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难言全文

韩非子·难言全文
韩非子·难言全文

韩非子·难言全文

原文

臣非非难言也,所以难言者:言顺比滑泽,洋洋纚纚然,则见以为华而不实。敦祗恭厚,鲠固慎完,则见以为掘而不伦。多言繁称,连类比物,则见以为虚而无用。捴微说约,径省而不饰,则见以为刿而不辩。激急亲近,探知人情,则见以为谮而不让。闳大广博,妙远不测,则见以为夸而无用。家计小谈,以具数言,则见以为陋。言而近世,辞不悖逆,则见以为贪生而谀上。言而远俗,诡躁人间,则见以为诞。捷敏辩给,繁于文采,则见以为史。殊释文学,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时称诗书,道法往古,则见以为诵。此臣非之所以难言而重患也。

故度量虽正,未必听也;义理虽全,未必用也。大王若以此不信,则小者以为毁訾诽谤,大者患祸灾害死亡及其身。故子胥善谋而吴戮之,仲尼善说而匡围之,管夷吾实贤而鲁囚之。故此三大夫岂不贤哉?而三君不明也。上古有汤至圣也,伊尹至智也;夫至智说至圣,

然且七十说而不受,身执鼎俎为庖宰,昵近习亲,而汤乃仅知其贤而用之。故曰以至智说至圣,未必至而见受,伊尹说汤是也;以智说愚必不听,文王说纣是也。故文王说纣而纣囚之,翼侯炙,鬼侯腊,比干剖心,梅伯醢,夷吾束缚,而曹羁奔陈,伯里子道乞,傅说转鬻,

孙子膑脚于魏,吴起收泣于岸门、痛西河之为秦、卒枝解于楚,公叔痤言国器、反为悖,公孙鞅奔秦,关龙逢斩,苌宏分胣,尹子阱于棘,司马子期死而浮于江,田明辜射,宓子贱、西门豹不斗而死人手,董安于死而陈于市,宰予不免于田常,范睢折胁于魏。此十数人者,皆世之仁贤忠良有道术之士也,不幸而遇悖乱闇惑之主而死,然则虽贤圣不能逃死亡避戮辱者何也?则愚者难说也,故君子不少也。且至言忤于耳而倒于心,非贤圣莫能听,愿大王熟察之也。

译文

我韩非不是认为进言本身困难,所以难于进言的情况是:言辞和顺流畅,洋洋洒洒,就被认为是华而不实;恭敬诚恳,耿直周全,就被认为是笨拙而不成条理;广征博引,类推旁比,就被认为是空而无用;义微言约,直率简略而不加修饰,就被认为是出口伤人而不善辩说;激烈明快而无所顾忌,触及他人隐情,就被认为是中伤别人而不加谦让;宏大广博,高深莫测,就被认为是浮夸无用;谈论日常小事,琐碎陈说,就被认为是浅薄;言辞切近世俗,遵循常规,就被认为是贪生而奉承君主;言辞异于世俗,怪异不同众人,就被认为是荒唐;口才敏捷,富于文采,就被认为是不质朴;弃绝文献,诚朴陈说,就被认为是粗俗;动辄援引《诗》《书》,称道效法古代,就被认为是死记硬背。这些就是我难于进言并深感忧虑的原因。

所以法则虽然正确,未必被听取;道理虽然完美,未必被采用。大王若认为这些话不可信,轻则看成是说毁诽谤,重则使进言者遭到灾祸、死亡。所以伍子胥善于谋划而吴王杀了他,孔子善于游说而匡

人围攻他,管仲确实贤能而鲁国囚禁他。这三个大夫难道不贤吗?但三处的君主不明智。上古有商汤,极其圣明;有伊尹,极其聪明。极其聪明的去进说极其圣明的,这样尚且多次进说不被采纳,还要亲自拿着炊具做厨师,亲近熟悉后,汤才知道他贤并重用了他。所以说:用最聪明的去进说最圣明的,未必一到就被接受,伊尹说汤就是这种情况;用聪明的去进说愚蠢的必定不被接受,周文王进说殷纣就是这种情况。所以文王进说纣而纣囚禁了他;翼侯被烤死;鬼侯被做成肉干;比干被剖心;梅伯被剁成肉酱;管仲被捆绑;曹羁逃奔陈国;伯里子沿路乞讨;傅说被转卖;孙子在魏遭受膑刑;吴起在岸门拭泪,痛心西河将成为秦地,最后在楚国被肢解;公叔瘦推荐国中杰出人才反被认作糊涂,公孙鞅出奔到秦;关龙逄被斩;苌弘被剖腹;尹子陷入牢狱;司马子期死后尸首浮在江上;田明被分尸;芯子贱、西门豹不斗而被人杀害;董安于死后被陈尸市中;宰予不能逃避田常政变;范睢在魏被打断肋骨。这十几个人,都是仁义、贤能、忠良而有本领的人,不幸遇到荒谬昏庸的君主而死去。那么即使贤圣也不能逃避死亡和刑辱,为什么呢?就是昏君难以劝谏,所以君子难以进言。况且合情合理的话是逆耳冲撞的,除非贤圣没人能听进去。希望大王仔细考虑。

