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 研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1、法家先驱 (1)管仲(?~公元前645年); (2)子产(?~公元前522年); (3)李悝(约公元前455年~公元前395 年); (4)吴起(?~公元前381年);
法家主要代表人物
2、主要代表人物 (1)商鞅(约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38年) (2)申不害(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7年) (3)慎到(约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15年) (4)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 (5)李斯(?~公元前208年)
五、法家的思想主张
1、趋利避害的人性论→信赏必罚的法治论 2、与时偕变的历史观→顺应世事的变法论 3、稳定优先的秩序观→加强中央集权 4、富国强兵的社会观→崇尚功用、重农抑 商 5、天下大治的正义观→赏善罚恶、终在利民
六、法家的历史影响
1、秦的兴亡教训(所谓成也法家,败也法家) 2、汉代的法治主张、公正思想 3、三国法家思想大盛 4、近代的“法治”类比 5、梁启超、麦孟华、陈启天、常燕生的“新法家” 思潮 6、“文革”的“评法批儒” 7、80年代以来的法家“绝对君主专制”批判
《韩非子》研读
主讲人:宋洪兵
第一章 概论
一、多元视域中的“大国学” 二、何谓“法家”? 三、法家兴起的历史背景 四、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五、法家的思想主张 六、法家的历史影响 七、如何研究法家?
一、多元视野下的“大国学”
1、内容多元的“大国学” (1)经、史、子、集、小学(章太炎) (2)所有传统文化的研究都属于“国学”(季羡林) (3)国学不等于儒释道,更不等于儒学 2、面向未来的“大国学” (1)人文领域的“哥德巴赫猜想”: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 (2)多元并存的当代中国思想界 A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B新左派 C自由主义 D新保守主义(大陆新儒家) (3)“安得倚天抽宝剑”:不中不西、亦中亦西的“大国学”
第二章 韩非子及《韩非子》
二、有关《韩非子》的情况: 1、成书 (1):没有著作权:先秦古书的成书特点; (2)刘向将《韩非子》编撰成书 2、版本 (1)宋代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道黄三八郎本,简称乾道本; (2)明代正统年间的道藏本 3、各篇辩伪 (1)、辩伪的价值与限度; (2)、《初见秦》、《扬权》、《解老》、《喻老》
七、如何研究法家? “治社会科学,客观为难,而治 治社会科学,客观为难, 政治思想尤易流于曲解。 政治思想尤易流于曲解。”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辽 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822页。
如何研究法家 温情与敬意
钱穆在其所著《国史大纲》的开篇写了这样一段文字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 应该略有所知。 应该略有所知。否则最多只算一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识的国民。 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 意。否则只算知道了一些外国史,不得云对本国史有知识。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历史抱一种偏激 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 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 的虚无主义, 的虚无主义,(即视本国已往历史为无一点有价值,亦无一处足以使彼满意。亦至少不会感 亦至少不会感 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此乃一种浅薄狂妄的进化观。而将我们当身种种 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 而将我们当身种种 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此乃一种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谴。 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具备上列诸条件者比较渐多,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具备上列诸条件者比较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 希望。 希望。否则其所改进,等于一个被征服国或次殖民地之改进,对其自身国家不发生关系。 换言之,此种改进,无异是一种变相的文化征服,乃其文化自身之萎缩与消灭,并非其文 化自身之转变与发皇。
点评: 司马迁《报任安书》:盖西伯拘而演周易 仲尼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 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 厥有国语 孙 司马迁《报任安书》 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仲尼而作春秋;屈原放逐 乃赋离骚;左丘失明 厥有国语;孙 子髌脚,兵法修列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说难 孤愤。 兵法修列;不韦迁蜀 世传吕览;韩非囚秦 说难、 子髌脚 兵法修列 不韦迁蜀 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 说难、孤愤。 思考:1、韩非子之死谁之过?2、如何看待韩非子使秦? 《论衡·虚祸》:李斯妒同才,幽杀韩非于秦。
二、何谓“法家” ?
