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国药科大学生药学重点整理

合集下载

生药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笔记(两篇)2024

生药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笔记(两篇)2024

引言概述:正文内容:一、中药材的鉴定与质量分析1.鉴别中药材的外观特征:形态、颜色、气味等。

2.鉴别中药材的组织结构:显微镜下的形态特征,如细胞结构、纤维、油脂等。

3.质量评价指标:含量测定、理化性质、微生物限度等。

4.质量评价方法:色谱法、光谱法、显微镜法等。

二、中药的提取与分离技术1.提取方法:水煎法、浸泡法、超声波法等。

2.分离方法:萃取法、蒸馏法、结晶法等。

3.提取分离常用设备:萃取器、蒸馏器、离心机等。

4.分离纯化技术:色谱法、电泳法、凝胶渗析法等。

三、中药的药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1.主要药效成分分类:生物碱、黄酮类、多糖类等。

2.药效成分的提取与分析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

3.药效成分的作用机制:抗菌、抗氧化、抗炎等。

4.作用机制的研究方法:细胞实验、动物实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四、中药质量控制的技术和方法1.中药的质量标准:质量评价指标、含量测定方法等。

2.质量控制的技术与方法:色谱法、质谱法、光谱法等。

3.清洁生产技术:微生物控制、灭菌方法等。

4.药材质量控制的现代技术:DNA分子标志物、药材指纹图谱等。

五、中药剂型与药物制剂1.中药剂型:汤剂、丸剂、散剂等。

2.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含量测定、溶出度测定等。

3.制剂常用技术与方法:湿法制粒、干法制粒、干燥技术等。

4.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研究:光解、氧化等影响因素。

总结:生药学作为药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对于药物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总结归纳了生药学的重点知识点,包括中药材的鉴别与质量分析,中药的提取与分离技术,中药的药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中药质量控制的技术和方法,以及中药剂型与药物制剂。

这些知识点对于读者深入了解和掌握生药学的核心内容具有指导意义。

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生药学领域,有助于提高药物研发与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引言概述在药学领域,生药学是一个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从天然草药中提取和制备药物的过程。

生药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药材的生长、采集、贮存、加工、提取、纯化等一系列过程。

生药学重点(浓缩版)

生药学重点(浓缩版)

浓缩版生药: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类、动物类和矿物类药材,统称为“生药”。

生药学:是研究生药的基源、鉴定、有效成分、生产、采制、品质评价及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科学。

中药:指中医用以治病的药物,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

有效成分:有显著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在临床上有一定应用价值的成分。

包括中药材、中药汤剂、中成药。

道地药材:指来源于特定产区的货真质优的生药,是中药材质量监控的一项独具特色的综合判别标准的体现。

生药的鉴定:是综合利用传统的和现代的检测手段,依据国家药典、有关政策法规及有关专著、资料等对生药进行真实性、纯度及品质优良度的评价,最终达到确保生药的真实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生药鉴定的方法一般包括:来源(基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DNA分子标记鉴定。

水分含量的测定方法:烘干法(不含或少含挥发性成分的生药)、甲苯法(含挥发性成分的生药)、减压干燥法(含挥发性成分的贵重生药)灰分测定:总灰分测定—指生药本身经过灰化后遗留的不挥发性的无机成分以及生药表面附着的不挥发性无机成分总和。

温度500~600℃。

酸不溶灰分测定—指总灰分中加10%盐酸处理,得到不溶于10%盐酸的灰分。

生药性状鉴定包括十个方面:(考十要素)形状:通过肉眼观察药材形状大小:一般药材的大小均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色泽:在描述时一般采用复合色,一般把质量好的色泽放在前面,二种色调组成描写的应以后一种色为主,如黄棕色,即以棕色为主。

表面特征:是药材性状特征的主要部分。

质地:质硬,质软;致密,疏松;质重,质轻;粉性,纤维性;角质性,颗粒性断面:药材折断时的现象—平坦、纤维性、颗粒性、胶丝、裂隙气:闻到的气味,香气,清香,辛浊等味:口尝,每种药材都有其独特的味感,如乌梅,黄连,黄柏,甘草,党参水试:用水浸泡药材,观察水的特征和药材本身的特征以及变化。

火试:有些药材火烧之后,能产生特殊的气味、颜色、烟雾、闪光和响声等现象。

生药学知识点doc(二)2024

生药学知识点doc(二)2024

生药学知识点doc(二)引言概述:生药学是研究植物药物的来源、性质、组成、制备和应用等方面的学科。

它涉及了植物药物的起源、生长环境、化学成分、药用部位、提取方法、质量控制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本文将从植物药物的形成与生长、药物成分的分类与分析、药物提取方法、质量控制以及植物药物的应用等五个大点进行阐述。

