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3.2.认识周长》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3.2.认识周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3.2.认识周长》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单位,线段,射线等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初步理解周长的概念,知道周长的意义,会用量尺测量封闭图形的周长,并且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周长的含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周长的存在,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他们对长度单位,线段,射线等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但是,学生对于周长的概念和意义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注意力可能不太容易集中,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吸引他们的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周长的概念,知道周长的意义。
2.学生会用量尺测量封闭图形的周长。
3.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周长的含义。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理解周长的概念,知道周长的意义,会用量尺测量封闭图形的周长。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周长的含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讲授法,问答法,示范法,操作法,比较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我会运用多媒体课件,量尺,图形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周长的概念和意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出示一些封闭图形,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周长。
2.新课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周长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初步理解周长。
3.示范操作:教师用量尺测量一个封闭图形的周长,并让学生进行模仿操作。
4.学生练习:让学生分组测量不同图形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5.总结讲解:通过比较不同图形的周长,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
6.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周长的含义。
苏教版《了解周长》优质说课稿
苏教版《了解周长》优质说课稿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求解周长的基本技巧。
-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研究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周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求解实际问题的周长。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通过引入一个有趣的故事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他们思考。
2. 概念解释介绍周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周长是围绕图形边界的长度。
3. 案例分析以具体图形为例子,引导学生通过测量边长和运用计算公式求解周长。
教师积极引导,与学生共同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
4. 练巩固设计一些练题,巩固学生对周长计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可以结合小组合作,增加互动性和竞争性。
5. 拓展应用提供一些更加复杂的问题,让学生尝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周长问题。
6.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梳理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四、课堂评价- 设计合适的评价方式,可以包括口头回答问题、口头解答问题、小组讨论等形式。
- 通过评价结果来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进度。
五、板书设计- 定义:周长是围绕图形边界的长度。
- 计算方法:周长 = 边长1 + 边长2 + ... + 边长n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故事和实际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案例分析和练习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求解周长问题。
然而,部分学生在复杂问题的拓展应用中仍有困难,需要进一步巩固训练。
在后续教学中,可以继续加强拓展应用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苏州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周长》说课稿
苏州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周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周长》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章节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意义,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但对于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合作的学习态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周长与生活的联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合作教学法等,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周长的意义,通过探究和合作,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生动手操作等,直观展示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围成一个正方形、圆形等,引导学生认识周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周长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周长的意义,总结周长的概念。
3.学习周长的计算方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测量和计算图形的周长,引导学生总结周长的计算方法。
4.运用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出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周长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5.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行拓展训练。
苏教版《周长认知》优质说课稿
苏教版《周长认知》优质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学生能够理解周长的定义、计算周长的方法,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自主研究和合作研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和表达思想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本课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分为导入、展示、操练和巩固四个环节。
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引导学生思考周长的概念,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2. 展示(10分钟)通过多媒体教具展示不同形状的图形,并解释其周长的定义。
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和总结周长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3. 操练(15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周长计算的练。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研究能力,并提供适合不同能力学生的扩展操练。
4. 巩固(15分钟)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导,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观察、小组展示和个人作业等形式进行评价。
重点评价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课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度。
