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讲解

合集下载

第二讲 《左 传》

第二讲    《左 传》

一、《郑伯克段于鄢》
选自《左传· 隐公元年》。《左传》是《春 秋左氏传》简称,相传为春秋晚期鲁国史官 左丘明所作。儒家视《春秋》为经,释经为 ‚传‛,如‚春秋三传‛。 《左傳》作者——左丘明 《公羊傳》作者——公羊高 《穀梁傳》——穀梁赤。 《左傳》 最重要的注释有晋杜预注、唐孔 颖达疏、今人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讲解
亟:qì ,副詞, 屢。作“赶快” 义时读“jí ”。 jí ,急。
第二段。矛盾主綫顯示出來,由家庭内部 矛盾變成外部的政治對立。
及莊公即位,爲之請制。公曰:‚制, 巖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請 京,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祭仲曰: ‚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先王之制, 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 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不 堪。‛
厚将得众:势力雄厚,就能得到更多的百姓。郭锡 良注为“土地扩大”。
不义,不暱(nì ),厚将崩:共叔段对君不义,百 姓就对他不亲,势力再雄厚,也将要崩溃。 暱:同昵 (异体),亲近。
第四段,莊公與共叔段的正面交戰,以共叔 段的失敗而告终。
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 將襲鄭。夫人將啓之。公聞其 期,曰:‚可矣。‛命子封帅 車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 段入於鄢。公伐諸鄢。五月辛 丑,大叔出奔共。 ……
《释名· 释亲属》对 “伯仲叔季”的解释:
“伯,把也,把持家政也”。 宗法社会里常以长子继承父位当家,当国 者则一样把持国政。如春秋五霸,“霸”亦可 作“伯”,即指盟国奉为把持朝政的长兄, “伯”、“霸”通用。 “仲,中也,位在中也。” “叔,少也。” 这个字也跟“俶”字同根。《尔雅· 释诂》 “俶,始也”,“俶,作也”,就是才起来的, 新生的。
堪:承受。 若之何:固定结构,对他怎么办?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季,癸也。甲乙之次,癸最在下, 季亦然也。” 不管多于或少于四个,“季”都是 最末的,如果只有三个,它就是老三。 春夏秋冬各三个月—— 孟春、仲春、季春……
• (3)于鄢,介词结构。鄢,地名,
其地在今河南省鄢陵县境内。
• 题目《郑伯克段于鄢》结构为介 词结构后置句。
郑 国 图
关键字词解释(一)
• 中国历史上,对帝王的称呼通常是和其 意称呼,否则便会因大不敬的罪名被 处以刑罚。出于避讳,后人便用不同的 称谓来指代皇帝。一般情况下,常用庙 号、谥号、年号、尊号等指称皇帝。习 惯上,唐代以前对殁世帝王简称其谥号; 唐以后改称其庙号;到了明清两代,常 常以其年号来称呼。
课文背景:
春秋战国是个战火纷飞的时代,群雄争霸。各 诸侯国对外要防范他国的进攻,对内也要维护政权 的稳定,这就导致了统治者内部出现了非常残忍的 尔虞我诈、互相倾扎的矛盾冲突。我们下面学习的 这篇课文,就是春秋初期发生在郑国的一个历史事
件。件。
春秋五霸
• 东周一开始,周王朝就走了下坡路,王室 衰微,大权旁落,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 战争频仍。小的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强大 的诸侯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 •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 王勾践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一 说是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 楚庄王 )。
《左传》概要(归纳)
•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 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撰写。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左传》详细记载了春秋时代各国的政治、 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活动和有关言论,是研究 中国古代社会重要历史文献。作者善于用生动 精练的语言描绘纷繁复杂的战争场面和事件, 也善于刻画人物,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 (六)自“大叔完聚”至“大叔出奔共”

