,9,9,9,0,3,若去掉一个数据9,则下列统计量不发生变化的是()A.平均数B.众数C.中位数D.方差【答案】B【分析】根据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方差的定义判断即可.【解答】解:∵数据6,7,9,9,9,0,3中,9出现了3次,∴这组数据的众数为9,去了一个9后,这组数据中,9出现了2次,众数仍然是9,∴众数没有变化,平均数,中位数,方差都发生了变化,故选:B.【知识点】算术平均数、统计量的选择、众数、中位数、方差5.某校为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随机抽取了一个班的学生,对他们一周的课外阅读时间进行了统计,统计数据如下表,则该班学生一周课外阅读时间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读书时间6小时及以下7小时8小时9小时10小时及以上学生人数 6 11 8 8 7A.8,7 B.8,8 C.8.5,8 D.8.5,7【答案】A【分析】根据中位数、众数的意义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学生一周课外阅读时间的出现次数最多的是7小时,因此众数是7;将40名学生的读书时间从小到大排列后处在中间位置的两个数都是8小时,因此中位数是8,故选:A.【知识点】众数、中位数6.某校射击队从甲、乙、丙、丁四人中选拔一人参加市运会射击比赛.在选拔赛中,每人射击10次,他们10次成绩的平均数及方差如下表所示:甲乙丙丁平均数/环9.7 9.5 9.5 9.7方差/环2 5.1 4.7 4.5 4.5 请你根据表中数据选一人参加比赛,最合适的人选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D【分析】根据方差的意义可作出判断.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解答】解:∵S甲2=5.1,S乙2=4.7,S丙2=4.5,S丁2=4.5,∴S甲2>S乙2>S2丁=S2丙,∵丁的平均数大,∴最合适的人选是丁.故选:D.【知识点】方差、算术平均数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了解长沙市中学生的睡眠情况,应该采用全面调查的方式B.一组数据1,5,3,2,3,4,8的众数和中位数都是3C.某种彩票的中奖机会是1%,则买100张这种彩票一定会中奖D.若甲组数据的方差s甲2=0.1,乙组数据的方差s乙2=0.2,则乙组数据比甲组数据稳定【答案】B【分析】利用概率的意义,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中位数,众数,以及方差的定义判断即可.【解答】解:A、为了解长沙市中学生的睡眠情况,应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不符合题意;B、一组数据1,5,3,2,3,4,8的众数和中位数都是3,符合题意;C、某种彩票的中奖机会是1%,则买100张这种彩票可能会中奖,不符合题意;D、若甲组数据的方差s甲2=0.1,乙组数据的方差s乙2=0.2,则甲组数据比乙组数据稳定,不符合题意;故选:B.【知识点】概率的意义、方差、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众数、中位数8.为了让市民享受到更多的优惠,相关部门拟确定一个折扣线,计划使50%左右的人获得折扣优惠.某市针对乘坐地铁的人群进行了调查.调查小组在各地铁站随机调查了该市1000人上一年乘坐地铁的月均花费(单位:元),绘制了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每人乘坐地铁的月均花费最集中的区域在80~100元范围内;②每人乘坐地铁的月均花费的平均数范围是40~60元范围内;③每人乘坐地铁的月均花费的中位数在60~100元范围内;④乘坐地铁的月均花费达到80元以上的人可以享受折扣.A.①②④B.①③④C.③④D.①②【答案】C【分析】根据频数分布直方图中的数据,求得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①根据频数分布直方图,可得众数为60﹣80元范围,故每人乘坐地铁的月均花费最集中的区域在60﹣80元范围内,故①错误;②每人乘坐地铁的月均花费的平均数==87.6元,故每人乘坐地铁的月均花费不在40~60元范围内,故②错误;③每人乘坐地铁的月均花费的中位数约为80元,在60~100元范围内,故③正确;④为了让市民享受到更多的优惠,若使50%左右的人获得折扣优惠,则乘坐地铁的月均花费达到80元以上的人可以享受折扣,故④正确.故选:C.【知识点】加权平均数、中位数、频数(率)分布直方图9.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救助重灾区.某校某小组7名同学积极捐出自己的零花钱支援灾区,他们捐款的数额分别是(单位:元):100,45,100,40,100,60,155.下面有四个推断:①这7名同学所捐的零花钱的平均数是150;②这7名同学所捐的零花钱的中位数是100;③这7名同学所捐的零花钱的众数是100;④由这7名同学所捐的零花钱的中位数是100,可以推断该校全体同学所捐的零花钱的中位数也一定是100.所有合理推断的序号是()A.①③B.②③C.②④D.②③④【答案】B【分析】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解答】解:①这7名同学所捐的零花钱的平均数是,错误;②这7名同学所捐的零花钱的中位数是100,正确;③这7名同学所捐的零花钱的众数是100,正确;④由这7名同学所捐的零花钱的中位数是100,不能推断该校全体同学所捐的零花钱的中位数一定是100,错误;故选:B.【知识点】众数、算术平均数、中位数10.对于三个数a,b,c,用M{a,b,c}表示这三个数的平均数,用max{a,b,c}表示这三个数中最大的数,例如:M;max{﹣1,2,3}=3,max若M{4,x2,x+2}=max{4,x2,x+2};则x的值为()A.2或B.2或﹣3 C.2 D.﹣3【答案】C【分析】本题直接按照定义计算应该可以求得结果,但是计算较为麻烦,故从选择题的角度出发,可以采用代值验证,并结合排除法来求解.【解答】解:观察选项,发现3个有2,故先令x=2,则M{4,x2,x+2}==4,max{4,x2,x+2}=max{4,4,4}=4故x=2符合题意,排除D;令x=,则M{4,x2,x+2}==<4故x=不符合题意,排除A;令x=﹣3,则M{4,x2,x+2}==4,max{4,x2,x+2}=max{4,9,﹣1}=94<9,故x=﹣3不符合题意,排除B;综上,故选:C.【知识点】算术平均数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不需写出解答过程,请把答案直接填写在横线上)11.若一组数据1,3,x,5,4,6的平均数是4,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答案】4.5【分析】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解答】解:×(1+3+x+5+4+6)=4,x=5,将这组数据按小到大排列:1,3,4,5,5,6,故中位数=4.5,故答案为4.5.【知识点】中位数、算术平均数12.数学期末总评成绩是将平时、期中和期末的成绩按3:3:4计算,若小红平时、期中和期末的成绩分别是90分、80分、100分,则小红一学期的数学期末总评成绩是分.【答案】91【分析】利用加权平均数的定义列式计算即可.【解答】解:根据题意得:小红一学期的数学期末总评成绩是=91(分),故答案为:91.【知识点】加权平均数13.男子跳高的10名运动员成绩如表所示:成绩/m 1.50 1.60 1.65 1.70人数 2 4 2 2根据表中信息可以获知这些运动员的平均成绩为m.【答案】1.61【分析】直接利用加权平均数的定义列式计算可得.【解答】解:这些运动员的平均成绩为=1.61(m),故答案为:1.61.【知识点】加权平均数14.在一场比赛中,甲、乙两名射击手的5次射击成绩统计如图所示,分别记甲、乙两人这场比赛成绩的方差为S甲2,S乙2,则S甲2S乙2(填“>”或“<”).【答案】<【分析】根据方差的意义,直观判断即可,【解答】解:从统计图中可以直观得出,射击手甲的成绩比较稳定,离散程度较小,而射击手乙的成绩离散程度较大,不稳定,所有甲的方差小于乙的方差,故答案为:<.【知识点】方差、折线统计图15.某次射击练习,甲、乙二人各射靶5次,命中的环数如表,通过计算可知==7,S=0.8,S=2,所以射击成绩比较稳定的是.甲射靶环数7 8 6 8 6乙射靶环数9 5 6 7 8【答案】甲【分析】根据方差的意义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S甲2<S乙2,∴本题中成绩比较稳定的是甲.故答案为:甲.【知识点】方差、算术平均数16.为迎接五月份全县中考九年级体育测试,小强每天坚持引体向上锻炼,他记录了某一周每天做引体向上的个数,如下表:其中有三天的个数被墨汁覆盖了,但小强已经计算出这组数据唯一众数是13,平均数是12,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是.【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得到被墨汁覆盖的三个数为:10,13,13,根据方差公式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平均数是12,∴这组数据的和=12×7=84,∴被墨汁覆盖三天的数的和=84﹣(11+12+13+12)=36,∵这组数据唯一众数是13,∴被墨汁覆盖的三个数为:10,13,13,∴S2=[(11﹣12)2+(12﹣12)2+(10﹣12)2+(13﹣12)2+(13﹣12)2+(13﹣12)2+(12﹣12)2]=,故答案为:.【知识点】算术平均数、方差、众数17.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为了倡导“节约用水从我做起”,小刚在他所在班的50名同学中,随机调查了10名同学家庭中一年的月均用水量(单位:t),并将调查结果绘成了如下的条形统计图,则这10个样本数据的平均数是,众数是,中位数是.【答案】【第1空】6.8【第2空】6.5【第3空】6.5【分析】根据条形统计图,即可知道每一名同学家庭中一年的月均用水量.再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进行求解;【解答】解:观察条形图,可知这组样本数据的平均数是:=6.8,即这组样本数据的平均数为6.8(t).在这组样本数据中,6.5出现了4次,出现的次数最多,这组数据的众数是6.5(t).将这组样本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其中处于中间的两个数都是6.5,有=6.5,即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6.5(t).故答案为:6.8,6.5,6.5.【知识点】众数、中位数、加权平均数、条形统计图18.某中学数学兴趣小组在一次课外学习与探究中遇到一些新的数学符号,他们将其中某些材料摘录如下:对于三个实数a,b,c,用M{a,b,c}表示这三个数的平均数,用min{a,b,c}表示这三个数中最小的数.例如:M{1,2,9}==4,min{1,2,﹣3}=﹣3,min{3,1,1}=1.请结合上述材料,解决下列问题:(1)M{(﹣2)2,22,﹣22}=;(2)若min{3﹣2x,1+3x,﹣5}=﹣5,则x的取值范围为.【分析】(1)根据平均数的定义计算即可.(2)根据题意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问题即可.【解答】解:(1)M{(﹣2)2,22,﹣22}==;(2)∵min{3﹣2x,1+3x,﹣5}=﹣5,∴,解得﹣2≤x≤4.故x的取值范围为﹣2≤x≤4.故答案为:;﹣2≤x≤4.【知识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实数大小比较、算术平均数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58分.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9.为了增强学生的防疫意识,某校团委组织了一次“防疫知识”考试,考题共10题.考试结束后,学校团委随机抽查了20名考生的考卷,对考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分析统计,发现所抽查的考卷中答对题量最少为7题,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1)这20名考生每人答对题数的众数:,中位数:;(2)通过计算补全条形统计图.【答案】【第1空】8【第2空】8【分析】(1)根据中位数、众数的意义,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即为众数;排序后处在中间位置的两个数的平均数是中位数.【解答】解:(1)“答对10道题”的人数为20﹣4﹣8﹣6=2(人),答对8道题出现的次数最多,因此答对题目的众数是8;将20名学生的成绩从小到大排列后,处在第10、11位的两个数都是8,因此中位数是8,故答案为:8,8;(2)“答对10道题”的人数为2人,补全统计图如图所示:【知识点】条形统计图、众数、中位数20.某校开展爱“我容城,创卫同行”的活动,倡议学生利用双休日在浜江公园参加评选活动,为了了解同学们劳动时间,学校随机调查了部分同学劳动的时间,并用得到的数据绘制了不完整的统计图,根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2)抽查的学生劳动时间的众数为中位数为.(3)已知全校学生人数为1200人,请估算该校学生参加义务劳动2小时的有多少人?【答案】【第1空】1.5【第2空】1.5【分析】(1)根据学生劳动“1小时”的人数除以占的百分比,求出总人数,再用总人数减去学生劳动“0.5小时”、“1小时”、“2小时”的人数,得出学生劳动“1.5小时”的人数,从而补全条形图;(2)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确定出学生劳动时间的众数与中位数即可;(3)总人数乘以样本中参加义务劳动2小时的百分比即可得.【解答】解:(1)根据题意得:30÷30%=100(人),∴学生劳动时间为“1.5小时”的人数为100﹣(12+30+18)=40(人),补全统计图,如图所示:(2)根据题意得:抽查的学生劳动时间的众数为1.5小时、中位数为1.5小时,故答案为:1.5,1.5;(3)1200×=216,答:估算该校学生参加义务劳动2小时的有216人.【知识点】中位数、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众数、条形统计图、用样本估计总体。
(必考题)初中数学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三角形的证明》测试题(包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如图的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A ,B ,C 三点均在格点上,结论错误的是( )A .AB=25B .∠BAC=90°C .ABC S 10=D .点A 到直线BC 的距离是22.如图,在ABC 中,AB AC =,BD 平分ABC ∠,将BCD △连续翻折两次,C 点的对应点E 点落在边AB 上,B 点的对应点F 点恰好落在边AC 上,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18,2A AD BD ∠=︒=B .18,A AD BC BD ∠=︒=+ C .20,2A AD BD ∠=︒=D .20,A AD BC BD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 ①不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不相等;②三角形两内角的平分线的交点到各边的距离相等;③到三角形三边距离相等的点有1个④线段中垂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⑤到三角形三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有1个A .0个B .1个C .2个D .3个4.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 )(1)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无理数包含正无理数、零和负无理数(3)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为n 2﹣1和2n ,则斜边长为n 2+1;(4)等腰三角形面积为12,底边上的高为4,则腰长为5.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5.如图,在△ABC 中,∠ACB =90°,CD ⊥AB ,垂足为D ,若∠A =30°,BD =1,则AD 的长为( )A .3B .2C .3D .236.如图,ABC 中,D 、E 为线段BE 上两点,且AC DC =,BA BE =,若52DAE BAC ∠=∠,则DAE ∠的度数为( )A .40︒B .45︒C .50︒D .60︒ 7.下列四组线段中,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1,2,3B .2,3,4C .4,5,6D .()5,12,130a a a a >8.如图,在ABC 中,90BAC ∠=︒,AD 是高,BE 是中线,CF 是角平分线,CF 交AD 于G ,交BE 于H .下列结论:①BE BCE S S =△A △;②2BAG ACF ∠=∠;③AFG AGF ∠=∠;④BH CH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A .①③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 9.如图,ABC 中,BAC 60∠=︒,BAC ∠的平分线AD 与边BC 的垂直平分线MD 相交于点D ,DE AB ⊥交AB 的延长线于点E ,DF AC ⊥于点F ,现有下列结论:①DE DF =;②DE DF AD +=;③DM 平分ADF ∠;④2AB AC AE +=.其中正确的有( )A .①②B .①②③④C .①②④D .②④ 10.如图,在△ABC 中,AD 平分∠BAC ,过B 点作BE ⊥AD 于E ,过E 作EF //AC 交AB 于F ,则( )A .不确定B .AF=BFC .AF >BFD .AF <BF11.如图,在ABC 中,∠C =90°,∠B =30°,以点A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 ,AC 于点M 和N ,再分别以M ,N为圆心,大于12MN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 ,连接AP 并延长交BC 于点D ,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 .AD 平分∠BACB .∠ADC =60° C .点D 在AB 的垂直平分线上 D .:DAC ABC S S =1:212.如图,以△ABC 的边AB 、AC 为边向外作等边△ABD 与等边△ACE ,连接BE 交DC 于点F ,下列结论:①CD =BE ;②FA 平分∠DFE ;③∠BFC =120°;④AFE EFC S AF S FC∆∆=.其中正确的有( )A .4个B .3个C .2个D .1个二、填空题13.如图,在ABC 中,10,12,CA CB AB AB ===边上的中线8,CD AE =平分BAC ∠,P 是线段AE 上的一点,,PF AB PG BC ⊥⊥,若:1:2PF PG =,则PG =_________.14.如图所示,有n +1个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点A 、C 1、C 2、C 3、…、C n 都在同一条直线上,若记△B 1C 1D 1的面积为S 1,△B 2C 2D 2的面积为S 2,△B 3C 3D 3的面积为S 3,…,△B n C n D n 的面积为S n ,则(1)S 1=_____;(2)S n =_____.15.如图,某住宅小区在施工过程中留下了一块空地四边形ABCD ,经测量,3m AB =,4m BC =,12m CD =,13m DA =,90B ∠=︒.小区美化环境,欲在空地上铺草坪,已知草坪每平方米100元,试问铺满这块空地需花_________元.16.如图,在ABC 中,6,,BC AD DC =分别平分,BAC ACB ∠∠,点E 为BC 上一点,若105ADC ︒∠=,则CD DE +的最小值为________.17.如图,在ABC 中,分别以点A 和点B 为圆心,大于12AB 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M 、N ,作直线MN ,交BC 于点D ,ADC 的周长为15,7AB =,则ABC 的周长为______.18.如图所示,在ABC 中,AB AC =,BAD ∠=α,且AE AD =,则EDC ∠=______.19.已知:如图,在ABC 中,AB AC =,30C ∠=︒,AB AD ⊥,4cm AD =,则BC 的长为__________cm .20.如图,在ABC 中,AB AC =,38A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C 点E ,垂足为点D ,连接BE ,则EBC ∠的度数为___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已知E 、F 分别是ABC 的边AB 和AC 上的两个定点,在BC 上找一点M ,使EFM △的周长最小.(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2.在ABC ∆中,AB AC =,点D 是直线BC 上一点(不与B ,C 重合),以AD 为一边在AD 的右侧作ADE ∆,使AD AE =,DAE BAC ∠=∠,连接CE .(1)如图1,当点D 在线段BC 上,如果90BAC ∠=︒,则BCE ∠=__度;(2)如图2,如果60BAC ∠=︒,求BCE ∠的度数是多少?(3)设BAC α∠=,BCE β∠=.①如图3,当点D 在线段BC 上移动,则α,β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②当点D 在直线BC 上移动,请直接写出α,β之样的数量关系,不用证明.23.(1)猜想:如图1,已知:在ABC 中,90BAC ∠=︒,AB AC =,直线m 经过点A ,BD ⊥直线m ,CE ⊥直线m ,垂足分别为点D 、E 试猜想DE 、BD 、CE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2)探究:如果三个角不是直角,那结论是否会成立呢?如图2,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ABC 中,AB AC =,D ,A 、E 三点都在直线m 上,并且有BDA AEC BAC α∠=∠=∠=(其中α为任意锐角或钝角)如果成立,请你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解决问题:如图3,F 是角平分线上的一点,且ABF 和ACF 均为等边三角形,D 、E 分别是直线m 上A 点左右两侧的动点D 、E 、A 互不重合,在运动过程中线段DE 的长度始终为n ,连接BD 、CE ,若BDA AEC BAC ∠=∠=∠,试判断DEF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4.如图,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点A ,B 都在格点上,点A 的坐标为(-1,4),点B 的坐标为(-3,2),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请你在网格中建立合适的平面直角坐标系;(2)在y 轴左侧找一格点C ,使△ABC 是以AB 为腰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则点C 的坐标为____,△ABC 的周长是 ;(3)在x 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ABP 的周长最小?若存在,请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5.如图,∠BAC =∠DAE =90°,AB =AC ,AD =AE ,BE 、CD 交于F .(1)求证:BE =CD ;(2)连接CE ,若BE =CE ,求证:从“①DE ⊥AC”、“②DE ∥AB”中选择一个填入(2)中,并完成证明26.已知:如图,在ABC 中,,90AC BC ACB =∠=︒,D 是AB 延长线上一点,过点C 作CE CD ⊥,使CE CD =,连结,BE DE .(1)求证:AD BE =.(2)求DBE ∠的度数.(3)连结AE ,若ADE 是等腰三角形,1AB =,求DE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解析:C【分析】根据勾股定理以及其逆定理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逐项分析即可得到问题答案.【详解】解:22242025+=A 正确,不符合题意;∵AC 22125+=BC 2234255=+==,∴22252025AC AB BC +=+==,∴△ACB 是直角三角形,∴∠CAB=90°,故选项B 正确,不符合题意;S △ABC 111442421345222=⨯-⨯⨯-⨯⨯-⨯⨯=,故选项C 错误,符合题意; 点A 到直线BC 的距离2552AC AB BC ===,故选项D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以及逆定理的运用,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长的平方.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a ,b ,斜边长为c ,那么 222+=a b c .熟记勾股定理的内容是解题得关键.2.D解析:D【分析】设∠ABC=∠C=2x ,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BDE=∠BDC=∠FDE=60°BD=DF ,BC=BE=EF ,在△BDC 中利用内角和定理列出方程,求出x 值,可得∠A ,再证明AF=EF ,从而可得AD =BC+BD .【详解】解:∵AB=AC ,BD 平分∠ABC ,设∠ABC=∠C=2x ,则∠A=180°-4x ,∴∠ABD=∠CBD=x ,第一次折叠,可得:∠BED=∠C=2x ,∠BDE=∠BDC ,第二次折叠,可得:∠BDE=∠FDE ,∠EFD=∠ABD=x ,∠BED=∠FED=∠C=2x ,∵∠BDE+∠BDC+∠FDE=180°,∴∠BDE=∠BDC=∠FDE=60°,∴x+2x+60°=180°,∴x=40°,即∠ABC=∠ACB=80°,∴∠A=20°,∴∠EFD=∠EDB=40°,∴∠AEF=∠EFD-∠A=20°,∴AF=EF=BE=BC ,∴AD=AF+FD=BC+BD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内角和,熟练掌握折叠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3.C解析:C【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逐一进行判断即可.【详解】①根据角平分线的判定可知①正确;②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②正确;③缺乏前提条件:在三角形内部,若不限制条件,到三角形三边距离相等的点有4个,故③错误;④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知④正确;⑤缺乏前提条件:在平面内,若不在平面内到三角形三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有无数个,故⑤错误,∴错误的有2个,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及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4.B解析:B【分析】根据三角形全等的性质、无理数的定义、勾股定理进行判断即可;【详解】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故(1)是假命题;零不是无理数,故(2)是假命题;()()222242214211n n n n n -+=++=+,故(3)是真命题; 根据题意可得,底边长为12246⨯÷=,则底边长的一半为623÷=,腰长为5=,故(4)是真命题;综上所述,真命题有2个;故答案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命题的真假判断,结合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无理数定义、勾股定理判断是解题的关键.5.C解析:C【分析】求出∠BCD=30°,根据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C=2,求出AB=4,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ABC 中,∠ACB=90°,∠A=30°,∴∠B=60°,∵CD是高,∴∠CDB=90°,∴∠BCD=30°,∵BD=1,∴BC=2BD=2,∵在△ACB中,∠ACB=90°,∠A=30°,∴AB=2BC=4,∴AD=AB-BD=4-1=3,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得出BC=2BD和AB=2BC,难度适中.6.A解析:A【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BAE=∠BEA,∠ADC=∠DAC,然后分别用外角的知识表示出这个关系,进而结合5∠DAE=2∠BAC可得出∠DAE的值.【详解】解:∵AC=DC,BA=BE,∴∠DAE+∠EAC=∠ADE=∠B+∠BAD①,∠EAD+∠BAD=∠AED=∠C+∠EAC②,①+②可得:∠DAE+∠EAC+∠EAD+∠BAD=∠B+∠BAD+∠C+∠EAC,整理,得∠DAE+∠BAC=180°﹣∠DAE,又5∠DAE=2∠BAC,设∠DAE=2x,则∠BAC=5x,上式即为2x+5x=180°-2x,解得:x=20°,即∠DAE=40°.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有一定的难度,解答本题需用到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7.D解析:D【分析】根据勾股定理逆定理判断即可;【详解】≠A不正确;≠B不正确;≠C不正确;=,故D正确;故答案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逆定理,准确计算是解题的关键.8.B解析:B【分析】根据中线的性质即可判断①;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AD=∠ACB,再用角平分线的定义推出②;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BC=∠DAC,再用外角的性质可判断③;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判断④.【详解】解:∵BE是中线,∴AE=CE,∴△ABE的面积=△BCE的面积,故①正确;∵AD为高,∴∠ADB=90°,∵∠BAC=90°,∴∠ABC+∠ACB=90°,∠ABC+∠BAD=90°,∴∠ACB=∠BAD,∵CF是∠ACB的平分线,∴∠ACB=2∠ACF,∴∠BAD=2∠ACF,即∠BAG=2∠ACF,故②正确;∵CF是角平分线,∴∠ACF=∠BCF,∵AD为高,∴∠ADC=90°,∵∠BAC=90°,∴∠ABC+∠ACB=90°,∠ACB+∠CAD=90°,∴∠ABC=∠CAD,∵∠AFG=∠ABC+∠BCF,∠AGF=∠CAD+∠ACF,∴∠AFG=∠AGF,故③正确;根据已知条件不能推出∠HBC=∠HCB,即不能推出BH=CH,故④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知识点,能综合运用定理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9.C解析:C【分析】①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①正确;②由题意可知∠EAD=∠FAD=30°,故此可知ED=12AD,DF=12AD,从而可证明②正确;③若DM平分∠EDF,则∠EDM=60°,从而得到∠ABC为等边三角形,条件不足,不能确定,故③错误;④连接BD、DC,然后证明△EBD≌△DFC,从而得到BE=FC,从而可证明④.【详解】解:如图所示:连接BD、DC.①∵AD平分∠BAC,DE⊥AB,DF⊥AC,∴ED=DF.∴①正确.②∵∠EAC=60°,AD平分∠BAC,∴∠EAD=∠FAD=30°.∵DE⊥AB,∴∠AED=90°.∵∠AED=90°,∠EAD=30°,∴ED=12AD.同理:DF=12 AD.∴DE+DF=AD.∴②正确.③由题意可知:∠EDA=∠ADF=60°.假设MD平分∠EDF,则∠ADM=30°.则∠EDM=60°,又∵∠E=∠BMD=90°,∴∠EBM=120°.∴∠ABC=60°.∵∠ABC是否等于60°不知道,∴不能判定MD平分∠EDF,故③错误.④∵DM 是BC 的垂直平分线,∴DB=DC .在Rt △BED 和Rt △CFD 中DE DF BD DC ⎧⎨⎩==, ∴Rt △BED ≌Rt △CFD .∴BE=FC .∴AB+AC=AE-BE+AF+FC又∵AE=AF ,BE=FC ,∴AB+AC=2AE .故④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角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掌握本题的辅助线的作法是解题的关键.10.B解析:B【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性质得到FAE FEA ∠=∠,即可得到AF=EF ,再根据BE ⊥AD ,得到90AEB =︒∠,再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得到ABE BEF ∠=∠,根据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得到BF=EF ,即可得解;【详解】∵AD 平分∠BAC ,EF //AC ,∴FAE FEA ∠=∠,∴AF=EF ,∵BE ⊥AD ,∴90FAE ABE ∠+=︒,90AEF BEF ∠+∠=︒, ∴ABE BEF ∠=∠, ∴BF=EF ,∴AF=BF ;故答案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准确分析证明是解题的关键. 11.D解析:D【分析】由作图可得:AD 平分,BAC ∠ 可判断A ,再求解1302DAC DAB BAC ∠=∠=∠=︒, 可得60,ADC ∠=︒ 可判断B ,再证明,DA DB = 可判断C ,过D 作DF AB ⊥于,F 再证明,DC DF = 再利用ACD ACD ABC ACD ABD S S SS S =+ ,可判断,D 从而可得答案. 【详解】解:90,30,C B ∠=︒∠=︒903060,BAC ∴∠=︒-︒=︒由作图可得:AD 平分,BAC ∠ 故A 不符合题意;1302DAC DAB BAC ∴∠=∠=∠=︒, 903060,ADC ∴∠=︒-︒=︒ 故B 不符合题意;30,DAB B ∠=∠=︒,DA DB ∴=D ∴在AB 的垂直平分线上,故C 不符合题意;过D 作DF AB ⊥于,F90,C AD ∠=︒平分,BAC ∠,DC DF ∴=30B ∠=︒,2,AB AC ∴=11,,22ACD ABD S AC CD S AB DF ∴== 121122ACDACD ABC ACD ABD AC CD SS S S S AC CD AB DF ∴==++ 1.233AC AC AC AC AB AC AC AC ====++ 故D 符合题意; 故选:.D【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作图,角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2.A解析:A【分析】过点A 作AM ⊥CD 于M ,AN ⊥BE 于N ,过点C 作CH ⊥BE 于H ,证明△ADC ≌△ABE ,可判断①,再证明AM =AN ,结合AM ⊥CD 于M ,AN ⊥BE 于N ,可判断②,证明∠ACF +∠BEC +∠ACE =120°,结合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可判断③,证明∠FAN =∠FCH =30°, 利用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勾股定理可得: 33,,22AN AF HC FC == 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判断④.【详解】解:过点A 作AM ⊥CD 于M ,AN ⊥BE 于N ,过点C 作CH ⊥BE 于H ,∵△ABD ,△ACE 都是等边三角形,∴AD =AB ,AE =AC ,∠DAB =∠EAC =60°,∴∠DAC =∠BAE .在△ADC 和△ABE 中,AD AB DAC BAE AC AE =⎧⎪∠=∠⎨⎪=⎩,∴△ADC ≌△ABE (SAS ),∴CD =BE ,∠AEB =∠ACD ,故①正确∵△ADC ≌△ABE ,∴AM =AN .∵AM ⊥CD 于M ,AN ⊥BE 于N ,∴AF 平分∠DFE ,故②正确.∵∠AEB =∠ACD ,∴∠AEC +∠ACE =120°=∠AEB +∠BEC +∠ACE ,∴∠ACF +∠BEC +∠ACE =120°,∴∠BFC =∠ACF +∠BEC +∠ACE =120°,故③正确,∴∠DFE =120°, ∴∠DFA =∠EFA =60°=∠CFE .∵AN ⊥BE ,CH ⊥EF ,∴∠FAN =∠FCH =30°,∴22222,3,2,3,AF FN AN AF FN FN FC FH HC FC FH FH ==-===-=∴,,22AN AF HC FC ==∴12.12AEF EFC EF AN AF S AN AF S CH FC EF CH ⨯⨯====⨯⨯故④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3.【分析】连接PBPC 过P 作PH ⊥AC 垂足为H 设PF=x 求出CD 的长从而算出△ABC 的面积再根据S △ABC=S △ABP+S △ACP+S △BCP=求出x 值可得结果【详解】解:连接PBPC 过P 作PH ⊥AC解析:167【分析】连接PB ,PC ,过P 作PH ⊥AC ,垂足为H ,设PF=x ,求出CD 的长,从而算出△ABC 的面积,再根据S △ABC =S △ABP +S △ACP +S △BCP =21x ,求出x 值,可得结果.【详解】解:连接PB ,PC ,过P 作PH ⊥AC ,垂足为H ,∵AP 平分∠BAC ,∴PF=PH ,设PF=x ,则PH=x ,PG=2x ,∵CA=CB=10,CD 是AB 中线,AB=12,∴AD=BD=6,则=8,∴S △ABC =12AB CD ⨯⨯=48, 又S △ABC =S △ABP +S △ACP +S △BCP =()12AB PF AC PH BC PG ⨯⋅+⋅+⋅ =()11210202x x x ⨯++ =21x=48解得:x=167, 即PG=167, 故答案为:167.【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的面积,解题的关键是利用△ABC 的面积列出方程.14.【分析】首先求出S1S2S3…探究规律后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如图过点B 作BE ⊥AC1于点E ∵△ABC1是等边三角形AB=AC1=BC1=1∴AE=∴∴由题意可知=…所以∵∴故答案为:【点睛】本题 解析:38 34(1)n n + 【分析】首先求出S 1,S 2,S 3,…,探究规律后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如图,过点B 作BE ⊥AC 1于点E ,∵△ABC1是等边三角形,AB=AC1=BC1=1∴AE=12, ∴22221312BE AB AE ⎛⎫=-=-= ⎪⎝⎭∴1113312AC B S ∆=⨯=由题意可知,11111111122B C D AC B AC B S S S S ∆∆∆====133248⨯=, 222211121233B C D AC B AC B S S S S ∆∆∆===, 333321131344B C D AC B AC B S S S S ∆∆∆===, …,所以111n AC B n S S n ∆=+, ∵111331224AC B S ∆=⨯⨯=, ∴3n n S =. 故答案为:3,3n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方法,学会利用规律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5.3600【分析】连接AC 根据勾股定理的性质计算得AC ;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推导得计算得从而得四边形面积;结合草坪每平方米100元通过计算即可得到答案【详解】如图连接AC ∵∴∵∴∴∴∴四边形面积为:∵解析:3600【分析】连接AC ,根据勾股定理的性质,计算得AC 、ABC S ;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推导得90ACD ∠=︒,计算得ACD S,从而得四边形ABCD 面积;结合草坪每平方米100元,通过计算即可得到答案.【详解】如图,连接AC∵3m AB =,4m BC =,90B ∠=︒∴225AC AB BC m =+=,2162ABC S AB BC m =⨯=△ ∵12m CD =,13m DA =∴22222512169DA AC CD =+=+=∴90ACD ∠=︒∴21302ACD S AC CD m =⨯=△ ∴四边形ABCD 面积为:236ABC ACD S S m +=△△∵草坪每平方米100元∴铺满这块空地需花:361003600⨯=元,故答案为:3600.【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逆定理,从而完成求解.16.3【分析】如图过作于连接先说明平分当时可得可得所以当三点共线时此时最短再求解结合从而可得答案【详解】解:如图过作于连接分别平分平分当时则所以当三点共线时此时最短分别平分即的最小值是故答案为:【点睛】 解析:3【分析】如图,过D 作DP AB ⊥于,P 连接,BD 先说明BD 平分,ABC ∠ 当DE BC ⊥时,可得,DP DE = 可得,CD DE CD DP +=+ 所以当,,C D P 三点共线时,,CD DP CP += 此时最短,再求解30ABC ∠=︒,结合,CP AB ⊥ 从而可得答案. 【详解】解:如图,过D 作DP AB ⊥于,P 连接,BD,AD DC 分别平分,BAC ACB ∠∠,BD ∴平分,ABC ∠当DE BC ⊥时,则,DP DE =,CD DE CD DP ∴+=+所以当,,C D P 三点共线时,,CD DP CP += 此时最短,105ADC ∠=︒,18010575DAC DCA ∴∠+∠=︒-︒=︒,,AD DC 分别平分,BAC ACB ∠∠,()2150,BAC BCA DAC DCA ∴∠+∠=∠+∠=︒18015030ABC ∴∠=︒-︒=︒,,CP AB ⊥116322CP BC ∴==⨯=, 即CD DE +的最小值是3,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性质,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垂线段最短,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7.22【分析】根据题意可得MN 为AB 的垂直平分线故即可求解【详解】解:根据题意可得MN 为AB 的垂直平分线∴∴的周长为故答案为:22【点睛】本题考查尺规作图-线段垂直平分线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MN 为 解析:22【分析】根据题意可得MN 为AB 的垂直平分线,故AD BD =,即可求解.【详解】解:根据题意可得MN 为AB 的垂直平分线,∴AD BD =,∴ABC 的周长为22AC AB BC AC CD BD AB AC CD AD AB ++=+++=+++=,故答案为:22.【点睛】 本题考查尺规作图-线段垂直平分线、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MN 为AB 的垂直平分线是解题的关键.18.【分析】根据等边对等角和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列出等式整理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根据题意:在△ABC 中AB=AC ∴∠B=∠C ∵AE=AD ∴∠ADE=∠AED ∴∠B+∠α-∠EDC=∠C+∠EDC 化简可得 解析:12α 【分析】根据等边对等角,和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列出等式整理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根据题意:在△ABC 中,AB=AC ,∴∠B=∠C,∵AE=AD,∴∠ADE=∠AED,∴∠B+∠α-∠EDC=∠C+∠EDC,化简可得:∠α=2∠EDC,∴∠EDC=12α,故答案为:12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外角定理,关键是熟悉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知识点.19.【分析】已知AB=A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的度数再求出∠DAC 的度数然后根据30°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得BD的长再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到CD的长即可求得BC的长【详解】∵AB=AC∠C=30°解析:12【分析】已知AB=A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的度数,再求出∠DAC的度数,然后根据30°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得BD的长,再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到CD的长,即可求得BC的长.【详解】∵AB=AC,∠C=30°,∴∠B=∠C=30°,∴∠BAC=120°,∵AB⊥AD,AD=4,∴∠BAD=90°,BD=2AD=8,∴∠DAC=120°-90°=30°,∴∠DAC =∠C=30°,∴AD=CD=4,∴CB=DB+CD=12故答案为:12【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及30°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30°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0.33°【分析】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再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求解即可;【详解】∵在中∴∵的垂直平分线交点垂足为点∴AE=BE∴∴;故答案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垂直平分线的性解析:33°【分析】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71ABC C ∠=∠=︒,再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求解即可;【详解】∵在ABC 中,AB AC =,38A ∠=︒,∴71ABC C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C 点E ,垂足为点D ,∴AE=BE ,∴38A ABE ∠=∠=︒,∴713833EBC ∠=︒-︒=︒;故答案是3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准确计算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画图见解析【分析】先作E 点关于直线BC 的对称点1,E 则1,ME ME = 再连接1,FE 交BC 于,M 从而可得到EFM △的周长最短.