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陶渊明有感
读陶渊明心得(精品5篇)
读陶渊明心得(精品5篇)读陶渊明心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读陶渊明心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读陶渊明心得(精品5篇)】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读陶渊明心得篇1陶渊明,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是我国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隐逸诗人。
他以自然为本,倡导“自然之道”,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主张返璞归真,追求自由、独立和尊严。
陶渊明的诗歌充满着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他的文学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正值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
他曾经出仕,但很快就感到厌恶,并且通过对当时的政治现象和官僚腐败的深刻揭露和批判,表现出强烈的批判精神和隐逸思想。
他的诗歌具有简洁自然、朴实清新的特点,通过拟人化、象征等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生命和感情,从而使诗歌充满生动的意象和深邃的意境。
通过阅读陶渊明的作品,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他追求自由、独立和尊严,呼吁人们回归自然、回归本真,追求一种简朴、自然、自由的生活方式。
这些思想对于后世文学、哲学和文化艺术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陶渊明在文学上取得的成就,使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他的诗歌以自然为本,倡导“自然之道”,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和哲理,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宝贵财富,也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陶渊明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和隐逸诗人,他的作品充满了对自然和社会的热爱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通过阅读他的作品,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他对自由、独立和尊严的追求,也领略到了他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我相信,陶渊明的作品将会在未来的岁月里,继续影响和启迪着人们的思想和灵魂。
读陶渊明心得篇2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陶渊明读后感
陶渊明读后感
《陶渊明读后感》。
读了陶渊明的诗文,我感到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那清新的山水之间。
他的诗文深刻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以及他对人生的感悟和追求。
在他的作品中,我感受到了一种淳朴、自然、纯粹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让我深受启发。
陶渊明的诗文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他在《归去来兮辞》中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句诗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他喜欢在山水之间游玩,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宁静和美好。
在他的诗文中,我看到了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这种情感让我深受感动。
除了对大自然的热爱,陶渊明的诗文中还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他在《饮酒》中写道,“结发为君妻,愿与伊偕老。
”这句诗表达了他对真挚友情和美好爱情的向往。
他希望能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生活,相互扶持,共同面对人生的起起落落。
在他的诗文中,我看到了一种对真挚情感和美好生活的追求,这种追求让我
深受感动。
读了陶渊明的诗文,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的生活态度和情感表达。
他的诗文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这种态度
让我深受启发。
我也希望能像陶渊明一样,热爱大自然,珍惜友情,追求真挚情感,过上简单而美好的生活。
我相信,在陶渊明的诗文中,我能够找到自己的生活信仰和追求,让自己的生活充满阳光和
希望。
陶渊明授学读后感
陶渊明授学读后感读了有关陶渊明授学的一些记载,我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目睹了那一幕幕生动有趣的场景,心里生出了许多感慨。
陶渊明,这位东晋时期的大诗人、文学家,在我心中一直是个超凡脱俗的存在。
想象一下,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一群学生围坐在他的身边,满脸期待地等着他传授知识。
陶渊明呢,没有那种正襟危坐、严肃刻板的模样,反而是一副悠然自得、随性而为的姿态。
他的授学方式,可不是照本宣科,而是像和朋友聊天一样,轻松又自在。
他会指着门前的那片菊花,跟学生们说:“瞧瞧这菊,在秋风中依然开得这般灿烂,这就是生命的坚韧啊。
” 然后看着学生们若有所思的样子,微微一笑,继续说道:“做文章也是如此,要有自己的风骨,不能随波逐流。
