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译文及评论整理(一)
杜甫《羌村三首》全诗翻译赏析

杜甫《羌村三首》全诗翻译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羌村》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三首五言诗。
这组诗是公元757年(唐肃宗至德二载)杜甫在左拾遗任上因上书援救房琯而触怒唐肃宗,被放还鄜州羌村(在今陕西富县南)探家时所作。
三首诗内容各异,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展现了杜甫回家省亲时的生活片断,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唐代安史之乱中黎民苍生饥寒交迫、妻离子散、朝不保夕的悲苦境况。
这三首诗蝉联而下,构成了诗人的“还乡三部曲”,也构成了一幅“唐代乱离图”。
【其一】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⑴。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⑵。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⑶。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⑷!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⑸。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⑹。
【其二】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⑺。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⑼。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⑽。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⑾。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⑿。
【其三】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⒀。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⒁。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⒂。
莫辞酒味薄⒃,黍地无人耕。
兵戈既未息⒄,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⒅:艰难愧深情⒆!歌罢仰天叹⒇,四座泪纵横。
注释:⑴峥嵘,山高峻貌;这里形容云峰。
赤云西,即赤云之西,因为太阳在云的西边。
古人不知地转,以为太阳在走,故有“日脚”的说法。
这两句是未到时的远望。
⑵因有人来,故宿鸟惊喧。
杜甫是走回来的,所谓“白头拾遗徒步归”,他曾向一个官员借马,没借到。
“千里至”三字,辛酸中包含着喜悦。
⑶妻孥(nú):妻子和儿女。
杜甫的妻子这时以前虽已接到杜甫的信,明知未死,但对于他的突然出现,仍不免惊疑,只是发愣,所以说“怪我在”。
下句说,惊魂既定,心情复常,方信是真,一时悲喜交集,不觉流下泪来。
这两句写得极深刻、生动,是一个绝妙的镜头。
⑷遂,是如愿以偿。
这两句是上两句的说明,下四句的引子。
“偶然”二字含有极丰富的内容,和无限的感慨。
《杜甫诗三首》参考译文

《杜甫诗三首》参考译文
《杜甫诗三首》参考译文
望岳
五岳之首的泰山竟是何等气象?
从齐到鲁那是一望无尽的青苍。
天地给了它无限的神奇和秀美,
高耸的山峰割开了昏晓与阴阳。
山腰生出层层云气荡激着胸怀,
睁大了眼睛跟踪那归鸟的去向。
我应当努力去攀登高险的顶峰,
站在山巅把那些渺小群山眺望。
春望
国家已经破碎不堪,只有山河还在。
长安城里又是春天了,但是经过叛军的烧杀抢掠,早已满目荒凉,到处长着又深又密的草木。
虽然春花盛开,但看了不是使人愉快,而是让人流泪,觉得花好像也在流泪;虽然到处是春鸟和鸣,但心里由于和家人离别而忧伤,听了鸟鸣,不仅不高兴,还让人惊心。
战乱持续了很长时间了,家里已久无音讯,一封家信可以抵得上一万两黄金那么宝贵。
由于忧伤烦恼,头上的白发越来越稀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住了。
石壕吏
傍晚时分我投宿到石壕村,这天夜里听到有吏在捉人。
我住的这家老翁听到声,便爬墙逃走了,老妇这才慢慢地走出屋。
高中语文 2.5《杜甫诗三首》杜甫《登高》注释和赏析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3