【详解】解:如图,EFM △是所求作的周长最小的三角形,【点睛】本题考查的轴对称的性质,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掌握利用轴对称的性质求解两条线段的和的最小值是解题的关键.22.(1)90;(2)120°;(3)①180αβ+=︒;见解析;②180αβ+=︒或αβ=【分析】(1)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C =∠ACB =45°,由“SAS ”可证△BAD ≌△CAE ,可得∠ABC =∠ACE =45°,可求∠BCE 的度数;(2)由条件可得△ABC 为等边三角形,由“SAS ”可证△ABD ≌△ACE 得出∠ABD =∠ACE =60°,则可得出结论;(3)①由“SAS ”可证△ABD ≌△ACE 得出∠ABD =∠ACE ,再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得出结论;②分两种情况画出图形,由“SAS ”可证△ABD ≌△ACE 得出∠ABD =∠ACE ,再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AB =AC ,∠BAC =90°,∴∠ABC =∠ACB =45°,∵∠DAE =∠BAC ,∴∠BAD =∠CAE ,且AB =AC ,AD =AE ,∴△BAD ≌△CAE (SAS )∴∠ABC =∠ACE =45°,∴∠BCE =∠ACB +∠ACE =90°,故答案为:90;(2)∵∠BAC =60°,AB =AC ,∴△ABC 为等边三角形,∴∠ABD =∠ACB =60°,∵∠BAC =∠DAE ,∴∠BAD =∠CAE ,在△ABD 和△ACE 中,∵∠BAD =∠CAE ,且AB =AC ,AD =AE ,∴△ABD ≌△ACE (SAS ),∴∠ABD =∠ACE =60°,∴∠BCE =∠ACE +∠ACB =60°+60°=120°,故答案为:120.(3)①α+β=180°,理由:∵∠BAC =∠DAE ,∴∠BAC ﹣∠DAC =∠DAE ﹣∠DAC .即∠BAD =∠CAE .在△ABD 与△ACE 中,AB AC BAD CAE AD AE =⎧⎪∠=∠⎨⎪=⎩,∴△ABD ≌△ACE (SAS ),∴∠B =∠ACE .∴∠B +∠ACB =∠ACE +∠ACB .∵∠ACE +∠ACB =β,∴∠B +∠ACB =β,∵α+∠B +∠ACB =180°,∴α+β=180°.②如图1:当点D 在射线BC 上时,α+β=180°,连接CE ,∵∠BAC =∠DAE ,∴∠BAD =∠CAE ,在△ABD 和△ACE 中,AB AC BAD CAE AD AE =⎧⎪∠=∠⎨⎪=⎩,∴△ABD ≌△ACE (SAS ),∴∠ABD =∠ACE ,在△ABC 中,∠BAC +∠B +∠ACB =180°,∴∠BAC +∠ACE +∠ACB =∠BAC +∠BCE =180°,即:∠BCE +∠BAC =180°,∴α+β=180°,如图2:当点D 在射线BC 的反向延长线上时,α=β.连接BE ,∵∠BAC =∠DAE ,∴∠BAD =∠CAE ,且AB =AC ,AD =AE ,∴△ABD ≌△ACE (SAS ),∴∠ABD =∠ACE ,∴∠ABD =∠ACE =∠ACB +∠BCE ,∴∠ABD +∠ABC =∠ACE +∠ABC =∠ACB +∠BCE +∠ABC =180°,∵∠BAC =180°﹣∠ABC ﹣∠ACB ,∴∠BAC =∠BCE .∴α=β;综上所述:点D 在直线BC 上移动,α+β=180°或α=β.【点睛】此题是三角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证明△ABD ≌△ACE 是解本题的关键.23.(1)DE BD CE =+;(2)成立,见解析;(3)等边三角形,见解析【分析】(1)根据垂直的定义得到90BAD CAE ∠+∠=︒,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得到ABD CAE ∠=∠,再证明()ADB CEA AAS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解; (2)根据条件证明()BAD ACE AAS ≌即可得解;(3)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证明即可;【详解】解:(1)DE BD CE =+,理由:∵90BAC ∠=︒,∴90BAD CAE ∠+∠=︒,∵BD m ⊥,CE m ⊥,∴90ADB CEA ∠=∠=︒,∴90BAD ABD ∠+∠=︒,∴ABD CAE ∠=∠,在ADB △和CEA 中,90ADB CEA ABD CAE AB AC ∠=∠=︒⎧⎪∠=∠⎨⎪=⎩,∴()ADB CEA AAS ≌△△, ∴BD AE =,AD CE =,∴DE AD AE BD CE =+=+,故答案为DE BD CE =+;(2)结论DE BD CE =+成立;理由如下:∵BAD CAE 180BAC ∠∠∠+=︒-,BAD ABD 180ADB ∠∠∠+=︒-,90BAD ABD ∠+∠=︒,∴ABD CAE ∠=∠, 在BAD 和ACE 中,ABD CAE ADB CEA AB AC α∠=∠⎧⎪∠=∠=⎨⎪=⎩,∴()BAD ACE AAS ≌,∴BD AE =,AD CE =,∴DE DA AE BD CE =+=+;(3)DFE △为等边三角形,理由:由(2)得,BAD ACE ≌△△,∴BD AE =,ABD CAE ∠=∠,∴ABD FBA CAE FAC ∠+∠=∠+,即FBD FAE ∠=∠,在FBD 和FAE 中,FB FA FBD FAE BD AE =⎧⎪∠=∠⎨⎪=⎩,∴()FBD FAE SAS ≌,∴FD FE =,BFD AFE ∠=∠,∴60DFE DFA AFE DFA BFD ∠=∠+∠=∠+∠=︒, ∴DFE 为等边三角形.【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综合,结合三角形全等证明、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是解题的关键. 24.(1)图见解析;(2)(-1,0),442+;(3)P 7(,0)3-. 【分析】(1)根据AB 坐标可知,A 点向右1个单位,向下4个单位即是原点(0,0),由此即可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2)由网格的特点易得点,再根据勾股定理可求AB 边长为22,进而即可得出答案, (3)作点B 关于x 轴的对称点B ′,连接AB ′,交x 轴于点P ,则点P 即所求,再利用一次函数与直线交点求法求出交点P .【详解】解:(1)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2)如图,当在y 轴左侧点C (-1,0)时,△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此时222222AB BC ==+=故△ABC 的周长为42222442BC AB BC ++=+=+故填:(-1,0),442+;(3)如图,作点(3,2)B -关于x 轴的对称点(3,2)B '--,连接AB ′,交x 轴于点P ,则点P 即所求,设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kx +b ,将A (−1,4),B ′(−3,−2)代入得423k b k b=-+⎧⎨-=-+⎩, 解得37k b =⎧⎨=⎩, ∴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3x +7. 将y =0代入得,73x =-, ∴0()7,3P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应用,勾股定理,轴对称与线段最小值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5.(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根据“SAS”证明△BAE ≌△CAD ,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答即可;(2)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可知CA 垂直平分DE ,进而可证明结论成立.【详解】证明:(1)∵∠BAC =∠DAE =90°,∴∠DAE +∠DAB =∠BAC +∠DAB ,即∠BAE =∠CAD ,在△BAE 与△CAD 中, AD AE CAD BAE AB AC =⎧⎪∠=∠⎨⎪=⎩,∴△BAE ≌△CAD (SAS ),∴BE =CD ;(2)∵BE =CD ,BE =CE ,∴CE =CD ,又∵AD =AE ,∴CA 垂直平分DE ,∴DE ⊥AC (可得①),又∵∠BAC =90°,∴DE//AB (可得②).【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即SSS 、SAS 、ASA 、AAS 和HL )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也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平行线的判定等知识.26.(1)见解析;(2)90°;(35【分析】(1)用SAS 证明△ACD ≌△BCE ,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EBC=∠BAC=45°,可得∠DBE ;(3)分DA=DE ,DA=AE ,DE=AE ,三种情况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解.【详解】解:(1)∵CE ⊥CD ,∴∠DCE=90°=∠ACB ,∴∠ACB+∠BCD=∠DCE+∠BCD ,即∠ACD=∠ECB ,∴在△ACD 和△BCE 中,AC BC ACD ECB CD CE =⎧⎪∠=∠⎨⎪=⎩,∴△ACD ≌△BCE (SAS ),∴AD=BE ;(2)由(1)可知:△ACD ≌△BCE ,∴∠EBC=∠BAC=45°,∴∠DBE=180°-∠EBC-∠ABC=90°;(3)∵△ADE 是等腰三角形,若DA=DE ,则∠DAE=∠DEA ,∵∠DAC=∠DEC ,∴∠CAE=∠CEA ,∴AC=EC ,∵AC≠EC ,∴DA≠DE ;若DA=AE ,∵∠EBA=90°,∴AE>BE,∵△ACD≌△BCE,∴AD=BE,∴AE≠AD;若DE=AE,∵EB⊥AD,AE=DE,∴B是AD中点,∴AD=2AB=2BD=1,∵△ACD≌△BCE,∴BE=AD=2,由(2)可知:∠DBE=90°,∴DE=225+=;BE DB综上:DE的值为5.【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注意分类讨论,灵活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含期中期末试题,共7套)第十六章达标检测卷(100分 90分钟)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5分)1…………………( )222.( )3=2.…( )413…( )5都不是最简二次根式.( )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6.当78.a 9.当101112131415.x 16(A )17.若x<y<0………………………()(A)2x(B)2y(C)-2x(D)-2y18.若0<x<1………………………()(A)2x(B)-2x(C)-2x(D)2x19(a<0)得………………………………………………………………()(A(B(C(D20.当a<0,b<0时,-a+b可变形为………………………………………()(A)2(B)-2(C)2(D)2四、计算题:(每小题6分,共24分)21.;2223)÷)(a≠b).24五、求值:25.已知x26.当x=六、解答题:(共20分)+…).27.(8分)计算(+1)28参考答案(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5分)1、|-2|=2.【答案】×.2、2).【答案】×.3、=|x -1|,2=x -1(x ≥1).两式相等,必须x ≥1.但等式左边x 可取任何数.【答案】×.4、【提示】13【答案】√.5是最简二次根式.【答案】×.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6、7、89、x -410、11、12、13、(7-14、【答案】40.0时,x+1=0,y-3=0.15、【提示】∵34,∴_______<8__________.[4,5].由于84与5之间,则其整数部分x=?小数部分y=?[x=4,y=4【答案】5.【点评】求二次根式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时,先要对无理数进行估算.在明确了二次根式的取值范围后,其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就不难确定了.(三)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6、【答案】D.【点评】本题考查积的算术平方根性质成立的条件,(A)、(C)不正确是因为只考虑了其中一个算术平方根的意义.17、【提示】∵x<y<0,∴x-y<0,x+y<0.∴|x-y|=y-x.18、19、20、21、【解】原式=2-2=5-3-2=6- 22、【提示】先分别分母有理化,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431.23、【提示】先将除法转化为乘法,再用乘法分配律展开,最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解】原式=(a abmnm ·221a b=21b 1mab+22n ma b =21b -1ab +221a b=2221a ab a b -+. 24、【提示】本题应先将两个括号内的分式分别通分,然后分解因式并约分.25、26、∴ x 2=1x.当x=1=-1【点评】本题如果将前两个“分式”分拆成两个“分式”=-1)x1x.六、解答题:(共22分)27、(8分)28、(14分)又∵∴ 原式=x y y x +-y x x y +=2x y 当x =14,y =12时, 原式=21412=2.【点评】解本题的关键是利用二次根式的意义求出x 的值,进而求出y 的值.第十七章达标检测卷(120分 12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长的平方是( ) A .25B .14C .7D .7或252.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长是另一条直角边长的13,斜边长为10,则它的面积为( ) A.10 B.15 C.20 D.303. 如图,已知正方形B 的面积为144,正方形C 的面积为169,那么正方形A 的面积是( ) A.313 B.144 C.169 D.25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已知c b a ,,是三角形的三边,则222c b a =+ B.在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C.在Rt △ABC 中,90C ︒∠=,所以222c b a =+ D.在Rt △ABC 中,90B ︒∠=,所以222c b a =+5.如果将长为6 cm,宽为5 cm 的长方形纸片折叠一次,那么这条折痕的长不可能是( ) A.8 cm B.52cm C.5.5 cm D.1 cm6.在Rt △ABC 中,∠C=90°,AC=9,BC=12,则点C 到AB 的距离是( )ABC第3题图A.365B.1225 C.94D.3347. 如图,在△ABC 中,∠C=90°,AC=2,点D 在BC 上, ∠ADC=2∠B ,AD=5,则BC 的长为( ) A.3-1 B.3+1 C.5-1 D.5+18. 如图,一圆柱高8 cm ,底面半径为π6cm ,一只蚂蚁从点爬到点处吃食,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 )cm.A.6B.8C.10D.129.三角形三边长分别是6,8,10,则它的最短边上的高为( ) A.6 B.14C.2D.810.如图,将长方形纸片ABCD 折叠,使边DC 落在对角线AC 上,折痕为CE,且D 点落在对角线上D'处.若AB=3,AD=4,则ED 的长为( )A. B.3 C.1 D.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 11. 在△中,cm ,cm ,⊥于点,则_______.12.在△中,若三边长分别为9、12、15,则以两个这样的三角形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为__________.13.如果一梯子底端离建筑物9 m 远,那么15 m 长的梯子可达到建筑物的高度是_______m.14.三角形一边长为10,另两边长是方程x 2-14x+48=0的两实根,则这是一个________三角形,面积为________. 15. 如图,从点A(0,2)发出的一束光,经x 轴反射,过点B(4,3),则这束光从点A 到点B 所经过路径的长为__________.三、解答题(共7题,共70分)16. (6分)如图,台风过后,一希望小学的旗杆在某处断裂,旗杆顶部落在离旗杆底部8米处,已知旗杆原长16米,你能求出旗杆在离底部多少米的位置断裂吗?17.(8分)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点C在FD的延长线上,AB∥CF,∠F=∠ACB=90°,∠E=45°,∠A=60°,AC=10,试求CD的长.18.(8分)如图,小丽想知道自家门前小河的宽度,于是她按以下办法测出了如下数据:小丽在河岸边选取点A,在点A的对岸选取一个参照点C,测得∠CAD=30°;小丽沿河岸向前走30 m选取点B,并测得∠CBD=60°.请根据以上数据,用你所学的数学知识,帮小丽计算小河的宽度.19.(10分)如图,折叠长方形的一边,使点落在边上的点处,cm,cm,求:(1)的长;(2)的长.20.(12分)如图,将竖直放置的长方形砖块ABCD推倒至长方形A'B'C'D'的位置,长方形ABCD的长和宽分别为a,b,AC的长为c.(1)你能用只含a,b的代数式表示S△ABC,S△C'A'D'和S直角梯形A'D'BA吗?能用只含c的代数式表示S△ACA'吗?(2)利用(1)的结论,你能验证勾股定理吗?21.(12分)如图,要在木里县某林场东西方向的两地之间修一条公路MN,已知点C周围200 m范围内为原始森林保护区,在MN上的点A处测得C在A的北偏东45°方向上,从A向东走600 m到达B处,测得C在点B的北偏西60°方向上.(1)MN是否穿过原始森林保护区?为什么?(参考数据:≈1.732)(2)若修路工程顺利进行,要使修路工程比原计划提前5天完成,需将原定的工作效率提高25%,则原计划完成这项工程需要多少天?22.(14分)如图,将长方形OABC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0,4),点C的坐标为(m,0)(m>0),点D(m,1)在BC上,将长方形OABC沿AD折叠压平,使点B落在坐标平面内,设点B的对应点为点E.(1)当m=3时,点B的坐标为_________,点E的坐标为_________;(2)随着m的变化,试探索:点E能否恰好落在x轴上?若能,请求出m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一、1.C2.B3.A4.A5.A6.C7.C8.D9.D10.A二、11.37012.直角;24 分析:解方程得x 1=6,x 2=8.∵2212x x =36+64=100=102,∴这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从而求出面积.13.43 cm 分析:过点A 作AE ⊥BC 于点E,AF ⊥CD 交CD 的延长线于点F.易得△ABE ≌△ADF,所以AE=AF,进一步证明四边形AECF 是正方形,且正方形AECF 与四边形ABCD 的面积相等,则AE=24=26(cm),所以AC=2AE=2×26=43(cm).14.略15. 分析:如图,设这一束光与x 轴交于点C,作点B 关于x 轴的对称点B',过B'作B'D ⊥y 轴于点D,连接B'C.易知A,C,B'这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再由轴对称的性质知B'C=BC,则AC+CB=AC+CB'=AB'.由题意得AD=5,B'D=4,由勾股定理,得AB'=.所以AC+CB=.三、16.解:如图,过点A作AD⊥BC于点D.在Rt△ABD中,由勾股定理得AD2=AB2-BD2.在Rt△ACD中,由勾股定理得AD2=AC2-CD2.所以AB2-BD2=AC2-CD2.设BD=x,则82-x2=62-(7-x)2,解得x=5.5,即BD=5.5.所以AD==≈5.8.所以S△ABC=·BC·AD≈×7×5.8=20.3≈20.17.解:如图,过B点作BM⊥FD于点M.在△ACB中,∵∠ACB=90°,∠A=60°,∴∠ABC=30°,∴AB=2AC=20,∴BC===10 .∵AB∥CF,∴∠BCM=∠ABC=30°,∴BM=BC=5,∴CM===15.在△EFD中,∵∠F=90°,∠E=45°,∴∠EDF=45°,∴MD=BM=5,∴CD=CM-MD=15-5.18.解:过点C作CE⊥AD于点E,由题意得AB=30m,∠CAD=30°,∠CBD=60°,故可得∠ACB=∠CAB=∠BCE=30°,即可得AB=BC=30 m,∴BE=15 m.在Rt△BCE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CE===15(m).答:小丽自家门前小河的宽度为15m.19.略20.解:(1)易知△ABC,△C'A'D'和△ACA'都是直角三角形,所以S△ABC=ab,S△C'A'D'=ab,S直角梯形A'D'BA=(a+b)(a+b)= (a+b)2,S△ACA'=c2.(2)由题意可知S△ACA'=S直角梯形-S△ABC-S△C'A'D'=(a+b)2-ab-ab=(a2+b2),而S△ACA'=c2.所以A'D'BAa2+b2=c2.21.解:(1)MN不会穿过原始森林保护区.理由如下:过点C作CH⊥AB于点H.设CH=x m.由题意知∠EAC=45°,∠FBC=60°,则∠CAH=45°,∠CBA=30°.在Rt△ACH中,AH=CH=x m,在Rt△HBC中,BC=2x m.由勾股定理,得HB==x m.∵AH+HB=AB=600 m,∴x+x=600.解得x=≈220>200.∴MN不会穿过原始森林保护区.(2)设原计划完成这项工程需要y天,则实际完成这项工程需要(y-5)天.根据题意,得=(1+25%)×.解得y=25.经检验,y=25是原方程的根.∴原计划完成这项工程需要25天.22.解:(1)(3,4);(0,1)(2)点E能恰好落在x轴上.理由如下:∵四边形OABC为长方形,∴BC=OA=4,∠AOC=∠DCE=90°,由折叠的性质可得DE=BD=BC-CD=4-1=3,AE=AB=OC=m.如图,假设点E恰好落在x轴上.在Rt△CDE中,由勾股定理可得EC===2,则有OE=OC-CE=m-2.在Rt△AOE中,OA2+OE2=AE2,即42+(m-2)2=m2,解得m=3.第十八章达标检测卷(120分12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不能判定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的题设是()(A)AB平行且等于CD (B)∠A=∠C,∠B=∠D(C)AB=AD,BC=CD (D)AB=CD,AD=BC2.正方形具有而菱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A)四条边相等(B)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C)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D)对角线相等3、顺次连结任意四边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一定是()A、平行四边形B、矩形C、菱形D、正方形4.正多边形的一个内角是120°,则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为()A.4B.8C.6D.125.如图,□ABCD中,∠C=108°,BE平分∠ABC,则∠ABE等于( )A.18°B.36°C.72°D.108°6.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A、有两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B、对角线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C、四个角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D、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7.从一个n边形的同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与其余各顶点,若把这个多边形分割成6个三角形,则n 的值是()A.6B.7C.8D.98.菱形的周长是它的高的倍,则菱形中较大的一个角是()A.100°B.120°C.135°D.150°9.如图,菱形ABCD中,AB=5,∠BCD=120°,则对角线AC的长是()A.20B.15C.10D.510.如图,梯形ABCD中,AB∥CD,点E,F,G分别是BD,AC,DC的中点.已知两底之差是6,两腰之和是12,则△EFG 的周长是()A.8B.9C.10D.12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4分)11、菱形ABCD的周长为36,其相邻两内角的度数比为1:5,则此菱形的面积为_________。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单元测试题(答案及解析)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测试题一.选择题(共10小题)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80°,则它顶角的度数是()A.80°B.80°或20°C.80°或50°D.20°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6,则它的周长为()A.9 B.12 C.15 D.12或153.如图,△ABC中,D为AB上一点,E为BC上一点,且AC=CD=BD=BE,∠A=50°,则∠CDE的度数为()A.50°B.51°C.51.5°D.52.5°4.一个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4cm,另一边长为5cm,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A.13cm B.14cm C.13cm或14cm D.以上都不对5.如图,在△PAB中,PA=PB,M,N,K分别是PA,PB,AB上的点,且AM=BK,BN=AK,若∠MKN=44°,则∠P的度数为()A.44°B.66°C.88°D.92°6.如图所示,底边BC为2,顶角A为120°的等腰△ABC中,DE垂直平分AB于D,则△ACE的周长为()A.2+2B.2+C.4 D.37.如图,∠B=∠C,∠1=∠3,则∠1与∠2之间的关系是()A.∠1=2∠2 B.3∠1﹣∠2=180°C.∠1+3∠2=180° D.2∠1+∠2=180°8.如图在等腰△ABC中,其中AB=AC,∠A=40°,P是△ABC内一点,且∠1=∠2,则∠BPC等于()A.110°B.120°C.130°D.140°9.如图,在△ABC中,AB=AC,BD=CE,BE=CF,若∠A=50°,则∠DEF=()A.55°B.60°C.65°D.70°10.如图所示,在△ABC中,已知点D,E,F分别为边BC,AD,CE的中点,且S△ABC=4cm²,则S阴影等于()A.2cm²B.1cm²C.cm²D.cm²二.填空题(共5小题)11.等边三角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它有______条对称轴.12.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48°,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的度数为______.13.在等腰△ABC中,AB=AC,AC腰上的中线BD将三角形周长分为15和21两部分,则这个三角形的底边长为______.14.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70°,它一腰上的高与底边所夹的度数为______.15.如图,已知:∠MON=30°,点A1、A2、A3 在射线ON上,点B1、B2、B3…在射线OM上,△A1B1A2、△A2B2A3、△A3B3A4…均为等边三角形,若OA1=a,则△A6B6A7的边长为______.三.解答题(共8小题)16.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AE⊥BE于点E,且BE=.求证:AB平分∠EAD.17.如图,已知AC⊥BC,BD⊥AD,AC与BD交于O,AC=BD.求证:△OAB是等腰三角形.18.如图,已知△ABC中,AB=BD=DC,∠ABC=105°,求∠A,∠C度数.19.如图,在△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N,交BC的延长线于点M,若∠A=40°.(1)求∠NMB的度数;(2)如果将(1)中∠A的度数改为70°,其余条件不变,再求∠NMB的度数;(3)你发现∠A与∠NMB有什么关系,试证明之.20.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BD⊥AD,垂足为D,过D作DE∥AC,交AB于E.求证:△BDE是等腰三角形.21.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点D是BC的中点,DE⊥AB于点E,DF ⊥AC于点F.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22.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BE⊥AC于点E.求证:∠CBE=∠BAD.23.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上任意一点,过D分别向AB,AC引垂线,垂足分别为E,F,CG是AB边上的高.(1)当D点在BC的什么位置时,DE=DF?并证明.(2)DE,DF,CG的长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3)若D在底边BC的延长线上,(2)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不成立,又存在怎样的关系?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测试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80°,则它顶角的度数是()【解答】解:①80°角是顶角时,三角形的顶角为80°,②80°角是底角时,顶角为180°﹣80°×2=20°,综上所述,该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为80°或20°.故选B.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8,则它的周长为()A.12 B.16 C.20 D.16或20【解答】解:①当4为腰时,4+4=8,故此种情况不存在;②当8为腰时,8﹣4<8<8+4,符合题意.故此三角形的周长=8+8+4=20.故选C.3.如图,△ABC中,D为AB上一点,E为BC上一点,且AC=CD=BD=BE,∠A=50°,则∠CDE的度数为()A.50°B.51°C.51.5°D.52.5°【解答】解:∵AC=CD=BD=BE,∠A=50°,∴∠A=∠CDA=50°,∠B=∠DCB,∠BDE=∠BED,∵∠B+∠DCB=∠CDA=50°,∴∠B=25°,∵∠B+∠EDB+∠DEB=180°,∴∠BDE=∠BED=(180°﹣25°)=77.5°,∴∠CDE=180°﹣∠CDA﹣∠EDB=180°﹣50°﹣77.5°=52.5°,故选D.4.一个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4cm,另一边长为5cm,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A.13cm B.14cm C.13cm或14cm D.以上都不对【解答】解:当4cm为等腰三角形的腰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是4cm,4cm,5cm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周长为13cm;当5cm为等腰三角形的腰时,三边分别是,5cm,5cm,4cm,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周长为14cm,故选C5.如图,在△PAB中,PA=PB,M,N,K分别是PA,PB,AB上的点,且AM=BK,BN=AK,若∠MKN=44°,则∠P的度数为()A.44°B.66°C.88°D.92°【解答】解:∵PA=PB,∴∠A=∠B,在△AMK和△BKN中,∴△AMK≌△BKN,∴∠AMK=∠BKN,∵∠MKB=∠MKN+∠NKB=∠A+∠AMK,∴∠A=∠MKN=44°,∴∠P=180°﹣∠A﹣∠B=92°,故选:D.6.如图所示,底边BC为2,顶角A为120°的等腰△ABC中,DE垂直平分AB于D,则△ACE的周长为()A.2+2B.2+C.4 D.3【解答】解:过A作AF⊥BC于F,∵AB=AC,∠A=120°,∴∠B=∠C=30°,∴AB=AC=2,∵DE垂直平分AB,∴BE=AE,∴AE+CE=BC=2,∴△ACE的周长=AC+AE+CE=AC+BC=2+2,故选:A.7.如图,∠B=∠C,∠1=∠3,则∠1与∠2之间的关系是()A.∠1=2∠2 B.3∠1﹣∠2=180°C.∠1+3∠2=180° D.2∠1+∠2=180°【解答】解:∵∠1=∠3,∠B=∠C,∠1+∠B+∠3=180°,∴2∠1+∠C=180°,∴2∠1+∠1﹣∠2=180°,∴3∠1﹣∠2=180°.故选B.8.如图在等腰△ABC中,其中AB=AC,∠A=40°,P是△ABC内一点,且∠1=∠2,则∠BPC等于()A.110°B.120°C.130°D.140°【解答】解:∵∠A=40°,∴∠ACB+∠ABC=180°﹣40°=140°,又∵∠ABC=∠ACB,∠1=∠2,∴∠PBA=∠PCB,∴∠1+∠ABP=∠PCB+∠2=140°×=70°,∴∠BPC=180°﹣70°=110°.故选A.9.如图,在△ABC中,AB=AC,BD=CE,BE=CF,若∠A=50°,则∠DEF=()A.55°B.60°C.65°D.70°【解答】解:∵AB=AC,∴∠B=∠C,在△DBE和△ECF中,∴△DBE≌△ECF(SAS),∴∠EFC=∠DEB,∵∠A=50°,∴∠C=(180°﹣50°)÷2=65°,∴∠CFE+∠FEC=180°﹣65°=115°,∴∠DEB+∠FEC=115°,∴∠DEF=180°﹣115°=65°.故选:C.10.如图所示,在△ABC中,已知点D,E,F分别为边BC,AD,CE的中点,且S△ABC=4cm2,则S阴影等于()A.2cm2 B.1cm2 C.cm2 D.cm2【解答】解: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知: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即有:S阴影=S△BCE=S△ABC=1cm2.故选:B.二.填空题(共10小题)11.等边三角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它有 3 条对称轴【解答】解: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像,它有三个顶点,所以对应3条对称轴故答案为:312.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48°,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的度数为69°或21°.【解答】解:分两种情况讨论:①若∠A<90°,如图1所示:∵BD⊥AC,∴∠A+∠ABD=90°,∵∠ABD=48°,∴∠A=90°﹣48°=42°,∵AB=AC,∴∠ABC=∠C=(180°﹣42°)=69°;②若∠A>90°,如图2所示:同①可得:∠DAB=90°﹣48°=42°,∴∠BAC=180°﹣42°=138°,∵AB=AC,∴∠ABC=∠C=(180°﹣138°)=21°;综上所述:等腰三角形底角的度数为69°或21°.故答案为:69°或21°.13.在等腰△ABC中,AB=AC,AC腰上的中线BD将三角形周长分为15和21两部分,则这个三角形的底边长为16或8.【解答】解:∵BD是等腰△ABC的中线,可设AD=CD=x,则AB=AC=2x,又知BD将三角形周长分为15和21两部分,∴可知分为两种情况①AB+AD=15,即3x=15,解得x=5,此时BC=21﹣x=21﹣5=16;②AB+AD=21,即3x=21,解得x=7;此时等腰△ABC的三边分别为14,14,8.经验证,这两种情况都是成立的.∴这个三角形的底边长为8或16.故答案为:16或8.14.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70°,它一腰上的高与底边所夹的度数为35°或20°.【解答】解:在△ABC中,AB=AC,①当∠A=70°时,则∠ABC=∠C=55°,∵BD⊥AC,∴∠DBC=90°﹣55°=35°;②当∠C=70°时,∵BD⊥AC,∴∠DBC=90°﹣70°=20°;故答案为:35°或20°.15.如图,已知:∠MON=30°,点A1、A2、A3 在射线ON上,点B1、B2、B3…在射线OM上,△A1B1A2、△A2B2A3、△A3B3A4…均为等边三角形,若OA1=a,则△A6B6A7的边长为32a .【解答】解:∵△A1B1A2是等边三角形∴∠B1A1A2=60°,A1B1=B1A2=A1A2∵∠MON=30°∴∠OB1A1=30°(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外角和∠OB1A1=∠B1A1A2-∠MON)∴OA1=A1B1(等边对等角)∴OA1=A1A2=a同理,根据∠MON=∠OB2A2,可得:A2A3=A2B2=OA1+A1A2=2A1A2=2a同理,可推出:A3A4=2A2A3=4a同理,可推出:A4A5=2A3A4=8a同理,可推出:A5A6=2A4A5=16a同理,可推出:A6A7=2A5A6=32a 即题目所求另外我们不难发现,第n个(△A1B1A2为第一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AnAn+1=(2^n-1)a 注:2的n-1次方倍的a三.解答题(共8小题)16.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AE⊥BE于点E,且BE=.求证:AB平分∠EAD.【解答】证明:∵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BD=BC,AD⊥BC,∵BE=BC,∴BD=BE,∵AE⊥BE,∴AB平分∠EAD.17.如图,已知AC⊥BC,BD⊥AD,AC与BD交于O,AC=BD.求证:△OAB是等腰三角形.【解答】证明:∵AC⊥BC,BD⊥AD∴∠D=∠C=90°,在Rt△ABD和Rt△BAC中,,∴Rt△ABD≌Rt△BAC(HL),∴∠DBA=∠CAB,∴OA=OB,即△OAB是等腰三角形.另外一种证法:证明:∵AC⊥BC,BD⊥AD∴∠D=∠C=90°在Rt△ABD和Rt△BAC中∴Rt△ABD≌Rt△BAC(HL)∴AD=BC,在△AOD和△BOC中,∴△AOD≌△BOC(AAS),∴OA=OB,即△OAB是等腰三角形.18.如图,已知△ABC中,AB=BD=DC,∠ABC=105°,求∠A,∠C度数.【解答】解:∵AB=BD,∴∠BDA=∠A,∵BD=DC,∴∠C=∠CBD,设∠C=∠CBD=x,则∠BDA=∠A=2x,∴∠ABD=180°﹣4x,∴∠ABC=∠ABD+∠CDB=180°﹣4x+x=105°,解得:x=25°,所以2x=50°,即∠A=50°,∠C=25°.19.如图,在△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N,交BC的延长线于点M,若∠A=40°.(1)求∠NMB的度数;(2)如果将(1)中∠A的度数改为70°,其余条件不变,再求∠NMB的度数;(3)你发现∠A与∠NMB有什么关系,试证明之.【解答】解:(1)∵在△ABC中,AB=AC,∠A=40°,∴∠ABC=∠ACB=7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N,交BC的延长线于点M,∴MN⊥AB,∴∠NMB=90°﹣∠ABC=20°;(2)∵在△ABC中,AB=AC,∠A=70°,∴∠ABC=∠ACB=55°,∵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N,交BC的延长线于点M,∴MN⊥AB,∴∠NMB=90°﹣∠ABC=35°;(3)∠NMB=∠A.理由:∵在△ABC中,AB=AC,∴∠ABC=∠ACB=,∵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N,交BC的延长线于点M,∴MN⊥AB,∴∠NMB=90°﹣∠ABC=∠A.20.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BD⊥AD,垂足为D,过D作DE∥AC,交AB于E.求证:△BDE是等腰三角形.【解答】解:(1)∵AD平分∠BAC,DE∥AC,∴∠EAD=∠CAD,∠EDA=∠CAD,∴∠EAD=∠EDA,∵BD⊥AD,∴∠EBD+∠EAD=∠BDE+∠EDA∴∠EBD=∠BDE,∴DE=BE,∴△BDE是等腰三角形.21.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点D是BC的中点,DE⊥AB于点E,DF ⊥AC于点F.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解答】证明:∵AD平分∠BAC,DE⊥AB于点E,DF⊥AC于点F,∴DE=DF,在Rt△BDE和Rt△CDF中,,∴Rt△BDE≌Rt△CDF(HF),∴∠B=∠C,∴△ABC为等腰三角形.22.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BE⊥AC于点E.求证:∠CBE=∠BAD.【解答】证明:∵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BE⊥AC,∴∠CBE+∠C=∠CAD+∠C=90°,∠CAD=∠BAD,∴∠CBE=∠BAD.23.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上任意一点,过D分别向AB,AC引垂线,垂足分别为E,F,CG是AB边上的高.(1)当D点在BC的什么位置时,DE=DF?并证明.(2)DE,DF,CG的长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3)若D在底边BC的延长线上,(2)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不成立,又存在怎样的关系?【解答】解:(1)当点D在BC的中点时,DE=DF,理由如下:∵D为BC中点,∴BD=CD,∵AB=AC,∴∠B=∠C,∵DE⊥AB,DF⊥AC,∴∠DEB=∠DFC=90°,在△BED和△CFD中,∴△BED≌△CFD(AAS),∴DE=DF.(2)DE+DF=CG.证明:连接AD,则S△ABC=S△ABD+S△ACD,即AB•CG=AB•DE+AC•DF,∵AB=AC,∴CG=DE+DF.(3)当点D在BC延长线上时,(1)中的结论不成立,但有DE﹣DF=CG.理由:连接AD,则S△ABD=S△ABC+S△ACD,即AB•DE=AB•CG+AC•DF∵AB=AC,∴DE=CG+DF,即DE﹣DF=CG.同理当D点在CB的延长线上时,则有DE﹣DF=CG,说明方法同上.。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19章 一次函数》单元测试 试题试卷 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9章一次函数》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变量x ,y 的关系,其中y 不是x 的函数的是()A .B .C .D .2.下列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是函数关系的是()A .长方形的宽一定,其长与面积B .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C .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与面积D .速度一定时,行驶的路程与时间3.小明以4km /h 的速度匀速前进,则他行走的路程()km s 与时间()h 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A .4s t=B .4000s t=C .4t s =D .4s t=4.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 =2x ﹣6不经过()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5.一次函数y =kx +b (k ≠0)的图象如图所示,则k ,b 的取值范围是()A .k >0,b <0B .k >0,b >0C .k <0,b <0D .k <0,b >06.要从直线43y x =得到直线423x y +=,就要把直线43y x =()A .向上平移23个单位B .向下平移23个单位C .向左平移23个单位D .向右平移23个单位7.下列一次函数中,y 随x 增大而增大的有()①87y x =-;②65y x =-;③83y x =-+;④(57)y x =-;⑤9y x =.A .①②③B .①②⑤C .①③⑤D .①④⑤8.一次函数26y x =-+的图象与两坐标轴交于点A 、B ,则AOB 的面积等于().A .18B .12C .9D .69.如图是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若0y >,则x 的取值范围是()A .0x >B .2x >C .3x >-D .32x -<<10.小强和爷爷去爬山,爷爷先出发一段时间后小强再出发,途中小强追上了爷爷并最终先爬到山顶,两人所爬的高度h (米)与小强出发后的时间t (分钟)的函数关系如右图所示,给出结论①山的高度是720米,②1l 表示的是爷爷爬山的情况,2l 表示的是小强爬山的情况,③小强爬山的速度是爷爷的2倍,④爷爷比小强先出发20分钟.其中正确的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二、填空题11.已知函数26y x =-,当3x =时,y =_______;当19y =时,x =_______.12.如图中的两条直线1l 、2l 的交点坐标可以看做方程组__________的解.13.已知O 为坐标原点,点(2,)A m 在直线2y x =上,在x 轴上有一点B 使得AOB 的面积为8,则直线AB 与y 轴的交点坐标为________.14.某商场销售某种商品时,顾客一次购买20件以内的(含20件)按原价付款,超过20件的,超出部分按原价的7折付款.若付款的总数y (元)与顾客一次所购买数量x (件)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则这种商品每件的原价为______元.15.某工厂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有工人200名,每人每天可以生产5件甲产品或3件乙产品,若甲产品每件可获利4元,乙产品每件可获利7元,工厂每天安排x 人生产甲产品,其余人生产乙产品,则每日的利润y (元)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三、解答题16.小明说,在式子y kx b =+中,x 每增加1,kx 增加了k ,b 没变,因此y 也增加了k .而如图所示的一次函数图象中,x 从1变成2时,函数值从3变为5,增加了2,因此该一次函数中k 的值是2.小明这种确定k 的方法有道理吗?说说你的认识.17.如图,直线1是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求l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h与温度t(℃)之间的关系,某日研究人员在该地的不18.为了研究某地的高度()km同高度处同时进行了若干次测量,测得的数据如下表:h00.51 1.52 2.53/kmt/℃2521.818.615.3128.7 5.5(1)在直角坐标系内,描出各组有序数对(h,t)所对应的点;(2)这些点是否近似地在一条直线上?(3)写出h与t之间的一个近似关系式;(4)估计此时3.5km高度处的温度.19.如图(单位:cm ),规格相同的某种盘子整齐地摞在一起.(1)设x 个这种盘子摞在一起的高度为y cm ,求y 与x 之间的关系式;(2)求10个这种盘子摞在一起的高度.20.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2,3M --,()1,3N 两点.(1)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设图象与x 轴、y 轴交点分别是A 、B ,求点A 、B 的坐标;(3)求此函数图象与x 轴、y 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21.如图,1l 、2l 分别表示一种白炽灯和一种节能灯的费用y (费用=灯的售价+电费,单位:元)与照明时间x (时)的函数图象,假设两种灯的使用寿命都是2000小时,照明效果一样.(1)根据图象分别求出12l l 、的函数解析式;(2)如果电费是0.5元/度,求两种灯各自的功率;(注:功率单位:瓦,1度=1000瓦×1小时)(3)若照明时间不超过2000小时,如何选择两种灯具,能使使用者更合算?22.一手机经销商计划购进某品牌的A型、B型、C型三款手机共60部,每款手机至少要购进8部,且恰好用完购机款61000元.设购进A型手机x部,B型手机y部,三款手机的进价和售价如下表:手机型号A型B型C型进价(单位:元/部)90012001100预售价(单位:元/部)120016001300(1)请求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x的取值范围;(2)假设所购进的手机全部售出,在此过程中经销商需额外支出各种费用共1500元,请求出预估利润P(元)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注:预估利润=预售总额-购机款-额外费用)(3)在(2)的条件下,请求出P的最大值,并求出此时购进三款手机各多少部.参考答案1.D 2.C3.A4.B5.C6.A7.C8.C9.C10.B11.35±12.421t s t s +=ìí-=-î13.()0,8或80,3æöç÷èø14.215.4200y x=-16.解:将x +1代入得:y 2=k (x +1)+b ,∴y 2-y =k (x +1)+b -kx -b =k ,∵y 2-y =2,∴k =2;所以小明的说法是正确的;实际上,当x 增加1时,y 的值的增加量为:()()1k x b kx b k ++-+=.17.解:∵由题意x =0,y =1;x =3,y =-3,∴1033k b k b =´+ìí-=+î解得:431k b ì=-ïíï=î∴413y x =-+∴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分别为(0,1),(34,0),∴函数413y x =-+与两坐标轴围成三角形的面积=31142´´=38.18.解:(1)如图:(2)这些点近似地在一条直线上.(3)设t =kh +b ,∵过点(0,25),(2,12),∴25122b k b =ìí=+î,∴ 6.525k b =-ìí=î,∴t =25−6.5h ,(4)当h =3.5时,t =25−6.5×3.5=2.25℃所以3.5千米高度处的温度约为2.25℃.19.(1)解:设解析式为y=kx+b 由题意得:6497k bk b =+ìí=+î解得:12k b =ìí=î∴解析式为2y x =+(2)把x =10代入2y x =+得102y =+=12(cm)20.解:(1)设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kx b =+,由题意得:233k b k b -+=-ìí+=î,解得21k b =ìí=î,∴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21y x =+;(2)令x =0,则y =1,∴B (0,1),令y =0,则210x +=,解得12x =-,∴A (12-,0);(3)∵A (12-,0),B (0,1),∴12OA =,1OB =,∴111112224AOB S OA OB =×=´´=.21.(1)设1:(0)l y kx b k =+¹,将(0,2)、(500,17)代入得250017b k b =ìí+=î解得0.032k b =ìí=î1:0.032l y x \=+设2:(0)l y mx n m =+¹,将(0,20)和(500,26)代入得2050026n m n =ìí+=î解得0.01220m n =ìí=î2:0.01220l y x \=+(2)将x =2000分别代入12l l 、得162y =、244y =12l l 、的灯泡售价分别是2元和20元\2000小时12l l 、的用电量分别为(62-2)0.5120¸=(度)、(4420)0.548-¸=(度)\1l 灯泡的功率:1201000602000´=(瓦),2l 灯泡的功率481000242000´=(瓦)(3)令12=l l 得0.0320.01220x x +=+,解得x =1000照明时间少于1000小时时,选择白炽灯合算;照明时间等于1000小时时,二者均可;照明时间大于1000小时时,选择节能灯合算22.解:(1)根据题意,知购进C 型手机的部数为60-x -y ;根据题意,得:900x +1200y +1100(60-x -y )=61000,整理,得:y =2x -50;购进C 型手机部数为60-x -y =110-3x ,根据题意,可列不等式组:8250811038x x x ³ìï-³íï-³î,解得:29≤x ≤34,综上,y =2x -50(29≤x ≤34);(2)由题意,得:P =1200x +1600y +1300(60-x -y )-61000-1500=500x +500;(3)由(1)知29≤x ≤34,由(2)得P =500x +500,∵P 是x 的一次函数,k =500>0,∴P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34时,P 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17500元,此时购进A 型手机34部、B 型手机18部、C 型手机8部.。