七年级历史史前时期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设计人教版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第二部分是北京人的发现,第三部分是北京人的特征。第一部分内容与第二、三部分内容是包含关系,因为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包括了北京人;第二、三部分是递进关系,先介绍北京人是怎样被发现的,再根据出土的北京人遗址化石推测北京人的特征,最后总结发现北京人的意义。 通过考古发掘,我国目前已发现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遗迹三四百处,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主要分布在黄河、长江流域。事实证明,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其中,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元谋人,与现代人最为相近的是山顶洞人,最著名的早期人类遗址是北京人遗址。北京人遗址内容丰富,大量的遗骨、石器和用火遗迹,证明远古确有直立人存在,为“从猿到人”的伟大学说提供了有力证据。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刚刚进入初中的新生,他们对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但对历史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阶段,对历史知识、历史概念缺乏系统的了解和深刻的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做好多方面的引导,多采用形象直观的材料、深入浅出的语言、灵活多样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识记元谋人和北京人生活的时代和地点,把握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元谋人和北京人所用工具的基本特征以及他们获取生活资料的主要方式,了解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理解火的使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重大意义。 2.识读《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等,掌握识图的基本方法,培养从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比大猩猩、北京人和现代人头骨的变化,培养观

墨学探微

墨学探微 研究生课程论文(2011 -2012 学年第二学期)读《墨子閒诂》有感

淮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处制 读《墨子閒诂》有感 杜宝宗 摘要:我所读之《墨子閒诂》是清代孙饴让著,孙以楷点校,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2月第一版。《墨子》是我中华文化的一部精华著作,但也饱经沧桑,它出世后只是短暂的辉煌过,相比于漫长的五千年,只能说是昙花一现,两千多年的沉寂,不仅影响了对其深层思想的诠释,甚至影响了对其基本语言文字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限制了它对中华文化建构的修饰、充实乃至支撑作用,墨子的思想与精神只好蜷伏在中华文化的角落里发出微弱的声音。选择读此书的原因就是因为它被人们遗忘太久太久了,关注它的人除了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也太少太少了。 关键字:墨子;墨子閒诂;历史;修身 《墨子》的研究状况及存世著作 读《墨子閒诂》不能不谈到《墨子》,纵观中国历史,古代中国对《墨子》的研究真是寥寥无几,《韩非子·显学》记载:“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1]《吕氏春秋·情欲》记载墨家:“从属弥重,弟子弥丰,充满天下。”[2]但是,这不能算是对《墨子》的研究,大概到了五百年后,西晋学者鲁胜对《墨子》中的《墨辩》四篇进行了注释,之后唐代的韩愈写了一篇《读墨子》,文中写到“孔子必用墨子,墨子必用孔子,不相用不足为孔墨”。真正意义上对《墨子》的研究,是从清代开始的。清代初期,傅山的《墨子大取篇释》是清代墨学复兴的开始,之后的汪中曾的《墨子序》与《墨子后序》和毕沅的《墨子注》为《墨子》的传播及注释、读解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到清代后期,产生了《墨子》整理史上的空前巨著,也就是我所读的《墨子閒诂》,此书以毕沅的《墨子注》为蓝本,以清代四十余家研究《墨子》的著作为参照,详细推考,以数十年功力成此两千年墨家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评说:“大抵毕注仅据善本雠正,略释古训;苏氏始大胆刊正错简,仲容则诸法并用,识胆两皆绝伦,故能成此不朽之作。……其《附录》和《后语》考订流别,精密闲括,尤为向来读子书者所未有。盖此书出,然后《墨子》人人可读。现在墨学复活,全由此书导之。古今注《墨子》者固莫能过此书者,而仲容一生著述,亦此书为第一也。”[3]此后还有张纯一的《墨子集解》、吴毓江的《墨子校注》、岑仲勉的《墨子城守各篇简注》、谭戒甫的《墨辩发微》和《墨经分类译注》、高亨的《墨经校诠》、王焕谯的《墨子集诂》等著作,也为《墨子》的传承及墨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墨子閒诂》中的成功之法 《墨子閒诂》卷一之《亲士》中写到“入国而不存其士,则国亡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昔者文公出走而正天下,桓公去国而霸诸侯,越王勾践遇吴王之丑,而尚摄中国之贤君。三子之能达名成功于天下也,皆于其国抑而大丑也。太上无败,其次败而有以成,此之谓用民。”[4]这段文字主要讲到治理国家却不关心那里