杜甫《登高》注释和赏析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1、渚:水中的小洲。
2、回:回旋。
3、百年:犹言一生。
4、潦倒:犹言困顿,衰颓。
5、新停:这时杜甫正因病戒酒。
【简析】:这首诗是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时所作。
萧瑟的秋天,在诗人的笔下被写得有声有色,而引发出来的感慨更是动人心弦。
这不仅由于写了自然的秋,更由于诗人对人生之秋所描绘的强烈的感情色彩。
颔联状景逼真,是后人传诵的名句。
颈联两句,十四个字包含了多层含意,备述了人生的苦况,更令人寄予强烈的同情。
古人有农历九月九日登高的习俗,这首诗就是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的重阳节时诗人登高抒怀之作。
此时杜甫寓居长江畔的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患有严重的肺病,生活也很困顿。
全诗通过对凄清的秋景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年迈多病、感时伤世和寄寓异乡的悲苦。
诗篇前四句描写登高闻见之景。
首联连借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并以急、高、哀、清、白、飞等词修饰,指明了节序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风物具有鲜明的夔州地区特征。
这两句不仅是工对的联语,而且句中自对,如“天高”对“风急”,“沙白”对“渚清”。
句法严谨,语言锤炼,素来被视为佳句。
颔联前句写山,上承首句;后句写水,上承次句。
写山为远望,写水为俯瞰。
落木而说“萧萧”,并以“无边”修饰,如闻秋风萧瑟,如见败叶纷扬;长江而说“滚滚”,并用“不尽”一词领起,如闻滚滚涛声,如见湍湍水势。
两句诗,无论是描摹形态,还是形容气势,都极为生动传神。
从萧瑟的景物和深远的意境中,可以体察出诗人壮志难酬的感慨之情和悲凉心境。
诗篇后四句抒发登高所生之慨。
颈联上句写羁旅之愁。
“常作客”,表明诗人多年漂泊不定的处境;“万里”,说明夔州距离家乡非常遥远,是从距离上渲染愁苦之深;“悲秋”,又是从时令上烘托悲哀之重,“秋”字是在前两联写足秋意后,顺势带出,并应合着“登高”的节候。
杜甫诗三首翻译和赏析

杜甫诗三首翻译和赏析杜甫诗三首翻译和赏析杜甫诗三首这篇课文的具体翻译时怎样的呢?这三首诗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相关信息,仅供大家阅读参考!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译文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
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赏析:《望岳》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
诗人到了泰山脚下,但并未登山,故题作「望岳」。
诗篇描绘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诗人向往登上绝顶的壮志。
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极富哲理性。
诗篇气魄宏伟,笔力囊括,造语挺拔,充分显示了青年杜甫卓越的创作才华。
清人浦起龙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
取为压卷,屹然作镇。
」(《读杜心解》),却是中肯的评价。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望译文国都已经残破,只有山河尚存,京城春天满目凄凉,到处草木荒深。
感伤时看见花开就想流泪,怅恨别离时听到鸟鸣反而惊心。
战火长时不息一连持续几个月,一封家书就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白了的头发越搔越稀少,简直就梳不成发髻插不住簪。
《春望》赏析:《春望》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
忧国,伤时,念家,悲己,显示了诗人一贯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这正是该诗沉郁悲壮、动慨千古的内在原因。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
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一句历来有两种解释一般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
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必修3杜甫诗三首和翻译

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必修3杜甫诗三首和翻译导语:(杜甫)是唐代的大,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
下面由我为您整理出的必修3杜甫诗三首和翻译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春望唐代: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裂,只有山河照旧;春天来了,人烟稀有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连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索,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解释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破:陷落。
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旧存在。
城:长安城。
草木深:指人烟稀有。
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
溅泪:流泪。
恨别:怅恨离别。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
三月:正月、二月、三月。
抵:值,相当。
白头:这里指白头发。
搔:用手指轻轻的抓。
浑:简直。
欲:想,要,就要。
胜:受不住,不能。
簪:一种束发的首饰。
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
创作背景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
其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
7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德。
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排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
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二)(望岳)唐代: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 曾通: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雄伟的泰山,究竟如何宏伟?走出齐鲁,依旧可见那青青的峰顶。
奇妙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早晨和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杜甫《羌村三首》全诗翻译赏析