左传无标点版(考研整理)讲解

左传无标点版(考研整理)讲解

惠公元妃孟子孟子卒继室以声子生隐公宋武公生仲子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曰为鲁夫人故仲子归于我生桓公而惠公薨是以隐公立而奉之鲁惠公的元配夫人叫孟子孟子死后续娶了声子生下隐公宋武公生有仲子仲子一生下来就有文字在她手上说当鲁国夫人所以仲子也嫁给我们鲁君做正室生下桓公鲁惠公就去世了所以隐公立桓公为太子而自己辅佐朝政元年春王周正月不书即位摄也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邾子克也未王命故不书爵曰仪父贵之也公摄位而欲求好于邾故为蔑之盟夏四月费伯帅师城郎不书非公命也元年春周历正月春秋没有记载隐公即位这是因为他只是代理国政三月隐公和邾仪父在蔑会见邾仪父就是邾子克由于邾仪父还没有受周朝正式册封所以春秋没有记载他的爵位称他为仪父是因为尊重他隐公摄政而想要和邾国友好所以在蔑地举行了会盟夏四月费伯率领军队在郎地筑城春秋没有记载因为不是奉隐公的命令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起初郑武公在申国娶妻名叫武姜生了庄公和共叔段庄公是脚先头后出生的这是难产使姜氏受了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并且很讨厌他姜氏很喜爱共叔段想立他为太子屡次向武公请求武公不答应等到庄公继位为郑国国君姜氏请求将制地作为共叔段的封邑庄公说制地形势险峻虢叔曾经死在那里其他地方都可以听您的命令姜氏又改请求封京城让共叔段住在那里称为京城太叔祭仲说凡属国都城墙周围的长度超过三百丈就给国家带来祸害先王制定的制度大的地方的城墙不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超过九分之一现在京城的城墙不合先前制度这不是该有的您会忍受不了庄公说姜氏要这样哪里能避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怎会得到满足不如早作打算不要让她滋生事端一旦蔓延就难得对付了蔓延的野草尚且不能铲除掉何况是您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行不义必然会自取灭亡您姑且等着吧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不久太叔命令西部和北部边境既听庄公的命令又听自己的命令公子吕说国家不能忍受这种两面听命的情况您打算怎么办您要把君位让给太叔下臣就去侍奉他如果不给那就请除掉他不要让老百姓产生其他想法庄公说用不着他会自取其祸太叔又收取原来两属的地方作为自己的封邑并扩大到廪延地方子封说可以动手了他势力一大将会争得民心庄公说没有正义就不能号召人势力虽大却会崩溃太叔整治城郭储备粮草补充武器装备充实步兵车兵准备袭击郑国都城姜氏则打算作为内应打开城门庄公听说太叔起兵的日期说可以了就命令子封率领二百辆战车进攻京城京城的人反叛太叔太叔逃到鄢地庄公又赶到鄢地进攻他五月二十三日太叔又逃到共地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春秋说郑伯克段于鄢太叔所作所为不像兄弟所以不说弟字兄弟相争好像两个国君打仗一样所以用克字把庄公称为郑伯是讥刺他没有尽教诲之责春秋这样记载就表明了庄公的本意不说出奔是因为史官下笔有困难于是庄公就把姜氏安置在颖城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再相见不久以后又后悔起来颍考叔当时在颍谷做边疆护卫长官听到这件事就献给庄公一些东西庄公贸赐给他食物在吃的时候他把肉留下不吃庄公问他原因他说我有母亲我孝敬她的食物她都已尝过了就是没有尝过您的肉汤请求让我带给她吃庄公说你有母亲可送咳我却没有颍考叔说请问这是什么意思庄公就对他说明了原因并且告诉他自己很后悔颍考叔回答说您有什么可忧虑的呢如果挖地见到泉水在隧道里面相见那还有谁说不对庄公听从了颍考叔的意见庄公进了隧道赋诗说在大隧中相见多么快乐啊姜氏走出隧道也赋诗说走出大隧外多么舒畅啊于是母子和好如初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缓且子氏未薨故名天子七月而葬同轨毕至诸侯五月同盟至大夫三月同位至士逾月外姻至赠死不及尸吊生不及哀豫凶事非礼也君子说颖考叔可算是真正的孝子爱他的母亲扩大并且影响到庄公诗说孝子的孝心没有穷尽永远可以影响给他的同类’说的就是这样的事情吧秋季七月周平王派遣宰晅来赠送鲁惠公和仲子的吊丧礼品惠公已经下葬这是晚了而仲子还没有死所以春秋直书宰晅的名字天子死了七个月后才安葬诸侯都来参加葬礼诸侯五个月后下葬同盟的诸侯参加葬礼大夫三个月后下葬官位相同的来参加葬礼士一个月以后下葬亲戚前来参加葬礼向死者赠送东西没有赶上下葬向生者吊丧没有赶上举哀的时间预先赠送有关丧事的东西这都不合于礼八月纪人伐夷夷不告故不书有蜚不为灾亦不书惠公之季年败宋师于黄公立而求成焉九月及宋人盟于宿始通也八月纪国人讨伐夷国夷国没有前来报告所以春秋不记载发现蜚盘虫没有造成灾害春秋也不加记载惠公的晚年在黄地打败了宋国隐公即位要求和宋人讲和九月和宋人在宿国结盟两国开始通好冬十月庚申改葬惠公公弗临故不书惠公之薨也有宋师太子少葬故有阙是以改葬卫侯来会葬不见公亦不书郑共叔之乱公孙滑出奔卫卫人为之伐郑取廪延郑人以王师虢师伐卫南鄙请师于邾邾子使私于公子豫豫请往公弗许遂行及邾人郑人盟于翼不书非公命也新作南门不书亦非公命也十二月祭伯来非王命也众父卒公不与小敛故不书日冬十月十四日改葬惠公隐公不敢以丧主的身份到场哭泣所以春秋不记载惠公死的时候正好遇上和宋国打仗太子又年幼葬礼不完备所以改葬卫桓公来鲁国参加葬礼没有见到隐公春秋也不加记载郑国共叔段叛乱公孙滑逃到卫国卫国人替他攻打郑国占取廪延郑国人率领周天子的军队虢国的军队进攻卫国南部边境同时又请求邾国出兵帮助邾子派人暗地里和公子豫商量公子豫请求出兵援救隐公不肯公子豫就自己走了和邾国郑国在翼地会盟春秋不记载因为不是出于隐公的命令新建南门春秋不记载也由于不是出于隐公的命令十二月祭伯来并不是奉了周王的命令众父去世隐公没有参加以衣衾加于死者之身的小敛所以春秋不记载死亡的日子隐公二年二年春公会戎于潜夏五月莒人入向无骇帅师入极秋八月庚辰公及戎盟于唐九月纪裂繻来逆女冬十月伯姬归于纪纪子帛莒子盟于密十有二月乙卯夫人子氏薨郑人伐卫隐公二年春天隐公跟戎人在潜这个地方相会夏天五月莒国军队侵入向国鲁卿无骇率领军队进驻极国秋天八月庚辰这一天隐公跟戎人在唐地结盟九月纪卿裂蠕来鲁国迎娶伯姬冬天八月鲁女伯姬嫁到了纪国纪国子帛跟莒君在密地结盟十二月十五日鲁国夫人仲子逝世郑军攻打卫国二年春公会戎于潜修惠公之好也戎请盟公辞莒子娶于向向姜不安莒而归夏莒人入向以姜氏还司空无骇入极费庈父胜之戎请盟秋盟于唐复修戎好也九月纪裂繻来逆女卿为君逆也冬纪子帛莒子盟于密鲁故也郑人伐卫讨公孙滑之乱也二年春天隐公与戎人在潜地相会是为继承惠公建立的友好关系戎人请求结盟隐公推辞了莒君从向国娶了向姜向姜不安心在莒国生活就回到了向国夏天莒国军挺进向国抢回了姜氏司空无骇进驻极国费淬父趁机灭亡了极国戎人请求结盟秋天鲁国跟戎人在唐结盟再一次重温与戎人的友好关系九月纪国裂蠕来迎娶隐公的女儿这是卿来替国君迎娶冬天纪国子帛和莒君在密地结盟这是为了缓解鲁国和莒国间的不合郑军攻打卫国是为了讨伐公孙滑的叛乱隐公三年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三月庚戌天王崩夏四月辛卯君氏卒秋武氏子来求赙八月庚辰宋公和卒冬十有二月齐侯郑伯盟于石门癸未葬宋穆公鲁隐公三年春天周历二月初一日发生日食三月十二日周天子平王逝世夏天四月二十四日君氏逝世秋天武氏的儿子来鲁国征求助丧财物八月十五日宋穆公逝世冬天十二月齐侯郑伯在石门结盟同月二十日安葬宋穆公三年春王三月壬戌平王崩赴以庚戌故书之夏君氏卒声子也不赴于诸侯不反哭于寝不祔于姑故不曰薨不称夫人故不言葬不书姓为公故曰君氏鲁隐公三年春天周历三月二十四日周平王逝世因为讣告说是庚戌日所以春秋就记载为十二日夏天君氏逝世君氏就是隐公的母亲声子声子死后没有讣告诸侯安葬后没有到祖庙返哭又没有把神主放在婆婆的神主旁边所以不能叫薨没有称她夫人所以不记载葬事也不标称姓氏但由于她是隐公的生母尊称她为君氏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郑武公和郑庄公是周平王的执政卿士周平王想同时委政给西虢公郑庄公因此怨恨平王周平王说没有这样的事所以周朝和郑国互相以人质做抵押周平王的儿子狐到郑国做人质郑庄公的太子忽到周朝做人质周平王逝世后周人想将政权委任西虢公夏历四月郑国派祭足率领军队割取了王畿小国温的麦子秋天又收取成周的谷子周郑由此相互怨恨君子曰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蘋蘩蕰藻之菜筐筥锜釜之器潢汙行潦之水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风有采繁采蘋雅有行苇泂酌昭忠信也君子说信任不是发自内心用人做抵押也没有益行为明智宽厚用礼来约束即使没有人质谁又能离间他们如果有明显的诚信即使是涧溪小沟或沼泽池塘中生产的苹蘩蕴藻之类的野菜即使是筐笛铸釜这些平常器皿所装的积水都可以拿来进献给鬼神和王公何况君子缔结国与国之间的信任呢只要按照礼义来做又哪里用得着人质诗经中的国风有采蘩采苹二诗大雅有行苇洞酌二诗都是用来表彰忠信的武氏子来求赙王未葬也宋穆公疾召大司马孔父而属殇公焉曰先君舍与夷而立寡人寡人弗敢忘若以大夫之灵得保首领以没先君若问与夷其将何辞以对请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虽死亦无悔焉对曰群臣愿奉冯也公曰不可先