大学生必读百本书

一、文学类 1、《儒林外史》[清]吴敬梓,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I242.4W809.1,文学外借 长篇白话通俗小说,古代讽刺小说的杰作。 2、《儒林外史与中国土文化》胡益民、周月亮,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I207.419H524,文学外借 探索中国土文化传统及其文化性格 3、《聊斋志异选》(清)蒲松龄,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I242.1P801.1,文学外借 古代文言小说艺术的集大成者 4、《楚辞选》杨义、邵宁宁,岳麓书社,2005,I207.223Y313,文学外借 流行最广的现代《楚辞》选注本 5、《诗经选》余冠英,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I222.2,文学外借 此书合余氏《诗经选》和《诗选选译》二书而成,便于初学 6、《古文观止》[清]吴楚材、吴调侯,哈尔滨出版社,2005,H194.1W750.1,社科外借2 是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 7、《茶馆龙须沟》老舍,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I234.6L072,文学外借 清朝末年、民国初年、抗战胜利的历史都浓缩于茶馆这个小社会 8、《边城》沈从文,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I246.573480,文学外借 湘西山城的风土人情,勾画了乡村平民的民族心理,是乡土小说的代表 9、《平凡的世界》路遥,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I247.57L880.1,文学外借 全景式地描写了中国现代城乡生活,令人荡气回肠 10、《沉默的大多数》王小波,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I267.1W380.1,文学外借 作者描述的中国人们的处世态度 11、《追忆似水年华》[法]马塞尔?普鲁斯特,译林出版社,1994,I565.448024,文学外借 作者自我追求,自我认识的内心经历的记录 12、《战争与和平》[俄]列夫?托尔斯泰,中国致公出版社,2003,I512.44T953.1,文学外借 波澜迭起而又层次分明的俄国历史的生动画卷 13、《高老头》[法]巴尔扎克,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I565.447725,文学外借 这是一个关于高老头在女儿身上倾注的父爱得不到回报的故事 14、《神曲》[意大利]但丁,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I546.23D165.1,文学外借 意大利诗人但丁人生途中遭受巨大挫折后用满腔热血抒写的“悲愤之作” 15、《第二十二条军规》[美]约瑟夫?海勒,译林出版社,2006,I712.45H029,文学外借 小说围绕着一条没法违背的军规,就象哲学中的悖论 16、《约翰?克利斯朵夫》[法]罗曼?罗兰,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I464.44L,文学外借 以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生平为主线,描述了这位音乐天才的成长、奋斗和终告失败 17、《静静的顿河》[苏联]肖洛霍夫,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I512.45X293,文学外借 这部长篇巨制以俄国顿河地区哥萨克多彩多姿的生活为背景,极富乡土色彩 18、《日瓦戈医生》[苏联]帕斯捷尔纳克,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I512.45P032,文学外借 描绘了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一战、苏联国内战争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顿河两岸哥萨克人在这10年中的动荡生活19、《城堡》[奥地利]弗朗茨?卡夫卡,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I521.45K033.1,文学外借 《城堡》究竟表达了怎样的主题,终了仍是一个难解之谜,也正因此,它能够激起人们相当的阅读兴趣 20、《卡拉马佐夫兄弟》[俄]费?陀思妥耶夫斯基,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I512.44T983.1,文学外借 小说以发生在外省一个小城里的弑父惨案为主线,其主要人物是费奥多尔?卡拉马佐夫和他的三个儿子 21、《百年孤独》[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伊犁人民出版社,2000,I746.4M044,文学外借 布斯地亚一家七代人充满神奇色彩的坎坷经历和马贡多这个小镇一百多年来从兴建、发展、鼎盛乃至消亡的历史22、《傲慢与偏见》[英]简?奥斯汀,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I561.44A762.1,文学外借