杜甫《羌村三首》全诗翻译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羌村》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三首五言诗。
这组诗是公元757 年(唐肃宗至德二载)杜甫在左拾遗任上因上书援救房琯而触怒唐肃宗,被放还鄜州羌村(在今陕西富县南)探家时所作。
三首诗内容各异,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展现了杜甫回家省亲时的生活片断,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唐代安史之乱中黎民苍生饥寒交迫、妻离子散、朝不保夕的悲苦境况。
这三首诗蝉联而下,构成了诗人的“还乡三部曲”,也构成了一幅“唐代乱离图”。
其一】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⑴。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⑵。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⑶。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⑷!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⑸。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⑹。
其二】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⑺。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⑼。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⑽。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11)。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12)。
其三】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13)。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圍。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15)。
莫辞酒味薄(16), 黍地无人耕。
兵戈既未息(17), 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18): 艰难愧深情(19)!歌罢仰天叹(20), 四座泪纵横。
注释:⑴峥嵘,山高峻貌这里形容云峰。
赤云西,即赤云之西,因为太阳在云的西边。
古人不知地转,以为太阳在走,故有“日脚”的说法。
这两句是未到时的远望。
⑵因有人来,故宿鸟惊喧。
杜甫是走回来的,所谓“白头拾遗徒步归”,他曾向一个官员借马,没借到。
“千里至”三字,辛酸中包含着喜悦。
⑶妻孥(n U妻子和儿女。
杜甫的妻子这时以前虽已接到杜甫的信,明知未死,但对于他的突然出现,仍不免惊疑,只是发愣,所以说“怪我在”。
下句说,惊魂既定,心情复常,方信是真,一时悲喜交集,不觉流下泪来。
这两句写得极深刻、生动,是一个绝妙的镜头。
⑷遂,是如愿以偿。
这两句是上两句的说明,下四句的引子。
杜甫《羌村三首》的翻译和赏析

杜甫《羌村三首》的翻译和赏析杜甫《羌村三首》的翻译和赏析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杜甫《羌村三首》的翻译和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杜甫《羌村三首》的翻译和赏析其一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①。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②。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③。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④。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嘘欷⑤。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⑥。
其二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⑦。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⑧。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⑨。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⑩。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11)。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13)。
其三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13)。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14)。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15)。
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16)。
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17)。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注释】①峥嵘:山高峻的样子,这里形容云峰。
赤云:即火烧云。
日脚:古人不知地球在转,以为太阳在走,故谓日有“脚”。
②归客:诗人自谓。
千里:极言其远,其实羌村距凤翔不足千里。
③妻孥:即妻子。
怪:惊讶。
在:活着。
④飘荡:颠沛流离。
遂:如愿。
⑤嘘欷(xu xi虚希):哽咽,抽泣。
⑥夜阑:夜深。
更:再。
秉烛:持烛,指掌灯。
梦寐:睡梦之中。
⑦晚岁:晚年,时杜甫四十六岁。
少欢趣:杜甫此次奉诏回家,实系肃宗对他有意疏远,故情怀不佳。
⑧却去:离去。
⑨忆昔:回忆往昔。
好(hao 浩):喜欢。
追凉:乘凉。
⑩萧萧:风声,草木摇落声。
抚事:思忖家国之事。
煎百虑:为许多忧虑所煎熬。
(11)赖知:幸知。
槽床:造酒的器具。
注:(有酒)流出。
(12)斟酌:筛酒。
迟暮:晚年生活。
(13)上树木:古时鸡栖于树上。
柴荆:柴门。
(14)问:慰劳。
高中语文专题05杜甫诗三首(第0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5 杜甫诗三首(第0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5 杜甫诗三首(第0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5 杜甫诗三首(第0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5 杜甫诗三首(课时1)1.作家作品杜甫(712—770),字_______,号_______,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唐玄宗开元中,南游吴越,北游齐赵,过着“裘马轻狂”的生活。
天宝五年(746),杜甫来到长安,但进取无门,困顿了10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
安史之乱起,他颠沛流离,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不久又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乾元二年(759),他弃官西行,度关陇,客秦州,寓同谷,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浣花溪畔。
曾在四川节度使严武幕中任职.大历三年(768),携家出峡,漂泊鄂、湘一带,后死于赴郴州途中。
贡献: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深远,他的诗被称为______。
主要诗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等。
有_______传世.2.写作背景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4月,剑南节度使严武病逝,杜甫在成都失去了依靠,结束了5年来漂泊流离的生活,也促使他决计买舟东下,“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把回家的梦想付诸现实。
第二年春天,杜甫携家来到夔州(今重庆奉节)暂居.在夔州居住的两年时间,杜甫开始了诗歌创作的又一个高峰,写下了四百多首诗,或追忆往昔似水年华,或感叹时事如棋局反复,或借古遣怀,或悲伤衰老。
高一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