八年级下数学《第四章因式分解》单元测试(含答案)
第四章因式分解一、选择题1.下列因式分解结果正确的是()A. x2+3x+2=x(x+3)+2B. 4x2﹣9=(4x+3)(4x﹣3)C. x2﹣5x+6=(x﹣2)(x﹣3)D. a2﹣2a+1=(a+1)22.下列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A. (x+3)(x-2)=x2+x-6B. ax-ay-1=a(x-y)-1C. 8a2b3=2a2•4b3D. x2-4=(x+2)(x-2)3.若△ABC三边分别是a、b、c,且满足(b﹣c)(a2+b2)=bc2﹣c3,则△ABC是()A. 等边三角形B. 等腰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等腰或直角三角形4.把多项式x2﹣x分解因式,得到的因式是()A. 只有xB. x2和xC. x2和﹣xD. x和x﹣15.计算:22014﹣(﹣2)2015的结果是()A. B. C. ﹣ D. 3×6.下列多项式能因式分解的是()A. B. C. D.7.下列从左边到右边的变形,属于因式分解的是()A. (x+1)(x﹣1)=x2﹣1B. x2﹣2x+1=x(x﹣2)+1C. x2﹣4y2=(x﹣2y)2D. 2x2+4x+2=2(x+1)28.在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x5﹣64x正确的是()A. x(x4﹣64)B. x(x2+8)(x2﹣8)C. x(x2+8)(x+2)(x﹣2)D. x(x+2)3(x﹣2)9.分解因式得正确结果为()A. a2b(a2﹣6a+9)B. a2b(a﹣3)(a+3)C. b(a2﹣3)2D. a2b(a﹣3)210.若多项式x4+mx3+nx﹣16含有因式(x﹣2)和(x﹣1),则mn的值是()A. 100B. 0C. -100D. 50二、填空题11.分解因式:a3﹣ab2=________.12.分解因式:m2﹣16=________.13.分解因式x2-8x+16=________14. 分解因式:x2﹣9= ________.15.分解因式:a2﹣16=________.16.已知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a2﹣b2(a>b),其中长边为a+b,则短边长是________ .17.分解因式:x2y﹣4xy+4y=________.18. 分解因式:9x3﹣18x2+9x=________19.已知a=2,x+2y=3,则3ax+6ay=________20.分解因式:9a﹣a3=________ .三、解答题21.因式分解:(1)2x(a﹣b)+3y(b﹣a)(2)x(x2﹣xy)﹣(4x2﹣4xy)22.化简求值:当a=2005时,求﹣3a2(a2﹣2a﹣3)+3a(a3﹣2a2﹣3a)+2005的值.23.阅读材料:分解因式:x2+2x﹣3解:原式=x2+2x+1﹣4=(x+1)2﹣4=(x+1+2)(x+1﹣2)=(x+3)(x﹣1)此种方法抓住了二次项和一次项的特点,然后加一项,使这三项成为完全平方式,我们把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配方法.请仔细体会配方法的特点,然后尝试用配方法解决下列问题:(1)分解因式x2﹣2x﹣3=________;a2﹣4ab﹣5b2=________;(2)无论m取何值,代数式m2+6m+13总有一个最小值,请你尝试用配方法求出它的最小值;(3)观察下面这个形式优美的等式:a2+b2+c2﹣ab﹣bc﹣ca= [(a﹣b)2+(b﹣c)2+(c﹣a)2] 该等式从左到右的变形,不仅保持了结构的对称性,还体现了数学的和谐、简洁美.请你说明这个等式的正确性.参考答案一、选择题C D D D D C D C D C二、填空题11.a(a+b)(a﹣b)12.(m+4)(m-4)13.(x-4)214.(x+3)(x﹣3)15.(a+4)(a﹣4)16.解:(a2﹣b2)÷(a+b)=(a+b)(a﹣b)÷(a+b)=a﹣b.故答案为a﹣b.17.y(x﹣2)218.9x(x﹣1)219.1820.a(3+a)(3﹣a)三、解答题21.解:(1)原式=2x(a﹣b)﹣3y(a﹣b)=(a﹣b)(2x﹣3y);(2)原式=x2(x﹣y)﹣4x(x﹣y)=x(x﹣y)(x﹣4).22.解:﹣3a2(a2﹣2a﹣3)+3a(a3﹣2a2﹣3a)+2005=﹣3a2(a2﹣2a﹣3)+3a2(a2﹣2a﹣3)+2005=2005.23.(1)(x﹣3)(x+1);(a+b)(a﹣5b)(2)解:m2+6m+13=m2+6m+9+4=(m+3)2+4,因为(m+3)2≥0,所以代数式m2+6m+13的最小值是4(3)解:a2+b2+c2﹣ab﹣bc﹣ca,= (2a2+2b2+2c2﹣2ab﹣2bc﹣2ca),= (a2﹣2b+b2+b2﹣2bc+c2+c2﹣2ca+a2),= [(a﹣b)2+(b﹣c)2+(c﹣a)2]。
(人教版)重庆市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数据的分析》测试题(包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在一次数学答题比赛中,五位同学答对题目的个数分别为7,5,3,5,10,则关于这组数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众数是5 B .中位数是5C .平均数是6D .方差是3.62.将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减去50后,所得新的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2,则原来那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 A .50B .52C .48D .23.近年来,我国持续大面积的雾霾天气让环保和健康问题成为焦点.为进一步普及环保和健康知识,我市某校举行了“建设宜居成都,关注环境保护”的知识竞赛,某班的学生成绩统计如下: 成绩(分) 60 70 80 90 100 人 数4812115则该办学生成绩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 .70分,80分 B .80分,80分 C .90分,80分 D .80分,90分4.已知数据12,,,n x x x 的平均数是2,方差是0.1,则1242,42,,42n x x x ---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为( ) A .2,1.6B .2,2105C .6,0.4D .6,21055.数据5,2,3,0,5的众数是( ) A .0B .3C .6D .56.如图是根据我市某天七个整点时的气温绘制成的统计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这组数据的众数是14B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31C .这组数据的标准差是4D .这组是数据的极差是97.某校八年级有八个班,一次测试后,分别求得各个班级学生成绩的平均数,它们不完全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将八个班级各自的平均成绩之和除以8,就得到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B .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一定在这八个班级各自的平均成绩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C .这八个班级各自的平均成绩的中位数就是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D .这八个班级各自的平均成绩的众数不可能是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8.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 2.5PM (空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的关注日益密切.某市一天中 2.5PM 的值1y (3/ug m )随时间t (h )的变化如图所示,设2y 表示0时到t 时 2.5PM 的值的极差(即0时到t 时 2.5PM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则2y 与t的函数关系大致是( )A .B .C .D .9.某小组7名学生的中考体育分数如下:37,40,39,37,40,38,40,该组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分别为( ) A .40,37B .40,39C .39,40D .40,3810.某校九年级模拟考试中,1班的六名学生的数学成绩如下:96,108,102,110,108,82.下列关于这组数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众数是108 B .中位数是105 C .平均数是101D .方差是9311.某公司全体职工的月工资如下: 月工资(元) 18000 12000 8000600040002500200015001200人数1(总经理)2(副总经理)3 4 10 20 22 12 6的普通员工最关注的数据是( ) A .中位数和众数B .平均数和众数C.平均数和中位数D.平均数和极差12.某中学九年级二班的8名女同学在一次仰卧起坐测试中的成绩如下(单位:个),135 138142144140147145145;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平均数分别是()A.142,142 B.143,142 C.143,143 D.144,143二、填空题13.某中学篮球队12名队员的年龄情况如下:年龄(单位:1415161718岁)人数14322则这个队队员年龄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_____岁、_____岁.14.商店某天销售了11件衬衫,其领口尺寸统计如下表:领口尺寸(单位:cm)3839404142件数14312则这11件衬衫领口尺寸的中位数是________cm.15.若一组数据1,2,a,3,5的平均数是3,则这组数据的标准差是______.16.已知一组数据为:5,3,3,6,3则这组数据的方差是______.17.对一种环保电动汽车性能抽测,获得如下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可估计得被抽检电动汽车一次充电后平均里程数为______.18.已知x1,x2,x3的平均数x=10,方差s2=3,则2x1,2x2,2x3的平均数为__________,方差为__________.19.春节期间,重庆某著名旅游景点成为热门景点,大量游客慕名前往,市旅游局统计了春节期间5天的游客数量,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折线统计图,则这五天游客数量的中位数为__.20.小明五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5,中位数为86,众数是89,则最低两次测验的成绩之和为________.三、解答题21.为了强化暑期安全,在放暑假前夕,某校德育处利用班会课对全校师生进行了一次名为“暑期学生防溺水”的主题教育活动.活动结束后为了解全校各班学生对防溺水知识的掌握程度,德育处对他们进行了相关的知识测试.现从初一、初二两个年级各随机抽取了15名学生的测试成绩,得分用x 表示,共分成4组::6070A x ≤<,:7080B x ≤<,:8090C x ≤<,:90100D x ≤≤,对得分进行整理分析,给出了下面部分信息: 初一的测试成绩在C 组中的数据为:81,85,88.初二的测试成绩:76,83,71,100,81,100,82,88,95,90,100,86,89,93,86.成绩统计表如下: 学部 平均数 中位数最高分 众数 初一 88 a98 98初二8886100ba =(2)通过以上数据分析,你认为______(填“初一”或“初二”)学生对暑期防溺水知识的掌握更好?请写出一条理由:________.(3)若初一、初二共有800名学生,请估计此次测试成绩达到90分及以上的学生约有多少人?22.本学期初,某校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七十周年,开展了以“不忘初心,缅怀革命先烈,奋斗新时代”为主题的读书活动.校德育处对本校七年级学生四月份“阅读该主题相关书籍的读书量”(下面简称:“读书量”)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并对所有随机抽取学生的“读书量”(单位:本)进行了统计,如图所示: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补全上面两幅统计图;(2)本次所抽取学生四月份“读书量”的中位数为本;(3)求本次所抽取学生四月份“读书量”的平均数;(4)已知该校七年级有1200名学生,请你估计该校七年级学生中,四月份“读书量”为5本的学生人数.23.在“全民读书月”活动中,小明调查了班级里40名同学本学期计划购买课外书的花费情况,并将结果绘制成如图所示的统计图,请根据相关信息,解答下列问题:(直接填写结果)(1)本次调查获取的样本数据的众数是;(2)这次调查获取的样本数据的中位数是;(3)若该校共有学生1000人,根据样本数据,估计本学期计划购买课外书花费50元的学生有人.24.为增强学生垃圾分类意识,推动垃圾分类进校园.某初中学校组织全校1200名学生参加了“垃圾分类知识竞赛”,为了解学生的答题情况,学校考虑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部分学生的成绩进行调查分析.(1)学校设计了以下三种抽样调查方案:方案一:从初一、初二、初三年级中指定部分学生成绩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分析;方案二:从初一、初二年级中随机抽取部分男生成绩及在初三年级中随机抽取部分女生成绩进行调查分析;方案三:从三个年级全体学生中随机抽取部分学生成绩进行调查分析.其中抽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的方案是__________.(填“方案一”、“方案二”或“方案三”)(2)学校根据样本数据,绘制成下表(90分及以上为“优秀”,60分及以上为“及格”): 样本容量 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最高分 最低分 10093.5100%70%10080分数段统计(学生成绩记为x ) 分数段 080x ≤<8085x ≤<8590x ≤<9095x ≤<95100x ≤≤频数5253040请结合表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①估计该校1200名学生竞赛成绩的中位数落在哪个分数段内; ②估计该校1200名学生中达到“优秀”的学生总人数.25.为宣传6月6日世界海洋日,某校九年级举行了主题为“珍惜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知识竞赛活动.为了解全年级500名学生此次竞赛成绩(百分制)的情况,随机抽取了部分参赛学生的成绩,整理并绘制出如下不完整的统计表(表1)和统计图(如图).表1知识竞赛成绩分组统计表 组别分数/分 频数A6070x ≤< aB7080x ≤< 10 C8090x ≤< 14 D90100x ≤<18请根据图表信息解答以下问题:(1)本次调查一共随机抽取了________个参赛学生的成绩,表1中a =________; (2)所抽取的参赛学生的成绩的中位数落在的“组别”是________;(3)请你估计,该校九年级竞赛成绩达到80分以上(含80分)的学生约多少人? 26.下表是随机抽取的某公司部分员工的月收入资料. 月收入/元45000180001000055005000340030002000(1)请计算样本的平均数和中位数;(2)甲乙两人分别用样本平均数和中位数来估计推断公司全体员工月收入水平,请你写出甲乙两人的推断结论;并指出谁的推断比较科学合理,能直实地反映公司全体员工月收入水平.【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分析】根据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方差的定义判断各选项正误即可.【详解】A、数据中5出现2次,所以众数为5,此选项正确;B、数据重新排列为3、5、5、7、10,则中位数为5,此选项正确;C、平均数为(7+5+3+5+10)÷5=6,此选项正确;D、方差为15×[(7﹣6)2+(5﹣6)2×2+(3﹣6)2+(10﹣6)2]=5.6,此选项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方差、平均数、中位数以及众数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各个知识点的定义以及计算公式,此题难度不大.2.B解析:B【详解】解:由题意知,新的一组数据的平均数=1n[(1x﹣50)+(2x﹣50+…+(n x﹣50)]=1 n [(12x x++…+nx)﹣50n]=2,∴1n (12x x++…+nx)﹣50=2,∴1n (12x x++…+nx)=52,即原来的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为52.故选B.解析:B 【解析】试题分析:众数是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这组数据中80出现12次,出现的次数最多,故这组数据的众数为80分;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因此这组40个按大小排序的数据中,中位数是按从小到大排列后第20,21个数的平均数,而第20,21个数都在80分组,故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80分. 故选B .考点:1.众数;2.中位数.4.D解析:D 【分析】根据平均数和方差公式直接计算即可求得. 【详解】 解:()12312n x x x x x n=+++⋯+=, ∴()1231424242424226n x x x x n -+-+-+⋯+-=⨯-=, ()()()()22222123122220.1n S x x x x n ⎡⎤=-+-+-+⋯+-=⎣⎦,()()()()22222421231426426426426x n S x x x x n -⎡⎤=--+--+--+⋯+--⎣⎦ 0.116=⨯1.6=,∴42x S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差和平均数,灵活利用两个公式,进行准确计算是解答的关键.5.D解析:D 【分析】根据众数的概念直接求解,判定正确选项. 【详解】数据5出现了2次,次数最多,所以众数是5. 故选:D . 【点睛】考查了众数的概念.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止一个.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中位数,众数、极差、标准差的定义即可判断.【详解】解:七个整点时数据为:22,22,23,26,28,30,31所以中位数为26,众数为22,平均数为:22+22+23+26+28+3032167+=;极差是31-22=9,标准差是:故D正确,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中位数,众数、极差、标准差的定义,解题关键在于看懂图中数据7.B解析:B【分析】A、由于这八个班的人数不一定相等,故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应等于所有学生成绩的和除以学生人数;B、由于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等于所有学生成绩的和除以学生人数,故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一定在这八个平均成绩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C、由于这八个班的人数不一定相等,故这10个平均成绩的中位数不一定是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D、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能反映数据的集中程度,平均数也能反映数据的集中程度,是有可能相等的.【详解】A、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应等于所有学生成绩的和除以学生人数,而这八个班的人数不一定相等,故错误;B、由于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等于所有学生成绩的和除以学生人数,故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一定在这八个平均成绩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故正确;C、中位数不一定与平均数相等,故错误;D、众数与平均数有可能相等,故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关系,它们有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8.B解析:B 【分析】根据极差的定义,分别从0t =、010t <≤、1020t <≤及2024t <≤时,极差2y 随t 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从而得出答案. 【详解】当0t =时,极差285850y =-=,当010t <≤时,极差2y 随t 的增大而增大,最大值为43; 当1020t <≤时,极差2y 随t 的增大保持43不变; 当2024t <≤时,极差2y 随t 的增大而增大,最大值为98; 故选B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极差,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极差的定义及函数图象定义与画法.9.B解析:B 【分析】根据众数和中位数的概念求解可得. 【详解】将数据重新排列为37,37,38,39,40,40,40 所以这组数据的众数为40,中位数为39,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众数;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10.D解析:D 【分析】把六名学生的数学成绩从小到大排列为:82,96,102,108,108,110,求出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和方差,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解:把六名学生的数学成绩从小到大排列为:82,96,102,108,108,110, ∴众数是108,中位数为1021081052+=,平均数为82961021081081101016+++++=,方差为()()()()()()222222182101961011021011081011081011101016⎡⎤-+-+-+-+-+-⎣⎦ 94.393≈≠;故选D .【点睛】考核知识点: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和方差;理解定义,记住公式是关键.11.A解析:A【分析】根据中位数、众数、平均数及极差的意义分别判断后即可得到正确的选项.【详解】∵数据的极差为16800,较大,∴平均数不能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普通员工最关注的数据是中位数及众数,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统计量的选择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了解有关统计量的意义,难度不大. 12.B解析:B【解析】【分析】把数据从小到大排序,第4,5个数的平均数是中位数;根据平均数的公式求值.【详解】 中位数:142144=1432+ 平均数:135138142144140147145145=1428+++++++ 故选B【点睛】考核知识点:中位数,算术平均数.理解定义是关键. 二、填空题13.1615【分析】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求解【详解】解:从小到大排列此数据数据15出现了四次最多为众数16和16处在第5位和第六位它两个数的平均数为16为中位数故答案为:1615【点睛】本题属于基础题解析:16 15【分析】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求解.【详解】解:从小到大排列此数据,数据15出现了四次最多为众数,16和16处在第5位和第六位,它两个数的平均数为16为中位数.故答案为:16,15.【点睛】本题属于基础题,考查了确定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的能力.注意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先排好顺序,然后再根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如果是偶数个则找中间两位数的平均数.14.40【分析】根据中位数的概念中位数是指将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起来形成一个数列居于数列中间位置的那个数据再根据题中所给表格找出中位数【详解】将所卖衬衫按照领口尺寸从小到大排列后处于中间的衬衫领口尺寸为4 解析:40【分析】根据中位数的概念,中位数,是指将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起来,形成一个数列,居于数列中间位置的那个数据,再根据题中所给表格,找出中位数.【详解】将所卖衬衫按照领口尺寸从小到大排列后,处于中间的衬衫领口尺寸为40cm ,此中位数是40cm故答案:40【点睛】本题首先要掌握中位数的概念,能看懂题中所给表格,根据中位数的概念来解答的. 15.【分析】根据题意可得×(1+3+2+5+a)=3解这个方程就可以求出a 的值;根据标准差的计算公式即可求出样本标准差【详解】根据题意由平均数的定义得×(1+3+2+5+a)=3解得a=4所以方差为:S【分析】 根据题意可得15×(1+3+2+5+a)=3,解这个方程就可以求出a 的值;根据标准差的计算公式即可求出样本标准差.【详解】 根据题意 由平均数的定义得15×(1+3+2+5+a)=3, 解得,a=4.所以方差为:S 2=()()()()()2222213-1+3-3+3-2+3-5+3-4=5⎡⎤⨯⎣⎦2,.【点睛】此题考查平均数的概念,解题关键在于掌握计算公式.16.【解析】【分析】先求出平均数再根据方差的公式计算即可【详解】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则这组数据的方差是;故答案为【点睛】此题考查了方差:一般地设n 个数据的平均数为则方差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 解析:1.6【解析】【分析】先求出平均数,再根据方差的公式计算即可.【详解】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5336354++++÷=, 则这组数据的方差是(22221S [(54)3(34)64) 1.65⎤=-+⨯-+-=⎦; 故答案为1.6.【点睛】此题考查了方差:一般地设n 个数据,1x ,2x ,n x ⋯的平均数为x ,则方差(222212n 1S [(x x)(x x)x x)n⎤=-+-+⋯+-⎦,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 17.165125千米【解析】【分析】根据加权平均数的定义列式进行求解即可【详解】估计被抽检电动汽车一次充电后平均里程数为:165125(千米)故答案为165125千米【点睛】本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的知识以解析:165.125千米.【解析】【分析】根据加权平均数的定义列式进行求解即可.【详解】估计被抽检电动汽车一次充电后平均里程数为:150415510160161652017014175121804410162014124⨯+⨯+⨯+⨯+⨯+⨯+⨯=++++++165.125(千米), 故答案为165.125千米.【点睛】本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的知识以及加权平均数,能准确分析条形统计图并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是解此题的关键.18.2012【解析】∵=10∴=10设222的方差为则=2×10=20∵∴==4×3=12故答案为20;12点睛:本题考查了当数据加上一个数(或减去一个数)时方差不变即数据的波动情况不变平均数也加或减这解析:20 12【解析】∵x =10, ∴1233x x x ++=10, 设21x ,22x ,23x 的方差为, 则1232223x x x y ++==2×10=20, ∵22221231(10)(10)(10)3s x x x ⎡⎤=-+-++⎣⎦ , ∴22221231(2)(2)(2)S x y x y x y n '⎡⎤=-+-+-⎣'⎦ =132221234(10)4(10)4(10)x x x ⎡⎤-+-++⎣⎦ =4×3=12.故答案为20;12. 点睛:本题考查了当数据加上一个数(或减去一个数)时,方差不变,即数据的波动情况不变,平均数也加或减这个数;当乘以一个数时,方差变成这个数的平方倍,平均数也乘以这个数.19.234【解析】【分析】将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按从小到大进行排序然后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即可确定【详解】从图中看出五天的游客数量从小到大依次为219224234249254则中位数应为234故答案为234【解析:23.4【解析】【分析】将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按从小到大进行排序,然后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即可确定.【详解】从图中看出,五天的游客数量从小到大依次为21.9,22.4,23.4,24.9,25.4, 则中位数应为23.4,故答案为23.4.【点睛】本题考查了中位数的定义,熟知“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是解题的关键.20.161【解析】分析:知道平均数可以求出5次成绩之和又知道中位数和众数就能求出最低两次成绩详解:由五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5分∴5次数学测验的总成绩是425分∵中位数是86分众数是89分∴最低两次测解析:161【解析】分析:知道平均数可以求出5次成绩之和,又知道中位数和众数,就能求出最低两次成绩.详解:由五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5分,∴5次数学测验的总成绩是425分,∵中位数是86分,众数是89分,∴最低两次测试成绩为425-86-2×89=161,故答案为:16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均数和众数等知识点.注意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先排好顺序,然后再根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如果是偶数个则找中间两位数的平均数.三、解答题21.(1)85,100;(2)初二,在平均数相同时,初二的众数(中位数)更大;(3)320人.【分析】(1)根据条形图排序中位数在C 组数据为81,85,88.根据中位数定义知中位数位于(15+1)÷2=8位置,第8个数据为85,将初二的测试成绩重复最多是3次的100即可; (2)由平均数相同,从众数和中位数看,初二众数100,中位数86都比初一大即可得出结论;(3)求出初一初二 90分以上占样本的百分比,此次测试成绩达到90分及以上的学生约:总数×样本中90分以上的百分比即可.【详解】解:(1)A 与B 组共有6个,D 组有6个为此中位数落在C 组,而C 组数据为81,85,88.根据中位数定义知中位数在(15+1)÷2=8位置上,第8个数据为85,中位数为85,85a ,观察初二的测试成绩,重复次数最多是3次的100, 为此初二的测试成绩的众数为100, 100b =;(2)初二,从众数和中位数看,初二众数100,中位数86都比初一大,在平均数相同时,初二的众数(中位数)更大;说明初二的大部分学生的测试成绩优于初一; (3)初一:90100D x ≤≤,由6人,初二90分以上有6人,初一初二 90分以上占样本的百分比为66100%=40%30+⨯, 此次测试成绩达到90分及以上的学生约:80040%320⨯=,答:此次测试成绩达到90分及以上的学生约有320人.【点睛】 本题考查中位数,众数,平均数,利用中位数和众数进行决策,利用样本的百分含量估计总体的数量,掌握中位数,众数,平均数,利用中位数和众数进行决策,利用样本的百分含量估计总体的数量是解题关键.22.(1)见解析;(2)3;(3)3本;(4)120人【分析】(1)先用读2本的人数除以其所占百分比求出抽取的总人数,进而可求出读4本书的人数与读3本的人数所占百分比,进而可补全统计图;(2)根据中位数的定义解答即可;(3)根据加权平均数的定义求解即可;(4)用扇形统计图中读5本书的人数所占百分比×1200即得结果.【详解】解:(1)所抽取学生总数=18÷30%=60人,60×20%=12人,21÷60=35%;补全两幅统计图如图所示:(2)本次所抽取学生四月份“读书量”的中位数为3本;故答案为:3;(3)3118221312465360⨯+⨯+⨯+⨯+⨯=(本); 答:本次所抽取学生四月份“读书量”的平均数为3本;(4)10%×1200=120(人); 答:估计该校七年级学生中,四月份“读书量”为5本的学生人数为120人.【点睛】本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中位数、加权平均数以及利用样本估计总体等知识,属于常考题型,正确理解题意、熟练掌握上述知识是解题的关键.23.(1)30元;(2)50元;(3)250.【分析】(1)根据众数的定义即可判判断;(2)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即可判断;(3)先计算出样本中计划购买课外书花费50元的学生所占的比例,然后在乘以总人数即可;【详解】(1)花费30元的有12人,最多,故众数是30元;(2)一共有40个数据,排序后第20、21个数据的平均数即是中位数,6+12=18<20,6+12+10=28>20,故第20、21个数据都是50元,故中位数是50元;(3)10÷40×2400=600(人),故估计本学期计划购买课外书花费50元的学生有50人. 24.(1)方案三;(2)①该校1200名学生竞赛成绩的中位数落在9095x ≤<分数段内;②该校1200名学生中达到“优秀”的学生总人数为840人【分析】(1)抽取样本注意事项就是要考虑样本具有广泛性与代表性,所谓代表性,就是抽取的样本必须是随机的.(2)①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即可求出这次竞赛成绩的中位数所落的分数段;②用优秀率乘以该校共有的学生数,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1)要调查学生的答题情况,需要考虑样本具有广泛性与代表性,就是抽取的样本必须是随机的,则抽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的方案是方案三.答案是:方案三;(2)①∵由表可知样本共有100名学生,∴这次竞赛成绩的中位数是第50和51个数的平均数,∴这次竞赛成绩的中位数落在落在9095x ≤<分数段内;∴该校1200名学生竞赛成绩的中位数落在9095x ≤<分数段内;②由题意得:120070%840⨯=(人).∴该校1200名学生中达到“优秀”的学生总人数为840人.【点睛】解决此题,需要能从统计表中获取必要的信息,根据题意列出算式是本题的关键,用到的知识点是抽样的可靠性,中位数的定义,用样本估计总体等.25.(1)50; 8;(2)C 组;(3)320人【分析】(1)利用统计表和扇形统计图中D 组的信息可得样本容量,从而得出表1中A 对应的人数;(2)成绩已经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找出最中间的2人,即第25和第26位,取二者的平均值即可;(3)先求出80分以上的比例,然后乘总人数可得.【详解】解:(1)本次调查一共随机抽取学生:1836%50÷=(人),8a =(2)∵抽样了50人,则最中间的为第25和第26位的平均值第25位落在C 组,第26位落在C 组∴中位数落在C 组(3)该校九年级竞赛成绩达到80分以上(含80分)的学生有141850032050+⨯=(人)【点睛】本题考查调查与统计,解题关键是结合残缺不全的统计表和扇形统计图,得出样本容量. 26.(1)平均数:6150元;中位数:3200元;(2)乙推断比较科学合理,答案见解析.【分析】(1)要求平均数只要求出各个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个数即可;对于中位数,因图中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所以只要找出最中间的一个数(或最中间的两个数)即可;(2)甲从员工平均工资水平的角度推断公司员工月收入,乙从员工中间工资水平的角度推断公司员工的收入;【详解】解:(1)平均数:450001180001100001550035000634001300011200026150111361112⨯+⨯+⨯+⨯+⨯+⨯+⨯+⨯=+++++++(元)中位数:这组数据共有26个,第13 、14个数据分别为3400,3000, 所以样本的中位数为:3400300032002+=(元) (2)甲:由样本平均数为6150元,估计全体员工的月平均收入大约为6150元;乙:由样本中位数为3200元,估计全体大约有一半的员工月收入超过3200元,有一半员工月收入不足3200元,乙推断比较科学合理.由题意可知,样本中的26名员工,只有3位员工的收入在6150以上,原因是该样本数据极差较大,所以平均数不能真实的反映实际情况.【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平均数与中位数,掌握平均数与中位数的求法是解此题的关键.。