投资者关系管理IRM学习书单 - 财看见

投资者关系管理IRM学习书单 (本文档由IRM可视化工具——财看见编撰而成,资料均来源于行业内深度内深度调研和专家见解,更多干货内容请关注财看见微信订阅号与我们取得联系。) 只有理解了投资者关系管理,才能在不同的经济周期里,采取不同的资本运作方式,帮助企业在市值波动中实现价值,进而转化为产业实力和竞争力。 围绕这样的能力结构我们精选书籍如下: 一、IRM投资者关系管理专业书籍 1、《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作者:刘李胜出版社:中国时代经济 2、《投资者关系管理》作者:夏天出版社:中国工商联 3、《投资者关系管理与公司价值创造》作者:杨华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4、《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作者:邢会强 二、上市 1、《企业上市前改制重组》 2、《企业上市典型案例深度剖析-疑难问题与解决对策》 3、《IPO-企业上市解决之道》 4、《企业上市审核标准实证解析》 5、《企业上市全程指引》 6、《登陆华尔街:中国企业美国上市操作读本》

三、战略strategy 7、《战略历程》:亨利·明茨伯格,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 8、《战略管理思想史》:周三多、邹统钎,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9、《战略管理中国版(第7版)》:希尔、周长辉等,中国市场出版社,2007年 10、《创新者的窘境》:克莱顿·克里斯坦森,中信出版社,2010年 11、《孙子兵法》:中华书局,2006年 12、《鬼谷子》:鬼谷子原著,陶弘景旧注,张卫国注(译),崇文书局,2010年 13、《三国演义》:罗贯中,中华书局2009年 四、经济学原理 14、《经济学原理》(第5版):格里高利·曼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15、《国富论》:亚当·斯密,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11年 16、《动物精神》:罗伯特·席勒、乔治·阿克洛夫,中信出版社,2012年 五、市场营销:Marketing and brand 17、《传播学概论》: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18、《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E·M·罗杰斯,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 19、《无价:洞悉大众心理玩转价格游戏》:威廉·庞德斯通,华文出版社,2011年 20、《史玉柱自述:我的营销心得》:史玉柱,同心出版社,2013年 21、《市场营销原理》:科特勒,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

韩非子的人性管理思想

简析韩非子的人性管理思想 重庆师范大学政治学院曾进 摘要: 在先秦各种流派中,法家持?现实主义?人性观,其管理思想具有显著的功利特征。从古至今,法家的管理思想都贯穿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并在中国历史发展的漫长过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关键词:人性观管理思想 一.韩非子的人性管理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面对礼崩乐坏的政治局面,儒家强调人的地位,主张以礼教伦常治国。孔子提出了?仁?的学说,并提出?克己复礼为仁?。其对人性的根本看法都是以假设人性先天具有道德,也就是善恶性为前提,并由此产生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在儒家看来,君主要德才兼备,而臣子要在其位恪尽职守,做好本职工作,不能逾越其位。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论语·宪问》)等很好的诠释了这点。而韩非子所处之时正是诸侯列国纷争,时局十分动荡。因此其虽师承荀子,但他主张与孟子根本对立的性恶论,正所谓:?夫卖庸而播耕者,主人费家而美食,调布而求易钱者,非爱庸客也,曰:如是,耕者且深,耨者熟耘也。庸客致力而疾耕耘者,尽巧而正畦陌者,非爱主人也,曰:如是,羹且美,钱布且易云也。此其养功力,有父子之泽矣,而心调于用者,皆挟自为心也。?(《韩非子子·外储说左上》),韩非子认为人天生就

是自利的。他说:?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矣。……赏莫如厚,使民利之;誉莫如美,使民荣之;诛莫如重,使民畏之;毁莫如恶,使民耻之。?(《韩非子子·八经》)在社会急剧变化的春秋战国,韩非子提出君主要治理好天下,首先必须要掌握好人的性情趋向,并利用这种人性特点制定出强有力的法治制度,而臣下也必须遵纪守法。在韩非子眼里,人生来就是好利恶害的,一切人际关系的活动都有着背后的目的—自利,即使是父子,夫妻关系也是如此。韩非子在《备内》中就指出:?故后妃夫人太子之党成而欲君之死也,君不死,则势不重。情非憎君也,利在君之死也。?韩非子认为夫妻之情是自为自利,只要是有利于自己,即使是陌生人也可以相处甚欢;相反,如果是危害到自己的利益,那么,即使是夫妻也是可以成为敌人。 综前所述,韩非子认为人做事都是被利益以及对物质的欲望所驱使,那么就可以对人的这一特性加以利用,以便达到治理好国家的目的。人都是趋利避害的,这为韩非子的人性管理思想的形成提供必然性的基础。也就是说,韩非子的管理认识论是基于对管理对象的人性趋向充分掌握,并由此设计出一套较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管理方法,奖赏结合,已达到治理好国家的目的。因此赏罚被看作是君主管理臣下的方法,由此提出:?明主所导致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韩非子子·二柄》) 韩非子认为君主要想使用有才能有功劳的人,就要给他们丰厚的