”记得有一次,陶渊明带着学生们去郊外踏青。
一路上,鸟儿欢唱,溪水潺潺。
学生们兴奋地这儿看看,那儿摸摸,陶渊明也不阻拦,只是笑着跟在后面。
走到一片稻田边,看到农民们辛勤劳作的身影,陶渊明停下脚步,对学生们说:“你们看,这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我们读书做学问,也得像农民种地一样,脚踏实地,勤勤恳恳。
” 有个学生调皮地问:“先生,那我们是不是也要像农民一样,天天晒太阳,流汗水呀?” 陶渊明哈哈大笑,说:“傻孩子,我说的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
做学问要能吃苦,能坚持,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还有一回,一个学生写了一篇文章拿给陶渊明看,满心期待能得到夸赞。
可陶渊明看了之后,微微皱起眉头,说:“你的文章,辞藻华丽,看似精彩,实则空洞无物。
就像这树上的花,开得虽艳,却没有果实。
” 学生听了,脸一下子红了。
陶渊明又耐心地说:“写文章,要有真情实感,要能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感受。
不要为了追求华丽而失去了本真。
” 说着,他拿起笔,在学生的文章上圈圈点点,一边改一边讲解。
那个认真的劲儿,让学生感动不已。
陶渊明授学,从不拘泥于形式和规矩。
有时候,他会在月下与学生们一起饮酒赋诗,借着月光和酒意,激发学生们的灵感;有时候,他会带着学生们走进山林,感受大自然的美妙,让学生们从山水之间领悟人生的真谛。
陶渊明读后感
陶渊明读后感说起陶渊明,我就想起了他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生活。
每次读他的诗文,都仿佛能闻到那菊花的清香,看到那南山的秀美。
陶渊明,这位东晋时期的大诗人,他的一生就像是一部充满波折又富有诗意的长卷。
他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按理说应该顺着家族的期望,在官场中谋求高位,享受荣华富贵。
可他偏不!他那颗向往自由、追求真我的心,让他在官场的泥潭中挣扎了没多久,就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离开。
我觉得吧,他就像是一个叛逆的孩子,不愿意走别人给他安排好的路。
你想想,在那个时代,当官多有面子啊,有权有势的。
但陶渊明不在乎,他觉得那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他想要的,是能随心所欲地漫步在田间小路上,听听鸟儿的歌声,看看那金黄的麦浪。
就说他那篇吧,哎呀,我读的时候,那叫一个陶醉。
他描绘的那个桃花源,简直就是人间仙境。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这描述得多细致啊,我仿佛都能看到那整整齐齐的房屋,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还有那翠绿的竹林。
那里的人们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没有战争,没有剥削,大家都和和睦睦的,多好啊!我有时候就在想,要是真有这么个地方,我也想去住住,远离这尘世的喧嚣和烦恼。
还有他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你看,他自己种个豆子,结果草长得比豆苗还茂盛。
这要是换做别人,估计得愁死。
可陶渊明不,他还乐在其中。
早上天不亮就起来去锄草,一直忙到月亮都出来了才扛着锄头回家。
虽然辛苦,但他心里踏实,自在。
这种生活,简单却又充满了乐趣。
我曾经有一次去乡下体验生活,那感觉就有点像陶渊明笔下的田园。
早上,被公鸡的打鸣声叫醒,一出门,就能闻到泥土的气息和青草的香味。
我跟着当地的农民去田里干活,学着他们的样子播种、施肥。
一开始,我笨手笨脚的,不是把种子撒多了,就是把肥料弄得到处都是。
但是大家都不笑话我,还耐心地教我。
中午,就在田边的大树下吃着简单的饭菜,虽然没有城里的大鱼大肉,但那新鲜的蔬菜和自家做的馒头,吃起来格外香甜。
陶渊明诗读后感5篇
陶渊明诗读后感5篇陶渊明诗读后感篇1小时候偶尔听人提起世外桃源的故事,但对详细资料并不知晓。
只是对那完美的景象有一种若隐若现的渴望,莫名奇妙的向往。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
他是中国东晋时期杰出的诗人,他的诗已成为中国古典文库中的宝贵遗产,其中最出色的《桃花源记》和《桃花源诗》,已经成为世代人民雅俗共赏的精彩作品。
《桃花源记》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艺术作品,表达了陶渊明对梦想社会的追求。
他写这个虚构的故事是为了寄托他对当时现实社会的不满,和他对完美生活的向往。
他是个归隐之士,在写这篇诗作的时候已经离开尘世过隐居农村生活十余年了。
他出生寒门,少时虽有抱负,却壮志未酬。
他从懂事起就经历了很多的社会和政治上的变迁和纷扰,社会的伪诈、污秽、黑暗令他感到窒息、愤懑。
他性格耿直,为官清廉,不愿卑躬屈气攀附权贵,因而与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格格不入,之后辞官归隐田园,过自耕自力,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简朴生活。
在陶渊明的笔下,”桃花源”呈此刻我们面前的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的手笔简练易读,妙笔生花。
简单的几句话,就生动的描绘了桃源恬静、优美的自然环境,心旷神怡的景象,长长的绿水,夹岸的桃林,纷飞的花片,芬芳的嫩草,使人赏心悦目,无限的向往。
《桃花源记》的主体和核心是借“避秦之乱”这一历史事实来抒发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并由此产生的对梦想境界的热烈追求。
经过形象地描述,神话式的虚构故事和美的活力,打动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
最终,更用悬念的手法,暗示这样一个完美无瑕的梦想境界,是虚无的,只是对自由和极乐世界的追求。
所以,当我看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的时候,我无法不被这种世外桃源的景色、安居乐业的人们、欢乐和平的生活所深深折服。
那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都拥有享受自由与平等的权利,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与世无争的平静生活。