(人教版)杭州市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数据的分析》测试题(有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在一次数学答题比赛中,五位同学答对题目的个数分别为7,5,3,5,10,则关于这组数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众数是5 B.中位数是5 C.平均数是6 D.方差是3.62.八年级某班五个合作学习小组人数如下:5,7,6,x,7.已知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6,则x的值为()A.7 B.6 C.5 D.43.某校有21名同学们参加某比赛,预赛成绩各不同,要取前11名参加决赛,小颖已经知道了自己的成绩,她想知道自己能否进入决赛,只需要再知道这21名同学成绩的( ) A.最高分B.中位数C.极差D.平均数4.某学习小组的5名同学在一次数学文化节竞赛活动中的成绩分别是:92分,96分,90分,92分,85分,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平均数是92 B.中位数是90 C.众数是92 D.极差是75.在我县“我的中国梦”演讲比赛中,有7名同学参加了比赛,他们最终决赛的成绩各不相同.其中一名学生想要知道自己是否进入前3名,不仅要知道自己的分数,还得知道这7名学生成绩的()A.众数B.方差C.平均数D.中位数6.2017年世界未来委员会与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授予我国“未来政策奖”,以表彰我国在防治土地荒漠化方面的突出成就.如图是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统计图,则荒漠化土地面积是五次统计数据的中位数的年份是( )A.1999年B.2004年C.2009年D.2014年7.为了让市民享受到更多的优惠,相关部门拟确定一个折扣线,计划使50%左右的人获得折扣优惠.某市针对乘坐地铁的人群进行了调查.调查小组在各地铁站随机调查了该市1000人上一年乘坐地铁的月均花费(单位:元),绘制了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每人乘坐地铁的月均花费最集中的区域在80~100元范围内;②每人乘坐地铁的月均花费的平均数范围是40~60元范围内;③每人乘坐地铁的月均花费的中位数在60~100元范围内;④乘坐地铁的月均花费达到80元以上的人可以享受折扣.A.①②④B.①③④C.③④D.①②8.一组数据,6、4、a、3、2的平均数是5,这组数据的方差为()A.8 B.5 C.6 D.39.某校在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知识竞赛中,通过激烈角逐,甲、乙、丙、丁四名同学胜出,他们的成绩如表:甲乙丙丁平均分8.58.28.58.2方差 1.8 1.2 1.2 1.1最高分9.89.89.89.7如果要选出一个成绩较好且状态稳定的同学去参加市级比赛,应选()A.丁B.丙C.乙D.甲10.一个射手连续射靶22次,其中3次射中10环,7次射中9环,9次射中8环,3次射中7环.则射中环数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为()A.8.5,9 B.8.5,8 C.8,8 D.8,911.某班有40人,一次体能测试后,老师对测试成绩进行了统计.由于小亮没有参加本次集体测试因此计算其他39人的平均分为90分,方差s2=41.后来小亮进行了补测,成绩为90分,关于该班40人的测试成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均分不变,方差变大B.平均分不变,方差变小C.平均分和方差都不变D.平均分和方差都改变12.一次数学测试,某小组5名同学的成绩统计如下(有两个数据被遮盖):组员甲乙丙丁戊平均成绩众数得分8177808280A .80,80B .81,80C .80,2D .81,2二、填空题13.某中学篮球队12名队员的年龄情况如下: 年龄(单位:岁) 14 15 16 17 18 人数14322则这个队队员年龄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_____岁、_____岁.14.已知样本x 1,x 2,x 3,…,x n 的方差是1,那么样本2x 1+3,2x 2+3,2x 3+3,…,2x n +3的方差是___________.15.如图是甲、乙两人6次投篮测试(每次投篮10个)成绩的统计图,甲、乙两人测试成绩的方差分别记作2S 甲、2S 乙,则2S 甲____2S 乙.(填“>”,“=”或“<”)16.一组数据:1,2,x ,y ,4,6,其中x <y ,中位数是2.5,众数是2.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______;方差是______.17.如图所示是某校中学部篮球兴趣小组年龄结构条形统计图,该小组年龄最小为13岁,最大为17岁,根据统计图所提供的数据,该小组组员年龄的中位数为__________岁.18.某校准备从甲、乙、丙、丁四个科创小组中选出一组,参加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表格反映的是各组平时成绩的平均数x (单位:分)及方差S 2,如果要选出一个成绩较好且状态稳定的组去参赛,那么应选的组是_____.甲 乙 丙 丁 x7 8 8 7 s 211.20.91.819.一组数据1,3,2,7,x,2,3的平均数是3,则该组数据的众数为________.20.如图,在边长为4的等边ABC中,D,E分别为AB,BC的中点,EF AC 于点F,G为EF的中点,连接DG,则DG的长为__________.三、解答题21.英语老师对八年级某班级全班同学进行口语测试,并按10分制评分,将评分结果制成了如图两幅统计图(不完整).请根据图表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求该班级学生总人数,并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2)求该班学生口语测试所得分数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3)若全年级共有260人,请估计得分在9分及以上的同学有多少人?22.为了倡导“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的活动,某市政府决定对市直机关500户家庭的用水情况作一次调查,调查小组随机抽查了其中100户家庭一年的月平均用水量(单位:吨).并将调查结果制成了如图所示的条形统计图.(1)这100个样本数据的平均数是、众数是和中位数是;(2)根据样本数据,估计该市直机关500户家庭中月平均用水量不超过12吨的约有多少户?23.为了让同学们了解自己的体育水平,初二1班的体育刘老师对全班45名学生进行了一次体育模拟测试(得分均为整数),成绩满分为10分,1班的体育委员根据这次测试成绩,制作了统计图和分析表如下:初二1班体育模拟测试成绩分析表平均分方差中位数众数男生287女生7.92 1.998(1)这个班共有男生人,共有女生人;(2)补全初二1班体育模拟测试成绩分析表;(3)你认为在这次体育测试中,1班的男生队、女生队哪个表现更突出一些?并说明理由.(至少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推断的合理性)24.某初中要调查学校学生(总数 1000 人)双休日课外阅读情况,随机调查了一部分学生,调查得到的数据分别制成频数直方图(如图 1)和扇形统计图(如图 2).(1)请补全上述统计图(直接填在图中);(2)试确定这个样本的中位数和众数;(3)请估计该学校 1000 名学生双休日课外阅读时间不少于 4 小时的人数.25.如图1,A,B,C是郑州市二七区三个垃圾存放点,点B,C分别位于点A的正北AC 米.八位环卫工人分别测得的BC长度如下表:和正东方向,40甲丁丙丁戊戌申辰BC (单位:8476788270848680 m)他们又调查了各点的垃圾量,并绘制了下列间不完整的统计图2.(1)表中的中位数是、众数是;(2)求表中BC长度的平均数x;(3)求A处的垃圾量,并将图2补充完整;(4)用(2)中的x作为BC的长度,要将A处的垃圾沿道路AB都运到B处,已知运送1千克垃圾每米的费用为0.005元,求运垃圾所需的费用.26.为响应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号召,我区某校举办了一次“秀美巴中,绿色家园”主题演讲比赛,满分10分,得分均为整数,成绩大于等于6分为合格,大于等于9分为优秀,这次演讲比赛中甲、乙两组学生(各10名学生)成绩分布的条形统计图如下图:(1)补充完成下列的成绩统计分析表:组别平均分中位数众数方差合格率优秀率甲 6.76 3.4190%20%乙7.17.5 1.6980%10%可知,小王是________组的学生;(填“甲”或“乙”)(3)结合两个小组的成绩分析,你觉得哪个组的成绩更好一些?说说你的理由.【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分析】根据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方差的定义判断各选项正误即可.【详解】A、数据中5出现2次,所以众数为5,此选项正确;B、数据重新排列为3、5、5、7、10,则中位数为5,此选项正确;C、平均数为(7+5+3+5+10)÷5=6,此选项正确;D、方差为15×[(7﹣6)2+(5﹣6)2×2+(3﹣6)2+(10﹣6)2]=5.6,此选项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方差、平均数、中位数以及众数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各个知识点的定义以及计算公式,此题难度不大.2.C解析:C【分析】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列出算式,再进行计算即可得出x的值.【详解】解:∵5,7,6,x,7的平均数是6,∴15(5+7+6+x+7)=6,解得:x=5;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算术平均数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根据算术平均数求出数据总和.3.B解析:B【解析】共有21名学生参加预赛,取前11名,小颖知道了自己的成绩,我们把所有同学的成绩按大小顺序排列,第11名的成绩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所以小颖知道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才能知道自己是否进入决赛.故选B.4.C解析:C【分析】根据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极差的定义、计算公式对各选项进行判断.【详解】解:A.这组数据的平均分15×(85+90+92+92+96)=91分,所以A选项错误;B、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为:85、90、92、92、96,所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92(分),所以B选项错误;C、这组数据的众数为92(分),所以C选项正确;D.这组数据极差是96﹣85=11,所以D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查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极差,解题关键是正确熟练运用公式.5.D解析:D【分析】由于其中一名学生想要知道自己能否进入前3名,共有7名选手参加,故应根据中位数的意义分析.【详解】由于总共有7个人,且他们的成绩各不相同,第3的成绩是中位数,要判断是否进入前3名,故应知道中位数的多少.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统计的有关知识,主要包括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的意义.反映数据集中程度的统计量有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等,各有局限性,因此要对统计量进行合理的选择和恰当的运用.6.C解析:C【分析】把数据的年份从小到大排列,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即可得答案,【详解】把数据的年份从小到大排列为:2014年、1994年、2009年、2004年、1999年,∵中间的年份是2009年,∴五次统计数据的中位数的年份是2009年,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中位数,把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数序排列,在中间的一个数字(或两个数字的平均值)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7.C解析:C【分析】根据频数分布直方图中的数据,求得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①根据频数分布直方图,可得众数为60−80元范围,故每人乘坐地铁的月均花费最集中的区域在60−80元范围内,故①不正确;②每人乘坐地铁的月均花费的平均数=876001000=87.6=87.6元,所以每人乘坐地铁的月均花费的平均数范围是80~100元,故②错误;③每人乘坐地铁的月均花费的中位数约为80元,在60~100元范围内,故③正确;④为了让市民享受到更多的优惠,若使50%左右的人获得折扣优惠,则乘坐地铁的月均花费达到80元以上的人可以享受折扣,故④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频数分布直方图,平均数以及中位数的应用,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8.A解析:A【分析】先由平均数的公式计算出a的值,再根据方差的公式计算即可.【详解】∵数据6、4、a、3、2平均数为5,∴(6+4+2+3+a)÷5=5,解得:a=10,∴这组数据的方差是15[(6-5)2+(4-5)2+(10-5)2+(2-5)2+(3-5)2]=8.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平均数,方差,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9.B解析:B【分析】先比较平均数得到甲和丙成绩较好,然后比较方差得到丙的状态稳定,即可决定选丙去参赛.【详解】∵甲、丙的平均数比乙、丁大,∴甲和丙成绩较好,∵丙的方差比甲的小,∴丙的成绩比较稳定,∴丙的成绩较好且状态稳定,应选的是丙,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差:一组数据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方差越大,则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大,稳定性也越小;反之,则它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小,稳定性越好.也考查了平均数的意义.10.C解析:C【分析】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止一个.【详解】这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数是8,所以这组数据的众数是8环;22是偶数,按大小顺序排列后中间两个数是8和8,所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8(环).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众数和中位数.注意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是解题关键.11.B解析:B【分析】根据平均数、方差的定义计算即可.【详解】∵小亮的成绩和其它39人的平均数相同,都是90分,∴40人的平均数是90分,∵39人的方差为41,小亮的成绩是90分,40人的平均分是90分,∴40人的方差为[41×39+(90-90)2]÷40<41,∴方差变小,∴平均分不变,方差变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平均数与方差,熟练掌握定义是解题关键.12.A解析:A【分析】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先求出丙的得分,再根据方差公式进行计算即可得出答案.【详解】根据题意得:⨯-+++=(分),805(81778082)80则丙的得分是80分;众数是80,故选A.【点睛】考查了众数及平均数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平均数求得丙的得分,难度不大.二、填空题13.1615【分析】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求解【详解】解:从小到大排列此数据数据15出现了四次最多为众数16和16处在第5位和第六位它两个数的平均数为16为中位数故答案为:1615【点睛】本题属于基础题解析:16 15【分析】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求解.【详解】解:从小到大排列此数据,数据15出现了四次最多为众数,16和16处在第5位和第六位,它两个数的平均数为16为中位数.故答案为:16,15.【点睛】本题属于基础题,考查了确定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的能力.注意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先排好顺序,然后再根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如果是偶数个则找中间两位数的平均数.14.4【分析】根据方差的意义分析原数据都乘2则方差是原来的4倍数据都加3方差不变【详解】解:设样本x1x2x3…xn 的平均数为m 则其方差为则样本2x1+32x2+32x3+3…2xn +3的平均数为2m +解析:4【分析】根据方差的意义分析,原数据都乘2,则方差是原来的4倍,数据都加3,方差不变.【详解】解:设样本x 1,x 2,x 3,…,x n 的平均数为m , 则其方差为22221121...1n S x m x m x m n, 则样本2x 1+3,2x 2+3,2x 3+3,…,2x n +3的平均数为2m +3, 其方差为222144S S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方差的计算公式及其运用:一般地设有n 个数据,x 1,x 2,…x n ,若每个数据都放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后再同加或同减去一个数,其平均数也有相对应的变化,方差则变为这个倍数的平方倍. 15.【分析】先分别求出甲乙的平均数再根据方差公式计算各自的方差进行比较即可得【详解】即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差的计算熟练掌握方差的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解析:<【分析】先分别求出甲、乙的平均数,再根据方差公式计算各自的方差,进行比较即可得.【详解】87869823==63x +++++甲, 74795713==62x +++++乙, 222221232323238S =38769=633339⎡⎤⎛⎫⎛⎫⎛⎫⎛⎫⨯-+-+-+-⎢⎥ ⎪ ⎪ ⎪ ⎪⎝⎭⎝⎭⎝⎭⎝⎭⎢⎥⎣⎦甲, 2222211313131331S =37459=6222212⎡⎤⎛⎫⎛⎫⎛⎫⎛⎫⨯-+-+-+-⎢⎥ ⎪ ⎪ ⎪ ⎪⎝⎭⎝⎭⎝⎭⎝⎭⎢⎥⎣⎦乙, 831912<, 即22S S <甲乙,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差的计算,熟练掌握方差的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16.3【解析】【分析】由中位数及众数的定义和给定的条件求出xy 的值然后根据平均数的定义求出平均数即可;利用方差公式计算即可求出方差【详解】由一组数据12xy46的中位数是25众数是2则有x=2y=3∴这解析:3 83【解析】【分析】由中位数及众数的定义和给定的条件求出x ,y 的值,然后根据平均数的定义求出平均数即可;利用方差公式计算即可求出方差.【详解】由一组数据1,2,x ,y ,4,6的中位数是2.5,众数是2,则有x=2,y=3,,∴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12234636+++++=. ∴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3; 这组数据的方差为:22222218(13)(23)(23)(33)(43)(63)63⎡⎤-+-+-+-+-+-=⎣⎦.∴这组数据的方差为83.故答案为3;8 3 .【点睛】本题考查数据的平均数、中数、方差,掌握平均数、中数、方差的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17.155【解析】【分析】将该小组年龄按照从小到大顺序排列找出中位数即可【详解】根据题意排列得:131314141415151515161616161617171717则该小组组员年龄的中位数为(15+解析:15.5【解析】【分析】将该小组年龄按照从小到大顺序排列,找出中位数即可.【详解】根据题意排列得:13,13,14,14,14,15,15,15,15,16,16,16,16,16,17,17,17,17,则该小组组员年龄的中位数为12(15+16)=15.5岁,故答案为15.5【点睛】此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以及中位数,弄清中位数的计算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18.丙【分析】先比较平均数得到乙组和丙组成绩较好然后比较方差得到丙组的状态稳定于是可决定选丙组去参赛【详解】因为乙组丙组的平均数比甲组丁组大而丙组的方差比乙组的小所以丙组的成绩比较稳定所以丙组的成绩较好解析:丙【分析】先比较平均数得到乙组和丙组成绩较好,然后比较方差得到丙组的状态稳定,于是可决定选丙组去参赛.【详解】因为乙组、丙组的平均数比甲组、丁组大,而丙组的方差比乙组的小,所以丙组的成绩比较稳定,所以丙组的成绩较好且状态稳定,应选的组是丙组.故答案为丙.【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差:一组数据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方差越大,则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大,稳定性也越小;反之,则它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小,稳定性越好.也考查了平均数的意义.19.3【分析】首先根据这组数据的总和等于各个数据之和或等于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乘以这组数据的个数列出方程得出x的值再根据众数的概念这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3从而得出答案【详解】解:1+3+2+7+x+2+解析:3【分析】首先根据这组数据的总和等于各个数据之和,或等于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乘以这组数据的个数,列出方程,得出x的值,再根据众数的概念,这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3,从而得出答案.【详解】解: 1+3+2+7+x+2+3=3×7解得:x=3,这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3,故该组数据的众数为3.故答案为3.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平均数和众数的概念.注意一组数据的众数可能不只一个.20.【解析】分析:连接DE根据题意可得ΔDEG是直角三角形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解DG的长详解:连接DE∵DE分别是ABBC的中点∴DE∥ACDE=AC∵ΔABC是等边三角形且BC=4∴∠DEB=60°19解析:【解析】分析:连接DE,根据题意可得ΔDEG是直角三角形,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解DG的长.详解:连接DE,∵D、E分别是AB、BC的中点,∴DE∥AC,DE=1AC2∵ΔABC是等边三角形,且BC=4∴∠DEB=60°,DE=2∵EF⊥AC,∠C=60°,EC=2∴∠FEC=30°,3∴∠DEG=180°-60°-30°=90°∵G是EF的中点,∴EG=32. 在RtΔDEG 中,DG=22223192()2DE EG +=+= 故答案为192.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以及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定理,记住和熟练运用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1)40人,画图见解析;(2)平均数:8.9分,中位数:9分,众数:9分;(3)182人【分析】(1)用10分的人数÷10分人数所占的百分比,即可得到总人数,根据题意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2)根据平均分、中位数、众数的定义即可得到结论;(3)用样本估计总体即可.【详解】(1)该班级学生总人数为:1230%40÷=(人),得分为9分的同学人数为:40481216---=(人),补全条形统计图如下图所示.(2)该班学生口语测试所得分数的平均分()1478816912108.940=⨯+⨯+⨯+⨯=(分), 一共有40人,则中位数为9992+=(分), 9分人数最多,则众数为9(分); (3)9分以上的占161274010+=,则726018210⨯=(人), 故9分以上的共有182人.【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以及用样本估计总体.读懂统计图,从不同的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扇形统计图直接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大小.22.(1)11.6吨,11吨,11吨;(2)约有350户.【分析】(1)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众数与中位数的定义即可得;(2)先求出月平均用水量不超过12吨的户数占比,再乘以500即可得.【详解】(1)这100个样本数据的平均数是1020114012101320141011.6100⨯+⨯+⨯+⨯+⨯=(吨),因为11吨出现的次数最多,所以众数是11吨,由中位数的定义得:将这100个样本数据按从小到大进行排序后,第50个和第51个数据的平均数即为中位数,则中位数是1111112+=(吨),故答案为:11.6吨,11吨,11吨;(2)月平均用水量不超过12吨的户数占比为204010100%70% 100++⨯=,则70%500350⨯=(户),答:500户家庭中月平均用水量不超过12吨的约有350户.【点睛】本题考查了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众数与中位数的定义、用样本估计总体,熟练掌握数据分析的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23.(1)20,25;(2)7.9,8;(3)女生队表现更突出,理由见解析【分析】(1)由条形图可得男生总人数,总人数减去男生人数可得女生人数;(2)根据平均数和众数定义可得.(3)可从平均数、方差、众数和中位数的意义求解可得.【详解】解:(1)这个班共有男生1+2+6+3+5+3=20(人),共有女生45﹣20=25(人),故答案为:20、25;(2)男生的平均分为120×(5+6×2+7×6+8×3+9×5+10×3)=7.9(分),女生的众数为8分,补全表格如下:男生7.9287女生7.92 1.9988理由为:女生队的平均数较高,表示女生队测试成绩较好;女生队的方差小,表示女生队测试成绩比较集中,整体水平较好;女生队的众数较高,女生队的众数为8,中位数也为8,而男生队众数为7低于中位数8,表示女生队的测试成绩高分较多.【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加权平均数、利用众数、方差、平均数、众数作出决策.注意方差越小,说明数据越稳定.24.(1)画图见解析;(2)中位数是3小时,众数是4小时;(3)400人.【分析】(1)根据阅读5小时以上频数为6,所占百分比为12%,求出数据的总数,再用数据总数减去其余各组频数得到阅读3小时以上频数,然后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分别求得阅读0小时和4小时的人数所占百分比,补全扇形图;(2)利用各组频数和总数之间的关系确定中位数和众数;(3)用1000乘以每周课外阅读时间不小于4小时的学生所占百分比即可.【详解】解:(1)总人数:6÷12%= 50 (人),阅读3小时以上人数:50-4-6-8-14-6= 12 (人),阅读3小时以上人数的百分比为12÷50= 24% ,阅读0小时以上人数的百分比为4÷50= 8% .图如下:(2)中位数是3小时,众数是4小时;(3) 1000⨯(28% + 12%)= 1000⨯40%= 400(人)答:该学校1000名学生双休日课外阅读时间不少于4小时的人数为400人.【点睛】此题考查数据的收集,主要有中位数,众数,扇形图和直方图的画法及表达的意义. 25.(1)81米,84米;(2)80米;(3)80千克,图详见解析;(4)运垃圾所需的费用为163元. 【分析】 (1)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即可得;(2)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121()n x x x x n =+++即可得;(3)先根据C 处垃圾量的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信息求出三处垃圾总量,再减去B 、C 两处的垃圾量可得A 处的垃圾量,然后补全条形统计图即可;(4)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 的长,再根据“运送1千克垃圾每米的费用为0.005元”列出式子求解即可得.【详解】(1)由众数的定义得:众数是84米由中位数的定义,先将表中的数据从小到大进行顺序为70,76,78,80,82,84,84,86,则中位数是8082812+=(米) 故答案为:81米,84米;(2)由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得:8476788270848680808x +++++++==(米) 答:表中BC 长度的平均数x 为80米; (3)A 、B 、C 三处垃圾总量为32050%640÷=(千克)则A 处的垃圾总量是:64032024080--=(千克)补全条形统计图如下:(4)在直角ABC 中,22228040403AB BC AC -=-=∵运送1千克垃圾每米的费用为0.005元∴运垃圾所需的费用为403800.005163⨯=答:运垃圾所需的费用为163【点睛】本题考查了中位数、众数、平均数的定义,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信息关联等知识点,掌握并理解统计调查的相关概念是解题关键.26.(1)6;8;(2)甲;(3)乙组的成绩更好一些.【分析】(1)先根据条形统计图得出甲、乙两组各学生的成绩,再根据中位数、众数的定义即可求得;(2)根据中位数即可判断,小明的成绩大于中位数;(3)可以从平均分、中位数、众数、方差四个方面综合分析.【详解】解:(1)∵甲组的成绩为:3,6,6,6,6,6,7,8,9,10.∴甲组中位数为6,∵乙组的成绩为:5,5,6,7,7,8,8,8,8,9.∴乙组众数为8,故答案为:6;8.(2)∵小明的成绩为7分属中游略偏上,甲组的中位数是6,乙组的中位数为7.5,∴小明在甲组.故答案为:甲.(3)因为乙组成绩的平均分、中位数、众数均比甲高,而乙组成绩的方差又比甲组小,所以乙组的成绩比甲组更稳定,因此综合分析乙组的成绩更好一些.【点睛】本题考查平均分、中位数、众数、方差等概念,正确掌握这些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最新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数据的分析》测试题(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为评估一种农作物的种植效果,选了8块地作试验田,这8块地的亩产量(单位:kg )分别为1x ,2x ,…,8x ,下面给出的指标中可以用来评估这种农作物亩产量稳定程度的是( )A .1x ,2x ,…,8x 的平均数B .1x ,2x ,…,8x 的方差C .1x ,2x ,…,8x 的中位数D .1x ,2x ,…,8x 的众数2.在5轮“中国汉字听写大赛”选拔赛中,甲、乙两位同学的平均分都是90分,甲的成绩方差是15,乙的成绩的方差是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成绩比乙的成绩稳定 B .乙的成绩比甲的成绩稳定 C .甲、乙两人的成绩一样稳定D .无法确定甲、乙的成绩谁更稳定3.某校篮球队10名队员的年龄情况如下,则篮球队队员年龄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年龄 13 14 15 16 人数2341A .15,15B .14,15C .14,14.5D .15,14.5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为了解我国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应采取全面调查的方式B .一组数据1、2、5、5、5、3、3的中位数和众数都是5C .若甲组数据的方差是003,乙组数据的方差是0.1,则甲组数据比乙组数据稳定D .抛掷一枚硬币100次,一定有50次“正面朝上”5.在学校举行的“我为祖国献首歌”的合唱比赛中,六位评委给初三某班的评分分别是:87、90、83、87、87、83,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 .87,87B .87,85C .83,87D .83,856.某兴趣小组为了解我市气温变化情况,记录了今年1月份连续6天的最低气温(单位:C ):-6,-4,-2,0,-2,2.关于这组数据,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 .平均数是-2B .中位数是-2C .众数是-2D .方差是57.某班七个兴趣小组人数如下:5,6,6,x ,7,8,9,已知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7,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A .6B .6.5C .7D .88.甲、乙两人各射击次,甲所中的环数是,,,,,,且甲所中的环数的平均数是,众数是;乙所中的环数的平均数是,方差是4.根据以上数据,对甲,乙射击成绩的正确判断是( ) A .甲射击成绩比乙稳定 B .乙射击成绩比甲稳定C .甲,乙射击成绩稳定性相同D .甲、乙射击成绩稳定性无法比较9.某校九年级模拟考试中,1班的六名学生的数学成绩如下:96,108,102,110,108,82.下列关于这组数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众数是108 B .中位数是105 C .平均数是101D .方差是9310.实施新课改以来,某班学生经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值周班长小兵每周对各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综合评分,下表是其中一周的评分结果“分值”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 A .89,90B .90,90C .88,95D .90,9511.下面的统计图表示某体校射击队甲、乙两名队员射击比赛的成绩,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甲队员成绩的平均数比乙队员的大B .乙队员成绩的平均数比甲队员的大C .甲队员成绩的中位数比乙队员的大D .甲队员成绩的方差比乙队员的大12.为了解某小区“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情况,随机对居住在该小区的40名居民一周的体育锻炼时间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表: 锻炼时间(时) 3 4 5 6 7 人数(人)6131452这40名居民一周体育锻炼时间的众数和中位数是( ) A .14,5B .14,6C .5,5D .5,6第II 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 卷的文字说明参考答案二、填空题13.已知一组数据a ,b ,c 的方差为2,那么数据3a +,3b +,3+c 的方差是________.14.一组数据1x ,2x ,3x ,4x ,5x 的平均数是5,方差是3,则143x -,243x -,343x -,443x -,543x -的平均数是________,方差是________.15.若这8个数据-3, 2,-1,0,1,2,3,x 的极差是11,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______.16.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共享单车应运而生.为了解某单位使用共享单车的情况,该单位有200名员工,某研究小组随机采访10位员工,得到这10位员工一周内使用共享单车的次数分别为:17,12,15,20,17,0,7,26,17,9. (1)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众数是(2)试用平均数估计该单位员工一周内使用共享单车的总次数.17.在一次数学测验中,甲组4名同学的平均成绩是70分,乙组6名同学的平均成绩是80分,则这10名同学的平均成绩是______________.18.甲、乙二人在相同情况下,各射靶10次,两人命中环数的平均数都是7,方差2S 甲=2.8,2S 乙=1.5,则射击成绩较稳定的是______.(填“甲”或“乙”)19.已知一组数据为:5,3,3,6,3则这组数据的方差是______.20.若样本数据1,2,3,2的平均数是a ,中位数是b ,众数是c ,则数据a ,b ,c 的方差是___.三、解答题21.在推进杭州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的行动中,某校为了考察该校初中生掌握垃圾分类知识的情况,进行了一次测试,并随机抽取了若干名学生的测试成绩进行整理,绘制了如图所示不完整的频数直方图(每组含前一个边界值,不含后一个边界值)和扇形统计图. (1)求样本容量,并补充完整频数直方图.(2)在抽取的这些学生中,玲玲的测试成绩为85分,你认为85分一定是这些学生成绩的中位数吗?请简要说明理由.(3)若成绩在80分以上(包括80分)为优秀,请估计全校1400名学生中成绩优秀的人数.22.某公司共有三个部门,根据每个部门的员工人数和相应每人所创的年利润绘制成如下的统计表和扇形图.各部门人数及每人所创年利润统计表部门员工人数每人所创的年利润/万元A510B 8C5(1)①在扇形图中,C部门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为___________;②在统计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2)求这个公司平均每人所创年利润.23.在“慈善一日捐”活动中,为了解某校学生的捐款情况,抽样调查了该校部分学生的捐款数(单位:元),并绘制成下面的统计图.(1)本次调查的样本容量是________,这组数据的众数为________元;(2)求这组数据的平均数;(3)该校共有600学生参与捐款,请你估计该校学生的捐款总数.24.学校为了让同学们走向操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启动了“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张明和李亮在体育运动中报名参加了百米训练小组.在近几次百米训练中,教练对他们两人的测试成绩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请根据图表中的信息解答以下问题:平均数 中位数 方差 张明13.30.004 李亮13.30.02(1)张明第2次的成绩为: 秒;(2)张明成绩的平均数为: ;李亮成绩的中位数为: ;(3)现在从张明和李亮中选择一名成绩优秀的去参加比赛,若你是他们的教练,应该选择谁?请说明理由.25.某区正在积极创建国家模范卫生城市,学校为了普及学生卫生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创卫意识,举办了创卫知识竞赛,以下是从初一、初二两个年级随机抽取20名同学的测试成绩进行调查分析,成绩如下:初一:75 88 93 65 78 94 89 68 95 50 89 88 89 89 77 95 87 88 92 91 初二:74 96 96 89 97 74 69 76 72 78 99 72 97 85 98 74 89 73 98 74 (1)整理、描述数据: 成绩x 5059x ≤≤6069x ≤≤7079x ≤≤8089x ≤≤ 90100x ≤≤初一(频数) 1 2 3 m6 初二(频数)1937(说明:成绩90分及以上为优秀,80~90分为良好,60~80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不合格) 分析数据: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初一 84 a89初二8481.5b请根据上述的数据,填空:m =______;a =______;b =______;(2)得出结论:你认为哪个年级掌握创卫知识水平较好并说明理由.(至少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推断的合理性).26.为弘扬传统文化,某校开展了“传承经典文化,阅读经典名著”活动.为了解七、八年级学生(七、八年级各有600名学生)的阅读效果,该校举行了经典文化知识竞赛.现从两个年级各随机抽取20名学生的竞赛成绩(百分制)进行分析,过程如下:收集数据:七年级: 79,85,73,80, 75,76,87, 70, 75,94,75,79,81,71, 75,80,86,59, 83, 77.八年级: 92,74, 87,82,72,81, 94,83,77, 83,80,81,71,81,72,77,82,80,70,41.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应用数据:(1)由上表填空:a=,b=,c=,d=.(2)估计该校七、八两个年级学生在本次竞赛中成绩在90分以上的共有多少人?(3)你认为哪个年级的学生对经典文化知识掌握的总体水平较好,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分析】根据方差的意义即可判断.【详解】解: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方差越大,则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大,稳定性也越小;反之,则它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小,稳定性越好.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方差,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B解析:B【分析】根据方差的意义求解可得.【详解】∵乙的成绩方差<甲成绩的方差,∴乙的成绩比甲的成绩稳定,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方差,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方差越大,则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大,稳定性也越小;反之,则它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小,稳定性越好.3.D解析:D【分析】众数就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数,而中位数就是大小处于中间位置的数,根据定义即可求解.【详解】在这10名队员的年龄数据里,15岁出现了4次,次数最多,因而众数是15;10名队员的年龄数据里,第5和第6个数据分别为14,15,其平均数141514.52+=,因而中位数是14.5.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众数和中位数的概念: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众数;注意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先排好顺序,然后再根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如果是偶数个则找中间两位数的平均数.4.C解析:C【分析】可根据调查的选择、中位数和众数的求法、方差及随机事件的意义,逐个判断得结论.【详解】解:因为我国中学生人数众多,其课外阅读的情况也不需要特别精确,所以对我国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宜采用抽样调查,故选项A不正确;因为B中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为1、2、3、3、5、5、5,位于中间的数是3,故该组数据的中位数为3,所以选项B说法不正确;因为0.003<0.1,方差越小,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所以甲组数据比乙组数据稳定,故选项C说法正确;因为抛掷硬币属于随机事件,抛掷一枚硬币100次,不一定有50次“正面朝上”故选项D说法不正确.故选:C . 【点睛】本题的关键在于掌握调查的选择、中位数和众数的求法、方差及随机事件的意义.5.A解析:A 【分析】首先对这组数据进行排序,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回答即可. 【详解】∵这组数据排序后为83,83,87,87,87,90,∴这组数据的众数是87,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87872+=87.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注意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先排好顺序,然后再根据数据个数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如果是偶数个则找中间两位数的平均数.6.D解析:D 【分析】根据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及方差的定义以及计算公式,依次计算各选项即可作出判断. 【详解】解:A 、平均数是-2,结论正确,故A 不符合题意; B 、中位数是-2,结论正确,故B 不符合题意; C 、众数是-2,结论正确,故C 不符合题意; D 、方差是203,结论错误,故D 符合题意;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及方差的知识,属于基础题,掌握各部分的定义及计算方法是解题关键.7.C解析:C 【分析】根据平均数求出x 的值,再利用中位数定义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5,6,6,x ,7,8,9,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7, ∴()775667898x =⨯-+++++=, ∴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为:5,6,6,7,8,8,9∵这组数据最中间的数为7,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7. 故选C .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中位数,根据平均数正确得出x 的值是解题关键.8.B解析:B 【解析】 【分析】要判断甲,乙射击成绩的稳定性就是要比较两人成绩的方差的大小,关键是求甲的方差.甲的这组数中的众数是8就说明a ,b ,c 中至少有两个是8,而平均数是6,则可以得到a ,b ,c 三个数其中一个是2,另两个数是8,求得则甲的方差,再进行比较得出结果. 【详解】∵这组数中的众数是8, ∴a ,b ,c 中至少有两个是8, ∵平均数是6,∴a ,b ,c 三个数其中一个是2, ∴(4+1+1+4+4+16)=5,∵5>4,∴乙射击成绩比甲稳定.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方差的意义.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大,即波动越大,数据越不稳定;反之,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9.D解析:D 【分析】把六名学生的数学成绩从小到大排列为:82,96,102,108,108,110,求出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和方差,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解:把六名学生的数学成绩从小到大排列为:82,96,102,108,108,110, ∴众数是108,中位数为1021081052+=,平均数为82961021081081101016+++++=,方差为()()()()()()222222182101961011021011081011081011101016⎡⎤-+-+-+-+-+-⎣⎦ 94.393≈≠;故选D . 【点睛】考核知识点: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和方差;理解定义,记住公式是关键.10.B解析:B 【解析】 【分析】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找出从小到大排列后最中间的数和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即可. 【详解】把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84,89,90,90,90,91,96, 最中间的数是90,则中位数是90;90出现了3次,出现的次数最多,则众数是90; 故选B . 