子部书目整合

子部书目(第五组汇总) 儒家:《荀子集解》(清)王先谦撰,沈啸寰,王星贤整理 2012-03-01 中华书局 《晏子春秋集释》(近代)吴则虞编著,吴受琚,俞震校补 2011-10-01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晏子春秋校注》(清)张纯一 1996 团结出版社 墨家:《墨子间诂》(清)孙诒让撰,孙启治点校 / 2001-04-01 / 中华书局《墨子校注》吴毓江撰,孙啓治点校 / 1993-10-01 / 中华书局 《墨子集诂》王焕鑣撰 / 2005-04-01 / 上海古籍出版社 道家:《老子道德经注》(魏)王弼 2008-12 中华书局 《庄子集释》(清)郭庆藩撰,王孝鱼点校 / 2012-02-01 / 中华书局《庄子注》杨立华著 / 2010-02-01 / 北京大学出版社 《庄子解》(明)王夫之撰 / 2011-01-01 / 岳麓书社 《庄子集解》(清)王先谦撰,刘武著 / 2012-12-01 / 中华书局 法家:《韩非子译注》张觉等撰 / 2007-04-01 / 上海古籍出版社 《韩非子全译》陈明王青译注 2008-08-01 巴蜀出版社 《商君书全译》石磊等译注 2003-01-01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慎子全译》高流水林横森译注 1996-01 贵州人民出版社 兵家:《孙子略解》(魏)曹操 2012-04 中华书局 理学:《张子正蒙注》(清)王夫之著 / 1978-09-01 / 中华书局 《周敦颐集》(宋)周敦颐著,陈克明点校 / 2009-02-01 / 中华书局 考证:《日知录集释》[清] 顾炎武著,黄汝成集释,栾保君,吕宗力校点 / 2013-10-01 / 上海古籍出版社 《梦溪笔谈校正》(北宋)沈括著,王骥注/2011-03-01/江苏大学出版社

董秘、证代必备的9本工具书

董秘、证代必备的9本工具书 常常有上市公司董秘、证代问我要学习“信息披露”的书单。但不得不承认,市面上很少有专门为董秘、证代写的书籍,即便找到一些,书名上虽有“信息披露”四字,但大多是博士生、硕士生的论文改成的书,实务性不强。所以,在推荐“信息披露”的书单时,我一般还是推荐由中国证监会、沪深证券交易出版的的工具书以及一些曾经供职于这一系统的老师所出版的书籍。以下9本,是我精挑细选出来的董秘、证代书单!一、《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深圳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在2015年对《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进行了一次大规模修订,分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三个不同板块,按照公司治理、董监高管理、股东行为规范、信息披露等专题,详细的对《股票上市规则》及其他法律法规进行了分析。绝对是深市上市公司董秘、证代必备。本书在亚马逊官网有售,24元的售价堪称超值!二、《信息披露业务手册》上海证券交易所2013年,上交所为配合信息披露直通车的推出,出版了这本《信息披露业务手册》,按照股东大会、权益分派、限售股上市等专题,详细的分析了各项业务的信息披露义务及操作流程。2014年,上交所内部进行了一次修订。没有这本书,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上交所的董秘、证代。本书未公开出版,但网上流传有2013、2014年两个电子版本。三、《董秘信息披露实用手册》深圳证券

