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译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页
最糟的宇宙和最好的地球--《三体》和中国科幻小说
刘慈欣
几年前,一本科幻小说在中国问世,它有一个奇怪的书名:《三体》。
《三体》共三部,全称《地球往事》,第一部《三体》(第一部英文全称《三体的问题》),后两部分别是《黑暗森林》和《死神永生》。但是,中国读者习惯把三部统称为《三体》。Science fiction is not a genre that has much respect in China. Critics have long been discouraged from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category, dismissed as a branch of juvenile literature. The subject of Three Body—an alien invasion of Earth—is not unheard of, but rarely discussed.
在中国科幻小说这一题材并未得到大众认可,长久以来被认为是幼稚的少年文学,未曾受到关注。《三体》的主题是外星人入侵地球,这一主题人们并不陌生,但却很少被关注。因此,当该书风靡中国引起热论时,人们感到吃惊。《三体》一书的畅销是科幻小说题材史上前所未有的。
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三体》的特别。在中国科幻小说的主要阅读人群是高中生和大学生。而《三体》却受到了IT企业家的关注,
第二页
举几个例子来说。在中国,科幻小说的读者群主要是高中生和大学生。然而,《三体》却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IT企业家们的注意;他们在互联网论坛以及其它场合争论和谈论该书的各种细节(比如说宇宙的“黑暗森林理论”-费米悖论的答案-以及外星人对太阳系的降维攻击),将它们比作中国互联网公司之间的恶性竞争。下一个,《三体》引起了之前总是被现实主义小说主导的中国主流文学界的注意。《三体》就像一头突然出现的怪兽,文学批评家在被其迷惑的同时,也意识到不能忽略它。
《三体》的影响也波及到了科技人员。宇宙学家、弦理论家李淼便著有《<三体>中的物理学》一书。众多航空工程师为其着迷,中国航空航天局甚至请我去与他们探讨作品(尽管在小说中,我将中国航空航天局描述得相当保守,局里的一名极端主义官员甚至只能通过大规模的暗杀行动才能为新思想铺平道路)。美国读者对这类反应也许会熟悉些(例如《星际迷航物理学》,且美国宇航局会定期与科幻小说家合作),但对中国读者而言,这却是闻所未闻的,而且这类反应也与20世纪80年代中国对科幻小说实施的禁令政策相左。
在网上能够发现许多歌曲都是粉丝们为《三体》所作,读者们也渴望一部电影改编本——一些人甚至不辞劳苦地从其它电影中剪切了一部分片段制作了假的《三体》预告片。新浪微博——与推特类似的中国微博服务——有许多用户的账户名都是基于《三体》中的人物,而且这些用户都保持在角色之内对当前大事进行评论,扩展了小说的故事情节。基于那些虚拟的身份,一些人猜测欧洲战区——为外星侵略者组建第五纵队的人类叛逆者创建的虚拟的组织,已经准备就绪。当中国最大的国有电台CCTV试图就科幻小说这一主题举办一系列访谈时,一百多名演播室观众突然高唱“消灭人类暴政!世界属于三维!”——这句话源自《三体》。两位电视主持人完全慌乱,不知所措了。
当然,这些事件只是中国科幻小说一个世纪以来的最新发展。
第三页
一些博主依据虚拟的人物推断出小说中虚构的一个叫地球三体组织的国际机构是真实存在的,该机构里都是人类的叛逃者,他们为了外星人入侵组建了第五小分队。在网络上,我们可以搜索到许多由粉丝为《三体》创作的歌曲。小说读者们对于把小说翻拍成电影的呼声也很高,一些人还因未经许可而截取其他电影里的片段,来制作电影《三体》预告片而惹上了不少麻烦。中国最大的电视媒体中央电视台计划录制一期有关于科幻小说的访谈类节目。当时,在现场的一百名观众突然爆发出一阵阵呼号,高喊着小说里的那句“消灭人类暴政!世界属于三体”的口号,就连两位电视主持人也被震住了,不知如何应对。
当然,这些事件也只是科幻小说在中国长达一个世纪的发展史中最新的动态。
中国科幻小说诞生于二十世纪初,当时的清朝政府正处在消亡的边缘。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中国的知识分子们对突如其来的西方先进科学和技术倍感好奇,在这些人的心目中,西方的科技就是中国摆脱贫困、积弱和落后的唯一希望。这一时期涌现出大量介绍和预测未来科学的文学作品来,其中也不乏科幻小说。失败的百日维新(6月11日-9月21日)的领导者之一是著名的梁启超学者,他撰写了一部名为《新中国未来之路的编年史》的科幻小说。在书中,他设想出了上海世博会,这个想象最终在2010年成为了现实。
第四页
和大多数文学流派一样,中国科幻小说受制于工具主义的推动,不得不服务于实用性的目标。在科幻小说出现之后,它就变成了中国宣传富强民主、摆脱殖民掠夺的工具。因此,从清朝末年到民国时期初期,科幻小说作品几乎代表了中国富强、繁荣、先进,并且受到全
世界尊重而非压迫的美好愿景。
新中国成立以后,科幻小说就变为了科普的工具.而且主要面向少年儿童。其中,大多数故事以简单的人物与基本要素以及天真的写作手法为特点,将科技放在核心位置,对人文方面的内容轻描淡写。没有几部小说(的情节)敢于超出火星轨道之外的。大多数故事讲述的是不久之后的将来。在这些作品中科学与技术总被塑造成积极的力量.科技化的未来也总是阳光明媚的。
如果你研究这段时期的科幻小说,就会有一个有趣的发现。共产主义革命之后的前几年,政治热和革命热渗透到了人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似乎他们呼吸的空气中都充满了共产主义理想的宣传。在这种背景下,你可能预料到那些科幻小说也都是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类似乌托邦的描述。事实上,他们只字未提。科幻小说中几乎没有共产主义的主题,甚至连有关宣传这种理念的简单文字框架都没有。
到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改革的实施,西方科幻小说对中国的科幻小说的影响日趋明显。中国科幻小说作家和评论家开始激烈地讨论中国的科幻小说应该更侧重于“科学”还是“小说”,最终小说取得成功。这次讨论对中国科幻小说未来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有些方面甚至可以视为中国对东方新浪潮运动的延迟反应。科幻小说,总而言之,摆脱了仅用来普及科学知识的工具的命运,向着新的方向发展。
第五页
中国科幻小说家和评论家开始激辩,到底科幻小说偏向于“科”呢还是偏向于“幻”,最终,文学阵营胜出。这场辩论对中国科幻小说未来的发展方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可被视为是中国对西方新浪潮运动的滞后反应。科幻小说终于能够逃脱充当科普工具的命运,可以朝着新的方向发展。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至今,中国科幻小说经历了重生。新兴作家和他们新鲜的想法与上个世纪已基本没有联系。由于中国科幻小说变得更多样化,它也开始丧失“中国特色”这一独特性。当代的中国科幻小说正变得更像世界科幻小说,比如说:美国作家已经研究过的风格和主题,很容易就能在中国科幻小说中找到相似物。
很有意思的一点是,在上个世纪的中国科幻小说中,很多对科学的乐观主义现在几乎已经消失得荡然无存了。当代科幻小说展现的是对科学发展的深深怀疑和不安。这些作品中勾勒的未来都是黑暗和未知的。即使偶尔出现一个光明未来,也都是历经万般磨难,走过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