这一切竟让如今的我深深向往。
虽是虚构的世界,却给了我无限的畅想空间……陶渊明诗读后感篇2桃花源是与现实世界不一样的另一个世界,是一个自由的梦想化的世界。
读懂陶渊明
读懂陶渊明陶渊明是中国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他的作品以田园诗为主,深受后世的喜爱和推崇。
陶渊明主张以田园生活为目标,追求自然和心灵的纯净与自由,在他的作品之中,既有对田园生活中寻求自我价值的热爱,也表达了对江山时局的思考和对人生苦难的忧虑。
在阅读陶渊明的作品时,我们能够感受到他内心的坚守和对真理的追求。
陶渊明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归园田居》。
这首诗讲述了陶渊明离开政治生涯,归隐田园的故事。
他在诗中抒发了自己对于世俗虚荣与权力斗争的不屑和厌倦,追求心灵的纯净和返璞归真的生活。
诗中有这样的描述:“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他以自然景观作为背景,用简练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他内心的厌倦和归隐的决心。
在陶渊明的作品中,还有一首十分著名的诗叫《桃花源记》。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理想的人间仙境,一个远离尘嚣的桃花源。
他在诗中描述了桃花源的美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生活形态的安详和宁静,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失望和对人类幸福生活的向往。
陶渊明还以其田园诗的特色而被后人赞誉。
他的诗作多以自然景物为描写对象,充满了情感和哲理。
诸如《归去来辞》中的“遥知望中寒食后,应是别家砧杵声”、“岁晏草木摇落石,寒出寺神镇泽城”;《读山海经》中的“珠玑八景辉若雪,道念三光出水中”;《饮酒》中的“百川欢在泸下舞,四海亲从海上归”等等,都展现出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索。
陶渊明不仅以其优秀的田园诗而闻名,同时也是东晋时期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和文化名士。
他在政治上有清廉正直的品质,在文化上有卓越的才华和广博的知识。
他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以及他对田园生活的崇尚,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陶渊明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追求,也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人生尊严的关注。
他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人生道路的思考,让读者们在阅读他的作品中感受到了一种宁静、纯粹和自由的心灵境界。
读陶渊明诗有感
相信大家都知道东晋有个叫陶渊明的伟大诗人,虽然有很多人能说得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知道他写了著名的《》,但是读过他5首以上诗的人就不多了,十几、二十几首的就更少了。
之前只是一个片面的了解,在读了《陶渊明集》后,更全面的了解了他,心目中陶渊明的形象变得立体生动,没那么完美却更加可爱了,仿佛与他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心灵交流。
在陶渊明那么多田园诗中,我最爱的是《杂诗十二首其四》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
觞弦肆朝日,尊中酒不燥。
缓带尽欢娱,起晚眠常早。
孰假设当世士,冰炭满怀抱。
百年归丘垄,用此空名道。
读而思大丈夫志在四方,而我却宁愿“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我非无抱负之人,但我享受这种闲居之乐。
父母兄弟都住在一起,子子孙孙还能相互保护依靠扶持,享受天伦之乐。
终日纵情高歌,杯中酒看不到底,宽缓衣带无拘无束,睡得早起得晚睡得久。
哪里要像现在的士人们一样,内心充满了矛盾冲突,就像冰炭相加那样!百年后埋于地下,难道要这虚名来引导吗。
一个依己不依他,从心所欲的人,是真正快活的人。
追逐空名的人生,终是丧失自我的人生。
独立自由的人生,才是真实不虚的人生。
这不正是我们现代人也无比向往的生活吗?这不正是我们现代人也无比向往的人生态度吗?我没有那么远大的理想,就希望人生能像这样舒适安逸,希望能放下功利心去享受生活,而不是像“汲汲于富贵〞的战战兢兢。
当时的东晋文坛雕砌浮华之风盛行,而陶渊明的诗文风格完全相反,甚至比后世唐宋田园诗歌更为朴实自然。
林语堂说,“陶渊明是整个中国文学传统上最和谐最完美的人物,他的生活方式和风格是简朴的,令人敬畏,使那些聪明与谙于世故的人自惭形秽〞。
王羲之爱兰,周敦颐爱莲,林和靖爱梅,陶渊明爱菊,世人皆知。
庭院栽菊,高山赏菊,他甚至给自己的小女儿取名为爱菊。
每有闲暇之时,他便坐在青松下,饮酒赏花。
但凡有烦恼,就进入菊圃,在菊花丛中进入“欲辨已忘言〞的空灵虚静境界。
陶渊明授学阅读感想
陶渊明授学阅读感想
《读陶渊明授学有感》
嘿,最近读了关于陶渊明授学的事儿,可真是让我感触颇多呀!
就说我之前有一次吧,去参加了一个绘画兴趣班。
那老师在上面讲得可带劲了,可我呢,半天都没搞懂到底该咋下笔。
看着旁边的小伙伴们一个个都画得有模有样的,我这心里呀,急得跟啥似的。
这就好像陶渊明授学的时候,学生们有的领悟得快,有的就比较慢嘛。
我当时就特别希望老师能多关注关注我,给我多讲讲,就像陶渊明对待他的学生那样耐心。
在那个绘画班里,我就像一个还没开窍的小笨蛋,老师说的很多技巧我都要琢磨好久。
但我也没放弃呀,一点点地去尝试,去练习。
我觉得这和陶渊明的学生们学习知识是一样的,都需要那份坚持和努力。
虽然过程可能有点难,有点漫长,但只要不放弃,总是会有收获的。
读完陶渊明授学的故事,再想想我自己的这段经历,真的觉得学习不管在啥时候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儿,但也是一件超级有意义的事儿呀。
就像我在绘画班,虽然开始很艰难,但后来我也慢慢找到了感觉,画出了让自己满意的作品呢。
所以呀,不管是陶渊明授学,还是我们自己的学习之路,都需要那份执着和热爱呀!嘿嘿,这就是我的感想啦!