交易所2015年,深交所邀请部分深市上市公司董秘,合力出版了《董秘信息披露实用手册》,在业内被称为《董秘手册》。《董秘信息披露实用手册》采用Q&A的方式,将实务中经常碰到的问题变成一问一答,让董秘、证代轻松找到想要寻找的知识点。本书分主板(含中小板)及创业板两个版本,均未公开出版,深市上市公司董秘、证代可以登录专区下载电子版。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答活页(沪市)》信公咨询2015年7月,国内第一家专门从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合规及策略咨询的专业机构——信公咨询出版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答活页(沪市)》。《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答活页(沪市)》同样也采用了Q&A的方式,汇总了沪市上市公司经常遇到的信息披露问题。此外,本书还采用联交所《上市规则》的活页方式定期更新,2016年1月,《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答活页(沪市)》第二版出版,增加了包括行业信息披露、增持新规等大量内容。本书电子书在亚马逊官网有售,12.80元/本的限时优惠价让人心动,纸质版则需向信公咨询索取。五、《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监管制度分析》马骁曾经在中国证监会供职的马骁的这本《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监管制度分析》虽然历史悠久,但仍被奉为并购重组的精品书籍。在其出版后,《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虽多次进行过修订,但本书中介绍的立法逻辑仍然精辟。准备系统了解《收购办法》和《重组办

韩非子积极的历史观

韩非子积极的历史观 摘要:本文讨论韩非子在《五蠹》中提出的积极历史观,其本人认为,社会发展不可能回 到从前,要根据社会变化来改变治国思想,效仿周礼行不通的,人性本恶,依法治国强于 以礼治国。他始终用一种进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社会历史的发寒,认为历史是不会倒回的,现实情况比历史更为重要。他提出了他积极的历史观及完善了商鞅提出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为建立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统一国家而奠定了理论基础。关键词:积极;历史观;联系发展;韩非子 在战国末年的百家争鸣中,韩非子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物。他本人虽天生 口吃,但其文笔却极为犀利,善成文辩论,其思想极为独特,兼收包容诸子百 家中有利于己的部分,并利用其为自己的观点辩护。他的思想开源于儒家,反 而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但其思想中,不论是政治上的对君主无为放任,还是愚民主张,都是源自于道家思想的著作《道德经》。韩非子的思想虽源于儒家,但与孔子等人妄图恢复周礼不同,其本人认为,社会发展不可能回到从前,要根据社会变化来改变治国思想,不可拘泥于过去,这便是韩非子积极的历史观。他始终用一种进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社会历史的发寒,认为历史是不会 倒回的,现实情况比历史更为重要。 韩非子生活在百家争鸣的末期,当时政治上诸侯林立的局面已经快要结束,郡县制将要取代分封制,封建的中央集权专制即将形成;经济上秦国国力日渐 强大,国内安定经济繁荣,而韩非子所在韩国去日渐衰微,力求变革而不得; 而文化上已到百家争鸣末期,更多的人在总结前人所说并加以自身的理解与修正,韩国国君却重视一些无真正学识的儒士。这使得韩非子不得不考虑怎样回 答如何看待历史、古今、社会变革等重大问题;怎样在政治上禁止于抑制儒士 侠士等人使臣子统合于君主的权力中,并树立一个合乎时代要求的客观法制的 权威等问题。于是,他提出了他积极的历史观及完善了商鞅提出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来为了建立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统一国家而 奠定理论基础。《五蠹》便是这一想法的结晶。 韩非子在《五蠹》中,开篇便以上古、中古、近古三个时代为例,提出了 历史是不断进化发展的。 “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 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上古时代是人少而野兽众多,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如何避开野兽和疾病生存下去,所以上古时代教导人民“构本为巢”的人,因解决的社会的主要矛盾成为了圣人,被尊称为“有巢氏”并且号令天下,而教给人民取火方法的人也被人民尊为“燧人氏”。而到了中古时代,带领人民治水的禹是当时的王,

《韩非子译注》前言

《韩非子译注》前言 大凡人们需要的东西,才可能在社会上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反言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能经久不衰的,也必定是对人们有用的东西。《韩非子》之所以能够经历两千多年的筛选而仍然广为流传,其原因也无非如此。 现代曾有人说:“韩非的文章如《五蠹》、《显学》之类,完全是一种法西斯式的理论。”(郭沫若《十批判书》,东方出版社1996年3月版,第497页。)《五蠹》、《显学》之类是韩非的代表作,所以此言实际是说,韩非的学说就是一种法西斯式的理论。这种观点是不够公允的。我们现在还需要读《韩非子》,难道我们需要法西斯? 毋庸讳言,《韩非子》一书的确将人类那恶劣的情欲——贪欲和权势欲作了淋漓尽致的揭示与深刻入微的剖析。但平心而论,人类难道就没有这种恶劣的情欲?这种恶劣的情欲就不值得探究?诚如恩格斯所说:“鄙俗的贪欲是文明时代从它存在的第一日起直至今日的起推动作用的灵魂。”(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第2版,第177页。)“自从阶级对立产生以来,正是人的恶劣的情欲--贪欲和权势欲成了历史发展的杠杆。”(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第2版,第237页。)可以说,一尘不染、六根清净的高士是十分罕见的,社会上绝大多数的人都不乏利欲之心,而在左右社会发展的统治管理阶层中,更不乏贪欲和权势欲。这种恶劣的情欲既然存在,