【点睛】此题考查了中位数和众数,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11.D解析:D 【解析】 【分析】根据平均数、中位数和方差的计算公式分别对每一项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甲队员10次射击的成绩分别为6,7,7,7,8,8,9,9,9,10,则中位数882+=8, 甲10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6+3×7+2×8+3×9+10)÷10=8(环),乙队员10次射击的成绩分别为6,7,7,8,8,8,8,9,9,10,则中位数是8, 乙10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6+2×7+4×8+2×9+10)÷9=8(环), 甲队员成绩的方差=110×[(6-8)2+3×(7-8)2+2×(8-8)3+3×(9-8)2+(10-8)2]=1.4; 乙队员成绩的方差=110×[(6-8)2+2×(7-8)2+4×(8-8)3+2×(9-8)2+(10-8)2]=1.2, 综上可知甲、乙的中位数相同,平均数相同,甲的方差大于乙的方差,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均数、中位数和方差的定义和公式,熟练掌握平均数、中位数、方差的计算是解题的关键.12.C解析:C【解析】【分析】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把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者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本组数据中,把数据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最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即为中位数.【详解】由统计表可知:体育锻炼时间最多的是5小时,故众数是5小时;统计表中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最中间两个人的锻炼时间都是5小时,故中位数是5小时.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确定一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的能力.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注意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先排好顺序,然后再根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如果是偶数,则找中间两位数的平均数.二、填空题13.2【分析】根据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每个数都加3所以波动不会变方差不变【详解】解:设abc 的平均数是d 所以方差不变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方差的公式解题的关键是当数据都加上一个 解析:2【分析】根据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每个数都加3,所以波动不会变,方差不变.【详解】解:设a 、b 、c 的平均数是d,()222211S =()()23a d b d c d ⎡⎤-+-+-=⎢⎥⎣⎦ , ()222221S =33(33)(33)23a d b d c d ⎡⎤+-+++-+++-+=⎢⎥⎣⎦ , ()222221S =()()23a d b d c d ⎡⎤-+-+-=⎢⎥⎣⎦, 所以方差不变.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方差的公式,解题的关键是当数据都加上一个数时,方差不变. 14.1748【分析】根据平均数和方差公式的变形即可得到结果【详解】一组数据x1x2x3x4x5的平均数是5则4x1-34x2-34x3-34x4-34x5-3的平均数是4(x1+x2+x3+x4+x5)解析:17 48【分析】根据平均数和方差公式的变形即可得到结果.【详解】一组数据x1,x2,x3,x4,x5的平均数是5,则4x1-3,4x2-3,4x3-3,4x4-3,4x5-3的平均数是15[4(x1+x2+x3+x4+x5)-15]=17,∵新数据是原数据的4倍减3;∴方差变为原来数据的16倍,即48.故答案为:17;48.【点睛】本题考查方差的计算公式的运用:一般地设有n个数据,x1,x2,…x n,若每个数据都放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后再同加或同减去一个数,其平均数也有相对应的变化,方差则变为这个倍数的平方倍.15.15或-05【分析】根据极差的概念求出x的值然后根据平均数的概念求解【详解】一组数据-32-10123x的极差是11当x为最大值时x﹣(﹣3)=11x=8平均数是:;当x是最小值时3﹣x=11解得:解析:1.5或-0.5【分析】根据极差的概念求出x的值,然后根据平均数的概念求解.【详解】一组数据-3, 2,-1,0,1,2,3,x的极差是11,当x为最大值时,x﹣(﹣3)=11,x=8,平均数是:[3+ 2+1+0+1+2+3+8]8 1.5--÷=();当x是最小值时,3﹣x=11,解得:x=﹣8,平均数是:[3+ 2+1+0+1+2+3+(8)]80.5--÷=-()-,故答案为:1.5或-0.5【点睛】本题考查了极差和平均数,掌握平均数是所有数据的和除以数据的个数;极差就是这组数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是解题的关键16.(1)1617;(2)这10位居民一周内使用共享单车的平均次数是14次【分析】(1)将数据按照大小顺序重新排列计算出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即是中位数出现次数最多的即为众数;(2)根据平均数的概念将所有数解析:(1)16,17;(2)这10位居民一周内使用共享单车的平均次数是14次【分析】(1)将数据按照大小顺序重新排列,计算出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即是中位数,出现次数最多的即为众数;(2)根据平均数的概念,将所有数的和除以10即可;【详解】解:(1)按照大小顺序重新排列后,第5、第6个数分别是15和17,所以中位数是(15+17)÷2=16,17出现3次最多,所以众数是17,故答案是16,17;(2)110×(0+7+9+12+15+17×3+20+26)=14,答:这10位居民一周内使用共享单车的平均次数是14次;【点睛】本题考查了中位数、众数、平均数的概念以及利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抓住概念进行解题,难度不大,但是中位数一定要先将所给数据按照大小顺序重新排列后再求,以免出错.17.76分;【解析】【分析】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先求出这10名同学的总成绩再除以10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这10名同学的平均成绩为:=76(分)故答案为:76分【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加权平均数的求法本解析:76分;【解析】【分析】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先求出这10名同学的总成绩,再除以10,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这10名同学的平均成绩为:7048106⨯+⨯=76(分),故答案为:76分.【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加权平均数的求法.本题易出现的错误是对加权平均数的理解不正确,而求70、80这两个数的平均数.18.乙【解析】【分析】直接利用方差的意义方差越小越稳定进而分析得出答案【详解】∵方差=1515<28∴射击成绩较稳定的是:乙故答案为:乙【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方差正确把握方差的意义是解题关键解析:乙【解析】【分析】直接利用方差的意义,方差越小越稳定,进而分析得出答案.【详解】∵方差222.8,S S=甲乙=1.5,1.5<2.8,∴射击成绩较稳定的是:乙.故答案为:乙.【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方差,正确把握方差的意义是解题关键.19.【解析】【分析】先求出平均数再根据方差的公式计算即可【详解】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则这组数据的方差是;故答案为【点睛】此题考查了方差:一般地设n 个数据的平均数为则方差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 解析:1.6【解析】【分析】先求出平均数,再根据方差的公式计算即可.【详解】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5336354++++÷=, 则这组数据的方差是(22221S [(54)3(34)64) 1.65⎤=-+⨯-+-=⎦; 故答案为1.6.【点睛】此题考查了方差:一般地设n 个数据,1x ,2x ,n x ⋯的平均数为x ,则方差(222212n 1S [(x x)(x x)x x)n⎤=-+-+⋯+-⎦,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 20.0【解析】【分析】先确定出abc 后根据方差的公式计算abc 的方差【详解】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bc 的方差故答案是:0【点睛】考查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方差的意义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各概念的含义解析:0.【解析】【分析】先确定出a ,b ,c 后,根据方差的公式计算a ,b ,c 的方差.【详解】解:平均数()123242a =+++÷=;中位数()2222b =+÷=;众数2c =;a ∴,b ,c 的方差(222[(22)(22)22)30⎤=-+-+-÷=⎦.故答案是:0.【点睛】考查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方差的意义,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各概念的含义. 三、解答题21.(1)50;见解析;(2)不一定;见解析;(3)728【分析】(1)由总人数为100可得m的值,从而补全图形;(2)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判断即可得;(3)样本中成绩在80分以上(包括80分)占调查人数的161050+,因此利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列出算式1610140050+⨯,求解可得结果.【详解】解:(1)样本容量是:10÷20%=50.70≤a<80的频数是50−4−8−16−10=12(人),补全图形如下:(2)不一定是这些学生成绩的中位数.理由:将50名学生知识测试成绩从小到大排列,第25、26名的成绩都在分数段80≤a≤90中,他们的平均数不一定是85分,因为25、26的成绩的平均数才是整组数据的中位数.(3)全校1400名学生中成绩优秀的人数为:1610140072850+⨯=(人).【点睛】本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用样本估计总体、统计量的选择,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22.(1)①108°;②9,6;(2)7.6万元.【解析】试题分析:(1)①在扇形图中,由C部门所占比例乘以360°即可得出C部门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②先计算出A部门所占比例,再计算出总人数,根据B、C部门所占比例即可求出b、c的值.(2)利用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计算即可.试题(1)①360°×30%=108°;②∵a%=1-45%-30%=25%5÷25%=20∴20×45%=9(人)20×30%=6(人)(2)10×25%+8×45%+5×30%=7.6答:这个公司平均每人所创年利润是7.6万元.考点:1.扇形统计图;2.加权平均数.23.(1)30,10;(2)平均数为12元;(3)学生的捐款总数为7200元.【分析】(1)由题意得出本次调查的样本容量是6118530+++=,由众数的定义即可得出结果;(2)由加权平均数公式即可得出结果;(3)由总人数乘以平均数即可得出答案.【详解】(1)本次调查的样本容量是6118530+++=,这组数据的众数为10元;故答案为30,10;(2)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6511108155201230⨯+⨯+⨯+⨯=(元);(3)估计该校学生的捐款总数为600127200⨯=(元).【点睛】此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读懂统计图,从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本题也考查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定义以及利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24.(1)13.4;(2)13.3秒,13.3秒;(3)选择张明,理由见解析.【分析】(1)根据统计图给出的数据可直接得出答案;(2)利用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可得出张明成绩的平均数;先将李亮的成绩按照从小到大排列,然后即可得到这组数据的中位数;(3)在平均数、中位数相同的情况下,再根据方差越小数据越稳定,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1)根据统计图可知,张明第2次的成绩为13.4秒,故答案为:13.4;(2)张明成绩的平均数为:13.313.413.313.213.35++++=13.3(秒);李亮的成绩是:13.2,13.4,13.1,13.5,13.3,把这些数从小到大排列为:13.1,13.2,13.3,13.4,13.5,则李亮成绩的中位数是:13.3秒;故答案为:13.3秒,13.3秒;(3)选择张明参加比赛,因为张明和李亮成绩的平均数、中位数都相同,但张明成绩的方差小于李亮成绩的方差,张明成绩比李亮成绩稳定.【点睛】本题考查了平均数,中位数,方差的意义.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程度;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25.(1)8,88.5,74;(2)初一的水平较好,理由见解析.【分析】(1)根据所给数据可得出m的值,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可得a,b的值;(2)从中位数和众数的角度分析可知初一的水平较好.【详解】解:(1)由初一的成绩可知,m=8,将初一的成绩按从低到高排列,第10、11名的成绩分别为:88,89,故初一的中位数a=888988.52;初二的成绩中74分的人数最多,故初二的众数b=74,故答案为:8,88.5,74;(2)初一的水平较好,理由:因为初一和初二的平均数都是84分,但是初一的中位数是88.5分,众数是89分,而初二的中位数是81.5分,众数是74分,即初一年级学生成绩的中位数和众数明显高于初二年级的学生成绩的中位数和众数,故初一的水平较好.【点睛】本题考查了频数分布表、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求法是解题的关键.26.(1)11,10,78,81;(2)90人;(3)八年级学生对经典文化知识掌握的总体水平较好,理由是八年级学生成绩的中位数较高【分析】(1)根据已知数据及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求解即可.(2)利用样本估计总体思想求解可得.(3)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详解】(1)a=11,b=10,c=78,d=81(2)312009040⨯=(人)答:估计七八年级90分以上的学生共90人(3)八年级学生对经典文化知识掌握的总体水平较好,理由:八年级学生成绩的中位数较高【点睛】。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7章 勾股定理单元综合评价试卷含解析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7章勾股定理单元综合评价试卷含解析姓名座号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考后反思(我思我进步):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30分)1.下列各组数中,能作为直角三角形三边长的是()A.4,5,6B.5,7,12C.3,5,D.1,,2.已知点A的坐标为(2,﹣1),则点A到原点的距离为()A.3B.C.D.13.如图是一株美丽的勾股树,其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分别是3、5、2、3,则最大正方形E的面积是()A.13B.26C.34D.474.如图,以数轴的单位长度线段为边作一个正方形,以1为圆心,正方形对角线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点A,则点A表示的数是()A.1B.﹣1C.1﹣D.5.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13,底边长为10,则底边上的高为()A.6B.7C.9D.126.如图所示的“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设直角三角形较长直角边长为a,较短直角边长为b.若ab=8,大正方形的面积为25,则小正方形的边长为()A.9B.6C.4D.37.满足下列条件的△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是()A.∠A:∠B:∠C=3:4:5B.a:b:c=1:2:3C.∠A=∠B=2∠C D.a=1,b=2,c=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b,c,且a2﹣b2=c2,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B.三边长度分别为1,1,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且1,1,是组勾股数C.三边长度分别是12,35,36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D.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有两边的长度分别是3和5,则另一边的长度一定是49.如图,一架云梯AB长为25米,顶端A靠在墙AC上,此时云梯底端B与墙角C距离为7米,云梯滑动后停在DE的位置上,测得AE长为4米,则云梯底端B在水平方向滑动了()米A.4B.6C.8D.1010.如图,在高为3米,斜坡长为5米的楼梯台阶上铺地毯,则地毯的长度至少要()A.4米B.5米C.6米D.7米二.填空题(共8小题,满分24分)11.如图是由三个直角三角形组成的梯形,根据图形,写出一个正确的等式.12.已知直角坐标平面上点P(3,2)和Q(﹣1,5),那么PQ=.13.在Rt△ABC中,∠C=90°,AB=15,BC:AC=3:4,则BC=.14.已知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5,12,13,则此三角形的最大边上的高等于.15.如图所示的网格是正方形网格,∠APB=°.16.如图,△ABC中,AC=5,BC=12,AB=13,以AB为直径的半圆过点C,再分别以BC、AC为直径向上作三个半圆,则阴影部分面积为.17.观察下列式子:当n=2时,a=2×2=4,b=22﹣1=3,c=22+1=5n=3时,a=2×3=6,b=32﹣1=8,c=32+1=10n=4时,a=2×4=8,b=42﹣1=15,c=42+1=17…根据上述发现的规律,用含n(n≥2的整数)的代数式表示上述特点的勾股数a=,b=,c=.18.现有两根长6分米和3分米的木条,小华想再找一根木条为老师制作一个直角三角形教具,则第三根木条的长度应该为分米.三.解答题(共8小题,满分46分)19.(5分)如图,等腰△ABC中,AB=AC=13cm,BC=10cm,求△ABC的面积.20.(5分)如图所示,在△ABC中,AD⊥BC,AB=13,BD=12,CD=.(1)求AD的长;(2)求△ABC的周长.21.(5分)勾股定理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重要定理之一,这个定理的验证方法有很多,你能验证它吗?请你根据所给图形选择一种方法画出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并写出验证过程.22.(5分)如图,△ABC中,AB=4,∠ABC=45°,D是BC边上一点,且AD=AC,若BD﹣DC=1.求DC的长.23.(6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任意两点A、B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则A、B两点之间的距离可表示为|AB|=;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1)若点C的坐标为(3,4),O为坐标原点,则C、O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若点E(﹣2,3)、F(4,﹣5),求E、F两点之间的距离.24.(6分)如图,在离水面高度为8米的岸上,有人用绳子拉船靠岸,开始时绳子BC的长为17米,此人以1米每秒的速度收绳,7秒后船移动到点D的位置,问船向岸边移动了多少米?(假设绳子是直的)25.(6分)如图,有一块等腰三角形草地,测得腰CA=CB,AB=6米,腰比底边上的高多1米,现在园艺师想更换一下草坪,已知每平方米草坪售价200元,请你帮园艺师计算一下全部更换草坪需要少资金?26.(8分)如图,已知∠MAN=30°,点B在射线AM上,且AB=6,点C在射线AN上.(1)若△ABC是直角三角形,求AC的长;(2)若△ABC是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C点有个;(3)设BC=x,当△ABC唯一确定时,直接写出x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下列各组数中,能作为直角三角形三边长的是()A.4,5,6B.5,7,12C.3,5,D.1,,【分析】如果三角形两条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最长边所对的角为直角.由此判定即可.【解答】解:A、∵52+42≠62,∴三条线段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A选项错误;B、∵52+72≠122,∴三条线段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B选项错误;C、∵32+()2≠52,∴三条线段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C选项错误;D、∵12+()2=()2,∴三条线段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D选项正确;故选:D.2.已知点A的坐标为(2,﹣1),则点A到原点的距离为()A.3B.C.D.1【分析】易得点A的横纵坐标的绝对值与到原点的距离构成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解答】解:点A的坐标为(2,﹣1)到原点O的距离:OA==.故选:C.3.如图是一株美丽的勾股树,其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分别是3、5、2、3,则最大正方形E的面积是()A.13B.26C.34D.47【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分别求出F、G的面积,再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即可.【解答】解:由勾股定理得,正方形F的面积=正方形A的面积+正方形B的面积=32+52=34,同理,正方形G的面积=正方形C的面积+正方形D的面积=22+32=13,∴正方形E的面积=正方形F的面积+正方形G的面积=47,故选:D.4.如图,以数轴的单位长度线段为边作一个正方形,以1为圆心,正方形对角线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点A,则点A表示的数是()A.1B.﹣1C.1﹣D.【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C的长,再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出点A表示的数即可.【解答】解:∵正方形的边长为1,∴BC==,∴AC=,即|A﹣1|=,故点A表示1﹣.故选:C.5.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13,底边长为10,则底边上的高为()A.6B.7C.9D.12【分析】在等腰三角形的腰和底边高线所构成的直角三角形中,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得底边上高线的长度.【解答】解:如图:AB=AC=13,BC=10.△ABC中,AB=AC,AD⊥BC;∴BD=DC=BC=5;Rt△ABD中,AB=13,BD=5;由勾股定理,得:AD===12.故选:D.6.如图所示的“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设直角三角形较长直角边长为a,较短直角边长为b.若ab=8,大正方形的面积为25,则小正方形的边长为()A.9B.6C.4D.3【分析】由题意可知:中间小正方形的边长为:a﹣b,根据勾股定理以及题目给出的已知数据即可求出小正方形的边长.【解答】解:由题意可知:中间小正方形的边长为:a﹣b,∵每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ab=×8=4,∴4×ab+(a﹣b)2=25,∴(a﹣b)2=25﹣16=9,∴a﹣b=3,故选:D.7.满足下列条件的△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是()A.∠A:∠B:∠C=3:4:5B.a:b:c=1:2:3C.∠A=∠B=2∠C D.a=1,b=2,c=【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判断A、C即可;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B、D即可.【解答】解:A、∵∠A:∠B:∠C=3:4:5,∠A+∠B+∠C=180°,∴∠A=45°,∠B=60°,∠C=75°,∴△ABC不是直角三角形;B、∵12+22≠32,∴△ABC不是直角三角形;C、∵∠A=∠B=2∠C,∠A+∠B+∠C=180°,∴∠A=∠B=75°,∠C=37.5°,∴△ABC不是直角三角形;D、∵12+()2=22,∴△ABC是直角三角形.故选:D.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b,c,且a2﹣b2=c2,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B.三边长度分别为1,1,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且1,1,是组勾股数C.三边长度分别是12,35,36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D.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有两边的长度分别是3和5,则另一边的长度一定是4【分析】根据勾股数的定义及勾股定理的知识分别判断后即可确定正确的选项.【解答】解:A、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b,c,且a2﹣b2=c2,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正确,符合题意;B、因勾股数必须都是整数,故原命题错误,不符合题意;C、∵122+352≠362,∴三边长度分别是12,35,36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错误,不符合题意;D、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有两边的长度分别是3和5,则另一边的长度是4或,故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A.9.如图,一架云梯AB长为25米,顶端A靠在墙AC上,此时云梯底端B与墙角C距离为7米,云梯滑动后停在DE的位置上,测得AE长为4米,则云梯底端B在水平方向滑动了()米A.4B.6C.8D.10【分析】由题意知,AB=DE=25米,CB=7米,则在直角△ABC中,根据AB,BC可以求AC,在直角△CDE中,可以求CE,则BD=DC﹣BD即为题目要求的距离.【解答】解:在直角△ABC中,已知AB=25米,BC=7米,∴AC===24米,在直角△CDE中,已知CE=CE+EA=24米,DE=AB=25米,AE=4米,∴CE=AC﹣AE=20米,∴CD===15米,∴BD=15﹣7=8米故云梯底端B在水平方向滑动了8米,故选:C.10.如图,在高为3米,斜坡长为5米的楼梯台阶上铺地毯,则地毯的长度至少要()A.4米B.5米C.6米D.7米【分析】先求出AC的长,利用平移的知识可得出地毯的长度.【解答】解:在Rt△ABC中,AC==4米,故可得地毯长度=AC+BC=7米,故选:D.二.填空题(共8小题)11.如图是由三个直角三角形组成的梯形,根据图形,写出一个正确的等式c2=a2+b2.【分析】该图形的面积与3个直角三角形组成一个直角梯形,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梯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解答.【解答】解:依题意得:ab+c2+ab=(a+b)(a+b),整理,得c2=a2+b2.故答案是:c2=a2+b2.12.已知直角坐标平面上点P(3,2)和Q(﹣1,5),那么PQ=5.【分析】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的距离公式直接计算即可.【解答】解:∵P(3,2)和Q(﹣1,5),∴PQ=,故答案为:513.在Rt△ABC中,∠C=90°,AB=15,BC:AC=3:4,则BC=9.【分析】设BC=3x,AC=4x,又其斜边AB=15,再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设BC=3x,AC=4x,又其斜边AB=15,∴9x2+16x2=152,解得:x=3或﹣3(舍去),∴BC=3x=9.故答案为:9.14.已知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5,12,13,则此三角形的最大边上的高等于.【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ABC是直角三角形,利用它的面积:斜边×高÷2=短边×短边÷2,就可以求出最长边的高.【解答】解:∵52+122=132,∴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ABC是直角三角形,最长边是13,设斜边上的高为h,则S△ABC=×5×12=×13h,解得:h=,故答案为.15.如图所示的网格是正方形网格,∠APB=135°.【分析】延长AP交格点于D,连接BD,根据勾股定理得到PD2=BD2=12+22=5,PB2=12+32=10,求得PD2+DB2=PB2,于是得到∠PDB=90°,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延长AP交格点于D,连接BD,则PD2=BD2=12+22=5,PB2=12+32=10,∴PD2+DB2=PB2,∴∠PDB=90°,∴∠DPB=45°,∴∠APB=135°.故答案为:135.16.如图,△ABC中,AC=5,BC=12,AB=13,以AB为直径的半圆过点C,再分别以BC、AC为直径向上作三个半圆,则阴影部分面积为30.【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求△ABC是直角三角形,再根据面积的和差关系可求阴影部分的面积.【解答】解:∵52+122=169=132,∴△ABC是直角三角形,S阴影=π()2+π()2﹣[π()2﹣×5×12]=30.故答案为:30.17.观察下列式子:当n=2时,a=2×2=4,b=22﹣1=3,c=22+1=5n=3时,a=2×3=6,b=32﹣1=8,c=32+1=10n=4时,a=2×4=8,b=42﹣1=15,c=42+1=17…根据上述发现的规律,用含n(n≥2的整数)的代数式表示上述特点的勾股数a=2n,b=n2﹣1,c=n2+1.【分析】由n=2时,a=2×2=4,b=22﹣1=3,c=22+1=5;n=3时,a=2×3=6,b =32﹣1=8,c=32+1=10;n=4时,a=2×4=8,b=42﹣1=15,c=42+1=17…得出a =2n,b=n2﹣1,c=n2+1,满足勾股数.【解答】解:∵当n=2时,a=2×2=4,b=22﹣1=3,c=22+1=5n=3时,a=2×3=6,b=32﹣1=8,c=32+1=10n=4时,a=2×4=8,b=42﹣1=15,c=42+1=17…∴勾股数a=2n,b=n2﹣1,c=n2+1.故答案为:2n,n2﹣1,n2+1.18.现有两根长6分米和3分米的木条,小华想再找一根木条为老师制作一个直角三角形教具,则第三根木条的长度应该为3或3分米.【分析】根据勾股定理解答即可.【解答】解:第三根木条的长度应该为或分米;故答案为:3或3.三.解答题(共8小题)19.如图,等腰△ABC中,AB=AC=13cm,BC=10cm,求△ABC的面积.【分析】过点A作AD⊥BC交BC于点D,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求出BD,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D,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出即可.【解答】解:过点A作AD⊥BC交BC于点D,∵AB=AC=13cm,BC=10cm,∴BD=CD=5cm,AD⊥BC,由勾股定理得:AD==12(cm),∴△ABC的面积=×BC×AD=×10×12=60(cm2).20.如图所示,在△ABC中,AD⊥BC,AB=13,BD=12,CD=.(1)求AD的长;(2)求△ABC的周长.【分析】(1)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得到答案;(2)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C,根据三角形的周长公式计算即可.【解答】解:(1)在Rt△ABD中,AD==5;(2)在Rt△ADC中,AC==2,则△ABC的周长=AB+BC+AC=13+12++2=25++2.21.勾股定理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重要定理之一,这个定理的验证方法有很多,你能验证它吗?请你根据所给图形选择一种方法画出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并写出验证过程.【分析】根据正方形的面积等于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正方形面积的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则由图形可知:(a+b)2﹣4×ab=a2+b2+2ab﹣4×ab=c2,整理得:a2+b2=c2.答案不唯一.22.如图,△ABC中,AB=4,∠ABC=45°,D是BC边上一点,且AD=AC,若BD ﹣DC=1.求DC的长.【分析】过点A作AE⊥BC于点E,则∠AEB=90°,DE=CE,结合∠ABC=45°可得出∠BAE=45°,进而可得出AE=BE,在Rt△ABE中,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BE的长,即BD+DC=4,结合BD﹣DC=1可求出DC的长.【解答】解:过点A作AE⊥BC于点E,如图所示.∵AD=AC,AE⊥BC,∴∠AEB=90°,DE=CE.∵∠ABC=45°,∴∠BAE=45°,∴AE=BE.在Rt△ABE中,AB=4,∴AE2+BE2=AB2,即BE2+BE2=(4)2,∴BE=4,∴BD+DC=4.又∵BD﹣DC=1,∴DC+1+DC=4,∴DC=2.2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任意两点A、B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则A、B两点之间的距离可表示为|AB|=;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1)若点C的坐标为(3,4),O为坐标原点,则C、O两点之间的距离为5.(2)若点E(﹣2,3)、F(4,﹣5),求E、F两点之间的距离.【分析】(1)因为O为原点所以可知O坐标为(0,0),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计算即可;(2)直接代入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计算即可.【解答】解:(1)∵O为原点,∴O坐标为(0,0),∵点C的坐标为(3,4),∴CO==5,故答案为:5;(2)∵点E(﹣2,3)、F(4,﹣5),E、F两点之间的距离可表示为|EF|=,∴EF===10.24.如图,在离水面高度为8米的岸上,有人用绳子拉船靠岸,开始时绳子BC的长为17米,此人以1米每秒的速度收绳,7秒后船移动到点D的位置,问船向岸边移动了多少米?(假设绳子是直的)【分析】在Rt△ABC中,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B长,再根据题意可得CD长,然后再次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D长,再利用BD=AB﹣AD可得BD长.【解答】解:在Rt△ABC中:∵∠CAB=90°,BC=17米,AC=8米,∴AB==15(米),∵此人以1米每秒的速度收绳,7秒后船移动到点D的位置,∴CD=17﹣1×7=10(米),∴AD===6(米),∴BD=AB﹣AD=15﹣6=9(米),答:船向岸边移动了9米.25.如图,有一块等腰三角形草地,测得腰CA=CB,AB=6米,腰比底边上的高多1米,现在园艺师想更换一下草坪,已知每平方米草坪售价200元,请你帮园艺师计算一下全部更换草坪需要少资金?【分析】过C作CD⊥AB于D,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D=AB=3,根据勾股定理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过C作CD⊥AB于D,∵AC=BC,∴AD=AB=3,∵腰比底边上的高多1米,∴AC=CD+1,∵AC2=AD2+CD2,∴(CD+1)2=32+CD2,解得:CD=4,∴S△ABC=AB•CD=×6×4=12(m2),∴全部更换草坪需要12×200=2400(元),答:全部更换草坪需要2400元资金.26.如图,已知∠MAN=30°,点B在射线AM上,且AB=6,点C在射线AN上.(1)若△ABC是直角三角形,求AC的长;(2)若△ABC是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C点有3个;(3)设BC=x,当△ABC唯一确定时,直接写出x的取值范围.【分析】(1)分两种情况:当∠ABC=90°时,由勾股定理得36+x2=4x2,求出x的值即可,当∠ACB=90°时,求出BC=,则答案可得出;(2)分三种情况画出图形即可得出答案;(3)当BC≥6或BC=3时,△ABC唯一确定.【解答】解:(1)当∠ABC=90°时,∵∠A=30°,∴BC=,∴设BC=x,则AC=2x,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36+x2=4x2,解得x=2,x=﹣2(舍去).∴AC=4,当∠ACB=90°时,∵∠A=30°∴BC=,∴AC=3.(2)如图3,当AC=BC时,满足题意.如图4,当AC=AB时,满足题意.如图3,当AB=BC时,满足题意.故答案为:3.(3)当BC≥6或BC=3时,△ABC唯一确定.即x=3或x≥6.。
2022-2023年初二数学青岛版下册单元测题带答案和解析第9章二次根式-全国
2022-2023年初二数学青岛版下册单元测题带答案和解析第9章二次根式-全国选择题(略)的算术平方根是()A. (略)B. (略)C. ±(略)D. (略)【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略)的平方为(略),∴(略)的算术平方根为(略).故选B.选择题(略)化简后的结果是()A. (略)B. 3C. ±(略)D. ±3【答案】B【解析】试题“(略)”表示的是a的算术平方根,“(略)”表示的是a的平方根.(略),故选B.选择题若式子(略)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略)取值范围是()A.x<2B.x≤2C.x>2D.x≥2【答案】D【解析】由题意得x-2(略)0,即x≥2故选D选择题函数(略)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A. x>0B. x>-2C. x≥-2D. x≠-2【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得:x+2>0,解得,x>﹣2故选:C.选择题下面计算正确的是()A. (略)B. (略)C. (略)D. (略)【答案】B【解析】试题A、(略),则计算错误;B、(略),则计算正确;C、(略),则计算错误;D、(略),则计算错误,故选B.选择题下列各式中一定是二次根式的是( ).A. (略)B. (略)C. (略)D. (略)【答案】B【解析】二次根式要求被开方数为非负数,易得B为二次根式.故选B.选择题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 a 3 a 2 =a 6B. (π-3.14)0 =1C. (略)D. (略)【答案】B【解析】试题A、同底数幂乘法,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原式=(略),则错误;B、任何非零实数的零次幂为1,则正确;C、(略),则(略),则错误;D、(略),则错误.故选B.选择题若|2-a|+(略)=0,则a+b的值是()A. 2B. 0C. 1D. -1【答案】D【解析】试题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可得:(略),解得:(略),则a+b=2+(-3)=-1,故选D.选择题要使式子(略)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A. x≥1B. x<1C. x≤1D. x≠1【答案】A【解析】试题根据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列式得,x﹣1≥0,解得x≥1.故选:A.选择题要使二次根式(略)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实数(略)的取值范围是( )A. (略)B. (略)C. (略)D. (略)【答案】D【解析】试题要使二次根式有意义,则必须满足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为非负数,即x+2≥0,解得:x≥-2.故选D.选择题下列各式与(略)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A. (略)B. (略)C. (略)D. (略)【答案】D【解析】试题A、(略)=2(略),故不与(略)是同类二次根式,故此选项错误;B、(略)=2(略),故不与(略)是同类二次根式,故此选项错误;C、(略)=5(略),故不与(略)是同类二次根式,故此选项错D、(略)=2(略),故,与(略)是同类二次根式,故此选项正确;故选:D.选择题下列各式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A. (略)B. (略)C. (略)D. (略)【答案】B【解析】A中的(略)、C中的(略)的被开方数都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D中(略)的被开方数是小数,所以A、C、D都不是最简二次根式,只有B中的(略)是最简二次根式.填空题若二次根式(略)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答案】(略)【解析】试题根据题意,使二次根式(略)有意义,即x﹣2≥0,解得x ≥2.故答案是x≥2.填空题若(略),则xy-3的值为【答案】(略).【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列出方程求出x、y的值,代入所求代数式计算即可.试题解析:∵(略),∴(略),解得(略),∴xy-3=22-3=(略).已知无理数1+2(略),若a<1+2(略)<b,其中a、b为两个连续的整数,则ab的值为__________.【答案】20.【解析】试题∵1<(略)<2,∴4<1+2(略)<5,∴a=4,b=5,∴ab=20.故答案是20.填空题一个数的平方根与这个数的立方根相等,那么这个数是__________.【答案】(略)【解析】根据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定义知:0的平方根等于0的立方根.故答案是0.填空题36的平方根是______.【答案】±6【解析】试题因为(略),则36的平方根为±6.填空题若(a+(略))2与(略)互为相反数,则(略)的值为.【答案】(略)【解析】试题由已知则有(略)所以(略)所以(略)解答题已知x是正整数,且满足(略),求(略)的平方根.【答案】(略)【解析】试题首先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以及分式的性质得出x的取值范围,然后根据x为正整数得出x的值,从而得出y的值,最后根据平方根的定义求出答案.试题解析:由题意得,2x≥0且x1≠0,解得x≤2且x≠1,∵x 是正整数,∴x=2,∴y=4,x+y=2+4=6,∴x+y的平方根是±(略).解答题计算与化简:(1)计算:(略)(2)化简:(略)【答案】(1)3;(2)1-x【解析】试题(1)首先根据算术平方根、零次幂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得出各式的值,然后进行求和得出答案;(2)根据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以及平方差公式将括号去掉,然后进行合并同类项得出答案.试题解析:(1)原式= (略).(2)原式= (略).解答题先化简,再求值:(x+y)(x-y)-(4x3y-8xy3)÷2xy,其中x=-1,(略).【答案】0.【解析】试题原式第一项利用平方差公式化简,第二项利用多项式除单项式法则计算,去括号合并得到最简结果,将x与y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试题解析:原式=x2-y2-2x2+4y2=-x2+3y2,当x=-1,(略)时,原式=-1+1=0.解答题已知(略),且x为偶数,求(1+x)(略)的值.【答案】x=8【解析】试题分析:先根据已知条件得出(略)的取值范围,再根据(略)为偶数求出(略)具体的值,最后将得到的(略)的值代入化简后的代数式中求出最后结果.试题解析:由已知得(略)解得(略)∵(略)为偶数,(略)(略)(略)(略)当(略)时,(略)。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9章 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9章 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 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四个银行标志中,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2.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B .