哎呀,说了这么多,反正就是觉得学习这事儿呀,真的很有意思,也很值得我们去好好琢磨和努力呢!。
读山海经陶渊明读后感
读山海经陶渊明读后感说起陶渊明的,那可真是让我有种奇妙的感受。
陶渊明在诗中描绘的那些神话世界,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神秘远古的大门。
他所写的那些奇珍异兽、神仙异人,让我这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心中充满了无尽的遐想。
就拿诗中提到的精卫填海来说吧,那小小的精卫鸟,日复一日地叼着树枝和石子去填海,这种执着和坚韧,真的让我特别佩服。
我就想啊,这精卫得多有毅力啊!咱们平常人,要是做一件事情,稍微遇到点困难,可能就打退堂鼓了。
可精卫不,它明知道大海那么大,自己那么小,成功的希望渺茫得很,但还是不停地去做。
这让我想到我自己,有时候制定个学习计划,比如说每天背多少个单词,结果坚持不了几天就放弃了。
和精卫一比,我真是自惭形秽。
还有那刑天,脑袋都被砍了,还挥舞着盾牌和斧头继续战斗,这得是多大的勇气和决心啊!陶渊明写“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我读着读着,眼前仿佛就出现了那个不屈的身影,在不停地抗争。
这让我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多了一份勇气和力量。
比如说有一次,我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特别紧张,觉得自己肯定讲不好。
但是一想到刑天,我就告诉自己,怕什么,就算失败了又能怎样,大胆去讲就是了。
再说说夸父逐日吧,夸父为了追逐太阳,一直不停地跑,最后渴死在路上。
有人可能会觉得他傻,干嘛要去做这么不可能的事情。
但我觉得,这正是他的伟大之处。
他有梦想,并且敢于去追,不在乎结果如何。
这让我想起我曾经想要学画画,可是又觉得自己没天赋,怕画不好被人笑话,最后就没去尝试。
现在想想,如果能有夸父一半的勇气,说不定我也能画出点什么来呢。
陶渊明通过这些神话故事,传达出的那种对自由、对理想的追求,真的让我深受触动。
在这个现实的世界里,我们总是被各种各样的规矩、责任束缚着,有时候都忘了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读了他的诗,我就想,是不是也应该偶尔抛开这些束缚,勇敢地去追求一下自己的“太阳”呢?比如说,我一直想去旅行,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但是总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有去成。
读陶渊明心得
读陶渊明心得读陶渊明心得篇1读陶渊明的心得,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探讨,比如个人生活经历、思想观念、文学艺术等。
以下是一些可能有启发性的主题:1.生活经历:陶渊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他出生在一个士族家庭,从小接受着良好的教育。
他曾经担任过一些官职,但最终辞官归隐,过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
了解他的生活经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的文学和哲学思想。
2.思想观念:陶渊明是一个儒家思想家,他主张“仁爱”、“礼制”等儒家思想。
他认为,人应该追求高尚的品德和道德,而不是追求物质财富和权力。
了解他的思想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的文学和哲学思想。
3.文学艺术:陶渊明的文学艺术成就非常高,他的诗歌、散文、游记等作品,都充满了诗意和思想性。
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现了他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了解他的文学艺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的文学和哲学思想。
总之,读陶渊明的心得,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包括他的生活经历、思想观念、文学艺术等。
只有深入了解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才能更好地理解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并从中获得启示和灵感。
读陶渊明心得篇2陶渊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诗人和思想家,他的诗歌和思想对中国文学史和文化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我对陶渊明的一些心得体会:1.自然主义哲学:陶渊明主张回归自然,认为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他的诗歌中描绘了自然的美丽和神秘,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类文明的批判。
这种自然主义哲学对后来的文学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生命观念:陶渊明在他的诗歌中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尊重。
他认为生命是短暂的,应该珍惜每一天,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快乐。
这种生命观念对后来的文学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文化批判:陶渊明在他的诗歌中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批判。
他认为当时的社会虚伪、贪婪、残酷,应该回归自然、真诚和善良。