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1秋兴八首·其一《秋兴八首》是唐大历元年(公元766年)秋杜甫在夔州时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因秋而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在非常寂寞抑郁的心境下创作了这组诗。
本诗是其中的第一首唐代: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译文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
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2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公元766年(唐代宗大历元年)作者从夔州出三峡,到江陵,先后游历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深表崇敬,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以抒情怀。
本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三首。
唐代: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夜月一作:月夜)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译文成千上万的山峦山谷连绵不断,如向荆门奔去一般,王昭君生长的山村还至今留存。
从紫台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最后只留荒郊上的一座孤坟对着黄昏。
糊涂的君王只依凭画图识别昭君的容颜,月夜里环佩叮当是昭君归魂。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3登高此诗作于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
这是他在五十六岁时写下的。
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
高二语文必修3知识点归纳:杜甫诗三首

高二语文必修3知识点归纳:杜甫诗三首【导语】以下是xx为大家推荐的有关高二语文必修3知识点归纳:杜甫诗三首,如果觉得很不错,欢送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一、找出以下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
画图省识春风面。
春风面,古义:形容王昭君的美貌;今义:得意的样子。
万里悲秋常作客。
万里,古义:远离故土;今义:遥远。
一去紫台连朔漠。
去,古义:离开;今义:到。
百年多病独登台。
百年,古义:年暮垂老;今义:很多年,一辈子,终生。
艰难苦恨繁霜鬓。
恨,古义:遗憾;今义:仇恨,痛恨。
二、找出以下句中的词的词类活用意义。
语千载琵琶作胡语。
话,言语,名词。
又闻此语重唧唧。
话,内容,名词。
琵琶声停欲语迟。
说话,动词。
语曰:唇亡齿寒。
古话,名词。
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告诉,动词。
独百年多病独登台。
单独,单独。
鳏寡孤独。
单身。
独亮自以为死灰有时而复燃者。
唯独。
哀风急天高猿啸哀。
悲哀,形容词。
君将哀而生之乎。
哀怜,哀叹,动词。
秦人不暇自哀。
哀伤,悲哀,动词。
谁为哀者。
悲伤,形容词。
向独留青冢向黄昏。
对着。
回车叱牛牵向北。
面向。
秋天漠漠向昏黑。
接近。
向吾不为斯役。
从前。
失向来之烟霞。
刚刚。
【同步练习题】1.杜甫是_________朝伟大的_________主义诗人,后人称他为_________,称他的诗为_________。
另外,由于他做过工部员外郎,所以人们又称他为_________。
2.《石壕吏》一词以“安史之乱〞为背景,以此为背景,杜甫还创作了现实主义诗篇“三别〞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包含《石壕吏》在内的“三吏〞。
阅读文章,答复以下问题。
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诗歌鉴赏】杜甫《羌村三首》原文赏析及翻译