何必因为其鄙俗而讳莫如深?应该说,《韩非子》中这些大胆而透彻的写真对于我们认识人类的本性与社会的现实是极有帮助的。 更为可贵的是,韩非不仅透视了这种鄙俗的贪欲和权势欲,而且还精心策划了一整套平衡人们情欲的方法——用法律来调整,用毁誉来制约,用权势来驾驭,用术数来操纵。这些方法中虽然不乏卑鄙肮脏乃至令人毛骨悚然的手段,但实际上是不能把它贬为法西斯的。我们应该看到,韩非所提供的这些卑鄙肮脏的手段,固然是先秦的思想成果在他头脑中经过深刻反思后的产物,但实际上不过是战国时代尖锐激烈的政治斗争与复杂诡诈的社会道德在理论界的投影。韩非之所以不厌其烦地申述那些卑鄙肮脏的东西,原因就在于那个社会是一个卑鄙肮脏的社会,搞政治的如果不了解如何用各种卑鄙肮脏的手段去对付各种卑鄙肮脏的东西,那就会被卑鄙肮脏所吞噬。这些卑鄙肮脏的手段,其实只是用来对付卑鄙肮脏之人的。对于卑鄙肮脏之人,为什么不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呢? 其实,就是现在的世界,也并非那么纯粹,其间有光明也有黑暗,有民主也有强权,有法治也有专制,有真诚也有诡诈,有热忱也有阴险,有仁爱也有刻薄,有慈善也有暴虐,有施舍也有掠夺……如果我们仅仅了解其间善良的一面而不了解邪恶的一面,那就会把世界看得很美好,把所有的人都当作仁人君子,这实际上不是一种可爱的天真,而只是一种愚蠢的幼稚。这种人往往会缺乏应有的社会生存免疫力而容易上当受骗,乃至遭到原本可以避免的致命伤害。从这种意义上来说,那么即使是生活在现代的人,也还是应该读读《韩非子》,了解

韩非子“依法治国”思想研究

韩非子“依法治国”思想研究 摘要: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法治思想对后来的封建统治做出来极大贡献。韩非子的法治思想也是我们中华文明宝库中的一份子,在我们推进社会的法制建设的时候也需要对古代的法治思想进行研究。本文将对韩非子法制思想的来源、内容以及实质进行分析。 关键字:韩非子依法治国 Abstract: Han fei is the master of legalist school, his legal thoughts of the later feudal rule made great contribution. Everything is done in the rule of law thought is also our the a part of the treasure hous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when we promote social legal system construction also need to study the rule of law thought in ancient times. Everything is done will be the source of the legal system thought, content and essence are analyzed. Key words:Han fei Governed by law 一、韩非子法治思想的来源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韩非子的思想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各家学派的影响。首先是对道家思想的吸收和发展。老子认为道是万物的本源,而韩非子则发展为君道同体,将君主上升为道的高度。韩非子认为只要君主掌握了道就可以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这是韩非子法治思想的哲学基础。韩非子师承荀子,也继承了荀子的性恶论,但韩非子在此基础上认为君主可以利用每个人趋利的特点,依法对他们进行赏罚,这样就可以控制群臣跟百姓了。最后韩非子还对先秦各法家代表人物的思想进行了总结和完善。 二、韩非子法制思想的内容 (1)法治思想与国家强弱 韩非子在《有度》一章首先谈到了法制思想与国家强弱的关系,提出来一个国家只有实现法制才能强盛的观点。开篇便谈到:“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随后列举了楚、齐、燕等国的例子来论证自