这种文化批判精神对后来的文学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语言艺术:陶渊明的诗歌语言简练、优美,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听陶渊明心得
听陶渊明心得听陶渊明心得篇1陶渊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诗人和思想家,他的诗歌和思想影响了后世无数人。
作为一名现代读者,我通过阅读陶渊明的作品,获得了深刻的启示和感受。
首先,陶渊明的诗歌充满了自然和生命的感悟。
他在诗歌中描述了自然的美景和生命的短暂,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和珍视。
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这种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让我更加珍惜生命,更加热爱自然。
其次,陶渊明的思想充满了人性的关怀和哲理。
他在《桃花源记》中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社会,表达了对和谐、平等和自由的向往。
他的思想涉及到人性、社会、政治等多个领域,让人深思。
他的思想让我更加关注人性的本质和社会的问题,激发了我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
最后,陶渊明的艺术风格独具特色。
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他的书法飘逸洒脱,独具一格;他的绘画简洁明了,意境深远。
他的艺术风格让我更加注重艺术的表现和欣赏,提高了我的审美水平。
总之,陶渊明的诗歌和思想充满了深刻的哲理和人文关怀,让人受益匪浅。
通过阅读他的作品,我不仅获得了人生的启示,也提高了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思想境界。
听陶渊明心得篇2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隐逸诗人”,他的作品反映了田园生活的情景,描绘了自然景物,抒发了自己热爱自然的感情,让人们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美感。
听陶渊明的心得,也就是听他诗歌中的情感、主题、韵律和意义。
每个人的听赏都是主观的,因此最重要的是自己对于陶渊明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首先,陶渊明的诗歌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如《归园田居》中“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用鸟和鱼的依恋来比喻对故园的思念,鲜明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其次,陶渊明的诗歌中常常表现出对和谐人际关系的向往,如《饮酒·其五》中“虽未言相识,脉脉如有情”,描绘了诗人对那种亲密无间的情感的向往,以及“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表达了诗人对人际情感的深厚。
《陶渊明传》读后感5篇
《陶渊明传》读后感5篇《陶渊明传》读后感5篇《陶渊明传》读后感1一、文人或者学者、做学问的研究诗人及其作品,一定要象政治家或者自然科学家那样,化繁为简、去伪存真、直奔主题,千万不要卖弄学问以显示出自己的学识多么丰富、学问多么渊博,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搞得读者云里雾里的。
二、研究诗人及其作品,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其研究的结论也不尽相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不仅与研究者的学识、方法有关,还与其个人的经历阅历有关。
如研究陶渊明,你有其类似的经历可能理解的更为接近些,但仍然不能做到准确,因为陶渊明所处的那个时代你是无法准确感知也是无法准确理解的。
三、就作品而言,读者对其把握有三种情形:一是与作者表达的意思吻合,二是超越或丰富了作者表达的意思,三是低于作者表达的意思。
从某种意义上讲,读一部作品,是读者根据自己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更多的观点,就像我们现在这样写感想的,也可算得上是新的创作,尤其是在当今网络时代,更加明显。
《陶渊明传》读后感2学习教科书,就喜欢陶渊明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读人物传记,对五柳先生又多了一些了解,多了一些感悟。
首先,我发觉陶潜并不是心目中那样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隐逸仙人。
年轻时的陶渊明曾经意气风发、热烈奋力,“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
“抚剑”,原来隐逸诗人陶渊明也有过仗剑江湖、豪酣兴健的时代。
我想,他有崇拜荆轲的豪侠之情,也一定希望为百姓做些事情,像祖父一样建立功业。
原来,他的归隐有着许多的无奈。
朱熹说“隐者多是带气负性之人为之”,在门阀士族阶层的排挤之下“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他写下了《感士不遇赋》,感叹自己怀才不遇、志不能酬。
同时,热烈的心境归于淡泊,也是对生活更深的挖掘。
丰子恺说过,人生的境界有三层,物质、精神、灵魂。
陶潜不为物质所动,“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是精神的境界,但读书人也未必隐逸。
读陶渊明心得
读陶渊明心得读陶渊明心得篇1陶渊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自然、人生、人性的感悟和思考,深受人们喜爱和赞颂。