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C .正方形两条对角线相等,但不互相垂直平分D .矩形、菱形、正方形都具有“对角线相等”的性质3.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P 是对角线BD 的中点,E 、F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136EPF ∠=︒,则EFP ∠的度数是( )A .68︒B .34︒C .22︒D .44︒4.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8,AD =6,过点D 作直线m∥AC ,点E 、F 是直线m 上两个动点,在运动过程中EF∥AC 且EF =AC ,四边形ACFE 的面积是( )A .48B .40C .24D .305.如图,四边形ABCD 中,90DAB CBA ∠=∠=︒,将CD 绕点D 逆时针旋转90︒至DE ,连接AE ,若6AD =,10BC =,则ADE ∆的面积是( )A .272B .12C .9D .86.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H 为AD 边中点,菱形ABCD 的周长为28,则OH 的长等于( ) A .3.5 B .4 C .7 D .147.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点M 、N 为边BC 和CD 上的动点(不含端点),45MAN ∠=︒.下列三个结论:∥当MN =时,则22.5BAM ∠=︒;∥290AMN MNC ∠-∠=︒;∥MNC ∆的周长不变,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 .0B .1C .2D .38.如图,在∥ABC 中,AB=3,AC=4,BC=5,P 为边 BC 上一动点,PE∥AB 于 E ,PF∥AC 于 F ,M 为 EF 中点,则 AM 的最小值为( )A .1B .1.3C .1.2D .1.59.如图,在菱形ABCD 中,AC 与BD 相交于点O ,AB =4,BD =E 为AB 的中点,点P 为线段AC 上的动点,则EP+BP 的最小值为( )A .4B .C .D .810.如图,在∥ABC中,∥ACB=90o,∥B=30o,AC=1,AB=2,AC在直线l上,将∥ABC绕点A顺时针转到位置∥可得到点P1,此时AP1=2;将位置∥的三角形绕点P1顺时针旋转到位置∥,可得到点P2,此时AP2=2+∥的三角形绕点P2顺时针旋转到位置∥,可得到点P3,此时AP3,按此顺序继续旋转,得到点P2016,则AP2016=( )A.B.C.D.二、填空题11.如图,在∥ABC中,∥BAC=65°,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得到∥AB'C',连接C'C.若C'C∥AB,则∥BAB'=_____°.12.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直线EF经过点O,交BC于点E,AD于点F,若AB=5cm,AC=13 cm,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_.13.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2,BD=4,则菱形ABCD的周长是________.14.如图.将长方形纸片ABCD折叠,使边AB、CB均落在对角线BD上,得折痕BE、BF,则∥EBF的大小为_____ .15.如图,在∥ABC中,∥ACB=90°,AC=BC=4,O是BC的中点,P是射线AO上的一个动点,则当∥BPC=90°时,AP的长为______.16.已知,点(,1)A a 和点(3,)B b 关于原点O 对称,则+a b 的值为__________.17.如图,∥ABC 中,AB=AC ,BE∥AC ,D 为AB 中点,若DE=5,BE=8.则EC=______.18.如图,在∥ABC 中,CD∥AB 于点D ,BE∥AC 于点E ,F 为BC 的中点,DE =5,BC =8,则∥DEF 的周长是______.19.如图,在ABC V 中,3AB =,4AC =,5BC =,P 为边BC 上一动点,PE AB ⊥于E ,PF AC ⊥于F ,M 为EF 的中点,则AM 的最小值为________.20.如图,在一张矩形纸片ABCD 中,AB=4,BC=8,点E ,F 分别在AD ,BC 上,将纸片ABCD 沿直线EF 折叠,点C 落在AD 上的一点H 处,点D 落在点G 处,有以下四个结论:∥四边形CFHE是菱形;∥EC平分∥DCH;∥线段BF的取值范围为3≤BF≤4;∥当点H与点A重合时,以上结论中,你认为正确的有.(填序号)三、解答题21.已知如图,O为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的中点,EF经过点O,且与AB交于E,与CD 交于F.求证: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22.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BE∥AC,CE∥DB.求证:四边形OBEC是矩形.23.如图,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中,∥ABC 的顶点均在格点上.(1)画出∥ABC 绕点O 顺时针旋转90°后的∥A′B′C′.(2)求点B 绕点O 旋转到点B′的路径长(结果保留π).24.如图,在ABCD Y 中,对角线BD 平分ABC ∠,过点A 作AE BD P ,交CD 的延长线于点E ,过点E 作EF BC ⊥,交BC 延长线于点F .(1)求证:四边形ABCD 是菱形;(2)若452ABC BC ∠︒=,=,求EF 的长.25.如图,矩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且DE AC P ,CE BD P .求证:四边形OCED 是菱形.26.如图,在∥ABCD 中,E ,F 分别是AD ,BC 上的点,且DE=BF ,AC∥EF .求证:四边形AECF 是菱形.27.如图,在ABCD Y 中,AE BC ⊥于点E 点,延长BC 至F 点使=CF BE ,连接AF ,DE ,DF .(1)求证:四边形AEFD 是矩形;(2)若6AB =,8DE =,10BF =,求AE 的长.28.如图,正方形OABC的边OA,OC在坐标轴上,点B的坐标为(-4,4).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x轴向点O运动;点Q从点O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x轴的正方向运动,规定点P到达点O时,点Q也停止运动.连接BP,过P点作BP的垂线,与过点Q平行于y轴的直线l相交于点D.BD与y轴交于点E,连接PE.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s).(1)∥PBD的度数为,点D的坐标为(用t表示);(2)当t为何值时,∥PBE为等腰三角形?29.在∥ABCD中,∥BAD的平分线交直线BC于点E,交直线DC于点F.(1)在图1中证明CE=CF;(2)若∥ABC=90°,G是EF的中点(如图2),直接写出∥BDG的度数;(3)若∥ABC=120°,FG∥CE,FG=CE,分别连接DB、DG(如图3),求∥BDG的度数.30.如图,∥ABC是边长为6的等边三角形,P是AC边上一动点,由A向C运动(与A、C不重合),Q是CB延长线上一点,与点P同时以相同的速度由B向CB延长线方向运动(Q不与B重合),过P作PE∥AB于E,连接PQ交AB于D.(∥)若设AP=x,则PC=,QC=;(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当∥BQD=30°时,求AP的长;(∥)在运动过程中线段ED的长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不变,求出线段ED的长;如果变化请说明理由.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9章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一、填空题1.C 2.B 3.C 4.A 5.B6.A 7.D 8.C 9.C 10.B二、填空题11.50 12.15cm2 13.14.45° 15.±216.4-17.4 18.13 19.1.2 20.∥∥∥三、解答题21.证明见解析.【分析】求证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只要求证OE=OF,根据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即可求证,依据∥AOE∥∥COF即可证明OE=OF.【详解】证明:∥平行四边形ABCD中AB∥CD,∥∥OAE=∥OCF,又∥OA=OC,∥COF=∥AOE,∥∥AOE∥∥COF(ASA),∥OE=OF,又∥OA=OC∥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22.证明见解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推出四边形OBEC 是平行四边形,根据菱形性质求出∥AOB=90°,根据矩形的判定推出即可.【详解】∥BE∥AC ,CE∥DB ,∥四边形OBEC 是平行四边形,又∥四边形ABCD 是菱形,且AC 、BD 是对角线,∥AC∥BD ,∥∥BOC =90°,∥平行四边形OBEC 是矩形.23.(1)画图见解析;(2)点B 绕点O 旋转到点B′. 【分析】(1)利用网格特点和旋转的性质画出点A 、B 、C 的对应点A′、B′、C′,从而得到∥A′B′C′;(2)先计算出OB 的长,然后根据弧长公式计算点B 绕点O 旋转到点B′的路径长.【详解】(1)如图,∥A′B′C′为所作;(2)OB =,点B 绕点O 旋转到点B′的路径长=90180π⨯⨯π.24.(1)见解析;(2)(1)证明ADB ABD ∠∠=,得出AB AD =,即可得出结论;(2)由菱形的性质得出2AB CD BC ===,证明四边形ABDE 是平行四边形,45ECF ABC ∠∠︒==,得出24AB DE CE CD DE +==,==,在Rt CEF △中,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即可求出EF 的长.【详解】(1)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 BC AB CD AB CD ∴P P ,=,,ADB CBD ∴∠∠=,, ∥BD 平分ABC ∠,ABD CBD ∴∠∠=,, ADB ABD ∴∠∠=,, AB AD ∴=,, ABCD ∴Y 是菱形;(2)解:∥四边形ABCD 是菱形,2AB CD BC ∴===,AB CD AE BD Q P P ,,∥四边形ABDE 是平行四边形,45ECF ABC ∠∠︒==,2AB DE ∴==,4CE CD DE ∴+==,45EF BC ECF ⊥∠︒Q ,=,CEF ∴V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EF CF ∴=== 25.见解析【分析】首先根据两对边互相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证明四边形OCED 是平行四边形,再根据矩形的性质可得OC=OD ,即可利用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判定出结论.【详解】证明:∥DE AC P ,CE BD P ,∥四边形OCED 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D 是矩形,∥AC BD =,OA OC =,OB OD =,∥OC OD =,∥四边形OCED 是菱形.26.见解析.【分析】根据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即可证明【详解】证明:Q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 BC ∴=,//AD BC ,DE BF =Q ,AE CF ∴=,//AE CF Q ,∴四边形AECF 是平行四边形,AC EF ⊥Q ,∴四边形AECF 是菱形.27.(1)见解析;(2)245【解析】试题分析:(1)先证明四边形AEFD 是平行四边形,再证明∥AEF=90°即可.(2)证明∥ABF 是直角三角形,由三角形的面积即可得出AE 的长.试题解析:(1)证明:∥CF=BE ,∥CF+EC=BE+EC .即 EF=BC .∥在∥ABCD 中,AD∥BC 且AD=BC ,∥AD∥EF 且AD=EF .∥四边形AEFD是平行四边形.∥AE∥BC,∥∥AEF=90°.∥四边形AEFD是矩形;(2)∥四边形AEFD是矩形,DE=8,∥AF=DE=8.∥AB=6,BF=10,∥AB2+AF2=62+82=100=BF2.∥∥BAF=90°.∥AE∥BF,∥∥ABF的面积=12AB•AF=12BF•AE.∥AE=•6824105 AB AFBF⨯==.28.(1)45°(t,t);(2)t=4秒或(-4)秒【分析】(1)易证∥BAP∥∥PQD,从而得到DQ=AP=t,从而可以求出∥PBD的度数和点D的坐标.(2)由于∥EBP=45°,故图1是以正方形为背景的一个基本图形,容易得到EP=AP+CE.由于∥PBE底边不定,故分三种情况讨论,借助于三角形全等及勾股定理进行求解,然后结合条件进行取舍,最终确定符合要求的t值.【详解】(1)如图1,由题可得:AP=OQ=1×t=t(秒)∥AO=PQ .∥四边形OABC 是正方形,∥AO=AB=BC=OC ,∥BAO=∥AOC=∥OCB=∥ABC=90°.∥DP∥BP ,∥∥BPD=90°.∥∥BPA=90°-∥DPQ=∥PDQ .∥AO=PQ ,AO=AB ,∥AB=PQ .在∥BAP 和∥PQD 中,BAP PQD BPA PDQ AB PQ ∠∠∠∠⎧⎪⎨⎪⎩===∥∥BAP∥∥PQD (AAS ).∥AP=QD ,BP=PD .∥∥BPD=90°,BP=PD ,∥∥PBD=∥PDB=45°.∥AP=t ,∥DQ=t .∥点D 坐标为(t ,t ).故答案为:45°,(t ,t ).(2)∥若PB=PE ,则t=0(舍去),∥若EB=EP ,则∥PBE=∥BPE=45°.∥∥BEP=90°.∥∥PEO=90°-∥BEC=∥EBC .在∥POE 和∥ECB 中,PEO EBC POE ECB EP BE ∠∠∠∠⎧⎪⎨⎪⎩===∥∥POE∥∥ECB (AAS ).∥OE=CB=OC .∥点E 与点C 重合(EC=0).∥点P 与点O 重合(PO=0).∥点B (-4,4),∥AO=CO=4.此时t=AP=AO=4.∥若BP=BE ,在Rt∥BAP 和Rt∥BCE 中,BA BC BP BE ⎧⎨⎩== ∥Rt∥BAP∥Rt∥BCE (HL ).∥AP=CE .∥AP=t ,∥CE=t .∥PO=EO=4-t .∥∥POE=90°,4-t ).延长OA 到点F ,使得AF=CE ,连接BF ,如图2所示.在∥FAB 和∥ECB 中,90AB CB BAF BCE AF CE ⎧⎪⎨⎪∠∠⎩︒====∥∥FAB∥∥ECB .∥FB=EB ,∥FBA=∥EBC .∥∥EBP=45°,∥ABC=90°,∥∥ABP+∥EBC=45°.∥∥FBP=∥FBA+∥ABP=∥EBC+∥ABP=45°.∥∥FBP=∥EBP .在∥FBP 和∥EBP 中,BF BE FBP EBP BP BP ⎪∠⎪⎩∠⎧⎨===∥∥FBP∥∥EBP (SAS ).∥FP=EP .∥EP=FP=FA+AP=CE+AP .∥EP=t+t=2t .(4-t )=2t .解得:-4∥当t 为4秒或(-4)秒时,∥PBE 为等腰三角形.29.(1)见解析;(2)45°;(3)见解析.【分析】(1)根据AF 平分∥BAD ,可得∥BAF=∥DAF ,利用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求证∥CEF=∥F 即可;(2)根据∥ABC=90°,G 是EF 的中点可直接求得;(3)分别连接GB 、GC ,求证四边形CEGF 是平行四边形,再求证∥ECG 是等边三角形,由AD∥BC 及AF 平分∥BAD 可得∥BAE=∥AEB ,求证∥BEG∥∥DCG ,然后即可求得答案.【详解】(1)证明:如图1,∥AF 平分∥BAD ,∥∥BAF=∥DAF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BC ,AB∥CD ,∥∥DAF=∥CEF ,∥BAF=∥F ,∥∥CEF=∥F .∥CE=CF .(2)解:连接GC 、BG ,∥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ABC=90°,∥四边形ABCD 为矩形,∥AF 平分∥BAD ,∥∥DAF=∥BAF=45°,∥∥DCB=90°,DF∥AB ,∥∥DFA=45°,∥ECF=90°∥∥EC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G 为EF 中点,∥EG=CG=FG ,CG∥EF ,∥∥AB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DC ,∥BE=DC ,∥∥CEF=∥GCF=45°,∥∥BEG=∥DCG=135°在∥BEG 与∥DCG 中,∥EG CG BEG DCG BE DC =⎧⎪∠=∠⎨⎪=⎩,∥∥BEG∥∥DCG ,∥BG=DG ,∥CG∥EF ,∥∥DGC+∥DGA=90°,又∥∥DGC=∥BGA ,∥∥BGA+∥DGA=90°,∥∥DG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DG=45°.(3)解:延长AB、FG交于H,连接HD.∥AD∥GF,AB∥DF,∥四边形AHFD为平行四边形∥∥ABC=120°,AF平分∥BAD∥∥DAF=30°,∥ADC=120°,∥DFA=30°∥∥DAF为等腰三角形∥AD=DF,∥CE=CF,∥平行四边形AHFD为菱形∥∥ADH,∥DHF为全等的等边三角形∥DH=DF,∥BHD=∥GFD=60°∥FG=CE,CE=CF,CF=BH,∥BH=GF在∥BHD与∥GFD中,∥DH DFBHD GFD BH GF=⎧⎪∠=∠⎨⎪=⎩,∥∥BHD∥∥GFD,∥∥BDH=∥GDF∥∥BDG=∥BDH+∥HDG=∥GDF+∥HDG=60°.30.(∥)6﹣x,6+x;(∥)2;(∥)线段DE的长度不会改变.DE=3【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知AB=BC=AC=6,然后根据题意解答即可;(2)在(1)的基础上,再利用直角三角形30°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进行解答即可.(3) 作QF∥AB,交直线AB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QE,PF;根据题意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证明∥APE∥∥BQF(AAS),进一步说明四边形PEQF是平行四边形,最后说明DE=AB,即可说明DE的长度不变.【详解】解:(∥)∥∥ABC是边长为6的等边三角形,∥AB =BC =AC =6,设AP =x ,则PC =6﹣x ,QB =x ,∥QC =QB +BC =6+x ,故答案为:6﹣x ,6+x ;(∥)∥在Rt∥QCP 中,∥BQD =30°,∥PC =12QC ,即6﹣x =12(6+x ),解得x =2, ∥AP =2;(∥)当点P 、Q 运动时,线段DE 的长度不会改变.理由如下:作QF ∥AB ,交直线AB 的延长线于点F ,连接QE ,PF , 又∥PE ∥AB 于E ,∥∥DFQ =∥AEP =90°,∥点P 、Q 速度相同,∥AP =BQ ,∥∥ABC 是等边三角形,∥∥A =∥ABC =∥FBQ =60°,在∥APE 和∥BQF 中,∥∥AEP =∥BFQ =90°,∥∥APE =∥BQF ,∥在∥APE 和∥BQF 中,AEP BFQ A FBQ AP BQ ∠=∠⎧⎪∠=∠⎨⎪=⎩,∥∥APE∥∥BQF(AAS),∥AE=BF,PE=QF且PE∥QF,∥四边形PEQF是平行四边形,∥DE=12 EF,∥EB+AE=BE+BF=AB,∥DE=12 AB,又∥等边∥ABC的边长为6,∥DE=3,∥当点P、Q运动时,线段DE的长度不会改变.。
(必考题)初中数学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分式与分式方程》测试题(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定义:若两个分式的和为n (n 为正整数),则称这两个分式互为“n 阶分式”.例如,分式31x +与31x x+互为“3阶分式”.设正数x ,y 互为倒数,则分式22x x y +与22y y x +互为( ) A .二阶分式B .三阶分式C .四阶分式D .六阶分式 2.某市铺设一条长660米的管道,为了尽量减少施工对城市交通造成的影响,实际施工时每天铺设的管道长比计划增加10%,结果提前6天完工,求实际每天铺设管道长度及实际施工天数,小明列出方程:660660(110%)x x -+=6,题中x 表示的量为( ) A .实际每天铺设管道长度B .实际施工天数C .计划施工天数D .计划每天铺设管道的长度3.下列变形不正确...的是( ) A .1a b a b a b-=-- B .1a b a b a b +=++ C .221a b a b a b +=++ D .221-=-+a b a b a b4.若关于x 的方程1044m x x x--=--无解,则m 的值是( ) A .2- B .2 C .3- D .3 5.已知x 为整数,且分式2221x x --的值为整数,满足条件的整数x 可能是( ) A .0、1、2 B .﹣1、﹣2、﹣3C .0、﹣2、﹣3D .0、﹣1、﹣2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式242x x --的值为零,则x 的值为2± B .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m n 可以变形为22mx nxC .分式32xy x y -中的,x y 都扩大3倍,分式的值不变 D .分式211x x ++是最简分式 7.若使分式2x x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 .2x ≠ B .0x = C .1x ≠- D .2x = 8.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某企业临时增加甲、乙两个厂房生产口罩,甲厂房每天生产的数量是乙厂房每天生产数量的2倍,两厂房各加工6000箱口罩,甲厂房比乙厂房少用5天.则甲、乙两厂房每天各生产的口罩箱数为( )A .1200,600B .600,1200C .1600,800D .800,1600 9.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 .22a a b b = B .11a a b b +=+ C .2233a b a ab b = D .232131a ab b ++=-- 10.若a =1,则2933a a a -++的值为( ) A .2B .2-C .12D .12- 11.若a b ,则下列分式化简中,正确的是( )A .22a a b b +=+B .22a a b b -=-C .33a a b b =D .22a a b b= 12.某生产小组计划生产3000个口罩,由于采用新技术,实际每小时生产口罩的数量是原计划的2倍,因此提前5小时完成任务,设原计划每小时生产口罩x 个,根据题意,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A .3000300052x x -=+B .3000300052x x -=C .3000300052x x -=+D .3000300052x x-= 二、填空题13.化简2242()44224x x x x x x -+÷++++的结果是_______. 14.已知5,3a b ab -==,则b a a b +的值是__________. 15.关于x 的分式方程3122m x x-=--无解,则m 的值为_____. 16.世界上最小、最轻的昆虫其质量只有0.000005用科学记数法表示0.000005是______克.17.当x _______时,分式22x x-的值为负. 18.计算:1 2+123⨯+134⨯+145⨯+…+()1n 1n -+()1n n 1+=______. 19.如果分式126x x --的值为零,那么x =________ .20.()052019π-+- =__________三、解答题21.先化简2454111x x x x x --⎫⎛+-÷ ⎪--⎝⎭,再从22x -≤≤中取一个合适的整数x 代入求值. 22.先化简,再求值:234()22m m m m m m-+⋅-+,其中m =1.23.甲、乙两公司全体员工踊跃参与“携手并肩,共渡难关”捐款活动,甲公司共捐款10万元,乙公司共捐款14万元.下面是甲、乙两公司员工的一段对话:(1)甲、乙两公司各有多少人?(2)现甲、乙两公司共同使用这笔捐款购买A ,B 两种物资,A 种物资每箱1.5万元,B 种物资每箱1.2万元,若购买B 种物资不少于5箱,并恰好将捐款用完,有几种购买方案?请设计出来(注:A ,B 两种物资均需购买,并按整箱配送)24.(建构模型)对于两个不等的非零实数a ,b ,若分式()()x a x b x--的值为零,则x a =或x b =.因为()()()()2x a x b x a b x ab ab x a b x x x ---++==+-+,所以,关于x 的方程ab x a b x+=+的两个解分别为:1x a =,2x b =. (应用模型)利用上面建构的模型,解决下列问题: (1)若方程p x q x+=的两个解分别为11x =-,24x =.则p =___,q =___;(直接写结论)(2)已知关于x 的方程222221n n x n x +-+=+的两个解分别为1x ,()212x x x <.求12223x x -的值. 25.先化简,再求值2111x x x x x ⎛⎫-+÷ ⎪++⎝⎭,其中整数x 满足13x -≤<. 26.2016年12月29日,引江济淮工程正式开工.该工程供水范围涵盖安徽省12个市和河南省2个市,共55个区县.其中在我县一段工程招标时,有甲、乙两个工程队投标,从投标书上得知:甲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要60天,若由甲队先做20天,剩下的工程由甲、乙合作24天可完成.(1)乙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要多少天?(2)现将该工程分为两部分,甲队做完其中一部分工程用了m 天,乙队做完其中一部分工程用了n 天,m ,n 都是正整数,且甲队用时不到20天,乙队用时不到65天,甲队施工一天,需付工程款3.5万元,乙队施工一天需付工程款2万元.请用含m 的式子表示n ,并求出该工程款总共为多少万元?【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A解析:A【分析】根据题意得出xy =1,可以用1x 表示y ,代入22x x y ++22y y x +,计算结果为2即可. 【详解】由题意得:xy =1,则y =1x , 把 y =1x ,代入22x x y ++22y y x +,得: 原式=221x x x ++221x x x+=3321x x ++321x +=2 ∴22x x y +与22y y x +互为“2阶分式”, 故选A .【点睛】本题是一道新定义型题目,主要考查分式的相关计算,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分式的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2.D解析:D【分析】根据计划所用时间-实际所用时间=6,可知方程中未知数x 所表示的量.【详解】解:设原计划每天铺设管道x 米,则实际每天铺设管道()110%x +, 根据题意,可列方程:6606(110%)660x x -=+, 所以小明所列方程中未知数x 所表示的量是计划每天铺设管道的长度,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由实际问题抽象出分式方程,解题的关键是依据所给方程还原等量关系.3.C解析:C【分析】A 、B 两项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法则计算,约分即可得到结果;C 、D 通过能否继续进行因式分解,继续化简,即可得到答案.【详解】 A.=1a b a b a b a b a b --=---,故此项正确; B.=1a b a b a b a b a b ++=+++,故此项正确; C. 22a b a b ++为最简分式,不能继续化简,故此项错误; D. ()()221a b a b a b a b a b a b--==-+-+,故此项正确; 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了分式的加减法、约分,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4.D解析:D【分析】 根据方程1044m x x x--=--无解,得出方程有增根,利用增根的定义可求得x =4,并把x =4代入转化后的整式方程m +1−x =0,即可求出m 的值.【详解】解:去分母得:m +1−x =0, ∵方程1044m x x x--=--无解, ∴x =4是方程的增根,∴m =3.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无解问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增根的定义,并能准确求出增根. 5.C解析:C【分析】根据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得到x ≠±1,把分式化简,根据题意解答即可.【详解】解:由题意得,x 2﹣1≠0,解得,x ≠±1,2221x x --=2(1)(1)(1)x x x -+-=21x +, 当21x +为整数时,x =﹣3、﹣2、0、1, ∵x ≠1, ∴满足条件的整数x 可能是0、﹣2、﹣3,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求分式的值、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掌握分式的分母不为0是解题的关键. 6.D解析:D【分析】直接利用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以及分式的基本性质、最简分式的定义分别分析得出答案.【详解】A 、分式242x x --的值为零,则x 的值为−2,故此选项错误; B 、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等式m n =22mx nx(x≠0),故此选项错误; C 、分式32xy x y -中的x ,y 都扩大3倍,分式的值扩大为3倍,故此选项错误; D 、分式211x x ++是最简分式,正确; 故选:D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以及分式的基本性质、最简分式的定义,正确掌握相关定义和性质是解题关键.7.A解析:A【分析】根据分式有意义分母不为零即可得答案.【详解】∵分式2x x -有意义, ∴x-2≠0,解得:x≠2.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利用分母不为零得出不等式是解题关键.8.A解析:A【分析】先设乙厂房每天生产x箱口罩,则甲厂房每天生产2x箱口罩,根据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且两厂房各加工6000箱口罩时甲厂房比乙厂房少用5天,可得出关于x的分式方程,解方程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设乙厂房每天生产x箱口罩,则甲厂房每天生产2x箱口罩,依题意得:6000600052x x-=,解得:x=600,经检验,x=600是原分式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2x=1200.故答案选:A.【点睛】该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分式方程是解题的关键.9.C解析:C【分析】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变形化简得出答案.【详解】A.22a ab b=,从左边到右边是分子和分母同时平方,不一定相等,故错误;B.11a ab b+=+,从左边到右边分子和分母同时减1,不一定相等,故错误;C.2233a b aab b=,从左边到右边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ab,分式的值不变,故正确;D.232131a ab b++=--,从左边到右边分子和分母的部分同时乘以3,不一定相等,故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分式的性质.熟记分式的性质是解题关键,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10.B解析:B【分析】根据同分母分式减法法则计算,再将a=1代入即可求值.【详解】2933a a a -++=293a a -+=a-3, 当a=1时,原式=1-3=-2,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分式的化简求值,掌握因式分解及同分母分式的减法计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11.C解析:C【分析】根据a b ,可以判断各个选项中的式子是否正确,从而可以解答本题; 【详解】 ∵a b A 、22a a b b +≠+ ,故该选项错误; B 、22a a b b -≠- ,故该选项错误; C 、33a a b b= ,故该选项正确; D 、22a a b b≠ ,故该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的混合运算,解题时需要熟练掌握分式的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熟练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2.D解析:D【分析】找出等量关系:原计划所用时间-实际所用时间=提前5小时,据此即可得出分式方程,得解.【详解】解:设原计划每小时生产口罩x 个,则实际每小时生产口罩2x 个,依题意得:3000300052x x-=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分式方程的应用,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分式方程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3.2【分析】先约分再算加法然后把除法化为乘法进而即可求解【详解】原式=====2故答案是: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式的化简掌握分式的四则混合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解析:2【分析】先约分,再算加法,然后把除法化为乘法,进而即可求解.【详解】原式=2(2)(2)2(2)224x x x x x x ⎡⎤+-+÷⎢⎥+++⎣⎦=()222222x x x x x -⎡⎤+÷⎢⎥+++⎣⎦ =()222222x x x x x +-⎡⎤+⋅⎢⎥++⎣⎦=()222x x x x+⋅+ =2,故答案是: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式的化简,掌握分式的四则混合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14.【分析】先利用乘法公式算出的值再根据分式的加法运算算出结果【详解】解:∵∴∴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分式的求值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分式的加法运算法则 解析:313【分析】先利用乘法公式算出22a b +的值,再根据分式的加法运算算出结果.【详解】解:∵5a b -=,3ab =,∴()222225631a b a b ab +=-+=+=, ∴22313b a b a a b ab ++==. 故答案为:313. 【点睛】本题考查分式的求值,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分式的加法运算法则.15.-3【分析】先求解分式方程得到用m 表示的根然后再确定该分式方程的增根最后让分式方程的根等于增根并求出m 的值即可【详解】解:m+3=x-2x=m+5由的增根为x=2令m+5=2解得m=-3故填:-3【解析:-3【分析】先求解分式方程得到用m 表示的根,然后再确定该分式方程的增根,最后让分式方程的根等于增根并求出m 的值即可.【详解】 解:3122m x x-=-- 3122m x x +=-- 312m x +=- m+3=x-2x=m+5 由3122m x x-=--的增根为x=2 令m+5=2,解得m=-3.故填:-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解分式方程以及分式方程的增根,理解增根的定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6.5×10-6【分析】绝对值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a×10-n 与较大数的科学记数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负指数幂指数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详解】解:解析:5×10-6.【分析】绝对值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a×10-n ,与较大数的科学记数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负指数幂,指数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详解】解:0.000005=5×10-6,故答案是:5×10-6.【点睛】本题考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一般形式为a×10-n ,其中1≤|a|<10,n 为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17.且【分析】分式有意义x2≠0分式的值为负数只有分子x-2<0由此求x 的取值范围【详解】解:依题意得解得x <2且x≠0故答案为:x <2且x≠0【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值求分式的值必须同时满足分母不为0解析:2x <且0x ≠【分析】分式有意义,x 2≠0,分式的值为负数,只有分子x-2<0,由此求x 的取值范围.【详解】解:依题意,得2200x x -<⎧⎨≠⎩解得x <2且x≠0,故答案为:x <2且x≠0.【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值.求分式的值,必须同时满足分母不为0.18.【分析】通过观察可发现规律:则原式=即可计算出结果【详解】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分式的运算解题的关键是发现已知式子的规律 解析:1n n + 【分析】通过观察可发现规律:()11111n n n n =-++,则原式= 11111111112233411n n n n -+-+-+⋯+-+--+,即可计算出结果. 【详解】()()111111111111111111223344511223341111n n n n n n n n n n n ++++⋯++=-+-+-+⋯+-+-=-=⨯⨯⨯-+-+++ 故答案为:1n n +. 【点睛】本题考查分式的运算,解题的关键是发现已知式子的规律. 19.1【分析】根据分式的值为零可得解方程即可得【详解】由题意得:解得分式的分母不能为零解得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值为零正确求出分式的值和掌握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解题关键解析:1【分析】根据分式的值为零可得10x -=,解方程即可得.【详解】由题意得:10x -=,解得1x =,分式的分母不能为零,260x ∴-≠,解得3x ≠,1x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值为零,正确求出分式的值和掌握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解题关键. 20.-2【分析】直接利用算术平方根的意义绝对值和零指数幂的性质分别化简得出答案【详解】原式=2−5+1=−3+1=−2故答案为:-2【点睛】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实数运算正确化简各数是解题关键解析:-2【分析】直接利用算术平方根的意义、绝对值和零指数幂的性质分别化简得出答案.【详解】原式=2−5+1=−3+1=−2.故答案为:-2【点睛】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实数运算,正确化简各数是解题关键.三、解答题21.22x x -+,-1(x 取-1时值为-3) 【分析】 先按照分式运算的顺序和法则化简,再选取数值代入计算即可.【详解】 解:原式2145111(2)(2)x x x x x x x ⎫⎛---=-⋅⎪ --+-⎝⎭ 2(2)11(2)(2)x x x x x --=⋅-+- 22x x -=+ 22x -≤≤且x 为整数2,1,0,1,2x ∴=-- 又当1x ≠且2x ≠±时,原分式有意义x ∴只能取1-或0①当x 0=时,原式212-==-(或②当x 1=-时,原式331-==-) 【点睛】本题考查分式的化简求值,解题关键是准确应用分式运算法则按照正确的运算顺序进行化简,代入求值时要使分式有意义.22.4m +4,8.【分析】原式括号中两项通分并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加法法则计算,约分得到最简结果,把m 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详解】 解:原式=(2)(2)(2)(2)3(2)(2)m m m m m m m m m +-•+--++ =[3(2)(2)]m m m m++- =3(m +2)+(m ﹣2)=3m +6+m ﹣2=4m +4,当m =1时,原式=4+4=8.【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的混合运算,分式的化简求值,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正确的进行化简.23.(1)甲公司有150人,乙公司有180人;(2)有3种购买方案:购买12箱A 种物资、5箱B 种物资或购买8箱A 种物资,10箱B 种物资或购买4箱A 种物资,15箱B 种物资【分析】(1)设乙公司有x 人,则甲公司有(30)x -人,根据对话,即可得出关于x 的分式方程,解之经检验后即可得出结论;(2)设购买A 种防疫物资m 箱,购买B 种防疫物资n 箱,根据甲公司共捐款10万元,公司共捐款14万元,列出方程,求解出4165m n =-,根据整数解,约束出m 、n 的值,即可得出方案.【详解】解:(1)设乙公司有x 人,则甲公司有()30x -人, 由題意,得10714306x x⨯=- 解得180x =. 经检验,180x =是原方程的解,30150x -=,答:甲公司有150人,乙公司有180人.(2)设购买A 种物资n 箱,购买B 种物资n 箱,由题得1.5 1.21014m n +=+,整理,得4165m n =-又5n ≥,且m ,n 为正整数, 11125m n =⎧∴⎨=⎩ 22810m n =⎧⎨=⎩ 33415m n =⎧⎨=⎩ 答:有3种购买方案:购买12箱A 种物资、5箱B 种物资或购买8箱A 种物资,10箱B 种物资或购买4箱A 种物资,15箱B 种物资.【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方案问题、二元一次方程整数解问题,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24.(1)4-,3;(2)1【分析】(1)根据材料可得:p=-1×4=-4,q=-1+4=3,计算出结果;(2)将原方程变形后变为:22212121n n x n x +-++=++,未知数变为整体2x+1,根据材料中的结论可得:122n x -=,212n x += ,代入所求式子可得结论; 【详解】 解:(1)∵方程p x q x+= 的两个解分别为:121=4x x =-, , ∴p=-1×4=-4,q=-1+4=3,故答案为:-4,3. (2)由222221n n x n x +-+=+,可得 22212121n n x n x +-++=++. ∴()()()()21212121n n x n n x +-++=++-+.故212x n +=+,解得12n x +=. 或211x n +=-,解得22n x -=. ∵12x x <, ∴122n x -=,212n x +=. ∴122222221123132232n x n n n x n n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解,弄清题中的规律是解题的关键;25.原式1x=,1x =时,原式1=;或2x =时原式12=. 【分析】根据分式的减法和除法可以化简题目中的式子,然后从-1≤x <3中选取使得原分式有意义的整数代入化简后的式子即可解答本题.【详解】 解:2111x x x x x ⎛⎫-+÷ ⎪++⎝⎭ =2(1)(1)11x x x x x x--++⋅+ =221x x x-+ =1x, ∵x (x+1)≠0,∴x≠0,x≠-1,∵整数x 满足-1≤x <3,∴x=1或2,当x=1时,原式=11=1,当x=2时,原式=12. 【点睛】本题考查分式的化简求值,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分式化简求值的方法.26.(1)90天;(2)3902n m =-(50203m <<,m ,n 均为正整数),189万元. 【分析】(1)设乙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要x 天,根据题意列出方程20112416060x ⎛⎫++= ⎪⎝⎭,求出x 的值并进行检验即可; (2)根据题意得出16090m n +=解得3902n m =-,继而得出20390652m m <⎧⎪⎨-<⎪⎩,解出m 的取值并分情况求解即可;【详解】解:(1)设乙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要x 天,根据题意得:20112416060x ⎛⎫++= ⎪⎝⎭,解得:90x =, 经检验,90x =是所列分式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答:乙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要90天.(2)解:由题意得16090m n +=整理,得3902n m =-, 20390652m m <⎧⎪⎨-<⎪⎩,解得:50203m <<, 因为m ,n 均为正整数,所以,当17m =时,64.5n =,不是整数(舍去);当18m =时,63n =,符合题意;当19m =时,61.5n =,不是整数(舍去),工程款总数为3.518263189⨯+⨯=万元.【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工程问题,正确理解题意和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华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20章 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华师大新版八年级下学期《第20章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5小题)1.小明测得一周的体温并登记在下表(单位:℃)其中星期四的体温被墨迹污染.根据表中数据,可得此日的体温是()A.36.6℃B.36.7℃C.36.8℃D.37.0℃2.在黑板上从1开始,写出一组相继的正整数,然后擦去一个数,其余数的平均值为35,擦去的数是()A.5B.6C.7D.83.某单位有1名经理、2名主任、2名助理和11名普通职员,他们的月工资各不相同.若该单位员工的月平均工资是1500元,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所有员工的月工资都是1500元B.一定有一名员工的月工资是1500元C.至少有一名员工的月工资高于1500元D.