韩非子思想简介教案

1、问候 今天我要讲的是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 2、韩非子的个人简介 韩非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约前281年-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 4、韩非子的思想主要来源有三个部分:一是商鞅之法,二是申不害的术,三为慎到的势。 另外,也吸收了道家、墨家、名家的一些思想,加以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新的见解,构成了臻于完善的法家思想。 5、韩非子所谓的法就是“依法治国”,不以君主的个人意志为转移,做到矫上之失、一民 之轨、法不阿贵、令行禁止。《韩非子·有度》它与“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贵族法权观念相比,显然是历史的重大进步。而且,我认为,韩非子提出的法的思想理论的基础也是最为扎实的,而且也是对我们现在社会最为有用的一部分,如果真要复兴国学的话,韩非子的法学思想也是应该复兴的。宋朝名相赵普曾经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无独有偶,近代学者章太炎称“半部韩非子治天下”。严复在上光绪的万言书中也说:“在今天要谈救亡图存的学说中,我想只有申不害和韩非子的大致可用。儒家的孔圣人讲究仁义礼智信,认为人之初,性本善。 韩非子的思想是建立在“性恶论”的基础上的,尤其是法的思想与这一基础结合的最为紧密。韩非子的老师荀子就曾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 生而好有利焉, 顺是, 故争夺而辞让亡焉; 生而有疾恶焉, 顺是, 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 生而有耳目之欲, 有好声色焉, 顺是, 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 顺人之性, 必出于争夺, 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 礼义之道, 然后出于辞让, 合于文理, 而归于治。用此观之, 然则人之性恶明矣, 其善者伪也。 韩非子继承了荀子的这一思想,但是对于怎样改变人性之恶使社会得以大治却与荀子不同。荀子选择了行“师法之化”,韩非子却选择了法治。韩非子认为,在战国时代,人民贫苦,战火纷飞,外部环境根本无法达到培养大批君子的程度。如他所说“仲尼,天下圣人也, 修行明道以游海内, 海内说其仁, 美其义而服役者七十人。盖贵仁者寡, 能义者难也。故以天下之大, 而为服役者七十人, 而仁义者一人。”因此,治国不能按君子的标准施行仁义礼智,而应该施行法治,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治国的目的。 6、韩非子之“术”有三层含义 第一:课能之术明主者, 推功(按功劳)而爵禄, 称能而官事, 所举者必有贤, 所用者必有能。贤能之士进, 则私门之请止矣。《韩非子·人主》。 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群臣只能者也。《定法》 韩非子反对因私人好恶而授予官职:今士大夫不羞污泥丑辱(指卑鄙肮脏行径) 而宦(做官),

浅谈韩非子的法治思想及意义

浅析韩非子的“法” 作者:马娟 时间:2012--06--05 论文关键词:法治原因内容意义现代法制建设 论文摘要: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的集大成者,他把法家的理论推向了高峰,其思想包括法、术、势三个部分。韩非子以主张“法治”著称。在韩非子看来,造就人为之势必须依靠法治,因为法律是统一人民思想行动的最好工具,“一民之轨,莫如法”.[1] 本文主要讨论的是韩非子的“法”的思想。本文首先阐述了韩非子法治思想的形成原因和主要内容,继而论述其法治思想的历史及现实意义。 一、韩非子法治思想的形成原因。 韩非子的法治思想的形成有着极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哲学思想基础。 1.历史背景。 韩非子出生于韩国,韩国在当时战国七雄中是最弱小的国家,韩非子作为韩国的公子,目睹韩国日趋衰弱,多次向韩王上书进谏,希望韩王能够变法图强、壮大国力,但始终未被韩王采纳。这使他非

常悲愤和失望。他从“观往者得失之变”之中探索变弱为强的道路,写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十余万言的著作,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法治思想,抒发了忧愤孤直而不容于时的愤懑。同时,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韩非子生活于战国末期,铁器的使用,牛耕的推广,标志着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己经有了很大发展,产生了新兴的地主阶级。新兴地主阶级为保证自己的政治、经济利益,不断地运用自己的实力和权利,改革传统的社会制度、社会观念、经济制度,使封建生产关系日益巩固和发展。政治上,周王室东迁以后,势力一落千丈,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各诸候国为取得更多的土地和人民,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兼并战争,大国兼并小国,大国之间争霸。“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己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所取代。礼制己不能治理天下,法治观念逐渐兴起,并被各诸侯国所实行。随着封建大一统局面的逐步形成,社会矛盾错综复杂,最尖锐而集中的则是建立、巩固封建制同维护与复辟奴隶制的矛盾。在这种急需加强君主集权,巩固封建制度的社会客观历史条件的呼唤下,韩非的法治思想也就应运而生了。 2、哲学思想基础。 韩非的学术渊源主要在于道、儒、法,韩非子对它们分别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批判与吸收,并加以融会贯通,作为其法治思想的哲学基础。其中道家思想和商鞅变法对其影响较大。韩非的整体思想归本于黄老之学,韩非以老子思想为旨归即其理论基础以建立自己的学说体系,韩非认为道是万物之始,因此所以成万物的是道,成万物之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