*将通过陶渊明的诗歌作品,探讨他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风格,并分析其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和价值。
陶渊明的诗歌作品以自然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例如他的《归园田居》中,“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此外,陶渊明的诗歌作品还充满了对人生和人性感悟和思考,如他的《饮酒》中,“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通过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生命和时间的敬畏之情。
陶渊明的艺术风格独特,他的诗歌作品语言简洁、清新,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感受和思考。
例如他的《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此外,陶渊明的诗歌作品还充满了情感和意境,如他的《咏荆轲》中,“荆轲已没万古间,壮士奋扬采芹焉。
”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表达了对人性和人道的思考和感悟。
陶渊明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价值。
他的诗歌作品以其简洁、清新、深远的艺术风格,深受人们喜爱和赞颂。
他的作品通过对自然、人生、人性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和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此外,陶渊明的诗歌作品还充满了情感和意境,如他的《咏荆轲》中,“壮士奋扬采芹焉。
”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表达了对人性和人道的思考和感悟。
陶渊明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生活和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他的简洁、清新、深远的艺术风格,深受人们喜爱和赞颂。
他的作品通过对自然、人生、人性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和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此外,陶渊明的诗歌作品还充满了情感和意境,如他的《咏荆轲》中,“壮士奋扬采芹焉。
”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表达了对人性和人道的思考和感悟。
总之,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作品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价值。
陶渊明《饮酒》的读后感
陶渊明《饮酒》的读后感(精选5篇)陶渊明《饮酒》的读后感1读完陶渊明的《饮酒》后,我似乎有所明白他的“悠然”,读懂了些“他所谓的真意”。
陶渊明到底为何要归隐田园呢?有人说这是无奈,当时的黑暗到极点,入仕做官本是他的根本目标,但几次入仕失败后,他选择了逃避;更有人说这是他执着这追求人生价值的表现,因为他无法忍受官场的黑暗,选择了做“本我”,是高尚理想。
他是否仕看清了当时黑暗的社会险恶的官场,将自己锁于田园生活中,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曾有多少骚客名家扬弃鄙视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与人格,但在我看来他的行为有死好笑。
何哉?因为他就是无法忍受官场的黑暗和对人性的摧残,而逃之夭夭雨田园之中,这是消极的表现。
他可知:他的才华可谓百年不遇,倒是的百姓、社会需要他这样淡泊名利的人,可他却选择避世,不敢直视与黑暗,不干与恶、险作斗争。
试想,他若勇敢的像海燕搏击风浪那样的与黑暗作着永不停息的斗争,发动革命,唤醒人们的心灵。
那东晋不也是历史的一大顶峰吗?若陶渊明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有海燕的“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写吧!”的勇敢坚定;由欧阳修的“乐其乐,醉能同其乐”的与民同乐,那一切就都会改变。
现代的我们应如何?我通过读《读酒》才真正懂得什么叫“真意”!不是陶渊明的返璞归真,远离世俗,贴近自然,完全不问世事,而是以天下为己任,以百姓为己任。
我忽然有了莫名的冲动——长大以后当官,进入尔虞我诈的工作岗位,下基层,为百姓分忧解难,推动农村又好又快的发展,能“乐其乐”也是一大幸事。
现在有多少人选择当警察,打黑灭黑,与险恶和阻遏社会的坏人作斗争,有的则选择投身科学创造中去,造福百姓,推动社会发展。
无数的人放弃了灯红酒绿的生活,放弃了隐逸田园的生活,为了同一个目标——人类的奋发,而奋斗!陶渊明《饮酒》的读后感2在陶渊明的饮酒其五悟出返璞归真的人生真谛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读陶渊明有感诗歌
读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有感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虽然文学史上陶老前辈的诗歌以其丰厚深蕴的思想内容和独特奇伟的艺术形式雄视百代,流传千古,可谓篇篇锦绣,字字珠玑,但我独爱这首《归园田居》,不为其他,只爱他笔下的那个迷蒙的村落。
顺着陶渊明的笔墨走进去,我来到了一个真正的世外桃源:午后一个炊烟袅袅的村子,农民都下田去忙着种庄稼。
道上的行人稀少,整个村子都静悄悄的。
突然,巷子深处传来几声狗吠,于是那些鸡也不安分起来。
此起彼伏的鸣叫声震得桑树顶端的叶尖微微颤动。
简陋但一尘不染的八九间草屋就安详的坐落于其间。