【诗歌鉴赏】杜甫《羌村三首》原文赏析及翻译【诗歌鉴赏】杜甫《羌村三首》原文、赏析及翻译杜甫《羌村三首诗》的原文、欣赏与翻译《羌村三首》原文羌村三首歌之一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我妻子责备我在这里。
她必须擦干眼泪。
世界在混乱中徘徊,偶尔也幸存下来。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欷。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羌族三歌2》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回忆往事,我喜欢追逐凉爽,所以我绕着池边的树走。
北风很强,吹拂着万物。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羌村三歌》第三部分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四五个人问我长途旅行的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手,瘦吗?浑浊清澈。
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你父亲唱一首老歌。
这是艰难的,羞耻的和深情的。
唱完歌,我仰望天空叹了口气,四个座位上满是泪水。
《羌村三首》翻译笔记:、峥嵘,山高峻貌;这里形容云峰。
赤云西,即赤云之西,因为太阳在云的西边。
古人不知地转,以为太阳在走,故有“日脚”的说法。
这两句是未到时的远望。
2.因为有人来了,睡觉的鸟儿都很害怕,很吵。
杜甫走了回来。
他曾向一位官员借过一匹马,但他没有借。
“千里迢迢”这个词包含着痛苦中的喜悦。
3、妻孥(nú):妻子和儿女。
杜甫的妻子这时以前虽已接到杜甫的信,明知未死,但对于他的突然出现,仍不免惊疑,只是发愣,所以说“怪我在”。
下句说,惊魂既定,心情复常,方信是真,一时悲喜交集,不觉流下泪来。
这两句写得极深刻、生动,是一个绝妙的镜头。
4.因此,愿望实现了。
这两句话是对前两句的解释和对后四句的介绍。
“偶然”一词包含着丰富的“情感无限”。
如果杜甫被叛军困数月,他可能会死;如果你离开叛军去死,你可以死;救援室?,如果你冒犯了苏宗,你可能会死;就是这一次??,一路上,风霜病、小偷、老虎和豹子都可能死亡。
他现在还活着不是太意外了吗?为什么做妻子很奇怪。
杜甫诗三首译文

望岳五岳之首的泰山啊,你到底怎么样呢?那苍翠的山色横跨在齐鲁两地,无尽无了。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泰山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心胸摇荡,看归鸟入山,使人眼眶欲裂。
有朝一日,我终要登上泰山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余!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
答案1.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自己人生顶峰、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
2. 这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钟”、“割”用拟人手法,突出大自然的有情和泰山的“奇险”,流露出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春望【注释】春望:在春天远望。
破:破败、破碎。
感时:感叹时局,即想起国家残破不全的景象。
烽火:指古代边疆遇到敌情用来报警而升起的烟火。
在这里指战争。
抵:值。
搔:用手指轻抓。
浑欲:浑,简直。
欲,要。
不胜:受不住、不能。
【参考译文1】国家已经破碎不堪,只有山河还在。
长安城里又是春天了,但眼前满目荒凉,到处长着又深又密的草木。
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
战乱持续了很长时间了,家里已久无音信,一封家信可以抵得上万两黄金那么宝贵。
面对沦陷的山河,由于忧伤烦恼,头上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望岳》: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高大雄伟,流露出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春望》:表达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石壕史》:揭露了官吏的横暴,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钟”“割”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
请分析“钟”“割”字的好处。
钟:聚集,有拟人意味,写出了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突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割:分,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高中必背杜甫诗三首 原文及背景赏析