君以寡人为贤使主社稷若弃德不让是废先君之举也岂曰能贤光昭先君之令德可不务乎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使公子冯出居于郑八月庚辰宋穆公卒殇公即位武氏的儿子来征求助丧的财物是因为周平王尚未下葬宋穆公得病召来大司马孔父把殇公嘱托给他穆公说先君不立他的儿子与夷却立我为君我不敢忘记这种德行如果我托您的福能够保全尸首而死先君见到我若问起与夷我将用什么话来回答呢希望您辅助他以统治国家如此我即使死了也没有什么悔恨了孔父回答说群臣希望辅助您的儿子冯即位穆公说不行先君认为我贤让我主持国家我如果抛弃先君的恩德而不把君位让给他的儿子那就是败坏先君的德举怎么能算贤发扬先君善德的事能不加紧实行吗您还是不要败坏先君的功德吧于是让公子冯出居到郑国八月十五日宋穆公逝世宋殇公与夷即位君子曰宋宣公可谓知人矣立穆公其子飨之命以义夫商颂曰殷受命咸宜百禄是荷’其是之谓乎君子说宋宣公可说是了解人了立穆公为君自己的儿子也享受到好处这是依据道义来命令的啊商颂说商授命都合乎道义所以得到许多福禄’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冬齐郑盟于石门寻卢之盟也庚戌郑伯之车偾于济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又娶于陈曰厉妫生孝伯早死其娣戴妫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石碏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泆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者鲜矣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弗听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不可桓公立乃老冬齐国和郑国在石门会盟这是为了巩固在卢地结盟的友好关系郑伯的车倒在济水里卫庄公从齐国娶了夫人就是太子得臣的妹妹叫庄姜庄姜漂亮却没有生儿子所以卫国人替她创作了硕人这首诗卫庄公又从陈国娶夫人叫厉妫生了孝伯但孝伯死得早厉妫的妹妹戴妫生了桓公庄姜把桓公当做自己的儿子卫国的公子州吁是国君宠妾所生的儿子州吁依仗宠爱喜好摆弄刀枪卫庄公对他不加禁戒庄姜因此而怨恨卫大夫石碚劝诫庄公说我听说如果喜爱孩子就用道义教育他不要让他陷入邪恶骄横奢移淫乱放纵是产生邪恶的温床这四种坏品行的形成又是因为恩宠太过的缘故如果您要立州吁为太子就赶快确定他的地位如果还拖延不决就会成为祸患的台阶受到恩宠却不骄横骄横惯了却甘愿地位下降地位下降了却不怨恨心里怨恨却能在行为上加以克制这样的人实在太少而且低贱的人妨害高贵的人年小的侵辱年长的疏远的离间亲近的时间短的取代时间长的势力小的凌驾势力大的淫乱的败坏道义的这就是所谓的六逆’——六种悖理的行为君侯仁义臣子奉行父亲慈祥儿子孝顺兄长爱抚弟辈恭敬这是所谓的六顺’——六种合理的行为抛弃合理的而去仿效悖理的这是招致祸患的原因做人家君侯的人希望务必除去祸患而您却招它来这恐怕不行吧卫庄公不听石硝的儿子石厚跟州吁交好石碚禁止他们往来没有成功卫桓公即位以后石硝怕牵连自己就告老退休了隐公四年四年春王二月莒人伐杞取牟娄戊申卫州吁弑其君完夏公及宋公遇于清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秋翚帅师会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九月卫人杀州吁于濮冬十有二月卫人立晋鲁隐公四年春天周历二月莒菖国军队攻伐杞国夺取了杞国的牟娄城三月十六日卫国州吁杀了他们的国君完夏天鲁隐公和宋殇公在卫国的清地临时会见宋公陈侯及蔡国卫国的大夫率领各自的军队一起攻伐郑国秋天鲁公子翚率领鲁军会同宋公陈侯及蔡卫大夫一起再次攻伐郑国九月卫国人在濮地杀死了州吁冬天十二月卫国人立晋为新君四年春卫州吁弑桓公而立公与宋公为会将寻宿之盟未及期卫人来告乱夏公及宋公遇于清宋殇公之即位也公子冯出奔郑郑人欲纳之及卫州吁立将修先君之怨于郑而求宠于诸侯以和其民使告于宋曰君若伐郑以除君害君为主敝邑以赋与陈蔡从则卫国之愿也宋人许之于是陈蔡方睦于卫故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围其东门五日而还鲁隐公四年春天卫国的州吁杀了卫桓公而自立为国君隐公和宋殇公筹备会见打算重温宿地结盟的友好还未到预定日期卫国人来通报国内叛乱夏天隐公与宋殇公在清地临时会见宋殇公即位的时候公子冯逃亡到郑国郑国想要送他回国等到卫国州吁自立为君打算向郑国报复前代国君结下的怨仇并向诸侯国讨好以便安定卫国的人民因此州吁派人告诉宋国说君侯若愿攻打郑国以消除君侯的祸害就请您作为主人敝邑发兵与陈蔡两国军队从属于您这是我们卫国的愿望宋国答应了当时陈蔡两国正与卫国友好所以宋公陈侯蔡人卫人联合攻打郑国包围郑国都城的东门五天以后才回公问于众仲曰卫州吁其成乎对曰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治丝而棼之也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夫州吁弑其君而虐用其民于是乎不务令德而欲以乱成必不免矣秋诸侯复伐郑宋公使来乞师公辞之羽父请以师会之公弗许固请而行故书曰翚帅师疾之也诸侯之师败郑徒兵取其禾而还隐公问众仲道卫国的州吁会成功吗众仲回答说我听说用德行安定百姓未曾听过用动乱的用动乱来安定百姓就好像要整理乱丝却把它弄得更纷乱了一样州吁这个人依仗武力而安于残忍依仗武力就没人拥护安于残忍就无人亲近大众背叛亲信离去难以成功啊武力这东西就像火一样不收敛的话就会焚烧自己的州吁杀了他的国君又残暴地使用他的民众在这种情况下还不施行美德却想要凭借战乱来取得成功一定不能免去祸患了秋天诸侯再次攻打郑国宋殇公派人来鲁国请求出兵援助隐公推辞了羽父请求让他带兵跟诸侯会战隐公不同意羽父坚决请求终于带兵而去所以春秋上记载说翚帅师这是表示憎恶他诸侯联军打败了郑国的步兵掠取了那里的谷子才回来州吁未能和其民厚问定君于石子石子曰王觐为可曰何以得觐曰陈桓公方有宠于王陈卫方睦若朝陈使请必可得也厚从州吁如陈石碏使告于陈曰卫国褊小老夫耄矣无能为也此二人者实弑寡君敢即图之陈人执之而请莅于卫九月卫人使右宰丑莅杀州吁于濮石碏使其宰獳羊肩莅杀石厚于陈君子曰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卫人逆公子晋于邢冬十二月宣公即位书曰卫人立晋众也州吁没有能够安定卫国民众石厚向父亲石碚请教稳固州吁君位的办法石硝说朝见天王就能取得合法地位石厚问怎样才能朝见天王呢石硝说陈桓公正得到天王宠爱而陈国卫国正相友好如果先朝见陈君让陈君替卫国请求一定能够办到石厚陪着州吁到了陈国石碚派人告诉陈国说卫国狭小我年纪又老了不能干什么了就是这两个人杀了我们的国君斗胆请你们趁机对付他们陈国人捉住了州吁和石厚就请卫人自来陈国讨伐他们九月卫国派右宰官丑来到陈国在濮地处决了州吁石硝也派他的宰臣孺羊肩到陈国杀死了石厚君子说石硝是个真正的臣子啊痛恨州吁把自己的儿子石厚也牵连进去所谓大义灭亲’恐怕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吧卫人从邢国接回公子晋冬天十二月卫宣公即位春秋上记载卫人立晋是因为立晋为君反映了众人的意愿隐公五年五年春公矢鱼于棠夏四月葬卫桓公秋卫师入郕九月考仲子之宫初献六羽邾人郑人伐宋螟冬十有二月辛巳公子彄卒宋人伐郑围长葛五年春天鲁隐公到棠地让人演示捕鱼夏天四月卫国安葬卫桓公秋天卫国军队侵人郧国九月为仲子的宫室落成举行祭典首次表演六佾乐舞邾国郑国联合攻打宋国螟害成灾冬天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子彄逝世宋军攻打郑国围困郑邑长葛五年春公将如棠观鱼者臧僖伯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乱政亟行所以败也故春蒐夏苗秋狝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归而饮至以数军实昭文章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习威仪也鸟兽之肉不登于俎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则公不射古之制也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皂隶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公曰吾将略地焉遂往陈鱼而观之僖伯称疾不从书曰公矢鱼于棠非礼也且言远地也五年春天鲁隐公打算到棠地去观赏渔人捕鱼臧僖伯劝道大凡物质不能用来演习祭祀或军事材料不能用来制作礼器和兵器那君王就不取用君王是要把人民纳人轨’物’的人演习大事来端正法度叫做轨’选取材料来显示礼仪叫做物国君的举动不合轨’不合物’就叫做乱政多次施行乱政’就是国家衰败的原因所以春天蒐猎夏天苗猎秋天弥猎冬天狩猎都是在农闲时候来演习武事三年才进行一次大的军事演习回到国都的时候要整顿军队祭告家庙宴请臣下犒赏随从数点收获的实物使纹彩鲜艳贵贱分明等级清楚少长有序这是讲习威仪如果鸟兽的肉不能摆上宗庙的祭器它们的皮革牙齿骨角毛羽不能用到礼器和武器上那国君就不应射杀它们这是古代的制度至于山林河泽的出产一般器物的材料那是下等人的事情是臣下官吏的职责不是国君应该涉及的隐公说我是打算到那里去巡视边地啊于是隐公去到棠地让人演示捕鱼以加观赏臧僖伯推说有病没有跟去春秋记载公矢鱼于棠是因为这次行动不符合礼而且暗示棠是远离国都的地方。