正文内容:一、植物药物的形成与生长1. 植物药物的定义及其来源2. 植物药物的生长环境要求3. 植物药物的生长周期和采收时间4. 植物药物生长受影响因素的分析5. 植物药物的保护与合理利用二、药物成分的分类与分析1. 药物成分的分离与鉴定方法2. 药物成分的分类及代表性植物药物3. 药物成分的生物活性与作用机制4. 药物成分的质量评价指标5. 药物成分的定量分析方法三、药物提取方法1. 药物提取原理及方法选择2. 水蒸气蒸馏提取法3. 乙醇提取法4.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5. 液液萃取法四、质量控制1. 药材质量评价指标及检测方法2. 药物成分的质量控制要点3. 共性方法的建立与优化4. 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5. 药物的安全性评价五、植物药物的应用1. 植物药物的剂型制备与调控2. 植物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3. 植物药物在中药配方中的应用4. 植物药物在保健品中的应用5. 植物药物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总结:生药学是研究植物药物的重要学科,它涉及了植物药物的来源、性质、组成、制备和应用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通过对植物药物的形成与生长、药物成分的分类与分析、药物提取方法、质量控制以及植物药物的应用的阐述可看出,生药学对于研究、开发和应用植物药物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也为人类的健康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对植物药物研究的深入,生药学将在医药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生药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笔记(二)2024

生药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笔记(二)2024

生药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笔记(二)引言概述:本文是关于生药学的重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笔记的第二部分。

通过对生药学的学习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为我们的学习和研究提供指导。

一、药用植物的分类与鉴定1.常见药用植物的分类特征-形态特征的分类:乔木、灌木、草本等-生殖器官的分类:子房位置、花序等-药用部位的分类:根、茎、叶、花等2.药用植物的鉴定方法-形态鉴定:观察外形、大小、颜色等特征-解剖鉴定:观察解剖结构-化学鉴定:利用化学试剂进行反应观察3.重要的药用植物分类与鉴定的基本原则-形态鉴定与解剖鉴定的相结合-化学鉴定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综合分析得出准确结论二、药物的制剂与贮藏1.常见药物的制剂形式-固体制剂:片剂、胶囊剂等-液体制剂:口服液、注射液等-半固体制剂:软膏、栓剂等2.药物的贮藏方法-温度:避光、避湿、避热-容器:选择合适的贮存容器-时效性:注意药物的有效期限3.药物贮藏中的注意事项-防止交叉感染-禁止药物混合存放-正确标注药物的名称和有效期限三、药物代谢与排泄1.药物代谢的基本原理-肝脏的代谢作用-酶的作用:药物代谢酶的种类和功能2.药物代谢的途径-氧化代谢:细胞色素P450酶的作用 -还原代谢:酸类药物的代谢途径-水解代谢:酯酶的作用3.药物排泄的途径-肾脏排泄: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分泌-肠道排泄:胆汁排泄和肠道吸收四、生物碱及其衍生物的生物合成1.生物碱的基本特征-碱性:容易溶解在水中-含有高碳氮环结构-多以植物为原料2.生物碱生物合成的关键酶-脱氧基酶:负责生物碱中氮脱氧的酶-还原酶:负责生物碱中氮还原的酶-甲基转移酶:负责生物碱中甲基化反应的酶3.生物碱类药物的应用领域-抗癌药物:如紫杉醇-心血管药物:如毛花苷C-神经系统药物:如阿托品五、中药质量控制1.中药质量控制的重要性-确保中药的疗效-保证中药的安全性2.中药质量控制的指标-化学成分的含量-微生物污染的检测-重金属含量的测定3.中药质量控制的方法-生产过程中的控制-检验方法的选择与标准总结:通过以上对生药学重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我们了解了药用植物的分类与鉴定方法,药物的制剂与贮藏,药物的代谢与排泄,生物碱及其衍生物的生物合成过程以及中药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和方法。

生药学重点最全

生药学重点最全

生药学重点最全生药学是药学中的重要分支, 研究植物药材的起源、性状、组成、药效以及提取、纯化和分析等相关内容。

下面将概述生药学的几个重点领域。

一、药用植物的分类和性状特征药用植物按其药材部位分类,分为全草、种子、茎叶、根和果实等。

药材的性状特征如形态、颜色、气味、味道、质地等是进行鉴定和鉴别的重要依据,能够帮助药师正确辨认和使用药材。

二、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药用植物中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如生物碱、挥发油、黄酮类、多糖、甾醇类等。