高中必背杜甫诗三首原文及背景赏析杜甫为后世留下了很多的经典诗词,在高中时期我们就学过了他的很多首诗,下面是高中必背的三首杜甫的诗,一起来看吧!1、《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2、《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咏怀古迹》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1、《秋兴八首(其一)》《秋兴八首》 (其一)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李唐王朝仍然面临着北方军阀重新割据的危险;另外,唐朝与吐蕃在剑南川西的战争也接连不断。
其时诗人客居四川夔州,在秋风萧瑟的傍晚,诗人目睹满地枫叶、遮天阴云,忧国思家之情涌上笔端,写成《秋兴八首》。
2、《登高》《登高》写于代宗大历二年 (767) 的重阳节,此时杜甫已 55岁,诗人怀才不遇,如今又沿江漂泊,年老多病,生计窘迫。
值其节日,诗人独登高台,举目临眺,百感交集。
于是,写就了这首被誉为“古今七言律诗第一”的旷世之作。
三年后,诗一条船上。
3、《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咏怀古迹》 (其三)和《秋兴八首》同作于大历元年的秋天。
夔州一带有很多古迹,有些历史人物的故事深入人心,千古流传。
杜甫深感其人其事,写了五首咏怀古迹的诗,每首各咏一人一事,分别为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
本文是第三首,吟咏的是王昭君。
杜甫吟咏古迹,追思历史人物,也抒发了自己一生漂泊、功业无成的感慨。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第2单元《杜甫诗三首》原文、译文及鉴赏

第5课《杜甫诗三首》原文、译文及赏析秋兴八首(其一)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zhēn】译文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译文千山万壑逶迤不断奔赴荆门;此地还遗留生长明妃的山村。
一别汉宫她嫁到北方的荒漠;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着黄昏。
凭看图汉元帝岂识美丽容颜?昭君佩带玉饰徒然月夜归魂。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杜甫诗三首赏析唐代宗永泰元年(765)4月,剑南节度使严武病逝,杜甫在成都失去了依靠,结束了五年来漂泊流离的生活,也促使他决计买舟东下,“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把回家的梦想付诸现实第二年春天,杜甫携家来到夔州(今重庆奉节)暂居。
在夔州居住的两年时间,杜甫创造了诗歌创作的又一个高峰,写下了四百多首诗,或追忆往昔似水年华,或感叹时事如棋局反复,或借古遣怀,或悲伤衰老。
[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杜甫诗三首翻译全文
![[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杜甫诗三首翻译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17ad7132804d2b160b4ec0f6.png)
[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杜甫诗三首翻译全文语文课文中的杜甫诗三首分别是那三首呢?应该怎么翻译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杜甫诗三首翻译全文,欢迎参考阅读!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泰山的面貌怎么样?绵延不绝的青色在齐鲁也看得见。
大自然在这里聚集了英灵之气,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与晚上。
层出不穷的云雾使人心胸荡漾,我睁大眼睛极力看见想要归巢的飞鸟。
应当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在上面俯视的话,众山都会显得矮小。
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
感叹时局,看到花开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
战火连绵,如今已是暮春三月,家书珍贵,足抵得上万两黄金。
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辞: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傍晚我投宿于石壕村,在夜里有官吏来捉人。
老翁翻墙逃走,老妇走出去应对。
官吏喊叫得是多么得愤怒,老妇啼哭得是多么得凄苦。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道:“我三个儿子都服役去参加围困邺城之战。
其中一个儿子托人捎了信回来,其中两个在最近的战争中才死了。
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的人永远逝去。
家中再也没有什么男人了,只有个吃奶小孙子。
因为有小孙子,所以儿媳妇没有离开这个家,但进进出出没有一套完整的衣服。
老妇我虽然身体衰弱,请允许我跟从您夜里走。
赶紧去河阳服役,现在还赶得上做早饭。
”深夜说话的声音已经消失了,好像听到低声哭泣抽咽。
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原文及译文