鞌之战

鞌之战
连用,二者无别,此浑言。析言之追者追人, 逐者逐兽。索之本意追、逐有别。追表示人追。在甲骨卜
辞里经常用来表示师众的“师”。追字从辵,本意是追人, 追逐师众。“逐” ,人追豕。豕,野猪。本意是逐兽。 甲骨文里凡是说到追逐敌人,一定用“追”字,如“追 羌”,“追龙”(龙,方国名)。凡是说到追逐野兽,一 定用“逐”字,如“逐鹿”,“逐豕”等。
使劲赶马。(《曹刿论战》:“公将驰之”同)
7
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
伤于矢:被矢(箭)射伤。
屦:鞋。 鼓音:古代车战,主帅居车中自掌旗鼓
指挥三军。鼓声是前进的号令。击鼓则
进,鸣金则退。今语“鸣金收兵”。
8
曰:‚余病矣!‛
《史记· 齐世家》此处还有一句“卻克
欲还入壁”。
病:伤势很重。凡极度劳累,伤势严
16
既:《说文· 皂部》:“既,小食也。从皂,
旡(jì )声。”误。 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契文象人食已, 顾左右而将去之也,引申之义为尽。” (本义)食毕→食尽→尽,完→已,已经 ↘失,失掉
17
擐甲兵,固即死也:意思是拿起武器参加战斗,本
来就是走向死亡的呀!
及:达到。勉:努力。勉之:动宾关系,为动用



1
一、题 解
鞌之战是春秋时期一次著名的战 役。《左传》比较详细地记叙了这次
战争的经过,本文节选的是中间的一 段,写战争进行的情况。
2
二、课文讲解
癸酉,师陈与鞌。邴夏御齐侯,逢丑 父为右。晋解张御卻克,郑丘缓为右。
这是本次大战展开决战的一天,故标出具体日期。当是 初夏气候。
师:指齐、晋双方的军队。 陈:摆开阵势,布阵。陈、阵古今字。“陈”古字,

《左传》《国语》筮例解析

《左传》《国语》筮例解析

《左传》《国语》筮例解析《左传》《国语》中与《周易》和其它筮书有关的记载,共有二十二条。

从这二十二条记载看,基本可以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引证《周易》经文来说明一个问题,或阐述自己的看法;一种是以《周易》或其它筮书进行占筮,以预测事情的吉、凶、祸、福。

在有关占筮的记录中,又有一爻变,数爻变,六爻不变等不同情况。

现从二十二条筮例中,选取十三条代表不同情况的例子,试解如下:(一)引证《周易》经文说明问题或阐述观点。

《左传•昭公元年》:“晋侯求医于秦,秦伯使用权医和视之,曰:‘疾不可为也,是谓近女室,疾如蛊……’。

赵孟曰:‘何谓蛊?’对曰:‘淫溺惑乱之所生也。

于文皿虫为蛊;谷之飞亦为蛊;在《周易》女惑男,风落山谓之《蛊》,皆同物也。

’”这里,医和引了《蛊》卦卦象分析晋侯的病,没有涉及及卦爻辞。

《左传•宣公六年》:“郑公子曼满与王子伯瘳语为卿,伯谬告人曰:‘无德而贪,其在《周易》《丰》之《离》,弗过之矣!’间一岁,郑人杀之。

”这里,伯廖只说像“《周易》《丰》之《离》”,并未具体引用爻辞。

“《丰》之《离》”,是指《丰》卦上爻由阴变阳,这样就变成《离》卦。

《丰》卦上爻辞为:“丰其屋,蔀其家,窥其户,阒其无人,三岁不觌,凶。

”意思是有高屋大厦,但家里被阴影遮蔽着,从外向里看,悄然无人迹,三年见不到动静,凶呵!春秋时代,人们尚未以“九”“六”代表一卦的阴阳爻,故伯廖用“《丰》之《离》”的方式,说明他引用的是《丰》卦上六爻辞。

这种方式是春秋人谈爻的惯例,在下面的事例中,我们会看得很清楚。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秋,龙见于绛郊。

魏献子部于蔡墨……对曰:‘……《周易有之,在《乾》之《姤》曰:“潜龙勿用。

”其《同人》曰:“见龙在田。

”其《大有》曰:“飞龙在天。

”其《夬》曰:“亢龙有悔。

”其《坤》曰:“见群龙,无首吉。

”《坤》之《剥》曰:“龙战于野。

”若不朝夕见,谁能物之……’。

”由这一段记载,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在春秋时代,人们以《周易》占筮或论事,尚无“九”“六”之称,故蔡墨称《朝气》卦初九爻谓“《乾》之《姤》”;称九二爻谓“其《同人》曰‘见龙在田’”;称上九爻谓“其《夬》曰“亢龙有悔”;称用九“其《坤》曰‘见群权,无首右’”;称《坤》卦上六爻谓“《坤》之《剥》曰‘龙战于野’”。

左传-讲解(课堂PPT)

左传-讲解(课堂PPT)
15
• 为之所 • “之”、“所”两个词都是“为”的宾语。用现
代汉语来表示时,要将间接宾语提前:给共叔段 安排一个地方。 • 无使滋蔓 • “无”通“毋”。在古汉语中通假字比较多,实 词中有通假字,虚词中也有通假宇。虚词的意义 比较虚,通假字在辨认时难度更大些。 • 蔓,难图也 • 若使野草滋蔓开来,就难对付了。蔓,单词 句.以上是主从复句,“蔓”,从句,表示假设, “难图也”,主句表结果。“蔓”字用逗点隔开, 不能连下读。
2、重点词语分析
•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 三句话换了三个主语,且都省略不说。请京,主
语是姜氏。使居之,主语是郑庄公。“谓之……” 逻辑主语是社会的人们,但通常不说。“谓之” 式是《左传》中常见的句式,指社会上人们这么 称说,这么认为。唐孔颖达对这句话注释是: “以宠禄过度,时呼为大叔。” •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 城,墙。雉,丈量城墙的单位。古城墙以长一丈 高一丈为一堵,三堵为一雉。百雉,即周长三百 丈的墙。
10
• 庄公姑息养奸,纵容其弟,其弟骄纵,欲 夺王位。后庄公使机打败共叔段。庄公怨 其母,并将母亲迁于颖地。后来自己也后 悔了,又有颖考叔规劝,母子有重归于好。 古文观止收录了《左传》版本并加附表题 为“多行不义必自毙”,标题取自于文中 庄公之语也。后《史记》在郑亦记录了 《春秋》中的这个事件。
11
2
春秋形势
•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实际 上和一个中等诸侯国地位相近。 各国之间互相攻伐,战争持续 不断,小国被吞并。各国内部, 卿大夫势力强大,动乱时有发 生,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春 秋》和《左传》中记载的弑君 事件达43起之多,主要集中在 春秋前期,这也反映了西周东 周交替时权力的急剧变化。
3
• 春秋时期,中国五等爵,大国称公、侯,小国称伯、 子、男,而吴、越、楚、徐、巴、蜀、义渠皆蛮夷之 邦,故不用中国之礼,自称王。国君之下设诸卿,二 卿、三卿或六卿,其中主持政务的称正卿或上卿,楚 国称令尹,亦称相,秦又曾称庶长、不更。卿出征时 为三军之将佐。卿之官职,有司徒、司马、司空、司 寇等,分掌民事、军事、工事、法事。春秋初期,晋、 楚等国开始在新兼并的地方设县,或聚若干小邑为县, 或将私家之田分置县。而在边境地区则设郡。郡县之 间没有隶属关系,其长官由国君直接任命,只有少数 作为采邑赏给贵族。

(完整版)郑伯克段于鄢

(完整版)郑伯克段于鄢

郑伯克段于鄢(一)有关背景材料本文选自《左传》。

我们先简要地介绍一下《左传》这部书。

《左传》又称《春秋左传》或《春秋左氏传》,顾名思义,这部书是一位姓左的人为《春秋》所作的传。

因此,我们首先谈一谈《春秋》。

《春秋》本是东周时期各国史书的统称,当时各诸侯国都设有专门的史官记载本国发生的大小事件,他们编写的历史书都叫“春秋”。

不过除了鲁国的“春秋”以外,其它各国的“春秋”都没有保存下来。

现在我们能见到的《春秋》据说是孔子依据鲁国史官编写的“春秋”重新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它记载的历史始于鲁隐公元年即公元前722 年,截止到鲁哀公十四年即公元前481年,共计242 年。