这些成分具有不同的药理活性和医药价值,对研究药材的功效和副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三、药用植物的炮制和制剂研究药用植物需要通过炮制和加工制剂才能形成实用的药物。

炮制工艺包括洗净、晒干、炙烤、蒸煮等,能改善药材的质地和稳定性。

制剂研究则是将药材制成丸剂、颗粒剂、浓缩液等形式,更方便携带和使用。

四、药用植物的提取和分离技术有效成分的提取和纯化是生药学研究的重要环节。

在提取过程中,可以使用溶剂、超声波和微波等技术来增加提取效率。

分离技术则包括色谱、电泳和质谱等,能够将复杂的混合物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

五、药用植物的药效评价和药理研究了解药材的药效和药理作用是合理应用药物的前提。

药效评价可以通过动物实验和体外实验来评估药物的生理和药理效应。

药物药理研究则是深入探究药物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机制。

六、药用植物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价在临床应用前,药用植物需要进行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价。

对药材的质量控制包括鉴别、纯度、含量测定等,以确保药材的规范化生产。

安全性评价则关注药物的毒性和不良反应,以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七、药用植物的合理应用和开发生药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应用和开发药物,以满足人们的临床需求。

药用植物的合理应用包括剂量、给药途径和配伍等方面的考虑。

开发新药物则需要结合现代科技手段,通过分子改造和药理学研究来提高药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总结:生药学涉及众多领域,包括药用植物的分类、性状特征、有效成分、炮制和制剂研究、提取和分离技术、药效评价和药理研究、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价,以及合理应用和开发等。

生药学重点知识归纳

生药学重点知识归纳

引言概述:生药学是研究药用植物发展、资源、利用、生物学性状及药用价值的科学,是中药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生药学中,有一些重点知识点是我们必须要了解和掌握的,本文就对生药学的重点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生药学的相关知识。

正文内容:一、植物的资源利用1.植物的药材部位划分分类原则:药材部位按功能分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树皮等。

药材部位的药用价值:不同部位有不同的药理作用和化学成分,药用部位的选择需要结合药材的特点和用途。

2.植物资源的采集和加工采集原则:选择品质良好、适当生长期的植物进行采集;采集时要注意保护生境,避免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

加工方法:包括晒干、炒制、蒸制、煮沸、浸泡等,不同的加工方法有助于提取药材的有效成分。

二、药用植物的生物学性状1.植物的形态学特征外部形态:包括植物的高度、枝条形状、叶片特征等。

内部结构:包括植物的根、茎、叶、花等器官的结构特征,对于鉴别和选用药材具有重要意义。

2.植物的生长环境要求光照要求:不同的药用植物对光照的要求不同,有些植物需要充足的阳光照射,而有些植物则喜欢半阴湿的环境。

温度要求:药用植物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同,有些植物耐寒,有些则耐热。

水分要求:不同的药用植物对水分的需求也有所不同,有些喜欢湿润的环境,有些则适应于干燥的环境。

3.植物的繁殖方式有性繁殖:包括花粉传播、授粉和种子发芽等。

无性繁殖:包括茎叶切割、块茎增殖和植物器官再生等。

三、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1.主要化学成分分类生物碱:包括单萜生物碱、二萜生物碱、生物碱混合物等。

鞣质:包括单宁鞣质、黄酮鞣质等。

挥发油:包括芳香族化合物和萜烯类化合物等。

2.化学成分与药用活性的关系化学成分的作用:不同的化学成分在药用活性上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如镇痛、抗炎、抗菌等。

化学成分的提取和分离方法:包括溶剂提取、萃取、色谱技术等。

四、药用植物的药理作用1.药用植物的主要药理作用类型镇痛作用:如罂粟壳、夏天麻等。

生药学知识点(二)2024

生药学知识点(二)2024

生药学知识点(二)引言概述:生药学知识点(二)是对于药物的生产和利用中的一些关键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概述,旨在帮助读者了解药物的生产过程及其应用。

本文将从药物鉴定、药物纯化、药物分析、药物质量控制和药物文献检索等五个方面,详细介绍相关的知识点。

一、药物鉴定1.药物鉴定的概念和意义2.药物鉴定的基本原理3.药物鉴定的方法和步骤4.药物鉴定中常用的检测技术5.药物鉴定的应用和局限性二、药物纯化1.药物纯化的定义和目的2.药物纯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药物纯化中的色谱技术4.药物纯化中的结晶技术5.药物纯化的优化及其影响因素三、药物分析1.药物分析的概念和重要性2.药物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常用的药物分析技术和仪器4.药物分析中的质量控制与标准化5.药物分析在药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中的作用四、药物质量控制1.药物质量控制的意义和目标2.药物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和要求3.药物质量控制中的常用方法和技术4.药物质量控制中的合规性和合理性5.药物质量控制的监测和评估方法五、药物文献检索1.药物文献检索的意义和作用2.药物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和步骤3.常用的药物文献检索工具和数据库4.文献检索中的关键词和检索策略5.药物文献检索的注意事项和技巧总结:生药学知识点(二)对药物的生产和利用过程中的关键知识点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概述。