在后续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扩展周长计算的应用,并提供更多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同时,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提高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积极性。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第2课时认识周长》优质课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第2课时认识周长》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第2课时《认识周长》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以及应用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一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续学习面积和其他图形的周长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对图形有一定的认识,但还缺乏抽象思维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周长的概念,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能应用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能应用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本质,学会灵活运用周长知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具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周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周长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自主探究周长的概念,理解周长的本质。
3.学习周长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并总结周长的计算方法,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应用拓展: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总结反思: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引导他们总结周长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周长》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周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周长》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数学活动,掌握周长的概念,理解周长的意义,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来测量和计算封闭图形的周长。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周长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思考能力,他们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知和理解周长的概念。
但是,学生对于周长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他们可能能够说出周长的定义,但在具体操作时,可能还不能很好地理解和运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周长的意义,并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他们对周长的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培养观察、思考、交流、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探究周长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从实际情境中,发现和提出周长的问题,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我还将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操作卡片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周长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周长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测量和计算封闭图形的周长,引导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
3.巩固:通过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对周长的理解。
4.拓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周长现象,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的说课稿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的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长度的测量》中的内容。
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线段的基础上,引领学生进一步认识周长,为以后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材借助学生身边的具体事物,从一枝铅笔、一个教室、一个游泳池等不同物体的面和边引出周长的概念,并且通过围一围、描一描、算一算、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来认识和体验周长的含义。
二、说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事物,让学生感受周长的含义,能初步认识不同形状物体的周长。
2. 让学生通过围一围、描一描、算一算、说一说等活动,认识和体验周长的含义。
3. 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1. 重点:帮助学生建立周长的概念。
2. 难点:学会计算不同形状物体的周长。
四、说教法和学法本课采用直观操作法、讲解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从而使学生从具体形象的操作中理解周长的概念,并学会计算不同形状物体的周长。
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首先我请同学们观察一个物体(边说边演示),我手拿着一把直尺,沿着这个物体的外沿量一圈,那么我量的结果是多少呢?这个结果叫做这个物体的周长。
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周长的概念。
然后我请同学们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或边可以量出它的周长?学生自由发言后,我请学生拿出数学课本,让他们观察课本的封面和四个边,然后我示范如何测量课本封面的周长,并让同桌之间互相说说自己的课本封面周长是多少?(二)探究新知首先我请同学们在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并量出它们的周长。
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初步体验周长的含义。
接着我请同学们用直尺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并将每个图形的周长填入表格中。
然后我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图形,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观察比较,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是一样的,都是四条边的长度相加。
《认识周长》说课稿(通用5篇)
《认识周长》说课稿(通用5篇)《认识周长》说课稿1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苏教三年级(上册)p61~62《认识周长》。
2、教材的作用和地位:这是一节概念、测量与计算相结合研究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联系一些常见物体和图形进行教学的。
教材没有直接给出周长的定义,而是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在获得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认识周长的含义。
接着,以已有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图形去量一量、算一算,进一步理解周长,知道可以怎样测量并计算出周长。
本课的教学将为下节课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做准备。
3、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能测量、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2)数学思考:经历观察测量等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3)解决问题:在学习活动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与同学合作克服困难后获得的成功,树立驾驭数学知识的自信。
4、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和计算周长。
难点:对周长含义的理解。
二、说教法、学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呢?我的思路是:1、创设情境: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问题情境、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易于学生掌握数学与客观规律的联系。
2、合作学习:根据学习内容将学生分为2或4人一组,在合作中认知,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探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体验。