杜甫诗三首一、《望岳》体裁:五言古诗题材:抒情岱(dài)宗夫(fú)如何?齐鲁青未了(liǎo)。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ɡē)昏晓。
荡胸生曾(cénɡ)云,决眦(zì)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五岳之首的泰山啊,景象怎么样?那一脉苍莽的青色横亘在齐鲁无尽无了。
天地间的神奇峻秀啊,都在这一山凝结聚绕,那山北山南一边暗一边明,判若黄昏和晨晓。
看峰峦层云迭起,胸中一阵阵荡涤波涛,睁裂双眼目送那渐入山林的点点归鸟。
啊,将来我一定要登上的峰巅站得高高,俯首一览,啊!众山匍伏在山脚下是那么渺小。
二、《春望》体裁:五言律诗题材:咏怀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sāo)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译文】:故国沦亡,唯有山河依旧,春光寂寞,荒城中草木丛生。
感伤时局,见花难禁涕泪,怅恨别离,闻鸟鸣每每惊心。
愁看这漫天烽火,早有阳春三月,珍重那远方家信,漫道片纸万金。
愁绪缠绕,无言搔首,白发稀疏,几乎要插不上头簪。
三、《石壕吏》体裁:五言古诗题材:叙事诗暮投石壕村,有吏(lì)夜捉人。
老翁逾(yú)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yè)城戍(shù)。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yù)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yìnɡ)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我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在晚上来抓人。
老头越过墙逃跑,老妇出门去察看。
差役吼叫多么凶狠啊!老妇人啼哭多么痛苦!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邺城服役。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最近刚刚战死。
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我家里再也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孙子。
杜甫诗三首文言文翻译

一、《春望》原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国家破败,山河依旧;城中的春天,草木茂盛。
感叹时光流逝,泪水洒落花瓣;离别时,惊动了鸟儿,心中充满悲伤。
战火连绵三个月,家书如同万金;白发越来越少,梳理时几乎无法插簪。
赏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破败的悲痛和对亲人的思念。
首联描绘了国家破败的景象,次联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颈联描绘了战火连绵的惨状,尾联抒发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二、《月夜忆舍弟》原文: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边防的鼓声中断了人们的行走,边塞的秋天传来一声雁鸣。
露水从今夜开始变白,月亮还是故乡的明亮。
弟弟们都离散了,没有家可归,生死未卜。
寄出的书信久久未能送达,更不用说战争还未停止。
赏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首联描绘了边塞的荒凉景象,次联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颈联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担忧,尾联抒发了诗人对战争的憎恶。
三、《登高》原文: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无尽的树叶萧萧飘落,长江滚滚向前流淌。
万里悲秋,常年客居他乡,百年多病,独自登上高台。
艰难困苦,痛苦使白发增多,潦倒之余,新停的酒杯。
赏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苦难的感慨。
首联描绘了凄凉的景象,次联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叹;颈联抒发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尾联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厌倦。
以上三首诗均反映了杜甫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他作为“诗史”的巨大价值。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5课 杜甫诗三首