一定有一半员工的月工资高于1500元4.某汽车从甲地以速度v1匀速行驶至乙地后,又从乙地以速度v2匀速返回甲地,则汽车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A.B.C.D.5.已知数据:x1+3,x2+3,x3+3,x4+3的平均数是9,则数据x1,x2,x3,x4的平均数是()A.5B.6C.7D.86.某同学使用计算器计算30个数据的平均数时,错将其中一个数据15输入为150,那么由此求出的平均数与实际相差()A.5B.4.5C.﹣5D.﹣4.57.数学课上,全班同学每人各报一个数.如果男生所报的数之和与女生所报的数之和相等,且男生所报数的平均值是,女生所报数的平均值是,那么全班同学所报数的平均值是()A.B.C.D.8.综合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做泥塑工艺制作.小明将各同学的作品完成情况绘成了如图的条形统计图.根据图表,我们可以知道平均每个学生完成作品()A.12件B.8.625件C.8.5件D.9件9.有甲、乙两个箱子,其中甲箱内有98颗球,分别标记号码1~98,且号码为不重复的整数,乙箱内没有球.已知小育从甲箱内拿出49颗球放入乙箱后,乙箱内球的号码的中位数为40.若此时甲箱内有a颗球的号码小于40,有b 颗球的号码大于40,则关于a、b之值,下列何者正确?()A.a=16B.a=24C.b=24D.b=3410.某班随机抽取6名同学的一次地生测试成绩如下:82,95,82,76,76,82.数据中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A.82,76B.76,82C.82,79D.82,8211.漳州中闽百汇某服装专柜在进行市场占有情况的调查时,他们应该最关注已售出服装型号的()A.中位数B.众数C.平均数D.方差12.鞋厂生产不同号码的鞋,其中,生产数量最多的鞋号是调查不同年龄的人的鞋号所构成的数据的()A.平均数B.众数C.中位数D.众数或中位数13.在某次训练中,甲、乙两名射击运动员各射击10发子弹的成绩统计图如图所示,对于本次训练,有如下结论:①S甲2>S乙2;②S甲2<S乙2;③甲的射击成绩比乙稳定;④乙的射击成绩比甲稳定,由统计图可知正确的结论是()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4.已知样本x1,x2,x3,…,x n的方差是1,那么样本2x1+3,2x2+3,2x3+3,…,2x n+3的方差是()A.1B.2C.3D.415.数据8,10,12,9,11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是()A.10和B.10和2C.50和D.50和2二.填空题(共12小题)16.某工厂生产同一型号的电池.现随机抽取了6节电池,测试其连续使用时间(小时)分别为:47,49,50,51,50,53.这6节电池连续使用时间的平均数为小时.17.如果一组数据:2,4,6,x,y的平均数为4.8,那么x,y的平均数为.18.在一次捐款活动中,某班50名同学人人拿出自己的零花钱,有捐5元、10元、20元的,还有捐50元和100元的.如图统计图反映了不同捐款数的人数比例,那么该班同学平均每人捐款元.19.已知一组数据1,2,3,…,n(从左往右数,第1个数是1,第2个数是2,第3个数是3,依此类推,第n个数是n).设这组数据的各数之和是s,中位数是k,则s=(用只含有k的代数式表示).20.已知一组数据:0,2,x,4,5的众数是4,那么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21.某校举办“汉字听写大赛”,7名学生进入决赛,他们所得分数互不相同,比赛共设3个获奖名额,某学生知道自己的分数后,要判断自己能否获奖,他应该关注的统计量是(填“平均数”、“众数”或“中位数”).22.一组数据:1、﹣1、0、4的方差是.23.学校篮球队五名队员的年龄分别为17,15,17,16,15,其方差为0.8,则三年后这五名队员年龄的方差为.24.用科学记算器求得271,315,263,289,300,277,286,293,297,280的平均数为,标准差为.(精确到0.1)25.五个正整数从小到大排列,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4,唯一众数是5,则这五个正整数的和为.26.小明同学5次数学单元测试成绩(分数取整数)的平均分是90分,且每次测试都没有低于80分得成绩,中位数是93分,唯一众数是96分,则最低的一次成绩可能是分.27.在一次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参加男子跳高的14名运动员的成绩如下表:这些运动员跳高成绩的中位数是,众数是.三.解答题(共7小题)28.某开发公司现有员工50名,所有员工的月工资情况如下表:请你根据上述内容,解答下列问题:(1)该公司“高级技工”有人;(2)该公司的工资极差是元;(3)小张到这家公司应聘普通工作人员,咨询过程中得到两个答案,你认为用哪个数据向小张介绍员工的月工资实际水平更合理些?(4)去掉最高工资的前五名,再去掉最低工资的后五名,然后算一算余下的40人的平均工资,说说你的看法.29.荆州古城是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名城,下表图是荆州古城某历史景点一周的抽样统计参观人数和门票价格.(1)把上表中一周的参观人数作为一个样本,直接指出这个样本的中位数,众数和平均数,分析表中数据还可得到一些信息,如双休日参观人数远远高于平时等,请你尝试再写出两条相关信息;(2)若“五•一”黄金周有甲,乙两个旅行团到该景点参观,两团人数之和恰为上述样本数据的中位数,乙团不超过50人,设两团分别购票共付W元,甲团人数x人,①求W与x的函数关系式;②若甲团人数不超过100人,请说明两团合起来购票比分开购票最多可节约多少元?30.某私立中学准备招聘教职员工60名,所有员工的月工资情况如下:请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学校准备招聘“高级教师”和“中级教师”共40名(其他员工人数不变),其中高级教师至少要招聘13人,而且学校对高级、中级教师的月支付工资不超过83000元,按学校要求,对高级、中级教师有几种招聘方案?(2)(1)中的哪种方案对学校所支付的月工资最少?并说明理由;(3)在学校所支付的月工资最少时,将上表补充完整,并求所有员工月工资的中位数和众数.31.一个公司的所有员工的月收入情况如下:(1)该公司所有员工月收入的平均数是元,中位数是元,众数是元.(2)你觉得用以上三个数据中的哪一个来描述该公司员工的月收入水平更为恰当?说明理由.(3)某天,一个员工辞职了,若其他员工的月收入不变,但平均收入下降了,你认为辞职的可能是哪个岗位上的员工?说明理由.32.小红的奶奶开了一个金键牛奶销售店,主要经营“金键学生奶”、“金键酸牛奶”、“金键原味奶”,可奶奶经营不善,经常有品种的牛奶滞销(没卖完)或脱销(量不够),造成了浪费或亏损,细心的小红结合所学的统计知识帮奶奶统计了一个星期牛奶的销售情况,并绘制了下表:(1)计算各品种牛奶的日平均销售量:金键学生奶,金键酸牛奶,金键原味奶;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你认为哪种牛奶销量最高;(2)计算各品种牛奶的方差(保留两位小数),并比较哪种牛奶销量最稳定.金键学生奶,金键酸牛奶,金键原味奶;(3)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你认为哪种牛奶销量最稳定.33.我市今年体育中考于5月18日开始,考试前,九(2)班的王茜和夏洁两位同学进行了8次50m短跑训练测试,她们的成绩分别如下:(单位:秒)(1)王茜和夏洁这8次训练的平均成绩分别是多少?(2)按规定,女同学50m短跑达到8.3秒就可得到该项目满分15分,如果按她们目前的水平参加考试,你认为王茜和夏洁在该项目上谁得15分的可能性更大些?请说明理由.34.某校七年级学生开展踢毽子比赛活动,每班派5名同学参加,按团体总分多少排列名次,在规定的时间内每人踢100个以上(含100)为优秀.下表是甲班和乙班成绩最好的5名学生的比赛数据(单位:个)统计发现两班总分相等,S,此时有同学建议,可以通过考查数据中的其他信息作为参考,请你解答下列问题:(1)计算两班的优秀率;(2)求两班比赛数据的中位数;(3)根椐以上信息,你认为应该把冠军奖状发给哪一个班?简述理由.华师大新版八年级下学期《第20章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1.小明测得一周的体温并登记在下表(单位:℃)其中星期四的体温被墨迹污染.根据表中数据,可得此日的体温是()A.36.6℃B.36.7℃C.36.8℃D.37.0℃【分析】设星期四的体温是x℃,根据平均数的概念列出方程求解.【解答】解:设星期四的体温是x℃,依题意可得:(36.6+36.7+37.0+37.3+x+36.9+37.1)÷7=36.9,解得,x=36.7(℃).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平均数的概念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熟记公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在黑板上从1开始,写出一组相继的正整数,然后擦去一个数,其余数的平均值为35,擦去的数是()A.5B.6C.7D.8【分析】设n个数,因为其余数的平均值为35,所以n﹣1是17的倍数,确定n个数的取值范围,计算求解.【解答】解:设一共有n个数,∵擦去一个其余数的平均值为35,∴n﹣1是17的倍数,即17个,34个,51个,68个,85个等,显然只有68个时所得平均数与35相差无几,∴n=69,则1+2+…+69==2415,那么n﹣1=68,则其他数的和是68×35=2408,∵2415﹣2408=7,∴擦去的数是7.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平均数的综合运用,正确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某单位有1名经理、2名主任、2名助理和11名普通职员,他们的月工资各不相同.若该单位员工的月平均工资是1500元,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所有员工的月工资都是1500元B.一定有一名员工的月工资是1500元C.至少有一名员工的月工资高于1500元D.一定有一半员工的月工资高于1500元【分析】算术平均数:对于n个数x1,x2,…,x n,则x¯=(x1+x2+…+x n)就叫做这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依此即可作出选择.【解答】解:∵某单位有1名经理、2名主任、2名助理和11名普通职员,普通职员的人数占多数,该单位员工的月平均工资是1500元,∴至少有一名员工的月工资高于1500元是正确的.故选:C.【点评】考查了算术平均数,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4.某汽车从甲地以速度v1匀速行驶至乙地后,又从乙地以速度v2匀速返回甲地,则汽车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A.B.C.D.【分析】由题意知,设两地距离为S,从甲地行驶至乙地的时间为T1,从乙地返回甲地的时间为T2,则关键时间的计算公式求得T1及T2,再关键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即可求得平均速度.【解答】解:设两地距离为S,从甲地行驶至乙地的时间为T1,从乙地返回甲地的时间为T2,则有T1=,T2=;∴平均速度===;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平均数实际中的运用.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5.已知数据:x1+3,x2+3,x3+3,x4+3的平均数是9,则数据x1,x2,x3,x4的平均数是()A.5B.6C.7D.8【分析】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即可求解.先求出数据x1+3,x2+3,x3+3,x4+3的和,然后利用平均数的计算公式表示数据x1,x2,x3,x4的平均数,经过代数式的变形可得答案.【解答】解:∵x1+3,x2+3,x3+3,x4+3的平均数是9.∴x1+3,x2+3,x3+3,x4+3的和是4×9=36.∴x1,x2,x3,x4的平均数是:(x1+x2+x3+x4)=[(x1+3)+(x2+3)+(x3+3)+(x4+3)﹣3×4]=(36﹣12)=×24=6.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的计算.正确理解公式是解题的关键,在计算中正确使用整体代入的思想.6.某同学使用计算器计算30个数据的平均数时,错将其中一个数据15输入为150,那么由此求出的平均数与实际相差()A.5B.4.5C.﹣5D.﹣4.5【分析】因为错将其中一个数据15输入为150,可求出多加了的数,进而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由题意知,错将其中一个数据15输入为150,则多加了150﹣15=9135,所以平均数多了135÷30=4.5.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平均数的概念.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7.数学课上,全班同学每人各报一个数.如果男生所报的数之和与女生所报的数之和相等,且男生所报数的平均值是,女生所报数的平均值是,那么全班同学所报数的平均值是()A.B.C.D.【分析】可设男生人数为x人,根据平均数公式即可求出男生所报的数之和为x;由于男生所报的数之和与女生所报的数之和相等,则女生人数可求,再根据平均数公式即可求出全班同学所报数的平均值.【解答】解:设男生人数为x人,则女生人数为:x÷()=x.全班同学所报数的平均值为:x×2÷(x+x)=.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平均数的求法.解题关键是先设男生人数为x人,再用x表示女生人数,从而得出全班同学的人数.8.综合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做泥塑工艺制作.小明将各同学的作品完成情况绘成了如图的条形统计图.根据图表,我们可以知道平均每个学生完成作品()A.12件B.8.625件C.8.5件D.9件【分析】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用作品的总件数除以总人数,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8.625(件).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加权平均数的计算,要注意作品件数相应的权重.9.有甲、乙两个箱子,其中甲箱内有98颗球,分别标记号码1~98,且号码为不重复的整数,乙箱内没有球.已知小育从甲箱内拿出49颗球放入乙箱后,乙箱内球的号码的中位数为40.若此时甲箱内有a颗球的号码小于40,有b 颗球的号码大于40,则关于a、b之值,下列何者正确?()A.a=16B.a=24C.b=24D.b=34【分析】先求出甲箱的球数,再根据乙箱中位数40,得出乙箱中小于、大于40的球数,从而得出甲箱中小于40的球数和大于40的球数,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甲箱98﹣49=49(颗),∵乙箱中位数40,∴小于、大于40各有(49﹣1)÷2=24(颗),∴甲箱中小于40的球有39﹣24=15(颗),大于40的有49﹣15=34(颗),即a=15,b=34.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中位数,掌握中位数的定义是本题的关键,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10.某班随机抽取6名同学的一次地生测试成绩如下:82,95,82,76,76,82.数据中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A.82,76B.76,82C.82,79D.82,82【分析】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止一个.【解答】解:在这一组数据中82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故众数是82;而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76,76,82,82,82,95),处于中间位置的两个数的平均数是,那么由中位数的定义可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82.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中位数、众数的意义,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各概念的含义.11.漳州中闽百汇某服装专柜在进行市场占有情况的调查时,他们应该最关注已售出服装型号的()A.中位数B.众数C.平均数D.方差【分析】们应该最关注的是哪种服装售出的最多,因而最关心的是众数.【解答】解:漳州中闽百汇某服装专柜在进行市场占有情况的调查时,他们应该最关注的是哪种服装售出的最多,因而最关心的是众数.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统计的有关知识,主要包括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反映数据集中程度的统计量有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各有局限性,因此要对统计量进行合理的选择和恰当的运用.12.鞋厂生产不同号码的鞋,其中,生产数量最多的鞋号是调查不同年龄的人的鞋号所构成的数据的()A.平均数B.众数C.中位数D.众数或中位数【分析】根据众数也是数据的一种代表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集中程度,众数可作为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生产数量最多的鞋号是调查不同年龄的人的鞋号所构成的数据的众数.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统计量的选择,关键是根据众数就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集中程度.13.在某次训练中,甲、乙两名射击运动员各射击10发子弹的成绩统计图如图所示,对于本次训练,有如下结论:①S甲2>S乙2;②S甲2<S乙2;③甲的射击成绩比乙稳定;④乙的射击成绩比甲稳定,由统计图可知正确的结论是()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分析】从折线图中得出甲乙的射击成绩,再利用方差的公式计算,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由图中知,甲的成绩为7,7,8,9,8,9,10,9,9,9,乙的成绩为8,9,7,8,10,7,9,10,7,10,甲=(7+7+8+9+8+9+10+9+9+9)÷10=8.5,乙=(8+9+7+8+10+7+9+10+7+10)÷10=8.5,甲的方差S甲2=[2×(7﹣8.5)2+2×(8﹣8.5)2+(10﹣8.5)2+5×(9﹣8.5)2]÷10=0.85,乙的方差S乙2=[3×(7﹣8.5)2+2×(8﹣8.5)2+2×(9﹣8.5)2+3×(10﹣8.5)2]÷10=1.45∴S2甲<S2乙,∴甲的射击成绩比乙稳定;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方差的定义与意义:一般地设n个数据,x1,x2,…x n的平均数为,则方差S2=[(x1﹣)2+(x2﹣)2+…+(x n﹣)2],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14.已知样本x1,x2,x3,…,x n的方差是1,那么样本2x1+3,2x2+3,2x3+3,…,2x n+3的方差是()A.1B.2C.3D.4【分析】根据方差的意义分析,数据都加3,方差不变,原数据都乘2,则方差是原来的4倍.【解答】解:设样本x1,x2,x3,…,x n的平均数为m,则其方差为S12=[(x1﹣m)2+(x2﹣m)2+…+(x n﹣m)2]=1,则样本2x1+3,2x2+3,2x3+3,…,2x n+3的平均数为2m+3,其方差为S22=4S12=4.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方差的计算公式及其运用:一般地设有n个数据,x1,x2,…x n,若每个数据都放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后再同加或同减去一个数,其平均数也有相对应的变化,方差则变为这个倍数的平方倍.15.数据8,10,12,9,11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是()A.10和B.10和2C.50和D.50和2【分析】应用平均数计算公式和方差的计算公式求平均数和方差.【解答】解:平均数=(8+10+12+9+11)=10,方差是S2=[(8﹣10)2+(10﹣10)2+(12﹣10)2+(9﹣10)2+(11﹣10)2]=×10=2.故选:B.【点评】正确理解平均数和方差的概念.掌握求平均数和方差的公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二.填空题(共12小题)16.某工厂生产同一型号的电池.现随机抽取了6节电池,测试其连续使用时间(小时)分别为:47,49,50,51,50,53.这6节电池连续使用时间的平均数为50小时.【分析】只要运用求平均数公式:即可求出,为简单题.【解答】解:本组数据分别为:47,49,50,51,50,53,故平均数==50(小时).故答案为50.【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样本平均数的求法.熟记公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7.如果一组数据:2,4,6,x,y的平均数为4.8,那么x,y的平均数为6.【分析】首先运用求平均数公式:得出x与y的和,再运用此公式求出x,y的平均数.【解答】解:由题意知,(2+4+6+x+y)=4.8,∴x+y=24﹣2﹣4﹣6=12,∴x,y的平均数=×12=6.故答案为6.【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样本平均数的求法.熟记公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8.在一次捐款活动中,某班50名同学人人拿出自己的零花钱,有捐5元、10元、20元的,还有捐50元和100元的.如图统计图反映了不同捐款数的人数比例,那么该班同学平均每人捐款31.2元.【分析】根据扇形统计图的定义,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之和为1,用捐的具体钱数乘以所占的百分比,再相加,即可得该班同学平均每人捐款数.【解答】解:该班同学平均每人捐款:100×12%+50×16%+20×44%+10×20%+5×8%=31.2元.故答案为:31.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扇形统计图的定义.统计的思想就是用样本的信息来估计总体的信息,本题体现了统计思想,考查了用样本估计总体.19.已知一组数据1,2,3,…,n(从左往右数,第1个数是1,第2个数是2,第3个数是3,依此类推,第n个数是n).设这组数据的各数之和是s,中位数是k,则s=2k2﹣k(用只含有k的代数式表示).【分析】由于已知一组数据1,2,3,…,n(从左往右数,第1个数是1,第2个数是2,第3个数是3,依此类推,第n个数是n),所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与平均数相等,即可求出这组数据的各数之和s的值.【解答】解:∵一组数据1,2,3,…,n(从左往右数,第1个数是1,第2个数是2,第3个数是3,依此类推,第n个数是n),∴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与平均数相等,∵这组数据的各数之和是s,中位数是k,∴s=nk.∵=k,∴n=2k﹣1,∴s=nk=(2k﹣1)k=2k2﹣k,故答案为:2k2﹣k.【点评】本题考查了中位数与平均数的定义,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平均数是所有数据的和除以数据的个数.20.已知一组数据:0,2,x,4,5的众数是4,那么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3.【分析】先根据众数的定义求出x的值,再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列式计算即可.【解答】解:∵0,2,x,4,5的众数是4,∴x=4,∴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0+2+4+4+5)÷5=3;故答案为:3;【点评】此题考查了众数和平均数,根据众数的定义求出x的值是本题的关键,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21.某校举办“汉字听写大赛”,7名学生进入决赛,他们所得分数互不相同,比赛共设3个获奖名额,某学生知道自己的分数后,要判断自己能否获奖,他应该关注的统计量是中位数(填“平均数”、“众数”或“中位数”).【分析】由于比赛设置了3个获奖名额,共有7名选手参加,故应根据中位数的意义分析.【解答】解:因为3位获奖者的分数肯定是7名参赛选手中最高的,而且7个不同的分数按从小到大排序后,中位数及中位数之后的共有3个数,故只要知道自己的分数和中位数就可以知道是否获奖了.故答案为:中位数.【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统计的有关知识,主要包括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的意义.反映数据集中程度的统计量有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等,各有局限性,因此要对统计量进行合理的选择和恰当的运用.22.一组数据:1、﹣1、0、4的方差是.【分析】先求出该组数据的平均数,再根据方差公式求出其方差.【解答】解:∵=(1﹣1+0+4)=1,∴S2=[(1﹣1)2+(1+1)2+(0﹣1)2+(4﹣1)2]=(4+1+9)=,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方差的定义与意义:一般地设n个数据,x1,x2,…x n的平均数为,则方差S2=[(x1﹣)2+(x2﹣)2+…+(x n﹣)2],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23.学校篮球队五名队员的年龄分别为17,15,17,16,15,其方差为0.8,则三年后这五名队员年龄的方差为0.8.【分析】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每个数都加了3所以波动不会变,方差不变.【解答】解:由题意知,原来的平均年龄为,每位同学的年龄三年后都变大了3岁,则平均年龄变为+3,则每个人的年龄相当于加了3岁,原来的方差s12=[(x1﹣)2+(x2﹣)2+…+(x n﹣)2]=0.8,现在的方差s22=[(x1+3﹣﹣3)2+(x2+3﹣﹣3)2+…+(x n+3﹣﹣3)2]=[(x1﹣)2+(x2﹣)2+…+(x n﹣)2]=0.8,方差不变.故填0.8.【点评】本题说明了当数据都加上一个数(或减去一个数)时,方差不变,即数据的波动情况不变.24.用科学记算器求得271,315,263,289,300,277,286,293,297,280的平均数为287.1,标准差为14.4.(精确到0.1)【分析】根据平均数、标准差的概念计算.方差S2=[(x1﹣)2+(x2﹣)2+…+(x n﹣)2],标准差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解答】解:由题意知,数据的平均数=(271+315+263+289+300+277+286+293+297+280)=287.1方差S2=[(271﹣287.1)2+(315﹣287.1)2+(263﹣287.1)2+(289﹣287.1)2+(300﹣287.1)2+(277﹣287.1)2+(286﹣287.1)2+(293﹣287.1)2+(297﹣287.1)2+(280﹣287.1)2]=207.4标准差为≈14.4.故填287.1,14.4.【点评】本题考查了平均数,方差和标准差的概念.标准差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25.五个正整数从小到大排列,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4,唯一众数是5,则这五个正整数的和为17或18或19.【分析】将五个正整数从小到大重新排列后,有5个数,中位数一定也是数组中的数,根据中位数与众数就可以确定数组中的后三个数.而另外两个不相等且是正整数,就可以确定这两个数,进而得到这五个数.【解答】解:将五个正整数从小到大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即4;唯一的众数是5,最多出现两次,即第四、五两个数都是5.第一二两个数不能相等,可以为1与2或1与3或2与3;则这五个正整数的和为17或18或19.【点评】本题考查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
(人教版)东莞市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勾股定理》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线段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6,8,10B .1,2,3C .43,1,53D .2,4,62.如图,在数轴上,点A ,B 对应的实数分别为1,3,BC AB ⊥,1BC =,以点A 为圆心,AC 为半径画弧交数轴正半轴于点P ,则P 点对应的实数为( )A .51+B .5C .53+D .45-3.如图,一圆柱高8cm ,底面周长为12cm ,一只蚂蚁从A 点爬到点B ,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 )A .6cmB .8cmC .10cmD .12cm4.如图,小彬到雁江区高洞产业示范村参观,看到一个贴有大红“年”字的圆柱状粮仓非常漂亮,回家后小彬制作了一个底面周长为10cm ,高为5cm 的圆柱粮仓模型.如图BC 是底面直径,AB 是高.现要在此模型的侧面贴一圈彩色装饰带,使装饰带经过A ,C 两点(接头不计),则装饰带的长度最短为( )A .10πcmB .20πcmC .2cmD .2cm5.如图,在Rt ABC ∆中,90,45,2B BCA AC ︒︒∠=∠==D 在BC 边上,将ABD ∆沿直线AD 翻折,点B 恰好落在AC 边上的点E 处,若点P 是直线AD 上的动点,连接,PE PC ,则PEC ∆的周长的最小值为( )A .22-B .2C .21+D .16.在《算法统宗》中有一道“荡秋千”的问题:“平地秋千未起,踏板一尺离地 送行二步与人齐,五尺人高曾记. 仕女佳人争蹴,终朝笑语欢嬉.良工高士素好奇,算出索长有几.”此问题可理解为:如图,有一架秋千,当它静止时,踏板离地距离AB 长度为1尺.将它往前水平推送10尺时,即A C '=10尺,则此时秋千的踏板离地距离A D '就和身高5尺的人一样高.若运动过程中秋千的绳索始终拉得很直,则绳索OA 长为( )A .13.5尺B .14尺C .14.5尺D .15尺7.如图,在△ABC 中,∠C=90°,∠B=30°,以A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 、AC 于点M 、N ,再分别以M 、N 为圆心,大于12MN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 ,连结AP 并延长交BC 于点D ,下列结论:①AD 是BAC ∠的平分线;②∠ADB=120°;③DB=2CD ;④若CD=4,83AB =,则△DAB 的面积为20.其中正确的结论共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8.如图甲,直角三角形ABC 的三边a ,b ,c ,满足222+=a b c 的关系.利用这个关系,探究下面的问题:如图乙,OAB 是腰长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90OAB ∠=︒,延长OA 至1B ,使1AB OA =,以1OB 为底,在OAB 外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11OA B ,再延长1OA 至2B ,使121A B OA =,以2OB 为底,在11OA B 外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22OA B ,……,按此规律作等腰直角三角形n n OA B (1n ≥,n 为正整数),则22A B 的长及20212021OA B 的面积分别是( )A .2,20202B .4,20212C .22,20202D .2,201929.如果三角形有一边上的中线长恰好等于这边的长,那么称这个三角形为“匀称三角形”.若Rt ABC 是“匀称三角形”,且90C ∠=︒,AC BC >,则::AC BC AB 为( ) A .3:1:2B .2:3:7C .2:1:5D .无法确定10.如图,在△ABC 中,∠C =90°,点D 在边BC 上,AD =BD ,DE 平分∠ADB 交AB 于点E .若AC =12,BC =16,则AE 的长为( )A .6B .8C .10D .1211.下图是用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1个小正方形镶嵌而成的正方形图案,已知大正方形面积为49,小正方形面积为4,若用x ,y 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x y >,下列四个说法:①2249x y +=,②2x y -=,③2449xy +=,④9x y +=.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 .①③B .①②③C .②④D .①②③④12.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4,BC=6,点E 为BC 的中点,将△ABE 沿AE 折叠,使点B 落在矩形内点F 处,连接CF ,则CF 的长为( )A .3.6B .2.4C .4D .3.2二、填空题13.如图,在钝角ABC 中,已知A ∠为钝角,边AB ,AC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 于点D ,E ,若222BD CE DE +=,则A ∠的度数为________.14.如图,数轴上点C 表示的数的平方为______.15.如图,在等腰直角ABC 中,90ACB ∠=︒,AC BC =,D 为BC 的中点,8AB =,点P 为AB 上一动点,则PC PD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16.在Rt ABC 中,90,8cm,4cm C BC AC ∠=︒==,在射线BC 上一动点D ,从点B 出发,以1厘米每秒的速度匀速运动,若点D 运动t 秒时,以A 、D 、B 为顶点的三角形恰为等腰三角形,则所用时间t 为_____________秒.17.已知ABC 中,90C ∠=︒,2cm,6cm AB AC BC =+=,则ABC 的面积为_______.18.如图,l 1∥l 2∥l 3,且l 1,l 2之间的距离为2,l 2,l 3之间的距离为3.若点A ,B ,C 分别在直线l 1,l 2,l 3上,且AC ⊥BC ,AC =BC ,则AB 的长是_____.19.如图,在Rt ABC △中,90C ∠=︒,点D 在BC 上,且12AC DC AB ==,若2AD =,则BD =___________.20.如图,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围成一个大正方形ABCD ,中间阴影的部分是一个小正方形EFGH ,这样就组成了一个“赵爽弦图”.若AB =13,AE =12,则正方形EFGH 的面积为______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ABC 中,90C ∠=︒,16AC =,8BC =.(1)用直尺和圆规作AB 的垂直平分线;(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 (2)若(1)中所作的垂直平分线交AC 于点D ,求CD 的长.22.如图,△ABC 中,AB =6cm ,AC =2cm ,BC =5,点P 以1cm/s 的速度从点B 出发沿边BA→AC 运动到点C 停止,运动时间为ts ,点Q 是线段BP 的中点. (1)若CP ⊥AB 时,求t 的值;(2)若△BCQ 是直角三角形时,求t 的值;23.阅读材料,并解决问题. 有趣的勾股数定义:勾股数又名毕氏三元数.凡是可以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长的一组正整数,称之为勾股数.一般地,若三角形三边长a ,b ,c 都是正整数,且满足222=a b c +,那么数组()a b c ,,称为勾股数.公元263年魏朝刘徽著《九章算术注》,文中除提到勾股数()3,4,5以外,还提到()5,12,13,()7,24,25,()8,15,17,()20,21,29等勾股数.数学小组的同学研究勾股数时发现:设m ,n 是两个正整数,且m n >,三角形三边长a ,b ,c 都是正整数.下表中的a ,b ,c 可以组成一些有规律的勾股数()a b c ,,.mnabc2 1345 3 2 5 12 13 4 1 15 8 17 4 3 7 24 25 5 2 21 20 29 5 4 9 40 416 1 35 12 37 6 5 11 60 61 7 2 45 28 53 7 4 33 56 65 76138485通过观察这个表格中的数据,小明发现勾股数a b c ,,可以写成()2222mn b m n -+,,.解答下列问题:(1)表中b 可以用m ,n 的代数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 (2)若4m =,2n =,则勾股数()a b c ,,为______________.(3)小明通过研究表中数据发现:若1c b -=,则勾股数的形式可表述为()211k b b ++,,(k 为正整数),请你通过计算求此时的b .(用含k 的代数式表示b )24.如图,已知△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动点 P 在斜边 AB 所在的直线上,以 PC 为直角边作等腰直角△PCQ ,其中∠PCQ =90°,探究并解决下列问题:(1)如图 1,若点 P 为线段 AB 上一动点时, ①求证:△ACP ≌△BCQ ;②试求线段 PA ,PB ,PQ 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2)如图 2,若点 P 在 AB 的延长线上,求证:BQ ⊥AP ; (3)若动点 P 满足13PA PB =,请直接写出PC AC的值. 25.如图,星期天小明去钓鱼,鱼钩A 在离水面的BD 的1.3米处,在距离鱼线1.2米处D 点的水下0.8米处有一条鱼发现了鱼饵,于是以0.2米/秒的速度向鱼饵游去,那么这条鱼至少几秒后才能到达鱼饵处?26.如图,在长度为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网格中,点A 、B 、C 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1)在图中画出与△ABC 关于直线l 成轴对称的△A′B′C′;(2)在直线l 上找一点P ,使PB +PC 的和最小,并算出这个最小值.【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 1.D 解析:D 【分析】直接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带入判断即可; 【详解】A 、2226810+=,能组成直角三角形;B 、222123+= 能组成直角三角形;C 、22245()1()33+= ,能组成直角三角形; D 、222264+≠ ,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逆定理的运算,正确掌握勾股定理的逆运算是解题的关键;2.A解析:A 【分析】根据题意求出AB ,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C ,根据实数与数轴的关系解答即可. 【详解】∵点A ,B 对应的实数分别为1,3, ∴AB =2, ∵BC ⊥AB , ∴∠ABC =90°, ∴AC 22AB BC +22225=+则AP=5,∴P点对应的实数为5+1,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实数与数轴,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3.C解析:C【分析】此题最直接的解法,就是将圆柱展开,然后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答.【详解】沿着过点A的高将圆柱侧面展开,再过点B作高线BC,如图:则,∠ACB=90°,AC=12⨯12=6(cm),BC=8cm,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线段AB的长为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程,在Rt ABC∆中,()22226810AB AC BC cm=+=+=,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图最短路径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画出展开图,表示各线段的长度.4.C解析:C【分析】由平面图形的折叠及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的特点解题.【详解】解:如图,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为长方形,AC=A'C,且点C为BB'的中点,∵AB =5cm ,BC =12×10=5cm , ∴装饰带的长度=2AC =22222255102AB BC +=+=cm ,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平面展开-最短距离问题,正确画出展开图是解题的关键.5.B解析:B 【分析】连接BP ,根据已知条件求出AB=BC=1,由翻折得:BD=DE ,∠BDA=∠EDA ,AE=AB=1,CE=21-,证明△BDP ≌△EDP ,推出BP=EP ,当点P 与点D 重合时,即可求出PEC ∆的周长的最小值. 【详解】 连接BP ,在Rt ABC ∆中,90,45B BCA ︒∠=∠=︒, ∴∠BAC=45BCA ∠=︒,AB=BC , ∴2222(2)2AB AC ===, ∴AB=BC=1,由翻折得:BD=DE ,∠BDA=∠EDA ,AE=AB=1, ∴CE=21-, 在△BDP 和△EDP 中,BD ED BDP EDP DP DP =⎧⎪∠=∠⎨⎪=⎩, ∴△BDP ≌△EDP , ∴BP=EP ,∴当点P 与点D 重合时,PE+PC=PB+PC=BC 的值最小,此时PEC ∆的周长最小,PEC ∆的周长的最小值为BC+CE=1+21-=2, 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翻折的性质,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根据翻折的性质证得△BDP ≌△EDP ,由此推出当点P 与点D 重合时PEC ∆的周长最小,合情推理科学论证.6.C解析:C【分析】设绳索有x 尺长,此时绳索长,向前推出的10尺,和秋千的上端为端点,垂直地面的线可构成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可求解.【详解】解:设绳索有x 尺长,则102+(x+1-5)2=x 2,解得:x=14.5.故绳索长14.5尺.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理解题意能力,关键是能构造出直角三角形,用勾股定理来解.7.C解析:C【分析】连接PN 、PM .根据题意易证明APM APN ≅,即可证明①正确;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求出=120ADB ∠︒,故②正确;由30BAD B ∠=∠=︒,可说明AD=BD ,再由AD=2CD ,即可证明BD=2CD ,故③正确;由④所给条件可求出AC 和DB 的长,即可求出DAB S ④错误.【详解】如图,连接PN 、PM .由题意可知AM=AN ,PM=PN ,AP=AP ,903060BAC ∠=︒-︒=︒.∴APM APN ≅, ∴1302CAD BAD BAC ∠=∠=∠=︒,即AD 是BAC ∠的平分线,故①正确; ∵=ADB C CAD ∠∠+∠,∴=9030=120ADB ∠︒+︒︒,故②正确;在Rt ACD △中,30CAD ∠=︒,∴AD=2CD ,又∵30BAD B ∠=∠=︒,∴AD=BD ,∴BD=2CD .故③正确;在Rt ABC 中,30B ∠=︒, ∴312BC AB ==, ∴=1248BD BC CD -=-=,又在Rt ACD △中,30CAD ∠=︒, ∴343AC CD ==, ∴11==843=16322DAB S BD AC ⨯⨯,故④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角平分线的判定以及勾股定理.熟练掌握各个知识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8.A解析:A【分析】根据题意结合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判断出22A B 的长,再进一步推出一般规律,利用规律求解20212021OA B 的面积即可.【详解】由题意可得:11OA AB AB ===,12OB =,∵11OA 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直角三角形ABC 的三边a ,b ,c ,满足222+=a b c 的关系”,∴根据题意可得:1112OA A B ==∴21222OB OA ==∴222222OA A B ===, ,∴总结出2n n OA =, ∵111122△OAB S =⨯⨯=,1112212△OA B S ==,2212222△OA B S =⨯⨯=,∴归纳得出一般规律:()()112222n n n n n OA B S-=⨯⨯=, ∴2021202120202OA B S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图形变化类的规律探究问题,立即题意并灵活运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归纳一般规律是解题关键.9.B解析:B【分析】作Rt △ABC 的三条中线AD 、BE 、CF ,由“匀称三角形”的定义可判断满足条件的中线是BE ,它是AC 边上的中线,设AC=2a ,则CE=a ,BE=2a ,在Rt △BCE 中∠BCE=90°,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BC 、AB ,则AC :BC :AB 的值可求出.【详解】解:如图①,作Rt △ABC 的三条中线AD 、BE 、CF ,∵∠ACB=90°,∴12CF AB AB =≠, 又在Rt △ABC 中,AD >AC >BC ,,AD BC ∴≠ ∴满足条件的中线是BE ,它是AC 边上的中线,设AC=2a ,则,2,CE AE a BE a ===在Rt △BCE 中∠BCE=90°,∴223,BC BE CE a =-在Rt △ABC 中,()()2222237,AB BC AC a a a =+=+=∴AC :BC :AB=237237.a a a =故选:B .【点睛】考查了新定义、勾股定理的应用,算术平方根的含义,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匀称三角形”的定义,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10.C解析:C【分析】首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得斜边AB 的长度,然后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来求AE 的长度.