3、注重实践: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测量,认识周长的含义,能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知识的形成和运用过程。
《认识周长》(说课稿)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认识周长(说课稿)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周长的概念。
2.能够运用周长的定义计算物体的周长。
3.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教学方式:通过展示物体和互动游戏来加深学生对周长的理解。
2.教学内容:让学生理解周长的定义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展示物体:圆环、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2.图片:周长计算的相关图片。
3.游戏道具:棋盘游戏、卡牌游戏、计算游戏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圆环,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想要给这个圆环绕上一根绳子,我们需要绕多长的绳子呢?从对圆环的观察和思考中,引出“周长”这个概念。
2. 概念讲解讲解周长的定义:周长是一个封闭图形的边长之和,一般用P表示。
通过展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不同形状的物体,让学生算出它们的周长,并强调周长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3. 游戏互动1.棋盘游戏:让学生在棋盘上移动,计算步数,寻找最短路径。
引导学生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理解周长与路径长度的关系。
2.卡牌游戏:给学生发放卡牌,通过卡片上的图形计算周长。
让学生体验到周长的实际应用。
3.计算游戏:学生需要计算不同形状物体的周长,然后进行排名比较。
增强学生观察和计算的能力。
4. 总结归纳通过上述互动游戏,让学生对周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引导学生总结整理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记忆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的讲解和互动游戏,学生对周长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学生的观察、思考、计算和交流能力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在后续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周长的实际应用,继续拓展并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上数学说课稿-认识周长-苏教版
《认识周长》说课稿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认识周长》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
这是节新授课,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编排的,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着铺垫的作用。
同时本节内容又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二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的操作、实践,感悟周长的含义,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2.经历观察、测量等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在学习活动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能力,体验与同学合作克服困难后获得成功的快乐,树立驾驭数学知识的自信。
四、教法和学法《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为了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采用谈话法为主,讲述法和练习法为辅的教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法。
五、教学准备一节课要取得成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老师备多媒体课件,图片,五角星,长方形,一元硬币,棉线六、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感受周长1认识一周的边线1)提问:在劳技课上制作小乌龟时你们是怎么把这些部件从纸上剪下来的?2)通过学生的回答得出一周的边线(设计意图:对周长的认识需要通过具体形象的感知。
教学时由回忆剪乌龟部件引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一周边线,从而为认识周长做好铺垫。
)2、感受物体表面的边线。
1)指一指。
下面我们来看这,这是哪里?课件展示游泳池、篮球场、地图。
苏教版苏州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周长》说课稿
苏教版苏州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周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周长》是苏教版苏州三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
这一章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图形的特征,提高空间观念。
在教材中,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意义,并学会计算周长。
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图形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例子,帮助他们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计算周长的一般方法,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周长的概念,计算周长的一般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意义,灵活运用计算周长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周长的概念,提高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如圆形、正方形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边界,从而引出周长的概念。
2.新课导入:讲解周长的定义,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等方法,理解周长的意义。
3.实例演示: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学会计算周长,并理解计算周长的方法。
4.练习巩固: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他们对周长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5.拓展与应用: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2《认识周长》 |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2《认识周长》|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认识周长的概念,并能够用简单方法测量和计算周长。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常见图形(矩形、正方形、圆形)的周长。
3.发现并理解周长与直径、半径和面积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周长的概念,并能够用简单方法测量和计算周长;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常见图形(矩形、正方形、圆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理解周长与直径、半径和面积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1.师生互动,以学生课前所学知识为引子,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周长的概念。
2.拿出一根皮筋,围绕图书和笔盒等物品,询问学生这个皮筋完整地绕了几圈,引出周长的概念。
3.提问:“什么是周长?如何测量周长?”(二)讲解1.用实物演示,例如用纸条围绕图形,观察周长的变化,引导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
2.解释周长的单位“厘米”,它是一种长度单位,与“米”和“分米”等单位有什么区别。
3.讲解如何测量周长,简单介绍一些测量周长的方法。
4.讲解如何计算常见图形(矩形、正方形、圆形)的周长,示范计算方法,并鼓励学生通过练习掌握计算方法。
(三)练习1.通过数学练习册上的题目,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练习。
2.老师提供一些实物,学生自行测量周长,计算周长。
3.老师提供一些常见图形的图形,要求学生计算图形的周长。
4.学生之间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竞赛,以加深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四)归纳总结1.师生共同总结学习过程中掌握的知识点。
2.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收获,例如掌握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感触。
四、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说出周长的概念;2.学生能够测量常见图形的周长;3.学生能够计算常见图形的周长;4.学生能够发现周长与直径、半径和面积的关系。
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共3篇)