人们就把这段历史称为春秋时期。

《春秋》记载历史过于简略,而且也不完备,242 年的历史只有18000 多字,连这段历史的轮廓都没有很好地描画出来。

于是又出现了对《春秋》作补充说明的三部书,这就是《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

所谓“传”,是儒家用来解释经典的文字。

《春秋》是儒家一部重要的经典,因此就把《春秋》称作“春秋经”,而用来补充说明“春秋经”的三部书则分别称作《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这三传实际上是《春秋经》的三种讲解本、传授本。

“左”相传是指左丘明,“公羊”是指公羊高,“谷梁”是指谷梁赤,这是三位解说传授《春秋经》的人。

本来,经与传是分开的,不编在一起,古人叫做“别本单行”。

到了西晋,杜预着《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把《春秋经》和《左传》按年编插在一起,从此《左传》与《春秋》就合在一起了。

在《春秋》三传中,《公羊传》和《谷梁传》主要是阐明《春秋经》的微言大义,所以历史史实的补充就很少,作为历史著作的价值远远不如《左传》。

《左传》保存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全书18 万字,远比《春秋》的内容丰富,加上文笔简练流畅,为我们再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面貌,因此自魏晋以来《左传》就压倒了《公羊》和《谷梁》二传。

关于《左传》的作者,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4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4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2.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3.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4.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贰、军、辞、鄙、陪、敢、济、肆、阙、与”10个词语。

2.归纳“若、说、辞、鄙、微、之”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烛之武人物形象的把握。

波澜起伏,生动活泼的情节。

教学难点:1.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

2.领会和学习本文详略得当、波澜起伏、善用伏笔和照应的写作技巧。

3.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对《左传》的语言特点有所了解。

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左传》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正音,借助注释疏通文章。

[教学步骤]:一、导语:同学们,当我们看到奥运赛场上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心中会油然升起一种崇高感、敬慕感。

敬慕那些为国争光的英雄。

英雄,在人们心中是伟大的,他们为民排忧,为国解难,殚精竭虑,置个人安危于度外,今有之,古亦有之。

春秋时期郑国的烛之武就是其中之一。

今天我们就学习选自《左传》的历史散文《烛之武退秦师》。

二、关于《左传》本文选自《左传》。

我们初中的时候也学过一篇选自《左传》的课文,是《曹刿论战》。

①请一位同学读注释1。

②补充:关于《左传》。

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传”意为注释,《左传》为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性文字。

《左传》全称是《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另外还有两本书也是对《左传》的阐发《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因此我们把这三本书叫做“《春秋》三传”。

它记述了春秋间240多年的历史,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而且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颇具春秋时代历史散文的特色。

内容丰富,规模宏大,忠于历史事实,生动、真实地反应了奴隶社会崩溃时期的重大变化,为后人提供了那个时代广阔多彩的社会生活画面。

就《左传》看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实质

就《左传》看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实质

春秋时期 , 在各国外交和内政活动中,赋诗” “ 都 是必不可缺的一项能力要求 。 左传》 《 中有很多关 于燕飨赋诗 的记载 , 非深于诗书之教 , 人们不敢在 燕飨场合 出现。《 左传》 中记载了许多因不懂诗 、 不 懂礼而闹出笑话的例子 , 襄公二十七年 ,齐庆封来 “ 聘 ” “ 孙与庆 封食 , 敬 , ,叔 不 为赋 《 鼠》 亦不 知 相 , 也。” 鲁大夫叔孙穆子很看不起这位生活腐化而又 “ 服美不称” 的齐 国大夫庆封 , 就把他 比作大老鼠 , 咒 骂他 :相 鼠有皮 , “ 人而无仪 , 人而无 仪 , 不死何 为?然而这位庆封大夫仍不知其意。昭公 十二年 , ” 宋 国大夫华定 出访鲁 国,目的是想与鲁 国重修 旧 好 。鲁昭公“ 享之” “ ,为赋”小雅 ・ 《 寥萧》 以喻双方 , 能够以兄弟之谊相待。但华定不明白昭公 的意思 , 也无以答对 。昭公对此极为不悦 , 事后对其大夫们 说 道 :必亡 ” 2J ) “ 。[ 3 1 ̄ P 西周时“ 学在官府”有专门教授和掌管礼乐文 , 化事宜 的官员 , 如史伯师祝之类 , 他们为王室充当

会 各 阶层 的流 动性 增强 , 士这一 新 兴 阶层 也应 时 而
生。
昭公三十二年 , 史墨对赵简子说 : 社稷无常奉 , 臣无常位 , 君 自古而然。故 《 日:高岸为谷 , 诗》 “ 深谷 为陵。 三姓之后 于今 ”
为庶 。主 所知 也 。 l
肇始的乾坤板荡 , 使周公等苦心孤诣建立的社会秩 序分崩离析 。平王东迁 , 周王室衰微 , 天子失威 , 诸 侯争霸 , 礼崩乐坏便是这个动荡年代 的一个显著的 国古代传统的贵族教育“ 学在官府 ”礼 、 、 御、 , 乐 射、 标志。 春秋时期“ 礼崩乐坏” 的评价 出自孔子 , 然而 , 书、 数即所谓 “ 六艺” 教育是贵族子弟不可或缺的教 当初孑 子所 言的“ L 礼崩乐坏” 的是诸侯与士大夫 育。而“ 指 春秋是古代贵族文化 的最后而同时也是最 的僭越 , 礼乐征伐 自 即“ 诸侯 出”“ 、礼乐征伐 自大夫 高阶段 。春秋时代一方面是所谓 ‘ 礼崩乐坏 ’一方 , [ ) 3 t m 出”“ 、陪臣执 国命 ” 。我们讲 的“ 等 礼崩乐坏”则指 面却又是礼乐愈益繁褥。”]4 ,

大学语文——第二课左传

大学语文——第二课左传

文章 段落 段意 结构 庄公寤生,姜氏欲立共叔段,挑起了 序幕 1 争夺君位之战。 开端 1 庄公继位,姜氏为共叔段请制,请京。
发展 2-3 高潮 4
共叔段扩展势力,一直延伸到廪廷。
共叔段准备袭击郑都,姜氏为内应。
结局 4-5 共叔段失败出奔共,庄公将 姜氏安置于城颍。 尾声 6-7 颍考叔献计,庄公母子隧中相见。
从文中具体找出表现他们性格特点的句子, 并简要分析。
主要人物 身份关系 性格特点
姜氏
母亲
任性、阴毒、狡诈
不自量力、妄自尊大、 儿、弟 共叔段 弟、大叔 有勇无谋 庄公
儿、兄长、 老谋深算、薄情寡义 国君
对故事发展与高潮中三个主要人物间的关系进行一 个简单的总结。 明确: ①姜氏作为两人母亲,却伙同自己喜欢的二儿子巧设 奸计,阴谋内外夹击,推翻大儿子的政权。(由此可 见姜氏的狡诈阴毒。) ②共叔段以弟攻兄,以臣犯君。(通过其犯上兵败 的经历,可见其不自量力,妄自尊大,有勇无谋。) ③庄公面对母亲与弟弟正在犯的错误,没有从母子 之情与手足情谊出发,给予及时的劝阻,而是采取 放纵的态度,并巧设缓兵之计,一步步将两个人引 入设计好的圈套,借用国君的身份打击二人。(可 见庄公的老谋深算,薄情寡义。)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 无相见也。”既而悔之。
轻率的快乐总是转瞬即逝。庄公真 的后悔了吗?
庄公决不会为自己报复母亲的行为过于冷酷良心 不安,感到后悔。这场骨肉相残的斗争以庄公的 胜利而告终,但庄公并没有因此而稍释其恨。 从他流放母亲时发下的“不及黄泉,无相见”的恶 毒誓言可知。 吴楚材、吴调侯对庄公的“黄泉之誓”下的批语 是:
认为是郑伯之过 郑伯是个狡猾奸诈极度虚伪的人。是他放纵他的弟弟 共叔段反叛,并把他一步步推向深渊。从文中看出,郑国 大夫屡次劝郑伯铲除他的弟弟,但郑伯却回答:“子姑待 之”,他一直在等待共叔段走入自己设下的圈套,以达到 铲草除根的目的。另外,郑伯表面上对共叔段将城邑收为 己有,他却没什么行动。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 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 “导之以逆而反诛其逆,教之以叛而反讨其叛,庄公之用 心亦险矣。”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解析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解析