草屋的前面种满了桃李,檐后也栽满了榆柳,到处都是绿树成阴。
狗吠、鸡鸣和众多欣欣向荣的树木给静穆、素淡的山村注入了生气,整个村子一下子灵动起来。
就是在这样清幽静谧的环境里,一位隐士坐在院子里,享受着眼前的宁静,思考着人生的得失。
读到这里,我不禁嫉妒起陶渊明来,这正是我神往已久的地方。
不过,我若是他,我一顶会小心翼翼地把这样的生活一一藏起来,才不要诉诸笔端,惹人觊觎,留得我慢慢品位。
在我看来,先不论现在环境破坏的影响,我觉得真正懂得生活的正是那些我们不屑的“古人”,而现在的生活,我用三个字来概括——“乱”、“忙”、“锁”。
陶渊明是在当时魏晋社会动乱、思想混杂的情况下选择隐居的。
虽然我们现在没有到社会动乱的程度,但思想混杂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随着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改革开放,受西风东渐的影响,人们的思想变得混杂。
因为文革的否定,原来被人们奉若神明的毛泽东形象不再神化,原先高度统一的思想也散开了,国内再也找不到向建国初那样能够高度统一思想的武器了。
这样,人们就有了更多的思考。
但不是每个人都会思考,还有很多人都处在思想迷茫之中,更多的则是在跟风,跟外来的风,跟时尚的风。
读《桃花源记》有感
读《桃花源记》有感《读<桃花源记>有感》篇一读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我就像被卷入了一个奇妙的漩涡,在现实与幻想之间来回穿梭,那感觉,真的很奇妙。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那简直就是一个超级理想的世界。
就像一个世外桃源版的“乌托邦”,那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哇塞,光想想这画面,我都要流口水了。
这就好比是我们现代人梦想中的田园生活,远离城市的喧嚣,没有汽车尾气,没有没完没了的工作压力。
我就想啊,要是我能住在那样的地方,那得多爽。
每天早上被鸟儿叫醒,推开窗户就是一片绿油油的田野,说不定还能看见几只小兔子在草丛里蹦跶呢。
可是,这真的可能存在吗?也许在陶渊明那个时代,这种地方是人们心里最后的一丝慰藉吧。
毕竟那时候战乱频繁,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苦哈哈的,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整天提心吊胆的。
我又突然觉得,这个桃花源会不会是陶渊明自己幻想出来的呢?他是不是也像我们现在很多人一样,对现实生活有点失望,所以才创造出这么一个美好的地方。
就像我有时候考试考砸了,就会幻想自己突然有了超能力,能把成绩变得超级好一样。
桃花源也许就是他的“超能力世界”。
但是呢,这个桃花源又有点神秘兮兮的。
那些渔人进去了又出来,然后再想找就找不到了。
这就有点像海市蜃楼,看起来美美的,但是一伸手,啥都没有。
这是不是在告诉我们,美好的东西往往都是转瞬即逝的呢?就像我们生活中的那些小确幸,可能一下子就溜走了。
这又让我想起有一次我去旅行,在一个小山村里看到了特别美的景色,当时我就想,这地方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
可是等我离开之后,再想去找到那个地方,却怎么也找不到了。
就跟渔人找不到桃花源似的,我当时那个郁闷啊,就像吃了苦瓜一样。
不过话说回来,桃花源虽然美好却难以寻觅,可我们的生活不就是这样吗?总是充满了各种不确定。
也许我们不需要真的找到一个桃花源,只要在自己的心里保留一份对美好的向往就够了。
就像在黑暗中,心里始终有一盏明灯,哪怕灯光很微弱,也能给我们带来温暖和希望。
陶渊明授学阅读收获
陶渊明授学阅读收获最近读了些关于陶渊明的东西,哎呀,还真挺有感触的。
你说陶渊明这人吧,一开始我就觉得他就是个会写诗的古人呗。
但读着读着,发现他的生活和想法还挺有意思的。
就像有一次我去乡下奶奶家玩,那地方可偏了,但是空气特别好,景色也美。
我就到处瞎溜达,看到有块小地,里面种着些我叫不上名的菜。
当时我就想,这要是我家的地,我种点啥好呢?然后就突然想到陶渊明,他不是也自己种地嘛。
他那种回归田园的生活,一开始我不太理解,觉得在乡下种地多辛苦啊,又没钱又没什么好玩的。
但是在奶奶家那几天,我看着早上太阳慢慢升起来,照在那片菜地上,露珠闪闪发光,村子里的人都很悠闲地做着自己的事,那种感觉真的很奇妙。
我好像有点明白陶渊明为啥喜欢田园生活了。
他不是逃避啥,而是真的能在那种简单的生活里找到快乐。
就像他写的那些诗,虽然我读不太懂里面一些很深奥的意思,但是能感觉到他对大自然的那种热爱。
我在奶奶家的时候,晚上坐在院子里,看着天上的星星,耳边是各种小虫子的叫声,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离陶渊明说的那种境界好像近了一点。
我就想啊,他在自己的小院子里,是不是也经常这样看着天空,然后灵感就来了,就写出那些诗了呢?读了陶渊明的东西后,我觉得自己对生活的看法也有点改变了。
以前我老是觉得要去大城市,要赚很多钱,要有很多好玩的东西才叫快乐。
但是现在我觉得,像在奶奶家那样,简单地生活,能发现身边一些小美好,也挺不错的。
比如说看到一朵花开得很漂亮,或者听到一只小鸟唱歌很好听,这些小小的事情都能让我开心。
我觉得陶渊明就像是一个生活的老师,虽然他离我们好多年了,但是通过他的诗和他的故事,能让我学到怎么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怎么在简单的生活里找到自己的快乐。
以后我也要多留意身边这些小事情,说不定也能像陶渊明一样,从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诗意呢。
陶渊明集观后感
陶渊明集观后感
陶渊明这人,那可是活得相当洒脱。
他写的那些诗和文章,就像是一扇扇通往他那个小世界的门。
他笔下的田园生活,可把我给馋坏了。
什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哇,光是读着这句子,我就仿佛看到他穿着一身粗布衣裳,在东边的篱笆下慢悠悠地采着菊花,一抬头,那南山就像一幅画似的在眼前展开。
这种惬意,在咱们现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简直就是奢侈品。