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共3篇〕第1篇: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肖寒的这节课我们一共听了3次试讲,到今天听第四次了。
可以说是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从这次校级教研活动中我也看到了年轻老师身上认真学习的态度和对工作、对学生的负责任。
本次数学教研的主题是例题的解决策略。
本节课主要有两个例题,一个是认识周长,第二个是学习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第一个例题教学时老师主要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出发,联络实际,采用了以直观演示为主的主要教学方式方法,设计了看一看、指一指、找一找、观察考虑、等理论活动帮助学生获得周长的感性认识。
再通过质疑、引起考虑的手段使学生理解封闭图形,从而深化理解周长的概念。
第二个例题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法小组研究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再通过比拟、优化的方法,使学生感受{长+宽}*2这种方法的简便。
纵观整节课,老师能较好地完成了本堂课的教学目的,也为大家呈现了一节扎实、真实、有效的课堂。
详细的说来,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遵循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进展教学预设,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展示了概念课教学的根本形式。
本课是一节概念教学课,周长这一概念相对抽象。
小学生还处于详细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思维才能不强。
所以老师在本课教学中并不是将周长这一概念强加给学生,她首先借助给图片镶金边这一情境,让学生感知图形“一周边线”的特点,从而认识“周长”;然后让学生尝试用语言描绘什么是周长,再通过理解和辨析什么是封闭图形,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
第二个环节是在认识周长之后,让学生亲自动手研究如何知道一个图形的周长,通过小组操作、说一说,发现直边图形可以用尺子量每条边的长度,再相加知道周长。
曲边图形可以借助绳子绕图形一周,再化曲为直,测测绳子的长度也就是图形的周长。
最后自然过渡到老师想知道黑板上这个长方形周长,你有什么好方法。
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得到计算周长所需要的数据,计算周长。
汇报方法后再比拟优化方法。
新课授完老师又围绕这节课的重难点设计了不同梯度的练习,很好地稳固了周长的概念和长方形的计算方法,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的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的说课稿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的说课稿一、教材说明1、说教学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第一课时:认识周长。
2、教材简析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同时也将为后面学习圆的周长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奠定基础。
理解周长的概念则是本单元的学习基础。
这里的周长概念不仅局限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也包含所有平面图形的周长,既有规则图形的周长,也有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这样编写的目的一是因为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不规则图形,另一方面学生只局限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认识是不全面的,也不利于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真正理解。
把认识周长单列为一个教学内容是西师版教材编写的一个创新。
教材通过让学生摸、描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建立周长的概念,帮助学生对周长的理解,组织学生测量图形的周长,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力求让学生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我们应当明确教材编写的意图。
二、说学生周长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的认知基础:一是在二年级学会了测量长度,二是在二年级(下)已对长、正方形进行了认识,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通过数一数、比一比、折一折、量一量等实践操作活动,发现了长方形、正方形都有四条边,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
这些有利于学生认识周长的知识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都是我们教学中应当利用和开发的。
另外,呈现给学生的所有图形,学生直观看到的是一个平面图形。
而要让学生说到周长就会去想到“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则是一个较难的认知过程,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则是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挑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对此教师要注意启发、指导学生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应为:1、结合实物或图形认识周长的意义,并能指出和测量出具体图形的周长。
2、经历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年级上数学说课稿认识周长_苏教版
《认识周长》说课设计一、说教材《认识周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是概念、测量与计算相结合的研究“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的基础上,联系一些常见的物体和图形进行教学的,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
教材没有给出周长的定义,而是通过呈现一些规则和不规则的实物和图形,让学生在看、摸、描、量、算等实践活动中感悟和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
这一安排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2、经历观察、测量、计算等数学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使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合作能力。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认识和理解周长的意义,会测量图形的周长。
而正确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才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因为空间与图形领域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说教法本节课,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合作的作用,运用以下教法组织教学:1、情境教学法。
为学生创设童话情境、生活情境、问题情境、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投入到充满探索和创造的数学活动中去。
2、活动体验法。
新课标提倡“做数学”。
学生只有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灵活运用知识。
通过“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找一找、算一算”等一系列活动,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索,丰富数学活动经验。
3、趣味练习法。
将周长的测量和计算融入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中,在为书签镶边、围灯带等活动中,拓展周长的含义,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说学法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
教学中,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运用以下学法有效学习:1、观察操作法。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上册《认识周长》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板块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学生说自己的收获。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三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出周长。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3.比一比。 师:左边两个图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它们的周长相等吗?(每个小方格的边 长表示1厘米)
生:第一幅图是(5+6)×2=22(厘米)
师:第一个图形是规则的长方体,但第二个和第三个图形是不规则的。我们 用什么方法计算右边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呢? 学生汇报:
4+2+2+3+6+5=22(厘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师:有不同算法吗? 生:把上面的图形变成一个长方形;周长不发生变化。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情境导入 你能将这三张书签剪下来吗?怎么剪?