通过了解药物鉴定、药物纯化、药物分析、药物质量控制和药物文献检索等方面的知识,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和应用相关的知识,提升药物生产和利用的效果和质量。

同时,本文还对每个大点下的小点进行了详细介绍,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和技术。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生药学知识点总结(二)2024

生药学知识点总结(二)2024

生药学知识点总结(二)引言概述:在生药学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掌握。

本文将从植物药物的分类、药材的采集与储存、药材的品质评价、药材的加工与提取、及药材贮存与安全使用等五个大点展开讨论,帮助读者全面了解生药学的相关知识点。

正文:一、植物药物的分类1. 中药与西药的区别2. 中草药的分类方法3. 植物药物的功效分类4. 植物药物的来源与开发途径5. 植物药物的应用范围与剂型选择二、药材的采集与储存1. 药材采集的时期与方法2. 药材采集的地点选择3. 药材的保存与储存条件4. 药材的鉴别与质量评估5. 药材的储存与消毒方法三、药材的品质评价1. 药材外观与气味评价2. 废杂质含量与水分评价3. 药材的化学成分分析4. 药材的活性成分与相关生物活性评价5. 药材品质评价的质量标准与指标四、药材的加工与提取1. 药材的晒干与干燥方法2. 药材的粉碎与研磨方式3. 药材的浸泡与汤剂制备4. 药材的浓缩与提取工艺5. 药材的制剂加工与制备五、药材贮存与安全使用1. 药材储存的环境要求与工艺控制2. 药材贮存过程中的防潮与防虫措施3. 药材中毒与质量安全的风险控制4. 药材的毒理与药物相互作用5. 药材的贮存时间与合理使用的关系总结:生药学知识点总结(二)中详细介绍了植物药物的分类、药材的采集与储存、药材的品质评价、药材的加工与提取、以及药材贮存与安全使用等重要内容。

通过深入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生药学的相关概念和技术,提高药材的质量与安全性,为中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力支撑。

生药学重点知识归纳

生药学重点知识归纳

生药学重点知识归纳
生药学是一门研究药物原料的来源、有效成分及其获取、贮藏、加工、鉴定和药理作用的学科。

以下是生药学的重点知识归纳:
1. 药用植物:了解常见的药用植物及其药理活性成分,如中药材、草药等。

2. 药用动物:了解常见的药用动物及其药用部位,如动物胚胎、动物脏器等。

3. 药用矿物:了解常见的药用矿物及其药理活性成分,如矿石、矿泉水等。

4. 药用菌藻:了解常见的药用菌藻及其药理活性成分,如灵芝、草菌、螺旋藻等。

5. 药物提取与制备:掌握药物的提取方法,如水提法、酒提法、酸碱提取等,并了解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如干燥、粉碎、复配等。

6. 贮藏与保存:了解不同类型药材的贮藏和保存方法,如冷藏、避光、密封等,以确保其有效成分的保存。

7. 鉴定与检测:学会对原料药材进行鉴别、纯度和质量检测,如显微镜鉴定、化学分析、生物活性评价等。

8. 药理学:理解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如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副作用等。

9. 新药开发:了解新药开发的流程和方法,如药物筛选、药效学研究、临床试验等。

10. 中药学与中药制剂:了解中药的组成、功效、配伍规律和制剂方法,如煎剂、散剂、丸剂等。

这些是生药学的重点知识,掌握了这些知识,对于研究和应用药物原料、药物制剂以及药物开发都具有重要意义。

2中国药科大学生药学重点整理

2中国药科大学生药学重点整理

生药(crude drug):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具有预防、医疗和保健作用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天然来源的药材,统称为“生药”。

生药学(pharmacognosy):是研究生药的质量和变化规律,探讨其资源和可持续利用的一门学科。

中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TCMs):指中医用以治病的药物,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

草药(herbal medicines):一般指局部地区民间草医用以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其中也有本草书上记载的药物。

中草药(Chinese herbal medicines):中药和草药的统称。

道地药材:指来源于特定产区的货真质优的生药,是中药材质量监控的一项独具特色的综合判别标准的体现。

生药学的主要任务:(一)研究生药质量及其变化规律1.研究生药质量评价方法包括真实性、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方法。

