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学探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墨学探微

研究生课程论文(2011 -2012 学年第二学期)读《墨子閒诂》有感

淮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处制

读《墨子閒诂》有感

杜宝宗

摘要:我所读之《墨子閒诂》是清代孙饴让著,孙以楷点校,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2月第一版。《墨子》是我中华文化的一部精华著作,但也饱经沧桑,它出世后只是短暂的辉煌过,相比于漫长的五千年,只能说是昙花一现,两千多年的沉寂,不仅影响了对其深层思想的诠释,甚至影响了对其基本语言文字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限制了它对中华文化建构的修饰、充实乃至支撑作用,墨子的思想与精神只好蜷伏在中华文化的角落里发出微弱的声音。选择读此书的原因就是因为它被人们遗忘太久太久了,关注它的人除了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也太少太少了。

关键字:墨子;墨子閒诂;历史;修身

《墨子》的研究状况及存世著作

读《墨子閒诂》不能不谈到《墨子》,纵观中国历史,古代中国对《墨子》的研究真是寥寥无几,《韩非子·显学》记载:“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1]《吕氏春秋·情欲》记载墨家:“从属弥重,弟子弥丰,充满天下。”[2]但是,这不能算是对《墨子》的研究,大概到了五百年后,西晋学者鲁胜对《墨子》中的《墨辩》四篇进行了注释,之后唐代的韩愈写了一篇《读墨子》,文中写到“孔子必用墨子,墨子必用孔子,不相用不足为孔墨”。真正意义上对《墨子》的研究,是从清代开始的。清代初期,傅山的《墨子大取篇释》是清代墨学复兴的开始,之后的汪中曾的《墨子序》与《墨子后序》和毕沅的《墨子注》为《墨子》的传播及注释、读解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到清代后期,产生了《墨子》整理史上的空前巨著,也就是我所读的《墨子閒诂》,此书以毕沅的《墨子注》为蓝本,以清代四十余家研究《墨子》的著作为参照,详细推考,以数十年功力成此两千年墨家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评说:“大抵毕注仅据善本雠正,略释古训;苏氏始大胆刊正错简,仲容则诸法并用,识胆两皆绝伦,故能成此不朽之作。……其《附录》和《后语》考订流别,精密闲括,尤为向来读子书者所未有。盖此书出,然后《墨子》人人可读。现在墨学复活,全由此书导之。古今注《墨子》者固莫能过此书者,而仲容一生著述,亦此书为第一也。”[3]此后还有张纯一的《墨子集解》、吴毓江的《墨子校注》、岑仲勉的《墨子城守各篇简注》、谭戒甫的《墨辩发微》和《墨经分类译注》、高亨的《墨经校诠》、王焕谯的《墨子集诂》等著作,也为《墨子》的传承及墨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墨子閒诂》中的成功之法

《墨子閒诂》卷一之《亲士》中写到“入国而不存其士,则国亡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昔者文公出走而正天下,桓公去国而霸诸侯,越王勾践遇吴王之丑,而尚摄中国之贤君。三子之能达名成功于天下也,皆于其国抑而大丑也。太上无败,其次败而有以成,此之谓用民。”[4]这段文字主要讲到治理国家却不关心那里

的贤士就会亡国,见到贤士不马上任用,他们就会怠慢君主,没有比任用贤士更紧迫的事情了,因为无有贤士也就无人谋划国家大事。怠慢贤士,轻视人才而能使国家长治久安,是从来没有过的。晋文公、齐桓公、越王勾践三个人之所以能成功扬名于后世,都是因为他们能在自己的国家任用贤能,不计个人荣辱。成功的最好阶段是不失败,其次是失败了却还有办法去获得成功,这就是善于用人。细究其义,作为一国之君必须善于任用贤能,还要能屈能伸,而作为一个平常人若要成功则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实力,不计暂时的得失荣辱,尽力利用自己所拥有的资源去储备自己的资本原始积累,为自己将来的成功打好基础。例如,《明史·本纪第一·太祖》中写到“太祖入城,悉召官吏父老谕之曰:‘元政渎扰,干戈蜂起,我来为民除乱耳,其各安堵如故。贤士吾礼用之,旧政不便者除之,吏毋贪暴殃吾民’。…秋七月己卯,诸将奉太祖为吴国公。”[5]这段文字里,明太祖朱元璋礼贤下士,任用贤能,故能定国安邦,另外,他当时不急于贪图名号,采用“广集粮,高筑墙,缓称王”的方针,避开元廷和各路义军的锋芒,发展自己的势力。而其他各路义军急于称王称帝,被元廷或者其他义军在攻击中渐渐消亡了,只有那个从不张扬,顶着吴国公帽子的朱元璋不停地积蓄力量,扩展地盘,最终图霸天下。

成功之秘诀在于心

《亲士·第一》中“吾闻之曰:‘非无安居也,我无安心也;非无足财也,我无足心也’。是故君子自难而易彼,众人自易而难彼。君子进不败其志,内究其情,虽杂庸民,终无怨心,彼有自信者也。是故为其所难者,必得其所欲焉,未闻为其所欲,而免其所恶者也。”[6]书中作者孙饴让采用毕沅的注:“言不肯苟安,如好利之不知足,言自处于难,即躬自厚而薄责人之义。”概而言之,君子一般都是严于律己,宽于待人,而平庸之人一般都是宽于待己,严于待人。君子对于进取的士人不挫败他们的志向,而对于退隐的士人也体察的他们的苦衷,即使贤士中杂有平庸之人,也并无怨悔之心,这就是他自信的缘故。所以,即使做很困难的事情,也一定能达到目的,没听说过为了达到自己的愿望而逃避困难的。这段文字同样是告诫我们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生活中的一切不论是快乐还是苦难,其实在于我们的心,进取还是退却皆在于一念之间,君王若要平治天下需要礼贤下士,任用贤能;士子百姓若要安身立命则需广结善缘,与人为善,克己复礼。对于建功立业者更要披荆斩棘,迎难而上,勇往直前,方可取得功名。

《墨子閒诂》之修身

《修身·第二》中“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是故置本不安者,无务丰末;近者不亲,无务来远;亲戚不附,无务外交;事无终始,无务多业;举物而闇,无务博闻。”[7]简单的解释就是君子要立身扬名就要修身养性。文中举出了许多例子,来告诫我们如何修身。读至此段,感慨颇多,思当今社会,上至政府高官,下至公司职员,又有几人关注过“修身”二字啊!政府高官的眼中盯着的始终是如何升迁,如何敛财,只要自己治下太平无事就万事大吉,何曾想过修身,更不会想到通过提倡修身以正社会风气,促使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

社会之淡漠及《墨子》之价值

再思量我国之高等教育,高校提供给学生的应该是安邦定国之学问,再不济也应该是修身齐家之知识,但绝不该是获财谋利之术。可是,在当今之中国高校恰恰相反,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寥寥无几,更加深入的涉及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