“中五之一”是省略的形式,应是“中都不过五 国之一”,同样,“小九之一”即“小都不过 九国之一”,“五”和“九”都是数词用作动 词。为防止下级贵族势力的发展。
翻译:按照先王立下的制度,大城邑的城墙不能 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城邑的城墙不能超 过国都的五分之一,小城邑的城墙不能超过国 都的九分之一。

《春秋》记载历史过于简略,而且也不 完备,242年的历史只有18000多字,连 这段历史的轮廓都没有很好地描画出来。 于是又出现了对《春秋》作补充说明的 三部书,这就是《左传》、《公羊传》 和《穀梁传》。

所谓“传”,是儒家用来解释经典的文 字。《春秋》是儒家一部重要的经典, 因此就把《春秋》称作“春秋经”,而 用来补充说明“春秋经”的三部书则分 别称作《左传》、《公羊传》和《穀梁 传》,合称“春秋三传”。这三传实际 上是《春秋经》的三种讲解本、传授本。

这一句中“郑武公”是谥号,下一句 “庄公”也是谥号。所谓谥号,是在一 国的君主或大臣去世以后,根据他的生 平事迹,他一生的所做所为所封的号, 带有盖棺论定的性质。因为“郑伯克段 于鄢”这一历史是在郑武公和庄公去世 后整理出来的,所以叙述他们生前的活 动都要用他们死后的谥号,这是古代史 书叙事的习惯。
3.庄公寤wù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寤:本指睡醒,这里是通假字,通“啎”,逆、 倒着。“寤生”就是倒生,胎儿出生的时候脚 先出来,也就是难产。《史记· 郑世家》里记载 这件事说:“生之难。”可以与此处相互印证。 惊:吃惊,受惊,是个不及物动词,这里用作 使动用法,“惊姜氏”意思是使姜氏受惊。 翻译:庄公出生的时候难产,使姜氏受惊,所 以取名叫寤生,姜氏于是不喜欢他。



申:申国。申国的国姓是姜姓,而郑国的国姓 与周天子相同,是姬姓,按照当时的风俗,同 姓不婚,所以郑国的国君一定要娶异姓国的女 子为妻。 曰武姜:娶的妻子叫武姜。“武”是她丈夫的 谥号,“姜”是她娘家的姓,合在一起作她的 名。 翻译:当初,郑武公从申国娶妻,叫武姜。

《左传》的艺术成就资料讲解

《左传》的艺术成就资料讲解

《左传》的艺术成就《左传》的艺术成就《左传》虽然是一部历史著作,但是它记事详赡,文采生动,与质朴无文的《春秋》《尚书》大不相同。

一、高超的叙事技巧《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增加了大量的历史事实和传说,叙述了丰富多彩的历史事件,描写了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

把《春秋》中的简短记事,发展成为完整的叙事散文。

《左传》发展了《春秋》笔法,不再以事件的简略排比或个别字的褒贬来体现作者的思想倾向,而主要是通过对事件过程的生动叙述,人物言行举止的展开描写,来体现其道德评价。

《左传》还创立了一种新形式,即在叙事中或叙事结束后直接引入议论,以“君子曰”、“君子是以知”、“孔子曰”等来对事件或人物作出道德伦理评价。

这种形式,更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立场和感情,增强了叙事的感情色彩。

作为编年史,《左传》的情节结构主要是按时间顺序交代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的全过程。

但倒叙与预叙手法的运用,也是其叙事的重要特色。

倒叙就是在叙事过程中回顾事件的起因,或交代与事件有关的背景等。

如“宣公三年”先记载了郑穆公兰之死。

然后再回顾了他的出生和命名;其母梦见天使与之兰,怀孕而生穆公,故名之兰。

《左传》中还有插叙和补叙,性质作用与倒叙类似。

这些叙述,常用一个“初”字领起。

预叙即预先叙出将要发生的事,或预见事件的结果,如秦晋崤之战中蹇叔在秦出师伐郑时,已预知了必然失败的结果:“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僖公三十二年)秦师经过周都洛阳北门,王孙满又预言:“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僖公三十三年)《左传》以第三人称作为叙事角度,作者以旁观者的立场叙述事件,发表评论,视角广阔灵活,几乎不受任何限制。

个别段落中,作者也从事件中人物的角度,来叙述正在发生的事件及场景。

如写鄢陵之战“楚子登巢车以望晋师”中阵地的情况,完全是通过楚子和伯州犁的对话展示出来的。

(成公十六年) 《左传》叙事,往往很注重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

《左传》叙事最突出的成就在描写战争。

左传·重耳出亡

左传·重耳出亡

文学院
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 矣。”公子曰:“无之。”姜曰:“行也,怀与 安,实败名。”公子不可。姜与子犯谋,醉而遣 之。醒,以戈逐子犯。无去志,故怒。○败,必迈反。 醒,星顶反。 [疏]“醒以戈逐子犯”。○正义曰:《晋语》
云:“逐子犯,曰:‘若无所济,吾食舅氏肉,其知餍乎! ’舅犯走,且对曰:‘若无所济,吾未知死所,谁能与豺狼 争食?若克有成,公子无亦晋之柔嘉,是以甘食。偃之肉腥 臊,将焉用之?’遂行。”
咎”至“隗姓”。○正义曰:成三年“晋郤克、卫孙良夫伐 廧咎如”,传曰:“讨赤狄之馀焉。”彼言赤狄之馀,知是 赤狄之别种也。女曰叔隗、季隗,知为隗姓也。获其二女
叔隗、季隗,纳诸公子。公子取季隗,生伯鯈、 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盾,赵宣子。○鯈,直 由反。妻,七计反,下同。盾,徒本反。将適齐,谓季 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 “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言将死 入木,不复成嫁。请待子。”处狄十二年而行。以五
以受弓。属,著也。周旋,相追逐也。○弭,莫尔反。《尔雅》 云“弓有缘者谓之弓,无缘者谓之弭”。属音烛,注同。櫜,古 刀反,受箭器。鞬,九言反,弓衣。缘,悦绢反。[疏]注“弭弓 ”至“逐也”。○正义曰:《释器》云:“弓有缘者谓之弓,无 缘者谓之弭。”李巡曰:“骨饰两头曰弓,不以骨饰两头曰弭。 ”孙炎曰:“缘谓缴束而漆之,弭谓不以缴束骨饰两头者也”。 二说虽反,俱以弭为弓末也。《诗》云“载櫜弓矢”。则弓矢所 藏,俱名櫜也。昭元年传“伍举请垂櫜而入”,注云:“示无弓 。”则櫜亦受弓之物。《方言》云:“弓藏谓之鞬。”此櫜、鞬 二物,必一弓一矢。以鞬是受弓,故云櫜以受箭,因对文而分之 耳。孔晁云:马鞭及弓分在两手,欲辟右带櫜鞬之文,故云左执 。
。○正义曰:《晋语》云:“过五鹿,乞食於野人,野人举 块以与之,公子怒,将鞭之。子犯曰:‘天赐也。民以土服 ,又何求焉!天事必象,十二年,必获此土。二三子志之。 岁在寿星及鹑尾,其有此土乎!天以命矣,复於寿星,获於 诸侯,天之道也,由是始之。有此,其以戊申乎!所以申土 也。’再拜稽首,受而载之。”

重耳出亡讲解

重耳出亡讲解
謀於桑下。蠶妾在焉,莫知其在也。妾告姜氏,姜氏
殺之。”而謂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聞之者,
吾殺之矣。”公子曰:“無之。”姜曰:“行也,懷
與安實敗名。”公子不可。