2.研究生药质量变化的规律及其调控(二)研究生药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药物著作:《神农本草经》现知我国最早的药物著作,分上、中、下三品《神农本草经集注》提出火试、对光照视鉴别药材的方法《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我国及世界上第一部药典;首次出现了图文鉴定的方法《诊类本草》现存的最早、最完整的本草,保存了许多失散的本草书籍的内容《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著;我国十六世纪以前医药成就大总结,是我国本草史上最伟大的著作;按药物自然属性作为分类基础,为自然分类的先驱《本草纲目拾遗》清代,赵学敏;《伤寒论》张仲景《寿命吠陀经》人类最早记载植物治疗作用的文字资料印度古埃及《爱柏氏纸草纪事》生药的分类和记载大纲生药的分类法:1.按用药部位分类法分为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和海洋药。

2.按化学成分分类法按有效成分或主成分分,如含生物碱类生药、含挥发油类生药、含苷类生药。

3.按自然系统分类法按界、门、纲、目、科、属和种分类排列。

(教材为此分类法)4.按药理作用或中药功效分类法按功效或药理作用分。

中国药科大学生药学复习重点

中国药科大学生药学复习重点

中国药科大学生药学复习重点生药(crude drug):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具有预防、医疗和保健作用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天然来源的药材,统称为“生药”。

生药学(pharmacognosy):是研究生药的质量和变化规律,探讨其资源和可持续利用的一门学科。

中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TCMs):指中医用以治病的药物,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

草药(herbal medicines):一般指局部地区民间草医用以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其中也有本草书上记载的药物。

中草药(Chinese herbal medicines):中药和草药的统称。

道地药材:指来源于特定产区的货真质优的生药,是中药材质量监控的一项独具特色的综合判别标准的体现。

生药学的主要任务:(一)研究生药质量及其变化规律1.研究生药质量评价方法包括真实性、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方法。

2.研究生药质量变化的规律及其调控(二)研究生药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药物著作:《神农本草经》现知我国最早的药物著作,分上、中、下三品《神农本草经集注》提出火试、对光照视鉴别药材的方法《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我国及世界上第一部药典;首次出现了图文鉴定的方法《诊类本草》现存的最早、最完整的本草,保存了许多失散的本草书籍的内容《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著;我国十六世纪以前医药成就大总结,是我国本草史上最伟大的著作;按药物自然属性作为分类基础,为自然分类的先驱《本草纲目拾遗》清代,赵学敏;《伤寒论》张仲景《寿命吠陀经》人类最早记载植物治疗作用的文字资料印度古埃及《爱柏氏纸草纪事》生药的分类和记载大纲生药的分类法:1.按用药部位分类法分为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和海洋药。

2.按化学成分分类法按有效成分或主成分分,如含生物碱类生药、含挥发油类生药、含苷类生药。

3.按自然系统分类法按界、门、纲、目、科、属和种分类排列。

生药学重点知识归纳(一)2024

生药学重点知识归纳(一)2024

生药学重点知识归纳(一)引言概述:生药学是药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研究的是天然药物的来源、性质、成分以及其制备和应用。