1、何谓“灋”? 《说文解字》: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zhì),所以触不直者 去之,从廌去。(廌:兽也,似牛,一角,古者决讼,令触不直者。) 2、司马谈《论六家要旨》首次将“法家”论列为先秦六家之一: 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也。 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可 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若尊主卑臣, 明分职不得相逾越,虽百家不能改也。 3、 班固《汉书·艺文志》 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易》曰:“先王 以明罚饬法”,此其所长也。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 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 4、刘邵《人物志·业流篇》 建法立制,富国强人,是谓法家,管仲,商鞅是也。 5、章太炎《检论·原法》 著书定律为法家。 6、分类:前期法家与集大成之法家;晋法家与齐法家 关键词:先秦学派,信赏必罚,不别亲疏,不殊贵贱,建法立制, 关键词:先秦学派,信赏必罚,不别亲疏,不殊贵贱,建法立制, 富国强兵
如何研究法家 了解之同情
凡著中国古代哲学史者,其对于古人之学说,应具了解之同情,方可下 笔。
——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 查报告 》
参考书目
二、《韩非子》 1、王先慎:《韩非子集解》,中华书局1954年版。 2、陈启天:《韩非子校释》,中华书局1940年版。 3、梁启雄:《韩子浅解》,中华书局1960年版。 4、陈奇猷:《韩非子新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5、王焕镳:《韩非子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6、《韩非子》校注组:《韩非子校注》,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7、邵增桦:《韩非子今译今注》,台湾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8、俞志慧:《韩非子直解》,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9、张富祥:《韩非子解读》,泰山出版社2004年版。 10、张觉:《韩非子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11、 陈奇猷、张觉:《韩非子导读》,巴蜀书社1990年版。 12、陈启天:《韩非子参考书辑要》,中华书局1945年版。 13、周勋初《〈韩非子〉札记》,江苏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三、法家兴起的历史背景
《论语·季氏》: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左传》成公十三年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孟子·尽心下》 春秋无义战 《孟子·告子下》 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 顾炎武《日知录·周末风俗》 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 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 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 《韩非子·五蠹》 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 《韩非子·显学》 力多则朝人,力寡则朝于人 总体而言,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王室衰微,大国争霸,战乱连绵,秩序混乱, 总体而言,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王室衰微,大国争霸,战乱连绵,秩序混乱, 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各种寻求治世之道的思想应运而生,思想渐趋多元, 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各种寻求治世之道的思想应运而生,思想渐趋多元,学术 下移。秩序重建与正义追寻,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大时代主题。 下移。秩序重建与正义追寻,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大时代主题。
第二章 韩非子及《韩非子》
三、韩非子的思想渊源 1、前期法家的法术势思想; 2、老子的“道”(道法转关); 《老子》七十四 章:“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 代大匠者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3、儒家的正名思想; 4、墨家的功利思想(三表法,本之,原之,用之)。 “上本之于古者 圣王之事”,就是说要言必有据,以古代圣王的言行为准则; “下原察 百姓耳目之实”,是说立言要从实际出发,以老百姓的实际体验为依据; “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就是说立言著文要考虑客观 实际效果,即把思想放到社会实践中去检验,观察它是否符合国家和人 民的利益。
令狐冲《易经筋》的启发
1、《笑傲江湖》中,桃谷六仙等为令狐冲胡乱治病,令狐冲身中几股 真气,伤势越发严重,几乎是不可救药,必得《易经筋》中神妙内功才 能解脱。为了救令狐冲,任盈盈以自己作交换,求得少林方证大师传授 令狐冲此经。而令狐冲不愿加入少林,宁愿身死也不学此经,空负任盈 盈的一番好意。几经辗转,令狐冲得任恒山派掌门,立下许多功劳,是 以方证大师假风清扬之口,将此经传于令狐冲。令狐冲终于因《易经筋》 的神妙内功而大有收益。 2、“和而不同”的方法论 (多元、包容)
第二章 韩非子及《韩非子》
一、韩非子其人其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1、韩国处境(内忧外患); 2、韩非子为韩国王室“诸公子”; 3、为人口吃,善于著书; 钱钟书《管锥编》中有一段论述“补偿反应”,列举了韩非、司马相如、倪宽、 扬雄、何休、范晔、挚虞、潘岳、郭璞等人,或口吃而善著书,或笔胜于舌。 4、与李斯一起师事荀卿; 5、数次上书韩王,未得信用; 6、秦王攻韩:“冲冠为知音”; 嗟夫,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7、出使秦国,上书秦王以“存韩”; 8、秦王将其下狱,最终自杀于狱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