我感觉他是真的看透了生活。
他不愿意在官场里和那些人勾心斗角,就像他说的“不为五斗米折腰”。
我想啊,那五斗米在他眼里,可能还不如他田园里的一把菜呢。
他回到田园,种地、喝酒、写诗,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而且他喝酒那劲儿,感觉就像是找到了生活的真谛一样。
每次喝酒的时候,估计脑子里就冒出好多灵感,那些美妙的诗句就像泉水一样汩汩地冒出来。
读他的集子,有时候也会有点小感慨。
他虽然田园生活过得挺美,但偶尔也会透露着一丝丝无奈。
毕竟种地也不是那么轻松的事儿,收成好不好还得看老天爷的脸色。
不过他就是有那种本事,再苦的日子,也能在他笔下变得充满诗意。
我觉得陶渊明就像是一个田园生活的代言人。
他让我知道,生活不一定要追逐那些功名利禄,在简单的一草一木、一粥一饭里,也能找到大大的幸福。
他的文字就像一阵清风,吹走了我心里那些浮躁的尘埃,让我也想找个小院子,种种花,看看书,过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呢。
读《陶渊明作品集》后感
读《陶渊明作品集》后感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我们的魏晋南北朝文学史的老师叫高原,她的人和她的名字一样淡雅而又美丽。
由于她的每节课都是我们汉语言文学系中唯一满堂爆满甚至连体育系都抢着座位来听的课,所以我才开始从关注她的课,到喜欢她的课,转而喜欢上了陶渊明——这位东晋末期唯一的一位集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于一身的学者。
事隔七年,当我再次把这本《陶渊明作品集》拿起拜读时,才逐渐理解了当年高原老师讲给我们的关于陶渊明的处世哲理和他的一些诗句含义。
同样的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读出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
当年我只是一个单纯而没有生活压力的学生;如今,我即将步入而立之年,上面有年迈的父母,下面有需要照顾的孩子,自己在工作中也有很多烦心的事,再读陶先生的作品,才真切感受到高原老师如此喜欢陶先生作品的真正原因。
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我很喜欢陶先生在《饮酒》诗中的这两句。
陶先生生活在一个门第制度森严、时局动荡的东晋末年,他曾几次“入世”,但每次都是伤痕累累地“出世”。
他有一腔抱负,却得不到统治者的重用,在三十九岁的时候,他最终选择了他的人生归宿:归隐田园生活。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渲染了一种悠远的意境。
“菊”在中国文学传统中象征芳洁自持,而陶先生,对菊更是情有独钟,在他之后,就再也没有人像他这样能写出菊花的魂,能将菊花爱到骨子里去;而“南山”象征不得志的儒士退隐山林。
这句正写出了他芳洁自持、退隐山林的人生理想!意境所展示出来的是平凡的生活,但却蕴含着高洁的人生追求和情操。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对于这句诗,我个人认为陶先生能将想说的话以想说又不说的方式表达出来,给人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意犹未尽”的感觉。
如果在我心情烦躁、因个人的得失而伤感的时候,想到陶先生的这两句诗,我的心灵似乎就到了一个脱俗去尘的境地,回归于生命中最初的本质,回归于纯朴宁静。
我自己的人生格言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陶渊明有感
以下是关于读陶渊明有感,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读陶渊明有感
齐小鹿
其实相比与"陶渊明"这个正气凛然的名字,他的另一个名字——陶潜,简直就是他这一生最真实的写照。
虽然为了家族为了妻儿,他也不得己几次步入仕途,但是他在历史上的留名,还是个伟大的田园派诗人。
来,先简单介绍一下陶渊明的生平。
陶渊明生于东晋哀帝兴宁三年(365年),五十多年后东晋亡,立了南朝。
陶渊明一生处于战乱时期,因此对军阀豪族这类避之惟恐不及。
可能这就是他日后"性本爱丘山"的起源吧。
陶渊明的家族当时都是当官的。
从曾祖父到祖父,族里人都是各种武将太守。
在家族门第观念深入血液的魏晋,即使陶渊明想逃避,迫于家族迫于生活也得妥协。
其实陶渊明日常生活随意的很,看不惯官场污浊干脆就拍屁股走人,这也是苏东坡最钦佩陶渊明的地方,因为苏东坡做不到啊!别说苏东坡了,中国文学历史名人这么多,即便是李
·
白杜甫,写了那么多名山大川,却也只是接近陶诗的境界而已。
王国维不是说了嘛,诗歌的最高境界就是物我两忘,诗人与自然浑然一体。
而陶渊明,堪称"无我境界"第一人。
陶渊明的名作《归去来兮辞》就是他拍屁股走人后留下的。
当时上级领导来视察,吃吃喝喝不说,还摆谱。
一个小官竟要求陶渊明用非常正式高级的礼节去迎接他。
刚好前段时间跟陶渊明感情深厚的妹妹去世了,本来陶渊明心情就不好,领导这么一刺激,陶渊明干脆回老家了。
《归去来兮辞》还是很长的,这里就不贴了。
单单贴一句"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大家感悟吧!
陶渊明再一篇名作,就是《桃花源记》了。
当时五十八岁的陶渊明,正处于水深火热的社会之中,政治黑暗百姓遭难。
陶渊明无力改变,只能在文章中寻找精神寄托。
可惜的是,陶渊明给了大家一个"桃花源",可自己却被现实折磨的一年不如一年。
穷到别人请他喝酒,他光着脚包着头巾就去了,因此同一张桌子上那些当官的都看不起他。
陶渊明晚年时又有人别有用心地请他出山做官,即使五个孩子眼巴巴地瞅着那人送来的米和肉,陶渊明还是拒绝了。
他说:我还不够贤士的资格呢,我不去。
你把东西拿走吧,我还饿不死。
·
次年十一月,寒冷的冬天,陶渊明死于贫病交困。
一代田园诗人就这样走了。
他的躯体托付给永远沉默的山丘,只要山丘在,陶渊明就还是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
最后贴一句陶渊明生前写给自己的挽诗做结束吧!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