姜與子犯謀,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無
去志,故怒。〇敗,必邁反。醒,星頂反。
[疏]醒以戈逐子犯。正義曰:《晉語》云:
“逐子犯,曰:‘若無所濟,吾食舅氏肉,其
“諜,候也。微,蔽也。”注“薄,迫也。駢脅,合
幹”。正義曰:薄者,逼近之意,故為迫也。《說文》
云:“駢脅,并幹也。”“肋,脅骨也。”《廣雅》
云:“脅幹謂之肋。”孔晁云:“聞公子脅幹是一骨,
故欲觀之。”《通俗文》曰:“腋下謂之脅。”如此
諸說,則脅是腋下之名,其骨謂之肋;幹,是肋之别
名。駢訓比也,骨相比迫若一骨然。
李廵曰:“骨飾兩頭曰弓,不以骨飾兩頭曰
弭。”孫炎曰:“緣謂繳束而漆之,弭謂不以
繳束,骨飾兩頭者也。”二説雖反,俱以弭為
弓末也。《詩》云“載櫜弓矢”,則弓矢所藏
俱名櫜也。《昭元年傳》:“伍舉請垂櫜而
入。”注云:“示無弓。”則櫜亦受弓之物。
《方言》云:“弓藏謂之鞬。”此櫜、鞬二物
必一弓一矢,以鞬是受弓,故云櫜以受箭,因
尋即被戮,而言大功者,當為從亡之時有大功
也。《晉語》稱公子“長事賈佗”,佗非不賢,
蓋傳文意之所在便即言之,未必五人皆賢於賈
佗。

狄人伐廧咎如,廧咎如,赤狄之别種也。隗,
姓。〇廧,在良反。咎,古刀反。隗,五罪反。
下文皆同。[疏]注廧咎如至隗姓。正義曰:
《成二年》:“晉郤克、衛孫良夫伐廧咎如。”
《傳》曰:“討赤狄之餘焉。”彼言“赤狄之
皆反。其過子弟,固將禮焉,况天之所啓乎!”弗聽。

【课外阅读】《左传》知识讲解

【课外阅读】《左传》知识讲解

【课外阅读】《左传》知识讲解《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赡完整的编年史,也是优秀的散文典范。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

它之被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据《汉书》所记,始于汉哀帝时的刘歆。

按儒家经学传统,先师所言为“经”,后师所言为“传”,以“传”解“经”,为汉代官学通例。

此书被认定为解《春秋》之“传”,便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实际上,此书乃是一部自成一家的编年体史书,不能说它是“依经作传”,但其记事之详赡多有助于说明《春秋》。

因此,也不能说它与《春秋》毫无关系。

《左传》相传也是春秋时左丘明作,但历来对此多有异说。

现在看来,《左传》作者实难确指。

它与《国语》一样,并非成于一人之手。

但它既以《左氏》为名,或与“左氏”有某种关系。

说它的大部分史料可能出于左丘明的传诵,大概是比较可信的。

《左传》记事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终于鲁悼公14年(前453),比《春秋》增多27年。

它大约成书于战国初,与《国语》之成书同时或稍后。

二书在思想倾向上也基本一致。

不过,《左传》比《国语》有新的发展。

民本思想更加鲜明、突出。

首先,在《左传》的记事中,明确地表达了民重于天、神的观念,提出了民为神之主的见解,并以不少生动史实,表达了民重君轻、民为邦本的观点,体现了在《国语》基础上的进步。

这样的观点,与孟子所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的思想,已经较为接近了。

春秋时期,神权政治日趋没落,人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这在《左传》的记述中有充分反映。

如季梁鲜明地提出:“夫民,神之主也。

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

”(桓公六年)闵子马作出了“祸福无门,唯人所召”的论断(襄公二十三年);子产更提出了“天道远,人道迩”的观点(昭公十八年)。

这些见解无疑是对天命神权思想的背离,意味着无神论思想的发展,体现了《左传》的进步思想倾向。

在春秋时期严酷的现实斗争中,不仅神权衰落,君权也大受冲击。

晋公子重耳之亡 《左传》

晋公子重耳之亡    《左传》

► 6.《左传》历史影响:

人物背景
晋文公(前697—前628)春秋时霸主晋国国君 (前636—前628)。名重耳。因其父献公立幼子 为嗣,曾流亡国外19年,在秦援助下回国继位。 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 策,整顿内政,任用赵衰、狐偃等人,发展农业、 手工业,加强军队,国力大增,出现“政平民阜, 财用不匮”的局面。因平定 周室内乱,接襄王复 位,获“尊王”美名。城濮之战,大败楚军。旋于 践土(今河南荥阳东北),会集诸侯,邀周天子参 加,成为霸主。 ► 除了《左传》和《史记》等文献以外,子犯和钟 的铭刻也记载了关于晋文公的生活的重要信息。
► 4.《左传》的内容
► 《左传》记事基本以《春秋》所载鲁十二公为次
序,但在鲁隐公元年之前,有鲁惠公生鲁隐公及 隐公即位的说明;鲁哀公二十七年之后,又附录 了鲁悼公四年至十四年晋国知伯被杀之事。全书 内容包括聘问、会盟、征伐、搜狩、城筑、婚丧、 篡弑、族灭、出亡等。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下,记 录了诸侯、卿太夫的活动,并把笔触深入到商贾、 卜者、刺客、乐师、妾媵、百工、皂隶等阶层; 通过对齐恒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 阖闾、越王勾践等霸业盛衰的叙写,反映了当时 诸侯国之间错综复杂的角逐;而对鲁季孙氏、齐 田成子、亚国韩、赵、魏诸卿与公室的矛盾,郑 子产的改革等描述,又深刻地揭示了社会内部的 变革及其趋向。
晋公子重耳之亡
《左传》
晋公子 重耳之 亡路线 图
教学要求
1、对课文中难以理解的词句解难。 2、把握晋公子重耳的形象。 3、体会《左传》简洁生动,工巧 严谨的艺术风格
学习要点
► 1.归纳“与、于、适、就、之、及、弗、其、
若、而”的义项。 ► 2、分析重耳的人物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冬季十一月己巳这天是初一,宋襄公和楚人在泓水交战。宋军已经排 好队列,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河。
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 之。”公曰:“不可。”

司马建议说:“他们人多,我们人少,趁他们还没全部 渡过河,请下令攻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
楚军全部过河以后还没有摆开阵势,司马又建议出击,宋襄 公还是说:“不行。”

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 焉。

等楚军列好战阵以后,宋襄公才下令进攻,结果宋军大败, 宋襄公也大腿受了伤,门官全被歼灭。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 毛。

都城里的人都责备宋襄公。宋襄公说:“君子不再伤害已 经受伤的敌人,不擒捉头发斑白的老人。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 不鼓不成列。”
3、在内容上,《左传》记事终止时间较《春秋》后延27年 ,并且通过经传相对照看,有的经有传无,有的经无传有。 《左传》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悼公14年( 前454年),历经鲁国隐公、桓公、庄公、闵公、僖公、文公 、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哀公、悼公13个君主。 而《春秋》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哀公14 年(前481年),中经12个国君。
(2)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左传》较集中地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重人事、轻鬼神”的社会思想解放运动,表明殷周以来在社 会上占统治地位的天命论观念己开始动摇,作者同那些进步的 思想家一样,试图用无神论的观点来解释社会历史现象。

⊙鲁庄公三十二年,有神降于莘,虢国国君享神祈福,《左传》记载了史嚚对 此事的评论:“虢其亡乎!吾闻之: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神,聪 明正直而壹者也,依人而行。”



《春秋》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编年史著作,它的第一个 特点是“属辞比事而不乱”。就是编缀文词、排列史事有 一定的规范,全书井然有序。这说明《春秋》在编撰形式 上的优点,一是用词造句讲究,二是善于综合、排比史实。 这样按照时间的顺序把历史事件一一排比出来,使人们可 以对长时间的不同地域的历史发展,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轮 廓。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2、《左传》在思想观点上,较《春秋》有很大突破。
(1)《左传》一改《春秋》的“正名”、“尊周”主旨,将周王室 与诸侯国同等看待。




⊙隐公三年“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故“周郑交 质”、“周郑交恶”。 ⊙僖公二十八年践土之会“是会也,晋侯召王,以诸侯见,且使王狩” (《春秋》“天王狩于河阳”)。 ⊙昭公三年,叔向、晏婴论齐、晋季世的对话“其(民人)爱之如父母, 而归之如流水。”
《左传》选文译文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 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