【详解】解:如图,在△ABC 中,∠C=90°,AC=12,BC=16, 由勾股定理知:2222121620AB AC BC =+=+=,∵AD=BD ,DE 平分∠ADB 交AB 于点E . ∴1102AE BE AB ===,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和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长的平方.11.B解析:B【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及勾股定理解答即可.【详解】解:如图所示,∵△ABC 是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22249x y AB +==,故①正确;由图可知42x y CE -===,故②正确;由图可知,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为大正方形的面积,列出等式为144492xy ⨯+=, 即2449xy +=,故③正确; 由2449xy +=可得245xy =,又∵2249x y +=,两式相加得:2224945x xy y ++=+,整理得:()294x y +=,949x y +=≠,故④错误; 故正确的是①②③.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掌握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是解题的关键.12.A解析:A【分析】连接BF ,交AE 于点H ,由折叠可知,BF ⊥AE ,BE=EF ,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得AE 的值,运用等面积法可求得BH ,进而可得到BF 的长度;结合题意可知FE=BE=EC ,可证得90BFC ∠=︒,在Rt BFC △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CF 的长度即可.【详解】解:连接BF ,交AE 于点H ,如图:∵AEF 是由AEB △沿AE 折叠得到的, ∴BF ⊥AE ,BE=EF ,∵BC=6,点E 为BC 的中点,∴BE=EF=CE=3, ∵在Rt ABE △中,222AB BE AE +=,即:2224+3=AE ,∴AE=5,∵1122ABE S AB BE AE BH =⨯=⨯, 解得:125BH =, ∴245BF =, ∵BE=EF=CE ,∴=EBF EFB ∠∠,=EFC ECF ∠∠,∴90BFC EFB EFC ∠=∠+∠=︒,∴BCF △是直角三角形,∴222+=BF CF BC ,即:22224()65CF +=,∴解得:18=3.65CF =.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矩形性质和折叠问题,灵活运用等面积法和勾股定理是解题关键.二、填空题13.【分析】如图中连接ADAE 首先证明∠DAE=90°易知∠DBA=∠DAB ∠EAC=∠C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推出由此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如图连接∵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于点∴∴∵∴∴∴∴∴∴故答案 解析:135【分析】如图中,连接AD 、AE .首先证明∠DAE=90°,易知∠DBA=∠DAB ,∠EAC=∠C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2290180B C ∠+∠+=,推出45B C ∠+∠=,由此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如图,连接DA ,EA .∵AB ,AC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 于点D ,E ,∴AD BD =,CE AE =,∴DAB B ∠=∠,EAC C ∠=∠.∵222BD CE DE +=,∴222AD AE DE +=,∴90DAE ∠=,∴2290180B C ∠+∠+=,∴45B C ∠+∠=,∴45DAB EAC ∠+∠=,∴135BAC DAB DAE EAC ∠=∠+∠+∠=.故答案为:135.【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作出辅助线,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问题是关键.14.5【分析】由作图痕迹得到图中各线段的长度后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解答【详解】解:由作图痕迹及题意可知:OB=2AB=1AB ⊥OBOC=OA ∴由勾股定理可知: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尺规作图与勾股定理解析:5【分析】由作图痕迹得到图中各线段的长度后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解答 .【详解】解:由作图痕迹及题意可知:OB=2,AB=1,AB ⊥OB ,OC=OA ,∴由勾股定理可知:222222215OC OA OB AB ==+=+=,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尺规作图与勾股定理的综合运用,熟练掌握常见图形的作图方法及勾股定理的应用是解题关键.15.【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得到BC 由中点的定义求出BD 作点C 关于AB 对称点C′则PC′=PC 连接DC′交AB 于P 连接BC′此时DP+CP=DP+PC′=DC′的值最小由对称性可知∠C′BA=∠CBA=45 解析:210 【分析】 根据勾股定理得到BC ,由中点的定义求出BD ,作点C 关于AB 对称点C′,则PC′=PC ,连接DC′,交AB 于P ,连接BC′,此时DP+CP=DP+PC′=DC′的值最小.由对称性可知∠C′BA=∠CBA=45°,于是得到∠CBC′=90°,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在等腰直角ABC 中,90ACB ∠=︒,AC BC =, 8AB =,∵AC 2+BC 2=AB 2,∴AC=BC=2422AB =. ∵D 为BC 的中点,∴BD=22.作点C 关于AB 对称点C′,交AB 于点O ,则PC′=PC ,连接D C′,交AB 于P ,连接BC′.此时DP+CP=DP+PC′=DC′的值最小.∵点C 关于AB 对称点C′,∴∠C′BA=∠CBA=45°,'42BC BC ==∴∠'90CBC =,∴()()2222''2242210DC BD BC =+=+=,故答案为:210.【点睛】此题考查了轴对称-线路最短的问题,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确定动点P何位置时,使PC+PD的值最小是解题的关键.16.10和16【分析】求出当△ADB是等腰三角形时BD的长用其除以点D运动的速度即可注意分情况讨论【详解】解:分三种情况如下图1所示当AD=DB时∵BC=8∴CD=8-BD又AC=6在RT△ACD中由勾解析:254、10和16【分析】求出当△ADB是等腰三角形时BD的长,用其除以点D运动的速度即可,注意分情况讨论.【详解】解:分三种情况如下图1所示,当AD=DB时.∵BC=8,∴CD=8-BD又AC=6在RT△ACD中,由勾股定理得2226(8)BD BD+-=解得254 BD=除以点D运动的速度得所用时间t为254秒;如下图2所示,当AB=DB时.由勾股定理得22226810AC BC+=+=,除以点D 运动的速度得t 为10秒;如下图3所示,当AD=AB 时.∵AC ⊥BC∴CD=BC=8∴BD=16除以点D 运动的速度得t 为16秒.综上所述,以A 、D 、B 为顶点的三角形恰为等腰三角形,D 所用时间t 为254秒、10秒或16秒. 故答案为:254、10或16. 【点睛】此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分情况讨论和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是关键. 17.cm2【分析】设BC=acmAC=bcm 则a+b=即可得到根据勾股定理得到进而得到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求解【详解】解:设BC=acmAC=bcm 则a+b=∴即∵∠C=90°∴∴∴cm2故答案为:c 解析:12cm 2 【分析】 设BC=acm ,AC=bcm ,则6,即可得到()26a b +=,根据勾股定理得到22=4a b +,进而得到22ab =,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求解.【详解】解:设BC=acm ,AC=bcm ,则6,∴()26a b +=, 即2226a b ab ++=,∵∠C=90°,∴222=4a b AB +=,∴22ab =, ∴11=22ABC S ab =△cm 2.故答案为:12cm2【点睛】本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勾股定理等知识,准确掌握两个知识点并建立联系是解题关键.18.【分析】过点A作AD⊥l3于D过点B作BE⊥l3于E易证明∠BCE=∠CAD 再由题意可证明△ACD≌△CBE(AAS)得出结论BE=CD由l1l2之间的距离为2l2l3之间的距离为3即得出CD和AD解析:17【分析】过点A作AD⊥l3于D,过点B作BE⊥l3于E,易证明∠BCE=∠CAD,再由题意可证明△ACD≌△CBE(AAS),得出结论BE=CD,由l1,l2之间的距离为2,l2,l3之间的距离为3,即得出CD和AD的长,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AC的长,从而得到AB的长.【详解】如图,过点A作AD⊥l3于D,过点B作BE⊥l3于E,则∠CAD+∠ACD=90°,∵AC⊥BC,∴∠BCE+∠ACD=180°﹣90°=90°,∴∠BCE=∠CAD,∵在△ACD和△CBE中,BCE CADADC CEB90AC BC∠=∠⎧⎪∠=∠=︒⎨⎪=⎩,∴△ACD≌△CBE(AAS),∴BE=CD,∵l1,l2之间的距离为2,l2,l3之间的距离为3,∴CD=3,AD=2+3=5,在Rt△ACD中,AC2222AD CD5334=+=+=,∵AC⊥BC,AC=BC,∴△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2=AC234=⨯=217.故答案为:17【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作出辅助线并证明BE =CD 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9.【分析】设在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x 值即可得到AC 和CD 的长再求出AB 的长再用勾股定理求出BC 的长即可得到结果【详解】解:设∵∴即解得或(舍去)∴∵∴∴∴故答案是:【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是掌1【分析】设AC DC x ==,在Rt ACD △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x 值,即可得到AC 和CD 的长,再求出AB 的长,再用勾股定理求出BC 的长,即可得到结果.【详解】解:设AC DC x ==,∵90C ∠=︒,∴222AC CD AD +=,即222x x +=,解得1x =或1-(舍去), ∴1AC DC ==, ∵12AC AB =, ∴2AB =,∴BC ===, ∴1BD BC CD =-=.1.【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利用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20.49【分析】根据正方形EFGH 的面积=大正方形面积﹣4个直角三角形面积即可求得正方形EFGH 的面积【详解】直角三角形直角边的较短边为=5正方形EFGH 的面积=13×13﹣4×=169﹣120=49故解析:49【分析】根据正方形EFGH 的面积=大正方形面积﹣4个直角三角形面积即可求得正方形EFGH 的面积.【详解】,正方形EFGH 的面积=13×13﹣4×5122⨯=169﹣120=49. 故答案为:49.【点睛】此题考查勾股定理的运用,掌握勾股定理的推导过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1)见解析;(2)6CD=【分析】(1)分别以A,B为圆心,大于12AB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M,N,作直线MN即可.(2)设CD=x,则AD=BD=16-x,在Rt△BCD中,利用勾股定理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详解】(1)如图直线MN即为所求.(2)∵MN垂直平分线段AB,∴DA=DB,设CD=x,则AD=BD=16-x,在Rt△BCD中,∵BD2=BC2+CD2,∴()222168x x-=+,解得6x=,∴CD=6.【点睛】本题考查作图-基本作图,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2.(1)2;(2)4或6+2﹣5【分析】(1)如图1中,作CH⊥AB于H.设BH=x,利用勾股定理构建方程求出x,当点P与H 重合时,CP⊥AB,此时t=2;(2)由题意易知分两种情形①如图2中,当点Q与H重合时,BP=2BQ=4,②如图3中,当CP=CB=25时,CQ⊥PB,然后根据题意求解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1)如图1中,作CH⊥AB于H.设BH=x,∵CH⊥AB,∴∠CHB=∠CHA=90°,∴AC2﹣AH2=BC2﹣BH2,∴(42)2﹣(6﹣x)2=(25)2﹣x2,解得x=2,∴当点P与H重合时,CP⊥AB,此时t=2.(2)由(1)可得:BH=2,CH=4,∴点P的运动路程为1×t=t,∴如图2中,当点Q与H重合时,则有BP=2BQ=4,此时t=4;如图3中,当CP=CB=25时,CQ⊥PB,此时t=6+(42﹣25)=6+42﹣25.+,△BCQ是直角三角形.综上所述:当t=4或6422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是解23.(1)2b mn =;(2)(12,16,20);(3)222b k k =+【分析】(1)根据表格中提供的数据可得答案;(2)把4m =,2n =代入()22222m n mn m n -+,,即可求解;(3)根据勾股定理求解即可;【详解】(1)∵4=2×2×1,12=2×3×2,8=2×4×1,24=2×4×3,…,∴2b mn =,故答案为:2b mn =;(2)当4m =,2n =时, a=m 2-n 2=42-22=12,2b mn ==2×4×2=16,c=m 2+n 2=42+22=20,∴勾股数()a b c ,,为(12,16,20),故答案为:(12,16,20);(3)根据题意,得222(21)(1)k b b ++=+,∴22244121k k b b b +++=++,解得222b k k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字类规律探究,以及勾股定理,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 和b ,斜边为c ,那么a 2+b 2=c 2.也就是说,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24.(1)①见解析;②PA 2+PB 2=PQ 2;(2)见解析;(3)4或2. 【分析】(1)①在Rt △ABC 和Rt △PCQ 中,可证得∠ACP =∠BCQ ,从而证明全等;②把PA 2和PB 2都用PC 和CD 表示出来,结合Rt △PCD 中,可找到PC 和PD 和CD 的关系,从而可找到PA 2,PB 2,PQ 2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2)连接BQ ,由(1)中①的方法,可证得结论;(3)分点P 在线段AB 上和线段BA 的延长线上,分别利用PA PB =13,可找到PA 和CD 的关系,从而可找到PD 和CD 的关系,在Rt △CPD 和Rt △ACD 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分别找到PC 、AC 和CD 的关系,从而可求得PC AC的值.解:(1)①∵△ABC和△PCQ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PCQ=90°,∴AC=BC,CP=CQ,∠A=∠ABC=45°,∠ACB-∠PCB=∠PCQ-∠PCB,∴∠ACP=∠BCQ,∴△ACP≌△BCQ;②连接BQ,∵△ACP≌△BCQ,∴AP=BQ,∠CBE=∠A=45°,∴∠PBQ=90°,∴PB2+BQ2=PQ2,即PA2+PB2=PQ2;(2)证明:连接BQ,∵△ABC和△PCQ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PCQ=90°,∴AC=BC,CP=CQ,∠A=∠ABC=45°,∵∠ACP=∠ACB+∠BCP,∠BCQ=∠PCQ+∠BCP,∴∠ACP=∠BCQ,∴△ACP≌△BCQ,∴∠CBQ=∠A=45°,∵∠ABQ=∠ABC+∠CBQ=90°,∴BQ⊥AP;(3)过点C作CD⊥AB于点D,∵PA PB =13, ∴点P 只能在线段AB 上或在线段BA的延长线上,①如图3,当点P 在线段AB 上时,∵ PA PB =13, ∴PA =14AB =12CD =PD , 在Rt △CPD 中,由勾股定理可得CP =22CD DP += 2212CD CD ⎛⎫+ ⎪⎝⎭=5CD , 在Rt △ACD 中,由勾股定理可得AC = 22AD CD +=22CD =2CD ,∴PC AC =522CD CD=104; ②如图4,当点P 在线段BA 的延长上时,∵ PA PB =13, ∴PA =12AB =CD , 在Rt △CPD 中,由勾股定理可得CP 22CD DP +()222CD CD +5,在Rt △ACD 中,由勾股定理可得AC 22AD CD +22CD 2CD ,∴PC AC =52CD CD=10; 综上可知PC AC 的值为104或102. 【点睛】本题是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注意分类思想的理解与运用.25.5【分析】过点C 作CE ⊥AB 于点E ,连接AC ,根据题意直接得出AE ,EC 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得出AC 的长,进而求出答案.【详解】如图所示:过点C 作CE ⊥AB 于点E ,连接AC ,由题意可得:EC =BD =1.2m ,AE =AB−BE =AB−DC =1.3−0.8=0.5m ,∴AC=22221.20.5 1.3CE AE +=+=m ,∴1.3÷0.2=6.5s ,答:这条鱼至少6.5秒后才能到这鱼饵处.【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添加合适的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26.(1)图见解析;(2)图见解析,5【分析】(1)直接利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得出对应点位置进而得出答案;(2)直接利用轴对称求最短路线求法得出P 点位置,然后根据勾股定理求解.【详解】解:(1)如图所示:△A′B′C′,即为所求;(2)如图所示:点P 即为所求.PB+PC=''B P PC B C +=222425+=【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变换,最短路径求法,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正确得出对应点位置是解题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数学下册单元试题及答案解析初二数学下册单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细心选一选:(本大题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的下面,都给出了代号为A、B、C、D的四个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表格中.1.在分式中,x的取值范围是()A.x≠1B.x≠0C.x>1D.x<12.在以下回收、绿色食品、节能、节水四个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3.已知α、β是一元二次方程x2﹣2x﹣3=0的两个根,则α+β的值是()A.2B.﹣2C.3D.﹣34.如图,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过点A,过点A分别向x轴和y轴作垂线,垂足为B和C.若矩形ABOC的面积为2,则k的值为()A.4B.2C.1D.5.如图所示,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E是CD中点,连接OE,若OE=3cm,则AD的长为()A.3cmB.6cmC.9cmD.12cm6.方程x2+6x﹣5=0的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后所得方程为()A.(x+3)2=14B.(x﹣3)2=14C.D.(x+3)2=47.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是108°,那么这个多边形是()A.五边形B.六边形C.七边形D.八边形8.分式方程的解是()A.x=﹣5B.x=5C.x=﹣3D.x=39.如图,菱形ABCD中,已知∠D=110°,则∠BAC的度数为()A.30°B.35°C.40°D.45°10.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x2﹣6x+9=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A.k<1且k≠0B.k≠0C.k<1D.k>111.下列图形都是由面积为1的正方形按一定的规律组成,其中,第(1)个图形中面积为1的正方形有9个,第(2)个图形中面积为1的正方形有14个,…,按此规律.则第(10)个图形中面积为1的正方形的个数为()A.72B.64C.54D.5012.已知四边形OABC是矩形,边OA在x轴上,边OC在y轴上,双曲线与边BC交于点D、与对角线OB交于点中点E,若△OBD的面积为10,则k的值是()A.10B.5C.D.二、耐心填一填(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请将每小题的正确答案填入下面的表格中.13.分解因式:2m2﹣2=.14.若分式的值为零,则x=.15.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B=4,∠AOD=120°,则对角线AC的长度为.16.已知x=2是方程x2+mx+2=0的一个根,则m的值是.17.由于天气炎热,某校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为预防“蚊虫叮咬”,对教室进行“薰药消毒”.已知药物在燃烧机释放过程中,室内空气中每立方米含药量y(毫克)与燃烧时间x(分钟)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即图中线段OA和双曲线在A点及其右侧的部分),当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低于2毫克时,对人体无毒害作用,那么从消毒开始,至少在分钟内,师生不能呆在教室.18.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2,将∠BAD绕着点A顺时针旋转α°(0<α<45),得到∠B′AD′,其中过点B作与对角线BD垂直的直线交射线AB′于点E,射线AD′与对角线BD交于点F,连接CF,并延长交AD于点M,当满足S四边形AEBF=S△CDM时,线段BE的长度为.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19题10分,20题8分,21题8分,22题8分,共34分)解答时每小题必须给出必要的演算过程或推理步骤.19.解方程:(1)x2﹣6x﹣2=0(2)=+1.20.如图,在ABCD中,∠ABD的平分线BE交AD于点E,∠CDB的平分线DF交BC于点F,连接BD.(1)求证:△ABE≌△CDF;(2)若AB=DB,求证:四边形DFBE是矩形.21.如图,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过点P(﹣,0),且与反比例函数y=(m≠0)的图象相交于点A(﹣2,1)和点B.(1)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求点B的坐标,并根据图象回答:当x在什么范围内取值时,一次函数的函数值小于反比例函数的函数值?22.童装店在服装销售中发现:进货价每件60元,销售价每件100元的某童装平均每天可售出20件.为了迎接“六一”,童装店决定采取适当的降价措施,扩大销售量,增加盈利.经调查发现:如果每件童装降价1元,那么平均每天就可多售出2件,(1)降价前,童装店每天的利润是多少元?(2)如果童装店每要每天销售这种童装盈利1200元,同时又要使顾客得到更多的实惠,那么每件童装应降价多少元?四、解答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解答时每小题必须给出必要的演算过程或推理步骤.23.先化简,再求值:(﹣)÷(﹣1),其中a是方程a2﹣4a+2=0的解.2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于任意两点P1(x1,y1)与P2(x2,y2)的“非常距离”,给出如下定义:若|x1﹣x2|≥|y1﹣y2|,则点P1与点P2的“非常距离”为|x1﹣x2|;若|x1﹣x2|<|y1﹣y2|,则点P1与点P2的“非常距离”为|y1﹣y2|.例如:点P1(1,2),点P1(3,5),因为|1﹣3|<|2﹣5|,所以点P1与点P2的“非常距离”为|2﹣5|=3,也就是图1中线段P1Q与线段P2Q长度的较大值(点Q为垂直于y轴的直线P1Q与垂直于x轴的直线P2Q的交点).(1)已知点A(﹣),B为y轴上的一个动点,①若点A与点B的“非常距离”为2,写出满足条件的点B的坐标;②直接写出点A与点B的“非常距离”的最小值;(2)如图2,已知C是直线上的一个动点,点D的坐标是(0,1),求点C与点D的“非常距离”最小时,相应的点C的坐标.五.解答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25题12分,26题12分,共24分)解答时每小题必须给出必要的演算过程或推理步骤.25.如图,在菱形ABCD中,∠ABC=60°,E是对角线AC上任意一点,F是线段BC延长线上一点,且CF=AE,连接BE、EF.(1)如图1,当E是线段AC的中点,且AB=2时,求△ABC的面积;(2)如图2,当点E不是线段AC的中点时,求证:BE=EF;(3)如图3,当点E是线段AC延长线上的任意一点时,(2)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26.如图,已知点A是直线y=2x+1与反比例函数y=(x>0)图象的交点,且点A的横坐标为1.(1)求k的值;(2)如图1,双曲线y=(x>0)上一点M,若S△AOM=4,求点M的坐标;(3)如图2所示,若已知反比例函数y=(x>0)图象上一点B(3,1),点P是直线y=x上一动点,点Q是反比例函数y=(x>0)图象上另一点,是否存在以P、A、B、Q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细心选一选:(本大题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的下面,都给出了代号为A、B、C、D的四个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表格中.1.在分式中,x的取值范围是()A.x≠1B.x≠0C.x>1D.x<1考点: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析:根据分式有意义,分母不等于0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由题意得,x﹣1≠0,解得x≠1.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有意义的条件,从以下三个方面透彻理解分式的概念:(1)分式无意义分母为零;(2)分式有意义分母不为零;(3)分式值为零分子为零且分母不为零.2.在以下回收、绿色食品、节能、节水四个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考点:轴对称图形.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利用排除法求解.解答: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B、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正确;C、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D、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3.已知α、β是一元二次方程x2﹣2x﹣3=0的两个根,则α+β的值是()A.2B.﹣2C.3D.﹣3考点:根与系数的关系.分析: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到α+β=﹣=2,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α、β是一元二次方程x2﹣2x﹣3=0的两个根,∴α+β=﹣=2;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根与系数的关系:若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两根时,x1+x2=﹣,x1x2=.4.如图,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过点A,过点A分别向x轴和y轴作垂线,垂足为B和C.若矩形ABOC的面积为2,则k的值为()A.4B.2C.1D.考点: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分析:设点A的坐标为(x,y),用x、y表示OB、AB的长,根据矩形ABOC的面积为2,列出算式求出k的值.解答:解:设点A的坐标为(x,y),则OB=x,AB=y,∵矩形ABOC的面积为2,∴k=xy=2,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过双曲线上的任意一点分别向两条坐标轴作垂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就等于|k|.5.如图所示,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E是CD中点,连接OE,若OE=3cm,则AD的长为()A.3cmB.6cmC.9cmD.12cm考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分析: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易证OE是中位线,根据中位线定理求解.解答:解:根据平行四边形基本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可知点O是BD中点,所以OE是△BCD的中位线.根据中位线定理可知AD=2OE=2×3=6(cm).故选B.点评: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基本性质和中位线性质,并利用性质解题.平行四边形基本性质:①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②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③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④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6.方程x2+6x﹣5=0的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后所得方程为()A.(x+3)2=14B.(x﹣3)2=14C.D.(x+3)2=4考点: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专题:配方法.分析:配方法的一般步骤:(1)把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2)把二次项的系数化为1;(3)等式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解答:解:由原方程移项,得x2+6x=5,等式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即32,得x2+6x+9=5+9,∴(x+3)2=14.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解题时要注意解题步骤的准确应用.选择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最好使方程的二次项的系数为1,一次项的系数是2的倍数.7.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是108°,那么这个多边形是()A.五边形B.六边形C.七边形D.八边形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分析:利用多边形的内角和=180(n﹣2)可得.解答:解:108=180(n﹣2)÷n解得n=5.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8.分式方程的解是()A.x=﹣5B.x=5C.x=﹣3D.x=3考点:解分式方程.专题:计算题.分析:观察可得最简公分母是(x+1)(x﹣1),方程两边乘以最简公分母,可以把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再求解.解答:解:方程两边同乘以(x+1)(x﹣1),得3(x+1)=2(x﹣1),解得x=﹣5.经检验:x=﹣5是原方程的解.故选A.点评:(1)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转化思想”,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2)解分式方程一定注意要验根.9.如图,菱形ABCD中,已知∠D=110°,则∠BAC的度数为()A.30°B.35°C.40°D.45°考点:菱形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先根据菱形的对边平行和直线平行的性质得到∠BAD=70°,然后根据菱形的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求解.解答:解:∵四边形ABCD为菱形,∴AD∥AB,∴∠BAD=180°﹣∠D=180°﹣110°=70°,∵四边形ABCD为菱形,∴AC平分∠BAD,∴∠BAC=∠BAD=35°.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2条对称轴,分别是两条对角线所在直线.10.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x2﹣6x+9=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A.k<1且k≠0B.k≠0C.k<1D.k>1考点: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根的判别式和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令△>0且二次项系数不为0即可.解答:解:∵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x2﹣6x+9=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0,即(﹣6)2﹣4×9k>0,解得,k<1,∵为一元二次方程,∴k≠0,∴k<1且k≠0.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和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要知道:(1)△>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0方程没有实数根.11.下列图形都是由面积为1的正方形按一定的规律组成,其中,第(1)个图形中面积为1的正方形有9个,第(2)个图形中面积为1的正方形有14个,…,按此规律.则第(10)个图形中面积为1的正方形的个数为()A.72B.64C.54D.50考点: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分析:由第1个图形有9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第2个图形有9+5=14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第3个图形有9+5×2=19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由此得出第n个图形有9+5×(n﹣1)=5n+4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由此求得答案即可.解答:解:第1个图形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有9个,第2个图形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有9+5=14个,第3个图形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有9+5×2=19个,…第n个图形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有9+5×(n﹣1)=5n+4个,所以第10个图形中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的个数为5×10+4=54个.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图形的变化规律,找出图形与数字之间的运算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12.已知四边形OABC是矩形,边OA在x轴上,边OC在y轴上,双曲线与边BC交于点D、与对角线OB交于点中点E,若△OBD的面积为10,则k的值是()A.10B.5C.D.考点: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分析:设双曲线的解析式为:y=,E点的坐标是(x,y),根据E 是OB的中点,得到B点的坐标,求出点E的坐标,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k.解答:解:设双曲线的解析式为:y=,E点的坐标是(x,y),∵E是OB的中点,∴B点的坐标是(2x,2y),则D点的坐标是(,2y),∵△OBD的面积为10,∴×(2x﹣)×2y=10,解得,k=,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反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过双曲线上的任意一点分别向两条坐标作垂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就等于|k|.二、耐心填一填(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请将每小题的正确答案填入下面的表格中.13.分解因式:2m2﹣2=2(m+1)(m﹣1).考点: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专题:压轴题.分析:先提取公因式2,再对剩余的多项式利用平方差公式继续分解因式.解答:解:2m2﹣2,=2(m2﹣1),=2(m+1)(m﹣1).故答案为:2(m+1)(m﹣1).点评:本题考查了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分解因式,关键在于提取公因式后继续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二次因式分解.14.若分式的值为零,则x=﹣3.考点: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专题:计算题.分析:分式的值为零,分子等于0,分母不为0.解答:解:根据题意,得|x|﹣3=0且x﹣3≠0,解得,x=﹣3.故答案是:﹣3.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值为0的条件.若分式的值为零,需同时具备两个条件:(1)分子为0;(2)分母不为0.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15.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B=4,∠AOD=120°,则对角线AC的长度为8.考点:矩形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分析:由矩形的性质得出OA=OB,再证明△AOB是等边三角形,得出OA=OB=AB=4,得出AC=2OA即可.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OA=AC,OB=BD,AC=BD,∴OA=OB,∵∠AOD=120°,∴∠AOB=60°,∴△AOB是等边三角形,∴OA=OB=AB=4,∴AC=2OA=8;故答案为:8.点评: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矩形的性质,证明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6.已知x=2是方程x2+mx+2=0的一个根,则m的值是﹣3.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分析:将x=2代入方程即可得到一个关于m的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出m值.解答:解:把x=2代入方程可得:4+2m+2=0,解得m=﹣3.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方程的解的定义,把求未知系数的问题转化为方程求解的问题.17.由于天气炎热,某校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为预防“蚊虫叮咬”,对教室进行“薰药消毒”.已知药物在燃烧机释放过程中,室内空气中每立方米含药量y(毫克)与燃烧时间x(分钟)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即图中线段OA和双曲线在A点及其右侧的部分),当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低于2毫克时,对人体无毒害作用,那么从消毒开始,至少在75分钟内,师生不能呆在教室.考点:反比例函数的应用.分析:首先根据题意,药物释放过程中,室内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含药量y(毫克)与时间x(分钟)成正比例;药物释放完毕后,y与x 成反比例,将数据代入用待定系数法可得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进一步求解可得答案.解答:解:设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k≠0),将(25,6)代入解析式得,k=25×6=150,则函数解析式为y=(x≥15),当y=2时,=2,解得x=75.答:从消毒开始,师生至少在75分钟内不能进入教室.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应用,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成反比例函数的两个变量,解答该类问题的关键是确定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它们的关系式.18.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2,将∠BAD绕着点A顺时针旋转α°(0<α<45),得到∠B′AD′,其中过点B作与对角线BD垂直的直线交射线AB′于点E,射线AD′与对角线BD交于点F,连接CF,并延长交AD于点M,当满足S四边形AEBF=S△CDM时,线段BE的长度为2﹣2.考点:旋转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分析:先根据旋转的性质得∠EAB=∠FAD=α,再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AB=AD,∠ADB=∠ABD=45°,则利用BE⊥BD得∠EBA=∠FDA=45°,于是可根据“ASA”判定△ABE≌△ADF,得到S△ABE=S△ADF,所以S四边形AEBF=S△ABD=4,则S△CDM=2,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可计算出DM=2,延长AB到M′使BM′=DM=2,如图,接着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出CM=2,再通过证明△BCM≌△DCM得到CM′=CM=2,∠BCM′=∠DCM,然后证∠M′NC=∠M′CN得到M′N=M′C=2,则BN=M′C﹣BM′=2﹣2.解答:解:∵∠BAD绕着点A顺时针旋转α°(0<α<45°),得到∠B′AD′,∴∠EAB=∠FAD=α,∵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B=AD,∠ADB=∠ABD=45°,∵BE⊥BD,∴∠EBD=90°,∴∠EBA=45°,∴∠EBA=∠FDA,在△ABE和△ADF中,,∴△ABE≌△ADF(ASA),∴S△ABE=S△ADF,∴S四边形AEBF=S△ABE+S△ABF=S△ADF+S△ABF=S△ABD=×2×2=4,∵S四边形AEBF=S△CDM,∴S△CDM==2,∴DM2=2,解得DM=2,延长AB到M′使BM′=DM=2,如图,在Rt△CDM中,CM==2,在△BCM′和△DCM中,∴△BCM≌△DCM(SAS),∴CM′=CM=2,∠BCM′=∠DCM,∵AB∥CD,∴∠M′NC=∠DCN=∠DCM+∠NCM=∠BCM′+∠NCM,而NC平分∠BCM,∴∠NCM=∠BCN,∴∠M′NC=∠BCM′+∠BCN=∠M′CN,∴M′N=M′C=2,∴BN=M′C﹣BM′=2﹣2.故答案为:2﹣2.点评: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也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19题10分,20题8分,21题8分,22题8分,共34分)解答时每小题必须给出必要的演算过程或推理步骤.19.解方程:(1)x2﹣6x﹣2=0(2)=+1.考点: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解分式方程.分析:(1)移项,配方,再开方,即可得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2)先把分式方程转化成整式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再进行检验即可.解答:解:(1)x2﹣6x﹣2=0,x2﹣6x=2,x2﹣6x+9=2+9,(x﹣3)2=11,x﹣3=,x1=3+,x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