本文将对生药学的一些重点知识进行归纳,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门学科。

正文内容:一、天然药物的分类1. 植物药物a. 以植物组织作为药材的种类b. 常见植物药物的来源和应用c. 植物药物的提取和纯化方法2. 动物药物a. 常见动物药材的种类和来源b. 动物药材的有效成分及其特点c. 动物药物的提取和制备技术3. 矿物药物a. 常见矿物药物的种类和来源b. 矿物药物的成分和特点c. 矿物药物的提取和制剂制备方法4. 微生物药物a. 常见微生物药物的种类和来源b. 微生物药物的提取和发酵制备技术c. 微生物药物的应用和质量控制5. 群体药物a. 群体药物的定义和特点b. 群体药物的提取和制剂制备方法c. 群体药物的应用和质量控制二、药材鉴别和质量评价1. 药材鉴别的基本原则和方法a. 形态学鉴别b. 解剖学鉴别c. 理化性质鉴别2. 药材质量评价a. 含量测定方法b. 酸价和过氧化值测定方法c. 杂质检查与控制3. 药材的保存与贮藏a. 适宜的贮藏条件b. 防止虫蛀、霉变和品质降低的措施c. 药材贮藏后的质量评价方法4. 药材的加工和制剂制备a. 药材加工的目的和方法b. 药材制剂的分类c. 药材制剂制备的一般步骤和要求5. 药材的质量控制a. 药材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和原则b. 药材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指标c. 药材质量控制的质量标准与检查三、药用植物的活性成分1. 主要活性成分的分类和特点a. 生物碱类b. 酚酸类c. 黄酮类2. 活性成分的提取和分离技术a. 溶剂浸提法b. 萃取分离法c. 层析法和色谱法3. 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和应用a. 生物碱类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b. 酚酸类的药理活性和临床应用c. 黄酮类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4. 活性成分的质量控制a. 活性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b. 活性成分的纯度和稳定性评价方法c. 活性成分质量控制的标准和要求5. 活性成分的药代动力学和药物相互作用a. 药代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参数b. 活性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特点c. 活性成分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四、药物的毒性与安全性评价1. 药物毒性的分类和机制a. 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b. 药物毒性的主要机制2. 药物毒性评价的方法与指标a. 动物毒性试验方法b. 细胞毒性评价方法c. 人体毒性评价方法3. 药物安全性评价与质量标准a. 药物安全性评价的指标和要求b. 药物安全性评价的方法和流程c. 药物安全性评价的质量标准与监控4. 药物副作用的预防和处理方法a. 副作用的分类和特点b. 预防副作用的方法与措施c. 处理副作用的原则和方法5. 药物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性和意义a. 保证药物的合理使用与安全性b. 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与风险c. 提高药物的疗效与临床应用五、天然药物的药效评价与临床应用1. 药效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a. 天然药物的药效评价研究内容b. 药效评价的动物实验和人体试验c. 药效评价的参数和指标2. 天然药物的临床应用和疗效评价a. 常见天然药物的临床应用范围b. 天然药物的疗效评价方法c. 天然药物在特定病症中的应用3. 天然药物的合理使用与风险评估a. 合理使用天然药物的原则与方法b. 天然药物的潜在风险与安全性评估c. 天然药物的临床用药指导与建议4. 天然药物的市场开发与质量控制a. 天然药物的市场前景和利润预测b. 天然药物的质量控制与标准制定c. 天然药物的市场监管与安全保障5. 天然药物的潜力与发展趋势a. 天然药物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b. 天然药物的新型应用与产业化趋势c. 天然药物的未来发展挑战和机遇总结:本文从天然药物的分类、药材鉴别与质量评价、药用植物的活性成分、药物的毒性与安全性评价,以及天然药物的药效评价与临床应用等五个大点阐述了生药学的重点知识。

生药学重点知识归纳(二)2024

生药学重点知识归纳(二)2024

生药学重点知识归纳(二)引言概述:生药学是药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植物、动物等天然物质的药用价值和应用方法。

本文将对生药学的重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本文主要包含五个大点,分别是植物药的种类、植物药成分的提取、质量控制、药效评价及应用前景。

正文内容:一、植物药的种类1. 单一药物:指由一种植物制备而成的药物。

2. 复方药物: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植物组合而成的药物。

3. 植物药材:指用于制备植物药的植物的干燥部分。

4. 植物药提取物:指将植物药材加工后所得的提取物。

5. 植物药精华液:指将植物药提取物进一步加工而得到的精华液。

二、植物药成分的提取1. 溶剂提取法:利用适当的溶剂将植物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

2. 浸泡提取法:将植物药材浸泡在适当的溶剂中,使溶剂中的有效成分渗透到溶剂中。

3. 超临界流体提取法:利用超临界流体对植物药材进行提取,提取效果较好。

4. 温和湿润法:将植物药材在温和的条件下与适当的溶剂反复浸泡和蒸馏,使有效成分提取出来。

5. 酶解提取法:使用酶解剂对植物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进行酶解,提高提取效率。

三、质量控制1. 外观质量检查:通过目视、触摸等方法检查植物药材的外观质量,如颜色、形状、气味等。

2. 理化性质检查:检测植物药材的理化性质,如水分含量、灰分含量、溶解度等。

3. 微生物检查:检测植物药材中是否存在细菌、真菌、霉菌等微生物。

4. 农药残留检查:检测植物药材中是否存在农药残留。

5. 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测定植物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以保证药物的疗效。

四、药效评价1. 体内药效评价:通过动物实验等方法评价植物药的药效,包括药物的毒性、抗菌活性等指标。

2. 体外药效评价:通过体外实验等方法评价植物药的药效,如抗氧化活性、抑菌活性等指标。

3. 临床试验:通过临床试验评价植物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4. 毒性评价:评价植物药的毒性及其安全性。

5. 药理学评价:评价植物药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

中国药科大学生药学复习重点

中国药科大学生药学复习重点

生药(crudedrug):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具有预防、医疗和保健作用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天然来源的药材,统称为“生药”。