楚国攻打宋国来救援郑国。宋襄公准备应战,大司马公孙固劝阻说: “上天遗弃我们已经很久了,您想振兴它,这是违背天意而不能赦免 的呀!”宋襄公不听。
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 既成列,楚人未既济。
至造成宋军大败的恶‍ 果‍ ;接着又写出他为自己的指挥失误而辩解‍ ,‍ 说 什么‍ “‍ 君子不鼓不成列‍ ”,‍ “‍ 君子不重伤‍ ,‍ 不禽二毛‍ ”‍ 的愚蠢做法。 把宋襄公的迂腐固执描写的淋漓‍ 尽致。又如僖公‍ 28‍ 年的城濮之哉‍ ,‍ 这 是一次规模很大的战役。作者先写楚‍ 晋双方对战争形势的估计‍ ,‍ 接着 刻意写了晋文公派人稳住草、卫二国‍ ,‍ 命‍ 晋军退避三舍以报所谓 的‍ “楚君之惠‍ ”‍ 。最后‍ ,‍ 写战役的本身‍ :‍ 晋军以其下‍ 军、上军、中军 分别与楚军的右师、左师、中军对垒‍ ,‍ 最后写晋军先击溃‍ 楚国的同盟 军陈、蔡的军队‍ ,‍ 然后一举打败了楚军。作者不仅写出了后发‍ 制人的 战略思想‍ ,‍ 而且还写出了多种战术的具体运用‍ ,‍ 使人有一种历历在‍ 目 之感。‍


1、《左传》是解释《春秋》的传。
在汉代,解释《春秋》的传有五种,即左氏传、公羊 传、谷梁传、 邹氏传、夹氏传,后两种早亡,流传下来 的三种合称《春秋三传》,这 三传释经的侧重点不同。公 羊传、谷梁传以释微言大义为主,左氏传则以史事叙述为主。

2、在体例上,《左传》依循《春秋》,以 鲁四国君在位的年次为纲,依照周历(有时按 鲁历),按时、月、日用史实说明《春秋》经 文上所列举的重要历史事件,属编年体史书。
解题:三、《左传》与《春秋》的关系

《左传》也是一部编年体史书‍ ,‍ 所记上限与《春秋》同‍ ,‍ 下限到鲁悼‍ 公十四年‍ ,‍ 一共‍ 269‍ 年的历史‍ ,‍ 比《春秋》下 推了‍ 14年。《左传》是战国‍ 时期早期间世的历史著作‍ ,‍ 关 于其作者‍ ,‍ 相传为孔子同时代的左丘明‍ .据各种资料研究‍ ,‍ 《左传》似应是完成与战国初期的‍ 作品‍ ,‍ 出自鲁国史宫的 手笔‍ ,‍ 整理者可能是左丘明。 它吸收了以往编年史‍ 重视时间观念的长处‍ ,但传文内容同 所谓《春秋》经文内容并不密切配合‍ ,‍ 记载的历史也比 《春秋》多‍ 27‍ 年。

1、《左传》对中国史学的最大贡献是保存 了大量史料。
全书18万字,材料丰富,有关于当时人民起义、战争、诸 侯争霸,制军制改革,著名历史人物事迹的记载以及春秋 以前的史料,是研究春秋时期甚至其以前历史的重要史书。 《左传》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民族交往的活跃和‍ 民族融和的 进程。它大致记载了华夏族和华夏以外的各族的分布以及 分支的 ‍ 情况‍ ;记载了这些民族在军事上的冲突‍ ,‍ 政治上的 交往和联系‍ ,‍ 经济、‍ 文化上的交流以及广泛的通婚‍ ,‍ 展现 出春秋时期各族的融合和发展。

关于《春秋》在撰述上的成就,《左传》作者借“君 子曰”给娱乐这样的评价:“《春秋》之称,微而显,志 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 修之!” 孔子修《春秋》的时代是社会大变动的时代。按照孟 子的说法是“世道衰微‍ ,‍ 邪说暴行有作‍ ,‍ 臣弑其君者有 之‍ ,‍ 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 ,‍ 作‍ 《春秋》‍ ”;“‍ 孔子成 《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 ‍ ”‍ 。
解题:二、《左传》的作者及成书年代

1、《左传》的作者历来有不同说法,大体上是《论语》 中孔子提到的左丘明;司马迁所说的作《国语》的左丘; 卫左氏人吴起即战国时相魏文侯的吴起。

2、其成书年代当在公羊传、谷梁传之前,即战国之际, 上距鲁哀公不远。有两种传本,一种是孔壁藏书,一种是 民间私传本。《左传》是用先秦文字写就的,属古文经。


《春秋》对诸国纷繁复杂的历史‍ ,‍ 进行了爬梳、 综合、排比‍ ,‍ 勾勒了‍ 一个时期的历史发展的轮廓。 但是它对于每一个具体的历史事件或事件中‍ 的有关 人物‍ ,‍ 一般都没有写出它们的或他们的活动‍ ,‍ 这对 于人们了解历史‍ 的事实和把握历史面貌来说是远远 不够的。这就由后来的《左传》来弥补‍ 了。

古代用兵之道有个信条:不靠阻击处于险境的敌人来取胜。 我虽是亡国者的后代,不进攻尚未排好战阵的敌军。”
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 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

子鱼说:“国君不懂得作战。强大的敌人,处于险境而未 摆好战阵,这是上天在帮助我们哪!趁机阻击和进攻他们, 不也是可以的吗?就这样,还怕打不赢呢!

《左传》描写人物细致生动,特别善于写战争。
《左传》写战争不单纯地写军事行动,而是着眼于政治、 注重战争的性质,争取与国的援助、战争的政治动员与思 想准备,表明作者把战争首先看作是政治问题而非单纯的 军事行动问题。


《左传》在历史表达上‍ 以写战争、写辞令尤其 突出。如‍: 僖‍公‍22‍年的宋楚泓之战‍,‍先写宋襄公两次坐失战机以
《左传》虽然为传释《春秋》而作,但与《春秋》经文并不 完全一致。
4、今本《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省称。 《春秋》《左传》二书,原本单行,晋杜预为二书作注,分 经之年与传之年相附,为整齐记事,因将《左传》原文分割 ,按年隶属《春秋》经文之下,先经后传,合为一书,而成 今本。
解题:四、《左传》的成就
3、过多地收录奇闻轶事和频繁地使用遥体人情的笔 法致使闺房私语、个人独自、密至阴谋之类时有所闻, 这些虽有助于人物性格和形象的塑造,但于史料的可 信程度未免有所损伤。

解题:六、《左传》的流传



《左传》之源流‍ ,‍ 编年体历史在我国出现很早‍ ,‍ 周代各国都有‍ ,‍ 或称《春‍ 秋》‍ ,‍ 如燕、齐、宋等‍ ;或 别定它名如《乘》、《梼杌》等‍ ,‍ 编年体注意历史‍ 事 件的时间联系‍ ,‍ 有利于明白形势。现存最早的编年体 《春秋》相传是孔‍ 子所删订。 ‍ 后来‍ ,‍ 许多学者对其进行解释‍ ,‍ 叫做传‍ ,‍ 汉代有 五种传‍ ,‍ 《左氏传》、《公‍ 羊传》、《谷梁传》、 《邹氏传》、《夹氏传》‍ ,‍ 现在邹氏、夹氏二传佚‍ ,‍ 三传存‍ ,为春秋三传。 现存《左传》通行体是晋杜预《春秋经传集 ‍ 解》‍ ,‍ 唐孔颖达作疏称《春‍ 秋左传正义》。除此之外, 还有清李贻德《左传贾(逵)服(虔)注辑述》、刘文淇 《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仅到襄公五年)、近人章炳 麟《春秋左传读》、今人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徐 中舒《左传选》。



《左传》在编撰上对编年体有很大的发展‍ ,‍ 有集中记录一件事的本末‍ 原 委的‍ ,‍ 有集中写一个人的活动经历的。这不仅‍ 丰富了编年体史书在记事、 记人方面的容量‍ ,‍ 也有助于弥补事件经过、人‍ 物活动被年代割裂的不 足‍ ,‍ 增强了历史表述的艺术性。‍ 《左传》作者重视交待历史事件的原委‍ ,‍ 注意记录各种历史人物的政治‍ 主张‍ ,‍ 历史见解的宗教观点‍ ,‍ 《左传》特别重视战争活动的记录‍ ,‍ 它叙 述的‍ 不少战役的过程都已成为中国战史的有名战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