可以沿着书签的边线剪。
板块二、探究新知 1.蓝线是书签一周边线的长。
书签一周边线的长就是 它的周长。
2.拼一拼。 师:用你手中的小正方形拼成你喜欢的图形。 小组交流自己的作品。
师:你还能拼出怎样的图形?拼成的图形周长各是多少厘米?小组交流。
八、教学反思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自我感觉本堂课学习目标基本达成,学生的学习效 果也不错,但是这堂也不免有些遗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上我尽量将自 主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但教师的引导也不少,应该 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的空间和时间。
苏教版《认识周长》优质说课稿
《认识周长》说课稿一:说教材《认识周长》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它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一项重要知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这里的周长概念既包含规则图形的周长,也包含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一方面是因为生活中大量存在不规则图形,另一方面学生只局限于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认识是不全面的,也不利于学生对周长概念的深刻理解,把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列入学生的认知范围,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全面地建立起周长概念。
学好周长将为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1.说教学内容围成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叫做它的周长。
教材中没有出现抽象的周长定义,只要求学生联系实物与图形理解周长的含义,能通过自己的操作表达对图形周长的理解。
61页例题,先出现一个儿童游泳池,池的上口一圈边线用粗黑线表示,教材通过卡通说出“游泳池池口黑色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例题中又画了一双手在用绳子沿树叶的边围一圈,并把绳子拉直放到直尺上量长度,其中前一幅图突出“一周”,后一幅图突出周长是长度,再次让学生感知什么是周长,同时还让他们看到可以“拉曲成直”,便于度量周长。
“试一试”引导学生继续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
通过“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各是多少”和“你是怎样知道的”这两个问题促使学生认知迁移,以对物体表面周长的认识来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
学生在说、量、算等活动中,理解平面图形一周所有边的长度总和是图形的周长,这里面既有周长的概念,又有计算周长的基本方法,两者有机融合成一体。
“想想做做” 第1~3题起巩固周长概念的作用,其中第2题通过描出各个图形的边线,又一次让学生感受周长是围成平面图形一周的边的长度总和。
第4、5题测量或计算图形的周长,第4题特意在各个平面图形中设计了长度相同的边,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列式计算各图形的周长,为以后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打下基础。
第6题引导学生把对周长的认识应用于现实生活,是一道实践活动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精选7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精选7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教材《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认识周长》第1课时。
2、教材的作用和地位:这是一节概念、测量与计算相结合,研究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联系一些常见物体和图形进行教学的。
本课的教学是学生以后学习各种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也是几何知识的重要基础。
3、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让学生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能测量、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2)数学思考:结合课件,经历观察、测量等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3)解决问题:在学习活动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与同学合作克服困难后获得的成功,树立驾驭数学知识的自信。
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周长。
教学难点: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
二、说学生周长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生活中学生对于周长的认识只有初步的体验,具体周长的概念还没有形成,教材呈现给学生的所有图形,学生直观看到的是一个平面图形,而要让学生说到周长就会去想到“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一个较难的认知过程,怎样合理利用资源,来建立学生对周长的空间观念则是对我的挑战。
三、说教法、学法学法:1、观察操作法;2、合作交流教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注重实践。
四、说教学资源1、教师准备: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卡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直尺、线、软尺,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卡片。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周长》校级公开课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周长》校级公开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周长》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周长的应用。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测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在理解周长这一概念,以及运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操作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能运用测量工具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能运用测量工具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2.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测量工具进行准确测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周长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周长。
2.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模型和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周长的概念。
3.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图形周长,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周长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让学生理解周长的计算方法。
3.巩固新知: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测量工具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4.拓展延伸: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周长的应用。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周长的概念2.周长的计算方法3.测量工具的使用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
1、说课内容:
苏教三年级(上册)P61~62《认识周长》。
2、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这是一节概念、测量与计算相结合研究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联系一些常见物体和图形进行教学的。
教材没有直接给出周长的定义,而是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在获得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认识周长的含义。
接着,以已有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图形去量一量、算一算,进一步理解周长,知道可以怎样测量并计算出周长。
本课的教学将为下节课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做准备。
3、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能测量、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2)数学思考:经历观察测量等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3)解决问题:在学习活动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与同学合作克服困难后获得的成功,树立驾驭数学知识的自信。
4、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和计算周长。
难点:对周长含义的理解。
说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呢?