第5课杜甫诗三首我眼中的杜甫或许,他并没有诗仙李白的洒脱豪放,也没有陶渊明的悠然自得,他的眼神中似乎只有愁苦,心系祖国,他甚至“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谈起杜甫,我甚至不愿提起他“诗圣”的称号,在我眼中,他更是一位“心同百姓,思寄祖国”的爱国者。
忧国,是杜甫诗中的灵魂主干,他的所有诗作中,多数都透露出对祖国山河破碎的感叹和愁苦。
面对日益衰败的唐朝,面对支离破碎的大唐国土,他含泪提笔写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昨日祖国繁荣,而今日却破亡了,面对依旧的山河,试想,是否人人都像杜甫一般流下“感时泪”、怀着“恨别心”?杜甫就是这样一位爱国的诗人,他因“国破而忧,因国盛而乐”。
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他“初闻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喜欲狂”。
他快乐,因收复“河南”“河北”而快乐。
他的快乐,不仅仅是自己的,更是属于祖国的。
这种纯粹的快乐,只有真心爱国的人才配拥有。
生活亦是如此,不需要游遍山水,更不需要荣华利禄,杜甫快乐的根源,只是祖国的繁盛。
今日,又一次翻看杜甫句句沉郁顿挫的诗句,对他的敬仰油然而生。
敬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更敬仰他敢于揭露和批判黑暗、腐朽的无畏和正义。
若说千百年后诗作不一定会流传于世,但杜甫的精神永垂不朽。
而今,若人人居安思危于祖国,还恐祖国不盛乎?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诗歌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目的。
2.赏析品味作品触景感怀、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3.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领会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二、作者连线现实主义的诗圣——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一生写了1 400多首诗,博得后人广泛的称赞。
他的诗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而且充溢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崇高精神。
人们称杜甫的诗为“诗史”,是“千古绝唱”,称誉杜甫是“诗学宗师”“诗圣”,对于这些高度的称誉,杜甫是当之无愧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译文及评论整理秋兴八首其一(唐·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秋露使枫树枯萎零落,巫山和巫峡气象阴森。
写景。
《围炉诗话》:《秋兴》首篇之前四句,叙时与景之萧索也。
)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大江涌流,波浪连天;边塞风云,笼罩大地。
写景。
周甸曰:江涛在地而曰“兼天”,风云在天而曰“接地”,见汹涌阴晦,触目天地间,无不可感兴也。
《杜诗解》:奈何流滞巫山巫峡,而举目江间,但涌兼天之波浪;凝眸塞上,惟阴接地之风云。
真为可痛可悲,使人心尽气绝。
钱谦益:颔联悲壮。
《昭昧詹言》:三、四,沈雄壮阔。
)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菊花两度盛开,忆及昔日,潸然泪下;孤舟一旦靠岸[返乡无期],故园让我魂牵梦萦。
抒情。
主旨即“故园心”。
《围炉诗话》:泪落于“丛菊”,心系于“归舟”,不能安处夔州,必为无贤地主也。
蒋一葵曰:五、六不独“两开”、“一系”为佳,有感时溅泪,恨别惊心之况。
钱谦益:颈联凄紧。
《昭昧詹言》:五、六,哀痛。
)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处处都在催着做御寒之衣,傍晚急促的捣衣声响彻高峻的白帝城。
《围炉诗话》:结不过在秋景上说,觉得淋漓悲戚,惊心动魄,通篇笔情之妙也。
《杜诗镜铨》:言外寓客子无衣之感。
《诗法易简录》:末二句写出客子无家之感,紧顶“故园心”作结,而能不脱“秋”字,尤佳。
《昭昧詹言》:收,别出一层,凄紧萧瑟。
)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千万山谷通向荆门,这里有个村子养育了王昭君。
《唐诗快》:昔人评“群山万壑”句,颇似生长英雄,不似生长美人。
固哉斯言!美人岂劣于英雄耶?《诗法易简录》:起笔亦有千岩竞秀、万壑争辉之势。
)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一旦离开皇宫远涉北方沙漠,在黄昏中留下孤坟一座)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皇帝通过绘画认识她美丽的容貌,月夜里只有伊人的香魂归来。
徐常吉曰:“画图”句,言汉恩浅,不言不识,而言“省识”,婉词。
《杜诗解》:“省”作省事之省。
若作实字解,何能与“空归”对耶?《杜臆》:“月夜”
当作“夜月”,不但对“春风”,而与夜月俱来,意味迥别。
)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长久岁月中琵琶弹奏着胡音,显然在表达对昭君的感伤与不平。
《杜臆》:因昭君村而悲其人。
昭君有国色,而入宫见妒;公亦国士,而入朝见嫉:正相似也。
悲昭以自悲也。
《杜诗解》:咏明妃,为千古负材不偶者,十分痛惜。
朱瀚曰:起处,见钟灵毓秀而出佳人,有几许珍惜;结处,言托身绝域而作胡语,含许多悲愤。
《唐宋诗醇》:破空而来,文势如天骥下坂,明珠走盘。
咏明妃者,此首第一;欧阳修、王安石诗犹落第二乘。
《读杜心解》:结语“怨恨”二字,乃一诗之归宿处。
……中四,述事申哀,笔情缭绕。
“一去”,怨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