生药学(pharmacognosy):是研究生药的质量和变化规律,探讨其资源和可持续利用的一门学科。

中药(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TCMs):指中医用以治病的药物,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

草药(herbalmedicines):一般指局部地区民间草医用以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其中也有本草书上记载的药物。

中草药(Chineseherbalmedicines):中药和草药的统称。

道地药材:指来源于特定产区的货真质优的生药,是中药材质量监控的一项独具特色的综合判别标准的体现。

生药学的主要任务:(一)研究生药质量及其变化规律1.研究生药质量评价方法包括真实性、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方法。

2.研究生药质量变化的规律及其调控(二)研究生药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药物着作:《神农本草经》现知我国最早的药物着作,分上、中、下三品《神农本草经集注》提出火试、对光照视鉴别药材的方法《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我国及世界上第一部药典;首次出现了图文鉴定的方法《诊类本草》现存的最早、最完整的本草,保存了许多失散的本草书籍的内容《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着;我国十六世纪以前医药成就大总结,是我国本草史上最伟大的着作;按药物自然属性作为分类基础,为自然分类的先驱《本草纲目拾遗》清代,赵学敏;《伤寒论》张仲景《寿命吠陀经》人类最早记载植物治疗作用的文字资料印度古埃及《爱柏氏纸草纪事》生药的分类和记载大纲1.按用药部位分类法分为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和海洋药。

2.按化学成分分类法按有效成分或主成分分,如含生物碱类生药、含挥发油类生药、含苷类生药。

3.按自然系统分类法按界、门、纲、目、科、属和种分类排列。

(教材为此分类法)4.按药理作用或中药功效分类法按功效或药理作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药():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具有预防、医疗和保健作用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天然来源的药材,统称为“生药”。

生药学():是研究生药的质量和变化规律,探讨其资源和可持续利用的一门学科。

中药(,):指中医用以治病的药物,是根据中医学的
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

草药():一般指局部地区民间草医用以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其中也有本草书上记载的药物。

中草药():中药和草药的统称。

道地药材:指来源于特定产区的货真质优的生药,是中药材质量监控的一项独具特色的综合判别标准的体现。

生药学的主要任务:
(一)研究生药质量及其变化规律
.研究生药质量评价方法包括真实性、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方法。

.研究生药质量变化的规律及其调控
(二)研究生药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
药物著作:
《神农本草经》现知我国最早的药物著作,分上、中、下三品
《神农本草经集注》提出火试、对光照视鉴别药材的方法
《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我国及世界上第一部药典;首次出现了图文鉴定的方法《诊类本草》现存的最早、最完整的本草,保存了许多失散的本草书籍的内容
《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著;我国十六世纪以前医药成就大总结,是我国本草史上最伟大的著作;按药物自然属性作为分类基础,为自然分类的先驱
《本草纲目拾遗》清代,赵学敏;
《伤寒论》张仲景
《寿命吠陀经》人类最早记载植物治疗作用的文字资料印度
古埃及《爱柏氏纸草纪事》
生药的分类和记载大纲
生药的分类法:
.按用药部位分类法分为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和海洋药。

.按化学成分分类法按有效成分或主成分分,如含生物碱类生药、含挥发油类生药、含苷类生药。

.按自然系统分类法按界、门、纲、目、科、属和种分类排列。

(教材为此分类法)
.按药理作用或中药功效分类法按功效或药理作用分。

.其他
.《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药志》、《中药辞海》等著作均按生药中文名的笔画顺序,以字典形式编排。

.《神农本草经》按药物毒性和用药目的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

.《本草经集注》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及有名无实七类。

.《本草纲目》部,类。

生药的记载大纲:包括名称、来源(或基原)、植(动)物形态、采制、产地、现状、性状、显微特征、化学成分、理化鉴别、检查、含量测定、药理作用、功效、附注。

生药的拉丁名:
.意义:是国际上通用的名称。

使用统一的、规范的拉丁名便于生药的对外贸易和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分类:植物名:不含药用部位,斜体药材名:含药用部位
(药用部位名:根、根茎、茎、树皮、叶、花、果实、全草、树脂、鳞茎、花柱、分泌物)
.取名的几种形式:
. 原动植物的属名药用部位
. 原动植物的种加词药用部位
. 兼用原动植物的属名和种加词药用部位
. 直接用原动植物的属名或种加词
. 矿物类生药:原矿物拉丁名
同名异物:一种中药名称下,有多种不同来源的植物做相同的药物使用。