我的思路是:
1、创设情境: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问题情境、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易于学生掌握数学与客观规律的联系。
2、合作学习:根据学习内容将学生分为2或4人一组,在合作中认知,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探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体验。
3、注重实践: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测量,认识周长的含义,能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知识的形成和运用过程。
三、教学材料:老师准备城市广告牌上灯光闪耀的图片资料、三角形小旗、头饰纸带等用具,学生准备软尺、线、树叶、相片、直尺等用具。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问题情境,初步感知周长
1、引出周长
(1)情境导入(多媒体出示城市夜晚灯光闪耀的图片),谈话:同学们瞧,这一片灯的世界,光的海洋你熟悉吗?在哪里?对,就是我们生活的这个美丽城市太仓。
(2)仔细观察并思考:这些灯在安装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被安装在广告牌面的边线上)(广告牌面上的边线闪烁)
(3)提问;那你能分别指出数学书封面、课桌面和三角尺的边线吗?(请学生同桌互指再指名指一指)
(4)小结:(师边演示边总结)象这样数学书封面边线的长就是数学书封面的周长,你能悄悄告诉同桌课桌面和三角尺的周长吗?再指名说说。
2、寻找周长
请学生很快找出教室里物体面上的周长并指名学生指一指、说一说。
3、进一步感知周长
(1)出示儿童游泳池的图片,让学生说说池口的周长在哪里?
(2)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2~3个,能用一笔描出它的周长吗?看谁描得又快又好!有机选择几名学生展示,反思描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新知,将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让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把生活原型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
(二)创设操作情境,探索测量方法
1、探索求平面图形周长的方法
(1)提问:如果让你在广告牌上每隔20厘米安装一盏灯,需要多少盏灯呢?你该怎么办?(要知道广告牌的周长)用什么方法呢?(测量)
(2)出示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后,在4人小组中说说自己是怎样知道的。
再指名交流。
(3)反思类推:如果要求一个五边形的周长你怎么办?
(4)小结:所以平面图形的周长就是围成一个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
(5)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各图形的周长。
指名回答说说不同方法的理由。
2、探索实物周长的测量方法
(1)测量树叶
谈话:秋天到了,树叶凋零了,今天树叶成了我们学习的好帮手。
能用你手中的工具来测量出你准备的树叶的周长吗?同桌合作完成。
交流测量心得:说说你们是怎样做的?怎样知道树叶的周长?周长大约是多少?谈谈合作时的体会。
(2)测量腰围(胸围、臀围)
如果要测量一棵大树的树干有多宽,你想怎么办?能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吗?先在4人小组里讨论一下。
(1、绳子围2、软尺量3、一柞量4、同学手拉手围圈等)
分别请同桌的一位同学做大树,另一位同学来测量这棵大树树干的周长。
完成任务后再交换。
想想你们实际测量的是什么?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探索测量方法分两个层面展开,由易到难,贴近学生知识发展的最近区域,体会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测量中假设将一名学生当作大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还使一题两用,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
(三)全课小结
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周长,学会了测量物体周长和计算周长的方法,你想用这些知识来做一番创作吗?
(四)创设生活情境,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围金边的小彩旗、镶纸框的像片、美丽的花朵头饰,象这样给彩旗围上金边、给像片镶上纸框,给同桌做一个美丽的头饰,需要多长的金边、纸框和纸带呢?
同桌选择一种合作完成,比比哪组同学的手最巧?
做完后思考:这过程中用到了什么数学知识?
(设计意图:动手操作,合作完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生活的情趣,并对全课知识做一定反思。
)
(五)全课小结: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六)课外作业
P62的第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