同物异名:同一种药材在不同的地区称呼不同的名字做不同的生药使用
生药的真实性鉴定
生药鉴定:依据所规定的生药标准,对商品生药或检品进行真实性与品质优良度的鉴定。

生药鉴定的标准-《中国药典》、局颁标准及直辖市、自治区和省级中药材标准。

生药的真实性鉴定即基愿鉴定
生药的鉴定包括两个方面:
生药的真实性鉴定与生药的品质鉴定。

生药品质鉴定又包括:()纯度:杂质含量;()优良度:水分、浸出物、有效成分含量等。

生药真实性鉴定的方法主要有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和分子标记鉴定。

生药的性状鉴定:通过我们的感官,对生药进行包括形状、大小、色泽、表面、质地、气、味等特征进行鉴定的方法。

鉴定内容涉及形态、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折断面、气、味、水试和火试。

、性状鉴定
运用人体的感官看、摸、闻、尝及水试、火试等直观的方法,对生药的形状、大小、色泽、表面特征、质地、折断现象、断面特征以及气、味等性状的鉴定,又称传统经验鉴别。

()形状:干燥生药的形状特征,与药用部位有关。

根类生药有圆柱形、圆锥形、纺锤形等;根茎类生药中块茎常呈长圆形或不规则形,球茎和鳞茎常呈球形、类球形或扁球形;皮类生药有卷筒状、板片状等;种子类生药有圆球形、扁球形等。

()大小:药材的长短、粗细(直径)和厚薄,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色泽:药材的色泽,包括表面和断面的色泽,一般应在日光灯下观察。

()表面:药材的表面所能看到的特征,如光滑、粗糙、皱纹、皮孔或毛茸及其它附属物等。

皮类生药的表面特征包括外表面和内表面,叶类生药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

()质地:折试药材所感知的特征,一般用软硬、坚韧、疏松、致密、粘性或粉性、轻重、油润、绵性、角质、柴性等术语形容。

如生药富含淀粉,折断时有粉尘散落,谓之“粉性”;质地柔软,含油而润泽,谓之“油润”;质地坚硬,断面半透明状或有光泽,谓之“角质”。

()断面:折断面观察。

而横切(削)面观察,应注意皮部与木部的比例、维管束的排列方式、射线的分布、油点的多少等。

如黄芪“菊花心”,茅苍术“朱砂点”,大黄“星点”,何首乌“云锦纹”。

()气:特殊的香气或臭气。

()味:口尝的实际滋味。

如黄连味越苦越好;甘草味越甜越好。

()水试:利用生药在水中或遇水发生沉浮、溶解、颜色变化、透明度、膨胀性、旋转性、粘性、酸碱性等特殊变化进行生药鉴定。

()火试:有些生药用火烧之或煅之,能产生特殊的气味、颜色、烟雾、闪光或响声等特殊现象。

显微鉴定的内容包括:组织鉴定、粉末鉴定、和显微化学反应。

显微鉴定是利用显微镜来观察药材的组织构造、细胞形状以及后含物的特征,用以鉴别药材的真伪和纯度,有时亦可鉴别品质。

常在药材外形不易鉴定、药材破碎或呈粉末状以及一些含有植物组织的中成药的鉴别中使用。

显微化学鉴定
. 细胞壁性质鉴定、
木质化:加间苯三酚及浓盐酸显红色或紫红色。

木栓化或角质化:加苏丹,呈橘红色至红色。

纤维素:加试液显蓝色或紫色。

硅质化:加无变化。

. 细胞内含物性质鉴定
淀粉粒:遇碘显蓝色或蓝紫色;甘油醋酸或蒸馏水装片,利用偏振光显微镜观察糊化
淀粉粒的偏光现象(呈黑十字)。

糊粉粒:甘油装片,碘试液显棕色或黄棕色,硝酸汞试液显砖红色。

菊糖:加的α萘酚的乙醇溶液,再加硫酸,显紫红色并很快溶解。

草酸钙结晶:装片中加入硫酸溶液逐渐溶解,并析出针状结晶。

碳酸钙:加入稀盐酸可溶解,同时放出气泡。

硅质:加不溶解。

粘液:加钌红试液显红色。

脂肪油、挥发油或树脂:加苏丹呈橘红色、红色或紫红色;加乙醇,脂肪油不溶解、挥发油则溶解。

. 细胞内化学成分鉴定
理化鉴定有:物理常数法、化学反应法、光谱法和色谱法。

对生药及其制剂中所含主要化学成分或有效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来鉴定生药品质优良度的一种方法。

该种方法一般应用于含不同化学成分生药的鉴定,及生药同名异物的鉴定。

定性分析确定生药的真实性;定量分析确定生药的品质优良度。

常用鉴定方法有:物理常数法、化学反应法、光谱法和色谱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